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3-07-13 17:2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第1篇

一是召开党组专题工作会。传达省、市有关精神,研究部署我局创业服务年开展工作。

二是组建有力的领导机构。党政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明确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杨剑波具体分管此项工作,同时抽调了几名作风正、能力强的干部组成办事机构。

三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南昌市和省水利厅《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研究制定了《南昌市水务局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活动范围和方法步骤、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并按时上报市效能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水利厅。

四是进行了专题动员。3月5日下午召开了南昌市水务局创业服务年活动动员大会。会上传达了省、市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有关精神。对全局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局党组书记沈杰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并组织与会人员学习了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支持和服务创业方面的政策文件以及有关规定。

五是按照市创业服务年领导小组布置,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并在局机关、局属单位办公场所附近利用大幅标语、宣传栏(牌)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共悬挂宣传标语11副。

六是局活动小组办公室坚持每月进行一次调度督查使创业服务年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通过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我市水务事业多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基本完成市水务局组建工作,研究制订上报了局“三定”方案,保持了新接交的市城市排水管理处、市供节水办、市污水处理公司队伍不散、工作不断;

二是理清了水务工作思路,研究制订了2010年全市水务工作“1234”重点工作,“一落实”,即落实水务一体化改革;“两确保”,即确保防洪大堤不倒,确保廉政大堤不倒;“三加强”,即加强水利科技与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水利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加强江河堤防化建设;“四推进”,即推进城市涉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病险水库和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推进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三是大力推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编制项目规划,局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并形成会议纪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

四是大力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服务“山江湖”综合开发,编制实施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利规划实施意见;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县建设要求,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为主题,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方针,以实施绿色县城、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努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打造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美之县。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要求,用1年时间争取实现的绿化目标。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规划相应的建设内容,突出重点,突出特点,结合宜居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海西交通网建设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绿色县城、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重点工程。

(三)生态优先,注重实效。规划建设以身边增绿、改善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促进兴林富民,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四)造改并举,建管并重。大力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强化森林经营,改造现有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森林的综合效应;加强城乡绿化,落实管护责任,加强现有森林资源保护,确保植树成效,巩固绿化成果。

(五)政策引导,公众参与。制定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绿”工程建设。

(六)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在县绿化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各乡镇、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相关的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合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三、重点工程

(一)绿色县城

1、目标要求:我县年新增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54公顷,新增建城区绿地面积49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公顷。县城规划建成区绿地率由现在的30.63%提高到33.3%以上,绿化覆盖由32.3%提高到35.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8.1平方米提高到10平方米以上(详见表1)。

2、建设任务:(1)完成广场建设,增加公园绿地1公顷。广场位于316国道溪口段东侧,其下方为一中新校区门口,呈三角形地带,占地面积约1公顷。

(2)拓建公园,增辟园林景观场所,增加绿地面积10公顷,以满足更多群众休闲锻炼的需要。

(3)继续开发建设森林公园,逐步配套完善园区亭台楼阁等景区设施,增加园林绿地25公顷。

(4)创建绿色军营2个。在驻梅73117部队梅埔营区和营区,修建绿色景观带,使其成为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绿色军营。

(5)创建绿色校园15个。以创建“绿色文明学校”为载体,建设“绿色校园”,以绿化促美化,以绿化促文明,不断提高我县中小学绿化美化水平,影响和带动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年共创建15所绿色校园示范校(详见表4)。

3、牵头单位:由县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县教育局、支前办、驻梅73117部队等单位和镇配合。

(二)绿色村镇

1、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促文明、促富裕。我县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由现在的15%提高到18.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平方米提高到5平方米以上。

2、建设任务

大力推进村镇绿化,选择一批中心镇、中心村和生态区位重要村建设示范绿色乡镇、绿色村庄,重点推进县定3个小城镇的绿化工作。年计划创建绿色乡镇6个、绿色村庄40个村,主要安排对象为: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市级综合示范村、省市级挂钩帮扶村。创建标准为实现“五个有”,即:有一个公园绿地、有一条绿色通道、有一块经济林地或花卉苗圃、有一个绿化小区(主村所在地房前屋后绿化)、有一片风景林地或名贵古树(详见表2)。

3、牵头单位:绿色乡镇由县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落实;绿色村庄由县农办牵头组织协调落实。

(三)绿色通道

1、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精神,以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和新一轮铁路建设为契机,着力提高公路、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绿化美化水平,新建、改建、扩建高速公路两旁20-30米,铁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两旁10-20米,县乡道路两旁3-5米以上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

2、建设任务:我县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县乡公路干线总里程25.4公里。(见附表5)

3、牵头单位:由县交通局牵头组织落实。

(四)绿化屏障

1、目标要求:大力推进我县沿路(高速路、国省道、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沿江(重点流域一江五溪沿线一重山)、环城(县城周边一重山)“二沿一环”的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将沿路、沿江、环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全县主要交通干线一重山、重点流域一重山的宜林地绿化达到100%。一重山低质低效林地补植改造面积达90%以上。

2、建设任务:年林业部门完成绿色屏障造林绿化22500亩(其中更新造林16000亩,稀疏林地补植和坡耕地造林6500亩);水利部门完成我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200亩(详见表3)。

3、牵头单位:由县林业局牵头组织协调,县水利局、农业局等单位配合。

四、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

各乡镇人民政府是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的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有效组织落实造林绿化地块、绿化苗木、资金、劳力等事宜,协调各部门扎实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二)县绿委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

1、县委组织部:负责把造林绿化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

2、县委宣传部:牵头做好城乡绿化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业、全民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

3、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县直机关单位开展单位庭院绿化美化,组织县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4、县林业局:承担县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协调落实苗木及技术指导,牵头负责实施绿色屏障工程建设。

5、县建设局:负责组织、指导县城和乡镇所在地绿化工作,牵头做好“绿色乡镇”创建工作。

6、县农办:牵头负责新农村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绿色村庄”创建工作,落实“绿色村庄”任务目标。

7、县交通局、公路局:负责编制公路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通道两侧的绿化任务。

8、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中小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9、县水利局:负责编制并牵头组织实施水库、渠道、堤坝、水电站等管辖范围内的造林绿化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配合林业等部门做好江河、湖泊、水库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工作。

10、县农业局:负责指导不宜耕作的坡耕地造林和农场绿化,配合做好农田林网建设。

11、县支前办:牵头协调驻梅部队和武警部队支持地方开展城乡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工作,并搞好营区绿化工作。

