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行业发展趋势

农村行业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13 17:2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行业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行业发展趋势

第1篇

摘要:

充满变数的世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引起经济金融新格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的变化。“互联

>> “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语音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宝鸡大型超市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思维or互联网世界 地下互联网世界 “互联网+”峰会 深入推进“互联网+”发展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的研究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晋江模式”发展趋势的新探索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趋势 “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趋势探讨 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产业互联网背景下移动互联网趋势研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快递业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动画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808.

[11].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N].人民日报,20161010.

[12]马云.让全球二三十亿年轻人通过手机就能做生意[N].钱江晚报,20160904.

[13].牢固树立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创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70218.

[14]刘变叶.互联网金融时代小微企业融资瓶颈的破解[J].学习论坛,2015,(9).

[15].“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N].人民日报,20150424.

[16]王广宇.2049:智能崛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

第2篇

关键词:机械;现状;发展

经过多年的迅速发展,特别十五”期间,中国机械行业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在国内和国际上已取得一定地位,从业企业在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等方面都初具特色,为中国机械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仍要对行业形势及企业自身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机械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它很大程度上牵制和引领着中国机械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方向,因此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分析国内外机械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机械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

一、我国机械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生产大国,但离机械强国的距离较远,一方面国产机械产品的技术、质量距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行业的生产集中化程度差,企业经营效率仍低,自主开发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差距大,还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品牌。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的引导,通过引进技术、与跨国公司合资和合作生产,在技术要求上力争贯彻ISO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仍处于二流水平,现实不容乐观。作为市场核心因素的产品技术质量上看,问题还很严峻,主要表现为可靠性差,寿命低,早期故障多;从产品的市场包装看,外观造型呆板,设计单一;这些来自产品的低恶因素,导致工程机械产品的市场反应差,在国际市场上其占有率相比发达国家差别较大。 同时,部分工程机械行业由于仅限制于国内市场,在量上大做文章,使生产的机械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危机;尽管“十五”规划的实施,使产能过剩逐渐降低80%以下,但20%的过剩产能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不仅暗示着国内企业的效益低下,也指示了国内企业所面临的企业生存及优化发展的困境。所以工程机械行业的长远发展依然得从产品技术质量着手,工程机械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机械产品,它的质量水平受制于国内整个经济技术水平。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已逐步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范畴,实施全球采购已成必然趋势,在国家“十五”优厚内部环境以及国际大熔炉的大好时机下,我们应该完全有条件在短期内把中国工程机械产品的质量提高一步,加快对工程机械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二、国内外工程机械发展趋势以及相应措施

先进的制造业是将物料、能源、设备、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过程转变成人类需求产品的行业。因此,面向21世纪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1)精密化。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三大领域。纳米技术己在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材料技术得到了应用。 (2)自动化。自动化技术不但提高效率,保证产品质量,还可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在末来的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3)信息化。信息、物质和能源是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过程的实质是对制造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和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就是信息的物质体现。 目前工程机械发展总的趋势:发展快,水平高,工程机械产品向着系列化、模块化、大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这几个方面高度交叉融合,彼此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环保节能新技术将得到推广;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将得到高度重视;面向工程机械产品生命周期的系统设计将广泛采用、面向施工工艺的研究将不断加强。工程机械发展正由动力革命变成控制革命,由液压手动控制发展为机群集中控制,电气设计由仪表检测、断电器控制发展到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产品的发展走过了从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发展到机器人化的过程。

三、我国机械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国内外机械行业这些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自身的发展尤为重要。目前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企业为数纵多,可规模较小,近几年在政策的调控下,尽管行业中兼并、重组、联合已有较大进展,但是行业的利润空间仍然带来了不少自主出击的中小型企业,它们采取一系列变化无常的运行机制,加剧了市场恶性竞争,无法形成一股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现在国际工程机械行业重组联合兼并之风日盛,跨国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产品品种齐全,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我们不抓紧行业结构调整,不把企业做强做大,不减少内耗并规避无序竞争,就不可能与这些跨国公司进行同台竞技.在产品结构调整上,应先内市场需求进行,再发展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原已占有市场的优势产品,要增加新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区和气候的工作环;要缩短产品开发和更新周期,减少重复建设项;产品开发要着眼于国际市场水平和国内建设项目以及农村发展的需要,多做用户调研和市场分析;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战略,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产品的技术质量,加强各行业的融合,发展适合我国工程建设的机械,同时着眼于国内外机械行业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机械行业工程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尊秋,邓爱民,李万.现代工程机械].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1-5.

[2]皮钧.工程机械的技术发展动 [J].工程机械,2003,11:27-32.

[3]张金工程机械发展的思 [J1.工程机械,2001,12:26-28.

