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时间:2023-07-12 17:0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现代化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点内容,良好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秩序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内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实践,并不断地实现信息化队伍建设与培养,从而来从根本上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以此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共享,保证工程管理的科学性。

1信息技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

1.1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比较系统化、全面化、专业化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历来成为了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工程信息的调取、收集、传输、储存、整理、等,从而有效地协调不同水利部门以及不同管理者之间任务的交接,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类的应用软件、信息库等来对资料和信息进行共享,从而实现对水文资料的归纳和整合,减少了资料收集的时间,这对于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1.2标志着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形成

信息技术成为了现代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随着产业融合号角的吹响,信息技术在很多领域和行业都有着极为广泛地运用。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资料收集等各方面都需要管理者进行统一地指挥和管理。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通过网络化的方式来对水利工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协调和指挥,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加速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形成。

2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观念

缺乏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是目前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相关的领导者及管理人员缺乏起码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忽视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更有甚者,不少的水利工程领导者由于不熟知信息技术,会想当然地认为信息技术就是为了偷懒,不如传统管理方式更加有效。这种极其错误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对于水利工程发展与建设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2信息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化严重

信息化水利工程建设形式化较为严重,缺乏实质性地对于信息手段的使用,从而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升。尽管不少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已经开始使用专业化的软件,或者开辟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人为的管理取代了信息化管理,在某些简单的项目中,为了取得较快的进展,相关的管理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判断和估量,忽视了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

2.3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

缺乏专业化的信息技术人才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水利工程管理者的信息技术素质不够高。很多管理者由于技术性不够,对于信息化管理方式很不适应。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更习惯传统管理方法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信息技术是水利工程中的实践。第二,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往往需要用到各类的专业勘测软件,但是由于很多员工并不是专业出身,他们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往往力不容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技术成本的浪费。此外,一项专业化的软件技术开发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如果难以做到物尽其用,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脚步。

3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运用

3.1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

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实践与运用。第一,必须要认清目前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对信息技术手段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从信息处理、资料整合、信息传递的角度来加深对其认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第二,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应该积极地与时代信息化管理主流保持一致,及时地实现新技术的推广,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做到最好。总之,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十分重要,是实现优质管理的基本前提。

3.2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

及时地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现。首先,国家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水利工程管理专业软件的开发,比如通过政策支持、资金鼓励等方式来实现。要求综合水利工程和信息化管理双重优势进行软件开发,提升软件的专业性和特色化,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推广和宣传,扩大使用效率。其次,实现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的结合,用水利工程项目来带动软件开发,从而让软件的功能更加丰富、运用范围更加广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专业化软件的开发效果,凸显其实用价值。

3.3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

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是目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改革的一大重点。就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管理模式较为复杂、管理任务繁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和管理效果。相比之下,有必要来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比如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就是很好的证明。在这种设计模式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不需要通过现场的勘察就可以掌握一手、准确的资料,这种操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就变得非常简单。总之,对于现代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来说,必须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进行设计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开发,从而最大化地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的提高,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提供基础。

3.4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增进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成为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举措。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整个水利工程团队进行信息化培养,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将这些与最后的考核结合起来。第二,对水利工程团队中的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特别是对于先进软件的使用、管理模式的开发等,应该积极地排除人员外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从而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4结语

加快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善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运用到水利工程中去,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质量。具体到实践中去,应该树立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意识、开发水利工程管理专业应用软件、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设计模式的开发、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等,从而来实现人才、技术、模式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顺利实现创造条件。总之,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庆林.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7∶8-10.

[2]全?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5,31∶72-73.

[3]于田龙.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206.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应用现状;对策

0引言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要重视信息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并提升工作人员对水利信息化的认识,使其充分的掌握水利行业应用的主要内容,并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

1水利系统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1管理决策科学性的必然结果

水利工程施工前,管理部门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例如,根据水利工程各个施工环节做好收集资料以及整理材料工作,并把材料进行分类、加工,对信息资源进行总结,若发现施工资料存在问题,要及时提出并得出相应的整改方案,另外,还可以根据施工材料设计相应的施工方案,使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过去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展需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进行工作,并做好工程跟踪以及分析、比较工作,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合理的运用水利工程信息化进行管理,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的高效性以及合理性和科学性。

1.2对资源共享的要求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其涉及到的文件材料数量的信息量比较广,种类也比较多,主要有施工方的施工文件以及监理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等。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其交换以及共享信息过程。因此,管理部门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制定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信息在交换以及共享过程中优化其的管理系统,在往后的信息查询过程中更为便捷。

2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工程管理难度大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水利工程规模随之增大,施工期也相对的比较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季节变换以及气候变化一定影响以及其采用到的施工技术方面较为繁琐,导致施工难度变大。为了满足现展需求,水利工程建设范围在不断增大,部分企业都对其进行投入施工。另外,由于水利建设施工范围广,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管理部门要重视工程管理工作。首先,相关部门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实践到现场施工中去,使工程管理工作发挥其的作用。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并起到带头作用,带动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工程信息化管理理念,确保管理系统功能能够正常运行,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确保信息化能够顺利发展。

2.2人才缺乏

近几年,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发展,信息化管理人才方面出现短缺现象,相关部门应当重视培养水利工程业务以及信息化管理复合型的施工人才。提高工程建设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水利专业工作工资较低,许多技术专业人员不愿加入到当中来,导致人才方面严重短缺。

2.3信息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

目前,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水利行业中,合理的运用水利工程信息资源开发管理进行工作,增强工作人员对信息资源开发的认识,减少水利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的扩大资源共享以及服务范围,增加信息量,使开发数据得到统一,促进水利行业持续发展。

