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7:23: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加深,民营经济必然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研究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及问题是为了能更好地提出对策以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企业融资难,难在融资渠道不畅,难在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多。我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只有少数企业可到资本市场融到资金。融资渠道的单一不仅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很大的压力和风险。自2005年起,中央政府已从财政资金中拿出6.5万亿元资金化解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但是截止2008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仍然高达25%。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旧的未消化,新的又不断增加,其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企业融资市场格局的不合理,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狭窄,众多的企业将融资的负担都压在商业银行的肩上,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决策极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干预。因此,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是更多的去考虑借贷风险和风险规避,从而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同时我国经济中涌现出一批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本来应以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但在实际中,这些金融机构在业务发展上与国有金融机构有趋同的趋势,不能真正面向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现象。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国债,对急需贷款的民营企业却不予支持。另外,我国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信社已成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力量。地方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没有建立,实际资本充足率偏低,在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心无力的局面。
民营企业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补充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中国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支持方面却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客观地说,为了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都下了很大的力气,也出台了一些具体政策措施,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这些措施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治短不治长,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现实表明,民营企业融资难表面上的反映是渠道狭窄,而深层原因则是各方面的体制和制度问题。因此,仅靠出台一些政策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制度调整,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考虑民营企业融资发展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途径
1.不断完善和发展民营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
(1)调整和完善银行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现有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仍然持续了国家银行高度垄断的局面,民营中小商业银行数量严重不足。这种畸形结构,不仅严重降低了融资效率,影响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加大了金融风险,并使风险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应该创立金融社区服务模式(如农村信用社),使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深入到当地众多的个体私营企业,形成企业与金融机构“双赢”的局面。
(2)扩大市场准入领域。一方面,要全面检查有关民营投资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认真清理限制民营投资增长的不合理规章和收费。凡国家、省、市已废止的和不利于民营投资的规定和办法要坚决废止,彻底清理各种行政性收费。对企事业单位的行政性收费应坚决取消,对确需保留的收费在经过测算后实行一次性、“一门式”收费,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纳入财政预算;对取消和保留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要进行公示。另一方面,要改变行政审批事项多、手续繁、透明度低的状况,对非政府投资项目原则上实行登记备案制。
(3)系统地调整有关制度,努力改变对民营企业的错误歧视。
①实行同等待遇。在国家金融、财税、土地、技改等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要取消不同经济政策的制定,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各类市场主体都必须履行法定职责,制止凭借审查、审批或核发许可证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民营企业收取部门管理费和不公平、不合理行为。
②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政府应进一步改善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服务,出台相应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机制,为民营企业融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如创新金融产品,提供理财服务等。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索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③研究探索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力争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相对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过高,为适应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需要,有必要为其开辟一个合法的股权流通场所,即开辟一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二板市场。
④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中的高新科技企业。充分创造投资便利,吸引国际国内风险资本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完善的市场监控机制,设立风险投资基金,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问题。
2.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内部因素
随着1999年把非公有制经济明确写入宪法后,我国的私营经济更加如火如荼。私营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企业的观念和体制也应该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强化企业凝聚力。
民营企业主必须改变落后的用人观念。(1)民营企业只有让员工的待遇,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两者之间有公平合理的关系,才能有效减少员工因横向比较感到待遇不公而流动。(2)明确企业使命和战略目标。企业使命说明企业存在的目的,也是企业行为追求的价值所在。民营企业通过企业使命和勾画中长期战略目标,可以把员工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上来,并赋予员工美好的远景,增强民营企业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丽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9,(2).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一般分析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因素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众所周知,目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
在股票上市方面,国有企业得天独厚,是股票发行的主力军。而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在股票上市方面很难满足上市资格的要求。由于民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信用程度不高,经营风险大,缺乏不动产抵押,贷款额度较小,甚至有些民营企业欠息严重,不良资产比例偏大,金融风险较高。因此,一般金融机构不愿向他们发放贷款。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很困难的。
2、 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国家宏观政策和制度原因分析
(1) 国家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2) 现有的直接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障碍重重。
(3)国有商业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的经营宗旨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惜贷”。
3、民营企业融资难自身的原因
