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职统计学基础

高职统计学基础

时间:2023-07-12 17:0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职统计学基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职统计学基础

第1篇

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技能性、应用性的专业人才。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财会、贸易、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是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近年来,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都对本院校的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望发挥统计学基础课程的作用。如何促进统计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是一个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是高等财经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早在1992年,国家教委就把统计学列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体现了国家对非统计专业加强统计教育的决心,有关课程的设置,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大都开设统计学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其他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为主,实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之目的。通过讨论、对话、答疑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起码应该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即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在讲授有关统计理论知识时可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相关的统计活动,在学期结束前可让学生做一次完整的统计工作。为了加快汇总速度,保证统计的准确、直观,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excel对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数据,绘出统计图表。这一工作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如何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等统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开展统计调查和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结合专业教学

在制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时,不能孤立地去制定,而应该在明确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去制定满足该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纳入教学目的之中;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应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不能将所有专业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都一样。在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该专业相关,使学生明白统计理论及方法如何在专业领域中应用。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当拥有大量数据要进行分析、演示并要学生参与其中时,传统的 “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又妨碍了统计软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教师适当增加课堂信息量可以让学生从烦琐的公式推导和复杂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可以演示、分析篇幅较长的统计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可以增加立体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同时开设适合本课程的统计分析软件(excel,spss软件)内容,增加《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实验课,进一步提高统计教学的实操性和应用性。

(四)运用联系比较方式教学

统计学教材中公式繁多,且一般不能相互推导,同时统计学中一些指标数值的计算,必须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计算公式都有特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这对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而对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的理解,除了需要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知识。如,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时,运用条件必须有现象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资料,或必须有现象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资料,其运用的场合是当现象的总发展速度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而是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不仅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统计学有很大的益处。

(五)案例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环节,案例的数量应有限度,质量要精,而且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提供的案例最好具有趣味性、引导性和应用性。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的案例主要有:中国股民股票投资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和需求函数估计;财政收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分析;电信资费调整的调查与分析;国产手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理财金账户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

三、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试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离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的相差较远,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符。因此,我们应对统计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对统计课程考试改革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统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可以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讨论课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所以统计课程考核可以凭学生所作的统计调查问卷质量、各项实验结果、报告的质量情况、平时课堂参与得分和讨论得分等来评价。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2篇

[摘 要]我国高等院校生物统计学课程多使用SPSS统计软件作为课堂配合软件使用。由于该软件是商业软件,功能繁多,远超入

>> GNU/Hurd上远程调试的实现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项目教学在统计学基础课程中运用研究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统计软件辅助《生物统计学》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统计分析软件辅助生物统计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方法初探 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思考 SPSS软件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地方性本科院校数学基础课程施行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商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生物统计学》教学方式的探索和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BM SPSS Statistics Base 22[EB / OL].2015[2015-2-8].ftp:// / software / analytics / spss / documentation / statistics / 22.0 / zh_CN / client / Manuals / IBM_SPSS_Statistics_Base.pdf.

[5] Walter,C., Bell, L., Parsons,S., Jackson, C., Borley,N.,and Wheeler,J.Preval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anaemia in patients receiving long-course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rectal carcinoma[J].Colorectal Disease,2013(1).

第3篇

浅谈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笔者分析了在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特点。高职统计学课程是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一般开设在政治经济学,计算机基础,经济数学之后。由于该课程主要是与数据、信息打交道,课程教学内容显得繁琐而枯燥,高职类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欠佳,一开始往往便对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

2.教学方法。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讲授理论、原理为主,忽略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在课时分配上,在统计定理,统计方法及数学证明上花大量的笔墨。在数据处理环节的教学中,沿袭传统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方法,如沿用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结果学生将大量的时间沉埋于繁琐的数据处理中,甚至导致学生对数据产生厌烦心理。现代信息技术和工具飞速发展,各类信息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各个经营管理环节中,统计工作更是如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

二、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据的热爱。高职教育,应该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强调和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洞察力,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教学内容上应该尽量地减少对数理统计定理和方法的证明,紧密结合社会经济问题,以社会经济的实际案例为引擎,引入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正确选择和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此外,经济管理类学生必须具备正确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能力。因此,统计学课程应引入一定课时的实验教学,介绍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的软件,如spss、excel等软件,并要求学生动手实践,运用统计软件来处理数据,得到规律,并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增加统计软件的介绍和运用,代替了以往繁琐的计算过程,切合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也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在软件的操作中获得了技能与成就感,甚至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数据的热爱。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①丰富案例教学。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随时注意收集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自身积极地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统计调查活动,积累统计案例资料,将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甚至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如某公司不同地区销售额的统计分析及销售策略抉择问题呈现给学生,增强课程的情景性。②增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统计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统计原理方法掌握程度的验证。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生讨论式学习融入其中。③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统计学中较多概念和知识点是相互关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擅于利用各个知识点的关系,采取环环相扣,设置悬念,启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据背后的事实。

3.教学资源的配套及优化。一是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的大力配套。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乏统计学教学所需的实验室,教学软件以及统计软件,这成为统计课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二是加大师资力量的培训。统计学课程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不仅教师要具有经济管理知识背景,深入广泛的统计知识,还要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对大部分年轻老师而言,统计实践经验缺乏,对统计原理的运用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和锻炼。而部分教师,在运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的操作技能上还比较欠缺。学校还需要加大对教师知识结构、素质、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

