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时间:2023-07-12 17:0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农业发展机遇

第1篇

作者:李亚洲 单位:甘肃省农业工程规划院

武威市凉州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设施蔬菜、设施畜牧业、特色林果、大田玉米等四大主导产业,充分体现了当地农产品生产优势与特色,产业化水平高,产业拉动作用明显。沿新建成的金色大道两旁正在形成大道两侧50米~100米范围为特色经济林带,向外依次为设施农牧业区、高效节水大田农业区以及生态农业区的带状农业产业布局。5.区位优势明显。武威市凉州区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邻银川和内蒙古、西通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位置,处于兰州、白银、银川、金昌、西宁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和西陇海新经济带的中间地带,兰(州)新(疆)铁路、干(塘)武(威)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公路贯穿全境,为兰新线与包(头)兰(州)线、包(头)中(卫)线的交汇点,是西部重要的交通隘口和区域中心,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㈡劣势因素分析(Weakness)1.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区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田间工程配套率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定位没有改变。农业经济总量不够大、结构不够优、质量不够高、发展不够快的问题依然突出。2010年全区农林牧结构为68.7∶0.6∶30.7,粮食作物面积大(占种植总面积的68.5%),畜牧业、林果业比例小,农民收入渠道单一,收入持续增长困难。2.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武威市凉州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全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66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933立方米,低于人均1000立方米的国际水资源紧缺标准,为全国平均水平2200立方米的42%,单位面积占有水资源量为8160立方米/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21450立方米/公顷的38%,属资源型缺水区域。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的矛盾并存,目前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区用水总量的84%,农业灌溉水综合利用率约为0.55,水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据甘肃省环境保护厅资料,2010年武威市凉州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27.07,总体环境状况“较差”。3.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武威市凉州区虽然农技推广体系比较健全,但机制不活,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普及推广能力不足。农业技术缺乏自主创新和自主开发,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品种供给不足,导致农业发展内源动力不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4.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目前,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占有绝对比重,土地流转面积只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5.2%左右,在缺乏大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使得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不能上规模,制约了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导致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进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结构中二三产业的发展。

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㈠机会因素分析(Opportunities)1.国家加大对甘肃支持力度的有利时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要求全面推进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建设,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2010]29号),提出了把甘肃建成全国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份的宏伟目标。这些为甘肃,也为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会。2.国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201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2009年11月农业部出台了《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2011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规划从2011年开始,用5年左右时间,在全省选择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区、农场,重点建设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武威市凉州区作为第一批确定的十三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充分借助国家、省市对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支持,加快自身发展。3.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的机遇。《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明确要求,必须大力加强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加快流域内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通过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节水型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加快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路子,建立与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武威市凉州区作为流域内重要的区县,借助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将在发展节水农业、特色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加快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4.武威城乡融合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机。2011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通知》,确立武威市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按照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总体规划,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2030年,凉州中心城人口达到58万人,城镇化水平由42.3%提高到75%,进入大城市行列,城市居民对主要农产品的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多元化。同时,富余劳动力更多地转移到非农产业,为加快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农户,推进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2.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随着武威市凉州区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将更加趋紧,循环经济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将对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水资源紧缺与社会发展矛盾越发突出,加快发展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仍然是“十二五”时期的现实矛盾。3.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业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农业生产成本高,导致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对农业的影响是深远的。

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战略选择与对策

在农业基础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光热资源条件等方面优势突出;在国家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石羊河流域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机遇颇多,但受资源与环境约束、农业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既面临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必须把武威市凉州区现代农业发展放到国家整体形势和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重新谋划发展大计,抢抓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突破制约加快发展的障碍,在突出区域特色中加快发展,在发挥比较优势中实现社会经济新跨越。㈠优势和机遇的把握针对优势、机遇,应牢牢把握,千方百计组织优势、抢抓机遇,围绕已形成的设施蔬菜、设施畜牧业、特色林果、大田玉米等主导产业,积极利用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开发建设,示范带动全区乃至整个武威市现代农业发展。㈡问题与风险化解上述劣势与挑战,反映了武威市凉州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实施行之有效的工程、技术、组织措施,努力加大对农业(农田)基础设施和基础装备的投入力度,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善生产环境;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民培训,健康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突出特色,改变劣势,迎接挑战,彻底突破产业发展的威胁与瓶颈。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建设;唐山市

