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统计学实证分析

统计学实证分析

时间:2023-07-13 17:23: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实证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统计学实证分析

第1篇

关键词:犯罪社会学;实证主义;法治中国

菲利曾是刑事人类学派的代表人之一。他十分重视犯罪的生理因素,承认某种天生犯罪人或精神病犯罪人的存在。但菲利又突破了刑事人类学派的理论,更为关注犯罪的社会因素。其研究由此向刑事社会学派转向,《犯罪社会学》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一、《犯罪社会学》的主要内容

菲利的《犯罪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有三章,分别是:

第一章,犯罪人类学资料。菲利根据犯罪人类学资料,对易于导致习惯性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个人情况进行了研究。具体地,首先,菲利探讨了犯罪社会学的起源。“实证派犯罪社会学的原始名称源于人类学研究,今天人们依然认为它与“犯罪人类学派”差不了多少。尽管这个名称已经不适应这一学派(它也重视和调查心理学、统计学和社会学资料)的发展,但推动这一新学科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仍然应当归功于人类学的研究。”[1]菲利承认犯罪社会学的最早渊源应起始于人类学及犯罪人类学的研究,但同时他又指出,“犯罪社会学家没有义务自己做犯罪人类学的调查…犯罪社会学使用的只是犯罪人类学的基本的和最不容置疑的资料。”[2]其次,菲利提出了“犯罪人类学资料只适用于惯犯和天生犯罪人”的观点,并通过列举大量的实证资料,对他的这一观点进行了充分论证。

第二章,犯罪统计学资料。根据犯罪统计学资料,菲利对易于导致某些人犯罪的有害的社会环境进行了研究。他首先探讨了犯罪统计学的价值。“因为道德和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和生物学现象,很难甚至于一般不可能进行试验,所以在这一领域所进行的观察最有助于科学研究。统计学就是这类观察中最有效的一种手段。”[3]基于此,菲利认为,统计学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对道德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来推动科学研究。其次,菲利通过对大量的犯罪统计学资料的研究,根据犯罪饱和法则,得出了犯罪社会学的两个结论,即:主张犯罪具有机械的规律性是错误的;迄今为止,一直被认为是救治犯罪疾患最好措施的刑罚的实际效果比人们期望于它的要小。由此,菲利对当时的刑罚制度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刑罚的替代措施.

第三章,实际的改革。菲利从实际改良的角度出发,试图说明刑法和监狱管理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防卫效果。他分别在犯罪社会学和刑事立法、犯罪与罪犯、陪审团、现行监狱制度的失败、犯罪精神病院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具体措施。

二、菲利《犯罪社会学》的价值

菲利以实证哲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将实证研究的方法引入了犯罪学研究,创立了自己的犯罪社会学理论体系。纵观《犯罪社会学》全篇,无处不闪耀着实证主义的光辉。

首先 , 《犯罪社会学》以实证的角度认识犯罪

在否定古典派犯罪学的自由意志论即人的选择决定其犯罪与否的基础上,菲利提出了自己的犯罪原因观即著名的犯罪原因三要素相互作用论。他认为,“犯罪是特定生理和心里构成在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作用的结果”。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从实证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客观、全面的研究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受到各种因素的支配,因此,犯罪是社会的必然产物,不可能彻底根除。

其次,《社会犯罪学》以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社会犯罪学》以实证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通过将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引入犯罪学研究,而非像以往古典学派的做法那样,认为罪犯要犯罪所以犯罪,而是通过列举大量的实证统计资料,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导致人犯罪的个人情况和社会环境。其一是犯罪人类学资料。这些资料是“从生理学、心理学角度对大量精神错乱和智力正常的罪犯的直接地、连续不断的观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菲利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但他同时指出,这些犯罪人类学资料只适用于惯犯天生犯罪人。其二是犯罪统计学资料。犯罪统计学对犯罪社会学就像有机体组织学对生物学一样,因为在个别因素构成集体组织的情况下,它把犯罪的各种因素作为一个社会现象展现出来。

再次,《犯罪社会学》以实证的态度走上实际的改革之路

在充分列举并分析了大量的犯罪人类学和犯罪统计学资料之后,《犯罪社会学》进而以实证的态度,从实际改良的角度出发,试图说明刑法和监狱管理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社会防卫效果。实证犯罪学派与古典法学派、经济学派和政治教义学派一起,从各方面研究法学本身的经验主义。而且,这就是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实际缺陷和镇压长期无效为什么是实证派的最雄辩的论据的原因。在《社会犯罪学》中,菲利通过提倡实际改革来扩大和加强自己的理论归纳。

三、《犯罪社会学》对于当前中国犯罪学研究及法治建设的价值

自忖我国的犯罪学研究,其真正应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也就不过三十年的光景,很多理论仍需借鉴于西方的犯罪学研究成果。可喜的是,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依法治国”的美好蓝图正渐渐清晰。这也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契机。而之于菲利教授的《犯罪社会学》,其对于当前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以及法治建设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及实践参考价值。

首先,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这是《犯罪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过去,我国学者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在于阶级斗争,因而是从犯罪的阶级本质中去说明犯罪原因的。而通过菲利的《犯罪社会学》,我们知道,犯罪是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罪犯个人的因素,也有自然和社会的因素,且社会因素应该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任何社会都必然存在的,不可能消除。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找到防治犯罪的科学方法。

其次,坚持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我们在犯罪学研究和法治建设中应一以贯之的新思路。罪犯是人,具有人的一切社会和自然属性。当然,也有其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特征。在对罪犯个人情况的研究上,我们可以借助生物学、心理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对罪犯的社会和自然属性方面的研究上,我们可以借助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实证统计资料,对其做科学的分析,而不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单纯地玩弄文字游戏。当然,对于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是一样,我们的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也应该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犯罪情况,注重实证调查,尽量将自己的决策和施政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实证资料的基础之上。

最后,针对我国的“重刑主义”传统和当前的刑法功能扩大化的倾向,我认为,菲利教授在《犯罪社会学》中关于“刑罚的替代措施”以及监狱制度的改革方案于我们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实践已经证明,刑罚并不是防治犯罪的唯一措施,而要真正有效防治犯罪,还需要从其他各方面综合采取措施。如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等等。(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意]恩里科・菲利著,郭建安译:《犯罪社会学》[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99页.

