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3 17:2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煤矿安全规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近日抽空重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和《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地方小煤矿一名驻矿安全监督员,必须牢记自己的庄严使命,忠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依法行政,确保煤矿安全,为构建平安、和谐煤矿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与贡献。
一、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要做好煤矿安全监督工作,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因此,我要加强学习,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上级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使自己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文件精神,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增强履行安全监督工作的能力,切实做好煤矿安全监督工作。
二、履行职责,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我要充分履行驻矿安全监督员的工作职责,依照《煤炭法》、《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煤矿安全实施全面监督检查。要监督煤矿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监督煤矿执行落实上级下达的安全生产指令、决定和规定,监督煤矿依法进行安全生产和建设。要监督煤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监督煤矿严格执行采掘计划和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监督和指导煤矿按有关规程、规范、规定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和安全技术工作。与此同时,我要深入煤矿井下作业场所进行检查,保证每月入井天数不少于天,查看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掌握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定期向上级汇报,发现重大情况立即报告,确保不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维护煤矿财产与职工生命的安全。
三、依法行政,制止一切不安全行为
我要做到依法行政,制止煤矿“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严禁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的“三超”行为和“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的“三非”行为,监督煤矿搞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监督各种安全设施、安全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产量监控系统和仪器仪表完好运行,彻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煤矿科学、规范、安全生产。
以上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我要把它落实自己的每一天、每一项工作中去,充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建设平安、和谐煤矿,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作出新成绩、新贡献。
【关键词】煤矿;机电运输;隐患排查
根据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事故案例分析,当前煤矿机电运输存在的主要隐患是:
1.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剖析
(1)轮眼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轮眼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井下使用的电车头驾驶室内要有明显的操作示意图说明。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指令性的新来人员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安全基础工作要长抓不懈,设备的防爆失爆检查要放在首位。
2.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
(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3)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4)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监管工作要想上一个台阶,必须牢牢把握《煤矿安全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
3.矿井主通风机装置
(1)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
(2)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
(3)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
(4)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二人及以上的专职司机负责。
(5)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装置。
4.井下防排水装置
(1)矿井必须配备三台及以上水泵,两趟及以上排水管路,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
(2)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是否相匹配。
5.煤矿提升运输设施
(1)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
(2)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9、420条规定。
(3)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
(4)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要求
(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
(6)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规定。
(7)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
6.煤矿供电及井下电气
(1)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规定。
(2)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它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
(4)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6)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山西省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
(7)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
风方式分为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
1、压入式:就是利用局扇将新鲜空气经风筒压入工作面,而泛风则由巷道排出。
2、抽出式通风与压入式通风相反,新鲜空气由巷道进入工作面,泛风经风筒由局扇排出。
3、混合式通风把上述两通风方式同时混合使用。
压入式通风由于安全性好,设备简单适应性好,效果好而被广泛应用。
6. 董家河煤矿实习内容
6.1 董家河煤矿简介
陕西澄合董家河煤矿公司地处陕西省澄城县城关镇以西2.5公里的董家河村,企业隶属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澄合矿务局,是省属国有重点煤矿。
陕西澄合董家河煤矿公司在原澄合矿务局董家河煤矿的基础上,于XX年6月改制重组的新公司。矿井始建于1970年,1980年12月16日建成投产,年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2万吨/年。井田面积13.07平方公里,主要开采渭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5号煤层,商品煤热值为24.5mj/kg,产品质量稳定,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XX年被中国质量协会评定为“质量信得过产品”。截止到XX年6月底,企业在册职工1505人,其中工人1301人,管理人员65人,技术人员41人。设有2个采煤队,3个掘进队,6个辅助区队,15个职能科室。
企业成立二十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1300多万吨,实现利润2516万元,给国家上交税金2487万元。先后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XX年荣获“全国煤炭地矿系统建功立业先进单位”,XX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XX年被评为“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
董家河煤矿公司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澄合矿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坚持厚德载物的企业训示,以“年产上百万,职工奔小康”为愿景目标,以“标准化强本,精细化引领,机械化奠基,市场化超越”为总体要求,秉承“主动工作,完美执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作风,图强思变,务实进取,为全力打造百万吨标准化现代矿井而阔步前进。
6.2董家河煤矿实习过程
XX年9月10日上午听徐师傅关于《煤矿安全规程》的讲座。 煤矿生产的三大规程是: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是煤矿安全法规群体中一部最重要的法规,它既具有安全管理的内容,又具有安全技术的内容。它具有强制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煤矿安全规程》共有四篇,计751条。
总则:安全基本常识、标准和责任制
井工部分:煤炭开采、一通三防、电器和爆破
露天部分:检修
职业危害与防治
一、什么叫“一通三防”?
