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时间:2023-07-13 17:2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管理规章制度

第1篇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1

摘 要 为确保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全面落实到位,我单位围绕省巡视组关于落实“设备和工程领域违反《招投标法》问题”、“解决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存有涉嫌照顾特定关系和背后利益输送问题”及“清理三外和中间商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

关键词 落实 专项巡视 意见

一、关于采购和工程建设等领域违反《招投标法》的问题

(一)梳理采购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物资采购管理

完善《招投标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重点梳理供应商管理是否规范、招投标有无违法违纪行为、采购合同的条款有无不合理之处。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对采购系统的管理规章制度重新进行梳理,先后共梳理规章制度19项,其中修改完善15项,新建3项,沿用1项。

(二)强化监督,规范招标过程

为严肃招标纪律,我部纪委做出安排,纪委委员充分履行纪委监督责任,对招标的开标、评标环节进行日常监督。在《招投标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纪委委员的监督职责,并负责参标单位对招投标活动违纪行为投诉的受理。目前,我部纪委委员每天坚持轮流参加部内招投标工作,使开标、评标等关键环节时刻处于纪委O督之下,此举有效地维护了部内物料采购的公平竞争和招投标过程的规范管理。

(三)细化、明确非竞争物资审批流程

为加强对非竞争物料的采购管理,我部通过了“非竞争物料定义及审批流程”决议。其中,非竞争性物料的审批必须经过部采购领导小组评议,方可实施采购。今年以来,我部非竞争物料合计627条,且每一笔非竞争性物料均有完整的申请、审批、会议纪要、议价资料、合同文本等完整存档资料。

(四)强化对备件修复的管控

我部在整改期内修改完善了《设备材料、备品备件修复管理办法》,明确了备件修复的定价方式,即议价方式、询比价方式、招投标方式。规定了询比价和招标确定的修复项目,承修方在解体检查后使用单位要进行确认,双方填写修复项目确认书,并做为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之一。原则上修复价格不得高于备件原值的30%。

(五)推行廉政风险预警制度

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我部对关键岗位人员采取岗位轮换制。重点对采购人员实行业务调整,避免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同一领域而可能形成的保护关系网和利益纽带。岗位轮换同时激发了职工对工作的热情,拓宽了关键人员的知识视野。

二、解决采购、工程建设等领域违法违纪问题以及存有涉嫌照顾特定关系和背后利益输送问题

(一)严格执行部内采购管理制度

充分运行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采购流程的固化,减少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2016年2月1日,我部物联宝迭代开发项目一期正式上线,实现网上超市、招投标管理、供应商管理及零库存管理等功能。4月30日,物联宝二期迭代开发项目上线运行,增加了共享调剂、竞拍管理、联采联储、仓储管理、金融平台等模块,实现了产品交易平台、结算管理平台、大数据增值服务平台和运营管理及信息平台的全部上线运营。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使采购的各个环节更加公开化、制度化,有效地抵御了传统人情采购的束缚。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

我部制定了《供应商禁入管理实施细则》,规范了供应商在我部开展业务活动行为规范准则。重新修订了《采购管理办法》,明确了采购方式,针对不同的采购方式制定了不同的价格有效期。同时,实现备件采购全部纳入招标采购。做到全部招标资料扫描上传到招标网站,实现电子化归档。及时修订了《供应商管理办法》,拟定了供应商考察打分标准,对供应商准入门槛制定了严细的标准。

三、关于“清理三外和中间商”问题

(一)清理采购中间商问题

截止2016年3月底除进口产品商、国内产品商外,所有履行完合同的中间商均已清理完毕。我部制定了《供应商禁入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了《供应商管理办法》,下发了《供应商情况调查表》。广开渠道,引进厂家,减少对贸易商的依赖。结合物联宝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对供应商的调研,积极引品牌、信誉、服务优良的厂家参与部内采购。截至目前,共有家600家单位进行信息反馈,为下一步供应商分级,直采做好基础工作。

(二)完善《工时结算及分配机制》,提高内部检修人员人工劳效

在《公司内部单位设备检修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工时结算及分配机制流程,并在在SAP系统中实现工时结算,并同财务对接。

(三)扩充内部检修单位特种设备维修资质

拓宽经营范围,拟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贰级晋升壹级。为满足资质新标准的要求,积极准备相关的材料,组织员和技工人员培训取证工作。

积极申报无损探伤检测许可证和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组织高压试验和特种试验人员培训等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外委外包。

第2篇

关键词:招标采购 管理 要点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立招标采购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招标采购项目管理机构首先应依法建立、逐步完善规章制度,先立规章,才好按章办事。招标采购法规体系包括相关的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该体系的法律、法规条款有其规律可循,可谓是一脉相承,任何招标机构的规章均受上述法规体系的制约,所以制定规章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但不可逾越上述法规体系的基本规定。

在招标采购项目管理实践中,招标机构的规章中往往容易出现与相关法规体系相抵触的条款,在源头上存在管理缺陷,造成招标采购项目的争议、质疑、投诉、流标等后果,为招标采购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实践中,招标机构订立的规章与相关法规体系相左的情况,主要出现在招标采购中涉及的时间、日期、保证金金额、专家人数比例的规定等方面。通过梳理招标采购的相关法规体系,招标采购工作相关规定因招标项目类型的不同略有差别,可归纳如下。

1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发售

招标文件发售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发售日至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不少于20日。

2 现场踏勘

招标预备会前1-2个工作日统一组织投标人现场踏勘,踏勘文件在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15日前送达投标人。

3资格预审或招标文件澄清、修改

递交资格预审或投标文件截止日15日前,送达所有潜在投标人。

4收取投标保证金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前交纳投标保证金。保证金金额按投标报价的2%(政府采购1%)收取,设计不超过10万元,工程不超过80万元。

5 开标

递交投标文件截止日同一时点,投标人代表或公证机构验证、检查。

6 评标委员会

招标人代表和专家组成,成员为5人以上单数,招标人代表不超过1/3,专家随机抽取不低于2/3,并具有8年以上从业经验、高级职称或同等专业水平。评标前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充分熟悉招标项目和招标文件。

7 评标

按照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由评标委员会进行评审,推荐1-3名中标候选人。

8 定标

招标人或委托评标委员会确定。评审排名第一者为中标人。

9 签订合同

发出中标通知书的30日内招标人与中标人签订项目合同。预付款为合同价款的20%、保修金为合同价款的3-5%(一般5%)。保修期自验收合格日开始计算,其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设计、施工)为设计寿命期,土建、装修、水电、设备为2年,采暖(供冷)为2个供暖(冷)期,防水为5年。

10履约(担保)保证金

履约(担保)保证金为中标价10%,同时招标人应提供价款支付担保。

11投标保证金退还

签订合同的5个工作日内。

12 招标结果报告

确定中标人的15日内,招标人向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情况报告。

注:以上时间、数据为普遍的规定,机电国际招标、世界银行及亚洲开发银行、国际招标等应参照各自的特殊规定、要求。

二、编制科学严谨的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的编制是招标采购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招标文件是投标人决定是否投标和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也是招标人接受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及签订合同、项目执行、验收结算的重要标准,是整个项目运做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招标采购规章制度要与国家相关法规协调一致。

二是,招标文件中应注意避免出现倾向性条款。

三是,招标文件应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对投标人的业绩、资质、财务状态、同类项目经验、管理人员等评审条件做出明确的要求,设置的条件应与招标项目的难易、复杂程度相适应。

四是,招标文件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工程量清单中对于是否设置标底、投标最高限价、最低成本价等项目应明确规定,这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中标价格,也是招标人、投标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工程量清单是投标报价的统一平台和载体,其编制质量将直接影响招标项目投资、投标报价、项目管理、资金拨付及结算、项目决算的科学与合理程度,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专业性较强,需具有造价执业资格的招标人员承担。

五是,尽可能参照行业、专业的招标文件范本编制招标文件。

三、收集整理有关招标的法律、政策和专业资料

招标采购的标的一般为工程、货物、服务,涉及的工具资料繁多,招标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长期搜集、整理、归类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文件与行业专业资料,为依法、有序、高效地开展招标采购工作提供保障和技术支持。其中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是开展招标工作的强制性、纲要性文件,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只要在日常工作中稍加留心搜集、整理即可。行业专业资料的搜集、整理、更新却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专人负责。

行业专业资料收集应侧重在资料内容和资料来源渠道两个方面。资料内容包括行业专业的标准规范、发展的方向和最新动态,投标人的名录(包括资质、业绩、信誉等)、市场信息资料等等。资料来源渠道主要有:第一,本部门日常工作积累整理的档案资料。第二,相关网站、期刊、报纸资料。第三,企业(投标人)信息资料、市场价格信息资料。第四,行业学术交流、同行信息交流资料。第五,多种形式的调研学习活动的资料。

四、加强项目后续阶段管理

获取质优价廉的标的是招标采购管理的重要目标,但仅此不能算是项目的完善管理。按照目前的管理制度,项目招标与实施、使用是不同的组织管理,作为招标采购管理机构,在完成项目招标工作后,应由专人负责跟踪走访项目的合同谈判签订、实施、验收、使用等环节,充分了解项目全过程的管理,建立每个项目运行的详实档案资料。后续管理对提升招标采购管理机构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大有裨益,亦有利于“阳光”项目的实现。项目招标采购完成后,招标采购管理机构是否应进行后续管理,如何开展后续管理,是个新课题、新问题,需要业界的思考探讨,必要时还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撑。

五、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

招标采购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招标采购管理者的工作原则。实现招标采购项目的目标,尽管有多重要素构成,但管理组织者、各方参与者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要素。整个过程程序公开合法,资格、业绩要求、评审标准及方法要公开、公平、公正,方能保证在合法的竞争环境下获得质优价廉的标的。这个过程是考验招标采购组织者对项目的充分熟悉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正确应用、组织规章制度的完善建立、专业知识的掌握、组织者的管理协调及职业道德水平等的综合素质,要求招标采购管理者的职业能力、道德素养不断提升,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

职业能力、道德素养提升是长期的任务。首先,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在编制、审核招标文件时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置的条件、方法同招标项目相适应,招标评审的程序、过程合法。再次,评委会成员的产生及后续开展的工作要符合法律法规和项目的特征要求。最后,廉洁自律,开展阳光招标采购管理,接受社会、媒体舆论、行业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万海.探析水利建设工程招标限价的编制策略[J].现代商业,2011(6) :11-12.