第2篇

【关键词】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

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两门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充分顺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以经济理论和现实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统计计量软件对现实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判定经济形势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本文主要思考如何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相互融合补充,结合漓江学院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进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的能力。

1.教学目标

1.1基本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在充分理解经济学相关原理与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用各种定性、定量统计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与预测,进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践检验的能力。

1.2具体目标

1.2.1理论目标

掌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2.2能力目标

实践调查的设计和实施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领导与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教学依据

时刻围绕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特色,以“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在大一大二从经济理论和数学基础方法的讲授开始抓,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基础理论时强调与现实经济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用数字去研究经济问题的兴趣。在大三大四以“重技能、显特色、强素质”为主。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讲授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如何解析现实经济问题,如何寻找和整理经济数据,同时学会用各种功能丰富的软件进行实证研究。将整个大学课程教育整合成一个紧密的体系,有目的有计划的灌输实践教学理念和执行实践教学过程。

3.教学思路

4.教学实践方案

4.1课堂教学实践

4.1.1环节一:理论教授,思维渗透

本环节主要在大一、大二实施,重点围绕学生经济学理论的学习、经济学思维的培养以及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时结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调查与访问等方式进行课堂实践,逐渐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

4.1.2环节二: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将经济现象具现化、简单化

本环节主要在大三上学期实施,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将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数字化,同时从数字表现出的关系、特点、变化趋势中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的现状。具体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以统计年鉴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内在结构特点的分析、数据的测算为主线,针对《统计学原理》课程中包括的内容理论性偏强而实践性薄弱的特点,以《中国统计年鉴》、《经济统计年鉴》、《旅游统计年鉴》、《交通统计年鉴》等各类型统计年鉴作为研究的范本,将年鉴的主要模块、各模块之间的关系、各模块包括的主要经济指标的内容和测算方法以及所反映的经济现实作为研究案例,有针对性地将课程中涉及的公式、原理对照讲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的不是枯燥的数字、公式和理论,而是一些生动的现实的经济数据和经济事实。在讲解的同时穿插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统计年鉴的分析,既能让学生将理论进行实际转化,也能解决同学在写毕业论文时关于数据难找难分析的问题。

第二,以实践调查研究工作所涉及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环节为基线,结合《统计学原理》的相关章节内容,将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六个学习任务,具体有: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与实地调查、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汇总、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汇总分析、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同时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和学习统计学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4.1.3环节三:实证分析,检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本环节主要在大三下学期实施,旨在让学生掌握两三个计量分析软件,能够用环节二中掌握的数据结合计量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进而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

(1)针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在讲解理论的同时重点专注于计量软件在实证研究中的使用,结合现实经济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软件进行计量操作分析,并理解计量结果所表示的经济学意义,从而将计量结果用于验证经济理论,指导经济实践。

(2)针对实际运用方面,结合政府、金融机构、公司等所涉及的计量领域,以案例说明、角色扮演、情景设计、专题研讨等方式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的知识和使用的方法,让学生在出校门前对本门课的应用领域有所认识。

4.2课后实践教学

4.2.1课后辅助练习

以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和实践中,强化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主领悟和学习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的有关内容和方法。

4.2.2暑期实践调查

组织大二、大三学生在暑期进行实践调查活动,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方法联系调查实施的过程,切实在实践调查中掌握调查工作的准备、实施、整理、分析、撰写报告等各个环节所涉及到的理论、方法,最终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认识某个现实经济问题,学会如何将理论见诸于实践。

5.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估

课程评价是保证理论和实践性课程实施质量的的一个重要方面,介于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计划改革传统理论考试模式,设计创新性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按工作任务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写的学习实践日记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其成绩纳入总成绩,结课后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成果展示汇报时,每个学生们走上讲台,通过演讲的形式,把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工作过程展示给大家。考核没有统一答案,通过学习成果的评价表,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参与评定成绩的做法,可以更加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师教学的质量。具体评价指标有:第一,调查问题、对象选择的新颖、时效性;第二,调查实施方案的完整性;第三,调查问卷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科学性;第四,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第五,实践调查参与的主动性及贡献;第六,调查团队协作能力;第七,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第八,Excel、Eviews、SPSS等软件的操作能力;第九,数据的总结分析能力;第十,文字的组织和文章的撰写能力;第十一,成果汇报的现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真.计量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结缘[J].科技与经济,2006(13):16-18.

[2]郑红玲.对经管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229-230.

第3篇

基于理念分析和比较研究方法,对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关联性和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方法的基本思想、量化形式、数据来源、分析范式、分析方法、分析视角等角度揭示了两种社会科学分析方法存在的联系与差异。

关键词:

大数据;统计学;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1005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普及,信息以及数据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于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快速做出科学决策也已成为众多企业甚至是国家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方面,《统计学》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实证统计方法是当前的主流,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数据持有者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其相关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支持。然而,传统的实证统计方法在最新出现的大数据情境下,却呈现出了诸多缺陷,例如传统数据收集方法无法实现大规模(甚至是总体)数据的收集,传统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无法处理大规模数据,等等。于是,在将传统统计学方法应用于最新的大数据情境和问题之前,需要首先明确大数据所要求的处理方法与传统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存在哪些关联和区别,然后才能够决定是否可以应用既有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处理某些大数据问题。

1大数据的界定

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研究,大数据可以被定义为:it means data that’s too big, too fast, or too hard for existing tools to process。也就是说,该学者认为:在关于大数据的所有定义中,他倾向于将之定义为那类“太大”、“太快”,或现存工具“太难”处理的数据。一般而言,大数据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V:一是量大(Volume);二是流动性大(Velocity),典型的如微博;三是种类多(Variety),多样性,有结构化数据,也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四是价值大(Value),这些大规模数据可以为持有企业或者组织创造出巨大的商业或社会价值。

Victor在其最新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要发生3个变革:第一,要分析与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少量数据样本;要总体,不要样本。第二,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第三,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应该更加注重相关关系。这些变革反映出了大数据处理方式与传统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很多关联以及主要不同。因此,下面我们分别针对两者的联系和区别进行讨论。

2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联系

从18世纪中叶至今,统计学已经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社会应用都极其坚实而丰富。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事物规律认知和挖掘思维,也将会对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引发重大改变。作为两种认知世界和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它们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紧密关联。

(1)挖掘事物规律的基本思想一致。统计学(statistics)探索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和总结,做出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对于大数据,维克托指出,大数据思维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通过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不论是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还是新兴的大数据分析方法,都是以数据为基础来揭示事物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的。

(2)均采用量化分析方式。大数据分析的基础是数据化,也就是一种把各种各样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不论是传统统计学中所应用的数据(定性和定量数据),还是大数据时代即将被转化和采用其他形式数据(如文字、图像等),最终都是通过量化分析方法来揭示数据中所蕴含的事物特征与发展趋势。

3大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区别

(1)基础数据不同。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可以获得和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候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这意味着,与传统统计学数据相比,大数据不仅规模大,变化速度快,而且数据来源、类型、收集方法都有根本性变化。

①在数据来源方面,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需要的纷繁多样的数据可以分布于全球多个服务器上,因此我们可以获得体量巨大的数据,甚至是关于总体的所有数据。而统计学中的数据多是经由抽样调查而获得的局部数据,因此我们能够掌握的事“小数据量”。这种情况下,因为需要分析的数据很少,所以必须尽可能精确的量化我们的数据。综上,大数据情况下,分析人员可以拥有大量数据,因而不需要对一个现象刨根问底,只需要掌握事物大体的发展方向即可;然而传统的小数据情况下则需要十分注意所获得数据的精确度。

②在数据类型与收集方面,在既往模式下,数据的收集是耗时且耗力的,大数据时代所提出的“数据化”方式,将使得对所需数据的收集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除了传统的数字化数据,就连图像、方位、文本的字、词、句、段落等等,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大数据范畴下的数据。届时,一切自然或者社会现象的事件都可以被转化为数据,我们会意识到本质上整个世界都是由信息构成的。

