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知识点

劳动教育知识点

时间:2023-07-12 17:08: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教育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教育知识点

第1篇

我对学校一年级12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了解到:学生自己整理书包的占58.2%,早晨自己穿衣服的占2.2%,自己叠被子的占1.6%,用餐时自己盛饭的占14.1%,自己每天步行到校的占5%。

由此引发我的思考:而今中国一大批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如此进入充满竞争的21世纪,将会惨遭淘汰。尤其是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劳技教育已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何针对农村实际,对小学生加强劳技教育呢?

1.学习讨论,明确意义,形成共识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及《劳动课教学大纲》,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第一,不爱劳动的学生并不是天生懒惰,而是“日久成习”,要培养学生真正爱劳动的习惯,要给予热情地引导、及时地鼓励、不懈地督促。第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不要让学生为自己做事,如打扫办公室、批改作业等。有时还要带头劳动,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参与学生一起劳动,能空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第三,切忌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用在学生的身上,如犯错之后罚擦黑板、摆桌子、扫地等,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2.重视劳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劳动课是对学生进行劳技教育的主阵地,在每学期初,学校就要求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落实,保证做到:劳技课,课表上有位置,行动上不被占挤。另外还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编排特点,组织实施教学,提高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兴趣的不稳定性,挖掘每课内容和思想内涵,创设劳动教育的愉快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树立劳动观念。如在手工制作时,播放一支精选的音乐,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让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加强先进导向,进行技能指导。教师在课前先制作几个精致的手工制作,让学生进行观赏,激发学生浑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愿望,然后,指导其手工方法,让学生自己操练。再次,展示劳动成果,让学生体会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

3.开发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

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实践中,我们力争做到劳技教育的五个结合:

与自我服务劳动相结合要求学生自己照料自己的生活,保持自己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观,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劳动技能,如教育学生自己削铅笔、包书面、整理书包、洗手洗脸、剪指甲、订钮扣、系鞋带、穿衣服、铺床叠被等。

与学校服务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思想。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大扫除劳动,让学生为美化校园、美化班级出力。如擦窗扫地、布置教室、植树浇花、冲洗厕所等。

与家庭服务劳动相结合让学生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应该关心家中的事,做好父母的小帮手,培养孝敬父母长辈的美德。如:洗衣做饭、扫地洗碗、买菜购物等。

第2篇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践活动的教育特点。

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一、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生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现场教学:要进行听指挥、守纪律、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三、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四、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的同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作贡献。

五、栽培饲养:要结合社区生活知识和课表要求的实践能力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另外,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生物学科的德育教育,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德育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生物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要防止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偏向:一种是脱离知识,“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会走向反面;另一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这方面的教训也是需要记取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种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

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如李时珍编著了《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只要老师讲述,或者学生阅读,就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隐性”,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超过10.8m的生长素就会抑制根的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

另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材料的状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有的知识点不具有某种思想性,教师可以将自己占有的闪光的思想材料,在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上赋予思想性。例如,讲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于1990年11月28日发现了三链状DNA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了美国当年百项科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水平。

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课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

教材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的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第3篇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生中存在着普遍的一种错误认知,认为这是“副科”,学得怎么样也没关系。本文从现在的思想政治课现状入手,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比较,得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德育 综合 思想政治 教育

每一个听到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的人的反应都是这样的:政治啊,就是洗脑说教嘛。好无聊,好枯燥。包括很多中学生,在说起上政治课的时候,都是一副这种课有什么好玩的表情。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案例,精美的图片所吸引而不是教材本身。那么,思想政治课程就真的像大家所反映出的一样,没有用处,毫无意义吗?笔者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在中学教育中所承担的是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企及的。

首先,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承担着主要的德育和伦理教育的主要工作。相比班主任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教育任务就无时无刻不渗透着道德品质的影响。从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到社会伦理,社会公德,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教育学生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存在着道德上的硬伤,那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可能变成一堂枯燥无味的理论课。那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来说,就是畸形的。现在大部分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错误认识主要都是由于受到升学压力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实施的时候,更多的是注意理论灌输,而忽视了一个思维的发散性。相对于高中而言,初中的知识点更加浅显和生活化,那么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意的是学生如何能将知识和日常的生活联系起来,重视的是学生如何能够适应成为一个优质的“社会人”。培养学生自主地认识世界,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是数理学科的主要任务,在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上同样得到体现。

第二,对于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除了因为在传统认知中是主要的德育工作的承担者之外,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具有主推力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更多的在于在知识教育的同时,结合相应的知识教育,进行着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方面的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拿现在使用的教材(科教版)的内容来看,与之相结合的包含着环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内容。这些教育内容是其他任何一个单一学科都不可能同时承担的。教育内容之复杂、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和综合性,是其他的文科性学科都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在学生普遍对于现在的班会课都不以为然或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充满趣味的班会课少得可怜的情况下,与生活,与时事,与情感教育结合更为紧密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无可厚非地成为学生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进行有目的的情感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的主要推力,对于落实生命教育、诚信教育等素质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文知识学科,其内容包含着生物、地理、历史等其他单一学科的主要知识精髓。就初中的教材来看,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学的知识之外,还主要包含着地理学、生物学、民族学等方面的内容,相当于是各个主要学科的一个大整合。比起历史等单一学科来说,综合性更强,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整体认识世界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