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唐山是农业大市,工业基础雄厚,具有反哺农业的基础条件,在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过程中,农业同样面临难得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打造唐山现代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工农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唐山农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市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与信息服务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特别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唐山市委提出的“抢抓新机遇、建设新唐山,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的战略目标为契机,加快推进唐山市农业市场信息化进程,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广大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信息保障。目前,唐山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具备了一定基础,全市有182个乡镇信息服务站、2300个村级信息服务站、200个龙头企业、50万多个农户、170个合作中介组织和3个重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了微机联网,能够及时收集和信息。全市农业系统县乡联网率达到100%,乡镇上网率达到100%,农业龙头企业上网普及率达到85%,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率达到60%,农村经济联合组织联网率达到70%,农村经纪人上网率达到80%,种养大户上网率达到50%,村级信息网络联网率达到50%以上。网站网络的沟通,能够及时收集多类农业信息,市农业信息中心建立了11个大型数据资料库,具有电话语音查询系统、WAP网、触摸式查询平台以及电视上网机顶盒等服务手段,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准确、快捷实用的信息服务。

3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唐山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当前农村信息化工作应该围绕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用信息技术带动农村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开创唐山市“三农”工作新局面。下面,就现阶段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谈几点建议:今后一个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特点,立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统筹做好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重点工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

3.1强化协调配合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需要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抓好落实,积极配合,协同推进。相关企业也要积极参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尽快形成部门分工协作、中央与地方联动、企业积极响应、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格局。

3.2强化政策配套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长效投入机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3.3强化资金支持

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有效发挥政府性资金引导和示范效应。推动民间资本投向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信息进村入户等领域,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吸引电信运营商对项目基础建设方面的初期投入。

3.4强化京津冀对接

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与京津技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引进与对接。在农业物联网、电商平台、大数据等方面的系统建设中,预留京津冀接口,适时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京津冀一体化进程。

3.5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加大本地实用人才培养,加快建立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大数据、信息进村入户等方面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罗守进.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3).

[2]薛亮,方瑜.农业信息化[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3.

第3篇

迎来“黄金时期”打造品牌尤关键

农业部农机化司副司长胡乐鸣在演讲中指出,2012年我国农机工业的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但是,我国并不是农机强国,我国农机企业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等诸多不足,人家国外一个农机企业的生产量就相当于我国上千家农机企业的生产量。

胡乐鸣指出,去年1至10月,我国农机行业增速达到18%,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中增速第一。进入农机制造业的企业都尝到了甜头。农机产业是一个“黄金产业”,农机产业还有几十年的黄金时期,即使农业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但只要人们还要吃饭,农机仍然还有发展的空间,毕竟农机还要以旧换新、报废更新。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农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打造品牌。

胡乐鸣建议农机生产企业,一要珍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一旦发现企业有骗取、套取国家资金行为的,一律取消其参与资格。二要农机企业有长远的眼光。与国外农机企业相比,我国差距很大,国内有些企业急于求成、突击生产,往往就忽视了品牌建设。三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公平竞争。四要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制造水平。这并非一朝一夕,必须要坚持不懈。德国一家农机具制造商,200多年前就在制造犁,至今仍在生产。

品牌农药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品牌农药即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农业部药检所进出口处处长叶贵标在演讲中对品牌农药的未来充满信心。

叶贵标的信心来源于:一是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将为品牌农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护。二是现代农业、现代植保将为品牌农药提供广阔的舞台。以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必须用品牌农药来加以保护。同时,农村经营体制的变革,专业化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为品牌农药提供前所未有的新市场。特别是在大多数农药品种产能过剩的今天,品牌农药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三是一系列安全事件为发展品牌农药提供了契机。

在叶贵标看来,品牌农药“必须是对病虫草害高效,对人畜安全,对生态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环境友好是品牌农药的发展方向。”他就我国如何发展品牌农药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质量为本。目前,我国农药有效成分质量基本上能得到保证,但在杂质水平,以及乳化性、分散性等辅助指标方面与国际知名品牌尚有不少差距。

二、以服务为手段。农药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须把为农民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作为创品牌、发展品牌的有效载体。谁教会农民谁就赢得农民、赢得口碑。

