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

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

时间:2023-07-13 17:23:11

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居民住宅区;供配电设计;负荷预测;设备选择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特别是空调、电饭锅、微波炉等功率大、耗电多的用电设备逐步在普通家庭中使用。因此,要求对居民小区的配电系统设计更加简单灵活、运行可靠。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针对住宅小区的建设规模,结合小区的总体规划及用电负荷特征,合理选择住宅小区的供电方式,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1 居民小区配电设计方案确定

供配电方案的初步选择负荷预测及10kV电源接入。考虑10kV电源接入前,首先必须进行负荷预测,只有容量确定之后,才可以从整个系统10kV线路上选择合适的接入点,来满足整个小区的负荷需求。就当地供电而言,2005年以后的住宅小区多以高层为主,其建筑总面积一般都是在5000~400000m2之间,每户的建筑面积多在70~180m2之间。以一个建筑总面积为250000m2的住宅小区为例,其中商业部分40000m2,多层27000m2,高层183000m2。总的住宅户数约2100户,每套住宅面积从90~150m2不等。下面来确定该小区的总用电量。

1.1 负荷预测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的经验值,我国住宅电气设计住户的单位面积计算负荷大概为:多层住宅每平方按30~35W计算,高层和小高层住宅每平方按40~45W计算,商业性质用电按每平方50~55W计算。以此原则计算该小区总的用电负荷为:

P=S商业×55W/m2+S多层×35W/m2+S高层×45W/m2=40000×55W/m2+27000×35W/m2+183000×45W/m2=11380kW

考虑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及功率因数,取变压器最佳负荷率k为0.8,功率因数cosφ为0.75。由于住宅小区内居民的作息时间不同,而取同时系数为0.4,则折算后该住宅小区变压器容量S1应为:

S1=P/(kcosφ)*0.4=11380/(0.8*0.75)*0.4=7587kVA

再通过单位住户负荷预测法进行效验,我国住宅电气设计每户计算负荷大概为每户4~6kW;

S2=总住宅户数*4kW=2100*4kW=8400kW

经过效验,参考两组数字,小区变压器容量值S可取为S1

1.2 10kV电源接入方案确定

住宅小区供电设施是城市配电网的组成部分,应该纳入城市配电网的统一规划,在准确的预测用电负荷后,一个合理的10kV电源接入方案,成为日后保证住宅小区供电可靠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当地市内10kV供电线路众多,每条线路在考虑n1情况后,控制电流电流约在200A,控制容量约在5000kVA。但是在现有的10kVA线路中,大多负荷较重。作为一个供电容量8000kVA左右的小区,没有线路可以满足其容量需求。故考虑自附近上一级变电所新出两条10kV线路为本小区供电,并在小区内设置10kV开闭所一座。小区内存在高层和小高层型建筑,其负荷包括有二级负荷,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相关条款的规定,两条10kV线路要求出自不同的上一级变电所或同一个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保证两条10kV电源的相对独立,以满足小区二级负荷的双电源要求。

2 小区配电设计方案确定

2.1 10kV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

(1)10kV电气主接线

一般的多层住宅小区,负荷比较单一,且电气主接线方案比较简单,配电设备多采用箱式变电站。本文的论述以负荷较大,拥有独立开闭所及变电所的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小区为主。

对于容量较大的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小区,每栋楼均有配套电梯、消防及喷淋设施,还有地下室人防及消防用电,均为二级及以上等级负荷,要求双电源供电。为满足其供电要求,小区内应设10kV开闭所一座或多座,开闭所内部10kV电气一次接线可根据小区的负荷性质和电气网络情况的不同采用两条独立的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以上述初步方案确定小区为例,假如本小区最终负荷确定为8000kVA,且本小区以高层及小高层为主,包含二级负荷,故在小区内设开闭所一座,内部1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设10kV变电所四座,每座变电所内各设两台500kVA变压器,并且要求两台变压器电源由小区开闭所不同段母线引入,保证二级负荷的双电源供电。供电接线如图1所示。

图1 供电接线

(2)10kV开关柜的选择

目前应用于10kV配电的设备按其绝缘介质可分为充气式(SF6)负荷开关柜、空气绝缘负荷开关柜或真空断路器柜三种;就目前湖州地区而言,在小区配电设计中,考虑到设备的使用维护和可靠性等因素,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小区内现多采用充气式(SF6)负荷开关柜,其特点在于柜型尺寸较小、分段能力强、设备可靠性高、免维护,能够较好的满足供电公司运行维护及小区供电的要求。

2.2 变压器的选择

10kV配电设计中,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备选型应符合节能、低噪音、免维护的要求,并且必须结合不同的用电性质和不同的用电环境进行正确的选择。

常用的变压器有两种:全密封油浸式变压器和干式变压器。小区配电设计中,变电所位于地面以上,且位于独立的变电所内,可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当变电所位于地面以下,或处于非独立型变电所内时,需选用干式变压器,以满足消防及其它配套设施的相关要求。变压器接线组别采用D,Yn11额定电压及分接头开关10×(1±2×2.5%)kV/0.4kV。

2.3 400V电气主接线及设备选择

在这里,仍以图1所示小区为例,小区内四座变电所均设有两台变压器,两台变压器电源引自上级开闭所的不同母线,400V电气主接线亦采用两个独立的单母线和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但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时,必须在低压两台变压器低压进线总柜及联络柜间采用闭锁装置,保证在一段向另一段母线供电时,不会造成电力系统不同电源之间合环。

目前国内低压成套设备及元器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设备种类也比较繁多,作为通用设备,湖州目前主要应用的400V室内配电柜以抽屉式成套开关柜和固定式成套开关柜为主。两种柜型进线总柜采用智能型低压断路器,各分路均采用塑壳是式断路器,并根据变压器的不同容量配置无功补偿装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更多更好的居民小区被开发出了,居民小区的配电设计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分析总结。因此,必须结合工程实践,不断优化设计,为居民提供更安全、稳定、可靠的配电系统,优质合格的供电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住宅; 施工图; 建筑; 设备;消防;人性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家”之观念的影响,近几年各种住宅项目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现如今,房地产项目已占据国家总建筑项目的半壁江山,

一般而言,一个房地产项目从报建批文下来到建成使用只需一年时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共建筑项目,公建项目因为是国家投资,属于非盈利性质,所以流程纷繁复杂,要经过层层上报审批,从可研,到立项,再到报方案,召集专家开各种评审会,论证会,最后由规划局,发改委等国家相关部门盖章定论,那是个相当漫长的过程,中间要经过几轮大大小小甚至是颠覆性的修改。房地产项目的营利性质决定了它周期短,资金流转快。因此对施工图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

在拿到一套方案图纸时,通常都会先检查它设计的合理性。住宅比起公建,户型是相对固定的,可改的余地不多,这是我们看来住宅比公建易上手的原因。但因为住宅又是每个家庭的安身之所立命之本,对细节和舒适度的要求更高。因此即使是施工图设计,也要在细部体现它的人文关怀。

户型设计是住宅设计的灵魂,户型决定了该楼盘的定位及销售前景,这在前期方案中是经过大量对当地消费人群的调查及开发商意见做出的方案。而户型设计的重中之重就是尽可能减小公摊面积,因此几乎所有住宅方案在施工图阶段都会在核心筒上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可以说,住宅核心筒的设计不论对建筑,结构还是水电通风专业都是个大学问,怎样做到既舒适又不浪费,保证使用要求又不违反相关规范,是值得细细斟酌的。以下是我对住宅施工图设计中常见的几点问题的探讨:

一、 总平面消防及竖向问题

一个较完整的住宅小区项目都包含有数栋多层或高层纯住宅或商住楼。在对每一栋住宅深入研究之前,对总平面规划图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住宅来说消防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每栋建筑消防扑救面是否达到要求是首先必须注意的,“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这是《高规》【4】对建筑消防扑救面的要求。很多楼盘为了提高档次在园区内设曲径幽深的园路而放弃使用车行道,又为了满足消防要求在园路周边铺设平路面且无路缘石的绿地,即设置成隐形消防车道,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既保证了小区景观的意境和清净,也满足了紧急情况下消防车的行进不受阻挡。

总平面竖向设计一直是施工图设计中一项很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问题,往往是把单体做完后才发现每一栋高程不同,因而导致室内外高差不同,而对于拥有大面积地下室的小区,竖向问题尤其突出,高程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各栋楼梯的设计,影响到地下室底板标高及顶板标高的确定,顶板标高定不好会引起地下室结构顶板外露或排水不畅等问题,因此在单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开始前必须要做好的工作就是把总平面图和竖向图整理好。

二、 单体建筑的消防问题

住宅核心筒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住宅的性质(纯住宅亦或是商住)、建筑高度等等都关系到是否需要设置消防电梯、消防前室,是否需要加压送风,加上必要的水井电井等功能房的设置,势必会增大住宅的公摊面积,因此必须要慎重考虑,争取在施工图设计开始前把水井,电井及风井等的尺寸与各设备专业充分沟通,争取不漏项不浪费,做到经济、适度、合法。