(2)分析范式不同。在小数据时代,我们往往是假想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然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这种假想。也就是说,传统统计实证分析的基本范式为:(基于文献)提出理论假设-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验证理论假设的真伪。然而,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世界,不再受限制于传统的思维模式和特定领域里隐含的固有偏见,我们对事物的研究始于数据,并可以发现以前不曾发现的联系。换言之,大数据背景下,探索事物规律的范式可以概括为:数据观察与收集――数据分析――描述事物特征/关系。

(3)数据分析方法不同。传统统计学主要是基于样本的“推断分析”,而大数据情境下则是基于总体数据的“实际分析”,即直接得出总体特征,并可以分析出这些特征出现的概率。

(4)分析视角不同。传统的实证统计意在弄清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但大数据思维模式认为因果关系是没有办法验证的,因此需要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大数据并没有改变因果关系,但使因果关系变得意义不大,因而大数据的思维是告诉我们“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换言之,大数据思维认为相关关系尽管不能准确地告知我们某事件为何会发生,但是它会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正在发生,因此相关关系的发现就可以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了。

4结语

综上,相对于传统而言,大数据思维主要包括三个重大转变。首先,要分析与某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是依靠分析捎来能够的数据样本;其次,研究人员应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而不再追求精确性;最后,认知世界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不再探求难以捉摸的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关关系。以上三个转变构成了大数据思维的核心。在统计学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完善过程中,需要结合以上转变所产生的挑战,思考有效的统计学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第4篇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士学位授予的一个重要依据。[1,2]然而,相较于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该环节存在着一些问题。[3]本文将以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为例,在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找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本科专业设置于2003年,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经过学院和学校层面的努力,统计学专业作为新办专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好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近四成学生继续读研深造,就业的学生大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上,就业率一直在85%左右。

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在培养方案中是6个学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开始选择指导教师以确定毕业论文题目。经过前6个学期的系统理论学习,统计学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了正确的统计思想和较强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等综合能力。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就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将上述基础和能力进一步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进行研究是必要和有意义的。[4]

一、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分析

从论文完成情况来看,每届的毕业论文基本都能达到论文教学环节的要求,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统计学专业2007~2011年四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进行分析,发现毕业论文及格率为99.18%。

从毕业论文研究的类型来看,主要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型论文和实证型论文,理论研究型论文表现为总结和论述现有统计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实证型论文主要表现为针对某一特定的实际目的或目标,运用所学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对经济、管理、金融、医学、生物、工程、环境等领域进行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论文知识点范围的分析来看,学生论文绝大多数是统计专业问题,极少数是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分析,发现毕业论文中研究其他数学分支的问题占总数的6.50%,主要包括:一是其他科目的应用研究(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运筹学及空间解析几何等),占总数的1.63%。二是数学专业教育和数学思维的研究,占总数的4.87%。研究统计学专业问题的毕业论文占绝大部分,比例为93.50%,选题内容广泛且多为社会热点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医疗卫生、教育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领域,由于受学校人文环境影响,很大比例的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0.08%。所使用的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抽样调查、回归分析、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常用统计方法。

此外,统计分析显示学生成绩普遍偏高,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实证类论文,存在着可以大量使用背景介绍和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的特点,因此,一些论文没有创新性和学术含量,但具有较大的篇幅,与理学院其他专业的毕业论文成绩比较,其平均成绩相对较高,约80.42分。

二、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关系到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目标,直接体现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论文和考评结果的具体分析,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创新性、理论深度及论文写作常识多方面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1.创新性不够

学生的毕业论文表现为理论性研究非常少,大都是实证型论文,并且多是简单的统计方法应用,缺少创新性研究和思考。从中央民族大学历届统计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理论研究型论文只占4.89%,与实证型论文的比例为1︰19.45,比例悬殊,体现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大的选题过程中,避重就轻,缺乏创新的特点。如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选择“我国人均gdp的预测”这类针对某经济指标进行预测的题目,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arma、灰色预测或者趋势外推方法等一种或多种方法对时间序列数据做简单建模和分析,论文没有对指标本身的意义以及国内国际的社会经济形势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方法简单套用性质的论文占有很大的比重。

2.选题过大、内容空泛,缺乏深入研究,存在抄袭、拼凑现象

有些学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往往不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实践情况进行准确定位,只是一味的盲目的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难以看到所要研究的问题的本质。如有的学生针对cpi做研究,没有深入了解问题的实质,只是收集了一些文献,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角度,造成了材料堆积且过于散乱,论文变成了一些材料的简单拼凑。有些论文针对某一社会经济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的主题只是针对现有数据利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以及方法的适用性不做针对性讨论,对所得的结论也不结合社会经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导致论文质量不高。

3.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

前沿的分析方法利用较少,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统计分析能力没有实质性提升。学生论文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相关性分析等,其中回归分析方法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约41.46%,其他各统计方法使用的比例分别为:聚类分析为5.69%,判别分析为7.32%,相关性分析为14.63%,多元统计方法为2.44%,时间序列分析为3.25%,极少有学生使用教科书外的相对前沿的分析方法。

4.论文写作上存在结构不合理、没有相关研究介绍、创新点表述不清、参考文献不会正确标注等问题

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来看,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差。主要存在论文形式不规范、结构不合理、题目含糊、有些论文杂乱无章、口语化严重、可读性差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统计学系通过对论文进行详细审查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和学生座谈,发现毕业论文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对论文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由于忙于考研学习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研究,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忙于外出找工作、实习而无心认真撰写论文。论文撰写所需的必要时间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学生应付了事,从而无法保证论文的深度。此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只是一个教学环节,与考研的好坏无关,存在只要写了论文,教师都会让自己通过的侥幸心理,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缺乏指导教师的针对性指导

指导教师所带毕业生人数过多,使得导师的工作量呈现超负荷状态,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致使部分学生的论文规范性较差,没有对存在的问题反复修改,使得学生论文存在诸多问题。

3.学生的专业训练还不够

大部分本科生没有经历过论文的写作训练,写作水平较低,不了解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及其格式,不知如何从科研的角度构思文章、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表达的观点不够准确清楚,论据亦不能很好地支持论点。另外,一些同学为了完成任务,直接将在网络中搜索到的资料不假思索的拼凑在一起,使得内容不成体系,观点混乱。

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和实践

1.加强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通过讲座、课堂传授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任何教学环节都不能替代的,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进行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4]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2.选题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提高论文的创新性

在选择课题时,为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与指导教师协商,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制定课题方案。统计学专业的教师一般除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这类对理论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项目以外,很多教师还主持或参加有相应的应用研究类项目。应用类项目大都需要实地调研(以及问卷涉及和数据分析)或者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建模。引导学生参加这类项目来设计和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潜力。此外,鼓励和引导一些成绩较好,如让具备保研资格的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讨论班或者课题组,选择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动态。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特别是具备了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就能投入到项目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

3.重视平时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可能早地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工作,切身体会到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了解本学科的实际业务,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专业知识的把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参加校级和国家级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申请“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项目的申请和实施以及研究报告的写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目前,统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参与率在70%以上。此外,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环节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力地保障了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和质量。

4.加强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

加强平时课堂上大作业的规范化,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平时的实践活动,如学生数学建模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等各类实践

