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时间:2023-07-12 17:0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能效管理与节能技术

第1篇

一、节能3.0时代,节能形势更为艰巨,任务更为复杂

节能1.0的“管”和2.0时代的“推”,使得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但节能工作也面临“浮财”基本扫尽、技术潜力明显收窄的问题。节能1.0时代,政府通过建立国有企业能源配额管理和考核制度等行政指令性手段,严格控制企业用能行为,增强了企业节能意识,全社会节能工作体系开始形成。在“十一五”以来的节能2.0时代,政府建立了法规、标准、行政、经济手段等一揽子节能促进机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普及了大量成熟节能技术设备,企业能效明显提升。然而,随着常规节能技术设备普及率的不断提升,2.0时代节能推进模式出现了技术潜力收窄、边际效益递减的问题,节能工作亟待开启新的篇章。

节能3.0时代,技术创新、系统优化和工艺改进成为企业节能挖潜的重点,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前所未有。节能2.0时代之后,成熟的节能技术设备已基本普及,3.0时代企业若想进一步挖掘提升能效的潜力,必须立足于应用更前沿、创新型技术,在全生产系统层面重新优化能源的配置,以及尝试革命性工艺改进。然而,在节能重点由点转面、由浅入深转换过程中,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越来越少,技术门槛提高、投资规模和投资风险加大,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上的储备往往难以支撑。

新常态下能源价格走低以及高耗能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节能投资意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石油等主要能源价格持续走低,虽然缓解了企业能源成本方面的压力,但客观上也降低了节能项目的投资收益,使得企业普遍缺乏节能投资的主观意愿。更为严峻的是,基于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节能项目,通常需要5―10年甚至更长的投资回收期,且应用条件更高、不确定性更大。由于当前高耗能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并不明朗,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大多数企业在节能决策时都处于“纠结”心态。

二、节能2.0时代政策“供给”已不适应3.0时代实际“需求”

2.0时代的节能技术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3.0时代企业深度挖潜的需求。在节能2.0时代,政府为企业节能提供了例如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能源管理师培训、《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等方面的技术和信息服务,这些都为企业找到节能潜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然而在节能3.0时代,企业节能挖潜的途径不再是简单的更换设备,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工艺环节,节能潜力更为隐蔽,需要专业化的团队、过精细化的诊断、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才能找出。从这一角度来看,当前政府出台的政策机制以及其设计和实施方式,仍显得比较粗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2.0时代的节能政策体系对企业最终决策的支撑作用仍显不足。3.0时代企业节能改造将由局部转向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经济效益以外,企业决策层将更加关注项目的成熟度、安全性和对正常生产的影响等问题,因此案例宣传、第三方效果核查等机制对推进高层决策尤为重要。然而2.0时代的节能政策体系总体侧重于技术因素,即帮助企业分析能效水平及发现节能潜力,而对于技术在行业内的应用情况及其能带来的综合效益分析(包括对产品质量的改进、对生产稳定性的提升等方面)都不够充分,未能消除企业决策的顾虑。另一方面,在“以奖代补”等激励政策退出之后,节能市场信号进入相对“真空”时期,急需制定进一步调动企业节能内生动力的政策机制。

2.0时代对节能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市场监管已不能满足3.0时代节能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需求。随着全社会节能意识的提升,以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为代表的节能市场机制正在蓬勃发展。然而,节能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必然会遇到既有制度环境约束,也必然会出现市场乱象。例如,节能服务公司在为企业提供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时遇到的融资难、合同履约难问题,部分节能服务公司存在能力不足问题甚至发生的欺诈行为,严重干扰了合同能源管理产业发展。这些现象说明当前政府对于节能市场机制迅速发展的准备不够充分、对于节能市场秩序的维护不足。

三、节能政策要由“政府+”向“市场+”模式转变

节能进入“深水区”,简单易行的手段越来越少,政府直接干预的空间越来越小,“政府+”的节能推动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节能政策的设计思路和体系架构要进行重大调整,在深刻把握3.0时代节能形势和企业实际需求基础上,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施节能政策的“供给侧改革”,由“政府+”向“市场+”模式转变。

第一,尊重市场规律,创造市场机会。充分利用节能具有的市场属性,通过调整市场信号来优化节能成本效益,调动企业自主节能积极性。激发企业节能的内生动力是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调整等经济规制手段来实现的。在政府简政放权背景下,政府应尽量减少对于企业微观决策的干预,转为更多利用价格信号调整的方式,例如,以能源税、用能权交易、能效电价等经济手段来放大节能行为的成本效益,从而让企业“想节能”。

第二,激发市场活力,依靠市场力量。鼓励节能技术和咨询服务机构以“私人订制”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在节能3.0时代,企业节能的技术门槛更高,不能再通过传统的统一化、集中式的方式来推动,而是应由专业化的机构为企业提供“私人订制”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做节能方案。政府应致力于建立能效发展基金、能效保险等市场化节能新模式、新机制,依靠市场的力量以及自身调配资源的能力,调动行业协会、第三方机构和节能服务公司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帮助用能企业实现节能机会的过程之中。

第三,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缺陷。进一步完善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政府规范和引导节能市场的作用。在依靠市场力量推进节能的同时,应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政府应注重维护节能市场环境。首先要进一步完善能效标准体系、提升标准的先进性、加强节能监察及执法,督促企业合规经营;其次要规范和管理节能服务第三方机构,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并出台相关服务指南、审核标准,建立服务质量的社会评议机制;第三,强化用能企业能源计量和统计台账工作,确保能源消费数据可核查、可比对,为政府监管提供依据。

四、“十三五”时期完善节能政策体系的建议及重点举措

“十三五”是节能工作由2.0向3.0过渡的关键时期,节能政策体系要随之进行一系列调整和创新。应强化法律和标准对于企业的约束、释放有利于节能的价格信号,以激发企业节能的内生动力;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节能服务、破除融资障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节能外部环境。具体而言:

(一)应强化法律、标准对于“市场+”节能模式的基础支撑作用

完善《节能法》、配套规章制度和能效标准体系,强化节能执法。尽快启动《节能法》的修订工作,组织力量深入研究《节能法》的修订范围、内容,明确规定重点用能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细化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评价方法、能源管理制度、管理人员专业资质和职责等内容。制定能源审计、能效对标等节能技术信息服务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加强对于节能市场服务机构的监管,保证其服务质量。加强能效标准的宣贯工作,定期开展能效标准的执法工作,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将政府对于节能的规制纳入法治化轨道,同时也让法律、法规和标准成为企业自主节能的基础和依据。

(二)应充分、灵活运用市场价格信号提升企业节能自主性

扩展能效电价的应用范围,并建立健全配额交易机制和能源税收体制。“十三五”期间可根据水泥、电解铝行业实施能效电价的成功经验,将能效电价的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展至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I,建立能效优者享受廉价能源的激励机制。尽快完善我国能源定价机制和税收制度,做好清理不合理收费、降低交易成本的“减法”和反映能源稀缺性及外部成本的“加法”,落实已有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出台碳税政策。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初始排放权取得、有偿使用、配额交易、排放权存续等重点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并开展地区实践。

(三)应鼓励社会化的节能咨询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综合诊断工作、能效“领跑者”、能效测评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开展包括能源审计、节能规划和成本效益评估内容的节能综合诊断工作,帮助企业深度挖掘节能潜力、选择适用的节能技术并测算其经济性。建立“能效‘领跑者’+能效对标+最佳案例宣传”工作机制,将能效对标活动与能效“领跑者”相结合,在筛选出行业内能效的“领跑者”之后,根据每个企业能效水平进行行业内能效排名,让企业决策者了解本行业节能发展趋势及与领跑者的差距。以“做解读、树榜样、给奖励”的方式循序渐进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加强经验总结和交流,强化能源管理体系培训,探索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与用能权分配政策相关联的激励机制,教会企业用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让企业在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真正获益。

(四)应通过能效发展基金、风险担保等方式,开拓企业节能融资的市场渠道

第2篇

关键词:轧钢;节能;趋势

引言

轧钢节能对于轧钢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是能源消耗巨大,急需提高生产工艺的节能技术。当前轧钢技术的发展也都是在节能基础上开展,轧钢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通过改变轧钢生产中的各道工序系数来调节其节能效果,降低工序能耗。

一、轧钢工序节能技术及发展趋势

在热轧生产过程中,轧钢工序钢坯加热消耗的热能比较高,将典型的棒材轧机作为生产能耗。钢坯加热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据80%。但是使用轧钢能耗的仅仅占据17%。随着节能技术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使用于钢坯的比例越来越小。因此可以看出,一些普通的钢材轧钢的使用工序,之所以能够产生节能效果,这主要因为热炉。在特殊的钢材轧钢处理工序中,这是一个有效的处理方法。

二、轧钢系统节能技术

1、加热炉节能技术

加热炉为轧钢生产提供动力,是节能的重点之一,当前常采用的节能技术是蓄热式燃烧技术,通过调查显示蓄热式燃烧炉的燃料消耗指标平均下降了20%左右,节能效果明显。同时蓄热式节能炉可以最大限度的回收炉内的烟气热量,减少了燃料的消耗,降低了成本,最重要的是这种新型的节能炉减少了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例如减少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在轧钢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次是加热炉绝热技术和高温节能涂料的使用,由于加热炉体内的表面积较大,当前加热炉的内部炉衬材料逐步采用耐火浇筑材料,并不断开发出高性能的防烧结耐火材料。尤其是炭化硅粉节能涂料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加热炉的生产效率,并提高了生产经济效益。

2、优化生产工艺

优化生产工艺可以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能量,提高了热送坯料热量利用率。在轧钢的生产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钢种、订单批量、热坯料衔接、设备状况设置相应的生产工艺,发挥热装的节能效果,制定装炉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做到料场的高等级热坯一定量时,马上安排装炉,同时在装炉的过程中要使中冷、热坯连续的块数尽量大,尽量减少冷、热坯料混装;再者要制定科学的加热时间,满足不同要求钢种的生产需要,并保持加热时间和不同等级热坯之间的衔接。

3、适当的降低钢坯的加热温度

通过研究显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坯的加热温度可以有效的节省热能、电能以及钢材的氧化损耗。通常而言加热炉内部分为三个控制阶段,钢坯出炉时的加热温度、断面温差是各阶段实际参数控制的耦合结果,为了介绍不同阶段的耦合结果的未知性,要根据不同的钢种、不同规格,将加热温度降低30到40℃。此外对于进入炉内温度超过300℃的热装钢坯,要缩短加热时间,降低加热温度,通过降低加热温度,实现综合节能的效果。

4、低温轧制与轧制工艺技术

低温轧制技术是降低轧钢系统工序能耗的重要节能措施。降低加热炉出钢温度可以减少燃料消耗,但其变形抗力和轧制功率增加。近年来,许多轧制生产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降低燃耗的节能效果更显著,当温度在1100℃出锅时,降温节约的能耗达9.6%,且出锅温度降低则氧化铁皮量显著减小,低温轧制在燃料消耗和氧化铁量的降低上所获得的效益,完全能抵消并超过提高轧制功率所增加的成本。

对许多轧机而言,采用工艺技术能降低轧制的能耗,特别是对钢板轧机尤为重要。钢的热轧温度一般在800℃到1250℃之间,在变形区轧辊表面的温度可达450℃―550℃。因此,需要用大量的水冷却轧辊,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采用热轧工艺,由于轧制力的降低,轧制动力的消耗约下降8%。

三、节能实践

该厂煤气消耗占工序能耗总量的88.8%,电量消耗占10.8%,两者是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蒸汽回收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7.05%,对降低工序能耗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节能工作也应围绕这几个方面开展。