总之,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必须改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各个环节相互衔接,才能提高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转贴于

第4篇

一、对统计学的认识

统计学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它是一门工具,是一门方法论学科,有助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教学不应仅仅是理论上的教学,更应注重技能的强化和应用。高职院校的统计学一般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更注重的是理论上的教学,并且只开设于部分专业,有些专业逐渐地把统计学从专业基础课程中删除,认为统计学对相关专业并没有起到实际上的辅助作用,但是,笔者的观点是:高职高专培养的是具备高素质和实践应用的专门人才,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具备一定的难度,被学生所畏惧和抗拒,但并不能因此而把《统计学》从课程要求中删除。在实际教学中应对统计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探索和改革,根据现有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需求,结合高职的发展特点与统计学的课程特色提出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1]。

二、统计学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

任教统计学以来,从自身的思考和学生的反馈中认识到学生认为该门课程难度较大,不易于接受,并且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并不能运用到他们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中,没有达到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2]。总结存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单一,且重理论,轻实践[3]

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工具的学科,既有理论和公式推导,又有实际应用和方法使用。现以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与板书授课相结合,多媒体教学虽然形象生动,但速度也较快,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靠则易脱离老师的上课节奏。由于课程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多按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过重于理论的教育,真正符合学生实践的教学较少。

2.教材不适用

现存的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真正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较少。现有的统计学教材过多注重于理论知识和统计计算的讲解,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脱离了实际,不知如何运用,就感觉乏味枯燥,从而对统计学失去学习的兴趣,此类教材也达不到学习的目的。

3.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的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本科生,经管类院校的学生多是文科生,他们的数理功底普遍较差,学习统计学时需要大量的计算分析,他们就先产生畏难心理,失了学习的信心,这也增加了授课的难度。

4.师资缺乏

担任统计学任课教师数量较少,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不能较好地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了解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课程需求,在授课中采取了统一“灌注式”的任务教学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5.课程考核方式陈旧

统计学的课程考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为主,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计算题,考核内容多注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在期末对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也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影响了对统计真实应用能力的考查。

三、统计学在教学上的改革措施

根据统计学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了顺利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数学基础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统计学,应合理减少讲授理论知识,增加实践应用教学。在授课时,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增加案例分析,让学生把统计学知识与自身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能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在理论讲解中,重点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原理,让学生熟悉的是经济类统计的思维,避免枯燥地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推导,死记理论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方法,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统计软件的运用进行授课,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较为惧怕动手做计算,教会学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但是,有些统计软件并不常用且较为复杂,虽然功能强大,但并不适用于专科生的学习,如SPSS、Eview、SAS、Stata等,这些软件的操作多为英文界面,有些还需输入程序。相比而言,笔者更偏向对学生讲解Excel的使用,让学生熟悉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满足经管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对数据分析的需要,学生易于操作和掌握,即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2.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增加案例教学,让经管类学生感受到统计学的实用价值,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不再是一味地把统计学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求更加严格[4]。通过与专业相结合,把学生置身于案例场景中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指引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其次,增加学生的实践课时,统计调查在工作中的实践性较强,让学生熟悉掌握调查的设计、实施、分析尤为重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性,对统计的实践课程进行操作,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分析某款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作出营销策划方案,就可以与统计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了。

同时,课堂的讲授也要与上机操作相结合,不再只是在多媒体教室一味地教师操作,学生观看,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淡忘,在讲解操作中应该让学生多去实践和运用。但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房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课程的需求,因此,为了教学的需要应加大经费投入机房的建设。

3.改革考核方式

期末的卷面考核过于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虽有计算题的应用,也是经过简化的,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则会认为自己无法通过考核,对课程产生恐惧。因此,在考核上,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考核对基本知识的运用可采取闭卷考核的形式,实践部分应在平时进行考查,在上机操作中注重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课程进行中安排学生分组做统计调查,掌握统计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运用统计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撰写统计调查报告等等。采取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自身素质,能减轻学生对统计学的畏难心理,深入了解统计学,增加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5篇

统计作为一种定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其重要性与应用性都在逐步增强,而统计学也与越来越多的学科有相互融合促进的趋势。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理论抽象,计算繁杂,也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之一。如何贯彻高职院校“理论适度,强化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理念,改革现有的统计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广大高职统计教师面临的一项迫切且艰巨的任务。

2目前高职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针对高职设计的高质量统计教材仍然缺乏,不同的教材在内容安排、章节设计等方面差异性较大。有些专业术语的使用和解释都不尽相同,缺乏规范性;同时,选用的例题较为陈旧重复,缺少新颖专业的案例与练习,无形之中也加大了教师授课的难度。

2.2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统计作为一种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工具,最终是要融入到各专业的实际应用当中。而当前我国高职统计教育仍存在重分数轻素质、重理论轻应用、重方法轻思想的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案例分析、实训练习和上机操作等,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收集整理数据,如何准确有效地分析数据,如何利用分析结果指导实际工作等应用性问题却很少讲授。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念书本讲例题,教学方式略显单调,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设施的有效运用,教师的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教学设施不足。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不少是民办学校,也有不少是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建而成,客观上存在着教学经费有限、教学设备不足等问题——不仅限于统计学科,如缺乏实训中心,教学软件、数据库、多媒体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3)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应用性不突出。从高职统计教学现状来看,统计教学与各专业内容的结合性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将课本上基本的理论与例题从头到尾讲解一遍,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差异化讲解,没有结合各专业的实际案例来演绎统计理论的发展背景、应用条件等。各专业的统计教学都是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讲解、同样的练习,总是期待“以不变应万变”,导致很多学生学完统计之后只能背住几个概念和公式,而不能将统计转化为分析问题的工具,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当中。

