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学笔记整理

统计学笔记整理

时间:2023-07-13 17:2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笔记整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学笔记整理

第1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 统计学 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它是为学生将来从事特定职业岗位的需要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技巧的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人才。各中职学校都以中职教育这一培养目标为导向,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建立经济知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数据的学科。但该课程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概念抽象、计算复杂,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兴趣不大,觉得统计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上,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侧重统计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讲解,密切联系实际、立足于应用,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统计知识,分析和处理有关经济问题。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上需要愈来愈多的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目前在统计学教学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现象,相当于老师在教室让学生想像着如何开机床的道理是一样的,以至于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统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在教室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传输,“启发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案例多年来一层不变,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统计教学至今还没有与现代计算机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幻灯、多媒体、网络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太少。

3.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由于考试内容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主要以课本上理论知识为主,这就导致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前沿知识较少,甚至教师课堂讲课本,学生课后背课本,其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培养。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途径

1.合理设置课程,调整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是老师唱主角,讲课满堂灌,学生除了记笔记之外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虽然很多,但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印象的却很少,更不要说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所选择和侧重,突出重点,让出更多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要有真实的帮助。在课本方面应有所侧重,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题中学生遇到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问题,可以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其他有关课程,从而扩大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内涵,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本班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模拟课题,学生在设计调查方案的基础上,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正式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熟悉工作程序,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也要多注重课本知识在学生身边事物的应用分析,举例子也要切记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的真实案例做为导入内容,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

3.考核方式也要改变

传统的统计学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知识在理论和方法上做文章,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好像就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因为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统计学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两大组成部分:理论知识和综合应用。统计学的考核应围绕这两部分内容而展开,当然这两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1)理论知识的考核

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这部分可笔试进行,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际问题去测试,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

(2)综合应用能力考核

1)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调查的结果往往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反映,调查报告既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在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中,让他们对调查工作亲身感受,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去考核他们,这样会比单纯说教方式更好。

第2篇

生物统计作为畜牧学科的核心课程一直是高校的讲授重点与难点。本文将结合笔者在讲授生物统计学课程中发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如:理论课与实操分割,学生的数理基础薄弱,课堂交流的缺乏等探讨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

关键词:

生物统计;教学改革

统计学可以分为数理统计和应用统计两大范畴。生物统计学就是应用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生物信息分析和超级计算机平台上进行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随着国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不论从政府,企业还是高等学府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相关课程。通过生物统计学课程的讲授,笔者发现了一些生物统计学课程讲授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1高校教学安排中通常将理论课的讲授和实践操作分割开来

举个例子来说,在高校的生物统计学课程通常是先进行基础理论的讲授,内容包括统计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描述统计,常用的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以及试验设计方法。所有的理论课程讲完以后,一般情况下就过去10个教学周了。之后是安排一整周的教学实习。教学实习的安排通常是一种统计学软件(如SAS)的操作,以SAS软件为例,主要教授如下内容:SAS软件的基本操作,SAS程序结构、程序的输入、修改调试和运行,常用生物统计方法的SAS程序(描述性统计、资料的正态性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分析等)[1]。这里有几个小问题值得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去思考。首先,学生的记忆能否再10周以后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依旧清晰。在微机课程开始的时候,所学的知识已经是几周以前讲授的内容了,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当我提出一个指令让学生输入的时候,一部分学生还可以马上跟上教师的节奏,另一部分学生在线面瞪着眼睛茫然不知所措。其次就是实践操作的部分内容和理论课程脱节。这样讲授的后果就是不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践操作,学生学习结果都是半桶水,而生物统计学课程也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难点课程。

2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公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生物统计学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例如: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准确性与精确性,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等[2]。生物统计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虽然我院的学生在开设生物统计学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高等数学的知识。但对于理工口的学生而言,农科口的学生对数学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而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导致了部分学生的恐惧心理。

3统计学课程的数理属性导致了课堂交流开放性的欠缺

和管理或文法课程不同的是,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讲述例题的结果是在概率论的基础下做出的结论。比如说:当计算出的试验参数小于或超过试验阈值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或否定预先建立的零假设,而否定或接受备择假设,从而对试验结果做出统计学上的判断[3]。而管理学课程往往可以是多元开放的结果。比如:请用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分析法来讨论一家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同学在和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理解给出开放多元的答案。根据以上三点在生物统计学讲授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我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有如下思考:1)将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结合讲授。首选的方案是在机房里讲授统计学课程,2个标准学时的大课可以一堂课程讲授理论课程,一堂课讲授相关的微机操作。次选方案是在多媒体教室讲课时,老师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连接连接多媒体平台,切换理论和操作课程的讲授,每节课程结束后,下次课带学生进机房实操。2)对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学科的学生,在每节课的讲授之前先做一个简单的概念回顾,将本节课程所需要运用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个几分钟的短时间review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3)加强和学生的课堂沟通。尽管无法做到象文科类课程那样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课堂交流在生物统计学课程上仍然是必要的。一般而言,我会选择上一堂课结束前讲授过的习题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温故而知新,对自己已经听过的课程同学们进行解答和回顾往往更有信心,也能更好的活跃课堂的气氛。

4总结

生物统计是一门农业口重要的核心课程,在生物统计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些困扰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问题,也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探讨,以期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1合理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使教学的基本工具,不仅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6]。近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各样的生物统计教材不断出现,每一本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尤其在内容的编排上,笔者认为目前尚无符合数学逻辑的较为完美的教材,这也许与生物统计学这门课自身的特点有关。作为一名生物统计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博览群书,归纳、整理和总结各家所长,深切领会生物统计教学内容,透彻把握内容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遵循数学逻辑编排各章节教学内容,

 

使学生听起来顺理成章,便于系统理解和掌握。例如:

 

大部分生物统计教材都是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分布和二项分布等编排在同一章,而不同性质资料的显著性检验所依赖的理论分布不同,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的理论依据是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和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其统计量的计算公式来源于正态分布和统计量的分布;计数资料的两属性率的显著性检验的理论依据是二项分布,其统计量的计算公式来源于二项分布的原理。所以,为了便于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应该将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的理论分布和检验方法编排在一起讲授,而将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的理论分布和检验方法编排在一起讲授。

 

2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内容相对枯燥和抽象,单一的教学形式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产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疲劳。做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撰写教案或讲稿,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各章节的具体情况,选择多种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组合。例如:两样本所在总体均数差异的统计比较,试验设计方法不同,显著性检验所用的统计量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这时可采用比较法将成组设计与成对设计两种设计资料的统计比较方法对比起来讲解,从而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避免混淆;有时可采用演绎法,例如讲到算术平均数时,先下定义:一个资料中各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算术平均数。再加以解释,最后再举例说明;有时可采用归纳法,例如在讲样本平均数分布的基本性质时,如果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证明推导,一方面需要相当好的数学基础,另一方面又很抽象,不便于理解。为此,可模拟一个简单的抽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归纳得出样本平均数分布的基本性质;有时可采用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讲授试验资料的整理、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内容时,在讲清解题思路和分析步骤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Excel表统计分析工具和SPSS、DPS等统计分析软件演示例题的分析过程与结果,并安排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手练习。

 

另外,笔者授课时还注重系统讲授与启发式、讨论式及课堂提问等教学方法相结合,避免满堂灌”。经常在讲课过程中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适当‘设疑”,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在每次课结束前,有意识地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以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通过答疑及时得到解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记忆,增强学习生物统计的兴趣。

 