1、提高热送坯料热装率和热装温度

(1)根据热送热装工作需要,建立信息化系统

首先,实现坯料温度的实时跟踪。一直以来,采用手工或定点在线测温的方式跟踪坯料温度,准确性不高、不具有实时性。为准确实时跟踪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在不同坯料断面、季节、钢种条件下建立了坯料温度与其下连铸机后时间长短的关系。其次,完善订单管理系统,使装炉人员能够及时掌握订单的交付要求,以便根据节能原则组织生产。最后,热装温度与热装率是衡量热装水平的两个指标,但有些时候两者会有冲突,需要根据实际节能效果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合理的评价机制也是极为重要的。

(2)优化生产组织,提高热送坯料热量利用率

热装生产组织的约束条件主要有订单的品种、批量、交货时间,轧批次之间的厚度差,加热时间,冷、热坯料的衔接以及设备工况问题,只有对这些约束条件合理的考虑,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产顺序,发挥热装的节能效果。为此,根据生产必须遵守的原则,制定装炉基本原则。在基本原则基础上要做到:一、当料场的高等级热坯达到一定量时,马上安排装炉;二、装炉应使加热炉中冷、热坯连续的块数尽量大,尽量减少冷、热坯料混装;三、合理制定不同加热时间要求与不同等级热坯之间的衔接关系。综合以上原则,安排生产计划。2013年4-9月,中板厂94.4%的热送坯料能够热装进炉,热装比例71.8%,热装平均温度432℃,热坯料的平均温降损失144℃。

2、适当降低钢坯加热温度,节约燃料

钢坯加热必须满足轧制对温度的要求,包括钢坯加热温度、温度均匀性(断面温差)的要求。加热炉分三段控制,它们互相影响,钢坯出炉时的加热温度、断面温差是各段实际参数控制的耦合结果。为减少各段间难以预知的耦合影响,缩小了加热温度控制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钢种、不同规格轧制温度要求,将加热温度降低30~40℃。通过适当降低加热温度,煤气消耗降低4.7%,综合能耗降低3.2%。

3、合理设计加热炉烧嘴

目前,中板厂加热炉使用焦炉煤气做燃料,但3座加热炉烧嘴均按照燃用混合煤气设计,型号偏大,实际生产只在10%~30%范围内调节使用,燃烧效果不好,调节性能差。2011年,利用1号加热炉改造的机会,对烧嘴进行了重新设计、选型,改造后炉温调节更加灵活,炉内火焰刚度更加合理,相对于未进行改造的2号、3号加热炉,煤气消耗减少6%。

4、加强余热余能回收,提高蒸汽外送能力

目前,加热炉产生的蒸汽全部外送公司管网,无放散,蒸汽外送达3.83kgce/t,比之前的2.67kgce/t,增加回收1.16kgce/t。

5、管理节能

不同钢种的加热工艺(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不同,生产时,燃料消耗也不同。如何评价加热炉生产管理、控制水平,是精细管理的要求。为此,量化了不同钢种类别的能耗标准,根据当班品种结构,建立当班煤气消耗的动态计划指标,实现对各班操作、控制的合理评价,提高职工成本意识。

结束语

总之,我国是钢铁消耗的大国,但是我国的轧钢工序的能耗和国外先进的轧钢工艺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其节能潜力巨大。因此在轧钢工序中,要从加热炉、生产工艺、钢坯加热温度等方面入手,提高轧钢工序的能量利用效率,实现较大幅度的节能生产。

参考文献

[1]徐顺根.轧钢生产中节能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1,(4).

第3篇

2015年,安徽华茂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可持续产品开发 ― 卓越能效奖”,该奖项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在棉纺行业首次设立的单项奖,旨在鼓励棉纺企业重视节能降耗和绿色发展,树立能效管理创新的先锋企业形象,建立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开发创新管理模式,促进中国棉纺行业转型升级。并且,该奖项还得到了总部位于瑞士的立达集团的特别支持。立达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纺织机械供应商,不仅在纺织机械的研发制造领域一直致力于节能科技创新,同时也积极在全球纺织产业深入推广其节能理念。4月15日,为了推广企业卓越能效管理经验,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科技信息部主任陈宝建带队对安徽华茂进行了采访调研。

安徽华茂是一家以纺纱、织造为主的生产经营性企业,公司围绕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理念,制定了《安徽华茂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发展纲要》来指导企业的创新、持续发展。企业依托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优势,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目前公司拥有国家授权专利138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119项,外观专利 2 项。作为中国纺织工业“排头兵企业”和“十大品牌文化”企业,安徽华茂已经连续多年跻身“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500强”、“中国棉纺织行业竞争力20强企业”和“安徽省节能先进单位”。

近年来,公司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管理的自觉行为和基础工作来抓,通过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研发生产工序及辅助工序的节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等措施,提前 4 年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任务。

建立节能管理体系 以信息化实现卓越能效

长期以来,安徽华茂不断完善能源管理的体系建设,坚持走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创新道路。为了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公司建立健全了节能三级管理。首先,公司建立了节能领导小组,节能办公室设在设备处,具体负责节能降耗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分厂和子公司也成立相应的节能小组,把节能纳入日常的重点工作之一。其次,公司制定了“节能降耗管理规定”、“节能奖惩制度”、“用电考核制度”、“用水考核制度”和“用汽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另外,设备处和动力分厂每月组织进行水、电、汽、气等能源的节能情况专项检查和分析,并及时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公司将节能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从而保证了节能降耗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华茂建设了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实现能源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集中化。通过改造企业电力、动力、水能等能源监控系统,实现了系统性节能降耗的管理一体化。据安徽华茂设备处处长姚文红介绍,该能管中心能够实现实时采集企业的相关能耗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处理、建立信息处理和能源预警系统、掌握各重点耗能环节实时的能源利用情况、对重点耗能工序进行能效评价等诸多功能,提高集团对部门用能情况监督管理的能力,加强节能监察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另外,公司还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在提高员工的节能意识的同时,积极推广节能技术、改革工艺方法、改进设备操作和应用节约型设施,降低产品能耗和万元产值能耗。为充分表彰企业员工在节能降耗方面作出的成绩,以及进一步推进节能减耗工作,公司每年拿出20万元对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研发节能技术 降低能源成本

近年来,安徽华茂通过创新技术、管理手段找短板,从技术、管理上挖潜力,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合理调配管理,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生产及辅助工序的节能技术研发方面,公司也走在行业的前列。据安徽华茂副总经理胡孟春介绍,节能研究团队除了自主研发适合企业的技术外,还以合作的方式同生产节能专件、能效风机等的公司进行联合开发,采用低成本的合作研发模式,实现了“投入小,效果佳”的经济效益。

在细纱机改造方面,安徽华茂更换了节能型吸风电机,从而提高了风机效率;另外,通过对产品能耗的研究,更换了节能型锭子、锭盘和锭带、新型的钢领和钢丝圈等专件器材,大幅度降低了细纱工序的能源消耗。

在空调节能改造方面,公司将陈旧的高耗能风机、水泵、冷冻等设备全部淘汰,对空调系统大面积应用变频技术,为不同季节的空调系统实现风量调节,空调电耗可降低20%以上。另外,还对纺部生产线除尘系统排风和细纱车头散热排风进行回用改造。在冬季充分利用除尘回风和细纱车间的设备散热排风的热能,解决了前纺车间冬季采暖问题。

在绿色照明方面,公司全面推广使用 LED节能灯。它在同样照度的情况下,比白炽灯节能90%,比荧光灯、高压钠灯节能50%。作为绿色节能照明光源,其显著的节能、回报快、维护率低、功率因数高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信赖。公司率先进行LED节能灯的调研和逐步推广,目前使用LED节能灯两万余只,年节电277万kW・h。

在能源综合利用方面,安徽华茂在厂区建立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电能的自发自用。目前,公司第二、三工业园和工业城等现有厂房建筑面积16万m2,华泰、织染已建装机容量为1.08 MW的屋面太阳能光伏电站。据姚文红介绍,公司正在与有关科技公司积极研发彩色壁挂式光伏发电技术,既可以节省空间,起到装饰厂区的效果,又能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第4篇

继空调、冰箱、洗衣机后,近年来,彩电、电热水器、微波炉、电磁灶、电风扇、电饭煲、电脑显示器等一批大小家电产品,都陆续被套上了“能效标识”的紧箍咒。未来,太阳能热水器、饮水机、打印机、传真机等产品,都将会张贴能效标识。

多位家电企业人士向《中国企业报》表示:“我国正在步入产品能效监管的主通道,一大批‘低成本、低能效、低质量’的产品将被陆续淘汰出局,未来以节能技术为导向,将会推动家电企业产品研发模式和市场竞争方式的快速转型。”

能效标识的力量

自2005年我国正式实施能效标识制度以来,作为一项以产品能效值为市场进入门槛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在短短5年间不仅淘汰了一大批高能耗家电产品,也直接推动了企业进行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竞争手段的转变。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近年来的能效升级赛中,大企业都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角色,通过标准化、市场化手段提升了行业竞争门槛提高,加速了节能产品的普及速度。”

国家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若虹指出,随着《节约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增加了有关能效标识的条款,明确了能效标识制度的管理体制、主要内容和处罚要求,使之作为国家重要节能管理措施的法律基础得以确立。

分析人士指出,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被列入“能效标识”管理体系中,能效标识监管的重点,将从建立标准、完善制度向对市场上能效产品性能的监督抽查转变。目前,由于产品能效均为企业自主检测、自主声明,出现了一些“虚标能效”、“不张贴标识”等违规情况,给能效标识的实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知情人士指出:“未来,各地的工商、质监部门将会加大对家电能效的监督和抽查,通过媒体曝光、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等手段,让更多的企业遵守能效标准规定,增加企业违规成本。”

未来,产品能效值将成为众多家电企业参与市场的“红色警戒线”,只要企业在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能效不达标,或者销售低能效的产品,不仅会受到国家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也会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抛弃。

企业转型的智慧

当前,实施能效标识管理的家电,从办公室走向了家庭,覆盖了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等多个角落。去年,国家推出“节能惠民工程”,对于节能空调、节能电机给予购买补贴,力图在全国形成一股“生产节能家电、销售节能家电、购买节能家电”的绿色低碳风潮。

12月初,平板电视、微波炉等产品能效标识正式实施,虽然给企业预留了3个月过渡期,不过彩电企业人士却透露:“要达到能效限定值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达到节能标准。目前一些大企业的节能平板电视开发和推广全面加速,短期内节能平板电视将成为市场主角。”

对此,海信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剑涌表示:“平板能效标准的实施,将推动国内液晶市场从CCFL向更节能的LED液晶的转型步伐。目前,海信所有的平板电视能效均在3级以上,其中LED产品均为1级能效,当前的市场销售比例已达到35%以上。”

据了解,以海信为代表的国内彩电巨头,不仅早在多年前就对产品节能技术进行了开发和储备,还从企业战略高度明确了绿色发展的愿景和规划。胡剑涌透露:“早在2004年,海信便着手筹备电视液晶模组,2008年8月建成并投产了国内首条LED背光模组生产线,并与三星同步在全球推出了LED液晶电视。2009年底海信LED背光模组生产线扩至5条。海信还是全球LED分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今年7月,海信向社会了《海信绿色发展纲要》,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企业愿景及战略规划。

第5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节能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206

一、合同能源管理及其基本运作机制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不亚于人类对粮食、空气和水的依赖程度。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对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几乎达到了极限,严重的超出了自然界可承受的范围。各种自然资源即将开采枯竭,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

