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7:2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房屋改造与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设施标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合理的对现有的房屋进行改造成为满足这一需求的有效途径。在对房屋建筑进行扩建和改造时,现在已出现各种结构连接与加固技术,并已开始广泛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房屋加层改造前应注意事项
1.1查找相关历史档案,深入了解房屋构造。首先要摸清建筑物地质情况,分析原设计图纸,对比业主加层改造需求,出具可行性报告。认真搜集整理,分析原始资料、包括竣工时间、设计图纸、计算资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设计与施工单位的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等必须了解清楚原地基上的承载能力,砖砌体强度,混凝土构件的配筋情况,为加层改造提供必不可少的第一手资料。在原始档案中,所有技术资料不能提供详细的资料时,必须会同勘察、设计等部门现场勘测和结构设计才能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1.2必须现场勘查,认真了解房屋现状与使用情况首先主要是看实物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及使用现状,关键是把竣工技术资料与原设计进行对比。是否按图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有无严重质量缺陷和隐患;在使用过程中有无异常现象;详细查看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关键的部位有无损坏,构件有无破坏;例如,基础、墙、梁、板、柱、门窗、楼盖、地基沉降、悬挑构件等。详细观察房屋的直观情况,作为原房屋设计施工的可靠度以及使用功能的合理性,初步断定其加层改造的可行性。
1.3必须做好强度复核鉴定,制定房屋加层改造的可行性方案房屋的加层改造与新建工程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要考虑到原房屋的技术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充分发挥原有房屋结构的潜力。因此,房屋改造加层涉及许多新建工程没有碰到的问题,并受到许多固定的因素限制。如重新核定老地基的承载能力;老基础、墙体以及其他承重构件的强度核定和加固措施;对原结构的核定处理以及新旧结构的锚固措施等。怎样使新老结构连成一体,荷载的合理处理,使其共同工作,平面布置及空间的合理协调与隔离等。因此,一栋房屋能否加层改造,能加多少层,关键在于房屋是否加层的潜力,以及潜力究竟有多大。这些都需要在经过现场勘查和依据技术档案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承载能力复核验算。结合业主的要求,制定加层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然后交由有关专家讨论,并征得业主同意后定案,办理报批手续后,开始施工图设计。
2、改造加固设计
对于需要改造的房屋应根据原设计图纸、鉴定报告和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结构分析。
2.1荷载取值
荷载取值应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执行,当其中没有规定时,可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的规定,对于永久荷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样实测确定,抽样数不得少于5个,以其平均值的1.1倍作为该荷载的荷载标准值;工艺荷载应根据使用单位提供的数据取值。
2.2结构计算分析
按照现行国家规范和改造后的功能布局对原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中出现柱轴压比超限、梁超筋,说明原结构构件截面太小,不满足改造后的结构要求,宜采用加大截面加固法(条件不允许时可以采用外包钢法),然后按照加大后的截面对结构重新进行分析计算。此时新增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应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的规定进行折减:柱等受压构件受压区新增混凝土和纵向钢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为0.9;梁板等受弯构件可以采用受压区加固和受拉区加固2种方式,采用受压区加固的受弯构件,其承载力、抗裂度、钢筋应力、裂缝宽度及变形计算和验算可按叠合构件进行,采用受拉区加固的受弯构件,计算跨中承载力时,新增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折减系数为0.9。如果计算结果中未出现柱轴压比超限、梁超筋,说明原结构构件大小仍合适。此时可以查核计算所需钢筋与原构件实配钢筋差别量,采用粘钢法或贴碳纤维法进行加固。粘钢量和贴碳纤维量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和《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中有关公式计算确定。最后应复核基础是否满足改造后的要求,如果基础大小不够,应采取加大加固措施。加大量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确定。
3、搭接技术
3.1墙体的搭接
3.1.1不设沉降缝的搭接方法新旧墙体直接连接时,新墙体的墙端构造柱与旧墙的连接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键销法、钢筋拉结法、压浆锚杆法和膨胀螺栓连接法。
(1)钢筋混凝土键销法
由钢筋混凝土键销连接新旧墙体、键销需作抗剪验算和对砌体的局部承压验算。键销间距约1 000mm。该法对墙体的破坏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2)钢筋拉结法
钢筋穿过墙上的钻孔,将旧墙体与新墙端构造柱拉结。该法由于钻孔不便,在施工中不易把钢筋拉牢,且易将钢筋拉脱,室内作业较多,常为以下两种方法所代替。
(3)压浆锚杆法
先在墙上钻孔径为23mm、长度大于1 000mm的孔,用水清洗钻孔后放入直径12螺杆,再以水玻璃砂浆压力灌浆,经养护,拉紧螺杆,焊在构造拄的钢筋上。该法连接可靠,但湿作业较多。施工进度较慢。
3.1.2设置沉降缝的搭接方法
为使新旧房屋墙体间只允许作相对的竖向移动(沉降),而限制其水平位移,防止新建部分的倾斜和失稳,就需采用“扣件和咬合件”连接新旧墙体, “扣件”和“咬合件”由型钢制成,扣件与旧墙体的圈梁或锚固筋焊接固定。咬合件固定于新墙体墙端构造柱上。咬合件可相对于扣件向下作一定距离的移动,但不能水平移动。
3.2楼层的连接
新旧建筑直接相连时,楼层处横墙圈梁纵向钢筋应与原建筑同标高位置的圈梁纵向钢筋焊接。在搂面相接处,可以设置成现浇板带,白板带内伸出横向拉结筋锚入旧建筑墙内,加强新旧建筑之间的整体连接。
3.3屋面的搭接
旧建筑向外扩建时,屋面一般都带有挑檐或天沟,为了保证新旧屋面相交处的防水处理,应使新屋面比旧檐板底低200~300 mm,新屋面伸入挑檐底,并做防水处理。一般这样的防水处理均能满足防水要求。如果必须将新屋面与旧屋面平接,则连接处的防水处理很重要。由于新建部分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沉降,在屋面相接处对这种沉降最敏感。根据工程实践,在该处采用的所谓柔性防水方法,如缝中嵌油膏、上面贴油毡或油布并刷防水涂料的方法,效果都不好。屋面间的微小错动都易将防水材料拉裂,造成漏水 该部位应按伸缩缝处理,或者按照图点的方法处理,在相接处干铺油毡一层,单边用油膏固定,上面再铺设防水层。
4、结语
总之,房屋改造加固方法多样,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做到结构安全,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大量的工程实例也证明,扩建、改造和加固工程后的房屋不仅不会降低房屋的安全性能,更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万鹏. 房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 科技资讯. 2011(09)
[2]任振甲.既有砖混结构房屋加层分析(续)[J].华中建筑,2000,(02).