在教学的组织上,讲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思维、推测、论证等多项技能,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课堂讲授是生物统计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授课时应注意概念准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全面把握课程的深广度,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语言生动、精练,深入浅出;板书简洁、清晰;重视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根据反馈信息适当调整讲课进度与讲授方式,修改完善授课内容,力求使教与学两方面协调一致,以提高教学效果。

 

3明确教师职责,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爱岗敬业,积极承担教学任务,以对国家、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学术水平。认真学习和研宄教育科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应注重自身道德品质修养,始终坚持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的宗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为人正直、诚实,治学严谨,以自己的言行规范同学们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中,要注意用教师的言行感召学生,影响他们正确做人,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例如,通过介绍本门课程的发展史以及在生产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启迪学生树立发奋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献身的决心;通过介绍前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表达的能力;通过课堂讲授,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版书设计等方面,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从师素质;通过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和耐心答疑,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由于生物统计学具有数学逻辑性,前后章节联系较密切,通常是上次课讲原理,下一次课接着讲应用,如果原理没有掌握好,具体应用时就会一塌糊涂;另外,生物统计课程内容的编排一般是:先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包括一些常用的统计量,如均方、标准差、标准误等)或常用的实验术语和统计术语,后面直接利用这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或在讲课过程中直接使用统计术语或实验术语,如果这些基础知识没有理解或掌握,听课时就会反应迟钝,影响听课效果,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越听越糊涂,越学越不明白,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时上课,不准随意旷课、迟到、早退,同时,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顺着教师讲课的思路,认真详细地做好笔记,便于今后复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另外,为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可要求学生积极主动与教师联系沟通,教师也要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只有通过及时沟通,学生才可以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向教师反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交流中清楚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理解能力及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安排,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促进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课间交流、作业批改、手机短消息、无记名随堂问卷调查等形式,保持教学互动和师生间必要的交流;通过E-mail等网络交流工具实现师生间在情感、知识等方面的良好沟通与紧密联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效果。

 

4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在国内外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因其容量大、展示灵活,而且集图像、音频和视频于一体,为教学创造了广阔的空间[7]。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对比、综合和归纳,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效果。生物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统计计算过程繁琐乏味。如果在课堂上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演算,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又容易出错。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以进行人机交流,在生物统计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传授给学生一种应用高科技、紧跟时代步伐的观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在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学习。

 

第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以文字、图形或动画方式直观地展示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背景图案、字体颜色、线条、图形、声音、动画等变化多端的形式,来吸引和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授课的信息量大,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衔接到相关的统计网站或网页,灵活地向学生传递相关的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关注并介绍一些主要的统计学网站和论坛给学生,借助网络达到沟通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以计算机为媒介,通过‘网络课堂”模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空间,实现师生间的‘交互”。在网络课堂”模块,按照教师授课的逻辑过程及教学方法,将授课内容进行模拟,并以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学生可以随时浏览、学习,从而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自我学习空间,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在‘网上讨论”界面,通过局域网与教师或学生进行讨论,实现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与互动。

 

第五,多媒体教学使生物统计学教学智能化,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生物统计学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点,而在于树立统计观念,培养学生新的统计学推理思维能力,学会从不确定性和概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深刻理解统计学基本原理,懂得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处理科学研宄中的信息,并能够应用统计分析软件正确地处理分析试验数据。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黑板、粉笔和教案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做笔记、复习、考试,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这门课程。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直接利用Excel、SPSS、DPS等统计分析软件演示例题的分析过程与结果,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生物统计软件应用的有机结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5积极开设实验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有利于拓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最重要的应该是通过学习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探索未知世界规律的途径和方法。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不仅容易引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全面观察和积极思维。

第4篇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40-02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从数量角度研究生命科学现象已经为大多数生物学研究者所认知。通过对生物试验与调查数据资料的客观分析,不仅能够将生命科学问题推向深化和精确化,而且还能对其理论及其假说进行论证和说明。在这一过程中,生物统计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方法和工具。近年来,全国各高校生物类专业普遍加强了《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1]。《生物统计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难懂、难学。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分析目前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生物统计学》的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 现状分析

1.1 内容侧重数理,计算繁琐,令学生缺乏兴趣

统计学是把数学的语言引入具体的科学研究领域,将所研究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是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一门科学。《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它是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1]。该课程有许多抽象的理论、概念和公式,难以理解和记忆,所以课程学习起来,枯燥单调,且计算繁琐,学生的兴趣很难长时间保持。计算繁琐突出表现在作业完成需要用较多的时间,学生反映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计算,由于平时学习任务较为繁重,没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在考试过程中甚至存在个别同学宁愿放弃计算最后结果以求争得更多审题做题时间。因此计算繁琐、费时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下降。

1.2 教学条件限制,计算机应用欠缺

由于教学条件限制,目前生物类专业的教学没有条件开设上机试验课,所以目前广泛应用的Excel表统计分析工具和SAS等统计分析软件这部分知识就没有机会传授给学生。如果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不进行实际上机操作,就很难做到所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的紧密结合。如果在课堂上学生用计算器来计算,一是降低了运算速度,相对耗时较多,二是无法对一些常用的《生物统计学》软件进行学习,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统计分析。

1.3 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学生理解困难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

开设本门课程是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高等数学,有了一定数学基础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大部分都已掌握;但对于专业课程尚未接触,对一些专业术语还不熟悉,在举专业方面的例子的时候学生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过就笔者这学期所带的3个班而言,接受能力比以往的班级要强一些,特别是很多同学考研愿望比较强烈。因此,在给这些班级上课时,就必须考虑这种情况,结合专业术语、统计原理多举实例,着重突出统计原理在科研实践中的应用,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 教学实践中的两个发现

2.1 从课堂效果看

在讲解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这一章节内容中,针对试验目的要明确这一知识点,“安排试验时,需要对试验的预期结果及其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抓住眼前的关键问题,又要兼顾未来。”在举例时,谈到国家转基因专项的立项目的和小麦突变体库构建的试验目的,通过一宏观一微观两个例子,学习便很好地理解了这一知识点。并且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是非常乐意学习到一些这样紧密联系实际的例子。

2.2 从试卷分析看

笔者对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生物工程专业共111名学生的期末试卷成绩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计算题、综合题。学生成绩在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成绩大致呈正态分布,大部分的学生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对试卷的分析,还发现试卷中学生的计算题失分较多。分析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只掌握了基本理论,应用到具体情况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分析。比如平均数的假设检验,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应该有区别的应用,但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区分不明便容易出错;二是掌握知识点不细致,导致在计算时出现一些错误。比如t测验和u测验中临界值的大小记不准确;三是审题不明,导致所问非所答。比如把“相关系数”看成“回归系数”导致出错;四是难点没有很好掌握,导致计算错误。比如对数据进行多重比较时出错率较高;五是计算失误,导致结果错误。

3 改进设想

基于以上对现状的分析及教学实践中的发现,针对存在问题,笔者有下面一些改进设想。

3.1 调整已有教学内容顺序

该课程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两部分,考虑到学生对专业知识接触少,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可以实行先介绍试验设计的内容,包括田间试验、温室和盆栽试验的设计,而后再对统计分析结果的专业解释和剖析反馈信息内容作介绍。从试验研究的选题和设计、试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最后做出科学判断等,尽可能把抽象的数理概念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课程内容[2]。

