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7:0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研究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开源节流
由于土木工程的复杂决定了每个工程中对项目成本的控制方法不尽相同,但在整体上,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成本进行控制方法不外乎开源节流。针对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全面考虑业主的要求,认真履行施工合同,并在此基础之上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就是开源;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对物资设备的费用和劳务分包费进行严格管理,争取最大程度地降低物资消耗,以节约开支,我们称之为节流。本文笔者对此提出了个人的理解,以供参考。
1 开源增收
1.1 承包合同的利用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承包合同中的工程条款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的依据,也是规范施工企业和业主双方行为的准则。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业主在建筑市场中比施工单位更具发言权,占据优势地位。基于此种情况,在工程项目合同中更多体现的是业主的利益,而施工企业在其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笔者认为,工程造价人员应该重点对其进行研究,仔细推敲,对合同条款进行有效利用。作为合同,其基本原则就是公平公正。而汉语语义有其独有的特点,重在多重性和复杂性,这就使得施工单位成本控制人员对其中表述严密性欠缺的条款可以多重理解,使其更加有利于施工单位。如工程发生设计变更,基于合同条款基础之上的变更索赔也能更具说服力,一定程度上增加索赔的成功率。
1.2 优势单价的利用
在项目中标后,其中利润较大的合同单价我们称之为优势单价。在我国目前的投标过程中,大多施工单位为了能使投标单位中标之后利润空间更大,往往在投标过程中实施不平衡的报价措施。也就是对投标单位中有的报价施工项目较低,有的报价较高,尤其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工程量变更的项目,这些利润相对较大的施工项目单价就是施工单位的优势单价。
众所周知,在工程施工中施工设计的实现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各自都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在选择采取施工策略时通常是多选一。对优势单价的合理利用,就是尽量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设计变更,以增加其工程量,从而获取利润。但要注意对施工设计的研究,并全面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及不同施工工艺的特点,从而抓住每个设计变更的机会来扩大利润范围。
1.3 将造价与技术有效结合
在成本控制领域中,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一直是重点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以下分析: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应该体现在施工中的每个阶段,但重点要放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因为技术人员本身工作的局限,在制定施工方案时,由于其对工程施工成本欠缺了解而更加侧重与施工中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往往忽视了施工单位本身的利益要求。通常会导致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强,但在经济方面达不到利润最大化,甚至会减小施工单位的利润空间。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的存在。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单位的施工经验存在一定不足,在遇到较为恶劣的施工环境或复杂的地貌时,往往需要征求施工单位的意见,甚至很多时候是施工单位提出设计思路,这就为施工方从设计阶段奠定了为自身谋取合理利益的基础。
基于这种情况,对土木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成本控制人员应该积极参与,与施工技术人员协调配合,技术人员提出设计思路及意图,成本控制人员进行比较论证,以确保设计更加全面合理,并能够为施工单位谋取更大的利润。
2 节流节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加强对项目材料费用及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就叫做节流。其中最主要的环节就是对施工过程中材料费用的控制。
2.1 对施工材料费用的控制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材料费用在整个项目建设费用中占据的比例一般都不低于百分之五十,因此,对材料费用的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对施工材料费用的控制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对消耗的材料、物资进行价格上和数量上的控制,努力将材料物资消耗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材料费用控制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材料价格的控制,二是对材料消耗的数量控制。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析:
(1)对施工材料价格的控制。在我国现阶段的土木工程业中,施工单位为了防止物资管理的疏漏,对于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普遍采取的招标的措施,这种措施虽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杜绝物资管理中的漏洞,对于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采购而言是值得提倡的。但在时间过程中,要注意广泛寻集投标的物资设备厂家,并在招标制度上严格规范,避免暗箱操作的现象。在招标过程中,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全过程参与,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标价提出供参考的价格,以方便物资管理部门进行正确的采购决额。对于小宗物资的采购可以由物资部门独立负责,但要注意多选择厂家进行对比选择,成本管理部门可在其中协调,提供市场材料价格波动情况,以便于物资部门的工作。
(2)对施工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我国普遍的材料消耗控制办法是限额领料。也就是根据实际的工程量对材料的消耗额度进行确定,并以此作为根据对各阶段的材料消耗进行控制,但在实际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难点。首先,由于土木工程的复杂性导致在同一项目中存在着施工特点不同的工程部位,阶段不同施工工艺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材料消耗定额不能完全将工程特点反映出来;其次,定额是对社会劳动力平均水平的一中反映,对于管理水平存在差距的施工单位而言,材料消耗的额度也存在差别。所以,材料消耗的定额数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施工单位,成本控制人员应该针对自身的施工情况及管理水平,结合工程数量及定额数量进行成本控制,以合理的确定材料消耗额度。
此外,对材料消耗额度的计算也是一项繁复的工作,对成本控制人员的要求除了要对现场情况及定额熟悉外,还需要全面了解工程施工方法,因此,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成本控制人员不足的现象。目前我国的施工单位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大多是采取两种措施:第一是工长负责工程施工材料消耗的计算工作,这不仅解决了人手不足的情况,还能增强工长对于材料消耗控制的意识,但同时也存在为了避免材料紧张而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将消耗额度放大而导致不利于控制的问题;第二是对工程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的控制。这种方式将限额领料的方法进行了简化,不仅减少了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工程主要部位的质量控制,但存在控制不够细致,容易造成超耗的问题,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现场检查制度,避免故意浪费的现象发生。
笔者认为对于土木工程施工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可采取以下措施: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进行分解,将工程划分为几个等份的块,分块进行控制;工长进行材料计划数量的计算,成本人员对工程数量及计算额度的合理度进行审核。此外,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应该制定一套合理的奖罚制度,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材料节约意识。
2.2 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在土木工程项目中,通常劳务分包费占据的份额比例较小,但其中往往会包含部分不易控制的易耗材料费用及小型机具费用,如果能对劳务分包费进行控制,节约的资金也是比较可观的。我国目前的施工单位在进行劳务分包时,除了确定分包队伍及劳务谈判外,通常采取劳务招标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工单位选择价格合理的、优秀的劳务队。但现阶段我国的劳务市场发展不成熟,劳务队伍良莠不齐,且因为竞争激烈的方式通常以极低的标价投标,但在实际施工中会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措施提高要价,如消极怠工、拖延施工进度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施工单位及劳务队伍而言都是不利的。施工单位由于项目进度的推迟可能会造成自身的不利影响,如自身形象影响恶劣、社会效益低下等,并且要承受来自业主方面的压力;而劳务队伍出现亏损,一方面对自身信誉造成不利的影响,且由于无法兑现对施工单位的承诺而造成自身在建筑市场的生存空间缩小。因此,在招标过程中要注意以合理的低价进行招标,并注意施工队伍的选择。
笔者认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1)施工单位在对劳务队伍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劳务队伍的竞争力及其社会信誉,以确保其水平和能力;
(2)对劳务分包的成本进行计算,做到心里有数,且不可无故压低劳务分包价格;
(3)对于各分包商也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奖罚制度,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在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安全施工方面达到规定要求的劳务分包队伍,以提高其施工的积极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方达到共赢。
关键词:钢结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成绩评定
作者简介:司红云(1967-),女,江苏南通人,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扬州22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扬州大学“钢结构”精品课程教改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84-01
