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意义

茶文化的意义

时间:2023-07-12 17:0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文化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文化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茶文化 哲学思想 和谐

一、茶文化的哲学思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茶文化在不断沉淀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以及“和为贵”的民族精神

茶文化中,首先融合了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观念。中庸之道是儒家处世信条,是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儒家从中庸之道中引出“和”的思想,《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大道也。”[1]指出了“和”与“中”的关系,“和”包含中,“持中”就能“和”。儒家提倡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亲和自然,保护自然;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必须节制而不放纵;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倡导“礼之用、和为贵”。中和思想在儒家文人的脑海中是根深蒂固的,也反映到茶道精神中。无论陆羽提倡的谐调五行的中道之和,裴汶指出的其功致和,还是宋徽宗提出的致清导和,都是以儒家的中和精神作为中国茶道的精神。在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儒家主张以茶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理想,并以茶的清廉、高洁之精神磨练自己的意志,要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培养廉洁之风。中国茶文化以“和”为最高境界,充分说明了茶人对儒家中和哲学的深切把握。

茶文化中,还融合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联系的整体,万物都是阴阳两气相和而生,发展变化后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是道家哲学的重要思想,道家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陆羽《茶经》创立茶道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精华,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中国茶道的灵魂。茶是吸取了天地灵气的自然之物,人乃宇宙的精灵。茶的品格蕴含道家淡泊、宁静、返朴归真的神韵。茶性的清纯、淡雅、质朴与人性的静、清、虚、淡,两者在茶道中得到高度统一。道家在发现茶叶的生理功效时,也注意到茶叶的平和特性,具有“致和”、“导和”的功能,可作为追求天人合一思想的载体,于是道家之道与饮茶之道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道家的“和”与儒家之“和”有共通之处,二者可以互补。因此,道家的“和”也就融入儒家的“中和”思想范畴,共同丰富了中国茶道的思想内涵。

茶文化中,同时还融合了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观念。禅宗强调自身领悟,主张所谓有即无,无即有,重视在日常生活中修行,教人心胸豁达些,而茶能使人心静,不乱,不烦,有乐趣,但又有节制,佛教提倡坐禅,饮茶可以提神醒脑,驱除睡魔,有利于清心修行,与禅宗变通佛教清规相适应。佛教思想追求纯和境界,禅宗之要义是不借助任何东西,不追求任何东西,不被任何东西所禁锢,在一种绝对的虚静状态中,直接进入禅的境界,专心静虑,顿悟成佛。茶的本性质朴、清淡、纯和,与佛教精神有相通之处,因此能被佛家所接受。佛教在推动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它势必规定和影响着中国茶道精神内涵。中国茶道追求心无杂念,专心静虑,心地纯和,忘却自我和现实存在,这些茶道精神是源于佛家思想的。

综合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和”,“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中国茶文化的千姿百态与其盛大气象,蕴涵着三教合一的文化思想,是在中庸、和谐的环境中,由具有中庸、和谐特性的中国国民培育、浇灌出来的,因而讲求和谐成为中国茶文化应有的内在特质。

二、茶文化的当代意义

茶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方面。茶文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的中国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受到破坏,茶文化所倡导的“天人合一”精神被人们弃置。人与自然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应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与自然是协调统一的,人既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这样才能恩及子孙、泽被后代。茶文化的“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当今的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精神,应当把茶作为人们交往的重要纽带,成为连接彼此关系的重要桥梁。茶文化的 “和谐”精神还有利于人类自身身心和谐。在历史上,茶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得志时修性,失意时安慰人生、平衡心灵的重要手段。得志时以茶励志,以茶修性,而失意时从品茶的境界中寻得心灵的安慰和人生的满足。保持人们的身心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宁静、乐观、平衡的心态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而且有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

茶文化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地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是中华茶文化的灵魂,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所有汉字中,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和’更能突出‘中国茶道’内核、涵盖中国茶文化精神的字眼了。”[2]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茶文化中的“和谐”内涵,则是这一传统中重要的内容。“和”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虽然儒、道、佛三家对“和”的阐释各不相同,但“和”是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我们要深入挖掘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得以新生,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茶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新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是紧密相连,它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即“和”的思想之上,它与我国茶文化所倡导的“和”的精神是高度一致的。“和”意味着和谐、和睦、和平、和善,即认可世界的和谐本质,以和平与合作的手段谋得利益,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从而达到一种和睦而至大同的境界。“和”文化体现在国际关系上,主张“和”为主,“和为贵”。反对以强凌弱,干预他国内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和谐世界”理念在文化方面的理论内涵,就是要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和谐进步,建立包容的世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思想博大精深,“和”不是强调绝对的“同一”,而是“和而不同”,即指有差异、有特性的事物和谐共处。无论国家的贫富、意识形态的差异,都应该彼此尊重,和平共处,以实现各国和谐共处,建立和谐、和睦的世界。

参考文献

第2篇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茶文化中的语言、精神以及茶文化产生的社会效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有效融合茶文化和商业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茶文化和主题餐厅融合在一起,打造深度体验的茶文化主题氛围,能保证消费者在体验茶文化深远意境的同时体会不一样的消费感受,真正创设了独具魅力的主题品牌餐厅。本文从茶文化主题酒店内涵分析入手,对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社会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宗教、养生、生态三个方面分析了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理念和策略,最后针对发展原则展开了讨论,旨在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

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发展

1茶文化主题酒店内涵

茶文化在中国具有非常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我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起源和传播中心,不仅全国茶品种类十分丰富,茶叶的种植和销售路径也非常多元化,将茶文化和其他项目融合在一起,形成捆绑式销售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我国,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载体,融合了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学、宗教学、哲学等文化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研究意义和社会价值,值得相关研究人员深度思考。另外,我国茶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以及文化密码。人们在研究茶文化的过程中,对于文化根源以及文化的厚重感都十分重视[1]。也就是说,茶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价值体现,茶文化和其他行业之间的融合机制,也是顺应时展需求的必然选择,真正实现了文化的二次创新和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不可比拟的社会价值。主题酒店的概念来源于国外,主要是指酒店的整体布局和销售理念围绕统一主题,能为消费者带来专享式的消费体验。在具体社会价值导向下,整个酒店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硬件、软件到整体酒店布局设施围绕统一主题建立相同的运行侧重点,就是主题餐厅的经营要旨[2]。茶文化主题餐厅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是利用自身创设浓郁的茶文化背景和茶文化气息,确保主题酒店能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另外,在茶文化主题酒店运行过程中,酒店具有无法复制和对比的经营特色以及个性化设计结构。

2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社会价值

茶文化主题酒店主要是向消费者提供休闲的娱乐场所,并将休闲和商务结构融合在文化视域内,能保证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中获得真正的放松和休息。传统的单一化商务酒店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要求,因此,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设计具有非常深远的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

2.1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实现创新发展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立的过程中,最大的优势和社会价值就是能建构一种完全创新的理念和经营体验,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能为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消费感受。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服务宗旨就是为到酒店居住的消费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受,并且能体会到不一样的酒店居住经历[3]。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中居住,能时时刻刻感受到茶文化主题酒店与众不同的茶文化特征,并且在创意化茶文化主题酒店环境中,不仅能实现管理系统全面延伸和管控结构进一步优化,也能从茶文化主题装修结构中体会到设计的美感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

2.2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打造核心品牌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不仅要关注自身产品的优势,也要对管理、品牌效应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深度分析和集中解构。品牌效果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研究人员深度挖掘并积极寻找创新发展路径。主题酒店的建立,能充分实现这一目标,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建立自身的品牌结构和特色优势,将茶文化融合在酒店结构和运行机制中,能实现耳目一新的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茶文化主题酒店就是一道丰富的茶文化盛宴。

