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icu护理理念

icu护理理念

时间:2023-07-12 17:0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cu护理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icu护理理念

第1篇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icu; 清醒气管插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4-010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4.059

人性化护理作为目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在为患者服务时除了提供优质的诊疗技术以外,还关注患者精神层面与心理层面的诸多需求,让患者享受优质到位的全面服务,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1]。气管插管作为ICU危急重症患者的常见治疗举措,患者由于处于特殊治疗环境且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身心都承受较大压力,且容易出现心理与生理层面的诸多不适,尤其是清醒气管插管患者还备受病痛困扰,在护理方面就更需要人性化护理理念的介入。为探究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报道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对象研究,所有患者插管通气期间均神志清醒、无严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排除机械通气期间应用镇静剂、意识障碍等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65~90岁,平均(70.2±5.1)岁,鼻气管插管37例,口气管插管6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即确保患者呼吸机正常运转,根据患者病情与身体变化及时调整呼吸机运行参数,做好血气分析与监测,做好患者个人气道护理以预防气道炎症、相关性肺炎等,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抚与干预,避免意外拔管或堵管等情况。人性化护理以护理人员培训教育、护理环境优化、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护理指导等内容为主,具体如下。

1.2.1 护理人员培训 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要积极融入人性化护理理念,围绕人性化工作需求积极提升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以全新的生命价值观关注患者需求与治疗体验,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格与身心需求,转变护理工作的职能与内涵,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践行满足患者需求的优质服务理念。要重点对ICU护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与培训,着重进行人性化理念与护理技巧的培养,丰富其专业护理知识,提升技能水准,确保在护理工作中做到尊重、理解、关爱患者,提供令其满意的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在着装、仪表、谈吐语言等方面要加强注意,提倡使用礼貌用语、多做换位思考,要恰当使用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方式辅助沟通,与患者做平等和谐交流。

1.2.2 护理环境优化 人性化护理理念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要从打造良好病房环境开始。要营造充满人性化的护理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提升患者心理舒适度,提高睡眠休息质量,减轻患者身心承受压力,适当采取一些手段放松患者紧张、焦虑、躁动情绪,以降低患者对病情的担忧、对治疗的恐惧感与抗拒感,确保病房内各类设施配备齐全,避免过多使用约束措施引发患者精神紊乱以减少各类意外及对抗反应,避免患者出现皮肤损伤、自行拔管等意外。

1.2.3 护患沟通 要应用人性化护理理念做好护患沟通工作,对待ICU患者要做好双向沟通,在双方之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沟通渠道,通过准确把握患者病情及需求为其提供相应人性化护理举措,给予患者全面且到位的人性化关怀。要着重结合沟通情况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受消极情绪困扰的患者做心理疏导,应用沟通技巧掌握患者反馈信息,了解其病情控制情况与进展,做好气管插管期间清醒患者的身心护理,同时配合家属做好患者心理安抚与身体照顾工作。要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协调,提供心理支持与社会支持,减少因沟通不畅造成的护患矛盾,积极发挥患者家属的护理支持作用,利用家庭支持系统为患者提供帮助,发挥心理应激作用及家庭支持促进患者病情转归,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配合做好患者日常预防性护理工作。

1.2.4 健康宣教 患者进入ICU前后都要提供全面且到位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治疗的目的、重点与禁忌须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提升治疗依从性,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要联合家属一起做好沟通教育,并且就有关ICU治疗环境、探视制度、日常护理、气管插管须知等事宜做好宣传,以确保患者及时了解个人病情治疗进展与气管插管治疗的必要性,减少对抗反应。要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结合治疗计划、护理计划、病情变化等定期安排健康教育内容,坚持个体教育、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躁动、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价内容主要以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水平、护理差错发生情况、护理沟通情况与健康教育组织情况等为主。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躁动、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6%、2%、2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22%、10%、58%、12%,患者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ICU收治患者多以危急重症患者为主,人性化护理比起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症状、并发症等有着更好的了解与掌握,便于护理中及时减轻患者身心压力与痛苦,确保患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全面治疗,也因此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有助于融洽护患关系,对于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2-3]。

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治疗过程备受痛苦困扰,身体压力较大,在长期卧床治疗期间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情绪过于躁动而出现对抗反应或者自行拔管,干扰治疗进展与康复进展,人性化护理的介入通过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管理、贴心护理服务、情绪抚慰、护患沟通教育与指导等有助于提升患者认知水平与治疗配合度,减轻焦虑抑郁与躁动情绪的困扰,极大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对于减少护理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等有积极效果。人性化护理的融入有助于提升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疾病意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4-5]。

临床报道中对某院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做常规护理与人性化护理对比,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护理前后研究组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减少了约束带的使用,患者在护理期间各类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也较低,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情绪躁动、减少对抗反应、提升护理期间患者依从性有显著效果。某院选取126例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做护理实践研究,常规护理组同采取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健康宣教、贴心护理、并发症预防、护患交流等人性化护理组进行对比,后一组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减轻,心理疏导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效果、患者依从性与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恢复状况更佳,提示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显著应用效果[6]。本次临床实践中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极大地降低了患者躁动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皮肤损伤、人机对抗与护理纠纷率,患者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在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与不良反应方面的优势。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与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纠纷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素云,叶德琴.ICU气管插管清醒病人应用非语言沟通宣教图册的效果[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4,12(4):4567-4568.

[2]祁玉玉,张丽.95例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6(2):101.

[3]罗放灵,孙翠萍,钱兴萍.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道窘迫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64.

[4]卢梅.重视人性化服务理念对临床护理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4(4):269-270.

[5]刘小丽.中风患者鼻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73.