基于钢结构自身的优良特性,钢结构的工业化程度高,施工期短,选型优美,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大部分钢结构都能有效地回收循环使用,对自然环境污染小,绿色环保,因此钢结构工程的运用越来越广泛。[1]随着钢结构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从事钢结构设计施工人员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社会上专业从事钢结构设计的专业人员较少。为了培养钢结构的专业设计人员,就要求高校加强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的教学,而实际情况是各高校普遍存在教学学时不足、教学实验设备不完善、学生对钢结构课程学习不重视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钢结构”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对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对钢结构人才的需求、促使钢结构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分析了目前钢结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改革钢结构教学方法的措施。
一、“钢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钢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学时少而教学内容繁多
“钢结构”课程内容包括材料的性能和设计计算方法、钢结构的连接、轴心受力构件、受弯构件、拉弯、压弯构件和建筑钢结构设计等内容,[2]内容繁多,而扬州大学教学大纲安排课堂教学学时为45学时,课程设计为1周,教学实验学时为6学时。由于“钢结构”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公式繁多,在45学时的课堂教学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熟悉有关公式、构造要求、设计参数和计算图表,45学时远远不能满足要求。而且“钢结构”又是一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课程,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而根据教学大纲,“钢结构”实验仅6学时,学生无法每个人都亲自操作。而课程设计只有1周的时间,在短短1周的时间内要完成结构布置、荷载及内力计算、截面选择以及节点设计、施工图绘制等,工作量大。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能对照例题依葫芦画瓢,无法认真仔细地分析、设计,教学效果很难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
“钢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以多媒体课件结合传统板书,虽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单一的板书教学更形象,但仍为灌输式教学,教学内容大多为抽象的力学模型,缺乏实际工程的直观感觉,学生不能有效地将书本知识和实际工程中的梁柱、节点构造等有机结合起来。
3.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目前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大部分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工作,认为接触钢结构工程的机会比较少,因此许多学生对“钢结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而“钢结构”课程理论性强,需要丰富的力学知识作为基础,如果学生对力学课程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理解透彻,特别是有的学生对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清楚,学习“钢结构”课程时就感到困难,同时钢结构设计计算较繁琐,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就有些被动。
二、“钢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为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本科生专业教学应由着重知识传授向侧重学生能力培养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是专业课程教师重点探索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改革“钢结构”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
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应从讲解基本构件开始,即告知学生各类构建的设计和计算一般思路是:构件截面选择强度验算刚度验算整体稳定验算局部稳定验算。[3]通过理论知识的阐述和基本构件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设计过程,注重理解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课本中大段的公式推导和大量的稳定理论侧重于理解性阐述,让学生学会利用稳定理论实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具体的推导由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工程实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树立规范意识,加强课程实习和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实践能力。
(1)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国家规范等强制性标准的讲解,将规范意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工程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标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法律准则,是在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理论总结,教学过程必须让学生知道并要求他们牢记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2)加强课程实习,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实际工程,带学生亲临工地,深入到工程中去,学习和了解工程中的实质性内容,增强工程的感性认识。
(3)强化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结合专业课学习而设置的综合性课题。通过课程设计训练,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实践运用能力。课程设计的时间不能太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分析计算并完成计算机绘图。课程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计算分析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钢结构设计软件的应用,目前工程上钢结构设计软件应用较多,主要有PKPM中STS钢结构设计、MTS钢结构设计软件和3D3S钢结构设计软件,选择较为适合学生掌握的软件,让学生学会软件的操作计算,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为今后从事专业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进一步加强“钢结构”课程实验,增加钢结构实验项目;“钢结构”课程实验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尽量利用课余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理解构件受力过程及检测的方法、理解钢结构失稳的形式和原因,掌握应力应变测试方法、构件加载方法、应力计算、稳定计算的方法。
三、“钢结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改革
课程成绩评定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如何评定学生成绩是一个系统问题,过去往往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课程成绩,这样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笔者认为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最终确定课程成绩,应主要从三个方面改革课程成绩的评定。
1.成绩评定体系确定
“钢结构”课程成绩应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钢结构”课程成绩主要由课堂教学、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方面成绩综合考虑。而课堂教学成绩、实习实验成绩和课程设计成绩又有多个影响因素。课堂教学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有课程考试成绩、课堂出席率、平时作业情况;实习实验成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实验准备情况、实际操作情况、实验报告质量;课程设计成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工作量、图纸质量、设计报告书质量等。
2.影响因素相对重要性研究
课程成绩评定影响因素很多,各影响因素对最终成绩的影响程度不一样,研究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对最终成绩有着重要意义。相对重要性研究方法很多,层次分析法是实际运用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是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或定性定量相结合事件作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对主观判断作客观描述的一种方法。用层次法进行系统分析,[4]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可直接供决策的参量相对于总目标相对重要性权重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传统的层次分析法计算量较大,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改进层次分析法是基于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思想,借鉴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改进层次分析法。该法既能满足判断思维过程的一致性要求,又不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可直接由通过数学转化后得到的模糊一致性矩阵元素来计算评定指标的相对重要性。
3.评定方法研究
根据模糊理论,模糊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可采用三级模糊评定模型。三级模糊综合评定的数学模型中,课程成绩是总目标;逐级考虑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最终确定课程成绩。
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方法评定课程成绩可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
四、结论
“钢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是从事专业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优化“钢结构”课程的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合理评定课程成绩,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新,等.钢结构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教育,2010,4(19):
63-67.