12、县发改局:负责将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纳入我县“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在重点项目资金上给予支持。

13、县财政局:负责筹集“四绿”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并加强资金监管。

14、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

15、县监察局(县效能办):负责开展城乡绿化监察、部门绩效评估和效能考核。

16、县经贸局:负责有关开发区、厂矿、企业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

17、县科技文体局:加大城乡绿化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加强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科研成果推广利用。

18、县环保局:牵头负责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19、县广电局: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宣传报道城乡绿化工作。

20、县总工会:发动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地方造林绿化工作。

21、团县委:发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地方植树造林工作,开展“保护母亲河”植绿行动、种植“青年树”和绿化宣传等活动。

22、县妇联: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创建“巾帼绿色家园”、建设“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绿化委员会领导挂帅,县绿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逐项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的开展。

(二)保障苗木供应。县林业局、建设局要按照建设需要,组织抓好绿化大苗生产供应。县财政部门要负责落实绿化苗木补助资金。县林业、建设等部门要抓好若干个苗木基地建设,严把苗木质量关,做好“常年备苗、常年供应”,保障绿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三)鼓励社会造林。创新义务植树的方式,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和林地绿地认建认养活动,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管理,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开展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美化,鼓励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绿地。创新社会造林的激励机制,确保业主投资造林的收益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林农兴林致富的积极性。

(四)坚持依法兴绿。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公路法》、《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对新建、扩建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新城区绿地率30%、旧城区绿地率25%的指标留足配套绿化用地,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地、绿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城乡绿化成果。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城市生态建设要求,以“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海西”为主题,以“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为方针,以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为重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扎实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不断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优美之区”。

二、建设原则

(一)统筹规划,全力实施。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按照“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要求和“三年绿化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加大“四绿”工程建设力度,掀起全区城乡绿化新,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全区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任务。

(二)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突出特色,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规划相应的建设内容。结合宜居城区建设、新农村建设、交通网建设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重点工程。

(三)生态优先,注重实效。规划建设以身边增绿、改善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促进兴林富民,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四)造改并举,建管并重。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强化森林经营,及时改造现有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森林的综合效益。加强现有森林资源保护,认真落实管护责任,巩固扩大造林绿化成果。

(五)政策引导,公众参与。制定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运行机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四绿”工程建设。

(六)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在区绿化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各乡镇(街道)、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相关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合力推进“四绿”工程建设。

三、重点工程

(一)绿色城市

1、目标要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加快绿化、美化、园林化建设,形成绿美相拥、森林环抱、林水相依、林路相连、山水辉映、各具特色的绿地生态系统,提升绿化水平。目前全区建成区面积5777公顷,现有绿化覆盖面积2796.2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8.4%,建成区绿地率46.05%,人均公园绿地35.69平方米。各项指标居五城区之首。今年要实现我区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6.1%以上,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8.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到35.8平方米以上。

2、建设任务:突出抓好平原地区、山区、开发区、军营、校园的绿化示范建设。今年创建绿色军营7个、绿色校园6个。

3、牵头单位:由区园林局、区农林水局牵头组织协调,区支前办、区外经贸局、区经济发展局、区建设局、区教育局等单位配合。

(二)绿色村镇

1、目标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以“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民利用“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绿化促文明、绿化促致富。今年内,全区乡镇所在地绿化覆盖率由现在的15%提高到18.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平方米提高到5平方米以上。

2、建设任务:加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力度,在已经建成的国家级、乡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4个省级生态村的基础上,通过实施造林绿化、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恢复等措施,不断提高绿色村镇建设水平。力争今年上半年完成寿山乡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抓紧推进镇等乡镇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同时,大力推进村镇绿化,选择一批中心村和生态区位重要的村(社区),建设示范绿色村庄。今年计划创建绿色乡镇3个、绿色村庄40个,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及绿色村庄都有1处以上的公园绿地。

3、牵头单位:绿色乡镇由区建设局牵头组织协调落实,绿色村庄由区农办牵头组织协调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为主负责落实。

(三)绿色通道

1、目标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精神,以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和新一轮铁路建设为契机,着力提高公路、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绿化美化水平,新建高速公路两旁20~30米,铁路等交通干线道路两旁10~20米,县、乡道路沿线两旁3~5米以上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段全面建成沿线绿化带。铁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由92.8%提高到95%以上,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由67.1%提高到75%以上。

2、建设任务:以温福铁路、绕城高速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三环路,193、195县道,寿山石文化村、林阳寺等景区景点道路,以及鼓山风景区至鼓岭、至桂湖、通行政村公路等为重点,加大投入,开展道路沿线绿化,提升全区主要通道的绿化美化档次。

3、牵头单位:由区交通局牵头组织协调,落实绿化土地,实现绿化目标。

(四)绿色屏障

1、目标要求:

大力推进全区沿路(高速公路、铁路交通主干线沿线一重山);环城(城区周边一重山)“三沿一环”的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混交林,优化林分结构,将沿路、环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全区主要交通干线一重山和重点流域一重山宜林地的绿化程度达到100%,一重山低质低效林分补植改造面达到90%以上,主要江河和中型以上水库一重山的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90%以上。

2、建设任务:完成“三沿一环”造林绿化面积0.28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19万亩。

3、牵头单位:由区农林水局牵头组织协调。

四、职责分工

(一)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是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的主体,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组织协调、扎实推进“四绿”工程实施。

1、负责落实造林地、绿化苗木、资金、劳力等事宜。

2、对辖区内所属的道路、单位及社区绿化带进行拉网式检查,加强绿地的养护管理。

3、对辖区内需要更新、维护的绿化设施,及时整改修缮。

4、积极配合市、区绿化部门共同做好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的任务。

(二)区绿化委员会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

1、区委组织部:负责把造林绿化目标完成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

2、区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城乡绿化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业、全民参与绿化的良好氛围。

3、区直机关党工委:牵头组织区直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参加“四绿”植树活动。

4、区农办:牵头负责新农村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绿色村庄”创建工作,落实“绿色村庄”任务目标。

5、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纳入我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在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6、区财政局:负责筹集“四绿”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并加强资金监管。

7、区建设局:协调市规划局、市建设局,组织指导各乡镇所在地绿地规划和绿化工作,牵头做好“绿色乡镇”创建工作。

8、区园林局:承担区绿化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建设,牵头组织、指导“园林单位”、“园林小区”等创建工作,协调落实苗木及技术指导。