[2] 吴立平.对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中存在问题的探讨及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1( 3) :24.

第3篇

关键词:小额物资 采购方式 竞价平台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高校经费来源越来越多样化、额度越来越大,需采购的物资也随之种类繁多、数量增大,小额物资采购尤为明显。这促使学校采购工作量剧增,管理工作日益繁重,高校必须确立采购效益观念,建立健全采购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采购方式,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下,能及时、快捷、低成本地采购物资。

1.小额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小额物资按种类分有办公类和科研类。办公类以标准件为主,总体需求量大,但每次需求的数量不多,金额较少;科研类指用于科研、教学等的仪器设备。教学、科研、科技开发项目的多样化带来物资需求的多样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综合使得新兴学科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所需科研设备和用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即使就同一种类的物资来说,其规格、技术指标也会有很大差异。经常是某一类型的仪器设备的需求量很小,一台或几台某种型号的仪器设备可能就满足了教学科研需要,因此,采购很难形成批量。小额物资从金额及数量上与全校所有物资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但采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却占相当大的比例。拿我校为例,小额物资每年交易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5%左右,但交易次数却占到总交易次数的30%左右。这块工作花费工作人员大量的精力,但是收效却不理想。因为用户觉得采购程序烦琐,采购部门响应速度慢;而采购部门觉得用户每次采购的物资数量少,尤其用于教学、科研的小型仪器设备、配件等,其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响应的供应商不多、不积极,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购任务。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采购占用人力、物力资源比例高

以往的采购方式需占用的人力资源主要是采购前市场考察及论证、招标信息、开标前会议准备、专家评审等。其中前期调研及招标信息、开标前会议准备至少有一名人员主要负责,专家评审至少3-5位人员,还要有纪检部门全程监督。物力资源占用学校方面主要有用户调研费、专家评审费、以及供应商标书制作费、投标差旅费等,而供应商会把这些成本转嫁到投标报价中。

1.2采购周期长

高校资金来源多、来源广,经费一旦落实到位,就有很强的时间性,要求急于投入使用,早出成果。对于零星小额物资不能提前做好预算,是工作过程中随时需要采购的。但按原有的采购方式要经过招标,就得通过招标公告,一般公告要5天,再询标,中标后再中标公告,公告一般要3天,再签订合同,等等一系列流程下来至少十天半个月。而且若前期调研不充分的,有可能流标,再重新来过,又得至少10天。另外对于有些单项金额较少的物资,招标嫌程序复杂,不招标采购又不规范,有可能好的价格买不到好的物资,而且会给者留了豁口,导致国有资产受到损失。

1.3有效供应商少

小额物资采购,信息的渠道面窄,例如我校是通过校园网招标公告的信息。因为公示期有限,这些信息有时不能被更多的潜在的投标商获知。另外,高校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承担着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不仅需要通用设备,还需要大量专用设备,其特点是品种多,专业性强,技术指标复杂。这类物资在一个区域内生产厂家和供应商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是单一来源。

2.采用灵活多样的采购方式

2.1招标采购

招标采购是指采购管理中心以招标公告的方式在校园网“招标采购”栏公告采购信息的采购方式。其适用于小额物资单价或批量价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物资;

2.2定点采购

定点采购是指通用的经常性的零星消耗品。这类物资通用性强,按往年消耗量有可预见性,单价低,总数量多。通过招标,把低于市场价一定比例,质量好和能提供优质服务的一到两家供应厂商选择为定点供货单位,并定期进行考核,优胜劣汰。按同等材料比价格、同等价格比质量、同等质量比服务的原则,综合考虑质量、价格、服务、交货期、付款条件、履约能力等因素。一般一年左右再重新招标。

2.3单一来源采购

单一来源采购是指在适当的条件下向单一供应商征求建议或报价进行的采购,是一种没有竞争的采购方式,一般有较严格的适用条件,其只适用于定制的物资,或者是和用户前期仪器设备关联性很大的,或者生产厂家只有一家的。这类采购用户要写明理由,并经专家论证,由采购管理中心及纪检部门审批。

2.4高校网上竞价采购

高校网上竞价采购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针对小额物资的采购方式。它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和数据库技术,将采购招标、投标与竞价、供应商选择及开标、招投标监督、售后服务评价以及职能部门审核管理等一系列招投标流程在网络上完成。高校网上竞价采购系统主要适用于以上三种采购方式不适用的采购物资,可谓是采购方式的有效补充。我校常规是单价5万元以下或批量总价10万元以下技术规格能精确描述的物资,对于日常性的教学用具,如课桌椅、多媒体设备、行政办公设备及相关配件等。这些物资采购量大,次数频繁,网上供应商家多,竞争激烈,有利于提高采购效率,节省采购成本;对于技术复杂、不能仅凭价格决定中标的项目则不太适宜,但仍然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网上采购,就是要在选定中标商之前,与投标商进行联系、沟通。若不是最低价,要写明理由,提交给主管领导及纪检部门审批。高校网上竞价采购是一种高效的采购方式。可变分散零星采购为集中批量采购,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采购价格,整合采购职能,减少采购工作量和管理费用,可以减少采购时间,提高采购效率。因为该采购方式,对参加竞价的供应商来说,同时从网上获得信息,背靠背竞价,进行价格竞争,可减少许多前期的推销联系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低成本运作,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般成交价比较低;对学校职能部门来说,不到竞价截止时间,任何人看不到竞价价格信息;对申购老师可了解及参与竞价和审批等全过程,在最低价原则下有权预选竞价供应商;审批原因和中标结果完全公开,有利于相互之间的监督,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职能部门的审批在网络系统中进行,所有相关数据皆保存在专用服务器的数据库中,以便快捷地统计和审纪部门对有关疑问项目的审计和相关数据的调用。

该系统全国联网,目前已注册的供应商有3000多家,随着供货商不断注册加入,在全国形成庞大的供货商网络,并逐渐形成规模。由于是该平台是针对高校的,所以有些设备是各个高校通用的。这样需采购的一些物资不需要前期大量调研,直接挂到该平台3个工作日,即可低价采购到所需物资。据不完全统计,采用该系统购置仪器设备,比教师提出的市场申购价节省资金高达8%以上。我校在近一年的试运行阶段,在该平台所采购的物资成交价比用户预算低了10%。系统起到了将分散的需求集中,且不需采购人等待。利用网络这一现代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平台,网上竞价系统对高校和供货商都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建立小额物资采购的配套管理制度及监督措施

建立健全高校小额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建立相关管理规章制度来规范采购的操作方式和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精神实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套规章制度和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章办事。实行以采购部门为主,审计、监察、财务等部门全过程参与的做法,要使采购过程透明,采购信息开放,采购程序公开,供货渠道明朗,订货价格明确,合同条款完备。用健全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物资采购管理,明确物资采购机构的职能范围。做到机构到位、职能到位、管理到位。

遵循物资采购的四条原则,即质量第一,价格最优,服务最好,信誉最佳的原则。增加采购工作透明度,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竞争;要求审计人员对内控制度是否有效进行评价,对设备采购从申购、采购、合同签订、验收建帐、付款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对程序和操作方式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督约束和评审,做到编制计划与具体采购分离、具体采购与监督管理分离、具体采购与到货验收分离、具体采购与支付款额分离

4.加强采购人员培训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采购实务工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采购人员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采购人员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廉洁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法律法规、商务和设备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拓宽采购人员的知识结构,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提高采购人员素质。发挥检察审计部门、财务主管部门、政府采购咨询专家和政府采购特邀监察员的作用,积极引进在商务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充实政府采购队伍,逐步提高采购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5.结语

高校小额物资采购要从采购物资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及监督措施,提高采购人员业务素质。相信在监督、审计、财务等部门的共同参与下,高校小额物资的采购工作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贾延江.政府采购的创新方式:网上竞价管理[N].南方日报,2007

[2]袁秀丽.小额物资采购方式研究[J].物流科技,2005

[3]贾延江、林明河、许家瑞.高校物资“网上竞价”采购管理研究及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第4篇

一、采购制度建设

1.组织制定采购管理规章制度,上报领导后组织实施;

2.负责制定采购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并督导执行;

