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市场发展

医疗市场发展

时间:2023-07-13 17:2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市场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市场发展

第1篇

受到人口老龄化、中产阶级日益壮大及政府不断增长的医疗支出等方面催化,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有望维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进口替代主题升级。部分传统耗材类及监护类产品已经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下一阶段的进口替代将转向附加值较高的高端手术及影像诊疗设备等领域;“美国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会成为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经历了从进口到国产、从材料工艺到机电加工一体化、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漫长过程。中国医疗器械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早期基本全靠进口满足需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很多国内医疗器械公司从相对简单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开始,利用低廉的价格和政策红利逐步取代国外公司,在某些细分领域占领了大部分国内市场。随着消费和技术的升级以及国家的战略性布局,国内医疗器械公司将实现附加值更高的高端手术及影像诊疗设备的进口替代。

专业人士认为,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国产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化都将是一个主要趋势,而创新是最佳手段。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海外创业者看到了国内市场的机遇,将技术和产品进行本地化,利用国内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建立生产基地,然后通过经销商将产品销往全球,实现全球化路径。“美国技术+中国制造+全球市场”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成为市场热捧的主题。

颠覆性技术逐步渗透。液体活检、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颠覆性技术的出现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诊疗手段及医疗格局。

液体活检对于癌症检测而言是颠覆性的。检测血液中的CTC(循环肿瘤细胞)及ctDNA(循环肿瘤DNA)对患者肿瘤进行诊断与监测的方法称为液体活检。液体活检的出现可以解决组织活检的局限性问题。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取样的难点,满足对患者高频次监测的需求,并具有相比于穿刺活检成本低的优点。

未来有望应用在肿瘤早期筛查、肿瘤患者动态监测,以及个性化用药指导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麻省理工大学科技评论》将液体活检评选为“2015十大技术突破”。

在外科手术领域,手术医疗机器人的出现颠覆了现有手术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医生的双手。相对于传统手术,手术机器人具有明显的优势:病人出血少、康复快、医生培训时间短。外科手术将从“切除时代”进入“可修复时代”。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外科手术机器人“达芬奇”,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成人和儿童在内的普外、胸外、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及心脏等各种手术。

3D打印是制造业具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有着喜人进展。之所以说是颠覆,是因为它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骨科领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3D打印的人工枢椎为颈椎肿瘤的患者做治疗,进行的肿瘤切除效果很好,已经有了四个成功病例,这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另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主研发的3D打印人工肝单元的成功面世也为新药筛选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我国3D打印领域的领先公司如迈普生物,已经率先实现了3D打印硬脑膜的商业化,给市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平台型公司呼之欲出。越来越多的A股医疗器械类公司开始寻求境外并购的机会,跨境套利空间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大型药业也开始考虑整合器械类公司,打造综合性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平台。

第2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江秀凤,项国安,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24410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并且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化的趋势,面对新的医疗形势,公立医院需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公立医院市场营销是指医院的医生从顾客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的需求出发,确定服务项目、价格、促销方式,进而规范医院的技术标准,向目标就医的顾客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1]。公立医院的市场营销是医院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为了实现目标主动采取的营销活动。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的出发点是满足和引导顾客的就医需求,医院通过营销活动可以以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传递给顾客医院的技术和服务信息,促进顾客正确的消费,另外医院可以利用营销活动,对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进行调查,还可以收集顾客对医院服务改进的意见,这样医院可以提高医疗水平,改进服务质量[2]。公立医院的营销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分析医疗环境,进而确定目标市场,提高医院的市场占有份额,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1公立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1医院的营销和市场脱轨,管理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的营销市场也发生了变化,作为医疗市场的主体,医院必须研究医疗市场的动态,提出适应医疗市场经济发展的营销策略,从而才能够促进医院的发展。我国在加入WTO后,医疗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在医疗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中,公立医院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盲目的投资一些项目,购置一些设备,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善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反而由于没有合理规划投资造成了医院资金的短缺,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另外医院对于医疗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错失医院发展的良好机会。医院的市场营销管理存在缺陷影响到顾客的疾病治疗以及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

1.2缺乏教育培训,营销理念陈旧医疗服务具有无形性以及差异性,因此在公立医院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需要对于无形的医疗服务制定严格的标准,这样才能够让医院职工明确医疗服务的标准,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我国的医院大多是国家控制股的公立医院,职工的营销观念淡薄,没有危机意识,不利于医院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另外在医院职工培训中忽视了市场营销观念的培养,这样使广大职工不关心医院的市场营销工作。

1.3忽视正确的市场定位医院在从事营销活动时,没有充分了解市场,也没有依据医疗市场中患者的需要、消费习惯等把目标市场分为不同的患者群体,对于一些小中型的医院表现的最明显,这样公立医院就无法确定目标市场,而且不能够准确地定位,这样容易造成医院市场营销服务目标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确,进而致使市场营销活动效率低下。

2提高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2.1利用品牌效应,实施营销战略公立医院市场营销的目的在于提高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医院的品牌是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的集中体现,医院的品牌也是医院提供给患者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和优质的服务质量的保障,医院的品牌在医院的市场营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患者会选择医疗口碑好、医治技术好、服务质量高的医院就医,因此医院品牌是医院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医院想要顺利实施营销策略,就必须重视医院品牌战略的管理。在医院实施品牌战略的管理中,可以从SWOT战略分析、人力资源战略等方面出发,全方面提高医院的知名度[4]。在实施品牌战略中,加强医院品牌战略管理可提高医院形象,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医院之间相互竞争的实质就是各个医院整体品牌效应的比较。因此想要打造医院的品牌就需要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只有充分地发挥医院的品牌效应,才能够开拓出良好的医院营销局面。医院的品牌的树立,必须从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入手,在医疗服务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努力改善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2加强营销意识,提高职工的素质提高职工的市场营销意识,才能够让医院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从而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管理者需要重视职工市场营销理念的培养。在对职工营销理念的培养中,重视3C营销战略和4P组合营销策略的培养。医院的职工能够直接接触到广大患者,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如果职工参与到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中,可以让营销策略更加切近实际,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管理者应该认识到提高医院的市场营销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提高职工的营销意识,只有提高营销意识,职工才可以在工作中关注营销市场的变化,让医院职工参与到市场营销的战略管理中,为扩大医院的市场份额做贡献,尽量避免因为职工的营销意识淡薄而造成丧失大批潜在就医顾客的情况发生[5]。医院需要加强对职工的专业技术培训,进而提高职工的医疗服务水平。医院需要制定针对市场决策问题征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之后整合信息,制定出合理的医院市场决策,这样才能够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另外医院职工需要加强对医院的宣传,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第3篇

高端市场:“洋货”独步天下

在我国的医疗市场,可以说,高档医疗设备基本上是“洋货”独步天下。

据统计,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通用医疗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和荷兰飞利浦公司手里。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通用医疗集团的占优,核磁共振成像装置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品。

纵观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其他医疗器械是“洋货统治的世界”;即使是县区级的二级医院,也有三分之二的医疗器械采用进口货;只是在乡镇、街道一级的一级医院才多用国产货。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医疗器械高端市场“洋货”一统天下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国内一些医疗机构迷信国外产品;二是国产医疗器械自身有着不可否认的薄弱环节。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新品开发滞后、行业分工合作不尽合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只能“俯首称臣”。

低端市场:市场空间诱人

据了解,今后我国将把建设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医改的“重头戏”。2007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突出抓好医疗卫生工作。着眼于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主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三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秩序。”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将有长足发展。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筹集约70%,其余部分由地方配套。

实际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从2004年就已起步。业内人士透露,当年中央投资10亿元用于试点,2005年又投资30亿元以扩大试点工作,但这些资金基本上用于房屋基建。从2007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和添置。在未来五年中,近200亿元的农村卫生投入主要用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及东部贫困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县医院、县妇幼保健机构、县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而乡镇卫生院则成为支持重点。

那么,如今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情况如何呢?在我国的四万多家乡镇卫生院中,仅有三分之一医疗设备情况较好,而其余三分之二情况差强人意,个别卫生院还处于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老三件”当家的状态,这些医院急需改变目前医疗设备窘迫的处境。这些问题将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解决与改善。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的提升,将催化医疗器械低端市场的蓬勃兴起。这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中外企业:“贴身肉搏”难免