通——通风
防——防瓦斯、防煤尘和防灭火
二、井下空气与地面空气区别
①氧气含量减少
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硫的含量增加
③井下空气混入矿尘
④压力、湿度和温度
三、井下空气成份
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o2浓度不低于20%,co2不超过0.5%;所有有关人员工作的地点,co不超过0.0024%,no2不超过0.00025%,so2不超过0.0005%,h2s不超过0.00066%,nh3不超过0.004%。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运输; 隐患排查
一、 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剖析
1、轮眼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轮眼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井下使用的电车头驾驶室内要有明显的操作示意图说明。
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指令性的新来人员顶替。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安全基础工作要长抓不懈,设备的防爆失爆检查要放在首位。
二、 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
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
2、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
3、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4、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机电运输工作要想上一个台阶,必须牢牢抓住杜绝电气设备老化
1、设备更新换代要跟上,要尽快把无MA标志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
(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帐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3)建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大型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矿井主通风机装置
(1)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
(2)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性能测定。
(3)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
(4)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二人及以上的专职司机负责。
(5)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装有风电闭锁装置。
3、井下防排水装置
(1)矿井必须配备三台及以上水泵,两趟及以上排水管路,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
(2)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是否相匹配。
四、煤矿提升运输设施
1、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
2、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9、420条规定。
3、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
4、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要求
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
6、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规定。
7、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
8、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严禁超载提升。箕斗提升必须采用定重装载。
9、井下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制动系统灵敏可靠,提升系统做到“三固定”(开车司机固定、把钩工固定、信号工固定)、“四保险”(保险闸、保险峒、保险杠、保险绳)。信号系统声光齐全。
10、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4条规定。
11、井巷中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5条规定。
12、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条规定。皮带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带。
五、煤矿供电及井下电气
1、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规定。
2、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它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
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
4、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
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
6、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河南省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
7、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
8、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联结和铺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8、469、470、471、472条规定。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我国的煤矿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给煤矿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及活力,但是同时也给煤矿企业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以及挑战。
一、煤矿安全管理典型问题分析
对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的进行。煤矿产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煤矿行业的事故具有社会性、突发性、紧迫性等特点,因此,煤矿的安全管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达到生产任务要求,把安全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进行合并,有的甚至直接将其撤销。大幅度的精简安全管理工作人员或者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直接造成了安全管理人员职责模糊不清,引起安全监督执行力不够,也为煤矿事故的发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的煤矿安监部门与煤矿安检部门合并,依附与企业,在履行自身职责方面有很多的不利因素,人际关系等原因也普遍存在,导致安全管理部门权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
(二)缺乏专业的煤矿管理人员。部分的煤矿企业在聘请安全管理人员中,虽然有分配过来的大、中专毕业生,但是仅仅有书本知识,缺乏实际的工作管理经验。同时,在聘请安全管理人员过程中,以前的工作费用均从煤矿管理费中进行开支,近年来上级部门已经不允许收取煤炭管理费用。另一方面煤矿管理财政部门资金紧张,工资待遇较低,导致了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不去主动的解决问题,引起了煤矿安全管理存在死角。
(三)煤矿企业主体安全管理意识较低。当前,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如操作安全思想麻痹、重视生产轻视安全、机械设备违规操作以及指挥失误等。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矿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之一,部分的个体煤矿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的下达生产任务,员工也是为了多赚钱不断的进行加班生产,这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煤矿生产主体责任没有进行根本的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低下。
