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7:23: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独立式住宅设计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模式
Abstract: Through to analyzes the Tangshan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ransformation experience, to explore suitable Tangshan energy efficiency retrofit of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mode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 words: existing residential building; energy-saving; mode
中图分类号: TU201.5文献标识码:A
【正文】
在我国建筑群体之中,存在着在我国建筑群体之中,存在着大量20 世纪中、后期建造的住宅,限于当时经济实力、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计理念、居住环境等因素,目前已经很难满足居住者对室内热舒适度要求。2008年5月,建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将1.5亿平方米的任务分解到各个省市,将既有住宅建筑改造提上日程。
这些旧住宅虽然空间构成、整体规划、结构形态等已成定式,但结构功能基本无大碍,实际的使用期尚且在国家标准设计的使用年限范围之内,如果将其拆除重建,势必会导致更大的资源损耗。而且节能改造的费用要低于拆除新建的投资,粗略估计可节省近1/3 的资金。因此,如何改造这些既有住宅建筑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概况
由于唐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起步较晚,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缺乏系统总结和规范化定义,实施标准存在差异、运营机制不健全、组织协调不利,改造模式不完善等原因,节能改造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并且唐山大地震后资源条件、建筑技术均不尚成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保温隔热性能低、气密性差等问题。根据调查,住户对现有住房满意度较低。像这样依照旧建筑标准,未经过节能改造,且正处于生命周期内的既有住宅耗能之高、数量之大、范围之广,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水平。
2.案例分析
2.1、唐山万达广场
该项目地处唐山市的核心地带,原为长青楼小区,规划用地面积21.27万平方米,目前正在施工当中。
建筑结构:内浇外挂结构
建设年代:1981年
问题:破损,设备老化,冬季室内温度低,功能混乱
拆除范围:该项目涉及住宅和非住宅2006户,其中住宅1694户,公建、商业等非住宅单位312户,涉及居民7000余人,消费者近六万余人,总建筑面积18. 37万平方米。
改造效果:总建筑面积:104.80万平方米,其中购物中心21万平方米、五星级酒店4.7万平方米、写字楼14万平方米、住宅38万平方米、底商3.5万平方米、回迁23.6万平方米。
容积率:4.92万平方米/公顷
开发商为万达集团,项目总投资80亿元,地上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计划将建成集高档货、超五星级酒店、高档公寓、高档写字楼、高档影剧院、高档住宅于一体的我市乃至我省具有领先水平、规模最大、投资最大、档次最高、环境最优的标志性商业商务中心区。
2.2、唐山富强楼小区
富强楼小区属于拆改结合的改造模式,对中心功能较混乱的部分进行拆除重建,目前正在施工当中。
建筑结构:内浇外挂结构
建设年代:1981年
问题:破损,设备老化,冬季室内温度低,功能混乱
拆除范围:中部四个地块,面积约为3.3公顷
2.3、唐山河北1号小区
河北1号小区节能改造项目为中德合作的节能示范项目。该小区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兴建的第一个成片住宅小区。 2006年8月开始进行节能示范改造施工。2006年11月15日,项目按计划顺利竣工。
建筑结构:内浇外挂结构
建设年代:80年代
问题:破损,设备老化,冬季室内温度低,采暖能耗高,外渗风结露
改造范围:供暖系统、外墙外保温系统、屋面保温系统、屋面防水、阳台加固改造、窗户、楼梯间粉刷、楼梯间太阳能声光控楼道灯、楼宇保温对讲门、楼道入口雨棚、防护栏等。
改造效果:室内平均温度从15℃提高到22℃,采暖终端能耗降低35%以上。有关单位对示范工程135户居民的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节能改造效果满意率达到100%。 唐山示范工程的环境效益也非常明显,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93吨、减少粉尘排放1.511吨、减少一氧化氮排放1.246吨、减少碳氢类化合物排放0.06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9.622吨。
3.经验借鉴:
3.1、区位好的地段,通过整体拆除重建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土地价值,提升城市形象。
3.2、对小区进行局部地段的拆建,在不影响周边建筑的前提下,建设强度可以适当提高,以保证必要的经济效益。
3.3、对条件较好的既有居住建筑进行改造,完全可以满足现代的生活需求,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3.4、不仅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同时还要优化小区内的道路交通、绿化环境、公共空间及配套设施等。
4.改造模式
根据对唐山市既有居住建筑现状分析,提出三种改造模式:
4.1、整体拆除:独立式(小区自身的拆除),捆绑式(与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进行)。
适用范围: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区位较好,建设强度低、建筑质量差;建设强度高,但是区位很好、可以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区位不好,但生活条件很差 ,通过改造也难以达到日常生活标准;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4.2、拆改结合:独立式(小区自身的拆改),捆绑式(与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进行)。
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满足市政工程的需要;区位好,建设强度高,配套设施较完善,对城市形象有较大的影响;小区整体条件较好,仅有部分地段杂乱、破旧。
4.3、综合改造:独立式(小区自身的综合改造),捆绑式(与周边可开发用地统一改造)插建式(利用小区内空地进行插建)。