9、区交通局:负责编制公路绿色通道工程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做好管辖路界范围之内各类道路的绿化任务。

10、区农林水局:负责牵头实施绿色屏障建设。负责编制水库、渠道、堤坝、水电站等管辖范围内的造林绿化规划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做好湖泊、水库一重山的造林绿化工作。负责指导不宜耕作的坡耕地造林和农场绿化,配合做好农田林网建设。

11、区教育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各类学校开展校园绿化、绿化科普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推进绿色校园创建活动。

12、区支前办:牵头协调驻区部队和武警部队积极支持地方城乡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工作,搞好营区绿化。

13、区外经贸局:牵头协调开发区绿化工作。

14、区经济发展局:负责有关厂矿、企业绿化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落实绿化厂矿、企业绿化目标任务。

15、区监察局(区效能办):负责开展城乡绿化监察、部门绩效评估和效能考核。

16、区科技局:加大城乡绿化科技支撑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和水平,加强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科研开发和成果推广。

17、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编制矿山植被恢复和“青山挂白”治理规划,并牵头组织实施。

18、区文明办:负责指导创建文明单位机关的绿化美化工作。

19、区卫生局:负责全区医院、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绿化美化。

20、区环保局:牵头负责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

21、区人事局:提供造林绿化人才支撑,与有关部门联合表彰城乡绿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

22、区广电局: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多形式宣传报道城乡绿化工作。

23、区总工会:发动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地方造林绿化工作。

24、团区委:发动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地方植树造林工作,开展“保护母亲河”植绿行动、种植“青年林”等活动。

25、区妇联:发动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积极参加“双学双比”、创建“巾帼绿色家园”、建设“三八绿色工程”等活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绿化委员会领导挂帅,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开展。

(二)保障苗木供应

充足的优质苗木是保障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要根据“四绿”工程的特点,分别选择绿化苗木,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外来树种,尽量多用开花植物、彩叶树种,提高绿化档次、丰富绿化景观。区园林、农林水部门要按照建设需要,抓好绿化大苗的生产供应,要做到“常年备苗、常年供应”,保障绿化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绿化苗木补助资金。

(三)鼓励社会造林

创新义务植树的方式,大力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和林地绿地认建认养活动,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开展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美化,鼓励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和阳台绿化,不断增加城市绿量。创新社会造林的激励机制,确保业主投资造林的收益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林农兴林致富的积极性。

(四)坚持依法兴绿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公路法》、《铁路法》、《水土保持法》、《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对新建、扩建工程项目要严格按照新城区绿地率30.1%、旧城区绿地率25%的指标留足配套绿化用地,并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林地、绿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城乡绿化成果。

(五)健全奖惩制度

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各部门任期目标的重要考核内容,今年重点考核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应定期向区政府和区绿化委员会上报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实施情况。区委、区政府将适时组织检查并召开汇报会听取开展情况汇报。区监察局、区效能办要组织开展专项监察(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制定考评方案,及时对“四绿”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考评,并将结果上报区绿化委员会。年底,区绿化委员会对工作开展好、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的单位和部门将进行通报批评并问责。

第4篇

关键词:城乡;发展;道路;规划;研究

一、城乡路网规划对一体化发展的意义

城乡公路是城、乡(镇)、村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重要的经济活动脉络,主要完成干线公路网上交通的集散,并将广大农村区域的乡村和集镇联系起来,城乡公路以最便利的通达性为主要目的。制定科学的公路网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能够有效的达到提高公路网运输能力,满足公路交通需求,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城镇一体化建设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的目的,且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保证。

二、城乡路网现存的主要问题

目前,城乡公路网已具有相当规模,但仍不能满通需求。路网的饱和度为1.02,里程饱和率49%,其中干线网饱和度1.12,里程饱和率63%;县(区)乡路网饱和度已达0.98,里程饱和率47%。说明大部分的干线公路和主要县(区)级道路处于饱和状态,路网上时常出现交通拥挤和阻塞现象,导致运输车辆延误增大,运输成本提高,交通事故率上升等不良后果。

从网流量分析看,路网流量为2286 辆,其中干线网流量高达9691 辆,说明交通量主要集中在干线公路上,但干线公路上的机动车交通测算后竟高达26.8%;网事故率为127 次/车公里,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干线公路上。其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县(区)乡路网布局结构的不完整,致使部分原应由县(区)乡公路承载的的以农用车、非机动车为主的区域内部交通进入干线公路,不仅影响干线公路交通的通行,而且导致干线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上升,影响整个公路网效益的充分发挥。

三、城乡路网的规划原则

城乡路网的规划应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建设投资效益为中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服从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体系规划要求;

??2、满足城镇及农村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公路建设适当超前,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

??3、遵循“发展以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运输业”的战略方针,注重公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和衔接配合;

??4、城乡公路网布局要与干线公路网及相邻地区交通网络相互协调;

??5、遵循交通部“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边建网”的公路建设方针,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使公路网布局具有合理的时间层次和空间层次,既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又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分期的实施安排。

在上述规划原则的指导下,规划工作过程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模型计算与专家经验相结合,远期规划与近期建设相结合,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统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实施步骤相统一的效果。

四、城乡路网的规划方法

城乡路网规划应采用总量控制法进行编制。这种方法从区域内交通总需求出发,公路网通车里程和等级结构总量上把握公路网发展规模,并由此进行布局优化。

具体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在对城乡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模型,对现有公路网进行定量分析评价,揭示其主要问题和基本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总体思路和途径;

??2、在对城乡社会经济和交通需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预测,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交通运输需求状况,确定城乡公路网的发展战略、合理建设规模;

??3、运用布局优化原理,按分层逐次递归的方法对城乡公路网进行布局规划和论证评价;

??4、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对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五、城乡公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

城乡公路网规划的评价是指采用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对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以及规划方案的适应性等进行全面考虑,在发现公路网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为完成公路网规划提出建议,并采取具体的措施,进一步论证公路网规划实施的可行性,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城乡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是从路网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及运输要求的角度出发的,对城乡公路网密度、等级、布局结构、适应性,通达性等技术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对路网规划的经济评价在规划中则偏重于建设资金的投入分析。在完成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路网规划的综合评价。路网的综合评价是在全面考虑路网规划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后,来评价分析路网的规划方案。