2.3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美化酒店形象

要想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形势中站稳脚跟,树立有效的酒店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提高行业的市场份额,就要提供给消费者不一样的消费体验,通过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的融合,能进一步美化酒店的形象,树立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从而也能使得消费者在众多酒店品牌中对其产生深刻印象[4]。不仅主题内容和主题体验会为消费者创设不同的茶文化理解路径,也一定程度上优化展现了酒店经营者的创意性思维,在酒店经营结构中将茶礼仪、茶艺以及茶道等融合在经营结构中,能为消费者提供最美好的消费体验和回忆。

2.4利用茶文化主题酒店激发消费者兴趣

茶文化主题酒店也能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已经较为疲劳的消费神经,通过激发消费者兴趣提高整体经营实力,将传统、厚重的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统一在一起,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不同消费兴趣和体验。

3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3.1建构茶文化和宗教文化的融合机制

在茶文化主题餐厅经营过程中,茶文化主题酒店的运营需要进行文化结构的融合和发展,并且能实现整体经营结构的优化。将茶文化和宗教文化融合在一起,也是经营策略升级的重要体现。多数主题酒店在运行茶文化的过程中,都将“禅茶”作为经营重点,不仅整个茶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结构是禅茶文化,也会在酒店内部开展禅茶知识讲座,并且整体设计风格和管理理念都是围绕禅茶展开。

3.2建构茶文化和养生文化的融合机制

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关注点开始从温饱问题转移到养生方面,而茶文化中,养生怡情是最重要的特征,正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将茶文化和主题酒店融合在一起,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5]。茶叶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茶多酚等有益元素,这也是茶文化主题酒店的主要经营管理路径。酒店能利用茶膳、茶品鉴赏等作为经营主体,建构更加完整的健康计划,确保消费者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入住时,能充分进行身体的养生调养,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3.3建构茶文化和生态管理的融合机制

在中华茶文化中,茶道精神是美学的延伸,不仅包含了静态的美感,也包括天地人和的中庸思想,其中渗透的生态理念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因此,在茶文化主题酒店管理的过程中,也要将其和生态文明融合在一起,倡导回归自然的生态理念,并且整体主题酒店管理结构和宣传策略在建立过程中,能实现茶文化生态内容的整体升级。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主题酒店利用砖茶作为装饰结构,也充分渲染了茶文化的理念,真正实现了整体酒店的生态环保目标[6]。

4茶文化主题酒店发展原则

4.1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设计定位优化

经济的发展在增速,主题文化餐厅的经营前景也将越来越好,融合茶文化的餐厅管理要与时俱进,也要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并且要融合城市、建筑等特点,建构以生态要素为设计核心的茶文化主题结构,实现整体设计结构和应用类型的优化,确保在茶文化主题餐厅营业的过程中,能保证设计定位结构贴合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诉求。例如,在峨眉雪芽茶文化和主题酒店经营结合在一起的过程中,酒店利用“寻茶”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感受,能在茶文化氛围内体会茶文化的深刻底蕴。

4.2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空间规划定位优化

在茶文化主题酒店经营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茶文化主题理念渗透到细节化管理中,就要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形成全方位的设计形态。在主题酒店大厅设计方面,将公共区域设定为茶文化主题,能向消费者展示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其中制茶技艺、饮茶工具以及茶道精神等都需要得到有效的设计和空间布局。另外,在酒店餐饮部分,要结合茶文化进行深度探索,创设充分的茶文化环境,也要保证消费者能亲身体验茶艺的魅力[7]。

4.3实现茶文化主题酒店整体装饰风格定位优化

在茶文化主题餐厅的发展进程中,要想实现整体茶文化主题酒店项目的可持续性进步,就要打造专有的酒店特色和风格,确保形成茶文化宗旨下的多元化设计结构,将茶文化的相关要素和结构特征融合在经营结构和整体设计理念中,考量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空间布局结构,真正实现茶文化的过渡[8]。除此之外,也要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构过程中,结合茶文化中的茶曲、茶艺以及茶画等特色对酒店进行整体装饰,确保茶文化主题酒店能具有更加浓重的茶文化情趣,不仅能突显文化氛围下的高雅气质,也能进一步升级酒店的市场竞争力,确保茶文化主题酒店的整体布局和结构更加贴合中国传统文化。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茶文化主题酒店建构和发展的进程中,要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消费体验、观念入手,提升整体酒店的布局设计,确保文化结构和设计形式符合经营要求。要保证风格的创新和主题结构的优化,真正将主题酒店的设计、管理和经营服务理念等多方面进行文化改造,在满足消费者茶文化体验需求的同时,进一步优化茶文化主题酒店的经营水平,也为茶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有效的载体,促进茶文化主题酒店的高效进步。

参考文献

[1]何樾.主题酒店设计探析———以5家国外主题酒店为例[J].建筑学报,2013(5):86-94.

[2]景曦.民族地区主题酒店的文化定位和建设依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3(7):92-95.

[3]郑洁,王欣.北京四合院主题酒店感知服务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商贸,2016(3):1-4.

[4]张水芳.拉斯维加斯主题酒店特点及其对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4(34):164-165.

[5]王雯.主题酒店景观的设计特色———以香港迪士尼乐园主题酒店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6(4):9-92.

[6]路蔷.主题酒店的发展对策研究———以沈阳清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技术与市场,2013(12):183-184.

[7]徐静.民族文化主题酒店设计问题与对策思考———以中国首家草原文化主题酒店为例[J].前沿,2014(11):107-109.

第3篇

关键词:茶;茶文化;国饮

中图分类号:TS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136-02

一、茶为国饮地位确立的必然性

长久以来,在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方面上,茶以其特有的实用性,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发展。作为生活必需品之一,茶在食用、治病、解渴与养性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创造精神生活方面,茶又与道德的建设相联系。其养性育德,以及淡泊人生的内涵,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温和,更融洽。至于在平民百姓的日常居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便是粗茶淡饭,茶亦是必需品。有古书载证:

“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茶。”①。(《梦粱录》吴自牧)

“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旧唐书・李珏传》)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王安石《议茶法》)

“傍时侵俗……以为比屋之饮”(陆羽《茶经》)

“按此古人亦饮茶耳, 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封氏闻见记》)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之所以能传载数千年,与茶公认的保健功能是分不开的。饮茶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衰老、抗辐射、抗癌症之功效,同时,也能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亦能增加营养,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无论是在中医,还是在西医,抑或是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茶都具有重要作业。由于茶在促进身体健康方面具有的特殊功效,所以也有专家提出:“茶乃万病之药”,茶又是“万药之本”(唐代著名药学家陈藏器),这已为数千年的生活实践及现代医学所证明。

不仅如此,茶的功效与作用在精神和道德领域范畴内也有重要发挥。在“茶人精神”的激励之下,茶更赋予人们“淡泊、节俭、廉洁、朴素”等人格思想,并与儒释道等传统哲学思想交融汇聚,是一种“绿色和平饮料”。所以,饮茶不但有利于身心健康,更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②文人雅士所追求清雅的人品修养与情趣,便不可无茶,又欲赏茶入禅体道,便更不可无茶。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而言,人们注重世俗生活的感受,亲友欢聚一堂时,”把茶话桑麻“,说笑时清茶一杯,谦恭礼让,气氛融洽。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大多以茶作主食,在烹煮的茶汤中加奶、加盐,茶点及油米面肉等制品。饮茶既可充饥、御寒、止渴、消食解腻、强身健体,也可助于联络感情、协商事务等③。

茶文化的发展史说明:正如需求层次的理论,茶文化总是先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再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一直表现出其高雅和通俗两个方面,并在两者的统一中向前发展。“琴棋书画诗酒茶”,这是茶文化高雅性的表现;“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茶文化的通俗性所在。茶以其特有的个性,兼容雅俗,汇入生活,不啻为国饮。

二、 “贡茶”为契机:雅文化的符号象征地位的确立

茶作为一个全新物种而被人类发现利用,在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属于一件标志性的大事件,其外在实用性和内在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发掘出来。茶从最初被作为解渴降温及药用保健功能的饮品,逐渐发展成具有美学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是一场由外而内的提升蜕变。

