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7:0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银行发展情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与投资组合管理等结合在一起,向客户提供的综合化、个性化服务产品。理财产品是资本市场的晴雨表,是商业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变的第一步。麦肯锡公司在对2020年银行业预测时指出,“今后20年最具吸引力的将是理财”。
随着银行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正面临着以理财业务为核心的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一方面在于银行业务转型所带来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理财时代,富裕居民以及高端富有人群扩大的同时,理财需求与理念得以提升,带来了巨大的外在推动力。内外双重推力,成就了中国高速增长的银行理财市场。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现状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发展特点
据统计,2005年我国人民币产品才121只,外币产品566只;2006年理财产品实现了几345只,外币产品744只;2007年产品的发行数量和规模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各大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剧增,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活动的活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了三个方面的整体特点:第一,人民币产品的投资价值显著高于外币产品;第二,股票、混合类产品的投资价值高于其他类别产品;第三,中资银行的人民币股票、混合类产品全面超过了外资银行,但是中资银行以数量取胜,外资银行更注重产品设计和适销对路,中资银行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指标明显落后于外资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不足之处
据近期数据显示,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理财市场面临的难题日益显现: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的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具体而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以下问题:
1.银行理财产品多为较为初级的重复性产品,设计缺乏差异化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把握市场脉搏能力相对较弱,尚未成立一支专业化的团队系统深入地研究整个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和客户的产品需求,因此缺乏设计差异化并富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在许多理财产品开发中,银行只是运用网络优势、营销优势和政策优势,与合作方进行对接,是理财产品业务链中下游的关系,只是一个管道和平台,产品附加值极低,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方,而银行只从中获得极低的费。
2.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国内银行市场化运作的时间较短,加之市场上金融工具相对缺乏,使得现阶段商业银行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对冲交易能力欠缺。很多银行在发售自己的理财产品时,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连同自己的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与外资交易对手平盘。结果,不论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由于我们商业银行未能直接参与市场,组合衍生产品的能力与外资银行相比较弱,因此只能被动的接受外资行的报价。
3.理财产品的信息不对称,对产品风险的提示不够
虽然产品说明书中均对可能面临的风险作了比较详细的揭示,然而银行许多营业网点没有在明显的位置张贴风险提示公告,而且少部分营销人员只强调收益不强调风险的行为更会导致客户的不满,引发许多纠纷,对银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此外,许多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旧不到位,产品售后服务跟不上,无法定期给客户发送理财产品对账单和公布理财产品净值,缺乏相应专业人士对产品进行分析,因此,当理财产品收益低于储蓄存款税后收益时,投资者存在普遍的不满情绪,投诉等情况经常出现。所以在鼓励银行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做好投资者风险教育,投资者应当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理性选择相应产品。
三、进一步深化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银行理财业务经营发展过程实质应该是从过去的依靠物理网点资源转变为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实现规模、质量、效益三方面动态协调和优化平衡的过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用创新思维构建银行的核心业务模式,因此,建议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经营观念,树立营销意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体制的变革,传统的金融结构在不断改变,金融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已发生质的变化。过去那种银行与客户之间单纯的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已不适应新的金融形势。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经营观念,努力开拓理财服务业务。
(二)科学设计理财产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理财业务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投资的信托产品的资金运用风险。对银行来说,产品出现任何问题,商业信誉都将受到严重的损害。无论是产品的设计研发阶段,还是产品存续期间的托管阶段,都应加强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这就要扎扎实实地提高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投资盈利能力,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风险管理能力。
(三)理财业务应该向集成化、专业化发展
集成化是指一个理财产品通过对多种金融工具和技术的组合,构造复杂的结构性产品。专业化是指理财产品的开发基于专业的人才和技术平台,这就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转变观念,从寻求政策保护过渡到建立核心的市场竞争能力,从中间商转变为生产商。
(四)加大创新力度,拓展理财业务品种,避免重复性产品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同质性很强,且真正适合理财服务的品种不多。所以笔者认为,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在不违反现有政策的前提下创新业务。这方面银行应是有潜力可挖的一是加强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整合。近几年中资银行在零售产品的整合方面做了很多探索,重点仍是把信用卡构建成银行零售业务各子系统融会贯通,集存贷汇、消费、缴费、理财于一身的理财产品。二是加快理财新产品的创新。重点是适应资本市场的发展,条件具备时创新更多的投资型理财品种。三是拓展“网络理财”。
(五)提高服务质量,分层次细化服务
分层次服务是指针对不同顾客的金融需求,结合他们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为不同层次的顾客提供有区别的服务,它有利于个人金融业务的开拓和银行收益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的优质客户层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现在已经涌现出很大的一批人,他们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有较先进的理财理念,对资产安全的保值、增值有着尤为迫切的需求。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在这个方面进行尝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客户评价标准,采取分级别服务的形式,不同等级的客户由相应级别的理财机构和理财师提供服务,由他们根据不同客户的偏好和需要,进行最有成效的营销。
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情况,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细致研究了海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相关特点,旨在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经验以及优点进行吸收和借鉴,为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方向以及转型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情况;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的深入,个人零售业务因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优势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商业银行将零星服务以及小额金融产品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业务就称之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该业务涵盖了诸多方面,服务的对象主要为家庭、个人以及中小企业,并具有多样性、交易频率高、分散性等诸多特点。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由五类构成,即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传统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以及贵宾理财业务等。本文从实际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现存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在分析、研究国外先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完善措施。
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必要性
1.1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随之有了明显提升,他们的消费观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在这一情况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就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投资理财以及信用消费的思想已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并逐渐深入人心,信用卡、消费信贷等业务也拥有了十分广泛的客户群体。因此,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将会赢得更多的消费群体,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2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在许多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即零售业务于总业务中所占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比如,花旗银行的零售业务利润已占到了总利润的40%以上。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开展零售业务一方面可以帮助银行完成业务拓展,另一方面还能使银行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随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市场已受到了各国零售银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所以,面对国外投资者的竞争以及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商业银行就需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重点开发和发展零售业务,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新的发展。
1.3科技水平的提升为发展带来了契机
当前,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仅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步,还为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首先,科技水平的提高使技术创新得到了完成,进而扩大了信用消费的规模;其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零售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保障,也使银行零售业务的效益得到了提升。
2 现存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正面临严峻挑战,其强势地位受到严重冲击和动摇。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除了遭受到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强力竞争外,外资银行的纷纷涌入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发展难度。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有效过渡,其业务类型始终局限于传统模式,在向零售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任重而道远。
2.1产品种类少
对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产品种类少是现存于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对产品进行开发时,我国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创新精神,诸多金融产品的运营依旧处于初级阶段,而这就导致了产品种类少、技术低等问题的出现。虽然针对传统业务而言,商业银行已进行了初步的革新和完善,但客户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依旧未得到有效满足。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基本大同小异,不具备创新性。
2.2个人征信制度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个人征信制度还未得到完善。与此同时,我国的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破产制度以及个人基本账户制也未得到出台,而这就使得居民个人信用记录无法得到完善。但对银行的决策工作而言,消费信贷申请者的财产数额、收入水平以及负债状况等信息都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以上信息不够完善,那么在开展零售业务时,商业银行就难以完成决策工作,其日常业务的开展也会随之受到阻碍。
2.3业务的网络化水平低下