综合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评价结果,在完成规划规模建设之后,城乡公路网存在的问题将逐步得以解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乡公路网发展规模逐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供需矛盾逐步了解,路网负担逐步趋于合理,交通拥挤状况得到改善,路网服务得到提高,运输成本不断降低。

2、城乡公路网不但能满足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步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超前于小城镇发展。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为核心,以提升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以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为切入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改革现行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联为一体,使县级医疗卫生技术骨干和设备下沉,拓展县级医院的服务领域,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能力,构建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格局,缩小城乡医药卫生差距,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三个统一,五个不变”的要求,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深化运行机制改革,把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连为一体,充分发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技术、管理上的优势,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县镇两级卫生服务功能,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优化结构、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壮大、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目的,让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三、工作模式

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使优质资源最大限度惠及基层群众,进一步提升农村卫生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具体工作模式主要有:

(一)建立以管理为核心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模式。由县中医医院托管蒋村镇卫生院,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统一人员培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药品采购与调配。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充分利用县中医医院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优势,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二)建立以医疗信息为核心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模式。在医院及甘河卫生院、余下卫生院之间实施医疗信息一体化管理,建立一套县镇一体化的医学影像数据库。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检查时,通过该系统将患者医学影像资料实时传送到县级医院影像会诊中心,由县级医学专家根据影像资料即时做出诊断。同时,乡镇卫生院医生也可在当地看到患者在县级医院检查的诊断报告、影像报告和影像资料结果,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该系统通过“电子医生”下乡,将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远程医疗会诊意见,并做出快捷、及时的诊断决策,使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医时,也能享受到县级医院专家的远程医疗服务,缩小县乡医疗差距,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医疗信息县镇一体化。

(三)建立以妇幼保健技术为核心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模式。由县妇幼保健院对草堂镇卫生院实行对口支援,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利用妇幼保健院的专科优势,加强草堂卫生院的妇产科及儿科建设;积极建立草堂地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规范操作规程及服务行为,把草堂地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建设成基层妇幼保健的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开展人员的双向交流和培训,把优秀人才引向基层,并为乡镇卫生院培养“沉得下、留得住、用得上”的妇幼保健人员;把先进的技术引向基层,充分利用支援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形成有效、紧密的技术支撑,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有效整合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四、工作任务

主要工作任务包括:

(一)优化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被托管的镇卫生院的医疗、防保人员由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调配,一体化管理后,保持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人员编制不减、财政投入不减,达到人才协调使用、医疗服务优化、利益共享的目的。县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只负责对相关卫生院的业务技术指导,不参与其内部管理。

(二)明确管理方式

一是“三个统一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将镇卫生院的人员管理权限并入县级医院。支援镇卫生院的人员与县级医院人员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审、选拔使用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按照“岗位相对固定、人员按需流动”的原则,由县级医院统筹使用调配人员,不受现阶段人事制度影响,不办理相关手续。实行岗位绩效等级工资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分配制度适当向乡镇岗位倾斜。财务财产统一管理。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实行财务统一管理,独立核算;资产统一登记,分别建立台账。镇卫生院开展业务所需设备可由县级医院灵活调剂使用,原资产属性不变。加强对镇卫生院账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指导,规范财务管理。医疗业务统一管理。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由县级医院统一管理,做到统一规章制度、统一技术规范、统一人员培训、统一业务指导、统一工作考核,按照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开展医疗服务。

二是“五个不变”。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不变。县级医院和镇卫生院保留各自原有机构设置和行政建制,镇卫生院可增挂县医院分院的牌子。镇卫生院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和任务不变。镇卫生院仍然承担行政区域内预防、康复、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公共卫生职能,县级医院负责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职能不变。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乡镇卫生院最根本的职能。镇卫生院要充分借助县级医院的技术、资源优势,不断扩展基本医疗服务内容,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镇卫生院公益性不变。镇卫生院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机构,保持镇卫生院公益性是让广大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财政投入供给机制不变。保持县镇医疗机构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不变。镇卫生院人员工资按现行政策全额拨付,可采取“财政拨付总额预算,工作岗位按需确定”的方式进行人员经费动态管理。不允许县级医院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侵占和挪用国家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资金。

三是“两提高”。通过实施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提高镇卫生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当地老百姓在本镇就能享受到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服务,而只支付镇卫生院的收费标准,不断提高就诊人次,促进镇卫生院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四是“三制”管理。即坚持镇卫生院院长公开招聘制、卫生院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镇卫生院仍属独立法人单位,院长实行公开招聘,由托管的县级医院提名,县卫生局考核任命,在一体化管理框架下履行卫生院院长的管理职责。镇卫生院按照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实行全员聘用,托管模式的镇卫生院人员聘用由县级医疗机构统一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院依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别制定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方案及分配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实行基础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综合考核兑付报酬。一体化管理前,镇卫生院要进行资产登记造册,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镇卫生院所需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均按现行模式采购、配送。

五、实施步骤

(一)调查研究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1月20日)。县卫生局对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对参与试点的镇卫生院的服务人数、服务半径、医院规模、医务人员数量及技术结构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县镇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为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1月21日—2011年1月30日)。召开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扎实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并由县卫生局组织人员对被托管的镇卫生院进行资产清查,理顺体制机制。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县卫生局要及时召开会议宣布试点方案。试点医院要根据《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及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细化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四)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7月—2011年12月)。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各试点医院要进行自评,及时进行总结,认真查找和解决工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达到“以评促管”的目的,从而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队伍管理,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增强医务人员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副县长为组长,县卫生局局长为副组长,县发改、财政、食品药监、物价等部门及参与试点的县镇医疗机构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的组织协调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试点医院要充分认识开展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卫生管理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等部门要落实公立医院政策性投入;将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的医疗机构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公立医院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医院加快发展;落实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三)健全各项制度。各试点医院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引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的县镇卫生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要认真分析查找在机制、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完善,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行为,促进医院高效规范运转。

第6篇

根据省关于创建“绿色乡镇”的建设标准和要求,为促进城乡统筹绿化协调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提升农村绿化建设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目标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名市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创建“绿色乡镇”活动,弘扬生态文明。以创建“绿色乡镇”为重点,结合“村容整洁”活动,大力开展城乡造林绿化,种植珍贵、优良乡土树种,以绿化促美化,提升乡镇绿化水平,实现生态优美,人居环境和谐,促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健康持纣发展,今年,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18.5%以上,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5.5平方米以上。