英国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在研究人类文化与象征主义作品时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没有象征行为就根本不会有社会关系”。茶文化,作为雅文化的一种,属于中国文化领域里的有机构成,在传承过程中,它被赋予了意义非凡的雅文化符号价值及象征意义,就此具有了符号意义,正是这种特殊的符号意义,使其成为国饮。发掘茶文化的“国”字内涵,不单对我国茶文化的丰富性研究有着拓宽思路、开阔眼界的意义,同时对于中国文化的现实探索也具有重大发展。

玛丽・道格拉斯指出,物质的消费意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学意义上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过程,更是社会沟通、认同塑造、互惠仪式和关系建立与维系的行为④。茶,作为一种兼容雅俗的日常生活物品,其消费方式正是彰显其身份特征及文化涵养,是进行认同塑造、社会沟通、互惠仪式关系建立和维系的一种绝佳表现方式。自唐代以来,中国的茶道流派逐渐分化成了贵族、雅士等4种。而贵族茶道又由贡茶演化而来⑤。

中国贡茶,在茶文化从俗到雅的转变过程中具有重要契机和助推力。从某种意义来上说,它是中国茶文化的主导部分。倘若没有贡茶,中国的茶文化历史便不完整;没有贡茶的发生和发展,茶文化也很难转向雅化的发展从而登上大雅之堂。

一旦成为贡品,它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上层阶级圈子享用的殊荣,饮茶不仅讲究品饮的精美化与技艺化,而且更赋予了其一定的道德内涵。且与民间的“习俗”相互交流沟通,使饮茶在文化意义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雅文化这一精神内核,给中国繁荣的茶文化添上了一笔艳丽色彩。

贡茶的发生和发展,在社会精神层面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写照,同样对于贡茶所凸显的有关社会生活方面情况,照例也成为了题材。在提倡文治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人士大夫们普遍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及文学艺术创作水平,而饮茶活动一旦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之时,茶所特有的那股高雅、清逸的情趣,必然会引发了他们广泛的创作才情。创作者们大部分是统治阶级中人,生活在社会上层,在茶文化的传播发展普及上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影响深远。这些,都是茶走向雅化极为重要的内容和表现。

贡茶也不是一个自下而上、从俗到雅的单方面提升过程,而是一个经由雅俗,上下彼此互通交流的良性循环系统。文人士大夫对茶文化的宣传刺激了民间制茶工艺的发展,而制茶业的兴盛又促使了茶文化的交流沟通。

三、茶的海外传播:中国符号象征地位的确立

如法国的波尔多葡萄酒,美国的星巴克咖啡,苏格拉的芝华士威士忌,茶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符号代表,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儒家格调与恬淡的处世哲学。法国学者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过: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所起的作用相当,凝聚了高度发达的文明。⑥茶以其深刻的内涵,融入生活,成为国饮。长久以来,在对外传播中,茶承载了一个国家政治开明、国力兴盛、文化先进的符号意义。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就其精神实质来看, 它既包括了儒家的内省、亲和、温润,又包含佛家的禅悟、清静、空灵;同时又兼有道家的养生、自然与无为。“文化成就只有当它能代代相传并能逐渐成为所有人们群体的集体财富时才能发生积极作用。”

茶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人际交往里的桥梁和枢纽, 无论是平凡人的走访交谈, 还是国际交流里的会见元首, 接访贵宾, 茶都充当了重要的信使角色。各式茶礼文化中所蕴含的俭、清、和、静的人生观, 都反映中华民族倡导的一种处世哲学。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创造,是中国雅文化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一朵盛开的奇葩,最终以其丰富的内容、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完美的形式、和巨大的影响力, 渗透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象征并得以在海外传播。

四、结论

茶以其药用、食用价值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时展,茶逐步转化为具有特定精神内涵的文化符号象征,进而列为国饮,这个过程的变化折射出茶之所以称为国饮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实质,而贡茶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饮茶精神和文化层面上的寓意提升,从而上升到作为一种雅文化的符号象征,最后承载了这些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完成其对外传播交流任务。由此可见,茶为国饮,有其必然的历史文化因素,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更是当之无愧。

注释:

①刘坤,赵宗乙.中国古代民俗经典名著解读二(梦粱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5.

②茶为国饮 当之无愧.浙江政报.2004年10月

③柳海燕.上午咖啡下午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169-172,197-204.

④方亭,单晓颖.都市房奴的心灵漂泊与身份认同――《蜗居》受众深层心理研究[J].当代传播,2011(03).

⑤刘辉.中国茶道的四大流派[J].餐饮世界,2008(04).

⑥郭孟良.中国茶史[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237.

参考文献:

[1]姚国坤.茶文化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2]李松杰,李兴华,刘红娜.基于符号学的茶文化研究[J].农业考古,2011(10).

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和谐;教学管理;应用

茶文化思想是中国饮茶人在茶香四溢,茶气氤氲中形成的关于礼仪、品德、美学观点、哲学、意境的一种特殊的思想体系,它的核心是和谐。和谐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终极追求。同样,教学管理中也需要和谐,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和谐,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都是教学管理要实现的目标。学校适当地吸收中国茶文化思想的内涵,不但能够让师生在悠悠茶韵中体悟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体现学校教学管理的人文关怀,让学校的管理中少一些行政性的强硬,多一些人性化的柔情。

1茶文化的思想内涵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这是清代郑板桥的一首关于茶与画的小诗,而这首小诗只是中国茶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国茶文化延续了上千年,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和谐。欣赏中国历代文人雅士所做的与茶有关的诗文字画,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于管理自身品行,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对于和谐的追求。首先,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个人的内心与外在的和谐。明代文人张源在其著作《茶录》中写道:“饮茶以客少为贵……独啜曰神,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由此可见,中国的茶文化思想不但体现在以茶待客上,更体现在与茶的独处和以茶修身上。于清净处,烹茶一盏,轻饮慢啜,在茶香萦绕中,与茶对话,反省内心深处不和谐的思绪,并在自我叩问与心理建设中,使思想得到升华,以达到身体轻松、心情愉悦的和谐境界。其次,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唐代陆羽以《茶经》明茶事、定茶道后,中国茶文化思想在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茶道通过洗茶、冲茶、封壶、分杯、奉茶、闻香、品茶等一系列礼仪程序,既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敬,以及对不同的客人一视同仁的态度,也体现了客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应和感激。主与客之间以茶为纽带建立起了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并在共同品茶、赏茶中,交流感情,增进友谊。最后,人们在茶文化的熏陶下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便道尽了人们在与自然相处中的方式以及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唐代文人灵一用语言描画出了一幅山间饮茶图,而这不仅仅是一幅图画,也是我国茶文化与自然融合的真实写照,人们在山间林泉下,茂林修竹间烹上一杯茶,用自然的宁静祥和来丰富茶韵,用茶香的宁静致远来理解自然,在二者互动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茶文化思想对于教学管理的意义

茶文化思想的核心是和谐,而教学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也是和谐,因此,学校在教学管理方案中设置相应的茶文化课程,并将茶文化思想的核心融入到教学管理理念,教学内容、学校、教师、学生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这对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营造和谐的校园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2.1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形成和谐的教学管理理念

茶文化的思想核心是和谐,所谓和谐就是要以人为本,而学校的教学管理的主体也是人,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切管理手段和教学手段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管理系统中得到应有的尊重。学校通过在教学体系中设置茶文化课程,让茶文化的思想核心在教学管理理念中渗透,使学校建立起一种尊重人、尊重知识的校园氛围,并在这种氛围中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主动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积极地探索、发现知识的新领域,最后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之间良性的、和谐的互动。

2.2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设置和谐的教学内容

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轻文的弊端,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务实主义之风盛行,再加上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设置中比例失调,过分地强调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教育。而在学校中开展茶文化课程,不但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意蕴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教育课程,它打破了传统思想教育刻板、单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茶饮、茶道为基础,让学生在“品”与“做”中体味其中真意,正所谓“道理不在嘴上,尽在做中”。