第2篇

方法: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讨论:对ICU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观念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持续性 人文关怀理念 ICU护理 基础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03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034-01

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知识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理念,将护理的重心由护理任务转为患者的具体需求,更加全面地考虑到患者的身心感受。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2例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了2009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112例。其中研究组男性68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22岁―85岁,平均46±2.9岁;对照组男性67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24岁―84岁,平均45±3.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进行护理,具体的内容为:①营造人文关怀氛围,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氛围,尽量降低医疗器械工作时的声音,光照以及灯照应当柔和,走廊内应适当安装相关的扶手、指示图等,对于病房内的色彩应当适当进行丰富,以削弱病房的冰冷感和严肃感;②尊重和关爱患者,在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注意措辞,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动作应当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另外,还应当尊重患者的隐私,在为患者更换衣服、擦洗时,逐一进行遮挡,尊重患者的及习惯;③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并根据患者的需求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尊重患者的意愿,可以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一些舒缓积极的音乐,提供适量的书刊等,指导患者科学地进行康复锻炼以及营养搭配等。然后由两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评价标准。其中基础护理质量的评分内容包括压疮情况、感染情况、护理差错、护患纠纷等内容,评分介于0分―100分之间,分值越高代表基础护理质量越高。护理的满意度划分为十分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其中十分满意以及满意均归为满意。两项评价由患者及家属在护理人员的解说指导下完成。

1.4 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计数资料的处理结果以率(%)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

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85.1±2.9分,而研究组为95.8±4.1分,研究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ICU患者采取持续性人文护理观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组中,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为95.8±4.1分,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21%,均明显超出了对照组患者。实施持续性人文护理的基本原则是:首先,时刻围绕患者为中心,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往往具有急危重的特点,并且ICU患者的护理为封闭式管理模式,因此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出现恐惧、孤独、空虚等不良情绪,对于时间、地点等也会出现认知障碍,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多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当及时予以排解开导。护理时动作应当细致轻柔,使患者感受到被关爱感以及被尊重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护理人员也应当积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积极维护患者的隐私以及信仰,注重维护自身的形象,护理工作做到积极主动,热情周到。另外,还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安静积极的医疗环境。在做好基础的消毒通风工作的同时,同时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为患者提供患者喜爱的书刊等,总而言之,围绕患者的护理需求尽量丰富护理的内涵,使患者能够尽早康复,回归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参考文献

[1] 徐英.浅谈人文关怀在ICU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30)

第3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2.0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2-0076-03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患者病情发展快、病情危重、死亡率较高,与医院其他病房相比,设备仪器多、患者接受的侵入性操作多,且负性情绪较为明显,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1]。现阶段,在ICU危重患者护理工作中融入护理关怀理念,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护理关怀理念对ICU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6月,对笔者所在医院108例ICU危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18~68岁,平均(45.24±2.3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18例,大专及以上21例。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45.31±2.3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2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理论委员会审批,患者均在知情状态下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入住ICU时间超过2 d,能够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排除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及智力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输液护理、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将护理关怀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具体内容如下:(1)应用关怀理念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ICU病房的环境尽量体现出家庭的温馨及舒适,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度舒适,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适当调整监护治疗仪器及呼吸机的声音,尽快处理仪器的警报声,在夜间尽量减少医疗及护理活动,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2)应用关怀理念进行心理及生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要采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通俗易通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亲属探视时间,对于情绪较差的患者要主动与其交流,并耐心倾听患者主诉,给予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心理舒适度。在生理护理工作中,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变化情况,重视其生理疼痛问题,告知患者疼痛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对其进行疼痛相关的健康知识宣教,让患者能够正确接受;对于疼痛严重患者遵医嘱适当给予镇静、镇痛药物,减轻其疼痛程度。(3)采用关怀理念进行多样化的沟通。对于采用呼吸机治疗或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因其语言表述受限,可引导其采用手语或纸笔进行表述;在抢救患者或死亡患者时要及时用布帘进行遮挡,防止加重其他患者的心理负担。手、足及头部均活动受限者,要有专人员进行守护,指导患者通过口型、睁眼、闭眼等方式进行消息的传递,以便于开展护理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ICU监护时间等指标。(1)SAS评分、SDS评分。采用SAS评分、SDS评分对两组研究病例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评价,评分>50分表示患者发生了焦虑症状及抑郁症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2]。(2)睡眠质量评分。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分值为0~21分,分值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3]。(3)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4]。(4)护理满意率。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舒适度、医疗环境、服务态度及治疗环境等内容,分值为0~100分,其中90分以上(包括90分),表示非常满意;分值为70~89分,表示基本满意;分值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病例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ICU监护时间(2.38±1.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37±1.21)d。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研究病例护理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39,P

3 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医疗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采用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作出调整[4]。近几年,“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逐渐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开展,在护理工作中积极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将护理关怀理念融入到患者护理工作中,在提高?t院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的同时,可大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体现了患者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满足了现代人们多样化的护理需求[5]。

第4篇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67-02

一般来说,进入ICU病房的病人情况都比较危重,这些病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这些病人需要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包括抢救、监测和护理,同时这些病人要面临着因为疾病而带来的痛苦、焦虑和死亡,对这些患者来讲,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何把人性化护理服务很好的应用到重症监护病房,让这些病人能够减轻压力,能够安静舒心的在这里度过危险期,是每个重症监护护士面临的一个问题。

1人性化护理理念

所谓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就是指的在对来医院就诊的患者,要有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服务。医疗机构对于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包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服务,要尽量满足,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在医院的治疗使患者能够去除疾病带来的痛苦,恢复健康的身体。生物医学模式已经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转变,在患者就诊的过程中,要面临着由于生理疾病而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了医护人员的重视。在对危重病人实施救治的过程中,要实施人性化的护理,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治疗,这对于患者尽快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病人多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和需求,尽快尽量的满足他们,促进患者及早康复。

2人性化关怀的实施

2.1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要做好各项评估工作。进入ICU病房的患者病情都较为危重,情况比较复杂,在对病人进行抢救时要认真对待,忙中有序的操作。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要尽量将布帘拉上,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看到隔壁床的患者在接受抢救时,心理上无形中会造成一种压力,要正确评估其承受能力,同时给予安慰,如有必要可以适当使用镇静剂。