第四,由于学生的具体学情存在着差异,出于对学生的具体适应,思想政治学科更加注意从宏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教材上的知识点都是很简单的,逻辑条理比较清楚。关键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如何处理,如何删减和补充。这和其他的学科不同,除了要求的专业性之外,其他的非专业知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所具备的。这一特性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起其他学科来说更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课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更多的是在于课外的补充和扩展。也许不同老师对于扩展补充的程度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就普遍的情况来看,如果一堂思想政治课仅仅是照本宣科的话,那么,不仅仅是学生,连老师自己也会觉得是无聊的,死板的。这也是为什么思想政治课程的本土化气息最为浓厚,因为可以广泛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全班学生。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味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点是很有利的。对于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论调的有利批判。不是只有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才可以关心时事,在学校的时候也可以而且应该关注身边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说,思想政治课程比起历史等其他学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不像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充满了政治性,充斥着说教,灌输和官腔的色彩。本身的综合性,理论性的特点使得思想政治对中学生的成长,尤其是其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社会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和错误认识就抹杀了他的重要作用。

第4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教育事业中,各种各样的学科让学生的压力倍增,所以在教育方法中需要不断进行多样性学习方法的探索。在动画专业中,有很多方向供学生学习,一般普适性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学科。本文主要讨论项目教学法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FLASH二维动画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有各种各样的方法被运用于各种专业的教学中。有的方法是针对具体的学科的,不适用于其他的学科,当然还有很多方法是可以被运用于各种各样的学科的。这些方法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更好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设定一个项目的主题,来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同时项目教学法还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要在整个课堂中成为主要的实践者,教师是实践过程指导者。FLASH二维动画制作是动画专业比较基础的一个方向,现今视觉传达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人们对视觉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FLASH二维动画在动画制作中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今天我们主要讲述项目教学法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的其他运用。

1项目教学法与FLASH二维动画教学

1.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在素质教育的教育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课堂上,教师先制订一个主题,然后学生根据这个主题再展开相应的学习。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而老师转为“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FLASH二维动画教学

利用AdobeFLASH软件进行二维动画的制作,首先,AdobeFLASH软件拥有自身特有的容量小、边播放边下载的重要特点。因此,常被应用在网页视频以及网页小游戏等的制作中。对于软件的教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操作,因为软件本身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其中理论知识可能很难懂得,必须在软件中进行相应的操作。其次,二维动画在动画专业中是比较基本的制作方向,基于平面的制作基础,融合动画艺术的形式表达出动画内容,这种基于平面的表达,不需要高超的运用能力,只需要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结合AdobeFLASH(以下简称为“FLASH”)软件能够较高的展现丰富的动画效果。基于软件教学的这个特点,就要在教学方法上做具体的调整。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采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简述课程为辅的契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2项目教学法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方法只有遇到最适合他的学科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在项目教学法中,适合需要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而利用AdobeFLASH软件进行二维动画的制作正是适应。项目教学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科的教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首先FLASH二维动画在教学的过程中,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几乎没有纯理论的理论课程,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其中。因为大部分学生对FLASH软件的综合运用不熟练,所以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先对软件的功能和操作讲解和演示之后,制定相应的较简单的实例,学生在了解了基本的操作后,对实例进行分析制作,教师进行辅导答疑,从而完成一种操作方式的认识和学习,并以阶梯式递进难度。首先,教师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实例操作的演示,然后再按照知识点给学生布置相应难度的实例作业,把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的作业称为“项目”,所以就有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方法。不仅避免了课程任务不能完成或者是浪费部分上课时间,更重要的是极大程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完成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必须清楚理论知识以外,还应该熟练地掌握FLASH软件。实践成功以后不断地进行锻炼,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地纠正,还要对部分不太熟练的同学进行指导,争取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对相应知识点进行操作实践。

3项目教学法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的运用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性人才。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最直接的一个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培养实践性人才,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做法正好契合了国家的这个政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进行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切合国家培养实践性人才的宗旨。因为项目教学法的基本要要求和最基本的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国家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出要大力培养实践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因为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极其缺乏。为了让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了保持社会的各方面人才平衡,国家教育部门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相信通过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定能为我国的实现社会平衡发展,和实现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马钰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培忠.项目教学法在FLASH二维动画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3(18).