[3]闵福民,濮国美. 钢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 今日科苑. 2007(16)
关键词: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房屋改造的核心在于通过改造使得原有旧建筑能够满足房屋使用者新的使用要求,目前我国房屋改造通常采用的技术是托换技术。托换技术与局部拆除改造法相比具有节约投资、施工周期短、改造期间对房屋使用影响小、适用性强的优点。显而易见,托换技术在房屋改造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该技术已经成功的改造了一大批房屋建筑。但目前有关上部结构托换技术的研究文章大都集中于叙述托换技术的施工工艺而较少将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论述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和总结,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的上部结构类型、不同的托换方法从设计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对建筑上部结构托换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本论文主要结合房屋结构改造对托换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从中找到可行有效的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经验与模式,并以此和广大同行分享。
2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所谓结构托换足指将原结构荷载转移到另一种结构体系上的结构改造方法,是一种高难度、风险大的特种技术,其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及兼顾美观的条件下,使既有建筑物满足新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提高其使用价值,延长其使用寿命。实践证明,与新建建筑相比,既有建筑物的结构托换改造具有三个突出的优势:投资少,工期短,效益高。因此,对既有建筑物施行结构托换改造,一方面可以节约宝贵的城市用地,有利于商界或者金融界占住黄金地段,彻底改善原建筑的功能,延长建筑物寿命,降低建筑物的全寿命成本.使原有建筑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可节省征地投资和征地工作量,避免许多繁琐的报批手续。还可节省管网建设,减少用户的搬迁和对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加固方法较多:其中砖砌体墙(原有砖墙)的钢筋网夹板墙加固法和梁、柱加大截面法、外包钢加固法等技术的研究都较为成熟.并广泛运用于工程实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在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些了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和规范的颁布与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结构托换改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托换改造技术:工程复杂、繁琐,其托换改造的方案确定尤为重要。托换改造的方案不仅影响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影响托换改造后的质量。合理的方案应该是改造效果良好,对原保留结构影响小、技术可靠、施工简便、经济合理和外观良好。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既有建筑物的托换改造。由局部托换改造逐渐向整体托换改造发展,而在托换改造过程中对支撑体系的设计、原有建筑物变形控制、新旧结构界面的结合方法及性能研究。以及托换改造后既有建筑物整体下作性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都为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3房屋结构托换技术应用
3.1 结构托换技术的关键和技术措施
(1)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理新旧混凝士结合面的构造处理及施工方法,是决定新旧部分共同工作、共同受力的的关键。本工程托换柱新旧混凝土结合面,采用先凿毛界面,并清洗处理,刷水泥浆。并采用植筋技术等技术措施,从而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共同工作。
(2)托换工序第一次结构托换完成后。开始托换框架柱施工,框架柱至梁底约100m时,对托换框架梁底面做整平处理,再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各种钢筋、支模、浇注梁及柱顶混凝土;待混凝土浇注4~5天后,开始补砌各框架梁上部拆除的墙体,并对接触界面采用专用注浆料进行注浆填缝,并加斜铁,从而保证上部墙体与托换框架梁接触面的紧密连接;此后,开始托换框架基底预压托换桩施工,并最终完成结构托换。
3.2典型结构托换技术施工步骤分析
(1)框式托换技术施工步骤
①钢筋混凝土双托梁施工技术
>凿开纵横墙交接部位,准备在托梁两端支座处增设硅扶壁柱,拟拆墙端面应用低标号砂浆抹平;
>进行扶壁柱钢筋绑扎、模板__支设。扶壁柱硅浇筑至托梁底面下50mm处,并将托梁支座位置砖砌体凿除以便搁置托粱;>在拟拆墙体上间隔打孔。安装肩梁钢筋;>在拟拆墙体两侧支设托梁模板,绑扎钢筋;
>在楼板上间隔打孔以便浇筑托粱、肩梁硅;>浇筑托梁、肩梁硅:
>在托梁、肩梁硅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托梁下墙体。
>与扶壁柱交接的
②型钢双托梁托换技术的施工步骤
>凿开纵横墙交接部位,准备在托梁两端支座处增设硅扶壁柱,与扶壁柱交接的拟拆墙端面应用砂浆抹平;
>进行扶壁柱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扶壁柱硅浇筑至托梁底面;
>在圈梁上钻孔,穿入螺杆;
>安装槽钢托梁,然后拧紧螺杆,使两根型钢托与圈梁紧贴;
>待硅扶壁柱达到强度后拆除托梁下墙体。
(2)框式托换技术施工步骤
>凿开托换墙体与交纵墙的交接部位。以便设置钢筋混凝土托换柱,与托换柱交接的拟拆墙端面应用低标号砂浆抹平;
>在纵向墙体相应部位植入托换柱的拉结钢筋,加强托换柱与纵向墙体的连接;
>施工下托换夹梁,在墙体上间隔打肩梁孔安装肩粱钢筋;
>在楼板上间隔打孔以便浇筑下托换夹梁、肩梁硅:
>扎下托换夹粱钢筋,支设下托换夹梁模板:
>绑扎托换柱钢筋,完成后封托换柱模板:
>浇筑托换柱、下托换夹梁硷。托换柱硅浇至上托换夹梁梁底下50mm处;
>施工上托换夹梁,在墙体上间隔打肩粱孔安装肩梁钢筋;
>楼板上间隔打孔以便浇筑上托换夹梁、肩梁硅:
>扎上托换夹梁钢筋,支设上托换夹梁模板:
>浇筑上托换夹梁硅:
>在上下托换夹梁、肩梁、托换柱硅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托粱下墙体。
需要指出的是:此法用于底层墙体托换时应首先在下托换夹粱部位增设基础墙及条形基础。
4结语
建筑结构托换技术在房屋改造工程中是一项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但由于采用这一技术会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况,技术要求较高。处理不当会导致结构开裂甚至倒塌,所以使用时需慎重对待,必须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才能确保结构安全、收到满意的效果。有鉴于此,很有必要对房屋结构托换技术的施工工艺、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比较和研究。通过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和总结,阐述其在房屋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方法。向从事房屋托换改造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安起,张鑫,王继国.某框架结构抽拄托换工程实践[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30(3):25-26.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建筑物66亿m2,价值38200亿元。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许多建筑物受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建筑技术所制约,在建筑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建筑结构的形式、装饰方面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尤其是50~70年代末所建住宅,大多是解决吃饭、睡觉问题,很少有起居室、卫生间、储藏室等,上下水、暖气、煤气、电器等设备更差,且成套率很低。这些房屋大部分是2~4层,其承重结构却有一定潜力,如果将这批住宅全部拆掉,按“九五”规划的小康标准盖新房,国家财力难以承受,如果采用房屋加层的方法改造原有住宅中结构质量较好的,就能达到经济、适用、快捷的建房目标。增层改造具有以下优点:1原有房屋一般多在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生活供应配套较完善的地区,改造这里的房屋不需征地,建筑面积又能成倍增加,节约征地费用和配套费;2在旧房屋上加层属于旧房改造与周围建筑物的间距可维持现状,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该区域的建筑密度,不影响该区域正常的生活环境,深受周围居民及房屋管理部门的欢迎;3如套型变化不大的加层,施工时原使用者不用搬迁,从而解决了无拆迁过渡用房的难题,节省搬迁费;4在增层改造的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原建筑的平面和立面格局,扩建原有水、暖、电等配套设备,达到调整使用、美化环境的要求,以满足小康住宅标准;5建设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对于缓解建房速度跟不上日益增长的需求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增层改造的对象和可行性分析
增层改造的对象增层改造的目的主要是节约投资,短期收效。在选择改造对象时,更应着重于其安全设计,凡满足下列条件的房屋可进行改造:1经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增层改造房屋的造价低于新建房屋造价;23~4层砖混结构或混合结构房屋;3房屋结构状态良好,未因基础不均匀下沉、地震和其他人为因素引起裂缝;4增层改造后房高、进深加大,应基本满足房屋对日照的需求(但对房屋间距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比新建筑物要求放宽)。
增层改造的可行性分析在接受一个增层改造的工程项目前,首先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它包含专业技术分析和经济技术分析。
建筑设计增层设计的平面布局应满足现行各类小康住宅的标准,对原有住宅的调整应力求每套住宅有一完整的套型平面,即每套内有卧室、厨房、厕所及阳台。施工时应以不搬迁或少搬迁住户为原则。新旧房屋宜联成整体,最好不设施工缝。如必须利用沉降缝来解决新旧建筑的沉降差,应待立体结构完工后,用二次浇灌的方法将新旧房屋联成整体,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抗侧移能力。抗震设防区应与抗震设防加固结合进行,以达到抗震加固和改造旧房的双重目的。
在原结构上直接增层时,房屋中的烟囱及上下水管、煤气、暖气、电器设备的布局要考虑原有系统的布局和走向,尽量做到统一。如原房屋地基基础和承重结构不满足在原房屋上直接增层时,常采用门型框架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加层,这样就可利用框架的高度设置设备层。增设设备层后,增层部分的建筑平面可重新设计组合。
在立面设计时,要做到新旧建筑本身的协调统一,并充分考虑与周边建筑区整体格调的协调。此外,还需适当考虑日照问题。
结构设计
直接增层方案。
一般刚性砖混结构(上下部均为砖混结构)。在对地基基础及墙体强度进行复核验算并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后,可采用普通粘土砖或砌块、轻质高强材料(如泰柏板等)来加砌新的上部墙体。当个别墙段或基础强度不足时,可先进行局部加固处理。增层的承重体系可在原承重墙体上加层,也可采用与体系相反的承重体系,即原房屋为横墙承重体系,增层部分为纵墙承重体系;原房屋为纵墙承重体系,增层为横墙承重体系。但必须在刚性方案或抗震要求的间距内布置上下连贯的刚性横墙。
多层全框架结构。当增层部分仍采用框架时,上下框架柱应对齐,将原结构框架柱顶凿开,接长钢筋后再浇筑增层部分的框架柱混凝土。在新旧结构交接处,亦即原屋面高度处宜现浇截面较高的转换梁,以确保新旧结构在加层处有可靠的传递,并增强节点的抵抗能力。对老框架强度的验算,除了考虑增层后增加的垂直荷载外,还要考虑房屋加高后,由于水平荷载增加而使侧移加大的影响。必要时可设剪力墙,控制侧移的影响,相对地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