性项目来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5.实施激励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针对那些参与实际课题的学生,学院鼓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劳务费的形式给予其奖励,另外积极鼓励毕业论文质量优秀的学生进行投稿发表。此外,还需对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进行规范化,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第5篇

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多中心临床试验;重复测量;分层线性模型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3.008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3-0024-05

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项目(2010-X-018)

通讯作者:高莉敏,E-mail: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中药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临床试验[1],为满足对受试者多项指标变化的动态观察[2],临床试验多采用多中心重复测量的方式进行,所得数据常常伴有中心效应和重复测量的特点。这些数据特点不能满足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条件,在分析结果中造成一定的偏倚。此外,中药新药的评价常结合中医证候积分来进行,而中医证候积分是多个单项中医症状评分之和,是综合指标,需要更详尽的分析结果。基于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数据特点和目前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所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分层线性模型引入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评价中,在假设不存在中心效应的情况下,探讨分层线性模型对重复测量因素进行评价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1 方法

1.1 理论研究

1.1.1 分层线性模型的提出和引入 分层线性模型又称为多层线性模型、随机系数模型、方差成分模型等。由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处理嵌套结构数据和重复测量数据,在早期多被应用于存在大量重复嵌套数据的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统计科学和社会科学定量分析的发展,分层线性模型分析技术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3],它可以对个体所隶属的上层组织单位进行分析[4],并可以为研究提供更多具体信息使结论更加全面系统[5],因此在纵向研究和重复测量设计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应用分层线性模型进行分析[6-9]。目前,其应用逐步向教育、医疗、药品评价等领域广泛扩展。2007年,吕氏等[10]通过对分层线性模型原理的探讨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研究中;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易氏等[11]将其应用于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中,并对模型的应用做了较详细的说明。2000年,任氏等[12]将这一统计方法应用于多中心临床评价中,对5个临床单位的某种国产药物疗效进行了评价。但该方法对于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积分这一指标的评价应用较少,还需进一步探索尝试。

1.1.2 分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原理 分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形式包括3个公式: 、 、 。其中, 是截距,即X=0时Y的值; 是线性回归系数; 代表残差;下标i代表第一层的单元,j则代表第一层的个体所隶属的第二层单位; 和 分别是 和 的随机成分,分层线性模型涵盖了对随机因素的分析,是区别于普通线性模型的最主要特征。所谓随机效应是相对于固定效应而言的。固定效应是指研究因素仅限于研究设计中的几类因素,不具有推广性。而随机效应是指研究因素不仅限于研究中的几类,还要通过这一因素推广到更大的范围。分层线性模型可将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中的中心效应和重复测量作为随机效应进行分析,更符合这两类因素的实际情况。

1.1.3 与传统统计学方法应用条件的对比 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重复测量数据通常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t检验基本假设是线性、正态、方差齐性和独立性。而多中心临床试验存在中心效应,不能保证各中心间的方差齐性。同时重复测量资料同一个体内的多次测量值之间存在较大相关性[2],不满足独立性假定;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除了满足一般方差分析条件外,特别强调满足协方差阵球对称性。同时,重复测量对每次试验条件和重复测量数也有一定要求。而多中心临床评价的各组受试者人数往往不同,同时存在缺失值,这在一定程度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

分层线性模型多应用于分层嵌套数据,另一应用情况为两层的嵌套数据来自纵向研究或重复测量研究[13]。在本研究中,多中心的临床试验数据就是分层嵌套数据中的一种。受试者来自多个中心,不同中心的受试者嵌套于每个中心。同样,多中心临床试验采用重复测量的方法进行,在样本量足够的条件下,这类数据可以满足分层线性模型的应用条件。因此,从模型理论及应用条件分析,认为分层线性模型可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多中心临床评价。

1.2 实证研究

本次实证研究选取某一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新药Ⅲ期临床试验作为实证案例。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试验设计、非劣性检验[14]。试验组和对照组入组病例安全性、有效性分析及脱落、剔除情况见表1。研究选用全分析集人群(FAS),即尽可能接近意向性分析原则的理想的受试者集,作为统计分析人群进行分析。本次试验在13个临床试验研究中心随机抽取314例受试者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234例,对照组80例。对照药物为经过Ⅲ期临床试验验证有确切疗效并已上市的阳性药物。临床试验分基线期与治疗期共9周,后8周为治疗期,每周均进行一次临床试验并收集数据。选取中医证候积分为疗效评判指标,该指标为负向指标,值越低症状越不明显。研究的样本含量为314例,可视为大样本数据,按正态分布进行分析处理[15]。研究着重对重复测量因素进行分析。

2组基线一般资料(性别、婚姻状况、年龄)、疗前诊断(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一般体格检查(体质量、心率、呼吸、血压、心律)、病情类型、病情程度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在保证2组基线可比的条件下,分层线性模型将受试者每次测量的中医证候积分作为因变量,组别(group)、重复测量时间(time)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group×time)均视为自变量。应用分层线性模型对重复测量数据分析思路如下:首先用截距(intercept)模型对数据进行检验,判定是否有应用分层线性模型的必要;如需应用,则在模型固定效应部分依次加入二层变量组别和一层变量重复测量时间;最后根据受试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图判断是否将重复测量时间作为随机效应带入模型,如果需要作为随机效应,再将一层变量重复测量时间和交互作用作为随机效应带入模型。

2 结果

2.1 截距模型检验结果

截距模型是对截距项的随机效应进行分析。截距模型仅含截距项随机效应,通过方差分析实现。协变量分析结果中(见表2),UN(1,1)统计量Z=7.09,P

2.2 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

在模型中加入组别解释变量,结果F=0.02,P=0.895 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模型中继续加入解释变量重复测量时间。方差协方差估计结果与上一模型相比,残差方差变化较大,从估计值为13.830 3降到5.213 4,说明重复测量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个体内变异,从而降低了残差的方差。并且模型拟合优度(fit statistics)指标大大下降,可以看出,在加入时间变量之后模型拟合优度提升。这一结果说明应该对重复测量的时间变量进行更为为深入分析。同时,在固定效应分析结果(见表3)中,组别变量统计分析结果P>0.05,说明2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重复测量时间变量分析,P

2.3 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

固定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还应对重复测量时间做更深入的分析,也就是将其视为随机变量。但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还要看314例受试者中医证候积分曲线的变化斜率是否平行。若不平行则应将重复测量时间变量作为随机变量带入模型。为使折线图清晰,用随机数字表选取了60例受试者重复测量的中医证候积分(见图1),可以看出,不同个体变化趋势不尽相同,每个个体变化趋势不一样,是随机状态,应将时间作为随机变量带入模型。

将重复测量时间作为随机变量带入模型,结果UN(1,1)对应随机截距方差表明个体之间有差异。同时,从图1中可以看出,各曲线有高有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Z=8.15,P

最后,在现有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组别与重复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在随机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在模型中加入交互作用后,模型经方差协方差分析所得结果变化不大。UN(1,1)(Z=8.13,P

从最终的统计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①截距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2组的基线水平并不一致。分层线性模型结果所用的TypeⅢ方差分析矫正了这一差异,不影响其他因素的分析结果;②组别变量、重复测量时间变量和交互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