第4篇

水东芥菜、农爵士有机大米、帝心欢香蕉……在近期广东省名特优新茂名推介会上,琳琅满目的茂名生态农产品,因其绿色、健康、农产品附加值高等因素,获得了广大客商的高度称赞。2015年,河源、汕头、梅州……一场场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席卷了广东省21个地级市。每一场农产品推介会,不仅是展示现代农业成果的T型台,更是昭示各地未来农业潮流的风向标。徜徉在茂名农产品推介会展馆内,一股绿色、有机、生态、环保风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感慨:茂名农业原来如此多娇。

推介会上看茂名农业

茂名不仅菜篮子丰盛,米袋子饱满,连果盘子都丰富!推介会现场记者一边品尝着茂名的香蕉、波罗蜜、五彩番茄、干果制品等,一边领略着茂名名特优新农产品的独特风味和浓郁的岭南农耕文化,感受着茂名的大农业气息。“此行既大饱口福,又大饱眼福,还长知识了。”同行的媒体朋友说道。茂名作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粤西的菜篮子基地,近年来,农业发展劲头十足。茂名市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把茂名打造成为“全省现代特色农业基地”的精神和要求,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先导,按照区域化、特色化、优质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及示范,积极开展以绿色树种植业品牌、以生态树养殖品牌、以监管保品牌效应等创建活动,使全市农产品呈现出了量多质优的特点。目前,茂名全市已建成粮食、蔬菜、水果、竹木、畜牧、水产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和蚕桑、南药、油料、糖蔗四个区域特色产业,农产品品牌创建成果显著。

在本次的农产品推介会上,茂名市不断地接地气、聚人气、讲故事、推品牌,把当地最具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呈现出来,大力为企业品牌做推广做宣传,努力为客商做推荐,竭诚为消费者做引导及借鉴。“举行这样一个大型的农产品推介会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们产品的知名度,让更多的客商知道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的品牌,为我们推出市场创造了一个良好机会,同时也为茂名农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推介会现场一家茂名企业参展商表示。据了解,在本次推介会上,茂名取得了傲人的成绩,现场茂名市有关部门、企业与包茂高速沿线城市、客商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个、农产品贸易协议2个,总额高达12.3 亿元。

茂名农业展翼腾飞正当时

茂名农业产业资源丰富,是广东省的第一农业大市,农产品年产量高达900多万吨,每年需要外销农产品500多万吨。巨量的农产品加上季节性强、采收期短、保鲜难的特点,使农产品销售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把握更多的商机?据了解,茂名市主政者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从“抓生产”转变为“打市场”,实施了“市场带动,政府推动”两轮发展策略,大力引导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产地或大中城市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城市开设超市专卖区、连锁店、直营店、配送中心等,推进农超对接、直营直供,并深入推进“农业+互联网”行动,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把握时展的桥头堡,以此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弯道超越”。据相关数据统计,茂名全市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国设立农产品销售网点3000多个,参与经营的流通企业、合作组织260家,年总销售额达190多亿元。今年,新增电子商务业务的农业企业有162家,比去年增长13%;前三季茂名农业企业网上销售农产品已达18600多吨,金额5.58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多。

包茂高速的通车让茂名农业驶入了“快车道”。包茂高速是连接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的纵向大动脉,途径内蒙古、陕西、四川、重庆、湖南、广西、广东7个省份。这7个省份人口近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的30%。这将极大拓展茂名经济发展腹地,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茂名的现代农业发展,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茂名与包茂沿线地区季节性差异度大,农产品互补性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茂名市委、市政府发出了“要抢抓包茂高速通车机遇,助推茂名经济发展”的号召。这次推介会,茂名邀请到了包茂高速沿线节点城市的农批市场、超市、农产品经营企业客商250多家进行对接洽谈,并与陕西省洛川县签订发展现代农业的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强与包茂高速沿线城市的沟通与联系,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积极推动与各相关城市在农业招商引资、经贸合作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形成互补共进、互利双赢的发展格局。