多层内框架结构。增层部分的结构布置与下层结构相同,内框架钢筋混凝土中柱梁、砖壁柱设置至顶。根据抗震要求,层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房屋四大角设抗震柱,新加层抗震纵横墙采用普通砖或砌体。加层的可行性取决于原钢筋混凝土内柱及带有壁柱的砖砌体的承载能力以及补强加固的可能性。
底层全框架结构。上部加层部分一般采用刚性砖混结构,由于上部加层而增加了底层框架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对于经过复核验算不能满足加层强度及抗震要求时,可采用(口)形钢架与原框架梁柱形成组合梁柱进行加固(此方案适合于非地震区使用)。
下部砖混、上部框架结构方案。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减小增层荷载,在旧房屋上部分采用填充轻质墙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采用这种方案时上部框架柱应有可靠的锚固或支承,通常应结合对旧房加固,宜对旧房设构造柱,使其与加层中的框架形成整体,从而使框架梁柱落地,构造柱应尽可能伸入既有建筑物室外地面下500mm,或锚入基础圈梁内,以避免上部框架柱未落地,而只是在旧楼层圈梁上连接,造成锚固不可靠的后果。
下部刚性方案、上部为弹性或刚弹性方案的砖混结构。此类建筑主要用于增设一个较大空间的会议室等。由于此类建筑的抗震性能差,不宜在地震区修建。在非地震区,应考虑新加纵墙有足够的承受横向风荷载的能力。此类房屋在增层时,应从外墙底部起,在室外侧沿房高增设扶壁砖柱,用以增强加层部分墙体抵抗横向水平力的能力,扶壁砖柱的断面应满足加层部分窗间墙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或加层部分增设钢筋混凝土柱列与旧墙体增设的构造柱相连。
外套结构当在既有建筑物上增加的层数比较多、增加的荷载较大,而原建筑的宽度不大于15m、高度在15m以下且不适于采用直接增层方案时,可采用外套结构增层方案〔1〕。外套结构可以解决直接增层不能解决的问题:1增层以后的层数、高度可不受《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对砌体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限制,而放宽到多层或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适用层数和高度〔2〕;2不受原平面设计及结构类型限制,可按新的使用功能要求,重新进行设计;3可以改善建筑立面,解决新旧部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消除外形上简单的加固痕迹。外套框架可分为两大类:1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完全脱开,外套框架底层柱很高,中间无水平支点,称为长腿柱外套框架;2外套框架与旧建筑物连在一起,在外套框架各层柱中间有水平支点,称为短腿柱外套框架。
地基基础设计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是加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其大小决定增加层数和上部结构方案的选择,所以首先应该弄清既有房屋现在的地基承载力。一般认为旧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在既有房屋荷载作用下,地基固结,产生压密效应而得到提高。根据经验,一般情况下可比原始承载力提高10%~50%。在设计中一般取20%~30%。这种土的压密过程与基础压力的大小、基础宽度、房屋建成的时间、土体本身的性质及渗透性、排水条件等有关。当房屋建造时间太长、原始资料不全、难于确定原有房屋的原始承载力时,也可以通过原位测试或取样化验,按与新建筑物相同的方法确定其承载力。根据经验确定由恒载引起的地基沉降量:对于低压缩性粘土,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完成50%~80%;中等压缩性粘土为30%~50%;高压缩性粘土为10%~30%。砂土地基的沉降量一般在施工期间已基本完成,故建成8年以上的建筑都可认为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在实际工程中最好在基底下1m范围内取土样化验土的允许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关键词】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必要性;加固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1 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必要性
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可适当调整已建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的传统地标和特色建筑,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于仍然具有利用价值的已建房屋建筑,基于保护城市环境肌理和文化脉络的前提下,做好改造更新,增加城市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完善和丰富城市服务功能,体现城市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某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利用,实现了多种新功能,其通过改变使用功能和内部结构,只保护已建房屋建筑的外皮,在改造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已建房屋建筑的格局,重点修复和保留了建筑的细部和外观立面,对已建房屋建筑内部进行大范围改造,在很大程度上既保护了已建房屋建筑,又实现了现代化建筑的多样化功能。对于城市中具有景观性和标志的已建房屋建筑,尽量采取室内更新、局部改造或者整体保护的策略,使已建房屋建筑满足新功能需求。
2 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内容与加固施工技术
2.1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内容。建筑物的改造加固的内容很多方面,具体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第一,地下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二,平面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三,空间建筑改造扩建工程;第四,定期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大修;第五,房屋内部改造扩建工程;第六,建筑物的移位工程;第七,建筑物的纠倾加固工程;第八,重要文物与保护性建筑物的加固、移位处理;第九,建筑物改造与治理工程必须与环境治理保护相合。需要注意的是,对既有建筑物的改造加固也应该注意符合时代的潮流,符合当代的审美观,至于这样,才能将已经改造过的建筑物融入到21 世纪的新型城市中,并且达到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
2.2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利用的加固施工技术。建筑物改造工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既是对建筑物进行加固。如果没有加固,就不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而建筑结构加固改造的施工技术一般有四种:(1)植筋,植筋即钢筋的后生根技术。(2)粘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3)喷射混凝土技术。(4)混凝土裂缝压力注胶修补技术。
3 已建房屋建筑工程改造过程中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3.1因地制宜。城市在长期的建设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中,会产生人流比较密集的主要街道和人流稀疏的一般街道,很多位于主要街道的已建房屋建筑由于缺乏有效管理和年代久远,其风貌形象较差,和城市的整体风格不协调,在改造主要街道已建房屋建筑时,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已建房屋建筑改造和利用应满足街道交通、休闲要求,全面考虑到生活在街道周围居民的使用要求,在改造已建房屋建筑结构或者风貌时,要注意设计人们的停留空间;另一方面,已建房屋建筑改造和利用应营造舒适、安全的街道景观,由于主要街道对沿途建筑物的变化、连续要求较高,因此要注意已建房屋建筑屋檐墙体和屋顶的改造,烘托出城市良好轮廓线。
3.2在支撑体系中的应用。(1)结构共生.结构共生是指在原有的旧建筑结构体系中,为了满足新功能和空间需求而插入相对独立的新结构体系。新旧结构体系共同作用以保证整个建筑的安全性。新结构体系的力学传递路线相对独立并较为清晰,与原有结构体系的连接较少。(2)结构置换。结构置换是指在原有旧建筑中,原结构体系不能满足新功能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将原有结构体系进行置换,以新结构体系代替旧结构体系,其包括局部置换和整体置换两种方式。局部置换是指用新结构替换原结构体系中的局部。新旧结构组成新的结构体系。新旧体系联系较为紧密,力学传递路线相互关联,成为一个整体的受力模型。整体置换是指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某一部分结构整体不能满足功能和安全性要求,而将其置换成相对独立的新结构体系。整体置换中新结构体系受力相对独立,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其与原有结构体系联系较为紧密,共同承担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如法国巴黎的玻璃屋改造工程,原有部分房屋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根据改建的需要,原有部分结构体系被取消,代以新的钢结构体系,加建中间部分的结构受力由钢结构自身传递,而加建边缘部分的受力则由原砖混结构墙体承担,力学传递路线较为复杂,新体系包含在原有体系之中。
3.3在围护体系中的应用。(1) 围护体系的同构。围护体系中同构手法的应用,重点考虑了新旧建筑形式的连贯性,通常表现为应用新材料在围护体系中对已建房屋建筑符号的再现。围护体系的同构分为同质同构和异质同构。同质同构是指加建部分的材质尽量与已建房屋建筑一致,采用当代工艺和技术进行加建。异质同构是指围护体系中采用不同材料进行加建,加建部分往往借鉴原有体系中的材质或色彩特征,以实现新旧部分的统一。异质同构得以实现,与现代社会材料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密不可分。建筑师可以大胆地采用现代材料,构成古代的形制,给人以异曲同工之感。(2)围护体系的异构。在目前的旧建筑改造潮流中,异质异构手法表现的比较突出,它凸显了新旧建筑之间的时空差异性,强调一种张力十足的冲突美。现代新材料与通明性的结合,充满了超时代的未来感,而旧建筑往往表现为稳重而历史感十足,新旧建筑在同样的环境中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表达出建筑的连续性和历史性。(3)原围护体系的消隐。消隐是指应用新的材料创造新的围护体系,从而将原有的围护体系包裹起来。已建房屋建筑形象消隐在新的围护体系中,赋予旧建筑新的时代特征。
3.4在构造节点中的应用。(1)反映构造逻辑的做法。构造逻辑的节点是指符合力学原则,强化受力特征和力学传递的节点。一幢建筑物的力学模型为超静定的稳定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大多为固接和铰接,而工业化时代的节点设计以钢结构的节点为代表。钢结构构造节点的直接展示,也成为当代旧建筑改造中最为直接的技术表现手段。(2)反映建造逻辑的做法。建造逻辑的构造节点是指暴露和强调连接构件,表现明晰的建造装配过程。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制约,当代旧建筑的许多构件是由工厂制造,现场进行装配,所以,节点的设计首先体现了建造过程。当代工业化装配技术往往遵循先结构、后围合,先主干、后附件的建造程序,在节点设计中可以强调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使建造过程在最终的形式上得到表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已建房屋建筑的改造利用成为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已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改造利用应结合已建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应用合理的施工技术,传承和延续城市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许可.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建筑改造研究[D].重庆大学,2010.