3 讨论

在具体案例分析中,多中心临床试验所收集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失值,数据缺失主要是由受试者造成的,如受试者某次试验的漏检或提前治愈都导致数据缺失。数据缺失限制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的使用,同时,重复测量数据的相关性等问题对于t检验等传统统计学方法的使用也有所限制。对比传统统计学方法与分层线性模型的应用条件可以看出,分层线性模型较适用于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重复测量数据。

从实际案例的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分层线性模型从截距模型开始,对重复测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逐步加入组别、重复测量时间和交互作用。分层线性模型对截距进行分析时,t=21.91,P

从数据分析结果看,分层线性模型在利用数据信息上更全面,模型将治疗全过程的8周数据带入模型,从总体进行分析,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并且通过TypeⅢ的方差分析对基线差异进行矫正,使所得结果较为敏锐细致。加之分层线性模型分析的数据特点,将重复测量时间和交互作用作为随机变量带入模型,更符合客观事实。t检验仅对单周数据进行分析,割裂数据完整性。其最终分析结果也是将第8周治疗后与基线的差值进行2组比较,分析结果没有连贯性。

综上所述,分层线性模型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分析过程中其对数据的利用比较充分,分析和考虑的因素更为周全,同时所得结果较为具体。但分层线性模型对数据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大样本数据。同时对于第二层数据即本试验中的受试者要求是随机抽取的。这些都是在应用分层线性模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本研究显示,分层线性模型在处理中药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重复测量数据上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该方法在中药新药临床评价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希望通过更多的相关研究积累一定的证据,从而为中药新药临床评价提供方法学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攻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中亟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2):160-162.

[2] 黄钟英,梁宏.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概述[J].中医药研究,1994,11(1):59-60.

[3] 王济川,谢海义.分层统计分析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8.

[4] Leung KM, Elashoff RM, Rees KS, et al. Hospital- and patient-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ing maternity length of stay: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approach[J]. Am J Public Health,1998, 88(3):377-381.

[5] Huttenlocher J, Haight W, Bryk A, et al. Early vocabulary growth:Relation to language input and gender[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1,27(2):236-248.

[6] Raudenbush SW, Chan WS. Application of a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to the study of adolescent deviance in an overlapping cohort design[J]. J Consult Clin Psychol,1993,61(6):941-951.

[7] Noh M, Lee Y, Yun SC, et al. Determinants of hospital closure in South Korea:Use of a hierarchical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J]. Soc Sci Med,2006,63(9):2320-2329.

[8] Lee CF, Wen FH. Applying the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 in longitudinal studies:An example of symptom distress in women who had undergone a hysterectomy[J]. Hu Li Za Zhi,2008,55(4):63-72.

[9] Komarek A, Hansen BE, Kuiper EM, et 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using a multivariate linear mixed model with a normal mixture in the random effects distribution[J]. Stat Med,2010,29(30):3267- 3283.

[10] 吕军城,石宏,陈景武.分层线性模型原理及其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5):235-236.

[11] 易丹辉,童小军.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统计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4):81-84.

[12] 任仕泉,陈峰,杨树勤.多水平统计模型在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0,17(2):108-110.

[13] 张雷,雷雳,郭伯良.分层线性模型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2.

[14] 金欢,罗剑锋,李宝月.校正中心效应的非劣性检验[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562-563.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特征 消费模 消费理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共计903万人,占我国城镇人口的1.8%。在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城市,大学生占城市人口的比率已经达到4%左右。大学生已经成为城市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消费行为对城市整体消费,乃至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以下是我们对贵州大学生消费认识不足的分析。

一、 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描述不够清晰

虽然多数研究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但对各种类型消费占学生消费比例的统计不够细致,特别是对于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结构缺乏统计,这就使得人们难以系统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以及各种类型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性。

二、 缺乏对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

现有研究缺乏对大学生消费的实证研究,这使得人们无法认识大学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独立消费群体,其消费在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全社会消费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本文通过对贵阳市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方法,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大学生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方法:

(1) 贵州省大学生消费特征的规范分析。本文利用规范分析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消费在大学生消费中的地位,从而揭示大学生总体消费特征;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消费结构,进一步揭示不同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2)收入与消费关系研究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根据凯恩斯理论,影响消费需求的首要因素是收入,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支出越大,反之则越小,但消费增加(减少)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减少)的幅度。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建立的消费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C=f(Y) 式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

借鉴凯恩斯消费理论,我们建立了大学生收入与消费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C=C0+bY1 ,其中:C为消费支出;C0为基本消费支出,即指与经济来源无关的自主消费。b为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一元经济来源时,消费增加的数额。Y为可支配收入。

我们将根据这一模型对大学生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大学生消费行为进行描述和解释。

三、样本收集方法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收集研究数据,样本选自贵阳市高等院校,根据各校在校生人数占高校总人数的比例进行配额抽样。在每所学校内,各年级的样本也使用配额抽样。并按照隔5取1的原则对在校学生进行定点拦截式问卷调查。实际有效样本数为301,抽样比为2‰,剔除异常值后保留样本量294个。

我们将运用本节描述的统计方法和计量经济模型,利用调查数据对我国大学生消费特征和消费模式定量研究。

四、大学生消费特征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表一

为了研究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我们对各消费项进行界定:将分布离散、变异较大的项定义为奢侈消费,将分布集中、变异较小,即消费人数多、消费额差异不明显的项定义为基本消费。鉴于各消费项性质不同,不能用标准差直接比较,因此我们使用标准差系数进行比较。表一比较结果显示,分布比较集中的基本生活开支项为食品、衣着、日用品和通讯(标准差系数均

参考文献:

[1] 刘利兰,2001:《市场调查与预测》,经济管理出版社

[2]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2002:《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危因素;中医干预

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近年在我国显著上升,且发病年龄渐趋低龄化,对公众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是主要引发死亡事件的原因[1]。分析高危诱导因素中医证候特点,可为早期科学有效防治提供有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选取具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80例,采取中医手段干预,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具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患者。即在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前,存在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的情况。均与血糖异常、高血压病诊断标准符合,且在近期有≥3项病情不稳定症状出现。男43例,女37例,年龄40~79岁,平均(59.8±2.3)岁。

1.2诊断标准 血糖异常依据1999年WHO制定的分类标准评定;高血压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标准评定。危险因素评估参考《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建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1.3方法

1.3.1中药内服 ①选择方药:⑴风痰阻络证:采用化痰通络汤口服,组方:酒大黄5g、法半夏10g、香附15g、生白术10g、三七3g、紫丹参30g、天麻10g;⑵痰热腑实证:采用星蒌承气汤口服,组方:丹参30g、全瓜蒌30g、芒硝10g、生大黄10g、胆南星6g;⑶阴虚风动证:采用育阴熄风汤口服,组方:白芍15g、生地黄20g、丹参30g、山萸肉10g、天麻10g、钩藤30g;⑷气虚血瘀证:采用益气化瘀汤口服,药物组成:川芎5g、生黄芪30g、柴胡10g、全当归10g、赤芍15g、草红花10g、桃仁10g;②服用方法:为免煎配方颗粒,1剂(共2包)/d,早晚各1包。服用时拆开混匀,取温水浸润1~2min,后用100ml开水调匀服用,共4w。