实施办法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市“绿色乡镇”的创建要求,合理制定年度建设规划,逐年实现绿化标准,实现“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样”的目标。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条件、种植习惯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选择适宜树种,突出地方特色,拟建新楼农民休闲公园、东升公园、泗洲岩公园等。

3、生态优先、注重实效

以改善生态为前提,在加强现有植被保护管理的基础上,突出拆旧(废)增绿,见缝插绿,“四旁绿化”等方法,大力创新植被配置方式,提高绿化覆盖率,精心打造“绿色乡镇”和“乡村公园”,尽快改造村庄、乡镇生态环境。

4、改造并举、兼管并重

严格按照《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省绿色乡镇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度制制度,加强乡镇周边、乡镇功能分区交界处绿化隔离带的维护和管理,加大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及沿街护坡挡墙的垂直绿化,注重湿地资源保护,加强抚育、管理和防火、防灾等,确保绿化成效,在抓好绿化环境建设的同时要扎实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建设要求

要高度重视绿化规划建设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把绿地规划纳入乡镇总体规划统一实施,统一修编。注重保护乡镇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植物地带性风貌特色、突出乡镇文化风貌特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乡镇绿化,注重养、灌、花、草的合理配置,提高绿化养化效果,优先发展乡土乔木,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发育的园林植被,选用景观效果好,环境保护功能强的园林绿化树种,确保各乡镇绿化系统建设颁布合理,植物多样,功能健全,景观优美;要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规划的原则,抓好“四旁四地”等非规划林地绿化,搞好乡镇主次干道绿化,街头绿地、广场绿地、拆墙透绿建设和“乡村公园”的建设,完善公园、广场配套设施,加强养护管理,塑造绿化精品,要积极开展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省城,进一步搞好庭院绿化工作,积极推广建筑物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和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养化活动,全面提高小城镇绿化水平。

保障措施

创建“绿色乡镇”对于全面提升村镇品位,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各村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1、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群众

要充分认识“绿化乡镇”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各乡镇、村庄开展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推进“绿色乡镇”创建。要大力保护弘扬生态文明,将每年3月作为义务植树月,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生态道德和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积极有效推动乡镇绿化创建工作的开展。

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要成立创建“绿色乡镇”活动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名单附后),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将建设任务分年度落实到具体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按照属地分管原则,抓好落实,做到职责明晰、环节可控、有序推进。

第7篇

关键词:临汾;城中村;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城市建成区形成的一些已经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但在土地权属、户籍等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城中村”地区在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许多隐患,这些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的关注。

一、临汾市“城中村”现状

临汾市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155平方公里内共有城中村90个。“城中村”空间分布上呈相对集中又相对分散无序状态,其中北城镇及向阳路以北片区,5个村庄;向阳路、五一路、滨河路、迎春街片区,3个村庄;现状北环、同蒲线、东108国道片区,5个村庄;五一路、高速引线、同蒲铁路片区,2个村庄,共计15个村庄位于开发区、建成区及东城区,空间分布上呈相对集中分布。这里村民基本依靠第二、第三产业生活, 不再耕地, 这些村庄已经完全被城市所包围, 然而这里仍然是一派鸡鸣犬吠相闻的农村景象, 村里房屋建筑杂乱, 违法违章用地十分普遍,住宅用地严重超标。道路狭窄,交通不畅,空中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线。留下了许多消防安全隐患。已成为制约临汾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因素。

二、临汾市城中村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新问题、新的挑战,具体实施操作因没有参照和经验,所以各地各行其是,尚无统一、规范的制度要求。到目前为止,住建部已组织五次高级研讨会,召集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对城中村改造实施模式、土地开发与投融资实务等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国家没有一部关于指导城中村改造的法规文件,除直辖市外也没有省级政府出台的法规。在国家出台的现有法规文件里也很难找出指导城中村改造的条目。

2.缺乏具体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实施方案做指导

城中村规划编制没有真正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之中,与城市其他地区没有统筹规划,不能协调发展,缺少《城中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与《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做指导。大都是项目建成之后才有规划,因而城中村村落建设比较凌乱。村民房屋横难成线、横竖成行,朝东朝西、座南座北的都有,有的房屋间距过小,通风采光差。村内道路弯曲狭窄小,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缺少土地产权转变模式的具体办法

按照临汾市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实施意见》确定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约用地、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意见中将临汾市“列入改造的城中村、城郊村,村民建设用地标准最高不能超过人均133平方米”并规定“城中(郊)村改造土地利用方案核定的土地利用指标,属于集体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转为国有土地;属于国有土地的,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但意见中没有提出具体办法与细则;“改造用地指村民宅基地、道路等公用设施用地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商业及办公用地,不包括耕地等农业用地”。其中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操作难度较大,在政策上尚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并且按照人均133平方米计算,改造用地很有可能要占用耕地。“城中村”改造既没有改造进度、开发模式、安置地块的规划,也没有将城中村改造纳入区域性开发规划,因而改造缺少计划性和前瞻性。

三、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建议尧都区政府、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辖区城中村、城郊村改造的第一责任人,要统一组织辖区的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实施细则,并依据《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对列入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城郊村,加大督导协调力度,确保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和谐、有序、快速推进。

2.严格依据规划,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城中村、城郊村改造不仅是拆旧建新的过程,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对列入改造计划、尚未完成村民转市民、一产转三产、平房转楼房、村委会转居委会、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村集体企业转股份制企业等“六个转变”的城中村、城郊村,建议市直各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公安部门要做好村民转市民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国土部门要做好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工作;经信委要做好集体企业转股份制企业工作;人社、农业等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扎实做好配合工作。

3.强化指导

市城改办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督导,抽调有关单位人员一条龙办公,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城中村、城郊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便利,及时解决在规划、土地、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同时,国土、规划、住建等部门要加大城中村、城郊村改造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坚决遏制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确保城中村、城郊村改造工作规范、有序、和谐推进。

4.加强管理

凡列入城中村、城郊村名录的城中村、城郊村,村集体建设项目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建设,严格控制城中村、城郊村宅基地建房。纳入近期改造的,村民原则上不得在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房屋;纳入中期改造的,进行控制管理,村民住宅经房屋质量安全鉴定部门鉴定确系危房的,经市规划局批准后可在原址上翻建;纳入远期改造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程序,村民可申请新建、改建、扩建宅基地上的房屋,但层数不得超过2层,每户建筑总面积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结合新医改相关要求,进一步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镇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围绕“改善民生、服务健康”这一目标,按照国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卫生制度”、“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逐步均等化”的要求,努力发展卫生事业,全力服务健康,倾情造福人民,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 工作计划