关键词:铁路房屋;墙体裂缝;成因;整治
在铁路房屋修建的过程中,房屋墙体裂缝的形成,除了与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有关外,还与铁路部门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房屋地基的塌陷程度有关。铁路房屋墙体裂缝的形成,在造成房屋漏水、漏雨的同时,还极大的影响了铁路部门的工作秩序。由此就需要铁路部门能够在发现房屋墙体裂缝的过程中,及时的找出其中的原因,同时能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避免因房屋墙体裂缝而影响整个铁路部门的运行工作。在此,本文针对铁路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分别从温度、地基沉降以及施工质量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以及今后的整治工作,做以下几方面分析。
1、引起铁路房屋墙体裂缝的原因
1.1温度产生的裂缝。在房屋顶部,由于受太阳直射作用,表面温度较高,而冬季的温度一般较低,因而房屋在冬夏两个季节的房屋温度差较大,而铁路房屋由砖砌起来的,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仅为混凝土的一半。由于房屋结构之间的相互约束,加之温度的变化及两种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异,使屋面与墙体产生温度内应力。因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是不变的,温差越大,产生的内应力也就越大,当建筑物某部位产生的内应力超过砖砌体所承受的抗拉、抗剪极限强度时,即出现温度裂缝。
1.2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在相关调查中,发现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所占数量较少,大多源自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大多产生沉降裂缝的情况,具备如下特征:一是裂缝大多为“反八”型,尤其在最底层的窗户角落部位;二是一些横墙或者纵墙位置产生了水平裂缝。例如在我国西部地区,大多为湿陷性黄土,黄土的缝隙较大,一旦地基雨水,就会造成承载力的下降。再加上一些单位的工程地质资料不健全,没有深入研究房屋建设结构等,难以分析房屋沉降产生的原因。但是以当前分析来看,出现房屋沉降主要由于房屋的地基基础不稳定、施工质量因素、设计因素等。
1.3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在铁路房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施工方法或施工材料没有达到相应的施工要求都会导致房屋墙体裂缝的出现。而由施工质量造成的裂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施工人员在房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使用的保温材料无法达到该地区的相关要求或该房屋的设计要求而引发的房屋裂缝。其次,在铁路房屋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准确的掌握砂浆的饱和度而引起的房屋墙体裂缝。再次,在工程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地基松软或地基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造成地基沉降而引发的房屋墙体裂缝。最后,“空裂缝”的形成。一些房屋的外墙与地面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裂缝,然而其墙体却没有发现裂缝。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施工过程中“空鼓”而引起的房屋墙体裂缝。
1.4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主要由于上部荷载力过大,可能是设计原因、也可能是施工原因、使用原因等。由于墙体的承载力不足,因此形成结构裂缝。一般这种裂缝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结构设计差错;计算差错;构造不合理;砌体质量差;灰缝过大;厚度不均匀等。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房屋埋设了各种管线并穿越墙体,尤其在后期装修过程中又涉及到墙体拆卸、开洞等工程,破坏了墙体的整体性,减少墙体面积,降低承载力,进而引发墙体裂缝。
2、裂缝的整治方法
综上所述,在铁路房屋墙体裂缝形成的过程中,针对温度、地基沉降以及施工质量等三个因素引发的房屋墙体裂缝,本文从加固法、卸载法以及改造法等三个方面出发,针对上述裂缝进行整治。其具体方法如下:
2.1加固法。在房屋施工的过程中,各地的气候环境不同,因而房屋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会不同。而在我国多数铁路房屋墙体裂缝中,90%是由于温差引起的。而由温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房屋裂缝,则可以使用加固法来提高房屋的使用性能。例如:使用高质量的保温材料进行房屋加工。在房屋加工的过程中,这种方法旨在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如锚杆拉结法、钢筋网片水泥砂浆抹面法、压力自动灌浆法。加固法的使用,不仅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房屋的使用性能,同时还能提高房屋的使用质量,使其在今后的使用中避免因墙体裂缝造成墙面脱落而引发安全事故。
2.2卸载法。在房屋使用的过程中,地基往往是整个房屋重量的承受者,之所以会出现地基沉降,则是由于地基没有打牢,所承受的重量大大减小而引起的,或者是房屋建造的层数超出了工程预先设计的楼层。因而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一旦超出了地基的承载能力,轻则会造成地基严重变形,重则会造成房屋塌陷,使其成为危房。而卸载法的使用,主要是针对一些楼层较高或地基严重变形的房屋而使用的。在这些房屋中,由于其楼层较高或地基严重变形,因而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加固法和改造法。由此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卸载相应的附属物来降低房屋的荷载量,同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由相关人员仔细分析房屋的层次后,可以适量的减少房屋层数。
2.3改造法。房屋改造不是仅仅依靠施工人员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施工人员与工程设计人员相结合,在原有的基础上找出房屋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同时拿出完善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改造效果。而在房屋改造的过程中,对房屋开裂较重的顶层或端部转折处,在无加固价值的情况下,可将该处拆除重建,或改变原有房屋的使用功能,如某机务段的材料棚,采用局部拆建并改变用途,既保证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又不需投入较多的资金。除此之外,改造法的使用,不仅扩大了房屋的原有功能,同时还在房屋的使用功能进行了进一步开发,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方便了铁路工作人员的使用。然而在使用改造法的过程中,离不开专业人员对房屋的设计、分析,同时也需要施工人员能加强与设计人员间的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二次裂缝,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
在整治铁路房屋墙体裂缝成因的过程中,这三种措施可以在情况允许的状况下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然而如何使用,则取决于工程设计人员与工程施工人员的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房屋整治的效果,才能为房屋的安全使用提供保障。
总结:
综上所述,铁路房屋墙体裂缝的形成,除了当地的温度、地基塌陷等原因外,还与房屋的施工有着极大的关系。由此就需要铁路部门在房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能够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适时的对铁路部门的房屋质量进行检测,以便能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能够及时的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为铁路房屋的正常使用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世玉,李森. 浅谈建筑结构墙体裂缝[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
[2] 孟令东.浅谈铁路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及整治[J].太原铁道科技,2007, (03)
[3] 苏琦,付年春.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4,(02)
【关键词】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方法
一、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方法
(一)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方法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我国公民的需要,全面提高公民居住房屋的房屋质量、改善公民的工作环境,我国兴建了一大批砌体结构的住宅,时至今日,随着社会和经济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砌体结构的房屋也渐渐的走向了淘汰,但是因为砌体结构房屋具有数量多、应用面积广等特点,所以使得我们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拆除,只能通过房屋改造和加固工程提高安全性,合理的延长其使用的寿命。目前,常见的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方法有以下几种:
1、灌浆法
一般来说,灌浆法包括化学灌浆法、压力灌浆法等,其所采用的原理是利用手持泵或者空气压缩机等设备,将粘结剂灌入有裂缝的墙体之内,使这部分墙体能够在粘合剂的作用下, 重新粘合在一起。对于目前所采用的粘合剂来说,其所具有的强度以及所能够实现的最大强度要远远高于砌体结构房屋所使用的砌筑砖的强度。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开裂并不严重的砌体结构房屋来说,我们可以利用灌浆法来对其进行加固和改造,使其恢复到最初的承载力。此外,对于灌浆法来说,因为其所使用的加固改造材料以及施工工艺都较为简单,所以与其他的砌体结构房屋加固改造方法相比,其更为简单切经济实惠。
2、利用钢筋网与水泥砂浆进行加固的方法
目前,随着对砌体结构房屋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通过使用钢筋网结合水泥砂浆也可以对砌体结构房屋进行良好的加固与改造。其主要的工作方法是:首现,对需要进行加固的砖墙进行处理,去除其表面的粉刷层。其次,在去除粉刷层的砌筑砖墙的两面附设Φ4到8的钢筋网片。第三,在完成上述两步之后,在砌筑砖墙的表面上涂抹水泥砂浆进行加固,完成对砌体结构房屋的加固和改造。利用这一方法进行改造的砌体结构墙体所形成的墙体就是我们所说的夹板墙。对于这一加固和改造方法来说,其优点在于能够在钢筋网与水泥砂浆的作用下,能够更好的加固或改造墙体,全面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其应用范围也较为广泛,不但适用于一般的砌体结构房屋,还适用于带有壁柱的墙面。
(二)各种加固改造法的施工要点
1、水泥灌浆法
目前水泥灌浆法有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两种一个是利用重力灌浆的重力灌浆发,一个是利用压力的压力灌浆法。对于这两种施工方法来说,其再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现,要清理需要进行灌浆施工的裂缝,要在预留灌浆口之后,将其进行封闭;其次,灌浆。对于重力灌浆法来说,其只需要在灌浆口讲灰水比为 3:7 的纯水泥浆灌入即可,而压力灌浆法则需要0.2到0.25MPa 的压力像裂缝注入水泥浆。
2、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
一般来说,如果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加固时,厚度应该控制在20到30毫米,而使用钢筋网水泥砂浆进行加固的时,则需要将厚度控制在30到45毫米之间,如果面层的厚度超过了 45毫米时,我们就必须要采用细石混凝土。在没有特殊情况之下,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应该控制在M7.5到M15 之间,面层的混凝土墙强度则要控制在C15。所采用的钢筋网需要为Φ4到Φ6的穿墙S筋。如果情况有需要的话, 还可以增设Φ4的U形筋铁钉。此外,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还不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首现,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力好原墙的墙面,对于原墙面上的坏损部位来说,必须要根据坏损的情况以及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补工作。