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用不高,信息不透明。民营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单一,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以及负债多、积累少,投资规模与市场竞争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容易遭到市场的淘汰;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据调查,有80%的民营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或没有会计报表。由于民营企业属于非国有企业,在现行的体制下,外部难以得到企业的信息,并且很多民营企业确实存在信息不透明,致使贷款的管理成本高,风险大,从而使得民营企业信用相对低下,这都导致了所谓的所有制歧视现象。
二、国外中小企业融资经验的借鉴
根据各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结构情况,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以业主(或合伙人、股东)自有资金为主,注重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企业的自主意识的自由主义类型,如美国和英国等。另一种是以家族融资为重要渠道、注重间接融资的作用,强调社会和政府作用的集体主义类型,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第三种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类型,如德国、日本和韩国等。西方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是各有侧重的:如美国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国家,因此比较重视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日本在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也是具有特色的。意大利比较注重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融资问题,这与其着力解决南部相对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增加该地区经济活力和“造血”功能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比较重视就业问题,因此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就业潜力比较大的服务业型中小企业上。瑞士和西班牙(包括法国)则在解决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上具有特色。
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对融资有不同要求,从企业创办一直到企业因种种原因而退出,都有对融资的不同的要求。创办阶段。需要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需要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借少量资金。投入经营阶段。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它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优势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增长发展阶段。外部融资是关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小企业投资公司、社区开发公司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借产权资金。开始成熟阶段。主要以大公司参股、雇员认股、股票公开上市等以及从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筹集发展改造所需产权资金。除上述四个发展阶段外,西方国家对中小企业在退出阶段的金融服务,也很具特色。以美国为例,政府和民间设有专门的破产清算基金,目的是尽量减少企业破产给当事人、债权人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合理地安排好有关方面的合法利益,实现企业的顺利退出。从比较的角度看,在西方各国小企业的创建都相对比较容易,但在企业的成长的道路上却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由于美国社会比较重视企业的成长和做大,因此中小企业容易成长为较大的公司;而欧洲的意大利和法国则主要重视的是中小企业对就业的贡献,因此,对企业的成长并不太关心,企业一般难以做大;其它国家,如德国、日本和韩国则介于两者之间。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建设
企业融资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主要通过公司的内部改革来加强治管理。
1、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力图产权明晰,责权明确,实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转变。
2、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构;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以赢得商业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遵循诚信原则,切实履行借贷合同规定的义务,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融资和企业的壮大创造条件。
4、民营企业的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都应当增强法律观念、诚信意识和社会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1、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逐步淡化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进行保护的角色,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满足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
2、拓宽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渠道。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权利。
3、建立中小企业产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创业基金。
(三)拓宽间接融资渠道
1、拓宽国有商业银行融资渠道。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3、发展融资租赁业。
(四)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提示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融资风险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13
一、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不可分割的部分,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目的:想通过这次机会,学习我国企业有关构成,了解其生存情况。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演绎法、文献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国外和国内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的比较,结合民营企业现阶段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能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帮助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建议。
(二)国内和国外文献综述。现阶段我国不论是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先进性还是融资市场的发达性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对亚洲韩国和日本以及西方的美国、德国、加拿大产权结构的了解,韩国和日本也存在大量的的家族式企业并且有的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在国外,民营企业占国民经济的绝大部分,他们的组织结构也很多样化,融资方式也各式各样。
二、产权的含义及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特征
(一)企业产权的概念与主要产权形式和特征。产权是在经济所有制关系下的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法律形式,它具体指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使用权、支配权和处置权。产权的表现形式具体包含三层含义:(1)原始产权;(2)法人产权;
(3)股权和债权。
(二)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主要特征分析。产权结构的一元化和封闭性:当前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沿用传统的家族制和个人业主制、合伙制等形式进行经营,大部分产权集中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中;二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融资风险
(一)企业融资的概念和分类。融资含义:“融资”,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融通资金。由于划分融资方式的标准不同,融资方式的分类也不一样,并且不同的划分还可能出现交叉与重叠,主要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1)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2)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3)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
(二)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现状及成因分析。(1)民营企业融资效率现状。1)外源融资可采取的方式比较单一。民营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数量有限,再加上民营企业规模比较小,受市场的影响大,经营风险比较高,银行就更加不愿贷给民营企业。2)融资渠道不正规。在金融机构得不到资金支持、自身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所有者往往会采取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2)民营企业融资效率成因。1)民营企业能从商业银行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因此,在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会提出比较苛刻的条件。2)股票融资的要求过高。3)我国民营企业的信贷信誉不高。4)信贷担保体系不够健全。
四、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
(一)创业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是个人独资企业或是合伙企业。在这个阶段,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离,企业只归企业家所有,基础薄弱,企业不会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只能向亲戚朋友借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