3.根据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程序。

二、采购工作管理

1.参与供应商的谈判与合同的签订;

2.指导市场调查工作,进行合格供应商的审批审核;

3.抽查供应商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工作;

4.参与酒店批量与重要物资采购的业务谈判工作。

三、部门内部事务管理

1.处理本部门内部日常行政事务;

2.负责本部门所属员工的业务指导、绩效考核工作;

3.负责本部门人员培训、调配和工作安排等;

4.负责协调本部门与其它部门间关系,解决争议;

5.主持部门内部会议的召开和重大事务的处理工作。

接下来,我根据岗位职责对一季度来的工作进行述职:

采购制度建设工作:

根据董事会和酒店的要求,制定了采购部各岗位的工作制度、采购部工作程序、采购流程、食品采购工作程序及制度、外地采购工作程序。建立了采购信息库,对所有的来访供应商进行登记,选择重点。可能会发展为供应商的单位或个人进行整理,作为候补力量。建立了切实有效的询价机制,每月6、16、26日是我们对餐饮部的原材料询价的时间,以采购、采购、库房、各厨房组成的询价队伍,不论烈日当头还是寒风刺骨,我们这支队伍始终尽职尽责,活动在乌市的各大市场,客观事实的记录了各种原材料的价格,为我们的定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收货时采购员对所供原材料的质量、数量合格情况进行登记,做出总体评价,直接约束供应商,在这一点上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效果很明显,原材料品质有了明显提高。对采购流程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修改,制定了小件物品采购流程和急购物品的采购流程,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和服务质量。

采购工作管理方面

与部门成员一起参与物资采购、询价、议价,通过对制度、流程的学习与应用,对部门人员进行了工作分工,各司其职。从一季度的工作情况来看,流程和制度已经相应落实,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采购工作步入了正常运行的状态,改变了以前没有章法、盲目工作、计划统筹性不强的工作状态。

在市场采购的同时,对诚信经营,有实力的商户或公司进行记录,作为候补蓄备力量,在物价涨幅,季节交替的时候,组织人员进行市场调查,对于供应商的张家同志,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以我们调价情况为依据,部门商议决定后,上报财务部。经常关注市场变化,合理安排使用资金。

在xx年1月份和2月份,茅台酒两次大幅提价时,通过关系渠道和市场调查,及时请示领导,在涨价前批量补进,抢占有利时机,为酒店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临时采购方面也做出了相应要求,制定了流程、制度、就要求各部门按照程序、流程走,有制度就要落实,在这方面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效果明显。

部门内部事务管理方面

处理部门的日常事务、合理的安排当天的采购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已经发生的问题一起商议解决措施,因为采购工作的特殊原因,我们不能再办公室开展学习培训工作,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学习,利用酒店组织的大小培训课程学习,在车上交流,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这一点做到了学以致用。日常工作中也经常给他们灌输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引导大家从内心深处树立起酒店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不畏严寒酷暑的奉献精神,严格自律的道德准则,公正、公平的做事原则,廉洁奉公的工作状况。经常到一线部门了解物品使用情况,听他们的反馈意见,有难度的事情也可以一起商量解决措施。

第一季度,在董事会和酒店的支持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我部全员协调下,圆满完成了全年的采购任务,采购金额总计500余万元。虽然在过去的一季度中,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但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在工作中,我离领导和同事们的希望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

流程制度,落实不够严格,有流程没走完就提前采购的现象;

管理措施不够细致,对采购工作中的一些新问题思考不够。

下个季度的努力方向:

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更加热情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结合实际,制定新的工作目标和方向,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驾驭工作的能力;

第5篇

关键词:服务采购;全面控制;体系建设;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9-0116-03

当前,由于涉及面广泛,国际和国内对服务采购尚没有准确的界定,有的采用排除和归纳法,将其定义为“组织对除货物和工程以外的其他企业需求对象进行获取的过程”。本文将服务采购归纳为“组织对技术研发、技术服务、专业咨询,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以及具有一定执行周期的维修、维护保障,会议、培训、物业管理和其他服务的获取过程”。

与货物和工程物资采购相比,服务采购的标的具有无形性、无法存储性、易变性、生产过程复杂等属性。因此,服务采购具有难以控制其多大程度上能满足采购需求,难以确定服务范围和要求,以及难以控制服务提供的进度和风险等特点。

采购管理不仅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本,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质量。当前,以采购服务为主的单位如科研机构,采购管理工作相对于核心业务在其工作体系中往往处于非常末端的从属地位,整体力量薄弱,而生产性企业又以采购货物和物资产品为主,对服务采购往往按照货物和物资采购模式进行管理,这些都不利于有效开展服务采购管理,充分发挥采购的价值贡献。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探索如何将全面控制工作与服务采购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服务采购全面控制来提升采购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1服务采购全面控制的内涵

法国著名管理实践家、管理学家法约尔(H.Fayol)提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职能,其他其它专家也有将管理职能归纳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四大职能,不管是“五大职能说”还是“四大职能说”,控制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足见其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本文中的“全面控制”即以提高效能为中心,实行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控制”。“全员工”即企业或组织中主管采购工作的领导、采购需求单位和采购管理部门参与服务采购的全体员工;“全过程”即贯穿采购需求提出、需求设计、可行性论证、立项审批、招评标、谈判签约、合同执行、成果验收、服务后评价等环节的采购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即以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和绩效管理等为核心,控制工作覆盖服务采购活动的所有重要方面。

2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中应用的措施

2.1提高对服务采购全面控制的认识

2.1.1实现采购管理理念创新

第一,以科研单位为例,要改变以往只重视科研管理而忽视经营管理和采购管理的观念,在企业管理中赋予采购管理关系自身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地位;第二,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特长,努力把“严、慎、细、实”的科研精神融入采购管理的各方面,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第三,要树立“以控制为导向”、“系统化运作”和“精细化管理”等理念,开展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采购控制精细化管理,实现采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2.1.2实现采购管理组织机构创新

服务采购单位可以充分考虑自身人力资源结构和业务发展需要,建立与自身实际相适应的采购管理组织机构。笔者所在单位在成立单位采购委员会的基础上,将采购管理、费用控制和法律管理三项职能通过商务合同管理部门融为一体,而不像其它单位分别设立采办部、费控部和法律部,从而可以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统一,尤其是实现现实中经常“对立”的采购职能与法律管理职能的融合,在提高效能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获取“1+1>2”的效果;此外,专门组建常设的采购控制工作组,将采购需求单位人员纳入到采购全过程控制工作中,增强控制效果。

2.2开展以全面控制为导向的服务采购管理体系建设

2.2.1采购管理体系建设

服务采购单位应紧紧围绕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提高采购综合效能等目标,通过分类、整合采购管理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涵盖采办立项管理、招评标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管理、采办控制等内容的采购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服务采购管理水平,提高采购管理贡献价值。

2.2.2采购控制体系建设

在服务采购管理过程中,尤其要突出“控制”的导向作用,使全面监督和全面控制成为采购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采购控制内容、控制程序、人员队伍建设、垂直管理和横向沟通协作、评价考核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采购控制体系应成为采购管理体系的重要子体系,并以费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和激励管理等控制为工作重点,采购管理体系其它子体系的各项工作均应以控制子体系的各项控制为导向。

2.2.3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全面控制的顺利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作为后盾,服务采购单位可积极开展内控制度体系建设,重点按照“制度、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三级开展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表意明确的“采购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可积极开展与采购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管理内控制度体系建设”,为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采购管理和法律管理两个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将原有的6项采购管理规章制度丰富、细化为了3项基本制度、12项管理办法、9项实施细则共24项采购管理核心管理规定,大大增强了管理规定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增强了使用效果。

2.3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2.3.1积极开展费用控制精细化管理

(1)建立和完善采购标准价格体系。

标准价格体系的建立对指导采购合理定价具有重要作用,服务采购单位可以通过统计分析以往合同成交数据和横向对比市场价格来建立标准价格参考体系,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组织编写各类服务价格的《定额标准》。例如,笔者所在单位按内陆和沿海地域划分,制定公司、事业单位、高校的高中初级人员标准人工费率;按二维、三维、叠前、叠后技术要求分别建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每公里(平方公里)标准综合单价;同时,编制了涵盖海洋工程设计、海洋工程预制、海洋工程涂覆、物探采集与勘察、钻井、完井、修井机费用等费用定额的《海上油(气)田工程建设施工定额》标准。依据标准价格参考体系和《定额标准》控制预算的编制,并进行合同价格谈判,可有理有据地遏制供应商的虚报高价,促进采购成本的降低。

(2)设置招标率红线,严格控制单一开源采购。

通过严格控制单一来源采购,逐步提高邀请招标等竞标方式采购的比例,可以很好地促进价格竞争。笔者所在单位对各所属单位的服务采购招标率设定最低值限制,并将其纳入到各单位的质量目标和绩效考核指标中,促进通过竞标方式采购的项目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好地发挥了市场化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

(3)实施“年度协议”采购。

对于一年内多次合作的供应商,服务采购单位可以像货物采购一样,推行技术服务“采购年度协议”计划,这样一般既可以“稳定委托关系、简化委托流程”,又可以取得一定比例的服务价格优惠,并且与供应商建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利于促进供应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委托任务,间接促进采购成本的降低。