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79-01

1.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

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决定了这门学科有多种多样的思想教育途径。除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外,还有实验、现场教学、野外实习、生态系统的调查、参观访问、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不 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内,还要研究课外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实 践活动的思想教育特点。现将生物课的几种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思想教育内容分述如下:

1.1 实验课:要教育学生爱护公物,遵守实验规则。学生分组实验,可进行团结协作的教育。做实验,要求学 生要严格、谨慎、细心,培养严谨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 野外实习和调查:要进行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庄稼、花草树木,培养热 爱大自然的情操。利用自然美景来美化学生心灵,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1.3 参观访问:要教育学生树立群众观点,虚心学习当地群众的实践经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优良品质。 在参观良种站、畜牧场时,在了解新技术、新成果时,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树立科技兴 农思想,引导学生立志为家乡的经济发展献身。

1.4 栽培饲养:要进行实践观点的教育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顽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另外,在"世界环境日"、"植树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进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是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决不能忽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充分认识生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2 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生物学知识紧密结合进行的。这就决定了生物课思想教育的方法特点是:在生物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意志培养、道德规范。生物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要防止曾经出现过的两种偏向:一种是脱离知识,"穿靴戴帽",贴政治标签。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会走向 反面;另一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忽视生物课的德育功能,这方面的教训也是需要记取的。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思想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这种结合点,一种是固定的,一种是可变动的。固定的知识结合点,存在于教材中,具有客观性。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显性",例如,李时珍编著了《 本草纲目》,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成为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植物学家,只要老师讲述,或者学生阅读,就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的知识结合点属于"隐性",需要教师去发掘。例如,植物生长素的浓度较低会促进植物生长;浓度过高会抑制植物生长。由此,教师强调:超过了事物质的数量界限,就会改变事物的性质,这就是"量变到质变"。结合生长素浓度的变化,进行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知识点需要发掘、升华。另一种是可变动的知识结合点,它具有主观性,取决于教师占有具备思想性的生物学材料的状况,以及是否善于选择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有的知识点不具有某种思想性,教师可以将自己占有的闪光的思想材料,在 教材相应的知识点上赋予思想性。例如,讲DNA的双螺旋结构,一般为双链,可结合讲述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三链状DNA新结构。这一成果被称誉为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重大发现,获得美国当年百项科学头奖。这样讲既体现了教学的时代气息,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3.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

3.1 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

3.2 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已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4.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

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是通过生物教师去执行的,因此思想教育的效果依赖于生物教师的思想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水平。教师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意志、情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生物课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依赖于教师正确的政治方向,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对教书育人的高度责任感。教材的思想体系蕴涵在知识体系之中。教师具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掌握教材的科学性,也才可能更好地发掘其中的思想性。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用具有思想意义的现代生物科学成果的新信息充实教学,才能使生物课的思想教育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

第6篇

应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片面的升学率。为应付考试,教师只能是“考什么、教什么”。面对各类模拟试题,也只有拼命地进行填鸭式、轮番轰炸式教学,根本无暇顾及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的研究。学生获得的知识结构是断层、分块式、不完整的,也缺乏能力的训练,从而造成“高分低能”。而语文学科的能力结构分为书面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含认读、理解、记忆、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观察、思考、作文、修改能力);口头语言能力,包括听话能力(专注、理解语义、组合语意、品话能力)、说话能力(内部语言组织、普通话、即兴说话、演讲辩论能力)。考试的试卷表现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应试教育的能力培养也就有限了,理所当然无法适应时代的步伐,素质教育则以适应社会需要,发展人的素质为目的,追求立足未来的长期教育效益。注重能力培养,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语文教学要完成这一转轨,就必须克服短期行为的应试升学教育,轻感情渗透;重课本知识,轻能力训练;重课内灌输,轻语文活动等偏向。

优化课堂结构,凸显学生立体性,我以为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诱导性,作文教学的实用性等方面。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就是要改革应试教育围绕考试指挥棒转的脱离教学课程标准,而全面地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目前,以初中为例,许多学校断绝一切与考试无关的语文课外活动。平时的语文实践活动除了搞与中考有关的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竞赛以外,几乎再没有其他的语文活动。学生的语文思路,语文知识点都局限在“中考指挥棒”的辐射范围之内。而初三毕业班则更是把语文三年的课程硬压到两年半内完成,挤出半年的时间,按中考试卷的模式进行几轮的强化训练。以考试为唯一的语文教学活动内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而素质教育则要求语文教学更注重人的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包括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解、表达、观察、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心理。不仅着眼于学生现阶段的发展,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封闭型内容转变为开放型内容,增强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观察、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参观、市场调查等活动内容,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知识,正确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结合劳动教育,使学生的思想、技能和意识得以锻炼,把培养学生的人格、心理素养、自立意识、人际关系等均纳入教学内容的范畴内。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革教法和学法。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已经创造、总结了不少的经验,如“自学通编教材法”“学用结合法”,以及“创造教育”“情感教育”“兴趣教育”“三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这些经验都取得了理想的成果。而落实到具体的学校、具体的教学人员,则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有如下几个问题或者说误区须待解决。

1.导语的重要性认识。有的教师急于给学生传授知识,往往一进教室就板书课题上课,根本不进行导课。他们认为导语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平时的上课用不着,除非是公开课,那也是为应付听课教师的。殊不知,导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精彩的导语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设置导语可创设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M行思想方面的情感教育。