2.2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良好的住院环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同时患者也会感到舒适,所以ICU的护理人员不仅仅是要协助病人尽快适应环境,最主要的是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使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3提供心理护理服务。在与患者进行交谈时,要面带微笑,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语气要温和,同时多讲礼貌用语,例如:您好、请稍等,在病人讲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便打断其谈话,让患者尽量得到内心的倾诉。负责每个病房的护士要在交接班后对病人进行自我介绍,每个护士要通过患者的年龄、职业来选择恰当的称呼,让患者从微小的事情上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和关怀。对于困扰患者的问题,如果护士能够立刻解决,那么就不要延误,如果不能马上解决,可以耐心向患者解释,让患者心理安慰。对于每个来到ICU的患者,我们要说:“您好,您来ICU了,不必紧张,我们会尽快治愈您的疾病,同时我们会一直陪在您的左右”。经过上面的语言,患者会很快的对护士产生亲切感,会充分信任和依赖护士,这样可以为治疗提高更好的保证。

2.4做好基础护理。每天清晨都对患者进行床上浴,如果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则每天要进行寸带的更换,对气管插管的长度进行适当调整。每天对患者进行两侧口腔以及会的护理。对于有需要洗头的患者,给予床上洗头。如果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管或者留置针,在其敷料出现污染时要立即进行更换。让病人取舒适的,勤为患者翻身,对于长时间不活动的肢体进行按摩,不但可以降低患者的疲劳感,同时还可以降低出现压疮的可能性。对病人在床上的活动进行指导。对于口渴的病人采用棉签湿润口腔以及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为患者的日常提供舒适的环境,始终保持病床及病区的整洁、干净。

2.5家属探视。设定探访时间,在这期间允许家属进行探视。在探访的时间段内,责任护士要对家属全程陪同,主治医生要向家属讲解患者的病情,鼓励家属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对病人进行鼓励。对于一些对家属依赖感特别强的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探视次数适当调整。如果为新入院的患者,在对病人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后,可以请家属来到身边进行探视。如果病人情况恶化,要立即通知其家人,在确定病人的治疗无效,无法抢救时,要通知家属,允许家属来陪其走完最后一程,同时帮助其家人做好后续工作。

2.6恰当运用镇静镇痛技术。在对需要使用镇静或镇痛药物的患者,在和患者沟通后进行使用。由于一些检查或者治疗需要在患者身上进行插管或者采取不舒服的固定,特别是进行气管插管,很多患者不能忍受插管后的痛苦,想要拔出各种导管,对治疗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延误了进行抢救的最佳时间,这时需要我们耐心的解释,向患者说明其病情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在合理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缓解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使患者的睡眠得到保证。如果患者意识清楚,但由于气管插管或者进行面罩吸氧等原因不能进行语言交流,针对这种病人可以为其提供纸笔,将其想法和感受写下来,同时护士还要对其表情以及眼神等进行观察,尽量了解患者的情况。

3结束语

实行人性化护理后,护士不再是仅仅遵照医嘱来执行任务,综合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患病都相对较重而且情况都比较复杂,在对病人进行现代化仪器设备的监护下,作为护士也要不断的提升业务水平,努力掌握医疗知识,尽力发挥自己的社会职能,在工作中的每个地方都体现出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能够真正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多和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得到患者的真正信任,创造一种互尊、互爱、互信的医患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诊环境。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重症监护室;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13-03

人文关怀理念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进行更为深切的关爱,提高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一定要在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下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命价值,是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标准的重要指标,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主要表现为人文关怀护理,是护理的核心要求和重要任务,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要求同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付出[1],尤其是在重症监护护理工作中,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及因为特殊原因入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后,患者的心理生理均会起很大变化,针对此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护理,不仅对促进患者恢复起一定的作用,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本研究主要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ICU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ICU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纳入标准为患者意识清醒,能配合正常医疗过程,排除精神异常、昏迷及语言沟通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90岁,平均(65.3±2.8)岁;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者33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者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1~89岁,平均(66.1±2.7)岁;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者32例,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者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转科前或转科即刻关怀护理 ICU一般收治病情严重、时刻存在生命危险的患者,为了便于管理,不允许患者家属进行陪护,且时刻有患者因为病情危重而死亡,所以患者入住ICU后,其心理会发生极大变化,认为自己病情十分危重已需要重症监护治疗,时刻会离开人世,所以护理人员要在患者转科前或转科即刻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首先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ICU的环境、治疗有效措施及入住后与普通病房的差异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虽然病情危重,但是目前ICU有许多有效的治疗手段,更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解除其焦虑抑郁,提高其免疫力和应激能力,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1.2.2 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ICU有别于普通病房,一般是开放式,且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声加上患者声等,针对其环境特殊性,患者易出现精神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心理和生理变化,且患者家属不能时刻陪伴其左右,极易产生孤独情绪,为了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护理上应尽量避免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在日常工作中要避免大声喧哗及谈笑风生,切忌谈论患者病情危重及家属所作的负面决定,应以放松的心情积极乐观地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病房的光线要柔和,尽量保持仪器声音低微,根据患者喜好及病房的实际情况,给患者播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或放置一些报刊杂志,从而消除患者的孤独感,缓解其寂寞无聊的时间[2],同时尽量在有限的探视时间内告知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

1.2.3 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 护理人员在患者及其家属面前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形象,避免浮躁、轻佻及对患者的病情妄加评论,维持护理人员白衣天使形象,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尊敬程度;在护理工作中,尤其是护理操作上要做到准备、有效和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认可度及对治疗的信心;避免在患者前接打私人电话,注意工作态度和语气,切忌病房嬉闹打骂,在进行有创性操作前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取得患者同意,让其与家属更好地了解治疗相关信息,消除患者负面心理;上班时或休息后应以轻柔的脚步走到患者身边,同时将患者身旁的仪器设备报警音量尽量调整到不影响观察的前提下,以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1.2.4 提高基本护理技能 对患者家属进行人文关怀同样重要,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家属多沟通和交流,首先让患者家属相信医护人员,必要时可让家属进入ICU探视,并叮嘱家属探视时要多鼓励和安慰患者,护士在探视期间要陪伴在患者身边,耐心地解答疑问;在提高基本技能方面,护士要切实地落实各种基础护理服务,除了常规的口腔护理、眼部护理、皮肤护理等,还要重视卫生清洁等,每日清晨为患者擦脸,睡前擦脸和擦脚,有出汗的患者,帮助擦身[3];保持患者床单的整洁干净,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