2.4信息化管理效果不明显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确保工程的资金投入渠道以及项目的来源渠道和工程建设技术问题能够达到统一标准,使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走向资源整合、共享的发展道路,发挥整个管理系统的作用,促进工程信息化管理顺利发展。

3完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工程信息化管理体系

3.1.1健全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确保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正常发展的有力保障

首先,在工程施工过程前,管理部门要完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使信息系统达到透明化,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气候以及水文变化时,可以采取信息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探。其次,管理人员要重视信息化管理制度,并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动手下施工人员自觉遵守信息化管理,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最后,管理部门还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监督制度,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能够正常运行的同时减少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并能够及时的解决水利工程的维护体制问题,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以及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使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1.2建立水利工程信息网,将信息网络铺设到全国

在水利信息管理系统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作业,并制定一套合理的水利政务内部网络制度,使各个城市的水利建设节点能够有效的连接到一起,确保各个城市的数据交换以及信息传输能够顺利进行的同时使水利工程建设的数据交换以及信息传输能够顺利完成。

3.2加强专业人员的培养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要重视工程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及管理的主要内容,另外,水利工程部门可以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从新制定合理的工资制度,并对外招聘信息,招收各地的专业人才,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专业队伍素质水平的同时确保每一个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都能紧跟信息科技发展的步伐。

3.3对水利工程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发展,其施工文件材料相对的比较多,一些重要文件在上报以及下达过程中种类多而且过程也相当繁琐。首先,可以根据文件材料的结构内容进行分类,合理的运用信息化管理资源,使资源达到共享效果,在优化信息资源系统的同时,使文件得到相应的整合以及处理方法。其次,可以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方案,对各个部门的政务信息设置一个专门的档案管理文件,在管理人员需要查询时,可以很快的找到需要查询的信息内容。

3.4保证信息化管理决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为了确保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施工具体机构,就要做好信息化管理的信息传递工作。管理部门可以采取计算机系统自行计算等模式,把施工过程的各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再把综合结果放入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根据不同数据制作成报表以及统计表,在管理过程中,使管理人员以及审核人员能够快速掌握各项信息内容,提出相应的施工对策,把不符合标准的数据进行整改,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达标的同时使施工安全问题得到保障。

4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能确保水利工程全面发展,企业部门要重视信息化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巧云,王莉莉.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

[2]胡敏杰.浅析我国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J].科技资讯,2014(3).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现代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68 

0 前言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化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基础性工程——水利工程,也逐渐开始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以智能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介入手段将电子技术融入到工程实施项目当中,一方面提高施工科学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为工程后续建设提供快速支撑系统。因此,分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管理进行分析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1 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在我国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建设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密集化产,它的信息化建设起始于“七五”期间,当时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对水情信息的汇总和处理来开展工作。从 80 年代开始,水利信息化开始着手开展对信息源的处理。90 年代更是开始了向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转变。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形成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并最终促使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建成。此外,也建成了水利信息保障环境系统,其中水利信息保障环境是指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在内的环境系统[1]。同时,在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之上也建成了相应的配套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是包括水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内的十大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国家防洪抗旱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专项应用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着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也加速着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2 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应用 

信息化管理技术不是一种抽象的技术,而是一种现实性技术,其核心在于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保证整体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采用信息化技术目的在于保证整体施工在设计阶段就是科学的。设计是整体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与基础,工程项目的实施都依靠项目的设计,此阶段,可以借助仿真系统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整体建筑项目进行管理与设计,形成不同程度的预设项目与方案,在计算机分析系统的支撑下,对不同项目进行对比分析,从中选出最有实施方案,从而减少因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可以借助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完善整体设计,其中包括对整体工程进行设计的软件以及工程方案造价控制软件等,保证工程在设计阶段就接受非常严密的信息化管理,从而保证系统在未来运行过程中的科学性[2]。 

信息化技术水利工程管理需要借助非常严密的管控手段完成监控与质量控制,工程建设的关键在于整体工程质量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体工程。信息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为管理所存在的缺陷与漏洞,因水利工程一般工程量巨大,人为管理与设计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疏忽其中某些重要要素,而采用信息化信息质量可以将所有工程材料转化为代码输入到系统当中,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材料比对,从而选出最有材料,并筛选与不合格的承包单位与材料。 

采用信息化技术对整体水利工程进行管理可以采用不同测试方式对工程项目进行监控,并加强对控制材料进行多项审核保证整体工程建设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将涉及工程的所有工作技术人员录入系统,对不同的设备以及施工模块进行匹配,根据工程要求以及人员技术掌握程度,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与调整,可以防止出现因人为安排不当出现技术人员与工程施工之间出现差异。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在工程实施与控制阶段完成对整体工程预测,如采用gps系统与天气预测软件,在进行施工前对施工地点进行细致对比考察,从而最大程度消除天气与地理因素对整体工程实施的影响,同时,监察与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施工情况动态性的编录到计算机系统当中,直观的检测施工进程与施工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动态结果及时调整工程进度与方向,找出影响工程建设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施工方式使用不同的监控体系。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愈加广泛,尤其决定了人类农业发展的水利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可以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更可以保证整体工程建设的准确度与科学性,从而促进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牵涉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考虑的首要问题。而若要保证高的施工质量,就离不开高效的施工管理。本研究探讨了一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些措施。