(二)成长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民营企业在经过初始融资和发展之后,进入成长期。产权结构仍比较单一,封闭性比较强,产权关系还是不够清楚。
(三)成熟期产权结构特征对公司融资的影响。企业在通过成长期之后,这时的产权特征是产权结构复杂,产权关系明晰,产权结构变得复杂、企业有了固定的市场、企业管理得到完善、企业的价值得到提高,这个阶段的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多。
五、产权结构的优化和融资效率的提高
(一)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方式和途径。(1)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向。首要就是向现代家族制过渡。在这过程中逐渐淡化家族制色彩,最终实现企业制度的现代化。鉴于我国企业民营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民营企业的产权结构变革应朝着以下两个方向进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2)产权结构的发展方式。变革方式:根据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产权结构改革应采取以诱致为主、强制为辅的改革方式。
(二)优化产权结构途径和提高融资效率。变革途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在改革时既要充分考虑成员之间各方面的利益,也要确保改革能进行得彻底。这不仅取决于外部宏观环境的优化,更取决于民营企业自身在微观层面上的自主创新活动。优化我国民营企业产权的单一结构可以通过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来实现。
摘 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最具活跃的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民营企业获得了较为自由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民营企业一直受到融资问题困扰,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民营企业业务的放宽和市场的拓展。本文从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出发,对其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进一步拓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渠道 问题
一、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及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支最活跃的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数量大大增加,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来极大的活跃了我国的市场环境,促进了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民营经济中的科技企业对国民经济所取得的成就贡献特别突出,二来民营企业为地方财政的税收贡献也很显著,为地方财政反哺地方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来民营企业成为解决我国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为社会新增和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岗位和工作机会。
市场经济的自由化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众多民营企业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但发展的前提是充实的资本,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很难开拓新的市场、引进新的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民营企业与生俱来的特点,决定了其资产少、负债能力有限,发展初期资金需求远远超过其经营实力,抗风险能力不高,企业管理水平欠缺,发展潜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而且信用情况也是很大的弱点,因此在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外部融资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二、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选择现状及问题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可选择性就比较狭窄,虽然政府针对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做出了一些制度和机制上的努力,但民营企业依然在市场融资中处于弱势,有些企业因无及时的资金投入而最终倒闭,留存下来的企业靠薄弱的资本基础在市场夹缝中惨淡经营,很少企业能突破资金限制的瓶颈获得超常规的发展。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现状及隐含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一)内源融资依然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在现实的融资环境下,大多数民营企业选择自食其力,在迫不得已下才考虑借外债。虽然内源性融资方式成本最低,最易获得,但却无法满足民营企业高速增长的资金需求,特别随着民营企业由初创时期步入稳定发展期,其规模和业务及市场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然而这个质的飞跃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可以顺利实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基础本来就薄,实现的利润留存既要考虑日常经营运转的流动性需求,也要满足分红等一些现实需要,因此自身实际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将留存利润一下子投入到预期收益不确定的项目需要冒极大的风险。有些企业不仅向业主要求补充资金,还向内部职工发起了借款,但往往是杯水车薪,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难为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增添多少动力。
(二)外源融资方式选择较狭窄
就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来看,民营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一是银行借贷筹资,二是股票、债券融资。就前者来讲,是民营企业寻求资本援助效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并且风险和成本都相对不高,民营企业也愿意优先选择银行信贷。但我国银行体系融资本来就有向国有及大型企业倾斜的倾向,对中小企业存在诸如信用低、管理差、流动性弱、经营风险高等偏见,中小企业又无法提供充分的担保或抵押,因此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慎之又慎,在借款合同中规定较多的限制性条款,且贷款额度一般都小于企业实际需求,因而对民营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率都有微妙的影响。就后者来看,通过证券市场融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较多的自由,但是在现有的证券市场条件下,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行性也有一定的限制。主板市场较高的融资要求断绝了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之路,债券市场也达不到国外宽松的融资条件,供需方有限,虽然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融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企业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等也有准入的限制,因此使初创期的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
(三)民间借贷渠道隐性风险居多
民营企业融资的另一条渠道是民间借贷,在南方一些地下金融活跃的地区民间借贷是众多中小企业的选择。对于一时难找到资金筹措渠道的民营企业而言,民间借贷犹如一根救命稻草,利用及时,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解决资金困境,获得新生机会。但民间借贷隐含的风险因素较多,给民营企业带来可能的风险影响。首先,一些民间借贷组织,如担保公司、借贷公司,其经营不正规,借贷利率很高,且乱收不合理费用,增加了民营企业借贷资金成本,需要以更大的经营利润率才能保持盈利。其次,这些民间借贷组织本身经营也存在风险,有的甚至非法集资来开展借贷活动,其涉嫌违法必然也会殃及民营企业,不仅受到经济损失,还会受到声誉和形象的损失。另外,民营企业相互之间缺乏互助合作的意识,很少建立自发的团体基金或其他互助形式来增加融资的可选择性。
三、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拓展
针对以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看到,民营企业要摆脱进一步发展的融资瓶颈,面临着一些难度,但确需为拓展筹资渠道作出积极的努力。
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新思路
近年来,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对于活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很大程度的阻碍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温州老板携款私逃,民间借款导致的资金链锻炼,中小民营企业纷纷倒闭等新闻屡见不鲜,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等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外,更重要的在于从提高民企自身素质来寻求解决办法。
一、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现状分析
(一)信用担保制度有待完善,缺乏第三方金融服务机构及国家政策扶持
就国内大的宏观环境来看,国家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还是较差,对于激活民营中小企业活力,盘活民营企业资金流不利。例如,在财务税收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并未获得太多的免税支持,与进驻国内的外企相比差距甚大;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也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加上服务体制的不完善,歧视中小企业的现象的存在,导致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及其困难。此外,至今在我国还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缺乏全国范围的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这些都提高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搜索成本。