[4]加快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J1.工程机械,2003,12

第3篇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监测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计算机行业报告研究标准

第一节 计算机行业研究背景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研究方法及依据

第三节 计算机行业研究基本前景概况

第二章 计算机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节 计算机概念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特征分析

一、计算机作用分析

二、计算机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计算机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节 最近几年中国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四、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五、风险性

六、行业周期性

七、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八、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四节 **行业产业链及上下游之间关联性分析

第三章 XX年世界计算机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XX年世界计算机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一、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二、经济政策对产业的影响

第二节 XX年世界计算机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第三节 XX年世界部分国家计算机市场分析

一、欧洲地区

二、北美地区

三、亚洲地区

第四节 XX-2019年世界计算机行业新趋势研究分析

第四章 XX年计算机行业当前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XX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二、XX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

第二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政策法规解读

第三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当前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第五章 我国计算机行业运行分析

第一节 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阶段

二、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三、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四、我国计算机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第二节 XX-XX年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

一、XX-XX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

二、XX-XX年我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分析

三、XX-XX年中国计算机企业发展分析

第三节 区域市场分析

一、区域市场分布总体情况

二、XX-XX年重点省市市场分析

第四节 计算机细分产品市场分析

一、细分产品特色

二、XX-XX年细分产品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重点细分产品市场趋势分析

第五节 计算机产品价格分析

一、XX-XX年计算机价格走势

二、影响计算机产品价格的关键因素分析

1、成本

2、供需情况

3、关联产品

4、其他

三、XX-2019年计算机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四、主要计算机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第六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一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计算机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分析

第七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市场运行情况

第一节 行业最新动态分析

一、行业相关动态概述

二、行业发展热点聚焦

第二节 行业品牌现状分析

第三节 行业产品市场价格情况

第四节 行业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八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主要数据监测分析

第一节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总体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二、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三、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第二节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二、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三、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第三节 XX-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一、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第九章 XX-XX年中国计算机行业竞争情况

第一节 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一、赢利性

二、附加值的提升空间

三、进入壁垒/退出机制

四、行业周期

第二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行业国际竞争力比较

第十章 XX-XX年计算机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

第一节 a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二节 b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三节 c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四节 d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第五节 e企业

一、企业简介

二、企业经营数据

三、企业产品分析

……………

第十一章 XX-2019年计算机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第一节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方向及投资机会分析

二、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三、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供需预测

一、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供给预测

二、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需求预测

第三节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节 XX-2019年中国**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第十二章 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XX-2019年中国**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第二节 中国计算机行业政策投资风险

一、政策和体制风险

二、技术发展风险

三、经营管理风险

四、供需波动风险

五、其他风险

第十三章 XX-2019年计算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经济形势给我国计算机企业带来的机遇分析

一、为享受调控政策带来机遇

二、为搞好战略转型带来机遇

三、为吸引国际投资带来机遇

四、为招聘高端人才带来机遇

五、为实施战略重组带来机遇

六、为降低制造成本带来机遇

第二节 经济形势下计算机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一、经济形势为计算机企业提供了并购国外企业的机会

二、经济形势导致部分 经营不善的计算机企业退出市场

三、经济形势中我国计算机企业发展机遇分析

第三节 计算机企业战略规划不确定性风险

一、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

二、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五、战略规划者的主观不确定性风险

六、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七、工具方法的局限性风险

八、战略规划系统的不确定性风险

第十四章 计算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计算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技术开发战略

二、产业战略规划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营销战略规划

五、区域战略规划

六、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

第二节 计算机行业品牌战略分析

一、品牌的基本含义

二、品牌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计算机品牌的特性和作用

四、计算机品牌的价值战略

五、我国计算机品牌竞争趋势

六、计算机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七、计算机行业品牌竞争策略

第三节 计算机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一、企业经营策略综述

二、企业产品经营策略

三、企业渠道经营策略

四、企业并购策略分析

五、当前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计算机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图表: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

图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情况(%)

图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

图表: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

图表:XX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

图表:XX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

图表:XX年中国gdp增长预测

图表:国内外知名机构对XX年中国gdp增速预测

图表:计算机行业产业链

图表:XX-XX年计算机行业市场供给

图表:XX-XX年计算机行业市场需求

图表:XX-XX年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全部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XX年中国计算机所属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数据分析