2.3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和谐的教学环境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秩序,而教学秩序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茶文化思想正是通过对这三个教学管理主体的规范,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汲取茶文化中和谐的思想精华,而在推行校园规范与教学制度方面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教学管理规范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茶文化思想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文化精髓,并运用茶文化对自身进行心理建设,为未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4茶文化思想有利于学校建立和谐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对学校管理效果、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的整体验收,良好的教学质量离不开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我国目前许多学校,尤其是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也过于功利化,导致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被束缚在几个简单的数据上,这显然并不利于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在教学评价机制中运用和谐理念,为教师的教学探索和学生的学习探索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管理中“以成绩论英雄,以就业率论成败”的教学评价弊端。

3案例分析

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应用茶文化思想并不只是一种设想、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系。笔者接下来就通过分析茶文化思想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来阐释和谐的茶文化思想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意义。

3.1教学课题:

茶文化的和谐之美

3.2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烹茶、煮茶、敬茶、礼茶中体会中国茶文化的和谐之美。3.3教学准备3.3.1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根据本课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形成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初步理解。3.3.2教师自带一套茶具,并鼓励有条件的同学带茶具。3.3.3教师通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制作PPT,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同学在光影、图片、音乐中感受茶文化的意蕴。

3.4教学内容

3.4.1教师介绍中国茶叶的起源以及中国名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关于茶叶的记载,唐宋时期,中国茶事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的中国茶叶不但影响着国内百姓的生产生活,还漂洋过海,为蒙昧中的东西方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经过上百年的种植,我国培育出的优秀茶叶品种有西湖龙井、太平猴魁、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等。3.4.2教师介绍茶文化的相关内容以表达茶文化的和谐之美经过上千年的酝酿、发展,中国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内容形式,并且每一个内容都不约而同地体现着和谐的思想精髓。茶德即人们将茶叶人格化,并从悟出茶叶“廉、美、和、静”的高贵品格,并由茶及人,以影响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茶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已经被简化了,而古代的茶具则非常丰富,例如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中就列出了茶笋、茶舍、茶灶等十多种茶具,而一整套的器具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细腻,还体现了茶文化在礼仪上的和谐。3.4.3教师指导学生亲自体验茶道的和谐之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让学生真正体验茶文化的和谐之美,就必须让他们亲自体验一次茶道。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茶道的基本操作流程,以及每一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将学生就近分组,并设置相应的情景———以茶待友,在这一情景中分好宾主,并让“主人”按照中国茶道向“客人”奉上一杯清茶。

3.5教学效果

教师通过茶文化的教学,让学生体会茶文化中和谐的内涵,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教学管理过程的和谐,还能够将这种和谐的管理理念向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延伸。首先,和谐即是协调、稳定有序,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进一步体会和谐的内涵,使他们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够以学校的整体利益出发,配合学校管理制度,以实现学校整体上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和谐即是和而不同,学校通过吸取茶文化思想的精华,了解到教学管理并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要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让每一个管理主体都充满创造力;和谐即以人为本,茶文化思想精髓是以人为出发点来体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将这一理念渗透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尊重每一个校园主体,使其在自己的位置上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结论

第5篇

摘要:现代英语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文化教学,将中英茶文化比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文化语境的地位,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本文从历史起源、品茶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了中英茶文化的异同,而后从茶文化术语学习、茶文化作品研究以及文化教学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以期为现代英语教学提供借鉴、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顺利交流,最终推动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关键词:中英;茶文化;比较;英语教学;运用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近五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种茶、制茶和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与各时代、各地区的典型文化形态紧密糅合,集自然灵气与哲学光华为一身,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十六世纪,伴随海上贸易的发展,茶叶作为与丝绸、陶瓷并重的特色民族产品,从福建等省份的通商口岸进入欧洲,茶文化也由此踏上了“东学西渐”的旅途。在英国,它积极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历史、地理、文化、心理等因素为依托,催生出以“下午茶”为代表的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及民族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越来越多,英语作为世界公认的“桥梁性”语言,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我国的英语教学事业也被提升至关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显著地位。然而,由于东西方地理气候、历史文化、民族性格、价值观念等各不相同,要让中国学生完全把握英语的内涵及外延并非易事,如若要打破这一僵局,较为有效的方法在于对中英之间存在的相似或相通之处进行对比研究,茶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的共有之物,无疑肩负着推动英语教学、促进文化传播的光荣使命。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比较这一媒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诞生的文化背景及民族地域差异,站在科学的语境上学习英语,增强语感,继而提升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和驾驭能力,不断提升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实现高效的语言习得,最终成为优秀的双语人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尽一份力量。

1中英茶文化比较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起源、品饮礼仪和精神内涵三个方面。从历史起源上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茶的记录。起初人们将野茶栽培为家茶主要是看中了茶叶消炎、镇静、解毒的医学功效,后来人们才发现茶叶有提神醒脑、排毒养颜的保健功能,并逐步将茶发展成为“全民饮品”。唐宋时期,茶文化迈向成熟阶段,“茶圣”陆羽《茶经》详尽介绍了茶叶的种植、制作、冲泡以及茶器的选择等问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茶学专著,也是我国茶道艺术的理念根基。时至今日,茶文化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大花园中最为瑰丽的花朵,各种国内外活动都会以上好的茶叶招待宾客,有些还会组织茶艺表演与鉴赏活动,各类茶博会更是比比皆是。可见,茶文化已经融入到中华儿女的骨髓之中,是民族气质的源泉。英国茶文化则全然不同。十六世纪,茶叶经由葡萄牙进入欧洲,随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联姻传至英国,先是受“饮茶皇后”凯瑟琳的影响在贵族社会掀起“饮茶之风”,而后公爵夫人安娜开创“下午茶”,饮茶之风迅速覆盖大街小巷,下午茶则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拓展社交的必要方式。从品饮礼仪上来看,中国茶文化崇尚至简、至真、至纯,主张“清饮”,强调茶的原汁原味。普通人饮茶只需将茶放入专门的茶具之中以热水冲泡即可,讲究之人则会奉《茶经》为圭臬,对水、火、茶、炉、人、境等都有较高要求,真正的茶客甚至要在饮茶之前沐浴更衣,在饮茶之际抚琴伴奏,饮茶结束后则要思考人生、吟诗作赋。中国人饮茶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饮茶。英国茶文化则反其道而行之。英国人饮茶的功利性比较明显,强调饮茶的实际效用,主张“混饮”,即根据个人喜好往茶中加入牛奶、蜂蜜、饼干等各类辅食,饮用时也有各种美食相伴,并且饮茶是以休闲、交友以及展现自我为目的的,所以英国人饮茶通常是一种群体活动,对于仪表、举止、谈吐等都有较高要求。另外,英国下午茶是有固定时间的,正所谓“雷打不动下午茶”,无论这一天多么忙碌、多么劳累,人们都要抽出时间去享用下午茶,实现身心放松,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从精神内涵上来说,中国茶文化内涵丰富、意义深刻,它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主流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彰显出中华儿女热爱自然、崇尚和谐、主张自省的民族品格。人们以茶明志、品茗畅谈,在饮茶过程中抒怀、提升境界、完善自我,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一种崇高的精神文化,无论形式是否复杂、茶具是否精美、茶叶是否精良,都丝毫不影响人们通过饮茶来寄托情感、书写理想。与之相对,英国茶文化则是一种物质文化,强调饮茶所带给人们的实际利益,将英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展现得淋漓尽致。英国人饮茶讲究品位、注重形式,用茶的场所、饮茶的器具、辅茶的食物等都要尽可能地精美,人们出席下午茶要身着盛装、举止得体、谈吐优雅,彰显骑士风度和淑女风范,为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从而在休闲放松之余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子,实现交际目的。