1.2.5 离开ICU的人文关怀 患者符合转入普通病房治疗的条件,医生同意患者转科治疗是重症监护患者治疗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标志,此时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家属其病情已趋于平稳,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目前已解除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疾病状态,有条件返回普通病房治疗,同时使用平车护送患者进入普通病房,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详细交班,在整个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与患者家属沟通护理注意事项,并嘱咐患者安心在普通病房接受后续康复治疗,在患者出院后进行积极主动的随访,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做好健康教育指导,针对患者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改进。

1.3 方法与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一般护理等,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4级评分原则,20个条目中有l5项是用负性词陈述,按上述l~4顺序计分,其余5项(5、9、13、17、19)注*号者,是用正性词陈述,按4~1顺序反向计分;抑郁评分的评定时间为过去1周内,评定采用1~4制记分,把各题得分相加为总分,总分×1.25,四舍五入取整数即得标准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的比较(分,x±s)

3 讨论

对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是提高ICU护理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护理人员必须提高重视,并持续坚持,尤其是一线护理工作者,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对患者病情充分了解,而且要对其生命负责,维护其隐私和知情权,尊重其人格,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提高其自身素质,加强基本实践技能,对护理人性化的追求认识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真的情感,人文护理理念落实到位,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治疗信心,减少医患纠纷,达到提高ICU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5]。

ICU传统护理模式中,护士总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患者生命抢救和病情监测上,忽视了患者心理和情绪的变化[6]。本研究从患者转科前或转科即刻开始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在患者住院期间为其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同时规范护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并加强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而且在患者离开ICU转入普通病房时,同样进行有效的人文关怀护理,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质量、护理管理及护理技术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期间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可促进护士时刻注意准确掌握和了解患者病情,使护患在和谐、相互信任的氛围中进行沟通,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护士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方便患者和家属,利于提高护士的服务质量[7-9]。

综上所述,ICU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对促进护患关系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苗文武,贾海鹰,贾雪.持续性人文关怀在ICU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255-256.

[2] 吴莹,马赛克,吴圆圆.ICU护理中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应用探究[J].健康必读,2011,10(10):127.

[3] 欧阳红莲,邓林娜.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33):136-137.

[4] 雷云,王兰.老年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及心理护理需求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10(2):86-87.

[5] 周轶鹏.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健康必读,2011,10(12):168.

[6] 孙亚平.早期人文关怀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2):245-246.

[7] 王芳.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6):17-18.

[8] 陈婉晨.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健康必读,2012,11(10):406.

第6篇

【关键词】ICU;优质护理;探讨

2010年1月,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启动了以“病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我院领导积极响应这一活动号召,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同时进行“全院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大会上,结合ICU的工作性质,我科积极申报成为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示范岗。开展2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活动方案及成效报告如下。

1 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会议精神,转变思想观念

我科有护士18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7人,护士10人,2年内护士9人,平均年龄25.4岁。针对护士年轻,基础护理既脏又累,护士长精心策划,逐个攻破,并召开全科护士会议,认真学习会议精神,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全人”护理,并制定奖惩措施,与月底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由于ICU收治的患者均是急危重症患者,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任务重。随着医学与人文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及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医患关系的紧张,护士的工作难度与日俱增,这些都严重影响了ICU护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加强护士服务理念,正确认识基础护理,使全科护士充分认识到,基础护理不等同于护理员阿姨意义重大。

2 强化基础护理,加强督查力度

基础护理工作是连续性不间断的,随时存在,无论医学科技如何高速发展,患者的低层次需求都永远存在的,需护理人员来帮助满足[1]。护士形象的树立是在优质的基础护理过程中自动体现的[2]。由于ICU是无陪护病房,收治的病人来自全院各个科室,均是急危重症病人,实行24小时特级护理制度,对基础护理的要求多而且精细,每天由护士为病人剃须、剪指甲、床上洗头、理发、床上擦澡,进行会阴护理、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使患者保持三短六洁(胡须短、头发短、指甲短,皮肤、会阴、口腔、头发、指甲、床单元清洁),做到家属放心,患者满意。

3 人文关怀,加强舒适护理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S.E.lunia认为:医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新的护理理念越来越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3]。患者不仅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更需要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了更好的提高护理质量及病人的满意度,我科护士开动脑筋,积极小发明、小创造:针对特别烦躁的病人容易坐起意外拔管,我们改良了约束带,自制了双腋下约束带,既减少皮肤勒伤,又增进患者的舒适感;对大便失禁的患者使用人工肛袋,防止出现失禁性皮炎;对术后清醒病人,通过播放舒缓音乐,减轻疼痛;对气管切开或插管的病人,由于他们无法用语言交流,护士们就自制了爱心书写板;为了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制定了床头角度指示卡,指导护理人员按要求抬高床头。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耐心,辅助以肢体语言,与患者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

4 家属探视,搭建沟通桥梁

ICU的探视制度是重症医学科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同时也是医务人员与家属沟通交流的良好时机[4]。入住ICU的病人大多病情危重,家属常常表现出极度的紧张与焦虑,同时,ICU的医疗费用与普通病房相比,高出许多,家属不得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ICU的探视制度,限制了家属与患者的接触时间,使得家属看护陪伴病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每天短暂的探视时间,家属探望患者后,随机性与医务人员交流,导致家属获得患者的全面信息不足,家属便会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降低,因此,任何小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引燃医患纠纷的导火索。针对这一问题,全科护士讨论后一致认为,做好“四好工作”:探视前接待好、探视时沟通好、离开时提醒好、会见时解答好。科室专门腾出一间家属等候室,方便家属探视前在此休息等候;探视时,医护一体化,共同参与,责任护士立于床边,与家属沟通,值班医生巡视病房,随时解答家属疑问;探视时间到,医务人员亲切的询问患者及家属,是否有其他需求,如果没有特殊要求,提醒家属明日再来;每次遇有家属询问时,护士均要耐心解答,为了避免家属的不信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科室规定,护士只负责解答患者客观问题,不做有关病情的主观判断,详细病情请家属咨询床位医生。此外,科室建立多渠道的沟通平台,每位患者入住时,责任护士与家属交代ICU的相关制度,并设有“家属沟通交流本”,方便家属留言,使得交流无障碍,信息更畅通。