(一)办人民满意医院,筑放心公卫屏障。

1.继续深化医疗质量体系管理,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积极推进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2.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实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精神病人及时就医治疗。

(二)完善三大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证参合率达95%以上,进一步提高合医经办人员素质,有效控制医药总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让参合群众得到的低价优质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医疗保障体系覆盖范围。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管理等11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期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检查、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发育检查、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活动,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

3、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达到医院标准化水平,使医院发挥最大效益,做到功能突出、流程合理,优化就医环境。

(三)强化措施目标管理:建立和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工作绩效为基础的综合目标考评办法,强化对各科室的目标管理。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人员,明确责任。

2、过程管理:一是坚持“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重大事项须经院务会、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坚持民主科学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着落。二是全面落实首诊负责、医师查房、病例讨论、会诊、医疗安全、医患沟通等16项核心制度,做到人员到位、流程科学、记录准确、资料规范。三是结合岗位设置运行机制改革,完善运行机制。四是严格执行财务内控制度,科学编制收支预算,以收定支。

(四)突出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工作:xx年改造院坝、花园,门诊楼一、二楼装修。

2、抓好医疗体制改革工作:一是继续完善绩效工资改革工作;二是加强国家基本药物阳光采购工作;三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

3、加强均等化服务工作:按照xx年均等化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11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

4、积极开展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按照乡村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村卫生站管理工作。

(五)统筹各项工作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加强责任范围内环境卫生整治,绿化、亮化、美化患者就医环境。

2、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积极开展医德医风考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

3、加强红会及献血工作。继续深化“博爱万人行”爱心活动,争取完成无偿献血计划任务。

第9篇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工作全局,按照“一轴、一带、四区、八景”的设计规划,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大手笔、高标准的原则,结合兰山公园二、三期项目,加快“村园一体”建设进程,重点加快“兰山人家”131户农村新居建设进度,确保内实现搬迁入住,力争将建设成为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农家生活体验为一体,具有时代气息和鲜明特点,融合自然风情和兰山景观,体现村园一体和示范引领的新农村建设样板村;按照标准最高、推进最快、质量最优的原则,加快推进石沟村地质灾害治理、整村搬迁和土地整理“三合一”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内405户农户新居开工建设,并达到一定的形象进度,完成土地整理2000亩,自来水等基础设施配套跟进,力争使石沟村全体村民撤出地质灾害隐患区,探索建立“开发土地、整村搬迁,集中居住、集约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力争在土地开发方面为“再造”战略的实施率先突破、总结经验,为加快推进全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树立典型和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样板工程建设。根据整村改造规划设计,拆旧建新,异地搬迁,在新址建设以分区合理、构架分明、特色鲜明、美观大方、四季有景、基础配套为要求,加快“兰山人家”建设进程,大力实施农民新居建设、村庄道路、山体护坡、上水管线、排水(污)管线、公共服务设施、绿化工程、景观打造等项目,着力将头营新村打造成村园一体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1.规划设计及立项。聘请设计单位编制规划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和建设概算,负责完成环评、地质灾害评估等工作,并完成项目立项。全部工作在7月初完成,并通过相关报批程序。

2.建设用地。7月初以前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完善相关土地手续,确保工程正常开工建设。

3.招投标工作。根据工程设计和投资概算,于7月中旬以前完成招投标工作,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施工单位,确保7月底工程全面开工。

4.工程管理。工程由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综合建设组实施。聘请专业监理公司进行监理,聘请专家指导,村上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多管齐下,确保工程管理和质量。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解决工程进行中的相关问题。

5.拆迁安置。由区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拆迁安置组实施,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狠抓任务落实,在7月15日之前,完成拆迁丈量测算、评估和登记等工作,7月25日之前,签订拆迁安置协议,完成每户5万元保证金征缴任务。建设项目完工后,按拆旧院进新居的原则,折算补差搬迁入住。旧宅和原经营用房拆除后,拆迁区域所整理土地按土地流转相关办法由村集体流转给兰山公园,用于兰山公园二、三期开发建设。

6.验收入住。工程完工后由整村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综合建设组实施。统一验收合格后,交由拆迁安置组及街村按相关办法组织农户搬迁入住,并完成拆迁工作。

(二)石沟村样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石沟村回道沟开发整体土地2000亩。在回道沟开发区建成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美观大方的石沟新村,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异地搬迁,集中居住。精心做好靠“地”借“商”发展文章,加大科学种植技术推广力度,激励广大村民发展高效现代农业,进一步加大新区后山开发力度,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实行“招商选先、招商选优”,努力打造宜农宜商、前村后园式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

1.土地开发整理。严格按照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公司实施土地开发项目,并签定施工合同。中标单位要确保于4月按要求完成1000亩土地开发整理任务。

2.规划设计立项。确保于6月完成环评、地勘、测绘等工作,并聘请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方案。与此同时,负责完成项目立项报批等工作。

3.用地手续办理。7月初以前,确保完善土地手续和工程正常开工建设。

4.工程招投标。根据规划设计和投资概算,于7月底以前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选择有资质、有实力、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实施农民新居建设工程,确保8月初工程全面开工。

5.工程建设。由石沟村三合一项目工程指挥部统一管理,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力争于8月初启动405户农民新居、基础配套等新农村建设工程,确保于20127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6.监督管理。成立石沟村三合一项目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小组,聘请土地开发专业监理公司和建设工程专业监理公司;成立村民质量监督小组,多管齐下,全程跟踪,确保工程管理和质量。工程指挥部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工程进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三、实施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3月10—3月25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召开专门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10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区县结对合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实验区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我市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同步提升,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义务教育一体化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创新结对合作工作机制

开展结对合作的区县要本着“城乡一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发展”的宗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结对合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结对合作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具体安排如下:

区与县开展结对合作;

(二)丰富结对合作工作内涵

开展结对合作工作的区县(含区与开发区,下同)要结合各自实际,确定“1+1”结对合作学校。城区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对农村学校(含开发区学校,下同)进行结对合作,加强教育理念、信息、成果、资料等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1、开展教学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城区学校要把提升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为结对合作工作的重点来抓。要引导农村学校通过强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完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加大以生为本、以校为本的教研教改力度,不断加强网络教研,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城区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到农村学校上课、听课、评课,举办专题讲座,参与并指导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农村学校也可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城区学校听课,参与城区学校教研活动,实现教学研究互动交流,共同提升。