公共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健全,绿化环境、建筑质量通过改造能够满足生活需求和节能要求的小区或者小区整体条件较差,但拆除重建有一定困难的小区。
5.结语
唐山既有住宅建筑所占比例之大,耗能之多已不容乐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一个整体性优化过程,现阶段采用先进的保温隔热材料,选择合乎地区特点的节能改造措施与改造模式,是实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关键所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牵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生问题。对此需要广大建筑从业者们不断的研究探索,总结实践经验,走出一条适合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策划;北京地王;高端住宅;城市别墅;统计数据;调查问卷;下沉道路;反思;
一、框架的建立
建筑策划是由发展方和建筑师共同参与承担的,只有建筑师做是不全面的,这里需要建筑学的理论和原理,而且需要发展方对项目的准确定位、投资额度、回报周期等等重要信息,所以由建筑师和发展商共同完成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o;b)建筑策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标的明确,内、外部条件的把握,达成的手段,评价的标准是相互影响,相互参照的,各个环节没有一定的先后、因果关系,这要求策划者在繁杂的信息中确立目标,建立框架,全面的解决问题,化矛盾为特点。
该项目位列北京市的地王项目之一,总用地约28.3865公顷,基地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地理位置绝佳,可谓贵胄之地。金融街商圈、丽泽商务区、南站商圈、计划中的首都第二机场如众星拱月般矗立四周;基地西北侧是总部基地,总部基地是2003年北京市60大重点外商投资项目之一,由总部基地带动的总部经济一直是丰台区经济的增长点。基地西南侧方向是世界公园;现状宗地周边区域内教育、商业生活配套设施齐备,周边自然环境良好,区域整体居住环境改善迅速。
在策划初期,我们将纷繁的线索逐一梳理、归纳,总体来说该项目的矛盾在于:国家政策的调控,规划设计的布局,市场对居住产品的需求。在策划初期阶段,我们由这三个方面展开策划框架的构建。
二、策划的展开
1、宏观方面,从1998-2013年北京市共竣工250万套住宅,解决了612万人的住房问题。在解决居民住房,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房地产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支柱型产业。房地产GDP占北京市总GDP的百分比也是逐年上升的情况
2、在房地产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商品住宅价格也是一路快速上涨,同时国家为了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限购政策。同时保障房投入的加大,解决了低收入的住房需求(图3)。
3、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统计出近几年北京住宅发展的趋势:
一方面,住宅市场由商品房和保障房两部分组成,低收入人群由保障性住房解决居住问题,高收入人群则以购买商品房为主。
另一方面,由于土地的稀缺,以及限购政策的调控,人们越来越珍惜有限的购房资格和购房机会,以往的小户型居多的情况逐渐被改善性需求的大户型主导的市场而改变。同时,高端项目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
三、设计的原则
经过前期的调查和研究,我们从规划设计、户型设计、立面设计、以及独立式车库这几个方面一一进行了专项的设计:
1、 规划设计:
a、本项目旨在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社区,居住区规划容积率为1.8,住宅户数近3400户,建筑控高60米。
b、与发展方通力合作,经过详细的市场调查,确定了以别墅与高层平层官邸为主,精装修中小户型为辅的产品体系及总体规划布局,塑造空间布局合理、环境优雅、配套设施齐全的宜居社区。
c、规划设计结合现有地形地貌,通过两大地块内联排产品配以抬高室内地平的做法,使庭院景观相互联系,实现人车分流,联排别墅每户都具有独立的地下车库。
2、户型设计:
户型设计中亦与发展方合作开发了分层承载五重生活空间的模式。针对高端住宅五重需求,制定空间策略:第一重、彰显尺度的主人生活空间;第二重、功能丰富的家庭生活空间;第三重、豪华配置的接待会客空间;第四重、堂皇华丽的宴会餐饮空间;第五重、奢侈品味的私享私藏空间。一一对应承载豪宅之五重需求的五层平面,演化为十一项功能性空间,用大尺度别墅电梯连贯成一体,实现了空间的秩序性和专属性。
3、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方面与合作方深圳某设计公司一起深化了伊丽莎白皇家建筑的风格定位,总结出伊丽莎白建筑文化的主要特征:造型对称、线脚精致、立面奢华、气势恢宏。选取的主要建筑符号为:三角山花、圆形尖塔、八角凸窗、装饰性烟囱、十字交叉坡屋面以及都铎拱。在既定风格定位的基础上,研究建筑文化特征,抽取其主要文化符号加以合理应用,使得立面安排疏密得当、稳重大气。选取米黄色系石材、深蓝色水泥瓦、古铜色门窗作为主色,使得建筑色调黑白相知、冷暖相宜。
4.独立车库及其下沉区域道路及排水设计:
市调的结论是:别墅目标客户均需要独立的地下车库。于是我们构想将局部场地道路整体降低,这样车辆就可以直接到达地下一层,同时留出的地上空间可以布置景观绿地,这样保证品质的同时也到达了人车分流,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就是场区内排水的问题。场地内下沉区域雨水汇集量较大,在本项目中设计大型的雨水泵坑集水,同时可将收集到的雨水做为绿化灌溉之用。下沉区域雨水泵站雨水设计流量按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
5、排水泵站计算参数
(1)下沉区域雨水泵站雨水设计流量按50年一遇暴雨强度计算。
北京地区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P=20~100年):
重现期P
(2)、经过缜密的测算和专家论证,设计的排水泵坑总蓄水量达到15814m?,可以保证在50年一遇的暴雨中正常使用,随着技术问题的解决,我们前期的下沉区域道路及车库的构想得到了实施,在2012年7月21日的特大暴雨中,排水泵坑成功的将雨水排出,保证了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疆,牧民定居,规划设计
Abstract: aiming at the support to xinjiang with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nomads of the settlements action a case-qinghe county, brought the settlement scheme reed the nomads of the forming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planning design thought the nomads of the settlements.