[2]陈绍蕾.钢结构设计原理(第二版)[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罗少云,男,1981年1月1日出生,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目前为讲师,准备申报副教授,从事土木工程方面教学,主研方向:土木工程方面;张丽敏,1981年6月18日出生,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
土木工程制图的训练和教学是现代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有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质量和水平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因此,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土木工程制图的训练和教学,并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对于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的训练,改革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的制图能力和质量。
1.优化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训练方法
对于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而言,要想强化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现代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改革,首先,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应当优化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训练方法。正确的、高效的土木工程制图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以下2个方法来达到优化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训练方法的目的:第一,采用新型高效的网络信息技术辅助现代土木工程制图的强化训练教学。新型高效的网络信息技术能够为传统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注入新鲜元素,有效地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达到优化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训练方法的目的。比如说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可以将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内容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制图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的加深对于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内容的记忆。第二,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教学内容来优化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训练方法。现代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教学内容对于现代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积极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教学和训练学生《乡村公路的土木处理》这一知识点中的土木工程制图训练时多应用一些实际案例来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能力和水平。
2.提高土木专业学生土木工程制图的自主学习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提高土木专业学生土木工程制图的自主学习能力。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主体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的能力和质量是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因此,要想提高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不光需要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这一方面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提高土木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想提高土木专业学生土木工程制图的自主学习能力,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被动的学习习惯很容易造成土木工程专业德尔学生过于依赖土木工程制图教师的帮助与指引,而忽视了自身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记笔记时自主思考问题、课下自主多看一些课外的关于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优秀书籍等方法来提高自身的土木工程制图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合作学习的习惯也非常重要。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集思广益,结合群体的力量才能帮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土木工程制图的能力和学习水平。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发挥自身的智慧,在通过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要懂得结合其他学生的力量来合作学习探究,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3.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土木工程制图的最终考核和评价是学生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的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它对土木专业学生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学习的最终成果的肯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首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当完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关于土木工程制图训练教学的考核内容。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项实践性非常高的能力学习内容,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不应该仅仅依靠最终的书面考核成绩来给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最终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和评价,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应当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手工制图作业、平时成绩等内容来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内容,使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变得更加合理化。然后,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促进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的多元化的手段来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综上所述,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优化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训练方法,提高土木专业学生土木工程制图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的考核方式来促进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提高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娜,商庆清,姚鑫.土木工程制图强化训练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23-24.
[2]谢坚,马彩祝.立足土建专业,寻求改革创新--新编《土木工程制图》特点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9):10-11.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包含了一系列新内容。纵观目前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必将在技术理论、学科交叉等方面出现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未来发展
21世纪以来,土木工程在很多方面实现了较大的变化与进步,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成为了一项系统性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及其未来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1现代土木工程呈现出的新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大规模、大跨度的现代化建筑日益增多,这就向现代土木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土木工程建设的不断进步。具体说来,现代土木工程在以下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特点。
1.1建筑材料
就目前而言,钢材、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已经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铝合金、镁合金、玻璃钢等新型材料在现代土木工程中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材料价格偏高,弹性模量偏低,影响了其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这也要求我们继续探索更加合适的新型材料,为此,一些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走向市场。
1.2工程地质和地基
众所周知,工程地质和地基对于土木工程建设极其重要,它不仅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还决定着项目的选址、结构体系以及对建筑材料的选择等。目前依然是通过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来勘察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这是难以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快速发展要求的。为此,建设现代化的大型建筑,要求我们研究探索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革新传统的勘察方法。
1.3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决定着后续的施工进展是否顺利。一般来说,适用、经济、安全、美观是目前进行工程设计的优先考虑因素。正基于此,目前的工程设计已经普遍采用专业软件的概率统计功能来分析确定工程项目的荷载值和材料强度值、自然界的风力、地震波、海浪等[1]。同时,为了适应现实需要,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和结构优化设计理论、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法等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与进步。
1.4工程施工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土木工程的日益扩大化,土木工程施工工具、设备、机械等逐步向多品种化、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此外,为应对复杂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被逐渐重视起来,并且日益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土木工程建设逐步趋向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新内容
2.1工程合同管理
现在社会是法治社会、契约社会,工程合同管理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就目前而言,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工程项目合同中,业主在建筑市场中更具发言权,施工企业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重点对合同中的工程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对合同条款进行有效利用。如果工程设计建设发生较大程度的变更,基于合同条款基础之上的权利维护也就更有把握,也能够增加索赔的成功率。
2.2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管理是现代土木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土木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管理方面,应当注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这种结合应该体现在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2]。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技术人员对工程施工成本欠缺了解,往往会侧重工程施工的可操作性、安全性而忽视施工单位的成本。这就导致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强,但成本过高。为此,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就能避免这种问题。
2.3施工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控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即要做好施工进度规划,把进度规划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周。必要的时候还要结合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规划以确保工程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二是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这是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它要求结合质量目标编制质量计划,严格按照图纸设计和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来控制施工质量。
3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未来展望
3.1技术理论进一步发展
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力学仍将是现代土木工工程技术理论的核心,但同时,现有方法在对复杂结构、流体介质等情况进行受力分析仍然具有很大局限性,新的分析方法和数值处理方法将会实现突破,更加专门化的数学分析将会在工程技术中普遍应用,以处理复杂的数值问题[3]。此外,将会使用更为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来模拟分析更加复杂、更贴近现实的情况,控制论、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在力学中占据更重要地位。
3.2学科交叉进一步加深
现代土木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将会进一步加深,特别是与材料学、环境学、化学、电子信息、机械科学、城市规划、建筑科学的交叉。在今后的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这些交叉学科之间会互相融合、互相支持、互相服务。另一方面,在现实需要的推动下,土木工程下面的各次级学科之间也会融合产出新的学科,不同次级学科的理论也会相互渗透,例如,一些大型体育场馆采用类似桥梁的悬索结构。
4结束语
可以说,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代表了当今人类智慧的最高水平,有着更为可观的发展空间。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中,紧密结合现实需求,与时俱进进行改革创新,土木工程定会走向新的高峰。
作者:朱卓成 单位:苏州市相城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庆,李慧民.以土木工程管理为特色的管理类专业链群建设[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5,(1):88-93.
