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7:0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cu基础护理的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icu; 护生; 临床教学
重症监护室(ICU)是危重病医学的临床基地[1],是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地方。作为临床实习的一个重点科室,ICU复杂的仪器设备和多变的病情往往使实习生茫然不知所措,不能很好进入角色。为提高临床实习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笔者对本院ICU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6月~2011年5月我院外科ICU共接收36名实习护生。其中男生4人,女生32人。本院校学生20人,在ICU实习时间为3周;外校学生16人,ICU实习时间为4周。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4人。ICU实习内容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技术操作及专科理论知识。
1.2 教学方法
采取一对一方法实施临床带教。入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包括介绍ICU的组成、职能、环境、进入ICU的注意事项、ICU的工作特点及服务理念等,让学生对ICU及危重病医学有初步的认识。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带教计划,要求细化到每周的教学安排。
实习最后一周进行出科成绩评定。评定指标及考核内容包括:评价表(包括思想品德、工作纪律、工作整体性、计划性、独立性、合作能力、应急能力等的总评)占20%、过关项目占20%、护理程序运用占10%、基础操作占20%、专科操作占20%、理论成绩占10%。
2结果
36名学生全部按照计划完成ICU实习,掌握ICU基本工作流程和基础的监护抢救技术。护生出科平均成绩为87.2分,理论成绩平均84分,技术操作成绩平均89分。
3讨论
ICU收治的是各种急、危重病人,涉及多个临床专科,集各种先进监测、仪器设备于一体,实习环境有一定的特殊性。而教学大纲针对ICU的实习要求存在内容广泛、操作复杂与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因此认真分析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ICU护理教学方法是临床教学的重点之一[2,3]。我院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教学任务繁重,而且ICU接收的实习护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有所不同,给临床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1护生进入角色困难
重症医学虽然已经成为二级学科,但在部分医学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在基础学习的过程中几乎没有涉及危重病医学的专科知识,仅是在各门临床课中学到一些疾病危重阶段的内容,这可能导致学生到ICU后不知从何学起。而且ICU环境特殊,工作压力大,具有仪器设备多、报警声音不断、患者病情危重、突发事件多等特点。部分护生可能因环境陌生或压力过大产生恐惧心理,很难适应实习角色,面对病人感到束手无策。
3.2不重视基础护理
ICU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较多,护生往往在实习初期对技术性较高的专科操作,如动脉采血、气管插管、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参与,但对床上浴、口腔护理、更换床单等基础护理重视不够,在完成实纲的要求后不主动参与生活护理。
3.3缺乏整体医学观念
ICU 集中了各专科危重病人,而且同一患者的疾病往往涉及多个脏器、多个学科。与传统学科不同,危重病医学更强调以整体的思维来诊治患者[4]。护生从其他专科轮到ICU 实习,往往只能观察到患者片面的生命体征的改变,缺乏从患者整体进行综合判断的思维方式,需要在实习过程中逐渐加强。
3.4带教老师压力大
带教老师是临床教学的主体之一,其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5]。ICU工作高度紧张,护士队伍较年轻,带教老师要承受来自学生和危重患者的双重压力,需要付出双倍精力,在某种程度上临床教学可能成为工作的负担,致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未得到老师足够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ICU实习有可能变成单纯的观摩学习。
4管理对策
4.1临床教学循序渐进
为减轻护生压力,教学应按照计划循序渐进展开,学习内容由易到难。制定每周的教学计划,第1周以熟悉环境、了解ICU理念和工作模式为主,消除学生对ICU恐惧、排斥等心理。第2~3周实习内容逐渐接触ICU常见的危重病人护理及基本抢救监护技能,理论讲课和临床实践同步进行。第4周进行考核,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对此教学计划接受度比较高,能较快转变角色,顺利完成ICU实习。
4.2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训
带教老师的言行对护生的临床实习和今后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首先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设立总带教老师,负责整体把握教学计划和日常教学工作的安排和调整。所有带教老师必须参加医院的教学培训后方能担任教学工作。每年度教学结束后实习护生评出优秀带教老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4.3培养临床整体思维能力
在ICU临床教学中要坚持整体思维,无论病人还是疾病都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教会学生不仅要观察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还要考虑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带教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病人的基础生活护理,提高学生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度。
4.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采取教、学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查房时选择有代表性的病例,或将临床常见问题、重点问题制作成讨论题,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练习从整体的观念思考临床的问题。
由于ICU病人周转快,一些很有教学意义的病人往往很难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碰到,因此,总带教老师将平时遇到的典型病例收集整理,做成多媒体教学材料,可以让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ICU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认真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因人施教,教学计划与时俱进,有利于提升护生的临床护理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为. 21世纪的医师丛书-危重病医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
[2]梁玲, 高海莲, 曾新芝. 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2): 161-162
[3]张春英. 临床护理教学工作探讨[J]. 实用全科医学, 2006, 4(6): 692-693
[4]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 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 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11): 1056-1057
[5]边巍, 罗媛, 张媛, 等. 临床实习管理及带教工作体会[J]. 华北国防医药, 2008, 20(2): 34-35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3.0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3-0090-02
在医院的抢救治疗中,ICU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患者的病情常常较为严重,且病情变化较快,倘若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患者病情则会加重,甚至会引发患者的死亡。所以,在ICU临床治疗中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准确、更细致的护理要求。细节管理是ICU护理工作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临床应用效果较优[1]。笔者所在医院从2010年开始实施细节管理护理,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共有ICU综合床位8张,每年大约收治大型手术、脑出血、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病患者600例,床位应用率为100%,患者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6±3.3)d。综合ICU共有26名护理人员,年龄19~48岁,平均(30.7±6.4)岁;其中有4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实际状况,制定出ICU细节护理措施,并对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析;另外,随机抽取40例笔者所在医院的ICU患者,在患者入院前3 d采用常规护理,后续治疗采用细节护理,对比分析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
1.2 方法
(1)建立细节管理小组。采用民主选举和自我推荐的方式选举出一名资历较高、能力较强的护理管理人员,对细节管理小组成员进行管理,并对科室的细节护理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安排。(2)完善管理制度。对ICU护理管理的各项制度进行总结归纳,应用细节管理理念制定出ICU护理的各项管理流程,让ICU护理的各项护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以规范ICU护理工作。(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定期对笔者所在医院的ICU护理管理工作进行管理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对笔者所在医院ICU护理工作的总结,并结合科室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与管理;另外,在培训时还包括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ICU护理操作流程、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以增强ICU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法律意识。(4)完善ICU护理工作时存在的细节问题。细节管理是ICU管理方法的基础,良好管理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日常ICU护理工作的顺利落实,为此笔者科室结合ICU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隐患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探寻了ICU护理工作问题产生的缘由,并针对这些现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①完善护理流程。ICU护理管理人员要具有护理管理理念,对所有ICU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具有皮肤压疮患者要进行登记报表,以方便后期治疗与护理;对于未发现压疮患者,也需对患者的皮肤危险系数进行评估,以便于对患者翻身、按摩等预防护理。②护理文书书写的规范化管理。要对护理人员护理文书的撰写进行规范,对书写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书书写要做到准确、及时、真实地进行记录;另外,护理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文书书写进行检查、督查,以对文书书写进行逐步的规范管理。③对护理问题的反思。由于ICU患者病情一般较为严重,所以要重点加强护理人员对不同护理环节、不同护理时间段的工作管理;对于特殊患者、特殊的护理时间段,要加强护理人员的配备,并加强护理人员的巡视率,做好对患者的重点护理管理[2-3]。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分别对ICU患者入院前和入院治疗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主要评估内容为基础护理、护理安全和护理文件书写[4]。满意度评估:满意度评分应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调查表的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5~100分;满意为70~85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细节护理实施前基础护理评分为(93.21±1.07)分,细节护理实施后评分为(95.87±1.12)分,护理前后基础护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细节护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通过分析可知,在细节护理实施前,不满意患者12例,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28例,总满意率为70.0%;而实施细节护理后,仅有不满意患者3例,满意和非常满意患者37例,总满意率为92.5%;细节护理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为中心的医疗组织形式,是现代急诊医学及危重病医学发展的产物。健康教育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1]。我校护理专业自1999以来,在大专和本科护理专业的实习中,安排实习生有一个月的时间在ICU病房实习。因为ICU的患者、病情以及管理的特殊性,护生普遍反映在实习中有关健康宣教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就实习护生健康宣教带教中常见的问题做以下总结。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在ICU中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护生普遍认为ICU病房是危重患者医疗集中与加强处理的场所,它的最大特点是危重患者的集中和现代化监测与治疗仪器的集中。护生初入ICU,目及之处是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各种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先进的监护仪器和各种仪器发出的警报声。大部分同学认为能及时的抢救生命是最主要的,只要能及时地实施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就可以了,而健康宣教可以在以后其他科室的治疗、康复护理中进行,忽略了在ICU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1.2 健康宣教的手段、方式单一 护生在实施整体护理的健康宣教时,宣教的方法单一。护生所针对的ICU患者有别于其他的患者群体,他们病情重,病情可能瞬息万变;而且患者在ICU的周期短,转入其他科室的时间快。护生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有限,影响了健康宣教的实施。同时由于护生本身普遍年龄偏小,社会经验和人际交往能力有限;知识水平及其运用语言能力也存在着不足,影响了宣教的实施。ICU的工作需要兼具监测、治疗重要脏器功能状态的两大职能。一个合格的ICU护士需经过正规的训练,同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实习期的学生,我们只要求他们能基本了解ICU的工作性质,学会基本的监测,掌握基本的急重症护理操作,同时尽可能的实施健康宣教。