另一个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煤矿事故违规后对其的法律责任追究过去轻,不论煤矿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多少,煤矿业主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多为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部分的煤矿业主在服刑期间被保外就医,具有比较大的自由权力。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出现了“政府抓安全、企业抓生产”的局面,导致了生产与安全相互对立。部分煤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检查,导致了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风险意识更加淡薄,同时滋生了安全管理的侥幸心理,对煤矿安全管理极为不利。
二、煤矿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严格执行煤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想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就必须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各煤矿安全管理部门既要总结近年来煤矿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又要放眼于未来觉察到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要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点:1、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完善煤矿安全采掘作业规程制度,并且按照制度要求切实的落实好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将按规程办事真正执行起来。2、煤矿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测、报告、分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已经制定出台,煤矿企业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具体内容在该通知中都做了重点解答,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从而起到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作用。同时做好每天工作的记录及报告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安全管理检查制度。一方面,煤矿企业要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抓好煤矿日常安全的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县级相关部门尤其是煤炭局片区的责任人要加强对煤矿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检查。检查的重点要放在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方面。一旦在排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对重要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出专人预案,确保隐患的及时整改,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要将科技兴矿作为煤矿工作的指导方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充分的利用发挥国内煤矿科研机构以及煤矿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依托科研机构以及煤矿产业的优势,设立瓦斯防治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同面向安全生产第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起科技服务型体系,为煤矿的瓦斯监测监控、采煤操作以及支护方法等进行联网服务。
(四)做好煤矿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煤矿管理及生产人员的培训方面,国家要尽快的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并完善一整套适合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等机制,为培养、选拨以及使用安全管理才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平台服务。煤矿企业也要建立起人才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及优厚的待遇来留住人才。同时,煤矿管理部门也要制定并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体系。
在一些煤矿企业的生产条件中,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在基础条件上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井巷布局不合理、安全投入不够等,基础自然条件成为安全事故发生的导火索。由于工人在工作中支护不到位,或者是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有的是处理危岩时,措施、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的是支护材料不合要求造成的。在瓦斯事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瓦检员配备不足,责任心不强,检查不及时,没有及时跟班作业,井下电器有失爆现象;煤矿树枝状开采还未根本杜绝,通风状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瓦斯集聚,造成事故发生。
二、安全管理在煤矿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一)减少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建立各种安全管理技术制度,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能减少给家庭、社会、经济带来的各种损失,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可整体提升各项安全技术的管理水平。在采煤技术、安全管理环节中,注重从细节上强化安全管理的方法,保证采煤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才能针对现场的采煤和运输的特点,在具体操作中通过严格的设备管理和安全意识,做好及时宣传和具体的安全监管,做到不出任何事故,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二)消除各种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通过安全技术与安全制度的有效管理,强化煤矿生产中综合技术的运用,将安全管理的环节融入到每一个细节,尤其是突出防范意识,进行各方面的整体应用。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机制,从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中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各种煤矿安全隐患,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煤矿企业良性发展的优质环境。突出对整体安全技术的全面优化,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参数,有效地改善煤矿企业的整体生产效能,突出效益提升的全面运用。
(三)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当前,安全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追究制度,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心理造成一定的阴影,因此,要突出对安全责任意识以及安全管理的综合应用,将安全、责任、技术贯穿在每一个生产环节中,将安全责任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作为牵涉到人民幸福、民生福祉的重要指标,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社会的一定动荡,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打破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人心不稳,从而影响整体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