住宅施工图设计中最容易疏漏的就是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防火分隔。

垂直方向上:例如,楼梯间在首层与地下室间必须做防火隔墙,因为住宅与地下室分属两个不同的防火分区,以此类推,很多地下室需要的通风井在地面的开口就不能离住宅的门窗太近,实在避不开的必须做成防火门窗,风井出地面的防火问题会因为它的数量多开口小而易被忽略。剪刀梯是一种特殊的楼梯形式,它用最少的代价使一栋住宅拥有了两个安全出口,也因此必须在每一层都做防火分隔,从地下室至屋顶层无一例外,有的同志在底层做了防火分隔到了屋顶层又忘了。消防前室也必须分开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在电梯厅会看到一堵墙和一扇防火门把一个完整的电梯厅隔开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这其实只是为了满足防火要求而设置的,

水平方向上:很多情况下,一栋住宅由两个独立单元拼成,而这两个独立的单元有自己独立的核心筒,它们之间由变形缝分隔,其实就是两个防火分区,当把两个单元拼成一栋时稍不注意就会使得变形缝两边的窗靠太近,造成串火,一般处理方法是在不影响外立面效果的情况下把门窗移开或在中间设突出的隔墙来防火

关于消防问题,各地规定不一,因此在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必须要跟当地消防部门充分沟通,

三、 住宅相关规范的问题

依据《住宅设计规范》对每个功能房逐一核对,关于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开间,套内楼梯与共用楼梯的不同要求,电梯厅的宽度等等,《住宅设计规范》里都有详细说明,例如电梯厅若要满足无障碍要求,净宽最小1.8米,这是以装修完成面计的,而电梯资料提供的1000公斤的电梯门洞要求1.1米是以结构完成面计的,最后电梯门装上后是不足1.1米的。又如:业主会根据当地情况更改墙体材料,墙体材料的变动对于户型的影响是可大可小的,如方案中通常都用200墙,可是改用240墙以后就会出现走廊宽度不够的情况,这是施工图设计中常会被遗漏的地方,对于住宅规范,很多基本问题相信大家都已铭记于心,在此就不一一复述。归纳来说,就是对于规范要充分理解并灵活运用,不可死记硬背张冠李戴。

四、 细节及人性化设计的问题

卧室,客厅这些重要部位的门窗,在保证立面效果的前提下,开多大合适,要视房间的开间大小而定,如客厅是4.5米开间,则开2.8米的推拉门是比较合适的。门窗的分割也有学问,例如:推拉门一般分成4扇,就可以两扇开启,如果只是分3扇,就只能开启一扇,造成浪费,对节能也不利,且推拉门最大一扇不可大于0.9米,否则不安全且难操作。卧室开窗的位置因方案而异,开在房间的中部利于摆放家具。

空调室外机的摆放在以前一直是住宅设计中的一个盲点,也是由于以前空调普及率不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而通常做法是住宅建成后由用户自行考虑摆放的位置,这样就会导致空调室外机的,加速老化,且参差不齐的室外机对建筑外立面影响颇大,这也是近几年政府在旧城立面改造中比较头痛的问题。随着空调机在家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直到近几年才得以重视,在平面和立面设计中加以考虑,建筑外立面上百叶的大量使用就是证明。我们在施工图设计中要注意是否每个卧室和客厅餐厅都有摆放空调及室外机的地方。当实在没地方摆时有同志就考虑把空调隔板设在建筑山墙上,在图纸上也许只是一个转角的距离,但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困难,特别是高层住宅时其安装难度更为明显。室外机隔板为了美观而安装的百叶也不能太密,不好通风,空调隔板最好不要做翻边,积水且会增加室外机安装难度。现在各种空调室外机“体格”都不小,不似几年前,因此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现实情况,空调隔板的净宽最好设计在1米以上。

一般除了外墙,楼梯间隔墙,分户墙外,其余户内隔墙均使用100或120厚的,而一般结构剪力墙和梁都在200厚以上,若都采用轴线对中方式,则在墙体两侧都会产生线脚,十分影响美观,因此在施工图设计时要注意与结构专业对图,尽量使内隔墙平梁或剪力墙一侧,一般原则:主卧与厅――隔墙平主卧(一般客厅会做吊顶),主卧与次卧――隔墙平主卧,卧室与卫生间――隔墙平卧室,卧室与走道――隔墙平走道,在卫生间内当剪力墙与隔墙有错位时,最好移平以方便卫具的安装。偏墙问题也是影响一幢住宅品质的大问题,也许在图纸上看不太出来,但是房屋成型后会看出差距,线脚太多对二次装修也是不利的。

卫生间的的设计是否优质也是影响楼盘质量的重要一环,若一个卫生间开间与进深相差不多,建议把洗脸台与坐便器分设通道两端,通道尽端是浴缸,这样的摆放比一字型(即进门先过洗脸台,再到坐便器,最后到浴缸)更能增加洗脸台的有效使用宽度,这种方式也是酒店宾馆通常采用的,把它引入到住宅中,就能整个提升卫生间的使用舒适性。设计洁具的摆放位置时还要注意下水与上水要分开,管子不要拉太长。

对于厨房的布置,较合理的选择是:靠窗的地方放水池,烟道和灶台靠近,当住宅顶层是有跃层的复式住宅时,要考虑顶层做开敞式厨房时下层的烟道不要穿过跃层的房间,所以很多工程烟道是靠外墙边的。

消火栓放在哪里比较显眼且不影响美观?一般来说要避免对着入户门,且消火栓有1米宽,由于在图纸上只是个图标,很多同志不注意随便乱塞,造成实际位置安装不了的情况。

还有一些在做设计时必须注意的细节,如:住宅跃层的露台要考虑公共楼梯间出屋面时的防盗问题;大堂入口要做雨棚防坠物;在南方风力较强的地方电梯厅建议封墙开窗,不做栏杆(防飘雨);入户门最好做门垛,以便住户贴春联时用等等。

这些细节不触及相关规范,却是稍不注意就会影响使用的问题,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要多设身处地为住户考虑,尽最大努力做出双方都满意的作品。

五、 节能相关问题

为完成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建筑行业亦须大刀阔斧的改革,继淘汰粘土砖这种破坏环境的建筑材料后,这几年加大了对各种节能材料的应用和开发,特别是在屋面及墙体保温材料的应用上,选择更多、性能更好的产品都在逐步推广,也收到了一定效果。现如今基本上各个住宅项目都会使用保温材料,或是保温性能好的砌体,自治区亦有发“十项节能措施”的文件大力推广。但是节能设计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节能软件的缺陷问题,节能材料的参数与实际使用材料的参数不相吻合等等,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

六、 图纸质量的问题

第3篇

住宅建筑设计课程共128学时,主要讲述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并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训练。笔者通过对近几年的住宅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反思,认为现在的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原理部分知识枯燥乏味。住宅建筑设计课程原理部分信息量非常大,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与住宅建筑设计的制度规范有关,需要学生详细学习住宅套型的各功能空间以及这些空间常用的尺寸和内部家具的布置等知识,还要学习套型各功能空间的组合,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常用的平面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多层住宅建筑设计的适应性与可变性、标准化与多样化,住宅建筑群体的平面空间组合方式等知识。理论知识偏多且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往往学着后面的知识,又忘了前面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难以将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课程设计实践中。第二,学生的住宅建筑体验匮乏。目前,高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未曾独立生活过,尤其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见过优秀住宅建筑设计作品较少,更不曾亲身体验过这些住宅建筑设计实物,也不知道何谓真正“人性化”的套型设计。因此,在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中,住宅建筑室内空间的组织往往比较单调,缺乏适应性与可变性。第三,学生的技术知识基础较薄弱。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技术类课程包括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技术概论、建筑物理与设备等,这些技术类课程的共同特点是知识点繁多,与同步开设的建筑设计基础、建筑造型训练、建筑美术基础等课程相比,显得枯燥乏味,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导致学生的实际设计作品往往结构不合理、设备布置存在难题、建筑节能概念基本没有建立。

二、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目前,全国建筑类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针对高校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课程教学改革调整。

第一,将学生对原理知识的学习从被动转为主动。

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的知识点繁多,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理想,而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被动式的学习转化为主动式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讲解教材内容为主要任务,而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思考,利用90后学生主动性强的年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观察住宅建筑设计作品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诸多枯燥的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教师可布置调研任务或者资料收集任务,组织学生到在建工程项目进行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分组学习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班内汇报讨论,加深学生对住宅建筑设计、建筑设计防火、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规范的认知和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消化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会利用互联网或者图书馆资源等完善小组学习成果,从而将对原理知识的学习从被动转换为主动。

第二,丰富学生对住宅空间的体验认知。

无论是做公共建筑设计还是做住宅建筑设计,建筑师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设计出适合使用者需求的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住宅建筑设计相对于公共建筑设计更加细致和繁琐,在当前学生尚无现实生活体验的前提下,该课程教学主要通过以下2种途径丰富学生对住宅空间的体验认知。一是结合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到近几年建成的品质较高的居住小区进行调研学习,深入小区内部体验住宅群体的外部空间环境和室内建筑空间布局,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到在售楼盘参观体验样板房,感受户内空间设计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地市举办的房交会,通过房交会掌握更多的住宅建筑设计动态。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改进教学手段。教师可选取比较优秀的住宅建筑设计视频资源在课堂播放或者放在网络空间课程中,供学生观看赏析,以丰富他们的住宅空间体验认知。通过以上2个途径,帮助学生体验认知各种住宅建筑设计空间,理解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进行后期的课程设计训练。

