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礼仪

茶文化的礼仪

时间:2023-07-12 17:08: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文化的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文化的礼仪

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策略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所具有多元化的内容与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仍旧在持续地延伸与拓展。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在学生社交能力、礼仪水平、艺术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着重要意义。

1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1社交教育

我国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调整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社交关系,并促使社会个体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彼此的团结与矛盾的化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会是结交朋友、款待宾客的重要礼节,同时也是古代文人群体结交挚友的重要手段,甚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茶经常出现在国事的讨论中,如唐宋时期的茶宴,有着庄重、简朴而又活泼生动的特点,在“清茶一杯谈国事”的氛围下,并不会产生酒宴上的俗气与奢华,并可以拉近交流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文人以茶会友的事例在许多咏茶诗歌、咏茶画作中都能够得到展现,如唐代诗人杜牧在《寒夜》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一诗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在火炉旁饮热茶的场景,而这种场景中儒雅和谐的氛围也令人神往。另外,明代画家文征明所创作的名画《惠山茶绘图》,同样呈现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场景,并体现出了文人茶会对意境的追求。显然,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而且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准则以及审美理想当中,引导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参与茶会,必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这对于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手段,确保他们能够在社交中获得心理愉悦、缓解心理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2礼仪教育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璀璨的文化、构建起了系统的社会道德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完整优秀的利益规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中国这一“礼仪之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政治伦理关系以及封建社会时期所推崇的仁政与礼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自然就具备了礼仪教化功能。从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礼仪内容来看,沏茶、端茶、奉茶、倒茶、饮茶、续茶乃至主客、长幼之间的座次顺序等,都有着系统且严格的礼仪要求,虽然这些礼仪十分复杂并且看似乏味,但却是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精炼而成的,因此,每一项礼仪要求都有着相对应的价值,并且是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如此,茶文化所具有的技艺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以展现。礼仪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不拘小节”,也自然会在生活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挫,并最终成为一个不受欢迎和孤独的人。而由于我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元素,所以,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渗透当作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从而避免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3艺术教育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事与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让茶事成为了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于茶文化中包含了医学、饮食文化、建筑园艺、文学等多元化的元素,因此,在对中国茶文化内涵进行品位的过程中,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如在饮茶活动中,无论是茶室的布置还是茶具和插画的选择,都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茶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饮茶之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对协调美、自然美的追求,并被这些美所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自身对美所具有的感受;再如,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饮茶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茶事活动所具有的礼仪美,而且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环境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因此,观看茶艺表演不仅能够丰富饮茶者具有放松自身身心的途径,而且可以为饮茶者提供一个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渠道。当然,中国茶文化不仅强调形式美,也强调心灵美,更加强调形式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因此,中国茶文化在为饮茶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要求饮茶者能够具备朴实、真诚、自然的品格,并在养成良好风度与举止的基础上,感受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底蕴。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渗透茶文化并发挥出茶文化的艺术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宣泄情感的途径,同时能够在陶冶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审美需求、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

1.4修行教育

茶圣陆羽提到:“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圣眼中,茶具有着高洁的品性,以至于在饮茶之人中也具有“宜”与“不宜”之分。于此同时,茶圣陆羽的这句话,也反映出茶在修身养性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事实上,喝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为饮茶,另一种形态则为品茶,对于茶人而言,简单的饮茶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而品茶则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茶过程中,茶人用茶来提升自身修养、陶冶自身琴操,并通过茶对人生进行品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种形式也可以作为学生开展自省、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茶与茶人的身上,也反映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茶来看,这种植物生于深山,并在其成熟之时供人们采摘,而从茶人来看,他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二者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人用“俭、清、和、静”来总结茶叶的秉性,即茶尚俭、贵清、导和、致静,而茶所具有的这些秉性,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将节俭朴素、清正廉洁、和睦相处、恬淡安静当作自身的重要追求,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修生养性的境界、推动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策略

2.1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则将茶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这些专业与课程的开设,能够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做出系统的学习,并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化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群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茶文化专业和茶文化选修课程,缺乏全国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此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以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为出发点,而且需要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为出发点,重视将茶文化发展史中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想内容以及事例体现在教材当中。另外,为了强化茶文化课程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还应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视本土茶文化资源的融入,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茶文化、感受茶文化,从而确保茶文化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推动作用。

2.2积极开展茶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茶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拓展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面,推动茶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渗透,还应当重视课外渗透,通过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茶文化活动来发挥出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中可以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包括茶话会、名茶介绍征文活动、茶知识竞赛活动、茶艺表演活动以及茶文化讲座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当然,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茶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向校外拓展,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茶文化风俗做出了解与收集,并参与到当地的茶文化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气息,并强化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接受性。

2.3优化茶文化渗透方式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高职院校可以仅仅依靠强化茶文化宣传与教育,就可以对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茶文化渗透方式的优化,特别是要重视提升茶文化渗透方式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契合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开展的茶文化渗透工作,不能使用纯粹的单方面宣传与教育方式,而应当重视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趣味性以及参与性,具体而言,首先,高职院校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特征,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够推动学生对茶文化的接受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感悟;其次,茶文化教育过程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高职院校在茶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茶文化素养的逐步积累,而不能使用“速成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对茶文化做出更加充分的感悟与体验,也才能够在茶文化中挖掘到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重视茶文化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如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盛产茶叶的景区,将茶文化中的一些传说、典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深化学生对茶文化内容的印象,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做出深入探索的兴趣,这对充分体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的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内容,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充分的挖掘与运用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容,可以发挥茶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交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修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以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来提升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范围,并在确保茶文化渗透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茶文化的可接受性。

作者:陈艳芳 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靖国华.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4):228-229.

[2]连伟利.以茶润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途径[J].福建茶叶,2016(6):247-248.

第2篇

关键词:闽南茶文化 航空服务 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41-01

据调查,国内部分高职院校中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作为职业延展课程。但无论是相关教师或者学生多功利地看待茶艺课程,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学习茶艺仅仅是为了弥补学生在应对航空公司面试时才艺不足的缺陷,有些人仅是因为某些航空公司有茶艺表演的活动而略做学习有备无患,他们往往认为只要学会花哨或者烦琐的泡茶动作和程序即可,纯粹将茶艺当成类似某种程序化舞蹈动作的简单行为。正因为许多人对在航空服务专业开设茶艺课程,并推进茶文化对人才培养过程的渗透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不够到位,本文将对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的意义进行论述,并对该课程的建构提出意见。

1 航空服务专业在闽南茶文化背景下开设茶艺课程意义

1.1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展示程序性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服务技能的高标准相耦合

福建闽南地区盛产茶,闽南人对茶情有独钟,且闽南人饮茶,从茶具、水质、用茶种类到斟饮的各个程序均备极考究。以乌龙茶铁观音为例,其茶艺表演程序甚至有十八道工序:焚香静气、叶嘉酬宾、火煮山泉、孟臣淋漓、乌龙入宫、悬壶高冲、春风拂面、重洗仙颜、若琛出韵、玉液回壶、游山玩水、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三龙护鼎、喜闻幽香、鉴赏三色、初品奇茗、尽杯谢茶,环节一道接一道,每一道都体现出“纯、礼、雅、和”的文化精髓,每一个动作都讲究规范的操作和程序。而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服务正是航空服务人才的起码要求,同时在进行程序化的服务同时还要兼顾展示性和艺术性,这也是航空服务人才之所以成为服务行业内人才标杆的原因。通过对茶艺展示程序化的学习就能够使学生在校内有相应的载体体会服务流程的艺术性,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按程序有条不紊、准确到位艺术化地进行服务流程的展示。同时这也是航空公司、地勤公司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1.2闽南茶文化中的“五境之美”茶艺气质营造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美感培养的目标相耦合

闽南茶文化重在围绕着茶元素,通过茶叶、茶水、茶具、火候、环境等展示国人生活之美。以环境中的茶席之美为例,闽南茶文化讲究透过一席茶的布置有机平实、源远流长而生命力不减的方式来体现文化,把茶席当成以生命自身的哲学体现之场。茶席不仅是单纯的视觉美感,更要求符合泡茶逻辑,这个逻辑包含了对茶的解读。种种细节的妥帖安排,会幻化出天然的中澹闲洁。各个因素,如品茗的时令节气、身边的一景一物、水质水温、茶的性情,由此而砧拣择的用那把小壶还是这只盖杯,每一个选择都是那么的用心别具,但在决定前又不是只有唯一的选择,每一个用心就体现在选择的过程里,最后汇聚成一种特殊的气质。航空服务人才美感的塑造也不仅是外表的,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对于美好形象和美好环境的创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人带来毫无做作的舒适感,把女性的柔美优雅、男士的绅士帅气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一种增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足的美感。因此在茶艺课中可以达到对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进行气质的培养、审美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美境”的创新能力。