在能源消耗日益增加的同时,由此带来的地区环境和全球环境的急剧变化也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其中,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国际社会最关注的热点。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人类对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的大量消耗。因此,世界各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都把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当成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对于高耗能的企业来说,能源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想方设法开源节流,降低能耗费用,也已成为企业积极探索的问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后,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在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发展起来。所谓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指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Service Corporation,ESCo)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改造的相关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作模式。就像医院一样,我们要有专家,为用能企业进行能耗诊断,计算出节能服务公司能为它节省多少能源;要有资金、设备和技术,可以为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安装调试;最后还需要系统性的服务和培训,建立一个长效的节能机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新机制在北美、欧洲、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基于这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并且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通过节能服务公司(ESCo)采用新的电能提升技术、能源合同机制及对电力需求方的有效管理等方式来帮助用户提升电能使用效率,在美国,ESCo已发展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每年有10亿美元左右的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能源节约,其基本运作机制是:通过合同约定节能指标和服务以及投融资和技术保障,整个节能改造过程如项目审计、设计、融资、施工、管理等由节能服务公司统一完成;在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回收和合理利润由产生的节能效益来支付;在合同期内项目的所有权归节能服务公司所有,并负责管理整个项目工程,如设备保养、维护及节能检测等;合同结束后,节能服务公司要将全部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耗能企业并培养管理人员、编制管理手册等,此后由耗能企业自己负责经营;节能服务公司承担节能改造的全部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载体是节能服务公司(ESCo)。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直接目的的专业化公司。节能服务公司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用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用户的节能项目进行自由竞争或融资,向用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监测、培训、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通过与用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赢利和滚动发展。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专门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从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业务运作方式可以看出,节能服务公司(ESCo)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传统的节能改造模式有根本性的区别(见图1)。

节能服务公司(ESCo)一般向客户提供的节能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能源审计。ESCo公司针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测定客户当前用能量和用能效率,提出节能潜力所在,并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节能措施的节能量进行预测。(2)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根据能源审计的结果,ESCo公司根据客户的能源系统现状提出如何利用成熟的节能技术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的方案和建议。如果客户有意向接受ESCo公司提出的方案和建议,ESCo公司就可以为客户进行项目设计。(3)施工设计。在合同签订后,一般由EMC公司组织对节能项目进行施工设计,对项目管理、工程时间、资源配置、预算、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协调等进行详细的规划,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按期完成。(4)节能项目融资。ESCo公司向客户的节能项目投资或提供融资服务,ESCo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有:ESCo公司自有资金、银行商业贷款、从设备供应商处争取到的最大可能的分期支付以及其它政策性的资助。当ESCo公司采用通过银行贷款方式为节能项目融资时,ESCo公司可利用自身信用获得商业贷款,也可利用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担保资金为项目融资提供帮助。(5)原材料和设备采购。ESCo公司根据项目设计的要求负责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所需费用由ESCo公司筹措。(6)施工、安装和调试。根据合同,由ESCo公司负责组织项目的施工、安装和调试。通常,由ESCo公司或其委托的其他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进行。由于通常施工是在客户正常运转的设备或生产线上进行,因此,施工必须尽可能不干扰客户的运营,而客户也应为施工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7)运行、保养和维护。设备的运行效果将会影响预期的节能量,因此,ESCo公司应对改造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此外,ESCo公司还要负责组织安排好改造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检修。(8)节能量监测及效益保证。ESCo公司与客户共同监测和确认节能项目在合同期内的节能效果,以确认合同中确定的节能效果是否达到。另外,ESCo公司和客户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协商确定节能量”的方式来确定节能效果,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监测和确认工作。(9)ESCo公司收回节能项目投资和利润。 对于节能效益分享项目,在项目合同期内,ESCo公司对与项目有关的投入(包括土建、原材料、设备、技术等)拥有所有权,并与客户分享项目产生的节能效益。在ESCo公司的项目资金、运行成本、所承担的风险及合理的利润得到补偿之后(即项目合同期结束),设备的所有权一般将转让给客户。客户最终就获得高能效设备和节约能源的成本,并享受ESCo公司所留下的全部节能效益。

节能服务公司(ESCo)自身可能没有能力完成上述全部的服务,但是,作为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可以通过整合各类外部资源,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可能会涉及各类型的机构(见图2)。

节能服务公司(EMCo)所开展的EMC业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商业性。EMCo是商业化运作的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来实现赢利的目的。二是整合性。EMCo业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实施“交钥匙工程”;EMCo不是金融机构,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EMCo不一定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EMCo也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EMCo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三是多赢性。多赢性是EMC业务的一大特点,一个该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EMCo、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对于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EMCo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EMCo投资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四是风险性。EMCo通常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EMCo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说,EMC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EMC业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节能项目的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及基本类型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优势

在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所有盈利都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这也是许多企业在节能面前踌躇不前的原因。而且大多数情况是,实施节能企业的客户由于自身种种原因的限制,自行的节能投资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存在节能投资的浪费,甚至项目的失败。因此,有关专家指出,当前我国节能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过渡和转变―有没有一种方式,让企业“零风险”地收获节能技术改造带来的效益?让项目的节能投资达到最科学、最完美的节能效果?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合同能源管理”,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本质功效。合同能源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节能新机制、新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风险,为客户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它不仅适应现代企业经营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的需要,而且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潮流。

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机制,不仅是一种推动节能产业成长的节能综合服务的商业模式,更是一种减少企业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它打造的是一个优质的专业化模式的服务新平台,采取的是一种双赢的共同承担风险的商业新模式,推行的是一种为企业一条龙服务的“交钥匙”工程。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节能服务公司才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地降低能源成本,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收益和节能服务公司公司提供的设备。如果把能耗大户比成“病人”,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就如同“医生”。不用“病人”投入一分钱,医生却能对症下药,开出疗效显著的“节能药方”,然后再从节约的能耗中获得分成收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支出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企业的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一条龙服务,不仅可以形成节能项目的效益保障机制、降低成本和风险,而且能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从而为建立节能产业提供了具体途径。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解决耗能企业开展节能项目缺乏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等问题,实现节能零投资、零风险、持久受益,从而提高其节能积极性,并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发展主营业务。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引入,使得节能有机会变成一项创造财富的过程,把环保、生态等众多产业的绿色价值变成了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益。按照EMC模式运作节能项目,在节能改造之后,客户原先单纯用于支付能源费用的资金,可同时支付新的能源费用和ESCo的费用。合同期后,客户享有全部的节能效益,会产生正的现金流(如图3)。

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效果不止是一个节能设备的参数度量,更是一个时间度量。由于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只负责销售节能设备给用能单位,买卖结束后,节能设备生产企业难以保证节能设备能够达到预期的节能效果,而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正是要帮助企业发挥出节能设备的最佳效果。合同能源管理作为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间的一种节能效果契约,以节能服务为手段,以节能效果收益为盈利模式,能保证节能项目的节能效果。合同能源管理将加强节能设备生产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问对节能环保的认识,促进节能设备产业和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因此,合同能源管理还可以成就一个行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具有明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产业禀赋使其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性产业之一。在能源紧张、节能减排日益重要的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具备高增值性的特点,它还可以吸引投资、扩大就业,带动信息咨询、技术服务、实验研究等相关产业部门的兴起,从而对节能服务行业的立业和发展提供支撑。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个高效率的市场化机制,与众多产业有密切的交集,可以带动这些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比如融资租赁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融资租赁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新领域,在节能领域里,融资租赁能够发扬优势,避开劣势。合同能源管理涉及更广泛行业领域,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制造业、从纺织行业到石油化工等链条关系行业,其中一些行业是单靠融资租赁无法涉及的,还有一些是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很难涉足发展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还使融资租赁能够进入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服务,发挥其推进市场化进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为双方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条件。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类型

结合国内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可以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划分为以下5种基本类型:(1)节能量保证支付型。此种模式是在项目合同期内,ESCo公司向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而达不到承诺的节能量的部分,由ESCo公司自己负担;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到ESCo公司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项目合同结束,先进高效的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2)节能效益分享型。此种模式是在节能改造项目合同期内,由ESCo公司与企业双方共同确认节能效率之后,双方按比例来分享节能效益。例如,在5年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和EMCo 双方分别分享节能效益的20%和80%,EMCo必须确保在项目合同期内收回其项目成本以及利润。此外,在合同期内双方分享节能效益的比例可以变化。例如,在合同期的头2年里,EMCo 分享100%的节能效益,合同期的后3年里客户和EMCo双方各分享50%的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企业享有以后产生的全部节能收益。这种模式其实是第一种模式的演进模式,制约这种模式发展最重要的是诚信问题,这也是该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3)能源费用托管型。此种模式是指由ESCo公司负责改造企业的高耗能设备,并管理其新建的用能设备。EMCo公司向客户提供能源系统管理和改造服务,承包能源费用和运行费用;承诺为客户实施节能改造并规定节能效果;双方的经济利益来自于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和节能改造产生的节能效益;合同规定能源管理和改造服务标准及其检测和确认方法。如果EMCo没有达到合同规定的服务标准和节能效果,应赔偿客户的相应损失。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有。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低、没有节能意识的企业,一般不采用。(4)改造工程施工型。企业委托ESCo公司做能源审计,节能整体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按普通工程施工的方式,支付工程前的预付款、工程中的进度款和工程后的竣工款。该模式适用于节能意识很强、懂得节能技术与节能效益的企业。运用该模式运作的ESCo节能公司的效益是最低的,因为合同规定不能分享项目节能的巨大效益。这种模式的风险重要在实施节能工程改造的企业,因此对节能服务公司的要求非常高。市场上往往有一些企业在某一项节能技术上有优势,但其他的配套技术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这种模式目前采用还不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发展,节能服务企业最终会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全方位服务。(5)能源管理服务型。此种模式是指企业委托ESCo公司进行能源规划,给予整体节能方案设计、节能改造工程施工和节能设备安装调试。ESCo公司不仅提供节能改造业务,还提供能源管理业务。在节能设备运行期内,ESCo通过能源管理服务获取合理的利益,而企业所获得的收益为:因先进节能设备能耗降低而降低的成本和费用。对许多经营者而言,能源及其管理不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部分,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方式是低效率、高成本的方式。通过使用ESCo公司提供的专业服务,实现企业能源管理的外包,将有助于企业聚焦到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方面。能源管理的服务模式有两种形态:能源费用比例承包方式和用能设备分类收费方式。

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能源管理合同是上述五种方式之一或某几种方式的结合。对每一种付款方式都可以作适当变通,以适应不同耗能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节能项目的特殊要求。但是,无论采用哪种付款方式,建议均应坚持以下原则:EMCo和客户双方都必须充分理解合同的各项条款;合同对EMCo和客户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以维持双方良好的业务关系;合同应鼓励EMCo和客户双方致力于追求可能的最大节能量,并确保节能设备在整个合同期内连续而良好的运行。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随着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的不断成熟,目前开始出现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以及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务模式。

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及发展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同时也是能源效率较低的国家,目前在能源用户中存在大量的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节能技改项目,这些项目完全可以通过商业性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合同能源管理(EMC)来实施。从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节能事业发展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合同能源管理(EMC)”这种节能机制同样适合我国的情况,我国已有的节能机构和潜在的投资者完全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实施节能项目,并从中获得赢利和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是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重要举措。

合同能源管理(EMC)在中国起步较晚,1997年才进入中国,相关部门同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共同开发和实施了“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第一次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并在北京、辽宁、山东成立了示范性能源管理公司,它们分别是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发展公司和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其任务是按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自此拉开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序幕。“世界银行(WB)/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的核心内容是:(1)利用世界银行和GEF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我国引进、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节能新机制;(2)促进我国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全面转轨和节能产业化进程;(3)不断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有效减缓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速度,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作出积极的贡献。