2.提问与启发式的误区。作为语文教学,再怎么“课堂灌”,提问总是有效的,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设置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和启示学生,那就是成功的、必要的,反之则是失败的,不必要的。问题提得太简单了,学生脱口而出,不用思考;问题提得太深了,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无法思考,那都不是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启发式提问,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虽不能很难,但要有一定的坡度,或者把问题剖分,阶梯式的一步步的深入,学生必须经过一个迂回思考的过程,才能找到答案。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也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获得的知识,印象才会更深刻,也才能起到“问”的效果。

3.思维素质培养问题。应试教育除了知识结构不完整外,依我之见,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中考为例,从近几年的中考阅卷分析来看,学生对较低层的知识识记、认知能力方面答题得分尚可,而在较高能力要求的理解上,特别是考思维过程的综合、组织文字上,则失分严重。这反映了教师平时对学生思维素质方面的培养不足。思维素质是语文整体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思维素质的培养却又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由“文字―语言”型教学向“语言―思维”型教学的转轨中,我们必须坚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扎扎实实地抓好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时得到提高。

第7篇

引言:导游英语课程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涉外导游应用型人才而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因此,其教学模式是突出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养成。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始终是高职教育长期以来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可谓给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活力,因此我们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导游英语教学,力图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教学重心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课程模式,达到发展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基地。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立足于对行业实地调研、行业重点企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专业方向,定位专业培养目标,然后紧紧围绕企业生产项目实际,组织教师团队,设置专业核心课程,选定以突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或屏弃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力争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原则,让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够快速地被市场所接受,真正能够成为企业合格员工,而不是出现“毕业就改行,该行就下岗”的尴尬局面。因此我们为突出导游英语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尝试以项目教学模式安排整个授课过程。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导游英语项目的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准则,必须既含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包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技能。

2.实践性原则。导游英语项目学习应更多地从实际应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项口,不可卞观臆造、脱离实际确定项目。

3.可行性原则。导游英语项目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度,确保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

4.启发性原则。设计的项目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设计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启发性,蕴涵需要探索的问题,能启发人们去思考。

5.整合性原则。项目学习以项目为主线,把多种知识点融在一起,可以达到整合学习内容的日的;学生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既要思考,又要动手,还要创造和体验,所以就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

三、项目教学法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根据导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将授课内容整合成包括“迎接客人”、“饭店入住登记”、“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都市观光和交通”、“旅游目的地服务”、“旅游购物”等16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下设三至四个教学任务,例如,在“迎接客人”项目中包含“接机服务”、“至饭店途中的导游服务”、“欢迎词”三个学习任务。根据项目化教学的需要,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利于项目化教学的开展,教师在构建学习小组时应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建立明确的小组合作规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组长的作用,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由“演员”变“导演”,这需要教师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性同时在任务的制定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任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只有根据目标有目的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才能完成任务,才能达到交际效果。(2)教师应设计出各种使学生讲话的冲动及表达的欲望的活动。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空间,指导他们在有表达欲望的活动中得到结论。(3)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易难合理。任务太容易或太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最后教师还要进行检查评估。把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起来。通过组长给小组成员打分,组内成员互评,通过评价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互促,形成评价成绩。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教师除了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小组学习过程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项目教学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项目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导游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热情。英语课是语言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同时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帮助,大大加强了训练密度和广度。

2.项目化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说是导游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老师设置的与课文和学生实际相关的交际情境,学生能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的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第8篇

[关键词]以赛促教;教学能力;工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9-0126-02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各地各校都高度重视教师职业能力提高,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思路,大力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師资保障。

一、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

教师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水平,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中青年教师是教学一线的重要力量,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授课中青年教师大多是博士或硕士,作为高素质人才,大多数青年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工作热情度较高,有奋斗的进取心,渴望在教师职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为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奠定了重要的人才基础。教学能力比赛为老师提供了展现教学能力的舞台,中青年教师能够通过大赛锤炼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参赛的主力军。

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在学历上已经达到较高层次,但是,大部分人缺乏师范院校正规的训练,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都相对匮乏。中青年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实战锻炼提高教学能力,而教学竞赛搭建了“教学相长的双赢平台”“教学方法的交流平台”和“以赛促教的示范平台”,开展教学竞赛是提升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很多高校积极推行教学质量保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的课堂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都进入了大学课堂。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还要有运用和处理信息化的能力[2]。教学能力大赛特别提倡和鼓励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和评价。中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积极性高,对新事物接受快,比较乐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参赛促使教师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化手段参与和辅助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丰富考核评价方法。

二、“以赛促教”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内涵

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监控能力四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研促教学的能力;师生交流互动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反思及课堂掌控能力[3]。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二)“以赛促教”思路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

工业设计是一门侧重于应用型的学科,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侧重于应用型以及满足地方经济发展,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整体素质决定的,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素质。我专业教学团队全部由中青年教师构成,其教学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决定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工业设计专业教师团队通过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基于“以赛促教”的思路,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四个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培训,提高教学认知能力