3.2 加入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教学内容

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统计软件的使用使得计算变得简单、快捷和准确,这有利于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放到对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评价统计结论上去,所以,学生应该通过统计教学对常用的统计软件有所了解和掌握。目前适用于统计教学的计算机软件有SAS、SPSS、Excel等,前两种属于专业统计软件,SAS功能强大,是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但缺点也很明显,过于庞杂,且是完全的英文界面,教学难度较大[3]。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也可以选用Exce1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因为Excel提供了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数据分析工具,它的统计功能涵盖了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并在Excel的宏内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统计分析程序,如t测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而且大多数计算机里都装有该软件,学习起来非常方便。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Excel或SAS软件来解决《生物统计学》教学的大量统计计算,使学生熟练掌握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本操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关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类比人文学科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运用统计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这个教学目标,可以类比人文社科的例子,从身边看得到摸得着已经熟悉的例子入手,再介绍相关专业上的例子,理解起来就会简单许多。如讲相关性分析时,就可以举如下例子:有10人对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按照其喜好程度进行等级评价。其中,最喜欢的等级为1,最不喜欢的等级为7,结果用表格形式列出。问这10人对颜色的爱好是否具有一致性。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明了相关分析的用途,然后再详细讲解专业上的例子。将抽象、枯燥的理论结合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感到形象、生动,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4]。

4 结语

对于《生物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尤其是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反复强调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听课并做笔记、做题、复习。明确指出做笔记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利用效率。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上讲台演算,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每学完一部分内容时进行归纳总结。统计学的内容博大精深,作为《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师,应努力通过各种信息反馈途径,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生物统计学》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春喜.生物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郭新梅,宋希云.增强《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09,50:203-204

[3]郑先波,栗燕,宋尚伟. Excel在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83-183

第5篇

一、实施公安统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通过创设具体教学环境,以帮助学习者达到特定学习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于19世纪70年代提出。20世纪20年代,哈佛商学院开始推广应用该方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案例教学法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教育、法律、医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教学中,成为国内外广泛采用并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特点是将源于实践的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案例作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让抽象的理论之树植根于丰腴的实践土壤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3]。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的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能动性,使教学过程死气沉沉,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创建具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公安统计学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学习了公安统计知识后,还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与传统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公安统计学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都是由公安工作中的一些实际事例和真实数据构建的教育情境,其作用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等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学会运用统计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解读分析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在公安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盲目性,缺乏学习兴趣。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安统计学存在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深奥的计算公式;另一方面是公安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严重与实际脱节,使学生对公安统计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深。公安统计案例教学法选用在公安业务工作中的实际事例作为教学案例,所选择的数据来自于公安统计工作所获得的真实数据,这些数据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公安工作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些真实事例和数据的讨论和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公安业务特别是公安统计工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充分认识公安统计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解决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公安统计学的兴趣。

二、公安统计案例教学的具体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编写。

公安统计案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学案例的编写。一般说来,教学案例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真实性。即要深入实际搜集资料,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理、提炼和概括,而不能凭空臆造,脱离实际。公安统计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严肃工作,其中很多数据都涉及对社会治安等状况的客观描述,因此,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了缺乏真实性的教学案例,特别含有不真实数据的教学案例,不仅不能达到想要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会使学生对现实情况产生错误的认识,甚至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典型性。即要从搜集到的大量原始统计资料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事项作为案例的构成内容。

3.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并能突出相应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教学案例。

4.理论性。即要将适宜的统计基础理论和方法融会于具体教学案例之中,以便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统计基础理论和方法。

5.适宜性。即案例的选择要难易适中,案例太难,学生会因知识储备不足无从下手,只能消极等待老师的灌输,丧失参与的兴趣;案例过于简单,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会降低学生对案例的参与度。

(二)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要复杂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教师需要对案例材料进行精心的组织和编排,拟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其次,对于难度较大、材料较多的教学案例,应提前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给于充足研读案例和阅读参考书的时间,使学生在进入课堂讨论前能结合理论知识对案例内容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在案例讨论时有话可说。再次,要充分考虑到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案例教学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对问题讨论的控制和把握。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难于回答的问题。因此,如何应对好这样的情况,控制好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所预见,并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学组织。案例教学组织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和案例总结两个环节[3]。分析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分析和讨论质量的高低关系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法的最终教学效果。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对案例设计的问题应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由于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方案,相互辩论,有利于锻炼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由于认真倾听他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得到更完善的决策观点。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现象中的特殊问题,分析现象发生的约束条件,将案例一般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进行评价、提炼,上升到一般理论,并进行实证性的简要分析或指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三)案例教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后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教学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堂参与的评价和对案例分析的评价[3]。

1.课堂参与度的评价是指老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的评价。课堂参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学习论和学生的角度来说,案例教学可视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建构性的。学生必须学会与文本互动,在合作与交流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互相检验彼此的理解和观点。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就不能真正把握和领会案例教学的要义,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无法获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2.案例分析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分析案例水平的评判,直接反映学生在案例教学中所获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一般来说,案例分析评价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平时性的评价,即教师平日在课堂上根据学生案例分析的表现做出评分记录;另一种是总结性的评价,即教师结合学生案例分析报告内容的质量和学生反思水平的提高与否,对学生的进步、表现情况做出评判。

三、实施公安统计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公安统计工作内容,编写具有公安专业特色的案例教材,建立教学案例库。

目前,适合用于公安统计学的教学案例还非常稀少,因此编写具有公安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是目前实施公安统计案例教学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公安统计教学案例的建立应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并尽量考虑围绕公安工作的内容进行,如对社会治安、刑事犯罪、交通事故、公安管理等情况。

公安统计教学案例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1)深入公安统计工作第一线,参加公安统计实践活动,从实际工作中搜集案例;(2)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公安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案例。

(二)与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弥补案例教学的不足。

案例教学只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它既不能解决公安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方法中对公安统计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案例教学的实施必需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因为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才能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4]。因此,在公安统计教学中应将案例教学和传统授课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各自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公安统计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教师熟悉相关的公安业务知识,这样才能对各种案例背景、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熟练把握,才能对计算结果的优缺点有比较透彻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习和掌握更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参加与公安业务相关的统计实践活动,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的水平。

(四)结合统计分析软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公安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将统计分析软件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公安统计案例教学的要求,更是公安统计工作的实践要求。公安统计案例教学所涉及的数据往往都是大量而复杂的,对于这样大量而复杂的数据,用手工进行处理和演示是不现实的。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计算已经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

(五)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在实施公安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技术配合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一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表,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提高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节约板书时间,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研究项目。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是达到案例教学目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公安统计案例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为学生设计研究项目,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实际课题中,完成调查方案的设计、分析方法的确定、计算结果的解释等步骤,使学生能从工作实际中充分认识和体会公安统计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第6篇

蒙文版《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建设必然性

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团队有能力建设课程系列教材菊林花教授自1982年就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等课程。多次出国学习,积累了30年的丰富经验,在2012被评为校级名师。金凤副教授自1985年开始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学”、“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已有28年教学经验。自1988年开始自编、参编、主编多部教材的丰富经验。2009~2010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统计教研室与佐佐木教授共同研究完成了“地方品种遗传参数估计模型”。玉荣讲师自2004年以来用蒙汉双语讲授"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2010年到中国农业大学研修学习,积累了可喜的教学经验。教材是有效补充课堂内容的工具、技术手册,要及时关注本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生物统计学是一门探讨如何从事生物学研究的设计、取样、分析、资料整理与推论的科学,它作为边缘交叉学科,已经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畜禽生态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高科技农业研究、生物制药技术、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畜禽数量遗传学研究、畜禽遗传繁育、生物信息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学”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增加生物统计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时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是主讲者,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从我讲授蒙汉语“生物统计学”课程28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看,课堂上老师讲授,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阻碍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影响了学生真正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因此,我们在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结合高校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特点,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传授知识和提高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摸索出一套对教学内容有效补充作用的教材,同时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