2.3学生方面

一般而言,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看到统计教材充满公式和计算,很容易对统计产生“先入为主”的恐惧,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学统计就是学数学,因此对统计望而生畏。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学生不了解统计学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总觉得统计学与专业学习无关,从而丧失对统计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高职统计课程改革思路

如何提高统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诸多统计教学工作者一直关心和探讨的问题。在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统计课程的建设始终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统计课程的开设必须符合各专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体现其职业定向性。

3.1重构课程体系

(1)重视统计课程基础性作用,增加授课学时。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课程一般为72学时。由于统计学包含了大量概念及计算,需要较为充足的理论教学时间;同时,由于其应用性较强,又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安排,这样授课时间显得捉襟见肘,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难以兼顾。因此,笔者认为统计课程的学时量与其难度和重要性不符,各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授课学时。

(2)改革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形成从数据到结论的新的内容体系。既要克服那种不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致影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也要反对那种仅仅强调“毕业后用什么,统计课就学什么”的功利主义片面观点。教师应该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重新设计授课内容:比如针对基本理论,重点在于如何准确清晰地概括与描述3.2优化教学资源

首先,优化师资力量。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提高自身知识能力与教学水平。其中有两点值得一说,一是提高教师实践经验,可由学校牵线让教师深入企业或其他场合观摩学习;二是扩充相关专业知识,具备宽口径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包括外语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等。比如要讲好会计系学生的统计课,最好应该懂一些基本的会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结合专业特点来讲授统计这门学科。其次。优化教学设施。如利用多媒体进行统计软件教学。现今稍微复杂一些的统计工作基本上离不开对统计软件的使用,统计软件教学声图并茂,对分析过程的显示直观明了,极大节省了教师画图列表的时间,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上机进行数据的输入及分析处理,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3.3改进教学模式

(1)重视第一次课,兴趣培养贯穿始终。由前面的分析可知,很多同学在没开始学习统计之前就已经产生莫名的恐惧与厌恶,认为学不懂,学之无用。因此,在进行新课讲授之前应力争改变他们固有的观点。第一节课不应急于上新课,而是详细地介绍统计的特点和作用,让他们明白统计课和专业课一样重要,最好举生活或专业学习中的一些统计应用的实例引起他们对统计学的兴趣和重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强调统计的重要性,尽量做到讲解通俗、举例新奇,重视这些细节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善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情景分析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等,关于这些方法的文献较为丰富,本文不再赘述。但有一点值得特别指出:对统计教学,应该重视相似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比如在讲授简均、加权平均、调和平均、几何平均时,除了定义之外。重点应比较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让学生可以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计量指标。因为在统计实践中,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分析指标和计算方法,而选择哪种指标或方法最简捷有效是容易困惑的地方,因此,在平时的统计教学中,应重视对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

(3)注意讲解的技巧与细节处理。由于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统计理论教学应以适度够用原则,在保证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统计方法及原理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简化抽象原理的讲述、复杂公式的推导,甚至省略繁杂的计算过程。把讲解重点放在基本原理适用的对象及条件,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上,有时候,选择正确的方法比方法本身更重要。另外,学生对于照本宣科式的授课比较反感,认为与其听老师念书本还不如自己自学,对于这种情况,有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修改书上例题。可以从其他教材上引用,也可以直接改动材料背景和数据,比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计算序时平均数时书上的例题是计算工人平均人数,在上课时只要将其改为计算销售人员平均人数,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学生一见与专业知识相关,立马提高了听课兴趣。此外,在课堂中,巧妙地使用“导入”语、“过度”语和“小结”等,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归纳总结。

(4)设计统计实训,强化实践能力。再好的理论学习也代替不了实践运用。由于统计实践费时耗力,受外界条件约束极大,一般很难做到让每位学生身临其境的锻炼一次。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灵活处理,设计一些简单的操作性强的实训练习让学生参与。比如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案例进行计算分析,也可以设计一次统计调研活动。通过统计调研,可以使学生对统计方案的拟定,统计问卷的设计,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预测有更直接更深入的理解。只有从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4全面系统辅导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不仅仅限于课堂上知识的讲解,应该以知识激起情,以情串起知识,并用真挚的情感全面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笔者教学经验为例,在上课之余介绍相关的技能培训和考试,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考证,不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也能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竞争力。并且设立了专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邮箱,任何同学有学习上、心理上甚至生活上的疑问或困难都可以向老师请求帮助。邮箱里有平时的教案,课件和练习,有考证的复习资料,有专业学习资料,甚至有如何面试、如何写毕业论文和求职简历资料等。看似已经超出了统计教学的范畴,但正因为对学生全方位的关怀与指导,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进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感”。

第6篇

探讨目标案例教学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护生。研究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参照组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常规教学,最后对比2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及其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相比较也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其效果理想,同时可以使高职护生的考核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