茂名大手笔建设的粤西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以下简称“粤西农批”)为茂名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粤西地区一直缺少一个成型的现代化农批交易市场,它的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多年来制约茂名农业发展的短板。粤西农批改变了茂名农副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副产品加工率低下、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度低及信息流通不畅的局面,它将以行业龙头地位引领农商产业大流通,将会树立茂名农业发展的一个新标杆。粤西农批作为粤西唯一的高档次、国际化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它填补了粤西现代农批市场的空白,它是茂名从“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的战略支撑。据了解“粤西农批”整体分为“交易中心”、“商业城”、“物流加工产业园”三大板块,集“九大交易市场”(蔬菜、水果、海鲜、副食、干货、冻品、日杂、日用品、粮油)、“配套中心”(会展中心、金融中心、交易中心、商业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仓储加工中心)、四条“特色街区”(精品步行街、海鲜美食街、金融专业街、休闲步行街)为一体,粤西农批不仅实施“一站式”服务,实现从交易―加工―配送―农资金融―产权交易的链条衔接,而且还实现酒店办公、旅游餐饮、商业中心、会议服务的完美配套,同时设有中央大厨房、检验检疫中心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安全和溯源,它是融商务办公、餐饮休闲、酒店公寓于一体,整体形成“一站式”采购的农商产业综合交易中心。通过粤西农批茂名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农产品市场,迈向更高的创新和发展平台,引进新型业态,包括电子商务、农村金融等,把茂名的农业做大做强。

第5篇

关键词 生物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模式;陕西杨凌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03-02

生物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正为所有进入者提供着良好的发展机遇[1]。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生物产业将主要关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业。杨凌肩负使命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生物产业发展,生物产业集群创新效应显现。

1 杨凌示范使命

杨凌因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诞生之地成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中国“农科城”。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内唯一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把杨凌使命聚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以建设“科技杨凌”为目标,以统筹农业科技资源改革为契机,大力集聚科技资源,深化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在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和集群示范作用。

2 建设杨凌生物产业发展集群要素的分析

产业要素结构分为核心层要素、紧密关联层要素、服务支撑层要素、宏观环境层要素和要素流动。杨凌也必须具备相关因素,才能集群化发展。

2.1 核心层要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集群创新发展的主要实施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该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5个国家和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和部省级野外台(站),17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在生物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资深专家、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和年富力强的学术中坚力量组成的学科带头人群体,是生物产业集群的技术支撑。

2.2 紧密关联层要素

紧密关联层由相关的机构、组织,主要是企业、科研机构、社区等构成。到2011年末,杨凌地区生物类企业近300家,生产的产品涵盖了生物产业的诸多领域,是国内生产生物产品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特别是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方面的企业与研发机构。

2.3 服务支撑层要素

服务支撑层要素是杨凌科技示范、辐射带动发展永恒的主题。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用这种方式在全国10多个省区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逾1 200个。杨凌农高会作为科技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累计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万家涉农单位、逾1 500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2 100亿元以上,在新科技、新产品集聚、展示和交易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正在着力完善和建设面向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积极构建信息化社会化推广服务体系。

2.4 宏观环境层要素

杨凌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和厅局共建的领导管理体制,享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独特的体制创造了生物产业的宏观环境。

2.5 要素流动

杨凌成立国家示范区后,以集聚创新国内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探索现代农业新模式、新机制为重点,突出标准化、专业化、整装化、板块化、全覆盖的特点,规划建设了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园区发展现代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核心示范载体建设、集聚创新平台搭建和体制机制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大量的生物育种和生物农业科研成果亟待向我国中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推广。示范区已经和正在为生物科研成果和产品推向中西部市场和国际市场,起到“增长极”的作用,并通过集群成长、发展提供硬件设施服务、后勤保障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促进了产业集群要素流动性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上述各层次彼此之间的协同一致和互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进集群化的发展,尤其在杨凌区域内知识、技术、人才等高度集中,科研、教育、生产一体化发展,加上良好的创业服务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大大加速了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效提升了生物集群产业竞争力。

3 杨凌生物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模式

3.1 生物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思路

抓住国家实施“生物经济强国”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实施“生物产业经济强区”的战略,立足杨凌科技和区位优势,充分发挥生物产业在实现科学发展观对杨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破性带动作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保护与加快产业发展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制度为保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调整结构、合理布局、鼓励创新,强化原料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延伸生物产业链,做大做强生物产业[2]。

3.2 杨凌生物主导产业选择与发展

第6篇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马铃薯成为主粮是种植业转型发展的必然之举。在今后几年中,马铃薯种植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带动的化肥尤其是马铃薯用肥的结构调整也将随之而来。

前不久,农业部正式《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意见》要求到2020年马铃薯种值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金银岛分析师许树仙表示,政策的密集出台,展示出了国家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迫切要求。