Keywords: xinjiang, settled herdsme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世纪80年代,新疆开始有计划地与大规模地推行牧民定居工程,特别是1984年实行之后。1986年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召开的加快发展新疆牧区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在牧区普遍推行牧民定居工程,并制定了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实施以及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大分散,小集中,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思想指导下安排定居的原则。1987年新疆自治区牧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有住房、有棚圈、有草料地、有水、有电、有学校、有商店、有邮电、有医疗所和兽医院、有道路的十有标准。到2006年底,新疆已有近19万户牧民实现了定居和半定居。
牧民定居看似一种迁移,牧民从一地迁往另一地,但是由于迁移,牧民从散居变成了聚居,相应地使其生产、生活系统发生了变化。定居的过程同时是一个社会整合的过程,是社会结构重构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发生变化需要重建的过程。要以牧民“定得下、稳得住、富得快”为目标,全面推进了定居点建设。建设除了考虑定居、宜居、和谐之外,在其物质空间的建设中并不是简单的将现代的建构筑物随意的放到基地内,应该是结合游牧民的风俗习惯、建筑特征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并且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塑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定居点集聚最具有活力的功能体,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创新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新型工业,吸纳农牧民剩余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激发活力。
青河县阿苇中心镇牧民定居工程是黑龙江省援疆的一项主要工程,该工程计划总投资113097.08万元,实施后可解决4080户、20000人的牧民定居,是阿勒泰地区规模最大的牧民定居工程。
定居点规划为“中心镇+作业点”形式,中心镇区为居民常住场所,作业点为农牧业劳动临时居住场所。定居点按照作业点作业半径1.2-1.5公里,沿主要道路,主要管道两侧布置。阿苇灌区内共规划23个定居点,其中,中心镇1个,作业点22个。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作业半径小,控制面积较为均匀,适宜于规模化、产业化的农牧业发展,公共设施集中在中心镇区,投资小,服务面广。
阿苇中心镇位于新疆东北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境内,东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距离乌鲁木齐530公里;阿热勒托别乡西南,萨尔托海乡以北,喀旦逊套山以西,富蕴县与青河县交界附近。
规划阿苇中心镇牧民定居点位于青河县城南部的阿苇戈壁,据青河县城40公里,地貌特征为山前洪积砾质平原,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大地形较平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目前规划中心镇区内部无建设现状,无作物种植,无人员居住,是一片尚未开垦的荒漠草场,人员活动少。
基地与外界的联系靠基地东侧的228省道完成,228省道同时也是基地与青河县城的交通联系纽带。216国道从项目区西部通过,320省道西与216国道相接,向东横穿项目区至塔什肯口岸。
规划依托阿苇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山水资源,综合考虑,从方便生活、有利生产出发,引导集中居住、规模开发,充分结合当地牧民生活习俗以及生态环境基础上,从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入手确定功能组织,合理规划镇区布局。
规划考虑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将传统居住生活空间与现代居住生活空间结合起来布置,既体现传统生活的魅力,又展现现代城镇生活的活力,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要。
在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节能为原则的前提下,提倡户型设计多样,尽量利用地方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住宅建筑风格应体现青河县地方特色和哈萨克民族特色,各居住组团空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住宅布置以独门双拼式、联排式为主,独立式布置为辅。并且住宅组团布局应结合地形,灵活布局,空间组合丰富。在结合地形及围边环境的前提下,通过对原有特色的尊重,居住空间实现了健康、愉悦、时尚的主题,并成为一个现代开放、成熟人居环境。
在城镇居住生活的背景下,设计了清真寺、民俗文化展示空间、赛马场(远景)等民族传统公共生活空间,彰显多民族多元特色风貌。规划中根据现有用地情况,结合居民平时的生活规律,规划城镇公共活动空间,以人的尺度和习惯为准则,以形式美体现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简约的、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细节上以精细的工笔手法刻画,体现出优雅的文化特色及装饰效果,突出景观规划的装饰性、观赏性和时代性。在设计时,侧重竖向的绿化,平面绿化率适当减少,绿化手法上以开阔的、简练的划分手法处理,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节奏。诸多功能通过公共服务结构单元将其他空间结构单元有机组织起来,构成城镇整体空间结构。
中心镇区道路结构采用环路加方格网的布局形式,方便各个功能结构单元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步行道路将公共服务中心与其他各个功能结构单元有机联系起来,塑造完整的核心空间。