目标案例教学;急救护理实训教学;应用效果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急救实训教学中要给予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本研究为探讨目标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护理系2015年4月~2016年4月100名高职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与常规教学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共选择高职护生100名,纳入时间为2015年4月~2016年4月。其后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0名高职护生分为参照组(n=50)和研究组(n=50)。研究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20.1±2.1)岁,全部为大专学历。参照组中,最大年龄为2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21.3±2.3)岁,全部为大专学历。2组的基本信息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选取急救护理实训教学项目中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作为实验内容,共包含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教学4学时。课堂教学同一教师学,实训课参照组高职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回示与教师总结、课后练习、考核。研究组实施目标按例教学。具体如下:

1.2.1教学准备

研究者向带教老师及研究组护生介绍目标案例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要求,取得师生配合。带教老师于实训课前一周集体备课,学设计、组织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任务与情景。在理论课后,分发教学案例,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相关情景剧本编写。

1.2.2课堂实训

以1例心脏病患者突发心跳骤停导入实训,结合PPT图片和操作视频,分步骤详解操作要点后,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角色扮演,老师指导纠正。

1.2.3教师小结

研究者将分组模拟练习中的问题汇总,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对操作中的难点、疑问启发学生思考及讨论,并予以解决。

1.2.4练习、考核

以学习组为单位开放试验室自主练习,第2次实训课,对每名学生进行操作考核。考核前给每名学生不同的案例,对复苏模型进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急救。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课的总结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组织学生填写本实训项目意见的调查问卷。

1.3观察指标

对2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同时记录2组对护理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分为三个标准,即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

研究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92.15±6.73)分;参照组接受目标案例教学后,考核成绩为(84.82±8.43)分;t=12.35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教学满意度

研究组采用目标案例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37名,满意度为98%;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对该教学模式较为满意的护生50分,满意度为86%;组间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教学满意度对比,见表1。

3讨论

3.1调动高职护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组在实训期间期间接受目标案例教学,首先将实际案例引入教学中,并让护生认识到护理岗位的真正需求。其后,可以将临床案例与真实情景相结合,这样既可以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又提高护生的学习欲望。此外,护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护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完成。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案例教学,护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爱好和性格,在学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起参与。团队合作会使护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护生和临床实践进一步接触,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更加贴近,从而为护生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

3.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操作技能

结果显示,研究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参照组。研究组在练习过程中,对各种情景案例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处理准确有效;参照组只掌握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在面对具体临床病例的处理方面表现应对能力差,不够灵活。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要加以重视高职护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与理论相结合,不仅提高了高职护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智商得到明显提高;锻炼了护生的逻辑思维和预判能力,巩固所学知识,为高职护生的未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3]。

3.4有利于提高实习护生的综合素质

目标案例教学教学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护生运用护理程序来分析和设计案例,角色扮演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适时进入情景扮演一角色,训练护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提高了护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能力[5]。在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分工协作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护生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护理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高了护生的专业和自我发展。同时还提高了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使护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性化关怀。护生通过对角色的掌握,进行换位思考,更切身地了解病人的需求,理解病人,在临床护理中会用更多的爱心、关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4小结

在高职护生急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目标教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提高护生急救护理技能考核成绩的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识,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丽欣.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求实,2014,10:280~281.

[2]刘燕.法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与完善途径———以案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3,(7):62~64.

[3]陈雄林,傅文学,曹小明,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专业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6):569~571.

[4]柳琴,张银玲,徐巧玲,等.“护理与法”案例教学中伦理问题的反思[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6):111.

第7篇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模式;计算机化

一、统计学教学的现状

1.学科的不断融合使教学内容日臻丰富。长期以来,在国际统计界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即比利时数学家阿道夫•凯特勒创立的数理统计学和美国统计学家瓦尔德创立的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 80 年代以后,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国际统计学界的共识。首先,数学的理论和方法越来越多地介入了统计学;其次,以数理统计、特别是推断统计为基础的应用学科不断形成。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2.丰富的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对于高职生而言,统计学的学习难度之大尤为突出。首先,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生源复杂,数理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且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很难针对一个层次实施教学;其次,统计学具有概念多且关系复杂、公式多且计算量大、理论深且数理性强的课程特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再者,《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按照教学计划大都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研修,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学生为将来就业需要忙于计算机、英语、营销、会计等许多资格证书的考证时段,并且在考证方面义无反顾。同时,二年级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压力同样也很大,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统计学课程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3.丰富的授课内容使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速度的加快,专业课教师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专业也越来越杂。在大多数学校,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同时,丰富的授课内容使课程难度加大,课程难度太大又有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特别是统计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统计决策等内容,对高职学生而言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领域要把统计课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应用向学生讲解清楚是由相当难度的。

二、计算机化改变了统计学教学的模式

1.统计计算机化使统计学逐渐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生动。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例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等就可以了,大量的数理统计计算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理论。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例如根据同学们在学习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诸如食堂饭菜价格调查、大学生月消费水平调查、学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等实实在在的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们自己来完成。这样,他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会取得理论认识和应用实践的双重收获。

三、统计学教学计算机化的主要工具----EXCEL

让学生实现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向数据处理的转变,同时还要使广大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能够被广泛采用,这一点对统计学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等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电子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完全能满足统计计算方面的要求。