当前,柜台业务依旧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渠道,具有网络化、信息化的业务并未得到广泛开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商业银行也加大了营业网点的建设步伐,并为客户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主要表现在设置了VIP 客户窗,划分了营业窗口,为重要客户提供了便捷服务。但对当前商业银行的服务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可知,一些问题还是较为明显的,即当前以营业网点等为主要渠道的服务方式已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因此,对产品进行创新、对服务设施的网络化水平进行提升都是商业银行需面临的问题。
3 推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需采取的相关措施
3.1加强零售业务产品的创新研发
在零售业务的发展工作上,商业银行需进行不断创新,加快零售业务产品的研发步伐,旨在使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当前,产品竞争已成为了银行市场竞争的核心,对产品进行不断创新一方面可使银行完成业务调整工作,跟上时代的部分,另一方面还能对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所以,加快产品研发力度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在对产品进行创新研发的同时,银行还需对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使新研发产品的吸引力得到提升,并依靠技术创新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3.2依靠科学技术对网络服务进行发展
和传统性质的银行业务相比较,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表现在需要运用到各类专业知识以及新型科技。所以,不管是产品设计研发工作,还是交易运作环节,都需要运用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以及新型科技,因而商业银行就要逐渐转变发展理念,加大力度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以及手机银行等服务系统进行研发和创新。与此同时,这些业务除了对客户的多样性需求进行有效满足之外,还能有效帮助银行减少运营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3对个人信用体系进行建设和完善
在对零售业务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需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风险控制,使盲目扩张等情况得到有效避免。而对于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合理发展而言,完整、科学的个人信用制度是极其重要的。在2005年,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虽已在全国范围内的商业银行系统中实现了联网,但其中依旧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为信息采集不完善、系统点击率低下、信息系统未与相关部门完成资源共享等。另外,商业银行在对个人征信体系进行完善的同时,还需积极建设个人信用征信公司,旨在使科学合理的个人信用登记系统得到建立和完善,进而减少商业银行在开展零售业务时所需面临的风险,最终有效推进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进步。
在对以上一系列措施进行采取以后,我国商业银行还可对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但需注意的是,在进行借鉴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需从实际情况出发找出适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方法,并依靠创新理念、先进科技为银行业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样一来,我国商业银行就能获得核心竞争力,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4加快零售业务转型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进行了改革,但其改革工作依旧停留在管理理念层面上,较为浅薄,并没有触及到根本问题。笔者经过深入分析并结合多年经验发现,在开展银行零售业务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将客户作为中心,加强零售产品创新力度,才可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为银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4.1针对营销产品,加强动态管理,将产品的创新升级工作作为重点,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展营销活动。针对现有产品的功能,银行需积极开展研发工作,使产品属性能满足市场需求。另外,银行还需对产品自身的相关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其所针对的客户群,旨在使产品具有更高的人性化。
3.4.2加大个人金融产品的品牌建设力度,提升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信誉。具体而言,银行在制定零售业务发展策略时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品牌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认识到品牌价值。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得的服务满意程度是决定其品牌忠诚度的最主要因素。
3.4.3注重产品的包装、组合工作,并依靠科学合理的营销对产品的创利空间进行拓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客户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树立起流程型的银行理念。
3.4.4对产品经理制进行建立,使产品的研发与市场需求同步,促进金融产品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化。一般而言,个人金融的创新工作不仅需依靠市场反馈,还需要建立起专业而独立的产品研发部门,对产品经理这一职位进行设立,做到一方面依据所得的市场反馈进行产品研发,另一方面针对市场情况完成深度预测,使所研发的金融产品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最终使个人金融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及产品的最主要方式就是零售业务,而作为帮助商业银行拓展新市场、新运营模式的核心工具,零售业务也可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银行办理业务。当前,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商业银行就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进银行零售业务。另外,在发展期间,商业银行还需对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重点关注,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旨在使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推动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威.国内零售银行业务发展问题与策略研究[J].金融纵横. 2013(07) .
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法律控制
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国有商业银行是非常重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着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这些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的存在很容易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短缺。要知道,资本短缺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良资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存在缺陷以及不足。因此,要想减少以及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法律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不仅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体制等问题方面的影响,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的缺失
在股份制改革之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均归属于国家,国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唯一股东。但身为唯一股东的国家却没有制定符合国有商业实际情况的专门规定,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开展正常并且有效的运行。《公司法》规定,公司制企业必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但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按照这一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向其他的公司制企业那样进行严格的经营与管理。也正是因为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开展严格的经营与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以及内部风险控制这两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可能性。
(二)信用法律制度的缺失
和其他国家的信用法律制度建设相比,我国的进程较慢,取得的成果也较少。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不完善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资产流向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这使得借款企业利用虚假财务信息骗取银行信任从而取得银行贷款地位可能性大大增加。并且由于银行同业之间无法共享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很容易出现借款人的贷款总额超过实际偿债能力的情况。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国有商业银行无法对企业贷款资金的流向进行有效监督,加大了不良资产产生的可能性。
(三)银行信贷监管法律不完善
银监会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关法律法规对于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上市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规定进行了信息披露,但是,信息披露的质量以及数量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为信息披露滞后、会计信息不完备等。这些缺陷的存在使得银监会无法对上市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
二、如何加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控制
(一)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必须要着重进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完善一系列的配套制度,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产权改革,但是依然存在问题。虽然产权形式出现变化,但是很多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依然落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化。因此,在实施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发展要求制定出完善的国有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此外,政府要严格区分政府行为以及股东行为。一方面,政府要做好自己身为股东的工作职责,为银行聘用合适的管理人员并为银行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使银行能够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另一方面,政府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二)建立规范的信贷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要建立规范的信贷机制,这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失误的减少,从而降低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在发放贷款后,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启动信贷监控机制,密切关注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在发现借款人可能违约后,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信贷风险,必要时可提前收回贷款。
(三)建立有关不良资产防范与管理的专门法律
不良资产的存在很有可能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短缺,资本的短缺会大大削弱银行消化损失的能力,甚至还有可能危害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减少以及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不仅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还有助于社会诚信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坏账认定核销以及会计税务核算规定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
(四)完善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
在下阶段,尽快建立包括信用记录、征集、调查、评价、管理等内容的完整、规范的金融信用法律体系。由金融机构或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有关信用记录、征集、调查等工作,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平台,让银行能够更及时、准确地获知借款人的资信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借贷环境;同时提高借贷主体的自律,规范信贷行为,增进商业信用。
三、结束语
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国有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着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的存在很容易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短缺,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法律的缺陷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存在的重要原因,为此,我国必须尽快完善法律法规,从而防范不良资产的产生。
作者:赵沚琦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参考文献:
[1]安启雷,刘康宁,封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体制因素不容忽视[J].宏观经济研究,2009(04).