镇区绿化布置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以休闲公园绿化、住区片状绿化和中央景观带山为集中绿化,产业园区周边绿化隔离带、中心镇环城林带为带状绿化,各个节点空间绿化构成点状绿化散布于镇区各个部分,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城镇绿化空间系统。
牧民定居是新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基础,是改变牧民生活方式、改善生产条件,转变发展方式,增加牧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真正体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赢,阿苇中心镇的建设是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的必要。游牧是一种局限性很大的生产生活方式,定居可以促进牧业分工进一步细化,向专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方式转变,同时有利于开展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实现牧业生产的升级发展。中心镇的建设为此提供了很好条件。
新疆青河县阿苇中心镇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牧民的素质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心镇的建设,旨在改善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游牧生存状况,使其定居在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的城镇当中,使牧民更好地发展自己,享受现代文明;与此同时,还能改善天然草场因过度放牧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水源涵养功能下降,以及沙尘天气和河流水量减少频发等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设计;生态策略;夏热冬冷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n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method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districts. By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climate factors, regional characters and artificial factors, a series of ecological urban desig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re concluded and certain cases of energy saving residential districts in Wuhan are analyzed using the above methods.
Keywords:urban design;ecological strategies;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districts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87-02
1背景介绍
回首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巨大发展,我们不禁为自己创造的空前繁荣的物质文明而骄傲,但同时也为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严重破坏而忧心。城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延续的紧迫问题,同时给城市自身的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压力和阻碍。在经历了一系列环境、资源危机之后,人们渐渐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与其生活的环境休戚相关。而城市发展的本身就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如何适应时代挑战、探求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建筑环境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历史重任,也是21世纪城市设计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
生物气候地方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在城市设计和建设中结合生物气候条件的设计思路,它能以较小的能源和物质代价,将人的生物舒适感重新建立在与自然环境、生物气候相融合的基础之上,为城市设计提供了新的机遇。这种基于生物气候条件的城市设计思路无疑对经济条件尚不发达而又具有多种气候特征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2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设计生态策略研究
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比较炎热,白天的温度为30~35℃,最高可达37~39℃.甚至40℃;冬季较为寒冷,气温一般在10~5℃之间。在这种气候区域内建筑夏季需要空调,冬季需要采暖。只有春、秋季可通过自然通风获得较为理想的热舒适性。尤其在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的民用建筑热舒适性非常差,要改善这种状况相对来讲夏热冬冷地区夏季的酷热较冬季的寒冷更为难以忍受,所以其城市设计的策略应以对抗酷热为主。夏热冬冷地区针对夏季和冬季的“理想”城市规划设计指导方针不同,甚至会发生冲突。但是通过合理处理城市通风、街道布局和建筑规划设计,提出在这两个季节内都舒适、节能的城市设计方案还是可能的。
2.1选择基地的原则
在夏热冬冷气候区,夏天常高温、高湿、多雨,而冬天则非常寒冷。更重要的是,该区域冬、夏两季的主导风向经常是不同的。具体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冬季则以北风为主。因此基地选择一方面要保证冬季日照良好的同时还可阻断寒流侵袭、而夏季通风流畅又要防止高温辐射。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可选择在东南方向比较平缓而西北方向有高大地形或成片防护林阻隔的基地。
2.2建筑布局和密度的设计原则