1.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施工管理队伍素质低下

管理人员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核心,离开了这个核心,一切的管理工作便无从谈起。正是由于管理人员处在管理中心的地位,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与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挂钩。但我国的大部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从业人员恰恰存在职业素质低下的问题。其原因就在于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过于迅速,使得整个管理队伍迅速膨胀起来,而社会培育出的合格管理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导致很多低素质的管理人员进入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队伍滥竽充数,造成了整个管理体系的低效化。与此同时,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管理人员上岗之前并没有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也没能在工作中为管理人员“加油充电”,从而使得管理队伍素质不仅没能有效提升,还出现了下滑趋势。

1.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缺乏完整性与统一性

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但由于发展时间短,起点也不高,因此尚处于“稚嫩”阶段。同样,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的建设方面,也是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还很不完善。其具体表现为:首先是施工管理规章制度漏洞百出。由于我国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能力尚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沿袭以往,在高技术含量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规章制度已经越来越难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了;其次是管理标准缺乏统一性。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因地域之别分成了许许多多的小体系,各自使用不同的管理标准,互不通气,这使得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跨地域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最后是管理手段参差不齐。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均使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但仍旧有不少单位仍旧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使得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很难在行业内形成统一。

1.3对施工现场的应对力不足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现场的监管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组织,很少严格按照自主性和规范性要求进行,甚至很多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也多是应付上级要求,未真正达到实际效果,现场管理存在的随意性较大、应付性较强,这样就造成了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开展的现场检查非常混乱。与此同时,由于管理部门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缺乏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使得当施工质量问题发生时,管理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也即施工现场的应对力不足。这种情况的存在,不仅会严重干扰施工的正常进行,还会造成投资上升,严重损害了施工单位的利益。

1.4管理手段单一,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水利事业相关部门也采用了系统全面的管理机制,这样就极大的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人员思想上还存在陈旧的观念,管理模式方面也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导致了水利施工管理效率始终提不上去,水利工程自身应有的效益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探究其中的原因有 3 个方面: ①从过去到现在人们心中始终有一种无偿用水的观念,这种观念几千年来已经在人们脑海中扎根,要转变这一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②我国是农业大国,政府有关部门更加偏向于农业发展,对商用水价格严格的限制; ③本应该由地区政府部门承担的某些公益性支出也摊牌到水利部门的头上。

2.解决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足的一些对策思考

2.1打造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队伍存在的素质低下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对目前在岗的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要根据现阶段管理工作的要求,开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并强制对在岗人员进行再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一律不允许复岗;其次,对新招募的管理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并进行考核,只有拿到培训合格证才允许上岗;最后,由于水利工程建设行业发展极为迅速,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及时地进行“自我充电”,保证不落后。总而言之,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对提高整个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水利施工单位切不可等闲视之。

2.2健全施工管理法律体系

鉴于国内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系和相关法律体系的不完善,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加强。内部方面,施工单位要将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国家有关部门,督促其尽快制定完善的行业标准。同时,各个地域之间也要加强沟与协调,尽快将五花八门的管理标准统一化。除此之外,国家立法机关也要切合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法律条款进行增补、修改与完善,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2.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控制管理

施工质量是整个水利工程的灵魂所在,也是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因此,着重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加强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施工原材料的管理。可以说,施工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原材料的选购时,务必要严格遵守选购标准,科学的采购建材。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检验体系,对每一种建材进行严格的“体检”。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发挥好监管作用,杜绝劣质建材流向施工现场的途径;其次是严格管理施工技术。在现代水利工程施工领域,各类施工技术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技术层次也参差不齐,各有短长。因此,管理人员务必要切合工程实际,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从而保证施工质量;再者是加强对施工工期的管理。如何编制最合理的施工工期方案,一直是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在实际操作中,管理人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工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调整,并监督贯彻落实。总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加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管理人员万不可掉以轻心。

2.4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所发挥出的强大威力令人瞩目,所体现出的优势是传统管理手段难以望其项背。因此,加强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整个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极为有效的途径。因此,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手段,着重发展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购置一些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必要设备;其次是尽快培训一些专业人才,让信息化管理模式发挥出最大的功能。其原因在于传统的管理人员毕竟对信息化管理工作接触很少,且管理思想的转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引进具有信息化管理头脑的管理人员来实践这种全新的管理方法;最后,行业内部也要尽快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标准,保证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有序性与高效性。总而言之,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是增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能的重要步骤。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设是关系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公共利益的重要体现点。政府部门必须协同施工单位,共同努力,将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提升上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策略

引言

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不论是从社会、企业自身角度,还是用户、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角度,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都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但是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存在着隐患,这就需要对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水利工程是我国开展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在开工建设的时候,涉及的环节非常多,如果不加强工程管理,将不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也无法保证水利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但是出于提高工程质量的考虑,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需求。

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将会造成大事故,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控的环节很多,在这些需要管控的环节中,加强管理是十必要的。实践证明,只有控制住了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整体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实际管理的角度出发,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取得优质高效的保障,只有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就是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很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大都缺乏明确的质量目标,因而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方向性,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这也是当前很多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引起重视。

(二)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完善科学的执行程序

水利工程项目关乎民生,作为公益工程,其特有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尤其是其投资回报较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就不根据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程序施工,即使竣工之后也难以进行科学规范的验收,导致水利工程质量难以达标,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完善科学的执行程序。

(三)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在工程建设领域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水利工程管理来看,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偏低,基本处在原始的管理状态之下,没有形成完善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没有实现对工程管理的信息有效利用和共享,没有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因此,无论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在需求出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都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水平

当前,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都具有素质水平较低的特点。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水平的低下,导致一些质量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低下。