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教学团队主编、参编的蒙汉双语系列教材

1.金凤、菊林花主编的蒙文版教材《生物统计学》2000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发行。是根据1999年修订的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本科教学大纲,依据同年11月召开的全国农林院校教材会议上讨论的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必修课程教材。当时在内容的编排上也相应照顾到了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需要,将案例和例题略加增删或改动,并对个别专题内容加以补充。因此,本教材在2008年前一直作为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试用教材。教材的编写,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内容的先进性与针对性的统一,循序渐进、简明易懂,特别注重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各章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介绍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着重对基本分析方法的详细介绍,每一种分析方法都有相应的例题,其过程详细,步骤完整。每章后配有习题,供读者实践。一直用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成人教育、自学考试教材。2004年,该选题被内蒙古大中专蒙古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审批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为了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规划教材,以及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改精神,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使“生物统计学”课程教材符合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及国家教委新制订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广泛征求兄弟院校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的相关老师的意见基础上,总结以往成功经验,采纳有关兄弟院校师生的建议,并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生物统计学》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2.金凤、何金山(内蒙古大学)主编的蒙文版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2004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教材在2008年内蒙古大中专蒙古文教材评比中获优秀奖。与《生物统计学》教材相比较,新版教材保证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突出体现了本课程的先进性、技能性与前沿性。具体内容如下:对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做了次序上的调整。第三章“平均数、标准偏差、变异系数”改为“数据特征值”。第四章补充了二项分布应用案例。第五章“两个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改为“假设检验”。第六章方差分析的第四节中增加了两个因素系统分组方差分析方法。第七章第二节中增加了检验是否符合某种分布的案例题。第八章第四节增加了直线相关与直线应用案例。第九章第三节增加了案例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分别增加了对应案例。第十二章试验设计原理与常用方法(新增)。第十三章常用统计应用程序简介(新增)。该教材及时引入了现代运算工具,将常用的设计与分析方法与优秀统计应用软件融为一体,使统计知识与计算机应用有机结合,为生物统计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与快捷的手段。已经连续8学年在10多个专业1000多人中使用,被相关专业师生广泛采用,反响良好,已多次印刷,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本教材已被列入自治区规划教材。它的出版不仅解决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蒙语授课“生物统计学”课程学生和内蒙古民族大学畜牧专业蒙语授课学生的资料问题,而且可作为牧区畜牧兽医技术工作者、动物科学研究者、动物医学研究者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博士生用来进行整理分析复杂的生产一线数据并找出数据潜在的规律提供参考书。3.金凤、成格尔、玉荣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蒙文版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2008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统计学”已大步跨进了一个又一个相关学科领域,而每个学科领域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需分析揭示其内在规律。统计学作为分析方法,食品科技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开设“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课程。目前为止,蒙文版教材《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是唯一的一个专门给蒙语授课食品科学专业学生所使用的“统计学”类教材。同时也是那些从事相关专业的技术工作者的理想参考用书。4.金凤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汉文,第二版),2010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七章的编写,该教材为目前我校食品科学各专业课程教材。5.金凤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汉,第四版),2008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它荣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承担第三章、第四章的编写,该教材为目前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院系课程教材。6.金凤参编全国统编教材《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汉文,第二版),2008年由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十一章的编写,该教材为目前我校农学、生态环境等学院课程教材。7.金凤参编面向21世纪教材《生物统计学》(汉文),2005年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六章的编写,该教材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生物制药)、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相关课程教材。8.金凤参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汉文,第三版),200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承担第四章编写,该教材为2008年前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等院系课程教材。9.金凤主编校级教材《统计分析SAS应用上机指导书》(汉文),2010年内蒙古农业大学出版。该教材为目前我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各专业学生的上机实践教材。

本系列教材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我们编写教材时不仅保持本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性,而且注重了与现代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解决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因认知差异引起的教学效果有差异的问题。2.虽然电子课件因其信息量大而受到大家好评,但是学生上课时更多的时间忙于抄课件,忽略了教师的讲解,而教材恰可弥补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不足。有了教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获得试验设计模板与方法、经典分析案例的详细步骤、显著性检验临界值等。3.本系列教材在辅助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科研成果进一步支撑统计分析案例教学,解决了今后修订教材时的实际案例问题,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结果统计分析相互辅助的良性循环。蒙汉双语《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不仅突出了“生物统计学”是方法论、工具论的特色,而且顾及到了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地区特色,内容编排上多为草原畜牧业案例,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及社会效益

1.作为专业技术课教材使用范围较广我们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被内蒙古大中专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定为八省区蒙语授课本科教材。作为必修课教材,印刷多次,每年使用册数近300册。学生通过阅读本系列教材,更深刻、更准确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点,锻炼了他们的创造性和思辨能力,为增强教学效果起了重要作用。2.教师的助手,学生的益师良友随着课程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建设,讲授学时大大缩减。教师讲授的内容只能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学生想掌握更多的相关内容,通过阅读教材,可获得详细操作步骤,实现复杂的运算。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升。3.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手册我们主编的系列教材都是相关部门指定正式出版的教材,保证了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本领域具有权威性,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本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应用。可作为诸多行业及相关专业读者的参考用书。例如,2012年7月,锡林郭勒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东乌珠穆沁旗3个旗的就业局举办的“畜牧工作者职业技能培训”班的“畜产品经纪人与效益分析”课采用的教材就是我们主编出版的“生物统计学”系列教材。授课对象近150人,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辅助课程教学改革、促进质量工程建设在2012年“生物统计学”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同时促进了科研成果进一步支撑统计分析案例教学,为我们今后修订本系列教材提供了实际案例,实现了科学研究与结果统计分析相互辅助的良性循环。

作者:金凤 菊林花 玉荣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第7篇

关键词 生物统计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该课程是高等院校农学、植保、生物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试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科学地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培养对试验结果可靠性的判断能力,获得计算机统计软件的操作技能,学会统计思维,提高对自然与社会中具有不确定性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它课程如数量遗传学奠定基础。

为将农业与生物学试验,特别是田间试验紧密结合起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学专业的生物统计学课程名称改用“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一般在第四或五学期开设,这时学生虽然已经系统学习了概率论、遗传学等相关基础课程,但对本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仍然存在较大难度。因此,进一步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手段改良、深化教学改革,对于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几点心得体会。

1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和手段有待进一步合理优化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许多学生为了能上大学而选择农业类高校,进了大学之后对农业类专业有抵触情绪,学习思想不端正,导致厌学,对专业课程得过且过,靠“临时抱佛脚”突击过关。而且,由于生物统计学课程所涉及的公式很多,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课程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再加上传统教学中以“填鸭式”教学为主,重课堂讲解轻实践应用,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学习完了就一辈子再也用不到了,即使学习,也是机械地背下公式以应付考试,缺乏主观能动性。常常是教师辛辛苦苦讲解,学生们一考完试就全部忘光。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陈旧枯燥,教学手段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教学中轻实践应用,学生们也忽视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2 成绩考核体系未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现行的课程成绩评价办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尚需进一步改进。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出席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的优劣给出一个平时成绩,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成绩按一定比例折合算得。学生们为了保证平时成绩较好,虽然会积极到堂,但有些学生“人在曹营心在汉”,作业抄袭情况严重,未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2 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2.1 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统计学教材琳琅满目,各有千秋,有的教材重实证举例,有的注重理论推导,选择教材时要注意结合各种图书的特点。可以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盖均镒主编的《试验统计方法》为主要教材,参考书目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郭平毅主编的《生物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杜荣骞主编的《生物统计学》,科学出版社出版、李春喜等编著的《生物统计学》,几本教材取长补短,相互结合进行教学。