毫无疑问,医疗器械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尽显尴尬之态。在中端市场,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则早已虎视眈眈,与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争夺市场。

由于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国内医疗器械低端市场长期以来基本上是国内本土企业的天下。然而,随着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扩容,过去在医疗器械低端市场可以“睡太平觉”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今也不能高枕无忧了。在第5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秋季博览会(医博会)暨第三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上,美国通用医疗集团渠道销售总经理胡海说:“随着中国医改速度的加快,我们早早做好了加大对中低端市场覆盖力度的准备。今后国内外厂家不免会来一场贴身肉搏战。”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权威人士认为:“以前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集中在大中城市,这种失衡不但造成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也制约了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空间。如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必然会促进医疗器械的采购,九亿农村人口需求足以反映该市场潜力巨大。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众多医疗器械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潜力,更看到了发展契机。”

有鉴于此,跨国巨头纷纷把目光瞄准中国的医疗器械低端市场。早在2004年6月,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与我国东软集团合资成立了一家医疗设备研发与生产机构――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系统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生产出的医疗器械,今后主要销往中国的西部地区或农村市场,而这也将成为飞利浦医疗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此外,美国通用公司亦表明将加大2007年在中国医疗设备的采购量,从2006年的17亿美元上升到22亿美元。持同样观点的还有爱默生,采购的品种也从原来的低科技、低风险产品向高价值产品方面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作为他们的采购基地,进一步促进了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

很显然,跨国巨头并不满足于中国医疗器械高端市场的霸主地位,还想蚕食中低端市场,进而全面瓜分我国的医疗器械市场。

当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并不会轻易让出长期以来在低端市场经营的“大本营”。更何况,很多国内企业往往不考虑太多的盈利因素,而从薄利多销的方面着想,以形成多份额、广覆盖的优势。同时,一些嗅觉敏锐的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看到了农村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即将扩容而蕴藏着的潜在市场,正在为迎接新的挑战作准备。

面对医疗器械低端市场中外企业难免开展的“贴身肉搏”,有关专家提出:

第4篇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力度也在逐步增强且进入了攻坚阶段。“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讲,这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目前,我国经济进一步步入了全球化轨道,医院的经营理念进一步更新,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新的形势要求医院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地位日显重要。在医院管理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是全面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同时,也是利于增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能力,使医院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如何应对医疗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改进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保证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已成为医院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项需要解决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充分认识市场,掌握市场规律,明确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策略,高效参与竞争,科学合理发展是其建立有效的市场和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是不用投资的扩大再生产”,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全面质量管理,而财务管理又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面临着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挑战,而且还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因此,从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和内在规律出发,把改革和实践作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统领整个财务工作的理念,使财务管理工作继续保持良好的态势发展。

一、医院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如何建立有效的市场策略,适应、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得发展是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充分认识市场、掌握市场规律、明确市场定位、制定有效策略、高效参与竞争、科学合理发展是其建立有效的市场和应对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建立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如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就必须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提高群众身体健康的高度出发,加快卫生事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严峻的市场竞争面前,经营管理作为医院的一项基本的重要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医疗单位选择适宜的经营方式最终目的是实现医院发展的目标,其福利性的社会属性和公益性的本质属性,决定其不能搞商业化经营,而是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目前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抢占医疗市场高地,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医院经营的先进理念。要想占有医疗市场,就得科学地预测医疗市场。在常规条件下,如果只从这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及发病率等方面进行预测,而没有考虑人们对健康的实际投入和消费,其预测结果实际上只是一个医疗需求份额,对医院的发展和投入基本上停留在对市场茫然的状态。那么,进行医疗市场预测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考虑将投入多少收入来满足自己或者家庭成员的健康需求,即本地区一定时期的健康总需求的经济总和。其次是群众需求,即群众对现有的医疗服务满意程度,对新的医疗技术认识程度,亚健康需要的投入心理和比例等。这是医疗市场预测的重要条件,只有准确的市场预测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市场定位。有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就需要跟上先进的经营理念。医院经营主要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各种有形的、无形的资产,通过正确决策,运用合理有效手段,制定出一系列经营策略并加以实施。以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优美的医疗环境,低廉的价格等赢得病人的信誉。医院要想在市场中求得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运作的基本法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借助于经济管理手段,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在优质优价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在医院经营模式中,要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优势项目的发展情况,客观地分析本单位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在群众中的认知程度和市场感召力,遵照医学科学和医疗市场的发展规律,才能准确定位。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营和管理机制,直接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在供求关系、成本核算、效益分析、市场竞争、社会需求等方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医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医院制度。

二、加强经营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它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医院的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的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全成本核算带动医院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无效成本。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增长,医疗卫生提供的多元化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发展趋势。第一,在服务价格方面,同一种服务、同一项技术在不同的医疗机构,对不同的人员提供服务有不同的价格,通过建立多元化的价格体系,使提供服务方进行科学定位、合理投入,而需求方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必要性合理流动。第二,在服务模式方面,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求服务模式的多元化。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点。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中,公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很大,利益群体各有所属,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倾向性和保证重点。那么,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卫生服务尽可能覆盖更多的人群,尽可能达到好的效果,提高人们对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创造卫生工作行为更加和谐的社会效果。第三,是建立实用的、有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成本核算是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它作为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医院全成本核算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工具,成为国内卫生管理机构、理论界和医院的管理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议题。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就是要在医疗收费价格标准确定的情况下,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必要的基础上,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耗费。医院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性,在医院经济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成本核算的实用性。推行医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具有竞争力。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优美耗费少,合理的耗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疗质量的要素之一。因此,改革医疗经济管理模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病人的根本利益,也是吸引病人就医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实行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增强医院生命力和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协调国家、医院、患者三方利益,实现卫生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优质、高效、低耗”的标准,保障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

医院的财务部门是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院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医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医院经营模式的改革而发展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财务预测是为财务决策服务的,决策成败对医院发展至关重要。医院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医院预算,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医院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根据医院的特点建立适合医院财务管理的机制方法,着重搞好财务预测、决策、控制、财务分析等。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医院财务部门在搞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职能。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部控制应涵盖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科学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只有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不定期地开展内部控制检查,以监督、考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做到奖惩明确、考核到位,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医院是全社会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载体,医院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疾病预防与救治工作的展开,在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定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背景下,医疗机构的实际市场主体地位应不容回避,医院的财务管理也不能只限于医院经济运行的计划反映阶段,应完成监督、控制全过程。要充分发挥规范财务风险,理顺财务关系,管理财务风险,维护财务秩序的作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也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管理战略应顺应新的形势,并加以大力的调整与创新。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地更新观念,医院的财务管理措施必须跟上医疗市场瞬间变化的步伐。随时收集有关医院经济变动的信息,提出可行办法,完善监控措施,以便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的经济在健全适宜的财务管理范围内正常运行发展,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快速的提高。增强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能力,顺利完成医院整体工作目标,同时也提高了财务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医疗服务 市场机制 职责

当下社会,虽然在民众之间已经展开了对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热议,然而,实际上大众对医疗服务市场机制并没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澄清,最终才能更好的使卫生部门履行职责。

一、对医疗服务市场机制深入认识

事实上,医疗服务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这一点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也意味着是无法避而不谈。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构成所需要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了,之所以这么说的原因在于,市场机制本身的关键因素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而在现行的医疗服务中,对医疗服务有所需求的患者、保健人士和提供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员构成了一个供求机制,也有联系双方的价格机制,同时医院之间显然是存在有竞争,因此,我们说条件已经充分。当然,我们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也不能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医疗服务市场中虽然存在有竞争,但那并不是一个完全纯粹的竞争市场,因而,注定了医疗服务市场中,市场机制虽然可以发挥部分作用,却无法使作用得到完全的发挥,当一个市场机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将会阻碍这个市场的发展,此时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调控,所以对于医疗服务市场而言,卫生部门就应该履行期职责,发挥其调控作用。

二、卫生部门的职责定位

医疗服务市场属于不完全的竞争市场,其市场机制也就不可能发挥出最大作用,因而,卫生部门不必干预的论述都是缺乏依据的。笔者认为,卫生部门的职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定位。