2 对策
为提高护生在ICU病房健康宣教的实施效果,我们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2.1 提高认识 如果宣教者,即护生本身都不重视ICU的宣教的重要性,那么,认真地实施就是一句空话。我们除了在理论上加强教学,同时通过各种案例教学,加深同学对宣教重要性的理解。在普通病房的护理工作中,健康宣教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ICU,护生忙于各种监护和操作,健康宣教更易流于形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案例教学的效果较为理想。随着多媒体在临床教学的应用,我们可采用综合模拟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配以声音、图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其中体会健康宣教的重要性。而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2.2 加强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要实施好健康宣教,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能。试想,一个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坚实理论基础的护生,怎样能建立护患间的信任,又怎能很好地实施健康宣教呢?护生在学校里学习过《急救护理学》,但未系统学习过《急重症护理学》。而且因为课时有限,急救护理的内容只是粗略地介绍相应急救的内容,与实际的ICU工作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在护生进ICU之前,安排几次系列讲座,由ICU病房资深护士或学校临床教师担任授课。内容包括内、外等急危重症的救护理论,急重症患者的主要监测项目,常用监护仪器的基本操作,主要监测项目的常用参数,临床常用的急救技术操作项目。系统化的讲解仅仅是加强知识、技能体系的第一步,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实习生在实习中不断地加强和巩固。
2.3 注重沟通技巧,采用多样化教育方式 护生在了解了健康宣教的重要性后,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宣教能力。总的原则是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需施教[2],采取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加强宣教效果,重视信息沟通双向性。健康宣教形式应体现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特点、医学科普知识掌握和渴望程度不同,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灵活机动地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比如做治疗、护理时,可以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除采取一对一的口头宣教外,还可在每个床位前放置健康教育手册,方便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随时取阅。也可采用书面指导等形式进行宣教。同时注意了解患者的接受情况,在宣教工作中应努力激发患者自身的积极性。我们还要求护生明确ICU的特殊性,宣教的对象不仅局限于患者本身,还需对家属做好相应的宣教工作。同时注意患者病情一旦稳定,在转科前也需做好相应的健康宣教,为下一步的康复治疗做好准备。这种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要让护生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
2.4 加强知识宣教的同时,加强心理上的健康宣教 ICU病房因其管理的特殊性,原则上不允许家属陪伴,清醒患者易产生孤独、恐惧、寂寞感;昏迷、麻醉苏醒后的患者时常出现对时间、场所的认知障碍,患者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所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患者认为医生和护士大多关注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关注多种监护和治疗,而忽略他们本身。我们在带教中要求护生在做各种治疗和护理时,尽可能在患者的视野内活动,说话时靠近病床,语态亲切、自然,以增加他们的安全感;要花时间了解患者的理解与语言交流能力,在做治疗、翻身等操作时,通过神情、言语、动作给患者积极的心理暗示,随时将对患者有积极意义的信息透露给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在这特殊的环境中有医务人员在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5 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带教教师的建设管理 临床带教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3]。护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已有一定的基础。但ICU的重症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健康宣教又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工作。我校要求临床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下临床,及时掌握临床一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了解最新的护理动态。在前期的教学中,就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实习过程中,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与带教教师的作用密不可分。一位称职的带教教师不仅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来感染护生,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他们良好的护理道德,同时要教会他们怎样利用好的方法、方式,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将健康宣教融入临床护士的工作职责中,建立健康教育考评指标,并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4]。
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把护生造就成为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5]。针对专业的特殊性,我们需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护生健康教育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丽英,刘雪琴.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2 张静,陶红.急救护理学的综合模拟教学.南方护理学报,2002,9(6):53.
3 王翠丽,王克芳.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2,17(4):304-305.
4 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心电监护; 心律失常; 培训
ICU在危重患者急救中的特殊性要求ICU专科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重症监护专业理论知识及熟练的监护技术。心律失常为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也是重症监护的主要项目之一[1]。ICU护士监护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安危,及时识别和发现危险心律失常,可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院在2011年承担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对学员进行了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系统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广西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2期共121名学员,来自广西各级医院,其中三级医院105名(86.78%),二级医院16名(13.22%);综合ICU 74名(61.16%),专科ICU 47名(38.84%);年龄21~42岁,平均(28.60±4.06)岁;从事护理工作年限2~24年,平均(7.67±4.72)年;在ICU工作年限5年19名(17.70%);职称:护士37名(30.58%),护师67名(55.38%),主管护师16名(13.22%),副主任护师1名(0.82%);最后学历:本科以上54(44.63%)名,大专63(52.07%)名,中专4(3.31%)名。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及内容 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采取全脱产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1个月为集中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学习,第2~3个月到实习基地进行临床实践。在第1个月重症监护理论知识培训中,对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进行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心电图基础知识、正常心电图和异常心电图的分析、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识别等,共安排18学时,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10学时。实践内容采取分小组教学,应用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分组上机练习,同时自行编制心律失常心电图图谱让每位学员课后进行分析练习,上交课后作业。
1.2.2 培训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1)学员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工作年限、ICU工作年限、医院等级、工作科室、学历、职称;(2)接受ICU专科知识培训情况;(3)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4)系统培训对自身识别心律失常能力提高情况;(5)对培训教学的满意率等。
ICU护士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调查问卷在结合文献资料、临床实践需要基础上,从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模拟教学软件中选取图型10幅,每幅图判断正确计1分,判断错误不计分,总共1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越高。
3 讨论
3.1 ICU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识别系统培训的必要性 ICU是对危重患者实施全程监护和救治的场所,心电监护是ICU护士观察病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目的是及时发现、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对致命性心律失常进行有效的处理,减低心律失常猝死率。未经培训的临床护士几乎都不能识别心电监护波形[2]。成守珍等[3]对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调查数据显示,ICU专科护士曾接受过培训的占69.1%,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仅占37.6%,培训方式以科室为主,24.7%护士参加的是零散的培训,而且有2.4%的护士以自学为主。在本研究中,占85.1%的ICU护士未接受过ICU专科知识培训,培训前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仅为(3.21±1.99)分,说明ICU护士在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上存在不足,这势必影响工作中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判断。乔安花等[4]的调查则对获ICU资格认证护士的胜任力较满意,但在临床科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急危重症监护知识方面有待加强。徐洁慧[5]提出ICU护士对抢救知识和技能、危重患者监护知识和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3个方面的培训需求较为迫切,可作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对ICU护士进行专业培训时,加强对心律失常识别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系统培训后ICU护士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明显提高 ICU护士都具有心电监护的临床经验,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识别能力。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和心内科的护士以及中级职称的护士能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比例低于60%[6]。本研究表1显示,培训前ICU专科护士对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存在不足,对常见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正确识别率较高,分别为84.3%、58.7%,其他的心律失常类型识别正确率均不到60%;其中窦性停搏、室性逸搏心律、交界性逸搏心律识别正确率不到10%,主要是这些心律失常相对少见,ICU护士缺乏相关心电图知识而影响对心律失常的识别。系统培训后,学员对心律失常识别正确得分由培训前的(3.21±1.99)分提高到培训后的(9.19±1.31)分,且10个条目回答的正确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培训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要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的正确识别,教学方法与手段非常重要。心律失常需要记忆内容较多,抽象,涉及的相关知识多,给教学带来很多困难。本研究调查显示占37.2%的ICU护士认为学习心律失常识别最大的困难是基础差、难度大,62.8%认为是缺乏学习技巧和经验。因此,培训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讲课技巧。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心电监护中心律失常识别的临床应用。在本院举办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班中,授课教师采用多媒体心电图教学软件及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模拟教学软件对学员进行培训,先由教师讲解心电监护各种心律失常判断要点及技巧,再由学员在计算机上反复自行练习,并在练习中进行自我考核和随机考核,结合课后的心律失常图谱分析练习,使ICU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对心电监护心律失常的识别能力。培训的方法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学员的认可,学员对教师的授课满意率为97.5%。
总之,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内容应重视危重患者监护技术的系统培训,以提高ICU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满足ICU临床工作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伟英,沈秀群.实用重症监护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868-870.