2中英茶文化比较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中英茶文化之间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有显著差异,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将茶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揭示两种语言异同的根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趣味性和文化性。首先,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的发展背景,以茶文化用语为例,展现对应词汇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不同含义,拓展教学范围,提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术语的掌握。词组、短语、习语等是英语语言体系的基本构件,是民族文化特色的综合反映,通过对茶文化用语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整体感知度和对英国文化的综合理解力,令后续相关文化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中关于茶的词句数不胜数,茶社、茶室、茶馆等比比皆是,茶盘、茶托、茶杯、茶碗等琳琅满目,茶文化术语更是精彩纷呈。无独有偶,在英语中也有大量与茶相关的短语,比如茶室(tearoom)、茶会(teaparty)等,还有很多意义丰富的习语,比如“acupoftea”,它并不仅仅指代“一杯茶”,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个人对于他人或事物的喜爱或是一个人所擅长的领域,因此,“That’sjustmycupoftea”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为“这恰恰是我所擅长/喜爱的”;“Story-tellingisnotmycupoftea”的含义则为“讲故事并非我的强项”。再如,“adifferentcupoftea”带有较强的对比语气,表示“完全不同的人或事”,所以,“LondoninwartimeisaverydifferentcupofteafromWinchester”所要表达的是“战时的伦敦与温彻斯特完全不同”。另外,茶叶刚进入英国的一两百年间非常稀有,曾被王室贵族视为奢侈品和财富,因此便出现了用“alltheteainChina”表达“巨额财富”的说法。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英茶文化对比研究,以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为媒介去理解他们所未曾接触过的文化背景,更具针对性和趣味性,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其次,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可以为各地人民所共同欣赏和解读。茶文化在中国和英国都拥有长足的发展历史,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民族和不列颠民族的血液之中,融入到当地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之中。在中国,围绕茶文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既有《茶经》、《茶典》、《茶学》等茶文化专著,又有《红楼梦》、《茶馆》、《茶人》等着重突出茶文化的文学巨著。在英国,茶被诸多伟大诗人誉为“世间的甘露”、“灵感的源泉”、“生命的希望”,在《傲慢与偏见》、《匹克威克外传》以及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和雪莱的众多诗歌中都有茶的参与,例如在《致玛利亚•吉斯伯思》中有如下片段:“那药师医士抱怨的饮品,而我会不顾劝诫大口痛饮,当死神来临我们将抛硬币决定为饮茶而死谁第一。”英国文学泰斗塞缪尔•约翰逊则将自己视为“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以茶为伴抚慰良宵,以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由此可见,茶在中英文学艺术之中都是人们歌颂及赞美的对象,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与关联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英国文学研究纳入其中,通过学习茶文化相关作品,让学生在体验艺术美的同时看到活灵活现的英语文化世界,其学习积极性无疑会得到较大提升,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展开英语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当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由茶文化相关作品改编而成的电视剧或电影片段,开展诗歌散文赏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茶文化诗歌朗诵比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文化内涵。在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的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对英语的语感会大大增强,对英语的灵活运用程度也将大幅提高。最后,现代英语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填鸭式”及“应试”的单向教学,它讲究语境上的对等或对应,把英语文化的传达置于重要位置,努力挖掘学生的主导作用及主动意识,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以文化教学为基础、以语言理论为中心的“双向性”及“互动性”教学。中英茶文化都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审美趣味等,是语言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根本保障,所以,英语教学可以尝试以茶文化教学为先导,为语言的差异性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茶文化为出发点,以英语课本理论为落脚点,两者结合归纳出科学、系统而合理的茶文化教学框架,以文化内涵拓展教学内容,再由茶文化拓展到文化的其他领域,使教学内容更加广泛、更为全面,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为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体系。此外,教师要特别注重讲解那些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拥有不同含义的表达,比如“teaparty”既有“茶宴”、“茶会”的意思,也有“吸大麻的聚会”这个意思,究竟选取何种意义必须要根据当时的场景来决定,教师在传授基本语言结构和语法结构知识的同时,还要着重突出文化意义的传达,综合提升学生分析语法和语境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上下文特点选择恰当的文化用语,更加顺利地使用英语,从而促进中英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3结语

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同根同源,两者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引入对中英茶文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语言运用的文化语境意识,确立对英语这一科学体系的整体认知,全面提升学生对英语语法及语言结构的理解和把握,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加之文学艺术、文化习语、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文化宽度、学习兴趣都会得到较大改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英文化顺畅交流、中国文化海外推广的重要途径。

作者:徐梅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第6篇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策略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所具有多元化的内容与功能,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仍旧在持续地延伸与拓展。将茶文化渗透到高职院校教育当中,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在学生社交能力、礼仪水平、艺术素养和思想修养的提升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具有着重要意义。

1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1.1社交教育

我国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有利于调整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社交关系,并促使社会个体能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彼此的团结与矛盾的化解。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会是结交朋友、款待宾客的重要礼节,同时也是古代文人群体结交挚友的重要手段,甚至在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茶经常出现在国事的讨论中,如唐宋时期的茶宴,有着庄重、简朴而又活泼生动的特点,在“清茶一杯谈国事”的氛围下,并不会产生酒宴上的俗气与奢华,并可以拉近交流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文人以茶会友的事例在许多咏茶诗歌、咏茶画作中都能够得到展现,如唐代诗人杜牧在《寒夜》中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这一诗句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在火炉旁饮热茶的场景,而这种场景中儒雅和谐的氛围也令人神往。另外,明代画家文征明所创作的名画《惠山茶绘图》,同样呈现出了古代文人以茶会友的场景,并体现出了文人茶会对意境的追求。显然,随着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满足社会大众的娱乐需求,而且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社会准则以及审美理想当中,引导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学习茶文化、参与茶会,必将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能力,并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和谐,这对于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交手段,确保他们能够在社交中获得心理愉悦、缓解心理压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2礼仪教育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不仅创造出了丰富璀璨的文化、构建起了系统的社会道德标准,同时也形成了完整优秀的利益规范,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才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与“礼仪之邦”。中国这一“礼仪之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政治伦理关系以及封建社会时期所推崇的仁政与礼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这些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因此,中国的茶文化自然就具备了礼仪教化功能。从中国茶文化所包含的礼仪内容来看,沏茶、端茶、奉茶、倒茶、饮茶、续茶乃至主客、长幼之间的座次顺序等,都有着系统且严格的礼仪要求,虽然这些礼仪十分复杂并且看似乏味,但却是在我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渐精炼而成的,因此,每一项礼仪要求都有着相对应的价值,并且是茶事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只有如此,茶文化所具有的技艺美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以展现。礼仪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一个人不懂礼仪、“不拘小节”,也自然会在生活别是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受挫,并最终成为一个不受欢迎和孤独的人。而由于我国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元素,所以,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的渗透当作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在提升自身素质、优化自身形象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并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当中,从而避免各类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3艺术教育

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事与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之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也让茶事成为了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于茶文化中包含了医学、饮食文化、建筑园艺、文学等多元化的元素,因此,在对中国茶文化内涵进行品位的过程中,社会个体所具有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如在饮茶活动中,无论是茶室的布置还是茶具和插画的选择,都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以及茶人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在了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饮茶之人能够感受到茶文化对协调美、自然美的追求,并被这些美所熏陶与感染,从而提升自身对美所具有的感受;再如,在观看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饮茶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茶事活动所具有的礼仪美,而且能够感受到音乐艺术、环境艺术所带来的审美体验,因此,观看茶艺表演不仅能够丰富饮茶者具有放松自身身心的途径,而且可以为饮茶者提供一个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渠道。当然,中国茶文化不仅强调形式美,也强调心灵美,更加强调形式美与心灵美的统一,因此,中国茶文化在为饮茶者带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要求饮茶者能够具备朴实、真诚、自然的品格,并在养成良好风度与举止的基础上,感受茶文化所具有的艺术底蕴。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渗透茶文化并发挥出茶文化的艺术教育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放松身心、宣泄情感的途径,同时能够在陶冶学生心灵、满足学生审美需求、提升学生审美意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塑造完整健康的人格,从而推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自身的不断完善。