考虑在夏热冬冷地区,城市结构布局首先应鼓励夏季风(东南风)尽可能穿越城市空间。它要求建筑适当地分散布置,而在冬天,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采暖费用,需要拥有表面积最小、布局紧凑的建筑。因此要求我们通过特殊的设计手段,建造一种由各建筑类型混合排列而成的“夏天暴露分散、而冬天紧凑”的城市结构模式。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应该依靠建筑群体形态设计尽可能地使南向、东南向的夏季风得到强化,而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为达到这个目的,应合理安排不同长度和高度的建筑物,使它们尽可能地顺应主导风向逐级布置,首先将体量小的独立住宅布置在最南边,然后依次是低矮的建筑类型,而在用地的北部边界则建造最高和最长的建筑(图1)。这样,整个地区就由高层板式公寓楼、多层方形公寓楼、两三层的联排住宅、双拼或独立式别墅组成,形成了迎合夏季东南风的“凹口”状态。同时能阻挡冬季的北向来风。这种由各建筑类型混合组成的地区与那些由单一类型建筑组成的地区相比,城市居住区的总体密度更高一些,也具有更好的环境质量和热舒适性。
2.3街道网络的规划设计
街道方位对城市通风有直接影响,应尽可能通过适当的布局来适应全年的风向变化。当街道与风向垂直时,会对城市通风起到阻碍作用,大大减弱屋顶上方的气流和地面的风速,所以应避免沿街布置长条形建筑;平行于风向或与风向大约成45o倾斜角的街道,有利于产生无障碍的“风道”,诱导风穿越市区。当街道与风向平行时,大多数的建筑处于风力的“真空”地带.而当街道与风向成30~60o角时,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效果较好。综上所述,比较理想的街道方位应与主导风向成30~60o,这样能产生较好的综合通风效果。在我国夏热冬冷地区,东西走向的街道在冬天与主导风向(北风)垂直.而在夏天与主导风向(东南风)成45o斜角,这种街道方位和布局将有利于减少冬季北风的影响,并能增进街道和沿街建筑的夏季通风。同时,这种布局对于加强冬日沿街建筑的日照也是有益的。因此,上述推荐的街道方位布局在季节更替中可以提供比较适宜的生活环境。
2.4景观设计
夏热冬冷地区的夏日需要凉风习习、浓荫蔽日。冬天则需远离寒风、阳光普照――舒适的环境总由这样一系列矛盾的参数控制着,它要求我们在城市开放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城市特定的地域生态条件和气候特征,通过双极控制原则积极加以调适。例如,作为行道树的法国梧桐在夏季树叶茂密,给行人提供了舒适的阴凉世界;冬天树叶尽褪,又将灿烂阳光还于行人,这是自然法则所提供的最好的生物气候策略。在夏热冬冷地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室外活动较为频繁,因此城市开放空间非常重要,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以武汉为例,由于气候原因,在炎热的夏季街道和一些广场、街头小游园缺乏基本的遮荫设施.午后酷热难耐,居民难以外出活动,再加上一些公共场所不定时限电而基本丧失了吸引力,导致市民的出行明显减少:而在寒冷的冬季,随着近年来沿街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冬季寒风形成的“峡谷风”,下沉湍流给行人造成很大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夏季白天和冬季夜晚武汉的城市开放空间缺乏活力。
3现代生态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武汉市青山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建设的绿景苑是国家级康居住宅示范小区,是湖北省首家国家康居示范工程。绿景苑占地面积8hm2,总建筑面积10.69万m2,容积率1.48,绿化率45.8%,居住人口已达10余万人,是武汉市近年来形成的主要住宅生活区之一。小区的可持续设计多集中到建筑节能、清洁能源利用、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下面我们要分析,从城市设计的层面来看这一节能示范小区是否真的符合生态设计的策略。
首先,从小区的选址分析。绿景苑位于武汉市青山区三干道之南,西邻园林路,北接钢都花园,东距长江2000余米,北距武青三干道400余米,南距东湖风景区2000余米。(图2)从区位图中可以看出绿景苑北部有和平公园,青山公园等城市绿洲,在冬季可以抵挡部分寒风。而由于选址于长江和东湖之间,其夏季微气候也较为理想。
其次,从小区的建筑布局分析。建筑布局从南到北呈现了体型渐进的、丰富的群体变化,从而在夏日可以接纳东湖水面吹来的夏季风,而北侧连绵的商业建筑和板式小高层住宅则挡住了冬日凛冽的寒风。所以说小区的总体布局使用了生态设计的策略,可以达到从整体上改善小区微环境的目的。
第三,从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方面。理想的生态小区通过运用多种绿化手段,丰富小区环境,改善小区局地气候。绿景苑里,楚风楚韵和江南水乡景致,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情怀。编钟镂空墙、楚亭、兰亭,水井、水车、水牛、坡屋顶,文化韵味与自然景观在这里相得益彰。除中心绿化、组团绿化和宅边绿化外,还充分利用周边的水面作小区的“冷源”和“氧源”。 再者,理想的生态小区应减少硬质地面、墙面、屋面面积,增辟草坪、水面,增加软质地面。绿景苑小区内铺地大多为软质地面。而且所有软质地面均与中心水面相连,强化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的生物气候调节作用,全面改善小区空间环境质量。(图3)
4小结
生态条件是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自然挑战,它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能源模式和人们生存环境的舒适性。在极端气候环境中,它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结构形态、街道和建筑布局、开放空间设计等。然而在我国,过快的建设速度使得大部分城市设计中难以充分考虑和运用生态策略,文中绿景苑小区的例子只是少数好的代表。但是笔者相信,随着生态问题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把生态思想融入城市设计这一理念会成为城市设计的主流思想,到时候就会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达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徐小东.绿色城市设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厦门)国际城市绿色环保博览会组委会编.呼唤绿色新世纪.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l.