1.3.2静滴中药注射液 入组即取血栓通粉针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静滴,1次/d,共10~14d。

1.3.3中成药 痰热腑实证或取牛黄清心丸应用,风痰阻络证可取中风回春丸应用,阴虚风动证可取六味地黄丸应用,气虚血瘀证可取脑心通胶囊应用。

1.4指标观察 采用临床结局评价量表(PRO)评定中医结局积分,分值越低,效果越好。并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记录病死率。

1.5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均在SPSS13.0中纳入,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危险因素情况 患者通常有多种危险因素并存,血压、血压控制较好37例,不佳28例,差15例;性格外向50例,内向30例;超重26例;性情急躁30例;体力工作22例,脑力58例;少吃蔬果32例,喜食油炸、动物内脏、肥肉41例,荤食为主37例;口味偏甜45例,偏咸54例;男性重度饮酒25例;男性吸烟25例;即往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46例,有心律失常10例,冠心病22例。

2.2中医辨证分类 风痰阻络证40例,占50%;痰热腑实证10例,占12.5%;阴虚风动证8例,占10%;气虚血瘀证22例,占27.5%。

2.3中医干预效果 相较干预前,干预后Barthe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中医结局积分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历史悠久,其中辨证中医治疗具药量加减灵活、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可针对患者不同病理阶段、合并症灵活组方、辨证用药[2]。常见如下:①祛风药:以辛散疏风、轻扬升散为主要功效。本次研究针对阴虚风动证患者采用育阴熄风汤,可促微循环改善,使血黏度降低,或对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进而减轻组织缺血引发的损伤;②通腑法: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病机复杂,发病急诊,但总体仍与内外因素在机体作用,对脏腑构成损伤,促使气机被扰,腑气不通。本次针对痰热腑实患者,采用星蒌承气汤治疗,可缓解病情加重趋势,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并促偏瘫病损程度减轻[3];③活血化瘀法:血气上行可加大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几率,活血化瘀为有效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手段,本次针对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益气化瘀汤治疗,可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心脑血管。本次针对痰阻络证病例采用化痰通络汤口服,可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4]。配合中医康复训练,对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意义显著。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相较干预前,干预后Barthel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中医结局积分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分析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辨证分型,采用中医方案治疗,对保障患者远期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周妮,王颖.近年来中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概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8):1083-1085.

[2]姬少珍,张允岭,张志辰,等.脑卒中(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不伴颅外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及中医证候要素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1):63-67+72.

第8篇

[关键词]PICC;循证护理;导管错位;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9月~2018年8月,102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年龄29~59岁,平均年龄(38.16±4.37)岁;对照组51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0~61岁,平均年龄(39.02±3.89)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包括:⑴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责任护理、护士长、科主任等组成。⑵提出问题,找寻实证。护理期间,对PICC导管错位患者的数量、置管治疗情况等情况进行收集并记录。并通过查询教科书、文献数据、期刊等方式来查找相关资料,确定循证问题。⑶循证过程。①结合护理经验和护理研究,将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有关资料进行证实;②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对于患者和家属的需求尽可能满足,充分发挥有效的医疗资源;③结合临床专家和患者诉求而制定护理方案。⑷实施循证护理。①找到导管错位的原因,查看护理人员是否进行规范护理;②评估。护理人员要在置管前对患者进行评估,确定是否有血栓形成史、锁骨外伤史、血管狭窄、瘢痕、畸形。保证其无置管禁忌症,后平卧位置管;③护理人员置管过程中动作轻柔;④确认位置。置管后进行回抽回血,就算通畅也要定位导管头端,利用X线片确定位置正常后使用;⑤错位处理。发生错位,可不立即拔出导管,经X线引导将导管退出至错位处,后利用送管遇阻的解决措施来正位导管;⑥进行导管正位操作期间,会一定程度的损伤血管内膜,穿刺点和置管壁在置管后出现痛、热、肿、红,可热敷或涂抹药物,预防静脉炎出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并发症(静脉炎、管腔堵塞、血栓、血行感染)、导管错位;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导管错位、并发症导管错位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第9篇

集中在自然语料与诱发式语料两类,同时我们认为在具体的研究中,语料的效度、信度、适切性与可行性都应纳入考虑的范围。

关键词:实验语用学 实证哲学 研究方法 语料收集

一.引言

实验语用学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1999年Cognition杂志上[1]。它主要是指使用实证主义方法,对语用课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言语行为、含义解读与推导、发话人意义等的认知基础;同时在人们的真实交际中,如何根据语言学知识、语境因素等去消解歧义,获取话语的明示与隐含信息,最终理解发话人的交际意图,或者理解隐喻、反语、借代等非字面信息[2]。实验语用学认为,我们只有将语用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整合起来,才能对语用学本身的理论建构作出最好的诠释[3]。他们指出话语理解等信息中的推理与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密切相关,但基于心理语言学所提出的与言语相关的实验方法并未系统地检测现有的语用理论,所以实验语用学就倡导将实验法推广到语用学的各个研究领域[4]。

二.实验语用学的理论建构

语用学在建立之初就与哲学、认知科学、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哲学思想的介入为语用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基础,认知科学的研究手段为该领域提供了更好的科学方法。此学科虽与其它多种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本文只讨论其中几门特别重要的学科。

1.实验语用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社会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规律,如条件作用、人格差异、人格异常、内心冲突等课题。心理学家只顾建构理论,却没有试图将自己建构的理论同其它学科联系。20世纪60年代,认知心理学取代了以往行为主义的主流地位,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被用来研究心理以及活动背后的认知机制。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研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常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扫描技术(PRT)、脑电技术(EEG/ERP)等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深度[5]。认知心理学也波及到了语用学研究领域,特别是关联论、顺应论等。值得指出的是研究技术和条件都处于基础阶段,尚未完成系统地科学验证,只是雏形而已[6],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思想早已渗透到实验语用学的研究领域了。

2.实验语用学与实证主义哲学

实验语用学的直接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positivism),最早由法国哲学家Auguste Comte提出。实证主义哲学广义上是指任何排斥先验或形而上学的思辨而基于经验材料的哲学体系;狭义的是指Comte关于这一认识论的观点[7]。实证主义在方法论上主张研究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内在的固有的、能重复发生的规律,同时事物的量化维度可以用来考查事物的本质。以巴赫主义为代表的是第二代实证主义与以维也纳学派代表的是第三代实证主义,即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义[8]。他们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的研究,以及相关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问题。语言世界也是可以被量化的,研究语言可以用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依靠定量数据来解释语言。正是在此哲学观指导下,实验语用学应运而生。实验语用学认为:人类适切地使用语言以及理解语言的过程是有理据性的,我们可以凭借科学的手段进行测量,结合特定的文化社交语境进行阐释。

3.实验语用学与数理统计学

数理统计学是语言学研究中量化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研究者运用一定的原理和公式描述量化数据,进而得出可靠的推论[9]。语用现象涉及社会、文化、语境、认知等随机变量,而统计学是研究随机变量的数学工具,因此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探索出大量复杂语用现象的本质。实验语用学将人类纷繁复杂的言语交际行为和认知过程看作自然现象,可以用客观化的自然方法来研究。特别是对庞大的语料进一步处理时,我们必须借助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把那些看似无意义的材料凸显出本身的价值。