因为我专业老师都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经验,在教学认知能力上不够系统全面,因此教师的任务除了教学和科研以外,还应该重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著作,补齐自己的短板。针对教师需求和竞赛,学校各类学会不定期举办各种师资培训、教师技能培训、竞赛培训,并纳入培训学时考核体系。通过参加培训,教师能在最短时间内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之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尽快了解和研判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除了参加普适的培训外,还可以参加一些个性化培训,针对个人需求,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线上线下课程,利用集中统一或碎片化时间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并与时俱进,将前沿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以及最新的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

2.项目教学,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需要做出详细的整体和单元设计,我专业3名专任教师均通过了学校执教能力测评和有效课堂认证,教师具备一定的、系统的课程设计能力。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重点工作就是教学设计,因此要对所授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做系统梳理,构思设计详实生动的教学方案。要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修订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的具体指向。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建设完善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工业设计专业由于专业特点,一直坚持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以任务导向为原则,引入企业的实际产品设计项目作为课程的载体,通过下达产品设计任务,模拟企业设计师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体会、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在项目和工作任务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做中学”的目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并同时参与体会,提出问题和尝试解决方案,进而达到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掌握设计方法,参与设计劳动,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

3.做中教,提高教学实施能力

一堂好课,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组织、设计、实施。一个完整的课程单元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学生自学或教师集中在线指导教学,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平台,可调研、资料收集、观看视频、章节测验、阅读相应文献资料、讨论等课前预习任务,将学生能够尝试完成的学习任务前置,提高课堂效率。课中着重解答学生疑问、教授课程重难点、强化实际操作演示体验、提倡互动评价,同时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学生心理疏导、劳动精神培养,教学过程实现师生间、生生间全面的良性的互动。课后教师应该及时布置作业、讨论,在线为学生答疑辅导,完成作业批改、在线考核评价以及过程性学习数据统计分析等。教学予教师来说是根本,通过做中教,教师不断转变角色,从知识的施与者变为能力的帮促者,让学生养成讨论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强调过程性知识,培养学生全局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诊改,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再认知、再加工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结束后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重新进行审视。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教学竞赛不仅提高了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反思和持续发展。参赛教师在课程实践后需要撰写教学反思与诊改,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回想教学情境,结合课堂实际,总结出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经验以及亮点所在,找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不足,并制订整改措施,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进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5]。因此,提高教学反思水平必将会大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9篇

一、基于思维导图的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都在围绕项目教学法进行论述的比较多,但对如何将通过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思维模式加以升华的方法研究较少,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深入研究如何利用项目教学流程图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将来就业铺垫好基础,是大有益处的。经分析观察,发现学生在开展项目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被动的现象。

(一)不能很好地把握项目中的有效思维

要求学生始终把握项目目标是项目教学一个很重要的思想,项目教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由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往往是从开始接手项目就没弄清楚项目的目标是什么;或虽然清楚项目的目标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做与项目目标无关的事。尤其是涉及人员多,方法复杂,实施周期长的项目,随着项目的逐步开展,很多学生会逐渐因为个人思维方式而忘记了项目教学的目标。往往是忙了半天都未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出现了事倍功半的现象,浪费实施教学的时间。

(二)不会预判项目教学中思维方向

始终把握好项目方向,保证项目计划得以顺利执行,偏差控制在可控风险范围内是项目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但在项目实施中总会有很多不可控和未知因素。这就要求学生一定时刻都要保持头脑清醒,对项目无益的事情不做,对项目有风险的事情更不能做。学生一定要明确项目大目标,清晰地识别哪些是项目成功的机会,哪些是会给项目带来损害,才能使项目在实施中少走弯路,并能最终成功。由于学生尚不具备判断自己思考、实施的过程是否正确,容易形成一个错误的过程,这就会成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三)不能有效归纳知识的过程

项目是在限定的时间要完成的事。对于学生而言,所有的决策都要围绕项目目标进行,学生用什么知识、技能、工具、方法来圆满完成接受的项目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关键。单单针对某个项目的训练不能让学生项目的计划、方法、活动、持续时间、所需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实施中排列出严格的先后次序、里程碑和关键路径等重要的保障体系,保证每个项目任务都得以执行。学生往往不能清晰地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偏差情况,评估并及时有效的控制项目风险。综上所述,笔者觉得必须对独立的项目教学进行完善,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借鉴思维导图,尝试创新利用思维导图模式渗入到项目教学中。

二、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项目教学界定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 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 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该方法通过引入新知识,明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询资料,制定方案;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共同动手完成整个项目。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展示点评,评估检测,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和创新意识。思维导图(MindMapping)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创造的一种记录思维活动的方法。它主要运用关键词、文本、图像、颜色、连线等方式,将知识结构图像化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项目教学是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规律,每个项目按据思维导图模式来分析和探讨等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三、基于思维导图模式的项目教学在机械制图的应用