第三,加强对课程设计训练的全过程控制。

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安排的相关课程设计训练主要是住宅建筑单体设计训练,以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原理知识学以致用。课程设计训练重在平时。因此,要保证课程设计训练的效果,对课程设计训练进行全过程控制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主要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实现这种控制。一是改变评图方式。以往住宅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会安排在学生课程设计的正式成果出来之后再进行评图,学生虽然也会有收获,但是问题在于课程设计训练已经结束,评图后的反思效果有限。改革之后,在一草、二草、三草阶段各安排一次公开评图活动,让学生先对自己的方案设计进行介绍,解答其他同学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其他学生对方案设计的优劣进行评判和讨论,最后由指导教师进行评讲,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设计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对指导教师来讲,也可以有效地控制课程设计训练的深度和进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二是强化学生的技术意识。学生在低年级时所做的设计通常比较简单,往往比较重视住宅建筑单体的造型和色彩,忽略了建筑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技术与方案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学生必须学会从技术方面去思考住宅建筑的建造设计。例如,要了解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构造方式、新的结构形式,改变传统的住宅建筑空间形式,创造新的住宅建筑空间。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制作住宅建筑结构模型,帮助他们理清住宅建筑的结构关系,树立牢固的技术意识。三是利用网络空间课程建立交流平台。目前,各高校都在着力建设网络空间课程体系,以住宅建筑设计课程为例,在网络空间课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如设计实例、建筑设计资料集、各种建筑设计规范等供学生下载学习。在答疑室,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问,也可以进行互相讨论,较好地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学生也可将自己的住宅建筑设计作品上传到网络空间交流平台,供大家评价讨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教师控制课程教学进度和深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结语

第4篇

郊区住宅大盘远离城市中心区域,项目选址通常具备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房产价值增长速度快,开发商以其独特的开发模式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收益,如重庆市的龙湖地产等。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着许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界定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1.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界定及特征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是指由一个或多个房地产商单独或者联合在城市郊区或者泛城郊地区进行开发的商品住宅。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1开发区域的限制房地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活动的区域必须限制在城市郊区.

1.2开发规模的限制

并不是所有的在郊区进行的商品住宅开发活动都可以称为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必须有一定的规模限制,通常情况下,构成大盘开发的基本条件开发规模至少应为数千亩.

1.3房地产商扮演双重角色

房地产商除进行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活动之外,还必须承担一定的城市基础设

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经营责任.

1.4房地产商实力雄厚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规模决定了房地产商必须拥有雄厚的实力,开发主体既可为一个独立的房地产公司,又可为多个房地产公司的联合体.

2.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重要意义

2.1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经济大发展。随着城市中心区域的快速发展,原有城市发展模式已不能承载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多数城市开始采取离心扩散式的发展模式,主动向城市郊区扩展。一方面可以摆脱城市中心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经济等压力;另一方面,城市郊区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城市规模得到了不断发展。城市郊区住宅大盘的开发使房地产商积极的介入到城市开发的过程中来,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在建设郊区住宅大盘的同时,也承担了城市郊区部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带动城市郊区经济、商业、交通业、房地产业的发展.

2.2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城市中心区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心区的土地价格变得十分昂贵,房地产商进行住宅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同时,很多城市的中心区域已经变成了城市的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再加上拥挤的交通环境,已经很难建成宜人的居住环境。此外,现代人们对住宅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以上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房地产商将目光投向了地价低廉、环境优美的城市近郊区.

2.3有利于城市规划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开发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开发往往是在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筹划之下进行的,在规划过程中。规划部门必然会考虑其与发展规划中的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布局相吻合,且与城市工业、商业及其它产业的调整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也必然呈相辅相成的关系.

2.4对于房地产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房地产开发商面对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机遇,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力,抓住机遇,适时转型。房地产开发商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增强其竞争力.

3.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影响因素分析

3.1市场定位及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市场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市场价格定位;(2)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目标客户定位;(3)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经营属性定位;(4)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规划设计定位;(5)住宅大盘的建筑结构设计定位;(6)住宅大盘的建设方案设计定位.

3.2开发模式影响因素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项目是一种大规模、多功能、规划性的综合性房地产项目开发,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根据已有的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经验分析,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运作模式可分为两种模式,即开发商单独进行开发模式和多个开发商联合开发模式.

3.2.1开发商单独开发运作模式。

开发商单独开发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为广州市的祈福新村项目。在这种模式中,开发商可以在项目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但由于开发商独立承担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建设也加剧了自身的负担,开发商将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一个项目中,也减少了其它项目上获利的可能性。就目前的房地产行业市场发展状况而言,几乎很少有开发商愿意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3.2.2多个开发商联合开发。

在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开发规模巨大,使很多的中型房地产开发商无法参与,一些大型房地产开发商也面临实力不足的问题,这就使得房地产开发商实行联合开发变为可能,也为中小型房地产开发商联合介入郊区住宅大盘项目开发提供了机遇。采用联合开合运作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广州市番禺区的“华南板块”。但这种开发运作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开发商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各自为政。不利于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整体开发建设.

3.3相关政策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政策因素主要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城市规划以及金融政策等方面。产业政策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的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直接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土地政策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城市土地决定、规定、意见、通知等。土地政策成为影响房地产开发最直接的风险因素。具体来讲,土地政策对城市郊区住宅大盘开发风险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取得方式和年度土地利用指标等三个方面。城市规划是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各项建设而预先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的行动步骤,并不断付诸实施的过程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在制定和调整城市规划的时候就要全面考虑,使城市规划体现出其宏观性、整体性、长期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也要及早预测当地城市的规划目标,选择到增值潜力较大的区位。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利率和汇率水平,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货币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三大政策.

3.4区位选定影响因素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子、设施因子和位置因子三个因素.

3.4.1经济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影响因素中的经济因子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居民的收入水平、区域经济居民的消费水平等。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房地产区位价值的不同,因为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内居民可以享受到更高的个人收入、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更高的生活质量.

3.4.2设施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区位选择的独特之处是十分注重社会性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和其完整性。具体是指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项目周围的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娱乐设施、医疗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

3.4.3位置因子。

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项目如何选址将直接影响到开发商的利润和居住着的经济效益或生活满意程度。其中,位置因子是影响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区位选取的关键因素,主要反映在项目选址地的发展状况,交通便利状况,项目选址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

3.5经营管理影响因素

经营管理是郊区住宅大盘开发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地产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中,开发商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的将所建房屋出售出去,并回收资金获得投资利润。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将面临着许多风险因素,如房地产市场的供求风险、财务风险、时间管理风险、沟通管理风险、经济风险和内部决策与管理风险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营销策划影响因素、物业管理影响因素以及其他因素.

4.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开发的具体措施

4.1准确的确定项目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对泛城郊地区住宅大盘的营销具有关键作用,开发商要做好住宅大盘开发的市场定位工作。对于市场价格定位,要制定出合理的租售价格,一方面要维持开发商既有的利润水平;同时,也要为购房者所接受。开发商必须明确住宅大盘建成后的市场目标客户,只有判断好目标客户,才能获得预期目标。为此,开发商要认真分析该区域人口构成比例,合理预测市场需求分析,开发相应的建筑市场。对于住宅大盘的方案设计方面,一方面要符合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要求,保证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的质量;同时优化建设方案,做好住宅大盘项目开发的具体实施建设;此外,还要根据预测的目标客户类型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4.2选择适当的开发运作模式

选择适当的开发运作模式也是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开发商的实力和郊区住宅大盘项目的建设规模。在郊区住宅大盘开发过程中,如果住宅大盘的项目并不是超级巨盘,而且房地产开发商具备足够的实力对项目进行单独的开发建设,那么开样的降低了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缩短了开发周期,加快了郊区住区的配套设施完善和建设。此外,开发商对住宅大盘项目的选址离城市不宜过远,或者选择发展不成熟的区域,避免开发的住宅大盘项目避免成为一座“孤岛”,而需要与城市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绵带.

4.5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方案

房地产营销一直就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担负十分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以独特的主题策划为中心,综合利用各种营销手段,在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使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直达消费者.

现阶段,只要房地产企业认清形势,房地产策划能有效地整合房地产项目资源,充分发挥它的特长,增强项目的竞争能力,以赢得自己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余凯,《我国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温伟,《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联合投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3]刘瑞光,《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第5篇

“幢”在房产测量规范中的定义是“一座独立的,包括不同结构和不同层次的房屋”。这个概念是一个相对整体抽象的概念,具体如何确认“幢”,可谓是见仁见智的,然而“幢”的确定是影响分摊的主要因素,“幢”是房产测量中的基本单位。房产测量中的各项工作都应以“幢”为单位,逐幢测量。能否正确地划分“幢”,将直接影响到房产测量成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的准确性。因此,“幢”的划分应引起广大房产测量人员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如何确认“幢”。

案例一:两期房屋相通,但不属于同期建设的“幢”的划分

案例资料:项目规划分两期,一期地下室建设过程中报批二期建设,在二期设计中因为了增加地下车库的有效利用率,改变了一期建设方案,取消了地下室分割墙。规划按照两幢批准规划,且在验收时分别按照设计中的一期、二期进行验收,如图1所示。

该种情况下“幢”的划分应当首先考虑独立的概念,虽为两期建设,但在使用上并不独立,如果仅考虑两期建设而按照规划审批界限将房屋分成两幢,则该部分房屋不符合房屋登记基本单元要求“房屋基本单元是指有固定界限、可以独立使用并且有明确、唯一的编号(幢号、室号等)的房屋或者特定空间”,因此笔者认为该类房屋应当按照一幢处理,分别标注建成年份。该种情况类似于房屋的改扩建,其“幢”的认定是一定的,但建成年份是不同的。