(4)实施同类专题联合集中采购。

对于在各个项目中均会发生的同类服务采购可采用联合集中采购模式,笔者所在单位近年探索实施了“大区域、多项目、同专题”技术服务合并集中采购的采购模式,例如“某区域油气田联合开发前期研究”项目将以往多个油气田开发项目均采购的工程地质和工程物探调查、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同类专题合并采购,相对以往同类专题通过不同项目分别采购,可有效降低动复员、差旅等重复支出的成本,获取可观的规模效益。

(5)积极开展采购需求标准化设计。

采购需求设计是采购费用控制的源头,服务采购应充分利用标准化的简化原理,积极开展采购需求标准化设计。例如,通过开展海上平台、组块、生活楼、模块钻机标准化设计,在海上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阶段可以采购统一的设计服务,进而采购统一规格、统一型式的钢材、设施等物资,既可获得大量规模化采购效益、简化后期建造和管理,又可大大降低采购管理工作量,节约采购管理成本。

2.3.2积极开展进度控制精细化管理

(1)加强采购全过程进度监督。

技术研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供应商供货周期也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作为服务采购方尤其是科研单位可采取多项措施主动开展进度控制工作来保证采购成果质量。第一,组建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组,形成采购管理部门、采购需求单位、项目组三层采购监控体系,开展从立项、招评标、签约到合同执行、验收、付款“采购全生命周期”的进度控制工作;第二,建立采购进度动态跟踪和定期通报制度,对逾期项目进行催办,对即将到期项目进行督办;第三,通过提醒(预警)与警示并举、绩效考核管理等激励手段确保进度控制效果。

(2)加强采购进度控制。

为加强招评标和合同签约环节的采购进度控制,可以通过《采购计划进度控制表》,在采购立项通过审批后即确定商务负责人严格限时完成发标、收标、评标、谈判、合同评审等各环节采购工作,并根据需要缩短收标等环节用时,促进采购效率的提高。

2.3.3质量控制精细化管理

(1)采购管理纳入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笔者所在单位在国内石油业界最早将勘探研究、开发设计和技术研发等全线产品一次性纳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形成了具有海洋石油特色的科研质量管理体系。为加强服务采购成果质量控制,采购管理工作也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被纳入了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开展采购管理自身质量控制,避免因为采购不科学、不规范而影响采购产品质量。

(2)加强采购技术指标和技术标准建设。

技术指标和技术标准是技术类服务采购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在采购中,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可遵照的,在招标文件中必须列明具体、详细的技术指标,明确质量控制措施;对有标准可循的,例如在工程勘察、工程设计等领域可建立技术和商务人员联合比对、筛选、审核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机制;此外,应积极组织开展标准体系建设,严格按标准进行采购、按标准进行检查和验收,保证采购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对供应商标准化管理。

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作为石油科研单位,我单位供应商中各类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高校老师或具有高校背景的公司占很大比例,我单位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供应商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实现对供应商服务质量的持续、规范管理;并通过加强对供应商工作监督,促进供应商建立标准化工作体系,做到高度重视标准、严格执行标准,甚至主动改进标准,提供更优质产品。

2.3.4积极开展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

(1)采购法律风险审查。

经济合同具有重要法律地位,有条件的服务采购单位应设置专职法律人员,并可将法律管理工作纳入服务采购管理总体框架中,确立以采购文件、经济合同及相关规章制度法律审核为核心的采购法律风险控制机制,力争实现采购法律审核百分之百覆盖,有效规避采购法律风险。

(2)内部风险控制管理。

服务采购单位应建立规范的供应商数据管理、合同签订、合同验收、应付账款、合同变更等采购流程及风险控制点,持续开展采购内控流程和控制点实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工作,识别可能存在的实质性漏洞和待改进的一般性缺陷,有效地规避采购运行程序风险。

3全面控制在服务采购中应用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在服务采购管理中开展全面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3.1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2012年,笔者所在单位通过预算控制精细化管理和合同定价控制精细化管理,直接节省采购资金5600多万元,通过实施技术服务“采购年度协议”计划取得近2500万元价格优惠,合计直接节资8100多万元,2010年至2012年三年累计直接节资达1.96亿元。

通过“大区域、多项目、同专题”技术服务合并集中采购,单某区域联合开发一个项目的前期研究阶段即可在采购工程服务时节省装备动复原费用1880万元,节省其它服务采购资金482.93万元;此外,我国每年在海上建设大量的油气开发平台、生活楼、组块,一般通过标准化设计,采购与第一座相同的第二座及之后的每座生活楼的设计服务可大幅节省40%至60%的采购费用。可见,通过在采购需求设计阶段加强费用控制,可直接节省显著的采购成本。

3.2有效缩短采购周期,创造宝贵时间价值

通过加强服务采购全面控制,不仅可以大幅提升采购及时率,还可以大大缩短采购周期和合同执行周期,使获得的成果更早地投入使用,获取宝贵的时间价值,进而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抢占竞争至高点。

例如,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采购控制,笔者所在单位在采购任务量大幅攀升而未增加采购管理人员的情况下,采购立项和合同验收及时率均大幅提高了40%多,避免了采购逾期对项目正常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如,随着进度控制理念的强化,采购项目立项审批周期2011年大幅缩短至7.8天,2012年进一步缩短为5.7天,其它环节执行周期也大幅缩短,为油气田早日投产开发赢取了宝贵的时间资源。

3.3促进采购成果质量的提高

通过开展采购方式控制,提高竞争性采购比例,增强了供应商之间的相互竞争,促使供应商提供更优质的技术成果;通过合同执行全过程开展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风险控制等精细化管理,推动了供应商与采购方之间的深入技术沟通和相互协作,促进了采购成果质量的提高。

3.4提升采购风险防控能力

通过实施全员工、全过程、全方位的采购全面控制,可有效地防范供应风险、操作风险、质量风险和法律风险,将各种采购风险减少到最小,为企业既高速又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5促进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以全面控制为导向的服务采购管理立足于在控制外委比例、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外部优质资源,使其更好更快地转化为自有技术、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立足于更加有效地使用采购资金,更大程度地提高采购成果质量,获取质优价廉的技术研发服务;立足于缩短采购和合同执行周期、提升采购效率,创造宝贵时间价值;立足于提升采购管理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软实力,很好地促进了科研生产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利平.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叶天贵.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石油企业整体素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1,17(11).

第6篇

关键词:施工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

1引言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地城市建设迅速发展,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对施工企业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即要追求企业利润又要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的要求, 只有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 才能达到目标的实现。

2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

作为一个工程项目, 特别是建筑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 材料品种繁多, 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 必须熟悉施工图纸, 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 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 每一分项工程, 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 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组织计划, 并以横道图或图表示出来,从大入小, 由面及点, 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 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 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坚定落实

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并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追求实际效果。项目经理部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旨在严密对人的控制,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了解和掌握。

4 原材料采购管理

建筑产品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质量的优劣。假冒伪劣建材对工程质量可直接造成严重伤害。为此,应严格检查施工单位进场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出厂证明、技术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及技术鉴定文件等,必要时还需要进行抽检或试验。建筑材料应重点检验的内容:钢筋的出厂证明书、试验报告单,钢筋级别、种类、直径及锈蚀情况,必要时抽样送检;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进场试验结果报告以及品种和标号,骨料除按设计的规范要求检查级配、料径、允许含泥量外,还应注意禁用含风化的碎石;钢筋、混凝土构件要送实验室进行检验;对砂石的料径、含水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都要严格把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强度,从而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

5重视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施工质量应从现场管理抓起,施工单位一定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工程重要部位,如工程的基础、混凝土梁、柱等隐蔽部位的施工,尤其需要加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施工后返工或导致产生不安全隐患。对于其它分项、分部工程,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样。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能够返工的坚决返工,不能返工的,必须采取措施补救,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施工资料管理

一个建设项目对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和调配,还有不可忽视的资料管理,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要进行竣工资料这一项的验收。竣工资料包括材料出厂合格证、化验、检验报告、复检核查报告、竣工图、自检自评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作联系单、工程量签证单及有关技术参数测量测定单等等,要求有专职专人负责,对每一个施工过程注意收集整理归类归档,不得遗漏。否则对竣工验收、工程结算及以后的房屋维修,改造都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7加强隐蔽工程验收

要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一个建筑产品,首先要保证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性。隐蔽工程多为结构工程。隐蔽工程验收关系重大,如有差错将直接影响建筑物安全性。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同时又是工程竣工结算的重要依据,因此,它还关系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严格验收隐蔽工程,认真做好验收记录和签证工作既能给竣工结算提供正确的依据,又能及时补救措施确保建筑产品的安全可靠性

8安全管理

认真贯彻“一个方针” ,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就是效益,安全才能稳定,安全才能促进发展。将安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到人。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就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各级领导、管理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在安全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以便把安全与生产在组织上统一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制度上固定下来,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分工,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件件抓落实。管安全必须有经济奖罚权,否则安全、质量管理就会苍白无力。同时把同安全直接有关的领导、技术人员、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一旦出现事故,可以查清责任,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更好地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企业负责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各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做到有法必依,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同时,要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和工会组织的监督检查。工会组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监督行政领导实施安全生产法规,对违反劳动保护法规的行为,有权抵制、申诉和控告。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部必须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实行综合治理。其一:项目部要根据安全生产法规,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拟定完善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办法,落实到基层和施工生产现场,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其二:项目部领导应树立安全成本观念,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必要的经济投入。同时,要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直接与经济责任制挂起钩来,直接纳入职工的工资分配、奖金发放和评先、评优等考核之中,对达不到规定安全生产指标者要进行制裁。对于那些为安全质量工作做出贡献的班组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那些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事故的,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项目部的规章制度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其三:项目部要教育广大职工增强法制意识,学好守好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做到利剑高悬,警钟常鸣,防止疏忽懈怠。其四:抓好各级领导、生产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和培训。同时,要加强民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和监督检查。