由于课时较之几年前大量压缩,因此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重点突出,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侧重点明晰的前提下,以所选教材为主线,在讲授经典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兼顾农业类学科的前沿进展和发展方向,对相应内容在讲解时以学科前沿或学生们易感兴趣的事例举例。比如,为端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绪论章节要重点强调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和本专业中的重要贡献和作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比如有:许多淘宝卖家为提高销量刷信用,利用的就是顾客倾向于从销量最多或信用最好的店铺购物的心理,这里用到的就是统计学中的众数;各种平民选秀节目中,邀请多个评委对每个选手进行综合评分和评价,最后各选手的排名和分数的获得也利用到了统计学中的方法;也可以简单说明生物统计学在遗传学领域的重要作用,如在遗传作图、序列比对及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中都用到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甚至还可以列出一些最新的专业文献,展示其利用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处理数据的部分内容。

另外,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次序上,也不宜对教材生搬照抄、几年不变,应该随着开课学期的不同以及当季农作物的农时来合理安排。因为该门课程中有些章节如田间试验方法与实施和卡方测验等与大部分的章节内容没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关系,在时间编排上比较灵活,为配合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以便安排学生通过田间实地考察和操作来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有充分的自由度进行探索式学习,这些章节在内容编排上可以灵活变动。

2.2 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和灵活应用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的信息量较少,但展现细致,对于讲解有些公式的来由和推理过程比较适用。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多媒体教学目前已经成为高校授课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提供的信息量大,能够加快课程进度,比较适合当前课时已经几经压缩的生物统计学课程,但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调节课时进度。多媒体教学讲课进度加快,加上学生从教师那里可以拷贝得到课件,因此大部分学生来不及也懒得再做笔记,课后又不巩固复习,造成过目即忘的现象,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两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利用板书一方面可以清楚地陈述公式或结论的推导过程,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控制课时进度的有效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利用PPT的特点,适当插入图片和例证,统计学课件也可以制作得图文并茂,色彩丰富,同时还可以在需要作图的环节比如双尾和单尾检验部分,设置动画和声音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课程内容从抽样分布过渡到假设检验时,可以举个年轻人感兴趣的例子——中国和韩国女星知名度的比较,PPT中插入多个中韩当红明星的照片,以此说明对两个总体的比较常常是不可行的,这时就要采取另一种办法,即抽取样本,通过样本所代表的总体进行比较。各类美女的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也完成了讲课内容从总体到样本的研究顺利过渡到样本到总体的研究。

2.3 重视实践教学——实验课程改革

当前农业高校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实验室训练轻田间试验操作等现象。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一线实践学时比例逐步下降,并在分割中进一步被弱化。另一方面,许多年轻教师从本科到博士的经历是从实验室到实验室,缺乏实践生产经验,致使其在教学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训练和提高。

生物统计学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因此实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教学目标。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开设了1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课程主要在现代化的电脑实验室完成,目的是介绍和训练学生应用Excel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如用Excel进行描述统计、统计图表的制作、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等,也简略介绍了SAS在统计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将统计知识与计算机技能融为一体,同时由于Excel软件不用购买,操作简单,不需编程,学生容易掌握,也就为生物统计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便与快捷的手段。许多学生反映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本专业毕业课题的数据分析中非常有用。

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设置还应强调统计知识在田间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注意课堂教学和田间教学相结合。比如绪论中介绍的田间试验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小区、保护行、试验因素、水平、处理、试验指标等,有些定义比较拗口,不易理解,在期末考核和实际应用中发现学生理解上比较模糊,个别概念容易混淆。尤其是常用田间试验设计方法这一章节,介绍了各种试验设计方法及其优缺点、适用的条件等等,信息量大,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暂时记住,很难理解记忆。这几年,华中农业大学植科院在实验课与田间实地教学的结合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将学生带到田间地头,进行实例教学,指出小区、因素等等在田间的具体指代内容和所在,更把学生带到省级区试试验点和育种圃,现场讲解各种田间试验方法的设计,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讨论和分析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也为其它专业课如作物育种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效果很好。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知识长久不用就会遗忘,教学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批判精神。因此,我们也尝试安排了一些讨论课,比如在介绍完各种田间试验方法和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之后,以几个育种或生产上的实例让学生进行田间设计,将实际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真正实现教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2.4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期中或期末考试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的一个主要办法,同时也对学生认真学习该门课程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但是过于强调笔试在学生成绩中的比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由于生物统计学的课程特点,公式多,难理解难记忆,课程内容连贯性较强,因此每次讲解新内容前,我们会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理清脉络,比较记忆各章节中的公式,对学生新内容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效果较好。但是仍然有许多学生不进行课后复习,在讲课时他一脸茫然的表情。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进行了改进,每次课前随机抽取一个学生请他帮大家复习巩固上次课程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表现在平时成绩上给予适当分数奖励。还可以根据课时进度,在课程中穿插一些小的问题或统计学题目,请学生自告奋勇争相解答,给以适当分数奖励。改变后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时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比例,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 盖均镒.试验统计方法.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 朱汉春,程龙.《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3):270-272.

第8篇

[摘要] 目的 分析现象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症状困扰的效果。 方法 选取浙江省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与研究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行放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后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困扰情况及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干燥(17.4%)、口咽部疼痛(13.0%)、味觉改变(8.7%)及吞咽障碍发生率(4.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2.6%、69.6%、65.2%、56.5%),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7%)明显高于对照组(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症状困扰情况的质性研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口咽部不适病症,有助于放疗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鼻咽癌;放疗;症状困扰;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739.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a)-0113-04

Application of phenomenon analysis in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ymptom distres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radiotherapy

ZHOU Lichun NA Ximing ZHOU Lizhen

Taizhou Hospital of Enze Medical Group,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henomenon analy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symptom distres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in Taizhou Hospital of Enze Medical Group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3,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nurs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underwent radiotherapy.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Symptom distress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cidence of dry mouth (17.4%); oropharyngeal pain (13.0%); taste change (8.7%); dysphagia (4.3%)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82.6%, 69.6%, 65.2%, 56.5%),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95.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3.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symptom distres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radiotherapy,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be given to patient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oropharyngeal discomfort of patients and contribute to smooth development of radiotherapy.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Symptom distress; Qualitative research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由于机体鼻咽部的解剖位置比较隐蔽,鼻咽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在临床上容易延误诊断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应特别提高警惕。放射治疗是目前鼻咽癌公认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1-3]。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多种急性反应[4-5],例如味觉改变、口咽部疼痛、口干、唾液黏稠等症状,均会给患者带来不适。为了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症状困扰的质性效果,选取浙江省恩泽医疗集团台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行放疗,根据护理与研究方法分为两组,现象学分析法分析后实施护理干预,针对护理后患者的症状困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诊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18~72岁,平均(48.1±13.6)岁;其中男27例,女19例。患者均符合鼻咽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记忆能力、精神功能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与研究方法将入选的46例鼻咽癌患者分为两组。23例行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年龄18~72岁,平均(48.4±12.5)岁;男13例,女10例。23例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后行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年龄19~70岁,平均(47.9±13.8)岁;男14例,女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一般情况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同意,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带领患者开展各项临床指标的检查,为患者准备放疗设备和各项器材,帮助其完成放疗,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和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被褥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后实施护理干预治疗。与患者进行开放式的访谈,以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谈话的内容可涉及如下:①您现在主要的不适症状是什么?②您了解产生这些症状的原因吗?③您能告诉我您现在的内心感受吗?④您认为产生这些心理感受主要原因是什么?向患者解释本次访谈的目的,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交谈内容进行录音,采用非语言资料进行记录,以确保收集资料的完整性。每名访谈对象均被作为研究中的个案,按访谈时间顺序进行数字编号,控制访谈时间为20~40 min。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笔记,反复聆听患者的访谈录音,再将录音资料整理成文字,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