[2]贾备,王嘉奇.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防范制度体系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9(16).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战略;业务;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形势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商业银行已然无法继续采用原来的发展战略来应对这场激烈的市场较量。在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全新竞争格局面前,农村商业银行需要主动进行发展战略的转型来谋求发展,为自己赢得先机以及竞争优势。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本质与政策目标难以协调统一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之后的产物,因而在成立之初,农村商业银行便承担着大家对其支持“三农”的期待。改制之后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是以自身盈利作为最终经营目标的企业主体,但是地方政府为农村商业银行所制定的政策目标却是实现地方经济的增长与进步。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商业本质与其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协调和统一,因而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限制。
2.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集中,因而经营风险较大
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初期的业务范围局限在所在城市。在经济体制的变化下,这种经营模式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并成为阻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障碍。第一,地域限制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一家银行只能将业务范围限制在同一个城市,那么银行势必只能在这个城市中寻找可开发的项目和产业,贷款目标因此也会相对集中,而这种行业与客户集中度过高的情况让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比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旦这个行业或是银行的主要贷款客户出现经济问题,银行势必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促进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
1.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
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即:服务三农与中小企业。根据这一定位,农村商业银行就可以朝着社区型零售银行的目标逐步迈进,通过巩固农村金融市场以及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市场来壮大自己。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对生态农业、“三高”农业以及旅游观光业进行重点支持,提高对农村重点企业的服务水平,并通过放宽贷款条件的方式支持新兴产业与外贸产业;第二,农村商业银行可以着力于扶持小型高科技企业、城市的绿化建设、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城镇居民可以从中获益的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能更好地发展。
2.扩大业务范围
扩大业务范围是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有效措施,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较低的经营风险都是其稳定发展的基础,所以要想让农村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就需要着力扩大业务范围。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战略规划,通过业务的创新来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比如,农村商业银行可以扩大质押、抵押范围,并开发农民出国务工贷款、生态农业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等新的贷款类别,巩固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小型企业中的信用贷款地位。此外,还可以为小型企业以及农户提供金融、经济信息以及经济政策的咨询服务,让他们更加了解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而促进小额贷款交易。
3.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
(1)提高控股人的持股比例
股权的过于分散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层意见的分歧,基于这一点,农村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奖励措施来鼓励小额股权人将银行的股权转让出去,从而提高控股人的持股比例,当持股人成为控股股东以后相应的就会提高对农村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关注,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2)吸引实力雄厚的投资者
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引进一些实力雄厚、潜力大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入股,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结构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通过投入资金规模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力来优化公司决策。此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还可以弱化内部专制现象,让各位受益者之间相互制衡,而他们所引入的先进经营理念也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3)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
实现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有助于其充实运营资金,并推进其股权与资产结构的改善,让农村商业银行的决策层有更多的制约力量。所以在当前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大力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让其成为现代化金融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结束语
由农村合作信用社经过改制所形成并发展的农村商业银行在制度与资本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是难免的,但是只要可以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进,就一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来逐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首先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然后通过业务的创新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此外,对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控股人持股比例、吸引实力雄厚的投资者、加快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度等方式来实现。只有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农村商业银行才能在当前的激烈市场竞争下生存并发展。
参考文献:
[1]麦瑞勇.农村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战略选择——基于对端州农村商业银行的SWOT分析[J].南方金融,20119(8).
[2]汪敏.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3(19).
关键词:商业银行 效率 DEA MALMQUIST指数
商业银行是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要业务划分,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因其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信用创造职能,金融服务职能和调节经济职能,为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其业务范围涵盖了经济领域的大部分范围,是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高低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金融体系是否能良性高效运行。
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Multi-stage)DEA方法,对2008-2010年我国A股市场全部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评价,并通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银行效率进行分解研究,来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原因,最后归纳出一些结论,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方法介绍和指标选择
(一)研究方法介绍
关于银行效率的评价方法由最初的财务指标分析方法,发展到前沿分析方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多的研究集中在银行的生产效率方面,多采用前沿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两大类。
国外学者目前更多地探讨研究商业银行效率问题的最佳前沿分析方法和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国内学者商对业银行效率问题的研究主要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赵旭(2000)利用DEA方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谭中明(2002)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十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银行的效率状况进行了定量考察。张健华(2003)利用DEA改进模型和Malmquist效率指数对我国三类商业银行1997- 2001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做了深刻严谨的分析。吴栋、周建平(2007)利用SFA方法对1998- 2005年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标准效率与可替代利润效率进行估计,考察了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赵翔(2010)利用超效率DEA方法对某商业银行在京的40家支行的效率进行测度。王健、金浩、梁慧超(2011)基于超效率DEA方法,运用EMS软件对2004-2009年14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并通过Malmquist指数对银行效率进行分解研究。可见,国内对于商业银行效率研究主要还是选用了非参数方法。本文运用非参数方法Multi-stage 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商业银行效率。
(二)指标选择
选择恰当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在运用DEAP软件测算商业银行效率时是至关重要的。在国外,对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主要有五种方法,分别是中间媒介法,生产法,资产法,用户成本法、价值附加值方法等。综合各种方法利弊,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本文选用4个输入指标和3个输出指标。输入指标:职工薪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营业费用支出(等于营业支出加上营业外支出)。输出指标:贷款;利息净收入;税前利润。决策单元为16家商业银行。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一)样本选择
综合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样本的覆盖面,本文选取了目前在A股上市的所有16家商业银行为样本。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划分标准,它们分别是所有的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八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这些银行在2010年底的资产总额约为55万亿元,占所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的约80%,且社会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巨大,足以真实反应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情况。同时,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8年至2010年,可以真实反应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均来自16上市银行网站上公布的2008,2009,2010年的年报。本文所用数据均是合并报表数据,或称集团数据,这样也能反映整个金融集团的真实情况。
三、实证分析
本文用DEAP软件对2008年-2010年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进行处理,所有处理都是面向输入数据并在VRS模型下,分别运用Multi-stage DEA和Malmquist-DEA方法进行的。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情况如表4-1。其中crste代表技术效率,也叫综合效率;vrste代表纯技术效率;scale代表规模效率;drs表示规模报酬递减;“-”表示规模报酬不变;irs表示规模报酬递增;crste=vrste×scale 。16家A股上市商业银行的三年平均效率MALMQUIST指数情况如表4-2。本文将A股16家上市商业银行按照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分类标准划分,即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并分别讨论每一类商业银行的效率。
(一)Multi-stage DEA操作结果分析
1、大型商业银行
技术效率方面,2008年,技术效率最高的是交通银行,为0.998,最低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为0.993;2009年,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技术效率并列第一,都为1,中国农业银行最低;2010年,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技术效率并列第一,也都为1,中国农业银行又最低,为0.995。
纯技术效率方面,2008年,中国银行最低,为0.999;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最低,仅为0.990;2010年,五家商业银行都为1。
规模效率方面,2008年,交通银行最高,为0.998,中国农业银行最低为0.993;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最低,为0.994,中国工商银行为0.999,其他都为1;2010年,中国银行最低,为0.995,交通银行为0.999,其他都为1。
2008年,5家商业银行都是规模报酬递减;2009年,除了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是规模报酬递减外,其他都是规模报酬不变;2010年,除了交通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是规模报酬递减外,其他都是规模报酬不变。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技术效率方面,2008年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最高,为1。民生银行最低,为0.995。2009年,深圳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最高,为1。招商银行最低,为0.995。2010年,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都为1,招商银行最低0994。
纯技术效率方面,基本都呈U型,即2008、2010年较高,2009年较低。2008年,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为1。
规模效率方面,所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呈上升势头,2008年,民生银行最低,为0.995。2009年,2010年,这一指标基本都为0.999或者1,总体差距不大。