案例二:地下室相连的多幢房屋的“幢”的划分

案例资料:一新建住宅小区,地面2个单幢塔楼式住宅单元,住宅塔楼单元楼电梯均通往地下车库,规划批准资料为1号楼25层,2号楼地下一层,地上25层,1、2号楼住宅部分户型基本一致,如图2所示,建筑施工图纸依照规划的“幢”出图,分幢方案如下。

方案一:按照规划分幢,即1号塔楼为一幢,2号塔楼及地下室为一幢。问题是1、2号塔楼虽同户型,但分摊面积2号塔楼将比1号塔楼少很多,原因在于地下室部分面积较大,分摊所得的幢共用比例也将很大,这种方案将导致两幢同户型房屋分摊面积相差很大,因此笔者认为该种方案值得商榷。

方案二:两幢房屋与地下部分合成一幢处理。该种方案的依据为幢的“独立”特性。该种方法将不会导致同种户型面积相差较大,表面上看应很符合常理,但将这种情况进行扩展,若地面为10幢塔楼单元,均合并处理将会给实际的操作过程造成很大的麻烦。

方案三:1、2号塔楼单独处理,地下室部分单独分幢。该种方案避免了两幢房屋的分摊系数相差太大的问题,同样也减免了合并处理工作的麻烦,但这样可能会被认为这几幢房屋分别相连,构成非独立性,不符合“幢”的定义。笔者认为从建筑结构来讲地下室与住宅部分结构不一致,因此均为相对独立。

案例三:关于裙楼式结构房屋的“幢”的划分

案例资料:规划批准为商业裙楼、塔楼a、塔楼b、塔楼c,设计单位依据规划按照四幢出具设计图纸,验收分别按照四幢进行验收,裙楼部分相通,如图3所示。

方案一:按照规划核准分别按四幢处理,不符合“幢”的定义中独立性的要求,同时塔楼部分的1、2层竖直通道的公共部分很难处理。

方案二:3个塔楼与裙楼商业部分合成一幢处理,体现了房屋的独立性,同时简化了该幢房屋的分摊处理。

延伸:如裙楼部分利用结构的伸缩缝,造成商业裙楼的可分性,如图4所示。

该类房屋因为裙楼部分是从结构上独立的,在使用上也是独立的,因此笔者认为上述应分为两幢,塔楼a、塔楼b及下部裙楼为一幢,塔楼c及下部裙楼为一幢。

案例四:利用连廊或架空通廊相连的多幢房屋“幢”的划分

案例资料:商业步行街共有七幢单体建筑,但各房屋为商业服务需要,均用连廊在二层部分连接规划为一整体,规划1至7号楼,设计为单独七幢,验收为1至7号楼,如图5所示。

笔者认为该图七幢房屋相互在建筑结构上,在使用上均是独立的,因此按照“幢”的定义,该图七幢房屋应单独划分为“幢”。

综上所述,“幢”的划分应首先在“幢”定义的“独立”上下功夫,“独立”包含了使用上的独立,即产权的独立,也包括建筑结构上的独立。根据以上几种案例,笔者认为“幢”的划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产权权属登记的独立,即同一相通相连的房屋,不能因“幢”的划分而失去功能或效能,而导致不符合产权登记单元的要求。

第二,房屋建筑结构的相对独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结构上能够独立并且能够分别独立使用的毗邻房屋,可分别分幢;设计上为多个独立的楼房,以伸缩缝或分隔墙连在一起的,可独立分幢;设计上为多个独立的楼房,利用裙楼相连接,且裙楼部分相通,独立楼房与裙房应为一幢。

第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的独立,不能因“幢”的划分造成房屋建筑面积发生较大的变化。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而同时,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各种新型的房屋结构形式及造型将不断涌现。房产测量人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认真体会“幢”的定义,提高业务素质,才能适应这一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 键 词:多层建筑;电气设计;弱电系统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ed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multi-storey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and content, the focus should be noted that in the design of a common problem, and propose solutions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electrical design; weak systems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电气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多层建筑的电气设计,总体上应满足舒适、安全、可持续的要求。现对多层住宅建筑电气设计的常见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一 用电负荷确定

用电负荷是指每户的用电计算负荷,《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2011(2012年4月1日起执行)中规定:“每套住宅的用电负荷应根据套内建筑面积和用电负荷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2.5kW”。这个“2.5kW”为规范提出必须达到的下限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迅速发展,每套住宅的负荷标准最低也已经达到4KW。根据现阶段家庭实际用电情况,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设计时小户型住宅(60m2 以内)取4KW/户,中户型住宅(60~100m2 )取6KW/户,大户型住宅(100m2 以上)取8KW/户。

二 电源的引入

按照《住宅设计规范》中的规定,住宅小区供电系统应采用TN-S或TN-C-S系统接地方式供电。

TN-C-S系统在住宅小区内可以使用,但不推荐使用。因为在电源进住宅楼前将PEN线作重复接地后,分为PE线与N线,而PEN线中的工作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或故障电流)常会使PEN线带电位,不利于安全,也会对一些敏感的家用电器(如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TN-S系统(如图1所示)的PE线与N线从电源侧就始终分开,接地故障电流以PE线为返回电源的通路,短路电流较大,可用熔断器、断路器来切断电源,防止电击事故。但PE线在安全系统范围内连通,一旦某住宅楼出现故障电压,该故障电压就可能沿PE线传至另外几处住宅楼,如果另外几处住宅楼内未做总等电位联结,则有可能发生电击事故。可见,TN-S、TN-C-S接地系统各有特点,决不能断定哪个系统优于其他系统。在电气工程设计中。应当按照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及住宅小区的实际供电系统来选择合适的接地形式。

电源系统接地金属外壳

图1TN-S系统

住宅小区建筑物无论采用何种接地形式,在住宅楼内都必须做等电位联结,并与漏电保护装置正确配合使用,这样才能有效防止触电和电击事故的发生,并提高安全用电水平。

三.住宅配电箱的设置

在住宅配电箱(分户箱)进线端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和过、欠电压保护电器。 其中过、欠电压保护电器应为自恢复式。住宅电源总断路器应具有过载、短路等保护功能,并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回路断路器也应具有过载、短路等保护功能,并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照明、一般插座、厨房插座、卫生间插座、空调插座都应为单独一个回路(每个空调回路插座数量不宜超过2个,柜式空调回路插座独立1个)。家用电器回路或插座回路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用户配电箱系统设计主要采用如图2所示的3种方案。方案1:漏电保护器(RCD)装在电源进线处,进行全面保护,经济实用,但缺点是当某处发生漏电时,全户断电。方案2:除照明回路不装漏电保护外,其他各回路都单独安装RCD,漏电保护动作时影响面较小,但该系统造价较高。方案3:除照明回路不装漏电保护外,其他各回路合用1只RCD。这里有2点值得商讨。

(1)壁挂式分体空调回路是否设置RCD?《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2012年4月1日起执行)中8.4.4条:柜式空调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分体式空调的电源插座回路宜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而其它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中8.4.4条: “...除壁挂式空调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外,其他电源插座回路均应设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有人认为分体式空调的供电回路及设备一般人都难以触及,人遭电击机会很小,故不必安装RCD以节约成本。但是空调室外机处于露天,在南方地区雨水较多、空气潮湿容易引起泄露电流较大,并对检修的工人有较大的危险性。所以笔者认为,分体空调回路安装RCD利大于弊。

(2)各插座回路共用1个RCD还是各回路单独安装。这主要涉及工程造价与供电的可靠性、检修方便2个方面。每一回路加装RCD,供电可靠性高。但造价较高,配电箱体积也较大。所有插座回路共用1个RCD工程造价低了,配电箱体积也小了,但若有漏电动作时,检修查找较困难;另外,电器均有正常的泄露电流。

图2 用户配电箱系统设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配电系统可采用如图3所示最优方案,其既能降低工程造价,又能克服以上弊端。在笔者承担设计的长沙市开福区万科城项目中的多层住宅入户配电箱就是采用如图3所示的方案,并在成本、箱体空间控制上到了万科集团的好评。但如图3所示方案在工程应用中还可视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

图3 配电系统最优方案

四 弱电系统

住宅工程设计中电话、电视、网络入户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多层住宅,每套住宅应设弱电箱一个。住户弱电箱系统图实例如图4所示。

此外,电源插座与电视、电话等弱电插座间的距离有关的电气设计标准中均无明确的规定,为了避免干扰,建议电源插座与电视、电话等弱电插座间的距离为300~500mm。强、弱电线路不应同管路敷设。

图4住户弱电箱系统图

五 防雷及接地

对于多层住宅而言,一般均为三级防雷建筑物,利用建筑物内结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就可以满足防雷的要求,不需要另设防雷装置,而且较为经济实用,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做法。

为防雷电波入侵,对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电缆进出建筑物的保护钢管应可靠接地;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端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铁角可靠接地。

此外,整个建筑应进行总等电位联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外露可导电部分、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与地面的电位趋于接近,另一方面可降低或消除来自外部窜入建筑物电气装置内的危险电压。

六 结语

以上为笔者在多年的设计工作中发现的多层建筑设计常见问题,具有普遍性,其实稍加注意都可避免。设计文件是工程建设的主要依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遵循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安全性的电气设计原则,提交合格的设计文件,是每位电气设计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 住宅设计规范 BG50096-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生态; 和谐; 居住环境

Abstract:Protection and use of natural lakes and fruit trees, includes elegant hills, Create a natural harmonious environment, coexistence with hills,water and humanism.