1.3闽南茶文化中的茶艺礼仪要求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对礼仪的高要求相耦合

礼仪是茶艺的核心部分。闽南传统茶道表演其实就是待人迎客的过程,它每一个环节都寓意着一种东方待客礼节。而服务礼仪更是航空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这两者的耦合之处更是不言而喻。

2 关于航空服务专业中茶艺课程的相关建议

第3篇

关键词:韩国;茶文化;茶席设计

韩国的茶虽然从中国传入,由于历经一千多年政治、文化和军事的发展变化,让当代韩国茶文化既具有中日两国印记,又独具自己特色。笔者通过两年留学韩国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法,对茶席展开美学特色探讨分析。

1 韩国茶文化的背景

在近代之前,韩国茶文化保留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日俄战争之后韩国沦为日本殖民地,进入日帝强占期。期间日本殖民者,对韩国学生进行日语授课的奴化教育。另外在拓展茶产业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将日本茶道带入韩国,以梨花女子大学[1]入手,先后在40余所女子大学设置日本茶道课程。1945年之后,摆脱了日本殖民的韩国学者,再次汲取中日茶文化,建立属于当代的韩国茶文化。

1.1 儒家思想

以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开设的“茶生活基础课程”为例,虽然不同培训机构礼仪类课程占比从14%到54%,其中三纲五常是所有机构的必修课程。[2]当进入到“研究课程”阶段,“礼”类课程在部分机构上升到100%。教授冠婚丧祭的传统礼节、闺房茶礼、儒生茶礼等具体内容。不仅如此,更有特别为小孩、主妇、闺秀或准新娘及外国人开设为期3个月以内的短期礼茶培训,使培训者掌握与韩国人交往的基本礼节、社交礼仪及韩国传统名节实用礼仪。这些,正是中国儒家 “礼”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现。

1.2 禅宗思想

佛教虽发源于迦毗罗卫国,传入中国之后变化甚大。有受古象雄文明的苯教影响而演变的藏传佛教,也有另外一支在中原大地发展壮大的以达摩为初祖的禅宗。新罗王国的遣唐使不仅从中国带去了茶,同时也将中国特色的佛教――禅宗也一并传到朝鲜半岛。在韩国茶文化培训机构的“指导者研究课程”中设有《百丈清规》课程便可知。而禅宗的思想,被韩国茶人结合日本骷琶姥Р⒂枰陨华。

1.3 骷潘枷

日本将茶道引入韩国时,同时也将其独具特色的骷潘枷氪入韩国。“鳌币桓鲈谌毡驹本带有贬义的字,到室町时代不仅由消极意味转变为积极意味,成为日本“茶道”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正是这样一种排斥物质的奢华,以简单、清贫,追求禅宗枯淡的审美作为理念,而受到贫富阶层的共追捧和推崇。[3]

2 韩国茶席的设计美学特色

2.1 平面构成

当代韩国茶席设计中最常用的平面构成手法有重复、渐变、近似三种。例如,以相同的品茗杯和茶托作为一个基本单形,把它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这样整齐划一具有统一秩序之感,表现出平和与和谐气氛,最终让观者的心绪达到平稳、宁静、安全舒适的状态。在肌理方面,巧妙运用自然之物进行造物和老旧器物再利用,器物表面的残破和不完美,成为“鳌彼追求的肌理之美;自然肌理不仅能使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思想跟随对这些器物的欣赏和接触;还可以让心灵进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进而通过冥想感受鸟叫虫鸣,涓涓细流,落花流水的意境;若是老旧器物的再次运用,器物表面的斑驳,同器物穿越到另一个时空。而肌理所能带来的特殊的视觉感受,也是其他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以手工拉坯或者手工塑形为茶杯主,这种保留有明显手作肌理痕迹的茶器,成为瓷器制作匠人与使用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2.2 色彩构成

同样的平面构成形式,赋予器物不同的色彩,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知。受禅宗和骷琶姥У挠跋欤韩国茶席设计喜好挑选黑白,茶色、咖啡色、米色、褐色等;大量采用灰色调和中色调,再配合以无色彩组合。例如以传统柴烧制作的茶杯和茶壶,自然落灰而形成的灰色调釉面效果。从纯度上看,较低的浊色会显得朴素。从明度上看,深色调则能显得厚重、深沉、朴素,时间的沉淀。总体为表达禅宗“本来无一物”的思想审美境界,阐释 “万有一空,一空万有”的思想。

3 韩国茶席设带给人的审美文化体验

物质生活日趋丰富的人们反倒开始最求不隐藏实物自然属性特征的物品,韩国茶席所选用的器物表现出经过岁月洗练的古雅、俭朴、收敛和贫乏的安静之美。“不完美”的器物之中,人们视觉看到的是朴实之色与缺口、凹痕,原生态、自然的痕迹;触觉上感受到不光滑、不均齐、粗糙等。其所呈现的正是“快节奏”现实生活的一种调剂,一种补充,一种对比,是现实的功利的世界走向超现实的、非功利的审美世界的简便途径。让茶客“到此般般放下”,使得焦灼、繁忙、疲惫、高压以及深陷浮躁的人们找到心灵的释放的空间。在此忘却了矫揉造作,物欲的迷惑,在朴实无华的茶席和进行有序的礼茶之中,起到修身养性和达到自我调节目的,消除现实工作生活的浮华,深入生命本真、体悟瞬间感受,最终感受到禅宗拈花微笑之意境美。

4 当代韩国茶文化的社会作用

遵照儒家礼仪规范为核心进行礼茶仪式全过程,茶席中的茶器皆有固定用途。虽无举一器而形名度数皆该其中的严格,但是对不同器物的操作与使用都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切不可妄用之,将茶器上升到“礼器”。韩国礼茶强调茶的礼敬,把礼贯彻于各阶层之中,以茶作为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之一。

结束日本殖民统治之后,韩国在上个世纪末出现了“汉江奇迹”震惊了世界,韩国人为之超负荷、快节奏、并且夜以继日地努力工作。他们开始疲于这样的“快”,因而在工作之余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寻慢”。其中,冥想茶以其具有的缓慢美学,给人以清静、悠闲、宁静的美学体验。在当时安抚国民情绪方面通过实践证明已经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也是希望通过本文对韩国茶席的美学特色做浅谈,能引起茶文化在治国安邦和社会安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审美文化辅助作用。

5 启示

当人们把茶作为健康饮品使用时,是为了达到养身的目的,此时的茶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开门七件事之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茶除了作为健康饮品,茶文化则是人类社会良好的“精神食粮”。茶,在其中成为载体,通过建立品茶礼仪制度和设计品茶空间,最终达到审美文化的体验。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茶文化活动。应该构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茶文化,让其所具有的审美文化能够对社会成员发挥积极精神教化。

参考文献:

[1] エリア仕.???????[EB/OL]. http://japanese.visitkorea.or.kr/jpn/TMC/TE_JA_7_1_1.jsp?cid=281845,2016-8-20.

第4篇

今年6月上旬,清雅源茗茶登陆央视:“清雅尚礼、茶贵之心;中华老字号,中华礼茶”。打造中华第一礼茶,是洪明楷和清雅源的终极目标。

九十年代初,洪明楷和夫人继承祖上的百年老铺“清雅园”之后,开始走公司化模式运作之路,改名“清雅源”。但清雅源真正发力是自2008年开始的全国连锁进程,短短几年的发力期,如今已有近4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扩张之路不可谓之不快。

茶行业,走“礼文化”的企业很多,“千古华夏立之礼,万代炎黄奉于孝”,洪明楷走出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礼仪之路”。

“清雅源”:以“经”释“清”,以“正”释“雅”,以“道”释“源”,乃“清雅源”。以经立理,以礼立身,坚持中庸。这个儒雅的品格在品牌诞生之初就决定了。

作为清雅源核心价值观的“礼文化”,在洪明楷看来,礼而和平,礼而和谐,礼而和人,礼而兴业,正是“清雅源”品牌最为基本的价值观,最为精确的文化内核,最为完美的精神理念。

“以礼入茶,茶馈知音”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正是从“饮食之礼”开始的,而“茶礼”则是饮食之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清雅源提倡“以礼入茶”,意指清雅源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用心做好茶,茶中蕴含“礼”之深意。