三.研究中语料的搜集方法以及原则

研究是一个提出问题或假设、收集数据、阐述数据的过程[10]。对任何科学研究而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验语用学也不例外。我们根据语料收集方法的性质不同将其分为两类:自然语料和诱发式语料,下面就从这两种类型予以展开。

(一)自然语料法

自然语料是受试人员作为交际一方参与其中的言语交际行为,是真实交际意愿的驱动。然而,我们所说的自然语料并非是受试者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受试,而是带有人为因素的尽量接近真实场景的自然语料。获取自然语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借助现有语料库与自然观察。

1.语料库

有些言语行为,如告别、问候,表达感谢[11],有其自身的固定程式,语言数量有限,结构单一,较易识别,因此比较适合用语料库。我们认为语料库的开发和使用对应用语言学,特别是对研究学生错误类型的标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一研究方法在实验语用学中能起多大的作用我们持保留态度。因为我们必须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即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供使用的口语语料库,这样就无法涵盖不同的语体特征,那么目标语料的可比性在语料库研究方法中似乎不能作为理想的语料源头。

2.实录语料

实录语料是指研究人员在征得受试者同意的基础上,对自然发生的真实交际行为进行录像或录音,然后将资料转写。这种方法显然具有人类学研究的特征,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呈现交际在真实语境下的全貌。鉴于此,这种收集语料的方法是从理论层面公认的理想语料,但是实际采用这一研究方法的学者很少。首先,研究人员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西方国家特别注重研究道德问题);同时如果受试者知道话语会被录音,其语体风格往往会被调整;况且真实的交际很难对交际双方的权势、地位、年龄等变量加以控制,不利于科学分析,因而实录语料的际操作显得困难重重。

(二)诱发式语料

诱发式语料是指研究对象并没有参与到真实的言语交际行为中,而是受研究人员的诱发和引导,从记忆中激活相关信息,报告表演或写出来,即受研究人员的目的驱动[12]。常见的收集形式有语篇完型任务、角色扮演、口头报告。

1.语篇完型任务

语篇完型任务(Discourse Completion Task, DCT),是语用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方法。它是一种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理念,先是一段情景描述,然后是对话,其中一部分给出,要求受试者补全另外一部分,要研究的那一部分需要含有特定的言语行为[13]。DCT可以分为选择语篇完型(MDCT)和书面语篇完型(WDCT)。两者都给予受试者一些场景,但MDCT要求受试者从被给选项中选出答案,而WDCT是开放式的,要求参与者写下他们生成的语篇反应。有些学者[14/15]认为MDCT仅能够测试出受试者的某些语用理解能力,但是对于语用生成似乎WDCT有更高的信度和效度。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没有面对面的互动交际那么真实,但从语料收集的数量上讲不失一种好的方法。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Role Play, RP)是一种情景模拟法,由研究人员设定交际场景,规定双方的角色关系,包括职业(如师生关系)、社会距离、相对权势等,并向被试者说明,要求他们在给定情境下实施某种言语行为,并以口头形式表演出来。根据交际互动的深广程度,角色扮演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前者一般是单话轮回应,而后者是一种不限数量、不预设交际的多话轮回应和交际双方意义协商的过程。我们认为,RP克服了收集实录语料不太可能的弊端,因为RP所获得的语料在复杂性、多样性、互动性、协商性等层面更接近于自然语料,但其交际语境是虚拟的,并且交际双方可能会因不熟悉其扮演的角色或本族语没有经历过类似情景,那么语料的信度和效度就值得质疑[12]。

3.口头报告

口头报告这一研究方法以多种形式丰富了研究人员对语料的识解。通过自我报告和自我观察,受试者要求说出他们在实施某一言语行为时的内心想法并对其特定语言行为进行自我心理剖析。这一方法可以用来验证获取语料的方法和过程是否具有效度和信度,同时有助于我们了解受试者在给定情境中的意识活动[16]。内省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及时汇报,可以使得任务同时进行,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任务的完成[17]。

四.结语

本文对实验语用学的学科基础进行了溯源。实验语用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是集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数理统计学于一体,以实验为研究手段的一门学科。虽然实验语用学对于语用推理并未做出清楚的解释, 但它的学科价值在于它可以使语用学理论逐渐减少其心理学上的模糊性,同时为本学科以往的内部循环论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就语用收集方法层面而言,这些方法本身并无优劣,但在做研究时,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最近几年研究者们为了提高语料的效度、信度、适切性与可行性,混合法似乎成了一种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Nicolle,S.&B.Clark.Experimental pragmatics and what is said: A response to Gibbs and Moise[J]. Cognition,1999,(78):165-188.

[2]曾文雄.语用学的多维研究[M].中国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3]Noveck,I.A.&D.Sperber.Experimental Pragmatics [M].Basingstoke:Palgrave, 2004.

[4]李捷,何自然,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张学民,舒华. 验心理学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周榕、冉永平.语用学研究的新取向―实验语用学研究[J]外国语,2007, (5):23-26.

[7]Pickering,M.Auguste Comte:AnIn

tellectual Biography[M].Cambridge:CUP,1993.

[8]张庆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和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J].云南大学学报,2009,(6):39-45.

[9]徐宏晨.第二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案例分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10]洪岗.跨文化语用学语料收集方法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1]Reed,B.S.“Prosodic orientation:A practice for sequence organization in broadcast telephone openings”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9(6):1223-47.

[12]李怡,王建华.跨文化语用研究语料收集方法[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345-351.

[13]Kasper,G.&M.Dahl.1991.Research methods i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991,(2):215-247.

[14]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15]王永亮,曲捷.基于语言能力和语际语用能力关系的实证测量[J].创新教育,2014,(6):65-68.

[16]Gass,S.M.&A.Mackey.Data Elicit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1.

第10篇

关键词:截瘫;心理特点;心理治疗

截瘫多数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多种显著的心理问题。截瘫患者当中,由于他们突然丧失了生活能力,心中难以接受,往往会陷入到绝望与担心的抑郁焦虑心情当中。因此截瘫患者的心理问题均是康复治疗工作当中所不容回避的问题。本研究对25例截瘫患者分析其心理特点,并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治疗方法,为今后心理康复治疗提供实证性依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1月~2012年12月所收治的截瘫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8~61岁,平均(37.9±12.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重物压伤9例,坠落伤1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致伤原因和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等单纯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治疗:(1)支持治疗[1]。在患者入院初期便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多进入病房和患者沟通交流,不要由于患者前几次的不理睬而放弃,应该继续持之以恒地关心患者、与患者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今后的心理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与患者家属交流,让他们有空多陪伴患者身边,陪伴患者走过这段艰难的时期;(2)疏泄治疗。理解并包容患者的情绪,让患者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将心中的苦闷抒发出来,并对他们的想法和情绪表达理解和关心。同时予以一定的指导,注意语言应通俗,适合患者的文化水平。同时承诺患者严守保密原则,不将他们的秘密告知家属;(3)焦点解决治疗。待患者情绪稳定,有意愿重新投入生活时,可以采用此疗法,协助患者找到生活中困难的解决之道。焦点解决包括目标设定、情况评估、奇迹问题、寻找例外和正向鼓励等方法,着重于解决困难的方法而非问题本身,能在短期内(通常为4~6次,有时甚至1~2次即有效)找到解决之道。