[2]高菊梅,纪炜,韩智,等.心电监护波形识别技术临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71-72.
[3]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培训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9):3041-3044.
[4]乔安花,席淑华.ICU护士胜任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2):1194-1196.
[5]徐洁慧.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员培训需求量调查研究[J].上海护理,2011,11(6):9-11.
[6]李桂芬.基层护士对心律失常认知的调查与分析[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214.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人力资源
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护的特殊场所,工作量大,治疗手段繁多,操作技术复杂,知识更新快,设备现代化,其组织结构和管理有其特殊性,对护理人员的配置要求明显高于其它科室,护理人员的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
1国外ICU护理人力资源分配情况
英国危重病协会推荐的疾病严重程度分级[1]所要求配备的理想ICU专职护士人数标准:(1)I级(患者能自主呼吸,血流动力学稳定,仅需要一般监测),护士:患者0.5∶1;(2)lI级(所有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护士:患者为1∶1;(3)lI级(患者接受机械通气,并且需要多个输液/注射泵进行治疗,或有复杂的监测和需要频繁吸痰)护士:患者为1.5∶1;(4)IV级[除有Ⅲ级情况外,患者同时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护士:患者为2∶1。
2国内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
2.1护理人力资源数量不足: ICU是各类危重患者集中治疗、监测的特殊病房。工作量大,治疗手段繁多。国内监护室患护比为1∶3~4[2],目前,国内医院患护比实际为1∶2.5[3],由此可见.ICU护理人员普遍缺编。护理人力数量的不足导致了日均护理工时的急剧上升,不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
2.2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ICU病房具有工作量大、病情紧急、变化快的特点,操作技术复杂,设备现代化,因此要求护理人力整体知识水平普遍较高。而目前ICU护理人员学历、职称普遍偏低,职称结构以护士和护师为主体,主管护师只占少数,而副高职称以上护理人员则无,护理人才断层现象在所难免。由此可见,整体知识水平偏低,制约了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2.3护理队伍不稳定:由于护理工作繁杂辛苦、夜班多、收入与辛苦程度不成正比、职业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和工作负荷重,客观上主要是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受限,自身发展机会少。与同年资的医生相比晋升和深造的机会也比较少,护士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充分的体现[4]。跳槽的护士数量逐年增加,造成了护士人力的流动性大,给ICU的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影响,降低了ICU成为一个经验丰富、高效团体的可能性。
3 ICU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3.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为了兼顾ICU质量及效益和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可依据实际日均护理工时,根据不同病种、疾病危重程度来配置当班护士的人数。配置的护士数量和结构应满足患者专科和基础护理需要,并随着医疗护理的不断开展而动态地调整。国外医院病房高、中、初级护理人员配置一般为1∶2∶4,能够较好地发挥高级护理人员业务指导作用,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5]。国内学者认为理想的职称结构比为护士30%、护师30%、主管护师30%[6],学历结构应该以大专、本科学历为宜。分层次使用护士是提高护理人力利用效度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合理控制护理人力成本。
3.2优化排班:目前国内外各大医院都在探索排班模式的改革,其中报道较多的有:(1)弹性排班法[7]:即根据科室每日的工作量排班,每周的上班时间按小时计算,值班制与备班制相结合,并要求护士能随叫随到。(2)自我排班法:即指护理人员自己参与排班的一种模式。由护理人员按照科室的排班模式,根据各自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班次。如同职称的护士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及身体状况来选择。
3.3尝试科内科间的短期调动:例如中心1CU可以与对其利用率较高的几个科室联合,设总护士长。总护士长可调动几个科室的护理人员,特别是当大手术较多时,ICU会短期出现一个病人的高峰期,而普通病房的工作量会相对的减少,此时可派普通病房的护士到ICU帮助,而当有大批病人出1CU时则相反。
3.4优待护理人员,减少人员流失。调查显示:ICU护理人员的流失量明显大于其它科室,大量有经验的护士流失给ICU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管理者应考虑:(1)减轻工作强度:采取科学的人员配置,尽量配备先进的设备;(2)改善工作环境:合理布局,减少噪声来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共同协作的工作环境;(3)激发工作动机,适当增加ICU护士的晋升及深造的机会。
3.5聘用文秘和助理护士承担间接护理项目:护士承担了大量的间接护理项目和一些非技术性的护理项目,使得护士的劳动强度增大,建议由初级护士承担低技术性的基础护理项目;聘用文秘处理护理文书,同时简化护理文书的记录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成立护理临床支持系统,减少护士外出的时间比如领药、维修机器、护送患者检查等。
4ICU护士的培训与考核
国外重症护理教育多安排在基础护理教育结束、获得护士资格后。一些国家还设立了重症监护护理教育的专业团体,ICU的护士必须通过严格的专业考试和能力测试,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CCN)后才能担任ICU的工作。目前国内在这些方面均不能与国际接轨,针对此种现状,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对ICU护士进行常规化教育。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重症护理教育体系应包括急救技术、急救护理、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以及使用床边临床判断及医疗设备应用等内容[8]。目前国内外较为成功的教育模式有:根据医院实际建立协会,团体委员会举办重症护理现场表演;建立重症护理协作网络;建立国际重症护理教育互联网;建立重症护理图书馆等。同时加强高等护理教育中重症护理学的份量是解决人力缺乏,提高ICU护理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Tamow-Mordi Wo,Hau C,Warden A,eta1.Hospital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tall workload:a 4-year study in an adult intensive care unit[J].Lancet,2000.356(9225):185-189
[2]王志红,周蓝妹.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8~9
[3]蓝惠兰,黄惠根,谭杏飞,等.综合ICU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39
[4]吕冬梅.护理人员人力流失的原因动态管理[J].现代护理,2003,9(11):879~880
[5]Antonazzo E,Scott A,Skatun D,et a1.The labour market for nursing:a review of the labour supply literature[J].Health Economics,2003,12(6):465~478
[6]赵冬梅.护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2):44-46
【关键词】ICU患者;镇静镇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98-02
ICU患者病情复杂严重,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接受多项检查和治疗,这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带来了较大影响,而且在患病的压力下,患者的心理状态会有明显的改变,表现出焦躁、担忧、无助以及恐惧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目前临床上对ICU患者通常会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同时配合有针对性的用药期间护理和临床监护,治疗效果较为令人满意。我院以10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临床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和用药期间的护理体会,笔者将得到的研究成果作如下说明。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ICU患者作为我院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84岁,平均年龄(50±2.90)岁;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为19~85岁,平均年龄(51±1.98)岁。100例研究对象均有清醒意识,有自主意愿,而且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史。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可以作为对照。
1.2 方法
镇静镇痛治疗方案:主要镇静药物包括咪唑安定、丙泊酚等,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药物剂量遵医嘱,患者病情程度不同,剂量也会有差异。
护理方案: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增加用药期间有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解,评估患者的家庭状况、心理状态等,用亲切、温柔的语气与患者交流,讲解镇静镇痛药物的效果、剂量、注意事项,消除患者担忧、恐惧心理,增加治疗依从性。同时在治疗后期通过热情、友善的态度和精湛的医学技术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②监测生命体征:在使用了镇静镇痛药物后,护理人员需要高频率的对患者的呼吸、心率、循环系统进行监测,对于芬太尼类镇痛药物,存在低血压、窒息等副作用,护理人员就需要对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分析,一旦出现低血压、瞳孔缩小,要立即报告医生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另一方面,患者需要在用药状态下维持一定程度的睡眠,所以护理人员要对药物剂量进行适时调整。③导管护理:ICU患者需要留置导管,护理人员要定期观察导管状态,不能堵塞、扭曲、折叠以及破裂等,导管长度一般维持在25cm左右,要保证导管无菌,每天更换引流装置,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④副作用护理:患者在用药后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护理人员要重点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异物,定期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异常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1]。镇痛治疗后24~48h内部分患者有尿潴留,护理人员可以避开在镇静药物使用时给患者服镇痛药物,两种药物分开使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镇静镇痛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Ramsay评分标准[2]:1级:焦虑、躁动不安;2级:安静、配合医护人员;3级:对指令有反应;4级:嗜睡,反应敏捷;5级:嗜睡,反应迟钝;6级:嗜睡,无任何反应。以符合3级和4级标准的评定为镇静镇痛效果优异。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
2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中有49例达到镇静镇痛疗效,无明显副作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对照组50例患者中有40例达到镇静镇痛疗效,组间比较有较大差异,P
3小结
对ICU患者应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有针对性的用药期间护理,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ICU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合适的药物缓解患者焦躁、担忧的情绪,降低副作用,消除疼痛以及应激反应等[3]。我院对用药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主要从心理、生命体征监测、留置导管、副作用这4方面对研究对象展开护理,通过临床Ramsay评分标准,研究组有98%的患者达到规定的治疗效果,而且生命体征平稳,无副作用。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治疗,同时联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恢复,提高镇静镇痛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秦敏,李杰,杨柳. ICU镇静镇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67-68.