1.直接服务民众,扮演出资人角色

当前的医疗服务市场中,私立医院过分追求利益,导致经营的不规范,价格的不合理,市场机制的失灵,从而使医疗服务需求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于此同时,正因为私立医院总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以公益服务也很少提供,使得社会的底层人民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正因如此,卫生部门应该将其职责定位在一个出资人的角色,主动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直接向医疗服务需求者提供服务,打破私立医院为追求利润导致的一系列不利民众的现象,达到平衡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目的,使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共同发挥作用。

2.建立保障制度,扮演保卫者角色

事实上,一个国家民众整体的健康与否,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稳定、持续的发展,拥有健康民众是有利用社会整体发展的。然而当前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不完全,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例如,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病不医,民间也流传着“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的顺口溜,加之,目前社会结构的不合理,贫困人口还有相当一部分,最终这将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卫生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保障制度,把职责定位在一个保卫者的角色,使民众对医疗服务的基本需求得到保障,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3.加强监管,扮演大管家角色

确切的说,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也是需要进行监管的,而这个监管的主体显然是政府部门,卫生部门才能更好的进行。卫生部门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中加强监管,职责定位在一个大管家的角色上,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调节在医疗服务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变动进行监管,从而在整个医疗服务市场集中建立一种合理的规则。只有卫生部门将自己定位在一个管家角色上,才能尽可能保证供需双方的利益,保障民众的健康权益,最终维持社会的稳步发展。

三、卫生部门职责的履行

1.让公立医疗机构成为现行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

当下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中,私立医院之间竞争激烈,已经偏离了医院保障民众健康的本质特性,但同时,由政府直接管理公立医院又证明了存有诸多弊端,因此卫生部门通过改革措施,让公立医疗机构成为医疗服务市场的主体应该势在必行了。目前情况下,卫生部门在职责的履行应该秉承一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的理念,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政府出面进行调控,目的在于平衡整个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保障供需双方的权益,使民众的健康权益得到很好的维护,但并不意味着要像计划经济时由卫生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而应该是达到一个所谓的医院和卫生部门有所连接又有所分离的状态,即卫生部门建立一定数量的公立医院并保障财力的充足同时又向医院适当放权,在不影响公立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增强医院活力和提高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水平,最终使市场自身力量和相关部门调控力量相结合,引导医疗服务市场机制进入一种良性竞争的状态中。

2.完善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民众基本医疗服务

卫生部门的存在,在于维护民众的健康权益,保障民众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因而,医疗保障制度就必须得以完善,这就要求卫生部门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进行多方面调查,多角度思考,通过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完善职工医疗保险、建立一种多层面的医疗保障体系,从而促进现行的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良好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避免一种不满情绪在民众间蔓延开来。

3.完善监督体制,防止部门调控失灵

卫生部门一旦监督不善容易导致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混乱,调控作用就难以发挥,市场资源滥用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必须要完善监督体制,一方面,要加强卫生部门的执法力度。统一部门内部分散的监督组织,提高办事的效率,从而让卫生部门的监督形成一种合力。另一方面,运用多手段进行监管。改变原有那种只有相关部门直接监督的形式,可结合经济、法律、日常规划等多种方法辅助监管,同时,不能忽视广大民众的力量,提高民众进行监管的积极性,最终多管齐下,完善监督体制,保障卫生部门监管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沈秀芹.医疗服务市场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5.

第6篇

【关键词】 市场机制; 政府调节; 卫生改革

【Abstract】 The market failure, government failure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health reform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Key words】 Market mechanism; Government adjustment; Health reform

与其他资源配置方式相比,市场机制是最具经济效率的,然而,市场也并不是万能的,市场的固有缺陷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由。但是,政府干预经济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政府失灵。因此,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更加关注,卫生服务需求正由福利占主导地位向福利与非福利并存、非福利市场迅速增长的局面转变。片面强调卫生的福利性或单纯推行市场化,都不利于卫生服务市场的发展。理想状态的政府干预是在健全相关法规体系的前提下,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规则引导卫生服务市场规范运行,发挥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

1 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公有制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各类医疗机构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业新型产业布局将逐步形成,毋庸讳言,我们必须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机制是供求、价格、竞争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作用机理,竞争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普遍法则,这是卫生发展所需要的,又是卫生工作所长期缺乏的。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作用下,卫生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卫生发展缺乏活力。引入市场机制,再造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组优化卫生资源十分重要。卫生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其卫生筹资、卫生服务提供和卫生机构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1)与目前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相比,我国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财政补助在医院补偿中的作用甚微,医院要加强资本经营,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型融资机制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调节型融资机制转变;(2)卫生提供者要强化需求导向意识,按需定产,保持卫生服务供求的相对平衡;(3)卫生机构要健全卫生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

2 政府对卫生的合理干预是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

尽管市场调节对促进卫生与经济协调发展很重要,但不能单靠市场调节来实现,政府的合理干预是对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当市场失灵出现时,政府在建立规范、高效、平等的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市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斯(Coase)指出,由政府完全代替私人生产公共物品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政府要做的是提供制度,并监督制度的实施。这些制度是在市场机制作用前提下制定的,包括规定并保护产权,为权益交易设立规则,建立进入和退出生产活动的规则,通过对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监督以及纠正市场失灵来推动竞争。制度在建立有关经济活动的预期时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学派,其思想主要就在于此。政府卫生干预应针对因卫生服务产品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且政府干预能有效修补的领域(剩下的大部分由市场主体自律和他律完成),表现为高质量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协调、相关法规执行的监督、医疗事故和纠纷法律责任的界定追究等,并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政府应加快职能转变,集中精力和财力,综合运用规划、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引导和管理市场,履行规划、准入、监管、经济政策调控和信息,促进多样化和竞争等职能。微观管理制度与区域卫生规划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等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弥补了市场失灵,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医疗市场进行管理的正式制度安排。政府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职责具体包括:(1)按照卫生事业作为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定位,政府为引导和调控卫生服务市场而通过公共财政支出主动承担出资人角色并面向人群直接提供医疗服务,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举办少量的预算制公立医院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2)政府组织和建立基本社会医疗保障制度而承担筹资者角色,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转移支付,扩大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和医疗救助人群,改善居民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缩小因贫富不均形成的健康差异和享受基本卫生服务水平的差异,促进卫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政府对卫生资源和技术进行准入、规划和布局,严格实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临床药师、临床新技术等服务要素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宏观上保证卫生服务系统的绩效,将有限的事业经费投向卫生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平衡城乡发展、平衡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纠正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4)政府应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增加卫生研究投入力度,针对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等疾病,开展病毒学、基因生物学、干细胞等研究,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技术水平;(5)政府应加强卫生监督和执法职能,建立集中的强制性卫生服务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卫生服务透明度,使价格弹性发挥导医作用,降低病人择医的边际成本,并形成医院降低服务成本的社会倒逼机制,遏制过度医疗服务[1],反垄断、反倾销、监控服务价格、防止价格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取缔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卫生服务提供者,依法保护人群享有的各项正当健康权益。

3 卫生改革与发展必须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调节的有机结合

卫生事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为保证卫生服务公平和可及,消除市场失灵对卫生保健的负面影响,政府应居于主导地位,对卫生筹资和卫生服务系统的管理承担主要责任。政府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提供服务、负责筹集资金和对卫生服务体系进行调控管理。目前的趋势是政府作为医疗服务直接提供者的职能在减弱,作为筹资者的作用有所增强,作为调控者的作用越来越强。同时,为提高卫生服务的效率,在卫生资源调配、卫生服务提供等方面应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弥补政府计划管理的不足。对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弥补市场失灵。对发育不完善的市场,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去促进市场发育,建立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环境,而不应采取措施代替市场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对政府干预过多或不适当干预造成的市场功能障碍和政策性市场扭曲,纠正这类市场缺陷的方法就是政府退出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领域。政府只有把本该由市场决定的空间坚决还给市场,才能集中精力制定相关游戏规则,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行业管理和疾病预防与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凡是市场能够做好的,都交由市场去做;市场失灵,而社会需要的,政府必须承担起责任;政府承担的一些任务也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来运作,以提高效率。通过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在卫生领域的功能划分,使两者各就其位,各显其效,避免政府职能“缺位”或“越位”。卫生改革与发展必须实现计划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有机结合,通过计划手段,履行政府发展卫生事业、实现卫生公平的职能,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全面统筹卫生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市场手段,促进竞争,增强卫生发展活力,适应经济发展对卫生不断提高的效率要求[2]。卫生事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既要发挥计划调节整体、宏观和长期性的调控优点,又要发挥市场调节决策快、效率高、重需求、讲竞争的特点,对外部效应大的公共产物品实行政府负责、财政预算保证的政策,不收费或低收费;对外部效应小的混合消费品及私人消费品价格可放开,由市场调节。至于一定时期和地域、计划和市场结合比例的多少,从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卫生服务需求。

总之,一个成功的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具备清晰的产权、开放的市场、相关受遵从的完备的市场制度和有效的政府干预。市场机制和政府计划从来就是相互依赖的经济调节手段,二者都存在靠自身力量无法克服的缺陷,其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消除市场和政府的双重缺陷,确保经济的健康发展[3]。随着国内卫生改革的深化,卫生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放松管制、加强竞争,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良好的制度环境和诚信的道德氛围,通过市场配置卫生资源,以克服政府管制带来的低效率。在医疗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依据主要来自矫正与弥补市场缺陷,维护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健康长寿和居民生命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处理好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利用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卫生目标。

【参考文献】

[1] 钟国伟,钟仁昌. 医疗服务市场缺陷与强制披露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03,22(11):7-8.