关键词:土木工程铁路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A
土木工程施工在我国的建筑类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土木工程关系到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建筑业的发展,铁路建设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土木工程技术的创新才能推动我国铁路建设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创新手段进行了深入阐述,表现了加强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对土木工程施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土木工程施工的历史演变过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学科,主要涵盖的内容有进行施工的施工原材料、施工当中的使用设备、施工勘测设备、施工设计与施工养护等,进行施工的项目可以是陆地上的建筑,也可以是水上的各类桥梁,可见施工的对象非常广泛。其中铁路建设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最快的施工领域。
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已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从原始的石器时展到文艺复兴阶段,在这一发展时期,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增强。时至今日,土木工程已经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随着文艺复兴潮流的不断推进,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和手段都实现了很多创新,在各种影响因素的推动下土木工程施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对于道路桥梁建设、铁路隧道、水利工程建设等各个项目土木工程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后,土木工程的发展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施工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我国的“鸟巢”、“水立方”等一些国内知名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成果。此外,我国的铁路建设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显示了我国土木工程施工的强大力量。
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对土木工程建设的对象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施工的技术和施工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土木工程技术的不断演变,就要不断的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创新。
二、早期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因为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是随着施工的形式、施工的技术手段和施工的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土木工程施工的手段也在不断的演进和变化当中。土木施工的一些传统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基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等。
(一)桩基施工技术。土木工程中的桩基施工要求施工人员要合理的选择适合桩型进行施工,还要充分的考虑好单桩和群装的选择,以达到单桩基施工质量的标准,如果施工用的是群桩,就要想到地基会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在进行预制的桩基吊运时,要充分的考虑因吊运对桩基产生的强烈冲击感和振动感;施工人员还要有效的进行对桩基钻孔和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对桩基完成了定位放线和校正以及钻机的垂直效果、钻土和清土、混凝土的灌注搅拌、制作安放钢筋笼、校验等一些工作后,就要对施工的质量进行检验,查看是否达到施工的规范和标准。
(二)混凝土构造技术施工也是常见的铁路施工方法。施工中的预制方法和现行浇灌是混凝土的施工机构中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预制混凝土方法是混凝土在逐渐的施工管理中被广泛认可的应用,预制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性价比高等优点,在使用预制混凝土构造技术时要首先考虑预制工具的大小尺寸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操作进行。现浇的施工方法比预制的施工方法应用时间更早,这种方法在施工的现场通过支模对其浇筑。
(三)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也是现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钢结构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在构建的吊装工作中。在进行施工前,施工的相关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彻底的清理并对道路进行修建,还要进行对各种构建的运输和装备的检查工作,以此来保证施工中钢构件是否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还要查看施工现场的钢构件,查看是否有够用的支撑面和木枕垫底,要尽量将钢结构部件放在起吊的合适位置,以保证钢结构表面的干燥和整洁度。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应该着重选择适合的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要对钢结构的连接位置进行有效的确定,以避免造成钢结构出现问题影响到施工进度。
三、施工技术的创新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对施工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铁路工程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随着土木工程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得以快速的更新和创新,一系列全新的铁路施工技术越来越被人们孰知。
(一)铁路深基坑支挡技术应用。其中深基坑支档技术是铁路施工建设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对铁路施工的深埋设备进行有效施工,而施工中出现的深基坑支挡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施工人员的关注。这种成熟的新技术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完善。主要的创新内容表现在支档和承重的机构方面,支档的桩基、具有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面的一体化机构,都对施工的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施工的资金和利用的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节省,经济效益显著增强。施工中常常会遇到需要挖掘较深的土地的问题,但如果施工的地质条件差,土质差,出现了松软以及坑壁密度不高等现象,就可以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的方法,可以有效针对不同的地下水位以及不同的地质构造进行相应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手段。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中,会遇到许多的临时支档的桩基加固或是地下的支撑墙面,和具有长久性的支档,可以对其进行支档承重一体化的技术方法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有效的保障支档的承重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铁路施工的速度。
(二)预应力技术应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铁路建设中还有一种技术是预应力技术,这种技术还称为体外预应力技术。主要体现在能够将预应力筋放置在混凝土的截面外,这种体外的预应力能够减少对预应力的摩擦以及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对工程效率起到了一定的提高作用。无粘接力的体外预应力方法同样也是比较常用的体外预应方法,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的操作比较简单易懂,单根的无粘结、接对摩擦影响小,这种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和传统的施工技术相比更有科学保障并且经济效益可观。
从我国目前土木工程的发展水平来看,铁路施工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纵横城市间的轻轨和地铁相继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城市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于专业的人才需求在不断的增强,同时也对土木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铁路施工人才的创新观念,加强与国际高端土木工程人才的交流学习才能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的创新水平,一些创新的技术方法往往来自于懂得创新专业人才,可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努力提升土木工程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结束语:
文章通过对土木工程施工的发展以及创新方法的论述,表现了土木工程是一项具有综合技术应用的建设施工手段,对施工的质量和方法都有很高要求;我国的铁路工程建设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在未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将依靠强大的创新力量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刘佳.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强化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节点把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2]田玉海.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创新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24).
[3]宋金辉.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创新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5).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加固;地基加固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数量和建设规模都在逐渐增加。土木工程设计的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复杂程度比较高,如果设计方案不合理,则不仅会对土木工程施工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工程建设效益降低,严重制约土木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因此,对土木工程设计工作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
2土木工程结构与地基加固的重要性
2.1提升土木工程使用寿命
使用寿命是一个土木工程重要的经济指标,土木工程本身质量问题,土木工程使用功能改变等都会对土木工程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土木工程因以上原因被拆除,就会产生严重的浪费问题。通过优化土木工程结构和地基加固设计,可以极大提高土木工程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减少各种质量问题及功能改变后对土木工程使用的影响。