“高山流水觅知音”,以融入了中国传统礼法的清雅源茶馈赠知音,体现赠者对受者的尊敬、欣赏和感恩之情,正符合送礼之深意。

“以礼立世,礼重天下”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茶是不媚不俗的天然礼品,简朴厚重、天然率真,而又饱含真情;茶是未被世俗淤染的礼物,淡泊、纯净、高洁,君子之交淡如水,缕缕茶丝有浓酽。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清雅源”以君子之品格,仁爱、包容、明静;作为茶之使节,以礼立世,虽有趋利之图,却以大“礼”之道诚待天下。

“以礼连心,两岸同根”

作为第一个进军台湾茶市场、设立台办的大陆茶企,洪明楷看好台湾茶市场。

从2009年开始,洪明楷就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海外,最后锁定台湾,深入研发台湾茶系列。终于在今年4月份,签订了与台湾尚宜的大陆第一宗台湾茶采购协议,逐年引进台湾春茶。双方确定商品采购意向,同时共同筹备建立“海峡两岸茶叶集散中心”。

随着两岸进一步开放合作,两岸茶叶市场强大的消费潜力一直以来闽商茶企长期关注的。在台设立的清雅源办事处与协议的签订,其意义不仅是采购台湾茶的一个重要的进货对接平台;也是将大陆优质茶叶,特别是闽商茶叶,引入台湾的第一对接桥梁与基石。

第5篇

关键词:茶文化;社会体育教学;思路;应用

茶文化理论是我国生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是一种探寻文化结构的分析方法和技术,近年来,茶文化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社会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社会关系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是社会关系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大量研究表明精神文明越丰富、社会关系网越庞大,工作效率就能事半功倍。在这些之外正有一种既健康又能提高成功率的茶文化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即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参与既能使人获得身体健康,又能使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扩大人际交往圈,增加茶文化的理解。

1茶文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茶文化观念融入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谦让、礼仪等一系列优秀品质。因此将其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将为丰富和提升体育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健康第一”理念逐渐成熟,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体育修养,实施完善的体育教学方案,优化体育教学改革就更加迫切。所谓体育修养,实际上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和相应体育教学活动所形成的素质,其主要包括自身体质状况、体育技能、体育品德和思维意识等非先天因素的综合素质、修养。

1.1茶文化内涵

茶文化是人们长期饮茶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饮茶从一种习惯,逐渐融入各种文化,并深化发展成为中国传统茶文化,而茶文化中有关道德、礼仪、规范的内容,就形成了茶文化观念。饮茶过程中所伴随的礼仪、规范也就形成了茶文化。而能够与整个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就是茶文化理念。实际上,茶文化观念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最突出、最有价值的内涵。

1.2茶文化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结合茶文化观念的具体内涵,我们可以看到以茶文化观念是茶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礼仪规范,正是茶文化观念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因此,其应用过程中将更具有影响力。通过有效融入茶文化观念,能丰富学生认知,提升学生对茶文化观念的理解和自身行为的规范。其次,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明都形成了统一的茶文化观念,无论其形式如何不同,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优良道德观念,都能为学生成长树立良好形象。通过将茶文化观念有效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学生学习体育提供有益借鉴。在帮助学生掌握优异价值观的同时,传承民族文化。最后,将茶文化观念融入体育教学,能够有效推动体育被传承、发展。当前教育的最大功效就是不同文化能被继承。因此在继承过程中,需要融入当前时代特点和丰富元素,实现更大发展。

2茶文化在社会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茶文化作为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相关领域当中的研究重点也在社会的经济活动当中演绎着重要的变量和角色。受社会学、经济学及管理学各大相关领域关于茶文化理论研究的影响,在最近十几年以来,体育活动及茶文化理论的研究也慢慢地被体育学研究界所广泛聚焦。茶文化理论与社会体育教学直接相关的应用存在于五个领域:分别为体育相关企业领域、社区体育发展领域、健身参与领域、运动员成长领域和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

2.1茶文化应用于体育企业领域

将茶文化相关理论成果当中的社会关系理论运用在体育企业研究领域是茶文化相关理论宏观方面的一种研究方式,主要是采取了茶文化理论当中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内容。北体大的著名学者易建东教授则是能够比较早的把茶文化相关理论与体育相关领域相互结合并且进行深入调研的研究者,易建东教授在他的博士论文《茶文化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中,完整而又系统地描述了茶文化理论对我国体育用品公司的广泛影响。他认为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需要尽快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茶文化可分为三类:纵向依属茶文化、横向连带茶文化、多向辐射茶文化,其中我们的多向辐射关系是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所得到的茶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其次便是我们的纵向依属关系,最后便是我们的横向连带关系。刘河旺等研究学者们在他们的《基于企业茶文化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文章当中,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的茶文化与体育产业集群的内部联系进行了深刻广泛的调研,指出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中的茶文化充分展现了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区位优势和发展,与此同时体育用品的产业集群化又增加了体育用品企业之间的茶文化,并且能够非常有效地优化了企业内部之间的茶文化组织结构,为体育商品化产业的进步提供了更加优势的外部环境和机会。

2.2茶文化应用于社区体育发展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领域研究和茶文化理论中观层次的研究相结合,绝大部分是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社会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信任的内容。刘艳丽、苗大培在《茶文化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文章中从多角度描述了茶文化理论与社区公共服务体育的关系,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现有的文化背景、制度环境下,在建立社区体育及建立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制度、体育公共服务组织等相关方面需要进一步使用茶文化理论。武建文研究员在他的文章《论茶文化在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当中指出,茶文化应当充分结合物质和人力资源,茶文化理论视域下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促进着社区体育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茶文化通过明确与社区体育机构这个共同体的认同感,帮助加快我国社区体育机构的成长。在武建文研究之后刘红存也发表了观点类似的文章,表示茶文化理论各维度中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网络都可以加快社区体育进步和发展。张宪丽研究员在他的《社区体育对茶文化的构造》文章中表示过,社区体育发展不但可以满足社区成员间的基本体育需求,而且促使社区体育群体之间的茶文化的增加。社区体育发展对社区成员之间茶文化的组成和构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人格性网络、削弱人们集体行动困难、发挥茶文化资源配置属性和形成社区互惠规范。

2.3茶文化应用于健身参与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应用于健身参与领域结合茶文化微、中观层次的研究,大部分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社会支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参与和社会规范的相关研究成果。李洪君在他的《从茶文化的视角看村庄生活中的休闲体育》文章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农村居民们也逐渐参与各种休闲体育活动,这也是村民们的一种茶文化形式,促进其向上层社会流动是非常有利于的。赵栩博和张洪顺在他们的《从茶文化视野审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文章中指出,不同的学校要解放思想认识到开放学校体育场地是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利用学校的场地可以更加方便的为在校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服务场所,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积极增加自身的茶文化,寻找自身茶文化当中的社会支持,建立健全信任合作机制,进一步解决学校在体育场所开放利用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4茶文化应用于运动员成长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应用于与职业运动员成长领域中的研究和茶文化微观层次的研究相结合,研究则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个人自身社会关系网络的获取和社会支持的相关内容。厦门大学的徐延辉教授在她的《运动员职业声望的社会学分析》的文章中,进一步分析了职业运动员的成功与否与其职业声望和茶文化当中的联系,她表示人力、茶文化互为先决条件,是职业运动员们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这个研究发现对其他相关联职业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此外他还在《茶文化在辽宁省运动员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的文章中,明确表示出了茶文化理论的有效利用对运动员的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运动员们拥有良好的自身社会关系网络帮助其有效利用社会关系中的力量促进运动员们个人事业的发展和自身的成长。

2.5茶文化应用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领域

将茶文化理论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们的就业研究是茶文化理论在其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中采用了茶文化理论中社会支持、社会信任和社会关系网络的相关内容。河南大学卢曙光在他的硕士毕业论文《茶文化与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及对策研究》中对235名体育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们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后指出,茶文化的有效利用对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茶文化的有效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着学生就业机会、信息的获取,尽管普通毕业学生的社会关系十分薄弱可是体育专业的毕业学生相比较而言社会交往能力较强技巧较好,能够充分构建自身社会关系网络且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3结语

当前,针对茶文化在社会体育教学应用的研究成果很少,即使寥寥无几的几篇研究文献,中心也主要集中在对社会人亚健康问题的关注及社会体育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而体育活动与绩效相关联的文献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课题致力于从茶文化的视角去分析社会人的体育参与行为,于理论界来说不仅是一个新兴课题,也是茶文化理论与体育相结合的更深入探索。于现实考虑,从体育参与的入手去探讨社会人增加茶文化的方式也是为制定员工健身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王怀华 廖文豪 单位:成都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黄迎春.实施健美操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思考[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3):282-284

[2]梁兰颖,陈芳.对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4):114.