其次,要全面检查粉刷层,对于那些黏结不牢固、强度较低的粉刷层来说,必须要予以铲除并要清洗干净。在涂抹水泥砂浆的之前,必须要充分湿润墙面,涂抹的过程中,必须要分层涂抹,每一层的厚度都不可大于15毫米。如果环境的温度在5摄氏度之上,那么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养护工作。
二、砖木结构房屋的加固方法
砖木结构的房屋是一种优于土木结构的房屋,其兴盛的时间大约是上世纪的70年代初期。通过对起建筑结构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建筑结构的特点大致与土木结构相同,只是其实心砖取代了夯土墙,中竖向的承重结构墙与柱是由砖或砌块砌筑。
由此可见,对于砖木结构的房屋来说,其抗震的能力较差,切主要问题出现在木柱与砖砌体之间,因此,其常用的加固措施有以下几种:首现,要加强对砖木结构房屋的调查核研究,了解起所使用的材料建筑构件的协同工作与连接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砖木结构房屋的实际情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加固措施。其次,要强化各个部位的连接,例如,强化砖木结构房屋的柱、梁以及桁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个砖木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与抗倒塌能力。
三、 土木结构房屋的加固措施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农村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土木结构的房屋是我国最为传统的房屋类型,一度是我国农村地区建筑结构的主要形式。该结构特点如下:首现,具有三面夯土墙。其次,具有形式较为多样,一般来说,具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直接用土夯实,形成土墙。第二,将稻草加入土中而后夯实。第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稻草与土之后,在模具的帮助下将其做场土培砌块,而后才去砌体结构房屋的建造形式进行构建。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在开展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措施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才去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有钢筋的混凝土来替代原有的木质梁,以此来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由于土木结构的承重能力较差,因此,对于土木结构房屋的房梁来说,我们不能够将其更换为混凝土方面,可以在保持材料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原有的房梁,或者通过钢筋等物质来强化房梁,使其能够恢复到最初的承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水平以及砌体结构房屋的普及程度和数量来说,短时间内将其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替换下来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在拆除砌体结构房屋的过程中, 我们还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那些仍将会使用一段时间的砌体结构房屋进行加固和改造,因此,我们就必须要加强加固和改造方法的研究,要结合实际情况了解起施工要点,并要针对实际情况的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掌握砌体结构房屋加固和改造方法。
参考文献:
[1]彭乐.变电站控制电缆施工要点[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2)
[2]高春盈.砌体结构加固设计与实例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9)
[3]吴炎强.对抗浮锚杆施工技术的探讨[J].工业设计.2011(05)
关键词:套建增层;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引言
框架结构房屋套建增层,不但可使土地上房屋容积率增大几倍到十几倍,达到有效利用国土资源的目的,而且可使房屋的造型与周围新建房屋相协调,达到对既有房屋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目的,提升城市现代化的整体水平。
我国虽然开展了一些既有房屋的套建增层实践,但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例如,东南大学宋健阐述了外套框架加层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并给出了外套一支撑框架加层结构、外套框架一剪力墙加层结构、外套框架一旧框架短梁连接加层结构弹性设计方法和施工方法。
另外,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主持编制了《砖混结构房屋加层技术规范》(CECS78:96)。在该规范中论述了加层的基本原则、直接加层法和外套结构加层法等内容。其中外套结构加层法中论述了可采用的几种结构体系:如可采用在原房屋外套“底层框架一剪力墙,上部各层为砖混结构”、“底层框架一剪力墙,上部各层为框架结构”、“底层及上部各层均为框架结构”等,并对外套结构房屋总高度和总层数进行了限制。但所提限值是根据全国各地已建成的分离式加层结构的实践经验并参考相关规范而制定的,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2.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设计与施工建议
2.1总则
为了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套建增层结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提出本方案。
2.2一般规定
(1)对既有房屋进行套建增层改造必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
(2)对既有房屋进行套建增层改造原则上应能保证在套建增层施工过程中原房屋的正常使用。
(3)对既有房屋进行套建增层改造应尽可能实现结构受力与施工措施的一体化。
(4)经套建增层改造的房屋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原则上不低于现行设计标准。
2.3结构型式
(1)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柱仍可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柱。
(2)套建增层结构一层顶框架梁采用内置钢析架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框架梁,通过在(预应力)钢桁架下侧挂底模,并以底模为支承设置侧模,来实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预应力)钢桁架承担梁自重和施工荷载。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75%以上时,张拉梁体内曲线布置的预应力筋,形成预应力钢析架一混凝土组合框架梁。
(3)框架节点仍按普通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节点对待。
(4)套建增层结构一层顶的次梁采用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梁,内置钢箱可由二槽钢对焊而成。通过在钢箱下侧挂底模,并以底模为支承设侧模来实现施工过程中由钢箱来承担次梁自重和施工荷载,在使用阶段内置钢箱与其钢筋混凝土以组合梁的形式开展工作。
(5)板为普通混凝土板,但垂直于次梁内置钢箱焊接槽钢作主楞,在主楞上布置木方作次楞,在次楞上铺放板底模,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板的荷载直接传给次梁。
2.4材料选择
(1)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材料选择原则上与新建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相同。
(2)新增套建增层结构一层顶的内置钢析架与钢箱用型钢及焊缝用焊条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CB50017一2003)的要求。
2.5柱轴压比限值与梁板截面尺寸选择
(1)关于套建增层框架抗震构造等级的划分原则上与新建房屋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相同,但对于8度抗震设防区处于11类、111类场地土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当新增套建结构底层结构层高为7.0m、7.5m,上部套建增层层数为2层时,其柱的内力增大系数按一级抗震框架柱取用柱的内力增大系数,相应的梁、柱及节点的抗震构造等级也按一级对待。
(2)套建增层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应按照下表选用
表1 套建增层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3)梁板尺寸选择与新建房屋结构相同
2.6其它
(1)在设计内置钢析架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框架梁和内置钢箱混凝土组合梁时要合理考虑型钢的两阶段受力。
(2)次梁的内置钢箱通过连接焊板与框架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3)框架梁的内置钢析架及次梁的内置钢箱的安装就位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5一2001)的要求。
(4)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构造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上述第61条要求。各抗震构造等级的套建增层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一2004)的相关计算要求和构造要求。
3.我国增层工程实践案例
原纺织工业部办公楼(由三层增至五层)。为解决外套框架上刚下柔问题,在原砖混结构局部横墙处采用钢筋混凝土夹板墙加固,夹板墙直通到顶,在上部新增楼层变成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原楼梯间也采用夹板墙加固,直通顶层形成筒体。通过该方法将增层与对原结构加固有机地结合起来。
阳泉市信托投资公司红楼加层工程,将四层框架加至十三层。原建筑为4层框架结构房屋,总高度为17.5m,外轮廓尺寸为29m*26.60m,位于阳泉闹市区。业主要求在建设期间不能影响下部4层商场正常营业。最终方案为在五层和九层设承托转换层,每个转换层分别承担上部3层子框架荷载,每侧各设4个巨型柱,周边采用裙梁相连接,形成框筒体系抗侧力结构,并适当增大屋面梁的刚度,从而形成外套巨型框架内部为子框架的结构体系。底层转换层施工时利用原建筑框架柱和基础的富余部分承载力,通过简支在原框架柱上的钢析架来承托底层转换层及其子框架的自重及施工荷载。第二个转换层及子框架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通过设置层层支撑传递给底层转换层。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北京日报社综合业务楼接层工程采用了在原四层砖混办公楼外套建四层的组合框架。原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为6150m2。为减轻自重,套建框架结构房屋的主次梁均采用钢结构。利用原屋面做新增楼层的楼面,以一层主梁托两层楼盖。主梁为钢板组合焊接工字梁,梁高1m。托层梁用I40工字钢。柱子采用了钢骨混凝土柱。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设计的某科研设计大楼加层工程采用在原四层砖混结构房屋外套两层预应力巨型框架,其巨型框架内含六层子框架。结构剖面其中考虑了分期分批张拉预应力筋及模拟施工过程对结构计算的影响,但针对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性能未涉及。
中南建筑设计院的曾华卿和许敏尝试将外套钢筋混凝土空腹析架用于既有房屋套建增层中,其空腹部分作为楼层,可降低层高,减小工程造价,但文中对上刚下柔的空腹析架式框架未考虑抗震设计。
此外,国内其他单位也开展了一定的套建增层工程实践,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张雷明,刘西拉.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分析的前沿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23(3):47一52.
[2]傅学怡.整浇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探究―来自台湾、阪神和阿拉斯加等地震震害的启示[J].建筑结构.2005,(5).