[2]董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关键词】 仓储类建筑;火灾隐患;建议
【中图分类号】 TU71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3)02-089-02
1引言
南宁,广西首府,是一个以壮族为主,壮、汉、瑶、苗、侗、仫佬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位于广西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南宁市共有六县六城区和三个开发区,各县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仓储类建筑,每年这类建筑数量递增迅速。
目前,南宁市仓储类建筑的安全隐患形势较为严峻,近几年来,南宁市此类场所不断发生火灾,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
2“3.21”火灾事故案例及启示
2012年3月21日5时许,南宁市虎邱城北钢材市场有限公司A15栋仓库发生火灾。火灾过火面积约800平方米,死亡3人。起火原因为该处停放A15栋24号仓库内的燃油助力车的蓄电池电源连接线故障导致火灾。
仓储类建筑比较普遍,大部分为个体经营户。按使用性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纯仓储建筑;第二种是集仓储、商铺、加工、装卸、配送、住宅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的“多合一”仓储类建筑。而且以第二种建筑居多,大部分都是采用租赁建筑或在租赁用地上临时搭盖简易房作为营业场所,只隔出小隔间住人,用火用电频繁。加上经营区域、仓储区域和居住区域之间未进行防火分隔,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造成恶性事故。
经营户消防安全意识差,给消防工作埋下一定的隐患。经营户缺乏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管理,员工的文化素质较为低下,人员混杂,流动性强,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经营户和员工没有经过消防知识培训,不懂得火灾的危害性,不会使用灭火器,不懂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
结合南宁市近年来的仓储类建筑的火灾情况,笔者就如何加强仓储类建筑的火灾防控谈谈几点思考。
3南宁仓储类建筑的现状和火灾隐患
3.1建筑耐火极限较低,建筑防火间距不足。
3.1.1许多公司、单位在建造仓库时,没有依法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消防设计审核、验收或备案抽查,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缺少消防水源、未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等“先天性”火灾隐患。
3.1.2由于受到仓储企业自身发展意识和经营情况的局限,我市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仓储、分拣场地多为租赁用地,大多数建筑结构采用钢结构和砖木结构形式,且建筑的柱、梁、绗架等承重构件缺乏钢质防火涂料、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必要的防火保护措施,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
3.1.3此类仓储企业租用的建筑一般是位于城市边缘或经济发展较慢地带的旧仓库、厂房,甚至是居民住宅,这些建筑往往栋与栋之间两两相连,且没有有效的防火墙分隔,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的火灾事故。
3.2消防车道不畅通,消防车扑救面和作业面被侵占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任何企业都希望能最大限度利用空间,除了在仓库内存放货物外,在装、卸货区、消防通道等区域也堆满货物。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设定专门的车辆停放区和装卸区域,常常是哪里方便或哪里有空位就往哪里停,极易造成消防通道堵塞,救火的最佳时机常被人为延误。
3.3未进行防火分隔或防火分隔不完全,防火分区面积较大。主要存在两种情况:首先,完全没有防火分隔的仓储建筑,此类建筑表现较为突出的是快递货运物流企业的仓库。由于快递物流企业的货物体积一般都不大,而且周转速度较快,快递物流公司图方便,往往采取货物存储、装卸及分拣均混在同一个敞开的大空间内进行的方式,整个空间没有任何防火分隔,造成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大大超标,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极为惨重;其次,进行部分分隔的仓储建筑。此类建筑一般是在一个大的建筑内分隔为多个隔间,但隔间的隔墙一般未砌至梁板底部,防火分隔不完全,不能满足防火分区的条件。以至于这个建筑形成一个防火分区,面积超过规范要求。
3.4货物的堆放不规范,单位面积上堆放的货物过多,火灾荷载过大。遇到春节等物流高峰期,往往最大限度地扩大建筑的仓储能力,不按有关规定对货物限高、限量分类堆放,甚至将甲、乙类等易燃易爆物品与一般商品不采取任何分隔措施混合堆放,货物堆放密度高,没有留出适当的安全通道和距离。由于这些仓库周转速度较快,加之存储物品的数量、类型经常根据需要不停变化,所以消防部门对此类行为的监管难度非常大。
3.5仓储类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单一,难以应付突发的火灾事故。此类建筑的消防技术要求通常是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仓库的有关规定来执行。但由于仓储类建筑货品流动性大,存储物品不确定等特性,在日常消防监督管理过程中很难为此类建筑类型准确定性。通常对这些场所只设置干粉灭火器和室内外消火栓等基本的消防设施,一些地处老城区租用旧仓库厂房的仓储类建筑甚至连这些基本配置都不具备。对一些与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存储物品,或是易发生阴燃火灾的物品,扑救初期火灾的难度非常大。
3.6经营业主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员工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消防安全制度不够完善。一些业主没有按照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对具体程序、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奖惩措施等予以明确和规范,且没有开展日常的消防培训,员工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例如在“3.21”火灾中A15栋仓库的经营户就没有制定任何的消防安全制度,员工不具备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的知识,安全责任混乱导致惨剧的发生。有的虽然明确了但过于笼统空洞,可操作性不强。部分单位没有建立消防安全培训教育、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值班、消防器材设施建设和维护、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等基本制度。有的虽然建立了,但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监督执行机制,制度多半落空。企业在招收员工时人员要求不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进行必须的上岗前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没有日常的消防培训,员工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有些仓库随处可见吸烟的工人、乱扔的烟头,电气线路乱拉乱接。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入仓储区,极易产生遗留火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往往出现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组织自救,及时报警,错失了灭火救援的最佳时机。
4加强仓储类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和技术保障措施的几点建议
通过上述对仓储类建筑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为有力地控制火灾的发生,做到全面的消防安全管理,为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消防环境,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4.1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分类指导,规范仓储类建筑的自身消防安全行为。公安消防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对仓储类建筑的督查力度,采取主动出击,最大限度查处该类建筑的消防违法、违章行为。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督促业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做到全员消防教育、重点人员培训到位,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到位,重点部位防范措施到位,日常巡查、定期检查到位,火灾隐患整改到位,确保安全管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从而使仓储类建筑的消防安全行为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4.2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仓储业主要从制定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划分消防安全责任区、构造消防工作责任链入手,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归口部门,细化分解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环环相扣的消防责任机制。