第7篇

论文摘要:“因贫致病,因病返贫”已成为中国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属于完全货币化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实施完全货币化的制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实施完全货币化的制度却相当困难。中央政府的大力货币资助只是一种外部力量,未能通过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地方政府,特别是农户本身的内因调动、激励其充分发挥自我力量,从而严重影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工作。因此,结合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具体特点,探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困境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全货币化的筹资方

式不符合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筹资为基础的一种新型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这种完全货币化的筹资方式,客观上脱离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的实际情况。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由集体来承担,个人只承担一小部分,而且一般不用交现金,而是以“工分”的形式从集体经济的收人中扣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方投资,强调三方的责任,但在广大中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筹资难度相当大,尤其是农民个人自筹的那部分资金。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由于其市场化程度低,集体经济不发达,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较少,有的地方甚至根本无力支持合作医疗的最低基金筹集。对于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个人来说,尽管每年不少于10元的参保金的数额不大,但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经济落后,交通又不方便,七沟八梁一面坡,几年进不了一回城,一家几口人,叫他们每年拿出几十元现金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确非常困难。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中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很难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遵循自愿参加,多方筹资,以收定支,保障适度,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总体原则是正确的,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而言,仍是一种“富人”保障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富人”才能缴得起合作医疗保障金,而真正需要保障的穷人,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因收^过低,缴不起合作医疗保障金,而无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给予的合作医疗待遇。但当“参合率不能轹时,强迫命令就出台了。“新合医”成了政府对农民施惠的代名词,农民成了被动的受惠者”。这不仅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般陛原则,而且在医疗公平性方面易于两极分化,富裕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多数贫困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同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自愿参加制度必然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群体,针对体制外人员侵蚀体制内资源的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难以避免。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缺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筹资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曾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主要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基础。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集体经济组织基本解体,缺少集体经济支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筹集失去了这一稳定可靠的保障基础。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忽略了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稳定可靠的保障基础,从而直接导致了其运行的持续性难以为继。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一)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特点

1.市场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货币收入低下。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民的生产收入主要来自各种农产品等实物收入,其中一部分由农民直接消费掉,剩余部分由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交通不便的影响,很难通过流通转化为货币来形成农民的货币收入。据200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绝对贫困人口2610万人,其中西部l2个省区为1305万人,其人均年收入为668元。而他们的大量农产品却因为交通不便运不出去而卖得非常便宜,有的甚至烂在地里无人收购。比如,在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的岳宋乡有一个叫木古坝山寨,那里的茶叶是绝对的绿色产品,可是1斤茶叶只卖到2元钱,如果拿到城市卖,绝对可以卖到50元以上。木古坝的1斤茶叶在城里可以换到l0斤杂交稻种子,城里的1斤杂交稻种子在木古坝却能换到8斤茶叶。

2.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货币经济缺乏,实物经济普遍存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其作用应该是与实物经济的运行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是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正常运行服务的,其总量和构成都应该与实物经济相适应,而不应该脱离实物经济独自运行。因为货币脱离实物经济而独自运行虽然可能使个别经营者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但对整个社会生产来说,不仅没有增加任何东西,而且还可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指向错误的方向。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的运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与实物经济的运行脱节,具有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运行轨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多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近50%为实物收入,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给自足为主。

3.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更为严重。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劳动力约有5亿左右,占全部劳动力的70%,而且每年还要新增几百万人,增长远远超过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十分突出。据测算,根据现有的土地承载力,我国农业仅有1—2亿从业人员就足够了,剩下的一半以上的剩余劳动力亟需转移。尤其是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过剩数量更为可观,估计劳动力中有60%一75%为剩余劳动力。加快对这些剩余劳动力的转岗技能培训步伐,以区域化带动专业化,在剩余劳动力中创造劳务品牌,铸造劳务名牌,并使创牌的触角不断向高技术行业延伸,从而促使剩余劳动力在劳务品牌形成中逐渐升值,增加农民收入,乃当前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劳动力劳务化的当务之急。

4.环境劣势和自然资源优势同时并存。我国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大多位于西部,虽然那里的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草地状况日益严峻,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率和土地产效率普遍低下,但是这些经济落后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等自然资源。在全国已发现的16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均有发现,特别是能源、金属矿产以及生物等资源在全国占有显著地位,其中4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在总量约占全国的40%,开发潜力巨大。以陕西陕北贫困县为例,一方面,这些地区七沟八梁一面坡,生存环境恶劣;另一方面,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资源。一般来说,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大多为这种情况。

(二)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非货币收入都是相当重要的。据美国经济学家估算,在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非货币收入平均占收入总量的25%左右。根据我国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的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特点,要在这些地区推行货币化程度很高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可以探索建立非货币化的以实物合作为主的医疗制度,充分利用当地优势特点,从而使之“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有:

1.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就可以建立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国现阶段,土地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广大农民的生活保障,土地作为保障手段对穷人尤其重要。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均匀,西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土地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但海拔高,自然环境复杂,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农户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力度与利用效度,从而导致土地等自然资源对缺乏劳动力的个体农户的保障作用失灵。在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如果土地资源丰富,那么建立以土地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提高经济效益,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农业规模2.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就可以建立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劳务合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现已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外汇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的概念已逐步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我国部分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劳动力素质很低。这不仅表现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自然条件差、饮水不卫生、医疗卫生条件落后从而导致市场经济落后地区部分农民的身体素质差方面;还表现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方面。在这样的“贫困——人口多+素质低一贫困”的恶性循环地区,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仅起着外因作用,难以通过内因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真正效用。拉文斯坦首创的“推拉理论”告诉人们,人口流动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包括人口增长、低生活水准、缺乏经济机会等;拉力包括劳动力的需求、在新居住地改善生活的可能性、获得更多的经济机会、优惠的劳动力政策等。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者在劳务市场上不停地交流和比较各种信息,做出流动与否的决策,对当事双方都有好处,劳动力富裕国家输出劳动力,可以减少潜在的社会经济压力;劳动力接受国似乎也从中找到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办法。因此,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可以建立以劳务合作为主其他资源为辅的合作医疗制度。譬如,政府高效担当起自己的服务角色,加强对国际劳务市场的调研,建立境外劳务信息网络,抢占先机,对外承包劳务市场,对内给予一定支持,建立劳务综合培训基地,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挑选出一批劳动力进行对口的职业技能强化培训。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如果能劳务输出,就可以为国家赚得外汇,政府按其赚回外汇的多少,给予其家人一定比例的医疗支付补偿金,其标准不低于现行合作医疗的保障标准;达到培训要求的学员,如果能在国内流动,流^地政府也可依据合理的标准,对其家人进行—定的医疗支付补偿金,以保持流人地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从而解决“民工荒”的困境。这样,政府的外部力量不仅有利于通过内因长效激励流出地劳动力积极主动改善自身素质和技术层次,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脱贫,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3.如果一个市场经济落后地区既无一定的自然资源,也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那么在这样的地区,只能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外援方式在当今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国外来看,非洲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非洲国家中有相当部分地区,自然资源匮乏,社会资源也不丰富,外部援助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其经济发展,同时也增进了这些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外部援助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20世纪末,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利用外部援助,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肯尼亚妇女的总生育率由1977年的811个降至1993年的514个。赞比亚利用外部援助,解决了其西部省的大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仅1985—1993年,由援助而兴建的水井高达108眼,使2115万人从中受益。从国内来看,宁夏在总体上是一个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相对贫乏的省区,但宁夏是在全国较早利用外援的省区之一,其实施的外援项目,无论数量、质量、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使宁夏的生态得到了很快恢复,农民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由此可见,如果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既无一定的自然资源,也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在这样的自身力量相当薄弱的地区,实施现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难以为继,那么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乃其最佳选择。发展外援型合作医疗制度,争取外援、借助外力、加快发展,需要制定一套专门针对本地区具体情况的医疗卫生服务引进计划,同时,依据循证医学可知,大部分的疾病是与环境污染、营养不良和生活习惯不良直接相关的。因此,在利用外援时应将农村卫生的重点放在普及基本卫生服务的基础上,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促进等社区卫生建设结合起来,这样,农民的受益面最大,受益程度也最深。利用外援方式改善市场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的健康状况,其关键在于强化政府牢固树立群众利益第一的观点,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信守各项协议,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4.根据具体情况,也可建立以上三种路径的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建立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在结合当地丰富的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外援,充分发挥三种路径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混合模式中,可以合理发展土地、劳动力密集型农业技术,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引进和改造,切实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鼓励企业以农民医疗卫生事业为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基地和农户共同发展,实行农业从“土地——产品——加工——流通与销售——农民医疗卫生事业——农业的进一步投入”的规模化经营。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非货币型发展路径选择对策