1.教学内容需重新整合。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在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

2.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距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

总之,计算机化不仅赋予统计学教学新的生命力,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教学创新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学习形式和专业拓展空间。

作者单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统计学 项目教学法 高职教学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①高职统计学课程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通过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的方式,共同探讨,选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项目课题,开展社会实践调查,组织实战演练,以培养高职学生熟练掌握统计岗位技能的教学方法。② 

1 高职院校统计学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1 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征。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一定的统计分析,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可是,目前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统计学知识很难完全直接运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主要原因即为传统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类、管理类等相关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中应得到广泛应用。 

1.2 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枯燥,概念多、公式多、考试合格率低、统计岗位技能实践训练缺失。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在统计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系列既具有创新观念,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由教师出问题,学生做开放式回答,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内容,选择典型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或引导学生思考的“案例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的“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采用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实施“项目实战”,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统计岗位技能的“项目教学法”。③ 

在这些教学法中,“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统计软件应用教学法”是针对消化、理解、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而使用的教学方法,但为实现学生掌握并运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更需要应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 

2 统计学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2.1 确定项目小组 

统计学任课教师应组织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讨论分组,要求4~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并选出各小组组长。 

2.2 确定实施项目目的 

组织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项目调查。目的是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工作方法和步骤。 

2.3 确定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

结合第二章统计调查教学内容,以项目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针对授集到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确定其项目课题,实施项目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可以将化妆品消费情况、图书馆使用情况、书籍购买阅读情况、大学生消费水平情况、手机使用情况、环保情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情况等问题,确立为调查项目课题,然后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项目调查。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n

bsp;

2.4 项目资料整理 

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对搜集到的资料,运用统计分组等方法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5 编写项目调查报告 

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调查报告。 

2.6 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各小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对自己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我评价;二是班内其他小组对该组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 

3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1)以“项目实战”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完成统计调查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项目教学”成绩。由于“项目教学”成绩是统计学综合成绩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所以可以减轻期末考核的压力。(2)要完成调查报告,学生需要将其所需过的统计知识融会贯通,并亲自走向社会,搜集原始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巩固原来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探索寻找出新的方法,并达到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注释: 

① 刘雅漫.新编统计学基础[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② 刘亚明.项目教学法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机械化与电子化,2006(3). 

第9篇

前者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学习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而后者针对的对象则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意在分析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的一些特点以及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进行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对客观实际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或决策的学科。它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一直被学生认为是枯燥而难学的课程。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于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统计理论的演绎,使学生深陷繁复的计算中,对于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则很少讲到。教师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一部分学生来讲,他们认为教师的语言是晦涩难懂的。由于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分数相对较低,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质量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

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这是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语言一定要简洁、通俗,只有这样才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这种语言形式要贯穿讲课的始终,不管是讲授统计思想、统计概念还是讲授统计公式。可以把公式具体化,删繁就简,挑选重点有代表性地着重讲解,而没有必要对每一个公式都推导其来龙去脉。还可以通过不断地举例来解释说明统计概念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活学活用。另外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用些提问句、疑问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要和学生互动,一起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统计学的灵魂在于与经济管理类各实质学科相结合,用统计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可以与学生熟知或学过的课程联系,这样更加便于他们理解、掌握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并且能把所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其中。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分析,让学生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这个方法在高职高专的授课过程中运用得非常广泛,普遍反映效果良好,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在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就是精心选择适当的案例。所谓的适当是指:一要和所讲述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二要难度适中,但要有综合性,不能只针对某个具体定义而编写,因为案例太容易就没有挑战性,不深入讨论就学不到东西,太难就会让一部分学生知难而退,不参与讨论;三是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所选的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而不能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次,要组织好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需要发生变化,要从教师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普通学生,让自己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放手让学生自由讨论。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不要直接作答,而是引导学生互答问题和辩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归纳总结。

第三,还要注意在案例课结束以后,要让同学们写总结,把课上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领悟到的东西,以及自己归纳总结的东西书面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授课重点转向过去传统教学顾及不到但实际上更加重要的方面,即从过去主要针对统计学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转向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课件的制作。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并掌握教学课件的制作:

首先,要学会运用PowerPoint,并且充分运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这些动画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由于运用多媒体演示课件或幻灯片信息的流量大、速度快,接受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可以不再记笔记,而是将不明白的作标记,课件可以让学生课下拷贝,以便于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选择一些分析软件,例如Excel办公软件。Excel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高职高专的课程普遍把《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这门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而《统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则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或大二开设。所以在学习《统计学》时,学生都已对Excel的使用比较熟悉,在具体授课时教师只需把其中的统计分析功能介绍给学生,再演示一些实例,学生一般很快就能掌握,另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操作来检查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

高职高专教育是培养行业基层技术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高职高专教学中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学时所占的比例相对高于普通的学历教育,即其教学目的应在于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重叠,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护生 职业态度 职业兴趣 护理专业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attitude in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promoting a good view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nursing students. Method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297 nursing students in our college using the Nurse Professional Attitude Scale. Results The general attitude of overall students surveyed towards nursing was relatively active and was 2.23~7.35(5.37±1.02),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nursing student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different grade was the non-statistics significance(P>0.05 for both);professional attitude of nursing students whose choice to nursing profession was different was compared:professional attitude score of who voluntarily select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his family who will and transfers(P>0.05 for both);professional attitude score of who like the nursing profession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who didn’t like it(P=0.000);professional attitude score of who didn’t wanted to change their occup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who wanted to(P=0.045), The discrepancy was statistics meaning. Conclusion Nursing students’professional attitude in the senior high vocational schoolswas regarded as relatively active. Interest in the occupation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effects occupation attitude development.