2008年,除了华夏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兴业银行是规模报酬不变,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规模报酬递减;2009年,除了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中信银行是规模报酬递减,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是规模报酬不变;2010年,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是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的是规模报酬不变。(表4-1所示)
3、城市商业银行
样本中的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即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年中的技术效率方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除了宁波银行在2008年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0.996外,其它年份的三家银行的三种效率值都为1。
2008年,宁波银行是规模报酬递增,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都是规模报酬不变;2009 年和2010年三家商业银行都是规模报酬不变。
(二)Malmquist-DEA操作结果分析
Malmquist指数可分解为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M 函数值大于1,表示生产率提高;等于1,表示生产率不变;小于1,表示生产率下降。
1、 大型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五个指数都大于1,技术进步变化指数达到1.263,说明中国银行在研究期内,通过技术方面的进步,带来了效率的显著提升,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贡献最大。
中国工商银行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小于1,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也小于1,说明在研究期内,其在技术进步方面做得不好,拖累了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存在和中国工商银行相同的情况。(表4-2所示)
2、股份制商业银行
华夏银行的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为1.388,是所有16家样本商业银行中最高的,其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也是最高的,说明在研究期内,其在技术改进方面做得最好。
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中信银行都存在着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小于1,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情况。
兴业银行所有指数都大于1,说明其在研究期内,生产率有所提高。
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都只是在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上大于1,说明其虽然在向长期最优规模靠近,但是在利用技术提高效率方面有所欠缺。
3、城市商业银行
样本中的三家城市商业银行很类似,都是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小于1,其中,南京银行在该指数的表现上与其他两家银行有较大差距,仅为0.917,说明南京银行在这方面做得较差。总体来说,三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都小于1。
四、总结
通过将多目标(Multi-stage)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结合起来对2008-2010年在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研究,发现了如下的一些结论。
总的来说,城市商业银行各个指数评价都比较良好,波动不大。大型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民生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相同的现象,这表明它们目前的经营规模超过了自身最佳的经营规模。同时,无论是哪种商业银行,都存在着技术进步效率不高的现象。
所以,简单的规模扩张对这些中国最知名的上市商业银行也不是问题,关键是商业银行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不断创新经营管理方式,在金融技术创新的同时,注重风险控制,改进业务操作水平和业务发展模式,从而使得自身的上述软实力能跟得上自身规模的扩张要求,从而达到规模经济的状态,使得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尤其是技术进步指数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健,金浩,梁慧超.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J],2011(4)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自由化 转型发展 路径分析
一、我金融自由化发展具体情况概述
(一)利率自由化发展
金融自由化首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利率自由化,充分发挥利率定价在综合金融资源配置当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金融市场的调节以利率为主导。从1996年开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先行放开,实现了拆借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开始逐步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实现国债和金融债的利率市场化。再到2003年以后存贷利率市场化开始发展,实现商业银行利率体系大部分的市场化进程,2007年开始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目前央行、财政以及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体系已经基本完成。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通过放松利率管制以及产品创新的方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重要的发展。一是实现了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三是正式构建贷款基本利率集中报价和的机制,四是稳步推进同业存单的市场流通。
(二)金融业务自由化发展
我国金融市场一直都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主体,所以本文所探讨的金融业务自由化发展主要侧重于金融业由板块分业模式向多功能银行集团模式转型的过程,也就是从混合经营到分业经营再到综合经营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混业经营主要是1993年以前,金融市场体系由商业银行完全主导的时期,商业银行为主体成立各类证券公司、信托和期货公司来进行各类型金融业务的经营活动,但是这样的混业经营导致金融市场非常混乱,大量资金在缺乏科学规划前提下大量进入房地产、证券和保险领域,催生巨大泡沫。第二阶段是分业经营,主要是从1994年开始到2005年,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解决混业经营所留下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政府部门来缓解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政府部门通过立法的形式来确定分业经营体制,正式要求各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独立自主的开展金融业务。第三阶段是2006年到如今的综合经营阶段,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尝试和大型金融机构开始合作进行综合化试点工作,这个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和国际接轨,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转型和调整结构,最后使得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成为一种常态化经营模式,成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现在已成为以金融为核心的大型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
(三)金融市场自由化发展
整体来看,在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依旧是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资产总额、存贷款总额等各个指标都是遥遥领先,其他的商业银行无法和国有商业银行抗衡。金融市场自由化,主要探讨的就是以商业银行视角来看市场的准入机制的发展,在我国银行法是商业银行准入是否自由的最根本的法律依据。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设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于商业银行分门别类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整体准入机制非常严格。但是与此同时,国家不断放开类银行金融机构,尤其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商业银行力量的重要补充,对于我国整个金融市场自由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金融自由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
(一)利率自由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决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积极影响主要是三点:第一,有利于银行加快综合化经营的进程。利率市场化之后,融资结构会发生变化,商业银行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传统优势打造企业融资平台;第二,形成异质性的竞争格局。在经营模式上会迫使商业银行改变传统高资本消耗、高成本投入,靠规模取胜的方式,在经营策略上会促使中小银行转型向区域银行、社区银行、小微银行发展;第三,有利于推动金融行业产品创新。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可以获得更大自主定价权,这也为产品和服务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金融创新和业务拓展。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因为优质企业客户在银行贷款中的议价能力会显著提升,导致贷款利率难以明显提升。第二,商业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会不断提高,因为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会下降,流动性资产管理水平会变得更加重要,信用风险会加大信贷业务的竞争激烈程度。第三,对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造成压力。一般来说,由于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当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广大中小银行自身资金规模不高、议价能力不足,会在竞争中失去已有的市场积累。
(二)金融业务自由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务自由化将会给商业银行带来三点积极影响:第一,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以综合化业务经营为标志提高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第二,优化配置金融资源,因为金融业务自由化之后可以有效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供求信息得到匹配,并且可以及时实现金融资源的充分利用,打通各个环节的流通障碍。第三,对于国际投资吸引力提高。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阶段,庞大的资金需求决定我们国家会成为资金需求大国,国际市场上的资金将会在自由交易之中更加便捷的进入国内。
不利的影响主要包括:第一,降低创新主观能动性。进入金融自由化市场当中,商业银行不再受到分业经营监管的限制,因此主动创新躲避监管的迫切性不高。第二,欺诈等金融风险提高。金融业务自由化之后,商业银行将可以提供更加多元化、更加复杂的产品和服务,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这也给特定投机类用户提供了开展欺诈交易的条件。第三,系统性风险增加。在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金融业务自由化将会加大商业银行及其服务客户的系统性风险。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将会越来越频繁的受到国际任何角落金融风险的冲击。
(三)金融市场自由化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自由化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以及外资银行准入两块主要内容。互联网金融毫无疑问会对商业银行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互联网金融可以提供更加智能化的银行服务,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掌握个人财务行楹拖费特点,帮助商业银行开展精准营销和业务产品推广;第二,提高数据分析能力,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会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体系,帮助商业银行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对于企业会有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极大地降低了因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巨大金融风险;其三,降低交易成本,有效提高规模效应,提高客户的覆盖规模和市场的集中程度。在金融服务高度同质化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数量将会大幅度的减少。
外资银行准入会带来以下几方面影响:第一,冲击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国际金融跨国集团全球化的外汇金融交易能力会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外汇业务造成巨大冲击;第二,对商业银行客户体系造成影响。在当前金融实践中,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自于高端公司和个人客户,但是外资银行在品牌、声誉和服务能力上都比国内商业银行要更具优势,因此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之后,将会对商业银行高端客户体系产生冲击。
三、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路径对策建议
(一)提升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
银行金融机构不同于一般企业,因此提升商业银行治理水平包括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个部分。第一,构建股权激励机制建设,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对于银行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股权激励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员工利益和银行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银行和个人的双赢,降低潜在经营风险;第二,强化制度建设。商业银行运营管理覆盖领域非常广泛复杂,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规范董事会的构成,并且强化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从制度上强化商业银行专门委员会的建设,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考核也需要制度规范。
(二)积极推进三位一体业务模式转型发展
随着我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核心的信贷业务,因此为了需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并且继续巩固传统业务发展水平,需要打造“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私人银行”三位一体的全功能银行模式。这样打造全方位业务模式,有以下三点好处:第一,强化风险管理。通过交易银行可以围绕客户行为构建融资服务,这种强调交易背景的风险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得授信方式更加全面系统,另外也会使得过程管理更加透明化。第二,有利于节约资本,通过交易、投资以及私人银行多模式的同时操作,可以给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有利于减少中介环节,减少拓展新客户产生的成本。第三,深化客户关系。尤其是对于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这样的全方位业务提供模式,将会进一步增强客户的黏性,稳定客户关系,缓解中小银行发展的压力。并且中小银行为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过程,实际上支持了上下游中小客户的一起发展,增加了深化客户关系的机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恩林,华小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地方中小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6,03:18-23.