[2]刘路.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镇痛、镇静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7):30-31.
文献显示,诸多对护理质量的研究都会涉及“为什么要构建ICU护理质量指标”的问题。许多国家以美国医学研究所(IOM)的卫生保健目的(护理应当是安全的、有效的、及时的、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效的、公平的)作为发展护理质量指标的框架。美国勘萨斯大学开发的ICU日常质量检查表,其目的是关注每例患者每天必须解决的问题,以防止因护理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并发症。deVos等开发的一套全面涵盖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能衡量ICU所有领域的护理质量。诸多研究显示,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而构建ICU护理质量指标,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2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选取
2.1指标数量
上述7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研究中提及的ICU质量敏感性指标共有73项,德国最少(10项),中国台湾最多(26项),绝大多数指标只被一个国家或地区提及。德国重症医学会工作组认为,为更方便、更好地实现质量管理,指标的设置应避免繁琐,部分指标有其独立的国家质量监控系统不需重复,如德国重症医学会数据库收集标准化死亡率(SMR),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记录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德、美等国的指标特别强调ICU患者机械通气期间镇静、镇痛的评估,许多研究显示,疼痛的理想化管理和每日中断镇静能减少ICU危重症患者因过度紧张产生的应激反应,从而减少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2.2指标筛选方法
文献阅读后发现,对于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是德尔菲法。如德国Braun等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进行两轮德尔菲法,产生10项ICU质量评价指标,包括早期肠内营养,镇静、镇痛、谵妄监测,肺通气保护策略等。Berenholtz等在进行定性评估ICU质量指标研究中,通过2名作者独立筛选指标、第3名作者最后确认的方式提取并确定ICU质量指标。欧洲重症医学会在开发了一套适用于欧洲几个国家共同使用的ICU质量指标后,成立来自9个国家18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过5轮德尔菲咨询修改,达成90%以上的共识,最终确定9项重症监护质量指标,其中结构指标3项(符合国家要求的ICU床护比,ICU医生24h的可用性水平,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过程指标2项(常规的多学科临床查房,为出院患者提供标准化的移交程序),结果指标4项(报告和分析标准化病死率,ICU48h重返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非计划拔管率)。deVos等在文献检索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产生62项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对比排序法,最终产生12项ICU质量指标。Chiu等召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包括医生、护士、药剂师、健康管理者和流行病学专家等),依据本土特色和指标的有效性、可靠性,选择和修改指标,按医院护理单元分类,分为门诊、急诊、住院和ICU护理质量指标,共139项。郭熙泱等在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ICU护理质量的研究中,也运用了德尔菲法对30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最终确定了以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3大类指标为主体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要素质量中强调床护结构,环节质量中突显专科护理技术,终末质量中强化满意度。
2.3指标类型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理解的不同,导致在指标选择上带有不同的倾向性。有些国家和地区所选的指标类型以过程指标为主,而有些国家和地区则以结果指标为主。2003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Pronovost等根据美国的医疗状况制定并实施了一套以过程指标为主的ICU质量指标,并用大量数据证明ICU患者接受规范监测过程指标(如适当的镇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适当的消化性溃疡预防、适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等),可以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关注过程指标的还有Kastrup等,其以循证为基础,研究涵盖呼吸治疗、镇痛、镇静、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状态5个方面的过程质量指标,其研究显示,坚持以证据为基础的过程指标可以减少ICU患者病死率。
2.4数据收集的可行性
在制订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过程中,讨论的焦点不仅包括指标类型的选择,还要考虑数据收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即在选择指标时,要考虑这些指标的数据收集是否经济可行。当收集数据的成本大于效益时,该项指标的可行性就值得考虑。如SMR,被认为是衡量ICU质量非常重要的结果指标,但由于其数据收集的可及性原因,一直成为争议的焦点。一是这项指标的数据收集负担繁重、成本昂贵;二是当使用新的数据集时,评价模型往往不再适用,而需要调整评价模型;三是这项结果指标不能独立评价,必须结合结构和过程指标,比如较高的护患比才有相对低的死亡率。为了减少数据收集的偏差,Pronovost等设计了3份收集数据的表格:科室管理者表,护士长在每天早上8∶00~10∶00完成填写,反映每例入住ICU患者前一天24h的情况;每日日常工作表,医疗团队成员在每天早上8∶00~10∶00查房后填写,包括每例ICU患者前一天24h每4h的疼痛评分,机械通气时患者床头抬高>30°、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等的执行情况;医院感染控制表,由科室医院感染控制护士每月完成填写,内容包括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统感染的患者例数等。Pronovost等研究显示,这些数据的收集并没有增加医生和护士的工作量。
3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临床应用
选择了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后,需要对指标进行临床应用,一方面检验指标的有效性,以便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指标的应用,使其发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deVos等从97家医院随机选择18家,采用12项指标对ICU护理质量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护理质量敏感性评价。这12项指标包括:结构指标4项(重症监护医生的可用性/h、护患比、防止用药错误的策略、患者满意度),过程指标5项(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床位占有率、测量血糖值>8mmol/L或<2.2mmol/L的比例、科室间转运),结果指标3项(SMR/APACHEII、压疮发生率、非计划拔管数)。通过临床应用,根据数据的有效性、可用性和可得性,以及各个指标证据的科学性评估,“科室间转运”这项指标被删除,最终确定11项ICU质量指标。vanderVoort等在随后的研究中证明这套涵盖ICU所有领域的质量指标能全方位地提高ICU质量管理。印度重症医学会也积极创建国家层面的ICU护理质量指标,所选指标都是最常见的,强调发病率、病死率和患者安全等,但其可行性、实用性、敏感性都需进一步评估,例如患者跌倒发生率这项指标,在ICU的发生率约为1.3%,而在内、外科病房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3%,康复科达7%。诸多研究提出,质量指标的设置应该是动态的,需要在临床运用中不断监测并评估指标的时效性,当一项指标不能适时改善质量时就应弃之,相反如果一项指标对质量改进更为有利时则应添加。Flaatten在研究中指出,由于循证的证据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对质量指标也有必要定期评估。西班牙和荷兰重症医学会都提出,需定期更改质量指标,但都未确定更改的时间。德国ICU质量指标运行两年后,Braun等根据ICU质量指标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经同行评审重新修订,并强调下次更新时间是此版本运行后的两年。
4结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在ICU实习的60名护生,每组2-4人,每组在ICU实习4周,
1.2 评估工具:根据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护理实习生考核表对实习综合情况进行考核,从中找出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3 方法: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护理部制订的实习计划及科室拟订的ICU教学计划进行带教,根据医院护理部护理实习生考核标准对完成实习计划的实习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实习态度,仪表(2)基础知识(3)实践技能(4)业务学习及文书书写。评分标准:95-100分为优,90-95分为良,85-90分为合格,85分以下为不合格。
2 结果
60名实习生中成绩为优的3人,良8人,合格48人,不合格1人,现将合格与不合格的同学(共49人)在实习过程中的各项成绩进行汇总,将最常见的几项问题进行例表:
3.1 存在问题
3.1.1 医院感染知识的缺乏
大部分护生一提到医院感染,就认为医院或科室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做医院感染的质控工作,自己不需要去了解和关心。一项对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识的现状调查显示:护生从学校获得手卫生知识者仅占19.38%。从学校教学中获得正确洗手方法者占28%。[6]
3.1.2 护理文书书写缺陷(专科知识缺乏,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主客观资料混淆)
ICU病人病情复杂,仪器设备多,使用频繁,知识更新快,对护理人员工作要求高。在实习中后期,有的实习护生自认为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书写的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罗嗦,病情变化及转归不能准确描述,无法反映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护理记录是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过程的客观反映。在这方面,很多年资低的护士都把握不好,对实习护士就更加困难,往往在他们的记录中出现疾病的主观资料。
3.1.3 病情观察掌握不好
我院ICU是一个综合性的重症监护室,内科,外科及麻醉复苏的病人都有在收治,病人病种各不相同,病情普遍都很复杂,变化也很快,护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都是书本之上的,他们大都没见过临床表现,可以说几乎没有经验可言,对病人细微的病情变化,要么根本发现不了,要么不当回事,无法预见在此之后将会出现的危险,甚至有极少数护生连不同疾病应观察的体征都不能准确掌握,例如:COPD病人一概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痰液的性状及有无二氧化碳储留等;脑出血病人应该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
3.1.4 急救意识差