1.非货币型发展路径选择应当遵循多样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农村情况复杂多样,因此在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时应遵循多样化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充分认识建立非货币型发展路径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农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走非货币型发展路径的工程量很大。同时,我国各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均衡,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多样的模式,以满足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农民对医疗保障的需求。

2.选择非货币型发展路径应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医疗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之一,是新时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它既能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的支付能力,又能节约市场的交易成本,还能维护农民的自身利益。在市场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以非货币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号召发展合作经济,容易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也许这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3.政府应把发展合作医疗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列为非营利性组织,利用各级政府的扶贫资金给予支持。基于目前我国国情,卫生资源的投入能力有限,非营利性医疗组织应该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非营利性医疗组织的发展,政府应通过引导、调控和支持等方式,为其发展积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对这种合作经济组织在管理上也可采取招标承包经营的方式进行。2.市场经济落后地区货币经济缺乏,实物经济普遍存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价值尺度,其作用应该是与实物经济的运行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依存的,是为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的正常运行服务的,其总量和构成都应该与实物经济相适应,而不应该脱离实物经济独自运行。因为货币脱离实物经济而独自运行虽然可能使个别经营者达到资本增值的目的,但对整个社会生产来说,不仅没有增加任何东西,而且还可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指向错误的方向。然而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货币经济的运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经与实物经济的运行脱节,具有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运行轨迹。市场经济落后地区多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中近50%为实物收入,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以自给自足为主。

第8篇

论文摘要:医院医疗市场营销是将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转化为医院获利的机会而进行的各类经营活动。随着医疗制度改革,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对健康的需求的提升,医院必须积极的进行市场创新,开拓新市场。全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医疗市场存在的问题,随后提出了医院医疗市场营销创新的手段:树立全员营销和口碑营销的观念;细分医疗市场;切合国家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积极发展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医疗机构逐渐走向了自负盈亏的经营道路,另外,病人权利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的多元化,医院所在区域的分布和病源的经济状况的区别,以及国家公共卫生支出提高所带来的国民卫生意识的提高,都使得各级医疗机构需要为病人服务的同时,不断开拓医疗市场。

一、医院医疗市场营销管理现状分析

医院医疗市场营销的任务,就是为了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而调节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性质。当前医疗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但是医院医疗市场的理念还并未在医疗行业树立起来。综合分析医院医疗市场营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现代医疗市场意识

与其他市场不同的是,医疗市场并不是消费者愿意主动进行消费,而是在有诊治需要或必要的时候才会产生市场。因此医院一般不愿意进行市场调查,预测并重视和实现潜在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以及潜在需求。另外医疗市场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在同一个地域,医疗条件越好的医院,很可能越有市场,这一是因为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另外就是医疗消费是一种刚性需求,而且随着国民对医疗卫生的重视,这种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医院往往并没有忧患意识,对医疗市场的开拓不积极。

2.医院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

对于医疗市场,每一个病人群,每一个消费能力群都是一个细分市场,这种服务不是对医疗服务产品进行分类,而是对需求各异的病人进行分类。而现实中医院往往以自身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作为驱动,对市场进行划分,小医院将服务目标针对所有患者群体,大医院对患者来者不拒。因此医院逐步走向综合化,但是其医疗服务能力,治疗水平可能未得到提高,其结果就是最终失去部分患者。

3.营销策略出现问题

常见的手段就是平面广告满地轰,做电视广告,甚至是虚假广告。如何提高广告营销成功率,并未受到医院的重视。有些医院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医院营销部门和相关的市场策划活动,导致整个医院营销都比较盲目,既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也没有明确的客户群体。

二、医院医疗市场营销创新

1.树立全员营销和口碑营销的观念

全员营销服务是通过每一位员工来实现的,其实现的结果又直接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利益,因此全员营销有助于培养和深化干部员工的营销观念。全员营销要做到三级:新员工培训,院内交流,以及市场专题会。以十堰太和医院为例,该院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医疗市场拓展专题会议,所有院领导、临床医技科室和行政后勤科室中层以上干部必须参加,分管副院长、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主任代表都要作专题发言,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和介绍上年度市场拓展工作经验,查找不足,最后院长布置医疗市场任务,同时,该院的公关部及时通报市场动态和市场拓展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方法。通过这种全体员工被动员的方式,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其医疗市场份额十分有效。

口碑传播是一个被消费者经常使用且深得消费者信任的信息渠道。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有一定得地域限制,因为除了临时暂住的人口,其主要目标客户群都在当地。这种市场非常适合运用全员营销和口碑营销手段。据统计在医疗市场上,有47%的消费者会通过亲朋好友介绍获得相关信息。可以说,口碑营销的理论基础——“250法则”在医疗市场上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且客户的口碑是在给医院免费做广告,并且这种广告的可信度和信息量要远远大于媒体的宣传。对于医院而言,应通过多种手段,通过优质服务,获取客户对医院的有真实的内容的口碑价值。在实践中,应积极运用医院的各种关系,他们都是进行口碑营销的载体,如医院内部职工,医院投资者,政府,社团,专家,社区关系(包括公安、消防等)还有医院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装修单位,配套单位等。如此庞大的关系群里,人员众多,通过250法则让可以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医院的优势所在,成倍增加了潜在客户群数量。  2.细分医疗市场

医疗服务呈现多样化,根本原因就在于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市场客观存在需求差异性。常见的影响医院消费者需求的因素可以概括为四大类:即地理因素、年龄因素、消费者消费水平和购买行为因素。一是按地理因素划分市场,即按照社区位置,交通等因素划分,显然这种细分对于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并无多大意义,但其对于社区医院,卫生所,农村医疗服务站特别有效。二是按病人年龄、性别人群因素细分医院市场。如老年人市场、妇女儿童市场和青壮年劳动人群市场等。三是按病人消费水平因素细分医院市场。这是最难划分的市场,因为医疗消费是刚性消费,一般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准,可以分为高档、中档和低档市场。(四)按购买行为因素细分医院市场。如根据利用动机把市场细分为体检市场、美容市场、预防市场、医疗市场等;根据追求利益把市场细分为急诊市场、便民门诊市场、专家门诊市场;根据利用者情况将市场细分为利用者市场、曾利用者市场、潜在利用者市场;根据消费者对医疗服务产品的偏爱程度可将市场细分为忠诚病人市场、中等偏爱病人市场、偏爱移情病人市场、无偏爱病人市场等。将医疗市场进行细分后,医院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医疗条件,发展状况,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进行目标市场定位,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医疗市场宣传,提高专项服务知名度,占领细分市场。