2、开展师资合作,提升教师素质。进一步落实《关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工作的指导意见》。城区学校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轮流到农村学校支教,帮助农村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农村学校也可派教师到城区学校任教学习,实现互动交流。结对学校每年可以互派管理人员到对方学校,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挂职锻炼。

3、开展管理合作,提升办学水平。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是办好学校的有力保证。城区学校要把管理合作作为结对合作工作的重要内容,帮助农村学校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帮助农村学校明晰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质量。

4、开展活动合作,提升育人质量。城区学校可联合农村学校共同举办大型德育、艺体、科技等活动,也可邀请农村学校师生到城区学校参观或参加活动,或派教师到农村学校组织开展活动,以丰富农村学校育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农村学校在开展相关活动时可聘请城区学校相关人员到校指导。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全市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完成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发展的高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抓好结对合作工作。各结对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结对合作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工作进度,以确保结对合作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全市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工作从2012年3月起逐步推进。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县区(开发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局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推进城乡教育结对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基教处。结对合作区县要联合成立工作协调机构,共同制定区域间《结对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并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各校要把结对合作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

(二)开展评选,实施奖励

第11篇

关键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生态文明制度;美丽蓬莱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同志所作的报告,科学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工作基本经验,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五位一体”、“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同步”、“两个翻番”、“美丽中国”、“八个坚持”、“四个意识”、“三个自信”等新思想新观点新部署。同志的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学习,加深了理解,感触颇深。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基本特征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对现行的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以来,我国建立了政府生态环境行政管理体制,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还未能形成对粗放型、外延扩张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制约,致使片面追求生产总值的增长,以攫取和损毁生态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生态越来越恶化。面对严峻形势,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

作为一座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滨海旅游城市,蓬莱市始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制度保障与工程建设并重,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011年跻身全省首批、烟台市唯一一个省级生态市,2012年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建设生态蓬莱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一是启动生态蓬莱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发展。2012年4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生态蓬莱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四大班子领导全部参加。结合国家级生态市考核指标要求,把生态蓬莱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全面组织实施。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蓬莱的意见》、《蓬莱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考核指标责任分工表》和《蓬莱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工作实施方案》等,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蓬莱市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生态蓬莱建设工作。

二是创建“蓬莱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蓬莱的意见》和《关于在全市开展“蓬莱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集中整治农村垃圾、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运行模式;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对秸秆、禽畜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因地制宜地采取制沼气、发电、还田作肥料等不同方式,全部综合利用;抓好镇驻地绿化工程,提高绿化档次和绿化覆盖率;加快推进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

三是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高生态环境承载力。严厉打击河道挖沙、乱采滥挖、无证开采等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加强陆岸水污染治理,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加强对水土流失、矿区地面塌陷、破损山体、湿地和海岸带等生态受损区域的治理修复,恢复区域自然生态功能;加快推进水系生态建设,积极实施沿海防护林、荒山绿化、封山育林等重点工程,构建绿色屏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四是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市政府制定下发了《蓬莱市大气治理可持续改善实施方案》、《蓬莱市扬尘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重点抓好燃煤电厂、水泥生产企业和工业窑炉的颗粒物污染防治设施的升级改造;不断加强城乡结合部、施工场地、地面的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完善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在市区两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开展PM2.5和臭氧监测。

第12篇

一、基本情况

为统筹开展城乡一体化管理工作,2017年3月将清扫队、清运队、垃圾分类工作组、环境整治办等科室统一纳入环卫调度中心管理。环卫调度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52人,其中主任及副主任5人、办公室7人、清扫保洁队员200人、清扫司机22人、清运司机55人、环境整治办公室5人、市政队15人、路灯队8人、收费队9人、机修车间5人、压装车间7人、垃圾分类人员14人,主要负责永宁县全县350万平米道路的清扫保洁、洒水降尘,日产260吨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全县裸露空地、残垣断壁、卫生死角、露天堆场等的整治,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垃圾兑换等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保障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2016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按照国家资助、政府自筹的原则,先后投入4931万元、3500万元逐步建设了永宁县生活垃圾转运调度中心及永宁县闽宁镇公共环卫设施建设项目,目前永宁县生活垃圾转运调度中心稳步运行2年,闽宁镇公共环卫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于8月底投入使用。

二是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配备一批高标准环卫设施,购置分类式果皮箱8500个、生活垃圾收集桶5111个,生活垃圾户内分类桶7.5万个,户内干垃圾袋25万个、户内湿垃圾袋25万个等,各类清扫清洗车辆23辆,县城公厕以及主要街道垃圾桶(果皮箱)覆盖率均达到100%。投资700万元,新建11座星级公厕,改造16座老旧公厕,并安排专人管理,截止目前,永宁县城区共建成公共厕所41个,流动公厕2座。

三是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通过实施“道路、公园广场、绿化带、临街建筑”四大亮化工程,新增路灯2765盏,城区路灯、景观灯共计11226盏,投入26.21亿元用于全县道路建设,共新建、扩建和改造道路36条,达157公里,修建桥梁12座。投资6亿元,大力实施迎宾大道、宁丰街、王太路、宁和广场改造等30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2000万,对南环路、杨和大街进行道路维修改造。

(二)强化领导,合理规划编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县委、政府制定了《永宁县环卫保洁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城管、环卫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等24个主要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同时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出台《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职责》《驾驶员安全操作制度》《电动三轮车管理制度》,与驾驶人员签订《清运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城乡环卫保洁工作稳步推进、有序发展。

二是严格落实“以克论净、深度清洁”环卫保洁标准,对县城内350万平方米的路面,进行“定等级、定路段、定标准、定人员、定处罚”的细化管理,人行道、路面安排清扫保洁人员实行16小时全方位保洁,按照“九净五无”的道路保洁标准,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全面实现县城道路全覆盖、无漏扫。

三是采用人机结合双作业模式,加大县城主干道路湿扫频次,每天由9辆湿扫车分夜班和白班不间断对县城八横十六纵道路进行湿扫,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

四是进一步创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将望远片区5375040㎡道路清扫保洁、路灯设施维护、市政设施维护及园林绿化管护采用市场化作业模式进行管护,实现政府部门直接管理,企业专门运作,改变政府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管干一体模式,通过划分路段、明确作业范围、制定机械化硬指标、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应急机制等,提升作业企业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垃圾处理模式,提升城乡环境卫生质量