关键词:老旧住宅;改造;管理
1 老旧住宅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老旧住宅大都建于八九十年代,由于年代久远,老旧住宅小区的配套设施已经老化,管理方法也陈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房屋本体和基础设施陈旧老化。老旧小区年久失修,房屋外立面存在很多问题。小区房屋外墙粉刷面大都起皮脱落;房屋外墙出现裂纹,屋顶防渗透层功能老化出现漏水现象;小区下水道堵塞、管道破裂等现象严重;楼道内部楼梯扶手生锈起皮脱落;楼道楼梯和小区道路破损、坑洼不平现象严重。
1.2 公共设施配套差,生活环境差。老旧小区建设的年代久远,基本没有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居民活动场所、停车场、绿化带、垃圾房等配套设施缺失或者设计规划不合理,造成老旧小区出现车辆乱放、垃圾乱扔等脏、乱、差现象。
1.3 管理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老旧小区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住房紧张问题,大都没有形成小区规模,基本只有几栋楼,没有封闭的围墙和门,也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安全隐患大,常出现物品失窃等事件。
2 老旧城区改造的具体内容和方案
根据政府关于老旧住宅改造的具体要求,改善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和安全,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老旧住宅的改造要根据每个小区具体建成的年限及使用时间的长短、本体破坏程度的高低、配套设施状况和业主意愿等制定具体改造方案。
2.1 老旧住宅房屋的加固改造。多数老旧住宅抗震承载能力达不到标准要求,需要进行整体加固或者局部加固。老旧房屋加固改造使用圈梁构造柱加固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工期短、经济实惠、效果好成本低,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最小,居民不需要搬家,一栋六七层的住宅只需要3个月就能完工。在房屋的墙面外侧增加钢筋混凝土墙,与原砌体结构形成整体,使原来传统的强体外加固一层混凝土混合结构,两种结构结合在一起达到整体抗震的要求。
2.2 老旧住宅内部空间改造。老旧住宅内部空间规划设计陈旧,户型小紧凑,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居住的要求。对老旧住宅内部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卫生间、阳台的改造。可以进行成套率改造,解决厨卫合用的问题。成套改造基本分为三种形式:加接改造独用卫生间、厨房及设备;通过加层来调整空间的布局,使成为独立的一套;在原平面的基础上扩建调整。阳台部分可以改造成其他用途的房间,有利于增加空间的利用。还可以将在同层的老旧房屋进行合并,两套合成一套,三套合成两套等,扩大住宅的面积,提高居民居住条件。
2.3 老旧住宅房屋的环境整治。首先,美化住宅外立面。清除住宅外立面上的广告帖字、屋顶的垃圾杂物,重新粉刷楼体整个外立面,保持整个小区楼体外立面的干净整洁,统一安装居民房屋外立面上的晾衣架,统一居民空调安装位置,统一为居民安装空调架,使小区从外观来看整体有序,干净整洁。在住宅外立面安装统一的雨水排放管道,避免夏季暴雨引起雨水渗进墙体,造成房屋的损坏,减少房屋使用年限。在小区周围建设围栏和大门,使原本开放的小区增加隐蔽性和安全性。
然后,拆除违规私建建筑,拆除破旧损毁建筑,拆除废弃烟囱、搭棚、电线杆等。增加小区绿化植被,可以在拆除废弃建筑的地表上种植绿色植物或者建设公共活动区域,在绿化范围内建立长椅、桌子、健身器材等设施,提高公共场所的利用率。清理小区杂物和垃圾,清理清运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垃圾,保证小区的干净整洁。改造小区老旧的排水设施和管道设施,保证小区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排水畅通。不断完善小区配套公共设施,修整路面、楼梯的破损,对楼梯扶手进行整修、重新刷漆,建立车库车棚、垃圾房等公共设施,安装小区照明灯完善照明设施,安装小区监控设备,安装小区消防设施,保证小区的安全。
其次,改造小区老旧供热管网设施,更换老旧的管网零件,减少安全隐患。改造小区电网配电设施,对变压器、线路等设备进行改造。“一户一表”改造也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点,将原来老旧的电表、水表、燃气表改造成新的,有利于方便居民的生活,减少以前自来水管道老化崩裂或电线老化漏电等安全隐患,使老旧住宅小区居名也不用经历夏天短路停电、电费纠纷、水管爆裂等生活困扰。
最后,加大通信线路改造,建设集中的通信管线,建立电信、移动、联通等统一管线,隐蔽走线不走明线,使老旧小区居民享受到快捷的网络。
2.4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建立完善的物业管理机制。为老旧小区选择合适的具有服务精神的物业管理公司,认真落实物业管理职责,建立完善的小区管理制度,保障老旧小区改造的成果。其次,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小区停车位的划分、停车区域的建立和小区安保设施的建立,物业公司日常服务需要根据物价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收费,费用根据评估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还要完善监督体系,对物业公司的管理和服务进行监督,各单位要定时进行监督考察,保障小区业主的权益。
3 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和小区居民打交道,小区居民对于社区改造有深刻的体会,因此应该注重居民参与。在整治初期应还与小区居名进行交流,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者走访的形式了解记录他们的问题和要求,再结合整治的规定范围和要求,综合治理。老旧住宅的改造应立足实际而不是盲目的进行面子工程,只改造表面不改造功能性和安全性。
加大宣传老旧住宅优化改造的力度,大力宣传政府关于老旧住宅改造的优惠政策和补助。对于不愿意进行改造的住户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了解优化改造的好处和意义,不能采取强硬手段、强拆强改。
保障老旧住宅改造资金的顺利下发。老旧住宅改造经费是有政府拨发的,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合理利用、优化支配经费。
4 结语
城市老旧住宅的优化改造是一项城市规划的技术工程,又是一项与社会困难群体相关的整治工程。老旧住宅的改造应该从房屋本体和周围环境两方面入手,将改造老旧住宅资金投入到这两个方面,加固房屋增加抗震能力,建设小区配套设施,拆除小区违规设施,增加绿化面积,改造小区供电供热设备,改造小区的通信设备,不断优化居民生活设施,把老旧住宅改造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优化的现代小区,使住在老旧住宅的居民住既安全又安心。
参考文献
[1] 张君君.老旧住宅区改造调查及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
[2] 朱燕飞.乌鲁木齐老旧小区改造和管理经验谈[J].城市开发,2014 (15).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
当前出现的“豆腐渣”建筑严重危害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这类建筑的工作刻不容缓。混凝土结构加固能够提升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并根据建筑功能进行合理施工,设计出科学的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固能够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维修带来的成本,同时还增加了建筑使用寿命,对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需要加固的原因分析
1. 对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缺乏重视和深入的认识
近几年,我国地震灾害频有发生,这给社会主义以及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害,特别是在地震频发、灾害强烈、影响范围广泛的地区。但是,目前许多房屋建筑施工单位并不重视对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在进行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并没有科学的认识和设计房屋建筑结构,更没有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并且房屋建筑混凝土出现开裂问题时,并没有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影响房屋建筑的安全使用。
2. 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架构的耐久性认识不透彻
房屋建筑在建造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有害化学物质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房屋建筑采用材料自身性能的退化,导致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各个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和缺陷。
3. 房屋建筑施工理念和技术落后
正确的施工理念是房屋建筑施工的指导,房屋建筑的总负责人以及施工人员的正确决策、作业和施工等都离不开理念的指导。但是,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的创新理念不足,导致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式相对落后,施工人员对新理念、新技术等缺乏认识,再加上施工企业并不重视建筑技术在创新工作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
二、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施工技术
1.现浇加固法
现浇柱混凝土结构是房屋加固的普遍方法,也是目前建筑行业运用最广泛的加固技术之一。现浇加固技术是在施工现场支模浇注混凝土,浇注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构造而定,以保证混凝土浇注后能更好地起到加固作用。在建筑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现浇加固法的优点更加明显,如造价低、结构安全性能强等。另外,现浇加固法无需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即可施工,适用于大多数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这不仅降低了建筑加固操作的难度,也为企业节省了资金。
2.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组成而采取的一类加固方法。对于房屋结构而言,直接加固法可采用增加截面、粘钢加固等手段,对具体的某个混凝土结构
实施加固。
2.1截面加固
考虑到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过大,加固时可根据图纸要求适当扩大截面面积,使受弯构件的抗弯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强,如图1所示。根据混凝土构件截面的承载力与截面面积成正比这一原理,通过加大截面的方法对房屋结构进行加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2.2粘钢加固
粘钢加固法是在构件承载力不足区段的表面粘贴钢板,这样可提高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如在电力房屋结构中,其最薄弱的结构是顶棚。在加固设计中使用钢结构作为支撑体系,通过粘钢加固的方式可以使房屋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
2.3纤维加固
纤维加固采用粘贴的方式将材料固定于受拉范围,如在房屋中可以利用胶结材料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粘贴于被加固构件的受拉位置,从而有效地增强房屋构件的承载能力。
3.间接加固法
间接加固法是根据建筑物的受力情况而采取的另一种加固方法。由于混凝土构件受力不均会破坏房屋的稳固性,通过调整建筑的受力情况,也能起到很好的加固效果。在房屋结构加固设计中,混凝土受弯构件经过预应力加固,可有效限制外荷载形成的弯矩,避免外载荷过大对房屋结构造成的破坏作用。由于减少了外荷载效应,从而提高了构件的抗弯能力。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法是间接加固的常用方式,它利用拉杆传给构件的压力作用,可有效地限制裂缝问题的发生。
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设计主要是对混凝土结构施加预应力,从而改善房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裂性能,对裂缝的长度、宽度等进行严格限制,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抗侵性能,延长房屋结构的使用寿命。目前,预应力水平拉杆加固工艺均使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在满足结构加固需求的前提下还可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除此之外,预应力下撑拉杆加固法也是间接加固技术之一,该加固工艺在房屋中多数为卧式组装(见图2),卧式构造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抗压性。
三、混凝土结构加固的改造技术
混凝土结构加固不仅可对现有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还可以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加固改造。加固改造能对复杂的建筑结构进行调整,均衡构件之间的受力状态,协调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体系。从国内现有的加固技术看,房屋的结构改造包括托换技术、植筋技术、裂缝控制技术等。
1.托换技术
托换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该项技术是对已经建好的房屋进行改造,以此达到结构加固的目的。采用托换技术进行加固改造优势明显,如工期短、费用少、效果好等。但采用托换技术改造房屋时要控制好操作流程,对技术指标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2.裂缝控制技术
行业调查显示,裂缝是破坏建筑结构稳固性的重要因素。房屋加固设计中要对可能出现的裂缝制定预处理方案,如填补法、开凿法、修补法等等,可根据房屋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而定。另外,也可按照混凝土裂缝的起因、形状和大小,采取支护、修补和加固处理。
3.植筋技术
植筋技术是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改造较简捷、有效的连接与锚固技术,所植入的钢筋材料及锚固长度要根据房屋结构的性能要求而定。如常规的钢筋、螺栓式锚筋,在房屋结构加固中最好选择材质性能高的钢筋。锚固粘结材料必须使用经检验符合要求的材料。植筋完成后须做好抗拉拔试验确保植筋牢固。这是保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房屋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并且房屋建筑工程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和高度也在不断的增高,这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和使用的过程中,不仅会受到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还要承受疲劳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以及雪载荷等因素不利影响,再加上建筑材料的退化和老化,会给房屋建筑工程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应该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合理的应用混凝土加固技术,以此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孙宪波.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2010,8.