3.切合国家医疗卫生管理制度,积极发展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

随着国家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卫生公共支出逐年在提高。而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在医疗卫生管理方面越来越注重全民化,因此医院应把握这一政策导向,积极开拓医疗市场。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市场,该市场包括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人群,政策覆盖面广,就医需求量大,是医院市场拓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扩大医院的定点范围,吸引更多患者就诊。定点医院可以在医疗费用报销,质量服务方面为患者提供保证;如太和医院,通过发展定点医院病人持医保卡可以在医院直接刷卡结账,同时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医院计算机中心根据各县政策编制了院内结算程序,解决了合作医疗病人和周边省(区)病人出院靠手工结算的难题,极大的方便了参保患者在我院就医。二是商业保险市场。商业保险市场是保险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为商业保险市场提供服务,有利于客户在医院体验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并得到真实的体检结果。对于商业保险的客户,在保前体检和住院,门诊资料的查阅、复印工作,体检和病历资料及其归档应以高标准进行,这一方面可以喝保险公司,财险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对客户负责。三是基层医院(社区)市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就医理念正在逐步为群众所接受,基层医院和社区成为病人就医的首选,同时也是决定病人转往哪家医院的关键所在。为了拓展这一市场,医院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同城市社区的双向转诊工作,并可以同时采取大型义诊和小型坐诊的方式,安排医务人员定期到社区开展义诊、帮扶活动,巩固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合作关系。通过这种双向转诊措施,即不延误患者病情,又可以有效化解社区医院的医患关系矛盾,提升患者对医院的认同感。二是开展下乡活动。医院应该有良好的口碑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广大农村市场不应被医院所忽略。医院可以安排本地籍的行管、后勤、临床、医技科室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口联系家乡的医疗单位,以太和医院的管理理念和医疗技术,帮助和扶持家乡医疗单位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改善家乡的医疗条件。这既达到了全员营销的目的,又提升了医院口碑。

现代医院经营者面对医疗市场的逐步开放、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后,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经济局面。医院之间的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因此医院的经营和管理必须适应市场,适应国家的卫生经济管理理念,并积极开拓市场,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忠河,潘淮宁,马振华,南京市属三级医院所处的多元化医疗市场环境及发展前景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28-29

[2]肖俊辉,对我国医院服务营销现状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5):47-49

[3]黄海,医院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J].医院院长论坛,2009(2):16-18

[4]赵宁志,刘文华,高茗,市场营销战略与医院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67-69

第9篇

关键词:政府;公共教育;公共医疗;资源配置;行为失当

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policy,ourcountryeconomyhasmadetheverybigprogress,butthegovernmentcausedinthepubliceducationandinthe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sbehaviororiginallyshouldimproperlyalongwiththeeconomicdevelopment,butimprovedgraduallytheeducationandthemedicalcondition''''sworsening,thiswasmainlythegovernmenttoopaysgreatattentiontheeconomicdevelopment,toeducateandinthemedicalreformmarketabilityleadership,accordingtothetradition“thecityandcountrysidedualstructure”reasonsandsoondispositionresources.

keyword:Government;Publiceducation;Publicmedicalservice;Resourcesdeployment;Thebehaviorisimproper

前言

教育和医疗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两大民生问题,是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现代公民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学者形象地把它们比作社会这辆高速奔跑的大车的两个轮子,一个管公众的生命安全,一个管公众精神与灵魂的健康发育。如果基本医疗和教育得不到保障,很容易成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改革开放以前,尽管中国经济的底子很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高,但在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领域,人们少有微词。单就公共医疗而言,70年代末,中国已成为拥有最全面医疗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80%-85%的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二十多年高速增长的奇迹,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下,公共教育和医疗本应得到更快的发展和完善,但结果却令人失望。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评估,中国是世界上公共资源配置最不公平的国家之一。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科技水平提高了,但公共教育和医疗的状况却恶化了?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政府在公共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中行为失当导致公共教育和医疗状况与经济发展的脱节,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

一、政府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对教育和医疗有所忽视,导致公共教育和医疗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后,我们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一心一意谋发展”,这里的“发展”本应是经济社会全面的进步。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往往把“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更进一步,“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又往往被理解成,为了追求经济尽快增长,其它一切都要让步,包括生态环境、职工权益、教育和公共医疗。对于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总是希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认为只要经济持续增长、蛋糕越做越大,其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公共教育和医疗的改善,只有当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全社会各阶层共享时,它们才会得到改善。在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一心一意谋发展”中,尽管政府从未公开说过公共教育、医疗不重要,但从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看,它们不是政府关心的重点。

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和国外相比,我国教育经费及其占GNP的比例很低。1991年至今,中国经济平均增长9.7%左右,但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只有2.6%。早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有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十多年过去了,中国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投入一直没有达到4%这个比例。

由于片面追求对经济增长,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教育和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政府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不足,教育和基本医疗经费增长跟不上规模快速增长和质量提高要求的问题日益严重。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例,我国并没有真正做到“免费教育”,因为投入不足,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严重的“上学难”问题;而高等教育也同样面临经费困难,学校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导致高校“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相当普遍。医疗方面,同样因政府投入不足,催生了医疗高收费乱收费,医疗成本更多地百姓担负,远远超过居民收入增长的医药费用让不少人无力求医、覆盖率极低的医保制度使大部分群众没有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而使社会公平性失衡……

在公共医疗投入方面,从医疗卫生总费用这一国际指标来看,1997-1998年低收入国家的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占其财政支出的平均比例为1.26%,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比例为2.25%,而我国1996年的比例为2.36%,2000年下降到1.71%。这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的增长速度与GDP增长比例是极不协调的,至少没有保证趋势上的一致性。这和国际上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普遍做法大相径庭。与此同时,在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构成中,居民个人的医疗卫生支出比重节节攀升。1980年居民个人医疗支出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过23%;到2000年已高达60.6%。换句话说,过去这些年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居民个人负担的。

二、政府对公共教育和医疗的特殊性缺乏清醒认识,导致教育和医疗改革上的市场化导向

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市场上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按照价格机制运作。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达到最优状态,即所谓的“帕累托最优”。但是,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公共产品领域是市场失灵的一大表现。

公共产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它难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必须由政府提供。按照萨缪尔逊的公共产品理论,教育、医疗都属于公共产品。义务教育是纯粹公共产品,就是高等教育,虽然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但同时,它又有着非常巨大的正外部效应,比如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促进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等,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而公共医疗同样具有很大的正外部性,在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收益是不可分割的,也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教育和医疗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教育医疗的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作用。同时,还必须看到,医疗和教育不单是公共产品,而且涉及到公民的教育权和健康权,维系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而,政府在这些领域的资源配置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遗憾的是,教育和医疗事业的特殊性,这些年并未得到我们的政府的重视,这导致我们这些年来教育改革、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基本走的是市场化道路。教育和医疗改革的商业化、市场化取向已经显现出严重后果,带来诸多社会矛盾。以医疗改革为例,20年来医疗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策略,导致医疗卫生事业丧失了其公共品的本质,甚至沦为赢利的工具,一再暴涨的医药费用让普通百姓承担了过于高昂的医疗成本。和医疗市场化方式改革失败一样广受诟病的,还有市场化征兆明显、追逐经济利益的冲动十分强烈的教育事业。中国教育产业化改革的结果是过高的教育成本几乎完全由民众自掏腰包,收费节节攀升,上学难的问题日益困扰着整个社会。把公共产品和准公共品的运作完全托付给市场机制,必然导致教育和医疗改革的失败。

教育和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失败,证明了以市场化方式配置公共教育和医疗资源行不通。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和医疗的特殊性,真正并有效发挥政府在公共教育和医疗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度性的措施,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对教育和医疗资源进行公正合理的配置,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政府摆脱不了“城乡二元结构”思维定势的局限,按城乡分割的“双轨”制配置资源,导致城乡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合理

在义务教育方面,本来,义务教育作为纯粹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免费提供,不应因地域或个人政治经济地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长期以来,国家财政只负担城市义务教育经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农村、农民自己负担。义务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后,把原来由乡镇负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资责任收归为“县统筹”,但由于我国县级财政不平衡,60%左右的县级财政无力保证义务教育支出,农村义务教育进本还是农民自己负担。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制度和管理上把城市与农村截然分开,形成社会经济“城乡二元结构”分治格局。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体现城市人的利益。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格局虽然发生了明显变化,城乡市场分割的局面已经有较大改善,但在现实社会决策中,“城乡二元结构”划分的思维定势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其关键性体制因素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二元结构”的思维定势,导致城乡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上存在极大的差距。