9 结束语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工程的生命。企业只有严格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严格按照标准运行,才能有效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尤其是通过各项工程施工实践,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是要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要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永恒主题的观念;二是认真执行ISO9000标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三是完善和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四是明确和落实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五是强化质量教育,树立精品意识。处理好五个关系: (1)质量和工期的关系; (2)质量和成本投入的关系; (3)质量和安全的关系; (4)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5)质量和企业信誉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第7篇

一、审计目标的确定

审计目标的确定是通过对公司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现状的审计,评价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程度,发现、分析物资管理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控制弱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提供给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以进一步规范公司的物资管理工作,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审查的范围包括电子商务部、财务处、各二级单位的原材料、材料、备件,低值易耗品等物资。

测试的对象包括物资采购、验收、储存和领用各环节。

为了满足专业要求,确保审计效果,将公司设备处、电子商务部和财务处有关人员作为审计组成员,参与全过程审计。

二、确定审计重点

通过询问管理人员,收集、检查有关制度书面文件及观察和发放物资管理内部控制测试问卷等方式来了解内部控制情况,对公司的现有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描述。将电子商务部和各二级单位库存物资管理情况作为审计重点。

1、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物资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

3、物资验收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

4、物资储存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

5、物资发出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

6、废旧物资的处理情况;

7、储备资金定额执行情况;

8、物资平库、利库工作开展情况;

9、库房的设置、保管员的配备、台帐建立情况;

10、财务处账面与电子商务部和各二级单位物资台账是否相符、账物是否相符,有无账外物资。

三、测试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1、确定审计标准。以目前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法规制度、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以及企业有关规定,标准和程序作为审计的标准。

2、采取适当的内部控制测试方法。在控制执行测试时向适当的管理人员、员工询问,检查文书,记录,观察与物资管理有关的活动,并检查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交易和业务的凭证等方法。

3、确定物资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明确评审重点,检查控制弱点。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是检查控制环节是否存在;二是检查控制活动是否实施;三是检查特定控制环节失效时,是否有适当的替代程序或高层控制来弥补缺陷。具体测试时采用事先编制物资管理内部控制测试表的形式,重点进行以下测试:

对电子商务部

(1)对物资管理规章制度的审查。审查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从物资的验收、入库、发出到期末盘点、日常保管等环节的工作是否做到有章可循。

(2)对物资采购环节测试。审查物资采购是否依据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采购业务程序、审批手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招标采购是否符合公司规定,未进行招标采购的理由是否充分,采购合同履行情况。

(3)对物资验收入库环节的审查。审查物资验收入库手续是否齐全,特别是对有特殊要求的物资如化工料等物资是否有质量检验,出具检验资料的部门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审查有无未经过验收环节直接将物资送达现场的现象。

(3)对物资发出环节的审查。审查物资出库手续是否齐全,有无物资已发出、而未办理出库手续的现象。

(4)对物资保管环节的审查。审查是否建立物资收发台帐、是否及时进行登记;台账的期末库存数量,金额是否与财务处账面数一致,库存实物是否与台账一致;审查库存物资的保管情况,如摆放是否整齐,有无防蛀、防锈措施等。特别要对较长时间未发出的物资(三个月以上)及其他非正常库存物资的形成原因进行审查。审查有无账外物资。

(5)对期末物资盘点情况的审查。审查有无期末物资盘点记录,有无认真进行期末盘点;抽查部分库存物资,审查其是否与盘点记录相符。

(6)对物资收发保管部门与物资采购部门之间的库存物资信息的传递情况的审查了解。了解其信息传递的过程,审查有无因信息传递不畅而导致物资积压的现象。

(7)审查与了解电子商务部对各二级单位小库物资的管理情况。了解其工作程序,及其对这部分物资的平库、利库使用情况。

对各二级单位

(1)审查是否建立了物资领用申报计划的申报、审批,上报、领用以及小库物资保管、退库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已建立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

(2)审查小库物资资金占用是否超过公司核定的储备定额,如超出定额要审查其原因。

(3)审查是否建立物资收、拨、存台帐,是否及时进行登记,期末余额与财务账面是否相符,出库单手续是否齐全,对账、卡,物是否相符进行抽查,审查有无账外物资。

(4)审查平库、利库情况。在审报物资需求计划时,是否首先考虑到利库与平库,是如何操作的:有无已超出库存定额、又申报需求计划的现象。

(5)审查有无连续三个月无动态的库存物资(经公司主管部门认定需要长期储备的除外)。对长期不能使用和不需用的物资是否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处理。

(6)审查月末月初物资的“假退假领”情况,数据是否真实,有无利用“假退假领”调节成本现象。

(7)审查是否按公司要求配备专兼职库房保管人员,库存物资是否按公司要求存放,做到货位清、标牌明,摆放整齐、定期保养和维护。

四、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其影响

对符合性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加以综合分析,确定主要缺点、薄弱环节和不利影响,据以决定实质性测试中必须重点审查的内容和项目,要采用审计抽样方法、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以及其他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以前郭石化为例,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各二级单位小库物资台帐仍未按规定建立起来。经检查,各单位库存物资缺少完善的收、拨、存台帐管理,只反映了库存物资的存量,无法了解物资的动态变化,有关部门也只能提供一段时间内总体价值量的消耗,很难提供更详细的物流、价值流的信息。

2、各单位对废旧物资的管理重视不够,二级单位已申报处理的物资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经检查,各二级单位废旧物资数量都很大,露天存放,锈损比较严重,物资的安全性也没有保证,有关人员反映,这部分物资丢失严重;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缺乏可行的制度,没有严格、完善的控制措施。

3、部分单位将同类物资人为地分为分账内账外。在管理上不科学,不规范。经检查,纳入账内管理的

物资,各单位比较重视,管理也比较到位;但对帐外物资,在管理手段、程序上仍须进一步加强。

4、没有一个明确的物资管理协调部门。造成信息不畅通,在物资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给二级单位的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容易造成物资积压,二级单位普遍反映对物资管理缺乏必要的知情权,出现问题时无人管。

5、经检查,同一物资的入库单与出库单的时间比较,发现大部分物资出库单填写日期都比入库验收日期提前。分析原因一是各二级单位在申报物资需求计划的同时就填好领料单,等到物资到达时,用这个领料单直接提货,造成出入库的时间顺序颠倒;二是物资直接送达现场,当场由物资需求单位的人员验收检验,出具领料单,之后再办理入库手续。

6、物资管理网络经常无法使用,程序本身的问题也比较多,无法满足物资管理的需要,影响大家使用该网络的积极性。如现行的平库利库的程序软件有问题,老账,新账对应以前月份的某一时点的库存数在变化,致使从软件平台上难以反映真实的数据。

7、部分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报送不规范,报送口径不统一。如,将属于“三剂”的物资在三类化工的计划中申报,将属于备件的物资在材料需求计划中申报。由于三剂和备件都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而三类化工和材料杂品不需专业主管部门审批,造成部分物资未经有关部门审批后购入。物资需求计划中部分物资的名称不规范,物资的规格型号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一个企业标准,难以实行招标采购,造成独家供货的局面。

8、计划的变更不规范,计划的准确性有待提高。按规定,如发生计划变更,需由计划的审批部门出具书面材料。我们在检查中发现,有的计划已变更,但未附计划审批部门的变更说明。由于计划内容不够准确,未能真实反映生产实际需要,造成库存物资积压,库存量增大。

五、评价内部控制,充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结果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评价,重点是对物资管理中的浪费、损失,非授权行为和等敏感性问题进行评价,还要针对物资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找出潜在的问题,挖掘原因。提出相应审计建议和改进的措施,将审计结果报告公司领导,以推动审计结果的全面落实。以下是对如何完善公司物资管理提出的建议。

1、尽快完善废旧物资的管理制度,对大的备台、备件要实行以旧换新,并进行备查簿管理,纳入物资台帐管理的范围;在废旧物资的处理方面,应加强各主管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保证物资处理的及时性。以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资应严格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及时予以处理,并冲减工程成本,避免形成账外物资。

2、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部在物资管理中的协调职能,完善有关物资采购信息反馈方面的规定,保证物资管理流程畅通,提高工作效率。

3、物资领料单的传递程序、手续仍比较繁琐,应予以简化、顺畅。重视对各类领料单据的管理,应分类编号,妥善保管,严格控制,未经授权不得接触。(在审计中发现,由于单据传递过程中出现丢失,领用单位只好补开领料单,有关人员又无法鉴别,增大了物资领用过程中的风险)。