第6篇

关键词:民族风格; 茶艺; 舞台表演;

茶艺的表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茶道的出现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因为当时的文人墨客很多, 崇尚潇洒的魏晋风骨, 文人骚客喜欢在茶坊饮茶, 自然而然也就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茶道的兴盛是在唐朝时期, 唐朝是盛世, 经济繁荣, 人们生活安居乐业, 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 人们就慢慢开始追求起精神文化生活, 于是饮酒茗茶读诗等一系列精神文化活动, 在唐朝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宋代, 茶文化的发展更是登峰造极, 在卖茶人之间也会形成一种竞争, 卖茶人之间也会互相比试技艺高低, 这样就慢慢形成了茶百戏[1], 既然称为戏, 当然就可以看做是一种表演比试高低的形式了, 这说明茶艺表演在中国古代的茶文化中已经出现苗头。

1 茶艺表演的分类和茶艺表演的特殊要求

1.1 茶艺表演的分类

茶艺表演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但在学术界普遍认同的一种分类是, 茶艺表演可以分为民俗茶艺表演、仿古茶艺表演和其它茶艺表演,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来自于民间, 来自于民间的老百姓当中,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取材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 取材于特定的民俗和民风, 将各个地区的饮茶习惯, 饮茶方式加以总结加工, 在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西湖茶礼、彝族茶舞和白族茶道等等一些茶艺表演都是在民族风情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 最后也是以表达民族风格为主, 仿古茶艺表演的艺术源泉主要来自于历史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的茶艺文化的资料, 在脑海中还原古人饮茶的神态和行为举止, 在经过艺术家们的修饰和加工, 形成了现在呈现在舞台上的茶艺表演, 如唐代茶道表演和韩国仿古茶艺表演等, 其他的茶艺表演虽然没有特定的主题, 但也都是选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经过提炼和艺术的加工美化, 也是为了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民族主题, 这三种茶艺表演的分类可以说是总的概括了茶艺表演的形式[2]。

1.2 茶艺表演的要求

茶艺表演和其它形式的表演有所不同的是, 茶艺表演所需要的, 东西是非常多的, 需要的东西列举起来主要有茶水, 茶道具, 演员的服装, 音乐, 场地和其它的辅助道具等, 我们先从表演服饰谈起, 茶艺表演的服饰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款式形式多样, 风格也是多变的不同的表演主题要选择不同的表演服饰, 同时, 也要求服饰大体得当, 端庄美观, 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 例如唐代茶礼表演中, 就要选择唐代的服饰, 彝族茶道中, 就要选择彝族的服饰, 再然后, 茶艺表演场地的选择和环境的布置也是茶艺表演能否表演好的关键和前提, 表演的环境要做到安静, 无杂乱喧嚣的声音, 同时, 窗台室内要干净和明净, 环境要有情调, 适合人们饮茶, 例如, 日本茶道在表演时, 要打扫庭院, 在室内悬挂简单却又有意境的书画, 为茶艺表演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再者就是表演的音乐了, 表演中的音乐起渲染气氛的作用, 所播放的音乐要和茶艺表演的主题相匹配, 就想服装要和茶艺表演的主题相契合一样, 优秀的音乐可以提高人们对茶艺表演的认可, 可以给观赏人一个更美好的体验和感受, 比如, 西湖茶礼要用江南的温婉的音乐, 道教茶艺要用道教独有的音乐一样, 最后就是表演的礼仪了, 中国向来都是文明古国, 是礼仪之邦, 所以在表演过程中, 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在茶艺表演中, 茶就是礼仪的载体, 表演者可以通过一些茶礼仪, 以小见大, 向人们传达礼仪之邦的礼仪, 受茶艺的影响, 中国到目前为止, 仍然有给客人敬茶, 来表达尊敬的意思, 在茶艺表演中也要特别重视茶的摆放, 顺序和位置。

2 茶艺和茶艺表演的区别

茶艺通常是指泡茶和品茶的技术, 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 在古代多是一些文人士大夫或者文人骚客的娱乐活动, 在如今, 也是一些文化人或者具有高雅情操的人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而茶艺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 它将茶文化和表演艺术紧密的结合了起来, 既可以提现自己的修养, 也可以起到一种教化作用,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茶艺文化已经开始慢慢出现, 并逐渐的发展起来, 在唐代甚至出现了茶坊、茶宴和茶会等形式, 文人墨客在喝茶时也会作诗, 所以, 茶文化上也沉淀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 也引起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传达出了茶文化的美, 唤起了人们对茶艺的兴趣, 这也有利于茶艺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也有利于茶艺表演走向更大的舞台, 走向世界。

3 茶艺表演和民族服饰

3.1 民族风格服饰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服饰具有非常丰富的风格, 民族风格是相较于其他风格的服饰而言的, 比如说, 都市风, 古典风, 嘻哈风等, 民族风格的服饰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民族的印记, 服饰上汇集了整个民族的特色元素, 使人们能够一看见这件服饰, 就可以很直观明显的感受到这是哪种民族哪个国家的服饰, 具有很明显的标志性, 从形式上看, 民族服饰常常借助的元素主要有:民族符号, 结构特征和造型特征等, 民族风格的产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流通脱不了关系, 正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剧的信息流通, 使得人们的民族意识越来越淡薄, 对本民族的文化越来越缺乏认同感, 人们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渐渐忘记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 所以, 为了加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使各个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 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认同感, 增强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在服装中加入民族的印记, 可以使人们不忘民族文化, 同时, 民族风格的服饰体现的也是一种情怀, 当然也是一种时尚, 因为现在在服装界和设计界很流行复古风和民族风[3]。

3.2 民族风格的服饰在茶艺舞台中的应用

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艺术中的关键, 与生活中人们所穿搭的服饰不同, 舞台表演所需要的服饰要注重整体性, 要和所要呈现的舞台效果相匹配适应, 就茶艺舞台来说, 在茶艺的表演中运用到民族风格的服饰的地方非常多, 在民俗茶艺的表演中, 表演者必须穿特定的民俗服饰来进行表演, 这样才能传达出表演相关民族的民俗民风和民情, 例如在表演傣族人民敬茶这一动作时, 除了礼仪的要求之外, 还要有特定的服装相配合, 才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傣族人民在茶文化上面的风土人情。在仿古茶艺表演中, 表演者也要穿特定朝代的服饰, 因此,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 也要充分了解表演朝代的历史信息, 不能在表演中出现历史知识的错误, 要将服装的设计与当朝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在服装设计时加入能充分表现当朝特点的元素, 让人可以分辨出舞台表演所表演的朝代。为了充分展示舞台的表现力, 就需要在服装面前多下功夫, 舞台服装设计也包含着其他设计的原理和理念, 比如在比例, 色彩和平衡等方面可以借鉴一下其它艺术的美学元素。舞台服装的美源来自于各个方面, 比如面料, 款式和结构等方面, 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并且加入一下现代元素。舞台服装与其他服装最大的区别在于, 舞台服装是属于精神范畴的, 是以审美为第一目的的, 在整个舞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结语

纵观整个茶艺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服装的演变历史, 茶艺舞台表演和民族服饰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 茶艺表演与民族风格的服饰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民族服饰为舞台表演提供效果支持, 使表演者的表演效果能够发挥到最大, 而茶艺表演也使民族服饰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人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传统服饰的美, 扩大了传统民族服饰的流传范围, 在茶艺舞台表演中加入民族风格的服饰, 是一种创新, 它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民族风格的服饰的加入使得舞台表演服饰也越来越丰富, 同时, 由于茶艺舞台表演的不断发展, 也对民族风格的服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就迫使设计师们不断的进行研究创新, 不断的设计新的具有民族风格的服饰, 总而言之, 民族风格的服饰在茶艺舞台表演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可以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服饰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文化教学,将中英茶文化比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文化语境的地位,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本文从历史起源、品茶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英茶文化的异同,而后从茶文化术语学习、茶文化作品研究以及文化教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以期为现代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最终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中英;茶文化;比较;英语教学;运用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近五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种茶、制茶和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与各时代、各地区的典型文化形态紧密糅合,集自然灵气与哲学光华为一身,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伴随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作为与丝绸、陶瓷并重的特色民族产品,从福建等省份的通商口岸进入欧洲,茶文化也由此踏上了“东学西渐”的旅途。在英国,它积极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等因素为依托,催生出以“下午茶”为代表的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及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桥梁性”语言,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也被提升至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显著地位。然而,由于东西方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要让中国学生完全把握英语的内涵及外延并非易事,如若要打破这一僵局,较为有效的方法在于对中英之间存在的相似或相通之处进行对比研究,茶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共有之物,无疑肩负着推动英语教学、促进文化传播的光荣使命。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比较这一媒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诞生的文化背景及民族地域差异,站在科学的语境上学习英语,增强语感,继而提升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的语言习得,最终成为优秀的双语人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力量。