[2] 杨志平,等.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挠度长期观测 [ J].公路,2004,( 8):287-28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合理供热、满足群众需求、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用户配合原则,强化用户节能意识,调动供热企业积极性,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促进我市供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从2010年开始,我市所有新竣工交付使用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全部取消按面积收费,一律实行按热计量收费;
(二)到2011年,完成既有大型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
(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已达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除民用计量外,逐步实施工业、商业等领域热能计量工作;
(四)2010年全市完成供热计量改革任务1000万㎡,其中完成既有非节能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210万㎡、新建建筑供热计量器具安装任务400万㎡、既有节能建筑供热计量改造任务390万㎡。
三、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供热计量改革领导组。
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市住建委副主任、市城乡管委副主任段洪和市热力公司经理担任;成员为市供热管理中心、市建筑节能中心、市建设工程质监站主要负责人。领导组办公室负责领导组日常工作,制定供热计量改造总体规划和有关政策,下达改造任务,审核改造方案,考核、督导、检查改造工作进度,批复各级奖励资金、补贴、银行贷款申报,协调解决供热计量改革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大型企业也应成立相应机构,全面负责本辖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及相关工作。
四、责任分解
(一)结合节能改造同步组织实施既有非节能建筑供热计量改造,2010年完成210万㎡。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建筑节能中心、市建设工程质监站
(二)通过施工图审查和施工验收环节严格把关,督促建设单位对新竣工建筑统一安装供热计量器具,2010年完成400万㎡。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建设工程质监站
(三)通过动员产权单位,与开发建设、集中供热入网挂钩等方式,推动既有节能建筑供热计量改造,2010年完成390万㎡。责任单位:市城乡管委、市热力公司、市供热管理中心
(四)负责供热计量器具和温控装置选型、购置及维护,推进全市供热计量收费工作。责任单位:市城乡管委、市供热管理中心、各供热单位
(五)安排供热计量改造专项资金和居民住宅建筑供热计量周期性检定所需资金,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提供积极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六)修订完善供热计量收费两部制价格和收费细则。责任单位:市城乡管委、市物价局
(七)建立市供热计量检测平台,监督检验供热计量器具,规范供热计量器具市场。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八)从办理房屋销售和房屋初始登记环节开始,严把新竣工建筑供热计量器具安装关,供热计量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予登记发证。责任单位:市房产局
(九)从今年起,新接入集中供热管网单位用户和居民小区未进行供热计量改造的,不予入网或供热。责任单位:市各热力公司
(十)加强供热计量改革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0年1月-4月):摸底调查、宣传动员、组织培训、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启动资金。
(二)制定计划阶段(2010年4月-6月):制定、审批全年供热计量改造计划,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5年9月):2010年7月-10月,组织实施完成1000万㎡供热计量改革任务;2010年11月-2015年9月,全面完成供热计量改革任务。具体工作由市区两级住建、管理部门协调产权单位、物业公司、供热单位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四)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10月-12月):2010年11月-12月,检查验收2010年供热计量改革任务完成情况;2015年10月-12月,对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严格落实“三个同步”(新建建筑工程建设与供热计量设施安装同步,既有居住建筑分户供热计量改造与节能改造同步,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供热计量收费同步),明确改造路径。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公共建筑率先进行供热计量改造,居住建筑按计划落实项目逐年进行,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坚持整体同步改造原则,以热源或热力站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同步实施改造。
(二)强化建筑设计、工程施工阶段主体责任。对新建建筑,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节能标准,随建筑一并设计分户计量、分室调温和系统调控装置;不符合供热计量要求的,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施工单位要按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要求安装分户供热计量、分室调温和系统调控装置,并将安装情况列入建筑节能施工现场公示内容。监理单位对供热计量安装工程实施监理,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限令施工单位整改;拒不整改的,报告建设单位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三)强化竣工验收、房屋销售阶段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对新建建筑组织竣工验收时,报请供热单位和供热行政主管部门参加,对安装的分户计量、分室调温和系统调控装置进行查验把关。供热单位查验合格后,对供热计量装置加封保护、查表建档、入网供热。经竣工验收合格,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方可进行验收备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房时,应当向买受人出示所售商品房能源消耗指标、供热计量及节能措施等文字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四)加强工程建设、房屋销售阶段监督管理。各级建设、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不予办理规划许可、建筑节能设计认证备案,不批准开工建设;擅自开工建设的,不予批准房屋预售;已经建成或者销售的,不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规划认可和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对不按规定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的相关责任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对违反规定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预售许可证和办理设计认证备案、节能专项验收合格书、竣工验收备案、规划认可证、房屋权属登记的,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五)强化供热单位计量收费实施主体责任。供热单位对符合供热计量收费要求的新建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必须实行按热计量收费;对不符合供热计量收费要求的新建建筑,供热单位不予供热;凡不按政府计划安排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供热行政主管部门要追究供热单位责任。供热单位应与用热单位签订合同,由供热单位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选型、购置、维护、更换、定期轮换和计量收费。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选型购置要按规定进行公开招标,供热单位应与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生产销售单位签订合同,明确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责任。选用的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应经济适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并取得节能产品认定和质监部门的型式试验报告、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用于热量结算点的热量表应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行首检和周期性强制检定,并接受计量行政部门监督检查。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的热计量设施。供热计量装置初次安装费用纳入建房成本或改造费用,维护管理或更换费用纳入供热价格成本。居民住宅建筑供热计量周期检定费用由市级财政保障。
(六)加强供热管网和能耗监测体系改造。为适应供热计量改革的需要,供热单位要对供热管网进行相应改造,安装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变频控制等调控装置;安装热源、热力站、居住区、建筑物供热计量装置,建立供热系统能耗监测评价体系。各县(市、区)供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供热单位能效考核,制定相应能耗指标;对煤炭品质、用量、锅炉供热量和热力站、建筑物、用户耗热量进行计算,实施供热能耗计量管理,对超过能耗指标的供热单位限期进行整改。供热管网改造和供热能耗监测体系建设由供热单位负责实施,国家和省级安排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中的热源及供热管网热平衡改造费用要按照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七)加强供热计量改造工程申报管理。供热单位应于年初向市、区供热主管部门上报当年《房屋供热系统分户控制和计量改造实施方案》和《供热系统分户控制和计量改造的楼栋明细表》,待审批后组织实施。施工单位每年4月份开始施工,9月底结束。负责自行维修供热设施的房屋管理单位应承担其管理范围内供热系统热计量改造责任,可通过签订合同,有偿委托供热单位对其房屋进行供热系统分户计量改造;也可与有资质的供热施工单位协商自行对房屋供热系统进行分户计量改造,工程完成后经验收合格,向供热单位移交维护、维修和管理权。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各部门主要领导是供热计量改革第一责任人。市政府与各职能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年度供热计量改革目标责任书,建立供热计量改造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月报制度,将供热计量改造成效列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标准,并作为对供热单位负责人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和供热企业特许经营年度考核必备条件之一。各级各部门要落实责任,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市供热计量改革领导组每年进行总结评比,对积极推进供热计量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予以问责。