急救需要对突法的危及生命的情况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迅速有序地进行干预。护生在学校很难见到真实的急救场面,加之对ICU这个新环境的不熟悉,当收治急诊送入的病人时,他们往往站在一旁手足无措,体会不到争分夺秒的重要性,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才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也无法迅速做出应对。
3.1.5 昏迷病人的查对执行不到位
ICU内大多数病人都处于昏迷状态,很多实习护生意识不到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也没掌握查对的方法,他们认为病人神志不清,问他问题他也不能回答,这样就不用查对了。从而给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1.6 临床环境下转换适应能力差,实习态度不端正。
护生从学校到医院,从单纯以学习理论为住的学生角色逐渐向一个临床实习护士转换,从期待到变成现实,环境,人际关系及学习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加之ICU是危重病人和濒死病人聚集的科室,护生首次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专业知识不熟悉,对自己信心不足,对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尽管尽力抢救,也许最终也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愿望和行为的冲突使实习生压力倍增,一部分学生能慢慢适应,另一部分则无法适应,继而产生抵触或麻木的态度:迟到,早退,找各种借口请假,上班无精打采,着装不规范等等一系列影响实习计划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3.1.7 抢救技术及仪器使用不熟练
ICU的仪器设备精密,种类繁多。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等这些设备护生只在书本上略有见闻,到了临床看到带教老师师范操作时,既好奇又惊恐,既跃跃欲试又无从下手,既熟悉又陌生,真到了接触病人时就不知所措了[4]。CPR,除颤等抢救技术也是一样,有的护生能够说出基本的步骤和位置,但面对不同情况的病人他们也很紧张,胆怯,没有信心。
3.1.8 慎独精神差,基础护理不到位。
ICU是个相对普通病房更封闭的一个独立空间,病人家属每天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探视时间,很多实习护士觉得ICU好,不是因为能学到更多知识,而是觉得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像在普通病房那样有很多双家属的眼睛盯着自己,况且现阶段的实习护生大爽数为独生子女,独立性和吃苦定神欠缺,对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和会阴冲洗等基础护理更是觉得又脏又累,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生们更加地重治疗轻基础护理,甚至有人还表示:“反正家属看不到,做不做都无所谓。”
3.2 对策
3.2.1 加强院感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
在护生进入我科第一周与带教老师对物品进行消毒时,带教老师便会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机构和任务,示范并指导学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等院感的各项规程,随时提醒,随时指导纠正,通过情景教学法提高护生院感防范意识,掌握了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不定期抽查手卫生执行情况,组织护生参加我院开展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的全员培训。巩固其手卫生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保证了洗手和手消毒的效果,减少院感发生率,减轻护生进入真实工作情况景的焦虑[7]。
3.2.2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和《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的学习
每组实习护生入院时候人手一本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小册子,入科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学习后简单考核并不定时抽问,每月组织护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工作之余提供各种病情的重症病人的护理记录单让护生翻阅,知道其掌握ICU护理记录的要点和内容,让其在草稿上独立完成病人的首次入院记录及病情变化和处理等记录,经过护生自查后交带教老师查阅修改,反复多次,护生能够基本掌握ICU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3.2.3 分层带教、加强专业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教育
我科带教老师与护生基本实行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理教育现状及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后带教老师会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地将ICU的护理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的知识传授给护生价运用沟通技巧,掌握病人的身心要求,逐渐进入护士角色的同时也加深了护生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和运用,从而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除此之外还通过交接班、护理教学查房,小讲课等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使护生掌握在普通病房不常见的例如:气管切开护理,封闭式吸痰管的护理,除颤仪及呼吸球襄的使用,心肺复苏术等专科性极强的技术知识
3.2.4 严格查对制度,强化安全教育,降低护理缺陷
查对制度贯穿整个护理实施过程中,它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这个随时可能触及法律的敏感问题。例如:目前规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对病人查对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顺应护理部的要求。我们在护生实行各项操作是教要求其尽量使用三种方法核对病人(即:直接问病人姓名、看床头卡、看腕带),但ICU繁荣昏迷病人较多,他们无法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后两种方法显得更加重要,收治新入病人后要求护生将腕带及时按临床诊断和病人证件填写床头卡和腕带并予以病人佩带于手腕上,收治转入病人我们要求护生将腕带上的信息与病人家属和病历核对,核对无误再填写床头卡,利用这种周而复始的方法,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周时间,大多数护生已经能在各种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了。这种谨慎的工作持续下去将大大降低护生日后独立上岗后护理缺陷的发生。
3.2.5 加强岗前培训及入科环境的熟悉,按计划带教
护生来到我院,首先接受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医院相关领导会向其介绍医院的发展历程及重大成果,先给护生留下一个好印象。确信自己选择这里实习是明智的,接着会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护生被分到各科室,来到ICU实习的护生。由带教老师专人带教,第一周与带教老师一同进行消毒、仪器维护、清点药品、物品检查有效期等一连串看似简单却重要的工作,通过一同的带教,护生能基本熟悉科室环境例如:急救药品抢救器材放置位置、床位摆放位置以及各种物品的存放方法和有效期等。也能掌握部分物品的消毒、清洁,维护管理方法。第二周由带教老师做各种ICU的护理操作,护生在观摩的同时不断提出问题。逐渐熟悉ICU的工作流程,后2 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护理操作及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并能较为及时准确地书写危重病人的记录。
3.2.6 带教老师专业素质关系到实习护生的职业素质
带教老师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品德来影响教育学生,将他们塑造成名副其实的健康守护者。只有老师自己致力于教育和修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2]。在这方面,我科的带教老师通过中,短期培训,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到华西等医疗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家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观念[5]。用自己饱满的精神,优雅的姿态,简练的语言和规范的行为让护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2.7 收集反馈意见
研究修改策略制定出新的带教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临床为基础,一改以往“灌输法”为“启迪式、交流式、讨论式”的方法进行带教,得到绝大部分实习护生的认可。此外我科充分利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分成不同小组,采取角色转换,让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带教老师等角色。边讲解边演示,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及心理,反思自己的处理方法,使其今后的工作质量有所提高,护患医护交流更加人性化。
总之,护理实习生实习阶段是从一名学生过度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折阶段。如何带好每个护理实习生直接关系到今后护理队伍的质量,为了保护护生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者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我们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及时讨论,制定有效对策进行干预,大大提高了护生护理工作的质量,增强其对患者的关怀服务意识,使其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兰萌,简雅娟.试析继续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研究,2005,19(11)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由于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士长期处于高风险工作环境中,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因此,了解ICU常见护理风险,对提高ICU护士风险意识,保障护理安全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结合我院综合性ICU护理中常见的风险事件探讨如下。
1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2]。常发生在夜班换班时、换班前后1小时、常规护理时、缺乏经验的护士当班时、护士不在床旁时等。患者拔管后通常需要立即再插管,而许多并发症与之相关[3]。
[措施]
①分析患者置管感受,通过辅助工具如图片、写字板与患者交流感情。②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夜间巡视。③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应妥善安置导管。④对谵妄、躁动不安、术后疼痛,不耐受气管插管的患者,遵照医嘱合理应用镇静药物,监测镇静效果。⑤在充分解释,尽量减少患者不适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肢体约束。
[气管套管脱出紧急处理方法]:
①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发生套管脱出,首先要安慰病人加强病人自主呼吸,辅以面罩吸氧,然后重新置管。②无自主呼吸的病人气管切开时间较长,已形成窦道,则应立即挤压胸廓,做人工通气,改善缺氧,同时想办法重新置管。③窦道未形成,则先试行重新置管,操作时间不易过长,一旦不成功,立即经口气管插管。气管插管要深,通过漏气的气管切口,保持病人通气功能,然后设法重新置管。