机械制图项目教学多以零件图和装配图为项目,其教学过程一般按照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展示成果和评价反馈等环节进行。思维导图能迅速建立起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完整的框架体系,使学生对绘图和看图的方法与技巧既有全局又有细节的认识,帮助学生快速制订计划,做出决策。该方法可挖掘大脑的潜能,发散思维做头脑风暴,标新立异;也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看到问题所在,对学生完成绘图有着极大的帮助。以下通过“轴承座”绘制为例进行说明。

(一)分析零件,明确任务

教师通过展示轴承座,让学生分析其构造和作用。根据轴承座的摆放位置提出若干个问题,由学生一起讨论轴承座视图的选择,通过头脑风暴法来最终确定轴承座主视图选择方向,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清晰且快速掌握主视图选择原则和其他视图选择要考虑的问题。

(二)确定视图,制定方案

学生确定轴承座的主视图投影方向后,利用机件表达方法(基本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等)正确、完整、清晰地表达轴承座所需的一组图形,该方案的选择表达方法要合理且图形数量越少越好,才是最优的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对小组内的学生所做的制图进行学习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进行讨论,找到更好的制图方法,确保制图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其制图的能力,同组成员间的写作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技巧。

(三)绘制视图,实施计划

当确定方案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将所有要绘图的步骤先列出来。先选比例,再定图幅;先绘制基准线到画支撑板;先绘草图,再检查加深,标尺寸和技术要求到完成零件图。就可得出一个清晰具体的绘图步骤了,对提高学生制图效率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确定各自分工的任务之后,按照绘图的顺序和步骤进行工作。首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促成学生形成整体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所学新知识的联系整体把握。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概念网络。其次,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再探讨中迸发出知识的灵感。最后,小组的每个人首先要说出自己已知的知识或做法,然后对每个人的思维导图进行合并,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

(四)点拨引导,检查视图

教师可用思维导图讲述某一问题的思考过程与解决步骤,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找出各个小问题的知识点,技能点,找出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检查到尺寸时,可通过如何选择尺寸的主要基准等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标尺寸的方法与技巧。通过层层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往复地绘制、修改、反思、再设计。从而不断完善思维导图,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展示视图,修正完善

学生在展示成果时,可按照教师事先绘制好的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进行对展示视图的讲解。从思维导图可知:讲解从标题栏、结构分析、表达分析、尺寸分析到技术要求方面的讲解从哪方面去入手,如标题栏里包括名称、材料、比例和功用等方面来可以帮助学生在汇报时理清自己的思路,令汇报更具组织性及更容易记忆。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可令听众容易明白,印象更深刻。如果有发问时,学生可灵活地在思维导图上处理扩张,不会迷失在其他思路上。

(六)评价视图,拓展升化

评价视图的过程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按照思维导图给定的评价内容逐一评价,如自我评价可从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方面来进行评价,总结完成项目的绘图步骤;小组评价是组与组之间的评价,可从绘图的知识点、技能点和错误点来进行探讨;教师评价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和小组的评价进行的总结,肯定做得好的个人或小组,强调知识的重难点和错误原因。因此,通过思维导图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进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努力把新的知识并入已有知识中,使学生头脑中关于知识结构的图示化再现。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 高职教育 分析

对于“项目”的研究要归于项目管理,它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重大新管理技术之一,最早起源于美国。项目管理的应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渗透到各行各业,最早的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它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我国的高职教育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实际教学中要区别与普通高等教育,就要摸索出一套新的、适用的教学模式。那么项目教学模式是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我国高职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完全一致,所以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设置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节,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以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

所谓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结果,具有指向激励和标准的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应该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使“教”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使“学”有动力,积极参与,共同完成预定教学任务。

1.科学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理念的确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化,具有一定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特色。对于应用性课程,除了采用项目化教学以外,还必须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逻辑起点,对职业岗位工作所要求的能力与相关知识进行分解,重点突出对学生岗位工作能力和相关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

2.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胜任工作岗位。为确保学以致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是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要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程序,来确定学生应该会做的项目以及评价项目的标准。这样可以增强其“必学、必会”的责任感,从而使“教与学”密切配合,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过程实施

项目教学的核心原则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以项目组织和扩展为教学内容。由于是以具体工作项目或任务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目前还没有完全对应的规范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与重组,使其符合行动体系的架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做如下探索:

1.教师以项目为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我们在实施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项目”,不同类型的项目,强化学生的不同能力。在此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严格以项目为纲,按照实际工作情境,给出虚拟客户要求。引导学生分析客户需求和项目特点,制定合理可行的计划。教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并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点,拓展为知识模块。并针对知识模块,辅以小项目,以实现学生知识到技能的迁移,并给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项目提供条件。

2.学生围绕项目展开学习的过程

在此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围绕项目展开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岗位能力的形成以及融合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运作流程仍然同上。

三、在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完成职业工作任务中,人的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技能性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处事能力、方法能力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即发展了智力,又增强了能力,综合能力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张扬。