2.2提升土木工程的耐久度
耐久度是一个土木工程重要质量指标。土木工程在建造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主要指人为因素,如施工不当、人为破坏、维护不当等;客观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对土木工程材料的侵蚀,比如风吹日晒、降雨降雪等,土木工程的耐久度达不到设计标准,就很难满足人们的居住水平要求,应用结构加固技术可降低这些因素对土木工程的影响,提高土木工程使用的质量和安全。
2.3提升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
抗震能力是一个土木工程重要安全指标。随着地质板块相互间的作用越来越频繁,在未来地震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低烈度地区出现高烈度地震的机率越来越大,地震一旦出现,将会对人们的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威胁和破坏。目前我国大多土木工程设计的抗震能力仅满足现行国家规范,对于低烈度地区出现高烈度地震的情况还缺乏对应的方案,为增强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出现的加固技术已成为土木工程设计的研究方向。
3土木工程基础加固技术
3.1强夯加固技术
强夯法就是对地基的夯击,从而使地基的强度提高、压缩性的到降低的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等地基,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所以一般是对可液化砂土地基和湿陷性黄土地基等,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饱和度高的粘性土处理效果不好,所以在地基处理时强夯法会与其他方法进行结合,以便于更好地加固地基。
3.2加筋体复合地基加固技术
该技术包括砂桩、碎石桩、夯实水泥桩等。在应用该技术时,需要依靠振动、冲击等方法,在软弱地基上形成多个施工孔,再通过压力,将砂挤入到土体中(如图1),让原本软弱的土层中形成多个砂石桩,并且土体中的水分会通过排水层、透水层等快速排出土地,这样会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证工程施工。
3.3换填地基加固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的过程中,采取换填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房屋土木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固性。在换填施工中,首先需要软弱土体,然后采用无腐蚀性成分的、具有较好压缩性能的材料回填至工程地基施工作业面上,同时注意夯实好回填材料,以保证所铺设的持力层拥有足够的稳固性,能够达到施工的标准要求。
4土木工程结构加固技术
4.1增大截面加固技术
增大截面加固技术作为一种直接加固的技术措施,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增大建筑结构件截面面积并适当的增加布置与其配套的钢筋,以此来提高建筑结构件的力学性能。由于不同土木工程项目中的加固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又将这种加固技术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以增大断面为主要措施的加固技术、以增加配套钢筋为主要措施的加固技术、同时兼备以上两种技术的平衡加固技术。增大截面加固法的加固效果非常显著,其力学性能表现也比较容易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其技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对结构梁、板、柱、墙、屋架等结构件进行加固作业。
4.2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
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是通过对原结构件中有物理缺陷区段或力学性能不能满足当下使用要求的局部区段的混凝土进行有效清理甚至剔除,对其需要加强的局部区段进行重新浇筑品种相同但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从而恢复原结构件的承载力的一种直接加固技术。置换混凝土加固技术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局部置换的结合面进行清理和剔除时,会使得原混凝土结构露出坚硬的结构层,清理工作需达到结构层表面满足粗糙而洁净的要求,这样在微膨胀剂的预压应力促进下新浇筑混凝土的水泥胶体便能渗入原结构层中,并在水泥水化过程中,与其粘合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结构加固的效果。
4.3砌体结构加固技术
砌体是用砌筑砂浆将砌块砌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承重结构物。和其他加固技术相比,砌体结构加固技术的没有明显的优势。虽它也具有一定的抗压承载力,但在其他力学性能上的表现就差的很多。因此砌体结构的整体性表现相对较差,承载力也比较低,在外荷载作用下也比较容易出现或大或小的裂缝。砌体结构的常用加固技术大体分三种,分别为:砌体直接加固技术、改变荷载传递加固法和外套结构加固法。
5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5.1工程概况
某电厂食堂为单层现浇框架结构,餐厅部分柱顶标高为6.6m,总建筑面积为720m2,于2006年开工,200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逐渐暴露出墙体开裂、倾斜等质量问题。
5.2土木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根据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该土木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土木工程位于滨海滩涂区,其软弱土层为厚层淤泥(淤泥质土),介于15~80m之间;场地类别为Ⅲ类;并且有5~9m的回填土。现使用过程中,基础存在较大沉降,且基础沉降尚未稳定,有继续发展的趋势;②受基础不均匀沉降影响框架梁、柱开裂严重,且部分框架梁、柱节点处出现多道较大斜裂缝;③土木工程整体倾斜,大部分测点所测的倾斜值超过限制;④上部墙体开裂严重,且部分墙体已错位、倾斜;⑤部分梁、柱箍筋加密区长度不足,加密区间距偏大;⑥部分土木工程的基础梁局部开裂,残损;⑦部分土木工程的围护结构与墙体脱裂。
5.3地基基础加固设计
该土木工程位于滨海滩涂区,其软弱土层为厚层淤泥(淤泥质土),介于15~80m之间;场地类别为Ⅲ类,并且有5~9m的回填土。根据吕希祥在《某厂房大面积填土荷载引起不均匀沉降分析》的结论,填土会造成基础附加沉降,而该工程填土及地基软弱土层厚且厚度差异较大,会造成基础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根据丁士君等在《填海地区淤泥定向流动对单桩的影响》的分析及该工程沉降观测,该工程由于填土(堆载)和地基淤泥层均较厚且各点厚度差异较大,淤泥在固结过程中可能存在水平向的流动现象;该工程存在基础剩余沉降,虽然理论上可计算剩余沉降,但由于淤泥的流动性造成剩余沉降的不确定性大。上文已分析过,常用淤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已不适用于该工程,因此只能着手加大基础刚度,以允许基础沉降,但加固后基础有足够的刚度抵抗不均匀沉降为原则,保证结构的安全使用。因此,采用改原条形基础为筏板基础加固,具体设计图如图2~3所示。
5.4上部结构加固
①对开裂的框架梁、柱,根据计算且考虑不均匀沉降附加应力影响,采用灌注改性环氧树脂并粘贴钢板或碳纤维布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②对于上部开裂墙体采用灌浆加固处理,部分变形严重的墙体拆除重砌;③对箍筋不足的框架梁、柱采用粘贴扁钢箍或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处理;④对开裂、残损的基础梁采用扩大截面进行加固处理;⑤对脱裂的围护结构拆除重新砌筑或采用增设钢拉杆进行加固处理。
6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地基、结构加固设计至关重要,其中,加固技术种类比较多,对此,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加固技术,这样才能够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提升工程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有斌,刘汉龙,张敏霞,等.强夯加固地基的土体竖向位移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8):2671~2676.
[2]韩立尚,宋雷,杨成立.复杂地质条件下多层建筑地基加固与抗变形研究[J].矿冶工程,2011,31(4):30~33.
参考文献是作者对他人劳动成了的尊重表现,我们在论文的写作当中引用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就应该子啊引用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出来,在论文的最后依次列出来。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阅读。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1]佘睿,巩学梅.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06).
[2]吴萱,董俊.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3).
[3]王清标,等.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研究,2012,(04).
[4]郭旭红.浅谈“启发式教学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5]林龙镔,等.《土木工程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及其对教学启示[J].福建建筑,2012,(02).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1]丁大钧.土木工程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叶志明.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贡力.土木工程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4]佘睿.土木工程概论类课程教学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
[5]裴星洙.土木工程专业提前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浩钰.设计类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
[7]张亦静.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
[8]周新刚.土木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11.
[9]崔京浩.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教材:新编土木工程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10]钟汉华.土木工程施工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7.
[11]王作文.土木建筑工程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1.
[12]张志国.土木工程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3.
[13]成虎.建设工程法规概论[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0.
[14]巩天真.土木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
[15]邓友生.土木工程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7.
[16]叶献国.建筑结构选型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1.
[17]巩天真.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
[18]韩峰.铁道线路工程概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7.
[19]周国恩.土木工程施工[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7.
[20]肖本林.土木工程与建筑教育改革理论及实践[M].绘测出版社,2014.4.