在医疗资源配置上,据调查,占总人口30%的城市人口享有80%的卫生资源配置,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享有20%的卫生资源配置,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5亿城市人口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8亿农村人口的6倍,显示出政府在公共医疗方面的投入表现出极其严重的城市偏好。从医疗卫生投入来看,1998年政府投入的医疗卫生费用为587.2亿元,用于农村医疗卫生费用为92.5亿元,仅占政府投入的15.9%;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合作医疗体制基本解体,绝大多数农民成为自费医疗群体,在没有医保、医药费用迅猛增长、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为1:6的状况下,看病就医大大超过了农民承受能力。据卫生部基层卫生组织的有关资料显示,农村36%的患病农民应就诊而未去就诊,65%的患病农民应住院而未去住院,有不少农民一旦有病只能听天由命、自生自灭。

当然,政府在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配置中行为失当导致的种种问题,目前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政府也正在着手进行一些政策的调整。虽然这样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政府走出指导思想的误区,充分认识到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对其进行公平合理的资源配置,加上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在教育和医疗事业上再造辉煌,使人民群众的教育权和健康权切实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财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3]世界银行.2000/2001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范柏乃,来雄祥.“中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浙江大学学报.2005,(4).

[5]杨东平.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南方周末.2004.10.13.

[6]徐印州.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财政支出问题的思考.财政研究.2004,(5).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 市场营销 服务 创新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并出现了多层次化趋势,为医院提供发展的机遇,由于一些外资民营医院抢占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使我国医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医院必须尽力改革,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建立良好的医院品牌形象,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医院市场营销策略,,争取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医疗服务市场的一席之地。

一、医院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医院的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一项为患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康复产品的服务,从根本来看就如同一个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即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服务,然而从优质服务中收取服务费用。医院为了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转变了经营策略,从市场营销着手 。由于医疗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多数医院都投入到医疗卫生优质服务中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单纯的治疗满足不了社会新需求。因此,要大力宣传医疗的特色服务,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势在必行。

二、当前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医院市场营销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部分人认为医院是社会公益的治疗单位不会存在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是那些企业单位才应该做的事,这种观念错误,阻碍了医院的发展。以往医院的经营方法,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必须树立正确的功能定位,不仅要做到救死扶伤公益性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医院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正常运行的独立性,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让人民了解医院的优势所在,来提高医院的自身的经济价值 。

﹙二﹚营销人员的单一性

市场营销推广是营销人员的主要工作。由于医疗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里每一位员工都是营销人员,每一位员工都要为医院营销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大多数医院仅单独依靠营销部门,再加上营销人员意识淡薄,导致营销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营销形式的单一性。

现在部分医院虽然认识到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营销过程还不够完善,还未重点考虑到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只是片面的照搬一些企业单位的一贯营销手段,导致营销形式的单一,营销效果不理想 。部分医院甚至还认为医院市场营销就是广告、策划,忽视以优质服务为主的重要营销模式。一个良好的医院营销模式应该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主,并适当的配合其他营销形式]。

﹙四﹚医院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

对于医疗市场,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一个明细市场,主要是医疗服务产品分类,面对不同的患者需求也会不同。在实际中一些小医院针对的目标是全部患者,大医院不管情况如何都来者不拒。虽然医院市场营销越来越正规化,但服务水平提高还不够,导致丧失部分患者。

﹙五﹚对医疗服务对象的错误定位

优质的服务主要是以人为本 ,是现代医院的一项重要市场营销手段,医院也应该坚持这样的宗旨。医院市场营销应该从病人的利益出发,彻底改变以往医患关系的错误定位。医院以往只管看病不管看人,往往忽视了病人的新需求,应以优质的角度来考虑新需求,让优质的服务真正贴近病人、社会,做到让人人满意,良好的口碑带来最佳宣传效果 。

﹙六﹚忽视了市场营销的医院内部管理工作

内部管理工作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中市场营销不仅仅要做好宣传工作,还要结合医院的特殊性。医院内部要积极配合医院的市场营销策略,内容包括转变医疗服务质量、和谐服务态度,增强全体员工营销的意识 。由于当前医院对外宣传办的如火如荼,内部员工却毫不上心,无法积极投入到营销工作中来,内部未重视营销氛围,营销计划为落实到员工手中,这样只重视表面,忽视了内部管理,使营销策略效果不理想。

三、医院医疗市场营销新思路

﹙一﹚增强市场营销观念 ,树立全员营销意识

一方面,纠正全体员工对医院市场营销的表面看法,加强员工对市场营销的认识,了解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即医院的市场营销就是有目的性的宣传医院,打响医院的知名度,是医疗行业拓展业务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密切关系着医患关系,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凝聚力 。只有不断加强全体员工的市场营销观念,才能真正地认同并支持医院有效地开展营销活动。

另一方面,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意识 。医院应该定期举行培训活动,树立员工的营销意识,让员工认识到营销不仅仅是营销人员的任务,还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与参与。因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时间远远多于营销人员的时间,因此更需要医务人员具备营销意识,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协助,落实营销策略,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共同创造医院的价值。

﹙二﹚细分医疗服务市场 ,选择适当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是医院正确制定营销策略和选择适当目标市场的重要依据 ,是确保自身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基础 。市场细分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需求差异性 。存在的差异性变化多端的,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市场细分标准模式。在一般情况下,较为常见制约因素有:地理位置、年龄差异、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心理因素等。医院全体员工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情况细分市场,如按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省级医院、市级医院、地方医院市场。

进行市场明细分后,医院可以根据以往病人地理结构以及医院的特殊性,选择好市场,采用无差异化策略、目标积聚策略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活动。

﹙三﹚开展持续营销

消费者在接触一件新鲜事物一般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市场的营销效率稳步发展,就要持续市场营销。由于医疗结构的特殊性,消费者接受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因此,医院在制定营销策略中,要按照长远利益打算来制定营销方案,必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有效地保证营销策略准确性。此外,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医院可以利用网络来作宣传,宣传效果得到提高。

﹙四﹚采用适当的市场营销策略

① 技术营销

医院的市场营销方案,应该主要满足病人的需求,而满足患者的需求又要以提供的特殊优质服务和技术来实现,因此吸引病人的便是医院的独特技术优势。

② 价格营销

在同等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或没有独特的特色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价格营销来作市场推广。这往往需要医院自身不断的寻找不同层次,选择实在、便宜、有效的药品和医疗项目,做好成本控制,节约治疗费用,争取做到最低消费、效果良好的医疗治疗。

由于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具有公益与福利性。因此它的价格长期以来受到政府部门的管辖,医院只能根据自身利益出发,采取“优质低价”或“适宜技术 ,合理收费”的方案,来吸引顾客消费。另外,政府部门没有明文规定医疗服务价格,可以开展一些美容服务等,从而增加医院的收益。

③ 服务营销

“以人为本”是服务营销中的核心内容,即一切以患者的利益为中心 ,医院从多方面的考虑病人的需求,做到关心患者,让整个优质服务贯穿治疗过程,使优质服务真正做到贴近患者、临床与社会,从而提升优质服务质量。同时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一些便民措施,以真挚的关怀、优质的服务取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医疗服务与生产和消费是同一个过程,不能通过异地营销来实现。因此,要构建独特性的营销渠道,即直接提供服务,其中包括开展巡回服务、社区医疗服务、电话随访服务、网络平台服务等,充分运用有效的资源开拓市场。

④ 品牌营销

品牌的营销效率是相当高的,人们非常相信品牌效果,就算价格高,还是选择品牌。因此,品牌营销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利器,也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医院可以创建自己的品牌,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的构成一般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较好的医疗技术、优质的服务态度、经济实惠的价格优势,还包括一些强大的师资队伍等。

结 语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中,满足患者的需求,成为医疗市场营销目标。以人为本的市场营销是现代关系的营销思想中的核心思想,全体员工都应该积极参与医疗机构市场营销,最大空间的拓展市场,收获最大利润。在人员推销方面,着重医院的特殊性,医院一方面重视推广活动,另一方面保证接受医院服务人员作形象推广。在公共关系上,建立好良好的医患关系,和谐经营环境。有效发展医院市场营销,从而满足患者的需求最大化,实现患者满意度最大化 ,创造财富也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罗红岩 试论我国医院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财经界 2009,8: 90.