1中英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起源、品饮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从历史起源上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茶的记录。起初人们将野茶栽培为家茶主要是看中了茶叶消炎、镇静、解毒的医学功效,后来人们才发现茶叶有提神醒脑、排毒养颜的保健功能,并逐步将茶发展成为“全民饮品”。唐宋时期,茶文化迈向成熟阶段,“茶圣”陆羽《茶经》详尽介绍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冲泡以及茶器的选择等问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茶学专著,也是我国茶道艺术的理念根基。时至今日,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最为瑰丽的花朵,各种国内外活动都会以上好的茶叶招待宾客,有些还会组织茶艺表演与鉴赏活动,各类茶博会更是比比皆是。可见,茶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华儿女的骨髓之中,是民族气质的源泉。英国茶文化则全然不同。十六世纪,茶叶经由葡萄牙进入欧洲,随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联姻传至英国,先是受“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影响在贵族社会掀起“饮茶之风”,而后公爵夫人安娜开创“下午茶”,饮茶之风迅速覆盖大街小巷,下午茶则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拓展社交的必要方式。从品饮礼仪上来看,中国茶文化崇尚至简、至真、至纯,主张“清饮”,强调茶的原汁原味。普通人饮茶只需将茶放入专门的茶具之中以热水冲泡即可,讲究之人则会奉《茶经》为圭臬,对水、火、茶、炉、人、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真正的茶客甚至要在饮茶之前沐浴更衣,在饮茶之际抚琴伴奏,饮茶结束后则要思考人生、吟诗作赋。中国人饮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饮茶。英国茶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英国人饮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强调饮茶的实际效用,主张“混饮”,即根据个人喜好往茶中加入牛奶、蜂蜜、饼干等各类辅食,饮用时也有各种美食相伴,并且饮茶是以休闲、交友以及展现自我为目的的,所以英国人饮茶通常是一种群体活动,对于仪表、举止、谈吐等都有较高要求。另外,英国下午茶是有固定时间的,正所谓“雷打不动下午茶”,无论这一天多么忙碌、多么劳累,人们都要抽出时间去享用下午茶,实现身心放松,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从精神内涵上来说,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它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主流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彰显出中华儿女热爱自然、崇尚和谐、主张自省的民族品格。人们以茶明志、品茗畅谈,在饮茶过程中抒怀、提升境界、完善自我,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无论形式是否复杂、茶具是否精美、茶叶是否精良,都丝毫不影响人们通过饮茶来寄托情感、书写理想。与之相对,英国茶文化则是一种物质文化,强调饮茶所带给人们的实际利益,将英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英国人饮茶讲究品位、注重形式,用茶的场所、饮茶的器具、辅茶的食物等都要尽可能地精美,人们出席下午茶要身着盛装、举止得体、谈吐优雅,彰显骑士风度和淑女风范,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在休闲放松之余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实现交际目的。

2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英茶文化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显著差异,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将茶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揭示两种语言异同的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文化性。首先,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的发展背景,以茶文化用语为例,展现对应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术语的掌握。词组、短语、习语等是英语语言体系的基本构件,是民族文化特色的综合反映,通过对茶文化用语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和对英国文化的综合理解力,令后续相关文化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中关于茶的词句数不胜数,茶社、茶室、茶馆等比比皆是,茶盘、茶托、茶杯、茶碗等琳琅满目,茶文化术语更是精彩纷呈。无独有偶,在英语中也有大量与茶相关的短语,比如茶室(tearoom)、茶会(teaparty)等,还有很多意义丰富的习语,比如“acupoftea”,它并不仅仅指代“一杯茶”,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对于他人或事物的喜爱或是一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因此,“That’sjustmycupoftea”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为“这恰恰是我所擅长/喜爱的”;“Story-tellingisnotmycupoftea”的含义则为“讲故事并非我的强项”。再如,“adifferentcupoftea”带有较强的对比语气,表示“完全不同的人或事”,所以,“LondoninwartimeisaverydifferentcupofteafromWinchester”所要表达的是“战时的伦敦与温彻斯特完全不同”。另外,茶叶刚进入英国的一两百年间非常稀有,曾被王室贵族视为奢侈品和财富,因此便出现了用“alltheteainChina”表达“巨额财富”的说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以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为媒介去理解他们所未曾接触过的文化背景,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可以为各地人民所共同欣赏和解读。茶文化在中国和英国都拥有长足的发展历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和不列颠民族的血液之中,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国,围绕茶文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既有《茶经》、《茶典》、《茶学》等茶文化专著,又有《红楼梦》、《茶馆》、《茶人》等着重突出茶文化的文学巨著。在英国,茶被诸多伟大诗人誉为“世间的甘露”、“灵感的源泉”、“生命的希望”,在《傲慢与偏见》、《匹克威克外传》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雪莱的众多诗歌中都有茶的参与,例如在《致玛利亚•吉斯伯思》中有如下片段:“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英国文学泰斗塞缪尔•约翰逊则将自己视为“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以茶为伴抚慰良宵,以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由此可见,茶在中英文学艺术之中都是人们歌颂及赞美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与关联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国文学研究纳入其中,通过学习茶文化相关作品,让学生在体验艺术美的同时看到活灵活现的英语文化世界,其学习积极性无疑会得到较大提升,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英语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由茶文化相关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开展诗歌散文赏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茶文化诗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在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的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感会大大增强,对英语的灵活运用程度也将大幅提高。最后,现代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填鸭式”及“应试”的单向教学,它讲究语境上的对等或对应,把英语文化的传达置于重要位置,努力挖掘学生的主导作用及主动意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以文化教学为基础、以语言理论为中心的“双向性”及“互动性”教学。中英茶文化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审美趣味等,是语言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英语教学可以尝试以茶文化教学为先导,为语言的差异性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茶文化为出发点,以英语课本理论为落脚点,两者结合归纳出科学、系统而合理的茶文化教学框架,以文化内涵拓展教学内容,再由茶文化拓展到文化的其他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更为全面,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体系。此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讲解那些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拥有不同含义的表达,比如“teaparty”既有“茶宴”、“茶会”的意思,也有“吸大麻的聚会”这个意思,究竟选取何种意义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决定,教师在传授基本语言结构和语法结构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突出文化意义的传达,综合提升学生分析语法和语境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特点选择恰当的文化用语,更加顺利地使用英语,从而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3结语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引入对中英茶文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语言运用的文化语境意识,确立对英语这一科学体系的整体认知,全面提升学生对英语语法及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加之文学艺术、文化习语、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文化宽度、学习兴趣都会得到较大改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英文化顺畅交流、中国文化海外推广的重要途径。

作者:徐梅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第8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中外茶文化;地域特色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千百年来社会文化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茶文化。本文从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出发,探索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特色并进行比对分析。以此促进中西方茶文化的理解传承与交融发展。

1中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探究英美文学视域下的中外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不仅要从英美文学作品中寻找寻找中外茶文化的影子与内容,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中外茶文化起源流变发展信号,与中西方茶文化发展的根源流变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茶文化根源流变整体的发展走向。通过探究中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了解到中外茶文化对国民的生活影响与审美作用,促进中外茶文化的交融发展。

1.1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颇深。儒家文化的价值观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茶文化不断完善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茶文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增添新的内容扩大和完善其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劳动经验过程中,茶叶同样中居于重要位置,不仅具有养生保健与清热解渴的功能作用,在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加工作用下形成了自成一脉的系统茶文化,对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2西方茶文化的起源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起源地,西方茶文化的源头在中国。在茶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中国茶叶通过对外贸易与交流,将中国茶叶远销海内外。西方传统茶文化由此开始漫长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茶叶生长的环境与中国大不相同,再加上西方国家人民的饮食口味与生活习惯各有差异。因此,西方国家所喜爱流行的茶叶也与中国有所不同,西方茶文化以红茶文化为代表,吸收西方文化内涵与社会发展特色,不断地充实壮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茶文化体系,成为西方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