土木工程概论论文参考文献:
[1]董菲,徐春媛.试论现代土木工程教学的创新方法[J].建筑工程,2012,(10):90-92.
[2]何忠明,刘建华.浅议高校《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1,(7):169-171.
[3]王琰,周戒.对现代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几点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12-14.
[4]王清标,初明祥.大土木背景下《土木工程概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4):75-77.
[5]叶志明,宋少沪.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中国大学教学,2006,(8):8-9.
[6]刘云平,相琳.《土木工程概论》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3(2):84-85.
[7]刘胜兵.《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及考试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70-71.
[8]张文华.《土木工程概论》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8):69-70.
关键词:发展阶段;大型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的建设由来已久。由原来的伐木采石,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到现在的美轮美奂的超高层建筑、雄伟的水利水电工程和超高超长跨度的桥梁,土木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这个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土木工程结构的理论方法、力学分析、施工手段 , 还是土木工程的地基基础处理 , 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发展。
一、土木工程发展历史
1.古代土木工程
公元前 5000 年开始至 17 世纪中叶时期,称为古代土木工程阶段。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 18 ~ 19 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历经漫长的古代大型土木工程的发展,土木工程建设内容更加丰富,建设工具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土木工程建设的经验,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近代土木工程
产业革命的开始是近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活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不仅反映在吃穿行上,还反映在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方面。而电力的应用,使高层建筑实用化成为可能;电气照明、给水排水、供热通风、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与房屋建筑结合配套,开始了市政建设和居住条件的近代化;在结构上要求安全和经济,在建筑上要求美观和适用。随着大型土木工程近代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在 19 世纪中叶为满足科学技术发展和分工的需要,土木和建筑开始分成为各有侧重的两个单独学科分支。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促进了理论的发展。材料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等学科逐步形成,各种静定和超静定桁架内力分析方法和图解法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为大型土木工程建设的理论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理论上的突破 , 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工程实践的发展,这样就使近代土木工程这个工程学科日臻成熟。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近代土木工程发展到成熟阶段。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道路、桥梁、房屋等大规模建设的出现。另一个标志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3. 现代土木工程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刚好是现代土木工程发展的开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生产力出现了新的飞跃,现代主义运动取得了全面胜利。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土木工程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近 40 年中,前 20 年土木工程的特点是进一步大规模工业化,而后 20 年的特点则是现代科学技术对土木工程的进一步渗透。
二、土木工程理论、材料及技术的发展
通过多年来实践探索,土木工程的发展日臻完善。在科学理论方面,理论研究精密化,计算力学、结构动力学、动态规划法、网络理论、随机过程论、滤波理论的成果,随着计算机探讨土木工程发展趋势的普及而渗进了土木工程领域。结构动力学也已发展完备,荷载不再是静止的和确定性的,而被作为随时间变化的随机过程来处理。静态的、确定的、线性的、单个的分析,逐步被动态的、随机的、非线性的、系统与空间的分析所代替。电子计算机使高次超静定的分析成为可能,进而使得高层建筑中框架 、剪刀墙体系、筒中筒体系空间工作和大跨度的桥梁得以实现。大跨度建筑的形式层出不穷,薄壳、悬索、网架和充气结构覆盖大片面积,满足种种大型社会公共活动的需要。从材料特性、结构分析、结构抗力计算到极限状态理论,在土木工程各个分支中都也得到了充分发展。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使现代土木工程取得了许多质的进展。在工程材料方面,标号为 500 ~ 600 号的混凝土已在工程中普遍应用,而轻质、高强化的混凝土成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的新要求。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结合使预应力结构得到较大的发展,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屋架、吊车梁和空心板在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广泛使用。同时铝合金、镀膜玻璃、石膏板、玻璃钢等工程材料以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背景发展迅速,为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支持。在施工技术方面,种种现场机械化施工方法发展得特别快。同步液压千斤顶,滑模,直升机安装天线,用一群小提升机同步提升大面积平板的升板结构等一系列施工方法广泛应用。此外 , 钢制大型吊装设备与混凝土自动化搅拌楼、输送泵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现场机械化施工工艺,使传统的现场灌筑混凝土方法获得了新生命,在高层、多层房屋和桥梁中部分地取代了装配化,成为一种发展很快的方法。
三、土木工程发展新方向
飞速的经济发展,使得大城市及超级大城市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对空间的概念日趋强烈,寸土寸金普遍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为了满足人们对日益发展的空间需求,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同时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是解决人们空间日趋紧张问题的重要途径。飞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空间需求的问题,更有电力、能源等多方面的需求。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型矿山资源的开发,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的运输等都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修建,显得极为重要。而鉴于我国能源、电力多分布于西南地区,多为山区、丘陵、高原等复杂地形,同时该地区地质条件复杂。为使水利水电建设、矿山资源开发以及重要能源运输等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得以实现,大跨度桥梁、隧洞等工程成为整个工程中的关键。由上述可知,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水利水电设、矿山资源的开发、重要能源的运输等大型公益土木工程的建设以及配套的大跨度桥梁、超长隧洞等工程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须。而精密化的理论研究、全新的工程材料和先进的施工技术,又使得大跨、高层、结构复杂的大型土木工程的建设得以实现。可见,大型土木工程的普及建设必将成为未来土木工程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土木工程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一、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经验的固化,是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也是概念之间的连接。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移动电子商务价值链及价值网的研究,发现尽管各学者在阐述移动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及价值网时所定义的产业链节点内容不甚相同,但几乎所有的专家在研究中都会涉及移动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网络设备及软件提供商、终端设备提供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及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内容的不断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也在不断扩充细分,移动门户、移动虚拟运营商、咨询服务商、金融机构等正逐步融入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人的能力可以分为很多种,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发展方向及发展水平,除与人的智力条件与成长环境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接受的教育有关。因此,获得知识是培养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的重要基础和途径。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是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组成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结构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由这些知识组成的知识结构应能满足土木工程师职业多样化的需要,也能为土木工程师的发展提供坚实而又宽广的理论基础,为他们向较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上的保障。
可以看出,实践技能也应为土木工程师所具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成任何专业技术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还需要创新、认知、社交等能力,因此,现代的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兴趣和爱好,而且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具备比较高的能力,或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和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品质修养,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发展,积极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综合性的能力
建造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计算机、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建筑经济等学科或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很多场合还应顾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是说,土木工程师的工作对象除了“物”以外,还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一个土木工程师可能仅仅专长于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但对其他领域的内容应当有所了解。
三、土木工程师的专业技能
1. 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就是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在从事土木工程工作时应用工程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对于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从事土木工程的技术人员,如果缺少必要的工程能力,将是一个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在大学学习阶段,土木工程师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来进行。工程能力培养的总体要求是:具有能够根据使用要求、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与施工的实际情况,经济合理并安全可靠地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能力;具有解决施工技术问题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的能力。
2.科技开发能力。科技开发能力是土木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能力。21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土木工程新成果和新技术不断出现。科技开发能力就是在现有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提出改进设想并予以实施的能力。科技开发能力主要依靠自身有意识的培养,要在实践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 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一种能够围绕实现工作目标所必须具备的人际活动能力,包括组织各种参与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处理各种技术交流、经济交往的能力等。
土木工程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对于土木工程师,应具有必要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各工种工作的协调等。
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未来土木工程师需增加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学等基本学科的知识,可持续发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师成为这些学科的专家,但对工程项目作出决策时,必须征求这些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与他们共同研究、贯彻和发展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土木工程师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要学会并善于应用有关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协调和处理工程项目委托方、公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自己所属单位的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妥善的解决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短期的与长期的、局部的与整体的利益冲突,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具有很强的个性和综合性,大量问题需要依靠工程师的经验和工程实例来解决。土木工程师要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去,就要依靠他们自身的各种能力。为了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技能灵活、有效并具创新性地应用于工程实践,一般需要具备:工程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技能。因此,土木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素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飞鸿,关惠平.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学生素质与个性化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2007,(6):88―90.