三、强化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树立牢固的安全责任意识是构建安全生产的第一步,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改革开放大局,因此,形成安全第一的管理意识代表先进的发展方向,对于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分层分级进行责任管理,将每一个安全责任区进行细化,让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都有一种责任感,从不同方面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同时,构建安全责任意识的宣传网络,通过板报、简报、网络等多种宣传,及时更新各种煤矿安全管理的制度与技术,对安全知识进行常态化宣传,形成安全意识深入人心的模式。此外,加强管理人员以及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围绕设备技术的改进,知识运用的更新,安全防范知识的学习等,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受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安全管理的模范效果。从多方面构建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责任事故的煤矿企业,对管理人员严惩不贷。
(二)抓好安全监管的每一个环节
在煤矿安全管理中,要综合考虑煤矿企业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监督管理。一是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治各项安全事故发生的成功经验,结合煤矿生产的实际特点,看到自身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薄弱地方采取各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具体的监督管理中,要针对煤矿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是否建立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包括井下采煤挖掘作业规程,是否按照规程、规章制度办事,真正按照程序进行操作,对于违背规章程序的及时制止。二是要做到监督管理的细化。做到“每日监测、每周报告、每月分析”的管理模式,强化常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对于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及时的检测系统,严格检查各种规章制度、设备运用。排除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井下采掘碛头、盲巷、废巷的通风瓦斯管理,对井下运输大巷、工作面的支护管理、危岩的处理、对水灾的预兆等,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制定严密防范措施,确保生产安全。通过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分析每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整体效能的全面提升。
(三)构建全面优质的安全管理文化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中,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强烈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及时的宣传教育,将安全文化灌输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之中,形成活泼、开放、严谨的安全文化氛围。一是构建全面化的安全培训课程。对每一项安全知识与技术操作的运用进行全面培训,煤矿行业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要依法强化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对《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煤矿安全生产规程的宣传教育,使取得资格和实际管理水平统一起来,真正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二是煤矿企业自身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针对煤矿的实际情况,按照操作规程逐条、逐款培训到位,真正使工人既熟悉井下开拓布局情况,又能够做到遵章守纪,不违规操作,确保生产安全,从而降低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促进安全管理技术的整体跟进
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跟进中,技术运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通过技术改进,能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技术是关键。安全技术的提升是改善企业安全现状、强化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智利被困矿工的成功获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表明国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决心。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因此,通过新技术的不断融入,煤矿井下采煤设备的更新与技术运用的融合,实现整体安全的有效模式。
四、结语
一、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安全忧患意识
开展安全产生教育活动是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主要渠道。一是要做好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其安全忧患意识。煤矿的安全生产意识强与不强主要是取决于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因此,要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和开展安全生产图片展,安全生产演讲等形式提高矿山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忧患意识。二是做好下井矿工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矿工的自我保护意识。矿工是生产的主人,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和受益者。因此,通过安全生产知识讲座,传授矿工安全事故的处置方法,提高矿工的事故处置能力是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主要渠道。另外,还要根据矿山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邀请领导、专家,分层次、分行业、分地域的广泛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特别是开展基层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工作,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素质。
二、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通过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主体,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十分重要。一是要深化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知识教育。二是要严格工作纪律,对矿工下井安全保障作出明确的要求,明确矿长、安全监督员、班组长、矿工的安全职责。三是要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操作的矿工立即责令停工改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充分发挥煤矿安全员的作用。四是要完善责任排查追究制度,对较小事故,特别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进行责任追究,认真分析和总结经验。
三、实行分类管理,作好特殊时段和特殊地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作业面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地段。做好作业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一是要有效控制作业面人数,合理布置作业面人员,对同一个作业面作业人员的个数根据不同矿种不同地质条件作出不同规定,原则上同一个作业面作业人数不能超过两个,防止较大事故的发生;二是要做好作业面的安全防范,做好作业面顶部的固定工作,防止微型蹋方事故的发生;三是要注意作业面的通风透风,防止窒息或中毒事故发生。