1.3中外茶文化的根源差异

中国与外国茶文化的根源启蒙与发展历程也不同。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最早诞生的国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茶文化诞生于本土,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地赋予茶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与内涵一脉相承,富有浓厚的民族特点,也体现了国民的精神风貌。外国的茶文化以中国茶叶的引进为基础,以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启蒙,并结合自身茶叶发展的区域特点与国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为依据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力推动下,让极具欧美特色的西方茶文化普及于世界各地。

2中外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英美视域下中外茶文化都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茶文化均作为各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国国民所重视。关于中外茶文化的中国与英美等国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在中国,茶叶常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具有着丰富的内涵意义,表达着读书人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茶叶在进入的初期阶段,茶叶是一种十分稀有罕见的物资,能满足人体多方面的物资供给需求,因此,视若珍宝,被赋予了高贵典雅的文化内涵。饮茶的习惯也为少数人所享有,因此,在饮茶是十分注重饮茶的仪式感,到后来即便茶叶的普及,这样正式的仪式规范也被保留了下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伴随着国民生活。

2.1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且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文化特色与社会发展趋势的集中体现。如,在唐朝时期饮茶文化盛行,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寻常百姓都酷爱饮茶,在这当中,僧侣十分的精通茶道,并善于将佛家思想与传统茶文化紧密结合。因此,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十分看重饮茶时的平心静气与淡泊超脱的心态,并在饮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哲思。中国传统茶文化受到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熏陶,并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之中逐步地深化文化内涵。

2.2西方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西方茶文化的传播发展开始于欧美国家茶文化的发展,在这当中,以英美两国的茶文化发展最为突出。西方国家十分看重下午茶,将下午茶列为了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早餐与晚餐一样的平常。在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家庭用餐或是聚会时,先生、太太一同品尝精致优雅的下午茶的故事情节。由此观之,在西方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中,茶叶被赋予了高贵典雅的精神品质与富有仪式感和实用性的内涵特点。

2.3中外茶文化的流变差异

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差异,为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的差异发展提供了依据。西方茶文化的发展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国民生活习惯密不可分。如,中国人酷爱绿茶,喜欢绿茶清新自然,而西方国家偏好红茶,喜欢红茶典雅精致。因此,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以绿茶为代表,而西方的茶文化主要就是红茶文化。因此,中外茶文化的流变差异不仅仅起源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而且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与饮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

3英美文学视域下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的影响

中外茶文化的发展历程都经历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沉淀,渐渐形成了具有完整性的传统茶文化体系。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对于中外国家生活与贸易以及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英美文学的视域观察下可以进一步地了解到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对中外国民生活与贸易以及文化的影响。如,在英美的文学作品中,茶叶常常是其中故事情节或是文学创作的座上宾。经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饮茶文化,展现了国民关于饮茶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风貌,体现了茶文化对于国民发展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

3.1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对生活的影响

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因素来源与中外国民的不同生活习惯与审美思维,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对中外国民的生活有着诸多的影响。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常常会描写国人饮茶这一生活细节,表现国人饮茶的生活姿态与审美情趣。这体现了茶叶是国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国民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中国人饮茶品茗喜欢原汁原味,感受茶的清雅芳香,追求茶的纯真质朴。而英美等西方国家喜欢在饮茶时加入糖或牛奶,细细品味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调,营造中悠扬放松的氛围,让自己沉浸在这个享受的时刻。

3.2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对贸易的影响

茶叶贸易对于中外茶文化的根源流变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早期发展中,茶叶便作为中国贸易发展的具有中国代表性的物品之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运输到世界各地。为我国的贸易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增长,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当土生土长的中国茶叶传入海外后,也为英美等西方国家根据地域特色种植,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下,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此同时,也作为贸易发展中带有本国独特文化的重要物资远销世界各地,促进了本国的经济贸易的发展。

3.3中外茶文化根源流变对文化的影响

对于中国人而言,茶叶在一种功能性饮料的基础之上被挖掘出了更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饮茶品茗更是一种需要多方面相互配合的行为艺术。如,人们在煮茶的过程中强调时间与水温的平衡协调把握,在二者相互平衡作用之下煮出来的茶可以达到好的茶效。这就发展了中国人所倡导的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对西方人而言,注重饮茶的仪式感与实用感,饮茶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具备正式的礼仪,同时西方更为注重饮茶所可以满足的生活需求,这对西方文化中注重礼仪讲究实用的文化特点有着内在影响。

第9篇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爱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视为人生四大雅乐,进而也发展成了用一种程式去体验其中奥妙的四大雅道,既香道,书道,花道,茶道。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伴随着茶叶的出现开始兴起,到唐宋时期中国茶文化才真正发展到顶峰,唐时期既由茶文化发展出来一种茶道,也就是今天日本鼎鼎大名的茶道,茶道是通过一种品茶形式去修身养性,品位人生,感悟自然道法的严格仪式过程,因此最初只是修身克己,思想得到一定升华之后,再去通过品茶去品位人生世事,最后的最高境界才是达到“悟道”的地步,因此,这也是茶道学习者需要经历的三步,唐宋时期茶道讲究的是茶禅一体,通过严格的仪式修炼自己,通过品茶“得道”,最终达到茶人境三者合一得天人合一思想,因此,唐茶道真正在乎得不是冲茶,品茶,前二者只是一个媒介,通过此带入仪式中,又通过仪式升华到自己的心界,因此“醉翁之意不在茶,而于禅也”。日本茶道虽是学自于唐宋茶道,但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唐茶道虽然也有一定的请客待客奉茶仪式,但也有看重行为洒脱,融合于自然当中的一面,而且中国本来就看重“无道既道”“心中有道”更多的看重宜情,自然,幽雅洒脱等方面,追求人本性中的自然法道,而不是强化欲速则不达,因此虽然有一定的仪式,但可以自由的程度大些,不必严格依照。而日本茶道程式非常僵化,大到主客每一步的举止行仪,小到茶具的摆放位置,杯箸放左放右,对事茶者(多半是主人或家里女主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先迈哪只脚,怎样行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实,这样繁琐的程式也有它的好处,培养忍性耐心,不停用同样的动作来磨练自己,锻炼坚毅的品性,其意义早已远远超离了品茶的本意,而看上去更像是主客一起进行的一门修炼课程,而中国当时的茶道,除了对主客之间的应答礼仪,事茶者制茶,泡茶,奉茶的一套程式有统一标准规定之外,其余则是更看重个人的感悟,自身的修养。

中国茶文化主要包含四大块:茶道,指品茶过程中自身的修炼自我的修养以及参禅悟道感受自然,茶境,指品茶时的环境,幽雅的环境,对修身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茶道与茶境分不开,茶礼,指茶事过程的礼仪祭祀等形式,茶艺,指表面的一层,即制茶冲茶时的技艺或者艺术加工,可惜的是,如今茶道与茶境文化自然已成了日本的茶道,茶礼则被韩国学去并发扬光大,只剩下最肤浅的茶艺(也算是冲茶过程中的艺术修养但仅仅限培养情操艺术方面),看着邻国都有了“茶道”自己堂堂中国发源地怎能没有?因此把此拣去算是兜了底儿,这就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茶艺,更夸张的是,竟然发展成为一种表演形式,没有主客间一起的修养及心理交流,有的只是下面的一群当看电影似的观众,或者是一种街头现买现卖当卖油条式的饮食推销,下面请个客人,冲壶茶给他喝,而台下那位自然而然的想到的是期待茶的美味,所以,这又成了一种饮食文化了,唯一的亮点就是冲茶时的技艺,这样既有趣又值得观赏冲出的茶也自然美味,再加上茶艺小姐带有表演性质的仪式,还可以看到美女红袖添香,也算不错,至于道不道的,就全靠自己去体味了,可悲呼?孰可悲呼?因此,中国的茶文化只能是茶艺,叫茶道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中国历代茶道按种类分可以分为三个,即煎茶道,点茶道,泡茶道,唐时期流行煎茶道,宋时在有煎茶道的基础上又有点茶道,同时宋时还盛行“斗茶”通过品茶猜茶品,打禅趣,日本的茶道,就是吸收了煎茶道和点茶道以及斗茶的形式(自己又在其基础上发明了“抹茶道”)宋亡以后,代表雅文化的上层社会“雅道”失传,被元统治的都是一些汉人平民哪有什么文化,明以后才发明了泡茶道,就是现在人们所习惯的,喝茶方式的雏形。如果说唐宋茶道讲究的是茶禅直接结合的话,那么盛于明中期的泡茶道则更多忽略了表象上所表达的禅的意境,而是在茶艺上表达茶趣一体,形式上注重“道”,现在的中国茶艺追其源头来其源也是泡茶道,其中最流行的”茶道表演“,始于清代宫廷,也可以说,到了清代,茶艺中本身蕴涵的修道意义才转化为完全以表演形式奉茶的表演意义。但现在的茶艺又和明时的泡茶道不太一样,正确说是内涵更加退化了,现在的茶艺文化,则是由清代出现的工夫茶道发展而来,虽然工夫茶道流行于福广地区,但也有很多不拘小结或者说退化的地方,比如说每个步骤起的一些华丽的词名,技巧上华而不实,使用盖碗,高冲壶,“点兵”等方式太过强烈(茶道整个氛围应该是安静温和并天人合一的)不出示茶具(茶具不仅是茶本身也是整个茶文化的载体)动作上的夸张过去其形式本身的夸张,鉴赏茶叶好象很无聊,闻香品茗杯口在一起送给客人很不卫生,更重要的是,没有客人同步骤一起品茶养性的互动感,要知道,表演不是本意,更重要的是茶道精神,哪怕仅限于品茶上。