复合肥迎机遇

马铃薯俗称土豆,目前我国的种植面积在8000万~9000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西北等地区,其中内蒙古、贵州、甘肃、四川、云南、重庆是马铃薯种植大省(区、市)。由于其是重要的粮菜饲兼用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且具有增产增收潜力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营养丰富等特点,被誉为“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

马铃薯成为主粮且需求量不断增加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必将引发马铃薯种值业的革命。种植面积的大幅增加,高单产的需求,引发农业用肥的结构调整,给化肥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许树仙表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将给硫基类复合肥带来更多销售机会。2012年之前,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较快,2012年后增速有所减缓,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557万公顷,约占了全球的1/4。马铃薯对肥料较为敏感,从土壤质地的不同及全国综合肥料利用率来讲,种植马铃薯适合用高氮低磷高钾类型的复合肥,硫酸钾型最好。2015年的8500万亩与计划中的1亿亩还差1500万亩。这将给复合肥及硫基类复合肥带来巨大销售机会。

化肥产业酝酿变局

此外,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或将影响化肥产业布局。许树仙表示,目前马铃薯种植区分北方一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西南单双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其中北方一季作区和西南单双混作区约占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8%。而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与三大谷物抢水争地,后期扩种重点是开发利用南方的冬闲田,这将大大提高南方冬作区的比重。而目前南方多以经济作物为多,当地化肥产能比重相对较小。预计后期随着南方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化肥南方比重将上升,尤其复合肥企业或在南方设厂增多。

马铃薯单产亟须提高。我国马铃薯受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等方面影响,单产量较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马铃薯的单产量在15.41吨/公顷,仅为全球同期水平的81.5%,与荷兰等马铃薯种植业强国相比,单产差距更大。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肥企将不断提高在马铃薯种植技术和配套服务上的支持,增加马铃薯专用肥的配方品种,并根据测土数据和农场专业化定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将利于促进马铃薯专用肥的发展,促进单产的提高。

许树仙表示,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常态下,马铃薯成为主粮是种植业转型发展的必然之举。在今后几年中,马铃薯种植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由此带动的化肥尤其是马铃薯用肥的结构调整也将随之而来。

第7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面临机遇;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师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过去,我们讲农业机械化,仅局限于种植业中的耕、播、收、脱,这是小农机的观点。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横跨工农业,涵盖大农业(大农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是为大农业服务的,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机化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机化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农牧业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效益为目标,调整农机经营结构,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需求点,充分发挥农牧业机械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生产、农牧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满足大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机遇

一是中央政策扶持,中央把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这为农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资金技术的引进开发,也为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再有就是国家连续多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使全旗农机总动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为全旗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现代农业驱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机本身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承担着先进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任,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机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可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当前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需求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农业机械目前的发展趋势为:

一、由传统种植业向机械化种植业拓展,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种植业现代化进程,对于夯实现代农业根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种植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正确引导种植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机械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即省时又省力,还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所以种植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形式,走机械化、自动化的管理之路。

二、由传统耕作机械化向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增加生产成本,破坏土壤结构,增加水土流失,降低耕地生产能力,而且大量施用化肥,过度开采水资源和秸秆焚烧等,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用联合收割机或秸秆还田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免耕施肥播种,这样就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循环型、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农业之路。

第8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 SWOT分析法 物流管理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30-02

怀化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适宜,农作物种类多、产量大。近年来,由于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怀化的农业、林业、畜牧业获得飞速发展,农产品产量逐年快速提高,不仅保障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还将大量农产品运销到外地丰富农产品市场。而在现代农业物流中,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冷链物流是保障农产品快速、安全、高效流通的关键。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收,怀化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促进农业发展。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2009年,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在各界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经过7年的发展,西南物流中心不断壮大,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西南物流中心既享有多重优势,同时又面临各种挑战。科学客观地分析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为西南物流中心发展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企业内部所有的优势以及所有的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企业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

SWOT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竞争情况,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中很流行,在冷链物流业也广泛采用该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陈鸿雁以淄博市为例,采用SWOT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策略[1]。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物流发展,并提出建立中小型物流企业区域联盟等的发展战略[2]。同晓文、袁小娟两人基于SWOT共同探究了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问题[3]。王静分别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了中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发展战略选择[4]。