主题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干燥;主题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咽部疼痛;主题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味觉改变;主题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个案1“嘴巴干”;个案2“没有胃口”;个案3“咽不下”;个案4“咽喉刺痛”;个案5“难以下咽”;个案6“不想吃东西”;个案7“喉咙疼”;个案8“口腔干”;个案9“体重下降”;个案10“吃啥都没味儿”;个案11“咽喉疼痛”;个案12“食欲太差”;个案13“不想饭吃”;个案14“只能喝稀粥”;个案15“口干想水喝”;个案16“吃饭像完成任务”;个案17“没有想吃的”;个案18“吃饭无感觉”;个案19“难以进食,舌尖疼痛”;个案20“完全不想饭吃”;个案21“喉咙疼痛难忍”。个案22“食欲太差”;个案23“水都不想喝”。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放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腔干燥时要指导患者适当饮水,不要过急和过饱,也可常用水湿润口腔和咽喉,口咽部疼痛时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给予患者适当的止痛药物进行镇痛,但患者的味觉改变时,要注意食物色香味的改变,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患者吃到最合口的食物,根据患者的味觉情况,制订相应的饮食,当患者发生吞咽障碍时,可给予患者流食,以清淡软食为主,避免辛辣、粗糙、酸碱食物对患者咽喉的不良刺激,可给予患者适当补充维生素。还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定时漱口,缓解疼痛,并消除溃疡,必要时可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进行消炎漱口等。

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鼻咽癌患者的观察指标如下:症状困扰情况(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觉改变、吞咽障碍)、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评定标准

此次研究中鼻咽癌患者满意度的评定标准如下:①非常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了高度任何和评价。②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给予了肯定评价。③不满意:患者对护理工作未表示肯定,对护理工作不认可。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困扰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困扰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觉改变及吞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困扰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满意度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212,P = 0.040

3 讨论

鼻咽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生可能与遗传、病毒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可诱发全身反应,包括乏力、头晕、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口中无味或变味、失眠或嗜睡等,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为放疗[6-8],通过照射可有效杀伤机体中的恶性肿瘤细胞,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但对机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放疗过程中可引发急性放射反应,例如味觉改变、口咽部疼痛、口腔干燥、吞咽障碍等身体问题引起的症状困扰,从而引发或加重情绪问题,及对经济问题的重新思考。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通过对多种资料进行有效收集,针对社会现象进行整理和探究,采用归纳法分析整理资料并形成理论,再通过和研究对象的互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研究意义,并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本次研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质性研究。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症状困扰具有随放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加重的特点,不同时期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及心理需求不一样,很多患者选择获取健康教育知识的方式主要是与医护人员交谈。护理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9-11]。护理人员要注重对患者开展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放疗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依从性。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和流程式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个案教育、集中教育、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为患者提供连续及人性化的护理,使患者在全面认识鼻咽癌及放疗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改变患者对疾病的信念、态度,从而改善症状困扰。

放疗前患者对鼻咽癌相关知识和治疗方法、效果、时间的了解、心理疏导等需求强烈。入院时护士要了解患者经济及社会支持情况,讲解鼻咽癌放疗并发症及预后知识,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治疗案例,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经济困难的患者,通过寻求社会援助来减轻患者经济原因造成的压力。放疗中对功能锻炼指导、口腔护理、饮食及服药指导等非常需要。放疗前,集中讲解放疗程序、宣教饮食、示范口腔护理、鼻腔冲洗、功能锻炼方法,讲解放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症状。让患者及时了解放疗5、10、20次等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症状及产生症状原因,减轻该症状的方法。告知患者配合医师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睡眠,坚持鼻腔冲洗、口腔护理及功能训练,来减轻放疗反应,合理饮食、足够睡眠、稳定情绪,都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放疗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症状、情绪,讲解饮食重要性,评估口腔护理、鼻咽冲洗、功能锻炼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随机一对一宣教。加强沟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做好心理疏导,配合医生用药。当患者诉说“咽喉疼痛不想吃饭”,本次研究告知咽喉疼痛是所有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的症状,列举意志力强的典型案例,告诉他“我相信你也能做到这样”,激起患者好胜心。从而减轻症状困扰,提高治疗信心及生活质量。

放疗后复诊指导、卫生指导、工作与休息等非常重要。放疗结束前,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放疗结束后只要能合理饮食、加强口腔等护理,2周后咽喉疼痛、皮肤反应等急性症状会好转,给患者具体方法及目标,减轻患者焦虑,增加依从性。嘱咐患者一定要坚持功能锻炼、口腔护理、鼻咽冲洗1年以上,减轻慢性放射性反应,减轻出院后症状困扰的延续,提高生活质量[12-15]。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觉改变、吞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说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各种不良病症。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和评价,使得患者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效满足了患者相应的需求,缓解病痛的折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综上所述,通过对鼻咽癌患者放疗中症状困扰情况的质性研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口咽部不适病症,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有助于放疗的顺利开展,进而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更有助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Winky WKF,Vincent WCW,Peter MLT. Dosimetric evaluation of a three-phase adaptive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using helical tomotherapy [J]. Medical Dosimetry,2012,37(1):92-97.

[2] Sammy CHC,Michael TCY,Dora LWK,et al. Sonographic appearance of parotid gland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or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1,37(2):220-230.

[3] Shiris WSK,Vincent WCW,Michael KMK,et al. Dosimetric comparison of intensity-modul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with other stereotactic techniques for locally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1,79(1):71-79.

[4] 梁毅,林少俊,潘建基,等.133例Ⅲ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2,22(3):212-217.

[5] 钟海林,陈国谋,林丹平,等.69例鼻咽癌常规放疗与调强放疗的不良反应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7(9):462-464.

[6] Cheng HC,Wu VW,Ngan RK,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n volumetric and dosimetric changes du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1,81(2 Supplement):S178.

[7] Edmond HNP,Mike YTL,Peter CST,et al. Salivary Epstein-Barr virus DN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following radiotherapy [J]. Oral Oncology,2011,47(9):879-882.

[8] Chen L,Liu LZ,Chen M,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ubclassification using mri in the t4 classificati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treat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2,84(1):196-202.

[9] 杜静,王爱凤.过氧化氢配合生理盐水冲洗对减轻鼻咽癌放疗后呼吸道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50-451.

[10] 刘萼莲.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586-1587.

[11] 阮培刚.护理干预在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口腔黏膜炎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82-383.

[12] 李向荣,刘晓丽,李萍,等.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期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J].医学综述,2012,18(5):791-792.

[13] 李书容,许新华.鼻咽癌调强放疗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4):102-104.

[14] 谢惠英.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张口困难影响因素与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1-92.