总之,煤矿是高危行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我们要在开采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时刻保持一份煤矿安全忧患意识规程,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做好自主保安,寻找出煤矿安全的最佳解决途径,保证我们煤矿企业能够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很多煤矿企业正是因为领导者责任心不强、不遵守相关规定,忽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了“表面干净”大搞“形象工程”。领导检查工作时,表现认认真真、一丝不苟;领导一走,我行我素。在要求整改的安全隐患上,虚张声势,不能实际落实,因此偏离了轨道,埋藏了隐患。d.监管措施不到位。为了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例如《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等。只要认真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大部分矿难都可消弭于萌芽状态。由于煤矿企业落实法律法规不到位,规章制度虽有、但不遵照执行,加之监管措施不到位,姑息了煤矿企业的违规行为,终会造成事故的发生。我们分析许多安全事故案例时发现,其中不按规程生产、违章作业、工作人员麻痹大意、违规作业造成的事故在生产事故中占到80%。可见,人为因素是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
安全教育不到位,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淡薄。一些煤炭企业对职工的安全宣传教育不够重视,方法不够恰当,未能深入人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煤矿工人,存在文化水平低、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煤矿企业虽在各种会议上泛谈安全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安全教育的方法和职工的感受,出现有应该知道的安全知识不知道,应该学会的技能学不会;职工已习惯了“左耳进、右耳出”,安全意识未能深入职工内心,导致了煤矿事故频发,所以必须抓紧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技术设备因素技术设备包括生产设备及安全防护技术设施两方面。生产设备缺陷主要是由于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上投入不足、维护不够,设备更新周期过长,导致生产设备陈旧、老化,故障频出,安全性能低下。安全防护技术设施缺陷主要是由于设备的不齐全,安全设施不符合既定标准,操作不当由疏于对安全防护设施的维护,致使安全防护设施故障多。
上述分析认识到:环境、人为、技术设备、管理等因素的不足,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预防和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下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1)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生产环境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针对井下存在瓦斯、毒气、煤尘水灾等自然灾害,煤矿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改革煤矿开采工艺、合理设计布局采区、制冷降温、加强通风,创造适宜的环境温度和经济合理的照明条件,提高职工操作环境能见度,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克服环境不利因素。2)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科技标准;组织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落到实处。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安全生产检查常抓不懈,对事故隐患定责、定人、定时,确保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文化技术水平。建立健全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要害工种和调岗工种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素养,确保职工认识到煤矿开采的高风险性。定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并对煤矿职工进行心理指导,使职工在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都能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妥当处理险情、保证安全生产。3)加大安全生产设备投入。先进的设备设施能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煤矿企业要保证安全生产设备的投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备安全生产设备,并定期保养维修、确保设备完好;更要坚决改造、更换落后老化的生产设备,推进煤矿生产设备的现代化、数字化、自动化。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我省经济发展安全稳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从根本上防治煤矿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从管理、技术、设备方面下功夫,还须完善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和煤矿企业的管理体制,加大法律处罚力度。本文通过分析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能对煤矿安全生产有所帮助。
作者:蔡雷雷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__〕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__〕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__〕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20__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__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__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
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20__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 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
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44.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大力宣传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对典型事故案例和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予以曝光,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鼓励和支持群众和媒体举报煤矿违法违规生产、重大安全隐患、瞒报伤亡事故等。积极开展安全
所谓煤矿安全管理,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利用煤矿安全生产要素,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升生产效益,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协调、有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以保证煤矿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生命财产安全和集体利益不遭受到损失,实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的提升。