该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外部威胁,并根据SWOT矩阵提出发展策略。

2 西南物流中心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优势突出

怀化历来有“铁路带来的城市”之称,交通便利,怀化境内邵怀高速、渝怀铁路、黔铁路、焦柳铁路,现在还建设了高铁站,货物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怀化位于武陵山区西北,气候湿热,农产品资源丰富,怀化植被树木种类多,而有药用植物则达1 909种,且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中药材资源的就有175种,茯苓、天麻等产量甚至居全国第一;此外怀化市水果种植面积56.9千公顷,年产水果59万吨;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棉花、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基地12个14万亩,产值可达15亿元。

2.1.2 企业基础条件优越

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分类齐全,园区规划总占地662亩,分3期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园区设四大板块交易中心,分别为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10万吨冷链中心、城市共同配送及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检疫检测及电子交易中心,为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运输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服务覆盖面广。西南物流中心起步高,西南物流中心项目是2009年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准的现代物流园,由湖南佳惠百货旗下的湖南惠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与经营,得到政府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且由有丰富农产品物流经验的知名企业建设管理,管理经验丰富。

2.2 劣势

(1)湖南以及怀化市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无论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是比较欠缺的,直接影响到怀化市冷链物流的发展。(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明显,影响到武陵山区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流量社会条件机遇。(3)怀化市主要为丘陵地形,市内多山丘,公路修建难度大,特别是乡村地区,很多地方均是山路,道路狭窄、崎岖,里程又长,使农产品运输时效性差,产品损耗大。

2.3 机遇

2015年1~12月,怀化市GDP为1 273.25亿元,26 144.76元,位于全省第12位。2016年1~6月,怀化市GDP增长8%,全省排名由2015年第12位上升到第3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2015年怀化政府颁布的《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一环三片多层次”总体布局,建立服务于武陵山协作区的年交易额千亿级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

2.4 威胁

(1)怀化市临近的贵州、广西都出台了很多针对物流发展的政策,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给怀化市的物流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2)来自替代品的威胁,水果、蔬菜很多可以采用大棚种植,可以不分季节气候地进行生产,而且不限制地点。(3)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进口农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这给国内本土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且,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对保险要求高,因此,农产品物流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但是西南物流在专业化程度上不够,导致竞争力缺失。

2.5 SWOT矩阵形成

SWOT矩阵形成见表1。

3 发展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南物流中心优势、劣势均有,机遇和威胁并存。因此,发展中需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1)应用先进冷冻、冷藏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业。在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的冷冻冷藏技术,提高农产品保鲜度;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对农产品从源头处销售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

(2)用专业物流人才充实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要使西南物流中心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补充优秀人才,可以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成为专业物流人才;不断引进优秀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中心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陈雁鸿.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优化――以淄博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3(3):164-167.

[2] 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504-505.

第9篇

关键词:农业发展现状;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

一、基本情况

1、牛角寨乡辖8个村委会,共89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7311户,33720人,世居哈尼、彝、傣、壮、汉5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现有耕地面积26451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1398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035元。全乡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花生、草果、核桃、蔬菜;养殖方面以杉木树育苗及种植等。

2、工作思路和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发展思路。紧紧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富民、强乡、文明、和谐四大目标,务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层组织三大基础,突出城乡建设、结构调整、生态建设3个重点,做好“三农”工作。

抓住元绿二级公路通车的机遇,努力把牛角寨乡建设成为牛角寨乡梯田小镇建设的后勤保障基地和国家湿地旅游梯田休闲新镇。通过5-10年的努力,将牛角寨乡建设成为红河哈尼梯田旅游大通道、商贸物流和集散中心。围绕“十二五”目标,全力推进富强牛角寨乡、活力牛角寨乡、文明牛角寨乡、和谐牛角寨乡。建设、奋力实现牛角寨乡经济社会新突破,新提升,新跨越。

二、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牛角寨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也美称“鱼米之乡”。2011年全乡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占全乡生产总值1.58亿元的90%。

1、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是劳动者素质低,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全局利益。二是农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消费多样化得需求。品种单一。三是农民生产的产品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低。四是农场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增幅缓慢。五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六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总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还是表现在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均。

2、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科技推广的进程

乡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通过多年引导、发展,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引进经济作物,如种植甘蔗、茶叶、草果,蔬菜,优质稻、核桃、水果、冬季玉米等农业综合开发,尝试中药材种植等,都由于气候、种植技术等原因,有些失败。