关键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51
1.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处于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商业银行的发展与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金融体系的不断改革,微信支付与第三方支付软件的发展越来越集中,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需要得到增强,这样才能提高金融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竞争力,以此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提高商业银行远期收益,降低商业银行的短期管理风险。根据金融产品与服务本身的发展情况来看,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可以提高自身的发展动力,改善经济状况。通过调查得知,2014年我国人民币的新增数量突破了83万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86万亿元人民币的一个新高点,通过对比2013年得知,2014年增长保持在20%的增速,而且全国经济发展动力推算2016年的数据将达到新的高点100万亿元人民币。因此未来我国的人民币增长量将呈现出一个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
商业银行在面对商业个人信贷方面,主要人手分析消费者信贷及其他信贷模式,消费者信贷主要以融资为主,而其他信贷模式则以贷款模式为主,根据外币存在风险与票据融资风险本身的合理性来看,人民币升值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正在慢慢提高,商业银行本身的发展动力也以消费信贷为主正在逐步增强。
2.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存在的风险
2.1机制不健全风险
商业银行国有化的发展是根据市场机制及内部发展动力相互结合的有效形式,根据商业银行发展本身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与消费者反应,可以发现商业银行国有化成都的速度正在加快。信贷风险也伴随这种情况正在逐步上升,内部机制不健全的因素也在慢慢提高,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发展动力也有所降低,内部机制的恶化与限制,导致内部信贷的各种控制与发展都存在不健全的可能性。
2.2不良贷款风险
2014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再次迎来新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处置不良资产力度可能会增加。据中国银监会的2013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十二月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较年初上涨00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本身的概率还是有所提升,中小企业的还贷能力变差,贷款资产质量的情况也越来越差,导致银行的利率差变得不可控制,产生了很多附带问题。
2.3不良竞争风险
随着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来看,按揭贷款的比例已经越来越高,买房和买车的人群偏向于年轻群体,很多年轻人没有消费能力,但是依靠贷款获得住房和汽车,在其不具有还贷能力的时候会选择放弃贷款,将房产和汽车交给银行。2015年的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我国贷款压力呈现出直线上涨,2016年的贷款违约比例还会呈现出近一步的增长势头。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身缺乏制度规范,很多商业银行贷款的信用问题也逐步提升,导致很多中小企业的资金贷款额度变大,资金申请难度提高,一些企业甚至拒绝还贷,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流陷入一个困局。在一些审核程序上,用户的风险逐步加剧,消费者贷款的稳定性变差,让很多消费者放弃贷款,产生连锁反应。
2.4汇率波动风险
汇率波动风险指的是因为世界各地货币交易产生的溢价浮动风险,在货币交换过程中,会因为当天市场变动产生汇率兑换波动,影响本币价值的一种风险。首先,市场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全球化,国际化的商业银行交互需要多种外币的存储以降低汇率波动风险,保持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其次,现阶段的所有外汇贷款与兑换都由商业银行完成,外汇存款面临匮乏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货币兑换匹配危机,甚至会配错货币额度,产生经济下滑与信用危机,这一个方面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降低风险。
3.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的解决途径
3.1建立银行高管选拔、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银行高管本身的经历,内部选拔会比较有优势,根据专业能力,责任感进行管理人员的筛选和考核。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内部任命机制,保证人员自下而上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通过精英队伍的建设,制定有效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让利益相互衔接,保证银行的稳定发展,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操纵性,改善商业银行内部的问题与管理障碍。
3.2加强对贷款审批的管理,降低不良贷款率
应严格按照贷款审批程序,选择强信用贷款在中长期贷款。同时融入金融产品创新,开放创新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资本规模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银行资本规模的增加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风险。并配合资产负债结构,新的资金要尽可能投资于高流动性、变现能力强的资产业务,同时保持资本贷款的灵活性,提高主动负债的管理水平。
3.3对网上银行、信用卡等新兴业务创新发展
网上银行与信用卡支付及金融方案已经是B2C商城、B2B、020的各种互联网+的营销理念,因此商业银行开发消费者信贷需要从这些地方人手去解决好消费者信贷的人口问题,通过打造消费者信J人口,改善消费习惯,让商业银行本身的利率同期发展规模得到增强,扩展更多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用户,提高积极性和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余额消费的观念和积极性。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与金融产品、服务的载体,应向支付宝学习其优点,加大对网上银行的开发力度,建立多元化的客户服务模式,满足多种人群需求,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提供便利安全的支付环境,扩大消费网点,做到全国消费网店的全覆盖,并且,完善手机掌上银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在信用卡方面,完善信用卡的还贷机制,拓展信用卡的应用渠道。
3.4健全外汇管控制度。提高稳定性
利用外汇管控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加入外汇控制风险防范机制,加入细化汇率风险的控制能力,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管控能力,降低风险。对于汇率风险的内部控制及操作规则而言,第一,健全外汇管理制度,利用信息系统和信息规划,防范利率本身的风险,加强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风险防范动力,让风险规避机制可以顺利运转。第二,根据外汇业务内部审核与外部管理,同意汇率风险,提高电子化与管理化的执行动力,让外汇交易风险点的动力得到增强,保证资金外汇汇率波动产生的风险,根据业务审核能力定位,提高业务转型动力,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第三,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体验,提高金融服务能力,让客户自身感受到更好的金融体验,明确未来发展路线。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有银行;影响分析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和金融都受国家的管制,但是这种固化的状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日益的暴露出其弊端,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家逐渐放松对银行利率的管制,开始采用市场化定位的模式,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对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冷静思考对策。
二、利率市场化的定义
所谓利率市场化就是指政府性质的中央银行,俗称央行,放松了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力度,开始转由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来自主决定资金价格,即利率。换句话讲,就是资金的价格将由市场资金供求情况来决定。从我国经济金融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就是将利率的实际决定权交给了各家金融机构,由他们以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市场动向来自主调节利率价格,从而为央行的的基准利率提供基础。目前全球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的影响分析
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推进的,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从长远利益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银行的发展是有益的,但是从短期现象看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因此我们对利率市场化对国有银行的发展要秉持两面性,既要看到其给国有银行带来的冲击又要看到其带来的机遇。
1.利率市场化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1)利率市龌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一直以来利率在我国都是受到央行的严格管控的,这一直被认为是阻碍金融业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过去的金融创新产品质量确实一般,许多金融产品都是生拉硬拽的欧美国家的产品,没有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与实际需求进行开发。而利率市场化后,国有商业银行将具有一定的自,不再完全受央行利率的管控,这给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自身发展的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了营销渠道。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各家小银行具有利率浮动的优越性,不断抢占市场份额,利率市场化为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机遇,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优化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利率市场化后,国有商业银行具备了定价自,各大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理性的分配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风险,对信贷的客户进行客观评估评价,然后在综合评估基础上再决定信贷资金发放与否以及发放额度的多少,这样既可以稳定银行收益,又能够达到优化客户结构的目的。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进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利率市场化后,资金的价格将由市场资金供求情况来决定,避免了盲目定价,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真实性,各大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评估的背景下定价利率能够使银行更好的把握社会发展的需求,将资金真正的运用到需求的地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银行建立合理的资金定价体系。
2.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冲击
(1)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受到冲击。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是信贷业务,2011年至2013年公布的四大国有银行的营业收入比重表显示,国有商业银行中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是利息收入,信贷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实行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利率具有了一定的自,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银行经营更加灵活,地盘不断扩大,这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很大的冲击,银行之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国有银行的信贷业务利润下滑。
(2)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面临挑战。实行利率市场化后,我国的存款利率并没有全面的放开,但银行对于贷款利率已经有了相对的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把握定价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若是定价过高,那会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若是定价过低又无法实现成本补偿的要求。而且自从贷款利率市场化后,我国所有商业银行在开发高价值的客户、抢夺优质资源的方面产生了激烈的竞争,这都给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收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如何面对存贷款利率的定价问题成为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3)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遭遇考验。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管理水平、盈利能力上与发达金融业的国家相比都还差距甚远,利率风险的凸显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风险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而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的管控尚处探索阶段,对于控制管理利率风险还没有充足的经验,而且也没有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完善的利率风险管控体系。