(二)民营中小企业自身问题导致融资困难重重
尽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民营中小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还是不高,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或不健全,经营信息透明度缺失,加上管理行为不规范等,从而导致一般金融机构很难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此外,民营中小企业一般信用等级较低,大多数中小企业并民营过强的实力去偿还银行信用贷款,从而导致商业信用有效贷款数量减少,最终形成民营中小企业资金获取来源过于单一、融资渠道少的局面。
二、破解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
(一)制定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性的扶持
就目前而言,国家的许多法律法规是根据行业的发展还制定或划分的,这样就未能给予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导致民营中小企业没有获得更多的政策的扶持,没有获得融资的政策的便利性。因此,各级政府有必要根据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民营中小企业政策和融资条件的倾斜,特别要制定风险投资法规,规范相关投资公司和相关市场交易行为。
(二)全面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走出融资困境
国内民用中小企业,大多是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加上受到市场的影响,民营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经济效益无法大跨步提升,进而导致发展速度放缓,无法获得有效的融资,最终导致发展受阻。国内中小企业要想改变融资难的困境 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成为打破融资困境的重要渠道。首先,中小企业要做好高层领导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企业发展所需的先进管理思想,进而促进中小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其次,民营企业要注重自身员工素质的提升,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得自身的产品区别于市场上的其他产品,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最后,坚固自身信誉,打造企业品牌,在对外推广上形成卖点,提高知名度,赢得银行的信用,走出融资难的困局。
(三)加强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合作,降低融资风险
许多民营中小企业无法获得银行的贷款,除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组装成的担保基金外,民营中小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合作来获得更多的贷款,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贷款的利息,还简化了审批的手续,节省了交易和搜索成本。此外,中小企业应该做好各项资金的监督工作,保证各类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降低融资的风险,进而保证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在于中小民营企业,也关系到我们宏观的发展环境,因此,民营中小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建立起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运用国家政策法规给予的支持,加强与其他金融的机构的合作来突破融资难的瓶颈,获取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韬.试分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1)
[2]李凡.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03)
[3]邵国良,王满四.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现状与特征探析――以广东实证分析为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融资 政府 银行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方式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3] 李潇.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8-0039-02
民营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其地位和作用就必须合理解决发展道路上的各种问题。融资风险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融资风险使企业在资金的运用过程中面临了巨大的挑战。我们需要了解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及融资风险的类型,构建和完善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在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中的有效作用。
1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但是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同样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和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融资风险的存在成为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石。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出现了以下问题。
1.1 内源直接融资满足不了企业的资金需求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族企业成为私营企业的主体。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所有者权益融资。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初期,这两种融资方式基本可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但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随之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方式。
1.2 外缘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股票、债券和风险投资是主要的外缘直接融资方式。由于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达不到股票上市的要求,因此企业尚且运用不了股票融资这种方式。各种证券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约束,债券融资同样得不到更好的利用。风险投资对投资主体设置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
1.3 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和期限结构限制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民营企业则受到了很多条件的限制,加上民营企业本身的缺陷使其受到各大银行的歧视。因此民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虽然地方性融资在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仍旧解决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1.4 非正式渠道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特点,可以从社会中获得一些贷款,有时候也通过客户之间延长还款期来周转资金。但是在没有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能引发各种非法融资的问题。企业互相拖欠贷款使得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逐渐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渠道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例如丽水“小姑娘”杜益敏,因为非法集资7亿元而被判处死刑;义乌的“玩具大王”楼国辉因涉嫌非法吸取公众存款被义乌警方刑事拘留,他所投资的项目由于巨额的贷款利息导致资金链断裂。
2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
2.1 融资风险前期预警
融资风险前期预警的工作就是具体分析大量的信息资料,通过具体分析可以了解到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和预期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信息资料的取得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预计企业的融资活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是民营企业主要的前期融资风险,主要反映民营企业是否能够融资到位和是否能够正确的融资和使用。
2.2 融资风险中期预警
中期融资风险预警则是预警企业行业经营内外环境,了解企业的财务程度和具体情况。中期融资风险预警主要包括财务预警和经营预警。
财务预警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是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况,企业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可能面临财产清算重组或者企业破产;其二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为负,说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获利能力有一定的问题;其三是产生了大额的逾期利润,使企业的投资者在利益方面无法取得保障;其四就是企业信用等级的下降所导致的偿债能力的下降;其五是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的严重阻碍,无法取得外部投资资金。经营预警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产品没有适销对路,面临很大的竞争,使得企业无法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人才短缺,使得企业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3 融资风险后期预警
企业的融资风险进一步转化为危及企业财务方面,没能很好控制后期预警就是融资风险的后期预警。它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其一是通过对企业各方面能力的分析得出企业的财务出现很大的问题;其二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由于无法偿还前期债款而失去债权人的信任,使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其三是企业出现非正常的停工停产现象,企业可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 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