2影响煤矿安全管理的因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三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关系,其中劳动者是最主要的因素,能够发挥最积极的作用,是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利用生产工具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为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提供保障,推动劳动者在改造大自然、推动社会进步活动过程中的进程。在煤矿生产中,影响安全管理的环节及因素有许多。从煤矿安全管理过程来看,煤矿安全管理环节分为产前、产中和产后:煤矿生产前所做出的一系列作业计划、部署和安排;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业步骤及对出现事故的处理;煤矿生产任务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等。从涉及的因素来看,主要包括人、物和环境:对“人”来讲,就是指职工本身及其意识和行为;对“物”来讲,主要有工程、设备、材料等硬件方面和技术、工艺、流程等软件方面;对“环境”来讲,主要分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是指由装备、技术等构成的生产、作业环境,软件环境是指由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文化宣传等构成的思想文化氛围。综观煤炭安全管理全过程,在“人、物、环境”三大因素中,“人”是最积极的因素,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煤矿技艺革新的积极推动者,煤矿生产作业过程的实施者,应急处突事故的帮手;“物”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是人进行安全生产的工具,是被利用、被组织、被实施者;“环境”是人和物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第三位因素,是两者进行有机协调的承载物。我们只要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煤矿的安全生产就有保障,煤矿的安全管理就能出效益。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三大因素的关系,事关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事关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坚持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是现代管理理念的主要载体。所谓以人为本的煤矿安全管理思想,就是在遍及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坚持以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中心,把提高职工的素质、劳动技能、职工之间协同作业的能力,以及满足职工自身和工作需求,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角度讲,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事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职工是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力军,是内部因素,要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益,就应立足于职工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秩序的稳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效益目标的最大化。
3.2以人为本的内涵
在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两方面入手,达到煤矿安全管理效益提升的目的。
(1)强化对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利用宣传工具和一系列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职工对安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职工深层次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个人、安全与家庭之间辩证关系的意义,从而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和效益最大化。
(2)强化职工安全操作技能,提升职工应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加强对职工进行《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开采工艺》等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资格的考核认定,坚持职工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作业,严禁违规操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3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
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保证。职工在自我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升的前提下,不仅应具备岗位职责的坚守水平和能力,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监督制约及奖惩机制,使职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安全生产中,并一以贯之地照章作业,实现安全与效益同行。
(1)加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的考核和落实。针对不同工种和岗位,建立不同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个职工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发挥职工的互纠作用,挖掘安全隐患死角,对发现的每一处隐患或违规操作,都要进行相应的奖惩,形成风险共担,传递正能量的安全管理考核机制。
(2)建立对职工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机制。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的物质利益需求得到满足,通过建立精神激励机制,利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亲情感化、标兵和模范奖励等方式,使职工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共鸣。
4结语
关键词:煤矿安全体系;煤矿安全生产结构;层次分析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法制建设,在煤矿行业建立健全了安全体系、安全法规,彻底扭转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1]。1979年6月,煤炭部颁布了《煤矿安全工作试行条例》、《煤矿安全监察试行条例》。1980年2月,颁布了《煤矿安全规程》。1983年2月颁布了《煤炭工业统配煤矿职工安全培训试行条例》,1985年颁发了《关于在改革中加强安全工作的几项决定》,1992年能源部又颁发了《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执行说明》,这些法规和执行说明,对于建立健全安全监察机构起了重要作用,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管理和法律约束[2]。建立煤矿安全体系对煤矿安全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建立的煤矿体系是否符合实际的煤矿安全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而这种验证方法大多是通过评价方法来完成,建立煤矿安全体系评价来对安全体系的合理度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对当前安全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性。
近年来,关于煤矿安全体系评价方面研究得较多,而且研究方法和内容上都有一定的创新[3-5],文献3是从煤矿安全管理的角度来对煤矿安全体系结构进行细节化评价,强调安全生产体系的精确化,文献4是采用SEM方法建立煤矿安全体系评价,该方法可以实现对安全体系结构的量化分析,但是缺少层次感与脉络性,文献5是对煤矿生产安全体系中防尘系统的评价。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完成煤矿安全体系评价,该方法层次感强,而且对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具有可调节性,便于对整个体系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具有一定的优势。
1 煤矿安全生产结构
煤矿安全生产强调生产的安全性,安全性是第一要素。如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指标,需要从煤矿安全生产的结构入手,保证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的安全性,方可提高安全生产指标。从煤矿安全生产的组成结构来看,主要可以分成六个部分,具体如图1所示。