2000年6月30日,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向全国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并做了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这一通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随之涌现出许多新兴/潜在的节能服务公司(EMCo)。2003年11月,在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设立世行项目部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担保的难题,并专门成立了一个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促进节能服务公司成长的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EMCA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行业协会性组织,也是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子项目执行机构之一。EMCA为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社会团体组织,其目标是推广和发展以EMC机制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有针对性地为新兴/潜在EMCo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援助,帮助他们建立与提高各方面的运营能力,促成更多新EMCo的建立与发展,并最终形成我国的节能服务产业。EMCA在节能技术、节能项目运作、国家节能政策和规划、金融、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拥有强大的专家队伍和技术实力,并与美国、日本等国的ESCO协会、UNDP、UNEP、WWF、EVO等国际组织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世界银行的指导下、在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宣传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为手段、以新兴/潜在节能服务公司(EMCo)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配合政府机构推动节能工作为依托、以建立和提升EMCA自身能力为根本开展工作;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EMCA已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4年4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2004]30号) 要求2004年至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并提出七项综合措施,其中第五项为,要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等新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节水技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节能节水技术服务。2004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我国第一个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第二条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节能改造实施全程一条龙服务。”200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重点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第八条指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服务。”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办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第四条指出:“重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为千家企业节能改造提供节能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指出:“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要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范围,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竞争中不断做大做强,在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为企业和用户提供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取得合理利润,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6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指出:“开展能源审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自愿协议,电力需求侧管理等节能新机制,促进节能技术进步。”于2006年8月6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明确提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来推进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7年6月3日颁布的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07〕15号)第十九条指出:“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2007年11月颁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发改企业[2007]3251号)指出:“健全节能减排服务体系,探索污染集中治理模式。组织专家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和诊断,鼓励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中小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咨询,并提供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中小节能服务体系。”2007年10月28日颁布的、2008年4月1日起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七号)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国家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节能知识宣传和节能技术培训,提供节能信息、节能示范和其他公益性节能服务。”2008年10月正式施行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1号)第二十六条规定:“公共机构可以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委托节能服务机构进行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和运行管理。”这为中国节能服务行业提供了在公共机构节能中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我国“十一五”期间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公司由76家增加到782家,节能服务产业拉动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超1800亿元。《“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从782家发展到2500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无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实践表明,在我国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以来,合同能源管理再次迎来政策扶持的曙光,先是国务院将其确立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随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对节能服务公司从事节能减排项目给予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2010年是合同能源管理驶入快车道的一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0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四部委《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2010]25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意见》强调,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同时,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意见》同时明确,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意见》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强大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意见》还强调,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意见》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用能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基础条件。要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2010年6月3日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0]249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中央财政2010年安排20亿元,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暂行办法》规定,对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年节能量在500吨标准煤以上(含)、10000吨标准煤以下的工业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其他节能改造项目的节能量下限放宽到100吨标准煤以上(含)。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财政奖励标准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 《暂行办法》明确,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公告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鼓励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并根据实施情况对备案名单进行调整。

2010年6月5日,我国首个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正式上线运行,这也是社会资金进入节能投资领域的首个通道。这种交易模式允许节能服务公司对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由第三方投资者购买,这样,节能服务公司未来节能收益能提前变现而实现融资。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表示,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旨在解决合同能源管理中的融资难问题,通过这个交易平台,可将节能服务公司未来的服务收益进行转让,以获得流动资金开展新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

2010年8月9日,由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提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等单位负责起草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以下简称《通则》)作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 24915-2010)正式,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 24915-2010)规定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合同类型、技术要求和参考合同文本等。该标准的制定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机制实现节能降耗具有指导意义;对政府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落实有关激励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标准紧密结合当前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新形势和政策导向,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通则》的出台为规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相关部门进行行业管理和奖励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依据,在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技术规范的同时,也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了基本操作指南。对欲申请财政奖励资金的节能服务企业而言,《通则》显得尤为重要,《通则》将是相关政府部门审批奖励资金申请的重要依据。总之,《通则》实施是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一件大事,需引起节能服务企业足够重视。

国家密集鼓励合同能源管理政策客观上刺激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政策之后,有些地方政府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极为重视。2010年7月,《上海市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印发。该办法对审核管理机构的技术资质、专业人员配比等均做出明确要求,对获得节能量审核资格的机构将颁发相关证书,证书有效期三年。2010年9月,《北京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正式,经过公开征集、机构自愿申请、专家评审答辩等环节,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5家单位被确定为北京市节能量审核机构。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12月30日印发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节能服务企业实施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项目中的增值税应税货物转让给用能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方面,该通知明确要求,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企业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这些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将给节能服务企业带来实质性影响。一方面,具有完整节能服务产业链的企业将更加受益;另一方面,节能服务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将大为提升。

2011年3月1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公布了第二批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共有523家节能服务公司入围,此次名单比第一批增加了62家企业。公告中提到,第二批备案名单中的节能服务公司2011年1月1日以后签订并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都可以申请国家财政奖励资金。2011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由此,节能服务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2011年5月4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十二五”期间,两部门从加强新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进能效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机制创新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争在推进建筑节能上有所突破。同时,《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还明确要求各地积极发展能耗限额下的能效交易机制,大力推广运用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创新机制。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依靠新能源改变我国能源结构将是个长期过程。面对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节能减排优先的原则,加快对高耗能、高耗材、高排放、低效能产业的技术改造。为此,这期间,要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等有效的市场方式来推进节能减排。目前我国大量的已有成熟技术不能集成化使用,单个企业、个人使用成本过高。因此需要创新节能服务方式,将已有的节能技术集合起来,由节能服务商来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因此,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上述系列政府表明,国家为增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作力度,鼓励企业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明显加大了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推进力度。摸着石头过河,是合同能源管理成长的必经阶段,随着节能市场的逐步成熟,一套能被节能产品供应商、节能服务供应商、能源用户和投资界所认可的商业模式会慢慢呈现。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国。而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必须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以内,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内我国节能降耗的任务将十分艰巨。同时意味着未来我国节能市场潜力非常大。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投资,搞活内需,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节能服务公司的专业化功能,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当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要完成既定的综合节能指标,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来整合各项节能技术的运用,将实现能源管理从自我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节能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正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生机。合同能源管理及节能服务产业刚刚兴起,这一个市场有待培育。随着国家的大力扶持,合同能源管理必将进入发展的佳境。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及其推动的节能服务产业即将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光”。当前我国步入了“十二五”的关键时期,节能减排工作也进入了攻坚阶段。为实现国家新的“十二五”规划目标,达到用能单位与节能服务双赢的良好愿望,共建和谐社会和低碳生活,需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我们要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节能减排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我国政府强力推进节能工作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市场空间既大,节能服务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可以预计,“合同能源管理”此后的美好前景,将更加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 吴施勤.合同能源管理促进政府机构节能的作用[J].中国能源,2004,(5):22-23.

[2]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B/OL],省略,2006,(10).

[3] 张春雷.我国合同能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1):113-115.

[4] 蔡瑾,何川.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与应用[J].上海节能,2008,(10):48-52.

[5] 许艳,李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美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8):1-8.

[6] 孙红.合同能源管理是一轮新的产业革命[N].中国企业报,2010-4-20.

[7]袁海臻等.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能源技术经济,2011,(1):58-61.

[8]陈.加快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思考[J].中国能源,2011,(1):32-35.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节能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节能设计涉及到水利工程前期设计工作的各个阶段, 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目前, 水利行业关于节能设计的相关标准正在编制、送审过程中, 尚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本文在自己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基础上, 结合现行的国家有关节能方面的政策、法规, 对水利工程节能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关于节能设计的编制依据

1、有关法律、法规

节能设计编制的依据主要是国家有关法规、法规、政策以及工程所在地有关节能的规划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7年10月修订,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该法律明确了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节能管理、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节能技术进步、激励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方面, 分别对工业、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公共机构、重点用能单位等各类用能单位的节能进行了具体要求。特别是在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要求中, 明确规定了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 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 000t以上不满1万t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从目前我省大量设有泵站提水工程来看,许多工程运行期间的年综合能源消耗( 主要是电能)都超过了以上标准, 将按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管理。

(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制。大纲根据节能技术的成熟程度、成本和节能潜力, 采用各类措施, 规范节能技术政策, 用于指导各行业节能技术研究开发, 产业发展和节能项目重点投资的技术方向, 为编制能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节约能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持。

2、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工程的设计方案、建筑物组成、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运行要求等, 对工程建设期、运行期的能源消耗种类进行分析。从一般水利工程来看, 工程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施工设备的电力、燃油消耗, 工程运行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供水泵站、电动控制闸门、水库管理部门日常办公等设施的电力消耗。

3、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

根据工程能源消耗类型, 对工程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进行分析。针对水利工程能源消耗以电力为主的特点, 重点分析当地电力供应能力、电网及变电站分布情况、电力建设发展规划情况等, 以确保工程建设和运行期间的电力供应有足够的保障能力。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对当地现状及规划能源消耗种类、能耗指标( 主要是单位GDP 折合标准煤指标) 进行分析, 以作为确定工程节能标准的主要依据。

二、关于项目的节能措施

1、工程布置节能措施

(1)水库水头的利用。对于以水库枢纽为主的水利工程,供水及水力发电工程均直接由水库取水, 主要节能手段是充分利用水库水头, 以降低泵站扬程( 或增加自流引水能力) 、增加发电水头。水库供水发电洞高程按照满足水库最低运行水位(即水库死水位) 的引水要求确定; 水泵、水轮机机组安装高程根据水库调度运行要求确定的各供水对象最低引水位确定。直接由水库取水的泵站水泵机组及电站水轮机机组尽可能采用压力进水, 机组选型按照满足水库最高运行水位的要求确定, 以保证水库高水位运行时的供水及发电能够利用水库水头、降低运行时的电能消耗。

(2)供水线路输水方式及输水线路的选择。供水线路输水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利用地形高差, 有采用重力流自压输水条件的尽量采用。对于城市及工业供水工程一般要全部采用封闭管道输水, 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供水线路根据地形条件, 尽量减少平面及竖向折转, 以减少输水局部水头损失。

(3)供水工程管材选择。选择供水工程管材的原则是: 在满足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管壁糙率小、输水水力条件好的管材, 以减少输水沿程水头损失。

2、建筑物设计节能措施

建筑物设计节能技术主要用于泵站厂房、水电站厂房、管理站用房等工业及民用建筑物的设计中。目前国家正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建筑物节能标准体系, 建筑物设计节能措施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1)建筑墙体、屋面和门窗节能技术。包括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的外墙和屋面、外墙外保温技术, 限制并逐步淘汰内保温技术; 采用各类新型屋面节能技术、节能窗技术, 控制窗墙面积比, 改善窗户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等。

(2)采暖和空调节能技术。包括根据工程所在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 研究采用集中供热技术、优化配置冷热源技术、空气热回收技术、太阳能技术等先进节能技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减少采暖、制冷方面的能源消耗。

(3)采光和通风节能技术。包括根据建筑物的布局情况,研究泵站、水电站厂房利用自然光技术、自然通风技术的可行性, 减少采光通风方面的能源消耗。

3、机电及金属结构设计节能措施

水利工程中的水泵机组以及各类闸门启闭设备的电能消耗是工程运行期间的主要能源消耗。根据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要求, 到2010 年新增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将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在各类设备选型设计中, 应按照有关政策要求, 选择运行效率高、节能效果好的设备; 同时, 对于运行工况变化较大的泵站, 应配备必要的调节和控制设备, 以保证运行期间水泵机组能在高效区运行。