四、国有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政策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准确的把握自我的定位,正确做出合理的选择,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及早的部署应对方案,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1.要加强国有商业银行业务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价格争夺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在这种阶段下如何实现国有银行存贷利差增大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而存贷利差的产生主要是由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组成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为了能够加大利差我们需要降低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但是从实际发展情况看,这种方式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而为了能够实现增大存贷利差目标,我们就必须要积极的拓展其他业务,调整银行产品结构,将银行资源不再仅局限于信贷业务中,而是积极的将其配置到附加值更高的新型产品业务之中。
2.建立健全金融产品体系,提升金融产品定价能力
在金融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前情况下,为了能够有效的推动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准确了解当前市场资金的供求情况,然后结合银行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竞争情况,对金融产品进行合理的定价,这样才能够保证国有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迷失方向,以更优的产品更好的服务为社会提供有效的资金,提高人们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认可。
3.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化解利率风险性
建立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是解决当下国有银行面临的困境的重要方式,我们必须要在深入了解利率变动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后,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预测利率的变动走向,及时作出风险防范,使损失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够促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朝着更好更深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五、结语
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对国有银行乃至整个金融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的地方会出现短暂的银行危机,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从长远利益看,利率市场化对于促进银行资产负债业务重组,创新健全科学实用的金融产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龙头国有金融企业,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一定会找准自身定位,努力克服面临的挑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突破发展瓶颈,促进国有银行的转型,为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彦琳.商业银行转型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银行贷款渠道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03):71-76.
[2]文心,刘逸伦,谢建华,易晓雪.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以江西银行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16,(12):64-67.
[3]刘毅,孙剑,尹美玲.利率市场化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比研究[J].浙江金融,2016,(10):35-42.
[4]李扬.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
随着经济形势呈现出新常态特点,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金融托媒条件下的科技转型逐步实现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进步,商业银行若想要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应当积极转型,对计划实施高效化管理,从而沉着应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诸多挑战。
一、新常态下的会计核算管理
1.新常态下会计核算管理所遇到的瓶颈
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对传统的会计核算带来了新的挑战,投行业务以及金融衍生品投资的不断发展,要求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不断优化调整,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金融衍生品为例加以分析可知,表外核算是当前市场经济中衍生金融的主要工具,监管部门仅仅能够对商业银行的报表数据信息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品存在较大风险,这与会计核算缺陷存在密切联系。会计信息披露是确认与计量的重要方式,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确认方式,导致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谓会计计量,主要是指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对经济业务及其结构进行准确计量,而货币计量规则难以实现,导致金融衍生工具存在一定计量难度,此种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会计核算过程中,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会计核算操作标准尚不统一,银行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也不尽相同。科目调整与会计核算内容调整后,商业银行表内外余额波动较大,相关监管部门也只能够通过报表对银行余额变动情况进行监督,难以进行实时把控。相关操作人员会计知识的不足,也是滋生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因素。
2.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是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完善制度及相关规定,结合银行自身发展实际,制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及业务操作标准,进而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实行动态化管理与控制,确保大额支付以及应收应付款挂账等事项能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报批。在原有业务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补充和调整,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应当积极建立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会计核算程序。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积极完善会计核算程度,柜台及相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且规范的填写会计凭证,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核算程序进行严格控制,通过账务核对以及相互监督等方式,切实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点,应当通过设置台帐记录等方式,对规划、预测、计划以及控制监督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全面提高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三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为全面提高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效率,应当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商业银行运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因此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当前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有效梳理,对银行内部人员岗位进行有效梳理,争取实现内部科学化、规范化控制。在此基础上,应当依据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加以全面分析,对现代信息科学进行合理利用,优化调整商业银行新老业务的控制方式,并建立事前控制系统,切实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二、新常态下的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常态环境下,商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力度逐渐加大,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利润空间下滑问题,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头寸预报的准确性,确保结余资金得到最大化利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商业银行的运行需要各项存款来支撑,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预定要求对企业及个人进出款进行准确预报和控制,在此种情况下,受上下传导会受时间限制,以及客户进出款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出现流动性不稳定的问题,严重影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效率,因此在新常态下加强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2.流动性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促进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建立健全流动性管理体系,通过上下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剩余资金进行合理安排,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做好压力测试,并及时对体系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切实保证财务管理整体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进行合理安排,适时调整理财资金池比例,对同业业务进行科学化梳理,在保证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财务杠杆的收益。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应当对央行各类政策工具及市场融资手段进行合理利用,切实扩充商业银行自身流动性,最大程度上满足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监管要求及抵御风险的实际需求。
三、新常态下的信息统计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商业银行处于新常态运行环境下,信息统计管理是商业银行的新利润点,信息统计数据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商业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营现状,从而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及流动性风险规避的准确性,对于商业银行科学决策以及业务结构调整也产生一定影响。由此可知,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难度较大。1.信息统计管理的不足一是时效性不足。在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过程中,受到数据传达方式、系统运行以及监管层数据共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表数据获取的时效性不足,严重影响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运行过程中,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是影响信息统计管理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尤其是部分报表涉及到人工调整和填报,并依照人工方式进行校验,往往存在一定疏漏,此种情况下势必会影响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商业银行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往往耗费较大的人力资源开展数据的采集汇总检验等工作,综合管理效率较低。2.信息统计管理相关建议注重系统开发,尽量避免手工填报数据,以避免类似于总分支机构汇总数据无法配平等情况;注重人工培训,人员设置应合理、注意新老员工的数据信息移交。同时,应当加强进行相关创新业务统计培训,以提高信息统计的准确度;注重数据共享,由于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存在跨地区开设分支机构,因此在信息数据共享上(包括银行内及银行间)也应加强,以避免例如不良客户跨地区或跨行瞒骗授信或单笔抵押物重复瞒骗质押等情况;注重基础数据部门信息准确度,相关基础数据统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信息录入、维护及汇总工作。
四、新常态下的预算管理
影响预算管理效率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为因素,二是相互串用因素,三是战略发展因素,四是风险因素,五是经济波动因素。因此在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管理模型。考虑“木桶效应”,即积极挖掘弱势业务的潜力。在管理上,建议施行精细化管理,将各项工作分配到人,并进行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反馈。定期对预算管理进行评价,不断对其补充和完善。预算管理人员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应执行完善的风险预算管理制度和具备科学的前瞻性思考及判断。通过一系列包括设立合理目标、合理建立风险矩阵、定期进行风险排查、反馈处理问题、分析后出具风险排查报告等步骤实施风险预算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时代对商业银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实现自身稳定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当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市场经济的具体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计划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流动性管理、信息统计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科学化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郑宝财 李宁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傅小梅.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创新[J].财会通讯,2012(35).