在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道路上,河南省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做了一定的工作。它们根据自身企业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缺陷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采取针对民营企业相关的问卷调查并对专家进行函询调查的方式,在全国的大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风险预警。这可能是一个省市对于预警管理系统构建工作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从全国民营企业的现状来构建预警管理系统。
3.1 民营企业风险预警管理系统构建的流程
企业风险预警主要包括五个环节,收集录入信息、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信息输出。其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内部和外部信息是收集录入信息的对象;风险识别则是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各种方法进行归类整理,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列出风险因素;风险评价在完成风险识别这一环节之后,对风险识别中所列出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风险应对则是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有效的控制风险;信息输出就是输出风险控制的作用。
3.2 民营企业融资风险预警模型的实证分析
融资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是完成预警管理系统的前期重要工作,这个模型的建立可以提前为系统的构建发现问题,同时成功的模型是可以应用到防范融资风险的工作当中的。
①选取样本的原则以及数据的来源。选取的样本数据的好坏程度与风险预警模型的准确性是有直接联系的,因此在选取数据的时候需要注意很多问题。首先要注意随时更新样本的数据,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下,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在不断发生改变的,要随时跟进企业的最新动态,做到数据的更新,保证预测的准确性;其次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民营企业在财务方面没有严谨的制度要求,往往在一些财务数据上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选取数据的时候要将不完整的财务指标去除,保证数据的完整程度。
②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财务指标的简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很多财务指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相通性。初次选取的财务指标是比较多的,这样造成工作量加大,也影响预警模型的准确性。而因子分析法的作用就是利用少数的重要变量分析出更多的所需信息,减少工作难度。其工作流程为,数据的标准化-提取财务指标(因子)-对因子进行相应的分析,得出最后的结果。
③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预警风险模型的基础工作完成之后,就要将模型是否能够达到预警企业融资风险的要求进行预测。这个预测过程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检查模型的建立过程的准确性,就一些环节进行抽样检查;其次就是将此模型应用到实际的案例当中,以此来推测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在融资风险的预警工作中的实际作用;最后就是通过研究结论进行预警模型的进一步改进,使这整个系统更加完整。
3.3 民营企业自身改进的一些措施
①完善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在系统的初始建立过程中,肯定碰到一些困难,建立完预警管理系统之后,要开始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工作,逐步完善预警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全面的防范融资风险。
②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约束,使其融资风险和企业的实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需要计划长远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各方面制定好发展战略,使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③建立合理的资金结构。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不同的融资方案所产生的融资风险是不同的,企业在财务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资金方面的管理。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融资渠道的狭窄使企业不得不充分使用自身所拥有的条件,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建立合理的融资结构。
④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企业的财务指标是预警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基础,提高防范融资风险的能力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企业规范的财务制度。首先要做到对于财务的准确核算,做好企业基本的财务工作,然后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分析企业所存在的财务问题,最后就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好企业的财务制度。
4 结 语
面临融资风险这样的大问题,除了国家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之外,民营企业需要从自身出发,探寻有效的措施来迎接挑战。面临融资方式的多元化,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需要考虑自身的条件进行融资。除此之外,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合理的企业融资结构,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和防范各种融资风险问题,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有利的环境。在这样的努力下,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佳的环境,补全民营企业发展中先天不足的条件,从而使民营企业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晶晶.浅谈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前沿,2012,(24).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银行;政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一、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自我融资的利用率
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使用效率。内源融资应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及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及生产规模的约束,很难承受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内源融资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向管理要资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使企业流动资本得以节减,现金流量得以增加。另外,企业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分配制度,提高内源融资的利用规模,从而达到突破企业自有资金瓶颈的制约。
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比如通过创建创业板、二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放低企业上市门槛,或者通过开设一些小型交易所,开辟民营企业上市的特别通道,使股市为民营企业服务。目前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业板、二板市场对成长型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这样不仅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规范民营企业,促其实现改制同时消除所有制歧视对于国有和民营都一视同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海外上市,这也是民营企业又一条好的筹资渠道。浙江民企已不乏从创业板、二板及海外上市成功融入资金的。此外,还应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三、解决浙江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 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五、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 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 家,注册资本金达37 亿多元,其中66 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 年6 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 7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 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必须是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企业4个主体共同努力,而且是个过程,不可能一时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下,才能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有效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娴瑜.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上海:民营企业经济研究,2004.
[2]周静.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M].四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赵春琴.浅议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M].浙江:东方企业文化,2007.