三、解决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细则,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细则的制定不够详细,对细节质量的关注不够,因此,我们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细则。除此之外,还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行为,以制度来指导质量管理行为,让制度成为质量管理的依靠和出发点。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发挥管理的最佳效果。但是仅仅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只有依靠这两种手段,才能真正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规范投资方的行为,明确投资方责任和义务

对于经营管理中的权责不明确的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明晰权责,明确产权,明确管理责任。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如果不对产权进行明确,在关键时刻就无法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严重的将会制约整体的水利调控,影响防汛抗旱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在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明晰权责,规范投资方的行为,明确投资方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投资方的管理行为,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在工程管理中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此来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使数据处理和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二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赋予水利工程管理更多的信息化属性,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制定施工管理考核细则,加强执行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进行全盘考虑。鉴于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积极扭转,具体措施是:制定详细的施工管理考核细则,以考核细则为依据,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施工环节,所有施工部位进行全面的考核完整的覆盖,并加强施工管理的执行力度,使施工管理成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和发挥整体效益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要全盘考虑,通过制定施工管理考核细则的方式,深化推进施工管理。

结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完成很好的对水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能进行储水工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防护,同时也能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稳定的进行。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很系统化的程度的工程,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的保障,是整个水利工程重要一道工作,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工作,面对当前怎样进行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并合理的运用新兴技术才能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炜标.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路径[J].江苏水利,2008,02:25-26+28.

[2]陆元能.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风,2010,19:182.

[3]庞磊,沈国兴.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J].才智,2011,25:39.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泵站施工管理;措施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现代农业中,水在灌溉农田孕育庄稼起着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除了帮助调节水灌溉,还起到防洪储蓄水资源的作用。水利工作中泵站施工建设也在逐步受到重视,加强施工管理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及人生安全的重要措施。

1 促进泵站施工管理信息化

1.1 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水利工程泵站在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部门和单位比较多,同时它也会和管理层产生十分密切的关联,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甚至是材料管理都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的保证施工各方的利益,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泵站建设管理、知识管理和情报管理等多个综合功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这一平台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应用在不同的实践主体当中,它还可以有效的提高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质量,这样就可以提高泵站建设施工管理的综合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1.2 重视工程的进度和成本管理

在泵站施工和建设的过程中,施工进度和施工成本是人们关心和关注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施工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在管理平台上增加水利工程泵站建设的进度管理和成本管理环节,这也使得我国的水利工程泵站管理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所消费的成本,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工程具体的施工进度,这样就为管理人员的成本分析工作提供了诸多的便利,这样也可以有效的对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方法予以适当的调整和改进。因为水利工程泵站建设的管理平台和水利工程泵站施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所以建立的信息平台最好要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还要有输入和输出提示,这样就可以对操作中的失误进行及时的调整。

2 加强泵站施工机械管理

2.1 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管理

因为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在实际的工作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泵站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到多种多样的机械设备,而这些机械设备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有着非常强的复杂性,如果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出现了操作失误就很有可能使得设备无法正常的运行,甚至还会对施工人员自身的健康构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工程

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同时还要对设备操作人员个人的操作水平进行定期的检查,只有经过了资格认证之后才能和操作人员对极其进行交接,这样就使得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流程的熟悉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2 加强现场机械设备的维护

水利工程的泵站建设现场中,机械的维护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首先就是对机械外部环境的维护。在机械外部环境维护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油品的合理选择,燃油和油一定要选择那些品质过关的,如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油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立即停止生产,同时要更换上符合质量标准的燃油。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也一定要对水利工程的泵站施工机械定期涂抹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机械因为长期不间断的运行而出现的磨损。

其次是机械内部环境的维护。水利工程水泵建设项目部应当做好新机械的购买记录和相关进场准备工作,同时制定相关机械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并积极开展机械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于作业的机械应当进行例行保养和阶段性维护,同时做好保养和维护中出现的故障记录工作,并记录优秀机械的名称和编号。

3 加强泵站建设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管理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大体积混凝土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然而大体积混凝土形成的裂缝也成为了众多水利工程泵站建设的共同质量问题。因此,应当加强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泵站建设的质量。在对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管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为了有效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可以改变混凝土的配比成分,同时将引气剂或塑化剂掺入干硬性混凝土中,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为了降低浇筑温度,可以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进行冷却处理。在高温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了方便散热,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当控制在500mm 以下。在进行混凝土搅拌前,

应当对掺入的膨胀剂品种和量进行试验验证,以确保膨胀剂的掺入品种和量达到最佳配置。在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浇筑时,尽量保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浇筑。在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当根据浇筑面积的实际情况,在混凝土的上、中、下部分别安装温度测量装置来定时测量和记录混凝土相关温度数据,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在浇筑1-4d 内需要每隔2h 进行一次温度测量,在5-7d 内需要每隔4h 进行一次温度测量,在8-15d 内需要每隔1d 进行一次温度测量,同时应当保持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若浇筑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应当借助专业手段或采取相关保护措施来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对于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施工单位应当合理制定,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急剧温度梯度变化,同时还应当加强保温养护措施。常见的水利工程泵站建设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措施为混凝土浇注后先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用麻袋装锯末,厚度80~100mm 进行中层覆盖,最后覆盖1~2 层100mm 厚岩棉被。在夏季进行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大体积混凝土浇

筑时,为了避免外界高温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分过快蒸发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应当对长期暴露的混凝土块表面进行洒水养护工作,以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分的蒸发速度。在进行水利工程泵站建设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当尽量避免在大风大雨中浇筑。