1.4修行教育

茶圣陆羽提到:“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茶圣眼中,茶具有着高洁的品性,以至于在饮茶之人中也具有“宜”与“不宜”之分。于此同时,茶圣陆羽的这句话,也反映出茶在修身养性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事实上,喝茶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种形态为饮茶,另一种形态则为品茶,对于茶人而言,简单的饮茶能够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而品茶则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在品茶过程中,茶人用茶来提升自身修养、陶冶自身琴操,并通过茶对人生进行品位。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这种形式也可以作为学生开展自省、提升自身修养的有效途径。另外,在茶与茶人的身上,也反映出了许多优秀的品质,从茶来看,这种植物生于深山,并在其成熟之时供人们采摘,而从茶人来看,他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二者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处世哲学与人生态度,更为重要的是,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中,茶人用“俭、清、和、静”来总结茶叶的秉性,即茶尚俭、贵清、导和、致静,而茶所具有的这些秉性,也能够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将节俭朴素、清正廉洁、和睦相处、恬淡安静当作自身的重要追求,这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修生养性的境界、推动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策略

2.1茶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开设了茶文化专业,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则将茶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这些专业与课程的开设,能够引导学生对茶文化做出系统的学习,并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深化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群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茶文化专业和茶文化选修课程,缺乏全国性的课程规划与教学大纲作为指导,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此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以丰富学生的茶文化知识为出发点,而且需要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为出发点,重视将茶文化发展史中能够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想内容以及事例体现在教材当中。另外,为了强化茶文化课程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还应当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重视本土茶文化资源的融入,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接触茶文化、感受茶文化,从而确保茶文化能够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推动作用。

2.2积极开展茶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要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茶文化的作用,就必须拓展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面,推动茶文化走入学生的生活,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魅力,并受到茶文化的熏陶,从而实现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对茶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渗透,还应当重视课外渗透,通过开展各类有教育意义的茶文化活动来发挥出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中可以开展的茶文化活动包括茶话会、名茶介绍征文活动、茶知识竞赛活动、茶艺表演活动以及茶文化讲座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茶文化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都能够得到良好的体现。当然,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茶文化活动甚至可以向校外拓展,在此方面,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地的茶文化风俗做出了解与收集,并参与到当地的茶文化活动当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茶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气息,并强化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接受性。

2.3优化茶文化渗透方式

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着高职院校可以仅仅依靠强化茶文化宣传与教育,就可以对茶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做出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还应当重视茶文化渗透方式的优化,特别是要重视提升茶文化渗透方式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契合性。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开展的茶文化渗透工作,不能使用纯粹的单方面宣传与教育方式,而应当重视体现出茶文化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趣味性以及参与性,具体而言,首先,高职院校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特征,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够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需求,也才能够推动学生对茶文化的接受以及对茶文化内涵的感悟;其次,茶文化教育过程应当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契合。高职院校在茶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茶文化素养的逐步积累,而不能使用“速成法”,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对茶文化做出更加充分的感悟与体验,也才能够在茶文化中挖掘到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同时,高职院校茶文化教育的开展,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并重视茶文化内容与学生专业知识的结合。如在旅游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一些盛产茶叶的景区,将茶文化中的一些传说、典故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方式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茶文化的关注、深化学生对茶文化内容的印象,而且容易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做出深入探索的兴趣,这对充分体现茶文化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的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内容,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充分的挖掘与运用茶文化的文化底蕴与内容,可以发挥茶文化在高职学生社交教育、礼仪教育、艺术教育、修行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以及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应当重视茶文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渗透,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课外活动来提升茶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覆盖范围,并在确保茶文化渗透方式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强化茶文化的可接受性。

参考文献

[1]靖国华.中华茶道思维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4):228-229.

[2]连伟利.以茶润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途径[J].福建茶叶,2016(6):247-248.

[3]黄洁.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借鉴[J].社会心理科学,2013(11):23-25+56.

第7篇

关键词:茶文化;日语;内涵;外延

日本的茶文化源自于中国茶,在日本本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具备了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民族特点。日本茶文化讲究“和、敬、清、寂”四个特点,这是茶在传入日本后,在本土文化的不断融合下所形成的。日本茶文化已经把宗教、哲学、美学以及伦理同品饮茶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使得日本茶文化逐渐具备了综合性的文化特点,在日本的茶文化中,实现对于社会现实的束缚挣脱,实现人人之间的内心相处融洽成为了日本茶文化的最高境界。

1茶名在日语中的诸相

在中国的历史中,“茶”这一汉字是在唐代中期才出现,在其以前的朝代历史中,始终使用“荼”字进行表达。早于西汉古书《僮约》中就出现了对于“荼”的描述,如“朱荼尽具”、“武阳买荼”等的记载。而在日语中,茶的读音又分为以下几种,汉音、唐音以及吴音,除此之外,日本茶文化中的茶的出现以及茶的发音最早见于日本院政时代,据此可知日本茶大约是在中国的汉唐时期流入日本的。正因为这样,在日语内始终保留着对于茶道的不同发音及读法,这正是由于汉唐时期中国对于“茶”读音的不同所造成的。而在日本语言中,像茶道这种存在两种不同读法的关于茶的词语还有很多,例如“茶経”、“茶匙”、“茶会”、“茶房”、“茶寮”、“茶話”、“茶茗”等等。日本茶文化是茶在传入日本以后,经过日本文化的不断熏陶,在日本这一与中国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发展培育起来的。在日本基于环境和历史因素等的影响下,日本茶文化形成了与中国茶文化所不同的文化特征,仅在茶类品种上就与中国存在极大的不同。中国的茶叶种类按照其色泽、香味、制造方法和产地可以分为六大类上百个品种,即便是按照国际上惯用的以发酵、不发酵作为茶叶种类的区分关键仍然可以分为白茶、黄茶、黑茶、绿茶、红茶及青茶等六个茶类。而日本虽然在历史上进行过红茶以及青茶的制作,大都因为一些原因而惨遭失败,当前我们所说的日本茶文化完全是以绿茶为参考的。在日本茶文化中,尽管只有单一的绿茶品种,但是日本人在对于其种植方法、采摘时间、工艺制作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发展和改革,制作出了许多不同的绿茶名称,仅仅从对于这些绿茶产品的命名中就不难体现出,日本茶文化对于其日本人生活生产的重要影响,不难看出日本国民对于茶的喜爱程度及细致观察。如遮荫茶,是在对茶叶进行为期7日前后的遮荫后再进行采摘的芽茶,因为这一特点,也常常称其为玉露茶。又如煎茶:其制作原理是专门使用经过机采后的茶叶经使用蒸气处理这一工艺而制作出的。煎茶是日本国内的主要茶品,其生产、消费基本限于日本国内,在其他国家很少能够品尝到。还有抹茶,是在用覆盖茶树的方式使得茶树得以缓慢的生长,再经过茶叶采摘工序后,再用专门的器具将茶叶铺平、干燥、碾碎所制作而成的。除了这三种具有独特工艺的茶叶之外,日本还有例如玉绿茶等许多绿茶品种。从日本茶在日语中的茶名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于茶叶的喜爱,对于每一种茶都倾注着国民的情感。在日本茶文化中,大部分的茶命名都使用了汉字,对于中国人来讲,也能够对其茶叶的品类进行简单的区分,明确其大致的茶品特点,但是有一些独特的茶名。例如麦茶、荞子茶等就是以大麦和荞麦的种子经过特殊的制作工艺,如脱皮煎炒等制作而成的。通过对于日语中茶文化的诸多分析,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于来自中国的茶文化进行传承,并有所发展,在保持其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入本土因素,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的日本茶文化。