关键词: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96-02
研究生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1]。土木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开设的课程除了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之外,还包括有限元分析、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在内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大量专业选修课,总学时在250~320之间。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培养研究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论文研究和职业实践做准备[2-3]。
但是,随着土木工程学科的迅猛发展,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出现了与当前的研究进展脱节,所学知识不能满足论文研究和职业发展需要的趋势[4],亟待改革和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广州大学对当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并提出了优化改革的初步方案。
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调研报告
为了解我国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本文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了调研,主要包括:参加2015年5月在先建筑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八届全国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听取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的专题报道,了解其课程设置情况;通过主办广东省结构力学系列课程教学经验交流会的机会,与省内十五所院校土木工程学科的教师座谈;在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答辩期间,邀请大量兄弟院校和企业专家参加答辩,征求其对于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意见;充分利用各高校网站上有关土木工程学科点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料信息,并对其进行调研、收集和整理。调研结论和收获如下:
1.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应当突出特点,分类培养。根据教育部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设立专业型研究生的目的是“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有所不同[5]。因此,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应该突出重点,坚持分类培养。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学术型研究生应当注重数学、力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拓宽知识面,加强其基础科研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应当强调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对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邀请拥有大量实际工程经验的企业专家开设实践课程或相关讲座。
2.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当与当前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新方法、新技术充分结合,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有限元方法、结构动力学等,应当强调编程和数值模拟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通用的工程应用软件(如Matlab,Abaqus等)进行教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强调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实习和实践中学习;个别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在施工现场实习教学。
3.研究生课程应当因应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分类设置,动态调整。近年来,我国土木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相关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应当与学科的发展相适应,动态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既保证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又使研究生的课程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论文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6]。
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和结论,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优化调整的基本思想包括: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终目标,课程体系优化为培养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与科技发展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分类建设,动态调整。
为保证和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整和优化,广州大学确定了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多项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研究生授课管理,奖惩结合,鼓励相关教师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等,其目的就是积极促进理论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充分结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其具体措施包括:
1.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对于学位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授课学时,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位论文研究做好准备。对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要针对不同学科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开展分学科的专业课群建设[7]。目前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点在建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群包括结构工程课群、防灾减灾工程课群、工程管理课群、工程力学课群等。
2.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强化基础理论课程与学科研究前沿的联系。学术型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要面向当前学科的研究前沿,与实践应用相接轨。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已经发展到了用大型计算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计算的阶段,这些软件都已经成为土木工程行业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必备的工具。因此,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兼顾理论知识的教授和相关计算模型和分析软件的学习,既要让研究生对基础理论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又要引导其熟悉和使用先进的计算软件求解结构分析和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专业型研究生课程体系应因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一线技术人员,土木工程界的设计、施工单位都希望学校输出的研究生毕业后能够经过尽量短的适应期就正式开展工作[8]。因此,专业型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应当根据论文研究和职业规划的要求,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数量和比例,充分利用实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其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除了积极派遣研究生去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实习之外,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还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来学校开设讲座,甚至直接参与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特别是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采取由校内主课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由校外专家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研究生课程体系管理
为保证上述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方案的执行,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具体包括:
1.完善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邀请校内外专家组成研究生课程教学督导组,对研究生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定量不定期现场听课、监督,给出对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和建议。特别是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专家给出的建议,对于研究生课程与工程实践能力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完善了研究生课程学生评价体系,根据研究生及其导师对课程的反馈对研究生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有效管理,动态调整。
2.支持和鼓励相关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建立了常态化的研究生教学研究支持体系,鼓励相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设立了一系列研究生教学科研项目;鼓励与工程实践关系紧密的课程扩大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对接,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鼓励和支持教授同一课程的教师不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在土木工程行业迅速发展,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比例逐渐增大的背景下,研究生的培养与当前科技研究的前沿相结合,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针对这一变化,土木工程学科点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也必须做出积极响应和调整优化。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的方案,并给出了教学管理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方案。
参考文献:
[1]李炎锋,侯昱晟,李俊梅,等.土木工程学科开设建筑火灾安全技术研究生课程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5).
[2]虞翔,段秋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及学位标准探讨[J].文教资料,2010,(12).
[3]秦力,鞠彦忠,杨世东.土木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
[4]张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15,4(13).