2、茶文化礼仪

下面就说一下明中期盛行的泡茶道仪式,按理说真正的茶道文化应该在唐宋,可惜的是仪式方面已经断代不复存了。而且,唐宋虽然有茶道的仪式,但他们往往更喜欢单纯的品茶。主人邀请客人来品茶,没有侍女冲茶,只主客几个人,旁至多只有一童子捧案侍立,寻找一分特殊的环境。没有冲茶-奉茶-品茶的仪式,而是拿出现成的茶招待客人。大家坐在一起只喝茶,不多发言,观察周围的景色。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清、静、和、寂的氛围,礼仪形式也从简,童子捧案向客人进茶,客人立身回礼。

明时期的泡茶道将侍女的侍茶茶艺与主客品茶悟道结合在了一起,有点介于唐宋时期的品茶和后来茶艺表演之间,既有茶艺也有修身养性方面的特征,因此也可以归为茶道,一般只用于主人待客上席间请茶师来主持茶艺。但明又有了一种新文化意义上的发展,即茶艺成为大家闺秀的闺中之乐,作为修身养性的锻炼过程。同时又可以培养艺术情趣、艺术情操,使得自己心灵手巧,兰心惠质,建立德馨。因此颇受大家闺秀的青睐。其意义如同于抚琴、刺绣、插花重在自娱自赏。做茶艺前可先抚琴,然后净手焚香、备器候用、温杯熏杯。其形式与现在工夫茶大抵一致。茶艺的过程中还可以赏月赏画,作为自身的修养(过程中,注重动作姿态的优雅)。

下面就来说说待客中的茶道。唐宋时期的茶境,即品茶的环境,以户外为主。多选择禅室道场内,清风明月下,村野郊外,林里山间等惬意的地点,以自然环境为主。到了明代,明人发明了专门的茶庐茶室这样特殊的地点,室内陈设多以配合茶艺表演操作而设置,基本格局每间茶室几乎差不多,个别的布置,如挂画摆设等皆按照主人喜好与品位来安排。不同的布置代表了主人不同的品位和不同的思想感悟。

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室内的左右两边,皆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

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

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人礼让客人。

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注重)有礼。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合手而鞠躬。

仪式:

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

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侍女进,到桌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茶会便正式开始。

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先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

3、茶文化礼仪

洗茶

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

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香壶”。

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最好为绸巾)放于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

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

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

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

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右手取下闻香杯,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品甜腻,三细细回味。

第10篇

摘要:为深入探究以茶文化类主题游谈休闲农业的发展,笔者从茶文化相关概念阐述入手,对以茶文化类主题游谈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以茶文化为媒介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茶文化;休闲农业;特点;策略

1茶文化相关概念阐述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特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彰显,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中国自古以来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茶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内涵主要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2以茶文化类主题游谈休闲农业发展的特点

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茶文化不仅有利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还可以让自己的饮茶过程体现出文化气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喧嚣的城市,到更绿色、更接近大自然的农村去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正是由于人们这种思想和需求的转变,使得休闲农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传统农业有很大的区别,虽然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都依赖于土地,但其侧重点和服务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休闲农业是将农业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在充分利用农业景观资源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的基础上,将观光、休闲和旅游打造成一体化休闲农业,最终组成为一种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新一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将传统农业过渡成为休闲农业的过程中,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当地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使人们获得了幸福感和满足感。在休闲农业发展之处,其重心主要放在了各种观光旅游和绿色生态的农产品销售方面,而未能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这种隐型消费产品。茶文化虽然是一种传统文化,但是其影响力却一直延续至今。饮茶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的日常行为之一,再饮茶的过程中评价茶更是很多茶友饮茶的关键步骤之一,所以具备一定的茶文化基础并向其他茶友介绍一些茶文化的人往往更能受到别人的尊敬。饮茶往往会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也是很多人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以茶文化为主题,并置身于休闲农业中更有利于人们修身养性。从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特点可以看出,休闲农业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融入茶文化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后,更是深化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内涵。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继续深度挖掘农业资源的发展潜力,不仅有利于调整农业结构,为广大的农民群体提供更优越的农业发展环境,同时还能极大地为农民创造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具有综合性质的休闲农业场所,游客不但能够进行参观、采摘、学习农作技巧,同时还可以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农民的生活,享受乡土情趣。正是由于休闲农业的这种特点,所以很多城镇居民越来越喜欢在业余时间去体验休闲农业的乐趣,到休闲农业场所住宿和度假。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早的生态休闲农业起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很多人感受到了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而与城镇居民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同,农民的生活虽然不在像过去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其仍然生活的非常惬意,不用承受很大的生活压力。很多城镇居民为了释放都市生活的压力,就希望能够像农民那样过一些简简单单的生活,远离城镇的喧嚣,亲临其境地感受一下舒适而祥和的乡村生活。至此,最早起的生态休闲农业逐渐产生并逐渐在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发展起来。在一段时间以后,休闲农业为逐渐受到欧美等国家的青睐,并掀起了一阵发展休闲农业的热潮。同而对于休闲农业目前有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说法。以茶文化类主题谈休闲农业发展更切合休闲农业的发展实际,同时也更符合休闲农业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这是因为,首先茶本身就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饮品,与人工制造出的各种碳酸饮料不同,所以长期饮茶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同时还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是一种非常健康而且可持续的饮品。休闲农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象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以茶文化类主题谈休闲农业发展更具有象征性。而且很多游客到休闲农业观光时习惯于饮一些用纯天然、无污染的水源泡的香茶,这无疑显露出人们对茶饮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正是由于休闲农业行业光明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传统农业地区为加入到了休闲农业行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地区的休闲农业非常火爆,基本上属于“一票难求”的状态;而有些地区的休闲农业就显得非常的“凄凉”,即使用门可罗雀形容为不为过。事实上,决定一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状态的因素除了地理位置以外,人文因素也可能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文化,而休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产物,更是应该有支撑其稳定发展的文化要素。茶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生活,而休闲农业作为人们体验生活、感知生活的重要场所,其与茶文化有很深的关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茶文化作为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在元素,让人们在体验美好的休闲农业时光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正宗的、原汁原味的茶文化,这不仅可以深化休闲农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为茶文化赋予更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3以茶文化为媒介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场所,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国内休闲农业行业发展势头非常强劲,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显露出其“外强中干”发展状态,即很多休闲农业只注重发展形式而忽视发展内涵,没有将本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影响了人们对休闲农业的体验。为了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景区服务与管理等各项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地将茶文化融入到休闲农业服务内容当中,深化休闲农业的服务内涵,让游客在观赏休闲农业特有的外观魅力的同时还可以体验到其中所隐藏着的特殊文化。首先,对于休闲农业负责人而言,他们必须要有夯实的茶文化知识功底,要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合理、最恰当、最有针对性的茶文化素材。为了激发游客学习茶文化兴趣,休闲农业负责人可以通过开展茶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来增添休闲娱乐的趣味性,并且还要设立相应的奖项,用物质上奖励来促进游客的参与性;其次,当地居民也要善于取材,把茶文化当成是推动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既要看清茶文化的潜在应用价值,同时还要加以利用,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局限性,提高休闲农业的服务内涵。最后,当地政府要发挥出引领发展的作用,积极宣传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提高当地居民对茶文化的认识,让返当地居民可以在深入学习和了解茶文化的基础上给游客提供更有茶文化特点服务内容。可以说,只有确保休闲农业内在和外在特征同步发展,改革其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我们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行突破,为国内休闲农业行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第11篇