4 结论

水利工程包含农田水利、河道整治、水闸、船闸以及泵站等多方面内容,泵站的建设与施工管理是保障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针对目前泵站施工管理的问题,客观认清不足之处,并积极提出创新改善措施,这是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必需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水利;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经济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的完善化,但是我国水利档案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促使水利工程的稳步发展,采用信息化档案管理,从而促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筑更加的规范化,保障了水库工程今后正常运行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现状

我国水利化信息管理是在1975年开始起步,2003年《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出台,这就意味着水利信息管理的工作在进行全面展开[1]。要完善水利档案管理体系,依照科学的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要进行健全的体制管理,结合我国水利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制度,将信息进行归档管理,并形成一定的档案管理规范,形成档案工作具备法律,促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局面;对档案加强业务方面的拓展和开发利用。对档案管理工作加大硬件与软件设施上的投入,促使水利档案信息规范化、科学化,将档案合理的进行整理,并编好目录,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储存、查阅,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 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水利档案管理者素质低下

水利档案管理者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思想观念淡薄,对水利工程信息意识认识不足,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这样就会导致收集的水利信息不够完整,对水利信息认识不足,导致管理上的困难,资料查找比较繁琐。对于信息化时代,管理者由于知识有限,面对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管理接受上能力有限,缺乏拓展精神[2]。

2.2 档案管理人员技术上的漏洞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会使用计算机,但是对于其功能还不是十分的了解,对于怎样建立目录、建立电子档案在技术上还是比较缺乏的,不够完善,对待档案进行数字化统计还缺少专业的技能和水平。

2.3 档案信息建设上还不够完善

对一些专业性的软件,如水质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等项目还不能同步进行,缺乏建立统一的管理模式,系统上对各级档案的管理还不够完善,处在失衡的状态,对于电子档案的建立比较陌生化,更偏重于纸质档案的建立,对于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上还比较欠缺。

3 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

3.1 加强领导的重视度,带动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对于水利档案管理的影响有很多面,如资金的不足,领导重视度不够,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缺乏等,但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领导的支持度。领导是决定水利管理规范化的主要核心,确立水利电子政务,落实水利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同步进行,领导要在经费和人力上加以投入,领导要定期听取档案管理汇报情况,了解档案工作的现状,提出要求,下达命令,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领导要对档案管理交流活动进行重视,互相学习,弥补不足,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指导档案管理者工作,落实每项工作程序,实现信息化管理,技术上创新并得到改进。

3.2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和加快档案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水利工程发展和改进的保障。水利档案管理的专业性、规范性、科学性是有效保障水利工程水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制定一定的信息化档案管理规范,实现发展战略上的创新,加强综合管理,进行业务监督,进行工作漏洞上的指导,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建立水文数据并进行归档流程。实现各类信息的收集、管理化标准、有效的进行电子储藏。提高人员利用信息化软件管理的规范化,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目录,实现更好的查阅,进行电子文件归纳,熟悉硬件与软件的使用流程,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安全的储存,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共存[3]。

3.3 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当前人才的培养才是决定档案管理的主要依据。由于信息化时代的进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培养一支信息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对水利建筑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制定培养专业知识的计划,鼓励工作者去主动学习信息化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技能,加强素质提高和责任提高。注意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才和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建立强大的计算机IT人才队伍,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从而带动水利档案管理,适应时展变化与改革。加强档案管理者对信息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档案模式,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整档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养人才计划。

4 结语

重视水利档案管理建设,密切关注水利档案管理,及时的掌握水利信息的变化做出相对应的政策,提高信息化建设中的水利档案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促使水利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达到更好的为水利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红.档案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1(13).

[2] 张玉红.水利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初探[J].今日科苑,2009(02).

第8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水利工程是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直接关系到国民生计。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乃至整个水利事业的进步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

在水利工程当中,伴随着工程设计、实施、竣工验收、运行等阶段工作的开展,涉及参建单位越来越多,因为各自工作及管理的关系,最终会形成众多的具有保存价值的记录文件材料,尽管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是反映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和科技信息的发展进步,比如说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下,大部分文件材料都可以通过电脑进行保存和传输,已经不是单纯地依赖原有的书面纸质表达的单一形式。目前情形下,很多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还远远没有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表现出一定的落后性和低效性,很难满足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

二、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在水利工程的实施阶段,各单位往往将心思更多地放在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控制上,很少问津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用于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更是不足,导致档案管理设备落后,观念陈旧。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没有真正到位,牵扯的精力少,管理力度不够,无形当中也给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

2、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我国水利事业起步比较晚,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是“重工程建设,轻档案管理”,未能形成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再者,近几年来,国家和水利部及相关部门出台与修订了一些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规范,但在实践当中,它们的可操作性不强,与实际的档案管理有一些脱节,不利于形成较为完善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范性的制度样本。

3、档案资料质量不佳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一些原始资料的格式与书写很不规范,直接影响收集质量。有的管理人员不注重对资料的保护,致使资料出现破损情况,给资料的归档带来了很大困难,从而影响归档质量。即便在资料立卷归档后,档案工作人员需对其进行再加工、调整与编目,劳动量大、耗时多、速度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中的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很少,大多是兼职人员,缺少严格的专业业务培训,对工程技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甚少,在收集、整理、分编档案资料时不规范,导致归档质量受到影响。有的管理人对信息化技术不熟悉,钻研精神不够,不太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些档案管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欠缺,对深入收集和整理工作视而不见,导致档案资料长期堆压。更有甚者,在工程竣工验收的前几天,集中人员进行“抱佛脚”式突击整理,个别的还有随意添补资料应付档案验收等作假手段,这对工程的竣工验收无疑是不利的。