2茶与日本人的互涉关系

在日本社会中,茶文化早已深入到了日本国民生活中,已经实现了和日本人民生活的紧密结合。在日语的日常表达当中就有很多借用茶的寓意进行语意的表达的,例如“滅茶苦茶”和“茶化”,其意思分别是形容房间或者空间内的东西十分脏乱和与人闹着玩,而“茶入”则是指别人说话,有人在旁边突然说话等等,茶文化已经深入到日本群众的生活当中。本文就与茶文化相关的特殊日语寓意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1)茶坊主:这一词语在日本文化中是专指那些仗势欺人、奴颜婢膝的人。在日本文化中,茶坊主本是从事司茶这一职位的人,专门负责茶具的整理,泡茶招待客人等工作,但是因为爱巴结权贵,仗势欺人落得骂名。(2)色男茶漬飯:在日本文化中,“色男”是对美男子的一种称呼,这种语言本来自于风尘女子对于年纪轻、长相好的男士进行揶揄、,意思说在风尘女子的眼中长得帅的男人就如同饭菜一样,都是并不稀罕的东西。(3)茶碗与茶碗:众所周知,饮茶所用的器具茶碗不能够收到哪怕轻微的碰撞,这都会导致里面茶水的溅落,因此这个词语在日本独特的茶文化背景下,常用来形容两个性格相似的人之间容易对对方造成伤害。(4)茶百姓绞出:其本意为在盛放茶叶的袋子中,用力的挤压总能够得到一些茶叶渣,后专门用来指权贵阶级压榨百姓总能够压榨出一些民脂民膏。尽管本文只是列出了以上三种与茶文化相关的日语寓意用法,但是不难看出日本人对于茶的情怀,对于茶的细致观察,因为只有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将茶文化与人情世故联系起来,并且归纳出其事例意义,这也是日本茶文化的独特民族特点。

3茶谚语与日本的社会生活

谚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浓缩,具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及文化含义。茶文化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生活中的不容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日语中的茶谚语也是具有适应的社会意义的。日本人在对于茶文化的不断本土化以及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中,已经形成了以茶文化为依托的简洁凝练的谚语表达方式,根据日本茶文化与日本语言的深入结合表达,茶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3.1寄托心愿,因缘生起

“因缘生起”是佛教的一种说法,即“缘起”,日本茶叶由中国传入,是在唐朝时期由留学僧侣传入日本后进行茶的种植、制作学习的,因此,茶就理所当然的被赋予了缘起的意义,有着对于好坏等的特殊寓意,在日本的茶谚便有着寄托心愿的含义。这一类型的茶谚语有:茶柱立縁起,意思是茶叶立起好兆头;茶柱立子得,意思是茶叶立起得贵子,朝茶纳福,即早茶招福以及余茶有福,意思是剩茶有福根;茶柱立客来,当茶叶竖立起来的时候,就代表有贵客临门等等。

3.2传承茶文化,弘扬茶文化魅力

在日本国内有一些学者认为当年中国的秦始皇,下令徐福等出海所带的不老仙药就是指抹茶这一茶品种,但在1191荣西禅师访宋回国带回日本的正是抹茶的制作工艺,因此荣西被称为日本的茶宗,其对于茶得养生保健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说茶叶乃养生固本的仙物,具有延年益寿的特殊效果,这一点在日本的茶谚语上也不难看出,如茶水詮,意为好茶配好水;茶飲置,意为品一口茶,口齿都有香气留存;濃茶目毒気薬,其意思是说浓茶能够让人保持清醒,这些茶谚语不仅传承了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茶文化的无穷魅力。

3.3寓意生活经验,为人处世之道

在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茶文化都渗透其中,茶谚语对于生活经验、人生哲理、为人处世之道的总结归纳也是其在日语中的内涵与延伸,而且其内容丰富,容易为他人所接受,并且在历史的沉淀中具有更多的延伸意义,能够对他人的思想行为起到良好的劝诫效果。例如:親甘茶毒,意思是过度的溺爱自己的孩子,就会阻断他们的前程;茶殻肥,有着一个人的才能不会被埋没,终究会有用武之地的含义;茶花香花香,就如同我国有着酒逢知己,在日语中有着茶逢知己之意等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茶文化同日本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茶在日语中的存在和使用,就像是茶文化的一面镜子,将茶文化行动形象的映射在了日语中。日本茶文化是在日本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发展创新的,其在日语中始终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延伸度。

参考文献

[1]彭新勇.日语中茶文化的外延[J].外国问题研究,2009(2):79-82.

[2]张建立.日本人与中国人的感情模式特征简论———以“侘茶乐境”与“孔颜乐处”为中心[J].日本学刊,2009(6):107-120+160.

[3]石隆瑞.日语中的文化元素及其生活艺术体现[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4):1263-1264.

[4]詹桂香.《日本概况》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运用的必要与实践———以日本茶道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1):88-94.

[5]刘朴兵.略论日本茶文化的演变[J].农业考古,2012(2):282-289.

[6]徐静波.镰仓、室町时期的茶文化与日本茶道[J].日本学论坛,2008(3):19-27.

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第9篇

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

中国茶文化历史攸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

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神仙世界很有渊源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强调自然美学精神便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所以一说茶道,往往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着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规":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七则":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插花的艺术。

第10篇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由于其含有的对人体有益的健康因子,深受消费者喜欢,据统计,以茶叶为原材料生产的茶饮料、茶食品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湖北作为“茶祖”神农和“茶圣”陆羽的故乡,种茶环境优越,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总产量仅次于浙江、福建和云南,但在茶叶的质量和效益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缺乏与之齐名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究其原因主要是湖北茶产业的文化含量低。通过对湖北茶文化产业的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推动湖北茶产业的发展。

一、湖北省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茶文化产业的界定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国饮”,如今已经成为风靡全球的三大无酒精饮料,饮茶嗜好遍及全球,而从喝茶中衍生出来的高贵、典雅的茶文化精神,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超越了民族和国界。因此,近年来,关于茶文化的研究逐渐增多,而茶文化产业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其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分支,研究时间比较短等多方面原因,关于茶文化产业的研究还比较少。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茶文化产业的定义分析,茶文化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茶文化产业主要指的是经营与茶相关的服务与产品的文化行业;广义的茶文化产业既包括茶叶的生产、加工,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的服务及提供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茶文化产业作为越来越独立的产业形态,突出了文化的投入,使其通过自身的文化特性产生积极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会促进互补性商品和服务类型的发展,延续和传承茶文化本身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

(二)湖北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产茶大省,茶园面积、产量在全国20个产茶省中分别居第三、第四位,茶叶的农业产值仅次于浙江、福建,位居第三位,已发展成为全国产茶大省和名优绿茶生产大省。同时,湖北作为“茶祖”---神农、“茶圣”-----陆羽的故乡,种茶、饮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的问世,探讨了饮茶艺术,首创了中国茶道精神,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里程碑,宋人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可见当时茶文化对人们开展茶事活动的重大影响作用。

几千年来,湖北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茶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茶科技、茶产品、茶服务、茶消费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提升,逐步成为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可以说,湖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我国都属于产茶大省。并且通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和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名优品牌,如英山的云雾茶、五峰的采花毛尖、鹤峰的绿林翠峰、恩施的富硒茶、竹溪的龙峰茶、保康绿针、谷城的玉皇剑、大悟寿眉、邓村绿茶、赤壁松峰茶等,这些品牌曾在全国名优茶评比和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多次获奖。但可惜的是其影响力远落后于江浙名茶,离打造产茶强省还有一定距离,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

因此,要将湖北建设成为茶叶强省和富省,应加强对湖北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跳出常规的茶产业经营,通过茶文化的优先发展,聚集、涵养茶产业的后发优势,创立茶文化品牌,确立湖北茶叶品牌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湖北省茶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优势

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今天,饮茶风气弥散世界,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亿人喝茶,茶作为“第五个重大贡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湖北得天独厚的茶文化资源,为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支持。

首先,湖北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茶祖”神农和“茶圣”陆羽。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最早说明了茶的药用来源,被陆羽称之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从而也被誉为“中华茶祖”。而根据《史记》记载,神农氏的部族发源于今大神农架区域,说明湖北饮茶文化已有上万年的历史。“茶圣”陆羽,可以说是湖北人的骄傲和荣耀,出生于湖北天门,一生喜茶、嗜茶、精于茶道,其所著的《茶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详细的介绍了茶叶种植的条件,并创造了一套完整茶学、茶艺、茶道思想,首次完整地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双重属性,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标志着茶文化的成熟与全面发展,构成了湖北独有的茶文化品牌优势。