4、加强对二级单位材料、备件领用管理及考核,对宽打窄用,造成物资积压、毁损和浪费超过一定额度的,要实行责任追究。

5、物资库存过大,不仅占用大量的资金,而且也会滋生物资流失浪费等问题。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司原材料物资(材料、备件,原料)的计划和管理,引入先进的物资管理方法,以便使物资的定货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达到最理想水平。

第8篇

(1)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注重预防;

(2)依法依纪、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3)统一领导、统一要求、统一标准;

(4)谁主管、谁负责,监督部门监督和职能部门监督相结合。

2.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方式

工程建设项目监督采取现场监督、专业监督和日常监督等方式进行。

(1)现场监督。 根据需要深入工作现场,对设计、 概预算、工程招标、物资采购、资金拨付和使用、施工监理、 工程质量等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检查。

(2)专业监督。有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专业工作范围内工程有关事项进行管理监督。

(3)日常监督。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受理和调查工程中的投诉举报,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或抽查。

3.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内容和重点监督环节

3.1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内容

(1)规划和计划方面

工程规划、年度计划等的申报、审批、 调整和实施情况,申报前是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调整的计划是否履行相应变更手续等。

(2)决策管理、土地使用权和出让方面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是否认真落实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项目审批和建设基本程序的合法性、完备性,规划、设计、环评、用地以及项目调整手续的完备性等。

(3)物资管理和招投标方面

是否严格执行公司《工程招标采购和物资供应管理的意见》,物资与服务项目采购管理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律法规和公司招投标管理制度,业务运作是否符合公司物资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废旧物资处置是否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等。

(4)合同管理方面

项目前期工作、勘测、设计、采购、施工、 监理、 拆迁(征地)等环节签订合同的情况,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具体,合同内容与中标情况是否一致,合同是否按相关规定进行审批等。

(5)资金安排使用管理方面

资金使用是否公开透明,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和公司规定,资金是否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专项核算、封闭运行,是否存在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建设资金等情况。

(6)工程安全管理方面

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公司基建安全管理措施在各单位和工程现场的执行情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是否符合规定等。

(7)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国家和公司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得到落实,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质量标准、规范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实行“五制”管理,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工作流程是否规范,质量检查、工程验收、达标创优等质量管理活动是否及时、规范、有效等。

(8)行业作风建设方面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公司“三个十条” 等行风建设制度规定的落实情况,是否存在搭车收费、自立收费项目等情况。

(9)其它需要重点监督的事项。

3.2工程建设项目重点环节监督

(1)招投标监督

对施工单位、材料采购招投标。审查投标单位资格和条件的真实性,防止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之间串标,防止无资质或低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供应商承包工程。监督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的主观性、随意性。

(2)现场监督

“两个注重”确保工程量的真实性。为避免施工单位利用工程变更和隐蔽工程签证,有意虚报估高工程量的现象,监督人员一是注重深入施工现场,实施对隐蔽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二是注重现场拍摄影像资料的留存。由于监督人员充分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监督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有效避免了工程的高估冒算,提高了工程质量和效率。

(3)工程进度款监督

公司使用《预付工程款申请单》,实行层层把关,所有参与人员共同负责,按工程进度及合同条款支付款项。申请单由施工单位填写,说明申请预付工程款的理由,并附建设管理单位的意见,先经建设项目专责人签字后,再报建设管理单位,监督部门审批,最后将申请单转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办理付款手续。

(4)设计变更监督

审核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监督是否建立工程变更签证管理制度,规范签证程序以及明确相关人员的职权、分工。审查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杜绝虚假的、不必要的变更。审查变更签证的手续是否完备,变更要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现场跟踪监督单位共同到现场核实和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共同签证认可。审查签证时效性,事后补签一律不予承认。审查变更价款的确定是否合理。

(5)废旧物资处置监督

处理工程废旧物资是否严格执行成交价格。通过将变卖材料与交接记录、出库单核对,确保处理的废旧物资与招标资料中的废旧物资一致;将成交价格与废旧物资处理的收入凭证相核对,以确保成交价格得到有效执行。与买方的交接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出现实际处理的废旧物资大于招标物资的情况。对于重大报废设备在变卖前是否经过拆卸处理,防止有废旧物资回流进入工程项目现象。

4.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效果

(1)有利于完善监督体制,增加决策的透明度,防止滋生腐败行为。

(2)有利于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对建设工程相关的审计、建筑、招投标等法律、法规。

(3)有利于工程废旧物资经营管理。

(4)有利于加强建设项目管理。

(5)有利于提高建设投资绩效。

第9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或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使用财政性资金,以法定方式、方法和程序,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我国政府采购工作从1995年起在部分地区试点到2001年全面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应该说,政府采购在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节约财政开支,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由于政府采购行为是由原来各单位自行采购变成集中采购,权力过分集中,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新的腐败土壤。因此,建立完整、规范的监督机制是政府采购制度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

一、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我国从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府采购法》为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框架。但在实践中,政府采购的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执行中还存在有法不依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轨时期,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人治与法治并存,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违规操作的问题屡禁不止,一些严重的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为此,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政府采购的规范化运作。

二、政府采购监督机制设立的原则

1、监督者与操作者相互分离原则。政府采购一般有3个当事主体:管理监督者、操作者和使用者。管理监督者主要是财政部门;操作者一般指政府采购中心或其他招标中介组织;使用者主要是指采购单位。如果管理监督者与操作者不能相互分离,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其监督工作的客观公正性。

2、依法监督原则。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虽是不可缺少的监督手段,但必须强化法律这个主要手段。从趋势上看,应建立健全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依据法律开展监督工作。

3、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原则。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必须借助现有的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力量,建立以财政监督力量为主,其他专业监督部门力量为辅,社会中介机构监督力量为补充的监督队伍体系,做到内外结合,专兼结合。

4、事前和事中监督为主原则。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要从编制采购计划环节就开始实施监督,在采购过程中,要保证有相应的监督力量参与采购活动全过程,注重“防”和“堵”,使监督的关口前移,而不能把主要监督力量放在事后的“查”和“罚”――“亡羊补牢”固然需要,但“防患未然”却更加重要。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采购监督机制的构想

(一)明确政府采购监督的对象。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首先要解决政府采购的监督对象问题。政府采购行为是从政府采购计划到采购完成全过程行为的总称,涉及所有政府采购当事人。因此,对政府采购的监督应该是对政府采购所有当事人和政府采购全过程的监督。从当事人的角度来讲,政府采购监督的对象有:集中采购机构、预算单位、供应商、政府采购中介机构和其他与政府采购有关的部门及机构。按过程划分,政府采购的监督对象有:对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计划的监督、对政府采购项目采购各程序的监督等。其中,对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和对政府采购程序的监督是政府采购监督的重点,但对政府采购其他对象的监督同样不可偏废。

1、集中采购机构的监督。集中采购机构监督的客体是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中心具体负责政府采购计划的执行,直接操作政府采购的具体业务,监督的具体内容如下:

(1)对采购人员行为的监督。首先,要制定相应的采购人员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应对采购人员建立廉政档案并实行定期轮换制。其次,采购中心要有一套明确的岗位设置和操作流程并对外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2)对评标委员会的监督。要建立更大规模的、可操作性强的专家评委数据库,同时要实行评委的有关回避制度和过错惩处制度,以确保评标的公正、客观和科学。

2、政府采购程序的监督。根据我国政府采购现状,目前应确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公开招标制度。应当进一步确定招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招标过程中的位置及工作相互衔接和配合的方法,明确技术规格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应参照的国家标准等。二是供应商评审制。规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供应商必须具备的条件,对符合条件的颁发市场准入资格证书,并实行年检制度。供应商必须凭资格证书进入政府采购市场。对采购过程中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视情节轻重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可在一定时期内限制其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甚至吊销其资格证书,从而加强对竞标主体的监管。三是交货追查制。在采购中心设立“采购货物中转站”,规定供应商必须把中标货物先送达采购中心验收后再由采购单位领回复验。这是一项防止供应商和采购单位串通调包的行之有效的监督措施。在政府采购合同履行期间以及履行后,政府采购管理机关可以随时抽查用户,对采购标准、采购内容等事项进行核实。四是审计监察制。审查采购部门的政策与程序,审核采购的数量和成本价格及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财务事项;考察投标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效率、考核方法等管理情况,考核采购部门的工作计划和进度。

(二)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主体。政府采购的监督由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两部分构成。内部监督以集中采购机构为主体,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采购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采购计划、项目实施、合同审核、资金支付等过程的分离,从而形成有效的内部制约和控制机制。外部监督的主体是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人大、司法部门、公证部门、新闻舆论以及公民、纳税人、供应商和特邀监督员等。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各级人民财政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计委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招投标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审计、监察部门主要对政府采购活动和人员进行审计和监察。这些政府采购的监督是以政府机关为主体的行政管理性监督,而政府采购的监督则将供应商、社会中介机构和社会公众纳入进来,实现监督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实现对政府采购的全方位监督。

(三)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制度。采购法对集中采购目录做了详尽归类,尤其对采购预算、采购方式、资金结算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擅自变更合同项目、先斩后奏、瞒报少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为杜绝此类行为,采购人上年末或当年初必须依法编制采购预算,严格政府采购报批程序,按预算有计划地进行政府采购,严格执行财经纪律,认真履行采购人、供应商双方合同,按约支付采购(服务)费用,政府采购机构随时进行监控,避免采购人久拖不结的货款变为机构经济责任风险。

(四)利用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督双重手段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

1、加强政府采购的地方立法。应当健全政府采购的法律体系,依据《政府采购法》,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法规。一方面通过法规明确行政监督机关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的具体职责;另一方面通过法规明确政府采购的一些配套操作程序,以规范采购从业人员的行为,确保其在工作中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除此以外,通过立法规定政府采购部门定期向人大报告制度。

2、完善政府采购的救济机制。建立畅通的以供应商为主体的质疑、投诉渠道的监督机制,是发挥供应商对政府采购进行监督的制度保证。没有完善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供应商等采购当事人就无法通过质疑、投诉、复议和诉讼来监督政府采购机构或其他参与者不损害自己的正当权益,供应商等采购当事人的监督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因而,应当进一步发挥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的作用,供应商对采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对质疑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可按规定向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投诉;供应商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如对政府采购管理部门的处理决定不服,可按现行的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请诉讼,也可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作者单位:胶州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1]王亚星.政府采购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2).