城区出入口(含城西、城北)整治改造工程自2011年9月份启动以来,前期集中开展了城西出入口整治改造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稳步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进展情况
1.征地拆迁工作情况:基本完成了城西出入口整治改造工程红线内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累计征收土地456.5亩(应征土地470多亩),征收房屋102户、面积280163.7平方米,拨付征地拆迁补偿款4056.9万元,整个城西出口路红线内房屋全部拆除,尚差15亩多土地未征收,15穴坟墓未迁移。城北出入口整治改造工程完成了征地拆迁的调查摸底和道路红线放样工作,落实了房屋拆迁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落实了制止拆迁户抢搭抢建工作,各责任单位全面入户开展政策宣传、思想动员和房屋丈量等前期工作。
2.工程施工进展情况:上半年,指挥部先后多次组织召开了城西出口路工程施工设计变更协调会议和工程建设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截止日前,整个城西出口路升级改造工程累计挖填土方6.86万立方,清表7.47万平方米,砌筑混泥土高挡墙300多米,建设排水管涵200多米,建设施工便道100多米,目前正在施工建设晨光路段的排水泄洪渠;完成了工程施工用电的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部分施工路段的杆线迁移工作;完成了施工设计送审图纸与正式图纸的工程量复核工作;与有资质的爆破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完成了爆破方案的设计工作,并送县公安局审查,端午节后可开展爆破工作;桥梁施工队伍已经进驻,正在完善临时设施。城西景观建设工程开发商已正式启动该地块的建设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好城西出入口整治改造工程征地拆迁收尾工作。争取在7月底前完成红线内剩余15亩多土地的征收和15穴坟墓的迁移工作。
2.抓好城西出口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管理。加快推进道路沿线土石方回填和泄洪渠砌筑工作,组织实施好沿线土石方爆破工程,实施好沿线排水系统的建设工作,完成高压杆线的迁移任务,确保路基在8月底前基本成型,在年底前完成道路的硬化、油化工程。尽快启动道路景观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招投标工作,确定施工队伍,启动道路沿线的绿化、亮化和人行道、沿江景观建设。抓好桥梁的组织施工,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水下桩基工程,确保桥梁在年底基本成型。
3.推进城北出入口整治改造工程的各项工作。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调度,加快征地拆迁进度,全面启动红线内的房屋拆迁和土地征收工作,争取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红线内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尽快聘请规划设计队伍进行工程的施工图设计并着手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关键词:企事业单位 既有建筑 节能
0 引言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满足办公、居住、使用等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从建筑的围护结构、能源系统等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达到节约能源、减少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据统计,在我国能耗结构中,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近三之一。降低建筑能耗,实施建筑节能,对于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主要分析了企事业单位建筑节能现状和影响房屋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概述了建筑节能领域的主要做法,分析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策略,为企事业单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设计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1 企事业单位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已有二十多年,但房屋建筑节能工作起点低、历史遗留问题多,既有的建筑90%以上未考虑节能设计,房屋建筑能耗大,住用舒适度标准低,与新时期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极不协调,严重制约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节能意识淡薄。节能、环保意识落后,是制约房屋建筑节能推进的重要原因。有些领导和决策者认为节能技术还不成熟,怕搞不好既贴钱又影响政绩。
第二,缺乏节能常识。比如在房屋改造过程中为了美观随意移动暖气片,显然缺乏节能常识,造成能源浪费。
第三,建筑成本过高。完全依照节能标准建造的建筑,每平方米成本大约要比普通建筑高出80至100元。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左右的建筑,其成本将增加100万元左右。
2 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
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可划分为以下6个方面。
①气候;②)建筑物设计与围护结构;③建筑环境与设备系统;④建筑物运行管理者的操作;⑤建筑物使用者的调节和参与;⑥建筑物室内环境控制要求。其中,前三个因素已经被充分认识,而后面三个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巨大影响正在被逐渐认识。特别是后三个因素更多地反映出某种文化或生活模式等社会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所以,不同的生活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决定能耗大小,相应的也影响了节能技术的选择。企事业单位生活模式是以办公为中心,以丰富企事业文化生活为辅助特点的规律性的集体生活。在这种模式下,参照国家节能改造经验,结合企事业单位既有房屋建筑住用的实际,房屋建筑耗能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寒冷、严寒地区的采暖和夏季炎热地区降温时段。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设备设施用能效率不高和用能管理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是既有建筑在满足当前住用需求下能耗过大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有主动室内环境控制的大型办公建筑和北方地区供暖的房屋建筑是当前节能改造的重点,具有很大节能潜力。通过改造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也是最直接有效提高员工住用舒适度的措施。因此,既有房屋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从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入手,选择相应的综合节能改造技术措施。
3建筑节能领域的主要做法
3.1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冬夏两季要靠采暖空调系统来维持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之间的差别。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从而达到降低采暖空调能耗。
3.2 采暖空调系统的节能。采暖系统中的节能首先应该做到热源节能,改革传统供暖系统,提高调节效果是降低集中供热系统能耗的重要途径。
3.3 照明动力系统的节能。目前,我国照明用量已占总用电量的7%~8%,照明节电已成为节能的重要方面。节电是在保证照明的前提下,推广高效节能照明器具,提高电能利用率。
3.4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包括太阳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沼气和风能、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热电冷三联供技术与垃圾燃烧在发电、供热中的应用。
3.5 建筑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节能。合理降低室内给定值标准。利用冬夏气候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设定值,从而减少处理空气所耗费的能量。同时减少新风量,防止空调过冷和过热,合理改变空调设备启动、停止时间等方法都能有效的节能。
4 既有房屋建筑改造技术策略
4.1 采用遮阳技术改造。遮阳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屋夏季南立面和西侧的太阳辐射,减少太阳辐射直接或间接进入室内,降低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的舒适环境。窗、外墙和屋顶等部位均可设计遮阳。固定式遮阳结合房屋立面处理和窗过梁设置铝板、混凝土、玻璃等永久性遮阳板,成为建筑物的组成部分。这种遮阳美观耐久,遮阳板还可兼起挡雨板(雨篷)的作用。但一经设定就难以变更,无法随气象和用户需求进行调节。活动式遮有最好的遮阳效果,遮阳的程度也可以根据居住者的意愿进行调节。但由于易受风雨损坏,加之安装与维修较为困难,目前在国内运用并不普遍,但它是今后遮阳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4.2 选择合适的外墙体保温技术。根据地域气候适应性和使用对象的不同需求,决定采用哪种保温方式。墙体外保温技术可以有效避免热桥和墙体内部的结露问题,最适合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使用。但是施工复杂,造价比较高,必须作为一个成套的系统技术来对待。用外墙保温系统施工工期短,也基本不会影响员工的正常的使用。因此,外保温墙体应用在北方地区,性价比高,而应用在长江流域等夏热冬冷地区,在全时空调使用条件下性价比高;若从夏季自然通风降温、墙体散热角度来看,不利于自然降温,则性价比不高。在沿海多台风、多雨地区要慎用。内保温墙体施工简便,费用相对低廉,但施工时会影响正常住用。由于热桥和结露问题难以解决,在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少。对于夏热冬冷地区还可以考虑使用。
4.3 降低窗的遮阳系数。首先,玻璃窗的密闭程度应该提高,玻璃窗的密封程度,可以影响全年节能效率的4%-6%。在现有玻璃窗内(外)再加一层玻璃窗,相当于普通中空玻璃的节能效果,即可增加玻璃窗的密闭性,也可改善节能效果。其次,玻璃窗的改造。一是把原有的玻璃换上节能玻璃,二是给原有玻璃贴上建筑用的隔热安全膜。
4.4 视情况采用高新技术。用新技术节能效率高,然而前期投入大,短时期内节能经济效益不明显,不可能在各企事业单位都普遍推广使用,也不可能在单位内所有既有营房节能改造中都采用,应理性地采用试点的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例如在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中使用,发展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等“高技术”为核心的“低能耗”或“零能耗”建筑。
另外,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安装照明系统节电器等方法也简单易行。
既有房屋建筑节能改造不应过分强调高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企事业单位建筑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选择满足保障生产力生成的需求,适合企事业单位文化特点,适应既有房屋建筑实际,结合经济基础条件的“适宜技术”。把有限的经费用于提高生产力生成上,使办公、住用建设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担负起“节能减排”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芳,刘秀凤.浅谈节约型城市的构建[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9(3):6-7.
[2]马波,陈宝琪.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8):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