4、施工节能措施

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各类施工机具、运输车辆的电能、燃油消耗, 特别是在土石坝施工中, 坝体填筑所需的运输、碾压机具的燃油消耗是施工期间的主要能源消耗,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应根据坝址区、料场区的地形、交通条件, 采用施工网络技术优化施工运输、碾压工序, 以减少施工期的燃油消耗。

5、工程运行节能管理

水利工程运行期间的节能一方面要靠优化设计方案作为保障, 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合理的运行管理措施来实现。运行期间应根据工程任务和设计方案、工程调度运用方式、生产设备组成及其性能特点等, 确定工程的节能、降耗运用措施和原则,主要包括: 在供水调度中应根据用水量的变化情况, 充分利用供水线路上调节工程的作用, 合理确定水泵机组的开机数量、运行时间, 并确保水泵机组在高效区运行, 以减少不必要的电量消耗和水量消耗; 水电站运行应根据水库的下泄流量, 选择合理的运行机组, 尽可能利用下泄水量发电。

三、关于项目节能效果的分析

项目节能效果的分析首先要确定项目的能耗指标。从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划指标来看, 通常都采用单位GDP 所消耗的标准煤数量进行衡量。对于水利工程来说, 能源消耗的目的是向不同用水户供水, 从而产生供水工程的供水效益以及财务收入。因此, 项目的节能效果分析一般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确定工程的能源消耗总量。由于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一般都是短时期的, 其能源消耗主要是在运行期间,因此,工程的能源消耗总量可以只考虑运行期间的年能耗总量。折合为标准煤消耗总量(单位为t) 。

(2)分析计算工程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收入。分析计算方法可采用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经济效益及财务效益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单位为万元) 。

(3)计算能耗指标。根据以上计算结果, 分别计算单位经济效益和单位财务收入的能源消耗指标(单位为t/万元) 。

(4)分析节能效果。根据计算的能耗指标, 与工程所在地的节能规划、发展要求所确定的能耗指标进行对比, 对工程的能耗水平进行分析, 以说明工程是否满足节能要求, 说明工程的节能效果。

第7篇

【关键词】节能降耗 合同能源管理 减排措施 节能评估

1 引言

随着中国LTE产业的不断推进,各类通信基站成倍增长,其用电量和用电成本的迅速飚升已不容忽视。作为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电信运营商,面临着非常重要的课题——节能降耗。从能耗角度而言,电信企业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耗能企业,但也是不折不扣的耗能大户。数量众多、体量庞大的通信设备以及设备对环境较为苛刻的要求,决定了通信对能耗的要求。从总耗电统计数据显示,设备用电约占40%,空调用电约占50%,照明用电的耗电比例仅约10%。因此,节能须从节电开始,节电的关键在于基站节能。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投入了不少力量积极推进基站节能降耗的工作,各省市公司既要完成国家和集团公司节能减排的指标,又要保障其经营收入和利润。但在核心指标难以完成的情况下,通过传统的采购方式,投资将会形成新的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的折旧将对省公司利润造成冲击。同时也加大了运维部门的运维成本,传统的投资方式面临着重大挑战。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则是破解上述难题的关键,也是规模化快速推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在各地市展开小范围的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运营商可以有效地减少固定资产投入,通过每年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给第三方服务公司;加快固定资产的周转,提高资产回报率。同时,在合同履行期间,运营商与第三方服务公司是绑定的。合同方如果不能提供事先约定的产品和服务,将会面临处罚,以此促进运营商、节能服务公司与研究机构进行深入合作,探讨新的能源计量方式,也为下一步能源管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终实现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多赢。

2 建设策略

(1)系统可靠性

开展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工作不能以牺牲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违反规范要求为代价,否则,带来的损失很可能会远远大于收益。因此,节能降耗工作应以充分、深入的研究为前提,以细致、全面的方案为指导,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根本,以节能降耗、提高效率为最终目标。

(2)方案可行性

节能降耗技术改造方案要结合基站的实际系统构成、运行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科学、缜密的分析,尊重客观事物规律,切不可将方法措施绝对化、片面化、机械化。节能的实施方案应全面、有效、有侧重、可实施性强,以实现低成本、高收益、多节能的效果为最高目标。

(3)经济合理性

节能应兼顾经济效益增长,切勿矫枉过正。用先进节能的产品更新替换老旧、高能耗设备固然合理,但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企业资本力量和网络发展能力,孰优孰劣不置可否。实施前期要做好试点工作,关注节能方案的投资回收期。

(4)效果可测性

节能技术使用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效率如何,都必须有一套健全、可行、有效的评测机制。定性分析相对容易,定量评估则有些难度。

3 基站节能降耗产品分析

(1)智能通风系统

智能通风系统是该技术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在机房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按不同的高度开两个孔,分别作为出风口和进风口。当室内外环境满足开启条件时,启动风机,不断地引入低温的室外空气,排出高温的室内空气,从而达到降温节能的目的。智能通风设备通常由进风口、出风口和控制器三部分组成,控制器的功能智能化,可与空调联动控制,按预定的程序,根据室内外环境变化情况,执行进/排风或空调机的开/关机控制。智能通风设备适用于基站常年室内外温差大(10℃以上)、通风条件比较好、空气质量好的地区;不宜在外部环境和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安装,如灰尘较大的道路和工厂旁、海边或空气污染较重的地区。

(2)智能换热系统

智能换热采用两套独立的循环风道组成,室外冷空气经过管道进入室内换热器,与强制循环流动的室内热空气通过特制形状的金属换热芯体进行热量交换,从而降低室内温度。该设备可以实现与空调机的联动,按预定的程序执行换热器与空调机之间的开/关机控制。该技术的关键部件是换热芯体(又称为能量回收装置),室外空气不进入机房,通过换热芯体内完成热交换作用。智能换热设备适用于基站常年室内外温差大(10℃以上)、空气质量较差的地区,该技术可进行规模推广。

(3)变频/数码蜗旋节能空调

变频/数码蜗旋空调根据外界环境需要调整压缩机工作状态来降低压缩机工作负荷,从而达到空调节能的目的。变频是指空调主机P板上的变频模块根据内机负荷来控制压缩机的转速,从而控制主机的容量输出,变频系统中压缩机的频率和转速是变化的。数码涡旋指的是空调主机的P板控制压缩机PWM阀的开/闭,使压缩机处于卸载/负载状态,利用这两个状态在一个周期中的时间长短来控制主机的容量输出。变频/数码蜗旋空调适用于所有安装空调的基站,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实际节能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4)新风一体化空调

当外界温度下降到能够满足室内热负荷要求时,通过微处理控制器使压缩机停止工作,并自动开启电动排气闸,引入外部冷空气进行室内环境温度的控制,以达到设计要求。新风一体化空调适用于低温时间较长、通风条件较好、空气质量好的地区。

(5)空调节能添加剂技术

空调节能添加剂是一种以环烷油为基础,含有多种先进添加成分,性能极强,和制冷剂完全兼容的独特配方产品。空调节能添加剂能大幅提高压缩机性能,防止内部组件氧化,恢复和提高空调能效,缩短运行时间,降低运行噪音,减少设备故障,延长使用寿命,节省维护成本,从而实现节能、增效、深度养护等多重独特功效。空调节能添加剂是目前空调及制冷设备领域提升能效、降低磨损、减少维护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节电节能解决方案。

(6)蓄电池温控节能技术

基站内蓄电池要求的环境温度为20℃~25℃,环境温度每升高10℃,蓄电池寿命缩减一半,而其它设备可以在温度为35℃~50℃的环境下工作。蓄电池温控节能技术通过温控机组对电池仓内空气的调节,为蓄电池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局部工作环境,可以降低机房、基站内对温度要求不高的设备对空调的需求,从而大大降低机房和基站内部空调的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 节能审计分析和节能结果评估

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明确提出,切实做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各项工作,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如何对节能量进行审计、评估,规范节能项目节能量的审核方法、审核程序和审核行为,验证节能技术的成效,评估节能降耗的效果,是直接影响节能工作开展的关键。

4.1 基站节能审计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始前期,第三方节能公司将与运营商一起交流节能技术与合作模式,并深入具体基站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节能需求和改造前景等。基站节能审计工作具体包括如下:

(1)双方确定试点区域和基站数量,详细收集试点基站和即将改造的基站设备使用、运行成本、运行环境、用电情况等详细的历史数据收集及分析;

(2)已经采取节能措施和目前这些节能措施的现状、节能分析;

(3)基站主要用能系统与设备状况、能源管理体系状况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节能潜力分析;

(4)对试点改造的基站进行节能需求和节能空间分析;

(5)基站各种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能源成本与能源利用效果评价;

(6)按照不同种类和能耗特点对基站进行分类,满足设计需要;

(7)统计基站运行成本,分析差异的原因,找到能耗的组成比例;

(8)判断节能技术的使用和节能效果的预测节能技改项目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价,并双方进行深入讨论。

(9)撰写详尽的节能诊断分析报告。

节能审计工作可由双方组成的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4.2 节能结果评估

目前,电信运营商对基站环境节能项目使用较为普遍的有以下几种定性的比较评估方法:

(1)节能改造前后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制冷效率)值的测量比较;

(2)利用同一工况的双区域进行功能效果比较;

(3)在稳定负荷下,用挂表的方式对全年同期电费(电量)进行比较;

(4)通过等时间间隔通断累计,进行节能技术投入或不投入的比较。

由于节能技术的属地化特性决定了节能降耗的效果必须依赖现场的环境条件,因此很难通过实验室的仿真来进行测试。实践表明,若在现场做评估,因实际环境的差异,又难以通过精确比较进行定量的节能效果分析,可比性也较差。

参考国外的实践经验,依据美国国家能源部的一项节能效果评估规范IPMVP(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Verification Protoc01),可以对项目最后的节能减排效果做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估。该规范是讨论节能技术服务公司(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和接受服务方就如何量化节能改善措施、性能及效益的步骤,提供可以用来验证节能效益的最佳实务技巧的一个指导性规范。

5 结束语

截止目前,通信基站节能降耗建设已经有很多成熟的解决方案,并且都取得一定的应用和实践。但对于大部分基站节能项目而言,都是由节能设备供应商单边主导进行操作,行业中缺乏标准,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且行之有效的产品验证和质量控制。加之目前商业模式缺少结合实地环境的定制化环节,已经导致很多省市运营商暴露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站节能改造建设必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网络规划建设、日常维护、技术改造等各环节,必须处理好诸如网络安全与节能效果、投入成本与节能回报率等多方面的关系。

随着我国LTE规模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大运营商均加大了节能降耗的推进力度,全国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积极与运营商开展深入交流和紧密配合,为运营商提供功能完备、性能卓越的节能降耗解决方案和综合运维解决方案,与运营商一起不断在基站合同能源管理中积累丰富的方案应用、项目管理、实施经验和交付经验,坚持“科学规划、精心准备、分步实施、优质服务”的原则,从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成本效益俱佳的节能降耗之路。笔者相信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通信基站节能降耗建设,必将为运营商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Vivek Ranadive. 未来之路——预见力:全球化经济大变局下的企业思维革命[M]. 雷嬿恒,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8.