3、发展优势

牛角寨乡位于元阳县西部,现元绿二级公路开通以来,对牛角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时间内将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文明既要牢牢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又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把科学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以人为本与改善民生贯穿工作始终,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明确农业发展任务目标,为牛角寨乡农业综合发展优质的农副产品。

一是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保障旅游建设期间优质充足的蔬菜、肉食供给。二是充分利用立体气候的优势,何故惹区资源,中海拔气候特点,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发展特色农家田园,把牛角寨乡农业发展为“采集、休闲、娱乐、观光、品尝特色美食”等融入一体的产业,努力打造温馨、恬静、轻松的特色农家田园。

突出特色农业发展,加快繁荣农村经济

要以市场化理念经营农业,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定。

三、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1、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深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素质教育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培训,培养一批创业能手和生产能手,使其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2、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突出分类指导,整合各种资源,凝聚各级力量,依托扶贫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来支撑新农村建设,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大户,使其在种植和养殖规模、效益上有一个新的突破,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完善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着力搞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理清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驱动特色农业发展。重点围绕建设梯田小镇后勤保障基地,引导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和禽兽养殖业,保障建设期间的蔬菜和肉食供给。

3、调整产业,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龙头企业的参与,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支持,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水平,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增强他们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支持能力。发挥他们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四、对未来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1、积极发挥农业科技推广的地域性、同期性、效益性等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科技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2、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实践,大胆探索,采取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的方法,积极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第10篇

我国现代农业是以农业机械化为物质技术基础的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是国家农业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生物高新技术研究成果得以有效实施和推广的关键载体,对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逐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建设现代化农业必须实现农业机械化

1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成分。发展农业机械化实质上是一场生产手段的技术革命。农业机械装备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的限制,机械作业实施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科学农艺要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扩大生产规模,农产品品质提高。形成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2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过程将产生内生增长的良性循环效应。农业现代化是农村工业化过程,其中包含农业机械化过程。从各国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内容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形式看。尽管各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途径,但共同点都要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由于农业机械化是对传统农业改造的技术进步过程,农业机械化投入是农业生产方式推陈出新的新陈代谢过程。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农业机械化投资会引致知识的积累,农业机械投入与知识积累形成一种有形投入与内生增长相结合的复合物,又将加快技术进步的进程,技术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投资的效益,使农业经济系统出现增长的良性循环,从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长期经济增长,提高竞争能力。

3 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为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而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措施。

二、建设现代化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1 实现业农业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农业机械化。农业要实行产业化,向商品经济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就必须逐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就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在农作物产出的诸多环节中,农业机械化都发挥出了先进生产力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良越来越重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农业产业化又为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必须以农业机械化装各和技术为依托,将农作物产出的各个环节联结,建立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因此,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有着必然的要求。

2 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建设和谐农村,建立学科学、用科学、学技术、用技术的良好氛围。农业机械化是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素质与修养、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连接城乡互动的桥梁与纽带。在农村科学发展观又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民健康、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逐步向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迈进。

3 实现节约型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业机械化。农村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力、农业用耕地、能源、水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发展节约型农业,农业机械化是关键。农业机械化的广泛使用,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就会实现农业的节地、节能和节水,提高利用率,从而推动节约型农业发展。

4 实现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根本途径是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是强大的物质支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提高种养业的产出率的比重,农业机械化将为此提供技术和保障。农业机械化能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得以顺利实施;实现机械化作业的规模性、、规范性保障农业的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机械化的高效性保障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城镇化。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物流主要问题;农业物流对策;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

农业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对于促进我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农村建设具有再要意义。但是目前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

一、我国农业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l.农业物流发展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在农业增产的投入非常大,但后续农产品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投入不足,从目前我国农产业链的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广泛采用保鲜技术就能使我国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

2.农业物流产业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规划和管理问题是当前农业物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农业物流涉及农业、商务、粮食、供销等系统以及其它所有制企业.这些部门独立运作,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及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其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数量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在质量上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3.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无序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我国农业物流主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从所有制角度看,除了国有商业企业、农业供销社之外,农业物流中的集体、个体、私营、股份制以及外资企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农业物流的规模和实力都较小。

4.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

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中,农民理应是市场的主体,但是,现实中农民很难真正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组织化程度低。缺乏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人或者中介组织。目前我国农产品还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大的供应市场。

5.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受企业经营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限制,农产品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农业流通企业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整合程度低,全社会物流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物流活动还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实现真正意义。