[4]李敏.民营企业多种融资渠道探讨:以温州为例[M].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5]杨梅.求解民营企业资融难问题[M].武汉: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李光晖.会计准则研究组.关于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M].商丘:商丘师范学院报,2006.
[7]国彦兵.温州民营企业融资的七种方式[M].温州:区域经济,2004.
关键词 :探讨;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2011 年中国民营企业500 强的分析报告中显示,在我们几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速度来看,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国有经济与外资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份额已占到我国GDP50%以上,已成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形式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融资难问题仍然严重阻碍着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自身的缺陷和外部环境的因素民营企业遇到了很多问题,而融资困难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否能解决好直接影响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会探讨一下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
一、良好的民营企业形象是融资的先决条件
企业的自身形象影响着融资能力的强弱。民营企业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权责明确,改革企业运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建设一个良好企业形象的基础。在财务方面,民营企业要完善财务机制,清查会计账目,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并欢迎外界的查阅和审计,使投资者能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加对企业的认可。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这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民营企业的现代化制度应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完善,改革“家族式”企业使其正规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应重视用人机制的完善,摈弃用人唯亲的观念,人力资源管理要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人事的调动和任免。并且民营企业要重视科技新产品的推广,及时学习更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益。并且,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建设十分关键。经营管理人员和民营企业的出资人都应当具有较强法律观念、社会公德和诚信意识。只有一个能持续盈利的诚信的并有还款意识的现代化的企业,才能得到更宽广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
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鼓励其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上筹资,政府要逐步减少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保护,为了满足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应尽快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上的可行性,同时将会对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速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应加快完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降低对民营企业规模的限制,放宽发行限度,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要从新评估并改进,鼓励盈利好、具有偿还能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融资需求,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应能给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提供机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需求。通过境外直接上市和通过境内居民个人在境外设立壳公司收购境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等方式,民营企业可以进行海外融资。境外上市的类型包括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借壳上市,买壳上市,或者与海外上市公司交换资产和股权,这些形式的上市可以提高民营企业股权的流动性。在进入国外市场前,要做好前期的工作,了解国外投资环境,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行权债券也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方法,成熟稳妥的地方企业债券市场,完善的信用担保,完备的信用等级评审和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是民营企业的中短期投资性或经营性资金可以通过公司债务方式进行融资的前提。
三、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贷款环境
对信贷政策进行改革,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的调整,政策体系要尽快适应民营经济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认定标准要修改和创新,坚持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废除以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满足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升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首先,国有银行给予分支机构更多的贷款权限,充分释放基层机构的活力,减少贷款审批程序。其次,贷款信息获取渠道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设立民营企业贷款的快速通道,专门负责解决民营企业的信贷。最后,建立关于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和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的双轨价格利率体系。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的力度。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特点,并且能与民营企业一起成长。并且由于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能随时做出调整,从而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同时,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也应该尽快建立,在众多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适当地增加担保资金投入。
四、金融改革创新,增加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国内市场逐步向境外风险投资公司开放,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政府要尽量为它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风险投资基金应该由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投资设立。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适应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也可以通过孵化器、担保机构等民营企业促进机构进行融资。国际金融组织信贷、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补偿贸易和租赁也可以成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途径。并且,租赁是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租赁具有租金支付方式灵活多变、能适应承租人的不同需要的特点。租金会在租赁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民营企业可通过租赁以融物的形式进行融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机制进行创新使其根据民营企业的现状做出变革和调整。为了尽快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平台,同时相配套的业务也应该同时开展。各个民营企业起步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在一个水平上,对此应建立有区别的信贷政策,避免“一刀切”对小企业在融资工作中上造成的瓶颈和障碍。尽管每一个民营企业的情况都不相同,但在贷款上都表现出“急、小、频、快”的需求,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上述情况应该创新贷款方式和增加贷款渠道,而对那些收益较好、具有还贷意识、信誉好、有发展前途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应简化贷款程序,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允许下可以建立贷款快速通道。宽松的贷款条件,增加授信额度也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逐步推进。尽快建立起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业绩测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有奖有罚,罚奖并重。
参考文献:
[1]张玉明.民价企业融资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2]林森木,程选主编.民营经济投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其产值占经济总量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人的顶梁柱。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的经济成份,但由于诸多阻滞因素特别是融资障碍的影响,民营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并不等于它的潜在增长速度。因此,找出造成融资困难的真正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如规模较小,家族式管理,财务不透明,缺乏信誉,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十分有限。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大多给了大型企业或者是基础建设,或者总是投向确保毫无风险的地方,风险投资也鉴于市场环境在投资趋向上非常保守,使得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多数知识分子在创业初期两手空空,资金十分缺乏,没有合理的融资渠道成为很大的障碍。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另外,在当前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目前,没有几家银行为中小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投放贷款科目,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贷款基本上没有多大可能。造成了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
1.从企业自身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