三、做好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做好工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水利工程档案是记录和反映水利工程建设的第一手资料,是检验和查证工程建设质量与责任的重要凭证。各水利建设部门及其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宣传水利工程档案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有关人员努力管好工程档案的良好环境。同时,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管理工程档案的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工程档案管理人员齐心合力、与时俱进的工作氛围。

2、充实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

想要实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必须要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信息化时代下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首先要有良好的信息化意识和专业技能,因为信息时代背景下,需要接触的设备器材都是高新技术产品,比如在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中,档案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检索、信息网络传递等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要求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计算机的操作,使电子档案文件能够实现规范化的管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的系统和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信息化时代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素质。

3、实施档案登记备份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型载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的趋势下,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必将被淘汰,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水利工程应该运用这点,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并建立工程档案数据库,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全面提升工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档案登记备份就是应对新形势下档案安全风险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化推进,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已成为文件资料记录的重要形式。由于电子文件存在易改、易损、难保存风险,存在信息安全隐患,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一些水利部门还保存着大量未到进馆时间或尚未列入进馆范围的、具有重要凭证价值的现行工程档案资料,或将由于缺乏监管机制、事故灾害以及存储的计算机上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对这些档案造成诸多安全风险。实施档案和电子文件登记备份工作,将有效解决档案与电子文件的保全、保真等问题。

4、严格控制竣工验收关

一般而言,大中型水利工程在竣工验收前,都会对工程档案进行专项验收,一旦出现档案验收不合格的情况,是不可以进行竣工验收的。所以在工程竣工验收过程中,工程项目档案的各级管理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竣工验收关,要仔细审查各类工程档案资料,保证工程档案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真正发挥工程档案决定竣工验收的前置作用。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必须要与时俱进,努力进行自身的完善,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完善管理体制,做好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应用三方面工作,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在充分发挥原有档案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尝试借助网络、电子传输等现代化利用服务手段,提供丰富的水利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水利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英.浅谈信息化时代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J]. 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2013 (01)

[2] 蒋云波.项目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云南档案,2010 (08)

[3] 魏红.新时期水利工程竣工验收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7)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现状;趋势

水利工程建设关系到国计民生,它有很多其他工程建设所没有的特点,如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工程的规模很大,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周期时间较长,从工程的规划到竣工长达数年之久。而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更是长期复杂的工作,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符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能够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很多水利工程建设都在建设和使用这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一、建设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共享是十分必要的。项目施工会涉及到很多单位,如施工单位,建立单位以及项目负责人等,他们之间是通过传递文件信息来做到互相沟通交流的,而文件涉及的名目很多,通过一般的传递方式无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所以,把管理信息系统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有利于实现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其次,也是提高管理实效性的有效手段。水利工程由于工程大,耗费时间长,复杂的技术特点,对管理的实效性的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信息传递与资源共享的时间要短,速度要跟上,否则会延长工程的周期,严重降低工程的进度和效率。而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当前发生的信息进行有效汇总,从而更好地安排任务和进行数据统计。同时,工程项目负责人要根据准确的信息来做出科学的决策,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所以,建立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决策的实效性。

再次,能够保障工程决策的科学性。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可以作为管理层决策的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对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找出工程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整改和解决,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管理信息系统要从施工单位的工作流程出发,为水利工程提供的精确的数据和合理的资源配置。

二、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一)国内外应用的现状

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步伐随之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外应用的更为广泛,我国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年来发展也比较迅速,这得益于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管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较多

例如,三峡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功能较多,包括岗位管理、编码结构管理、计划与进度管理、工程设计管理、资金与成本控制、合同管理、文档管理等,能够满足工程施工的各项需要,但该系统成本较高,操作界面的友好性、简易性和系统的实用性仍需提高。科软PMS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包括概算管理、合同管理、统计管理、质量管理、移民搬迁管理、监理日志等模块,该系统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进行适应性开发,广泛应用于水利系统。但是,这种系统在很多方面仍显不足,,必须尽快解决这些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普及该系统的运用。

三、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

(一)水利信息化的概念

水利信息化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改变传统的水利信息化模式,提高水利工程信息化的程度,水利信息化能够将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快速传递,并加工整理,最终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为做出科学合理的工程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水利信息化正是管理信息系统与水利工程行业有机结合的结果。

(二)水利现代化的概念

水利现代化是从我国水利发展的落后的国情而提出的最终目标,与四个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实现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国计民生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现代化是以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为基础的,改变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从而达到合理配置水资源的目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水利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水利现代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它包括信息管理、水利工程管理以及水利技术的现代化等,其中,水利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实现水利现代化必须要使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技术相结合,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合理的配置,通过水利信息化来加快水利现代化的实现,提高科技含量和贡献率,优化水利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这是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途径。

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一)模块式构建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构建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方面是很难完成的,必须实现各参建单位的通力合作,重点分析水利资源用户的实际需求。水利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性要简单,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使用方式方面力求与实际的工作流程相一致,方便用户的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容易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如进度、资源控制等),则可以考虑集成其它现有的软件或提供接口。由于作为基础的管理平台开放性强,采用这种方式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容易实现与其它系统的数据交换。

(二)B/S结构的水利工程管理系统的开发

目前,GIS在水利工程信息管理中用到的大部分C/S结构,原因是这种方式初级成本低,企业的网络和数据安全维护成本低,适合部门级的应用,但其缺点是不利于实现数据共享。B/S结构的GIS应用是把C/S结构中的服务器分解成应用服务器端和多个数据库服务器,系统的应用逻辑与开发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务器端,简化了客户端,使得GIS应用软件的维护更为简单,易于实现信息共享。

(三)整合多种软件,使之形成体系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浩大,很多单位都参与到水利工程的建设当中,信息化管理要渗透到建设工程的方方面面,很多信息数据都要进行分析和整理,技术也比较复杂。以上众多问题就决定了要使用很多信息管理的软件,例如财务软件和水利工程信息管理软件等。因此,必须整合多种软件,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化体系,提高信息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语

总之,把信息管理技术就是运用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可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取其精华,积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为我所用。并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各地的水利条件出发,合理利用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我国的水利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武山.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方式探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8).