本文将煤矿安全生产系统划分为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和排水六个方面,这是从功能结构来划分,而每一方面又可以再细分,比如防瓦斯安全、通风设施安全、强电布线安全和隧道顶部安全等。在安全结构分析中,尽量考虑到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每一个要素,这样做是尽可能地全面地完成煤矿安全体系评价,同时也为层次分析结构做准备工作。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煤矿安全体系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它能够在多约束条件下实现多目标问题的求解,而且可以设置可变的权重系数,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多目标的决策方案[6]。
首先对层次总排序合成表进行简单分析,因为它介绍了不同层之间的权重表示关系。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开始需要建立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AHP下,一个复杂的问题将被分解多个元素的组成部分。而这些元素又按内在的属性及关系被分到不同层次,在层次划分过程中,遵循一条准则:“上”支配“下”,上一层次对下一层次起支配作用,这也是检验模型结果建立得是否合理的标准。概括来说,AHP模型主要分为三层:
最高层:也即目标层,一般而言,在AHP模型中,该层次的元素个数固定只有一个,是分析问题的主要目标及预订结果。
中间层:也即准则层,从层数数量来说,中间层的数量最多,可以跨越多层,主要是分析问题的相关限制条件及建立模型相关准则。一般而言,中间层的元素个数不是特别多。
最底层:要素层或方案层,主要是影响问题的直接要素和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而且为了实现数据分析,这些要素和方案必须先经过量化。
AHP采用递阶层次结构来建立模型,一般而言,一层元素最多为20个,层次数量最大值没有明确规定,因为在实际问题分析中,层次数量与问题的复杂度有关,同时也与分析的精确度有关。复杂度越大,精确度要求越高,所建层次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层次数量较少。
2.2 模型建立
考虑到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的复杂度与精确性,本文AHP模型建立3层结构,参照煤矿安全体系架构图,第一、二、三层的元素个数分别为1、6、18个。煤矿安全体系的层次分析结构图如图2所示。
从采煤系统a1、掘进系统a2、机电系统a3、运输系统a4、通风系统 和排水系统 六个方面来考虑,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了煤矿安全体系评价系统合理度的评价模型。文从采煤系统、掘进系统、机电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五个方面考虑排队系统的合理度问题。首先,建立了指标层次结构,求出各指标的数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再根据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构造出与之对应的判断矩阵;然后,通过该矩阵我们可以求出各指标的权值;最后,将归一化后指标值与对应权值乘积的和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即煤矿安全体系评价指标的合理度。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值,将各项指标与其权值乘积的总和作为综合评价的指标I,即合理度。上述提到的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六个方面的侧重点并不一定是平均的,可以根据评价模型的侧重点来决定每个方面的权重。
3 结语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完成煤炭生产安全体系评价模型的建立,先对煤矿安全生产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煤矿安全生产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接着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介绍,最后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安全体系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权重可调节性,层次分明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宏,张典龙.新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J].煤矿安全,2012,(03):187-189.
[2]闫冰.煤矿安全评价体系探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1):384.
[3]张建平,王珍,路聚堂.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2,(01):190-192.
[4]薛文战.基于SEM的煤矿安全体系评价分析[J].中州煤炭,2012,(10):23-25,33.
关键词:安全 提高 质量
煤矿生产关系国计民生,安全管理责任重于泰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煤炭行业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正在向调产、低耗、安全和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但是煤矿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安全检查任务十分艰巨:一方面,采煤技术不断更新,煤矿生产条件日趋复杂;另一方面,有的煤企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略了安全管理工作,造成安全生产局面一度失控,违规操作屡禁不止。我们煤矿都是以地下作业为主的,因为地下作业环境差,不安全因素多,经常受到瓦斯、粉尘、水、火、顶板等灾害的威胁。安全第一是针对这个特殊条件提出来的,也是经过了无数次事故的教训,付出了血的代价才明确认识到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我们每个煤矿职工的共同责任,必须以高度的主人翁态度,守住“安全”红线,确保思想认识到位。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任务来抓,建立隐患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排查治理隐患,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决不可嫌麻烦,图省事,马虎凑合。日常安全教育培训中,我们要求教学工作强化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教育,帮助职工树立全新的安全理念,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安全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和“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安全理念,引导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干放心活”,把安全思想、安全法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的综合学习融为一体,全方位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煤矿安全培训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工作。为了适应我国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为了履行好国务院赋予我们的有关安全培训方面的职能,规范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加强教师工作能力,保证培训质量,我们的培训发展目标为: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安全自律意识,保证先进安全装备的操作应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体系,以理论基础、业务能力、执法水平为框架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内容初步形成;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规程制度体系,确保制度措施到位;细化分解目标,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围绕中心抓安全,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加强知识学习,确保理论落实到位。
1 理论联系实际