5 院内转科患者随访制度

传统观点认为:ICU是一个单纯的急救与监护。为了实现对患者的全身心护理,我科延伸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了跟踪回访。通过回访,拉近患者与我们的距离,倾听患者在ICU期间的切身感受,了解我们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不足。根据回访结果,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满意,部分患者也向我们提出了衷恳的意见和建议。

6 讨论

ICU是医院救治的最后战斗线,医疗护理的任务之重、责任之大,决定了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之高。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患者的疾病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无论是护理质量还是患者满意度,都有所提高。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将患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于患者[5]。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优质护理服务,使得“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参考文献:

[1] 赵术云.新形势下的基础护理重要性【J】. 河北医药,2008,30(4):568

[2] 乔晖,王欣然 . ICU基础护理重要性的研究进展. 现代护理,2005,11(17):1397-1398

[3] 葛明霞,俞久美.电话回访出院患者的体会. 河北医学,2005,8,(9):53-55

第7篇

【关键词】ICU; 护理管理;人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91-02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原理的主要观点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在护理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实施人性化服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日常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是新的医疗模式发展的需要。护理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包括对护理人员和对患者两方面的管理。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自我价值和利益的实现[1],只有真正把人的因素放在一位,既要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又要为护士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才能确保护理内涵质量的提高和护理安全的实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 以护士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1.1 引导护士正确认识自己。注重人的潜能开发是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点。护士长要对科内护士的优缺点了如指掌,协助护士通过自我察觉和反思、自我测试等方式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做出客观的评价;只有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保持冷静的头脑,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利用自己的优势转被动为主动,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可以根据每个护士的不同优势协助建立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在安排护理工作时尽量扬长避短,充分挖掘和发挥其优势,使其向护理专家型的骨干发展。

1.2 妥善协调护士情绪

1.2.1 真诚的关心。需要关心和体贴,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ICU的护士工作强度高,精神压力大,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护士长要关心每个护士,使他们感到温暖,得到安慰,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给每个人以均等的机会,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1.2.2 要善于倾听。护理长要善于听取护理人员的不同见解,采纳合理化、创新性的建议,有利于克服工作中的独断倾向,使护理人员感到被重视、被尊重,能够无防卫地诉说所面临的问题和情绪状态,管理者可不失时机地安慰护士,使其尽快消除烦恼,振作精神。

1.2.3 适当应用赞美和批评。许多心理实验表明,赞扬对于强化人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护士进行赞扬有助于保持护士的良好情绪,强化积极的行为与上进心和责任感,但表扬时要把握分寸,以真诚为前提,批评前先肯定成绩,批评时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当批评结束后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免护士产生泄气、消沉等负面情绪,影响工作[2]。

1.3 树立集体荣誉感。护士长要引导每一位护理人员树立与ICU共荣共存的观念,让大家明白ICU就是她们工作中的家,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疑难患者,要想做好工作,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团结大家共同完成,病人的任何一点点好转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护士长要适当地“放权”,将责任分配给下属,并授予一定的权利,使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

1.4 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以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护士长是护士的楷模,其良好的形象能对护士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3]。护士长应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到人本原则的重要性,以使护士在体力、智力、思想品德、精神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4]。护士长应采取多表扬、少批评原则,不断肯定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满足护理人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肯定他们在不同岗位上的作用,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荣誉感[5]。同时要注重物质激励,制定绩效奖惩方案,对于各类考核成绩优异和省市竞赛获奖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2 以患者为本,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2.1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和查对制度是以患者为本的集中体现。住院患者的最根本利益就是生命安全和疾病康复,所以,作为ICU护士一定要始终立足患者根本,也就是始终以严谨、科学、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护理过程。

2.2 护理管理的目标是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ICU内护士应24小时实行床边护理,随时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要尊重患者人格,创造合理病室环境,适时保护患者隐私。在ICU内病床间应设立床帘遮挡,保证患者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ICU的病人因治疗护理的需要一般大部分都在外,针对此我们设计了加长版病员服,衣服下摆可以盖至病人膝盖,避免会等私密部位的暴露,确保患者人格尊严。

2.3 讲究沟通技巧,保证护患间及时有效的沟通。尊敬病人是沟通的基础。护士应以真诚、热情、友善的态度对待病人,尊重病人的权力和人格,对所有的病人一视同仁。对于清醒的病人,应根据其年龄,选用适当的称谓同他们交谈,交谈时应态度和蔼,语言诚恳。在进行护理操作中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病人感受并给予指导,使病人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感受到关怀和尊重。对于气管插管等语言沟通障碍的病人,采用需求牌[6]和手势等来了解患者的需求。

3 以家属为本,通过有效沟通取得家属理解和配合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周诚忠曾说:“能够为患者家属提供优质服务的医院,才是真正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ICU患者病情重、危、急、变化快,家属将承受着由创伤和治疗带来的情感痛苦[7],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人性化的ICU,可以为他们提供一间专门的家属休息联系室,设立爱心电视,方便家属每天定时通过电视看到患者。同时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探视时间主动把病人的病情告知家属,指导家属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如安慰性的目光、触摸等,共同为病人解除思想负担,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佳,邢利英,刘艳萍.“以人为本”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103

[2] 杨敏,徐敏珍.情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12:3268

[3] 许俊芳.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2:443

[4] 王翠娥.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5B):924-925

[5] 冯丹丹,王艳杰,刘艳荣.人性化护理的分析与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3

第8篇

关键词:ICU;护理实习生;带教

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所培养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1]。对于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来说,陌生的环境,尤其是集中了各种病情多变的急性危重患者,集中了众多的先进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的ICU病房,常会使他们在初到时感到恐惧,不知所措。因此,如何使护生尽快消除恐惧,尽快进入工作,了解ICU患者的特点,使进入ICU的护生学到专科知识,危重症患者的观察及抢救配合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较好地完成临床护理实习,成了带教老师探讨的问题。笔者将多年的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择

带教老师是护生的一面镜子,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所表现的知识水平、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护生的身心发展和教学效果,老师临床带教能力及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护生的工作能力、学习态度和成绩,因而选择带教老师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带教老师应选择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或>5年工作经验,医德医风好,责任心强,慎独精神强,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操作正规、熟练的老师进行带教。