[2]王建武,陈永华.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第10篇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文件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而对水利建设工程来说,资金投入量的增加、资金投入主体的多元化、水利项目建设的繁复性都对水利建设的财务档案管理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

关键词:财务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1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作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能够有效推动财务组织参与到项目全方位管理之中,并达到节约建设投资的目的。从这一角度而言,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越深入,水利基本建设项目及其财务管理工作也就越要逐步健全和完善。而且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水利改革发展形势等的影响,财务管理需要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然而,在当前整体财政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宏观背景下,水利财务预算管理改革深入推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工作难度和强度也逐年增加。所以,随着财务工作范围的拓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改进财务档案管理手段和提高管理效能的问题迫在眉睫。而建设电子财务档案,实现财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既是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是搞好水利工程建设财务档案管理的必然选择。

(2)信息化档案彰显优越性。首先,将财务文件档案转变为电子信息,即电子介质的财务档案后,可以存储于磁盘、光盘及移动设备中,这种虚拟数据模式下的各种票据、凭证、账簿、报表等财务数据资料在携带、传输及使用方面都更加方便灵活。较之传统的财务档案,《财务文件汇编》等,电子财务档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能够较好地适应高数据量的财务档案的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电子财务档案易于修正、复制和重置,便于纠错、携带和传递;电子财务档案的存储形式多样,既可以存储于软盘、硬盘、光盘中,也可以打印输出到纸质材料中。另外,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当前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很多,以信息化方式存储的数据便于计算、分析,能够方便、快捷获得所需结果。而且,财务档案信息化后,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交流,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无纸化查阅等目的需求。这样既节约了办公成本,避免了原始档案由于频繁翻阅而带来的磨损,还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 财务管理的问题及解析

(1)财务管理不够严谨规范。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是部分单位财务人员配备不足或业务素质不高。一些单位尤其是机构较小的单位由工程技术人员兼职担任财务人员,或者由于编制等原因兼职、财务外包情况较多,造成会计处理不当,账目混乱,甚至引发机密资料外泄,造成重大损失。还有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单位,领导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质量不重视,只设一位报账员,而没有独立的管理体系,也就更谈不上规范信息化的建设。其次是项目执行管理与财务管理程序矛盾重重。有些水利工程项目,其内部制定的管理办法与资金管理职能部门在中央投资计划指导下所编制资金管理办法存在冲突,往往使得项目法人具体执行为难。某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中不注重自身规范性,甚至在监理、施工、建设管理等环节出现“同体”现象,这既给建设项目违规使用建设资金提供了温床,也对工程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工作等实际工作造成极大不便,直接影响账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日后的信息化处理埋下巨大隐患。

(2)财务信息化管理流于表面。随着电子化逐步取代纸质化后,电子财务信息的数据整理也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很多单位的纸质会计财务档案在整理、装订时类别不清,更新不及时,往往导致数据统计不够权威和有效。转化为虚拟数据库后,许多部门仍存在资料管理低效的问题,数据冗繁和重复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信息化后的财务状况提效有限。其次,财务信息化不能促进科学化和准确化。目前很多单位,为谋求更大利益,面对客观的数据往往随意操作,篡改数据,例如在处理债权债务时,将收入挂债权债务账户来偷税漏税等,将信息化引导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扭曲变形,因而信息化程度还不到位。

3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策略

(1)信息化意识的培养。首先是部门领导层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视意识的培养。这要求水利建设部门的领导团队本着对国家负责、对集体负责以及对个人负责的态度,重视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相关内容,即“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提高水利基建财务人员信息操作水平;严格财务、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在水利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人员是工作主体,要想适应现代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的发展,自身要有信息分辨和处理的素质,需要专业而持续的学习和培训,确保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发挥实效。

(2)信息

第11篇

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社会基础产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科学技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所以,水利技术的创新是提高水利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水利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到民生建设效果,水利技术的创新对于水利管理工作成效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则针对水利技术创新对提高水利管理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水利技术应用原则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水利技术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第一,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因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规模不断增加,为了能够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第二,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所以,以人为本原则符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要求。第三,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应该在利用自然的同时更好的保护自然。

三、水利技术创新对提高水利管理的作用分析

1.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水利部门管理能力

事实表明,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对水利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水利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水利管理部门高效开展防汛工作,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地区洪水灾害的高效预警,而且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防汛工作的科学安排。而且,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汛期洪水的科学模拟,从而为水利管理部门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由此可见,水利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水利部门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水利技术的创新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利部门管理能力,则应该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例如,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中,从短期建设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以及延伸、提高、整合为主。具体而言,首先应该针对防汛抗旱工作的进行,建立自动化监控系统,在这一系统的支持下,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信息。其次应该进一步完善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上,为地方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再者应注重软件系统的进一步开发和升级;另一方面,还应该对本区已有的成果和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整合,从而不断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中,从中期建设发展的角度考虑,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以此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次应该针对县级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系统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密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保规划工作的时效性,在具体执行過程中,根据相应的规划,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2.RTK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