[2] 张传福,彭灿,李巧玲. TD-SCDMA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3]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通信机房节能技术应用综述[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第8篇

【关键词】节能;印刷机械产品;节能评价方法;能耗指标

1、前言

能源短缺将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要面临的挑战,国家将节约能源工作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能放到优先地位的能源方针,以促使节能工作的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虽然开展了节能产品的认证工作,但节能产品数量较少,仅限于“中国节能产品认证范围”中所列入的产品,而我国目前只有有限的几种节能产品有认证标准,远远无法满足节能产品发展的需要。同时印刷机械产品能源消耗大,市场上标有各种节能功能产品名目繁多,却缺少对其进行节能评价的标准,从而使得节能产品的质量、节能效果、技术水平的无法得到鉴别,也使得国家产品质量监督的法律法规在节能产品上无法实施,客观上造成节能管理上的无章可循,不利于整个行业节能工作的开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向全国印机标委会申请,要求编写“印刷机械节能产品评价方法”标准,为此我们开展了该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目的是为印机行业开展节能评价活动确立基本原则,从而为进一步确立各类产品的能效水平的最低限值或能耗水平的最高限值以及为下一步的能效等级的划分打下基础,为质量监督检测部门对各类产品的节能效果进行评判提供方法和依据,方便企业对自身开展的节能技术进行评价,从而为制订该标准确立方向。

2、节能产品概念理解

所谓节能,就是在满足相等需要或者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使能源消耗量最小,其减少的数量就是节能的数量。因此,节能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概念,比较的前提就是要满足相等的需要或达到相同的目的。节能的产品首先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该是节能的,其能源的消耗量应该是尽可能少的。那么到底怎样的产品才是节能产品?

国家标准GB/T 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对节能产品的定义是:符合与该种产品有关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标准要求,在社会使用中与同类产品或完成相同功能的产品相比,它的能源使用效率(能效)指标达到相关能效标准的规定,并且具有合理的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中的定义:是指符合与该种产品有关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标准要求,在社会使用中与同类产品或完成相同功能的产品相比,它的效率或能耗指标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或达到接近国际水平的国内先进水平。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产品首先是符合与该种产品有关的质量、安全和环境标准要求的,作为节能的产品还应保证其能源使用效率或能耗指标达到一定的先进水平,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具有合理的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因而节能产品的评价主要内容应包括对产品节能量和经济效益两方面的评价。

3、评价方法建立的依据及评价标准框架

本评价方法的内容不同于GB/T 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该导则只是对节能产品进行认证的基本技术依据,针对的是国家实行能效管理的产品。国家制定并公布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管理产品的目录,虽然印机产品尚未列入其中,但对其进行能效标识已是大势所趋,而本方法是要对印机行业的节能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为避免造成企业人财物的浪费,制订一种科学实用的方法对节能产品按一定的准则进行综合评价,以方便企业自身开展的节能技术进行评价,为政府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节能产品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这也是评价方法建立的依据。

由于印机产品种类繁多,各自的功用和能耗也不尽相同,要制订一个能适用于所有产品的具体评价方法是十分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对印刷机械行业的节能产品提出一个方向性的“评价方法”,作为评价节能产品的指导性原则和方法,依照这个原则,今后可以对各类产品制定具体的评定方法,从而为将来实行每种产品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的评定奠定基础。

基于上述考虑,参考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同时结合行业的特点来确立《印刷机械节能产品评价方法》标准框架。其内容包括:节能产品的评价原则和条件、能耗指标的选取、能耗指标的计算、节能量的计算以及评价产品的节能率和节能等级等。

4、节能产品的评价原则及条件

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为节能产品确定了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是产品的节能效果明显,符合资源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及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二是节能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其投入产出比应大于1。由该导则的两个基本原则,确立印刷机械节能产品的评价原则,如下:

a.节能产品应达到已有的同类产品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

b.节能产品应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即应具有能源消耗少且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特点。

c.节能产品应技术先进,在质量、性能和社会使用及推广应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且应满足使用、安全、可靠的要求。

制定被评价产品的评价条件,是为了对印刷机械产品是否节能进行初步的判断,进而设立一个进入节能评价程序的门槛。共两条:

a.产品应符合GB/T25657-2010《印刷机械 资源利用技术条件》,应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技术涉及到的装置以及先进技术宜采用但不限于JB/T11016-2010《印刷机械 耗电技术条件》中第五章的要求。

b.对产品进行节能评价,应规定统一的测试条件。

JB/T11016-2010《印刷机械 耗电技术条件》规定了印刷机械耗电技术条件的设备、要求和节电的评价。评定产品应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节能技术涉及到的装置以及先进技术包括电动机、机器的独立照明配套设备、烘干设备等多种设备。

另外,对产品进行节能评定,应确定统一的测试条件。在此条件下,生产出符合同类产品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商品。

5、产品节能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研究项目的初始阶段,对能源的统计采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按消耗能源种类统计:电力能耗、水能耗、油墨能耗、版材能耗、纸张能耗以及其他能耗工质;另一种是按用能过程统计:印刷机运转能耗、干燥能耗、冷却能耗、压缩空气能耗、排放气体能耗以及其他用能能耗等。我们研究的评价能耗指标有产品节能量、单位产品节能量、产品节能率、综合能耗、产品的单位产量的综合能耗、能量的当量值、节能率等。

在征求意见后,有些厂家和专家持不同意见,认为该方法对所消耗的能源分的太细,不仅包括了用能过程的各种消耗,还包括了各种资源的消耗,从而使问题复杂化,这其中多种消耗能源不易测量,操作性差。对各种消耗的测量目前还不具备完整的测试手段,数据获得存在困难。

因为印刷机械产品普遍结构复杂,由于诸多因素决定着设备整机的能耗,如机器的结构、零件的加工和装配精度、控制方式等,我们不能对这些因素一一准确地分析计算。然而,事情简单化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单位产出所消耗的能源”却能综合反映一款产品的节能水平。无论消耗能源的种类或形式,都会体现到设备的总功耗上,“总功耗”的数据以目前行业内各检测机构或大专院校所掌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手段都能实现采集。

这里引入“产耗比”的概念,也就是“单位能耗”的概念,实际单位产出量与实际消耗的功率之比。其倒数也就是“单位能耗”。因为无论哪种印刷机械(检测设备、配套辅助设备除外),最终都要输出成品,同一类别的设备,通过试验得出一系列“产耗比”数据,再根据全行业的情况综合分析后规定代表节能水平高低的“能效等级”。

今后“能效等级”的确定可以这样考虑:对不同厂商(包括外商)的同类设备多次试验后求出“产耗比”平均值,在平均值的基础上降低5~10%作为“节能产品”的最低准入门槛(即最高的产耗比),这个值应该能代表国内先进水平。“产耗比”每降低5%就升高一个能效等级,往上走级差可以缩小一点,如4%、3%、2%、1%,分别对应能效等级4级、3级、2级、1级。1级是最高级别的节能产品,5级是最低级别的节能产品。等等。

综上所述,可以选取单位能耗、综合能耗、节能评价值、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等作为印刷机械产品节能评价指标。单位能耗是指生产单位成品所消耗的能源总量。综合能耗是在标准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印刷机械产品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该能源值为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和单位分别折算后的总和。而节能评价值为印刷机械产品中,同一类产品的单位能耗的平均值。根据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对节能产品的定义,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也应列入评价指标之一。另外,因为客户在购买节能设备时,对于购买节能装置增加的投资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很关心的;对于那些为了满足节能要求反而降低了经济性的产品,“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指标在评价节能产品时也能起平衡作用。

6、产品节能评价能耗指标的计算

进行能耗指标的计算,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测量设备所消耗的各类能源值也是不一样的。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规定了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原则,其中有在计算综合能耗时,各种能源折算单位为标准煤当量;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燃料能源应以其低(位)发热量为计算基础折算为标准煤量等要求。低(位)发热量等于29307千焦(kJ)的燃料,称为1千克标准煤(1kgce)。

为了掌握印刷机械所消耗的能源的类别状况,全国标准化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作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只有柔性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卷筒纸平版印刷机和复合机使用了燃气或燃煤等进行加热来实现干燥,其他的机型均是利用电能进行生产。为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印刷机械各种机型的能源消耗分为单一能源消耗和两种以上能源消耗两种耗能方式。对于单一能源消耗的印刷机械产品的单位能耗采用每单位产品千瓦·小时为单位,而对于两种以上能源消耗的印刷机械产品的单位能耗采用每单位产品千克标准煤为单位。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测量设备所消耗的各类能源值。

1)单位能耗及综合能耗的计算

能耗的计算按设备的耗电种数分为单一能源消耗计算和两种以上能源消耗计算两种。单一能源消耗的单位能耗是生产单位成品所消耗的能源总量;两种以上能源消耗单位能耗,由各种能源的综合能耗得出,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a.单一耗电设备

对于只消耗电能的设备,其单位能耗qe为生产单位成品所消耗的电量,按公式(1)计算。

式中:qe为单位能耗。单位依据成品的特点确定。如千瓦·小时每平方米(kw.h/m2)(胶印机、覆膜机等)、千瓦·小时每平方厘米(kw.h/cm2)(胶订机,cm2为加工书背的面积)等等;e为生产某种成品(完成某种工作量)所消耗的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n为生产某种成品(或某种工作)的总量,单位依据成品的特点确定。

b.消耗两种以上能源的设备

对于不但消耗电能,还消耗其它能源,如:燃气或燃煤等能源进行干燥的设备,其单位能耗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综合能耗,按公式(2)、(3)计算。

式中:E为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m为消耗的能源品种数;ei为设备消耗的第i种能源的实物量,单位依据能源种类确定; pi为第i种能源的折算系数,按能量的当量值或能源等价值折算。

注:各种能源的折算系数可参见GB/T 2589-2008。

2)节能评价值

对于达到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技术要求的一类产品,将该类产品单位能耗的平均值作为节能评价值,该值为能耗水平的最高能耗限值,按公式(4)计算。

式中:ep为节能评价值,单位依据产品的特点确定;qej为第j个企业的指定产品的单位能耗值,单位依据产品的特点确定;t为达到指定产品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数量,数量越多,评价值越具有参考价值。

3)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

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是评价节能产品经济型的指标,是指用户用节能经济效益回收购买节能产品多支付的费用所需要的时间,用年表示。按公式(5)计算:

式中:a为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单位为年;K为使用节能产品用户增加的投资额,单位为元;M为产品的年节能经济效益,单位为元每年。

7、产品节能的评价方法

为了方便地进行产品节能折评价,我们引入“企业产品节能率”的概念,企业产品节能率是指产品的单位能耗达到节能评价值的比率。由节能率的大小可以确定产品的节能水平等级,从而评定产品是否节能。

1)节能率

企业产品的节能率按公式(6)计算:

2)节能水平等级

为了确定节能水平等级,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集全国相关印刷机械企业对节能率与节能水平等级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讨论。这只是一个经验数据,最终得出了结论。节能产品宜按以下规定进行评价:

a)对于单位能耗小于节能评价值的企业产品,表示产品不节能;b)对于单位能耗达到节能评价值0~7%的企业产品,表示产品能耗为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c)对于单位能耗低于节能评价值8%~11%的企业产品,表示产品比较节能;d)对于单位能耗低于节能评价值12%以上的企业产品,表示产品节能达到我国的先进水平。