第10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工程管理

一、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

(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经营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造成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在当前不利形势下企业发展困境的重要原因。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拥有功能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执行部门,对企业内部门和人员进行科学分工、明确职责和权利,同时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每个环节工作都能在健全的体制中得以顺利实施。但目前,一些煤炭企业为节约成本而大肆缩减工程开支,尤其是安全方面的支出,未设立专门的工程管理部门,经营管理处于混乱状态,无法保证经营管理的进行。

(二)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煤炭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对煤炭行业的管理也不断深化,针对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了许多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行业规范。但对于部分煤炭企业来说,为追求单纯的成本控制、提高效益,对于经营管理制度敷衍应付,并未切实贯彻落实到实处的现象依旧存在。这就导致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形式化,无法保证工程经营管理的力度。

(三)经营管理方法不科学

在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方法不科学的问题。受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模式,科学化、专业化不强。此外,由于工程人员多为临时性民工,使得工程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无法对工程进行统筹管理,造成大量资源的闲置浪费,阻碍工程经营管理水平向最优化提升。

二、提高煤炭企业工程管理质量的对策

(一)优化企业的管理架构和决策体制

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架构和决策体制可以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对企业的运行管理进行合理的监督。煤炭企业的管理架构和决策体制要适应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企业的实际规模相适应,同时,要体现企业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和协调运行,能够正确处理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关系。为此,煤炭企业要建立以责任制度为核心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一套企业管理标准,做好企业运营管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维护等基础性工作。

(二)提高煤炭企业工程信息化经营管理水平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随着煤炭业的快速发展,煤炭施工企业业务迅速扩张,工作地域大大延伸,企业管理跨度也不断加大。当企业进入高效运转状态时,传统管理方式难以实现企业精益化管理,领导决策缺少依据,管理效益和风险并存。这也使得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煤炭施工企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煤炭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期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特别是大型智能煤炭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 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工程的关键之一。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是煤炭工程施工企业势在必行的战略举措。

(三)提高审计在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传统的建设项目审计多为事后审计,虽然可以起到查错纠弊,威慑、警示作用,同时,由于审计发现问题大部分已成事实,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也存在着隐蔽工程核实困难、审计发现难以补救、不合理的包干费用无法调整等诸多弊端。因此,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必须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延伸。通过向事前、事中审计转变,形成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审计机制,可以提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通过向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延伸,可以促进建设单位加强内部监管,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招投标行为,促进监理恪尽职守,完成好本职工作,提高施工单位质量、工期、造价控制意识,规范施工行为。建设项目在建期管理审计主要是围绕在建期各项管理工作进行,重点审查施工中工程质量、进度、造价控制,施工现场管理,工程材料及建设资金使用等情况。

(四)创新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管理方式

创新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方式,创新是提高经营管理、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物资管理应从计划、采购、验收、付款、供应、保管、配送等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设计,并形成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技术、劳动等各方面的经营活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现代企业物资管理必须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和工具从事物资供应和采购,通过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库存结构,合理配置流动资金,确保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与生产计划的完成。加强物资管理,对降低产品成本、增加效益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生产型企业要实现规范的物资管理,必须有良好的物资管理流程,重点抓好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储备管理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因此,创建现代的、规范的物资管理体系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11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 ERP系统

随着经济全球竞争日益激烈,项目管理已成为各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战略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伴随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基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项目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已大多数企业的首选。

1 项目管理

项目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利用限定的资源完成的一次性任务。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对项目所做的定义是:项目是为生产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临时性工作。该项目所创造的产品或服务与其它产品或服务相比,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反应了项目的临时性。

项目管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项目计划管理方法,它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为目标,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统筹兼顾,使得人、财、物等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圆满完成项目的Q(质量)、C(预算)、D(周期)指标,项目管理也成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引入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思路已成为必然选择。

2 ERP系统

ERP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系统化管理思想,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信息平台,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为员工执行决策提供合理方案。一般企业的ERP系统通常包括:财务核算管理系统、生产制造计划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

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包括账管理、报表管理、现金流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付款管理等子系统,通过数据交流通道可以从其它管理系统提取相应数据,取代原始的手工核算方式,大大简化流程,提高了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生产制造计划管理系统包括生产数据管理、生产任务管理、车间作业管理、委托加工管理、物料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子系统,它将协作单位、质量和设备管理纳入生产体系,实现精益生产,是企业产销链的基础。

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存管理、存货核算、成本管理等子系统,根据物料采购周期、销售订单、原料使用情况、产成品库存情况等数据确定采购、生产、销售计划使得企业原材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在库原材料和产成品占用的资金量,提高企业资金周转率和资金利用率。

3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

3.1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变化

引入ERP系统后,企业运营将在一个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由人工控制变为系统控制,各类数据更加规范,便于企业决策人员对项目进行决策,同时系统中众多的项目数据可及时、便捷获取以便于对项目实施进行及时监控,使得项目决策及实施更加周密。ERP系统对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解,分配给相关人员,并对项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都进行了明确的确认,从而使得项目管理内容更加清晰明了,管理权限及操作更加严格;ERP系统对管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设计,具有很强到集成性和程序性,各级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执行,使得项目管理程序步骤更加严格,工作方式更加规范。

3.2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对企业管理的要求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对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制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各类项目管理人员应学习掌握ERP系统,熟悉各项工作流程及操作步骤,同时应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为适应新的管理运营模式,企业应及建立相应的配套管理和考核制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协作,规范业务流程,加强监督管理,责任落实,确保系统稳定顺利运行;项目前期策划必须认真仔细,包括WBS任务分解、分级分层预算,否则ERP中的项目管理也不会顺利实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保证ERP系统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高效进行;各级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数据录入严格把关,加强授权控制和数据检查,确保数据来源的唯一性、准确性、及时性,并保证数据的共享性,避免数据的错误而影响项目管理工作。成立专门的ERP系统维护支持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ERP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3.3 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应用效果

通过事前做预算,事中进行ERP的控制,事中、后进行动态决算,原则上各种费用是动态决算,材料费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决算,预计在年底进行全面的动态决算,企业的决算速度有了大幅提高;库存周转次数上升,体现出资金占用减少,成本降低;ERP系统提供准确、单一数据源以及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提升产品图纸资料的查询效率,缩短查询时间;产品文档资料电子化管理,包括文档的审核、批准、借阅、变更等操作,降低设计成本;ERP数据的及时性、数据访问手段的便捷性缩短紧急事件的响应时间,避免不良影响;ERP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企业的开发和运作流程得到优化,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提高设计质量、制造质量,减少严重的产品错误和产品变更,提高产品设计效率,从而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4 结束语

项目管理作为实现复杂组织目标的良好方法已被各行各业普遍使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也成为发展趋势,基于ERP的项目管理对企业提高决算速度、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设计效率、建立信息平台、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增加销售收入和加强信息技术在产品中的运用都有积极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杰克.R.梅雷迪思,小塞缪尔.J.曼特尔.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金淑一(1974-),女,经济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为项目管理、人力资源。

第12篇

关键词:应急物资 供应商关系管理 供应商选择 供应商开发

应急物资是指在爆发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战争等灾害事件时,用于防止灾害蔓延和灾后重建,以及满足灾区民众基本生活需要的物资。应急物资的管理是应急物流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应急物资的合理筹措、调拨与分配是确保受灾地区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避免灾难扩大的重要保障。与普通物资相比,应急物资具有以下特点:

1.不确定性。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产生原因和影响范围通常难以预测,这就决定了应急物资的数量、发放范围、运输方式等不能确定。

2.不可替代性。许多应急物资的用途非常特殊,是在特定环境下启用的特殊物资。如疫情发生后使用的疫苗,战场救护用的血液等都不能用其他物资代替。

3.时效性。应急物资要发挥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就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送达需求者手中,才能发挥其效用和价值。超过时限就失去了应急的意义。

4.滞后性。应急物资的启用是在事件发生后,根据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度、波及范围而使用,时间上滞后于灾情的发生。

由于上述应急物资的特殊性,对应急物资的管理要做到“注重质量、确保安全、合理存放、优化流程、准确无误、全程监控”。其中,注重质量是应急物资管理的主要考虑因素。作为应急物资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应急物资的采购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应急物资采购工作优劣直接关系应急物资保障的水平和应急物流目标的实现。