一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持续推进。永宁县城乡生活垃圾调度中心建成后,将县城、李俊、望洪等4个乡镇14个中心村的生活垃圾一并纳入县城统一收集转运,日处理生活垃圾260余吨。将县城及各中心村由之前的“户分类、村(居)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四级转运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优化为“户分类、县转运”的两级处理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减量化收集、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实现“垃圾运输全密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总目标。

二是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随着永宁县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县城范围内建筑垃圾产生量达到每年20万吨。综合考虑我县城区发展及建筑垃圾回填容量、处置能力,2015年,在县城南侧红星村建立占地50亩的建筑垃圾消纳场,用于建筑垃圾集中分类堆放。建筑垃圾中的渣土由市场自行调节,渣土用于填坑、铺路;其余装潢垃圾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2018年,为规范永宁县城乡建筑垃圾处理,遏制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现象发生,经县委领导同意,由县城管局牵头并组织实施在原胜利乡四队拆迁庄点建设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占地面积约50亩,用于堆放永宁县城乡建筑垃圾,从根源上解决了城乡建筑垃圾随意倾倒的现象,规范了永宁县建筑垃圾处理。

三是餐厨垃圾专业化处理。通过与企业签订合同,每年财政投入200万元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收集处理。委托银川保绿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集中收运永宁县餐厨垃圾,要求做到日产、日收、日处理,保证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密闭运输。

(四)蹄疾步稳,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2017〕26号)相关要求,2016年9月,永宁县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正式启动,印发了永宁县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管局。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将垃圾分类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社区、每个家庭,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工作运行机制。以建设社区为首个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一是组织社区和物业公司人员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建立资源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类体系。目前已在51个居民小区、16个乡镇中心村、9条街道和3个农贸市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登记发放27197份宣传资料、分类垃圾桶56424个,垃圾袋277062条,宣传覆盖率达到53.1%。

二是充分利用“垃圾换物”、“积分奖励”等形式对居民分类投放进行引导奖励,共开展资源垃圾回收兑换活动281场,参与兑换户数2434户,兑换商品金额13709.35元,兑换回收各类资源垃圾18.80吨,玻璃瓶5933个。

三是按照试点小区实际居住人数投放旧衣物回收箱,制定回收计划,开展旧衣物回收活动42次,累计回收旧衣物15.4吨,将符合捐赠条件的衣物集中由专业公司进行清洗、高温消毒,定期开展旧衣物爱心捐赠活动,共捐赠爱心衣物150件,受益人数150人。

四是与天楹公司积极对接、沟通,由天楹公司向总部申请,在永和锦城投入智能化设施,将永和锦城小区打造成智能化、标准化示范小区,并联合天楹公司在永和锦城开展智能化、标准化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活动6场,采集住户信息并为居民办理智能分类卡500余张。

五是在集贸市场、四季鲜批发市场等处开展餐厨垃圾回收利用活动,制作环保酵素30余桶,并将环保酵素运用到公厕冲洗、空气洁净等。

(五)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市容市貌

一是制定完善《永宁县2018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方案》,将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了各部门考核范畴,建立了完善的考核机制,细化各部门工作任务,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挥部按照“周督查、季考核”的要求,现场督查,及时向委县督查室、政府督查室上报督查通报,明确时限要求,全力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向纵深。

二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全县裸露空地的突出问题,组织人员、车辆及时对闽宁镇、国有农场、王太火车站、银子湖、珍珠湖等地区的裸露空地、卫生死角、残垣断壁、城乡环境整治薄弱环节进行整治,出色完成各类迎检工作200余次,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提升,推进、巩固我县国家级卫生县城的创建。

窗体顶端

三、取得成绩

(一)城乡一体化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近年来,通过创新开展大城管、大环卫管理模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运行,加快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机械清扫率由2016年60%提高到2018年的86.01%,提高26.01%,城乡环卫保洁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对环境卫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城乡环卫保洁队伍逐步优化

随着城乡管理精细化、规范化发展,按照服务总人口密度来分布和配备环卫保洁从业人员数量。

一是人员结构优化。县城和望远工业园区共配备环卫保洁人员 360余名,平均年龄45岁,普遍文化程度为初中水平,保洁人员逐步年轻化。

二是服装配备优化。结合城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环卫作业标准化,实行“三统一”(统一服装、统一装备、统一标准)。

三是休息场所优化。取缔县城原有的9座垃圾中转站,提升改造为9个环卫工人户外劳动者之家,室内配备文化角,为环卫工人休息、更衣、停放环卫车辆以及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是生活待遇优化。将原来的环卫工人每天餐补由6元提高到12元,同时建立职工食堂,每天由专人为环卫工送早午餐,得到了广大环卫工的赞许,促进了城乡环卫保洁质量的提升。

(三)城乡环境面貌逐步改善

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工作,以“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日”“美丽永宁”“千处百日”“三旧改造”等环境整治日为载体,在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卫生大扫除日的同时,消灭了城中村、城边村、园中村等城市“三旧”,彻底解决了城市规划区内“脏乱差”问题,城乡环境明显改善。

四、存在问题

一是各乡镇城乡环境整治任务落得不实、整改力度不够,居民保护环境卫生意识淡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成效不明显。

二是环卫作业车辆紧缺。全县现有道路清扫保洁车22辆,生活垃圾收运车30辆,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面积逐年增加,现有的车辆难以满足城乡生活垃圾收运、清扫要求。

三是生活垃圾分类末端处置滞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虽已启动实施,且运行良好,但在末端处置上缺乏经验,从根本上无法达到资源化再利用的标准。

五、对策建议

(一)创新宣传方式,健全保洁队伍

利用报刊、电台、新闻等媒体大力宣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公德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业务培训,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提高卫生保洁作业能力,进一步强化服务水平。

(二)以项目促发展,推动垃圾规范化管理

以积极申报永宁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末端处置项目为依托,加大望远区域生活垃圾综合处置项目申报、建设进度,以提高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成效。

(三)推行“大物业”管理模式,提高居民小区管理水平。经统计,目前县城有37个小区由物业公司管理,有32个小区由社区监管,有5个小区由建设单位自行管理,有8个小区是居民自治。针对部分小区无人管理、管理混乱的现状,调度中心积极推行“大物业”管理模式,对县城各小区及物业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彻底改善小区环境卫生面貌,营造干净整洁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