2了解实习护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素养欠佳,理论知识不扎实,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法律意识淡薄,专业思想不稳定[2]。

3入科教育

护生进入ICU后,必须做好入科教育,针对护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育,由护士长或带教组长负责。首先要进行爱岗教育,引导护生深刻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以及在社会生活、临床医疗中的重要地位,教育护生学习医院文化、护理理念,充分理解医院"厚德、精医、图强"的院训。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强调劳动纪律及职业道德规范,由于ICU排班弹性空间大,随时有可能调整,因而要求护生遵守劳动纪律,不能随便脱岗、换岗。让护生了解并熟悉病房环境及布局特点,物品放置,常用抢救仪器的使用,使护生充分认识到ICU不同于其他科室,消除对ICU封闭式管理的恐惧;介绍ICU患者的特点与需求,不能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要自觉为患者提供生活服务,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向护生详细介绍在本科实习期间每周的具体安排:操作示范、专科讲课、教学查房的时间及内容、各实习角色的目标及内容,出科考核的方法,使护生明确在本科要求掌握的知识及技能。要求每位护生自备实习笔记本,主要记录每天的实习重点,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总结每周的收获,包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对带教的要求及评价,以促进带教方法的改进,提高带教效果。

4具体带教方法

4.1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护生在ICU实习期常为4 w,第1 w老师以教为主,护生以学为主。首先带学生熟悉ICU的环境及物品放置,使护生能准确无误地拿取物品,尤其是抢救时能争取时间;老师给护生详细讲解各班的工作职责,监护仪器的观察、使用,各种常见病的护理常规,各种医嘱的处理、病情观察及异常情况的汇报、护理记录的书写,交接班的内容等,为接下来独立工作做好理论与实践的准备。第2 w,老师以看为主,护生以动手操作为主,老师主要观察护生的工作流程和执行的医嘱是否正确,在护生执行前老师必须给予核对与指导,正确无误方可执行,指导护生书写护理记录。第3~4 w主要是对第2 w班工作流程和各班职责以及专业知识的加强与巩固, 老师需要做到放手不放眼,后2w主要是培养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4.2培养护生与患者沟通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教会护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收集资料、健康教育等;指导护生多翻阅病历、跟随医生查房(跟随医生查房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 ,能够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了解患者的病情特点、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方法;避免填鸭式教育,指导护生多看、多学、多问,以促进护生思考,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4.3正确培养护生的操作能力 技术操作常贯穿于整个临床实践,使护生所学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巩固。因而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带教,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带教,使护生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带教老师在进行每项操作时边示范边讲解,对操作的重点、难点、易出现错误的环节加以强调,适时提出问题,以促进护生思考,使理论知识更加牢固。ICU集中了众多的先进监护仪器,急救设备和生命支持装置,带教老师要正确教导护生使用各种仪器,抢救操作流程,应急措施,培养护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4改革临床带教方法 带教老师要多与护生交谈,减少实习护生对ICU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让他们尽快熟悉ICU环境, 使她们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即使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老师在带教中还要想方设法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强化学习动机,使他们燃起自信的火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护理内容进行引导、设疑,启发护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3];也可实行互动型教学方式,互问互答,使师生的思维活跃,对护生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给予支持,鼓励护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及时给予表扬,以达到最佳的带教效果。

4.5传承ICU护士须具备的素质 ICU护士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以人为本、主动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慎独(指医务工作者在没有任何外界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医德信仰,遵守医德原则和规范,保持高尚的情操)、懂得换位思考。ICU病房是封闭式管理,不设家属陪护,收治的是急危重症患者,除了必须的观察、治疗外,大多数是以基础护理、生活护理为主,任务繁杂,又苦又累,必须具备高素质护士才能胜任。由于现代护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索取多于付出,不能任劳任怨、刻苦耐劳,因而带教老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正面引导护生,以护理理念(温馨服务、关爱患者、工作精细、护理专业)为宗旨,严于律纪,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护生耳濡目染,传承ICU护士须具备的素质,以提高护生的自身素质。

4.6重视出科考核 护生出科前要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由带教组长集中进行考核,可使护生认真对待,若为带教老师单独考核,则护生易出现不认真的情况,得过且过,所学知识不牢固。出科前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学习态度、劳动纪律、基本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沟通能力、应急能力、书写记录能力、行为素质等方面为护生进行综合评分,指出护生存在的问题,使护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5结论

通过我院ICU专科培训,临床护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均得到提高,逐渐成长为业务能力强、技术全面、合格的临床护士。

参考文献:

[1]卢昌碧.提高综合性ICU护理实习生带教质量方法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98.

第9篇

吉林省肿瘤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 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ICU 患者家属焦虑抑郁心理的缓解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0 名2015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3 月31 日之间在我院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家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 名,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 问答模式,观察组家属在探视过后由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连续三天,在第一天探视前以及第三天探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性评估,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第一天探视前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第三天探视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所改善(P<0.01),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对ICU 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有利于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心理护理;ICU 患者家属;抑郁焦虑

ICU 是重症监护室的英文缩写,ICU的患者也是病情比较危重的患者,通常需要靠仪器与设备来维持呼吸与循环,由于患者的病情危重,对治疗环境的要求较高,包括生物环境以及生存环境。因此,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院的ICU 不允许家属陪护,并限定家属的探视时间,以减少ICU 病房交叉感染的机会,并保持病房安静[1]。这一规章制度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确加重了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而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在医院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被忽视,这也是导致医患纠纷出现的一个侧面原因。本研究对ICU 患者加护进行心理护理,希望以此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200 例,男102 例,女98例,年龄在18-65 岁之间,所选研究对象均来自不同的患者,且为患者的直系亲属,学历在初中以上,以确保对研究的理解与接受能力。

1.2 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200 名2015 年1 月1 日至2015 年3 月31 日之间在我院ICU 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家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 名,对照组家属采用常规的探视- 问答模式,即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使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谭世虎,探视后到家属谈话室对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观察组家属在探视过后由护士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同样是在每天规定的时间内使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探视,然后在家属谈话室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以患者的病情为主,在与患者家属交流的时候注意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观察,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般情况,分析导致患者家属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针对患者抑郁焦虑的原因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连续三天,在第一天探视前以及第三天探视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性评估,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状态。

1.3 评价方法[2]

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意义:小于50 分为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为中度焦虑;70 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意义:小于50 分为无抑郁;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 为中度抑郁;大于73 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在学历、性别、年龄上的差异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以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所得到的数据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第一天探视前两组研究对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第三天探视之后两组研究对象的抑郁、焦虑状态均有所改善(P<0.01),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详见表1、表2。

3 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ICU 患者家属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心理,通过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而我国目前的医疗资源比较紧张,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与患者家属的交流较少,导致患者家属焦虑、抑郁的心理不能有效地缓解,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的时候,忽略了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因此,通过向患者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治疗的意义等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对维护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深化人文护理理念、缓解医患矛盾、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讯作者:鲁林艳)

参考文献

[1] 杨燕.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心理问题的改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32-34.