[2]周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计划财务管理分析[J].财会研究,2015(6):53-55.
[3]刘喜文.浅谈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发展转型[J].农村金融研究,2015(6):40-43.
信贷紧缩行为难合时宜
近年来我国存差规模快速扩大,1999年我国存差为1.5万亿元,2005年已逾8.9万亿元,我国存差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同期M2、GDP的增长速度。导致我国存差规模快速扩大的因素有多种,但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行为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基于资金融通角度
在我国,无论是在金融体系资产占比方面还是在发挥资金融通作用方面,商业银行均居绝对的主导地位,这是资本市场短期内所无法撼动的。在金融体系资产占比中,商业银行目前占据了我国金融资产70%以上的份额。在资金融通方面,商业银行的作用更是显著,尤其是在我国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状况下,证券融资起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融通越来越依赖商业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行为导致存差的过快增长显然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据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中小企业的调查,与商业银行信贷收缩行为对应的是,有近70%的企业急需贷款,20%的企业需要贷款,只有10%的企业不需要贷款。类似的情况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农村地区更为严重。据统计,全国相当一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年新增存贷比低于10%,有的甚至为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经济发展中的资金融通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来进行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缩行为不仅弱化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在资本逐利本性制约下还导致了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的外流,拉大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距。
基于银行收入构成角度
目前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依然高达80%以上。虽然从总体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业务开展得比国有商业银行好,却仍然不尽如意,如非利差收入业务开展得较好的招商银行其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在75%以上。至于一些营业网点少、覆盖范围小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其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更是高达9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信贷收缩导致存差扩大显然不利于商业银行自身收入结构的改善。当然,存差资金也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收益。目前我国存差资金的主要用途是,一部分用于购买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专项国债;另一部分以准备金形式存于中央银行。与放贷相比,存差资金收益明显偏低。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一般比同期国债、金融债、准备金存款利率高出1至3个百分点,这1至3个百分点利差就是存差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而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政策也进一步加剧了资金运用的压力。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与存差大幅度扩大对应的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增长明显迟滞。因此,无论是从发挥资金融通作用方面看,还是从改善自身收入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当前的信贷紧缩行为均难合时宜。
银行为什么选择信贷紧缩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资金的融通和调配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来进行,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不单是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要求。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却始终面临着不良贷款率高、不良贷款余额大、资本充足率低等金融体系中最大的隐患,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采取信贷收缩的主要诱因。下面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现阶段为什么会实行信贷紧缩。
控制不良贷款
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公布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是25%,2005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整体大幅度降低至8.71%,不良贷款余额为1.28万亿元。我国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剥离不良贷款;利用新增贷款进行稀释;信贷配给,即信贷紧缩。
截至2005年6月,我国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贷款额就高达1.5万亿元以上,这对大幅度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相应体制的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将会受到愈来愈规范的管理,这也意味着今后我国商业银行靠剥离手段大幅度降低不良贷款率已越来越难成行。至于利用新增贷款措施稀释不良贷款,应该看到自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当年新增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房地产等中长期项目信贷领域,对于这部分贷款,商业银行一般很少将其列入问题贷款之内,因而也就没有按照贷款五级分类法准备足够的风险拨备金。事实上这些中长期项目贷款易受宏观经济影响,一旦宏观经济紧缩,这些贷款就极有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如2005年上半年国家在宏观调控中调整对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准入政策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即是一例。因此利用新增贷款进行稀释以降低不良贷款率效果难以确定。因而,在当前我国信用风险严重,信用监控机制薄弱、避险工具运用又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信贷紧缩无疑成为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有效防范信贷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重要而又可行的现实手段。
限期内资本充足率达标
最低资本要求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根据巴塞尔协议,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对风险加权资产的风险权重,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精神,我国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50%;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对企业、个人的债权及其他资产的风险权重均为100%。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最后达标期限为2007年1月1日。届时,对于资本充足率高于4%但又低于8%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会在资产增长速度、风险资产规模等诸多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对于资本充足率不足4%的商业银行,银监会将要求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甚至依法对其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直至予以撤销。
虽然向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的注资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压力,但毕竟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提高资本充足率,就我国当前而言,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五种调整方法:上市发行股票;发行具有资本性质的债券;通过银行利润补充;发展表外业务;调整资产结构。在这五种方法中,前两种方式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操作复杂,到目前为止,也仅有深圳发展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少数几家商业银行上市融资,中国工商银行等少数几家商业银行发债融资,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尚难通过上市或者发债融资以补充资本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率普遍不高,通过利润补充资本金只是杯水车薪,而且银监会还要求商业银行提高拨备和准备对不良资产的覆盖面,这更加弱化了利润对资本金的补充。发展表外业务,对于目前以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而言,也非一日之功。所以,从我国当前来说,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控制风险资产的规模,是保证资本充足率尽快达标的一个最容易操作的办法。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强化信贷紧缩的一个主要原因。采取信贷紧缩行为后,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规模得到控制,资本充足率也就能得到控制。可以说,为了在限期内达到监管要求,在没有更好的措施改善资本金来源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收缩行为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除以上两个原因以外,人民银行在2005年出台的允许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债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逆回购交易的举措也进一步造成了“金融脱媒”现象,加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紧缩。
关键词:商业银行 营销渠道 特点
渠道是商业银行进行市场营销和实现盈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渠道主要是指银行柜台。银行柜台包括对私柜台和对公柜台,主要面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办理存取款业务,进而从中获取利润。美国学者罗伯斯(2001)在著作《商业银行发展概论》一书中这样说道:商业银行的渠道主要有:柜台渠道;自助渠道;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五类。在本文中笔者把商业银行的渠道归纳为电话等多种用户终端、自助设备、物理网点以及网上银行和手机等四种类型。并对各个类型营销渠道的特点进行具体的论述。
一、商业银行营销渠道的类型