【Key words】 Higher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Attitude Vocational Interest Nursing profession

护生职业态度就是护生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1] 。态度是(attitude)是个人对一定对象(人、事、物、观念)的评价和所持的心理倾向。态度影响着一个人对事物、对他人及其各种活动作出定向选择[2]。培养护生形成稳定、牢固的职业态度,对于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的有效利用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3]。高职护生是未来护理队伍中的一线实用型人才,其职业态度将影响到今后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为了解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笔者于2010年6月对我院291名高职护生进行了调查,先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巢湖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高职在校护生291名,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一年级护生142人,占 48.8%;二年级149人,占 51.2% 。城市生源98人,占33.7%;农村生源193人,占66.3 %。自愿选择护理专业156人,占53.6%;家人意愿72人,占24.7%;调剂63人,占 21.7%。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一般资料问卷调查表:该表调查者自行设计,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年级、高考志愿的选择、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及有无转行念头等。

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该量表由吴雅文等[4]研制依据构成护士职业态度的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层面按不同的方向、强度及结构组成30条相互关联的态度语。将态度语按极端反对(负情感)到极端赞成(正情感)排成一列,形成一条假设的连续度量线,根据每句态度语在这条度量线上的位置赋予相应的数值(0.95-8.28)。要求被试着采取不署名方式从30条态度语中选出最能准确、真实反映自己思想观点和态度倾向的7-9条。选择的条目分值相加除以目数为职业态度均数,4.5为中立,分数越高,态度越积极。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r=0.93。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向护生解释研究的意义后集中发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当场收回。发出问卷298份,回收291份,剔除不合格问卷7份,有效问卷291份,有效率97.7%。

1.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

2 结果

2.1 护生职业态度测试结果 护生总体职业态度评分2.23~7.35(5.37±1.02)。291名中,56.2%护生职业态度中立偏积极,43.8%护生中立偏消极。30个条目中排序前10位的条目,见表1。

条目

选择人数

百分比(%)

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护理工作

198

68.1%

护士需要智慧、力量及爱心的统一

196

67.4%

护士有时能起到医生及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161

55.3%

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高层次的护理人才不断充实提高 158

54.3%

选择了护理职业就想在这个岗位上踏实工作,不断进取

155

52.2%

护士职业高尚,但社会地位低,发展前途小

141

48.5%

人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护士,选择这个职业很有意义

132

45.4%

若允许重新选择,不会选择护士职业

116

39.9%

护士工作长期“三班倒”,有害个人健康,影响家庭生活

109

37.5%

护士所拥有的生活感受,其他职业的人是无法体验的

98

33.7%

2.2 不同条件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不同条件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比较

*1自愿选择者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家人意愿者(P=0.000)

*2自愿选择者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调剂者(P=0.000)

*3家人意愿者职业态度评分与调剂者无统计学意义(P=0.248)

3 讨论

3.1 护士总体职业态度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68.1%的护生认为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做护理工作;54.3%的护生认为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需要高层次的护理人才不断充实提高。由此可见护生对护理职业的学科性质、作用、人员素质要求有比较正确的认识。52.2%护生认为选择了护理职业就想在这个岗位上踏实工作,不断进取。说明多数高职护生能看清社会就业形势,摆正自己的位置,能以积极是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具有较好的敬业精神,这也有利于其以后职业态度的稳定。但同时48.5%的护生认为护士职业高尚,但社会地位低,发展前途小;39.9%的护生认为若允许重新选择,不会选择护士职业;37.5%的护生认为护士工作长期“三班倒”,有害个人健康,影响家庭生活。这提示在校高职护生虽然未接触临床,但由于世俗的偏见及平时会接收关于护士职业的各种负面信息,从而对其形成积极乐观的职业态度有一定障碍;同时也说明其缺乏对护理职业持久的肯定和坚定的信念;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存在不缺定感。大学时期是护生职业态度塑性的关键时期,应抓住在校教育的有利时机,在护理教育过程中,应向护生讲解护理的发展前景,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护理知识的传授的同时也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

3.2 有表2可见:生源地及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志愿选

择方式护生职业态度评分之间比较:自愿选择者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家人意愿和调剂者(均P=0.000),这可能是由于护理职业与自身意愿、职业兴趣及职业理想不符有关。提示对于高职护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应更注重对家庭意愿和调剂选择护理专业护生的干预,使其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其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P=0.000),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5]。有关职业兴趣的研究表明:当青少年选择了与自身职业兴趣一致的职业后,就比较容易对这些职业产生长期的依恋[6]。因此对于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兴趣的护生更适合从事此项工作,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也会在工作的过程获得职业满足感。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兴趣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培养影响较大,对于表示不喜欢护理工作的护生应针对其具体原因,从摆正学生心态,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及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认同感[7]。无转行年头的护生职业态度得分高于有转行念头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这提示了这类护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其职业思想较不稳定,缺乏良好的职业态度可对今后的实际工作造成极大隐患,应对其以后的在职表现需要持续关注。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是热爱的,有较好的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国家教委应大力发展高职层次的护理教育,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当然就目前国内外护理发展的现状,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护生正确审视和热爱护理专业,提升和稳定其职业态度是护理工作者应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不仅在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注意职业态度的培养,同时在临床实习期间也应端正其职业态度,以促进护理事业长期稳步发展。本次调查仅仅局限于一所高职院校的在校高职护生,其代表性受限,在条件允许时,应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使其更具科学性和代表性。

参 考 文 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40-250.