(2)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民营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
(3)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
(4)中小民营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2.从金融和资本市场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贷款担保制度效率低下。根据笔者对上海市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运用情况的调查,1998年~2004年,上海市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占全市中小民营企业法人单位总户数的6%;以担保贷款额与担保本金而言,其增长缓慢,而且还存在部分信用担保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股票、债券发行的政策性歧视。长期以来,资本市场是作为国有企业融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制度,尽管现在正在改变这一状态,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要想获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仍然相当困难。只有为数极少的特大型效益很好的民营业企业才有可能争取到上市的指标,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构想
弄清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障碍,我们就可以寻找缓解的融资渠道了。迄今为止,各方面已经提出(其中一些已经在实施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扶持建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规范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股市创业板市场,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我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就应该扶持民族资本,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而上市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可以改变公司股本构成,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2.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首先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落户中国,有关部门要尽量为它们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其次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由政府出面建立创业辅导体系、创新委托投资制度,由政府出资或提供其他优惠,支持委托担保,鼓励租赁、保险、非正式股权和非正式借贷的发展。
3.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多层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扫清障碍。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既有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又有企业会员基金和互助基金,通过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资信档案,对有市场、有信誉、有产品、缺资金的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使其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4.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民间银行进入银行业,从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吕荣华: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探讨.,2007
[关键词] 中小民营企业 融资障碍 融资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其产值占经济总量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甚至更高,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财政收人的顶梁柱。综观全国,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也比较快;凡是民营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地方,经济发展也较迟缓。民营经济已经成为近些年中国增长最快的经济成份,但由于诸多阻滞因素特别是融资障碍的影响,民营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并不等于它的潜在增长速度。因此,找出造成融资困难的真正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对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障碍的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如规模较小,家族式管理,财务不透明,缺乏信誉,没有信用记录等原因,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十分有限。目前中国的银行贷款大多给了大型企业或者是基础建设,或者总是投向确保毫无风险的地方,风险投资也鉴于市场环境在投资趋向上非常保守,使得处于发展初始阶段的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十分困难,而多数知识分子在创业初期两手空空,资金十分缺乏,没有合理的融资渠道成为很大的障碍。尽管中央银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考虑,各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另外,在当前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内。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目前,没有几家银行为中小民营企业真正开放基建和投放贷款科目,因而中小民营企业的长期贷款基本上没有多大可能。造成了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更重要的是,现有的融资渠道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和进行技术改造。
1.从企业自身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中小民营企业由于资产和生产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盈利能力也比较差,从而抗风险能力差,进而偿还贷款的能力容易受到削弱。
(2)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这些特点导致中小民营企业不偿还贷款的“败德成本”较低。
(3)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少数高科技型企业外,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精通相关专业知识,不仅不能有效地管理企业,而且信用观念也比较淡薄,使得企业逃债、废债现象非常普遍,甚至通过“两本帐”的手段来欺骗银行,造成信贷资产流失。
(4)中小民营企业组织关系简单,缺乏可以提供担保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且自身资产规模不大,固定资产大多陈旧落后、变现能力较低,导致申请新贷款时抵押物严重不足,担保责任难以落实。
2.从金融和资本市场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因素
(1)贷款担保制度效率低下。根据笔者对上海市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运用情况的调查,1998年~2004年,上海市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信用担保,占全市中小民营企业法人单位总户数的6%;以担保贷款额与担保本金而言,其增长缓慢,而且还存在部分信用担保项目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2)股票、债券发行的政策性歧视。长期以来,资本市场是作为国有企业融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制度,尽管现在正在改变这一状态,但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要想获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仍然相当困难。只有为数极少的特大型效益很好的民营业企业才有可能争取到上市的指标,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构想
弄清了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障碍,我们就可以寻找缓解的融资渠道了。迄今为止,各方面已经提出(其中一些已经在实施中)的中小民营企业扶持建议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规范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尽快推出股市创业板市场,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高科技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我国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就应该扶持民族资本,包括中小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而上市融资不仅可以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且可以改变公司股本构成,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
2.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首先要鼓励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落户中国,有关部门要尽量为它们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其次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投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由政府出面建立创业辅导体系、创新委托投资制度,由政府出资或提供其他优惠,支持委托担保,鼓励租赁、保险、非正式股权和非正式借贷的发展。
3.政府部门要尽快完善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设立多层次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民营企业间接融资扫清障碍。担保机构资金来源应多元化,既有政府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又有企业会员基金和互助基金,通过建立中小民营企业资信档案,对有市场、有信誉、有产品、缺资金的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使其能顺利获得银行贷款。
4.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积极发展非国有和中小金融机构,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允许民间银行进入银行业,从而扩大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吕荣华:对中小企业融资决策的探讨.,2007
摘要: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则是个老大难的事情。文章从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上分析了原因,主要从最普遍的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入手,从民营企业内部到国家经济环境等方面得出融资难的原因。根据分析的原因文章提出企业自身应加强现代财务管理制度工作,国家也应改善经济环境。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外部环境;对策
一、引言