2院内感染
ICU患者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多,大量应用抗菌素等因素使得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区收治的患者。目前ICU患者多,工作人员少医护人员为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不能做到操作前后洗手;还有部分工作人员意识淡漠,不愿洗手或戴手套只保护自己忘记保护患者[4]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的手消毒非常重要。
[措施]
①加强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范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②可在病人床头设立提示语如“请您洗手 拒绝感染”。督促医护人员勤洗手。
3护士应急能力低
ICU护士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扎实,机器设备操作不熟练,都会导致护理风险的产生。而良好的护理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基础和保证[5]。
[措施]
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护理要点,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及流程。并定期进行考核。
4执行医嘱不正确
ICU是危重患者抢救的地方,口头医嘱多,因此要正确执行医嘱,认真做好三查七对,谨记非抢救时不执行口头医嘱。
5忽略知情同意
入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因此在许多操作时往往忽略的患者与家属的合法权利(知情同意权)。护士的告知义务与患者的知情权是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6]。护理人员要事先讲解清楚,让家属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此知情同意书必须要注意三要素:告知、知情、同意(缺一不可)。签订知情同意书不仅维护了患者及家属的利益,同时也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常用护理告知内容]
①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时,都必须履行告知义务。如为患者留置尿管一定要告知患者,导尿管内有气囊,不能自己拔出,如果自己强行拔出,会使尿道粘膜破损,易发生感染,也会使尿道不全断裂,出现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的严重后果。②知情同意权不单纯是落实患者“被告知”和同意的权利,而且也有选择“不同意”的权利,因此,护理工作行为中,要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如全身水肿严重,合并重度高血压的患者,需要每2h翻身1次,但翻身可能引起脑出血,在考虑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遵医嘱为其翻身,护士应给家属讲明利害关系,家属同意翻身并在护理病历上签字为证,才能避免日后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珍华,魏彩虹.ICU病房护理风险与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02-1603.
[2]Epstein SK,Nevins ML,Chung J.Effec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n outco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0,(161):1912-1916.
[3]陈瑞珍,詹秀妹.某区域教学医院神经外科加护病房患者管路异常滑落改善专案[A].护理研究论文集[C].台北:新光医院,2001:233-236.
[4]武昆利.对ICU新护士能力培养的管理体会[J].中国医学会创新,2009,6(7):67.
【关键词】ICU护理带教 问题 对策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ICU nurse students and solutions
Liangyu Wangyiya Tangq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ICU of Emei City, Sichuan 6142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interns’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clinic,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nursing talents and meet the need of the new era.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the interns from our department bewteen September 2008 to September 2009 , we would analyse the existing issuses carefull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nursing teaching method sustainly.Conclusion: Aim at the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students, formulateing rational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 to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 of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nursing teach in ICU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4-01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最后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过程,是培养护理实习生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动手能力的第一步。为保证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以及为培养与现代社会需求相适应的高质量护理人才,除了对护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注意对护生素质,形象,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本人通过对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来我科实习的护生考核情况及带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ICU护理带教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年9月到2012年5月在ICU实习的60名护生,每组2-4人,每组在ICU实习4周,
1.2 评估工具:根据峨眉山市人民医院护理实习生考核表对实习综合情况进行考核,从中找出实习生带教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3 方法: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护理部制订的实习计划及科室拟订的ICU教学计划进行带教,根据医院护理部护理实习生考核标准对完成实习计划的实习生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1)实习态度,仪表(2)基础知识(3)实践技能(4)业务学习及文书书写。评分标准:95-100分为优,90-95分为良,85-90分为合格,85分以下为不合格。
2 结果
60名实习生中成绩为优的3人,良8人,合格48人,不合格1人,现将合格与不合格的同学(共49人)在实习过程中的各项成绩进行汇总,将最常见的几项问题进行例表:
3.1 存在问题
3.1.1 医院感染知识的缺乏
大部分护生一提到医院感染,就认为医院或科室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做医院感染的质控工作,自己不需要去了解和关心。一项对临床实习生手卫生知识的现状调查显示:护生从学校获得手卫生知识者仅占19.38%。从学校教学中获得正确洗手方法者占28%。[6]
3.1.2 护理文书书写缺陷(专科知识缺乏,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主客观资料混淆)
ICU病人病情复杂,仪器设备多,使用频繁,知识更新快,对护理人员工作要求高。在实习中后期,有的实习护生自认为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书写的护理记录重点不突出,罗嗦,病情变化及转归不能准确描述,无法反映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护理记录是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在住院期间过程的客观反映。在这方面,很多年资低的护士都把握不好,对实习护士就更加困难,往往在他们的记录中出现疾病的主观资料。
3.1.3 病情观察掌握不好
我院ICU是一个综合性的重症监护室,内科,外科及麻醉复苏的病人都有在收治,病人病种各不相同,病情普遍都很复杂,变化也很快,护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都是书本之上的,他们大都没见过临床表现,可以说几乎没有经验可言,对病人细微的病情变化,要么根本发现不了,要么不当回事,无法预见在此之后将会出现的危险,甚至有极少数护生连不同疾病应观察的体征都不能准确掌握,例如:COPD病人一概观察病人的呼吸状态,痰液的性状及有无二氧化碳储留等;脑出血病人应该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
3.1.4 急救意识差
急救需要对突法的危及生命的情况做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迅速有序地进行干预。护生在学校很难见到真实的急救场面,加之对ICU这个新环境的不熟悉,当收治急诊送入的病人时,他们往往站在一旁手足无措,体会不到争分夺秒的重要性,不能准确判断什么才是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因此他们也无法迅速做出应对。
3.1.5 昏迷病人的查对执行不到位
ICU内大多数病人都处于昏迷状态,很多实习护生意识不到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也没掌握查对的方法,他们认为病人神志不清,问他问题他也不能回答,这样就不用查对了。从而给差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1.6 临床环境下转换适应能力差,实习态度不端正。
护生从学校到医院,从单纯以学习理论为住的学生角色逐渐向一个临床实习护士转换,从期待到变成现实,环境,人际关系及学习方式发生巨大转变,加之ICU是危重病人和濒死病人聚集的科室,护生首次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专业知识不熟悉,对自己信心不足,对危重病人,医护人员尽管尽力抢救,也许最终也得不到满意的结果,愿望和行为的冲突使实习生压力倍增,一部分学生能慢慢适应,另一部分则无法适应,继而产生抵触或麻木的态度:迟到,早退,找各种借口请假,上班无精打采,着装不规范等等一系列影响实习计划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3.1.7 抢救技术及仪器使用不熟练
ICU的仪器设备精密,种类繁多。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等这些设备护生只在书本上略有见闻,到了临床看到带教老师师范操作时,既好奇又惊恐,既跃跃欲试又无从下手,既熟悉又陌生,真到了接触病人时就不知所措了[4]。CPR,除颤等抢救技术也是一样,有的护生能够说出基本的步骤和位置,但面对不同情况的病人他们也很紧张,胆怯,没有信心。
3.1.8 慎独精神差,基础护理不到位。
ICU是个相对普通病房更封闭的一个独立空间,病人家属每天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探视时间,很多实习护士觉得ICU好,不是因为能学到更多知识,而是觉得不管做什么,都不会像在普通病房那样有很多双家属的眼睛盯着自己,况且现阶段的实习护生大爽数为独生子女,独立性和吃苦定神欠缺,对口腔护理、尿管护理和会阴冲洗等基础护理更是觉得又脏又累,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生们更加地重治疗轻基础护理,甚至有人还表示:“反正家属看不到,做不做都无所谓。”
3.2 对策
3.2.1 加强院感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