6.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低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信息化农业发展的基础和突破口,新世纪农产品营销的成效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信息意识与信息运用的能力。我国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依靠传统的方式,政府部门、科研场所给予的指导有限。此外,有关媒体宣传的信息广告偏多,实用性、可靠性不高。

7.农业物流系统缺少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

我国目前虽然有着许多农业类的高校但精通现代农业物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仍然缺乏,尤其是既有现代物流知识、信息技术,又懂农业技术、农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匮乏。

总体上来看,我国农业物流运作模式还是传统的模式,相对落后,与经济全球化难适应,同时与中央要求的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不和谐,这就需要在原来农业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改进,加入现代化的因素,催生更好的、更有效的农业物流运作模式。

二、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对策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代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意见的提出,为我国现代农业物流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如下:

1.加强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的研究

目前先进国家目前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大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定量统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为物流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的市场环境。

2.合理规划农业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

其建设应根据农业物流基地的布局、交通运输、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情况以及农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来确定,物流园区的投资应主要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政府主要负责物流园区的规划、征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特别是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3.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

农业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要求现代农业物流必须具备集约功能、关卡功能、标准化功能和引导功能。发展农业第三方物流,一是要推动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转轨;二是耍推动粮食系统购销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三是要推动供销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4.健全现代农业物流标准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实际上是物流体系标准化和农业标准化的综合体。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必须适应国内及国际贸易要求,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国家标准,大力推行和国际接轨的物流设施、物流工具标准,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保证农村物流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规范有序。

5.建立农业物流的信息化管理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下,需要在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指导下发展农产品生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

6.加强现代农业物流人才培养

一是开展对农业物流人员的培训。选派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业务骨干到国内外大型现代农业物流企业进行培训、进修,学习、掌握先进的农业物流管理理念、农业物流管理方法、农业物流技术等。二是利用高校培养农业物流专业人才,高校应设置专门研究农业物流理论的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完整的现代农业流通理论、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农业物流管理人才,职业技术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应培养农业物流应用人才和操作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宇,胥镤.四川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08(12).

[2]郑文岭,孙鸿.我国农产品的物流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l0(6).

[3]回翠翠,张斌.农业物流概念解析[J].经济论坛,2008(2l).

[4]姚卫新,王扶东.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物流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6,14.

[5]李仁良,张和平.中国农村物流市场及其特征[J].中国市场,2008(23).

第12篇

一、新时期农机事业肩负的使命

(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历史阶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要素中影响现代农业进程的关键因素,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载体,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形成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和农业竞争力的强弱。世界农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过程,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所以,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二)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载体,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生产方面需要农业机械技术和装备来支撑;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生产工具,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民生活宽裕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工程措施,在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乡村道路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服务村容整洁方面需要农业机械化来推动。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农机事业的使命

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增机、减人”的趋势不可逆转,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将广大农民从繁重的农业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也将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有利于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事业的支持

近几年,中央对“三农”工作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大对我国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思想和工作措施,特别是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农机部门要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按照我市农机化发展规划,从现在起到2012年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应因势利导,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充分认识农机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着力研究解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农业机械化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计划、财政、金融等综合部门做好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和服务工作,研究、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化的配套政策,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要加大对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以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各级财政资金为导向,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保障农业机械化稳定健康的发展。

(二)创新农机事业发展体制和机制

要建立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农机事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机事业要以服务农业生产为切入点,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应以民营、社会化为主,发挥市场作用,坚持政府引导,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社会公益性设施,由政府负责维持;经营性产品和服务应提供市场平台,明晰权责,放开经营管理权。

每年安排必要的扶持资金,大力扶持农机大户、专业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在丘陵地区和农业大县,把培育农机大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纳入每年工作目标考核。把分散的农机户联合起来,组织跨区作业和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切实帮助农村中的“留守”农户解决劳力缺乏的困难。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

把发展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作为解决农机化发展问题的突破口,在巩固提高原有服务组织的基础上,新扶持发展各类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承包服务、订单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程度,实现了农机资源的共同利用。有效提高了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拓宽了服务路子,提高了经营效益。所以,在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思路上,要立足“引导不干预,扶持不包办”的原则,坚持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大户为主体,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引导发展;坚持围绕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发展,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增收;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以自我发展为主,引导服务组织规范管理制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他们向实体化方向迈进,向产业化方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