渠道是商业银行实现利益的场所;是商业银行挖掘客户资源的场所;是商业银行维系客户关系的场所;是商业银行进行银行产品营销的场所;是商业银行为客户进行服务的场所。由此可见,渠道是商业银行的利益所在。基于此种情况,渠道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商业银行不仅包括很多个物理网点,还包括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以及POS、ATM等其它营销和服务渠道。总的来说,商业银行的渠道主要包括电话等多种用户终端、自助设备、物理网点以及网上银行和手机等四种类型。
(一)物理网点
所谓的物理网点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各大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是商业银行的主渠道。大型存取款业务都是通过物理网点办理的。
(二)自助服务渠道
自助服务渠道的发展是商业银行早期开发的渠道之一。主要包括ATM、POS等。一些小额的存取款业务或转账客户都可以自助进行处理。减轻了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压力,同时也给银行客户提供了方便。自助服务渠道是二十四小时服务的,客户可以随时办理相关业务,即使是在凌晨也可以及时办理相关的业务。
(三)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银行渠道。也有人将网上银行称之为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具有便捷性的特点,客户在家里就可以办理相关的银行业务。网上银行的出现为商业银行进行渠道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电话银行
电话银行主要为银行客户提供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服务,如果客户需要咨询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银行来咨询。同时,一些简单的转账或账户余额查询等都可以通过电话银行来办理。电话银行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服务的主渠道之一。
二、商业银行不同类型渠道的特点
(一)商业银行传统服务渠道――物理网点的特点
商业银行最开始创办的时候采用的服务渠道就是物理网点,物理网点是早期商业银行为银行客户服务的唯一渠道。它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与客户面对面进行交流,在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客户就需要在物理网点进行办理。随着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诸多渠道的产生,物理网点为客户服务的能力似乎是有所降低。不过在金融产品的交叉营销能力上却有大幅提升。到目前为止,物理网点仍然是商业银行为银行客户服务的主渠道。商业银行物理网点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目前,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是实现与居民和企业之间实现借贷关系的唯一渠道。资金借贷一般都具有很大的风险,企业与居民想向银行进行资金借贷的时候,通过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等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与银行当面洽谈、核实。所以物理网点就成为商业银行与借贷款人之间进行交易的主要场所。
其次,当前中国的商业支付手段还非常单一,客户想使用各种票据进行支付的话很多条件还不够完善。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单位或居民还不习惯使用票据支付。大家普遍习惯进行现金支付。基于此种情况,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出纳服务还是很有需求的,物理网点的这种现金服务能力是其它渠道所无法取代的。
最后,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可以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进行面对面的金融服务。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商业银行实现交叉销售提供机会。对于大多数居民和家庭来说,银行金融产品的购买和选择,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因此,很多居民或家庭在购买银行金融产品之前,都会进行详尽的咨询,最终才会决定是不是购买,该如何买。基于此种情况,很多商业银行到目前为止都保留有咨询人员及影响人员。商业银行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不是所有的客户都具备专业的金融和理财知识,不是所有的客户都对银行的具体业务流程都非常了解。一些对于银行工作人员来说非常简单的问题,到了客户那里往往会变得非常复杂。这就需要银行的咨询人员或营销人员为客户进行详尽的介绍。这也是物理网点作为商业银行主渠道的原因之一。
虽然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具有上述如此多的优点,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商业银行的物理网点具有固定性,客户如果离物理网点较远的话,办理业务就相对麻烦;又如,商业银行物理网点的上班时间是固定的,不像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那样可以二十四小时为客户服务;再如,如果当天在物理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比较多的话,客户就会等待很长时间。最后,由于商业银行物理网点需要很多的人力资源进行工作,也是商业银行最浪费钱财的渠道。维持物理网点的成本相对较高。
【关键词】经济学 商业银行 经济资本管理
当前,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迅速,出现了更加严峻的竞争与挑战,银行业亟须清晰明朗的了解当前的风险情况与盈利状况。经济资本系统是国外银行在近十年来探索发现的一种新型管理手段,借助该项管理,银行可以清晰判断所面对的风险,并且计算抵御风险的资本和银行的盈利情况。由此可见,经济资本管理已经上升成为商业银行的管理核心,成为金融经济市场新情况下的管理理念。
一、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
在研究银行资本时,不同的主体所关注的银行资本角度不同,从而引出了银行资本的三种类型,他们分别是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过去,银行资本多指账面资本与监管资本,近年来经济资本则逐渐流行起来。资本的稀缺导致了商业银行必须进行资本管理,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将引发风险的可能因素分为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和一场损失,而经济资本主要为抵御非预期损失所引起的经营风险而持有的资本。20世纪80年代,国际众多银行出现了巨额贷款坏账的情况,银行管理人员迫切的寻找一种防范风险的量化系统,所以逐渐形成了经济资本管理系统。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整体运作中的最主要作用是防范风险及创造价值,一方面避免经营中产生的风险,保证风险的管理与监控的有效施行并且确保资本获取最优的收益。总的来说,是对判断风险、指定战略、配置资本及业绩衡量等多方面进行管理的手段。
二、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一)目前现状。
目前,基于对风险资本越来越高的重视,中国银行业正在通过改革手段,强化措施,逐步形成了从银行到监管的自身监管体系。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是经济资本管理系统逐步在一些银行中得到有效运用,其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建立了把经济资本作为经验核心的资本管理系统,逐渐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银行的管理系统接轨。但目前国内银行的资本管理情况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整体水平落后与国外发达国家,已建开展的经济资本管理系统也仅仅是初级阶段。面对全球化的金融大环境,我国的商业银行亟须增强自己的实力,建立先进的经营管理系统。
(二)主要存在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济资本管理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经济资本管理系统已经逐步在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中普及开来,但发展中存在诸多不足,如没有在基层中落实,上级主管银行没有重视等情况,影响经济资本管理的全面实施。(2)在银行经济资本系统的实际操作中,部分商业银行惯用内部系数进行风险的计量,容易产生风险资本的偏差,无法有效的实现资本管理的作用。(3)信息数据资源的风险情况是由于经济资本剂量过程不够准确所导致,数据在参考过程中的可靠性与贡献性出现了很大的削弱。(4)我国商业银行已经逐步开始应用经济资本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但是,考核工作的不科学情况值得关注。
三、加强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处于内外金融经济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唯有在经济资本管理方面投入更多关注并且加强措施,才能迎接其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树立经济资本管理意识。
对银行内部员工开展经济资本管理的宣传和教育,牢固树立员工经济资本管理意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商业银行管理层应该把经济资本管理作为银行发展的整体策略,结合自身的现实情况进行实施。在内部建立经济资本管理的理念,促使从高级管理人员到每个职员都能够深刻的认同,使得经济资本管理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齐心协力的推动银行的经济资本运作。
(二)建立完善的经济资本计量。
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一套统一完善的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应用。银行因此无法进行内部评定,现在的计量方法主要是依据巴塞尔协议的标准法和银监会有关规定而确立的。在经济资本系统经过进一步发展后,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开展经济资本计量的成熟技术体系。
(三)有效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主要依赖于对历史数据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计量,这就需要有科学精确的信息系统。因此,提高速度建立数据与信息系统是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新问题。在建立信息系统的阶段应该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握现存业务系统的整合与拓展外部数据来源;第二,在建立的同时配备相关的甄选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筛选与整合,保证数据的真实与准确。第三,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环境变化,增加市场中有效信息的建立,辅助管理人员的决策和规划。
(四)合理制定经济资本中的考核指标。
考核指标的内容有:上级主管银行对下级银行的纵向考核;横向的部门、人员、产品、客户考核,银行设立绩效考核需要首先考虑考核的合理与公平。有效的考核目标应该与银行的策略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对银行实现价值最大化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为银行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准确的方向,保证行业的合理优化。
四、结论
在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利用好经济资本管理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准确的判断,已经成为银行管理层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了几点关于提高经济资本管理的措施,建议银行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系统的完善工作,确保商业银行能在当前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中趋利避害、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波.经济资本管理我国银行的应用研究——以泰安市某商业银行为例[D].山东大学,2011.DOI:10.7666/d.y204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