在护生进入我科第一周与带教老师对物品进行消毒时,带教老师便会介绍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机构和任务,示范并指导学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制度等院感的各项规程,随时提醒,随时指导纠正,通过情景教学法提高护生院感防范意识,掌握了标准预防及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不定期抽查手卫生执行情况,组织护生参加我院开展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的全员培训。巩固其手卫生知识和正确洗手方法,保证了洗手和手消毒的效果,减少院感发生率,减轻护生进入真实工作情况景的焦虑[7]。
3.2.2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和《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的学习
每组实习护生入院时候人手一本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小册子,入科后由带教老师组织学习后简单考核并不定时抽问,每月组织护生学习《护理文书书写标准》。工作之余提供各种病情的重症病人的护理记录单让护生翻阅,知道其掌握ICU护理记录的要点和内容,让其在草稿上独立完成病人的首次入院记录及病情变化和处理等记录,经过护生自查后交带教老师查阅修改,反复多次,护生能够基本掌握ICU护理记录的内容和格式。
3.2.3 分层带教、加强专业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的教育
我科带教老师与护生基本实行一对一带教,根据护理教育现状及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明确培养目标后带教老师会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地将ICU的护理重点、难点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和防范护理安全的知识传授给护生[3]。在放手不放眼的情况下,尽快让护生熟悉并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和抢救技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转为以人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1]本人在带教过程中,要求学生下班后多看专业书籍,上班时不定时抽问了解其执行情况,由此督促其巩固和更新所学的知识,在实习中后期 让护生分管1-2名病情相对较轻的病人,指导其从病 人入院进行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到评价运用沟通技巧,掌握病人的身心要求,逐渐进入护士角色的同时也加深了护生对整体护理的认识和运用,从而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除此之外还通过交接班、护理教学查房,小讲课等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使护生掌握在普通病房不常见的例如:气管切开护理,封闭式吸痰管的护理,除颤仪及呼吸球襄的使用,心肺复苏术等专科性极强的技术知识
3.2.4 严格查对制度,强化安全教育,降低护理缺陷
查对制度贯穿整个护理实施过程中,它的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这个随时可能触及法律的敏感问题。例如:目前规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对病人查对要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顺应护理部的要求。我们在护生实行各项操作是教要求其尽量使用三种方法核对病人(即:直接问病人姓名、看床头卡、看腕带),但ICU繁荣昏迷病人较多,他们无法回答问题,这样一来后两种方法显得更加重要,收治新入病人后要求护生将腕带及时按临床诊断和病人证件填写床头卡和腕带并予以病人佩带于手腕上,收治转入病人我们要求护生将腕带上的信息与病人家属和病历核对,核对无误再填写床头卡,利用这种周而复始的方法,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周时间,大多数护生已经能在各种操作的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了。这种谨慎的工作持续下去将大大降低护生日后独立上岗后护理缺陷的发生。
3.2.5 加强岗前培训及入科环境的熟悉,按计划带教
护生来到我院,首先接受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医院相关领导会向其介绍医院的发展历程及重大成果,先给护生留下一个好印象。确信自己选择这里实习是明智的,接着会学习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对其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护生被分到各科室,来到ICU实习的护生。由带教老师专人带教,第一周与带教老师一同进行消毒、仪器维护、清点药品、物品检查有效期等一连串看似简单却重要的工作,通过一同的带教,护生能基本熟悉科室环境例如:急救药品抢救器材放置位置、床位摆放位置以及各种物品的存放方法和有效期等。也能掌握部分物品的消毒、清洁,维护管理方法。第二周由带教老师做各种ICU的护理操作,护生在观摩的同时不断提出问题。逐渐熟悉ICU的工作流程,后2 周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护理操作及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工作,并能较为及时准确地书写危重病人的记录。
3.2.6 带教老师专业素质关系到实习护生的职业素质
带教老师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品德来影响教育学生,将他们塑造成名副其实的健康守护者。只有老师自己致力于教育和修养时,他才能实在地培养和教育别人[2]。在这方面,我科的带教老师通过中,短期培训,讨论国内外最新动态,到华西等医疗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的国家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观念[5]。用自己饱满的精神,优雅的姿态,简练的语言和规范的行为让护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2.7 收集反馈意见
研究修改策略制定出新的带教方案,改进教学方法,以临床为基础,一改以往“灌输法”为“启迪式、交流式、讨论式”的方法进行带教,得到绝大部分实习护生的认可。此外我科充分利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分成不同小组,采取角色转换,让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带教老师等角色。边讲解边演示,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及心理,反思自己的处理方法,使其今后的工作质量有所提高,护患医护交流更加人性化。
总之,护理实习生实习阶段是从一名学生过度到一个合格护士的转折阶段。如何带好每个护理实习生直接关系到今后护理队伍的质量,为了保护护生能更好的适应新时期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者多元化的高素质要求,我们对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及时讨论,制定有效对策进行干预,大大提高了护生护理工作的质量,增强其对患者的关怀服务意识,使其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兰萌,简雅娟.试析继续护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研究,2005,19(11)
[2]常弘.提高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几点体会.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8,10(3)
[3]蒋玉琼,孙文英.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对临床教学需求的调查.护理学杂志,2007,22(18)
[4]缪进华,刘世晴.基础护理技术培训中护理操作示教员的作用.护理学杂志,2007,22(3)
[5]吴冬冰,陈丽莉.规范化专科护理操作示教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危重病人常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长期卧床,肺淤血,呼吸道引流不畅,咳嗽,排痰受阻。如病人意识障碍可发生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危重病人集中,床位固定不动(病人卧床)、环境空气污染严重等因素均与肺部感染直接相关。
1危重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
1.1病人的易感性
住ICU的危重病人常和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外科严重创伤,大出血、休克,大面积烧伤,大型手术后;内科严重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其他恶性肿瘤等,使得机体天然屏障(如皮肤、黏膜)遭到破坏、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至医院感染。
另外住ICU的病人常年龄较大,年老体弱病人,常因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
1.2有创监测操作多,侵入性导管放置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
ICU病人常留置动、静脉置管、漂浮导管等,以便快速输血、输液、用药或进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监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置气管导管行人工通气,辅助呼吸,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或鼻饲流质,留置尿管、以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体液及伤口置入各种引流管道如脑室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腹腔引流管、胆道引流管、胆囊造瘘管、肾造瘘管、膀胱造瘘管等,以便引流。这些置入管道使病人皮肤、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破坏,从而成为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门户,易于感染。
1.3广谱抗生素的应用
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得耐药菌株容易产生,条件致病菌活跃、增殖而致病。如病人出现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泌尿系真菌感染,肠道感染至伪膜性肠炎等。
1.4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应用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激素应用,使机体免疫力降低,从而合并感染。如器官移植病人手术后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用,恶性肿瘤病人使用的许多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等,均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极易造成感染。
1.5其他药物的副作用
其他药物应用的副作用。如预防应急性溃疡而使用的抗酸剂。H2受体抑制剂等,可使胃液碱化,促进革兰氏阴性杆菌增殖,细菌移位定植而至感染。
1.6肠胃外营养的应用
完全肠外营养,影响肝功能,切改变肠内菌群,使得肠内厌氧菌繁殖活跃而至感染。
1.7ICU病室环境因素影响
1. 7.1多种危重病人同住一室,成为主要感染源。
1. 7.2查房、治疗、护理内容多,使得病室内医务人员流动性大,各种操作频繁,如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交叉感染。
1.7.3各类参观、探视人员多,且流动性大易将病原菌带入室内。
1.7.4病人住室时间长,且床位固定,使得室内空气污浊,易致感染。
1.8设备的再污染
各类检查、检测或治疗仪器设备及物品等消毒不彻底,或再污染可造成感染。
1.9人为因素
某些人为因素,如果医院感染知识不够,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对监控措施重视不够,或者管理不严,也可造成感染甚至爆发流行。
2对危重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控措施