企业产品的节能水平应按照表1的规定进行确定。

3)综合评价方法

节能产品的各评价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a)节能产品的节能水平等级应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我国先进水平;

b)节能产品的用户增加投资回收期应小于同类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

c)节能产品的重点性能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中的相应规定。

节能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第9篇

【关键字】能效测试;工业锅炉;节能

一、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出台的背景

我国能源储量在世界上位列前茅,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其能源消耗量现排名世界第二。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能源供应紧缺的矛盾显得越来越明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也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落实实施。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各级锅炉制造许可证拥有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1400家,生产的产品也主要是层燃方式的锅炉,据不完全统计已占燃煤锅炉总量的95%。目前,全国在用工业锅炉约有60多万台,约180多万t/h,其中48万台锅炉为燃煤工业锅炉,占工业锅炉总容量的80%左右[1]。中国工业锅炉大面广,但是平均容量小,而且以燃煤为主,年耗燃料接近4亿吨标准煤,约占我国煤炭总量的1/4。由于锅炉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相当严重,每年多耗用燃煤约6000万t,节能潜力巨大[2]。我国一般工业锅炉设计效率为70%-80%,平均运行效率约60%-65%,平均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0个百分点。

锅炉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之一,早在2009年就被列入了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里,里面提到了鼓励锅炉使用单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方法推广节能技术以降低能耗。对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也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随后国家质检总局在2010年8月正式颁布了《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在附件A详细列出了工业锅炉具体的热效率指标。同年12月1日总局实施了《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该规则涉及锅炉能效的4项测试方法,具体有: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锅炉及其系统运行能效评价,规则的实施大大推进了我国目前锅炉节能工作的进度。

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的情况及分析

能效测试工具:1台烟气分析仪表(烟气分析),1台红外线测温仪(用于锅炉外表温度测量),1台电子台秤(用于燃料重量测量),1只电子秒表(用于时间测量),1把钢直尺(用于高度测量),1台多点测温仪(用于烟气温度测量)。

以某市64台在用工业锅炉已完成的能效测试作为分析依据,,具体能效测试采用反平衡测试方法。参照《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从此测试结果看,锅炉热效率达标的锅炉为48台,锅炉达标率为71.9%。一、按锅炉排烟温度统计:41台蒸汽锅炉中有21台排烟温度超过170℃,其中一台最高排烟温度为262℃;21台有机热载体锅炉有12台排烟温度超过170℃,其中一台最高排烟温度为288℃;2台热水锅炉均符合节能技术规范;二、按锅炉过量空气系数统计:53台层燃锅炉中有51台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65,其中一台最大过量空气系数为7.69;11台负压燃油(气)锅炉中有10台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25,其中一台最大过量空气系数为2.58。三、存在当周围环境温度为25℃时,存在距门(孔)300mm以外的锅炉炉体外表面温度超过50℃的现象。

综上所述,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基本上能反映出本身锅炉的实际能效情况,现主要反映以下几个存在问题:

1、普遍存在排烟温度过高。因为排烟温度直接影响排烟热损失的大小,而排烟热损失是锅炉热损失中较大的一项,可高达10%-20%[3]。据统计,排烟温度每升高15-20℃,会使排烟热损失增加1%[4]。

2、普遍都存在排烟处过量空气系数偏大。这会导致锅炉炉膛的平均温度降低,影响了燃烧工况,同时排烟空气过量系数偏大,会导致引风机、除尘器阻力上升,出力下降。

3、普遍存在烟气含氧量偏高,这说明风量过大,会导致锅炉排烟热损失加大。存在原因分析:

(1)锅炉实际使用燃料与设计燃料热值有差异,例如燃煤锅炉实际未能按锅炉设计的煤种进行燃烧使用,具体体现问题就是煤质差,水分偏高,灰分含量高,导致了煤着火推迟,燃烧时间大大增加,最终导致锅炉热效率偏低;

(2)有些运行的锅炉尾部未加装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或者烟气系统积灰比较严重,导致热阻增大,换热面减少,最终导致排烟温度过高;

(3)锅炉运行参数调配不合理,引风机风量与鼓风机风量未能调整到合适的配比,导致过量空气系数偏大,含氧量偏高;

(4)锅炉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节能意识比较薄落,有些企业以减少公司运行成本考虑,对于锅炉本体及管道设施、阀门等未做相应的保温措施,导致了锅炉本体及管道外表的温度偏高,使得锅炉热损失加大。

三、工业锅炉能效整改措施

在能效测试的基础上,目前普遍较多地进行节能改造的途径有:

1、采用蒸汽锅炉冷凝水回收技术;

2、在燃油(气)炉上加装蒸汽发生器,充分利用尾部高温烟气;

3、采用节能控制燃烧系统,优化燃烧;

4、给煤装置技术改造,采用均匀分层给煤技术;

5、锅炉炉拱改造等,锅炉使用单位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针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整改,从而达到锅炉提高能效指标,最终实现节能降耗达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振东.工业锅炉热效率分析[J].应用分析,2007(5)

[2]李斌东,魏保杨.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J].化工装备技术,2011(6)

第10篇

【关键词】节能技术;供配电;设计;应用

一、企业内部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具体指的是在保证企业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下,选择最优化的方法来降低电能消耗,采取最合理的节能技术和手段来使企业供配电系统达到最高的运行效率,以此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企业供配电节能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企业供配电系统运行管理工作的加强、企业平均负荷率的提升、电力变压器负载系数的提高、经济运行方案的优化制定、企业用电体系功率的提升、电力线路输送能力的提高以及电力设备的优化更换等途径实现的。关于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效果,一般都是通过减少变压器容量之后达到电力消耗和费用的降低,从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其中,变压器负载系数是用来衡量变压器实际负载系数和额定负载系数之间关系的指标,变压器的损耗如何与变压器负载系数有着密切的联系,负载系数也决定着变压器的运行是否处于经济、合理的状态。节能效果如何与变压器的运行效率也是息息相关的。数年来,企业都在积极地制定节能技术和措施,致力于实现变压器的最佳运行状态,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供配电设计中节能方式的选择

1.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是企业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选择一个合适的变压器,对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选择变压器时,不仅要考虑变压器的性能和质量,更要看重其节电能力如何。选择节能的变压器是降低企业供配电系统能耗的有效手段。首先,从影响电能传递效率的因素方面来看,要注意变压器的材质和截面面积大小,最合理的方法是看回收率;其次,准确计算出变压器的有用损耗,才能够得出变压器的节能效率;最后,在选择变压器的同时,还要看重变压器平常的使用费用即运行费用,在计算变压器的日常运行费用时,要结合其负荷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电压的调节。在配网的配电变压器或者用户变电所安装好的无功能补偿装置中,按照实际情况补偿无功功率,达到电容器自动投、切的目的,使配网中输送的无功功率达到最低数值,这种调节过程就是电压的调节。电压调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资源的节约,从而降低企业的电力消耗和费用,促进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3.输电线路的选择。输电线路的合理设计和选择是实现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是输电线路的两种选择,输电线路的截面面积是选择时需要注意的要素之一,并不是截面面积越小就会越省电,过大过小的截面都会增加企业的费用负担。现阶段,国内的各大企业在选择输电线路时都会通过其经济电流密度进行判断,但是经证实,这种选择方法是不合理的,反而会加重企业的投资负担。

4.电力电缆的选择。电力电缆是企业进行电力运输过程中重要的设备构成,对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效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企业在选择电力电缆时,最先考虑的应当是电力电缆的安全性能和经济效益,电力电缆的选择与其截面面积大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电力电缆的截面面积越大,线路设置费用就会越高,但线路损耗就越小,反之,线路设置的费用会减小,但是线损会增大。因此,在选择电力电缆的时候,要根据导体载流量和经济电流密度情况综合进行考虑。只有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电力电缆种类,才会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三、节能措施在供配电设计中的应用

实现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不仅对国内各大企业来说是降低电力消耗、减少电力投资和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目的的重大战略。国内有很多大型企业的用电量居高不下,更有很多企业都在承受着能源消耗问题的困扰,在供配电系统中实施节能措施,是众望所归的重大举措。如何在供配电系统设计中应用节能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进高效高质的省电设备和装置。省电设备和装置的选择是提高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效果和运行质量的有效途径,其中不稳定的电压、不平衡的三相电压以及过大或过小的电动机冲击电流都是影响供电系统质量的“罪魁祸首”,而高质量的省电设备和装置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有效的省电设备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供电系统的运行寿命,平衡并稳定供电系统的相关数值,达到节省电力的目的。

2.尽量降低谐波带来的危害。谐波危害是企业供配电系统中严重的危害要素之一,它不但会增加供配电系统的电能消耗,还容易损坏相关的电器设备,降低供电系统的使用寿命。为了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谐波释放对供电系统的损害,需要在变压器低压侧和设置有用电设备的地方放置源滤波器、无源滤波器或者将二者配合使用,从而起到净化线路、减少电能损耗的作用。

综上所述,电力能源是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能源,节能技术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关系到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效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投资支出等意义重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采用经济、合理的节电技术和手段来降低电力消耗,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要实现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节能目的,需要从电器、设备等层面入手,选择经济、合理的节能设备,并采用合理的节电措施促进企业电力消耗的降低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超,刘春海.工业供配电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09).

[2]于洋.浅谈某工业厂房供配电设计[J].四川水泥,2015(06).

[3]张.浅谈工厂供配电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2).

[4]宋谊君.工业供配电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3(33).

第11篇

关键词:抽油机井;节能降耗技术;效果分析

1 目前孤东油田抽油机井上应用的节能技术

目前抽油机井上应用的节能技术主要是在地面部分,并且主要是针对抽油机的结构及其拖动装置(电机和配电箱)的性能来开展的。抽油机节能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节能抽油机,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减速箱峰值扭矩,使电机功率下降,包括双驴头抽油机、偏轮抽油机、下偏杠铃抽油机、摩擦转向式抽油机和摆杆式抽油机;另一类是对常规抽油机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抽油机拖动装置节能技术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节能电机,主要有永磁电机、高转矩电机、变频调速电机和一体化拖动装置;另一类是节电箱,主要是控制电机定子绕组Y-转换调压和采用功率因数控制器调压以及无功功率补偿。

将油田上推广应用的节能技术,在定点的水力模拟试验井上进行了测试。水力模拟试验井能消除生产井的含水、油气比、动液面和泵挂深度等因素影响,工作流程是以水为介质,在井筒和地面测试装置中形成循环回路,抽油机负载可调,通过计量设备及仪器仪表对有关测试参数进行计量,在同等条件下,对待测产品及设备进行全面准确的能耗对比和评价。

2.1 节能抽油机

对抽油机井在用的节能抽油机的节能效果进行了测试(表1)。

双驴头抽油机节能原理:该机以常规抽油机为基础,对四连杆机构进行了改进,采用变径圆弧状游梁后臂,游梁与横梁间采用柔性连接件等特殊结构。由于变参数四连杆机构的作用,使其扭矩变化接近正弦规律,静扭矩波动较小,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下偏杠铃抽油机节能原理:下偏杠铃复合抽油机工作时,游梁偏置平衡重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圆弧,当重心处于游梁回转中心的水平线上时,其重力矩最大;当重心处于回转中心的垂直线时,其重力矩最小。利用这一变矩原理与曲柄平衡共同作用,可有效削减峰值扭矩,改善抽油机曲柄轴净扭矩曲线的形状和大小,使其波动平缓,并且消除负扭矩,减小抽油机的周期载荷波动系数,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

摩擦换向抽油机节能原理:摩擦换向抽油机工作时,以功率因数cosφ=1的开关磁阻电动机为原动机,使用智能模拟及数字混合控制,采用摩擦轮传动作为工作机构,机械传动路线短、效率高,实现了正反转换向,启动换向平稳、冲击小,且冲程、冲次均可独立无级调节,控制抽油杆上行及下行速度,有效地降低了电动机输出扭矩的峰值,再加上直接平衡的作用,最终实现降低电机功率的目的。