[5]朱丽华,史庆轩,任瑞,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
[6]赵茜,朱记伟.土木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分析[J].人才培养改革,2014,(12).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是施工企业对所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协调。在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下,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标准对施工企业提出了更加严格地要求,强化施工项目的管理,改变以往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的陈旧管理思想、方式、方法,文章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建造出大规模、大跨度、大型、高耸、轻型等建筑物,不仅能够满足高质量的要求,还实现了经济效益高。使得现代土木工程出现新的特点,其特点主要如下。
1.1工程规划方面
结合以前工程项目的施工经验,提出诸多施工方案,并且就其中进行择优选择。因为土木工程施工规模的日益扩大下,应该不断的提高其建设规划的水平,实现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在特大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比如水坝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然环境变化,影响生态平衡与农业的发展,与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利弊关系。在实际规划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的分析利害关系,趋利避害,促使土木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1.2工程施工地质与地基
土木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地基构造将在自然状态下应力情况与理性性能是复杂多样的,不仅决定基础设计与施工,还影响到工程选址、结构构造、材料选择,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则是更大。工程项目地址与地基的勘察技术,在现阶段通常都是采用现场钻探取样,为了满足建筑工程需求,应对其勘察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使得土木工程行业不断发展。
1.3建筑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原材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一些高强度、轻质的新材料得以出现。比如,铝合金、镁合金、玻璃钢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材料具有弹性模量较低、价格高的特点,促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局限。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升钢材、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进行新材料研发,实现社会发展需求。
1.4工程设计方面
我们需要对其施工设计进行优化,以满足工程建设项目实际情况,达到经济、美观、安全和适用的目的。基于此,现在已经采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实现对荷载值、材料强度值的确定,研究自然界风力、地震波与海浪等的时间、空间分布,积极的发展反映出材料的非弹性、结构大变形、结构动态以及岩同作用的分析,进一步研究结构可靠度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与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
1.5项目施工方面
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阶段,土木工程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因此,相应的施工设备及施工队伍也越来越多,让建设工程逐渐实现现代化和机械化。而且让施工单位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促进了建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建筑建设的结构和体系全面的完善,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的建设,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另外,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效率及缩短施工周期,针对性的解决了建设施工中所产生的问题。
2现代土木工程管理的要点分析
2.1施工企业的监管制度
建筑施工的系统十分复杂和庞大,其中不但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严重的情况下回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就需要规范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不断的对施工企业的监管制度进行规范,才能够将管理与监督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施工管理更加的严谨
2.2施工现场的管理
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并成立相应的安全监管小组,要及时的调整和解决检查出来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在每次检查之后,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汇报,以便给施工人员进行是供参考。
2.3对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理论的深入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施工及其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属于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技术教育,以确保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人员技术能力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自身安全。合理确定每天休息的时间,以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疲劳操作等所出现的安全事故,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其工程施工作业,以起到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4监督水平
土木工程的施工监督人员应该知法懂法,加深相关法律掌握的程度,就法律角度,明确出工程项目建设监理部门以及人员在建设工作中的法律赋予监督的规范。不断的完善自身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得工程项目的监督工作能够更加的规范化、标准化。
2.5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
企业若想获取市场核心竞争力,则需要把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放在第一位,进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施工的过程当中,首先就需要针对工程建设当中存在的难度较高的问题,详细的对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要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关;其次,对于施工中出现的材料问题和施工工序问题进行强化,防止出现偷工减料的行为,按照相关的标准完成所有的工序。
3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
3.1指导理论继续的发展
就可以预见未工程来的分析,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理论核心主要是力学,新分析方法和数值处理方法,使得土木力学研究能够突破方向。经过对其复杂结构、流体介质受力情况分析,发现了其方法还受到了限制,更加专业化地数学将在日后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复杂数值问题的处理,积极的引进了一些先进电子计算机,使得复杂的情况模拟,变得更加有把握。
3.2工程全过程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而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在于就工程施工设计至竣工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制定出相关应对的措施。
3.3主动控制技术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土木工程都是一项静态或是动态化的物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依靠了自身的结构进行被动抵御,在日后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其发展方向就是应用主动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采取计算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预设控制结构使得建筑物能够对各种环境变化进行反应。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建设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文章主要通过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在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下,要不断严格要求、强化标准,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改变以往在施工项目管理方面的陈旧的思想、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江莉.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与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4(10).
[2]白经纬.论土木工程未来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6,(6):240.
[3]傅涛.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0-141.
[4]陈树文,史天娇.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管理创新与举措[A].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1:7.
[5]曹恩.加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措施[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2.
[6]肖汝诚,郭陕云,万姜林,等.2020年中国土木工程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20年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下)[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78.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模式;科研项目;创新
土木工程学科历来是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和支柱学科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时代的需求,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且与其他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桥梁。后续的各门专业课几乎都要涉及“土木工程材料”的内容,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土木工程材料种类繁多,从无机到有机,从金属到非金属,各种材料的成分、性质差异很大,各种材料相对独立、联系较少、综合性强、系统性差、跳跃性大,所以学生难以建立概念,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难度加大。因此,研究与探索对现有土木工程材料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探索科研实践、课堂教学与工程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课堂讲授的内容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先进性和适度的超前性。授课教师若掌握各种材料的最新研发动态,并能结合在研科研项目,将其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从而克服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工程背景不了解,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了解,更不[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此外,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繁多,且各章节内容相对独立,逻辑性不强,叙述性知识多等特点。采用传统的课程教授方法使学生很难分清主次,且学生学习时易感枯燥。笔者除进行日常教学外,还承担了较多的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新型绿色胶凝材料及其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研究、混凝上掺合料、新型墙体材料、高性能减水剂等,其中很多成果己经应用于工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若将科研成果与日常教学相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使学生知识层次更丰富,还有益于推进现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2 嵌入科研项目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上述探索,构建出嵌入科研项目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 根据土木工程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且同时材料科学、新技术、新理论发展很快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对课程的授课内容中应重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体系结构的基础性、系统性、先进性、技能性和前沿性。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经典的土木工程材料理论与现代材料技术相互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经典理论与现代应用技术体系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重要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新材料应用技术的理解。此外,还可根据课程章节适当引入典型的工程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除了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外,特别注意及时引进新材料和新技术,以及教学团队近年取得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经典理论和工程实际案例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将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结合起来,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 结合科研项目创新改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不足,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不高,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丰富教学手段,应在教学方法中加以创新,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一些已有的科研成果或科研项目引入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掌握和具备一些基本的科研能力,使学生能逐渐熟悉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科学方法;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智能,着力培养思维方法;结合教学开展科研,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接受知识逐渐转向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感觉到基础理论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热情。
2.3 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培养创新意识与工程能力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便在设计和施工中合理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因此,如何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对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了改革, 开设了开放实验,增设设计型、研究型和综合型实验,同时注重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此外,针对部分学生对教师的科研项目比较感兴趣的情况,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指导老师根据其国家基金项目、校级课题等科研项目合理确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直接参与部分科研工作。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研究,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学习能力,协助老师解决与研究项目相关的科学难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3 结语
针对当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构建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包括根据土木工程材料技术的新发展,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结合科研项目创新改进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改革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兴趣。这对人才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芳.重庆大学“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
[2] 徐松芝,刘嘉诚,林晓兰,彭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s1).
[3] 吴东云.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程模式探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
[4] 高英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理论与实验共融教学模式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
[5] 李书进,厉见芬.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