Key words:ecological; harmonious; living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4-0109-04

1项目背景及概况

1.1项目背景

华发生态庄园是由国内极具实力的地产发展商,上市公司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倾巨力打造的一处大型生态、低密度的住宅区。项目用地位于中山市沙溪镇隆兴南路与新濠路的交界处,总用地面积72万m2,分三期开发,目前已建成第一期。项目用地的外部地理环境非常优越,105国道、中山市外环高速路紧临地块,交通便利,基地内部有5000多株原生果树,19座形态各异的天然湖泊,近30种鸟类,百种动植物在这里和谐共生,“蕴灵毓秀,天人合一”正是这片土地的生动写照。华发生态庄园遵循:“让自然的氛围遍及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理念,从设计到施工均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生态环境,使建筑、园林与自然巧妙融合在一起。

1.2基地现状及建设条件分析

目前阶段进行规划设计的地段属于二期设计的一部份,整个二期用地为24万m2,其中A、B区已做规划设计,本次设计为二期C区约11万m2的地块,二期C区部分,南与A、B区的小区主要交通干道相望,西为隆兴南路,北为市政道路,东为坡地及自建住宅,应该说地理位置在整个小区中不算好,有三个面与外部环境接触,但地块内部有一较大的自然湖泊,南面沿小区主干道边也有一些条形小湖泊,区中树木相对比较集中,易于保护,但由于自然保护占地很大,在地产发展上容积率难以提高,影响商业化的地产产值,好在发展商一切以保护生态,创造品牌为理念,愿意牺牲局部的商业利益,为规划设计创造了较好的基础。

基地现状为东高西低,除东北约占地块1/3的面积为山坡地外,其余地方高差变化不大,相对来讲对建筑单体设计难度不大,而山坡地由于地形较为陡,高差达到15m,加上单体设计上要求沿用原有庄园户型,因此在总体规划设计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地块东面与自建住宅之间由于山体遭到一定的破坏,须做挡土墙进行加固,规划设计上也须对此做出一定的处理并避免住宅过于靠近陡坡。

2总体规划设计概念

2.1甲方在设计上的要求

2.1.1甲方在规划设计上明确提出保护原有生态,与二期已建AB区及一期进行良好的衔接;

2.1.2尽量满足住宅的舒适性、景观性,即大部分住宅必须南北朝向,并有好的景观取向,私密性也是设计的重点;

2.1.3布局上力求灵活、生动,符合山地特色;

2.1.4尽量满足甲方在经济技术指标上的设计要求。

2.2规划概念分析

2.2.1在做规划设计前,进行了现场踏勘,并与测量来的地形图做了比对,同时要求甲方安排测绘队对现有的树木进行了测绘并编号以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

2.2.2规划上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或者矛盾

如何充分利用现状地块中的自然湖泊;如何尽可能利用地块,满足甲方在建筑容积率上的要求,达到开发商的商业利益要求;如何解决地块周边与外部环境直接相连的干扰问题;如何做好山坡地建筑、道路的设计;保护并利用现有树木,不但可以保护生态,保持水土,也可以为甲方省下一笔园林绿化费用,达到生态与经济的双丰收。

2.3形成整体的规划设计草案

2.3.1通过以上对设计矛盾及需解决的问题分析,可以很快地得到一个较为清晰的设计草案,即小区的主干道必须围绕着中间的自然湖泊,在湖岸边布置住宅。使之成为最好的湖景住宅;顺着南面与AB区相隔的道路和湖泊布置可以形成一个带状湖景住宅;围绕着小区周边布置低层联排住宅,使之成为提升容积率,扩大产值的源头,为保证住宅的高质量,小区周边低层住宅将会后退红线10m左右布置大片的绿化林带。

2.3.2第一次概念方案的优势与不足

应该说,本次规划方案设计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甲方要求很急,第一次概念方案出来后得到甲方高度的认可,当然在紧张的时间要求和对甲方意图领悟还不够透的情况下,也必然存在很多问题。甲方在认可设计总体构思的前提下,对设计要求也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甚至调整,更强调了“以人为本、创造精品”的设计理念。方案的优势在前面已做论述,不足之处在哪里,通过与甲方共同探讨,一是在绕湖组团上有部分独立住宅景观较差,部分湖面临小区路,有些浪费景观资源,而靠市政路(隆兴南路)的联排住宅虽然有好的湖景,但由于靠近路边,难以提升品质;二是道路的连续性不够,尽端路太多,道路的利用率并未充分发挥;三是景观资源的创造与共享方面还不够,除独立住宅外的联排住宅未能有好的景观,联排住宅组团中心花园的利用率不高,对提升组团的品质帮助不大。虽然在做方案汇报时,作为设计师,对上述问题做了自己的设计总结,如对湖景资源利用不够,是因为受原有自然湖泊位置的限制(附图A点),尽端道路大多是不希望在坡地住宅部分道路的坡道太大等(附图E点),这同时也说明在对甲方意图的领悟上,及对生态保护与发展上还未充分放开思路。

2.3.3第二次概念方案的形成及上机精确定位与调整

由于总体思路较为清晰、准确、局部的调整相对较为简单,很快就形成了第二次概念方案,并与甲方达成共识,其余的细节将会在上机(CAD)后较为精确地定位与调整。应该说第二次的概念设计充分领悟了甲方意图,也开拓了设计上的一些瓶颈,在扩大与延伸自然景观(湖泊、水系)的同时,优化了组团小区景观,调整道路形状,使之更为便利。通过对基地的反复观察,发现虽然现状湖较为靠西,但东面到山坡还有一段距离,所以考虑将湖面略为东移(附图A点),使湖两岸都可以布置独立住宅,充分利用湖景,仅保留与会所交接处的开口(附图H点),使会所及小区中心湖互为借景,同时也可以使用中心湖的围合不致于过紧、过硬;拉开坡地联排住宅,使住宅利用道路更加充分,减少道路所占面积;将原组团景观分化,并与中心湖泊形成互动的轴线关系及叠水效果,使景观轴线更为明确的同时,良好的通风效果也会自然形成。

2.4交通流线的组织

在设计低密度生态住宅的理念上与城市住宅区的理念是不尽相同的,在城市住宅区的设计上,经常强调的原则是“人车分流”,但在低密度生态住宅区,相对人口密度较小,车流量也不大,因此道路交通考虑的主要是便捷,人行系统上主要结合各类景观节点上组织观景道(栈道),观景亭及休闲亭。

2.5景观系统规划

主要的景观系统规划其实在总体规划设计时就已有遵循和设计,但是仅限于总体概念,从总体上景观系统的规划可以概括为“一湖”、“两带”、“三中心”,所谓“一湖”当然指的就是原中心自然湖泊,加以扩大延伸形成曲径通幽、峰回路转的叠景效果;“两带”指的是利用原有的南面与二期AB区交界即小区主干道路边的自然水系形成的带状水景;小区周边与外部交接处,建筑后退10m(最少)而形成的隔离林带,它可以同时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视线遮接,二是减少外部市政道路的噪音干挠;三是提升靠外部住宅的品质,扩大底层花园面积,使之有良好销售价格,弥补发展商在为保留生态,发展生态上作出的牺牲;“三中心”是指以中心湖为核心,两个联排住宅组团水景为次中心形成的景观重心,三个重心互为依托,互为借景,相互之间由于地形高差形成层层叠叠落差水幕,别有情趣。

由于细部的景观设计尚未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设计,总图设计效果上还略显仓白,建筑设计及效果图上均未对此作出深度反应,等园林设计出来后,相信会有更好的效果呈现给同行借鉴。

3各种规划设计理念的应用与探讨

3.1建筑的南北朝向与总体设计的融合

朝向的重要性与强调是每个设计师都会自然贯彻的,但在总体设计上如何做到布局的灵活性与朝向的重要性结合才是设计上的难点。很多构图非常美的总体规划设计,却有几乎超过一半建筑变成了东西向;也有每一户、每一栋都落在南北朝向上,但死气沉沉的布局,工整的道路使居住环境显得异常沉闷,也难以充分利有景观的360O特性。在华发生态园二期的规划设计上,90%以上的户型朝南,少量因总体构图需要的东西向建筑则充分利用景观,同时拉开东西向建筑间的距离,使之具有良好的通风及阳光。

3.2私密性设计

私密性设计是居住建筑设计中一直提到并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后越来越强调的品质设计,作为低密度高品质居住空间来讲更显重要。与高层住宅不同的是,低层住宅私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块的领地感和实际的私有性;二是视线的干挠。应该说,华发生态园一期和二期AB区的私密性设计并不完善,由于非常注重生态,户与户之间是不设围墙的,但仅靠植物是很难做到地块的私有性。本例设计中,与前期的主要区别在于更加多的利用水体,减少户与户之间接触的地界长度,在很多地方都形成一个个半岛状地域,这样便于有效实现领地感,同时这也是景观设计的需要,大多数的独立住宅都是南向临湖或二面临湖,甚至三面临湖。

3.3坡地住宅道路设计

3.3.1在总体结构及大的道路确定后,剩下的任务依然艰巨而遥远,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生态住宅区所赋于的自然和谐的环境决定了道路的形状不可能是直来直去的,甚至建筑在总图上的摆布也不是顺路而行,适当进行道路行进的优化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它可以使自然融入到设计当中去,“宛如天成”;二是在生态保护上需要保持水土,结合地形,保护原有的树木植被。因此在道路设计上可以说是精心而作,道路与住宅的结合上也是一丝不苟。