2.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尽管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ICU病人具有许许多多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但是我们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治疗医院感染的关键是重在“防”。只要提高认识、措施的当,ICU院内感染率是可以降低的。
2.1.1CU内很多感染是可以预防的,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按无菌技术流程换药,更换敷料及清洁口腔等部位。
2.1.2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患者的耐药性。
2.1.3建议ICU管理者应每日更换工作服,对护理特殊病人的护理人员的工作服应做好消毒处理,每日消毒工作鞋,尽量避免工作人员的流动性串岗。
2.1.4针对特殊病员的用物如餐具,衣物、被服等应做好终末消毒,做到一桌一巾消毒,处理,生活垃圾及医用废物分类放置、处置。
2.2制定制度、严格管理
2.2.1鉴于ICU病人对医院感染的易感性,以及一担发生感染后的复杂性和难治性,医院应高度重视,把预防和控制ICU院内感染列为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组织机构,每月对ICU环境及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抽查一次。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直接领导组织下,成立一支得力的ICU院内感染监控小组。监控小组成员由ICU主任、护士长、总住院医生或病室负责医生,以及病室监控护士组成。负责对ICU病人及环境进行全面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ICU病人即环境进行全面系统检测,检测的内容包括ICU内环境污染状况,工作人员的带菌状态。每周一次自查,每月对病人发生院内感染的类型及发生率,以及感染的病原学特点等方面进行定期监测,并形成常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
2.2.2制定ICU特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并督促各级各类人员严格遵照执行。
2.2.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有创监测指针,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不论穿刺、动、静脉置管、气管插管,还是伤口换药,均要遵守无菌原则
2.2.4严格严管参观、探视制度,加强参观人员、探陪人员的管理,集中探视时间,控制探视人数,尽量减少室内人员过多流动,以免污染病室空气或带入病原体。
2.3加强ICU环境及设施的消毒监测管理
2.3.1ICU的建筑设施如墙与地面,室内家具如治疗台面、办公桌面等设施,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每班用含氯消毒剂如0。5%的“84”擦拭一次。
2.3.2进入ICU的人员应更换干净衣、帽、换室内鞋,以减少污染。
2.3.3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持续15到30分钟,室内每天用动态电子杀菌机消毒一小时。室内装空调器,保持室温20~22℃.湿度40%~60%,有条件者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层流空气,以减少空气污染,降低肺部感染发病率。
2.3.4 改进洗手设施,保持手的清洁,减少致病菌通过手传播而至交叉感染。
2.3.5室内不宜摆放鲜花,以免因重获病人花粉过敏等。
2.4严格各类物品及药品管理
2.5合理使用抗生素
2.6加强基础护理,预防继发感染
2.6.1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6.2加强营养支持曾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关键词】护士;分级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3)03(a)-0149-02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良好的医疗服务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护理是医疗过程中关键环节之一,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而繁重无序的护理工作非常不利于护士提高业务素质,且工作质量下降,集中表现为工作精力丧失、缺乏激情,对服务对象冷漠,甚至自我评价消极。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得到了普遍的肯定。为探讨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该院ICU从2011年1月开始对护士实施分级管理试点,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实施情况概要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医院ICU全体护士,按照试点方案实施分级管理,比较试点前(2010年1月-12月)后(2011年1月-12月)的患者满意度、救治成功率、危重护理记录单书写错误率、ICU内不良事件和压疮发生情况等。
1.2 岗位设置
根据该院护士分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在试点ICU设立正、副护理组长岗位,实施小组负责制,形成护士长一护理组长一副组长一初级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的工作小组,共5个小组,每组6―8名护理人员,组长在护士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3 护士分级标准
根据ICU护理队伍的现状以及分级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细则,主要参考护士的专科技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3项主要考量指标,同时兼顾技术职称和专科护龄,将ICU的所有护士分为三级、二级、一级、特级4个级别。
1.4 各级护士职责与要求
护士长:以行政管理为主,全面负责本部门所有护士的管理。
特级和一级护士:主要负责对低层级护士的业务指导,重点从事呼吸机监护等专业技术护理如组织业务学习、护理查房、技术指导等。
二级护士:以临床技术护理为主,要求具有独立值夜班的能力。
三级护士:以基础护理为主,或在更高层级护士的指导下辅助进行临床技术护理。
1.5 正、副组长任职资格和职责
组长由特级或一级护士担任,副组长由二级以上护士担任,且都要求具有较好的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应急冲突能力。组长负责本组分管的具体工作和本组内人员分工调配以及护理质量监控等工作,副组长在完成分管的具体工作外,协助组长工作,在组长组织抢救任务时,行使组长的职责。
1.6 工作时间
分为“三班制”:8:00―16:30、16:00-22:30、22:00―8:30,每个小组循环轮班。每班次重叠30 rain,用于小组间交接班和了解患者信息和工作内容。
2 管理效果
分别随即抽取分级管理前后的患者问卷、危重护理记录单各150份,统计抢救成功率、ICU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和压疮发生例数,结果比较如下。
由表1数据可知,实施分级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提高了5.5%、抢救成功率提高了7.8%、危重护理记录单书写错误率降低了5.9%,ICU不良事件和压疮发生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另护士普遍反映,分级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强护士的团队意识,在分工明确的同时,也可增强相互间的配合,可更好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年轻护士在遇到困难后可求助于上正副组长,更有助于成长进步,提高护理水平;护理小组负责人也普遍反映更能发挥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自身发挥的平台更广阔,更能体现工作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
3 讨论
分级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建立护理团队,充分调动小组每名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发挥个人的能力,做到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更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与普通病房不同,ICU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并全部承担静脉穿刺、判断血气分析及结果、肠内外营养的观察与护理以及各种用药观察和生活护理等,不依赖于患者家属和医生,护理与患者完全是一种帮关系。在分级管理模式下,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与年轻护士的工作层次有所区分,取长补短,将日常护理工作内容层次区分清晰。年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服务,高年资护士处理急难险重情况,同时,护理组长加强了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与效果的巡视,提高了落实护理措施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使患者与医生都更满意。此外,在小组中成员组成中,高层级护士和年轻护士互相搭配,既分工又合作,更有利于团队护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护理服务质量建设的主体是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分级管理模式下,各护理组长是护理小组的核心,在该团队轮班期间。护理组长通过各环节监控,促进小组成员高标准完成护理工作,使得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在8h工作时间以外,护士长和科主任不在岗的情况下,护理组长作为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高层级护士,能够保障此期间遇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时能够得到较好的处置,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责任护士和助理责任护士对病人的责任心得到加强,能及时帮助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指导患者咳嗽,帮助患者翻身等,经过一年的试点观察,该院ICU试点期间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提高了5.5%、抢救成功率提高了7.8%、危重护理记录单书写错误率降低了5.9%,ICU不良事件和压疮发生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实施护士分级管理模式试点期间,轮班该班次护理组长须检查护理评估的准确性,针对患者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定合理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及时提醒责任护士应注意的护理问题,同时把关关键环节,这既确保了护理的安全,也提高了初级责任护士的能力。
随着医学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疾病专科治疗的不断细化,护理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分级管理模式下,设立护理组长,有助于培养骨干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人员在专职化培养的同时,加强了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学科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培训。拓宽了护理学科的发展道路。
当然,在推广护士分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比如评价体系仍不够客观全面,指标量化程度不够,主观指标多,在实际评测过程中,其权威性和公正性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护士的分级标准难以严格区分,缺乏量化依据。诸如此类问题,在日后的推广过程中,仍需探讨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