[2] 虞 婕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立医院市场营销模式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16(11): 817.

[3] 孙忠河 潘淮宁 马振华 南京市属三级医院所处的多元化医疗市场环境及发展前景思考中国医院管理 2009,29(3):28-29.

[4] 赵宁志 刘文华 高 茗 市场营销战略与医院管理 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67-69.

[5] 黄 海 医院市场营销与品牌塑造 医院院长论坛 2009(2):16-18.

[6] 王 丽 徐 波 毕媛媛 当前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市场 2011 ﹙ 8 ﹚

[7] 李从阳 浅谈医院的医疗服务营销 经济师 2010 ﹙ 9 ﹚

[8] 张玉敏 浅谈市场营销理念下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 科技创新报导 2011 ﹙ 9 ﹚

[9] 柯 明 李韶玲 浅谈公立专科医院营销管理 新疆医学 2011 ﹙ 4 ﹚

[10] 陈 曦 陈秀春 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 ﹙ 7 ﹚

[11] 杨廉洁 尚兴科 李勤芝 医院医疗市场营销创新研究 经贸论坛 2011 ﹙ 1 ﹚

第11篇

一、我国医疗设备所面临的环境现状

1.外部环境。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由于关税的降低,为我国的医疗设备远销海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增强了我国医疗设备的国际竞争力,使得我国的医疗设备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除此之外,国际环境对我国医疗设备的发展是相当有利的,我国的医疗设备逐渐在国际竞争中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我国医疗设备发展的。我国的医疗设备远销海外,有利于开拓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为我国的医疗设备行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内部环境。从我国的内部环境来看,我国的医疗设备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我国的内部环境为我国医疗设备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目前看来,由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社会已经提早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加之人们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这就为我国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还有就是,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推行和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更加有利于医疗设备行业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国家现今逐步对医药行业实行一系列的限制,并且对医药行业实施政府定价,这无疑会给医院带来收入上的困境,所有这些种种因素,都为我国的医疗设备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我国医疗设备的营销战略

1.人员方面。我们都知道人员上门进行推销产品是开发某产品市场的重要前提,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员不仅可以了解和揣摩到顾客和消费者的心理,同时也能为产品销售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所以,我国医疗设备所制定的营销战略的首要前提就是在人员方面制定一定的销售策略。首先,医疗设备生产商应该建立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不仅要为销售的人员进行医疗设备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还应该为医疗设备的销售人员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从而使得医疗设备的销售人员更加的专业,更加的熟于医疗设备的销售。还有就是销售人员应该与医院的医疗工作者进行积极地沟通和交流,这样使得销售人员不仅了解到现代医院对医疗设备公司的要求,同时也能够加强产品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销售人员在面对顾客或者是病人的时候,应该抓住医疗设备产品的优势,真诚地向顾客介绍产品,从而利于医疗设备的销售。由此看来,我国的医疗设备的营销战略以人员销售为主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营销战略。

2.广告方面。我国医疗设备的营销战略的制定不仅包括人员方面,而且还包括广告方面。经过大众媒体和其他的专业媒体某公司和某产品的广告,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品牌效应,同时也会为企业树立一定的良好的形象。我国的医疗设备通过平面广告等多种渠道来宣传产品,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为医疗设备产品的品牌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我国的医疗设备在广告方面制定的营销战略应该是:通过电视、报纸、或者是杂志,对医疗设备的产品进行播出和宣传,不论传递时间的长短,都可以提高医疗设备的知晓度。除此之外,我国的医疗设备生产商还可以利用公益广告来宣传医疗设备产品,增加人们对医疗设备产品的关注度,从而更加有利于医疗设备的销售。

3.网络方面。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路现已经成为了市场营销的重点领域之一。并且网络以它自己的优势,深受广大顾客和群众的喜爱,网络的便捷和多样化不仅给顾客带来了方便,同时给医疗设备的生产商带来了一定的利益。所以,关于我国医疗设备的网络方面的营销战略,我们可以在保健、养生等一些网站上关于我们医疗设备的产品的广告以及医疗产品设备的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设立问答区,让更多的顾客或者是消费者来了解我们的产品。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让顾客感受到我们医疗设备产品的亲和力和真实性,同时给医疗设备产品和我们的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医疗设备产品的销售。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网络营销对于医疗设备的销售来讲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在网络方面制定我国医疗设备产品的营销战略也是相当必要的。

4.其他方面。我国医疗设备的营销战略,除了在人员方面、网络方面、广告方面制定营销战略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营销战略。例如,价格战略;在价格方面。我国医疗设备的生产商可以采取顺向报价法或者是逆向报价法来增加医疗设备的销量。医疗设备营销战略最主要的就是定位自己的医疗设备产品,通过市场调研,不断提供自己产品的质量,而且还要深入的了解顾客的需求和顾客的心理状态,诚心的为顾客服务,在分析的基础上,成功的为推销产品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医疗设备的生产商还可以在一些药店或者是超市建立试点,让更多的顾客了解和认识到自己公司的产品,在推销的过程当中,真诚的为顾客介绍自己的产品,把医疗设备的优势和功能更好的介绍给顾客,把自己公司的医疗产品更好的推向市场。

三、结语

文章分别从四个方面探索和研究了关于我国医疗设备的营销战略,分别是人员方面、网络方面、广告方面以及其他方面,来探索了如何使医疗设备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从目前看来,不论是我国的内部环境还是国际上的外部环境,对我国医疗设备行业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都对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地作用。对于医疗设备行业来讲,作为一个刚刚发展、且时间较为短暂的行业,如何把医疗设备更好地推向市场是极为重要的,并且医疗设备的市场营销战略对于我国医疗设备行业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也是相当关键的。文章从几个方面来论述了我国医疗设备行业的营销战略,不仅对我国医疗设备的市场营销有着积极地作用,而且对医疗行业其它的市场营销也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的。

作者:杨静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第12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  改革  可持续发展

        1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情况

        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减轻职工的个人和家庭负担、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也日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医疗费用国家和企业包得过多,负担沉重、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造成极大的损失和浪费;②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窄,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部分职工的基本医疗需求得到满足与医疗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不统一。由于原有的这套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阻碍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国务院于1998年12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以下称《决定》),部署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在1999年内全国基本建立新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各省市以“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为原则,加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省市基本上都根据实际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框架,成立了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社保基办),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并由社保基金办负责审核并选定了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和定点药店,拟定出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及相应的管理办法等。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各地还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互助制度,以解决社会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之上的医疗费用。

        2 确保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医改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政府的责任,向中低收入的患者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通过市场化推动外资和民营医院向高端发展,为有支付能力的高收入阶层提供高档服务。只有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才可充分体现其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政府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卫生服务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行政和经济手段,监督和调控有竞争的卫生服务市场,规划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约束医疗费的上涨,引导医疗市场走向有管理的市场化。

        2.1 建立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降低医疗保险风险

        基本医疗保险是整个医疗保险的基础,是职工应普遍享受的医疗保障,也是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制度,体现社会公平性的宗旨。只有全民参保才可使医疗费用在全民中分担,降低医疗保险风险。同时降低医保道德风险,提高医保抗风险的能力,使医保能够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2.2 建立第三方购买制度,约束医疗费用的上涨

        在现有医疗保障制度下,参保者在寻求医疗服务时,比如:大额门诊、门特等还必须缴纳全额医疗费,然后再向医保机构报销。这样就导致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即这些参保者在就医时还相当于自费者。若有拒付,则由患者自己承担,医保管理者的工作重心在于控制病人,而不是控制医院的行为。本来,民众缴纳保费给医保管理者,是希望他们成为自己的经纪人,代表自己同医院讨价还价。但是,现在的医保管理者成为民众的“婆婆”。

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市场体制中,政府要想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完全有新的招数。就是让医疗保障管理者扮演好医疗服务第三方购买者的角色。把医疗服务中传统的医生-病患的双方关系,转变成为医生-病患-付费者的三角关系。当人们把医疗费用预付给医疗保障机构之后,医疗保障机构就可以以集体的力量,成为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具有强大谈判能力的购买者,从而有能力运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约束医疗费用飞速上涨,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与价格相匹配。

        2.3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统筹规划医疗资源的配置,建立健全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