第9篇

“病例导入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真实”病例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以及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并提出治疗意见,然后带着问题再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从只听、只看,变成去寻、去学、去钻,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特别适用于妇产科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妇产科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妇产科课堂教学中的效果,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我们试行了病例导入法,通过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专科01班6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组),2008级临床医学专科0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授课教师、授课内容、进度、考试考核方法相同,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内容相同:试验组采取CBS教学方法:并结合病例布置了以下思考题:(1)上述患者初步诊断是什么?(2)主要诊断依据是什么?(3)还需要进行哪些辅助检查才能确诊?(4)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5)此患者如何治疗?(6)预后怎样?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

统计学处理

对采集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学期完成后,将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理论测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成绩有统计学差异(χ2=3.75,P

三、讨论

1.两组教学法测验考试成绩分类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客观性考试成绩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主观性的考试成绩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2.两组教学法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5.54±7.40)分,及格率为98%,优良率(≥85分)为40%。对照组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为75%,优良率为20%。实验组及格率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BS教学方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四、评价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优势及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病例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选择的都是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生动、客观的特点,使学生如同面对患者一样,与学生谈其诊断、治疗,追其病因、机理,探讨其答案,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支持性的课堂,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突出了“课堂是灵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病例导入法以临床典型病例为引导,有助于将抽象的医学理论感性化,把临床工作的思维方式贯穿在基础知识教学中,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正确的方法去再学习,在遇到问题时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去查找、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促进学生不断地思考,活跃思维,使学生愉快地、主动地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当然案例要求典型,具有真实、生动、代表性的特点,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同时“病例导入法”教学,也可加强学生的医德修养。比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误诊、误治病例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在临床工作中如稍有粗心则可导致一些医疗事故,进一步认识到医生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病例导入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准备病例问题讨论时,必须要准确地熟悉并掌握病例中有可能涉及的所有基础及临床知识,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潜心文本,吃透教材,而且还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做到对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病例导入法”教学讲究授课艺术,教师要以倾听及沟通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探索的语言引导学生,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病例导入法”教学的不足

第10篇

1、建立院级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其主要任务负责制订医院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及负责计划的实施、落实,监督和指导各科室医院文化建设小组的工作。

2、建立各科室医院文化建设小组:各科室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员组成领导小组,主要配合院级计划的实施,负责科室的教育、监督、考核及上报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

医院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还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了解,特别是服务对象的认识,以及在认识的基础上给予认可、支持和监督。因此,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逐步树立医院文化服务形象。

1、成立医院文化建设宣传小组。

2、召开职工动员大会,宣传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广大职工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以改进求适应,以改进求加强,以改进求发展。

3、改建、增设宣传窗,加强海报、黑板报的宣传力度。

4、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宣传。

5、向社会群体宣传,如召开社会行风建设监督员会议,共青团组织上街宣传等。

三、加强服务知识学习与考核

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增强诚信服务意识,提高诚信服务水平。要视病人为“人”,视一切病人为自己的亲人,为一切病人提供亲情服务,做到态度和蔼、规范用语、文明用语、接待热心、诊断细心,护理服务如同贵宾,给病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

1、组织全院职工参加学习鞠强教授的医院管理及医务人员服务意识理论的录音光盘,分层次、分批次地进行学习,学习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做笔记。严格签到,对值班、有事不能参加学习或中途有事退出的人员参加下批次再学习,缺学人员一次扣奖金100元。

2、学习医院优质服务准则、医疗服务敬语、医疗服务忌语,资料印发给各科室,由科室领导小组组织科员进行学习。

3、学习结束后各科室开展讨论目前服务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书面总结交院办。

4、考核:安排7月份分批集中俱乐部对所学内容进行笔试。

四、调查病人满意度

有关统计学证明,一个不满意的服务对象,他会将这种不良感觉传给他的亲戚、朋友、邻居、同事影响而扩大到6人以上。5%的不满意度将会扩展到30%的不满意对象,这些不满意对象需要看病时就不会选择你的医疗机构。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要,需不定期开展病人满意度的调查,针对不满意问题给予分析、反馈、整改,力争满意度达95%以上。

1、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由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挑选各病区住院时间较长的或将要出院的病人集中俱乐部进行满意度调查。

分两种形式:①综合满意度调查;②直接对医务人员个人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调查。

2、门诊病人满意度调查:由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在门诊大厅设台对门诊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

3、向社会人群调查:①不定期召开社会行风建设监督员会议进行调查;②共青团组织上街进行调查。

4、统计满意度:年累计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的科室或满意度95%以上的个人年终给予奖励,对满意度极低的科室与个人给予适当的处罚。

五、扬长避短,奖惩分明

大力提倡“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给予温馨、贴心的服务,构建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

1、成立行风建设监督小组,对好人好事,或得到病人表扬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服务态度差的,或与病人发生争执的工作人员给予惩罚。

2、职工服务质量考核:应用排序法对全院职工分层分科进行考核,根据情况设定项目不定期的进行考核。院领导考核中层干部,科主任、护士长考核科员,被考核者可以是同科室的,也可以是不同科室但工作上有联系的人员。统计考核结果,对考核项目排名在前的人员给予奖励。

3、重视病人投诉:除安全医疗事件向医务科投诉外,其他引起病人不满意的投诉由院办接待、登记、处理,并整理投诉事件交院行风建设监察小组讨论决定对当事人的处罚。

六、广泛征求意见,建设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广大职工及社会人士出谋划策,共同把这项工作搞得更好。

1、设置意见征求表,向广大职工征求有关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建议,及好人好事或不利于病人的行为。

2、向社会人群征求意见及建议。

七、开展公益性社区服务

1、组织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及病区医师、护士对出院病人进行家庭随访。

2、组织医务人员对老干部进行健康状况调查,并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3、组织医务人员到白溪敬老院给孤寡老人免费体检、健康宣教。

八、开展职工对干部的满意度调查

为了增强医院内部和谐,年终开展全院职工对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调查。

九、总结改进

第11篇

1 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是在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讲授的是应用统计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是独立学院重要的选修课之一。因此,采取措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方法并对结果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2 提供参考书目,汲取教材精华

《计算机数据处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课教师通过综合各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充分备课,学生根据指定参考书目进行预习、复习。这样既充实了课堂,又使学生汲取了各种参考教材的精华,同时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同样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使试验研究结论更加全面、可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缜密的思维方法。

但是,没有指定教材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学生预习的参考书不同,不能很好地做笔记、解析重难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抓住听课的重点;其次,教师在授课时应讲清楚重点、难点内容,而对较简单的内容可让学生课后自学。另外,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给出练习题,要求列举出不同参考书目阐述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论,以此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把学习过程变成思维探索、启悟和实践的过程。

3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应该根据课程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学课程条理清晰、生动活泼,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独立学院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时,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以此来优化教学手段,同时将计算机应用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之中,这样可以直观地将多种图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一些比较复杂的理论直观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数据处理教学中应用计算机,也可以促使教师从比较呆板的板书教学中解脱出来,从而为教师节省更多的时间来讲解理论知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计算机数据处理》还可以加强对相关数据处理软件的演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实用化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关事例进行处理和分析,并且将操作的各个流程演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自己练习。但是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时,教师也应该适当地采用板书教学,它与计算机教学结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控制教学节奏,而且还能保证学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公式,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增加感性认识,促进主动学习

《计算机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教师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将会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时,最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好地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效果,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尽可能采取措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建教学中心,对相关知识进行适当的组合,以更好地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使一些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 例举反面教材,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中,一直以来教师习惯于直接讲述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或者仅仅是机械性的模仿,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也很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四年的大学学习中,学生己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学基本知识,并学会了查阅科技文献,而那些成功的、优秀的实例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把“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结合使用,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统计分析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强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理论知识的自觉性、主动性,真正地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为更好地利用学生对“反面教材”记忆深刻的特点,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展示一些往届学生有问题的论文,让学生“挑刺”。通常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很活跃,小到论文的错别字,大到试验结论,学生都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讨论数据整理和分析部分尤其会重点把握。这样一来,学生牢记了科技论文中的数据表格要用三线表、回归分析中的数据预测一定要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之内等。对于试验结论,由学生讨论、质疑、判断得来。学生发言踊跃,平时授课中反复强调的注意事项和常被忽略的统计分析中的细节都被提了出来,最后一起纠正,得出全面、可靠的结论。通过巧妙应用“反面教材”,让别人挑毛病,也可以预防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使学生记忆深刻,具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任课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评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这种打破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位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经过独立思考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质疑的成就感;对于浅显不太合适的,要用适当的方式从不同角度给予评价和鼓励。这样可以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增强他们质疑的勇气,最后增强其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6 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参与性