为了做好应急物资的采购工作,最重要的是加强对应急物资供应商的管理工作。

一、加强对应急物资供应商管理的意义

(一)降低应急物资采购中的交易费用和风险

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认为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一是与交易主体行为有关的两个基本特征要素,即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另一类是与交易特征有关的三个要素:资产的专用性、交易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根据这一理论,可以看出通过加强对应急物资供应商的管理,使供需双方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可避免交易中的盲目性,使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大大降低;通过建立与供应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地节约交易中的监督执行成本,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而发生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变能力,降低由此带来的交易风险。

(二)降低应急物资采购成本

应急物资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供需关系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保证企业采购的顺利进行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减少不必要的采购费用。还可以要挟据应急物资需求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这样有利于应急物资采购机构制定合适的采购策略,降低采购成本。

(三)增强应急资源供应的反应能力

由于应急物资的特殊性,应急物资采购机构会采取“平战结合”的方式对应急物资加以采购和储备,即在没有爆发突发灾害时,也会采购并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以备不时之需,通过加强应急物资供应商的管理,可以将供应商纳入应急物资管理工作中来,一方面保证应急物资的基本供应,另一方面提高供应商的柔性制造能力,一旦爆发突发灾害事件,供应商可以迅速反应,及时将应急物资需求转变成实际的产品,保证应急物资的紧急供应。

二、应急物资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

为了保证应急物资的合理采购与供应,首先要选择适当的供应商,具体选择和考核的标准如表1所示。

选择说明

1.得分在85-100分都为A级,A级为优秀供应商,可加大采购量。

2.得分在70-84分者为B级,B级为合格供应商,可正常采购。

3.得分在60-69分者为C级,C级为应辅导供应商,需要进行必要辅导,可减量采购或暂停采购。

4.得分在59分以下都为D级,D级为不合格供应商,应予以淘汰。

(一)产品质量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是否可靠,是应急物资管理的重要因素,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能够持续、稳定地达到应急物资说明书的要求,供应商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商品除了在工厂内作质量检验外,还要考虑实际使用效果,即检查在实际环境中使用的质量情况。

(二)供应能力

供应能力是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由于应急物资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时间上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供应商需要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与发展潜力,这意味着供应商的制造设备必须能够在数量上达到一定的规模,能够保证供应所需要数量的应急物资。

(三)价格

供应商应该能够提供有效力的价格,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是最低的价格。该价格是考虑了要求供应商按照所需的时间、所需的数量、质量和服务后确定的。

(四)快速响应能力

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供应商的响应力,从而更好更快地保证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

(五)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供应商的信誉,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选择有较高声誉的、经营稳定的、财务状况良好的供应商。

(六)技术水平

技术水平是指供应商提供商品的技术参数是否达到要求。选择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供应商,对应急物资的供应极为重要。

(七)地理位置

供应商的地理位置对应急物资储备库存量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物品单价较高,需求量又大,尤其对于应急物资的紧急供应时,距离近的供应商则更有利于管理。

三、应急物资供应商的开发

应急物资供应商的开发,是指要从无到有地寻找新的应急物资供应商,建立起适合应急物资需要的供应商队伍。应急物资供应商的开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见图1所示。

(一)应急物资采购需求

1.应急物资的分类

首先要掌握应急物资需求信息,之后对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加以分类,例如可以应用AB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面,对应急物资按照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性加以分类排队,将其分为ABC三类,采取分类采购管理。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应急物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救生类物资,包括救生舟、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小型起重机等;另一类为生活类,包括衣被、毯子、方便食品、救灾帐篷、饮水器械、净水器等;第三类为医疗器械及药品。

另外还应当结合不同灾害导致的对不同物资的需求特点来确定应急物资采购储备等级,如多发生地震处,应增加救灾账篷、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备量;矿区易发生矿难,则就重点采购和储备救生器材、消防设备等物资。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避免采购中对应急物资的僵化管理,分类后可以采取针对不同类别的物资采购相应的策略来降低成本,提高应急物资采购效益。

2.确定与供应商的关系

对于应急物资的采购要根据应急物资的分类采取有区别的采购策略,从而确定与不同应急物资供应商的关系。对于A类物资,即关键物资、重点物资要进行重点管理,要与供应商建立起比较紧密的供应商关系,对于非重点物资,可以建立起一般供应商关系,甚至不必建立起固定的供应商关系。如图2所示。

3.确定供应商开发准则

结合应急物资需求情况和对供应商的基本要求,确定供应商开发及选择准则,拟定规范的供应商选择意向书,包括供应商的类型和基本要求等。

(二)寻找供应商,从中发掘潜在供应商

要开发供应商就必须扩大供应商的来源,供应商愈多,选择供应商的空间就愈大,可以通过已有的供应商资料来开发供应商,也可以通过同业介绍、阅读专业刊物、咨询专业协会或参加产品展览会等途径寻找供应商,从中发掘潜在的供应商。

(三)供应商初选

1.供应商调查

根据应急物资的分类,搜集不同应急物资的供应厂家,每类物资选择在5―10家左右,填写在供应商调查表上,加以初步比较分析和选择。

2.资源市场调查

要走访供应商、客户、政府主管部门或经济统计部门,了解资源市场的基本情况。包括供应量、需求量、可供能力、政策、管理规章制度等。

(四)深入调查供应商,审定供应商

对初步调查分析合作,被选定为备选供应商的1―3家供应商,要采取深入调查。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送样检查。通知供应商生产一批样品,随机抽样检查。检查合格进入第二阶段。检查不合格,允许再改进生产一批送检,抽样合格也可以进入第二阶段。抽检不合格,则供应商落选。

第二阶段,考察生产工艺、质量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生产条件是否合格。合格者中选供应商,不合格者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生产条件改进考察。愿意改进并限期达到了改进效果者中选,不愿意改进或愿意改进但在限期内未达到改进效果者落选。

(五)价格谈判

进行价格谈判的指导思想是要“双赢”,要考虑长远合作。双方都要有收获,才能得到共同发展,价格谈判成功以后,就可以签订试动作协议,进入应急物资采购试运行阶段,根据情况可以是3个月至1年不等。

(六)追踪考核检查

在试运行阶段,要对供应商的应急物资供应业务进行追踪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检查产品质量合格情况、准时交货情况、交货数量准确度及信用度的考核。

(七)确定正式供应商

以上指标每个月考核一次,一个季度或半年综合考核评分一次,各个指标加权评分综合,按评分等级分成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几个级别。优秀者可以通过试运作,结束考核期,签订正式供需关系合同,成为应急物资正式的供应商,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供需关系。其他的则不能通过试运作,应当结束考核,终止供需关系。

(八)供应商的使用与监督

当供应商选定之后,在业务运作的开始阶段,要加强指导与配合,对供应商的操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初期要加强评估与考核,不断改进工作和配合工作,保持业务运行的健康有序。

另外要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督与信息反馈,救灾工作上经常性使用的大批量物资,购买后应要经常听取有关人员使用后的意见,发现问题应立即与供应商联系,并及时改正。

四、应急物资供应商关系管理

应急物资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是一种致力于改善与应急物资供应商关系的管理思想和软件技术解决方案,其目的就是通过与应急物资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的业务关系,并通过对双方资源和应急物资需求的整合来共同满足应急物资管理工作的要求,降低应急物资前期的高额采购成本,最终实现应急物资采购机构与供应商的双赢。

(一)建立准入制度

应急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对众多的供应商进行选择,设立供应商准入制度,便于淘汰和筛选不合格的供应商,节约谈判时间。供应商准入制度的核心是对供应商资格的要求。

在通过对供应商的考核并认定供应商资格达到基本要求后,采购人员应将应急物资具体供货要求的要点向供应商提出,初步询问供应商是否接受。若对方接受,方可准入,且将这些要点作为双方进一步谈判的基础。

(二)建立战略性的双赢供应合作关系

1.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

应急物资采购管理的全过程是应急指挥机构和应急物流中心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应急物资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反馈并做出相应采购决定的过程。信息交流有助于减少投机行为,提高应急物资筹集的效率,因此,应急物流采购管理首先要加强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使应急物资供需双方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获得应急物资需求的动态供应信息,从而提高采购供应效率,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围。

2.供应商的激励机制

应急物资的供应商一旦确定,就要尽量保持长期的双赢合作关系,这就需要有一套有效的针对供应商的激励机制,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上,要体现公平、一致的原则,如给予供应商一定的价格折扣或柔性合同等,使供应商从合作中体会到双赢机制的好处。

3.合理的供应商评价方法和手段

应急物资采购方与供应方除了要共同检查应急物资供应的执行情况外,阶段性的供应商绩效评估也是重要的环节。应急物资采购方可以根据对供应商的要求和应急物资供应需求特点,以及上述对供应商采购应急物资供应执行情况的检查,建立对供应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根据有关业绩的跟踪记录,按照季度对供应商的业绩表现进行综合考核。救灾不同阶段对应急物资的需求不同,对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

注:该论文系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建立山西省应急物流体系与保障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项目编号晋规办字(2008)4号。

参考文献

1.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 [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曾剑.物流管理基础第3版[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苏明、刘彦博.加强应急管理的财政保障机制研究[J]. 中国应急管理,2008(6)18~23页。

4.李岳德、张禹.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的若干问题[J].行政法学研究,2008(5)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