2.2 节能拖动装置

2.2.1 节能电机

目前约70%的抽油机电机平均负载率小于40%,运行效率低于80%,“大马拉小车”现象较为普遍,使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降低,配电线路网损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游梁式抽油机是一个四连杆机构,启动时静载力矩较大,正常工作时驴头悬点载荷是交变的,其负荷特性也是交变的,电机的电流、功率、功率因数随着抽油杆上下冲程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克服启动时负载的静载力矩,对于普通的Y系列电机只得加大容量,这就造成了“大马拉小车”。为解决这一问题,应用了高转矩电机、超高转差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一体化拖动装置等节能技术。各种节能电机节电原理如下:

①高转矩电机是机座为一整体式、内部为独立双定子结构、转子同轴的复式电机。该电机启动时为双电机工作,启动后正常工作时,只用一台单机工作。电机可在外电路控制下,依负载变化而自动停止或启动。

②超高转差电机通过增加转子电阻提高电机的转差率,使电机在重负荷时速度下降,扭矩增加;轻负荷时速度上升,扭矩减小,速度变化范围大于12%。该电机启动电流小,启动扭矩大,装机容量和普通电机相比降低约40%。

③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异步启动、同步工作方式,由于转子转速与定子旋转磁场完全同步,无转差损耗,且转子不需外加励磁电源,无励磁损耗,因此具有功率因数高,启动力矩大等特点。

2.2.2 节电箱

节电箱节电原理及特性如下:

①电机定子绕组Y-转换技术。主要是通过自动控制实现电机Y-转换,从而提高电机负载率,同时以电流、电压为取样元,作为电机过载、缺相等保护的控制信号,并跟踪反馈,使电机输入功率随负载的变化而同步变化,强制降低电机的有功和无功损耗,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当定子绕组接时,绕组端电压为380V;当定子绕组Y接时,绕组端电压为220V。绕组端电压下降了,相应的负载率就增加了。

②功率因数控制器调压技术。主要是采用单片机实时检测功率因数,自动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开启角来调节电机的供电电压,从而达到节电的目的。该技术对负荷的适用范围比较大,使电机既可以全压启动又能降压运行,电机始终在高负荷状态下运行,提高了功率因数。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节电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电压的变化速率跟不上电流的变化速率。

③无功补偿技术。主要是采用加装一定容量的电容器对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消除无功电流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负荷,从而降低网损达到节电的目的。目前这种技术应用比较广泛,效果也较好。

通过在模拟试验井上进行测试对比,筛选出效果较好的配电箱(表2)。

3 节能技术在抽油机井上的应用效果

3.1 新井合理选择抽油机井节能产品

采用节能型抽油机与节能拖动装置后,在节能拖动装置与节能型抽油机功能互补的情况下,最终节电率小于二者之和;而在二者不能达到功能互补的情况下,最终节电率将低于节能效果最好的设备甚至无节能效果。

现场试验证明,偏置机+高转差电机的效果不如偏置机+普通电机的效果好,甚至无节能效果。

在模拟试验井上进行了节能抽油机+节能电机+节电箱的组合评价试验。

试验表明,双驴头抽油机+节能电机+调压箱的叠加效果低于双驴头抽油机+YMJ电机+普通控制箱的节能效果。原因在于节能电机及节电箱都是在电参数上进行了改进或优化,叠加使用时因功能重复而互补性少甚至相互抵消。

在新井投产时必须合理选择抽油机井节能产品,使之达到合理匹配,才能收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3.2 供液不足井的节能降耗

在供液不足井上应用抽油机智能间歇节电控制装置,该装置是利用短波吸收原理,自动采集出液管内的气液比,当出液管内的气液比大于75%时整时停机。CJZ-I抽油机智能间歇节电控制装置试验结果见表3。

统计有对比资料的8口井,智能间抽时平均日产油比连续生产时上升0.4t/d,平均日耗电量比连续生产时下降50kw·h。不仅达到了增油降耗的目的,而且解决了因液面抽空造成抽油泵干磨,使检泵周期缩短的问题,使生产管理更具科学性。

4 结论与认识

①目前应用的节能产品在不同井况下其节能效果有很大的差别,电机的负荷率越低,节能效果越好,反之越差。

②新区方案设计应以节能抽油机为主,节能型拖动装置为辅,并且其匹配要合理。

③对于供液不足井,宜采用调速电机、智能间抽技术,可以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统计资料显示,智能间抽时平均日产油比连续生产时上升0.4t/d,平均日耗电量下降50kW·h。

参考文献:

[1]刘洪智,郭东.异形游梁式抽油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7

[2]邻亦炯,刘卓钧,赵贵祥等.抽油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25-28

第12篇

在当今的社会中,资源匮乏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任何一个生产行业都需要采取节能型的生产模式。对于能源消耗型的工业配电产业来说,采取节能技术的要求则显得更加的迫切。而要实现工业供配电的节能减排,采取合理的工业供配电设计是关键。本文先分析了节能技术在工业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工业供配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节能技术;工业供配电;供配电设计

经济的发展对工业用电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工业用电在总用电量中所占到的比例是最高的。而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匮乏,各个产业都面临着节能化生产的要求,对工业供配电产业来说更是如此,要想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向着节能化生产模式的方向转型,采取科学的节能技术,提高电能的使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1.在工业供配电设计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的意义

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供配电的设计是实现自然资源与社会生产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节能技术应用于工业供配电设计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电能的作用,还能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因此,节能技术应当贯穿于工业供配电设计整个过程中,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求,进行技术的调整,确保节能技术能够真正发挥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能源不足问题的作用。

1.1促进企业的结构优化

在供配电设计中进行节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工业企业采用新型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等,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优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控制购电成本的增加

我国当前各个地区的电网差价很大,即使是在耗煤量相同的机组中,也存在较大的电价差异,从而导致企业之间出现严重的利益失衡问题。有一些企业为了扩大生产,不得不购买高价电,从而增加了生产的成本,而采取节能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电能的作用,降低生产的成本。

1.3优化电网的结构

当前我国的电网结构主要是在传统模式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若能够在当前的电网调度中增加节能调度的功能,就能提高电网的性能,促进电网整体结构的优化。

2.在供配电设计总体规划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2.1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变配电所的方位

在进行供配电的设计时,需要根据供配电系统的性质和特点,合理的选择变电所的位置。通常工业厂区会对供电区采取分区管理的方式,主要分为的区域包括生产区、存储区、卸载区、中转区等。这些区域对电能的需求和消耗的电功率及设备的负载都是存在很大的不同的,在设置变电站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区域的用电特点,对于一些用电量较大的区域需要设置专门的配电中心,从而确保变电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保障每一个区域供电的稳定性。各个区域之间的配电设备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通常变配电所的位置是靠近负载中心的,并且需要与电气竖井与电源的位置保持在同一方位,这样就能尽可能地缩短供电线路的长度和供电网的半径,从而减少在输送过程中电能的损耗。

2.2根据实际情况对供电电压和线路进行选择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基础上,通常线路中的电压越高,电能的损耗量越小,因此提高线路中的电压时实现减少能源损耗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电气设备的负载以及供电线路的距离等相关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供配电线路的电压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确保供电的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供配电的经济性。一般工业生产的供配电系统的电压在36kV以上,而供配电系统的电压每提高1%,电能的损耗量就会减少1.2%。因此,为了达到节能的作用,很多工业企业都会选择110kV或220kV电压来代替传统的35kV电压。而一些中小企业对电量的要求不高,通常只需要采用6kV或10kV电压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产要求。在进行工业供配电设计时,应当以降低能耗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在选择导线材料时,也应当使用电阻率较低的铜芯。在导线的布线方面,则应当对线路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线路的长度,从而减少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当线路过长的情况无法避免时,则可以保证供电稳定性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导线的横截面积。

3.在供配电设计中对节能技术的应用

3.1对高效节能电气设备的选择

为了在工业供配电设计中充分发挥节能技术的作用,系统的设计人员应当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首先,在电气设备的使用上应当尽可能选择高效节能的设备。变配电系统中有很多设备本身就属于耗电量较多的设备,如变压器,因此在选择变压器时必须对其相关的性能和型号进行合理地选择。若选择的变压器型号不恰当显著的增加电能的损耗。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无功功率主要是由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产生的,其中异步电动机所占的比例高达70%,变压器占到20%,剩余的10%则是在电线上损耗的。因此,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和电动机可以起到良好的节能作用。当前,大多是企业采用的10kV或35kV的节能变压器,当线路中的电功率控制在一定限度时,无功功率的比例就会降低,自然功率因素就会得到提升。此外,还可以采用同步电动机与间隔性工作方式的结合来起到节能的目的。但在使用同步电动机时必须去除其空载的功能。在选择电工机的负载时,通常需要将其参数控制在40%左右,当要求变压器的负载达到60%上时,参数控制在75%~85%左右为宜。但无论采用的是那种供电方式,工业企业都要采取变压器功率回收的方式来降低能源的损耗,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在选择对点攻击时,应当先制定电动机的年运行标准,通常是3000h。此外,发电机应当选择节能型的单机,并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低负载的状态。

3.2对供配电中功率因数的提升

提升功率因数也是提高工业供配电系统节能效果的有效方式。一般工业企业会采用补偿的方式来提高功率因数,也就是对电压较低位置的无功功率使用低压电容器进行功率的补偿。而对于电压较高的位置则采用高压电容器来补偿无功功率。具体的补偿方式包括就地补偿、集中补偿、分散补偿等形式。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应当以节能的效果最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并根据无功功率的特点对几种补偿方式进行综合应用。

3.3对供配电中抑制谐波的应用

抑制谐波也是降低供配电过程中能源损耗的重要途径。所谓的谐波就是指会对供配电系统供电效率产生较大影响的事物。谐波的存在不仅会产生极大的能源消耗问题,还会对接入系统中的设备产生较大的破坏,因此必须对供配电系统中的谐波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通常会采用滤波器来处理谐波,在实际应用中将有源和无源结合起来能够起到更好的处理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在变压器的低压范围内安装滤波器的方式来处理谐波。除了上述的这些主要因素外,在供配电的过程中,线路的设计、相关设备的选用等都会对能源消耗率产生影响,在采取节能措施时可以综合这些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3.4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

照明设备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能源来源,选择节能型的灯具能够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当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节能效果较好的灯具设备,如LED灯具、半导体灯具等,此外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源、设置自动光源、光照亮度的调节、缩小照明区域大小等方式也可以起到更好的节能效果。照明系统所耗费的电能在整个工业生产中占到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地节能控制。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供配电系统中所需要的照明设备数量进行科学的计算,并按照我国的照明设备使用标准、照明功率、亮度等参数进行照明设备的选用和安装;其次,在进行照明设计的载重分配时应当根据三相载重的方式进行分配,确保分配的合理与均衡,从而防止电能在电线上的过量损耗;最后,在照明系统的设计时要注重照明灯具与光源的选择,新型的T5与T8灯具在节能效果上要远高于传统的白炽灯,而紧凑型的荧光灯具则比传统灯具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高压钠灯的节能效果要高于汞灯。设计人员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充分发挥节能灯具的优势。

3.5人工无功功率补偿

人工无功功率补偿是指通过在系统中装配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来提高功率因数。无功功率的损耗情况不同,所采取的补偿方式也有所不同,当前常用的补偿方式包括并联电力电容器、分散补偿、集中补偿的方式等。无论采取哪一种补偿方式,都要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为目标。

结语

在严峻的能源现状下,彼此采用合理的节能技术对我国工业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调整,促进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的节约。而工业供配电的节能技术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今后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作者:刘伟坚 单位: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伟.供配电设计中的节能方法和措施初探[J].科技资讯,2013(1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