合作学习的含义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分成各个小组,然后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任务,分配到各小组,采用自学、讨论、评议等形式自主探究和认知,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种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就必须做大量练习。而对繁杂的数据,学生难免会感觉内容枯燥,产生厌学的心理,可以让学生拿自己的试验数据“开刀”。本课程设在大四第一学期,学生的试验己基本完成,有大量的原始数据需要分析。此时,教师需先掌握学生的论文内容和试验目的,然后根据试验目的大致分类,比如做方差分析、回归和相关分析、聚类分析、趋势描述等等。再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明试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让大家分析自己的数据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统计知识学以致用,所以学生很有热情。教师需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鼓励大家为每一位学生的论文献计献策。最后,教师再将此类统计分析进行总结。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7 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有很多先进的数据处理软件被应用于《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之中,这时就要求与其有关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目前,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学生必须要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巧,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教学时,教师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增补和更新,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先进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能力,以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

8 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 实践能力 《市场调查与预测》 教学思路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旨在应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导企业的市场调研及预测活动,降低企业营销决策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通过市场调研,收集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变化趋势;掌握市场预测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预测方法和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从事调查研究、预测市场的实际工作能力。这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

1.《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学生对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另外,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文科功底好,数理功底较差,对课程中涉及的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望而生畏,存在抵触心理,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1.2单纯依靠教材的理论教学方法实际运用性不强。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融为一体的课程,而《市场调查与预测》教材大都以理论方法介绍为主,与实践相结合的较少。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让学生觉得离自己很远或与自己无关,就不能形成切身感受,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学习效果当然也会不理想。

1.3教学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率低。

本课程较强的应用性特征,再加上该课程中统计学方法应用较多,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复杂的数据计算,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编码、分组、统计、陈示,建模、案例分析等,学生练习时往往会感到单调乏味,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导致相互之间抄袭现象严重。这既浪费了大量的课时,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丧失了师生交流、讨论的时间,造成教学信息量少、课堂气氛不活跃、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

1.4卷面成绩驱动影响学生实践作业完成质量。

包括本课程在内的很多课程的考核都以理论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试成绩约占总评成绩的70%,因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驱动,对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在考核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实践作业中弄虚作假,达不到规定的质量。

2.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的教学方法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课程内容体系上,应按先进、实用标准选择内容,按技能培养为主线构建体系,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五大内容体系,包括市场调查概述、市场调查设计、市场调查方法选择、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预测方法等五部分,分别对应学生五项能力的培养,即调查的认知能力、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能力(包括市场调查总体方案设计能力和问卷设计能力)、市场调查方法选择与应用能力、市场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能力、市场调查资料应用能力,进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综合的市场调查与预测的能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完全按照市场调查实践的流程特点设计理论内容与实践操作。从认识到设计到运用,实现从基本能力到专业能力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提升,从基本思维到发散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2.2通过参与式、情景式教学提高学生市场调查的能力。

在本门课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进行各种形式的参与式、交互式教学。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市场调查能力,巩固对市场调查基本理论的掌握。例如,在针对具体内容的调查中,可以在课堂内让学生分组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情景的模拟,如通过让某学生扮演消费者,另一学生扮演观察者,观察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眼神、表情、神态、动作和对话等来揣摩其购买动机和决策过程;或通过电话访问模拟调查用户对新购买的洗衣机的购后评价;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模拟调查消费者对某品牌化妆品的认知和态度等。另外,案例讨论式是必要的教学手段。

2.3通过课内实验提高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现在,随着各高校教学投入的增加,课内实验室已经比较普及,在教学安排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都配有相应的课内实验并已成为主流趋势。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师可以在实验室里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各种软件辅助教学,通过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学习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如SAS,SPSS(统计分析软件),TSP(时间序列软件),EXCEL等。此外,在许多具体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都需给学生演示有关软件的应用,并安排3~4课时让学生上机练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公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克服课堂上对繁杂的数学公式、统计数据的畏难情绪。

2.4通过校企共建提高学生对实践的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联系校外相关单位,或有效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经营现场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对现实企业的生产、经营、营销工作的直观认识,这部分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实现。

第一,实行课程的校企共建。选择几家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绩效显著的知名企业,还有具有综合功能的统计局、工商局作为共同建设本门课程的共建伙伴。聘请企业管理者、职能部门专家为本门课程的客座教师,直接参与教学。

第二,建设课程实践基地。选定课程共建伙伴作为课程建设与实践实习基地。并根据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过程需要,选取该企业的实际案例,组成系列案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收系统知识的同时,直观地建立起一个现实系统的完整印象。

2.5通过课外市场调查实践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实践环节的设计主要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市场调查问题为主线,进行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及整理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从而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2.5.1市场调查方案设计。自选调研课题,收集有关资料,设计调查方案,写出市场调查方案报告。

2.5.2市场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研课题的需要,运用问卷设计的技术和技巧,设计市场调查问卷。

2.5.3市场调查方法的运用。选择几个课题,运用各种市场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进行模拟实验。

2.5.4市场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5.5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提交完整规范的市场调查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1)在实施调研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承担一个调研项目,然后通过小组及老师的共同讨论,确定最终的调研任务。如南昌市人居状况满意度的调查、南昌市广播收听率调查、居民“亚健康”调查、蒙牛广告测试调查、康师傅饮品顾客认知度调查、南昌市统一绿茶消费需求的调查、大学生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调查等。(2)调研结束后,要求学生呈递书面调研报告,并通过汇报讲演的形式进行口头报告,以避免学生实践中的弄虚作假现象。

3.《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估和考核

在本课程考核上,应适当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将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为期末综合成绩的重要指标,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驱动性。

3.1考核的内容。

实践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情景模拟的表现、案例讨论的表现、习题作业表现、回答问题表现等;(2)实验课任务完成情况。包括收集数据的质量,数据分析结论的准确度等;(3)课外市场调查实践的成果。包括学生提交的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文本的质量及口头报告表现等。

3.2考核的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堂表现、实验课任务、实践成效设置一定的比例,进而得出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总评成绩。当然,这个比例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不同的设定,例如对以上三个指标分别设置30%、30%、40%。实践总成绩应与理论卷面成绩一同作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例如占到总评成绩的30%或50%等不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提交的各种实践作业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践效果的最直观的依据,但是为避免学生实践过程中弄虚作假、敷衍塞责,教师除了对学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如市场调查策划方案、市场调查问卷、市场调查报告等进行考核以外,还应结合学生的口头汇报进行考核,使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作为市场调查报告的汇报者,同时,每一组选派一名代表组成答辩小组成员,任课老师作为答辩小组组长。第二,每个小组的汇报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本组市场调查的主题、调查的目的、市场调查的具体操作过程、市场调查的结论进行陈述,要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调查成果。第三,答辩小组对汇报者就调查过程中的难点、疑问、缺陷性进行提问,汇报者对此作出回答,答辩小组组长及各成员分别评定实践总成绩,汇总得出各组最后实践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春丽.《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5).

[2]钟敏,刘媛媛.《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讨——以商务策划管理专业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