四、教学反馈与评价

学生是否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呢?是否己经形成了我们所期望的职业岗位能力呢?传统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实现,必须采用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项目教学”的考核要突出对平时过程的考核,也就是要将考核渗透到每一个项目之中,每一个项目考核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如:有学生、组长、教师的评价,有查阅资料、汇报方案、回答问题方面的评价,也有知识体系、实验动手操作的评价、综合素质的评价等。这里强调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业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已经不是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仅仅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教师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说,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通过项目任务教学法的实施,进一步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能够指导高职院校建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最终达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为我国的高职教育开创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柴彭颐.项目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美]科兹纳著,杨爱华译.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78-02

一、引言

项目(project)一词来自拉丁语的“projicere”,其意思是计划、设计。而方法(method)一词来自古希腊,其义是完成计划任务的方法[1]。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到20世纪中期,杜威的学生克伯屈提出了“the project method”,即项目教学法[1]。项目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亲自解决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对问题和项目的处理中,掌握教学内容。“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1]。目前有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也在尝试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2,3]。

《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R档囊幻藕诵目纬蹋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自动调节经典理论(基础篇)和空调系统的自控基本回路(应用篇)两部分。

二、我校《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现状

《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分为自动调节经典理论(基础篇)和中央空调系统的自控基本回路(应用篇)两部分。《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开设学期为第6学期,总学时32学时,学分为2分。本课程具有较深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特点,学生应具备高等数学、电工电子学、热工仪表与测量技术、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机及制冷原理、制冷空调装置等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每年招生人数在80人左右,三分之一的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主动性,三分之一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动性较差。具备强烈的学习主动性的学生自己会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且部分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引导好,明确要求,他们都是可以很好完成的。对于处于中间部分的学生,需要挖掘潜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指导才能够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学习能动性差的学生,实现独立解决项目问题基本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协助他人完成目标明确的任务。在历年的教学中对教学实验部分进行过改革尝试,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对于项目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更有帮助,但是由于学生人数数量较多,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现有条件对实验教学效果有一定限制。因此作为初步尝试和探索,选择课堂教学中的内容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三、项目教学法在《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根据《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的课程教学现状,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套中央空调系统,在风系统和水系统以及新风系统之上添加控制系统。考虑到学生的现状,每个人完成一个项目,存在很大难度,所以使用分组完成项目。由于是初步尝试,所以该项目作为一项大作业,结合课程辅导课时间,安排6学时的课堂讨论时间和2学时的汇报总结时间。分组是学生自由组合,一般5―10人一个组,如果有意愿有能力独立完成部分学生1―2人一个组。

1.项目制订原则。项目制订是实施项目教学法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项目制订的难或者易直接影响到项目教学的效果,因此对于《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实施项目教学法应该遵守具体的原则:(1)项目的制定应该依据《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特点。(2)制订的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3)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符合学生掌握的基本基础知识的程度和具备的专业能力。(4)项目的检验标准和考核形式要合情合理。

2.项目内容。项目由每个小组自己选择一幅中央空调系统原理图。中央空调系统系统包括制冷系统、风系统、水系统、新风系统。项目要求为:根据所学内容绘制配有控制系统的风系统、水系统、新风系统的系统图,并对所绘制的控制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3.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法如何实施也是至关重要,实施得当可以达到十分好的教学效果。(1)实施形式:采用“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方式。即学生领取任务后,通过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查阅、讨论、设计和图纸绘制,以及完成项目报告书和PPT等;然后使用课外辅导时间,由教师进行引导,选取部分学生报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简短答辩和讨论。该方式即不影响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又能使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课堂上的适当讨论也能活跃课堂气氛。(2)组织形式:2013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选修《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的学生人数78人,根据指导和个人意愿自由分组共14组,每组人数在1―10人,并选其中一个学生担任组长。对于较小的项目,组长组织成员开展讨论和交流,但每个学生都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实验和项目报告;对于较大的项目,项目组通过讨论、交流,组长对每个成员的工作进行分工,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使分工和合作统一起来,项目能够按时顺利完成。(3)考核方式:采用教师和学生共同考核方式。教师侧重于过程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从事项目的相关工作。学生主要进行结果考核。组长安排一学生进行项目报告时,其他同学采用无记名方式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再根据组长对组员的平时表现成绩汇总结果考核成绩。每个组的给出20%优秀率,40%良好率的指导成绩。如果超过这一限定值,对成绩有要求的学生进行全班的现场答辩和全体教师学生进行最后的总评。最后,综合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4)实施效果:对2013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78名学生的《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课程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初步尝试,因此本项目作为平时成绩75%。课程最终的总成绩由闭卷考试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构成。14个小组中有2个小组的对待本项目存在应付和敷衍的态度,其他12个小组积极性非常高,其中有6个小组查阅文献资料,在设计控制系统内时发现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小组答辩时,答辩人员着装正式,答辩准备充分,叙述合情合理,回答问题有理有据,概念清楚。综合来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践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实施情况分析:通过设计的项目实施的项目教学法,学生不仅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能把所学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项目中的困难和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结论

1.项目教学法可以在《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教学中进行应用,并且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目标。

2.《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课程的教学点可以通过设计更多的项目,完成更大范围的知识点覆盖,以进一步推动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更多的课时推进,在课堂时间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增加课外辅导时间,会大量增加教师的工作时间。

4.今后在《建筑设备系统自动化》课程申请增加实验,在实验中设计合适的项目,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但是需要相应的实验条件能够满足项目教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泳玲.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肇庆学院学报,2012,33(4):93-97.