在日常消防安全管理中,要重点明确消防车扑救作业面与货运车辆停放区域的划分,设定专门的货运车辆停放、装卸区域,避免发生突发火灾事故时影响消防车的扑救。在堆放货物时,要摒弃厌烦心理,严格按照《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的要求,分类、分跺储存。另外,仓储类建筑应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特别是要严禁吸烟。
4.3积极采取技术防范手段。此类建筑的整治既不能简单采取“关、停、封”,也不能无节制地放任发展。整治工作要从“既保障消防安全,又服务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疏堵结合,分步实施,通过过渡性措施解决此类建筑火灾群死群伤的问题。
4.3.1解决防火分隔问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仓库进行防火分隔,在分区之间采用实体墙进行防火分隔。对于作业区与储存区联系较为紧密的仓储类建筑,当贴临建造时,两者之间的防火分隔可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3.10条的规定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对于作业区与储存区均设于同一连通空间内的仓储类建筑,因火灾负荷各有不同,建议在作业区、储存区之间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
4.3.2增设消防设施。对自身条件较为落后的小型物流配送建筑,建议增设简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用以提高建筑的自救防灾能力。
4.3.3改造电气线路,严格电器管理。改造电气线路,将导线连接可靠、稳定,接头包缠处要选用与原电线相同绝缘强度的绝缘材料,均匀、严密包缠接头绝缘,并将线路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应对照明灯具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建筑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等电热器具及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人员离开,必须拉闸断电。
4.4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首先,要切实抓好经营业主的消防安全培训,制定严格规范的培训制度,每年定期组织业主学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业主正确处理好生产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做到依法经营,安全生产;其次,对所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坚持先培训、再考试,合格后领取操作证方可上岗;最后,加强业主对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灭火技能的教育培训的督查力度,使其掌握必备的自防自救知识。
5结束语
消防安全,人命关天。我们务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做好仓储类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在最大限度预防火灾,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火灾也能尽量减少火灾损失、控制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省“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及《临沂市“十二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围绕全县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加强消防基层基础工作,深化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社会化消防工作,夯实城乡消防安全基础,切实提高全社会火灾防控水平,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发生,全力维护消防安全形势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强化责任落实,加强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
(一)强化政府责任制落实。各乡镇(街道)、经济开发区、云湖生态区要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政府任期工作目标,落实部署、检查、考核、奖惩制度,实行消防安全“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年度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考评验收,并对消防安全履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本行业、本系统消防工作进行检查考评。严格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政府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对依法报请挂牌督办、停产停业整改的重大火灾隐患,相关部门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并组织督促整改。
(二)强化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消防安全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工作会商、执法信息沟通和联合执法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履行消防职责;加强消防安全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严格依法审批,凡不符合法定审批条件的,不得核发相关行政许可证照。要适时组织联合检查,对发现的火灾隐患依法查处或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并视情依法暂扣或吊销相关许可证照,形成消防工作合力。
(三)强化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加强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员工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四个能力”,年内所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四个能力”建设全部达标。推广利用科技手段督促通过“四个能力”达标验收的单位全面建立“三项申报备案”制度(即消防安全自评申报备案、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变更申报备案、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申报备案),巩固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成果,推动社会单位自觉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四)强化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推行建立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实行“网格定位、领导定点、全员定责”,以乡镇(街道)为“大网格”,以行政村和社区为“小网格”,明确各“网格”的监管责任人、监管职责和任务,形成一级抓一级、分包各网格的工作机制,对网格中的社会单位和下级网格消防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管,督导工作落实。年内全县90%的乡镇(街道)及农村、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推动乡镇健全完善消防机构,建立消防组织,并明确职责。
三、强化基础建设,提高城乡火灾防控水平