[2]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296-298.

[3]姜小鹰,肖惠敏,张旋.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7.1(4):3-7.

[4]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护理学情感教学评价工具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1):58-60.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组.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5.

第11篇

关键词 统计学教材

目前,我国有近一半多的在校大学生都要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在实际学习中,各层次的大学生所学习的统计学核心内容的统计方法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就是使用的数据案例以及专业领域不同而已。本文通过对统计学教材以及教学关系的讨论基础上,为以后统计学教材发展和改革的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统计学教学中教材的重要性

经过这么多年的课堂教学,对教材越来越熟悉,好多时候反而会更加不注重对教材的分析,对教材的理解领悟反而不如学生和初学者,这值得好好思考,反思,从中去找原因。教材应该是教师的好帮手。教材能提供许多教学资料。教学中用的图表、历史材料等教材都有一些,就要充分利用。一句话,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是教师的助手,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

要“用教材”而不能“教教材”。教学不应该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用教材“教”的方法有很多,每位教师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教学。用适合教学对象的方式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对于每位老师来说,就是在创新性地使用教材。因此,教材编写的合理与否对于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二、当前高职统计学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市面上的统计学教材,种类繁多,难易程度不一,统计学教材的选取上无从下手。笔者认为,目前统计学教材建设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针对不同的对象编写不同的教材,是教材编写中需要非常认真对待的问题。这里的对象一般来说是类,一是统计专业学生,而另一类便是非统计专业学生。作为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教材编写时一定要强调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统计方法基础,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时间数列、抽样和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都是该专业要涉及的课程,因而在教材编写时要有很强的逻辑性、严谨性、科学性以及系统性,同时要配备必要的推导和证明。除过理论,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材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非统计专业教材是针对统计学以外的其他专业开设的,例如,经济管理类、社会学、人口学、医疗卫生学、体育、生物学等。这些专业使用的教材主要强调的是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包括应用条件、统计思想和统计解释等,这类教材在编写时,可以回避方法的推导和证明,直接辅助大量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使用统计方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就可以了。不要太过于数学化。这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同时,很过学校未能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来选定教材,致使有些时候教材与学生的层次相差甚远。目前的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材过于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格的数学推理,忽视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能够发现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统计人才。

(二)教材内容设置问题

1、有些统计学教材内容过于重视数学公司和推导,而轻视了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主要针对的是非统计专业来说的。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统计学只是为了解决所学专业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过多的数学公式和推导,反而让部分学生望而却步,认为统计学是第二门“高等数学”。

2、正确的概念和标准化的术语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数量变化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所使用的概念必须是严谨的、科学的。如果概念存在模糊和混淆。那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就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第一,对“总体”与“总体单位”这组概念来说,其实就是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但是教材中用不同的术语,致使学生学习时容易混淆。

第二,“总体”与“母体”到底是不是同一个。“母体”即数据的“母亲”。数据的来源才是“总体”。现实生活中的“母体”和作为数据产生来源的“总体”不是一回事。

第三、对数据分布的均值、中位数、众数等,宜用集中趋势的度量而不是统称为平均指标。

第四,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位置,一般来说,中位数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但不能说“一定”。

第五,关于术语标准化问题。例如在2011年《GT/T3358·1~3统计学术语》中,Samplesize称为样本量,而不是采用过去普遍使用的样本大小,样本容量或样本含量;Coefficientofvariation称为变异系数;而不再称为变差系数,离差系数等。

3、有些教材强调应用,但忽略统计的软件使用

这里所谓的应用,是指给出几个案例,但并未针对这些案例说明如何根据软件操作得到。尽管有些教材后面有附带软件如何操作使用,但是大部分功能强大的统计软件是英文版的,只强调这些软件操作的过程,而忽视了对软件输出结果的解释说明,导致学生不恩能够正确读取统计分析的结果,学习负担无形增加。

(三)教材有量但缺乏精品

目前市面上的统计学教材有众多版本。有些教材的出版目的为了职称评定、学科评估等,拼拼凑凑,使得教材粗枝烂叶,复制黏贴一堆,有些甚至前后论述矛盾、错误百出。这里面有些教材还是教授级别编写的。让学生和教师无法想象和容忍。

三、高职类统计学教材建设的方向

鉴于目前统计学教材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类教材的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高职学生的统计学只是基本是一张白纸,这时就会产生学生基本都会全盘接受书上的知识。但编写教材的教师由于工作的粗心和“不小心”经常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教材的东拼西凑,同样的错误被不断地复制传播,危害极大。例如均值的无用。均值确实是度量数据集中趋势的,但是如果数据具有非常显著的偏态分布时,均值的代表性就相对差很多。因此国际上在这种情况基本都采用的是中位数。这就是均值的误区。