RTK指的是动态测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RTK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传统水利作业模式的革新发展,明显提升工作效率,促使快速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得以实现,而且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结算精度精确到厘米。在野外作业中,厘米级测量精度的实现,主要是利用了载波相对具体动态实时差分法。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中,RTK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际测量中,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进行动态技术定位,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测站点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构有一个详细了解,而且其精度也能够达到厘米级。在RTK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基准站将相应的观测值和坐标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至流动站,在接收到相关数据信息之后,系统通过自动分析,最后形成差分观测值,然后对其进行实时处理,而且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其定位进度也可以达到厘米级,且消耗时间特别段,通常不超过1秒钟。事实表明,RTK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效果,在传统的工程测量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导线网和三角网测量方式,但是此类方法的应用会耗费较长的时间。而且,由于外业的精度无法明确,所以外业测设无法对定位精度予以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内业处理中出现精度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则需要重新测量。由此可见,传统工程测量中,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很容易导致工作混乱。而RTK技术的应用,可以对观测质量进行实时掌控,而且工作量较小,耗时较短,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技术的应用对水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且要通过水利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水利管理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水利技术创新与水利管理能力提升浅议[J].李晓南.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12).

[2]浅析以水利技术发展现状以及创新[J].温岩,王玉琳.四川水泥.2015(04).

[3]深化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徐树铨.水利水电技术.2014(12).

[4]浅谈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张锐.江西建材.2014(16).

第12篇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首先,水利工程造价对于签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非常长,其工程建设对技术、施工环境等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建设,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满足行业相关标准,在工序签证时,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准确表达。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工程质量,也能够为工程竣工结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其次,通过工程造价能够有效控制工程质量。为了控制水利工程造价,会进一步加强组织设计优化,控制水利工程施工工艺、材料等。而在开展这些工作的同时,也间接地控制了水利工程质量。再者,进行水利工程造价控制能有效分担经济责任。一般在水利工程造价控制中,项目参与方会先进行合理的经济责任规划,而后再按照规划进行责任制划分。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能够实现水利企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优化,并助力于经济责任的划分,从而完成经济责任分担。最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对施工材料、机械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机械和材料的费用占到了总工程费用的50%~70%。如果不重视机械、材料的费用管理则很难保障造价管理工作效率。为此,在工程造价中就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机械、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管理

1.科学确定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只有有效地控制自身投入才能从根源上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支出。但是必须是在保障水利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质量,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在水利工程造价的测算中,会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进行工程投资预估。预估出的资金既能保证工程顺利施工,也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工程资金投入。另外,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按照招投标预算进行工程投资预算的。如果在建议书报价阶段没有按照流程进行规划、编制,就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投资预算。而且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地质、水质等情况的影响,变更施工方案,或者是施工材料价格变动造成工程投资加大。显然,水利工程资金投入的影响非常大,在初期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并在工程预算时将这些充分考虑进去。

2.加强水利工程预算

在水利工程造价中,应当以全面预算为手段,依托工程实际开展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况且,随着我国扩大内需经济政策的实施,水利工程的建设投资也在不断增加。首先,应当完善预算体系。从招投标开始到竣工结算,直至整个工期结束,要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明确预算目标,并建立严格的执行标准和程序。那么水利企业就要做好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做好工程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竣工结算等。同时要认真做好工程前期的设计工作,合理预测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其次,应当重视预算的编制和审查。编制人员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工作态度,还要能够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的定额和行业标准,依法确定工程造价,从而保证工程预算编制的质量。另外,在预算编制审查时,专家等审查人员应当依据相关法规,提高工程预算的科学性。再者,应当加强预算的落实。完善工程预算的执行流程,并落实相关责任人。另外,还需要注意预算执行过程的授权工作,确保各项资源活动的有效管理。对此,企业可以依据资金活动的大小、涉及金额等进行授权批准层次的划分,规范业务执行流程,明确执行人责任。最后,做好预算的监督和考核工作。在监督方面,应当全程对工程资金进行全面的监控,避免出现资金挪用等现象。在考核方面,应当通过严格的考评机制,结合预算执行过程,利用主要财务指标,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考评,并给予奖惩。对于考核,旨在通过信息反馈,取长补短,完善以后的工程项目投资。总的来说,预算管理是造价管理的关键,水利企业应当重视从各个方面,做好树立工程的预算管理,从而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3.优化造价管理方法

在新时期,水利企业要依据市场形势、经济政策等进一步优化工程造价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真正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质量。首先,对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所谓静态管理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安全等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在满足国家行业标准的范围内,合理控制工程总投资。所谓动态控制是针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进行动态的管理。毕竟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总是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到工程造价。再者,水利企业应当重视改进预算编制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逐渐扩大,其地质多样化问题也更加严重,而且市场物价的变化也是不定性的。这些因素都影响工程预算编制。因而进一步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提供水利工程造价控制质量,水利企业应当重视不断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并紧密结合水利工程实际,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最后,突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水利工程造价阶段的造价控制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初步设计阶段。在实际控制中,水利企业应当重视根据不同工程阶段的特点进而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这样才能节约水利工程投入资金。总的来说,在现代化背景下,水利企业应当重视不断转变理念,创新工程造价管理方法,以此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效性和可靠性,最终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4.利用信息技术

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且水利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长。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因此,在信息时代,水利企业应当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例如水利全过程造价解决方案,以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为理念,围绕水利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到工程招投标、施工、竣工投产、运行维护全过程中的造价编制与管理工作,通过成熟的软件产品、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项目,实现工程的计量、计价、招/投标文件、工程结算的高效编制与审核,有效辅助工程评审、造价数据积累与造价分析工作,为科学的投资决策、动态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化支撑。这样不仅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实现水利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水利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从而提高水利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