其次,湖北省各地市区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浓郁茶文化。如恩施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悠久。根据《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恩施种茶历史有三千年左右,明朝以后,所制茶叶作为贡茶供奉朝廷,曾受到明成祖朱棣、乾隆皇帝的盛赞;宜昌县县有茶树,处处有茶喝,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文人墨客关于饮茶、品茶、咏茶的茶诗佳作,如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仙人掌茶的特点,为历代咏茶者赞赏不已。同时,湖北作为中国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清朝时汉口成为世界茶叶港,咸宁羊楼洞的青砖茶也进入了茶事极盛时期,远销俄罗斯西伯利亚及欧洲等地。

再次,湖北茶俗丰富,内容多样,在三国魏张揖《广雅》中记载了原始油茶汤的做法,现在恩施一带仍然盛行。同时,还有许多著名的传说、神话、丰富的人文景观联系在一起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湖北黄梅和阳新一带还存留采茶戏的习俗,茶农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茶歌和民歌小调结合而成的的“采茶戏”。这些茶俗文化都可以融入到湖北茶文化产业建设中。

第11篇

对文化来说,语言是其传播的载体和途径,只有消除语言上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因此,翻译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所承担的作用和价值就远远大于其他形式。所以,需要我们通过体系化的教学活动,培养翻译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对于茶文化来说,其在进行翻译和语言转化时,需要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次认知,只有全面了解这一文化体系,才能实现精准翻译。本文拟从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而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应思路。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翻译人才;培养思路

随着人们饮茶习惯逐渐成熟,茶文化对人们的价值影响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文化形式,通过对传统茶文化的研究,能够让我们寻找到优化自身价值理念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可以说,中国传统茶文化作为重要的文化财富,即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也极具学习和应用价值。当然在全球一体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背景下,各种文化之间交流融合不断加快,茶文化也不例外。

1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从神农氏尝百草开始,我国历史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茶的记载,茶在产生初期更多承担的是医药和祭祀的功能。但是自唐朝以来,随着种茶、制茶工艺水平迅猛发展,茶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元素,越来越多的人将饮茶作为自身一种生活习惯。因此,茶叶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茶叶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在饮用过程中,与各种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茶文化,可以说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不仅诠释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同时更是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认知进行的体系化改造。当然在中国茶文化体系中,有很多专属名词,这些名词的内涵和意义转化就必须在掌握相关翻译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对茶文化的全面了解,进而准确翻译。文化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推动,任何一种文化形式,其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特征,对于我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推动的结果。想要有效传播和交流我国茶文化,就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全面有效认知。我国茶文化首先具有融合特征,其中融入了很多积极向上的内容,尤其是融入了各种积极的意识形态。因此对茶文化来说,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意义。这些内容大多经历了几千年的传递和发展,它所包括的内容已经远远超过了其表面意思。因此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就不能依据中英对照来进行翻译。茶文化传入西方国家和地区后,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而中西方茶文化之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无论是内容,还是表达的含义都有着实质性差别,所以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交流时,不仅要结合我国茶文化内涵,同时还要对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对其差别进行有效鉴别,进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理想目的。

2翻译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

在世界融合交流不断深化的当今,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交流、融合进一步推进,想要实现各种文化内部信息有效传递,不但需要合理消除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差异,更为重要的是要选择较为合适的文化传播载体,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全面认知,进而实现其融合目的。在世界文化交流不断深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主要应用语言,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也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可以说,现阶段,我们要想准确、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就必须合理有效使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目前茶文化交流传播状况看,由于专业翻译人才的相对不足,已经制约中国传统茶文化发展融合。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全面探索翻译人才培养机制。而想要培养理想人才目标,需要做到:首先,牢牢结合翻译活动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翻译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巧。翻译作为一项语言活动,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是丰富的知识储备粮和灵活的翻译技巧、思路。因此,做好翻译人才培养的基础就是引导其形成扎实的基础。只有这些人才掌握了相应的翻译技巧和知识,才能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有效把握。其次,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培养其掌握多样内容,全面提升知识储备和视野。在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了以往人们的想象和储备。如果翻译人才仍然停留在传统知识体系中,那么将无法适应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因此,要积极收集新的知识内容,做好对翻译人才知识体系的全面储备,通过更新翻译人才的知识储备资源,从而满足对外交流迅猛发展的客观需求。最后,当前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从某种程度上看影响了文化对外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翻译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过多强调其技能应用培养,忽略了对这些人才人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多数情况下,其人才培养活动都是从功能需求视角出发的,由于缺乏对人文内涵的全面认知,以至于很多人才即使掌握了翻译技巧和知识,但却缺乏相关文化积淀,以至于对整个翻译内容和过程把握不透。其次,实际上,文化对外交流翻译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依赖翻译技巧和理论,翻译的前提是意思和内涵的传递,因此,需要对整个翻译过程的各个情况进行有效了解,通过灵活应用音译和意译等各种方式,从而实现对整个翻译活动的有效表达。对于语言交流而言,其基础是内容的关联和认同,因此在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注重培养其对各种翻译情况的了解和认知。最后,目前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构建相应的承载机制,也就是说整个培养过程,不能脱离文化机制来开展翻译活动。随着全球文化交流进程不断加快,如今我们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必须引导其了解各种文化,认知各种文化的差异,通过培养其掌握相应的理论技能,从而实现对外交流这一目的。

3基于茶文化对外交流视角分析翻译人才培养的思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传播的核心。而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仅我国有茶文化内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体系。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其前提就是理清中外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其核心则是培养掌握翻译知识和技巧,了解传统茶文化的专业翻译人才,可以说翻译人才在整个茶文化对外传播交流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中国茶文化在进行跨语言交流时,如何才能消除语言上的差异,就需要通过开展体系化的翻译活动,当然从文化交流需要看,培养体系化的翻译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通过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中国茶文化,更重要的在于能够让传统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但是我们在进行翻译人才培养时,必须认识到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距,想要做好茶文化有效交流,不能仅仅依靠机械、客观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其前提应该是对传统茶文化进行全面有效的认知和了解。培养翻译人才应该注重把握三点,一是不仅要教育其掌握必要的翻译基础和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其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内容。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人都能认识到翻译技巧和理论培养的价值和重要性,但是对茶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事实上,茶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如果翻译人才对其缺乏必要了解,那么整个语言交流过程很难实现其目标和效果。其次,要构建基于茶文化知识教育的翻译教学理论体系。茶文化知识是一种知识体系,而翻译则是一种技巧,如果将两者割裂开来,不仅无法达到其原有目的,甚至很难让翻译人才对两者联系形成正确认知。因此,必须将翻译教学与茶文化知识教育融合开展。比如针对翻译教学的相关内容和技巧,要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了解两者的特点。最后,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不断深化,如今茶文化不仅在我国具有相应形态,在西方国家也有茶文化内容,最典型的就是英美地区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在茶文化对外交流活动开展过程中,就必须有效辨析两者差异,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人们了解这两种文化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真正了解和认知。当然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也要让其认识到中西方两种茶文化内涵及形式上的差别和不同,从而实现茶文化对外交流的目的。

4结语

我国有着成熟的茶文化体系,不仅包含丰富深厚的物质资源,同时也有着极为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价值体系,可以说,我国的茶文化体系就是我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因此想要全面深化了解我国文化,其必然需要对中国茶文化进行了解。随着全球交往不断多样化,多元文化交流已经成为文化融合新常态。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其传播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具体价值,同时也要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界定,通过培养掌握翻译技巧、理论和茶文化知识的人才,从而实现传统茶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交流。

作者:王金明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肖颖.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2(15):147-152.

[2]孙鹤.浅析中国与英美饮茶文化比较研究[J].教学研究,2013(6):77-79.

[3]史芳辉.文化对外传播与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培养[J].中国翻译,2013(14):322-326.

第12篇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