第12篇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周边环境组成的功能整体。将生态系统概念引入德育体系是由于德育体系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和内在的逻辑安排,具有鲜明的结构特征和秩序结构,这种结构用德育系统来比喻和概括是极为生动和贴切的。

德育生态系统就是以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为核心,对其发生、发展产生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德育生态系统既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生态环境的子系统,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因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该系统是一个多维的复合网络,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转换、信息交流的过程,促进德育生态环境的平衡。建构科学的德育生态系统就是把各个子系统置于一个有机联系,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中,强调相互之间要处于一种和谐状态,保持平衡,这是德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二、当前我国德育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代德育学指出,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并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有依存关系。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系统之间有序运行能够形成浓厚的德育氛围和强大的德育合力,促成大德育环境全面优化,反之,则会消解德育的实效。

(一)德育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分离。按照德育生态的要求,德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子系统应该是一个和谐共存、开放统一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育系统中的各种教育力量并没有达成一种积极、有序的合作,各自为政与互相冲突大大削弱了德育的实际功效。众所周知,个体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决定德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德育是在校内和校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的和非教育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通过规范的环境,综合各子系统的力量,发挥积极因素的影响作用。而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德育局限于学校院墙之内闭门造车,脱离社会生活。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处于相对隔离状态,固守着各自的教育价值取向,践行着不同的教育方式。由于没有畅通的联系渠道,学校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表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系脱节,学校成为“教育孤岛”。家庭、社会也成为“孤军作战”,导致受教育者思想混乱,严重影响教育效果,造成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这样一种不健康的状态造成德育生态链的断裂,不利于形成良性和互动的德育生态结构。

(二)德育系统的各子系统相互对抗。家庭、学校、社会作为德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对抗的因素。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同。学校教育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家庭教育往往以子女幸福为目的,引导学生在求学就业等问题上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这与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分歧。在家庭教育中,由于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溺爱有加,对子女的衣食住行从小就完全包揽下来,不注重应有的艰苦朴素教育和劳动教育,使得一些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盲目追求消费,在校园里讲究穿戴,讲排场,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气。这些都是与学校德育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2.社会生活中的反道德因素对学校德育的消解。目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旧秩序被打破,新的社会秩序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社会中的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使道德追求者时常陷入困境之中:一些人靠着钻营关系网,制假售假制富,而凭良心、讲道德的“本分人”却往往吃亏。这些现象败坏了人们基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诚实、信用、勤奋等基本美德的价值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无从扎根。另一方面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良文化现象,影响颇大。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反科学、反理性的迷信愚昧和歪理邪说,商业文化日益走向低级庸俗。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热衷于选择一些媚俗、商业气息浓烈的主题以迎合观众。这些低级趣味的文化产品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文化传播秩序和教育效果。个别学生受这些产品的腐蚀,沉迷于低级趣味中,生活颓废,有的甚至走向堕落。

三、建设良性德育生态系统的思路

(一)补充薄弱环节,完善德育生态结构。从德育生态结构缺陷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系统是改善德育生态结构的基本出路。反观目前德育现状,家庭和社会德育子系统亟待加强。政府作为教育的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追求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层面保障德育地位。尤其是考试制度改革必须继续深入,才能改变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将教学由传授知识点真正转变到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上来。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对大众传媒与网络的管理,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关措施,努力培养传媒业的教育责任意识,使传媒能真正增强青少年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丰富知识视野,培养其改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的能力。

作为德育子系统中的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角色缺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德育意识,对孩子成才目标认识片面,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持不支持的态度。对此,提高家长素质,改变家长观念显得十分迫切。而办好家长学校、组织家长定期集中学习是提高家长素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构造有机的德育生态链,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德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并不是完全平等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结构与分化的。学校的特殊性质使它成为系统中的组织者,必须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其他参与者的主动性,促成子系统间的协同与良性合作。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让家长认识到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够的,让家长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理解新德育目标,将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引导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发挥学校在与家庭、社会的三者关系中的核心和纽带作用,努力营造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提高德育效果。

理解新德育目标的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要成为有效的组织者。家长要明确家庭德育的责任,在家庭教育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好规划。为此,作为学生家长应该主动了解学校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了解子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及时与子女进行思想和感情的沟通,并保持与学校的信息畅通,自觉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与要求,教育和引导子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社会教育要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学校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中心环节,但对学生的有效教育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应大力开发各种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和家庭都不应当把学生整天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长社会经验。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还应配合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建设,促使学生与社会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