(二)教材内容的应用性和与时俱进

教材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应用实践性。特别是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此课程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材中每一种方法的介绍都应该配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案例,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该教材的推广率增加,一举两得。

(三)教材编写应适当添加趣味性

以下是作者对教材编写趣味性的一些建议:

1、章节导读。本部分指明了教学时应该明确的相关问题。其作用是帮助读者系统地、全面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案例引子。所有的新知识都通过实际数据的例子来阐述。各章安排“案例引子”,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统计方法与知识,让学生逐步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想一想。每章节可以安排一些“想一想”的小问题,其中涉及的问题基本与示例相似,通过这部分练习,学生可以实时测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专栏或扩展阅读。每章安排“专栏或扩展阅读”,给出一些与统计知识有关的历史故事或注意事项,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性。

5、统计学人物小传。简要介绍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以及他们的成就。通过对他们的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以及学科发展历史事件,学生会更加全面地了解统计学这个学科。

6、挑战性的案例分析。每两、三章统计知识结束之后可以安排一个挑战性的案例分析,学生需要用前面章节中提出的办法去分析这些案例,复习学过的知识。使得学生借此扩展自己的思维,挑战自己应有统计的能力。

7、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书中所有的统计分析方法,都运用了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统计软件(Excel和SPSS)的分析输出结果来进行讲解。学生在这个高科技的商业社会中肯定要接触这些统计软件输出结果。

8、统计软件指南。在每一章的最后都给出了“软件的使用”,介绍了如何使用SPSS和Excel操作本章学习到的统计分析方法。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并且能够很容易地利用SPSS和Excel完成各种统计分析的运算。

结尾:作为一本好的统计学入门教材,最好能体现下列准则: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得到最大的启发。学生应该有机会去使用统计软件分析真实的数据。相对于概率论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更重视概率意识的建立。强调统计的应用,而非统计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冯士雍.对高等院校《统计学》教材建设的若干建议[J].统计研究,2004,(6).

[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第三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朱胜,成美纯.论普通本科院校统计学教材建设[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9).

[3]袁卫,刘超.统计学:思想、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12篇

关键词:应用型 管理会计 实践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成为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突出“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在求职毕业生中,既有扎实理论,又具有相当实践经验的竞争者在招聘过程中脱颖而出。据笔者对浙江部分企业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实践教学开展较为成功的院校毕业生相对来说更为欢迎。

一、开展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顺应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有利于增加毕业生就业砝码

随着经济和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学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一套体系,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要增加强其“应用型”,相应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从本校近三年的会计专业招生情况来看,09级招生4个班,到10级就猛增到7个班,11级仍保留300多人次的招生录取情况,录取与填报志愿比为1:5。良好的招生形势带来就业的压力,要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砝码,就必须要增加核心课程的建设,作为主干课程之一的管理会计,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才方案中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管理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之处

高职管理会计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掌握预测、决策、规划、成本控制、责任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教学,增强学生对管理会计的理性认识,但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强调的是主观应用能力,不但贯穿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本专业课程,对于其他经济学、统计学的知识也要做到横向融会贯通,这就迫切需要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来缩短对相关学科的理解和掌握的时间。

(三)有助于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从而推进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对革新的要求引发了管理会计创新的浪潮 ,管理会计师在企业中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看重能站在战略高度高瞻远瞩的管理型人才。现阶段纷纷出现了许多技术创新,作业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的应用、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战略成本的管理等逐渐为企业所重视。企业的管理会计师的地位也随着看涨,高职会计教学鲜明的特点就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良性推进高职会计教学的改革之路。

二、目前高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困境

(一)从学生层面看

高职会计学生缺乏管理会计所应用到的数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横跨高等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由于牵涉到大量复杂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会有逆反心理,这种负面的学习情绪一旦深入到学习过程中,会使学生对学习管理会计课程丧失兴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从教师层面看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目的性不够明确,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首先管理会计的教学目的性不明确。高职会计教学要求突出体现教学的务实性,这种务实性要求所教学的内容是真正能在企业里得以实际应用的,虽然教学计划也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教学,但多数教师会将这种实践教学理解成比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做了一些练习题而已。

其次,教学方法不当,课时安排不合理,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靠老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管理会计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体现个人的综合能力,而通常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也只能满足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

最后从教学资源来看,大多参考教材所包含的管理会计内容雷同,很难找到能真正应用于企业的管理会计案例教材。软件方面,譬如目前在高校应用较多的网中网教学软件,其中管理会计课程实训内容也只是罗列了一些管理会计教学所需要的表格和数据,没有来自于企业的实务案例来供教学使用。

(三)从辅助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的配套实验室看

软硬件设施均不够完善,由于实验室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高价值的软件,因此,对于手工会计模拟、电算化会计实训,ERP沙盘系列等参学生参与度高、涵盖内容广的项目,设施一般配备较完善,而对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等单一课程的实训软硬件,由于涵盖的内容范围较为狭窄,因此在投资设施时候一般不会重点考虑。由于软硬件设施的缺乏,给课程实训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能胜任出纳、会计、审计等工作岗位,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就管理会计而言,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容易使学生有种畏惧心理。如何使加强高职会计的实践教学不至于成为一句口号,在目前面临的困境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