(一)完善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加强对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评估结果的应用,科学编制和严格落实城乡消防规划,及时修订完成乡镇(街道)消防专项规划并加大落实力度。年内要按照与县政府签定的《2012年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完成消防站、市政消火栓、消防车辆、消防装备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任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必须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旧城拆迁改造或城市新区开发要同步建设市政消火栓、消防站。乡镇消防规划要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乡镇驻地市政消火栓建设应达到规划要求;乡村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应保持畅通;已通自来水的村庄应当安装消火栓。同时,要落实城乡公共消火栓的维护资金和养护责任,及时增建、补建、维护修缮,保证正常使用。
(二)强化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工作机制、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救援响应机制,大力发展企事业单位、乡镇专职消防队伍,强化联训联勤机制建设。2012年,垛庄镇、常路镇和山云景区要建成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建成专(兼)职消防队,并达到“一镇一队一车”的标准。各社会单位、社区、村庄建立完善志愿消防队,配备必要的灭火设施器材,具备灭火救援能力。推动消防员队伍健康发展,切实解决合同制消防员流失严重、部队执勤实力不足等问题。大力发展消防应急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社会化消防应急救援机制。
(三)强化城乡社区消防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的通知》和省地方标准《城市社区及农村消防安全管理规范》,进一步依托综治、安监等机构加强农村(社区)消防组织和制度建设,健全完善消防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配合机制,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年内,90%以上村庄达到“六个一”要求:至少有一支志愿消防队、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处消防水源、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块消防宣传阵地、制定一份《村民防火公约》。90%以上的城市社区达到“五个一”标准:至少有一支志愿消防队、一名专(兼)职消防安全员、一套灭火设备器材、一处消防宣传阵地、制定一份《居民防火公约》。
四、强化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
(一)全力推进“清剿火患”战役。深刻汲取“12.18”火灾等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清剿火患”战役工作,并建立完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网格化”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确保逐条街道、逐个村庄、逐家单位排查到位,并建立明晰台帐。对已排查的单位要定期组织“回头看”活动,巩固排查整治效果。各部门、行业、系统要组织内部消防安全普查,督促所属单位自觉整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各乡镇(街道)要广泛发动社区、村居和辖区单位进行消防安全自查,加强管理,严防小场所发生大事故。
(二)开展安全用火用电用气专项检查。建立健全违规动用明火发现、报告、整改、督办制度,坚决整治违章动用明火、违章电气焊作业、违规安装易燃可燃广告牌等违法行为。公共建筑在营业或使用期间不得进行外保温材料施工作业,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作业期间应撤离居住人员,并设消防安全巡逻人员。严格分离用火用焊作业与保温施工作业,严禁在施工建筑内安排人员住宿。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外保温材料一律不得使用易燃材料,严格限制使用可燃材料。要严格落实电气焊作业“五个必须”:必须经过消防培训、必须持证上岗、必须履行动火审批手续、必须远离可燃物、必须落实动火现场安全保护措施。有关部门要联合执法,依法行政,加大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力度,凡发现无证进行电气焊作业、作业时未落实现场安全保护措施的,一律依法从重处罚,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力做好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以高层和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等消防安全高危场所及城乡接合部、城市老街区、集生产储存居住为一体的“三合一”场所、“城中村”等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整治重大火灾隐患。充分发挥治安联防、巡防和保安队伍在防火巡查、消防宣传、扑救初起火灾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对社区企业、出租屋和规模较小场所等消防安全治理。定期分析研判火灾形势,对重点区域和行业实施重点指导,对涉及供水、供电、供油、供气的设施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为党的“十”胜利召开创造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五、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大力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
(一)强化社会消防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组织开展“119消防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全面发动家庭、社区、学校、农村、人员密集场所和单位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行动,注重加强对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消防安全教育。完善新闻制度,加强社会消防舆论引导,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安排专门时段、版块刊播消防公益广告,强化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和消防安全提示,提高消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小学校要落实消防教育相关课程,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的全员应急疏散演练。居(村)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每年至少组织居民开展1次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二)加强社会消防安全培训。贯彻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纳入领导干部及公务员培训、职业培训、科普和普法教育、义务教育内容。联合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和消防设计、施工、监理人员及保安、电(气)焊工、消防技术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积极推进消防职业技能鉴定,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人员的消防技能培训,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开展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干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三)积极开展消防公益活动。完善消防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引导消防志愿者参与消防宣传培训、查改身边火灾隐患等活动,开展评比表彰“优秀消防志愿者”、“优秀消防科普工作者”、热心消防工作记者、企业家、社区工作者等活动。积极开展消防公益广告宣传,组织新闻媒体走基层、消防卫士评选等系列活动。推动建立地方性消防公益基金,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关心支持捐赠消防事业。
六、创新社会消防管理,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一)推进社会消防技术服务。建立完善火灾隐患有奖举报投诉机制,推进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建设。规范发展消防设施检测、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评估、咨询、监测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督促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