安全培训工作要坚持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各基层单位将与该公司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定的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值班组和个人,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努力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监督,实行培训与考核分离。在开展安全技术培训中,我们针对我矿战线长、摊子大、工种多、技术岗位多的特点,加大薄弱环节的培训力度,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真正达到培训一次有一次提高的目的。
1.1 强化培训,突出重点。为了圆满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我们加大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年初我们职教中心各包队老师对全矿基层单位特殊工种人员持证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对井下急需和无证人员多种的工种人员进行先期培训。重点对井下电钳工、输送机操作工、爆破工、绞车操作工进行了集中培训,基本上保持这些工程人员持证率100%,保障了井下安全生产的需要。
1.2 加强培训学员管理,确保培训效果。由于我矿申请三级培训基地成功,所以我们在培训学员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避免出现培训学员参加培训基地的联系与沟通,及时相通信息,对培训中出现的情况及时处理,对出现不及格的人员及时通知本人参加补考。使每位参加培训的学员都能够接受安全教育,提高个人安全技能,培训后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生产。
2 培训与使用结合
针对各阶层的培训对象设置不同的培训任务,做到因材施教。所有员工一律培训上岗。煤矿企业要坚持改革创新,针对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该矿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安全目标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使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可控、在控、能控,安全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要完善应急预案措施,确保突发事件妥善处理。利用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加大对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树立“大安全”的文化理念,通过组织开展为安全生产建言献策、“一赛一练”安全生产培训和防火演练、反事故演习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奠定了坚实基础;要认真搞好培训调研工作。实施安全技术培训,关键在于联系实际,突出重点。为摸清我矿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培训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人员变动、工种调整的情况,进一步分战线、分区队进行了全面调查,为培训提供了可靠依据,使培训更切合实际,更有针对性,更好地为一线生产服务。平时,我们在参加安全会的同时,积极了解各战线、各单位及各工种的实际需要,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培训原则,扎扎实实去做好培训工作。
3 要认真学习安全技术和三大规程
《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技术操作规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三大规程。《煤矿安全规程》(简称《安规》)是煤矿生产的基本法规,是煤炭工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国家有关矿山安全法规的具体规定,是必须遵循的准则。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安全技术和三大规程,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对标管理为手段,以管理提升为载体,全方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运行。
4 提高培训基地的高素质、高教学师资队伍
4.1 首先我们作为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肩负着对培训本地区、本企业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区、队以下生产安全管理人员,上级安排的其它安全培训任务。作为我们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的每一名老师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煤矿现场实践经历和较丰富的安全生产经验。
4.2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机构建设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我们的培训水平。在培训的过程中要不断充实内涵,加强教学管理,严格学籍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要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专兼结合的办法,有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培训教学。认真开展“理论学习周”及“安全学习周”双学周活动,确保生产人员的思想和精力能集中到正常工作上来。深入做好“安全双学周”活动,部署专门的学习培训计划和活动方案,制订落实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此外,在“学习周”活动中,须做好《安规》学习、安全讨论等环节,结合相关事故案例和典型违章,自查自纠,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营造和谐协调的安全氛围。另外,要针对不同岗位对培训工作的需求,在实验(演示)手段、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
4.3 加强教材建设,要尽快组织建立“国家安全生产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适应不同层次员工需要的培训教材,切实把好编审关。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煤矿安全监察培训教材体系,为培训人员脱产培训和在职学习提供高质量的精品。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统一规划和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自己组织编写有关教材。
总之我们要加快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基地的建设和改革,不但要促进培训基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计划。要逐步建立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发挥有基地的作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明确若干个重点基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培训我们的培训水平,对各类培训基地实行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保证培训质量,做好我们的培训工作;要自觉接受国家监察和行业管理,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努力做好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工作的投入,全面提高本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职工培训工作中,我们要以在公司教委、安监局与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向兄弟单位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按照公司教委的计划安排,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加大力度,强化管理,把职教工作作为提高全员素质的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使我矿的职工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我矿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好转、为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通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