2002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国内GDP增量的8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逐步得到了广泛认同。据统计,2002年上半年各家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民营企业只占21%。2001年10月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小企业(其中国有独资及控股企业仅占30.9%)贷款发放的情况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最低,为60.4%,低于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即使在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浙江也不例外,如2002年对浙江省民营企业的专项调查显示,45.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是企业发展的头号障碍,有66.4%的企业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很不容易。
二、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一)什么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也叫“民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公民自己出资经营的企业。民营企业不是法定概念。一般按照社会上的传统讲法,把集体、私营和国有企业转让私人承包的,均称为民营企业。党的十六大首次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融资风险
在民营企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违规甚至非法融资层出不穷,造成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具体表现在:
1、管理监督机制缺位,形成道德风险。有些民营企业在获取大量、高额的银行贷款后,或蚂蚁搬家,或瞒天过海,将资金抽逃、转移到外地,甚至国外,然后逃之夭夭,使银行追债无门,造成“金融地震”。
2、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融资,美化报表,向银行提供含有大量虚假信息的审计报告,增加了银行甄别信息真伪的难度。
3、经营行为不规范,形成投机风险。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的流动性风险。特别是民营企业大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企业的老板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企业在不同程度上等同于老板个人,员工处于被动的“打工者”地位,参政议政意识薄弱。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完全取决于老板个人的兴趣偏好和能力水平。
4、品行操守的不确定性,形成法律风险,给企业经营与生存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先天不足
从民营企业自身情况看,存在许多不利于贷款融资的固有缺陷,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在传统体制的边缘和缝隙中成长起来的,许多是由原来的乡镇企业、街道企业转制而成,其经营者多为工人、农民、小商贩或供销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经营者的理论和实践,在管理上存在财务不规范,报表不真实的现象。由于民营企业没有建立或健全现代的财务管理机制,其直接导致以下两种后果:
1、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由于民营企业普遍经营时间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存在着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现象,而且它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从而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保持慎重的态度。例如,中国工商银行专门制定的面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指导性意见中有一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属于禁止贷款类:欠息,无偿债能力;贷款用途不大;不守信誉;企业管理混乱;经营无固定场所;企业经营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般性加工企业的基建项目;信用等级bb级以下。
2、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借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对称,形成数据风险。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民营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更加严重,其原因是因为民营企业大多都有信息不透明问题。民营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二)外部环境分析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给企业贷款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所有制性质来划分的,国有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要容易些,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要获得贷款就难得多,一些私营企业干脆就得不到国家银行的贷款。其主要原因是姓“公”、姓“私”的价值判断作怪。资料显示,国有经济对全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占31%,非国有经济的贡献达68%。非公有制企业从银行取得的贷款额度,只占总额度的十几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非公有经济贷款的利用率极高,另一方面,可以看出非公有经济资金相对紧缺。其具体表现在:
1、我国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3、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4、政府财力扶持困难。政府在体制改革中,重心在于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限制了向民营企业贷款的力度,国有银行企业化后,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干扰措施让银行放贷,使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
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及风险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工作,努力塑造企业的健康形象
1、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信用程度。民营企业在目前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要想通过间接融资从而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需要做的最大事情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2、实现民企-银行信息共享。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大弊端在于其领导者出于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等目的,随意编制不同的会计报表,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国家监督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就必须实现对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共享,即政府的经贸、财政、税收、金融、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部门共同探索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与共享机制。为此,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在政府有关部门间建立民营企业信息与共享平台,并在法律框架内实现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的查询、交流与共享,实现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制止多套报表现象,而且可以强化民营企业财务基础工作,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
3、规范经营,强化管理工作,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系统。努力转变为具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要减少家族式管理模式的负面影响,建立现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面民营企业不仅要充分吸取家族式管理模式灵活高效优势,而且要在发展到一定阶段要果敢地抛弃旧的管理模式,大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走向股份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建立起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型的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模式。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财务管理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者。建立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定额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二)改善外部环境,使民营企业切实得到应有的待遇
1、银行应该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给民营企业以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待遇。银行应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
2、国家以及地方应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尽快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相对心情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
3、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商业银行一是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改善金融环境、创建金融安全区建设,加大操守诚信的宣传力度,努力重塑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社会氛围,对少数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制裁,使逃债赖债者无立锥之地;二是建立信用档案,明确信用标准,强化信用监督。积极推进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信息征集中心建设,完善公共信用登记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和接口,将客户生产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有价值信息及时登录系统,共同维护系统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全面性,增强实用性;三是每年精选一批诚信度高、操守规范的会计师事务所参与融资客户的财务审计,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四是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的银企关系。在经营过程中,双方都要既知法、依法、守法,又互相理解支持。
参考文献:
1、谢朝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管理,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