3.3.2树岛的应用与道路坡度的调整

何为树岛,也就是道路中心绿化带,按道理说小区的次干道并不需要道路中心绿化带,设立树岛最大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的树木,同时也可以美化道路,使道路一路走来,景色不断。本例的设计当中树岛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美化道路,保护原生态树木;二、调整道路坡度改善道路与住宅的高差关系;三、视线遮挡,形成好的私密性和住宅环境,其中第一条、第三条不难理解,例如正对配电房的道路中绿化树岛(附图5的B点)可以使路对面的住宅看不到配电房以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第二条调整道路坡度则在本例中作了很好诠释,如:附图5的D点道路由于住宅的南北向及道路本身的形状要求必须垂直穿越等高线,坡度非常大(13%),通过设立树岛使道路的起坡点延伸至横向道路上,加大坡道长度,使坡道坡度降到较好的8%;又如附图5F点道路,道路一侧由于地形关系,建筑单体标高为18.50m,而另一边则为17.00m,通过树岛的设计,道路从中分成两段,一段略为向上与上部住宅相连,另一段略为向下与另一侧住宅相连,由于建筑设计上须综合利用原有户型,道路的坡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可以使住宅的标高基本都高于道路标高,减少水患及视觉上的不适感。值得一提的是,设立树岛的道路两边并不等宽,其中一边保证有4m的宽度以满足消防要求,另一边则根据需要设计。

4建筑单体设计的风格与统一协调的应用与探讨

4.1由于建筑的单体设计并不是本次讨论的重点,所以这里也仅仅针对单体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的关系及配合上作一点浅析,在单体设计上,设计师的个人理念是与甲方的要求与想法是有点不同的。

4.2统一性,甲方认为整个生态园都保持原有的风格,四坡屋顶,分格细腻的外窗,涂料的墙面加石材的基座,应当说是具有美州殖民地风格的欧式建筑。

4.3对立、多样与统一。在已建成的一期和二期的一部分,放眼望去几乎分不出建筑与建筑之间有什么区别。甲方认为在一期中是户户不同,所谓户户不同完全指的是平面的功能布局,外立面的处理上没有不同的地方。我个人是很希望在外形设计统一的模式下加入一点对立与多样性,坡屋顶依旧,但是否可以加一些歇山,悬山,庑殿,攒金,抱厦,老虎窗,披檐、挑檐、封火墙、变坡、重檐等等,墙面依然是涂料,基座依然是石材,但窗可否加一些落地式的大板玻璃以和中心优美的湖景相匹配,在建筑与水体的关系,甲方只是认可仿如苏州园林建筑中有一点水凹进建筑的感觉,但是我觉得那种处理太园林化,比较小气,而我们的湖边建筑完全可以利用地形高差的作用把建筑的一半直接做成干阑式的建筑立在水面上,迎风展翅。或许甲方担心放得出去,收不回来而不同意。

第8篇

【关键词】德州市 高层住宅 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与传统的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相比,高层住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核心区用地紧张的矛盾,但是由于其居住密度、建筑强度、居民生活习惯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也带来绿化景观单一、停车位不足、空间压抑、居住舒适度降低等问题,对规划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1993年德州市建设第一栋高层住宅开始,到2011年德州市规划建设以高层为主的15个大社区,高层住宅在规划审批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本文将结合德州实例,从规划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高层住宅区的停车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缓解城市高层住宅区的停车矛盾。

1 德州市高层住宅区停车现状

德州市对停车指标的控制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07年以前的规划条件多数按照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停车率不小于30%,08年以后逐步提高到每户0.6-0.7个车位,2011年以后,普通商品住房提高到每户1个车位,为了进一步缓解停车矛盾,今年,我局将住宅区的停车指标进行了进一步提升,要求开发类住宅区停车指标应满足1.5个停车位/户,经济使用房,村民安置房等停车指标可适当降低。这对高层住宅区的停车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通过对我市高层住宅区停车方式的调研,归纳我市高层住宅区机动车停车方式大体分为四种:地面停车、地下或半地下停车、架空层底层停车以及独立停车库,其中采用地下与地上相结合的停车方式较为普遍,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停车方式 居住区列举

全地下 金都花园小区、帝景苑、新湖春天等

地下兼地上 东方明珠、高地世纪城、泰和名仕港等

全地上 宝林金紫荆案例、天钰铭城、凯旋胜利花园等

独立停车库或停车楼 新湖家园等

2 德州市高层住宅区停车面临问题

高层住宅区自身高容积率的特点,建筑密度和绿化率、配套设施的强制性要求,都是造成高层住宅区停车困难的原因,如果仅靠地面停车,难以解决停车需求,迫使停车方式必然以地下停车为主,但在规划管理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2.1停车位不易满足

只采用地下一层停车,即使对基地范围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仍然导致停车位不足。只能占用人行道及周边城市道路进行停车。

2.2对景观的影响

(1)采用底层架空的方式用于地上停车。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工程造价,但也造成了小区绿化景观对城市缺乏共享性,小区居民多数直接由城市道路进入车库后进入入户电梯,不易享受小区内部绿化景观。

(2)对绿化景观的影响。由于车库上方覆土深度较浅,导致高层住区地面景观单一、缺少高大乔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3)地下停车出入口对景观的影响

为保证地下车库的排水,在小区地下停车出入口设计时,通常考虑在坡道上增加遮雨棚,其颜色、造型、材质等都对小区内的景观塑造产生很大影响。

2.3采光及安全问题

大部分地下车库的光线比较昏暗,而且地下停车结构复杂,楼梯间和柱后等偏僻角落较多,停放的车辆也会产生的视线遮挡。即便装有监控系统也会存在监视死角,为罪犯提供隐匿空间。

3高层住宅区停车问题解决对策

3.1考虑多种停车模式相结合,解决停车位不足问题

采用多种停车方式,是解决大型高层住区停车场安排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1)地下二层停车。由于停车指标的提高,仅仅依靠地下一层停车已经不易解决停车问题,可以积极利用地下空间,在城市中心区可设计地下二层停车。

(2)适当利用地面停车。《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提出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的控制指标,但鉴于当前的停车形势以及大型高层住宅区高汽车密度的特点,可将标准适当提高,鼓励部分地上停车。

(3)鼓励多层智能停车设计,解决停车空间不足的问题。

目前大型高层住区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基本都采用单层停车,不利于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大型高层住区的停车可以提倡使用立体停车方式,即在地面或地下实现一层空间多层利用的一种机械停车方式。

(4)开发利用公共服务设施的地下空间

可以积极利用大型高层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地下空间开发建成停车库。例如利用中小学运动场的地下空间建停车库,既不影响地面场地的正常使用,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5)建设多层停车楼

在住宅区用地的“边角”地块,特别是一些消极用地区域,建设多层停车楼,例如高层建筑的巨大阴影区里、南北向狭长地块。一个多层立体车库占地约2500平方,能提供600个车位。与地下车库相比,改善了停车的视觉感受及心理感受。

(6)共享周边车位资源,实现错时停车

在2004年,杭州部分住区协同附近企事业单位推行错时停车模式,这种模式也称为“九莲模式”。这种做法不但符合了土地混合使用的目标,而且是大型高层住区停车方式多样化的一条新出路。

3.2优化地下车库设计

(1)优化地下车库出入口的处理。设计时应考虑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材质、颜色与小区景观相协调,同时在规划方案审查时进行严格控制。

(2)改善地下车库自然采光和通风。结合小区绿化景观设置采光天窗,把自然光引入地下停车库。

参考文献:

[1]赵继龙,陈友川,陈朋,陈仰金.北方高层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_以济南市为例[J].规划设计,2011,6(27):63-68.

[2]许阳峰.高层住宅底部空间与停车方式的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18).

[3]牛淑杰.住宅小区停车位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07,33(26).

作者:张宇(1975-)男 注册规划师,德州市规划局,山东,德州,253000

第9篇

关键词 环境分析 模式 住区设计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因其凝固,所以不能脱离所在的环境来讨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无论是和谐还是对立;抑或相连或是疏离。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里,有许多从环境中得到灵感的例子,不一一赘述。本文只想从设计方法的角度来探讨一种模式,那就是----从环境分析出发,从而发现设计思路的构思方法。

若把一个设计比作数学题X+Y=Z,X是已知条件,Y是隐含条件,Z是设计的结果。环境要素作为已知条件X中最重要的信息,应当给予高度重视。环境分析的思路可以简单概括如下:环境特点-->分析矛盾-->操作策略-->设计构思。

通过充分挖掘环境特质,分析其中有利和不利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策略加以扬弃,最终就能发现较为优化的设计思路。下面,笔者以一个投标方案为例,初步探讨一下这种设计模式的操作方式。

项目环境条件

该住宅项目地块位于珠江三角洲某新兴卫星城市,周边为规划道路,地块附近有105国道和广珠轻轨,且距离珠海约2公里,地理位置是该项目突出的优点.作为大型住区该项目除高层住宅外,还包括配套商业和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具有综合性社区的特点。

基地地势较平坦,地块被规划路分为两个部分,南侧三角地块面积较小。项目环境要素包括:道路交通、污水河、现状村落和高压走廊。其中北东南三边道路皆为城市干道,交通非常便利。

分析矛盾

现状环境中的优点包括:

1,毗邻珠海澳门,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地块旁的市政道路与珠海相连,交通便利.