广东茶文化是中国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广东人爱“饮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更属饮食文化。广东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过程的美好意境。广州人的“饮早茶’与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广东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

海峡茶艺电视公开赛是由福建省农业厅、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主办,电视新闻综合频道联手产茶区政府、单位共同承办的一项国际性茶文化赛事。活动以“传播中华文明,探索茶中奥义”为宗旨,旨在突显茶文化的传播,推进海西非物质文化建设,融入更加现代气息的“茶艺”,集淡雅与潮流为一体。本公开赛将挑选出具备有“诗、歌、琴、画、茶”兼备的优秀茶艺人才,并逐渐发展成向茶艺事业提供专业人才的储备基地,整体提升茶文化的品牌效应,使茶文化更加流光溢彩,实现质的飞跃。同时作为福建乃至中国茶产业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为茶文化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前三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公开赛已成功举办,很好的塑造了茶艺小姐的美丽、专业的形象。大赛获奖者参与了包括2010世博会茶艺表演在内的多项茶业盛会并以此为媒介将茶文化的深远影响广泛传播,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茶艺爱好者的关注。本次大赛将沉淀上届大赛的成功经验,承上启下地将茶艺小姐大赛这一活动逐年发展,将茶人、茶艺、茶企有机结合之成为茶业界每年一度的茶业盛典。

第四届海峡茶艺小姐电视公开赛广东赛区由丽池(深圳)星公馆承办,上海星公馆、北京奢尚广告有限公司协办,联合支持单位包括深圳市古乔品牌营销策划有限公司(ROYAL ROSE CHINA) 四川郎酒集团,深圳市元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新茶客隆茶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晶报》《南方都市报》《香港商报》等多家媒体对赛事前后均作了很好的宣传推广。

8月15日下午,广东赛区在深圳发展中心丽池(深圳)星公馆惊艳开场。

3号郑越正在进行功夫茶茶艺表演。小伙子来自广东潮州,今年21岁。刚考上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的他,因哥哥的推荐,来参加比赛。用他的话说是:“自在参与,不给自己太多压力,重在学习”。

江西选手刘川正在进行茶艺表演,14岁开始习茶的她,梦想做新时代的茶女王。“茶为世界友谊而存在,我是友谊的传播者”。

5号选手刘苗正在进行茶知识问答环节,来自湖北的她颇具古典韵味,她说自己名字的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像禾苗一样,历经风雨顽强成长。

全体选手进行集体风采展示---礼仪表演

第12篇

摘要:中国茶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的传承和精髓正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茶叶属易串味商品,基于视觉传达设计的茶叶包装能唤起人们对茶叶的喜爱。本文立足于视觉传达专业教育课堂,以茶叶包装为例重点阐述了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路径、价值和方法,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对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先导理论探索意义。

关键词:视觉传达;茶叶包装;高校;教育改革

1引言

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视觉所传达的内涵和意义不仅仅是售卖商品,更重要的是其包装左右了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获取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视觉,人类是视觉动物,第一印象起了决定性作用,商品的外包装勾起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一般地,视觉包装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对事物的看法。基于以上判断,国内外的商家逐渐加深了对商品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网购的逐渐流行和大众化,商品的外在包装和图像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这就是视觉传达的重要作用和视觉效应。中国茶叶历史久远而经典,是中华民族5000年智慧的结晶,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品茶论道在当今快节奏生活里仍然盛行,成为未曾中断过的文化脉络。在近代史中,饮茶走进平民百姓,不再是奢侈品,很多人饮茶当作养生、提神醒脑的一种方式,在超市、便利店里,红茶、绿茶,各种茶饮料货架摆成了一排排一列列,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品牌也是日渐丰富,康师傅冰红茶、王老吉等等。除了液体茶饮料,还有固体茶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很难透过外包装闻到里面的气味进而判断茶叶品质,更普遍的现象是从外包装的精美程度上来判断茶叶品质,尤其是气味差距不大时,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包装精美的茶叶产品,即使价格偏贵一点也没有关系,这说明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更具有品味的茶叶包装。传统茶文化中禅宗精神、道教精神、茶道对中国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当代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强大力量。学者们普遍认为专业教育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多元化的强大背景下,中国茶文化需要借助视觉传达专业教学改革传承下去,形成接力与创新。

2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

茶叶最初是神农氏发现的,是一种草药,后来茶叶逐渐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中国考古学家比较公认茶文化起源于春秋时期,“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根据《神农本草经》的记录可见,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茶的解毒作用,茶叶也从最初的药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随着人们对茶认识的不断提高,野生茶移植到家庭菜园或山区种植,形成了大量的茶山、茶园。中国传统茶叶种类繁多,有红茶、绿茶、花茶等等,产量占亚洲总产量百分之八十以上,茶文化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精髓:1.禅宗精神,僧侣之间认为茶具备醒脑提神、止渴生津的作用,让人心气平和、宁静淡雅,心态上与佛教所追求的宁静相同,所以寺庙是重要茶室活动,文人之间会友、饮茶、作诗非常盛行。2.道教精神,道教认为世间万物在周而复始的不断循环中进行,通过不断修炼和提升,修身养性,通过泡茶、品茶度化自我,把肉体和精神合在一起,与大自然无缝融合。3.茶道,小到儿童,大到老人,无不有饮茶的习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茶道。例如,蒙古族饮用的奶茶,是用砖茶和牛奶、黄油等熬制而成,咸味与甜味奶茶有非常大的区别,在饮用时要随时保持热度,加之炒米和奶豆乳,成为蒙古族招待外宾和亲朋好友的重要饮品,使用长柄勺子跪式加茶也变成一种礼仪。茶道可谓自成一体,最初也是由中国人建立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在唐朝时期,有日本、韩国等学者来到中国,并将茶道文化传递到了本国,可见茶道文化影响深远。我国的茶道与儒家、道家等都关系密切,茶道在交流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敬天地、敬君臣,甚至还有茶礼,通过品茶达到一种境界,意在逐渐体会意境深远。

3茶叶包装现状调研

高校视觉传达专业教育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茶文的涵养,这是客观要求,也是茶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古代中国茶文化影响了日本、英国等国家,当代,我们要把茶文化发扬光大,将其独特的内涵和精神贯彻到视觉传达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茶叶的包装受到历史的影响而改变,视觉传达包装不仅注重表现茶叶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再现茶文化精髓。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是易串味物质,用纸包装起来能储存更长的时间,也能保持其原有独特的风味不便,因此,现代设计者们设计出了各种盛放茶叶的器具,起到防潮防虫、保持原有气味的作用。中国是礼仪大国,自古以来注重礼尚往来,茶叶是首选礼品之一,每逢佳节,茶叶的需求量必然大增,而消费者选购茶叶的重要因素就是看包装,近年来,茶叶包装的花样增多了,包装上逐渐使用了特殊的材质,崇尚给消费者带来美好的感受,包装设计同时也表现出品牌魅力和品牌文化。但是,现在市场上卖的茶叶,有的过度追求包装的精美,忘却了本质内涵的提升,使得用在包装材质、包装设计和运用色彩上的成本大增,而茶叶含量特别少,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在茶叶产品上下功夫是必须的,但不能忽略茶叶本身的内在价值,需要在茶叶设计包装上严格把关,注重环保,最好能回收利用再次包装,也节省了材料。

4茶叶包装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理性探索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不难发现其文化脉络,探索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商家的价格战只会造成多家受伤的局面,要想改变现状,视觉传达设计十分被看好。感知、理解是视觉传达媒介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这些改革包括:(1)探索环保设计。中国人热爱养生,但近年来的雾霾等环境问题凸显使得消费者逐渐增加了环保的认识,在茶叶包装设计上,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认识更加清晰,追求简约自然成为新时尚,消费者的眼光是犀利的,他们明白用在包装材料上的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购买的售价中,消费越来越理性。(2)弘扬传统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还传承到了日本、英国等国家。所以在茶叶包装设计时,要加入中国民族特色,将中国元素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变换字体体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变换色彩,体现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状态,除此之外,背景还可以设置淡雅从容的山水画,体现喝茶人的胸怀,也可以设计采茶姑娘的背景,让消费者浮想联翩。(3)探索地方特色。体现地方民族特色的包装设计充满了神秘,尊重茶文化,弘扬茶文化,是视觉传达专业教育改革的历史使命。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都有特色茶产出,各种名贵茶叶层出不穷,茶叶的气味和口感上差别也较大。因此,在茶叶包装设计和品牌定位上,需突出地方特色,讲究风土人情,巧妙地把地域文化和故事传说融入到包装设计中,扩大品牌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