[2] 丁磊, 丁敏, 朱建华.ICU 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支持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3-955.

第10篇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优质护理; 小组责任制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218

ICU是收治各类急危重症或有潜在生命危险的患者, 应用先进的医疗技术设备, 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定性的和定量的监护和加强治疗的特殊护理单元[1]。如何对ICU护理工作实行全面、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 合理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极为重要。2010年5月本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以来, ICU设立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组的整体护理模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ICU共有床位14张, 护士39名, 床护比为1.0∶2.5~3.0;学历:本科11名, 大专23名, 中专5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5名, 护师13名, 护士20名;工作年限:10年以上8名, 5~10年10名, 3~5年9名, 1~2年7名, 1年以下5名, 均有护士执照, 其中合同护士15名。

1. 2 方法

1. 2. 1 转变观念并提高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认识 活动开展初期, 很多护士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情绪不高, 甚至存在抵触情绪, 对此本科多次召开护士例会, 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现卫计委)及省卫生厅相关文件精神, 明确优质护理服务是在夯实基础护理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模式[2]。并根据ICU特点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修订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 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1. 2. 2 构建护士岗位层级体系

1. 2. 2. 1 组建护理小组 护理部根据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等的不同, 将护理人员分为N0~N4级, 选出责任组长, 将ICU分为5个责任护理小组。

1. 2. 2. 2 层级责任整体模式的实施 责任组长职责:全面负责本组的护理管理并保证护理质量。各级责任护士岗位职责:N0级护士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患者常规护理工作。N1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较轻患者的护理。N2级护士主要负责病情较重患者的护理, 完成部分临床教学工作。N3级护士主要负责重症患者的护理, 危重患者的抢救, 临床带教。N4级护士主要负责危重症患者的专科护理, 指导督查其他层级工作, 协助护理质量管理。

1. 2. 2. 3 层级排班 科室实行12 h值班制, 以减少护士交班次数。国外有文献报道, 频繁更换护士不利于护士对患者心理、社会问题的了解, 也不利于护理和医疗的沟通[3]。

1. 2. 3 实行责任小组负责制的整体护理模式 将整个病区39名护理人员, 分成5个责任护理小组, 每组7名责任护士, 均有1名责任组长负责。患者入院时,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住院相关规章制度, 病房环境;住院期间为患者实施治疗, 病情观察, 生活护理, 并为患者家属提供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转出ICU时,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康复与健康指导, 真正实现了全程管理、全程服务。

1. 3 观察指标

1. 3. 1 护理质量 采用本院护理部制订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护理质控办通过稽查和月检查的形式进行考评, 考核内容6项, 各项满分100分。

1. 3. 2 患者满意度评价 根据本院《病房护士服务满意度调查表》, 调查表经相关专家审定, 效度合理, 信度可靠。分别于优质护理活动实施前后3个月, 对全科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包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小组责任制护理实施后, 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小组责任制护理实施后,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通过分层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 在岗位责任明确的前提下, 护士按相应层级工作, 有利于不同层级护士优势互补, 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的作用[4]。实行分层管理后, 高层级的护士可对低层级的护士进行指导和督导, 既保证常态工作的安全有序, 又确保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5]。

3. 2 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实施分层管理可调动所有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对实现护理人员的客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分层管理既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 又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而且调整分配机制, 实现了同工同酬, 优劳优得, 激发ICU护士的工作热情, 体现了层级护士的自身价值。

3. 3 提高住院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护士的工作模式由被动执行医嘱转变为主动服务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实行弹性排班,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求, 有效地提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同时针对患者在ICU期间对护患交流、探视的需求, 本科实行了人文关怀护理,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服务, 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蓝蕙兰, 黄慧根, 李利屏, 等.分层管理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与效果.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12):1129-1131.

[2] 马晓伟. 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护理管理, 2010(4):5-7.

[3] Donelle MB, Kathleeh KC, Kathryn B.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in holistic nursing literature. Journal of Holistic Nursing, 2000, 18(3):207-221.

[4] 刘雪琴, 彭刚艺, 李漓, 等.结合医院实际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新路.中国护理管理, 2009, 9(2):22-24.

第11篇

关键词:基础护理ICU危重病人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21-01

ICU收治危重症患者,实行24h特别护理制度,患者病情及护理等级都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不仅在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医护患间的和谐与融洽。因此ICU高质量基础护理在ICU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意义。

要做好ICU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1高质量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

基础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职业责任心,护士的职业责任是“保留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在护理工作中需护士仔细观察、发现问题、解决患者的需要,护理人员提供的每一项技能操作都必须谨慎,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本着患者生命高于一切为目标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护士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护士才会无论有人或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自愿的为病人提供全心全意的护理,充分体现护士的“慎独”精神。在业余时间虚心好学、刻苦专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重视“三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四新(新业务、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提供高质量护理,更好为患者服务。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是对护士道德水平的检修,是对护士履行职业责任的客观评价。

2对基础护理实施过程的管理

制定了基础护理质量目标,只是为做好基础护理找到了开端,最重要的是要使全体护士掌握基础护理方法,做好预见性的护理。针对RICU年轻护士多、缺乏护理实践经验的弱点,逐一现场操作带教,使年轻护士确实掌握操作方法。