2,周边有学校,医院,银行,酒店等完备的配套设施.

其中需要规避的因素是:

1,地块北侧的高压走廊,南侧的污水河道等不利景观,对住宅有一定影响。

2,南侧的现状村落,因规划凌乱年久失修,形象不佳。

地盘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圈一线标竿产品,园林式住区典范。甲方希望充分发挥本地地理优势,打造生态宜居的园林社区,创造环境优雅经济实用的居家产品.为城际生活圈增加一抹亮色.

设计需要达到以上目标,必须打造独具特色的园林社区,精心设计和推敲户型空间,并追求用地效率的最大化.为此,项目确定了以下七个设计原则:

1. 在规划中尽量使园林景观效益最大化.

2. 本地区辐射珠海等区域的地标型物业

3. 充分考虑珠江三角洲的生活习惯和市场需求.

4. 户型设计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创新和增值因素.

5. 合理的商业及公建布局是开发商关注的重点之一.

6. 生态式半地下车库已成为珠海等地高档楼盘的一大亮点.

7. 合理的成本控制对本项目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以上条件,设计中总结出以下项目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社区景观品质的提升;以人为本的交通组织系统;对高压走廊不利影响的规避;污水河道的规避;处理好与村落区的关系。处理好这些矛盾,设计就能在合理性方面找到重要支撑,同时也为设计的构思提供正确的方向。

解决之道

操作一:围合式规划布局

住宅布局方式上,常用的有围合式、联排式和自由式。在本项目中,围合式布局相比后两种方式,能够有效的规避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操作二:半独立休闲商业配套

设计中考虑到商业流线与住户流线的关系,尽量使商业人流独立循环,形成半独立式休闲商业区域。

操作三:弹性户型平面

考虑到住宅结构的经济性和平面组合的灵活性,设计中尽量使户型方正实用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操作四:生态停车空间

半架空停车使人车分流成为可能,并把自然风引入地下车库,大大改善了地下环境。

操作五:大尺度中央庭院

围合式的空间布局,为中央庭院的大尺度提供了有利条件,成为设计中夺目的亮点。

最终方案

在最终提交方案中,整个住区规划通过“两点一线”的景观建筑一体化处理,营造以人为本,顺应自然的园林式住宅小区。总体布局利用现有地块形态,使内部空间优雅而富有情趣,为住户提供最大化的庭院空间。户型设计精心推敲,使之与整体布局相适应。外部形象清新、明快,富有视觉冲击力,充分考虑项目在城市中的地标性作用。

小区主入口充分考虑城市节点景观及人流主要方向,使之成为区域环境中的一个城市景观标志节点。空间序列以主入口为起点,形成一个以地形相协调的景观主轴。一系列的入口广场,会所及居住建筑,由此展开,使庭园空间丰富而多变。在住宅选型和布局时,根据价值定位要求,在景观朝向好的位置布置尽可能多的户数和大的户型,充分发挥土地的效率。

小区实行人车分流,主入口处设置地下出入口,车行道不不打断小区内园林,避免了人流、车流的交叉干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社区环境。

建筑单体设计以当地气候特点和现代人居要求为出发点,引入工业化设计的理念,创造外观方整内部功能灵活多变的空间效果。在住宅户型平面设计中,引入弹性公寓和潜伏空间的概念,所有户型除服务空间外,其余空间均可以遵循工业模数灵活分隔,并保证其方正实用南北通透。

小结

第10篇

关键字:高层住宅;转换层;排水

1、 概述

目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新开工建设的楼盘往往采用上部高层住宅+裙楼商业+地下室车库的建筑形式综合利用。此种形式一般需在裙楼顶与住宅底层之间设置结构设备转换用的架空层。由于结构转换大梁的影响,往往导致底层住宅排水需特别处理。而标准层住宅梁亦对卫生间出水管有影响,以下以郭村小区为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转换层梁对其上层住宅排水的影响

住宅室内卫生间及厨房的布置一般靠近柱网边缘设置。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4.3.12条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的规定,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底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6.0m(≥20层),不超100m的高层住宅一般在30层左右。住宅低层的排水横支管不可能往下6m接入立管。因此一般底层住宅需在板上开孔单独排水接入转换层的排水横干管上,并满足连接点距离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m,且不得小于1.5m要求。

图1

由于结构转换梁宽且高,上层卫生间、洁具等往往坐落在梁上,甚至个别卫生间整个投影在下部梁上,最底层住宅的卫生间排水又需要穿板接到梁下的排水横干管,但是梁在竖向上一版不可以穿越。本层排水存在较大困难。

以郭村小区6号卫生间说明情况,示意如下:

图2转换层上部排水

其淋浴室,坐便器、洗脸盆都处在结构梁上。淋浴室位置一般考虑用户设置淋浴房,需单独设置地漏,但此处淋浴室范围基本处在梁上,无法单独设置,只能与其他位置合用地漏。坐便器的排水孔距离墙面亦有要求,一般为305mm,考虑装修瓷片厚度2~3cm,可定为350mm,但此处均处在梁上,因此所有留孔只能贴梁边设置,对应洁具安装也需要偏离墙壁,对用户的实际使用造成空间上的不利影响,不够紧凑。同时管井内的2FL-3、2WL-3无法继续向下,只能在本层穿剪力墙至外墙,然后沿梁边转至转换梁下,再接入横干管。外墙的美观性有一定影响,对排水系统亦有不利影响(转弯较多)。

图3 转换层排水局部剖面

如图3所示,解决转换梁上部排水问题一个解决方法,在卫生间内做一个管道垫层,专供管道敷设,但此种方法会造成本层客厅和卫生间地坪有高差,因此如何取舍需要综合考虑。

3、转换层排水横干管设计

转换层排水横干管需要连接上部住宅众多排水立管,为保持良好排水效果,一般在需将横干管放大一级管径(DN150~DN200),在管道转换方向处需设置检查口、清扫口等,管道坡度最小不小于0.003,建议采用1%的坡度。每栋住宅建议至少设置2个总排水横干管,并分别排至室外。管道起点贴梁底,由于梁较高,致使排水管道按坡度敷设后,转换层净空不足(约2m),感觉会较压抑。为避免这种情况,各种管道(给水、排水、消防)应尽量靠墙边,柱边敷设,并排列整齐;可与结构专业协商预先在梁中留孔,提高管道安装高度。

4、住宅卫生间沉箱设计

基于方便检修及明晰产权的考虑,高层住宅卫生间基本上设置为沉箱式,及卫生间结构板局部下沉300mm左右,此空间内敷设排水管道,然后回填轻质混凝土做防水处理。一般设计较忽略沉箱内排水的问题。在施工或日后使用期间,难以避免沉箱内积水无法排除,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造成漏水。沉箱底侧壁可设置一个DN50侧式地漏接至排水立管,在地漏四周回填较大颗粒陶粒。

5、排水管材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般高层住宅中,排水管材常用UPVC塑料排水管,其安装方便,材料容易购买,且经济性较好。排水管颜色一般为白或灰色,较易于建筑外立面颜色效果搭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UPVC管材市场良莠不齐 ,特别是低价劣质管材中PVC原料含量低,容易产生脆裂。必须在采购及施工环节进行监督,以保证采用优质管材和管件。

转换层排水管特别是高层立管的底部弯头处,需承受较高的排水冲击力,应采用加强型配件和管材,并设置专用固定支架。有条件转换层可采用专用蛋形底部弯头和铸铁排水管等。

5、小结

排水管道在建筑总造价成本中只占极小比例,但却与住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仅简单阐述几个小问题。整个排水系统需要在设计、施工等相关环节认真对待,才能为用户的舒心生活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第11篇

关键字:高职教育;居住空间设计;教学改革

《居住空间设计》是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定位较模糊,课程内容安排没有脱离系统框架,教学评价形式陈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1]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围绕家装企业对从业者提出的各种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并探索合适的教学案例,力求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见表1。

二、课程教学思路与内容设计

(一)课程教学思路改革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是针对室内设计行业中设计、施工管理等岗位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所需的现场勘测、设计、方案表达、方案审核、施工组织管理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课程参照本行业的专家和企业单位提出的职业岗位群实施了严密的职业能力分析,根据福建龙岩和周围城市对设计行业人才提出的要求(如施工员、设计师和制图员等职业),以及室内设计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来明确课程教学内容。(1)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明确职业能力通过深入分析职业岗位,结合职业资格证书对人才在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提出的要求,确定室内设计职业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突出职业活动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以企业的真实项目为工作任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2)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以实际工作岗位流程为依据,基于室内设计工作过程:“承接任务-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方案构思、图纸设计、文本制作)-意见反馈”,按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选取不同类型的居住空间(单身公寓、三房二厅公寓住宅、独立住宅及周边环境)作为学习情境,以真实项目为载体,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三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考虑递进、包容关系,简单到复杂,情境2与情境3中包含了情境1的居住空间设计元素运用的内容,并进行了升华。见表2。(3)课程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每个典型学习情境教学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骤实施教学,实现“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创新方法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任企业“总工程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建构过程,以项目为载体,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2](4)教学方法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多元化融合结合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灵活应用典型案例、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问题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法,刺激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主动姿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不断更新和补充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增加微课视频等,构建一个动态、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上互动性、有利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实践学习的网络平台。[3](5)校企合作,建立课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对传统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方式,突出过程控制,尝试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结合,将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有机结合,将知识技能考核与职业素质考核有机结合,构建起一张疏而不漏的考核大网。此外,考核成绩要兼顾实际项目完成情况、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方案成果评价等几个重要因素,还要将职业素质考核贯穿到所有环节中。