1.3 疗效评价 分别在治疗前和6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方法采用Scl-90症状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估[2]。

2 结果

两组在治疗前Scl-90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6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各因子的得分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惧的差异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截瘫患者不但要承受肢体感觉与活动能力丧失、失禁、疼痛等躯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病耻感、难以回归社会等各种心理问题。张崇芬等发现,截瘫患者一般存在较高的抑郁焦虑情绪[3],因此对于截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和心理治疗是临床康复治疗当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杨文清将截瘫患者的心理变化分期为无知期、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承认期和适应期六种[4]。本研究也根据截瘫患者的这种心理特点,制定了支持治疗、疏泄治疗和焦点解决治疗的综合心理治疗。

在患者无知和震惊期,患者了解到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在情感上可能出现麻木和休克,此时需要医疗工作者采用温暖友好的态度去应对,同时为患者重新建立信心,早日摆脱恐惧;在否认期与抑郁期,患者或否认自己是残疾人的事实、拒绝治疗、出现敌对或抑郁情绪,因此此时所需要的,是让患者心中的心理能量发泄出来,将心中的痛苦和担忧通过语言方式表达,这不单是能让医护人员和家属了解患者的想法,对患者来说也是一个疏泄的渠道,为今后的治疗“清空”掉不良的心理。最后在承认和适应期,采用焦点解决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具体担心的适应问题,协助患者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结果也发现,心理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截瘫患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恐惧心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截瘫患者具有多种心理问题,当通过综合性心理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心理状况的严重程度,为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配合康复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工作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贺旭,林建华,洪军.心理治疗对截瘫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9):98-101.

[2] 张君忠,张剑截瘫患者早期的心理治疗[J].健康必读,2011(8):401-402.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R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 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 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 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 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 循证准备 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 循证问题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 循证支持和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 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 ℃~32 ℃,保持房间湿度50%~60%,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 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 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 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 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 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第12篇

【关键词】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R22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76-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CM syndrom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linical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Methods Selected 80 patients with type 1 CRS. Collect the patients information,such as diagnostic data,examination results,TCM syndrome types of primary disease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se informations.Results 80 patients, Qi deficiency syndrome in 43 cases, gas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17 cases, yin deficiency syndrome in 8 cases,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in 7 cases, yin and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in 5 cases.Among them, qi deficiency syndrome was 5375%,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yndrome typ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words:Type 1 Heart and Kidney Syndrome; TCM Syndrome;Regularities of Distribution

心、I功能关系密切,2008年急性透析质量指导组(ADQI)将心肾综合征(CRS)定义为心、肾功能紊乱的病理状态下,一个器官的急、慢损伤导致另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损伤[1]。同时将心肾综合征分为5型,其中1型CRS为急性心肾综合征,即急性心功能恶化,导致肾脏损害和(或)功能障碍。在1型CRS的治疗中,心肾同治为治疗的基本原则,目前针对CRS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更应重视早期的预防及控制危险因素[2]。而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可以在早期对疾病进行预防及治疗。因此,对1型CRS进行中医分型,可有效弥补西医个体化治疗中的不足[3]。本研究通过探讨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临床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共80例1型CRS患者,年龄48~87岁,平均(6746±1007)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根据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4],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1994年第9次修订的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标准[5]。CRS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病程中有无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测定血肌酐水平可作为CRS的临床参数[6],参照第3版《肾脏病学》[7],凡血清肌酐水平>133umol/L者均认为发生慢性肾衰竭。排除标准:除外有明确肾脏原发疾病者,或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害(如肝脏)者,或存在尚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感染。

12方法根据《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导原则》[8]制定中医辨证分型表格。收集患者四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舌脉,实验室及检查结果,对患者四诊资料进行中医证候积分,每项主症每三项次症各积1分,积分大于3分者为主证,积分1~2分者为合并证,并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正虚证的证候分布规律80例患者中,气虚证有43例,气阴两虚证17例,阴虚证有8例,阳虚水泛证有7例,阴竭阳脱证有5例。其中,气虚证占5375%,明显高于其他正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标实证的证候分布规律80例患者中,瘀血证有36例,痰饮阻肺证22例,水湿证17例,湿热证5例。其中,瘀血证及痰饮阻肺证占总例数的7250%。

23正虚证型与标实证型的关系气虚证合并瘀血证15例,合并痰饮阻肺证10例,合并水湿证10例,合并湿热证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合并瘀血证10例,合并痰饮阻肺证3例,合并水湿证3例,合并湿热证2例,以合并瘀血证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水泛证合并瘀血证1例,合并痰饮阻肺证3例,合并水湿证2例,合并湿热证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竭阳脱证合并瘀血证2例,合并痰饮阻肺证1例,合并水湿证1例,合并湿热证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临床亚型较多,临床治疗宜辨证论治 1型心肾综合征自提出后,因其预后的明显恶化而备受关注。本研究发现,1型心身综合征中医证候繁多复杂,可能是因为其病变过程为邪正交争与阴阳失调的缓慢变化过程,其中涉及心、肺、肾、脾等不同脏腑的气、血、精、津、液耗损及邪气羁留。目前西医多采用利尿及替代疗法,但效果均一般。而中医善于辨证论治,对于复杂多变的临床亚型,实施个体化的辨证论治,从而保障疗效。

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多虚实夹杂1型心肾综合征可能通过多种原发病引发,病情复杂,变化较其他类型的心肾综合征快,一旦起始以后,即使临床处于稳定阶段,疾病自身仍可不断发展,如存在诱发加重因素,t加重和缓解反复交替出现,从而表现出虚实夹杂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发现,1型心肾综合征的中医临床证候多为虚实夹杂,亦与其本身的发展变化过程相符。故1型心肾综合征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兼顾虚、实,标本同治或急则治其标。

1型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以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瘀血证及痰饮阻肺证为多,提示总治则宜益气生津、祛瘀化痰。近年来从中医角度研究1型心肾综合征的研究颇多,但研究的思路不同,结果也各有所异。本研究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分析,得出1型心肾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以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瘀血证及痰饮阻肺证为多,这可能与本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有关。中老年人多心肾气虚或久病体虚,气虚生化无源,而导致气虚或气阴两虚。久病则入络,致脾失运化,肾失分清,湿聚成痰;气血同源,气虚则血瘀。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宜以益气生津、祛瘀化痰为总治则。参考文献

[1]Ronco C, McCullough P, Anker SD, et al. Cardio-renal syndrimes:report from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 [J]. Eur Heart J,2010,31(6):703-711.

[2]崔永军,万美燕,夏平,等.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伴心肾综合征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时机的预测价值[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5,31(7):481-486.

[3]王蕾,王梓,郝迪,等.心肾综合征模型建立及肾素原受体信使核糖核酸表达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5,12(9):895-899.

[4]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5]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

[6]Praught ML, Shlipak MG. Are small changes in serum creatinine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J].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 2005,14(3):265-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