2.1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结合医院护理部定期开展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不断强化全体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同时根据ICU危重患者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培训如: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护理,为带有多种治疗引流管路的病人进行床上擦浴和更换床单法,对不同程度、不同致伤因素的皮肤护理方法,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的胃管置入法,各种治疗管路、引流袋标示与固定法,为不同专科患者设置肢体功能位,终末床单位处理法,正确洗手方法的训练等。

2.2基础护理程序安排。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量、护士工作能力安排监护人员,这样既保证了监护质量,锻炼护理队伍,又为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找到依据。上午是ICU医生、护士进行诊疗的时间,我们将擦浴、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措施集中改在治疗活动相对较少的午后进行,可使临床治疗与基础护理减少相互干扰,有利于整体监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减少了夜间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3健全基础护理制度。为全面、客观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基础护理情况,建立“ICU基础护理措施单”,护士每完成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后即打钩标示,既防止遗漏、又便于工作检查。急症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应尽快给予患者卫生清理,对病情观察、减少感染、预防皮肤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的,护士要不断完善基础护理工作,对于一个大便失禁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无糜烂、床单无污染,需要各个班次护士的通力合作。

3对基础护理质量评价的管理

质量目标要求是可测量的,并且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2]。“基础护理质量检查评价表”将基础护理内容细分为40项,护士长采用护理查房和跟班考察相结合的形式对基础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和评定护理质量的依据,纳入学分考评和奖金管理。

4高质量基础护理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4.1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创作良好医疗氛围,在ICU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患者及家属易出现恐惧、焦虑、易怒,通过高质量基础护理使患者身体清洁舒适,心情放松,对护理工作人员充满信赖,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治疗工作开展。

4.2高质量基础护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在ICU不确定因素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千差万别,需要护理组织及时快速的做出反应,不断调整服务策略,改进护理质量,为患者提高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而这仅靠一、两个护士是远远不够的,需护理人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发挥团队精神。有对ICU护理人员调查发现,85%护士希望与其他护士配合完成危重病人的护理。

5持续质量改进与创新,不断满足质量要求

事物具有个性和共性两个方面,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做到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许多基础护理方法为患者解除了痛苦,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者互相学习的经验和护理科研的成果,通过临床护理实践认识到:只有持续质量改进,才能保证优质的基础护理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技能。

6治疗离不开高质量基础护理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体现了基础护理是治疗的根本,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动态信息需要通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结合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来提供的,如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瞳孔观察,注意“两慢一高”,术后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检测,引流液形状、量、颜色观察等等,为医生治疗、诊断、护理提供了依据。昏迷患者营养支持,需注意鼻饲液温度、速度、浓度,进食及营养支持效果观察,并发症防治;各种疾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都离不开基础护理,如果没有掌握熟练的基础护理,则无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会产生不利于患者的严重后果。因此高质量的基础护理与治疗是相辅相成的,密不可分的。

最后要强调基础护理操作中物品配置与使用同样重要,如松软的床垫、干净平整的衣裤、被褥、含有香皂香味的毛巾、清爽的护肤粉、散发着少许消毒味的护理工具等。避免使用可能对病人造成伤害的器械和含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一定需要使用,则做好保护工作,如器械上可用纱条包住,病人可带口罩、眼罩等。

参考文献

[1]高钰琳,陈佩文.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存在争议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39-240

第12篇

【关键词】集束化策略静脉穿刺技术 成功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静脉穿刺技术不仅是诊治病人的重要手段而被临床广泛应用,而且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投诉和医疗纠纷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集束化策略又称集束化干预,是近几年ICU提出的新名词,中文译为“集束化治疗”或“捆绑式治疗”,意思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用来处理某种难治性的临床疾患[1]。集束化护理首先作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方法而被引入ICU[2],后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方面[3][4]。我院将集束化策略应用于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集束化策略实施的对象:

静脉穿刺技术可以说是护士的“看家”本领,而工作3年内的护士,各方面技术均不成熟,因此护理部据此提出了策略实施的实验对象为工作2-3年以内的护士。

2.集束化方案:

2.1 举行“百针训练”活动:每月完成除本班工作以外的100例静脉穿刺(真人),其中10例为小儿头皮针,做到熟能生巧,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记录。

2.2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参与急诊科和高危科室的轮转,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抢救护理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2.3处理好护患关系:患者不配合、恐惧、过度紧张等均可导致穿刺不成功,因此处理好护患关系至关重要[5],这就需要与整体护理及优质护理活动相结合。

2.4 定期进行理论培训

2.4.1 保护患者血管:长期输液者有计划的选择静脉;拔针后指导患者正确的按压时间和方法,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按压时间要适当延长;输液前热敷局部,促进血管扩张。

2.4.2 根据患者的静脉条件,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和穿刺部位。

2.4.3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针角度:静脉穿刺的进针角度并非一成不变的[6],在保证穿刺成功的基础上,采用无痛技术。

3.方法:

将20人平均分成两组,于2013年1月份开始实施集束化策略,将实施前后两组成员的静脉穿刺情况进行对照。

4.结果

对照组 实验组

2012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1针(人) 9623 9658 9618 11563

2针(人) 2202 2215 2213 358

2针以上(人) 175 127 169 79

表-1

每年每组总穿刺人数为12000人,从表格中可以看出,2012年,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无显著差异,2针及2针以上(以下称为非1针)人数相差无几, 2013年实施集束化策略后,对照组非1针人数变化不大,实验组明显减少。

5.讨论

集束化策略强调的是连续的综合的实施,并且要有循证依据,但并不是一成不变,如“百针训练”和高危科室的轮转的时间可以根据护士的技术熟练程度及学历综合考虑,如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执行2年,专科学历者3年,专科以下学历者5年,穿刺成功率每连续3个月为100%,可减少1个月的训练等,这样既提高了技术,又充分调动了护士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集束化策略的实施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患者,只要是可以处理难治性的临床疾患,减轻患者痛苦的任何个人和群体,均为实施对象。而在如今高标准,严要求的社会形势下,静脉穿刺技术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难治性“疾患”之一。

6.结论

将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集束化策略实施于工作3年以内的年轻护士,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的整体水平,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891

[2]单君,朱建华,顾艳荭,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5月第25卷第10期

[3]刘晓娟,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法集束化护理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42-43

[4]裔雅萍,王晨霞,韩惠芳,集束化护理理念在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