(二)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

选取不同户型作为学习情境,依托现实生活中的设计项目,共编排小户型公寓式住宅、大户型公寓住宅、独立住宅及周边环境3个学习情境,结构与要求如表2、表3、表4。学习情境的难度遵守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情境项目训练中融入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这样一来,虽然学生面临的每个任务是动态的,但是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有相似之处的,均包含“承接任务-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方案构思、图纸设计、文本制作)-意见反馈”等过程。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居住空间设计》课程为全面考察出学生的学习表现,采取过程性评价。结合具体的内容难度,对每个学习情境赋予合适的分值,然后进行成绩累计,实行综合性评价,具体操作办法如下所示:其一,全课程分为3个学习情境,完成每个学习情境之后,结合每组学生的学习表现(比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职业操守等因素)明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然后综合应用四种评价方式(个人自评10%、小组互评20%、校内教师评价40%和校外指导教师评价30%)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此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并与室内设计师职业标准接轨。其二,过程性考核各评价指标权重分为工作纪律态度10%、团队合作15%、方案设计能力30%、图纸表现情况30%、方案汇报15%。先由任课教师和小组负责人组成考核评定小组,项目组长结合考勤情况、完成质量等综合评定学生个人成绩。其三,学期总评成绩评定: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总分70%+期考成绩30%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目标等进行改革,将企业的真实案例应用到学习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同时,增强学生的设计创造意识,能够承担各类不同户型的公寓式住宅、独立住宅及居住区周边环境等设计项目的设计工作,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作者:倪 蕾 吴海燕 郭 华 单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邓晓霞.高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实践[J].大学教育,2015(7)

[2]薛栋.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1

第12篇

真实性。案例教学强调真实性,就绝对不可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虚构[2]。一方面所选取的案例应符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案例教学要解决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的知识要点,并且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去操作应用。因此,案例教学应该要跟理论教学进程相匹配,并能体现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的要求,而不能将课程当中学生未接触的理论知识点渗人到案例之中,以防将学生引人盲区。另一方面所选取的案例应接近实际,要能准确地反映生产实践活动。典型性。GIS软件应用实践性强,涉及的行业也非常广,故GIS软件应用课堂案例教学的信度和效果取决于所选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应是学生在学习实践当中能够“伸手就摸得着”,并且对其理论知识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就便于对学习的要点进行设计探究,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系统性。根据案例学习的目的,对一个具体的GIS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设计,把软件的某一项功能的学习分解成一个个独立小案例,最后把分解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集成一个完整的工程,使学生在进行系统性学习的同时,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在服务社会中能有用武之地。

2GIS软件应用教学案例的选取及设计

相对于一般的理论课堂讲授,操作应用性的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知识点的策划、课堂的组织、教学过程的控制上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想要使案例教学的运用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需事先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否则将不能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

2.1案例教学的选取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要能覆盖整个专业相关知识的内容和形式,在通过案例学习的同时要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应用的操作方法。其次,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度,认识到实际案例的复杂性,提高其全面思维的能力。最后,选取的案例要针对某个热门行业,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实效性。笔者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及对全国地理信息项目行业类别比例进行的分析(见图1),主要选取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项目案例作为软件基础应用的学习,并选取了对应的面向专题应用案例来讲解GIS软件在相关行业的应用。

2.2案例教学的设计按照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本课程是在第二学年上学期开设,这时,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在对案例进行设计时,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采用MAPGIS软件,从基础的数据采集、输入、管理、处理和查询的功能学习开始,在学生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之后,再选取专题应用案例来进行空间分析和应用方面的讲解。

2.2.1基础应用案例设计武汉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研制的大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以下简称“MAPGIS”)作为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全球唯一的搭建式GIS数据中心集成开发平台,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项目案例为中心的MAPGIS软件应用教学法,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跟着实际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其中的重点就是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知识的实效性以及成果的显著性,而不是盲目地去学习某一个功能模式。因此案例设计的指标主要参考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相关技术流程,整个案例的分解项目以及对应的知识内容设计如表1。

2.2.2GIS专题应用教学案例设计基于MAPGIS面向专题应用案例教学包含了统计分析、DEM的建立与应用分析、空间分析、三维立体模拟以及GIS综合分析与应用等基本内容模块,在案例教学中,要了解各行业应用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热点问题来设计各种应用专题案例(表2),同时,根据问题的提出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在GIS软件应用教学中的组织实施

3.1问题的提出以2010年江西抚河唱凯堤发生决堤,数万灾民被安置东华理工大学为切入点,提出洪水灾害为我国发生频率较高,危害范围比较广的一种自然灾害,将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洪水灾害一旦出现,如何结合自己所掌握的GIS知识,来精确评估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这时,可以采取提问、解答等多种形式的互动方式,分析洪水灾害的各项特征指标,来提高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比如:洪水灾害发生的位置、洪水灾害影响的范围、洪水淹没的深度等自然特征指标,人口、淹没土地利用类型、房屋等社会特征指标,财产损失率、面上综合经济损失等经济指标[5]。

3.2数据分析为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GIS软件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给定一个分析目标:要求估计出受灾地区住宅用地被洪水淹没而造成的损失,让学生结合目标,分析要获取和准备的数据,同时,可以根据分析目标中“住宅用地”、“淹没”和“损失”等关键字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住宅用地”进行分类需准备土地利用现状数字化地图;计算“淹没”的范围要求掌握洪水水位的相对高程(设计为600m),即等高线图形数据;估算“损失”的大小则和居民的财产、地基稳定性有关。并归纳出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

3.3思路分析和数据准备在对具体问题和数据进行分析之后,便可让学生设计出一个问题解决思路:①考虑到洪水淹没不能确定一个最高水位,故可以根据等高线数据,按照等高距造区,生成一个等高线区文件(见图2),并给该文件添加一个“高程值”属性字段,并编辑所对应的高程值。②利用MAPGIS输入编辑功能对土地利用现状线文件进行拓扑造区(见图3),然后再通过属性管理系统来添加“土地利用类型”、“估计财产”、“地基类型”、“损失系数”、“地基财产”等属性地段,并编辑所对应的属性(见表3)。③经过对土地利用现状和等高线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将编辑好的等高线区文件和土地利用现状区文件进行叠加分析,再通过MAPGIS条件检索功能求出水位在600m之内被洪水淹没的住宅用地,并根据住宅用地的估计财产及损失系数等属性字段计算财产损失。

3.4损失分析在正式讲解叠置分析功能模块之前,先跟学生一起回顾下叠置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执行分析功能之后,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将会有何变化等问题,等学生有了清楚的认识后,再往下讲解。利用空间分析子系统的【区与区合并分析】功能,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和等高线区文件的叠置分析,产生一个土地利用现状和等高线叠合的区文件,且叠合每个图斑中都有了“土地利用类型”、“估计财产”、“地基类型”、“损失系数”、“地基财产”和“高程值”等属性(图4)。为了求出高程在600m之内,且土地使用性质为住宅的数据,可以利用【条件检索】功能,输入分析条件“高程值≤600&&(土地利用性质==多层房屋住宅土地利用性质==底层房屋住宅)”,将获得满足该项要求的新的区文件,再利用【双属性四则运算】属性分析,得到“估计损失”和“被淹没面积比例”等属性数据项,其中估计损失=面积×地均财产×损失系数。

3.5结论分析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提取和传输空间信息,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依据。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分析结论表,如表4所示,这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让分析结果更直观,使人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地类损失较大,哪一类损失较小。对于分析结果,可按估计损失分成<10000、10000~50000、>50000三类,分别用三种不同图例表示,画出洪水淹没损失分布图。

4案例教学在GIS软件应用教学中的效果分析

考虑到学生刚开始接触GIS软件,故选用的软件是中文版的MAPGIS,教材是吴信才的《MAP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开始两个学年,对软件的讲解方法很单一,很少结合案例来讲解,主要是按照课本的章节,针对软件的某一项功能进行学习,通过调研发现,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很不明显。2011年笔者对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学校制定新的教学计划为契机,采取了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并围绕该方法开展以下几点工作:①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要求,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了案例的选取和设计[6];②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制定2011版教学计划时,将GIS原理课程和GIS软件应用课程设置在同一学期开设,GIS原理课程在上半学期开课,GIS软件应用在下半学期开课,且地图学和测量学两门课程在前一学期开设,为学生奠定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③严格案例应用报告的书写,并通过案例讲解和测评答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熄灭学生想侥幸过关的想法,加深对案例实际应用及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④掌握MAP-GIS软件的应用后,再利用学期末的两周GIS原理教学实习,讲解ARCGIS软件的操作功能,要求学生利用ARCGIS软件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项案例,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为了对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笔者对近五年来学校GIS专业学生对主讲GIS软件应用教师的网上评教结果及毕业后用人单位反馈的学生工作上手情况和全国GIS应用水平考试通过率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见图6。通过调研结果可得出:前两年各项调研指标都很不乐观,用人单位提供的学生工作后的上手情况甚至有了下滑的趋势,但到了2011年,各项指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其后的两年也有了稳步的提高,在2013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中,笔者指导的参赛学生获得了一等奖。这说明案例教学法在GIS软件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掌握GIS知识的能力。

5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