图表:计算机所属行业生命周期判断

图表:计算机所属行业区域市场分布情况

图表: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供给预测

图表:XX-2019年中国计算机行业需求预测

第4篇

购买推荐

将于2015年1月在全国书店及电商平台上发售。

作者简介

费琦丽,资深品牌营销专家,专业电子商务研究人士,沃土教育特聘专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引爆网上创业》教材副主编。在传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领域均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先后服务过珀莱雅、吉利汽车、苏宁电器、网盛科技等大型品牌企业,擅长电商品牌化运营策略、整合营销规划、网店推广计划等,对于新技术、新趋势、新模式等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吕继仁,创业的实践者和分享者。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专家,国际劳工组织和人社部授权的“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师,宁夏西部创业管理学院创始人,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和中小企业创业培训、咨询服务工作。曾参与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创业咨询师》教材、《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大学生版》教材、《残疾人创业指导手册》以及《引爆网上创业》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网络创业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从创业的角度解读电商,又从电商的角度诠释创业,娓娓道出电商创业的“道”“形”“术”,引领读者领略电商风云变幻,一览跨境电商新蓝海、移动电商新契机、农村电商新趋势、社交电商新版图、O2O电商新征途,再从项目选择到市场分析,从团队组建到资源整合,指导创业者一步步迈出电商创业的征程。全书内容迎合了当前最新的网络创业趋势,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目录

上篇:电商创业之“道”

第一章 走向电子商务创业

1.1 什么是创业和网络创业

1.1.1 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1.2 网络创业的概念、本质及类型

1.2 电子商务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系统

1.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1.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1.2.3 电子商务的模式分类

1.3 电子商务创业要素评估

1.3.1 创业意识与心理准备

1.3.2 知识和能力的准备

第二章 揭启电子商务新纪元

2.1 新商业文明:电商时代的崛起

2.1.1 电子商务是生活方式的变革

2.1.2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

2.2 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历程

2.2.1 全球电子商务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2.2.2 全球电子商务的鼻祖:亚马逊和eBay

2.2.3 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3 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略读

中篇:电商创业之“形”

第三章 描绘跨境电商新蓝海

3.1 跨境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平台概览

3.1.1 跨境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3.1.2 跨境电商出口平台简介

3.1.3 跨境电商进口平台简介

3.2 数字化解读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3.2.1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概况

3.2.2 全球主要跨境电商市场掠影

3.2.3 跨境电商的物流与支付

3.3 跨境电商的政策扶持和发展趋势

3.3.1 政策红利:跨境电商提速快跑

3.3.2 解析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

3.4 跨境电商:风起云涌的“创业蓝海”

第四章 发现移动电商新契机

4.1 移动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发展之由

4.1.1 移动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4.1.2 移动电商迅速发展之由

4.2 指尖上的商机:移动电商风生水起

4.2.1 电商巨头间的“移动资源争夺战”

4.2.2 移动购物市场份额:手机淘宝依旧是老大

4.2.3 移动支付的两大阵营

4.3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和发展趋势

4.3.1 移动电商的商务模式

4.3.2 移动电商的发展趋势

4.4 撬动“拇指经济”:移动电商创业机会

第五章 发掘农村电商新趋势

5.1 农村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条件

5.1.1 农村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5.1.2 农村电商的兴起条件

5.2 “菜篮子触电”工程:农村电商掘金潮

5.2.1 电商巨头间的“菜篮子争夺战”

5.2.2 在竞合中升级:多种地域模式并存

5.3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及发展趋势

5.3.1 农村电商的商务模式

5.3.2 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

5.4 乡野商机:下一站电商金矿

第六章 解析社交电商新版图

6.1 社交电商的概念、特征及兴起之由

6.1.1 社交电商的概念及特征

6.1.2 社交电商的兴起之由

6.2 社交电商的分类、平台及资源争夺战

6.2.1 社交电商的分类及主流平台简介

6.2.2 阿里、腾讯、京东的社交电商“博弈”

6.3 社交电商的运营关键点及发展趋势

6.3.1 拿捏社交电商的两大运营“穴位”

6.3.2 解读社交电商的发展趋势

6.4 社交电商的创业机会

第七章 布局O2O电商新征途

7.1 O2O电商的概念、特征及与B2B、B2C的比较

7.1.1 从团购到O2O电子商务

7.1.2 O2O电子商务的特征

7.1.3 O2O电商与B2C、C2C的比较

7.2 大型电商平台O2O布局概览

7.2.1 阿里系:携“UC+高德”布局O2O大前锋

7.2.2 腾讯系:借“微信”打造O2O生态

7.2.3 百度系:技术为王,开放协作

7.3 O2O电商的主流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

7.3.1 O2O电商的四种主流应用场景

7.3.2 O2O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7.4 O2O电商模式中的创业机会

下篇:电商创业之“术”

第八章 选择电商创业项目

8.1 电商创业项目的内涵和特征

8.2 电商创业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8.2.1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思路

8.2.2 电商项目选择的基本原则

8.3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评估

8.3.1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类别

8.3.2 电商创业项目的风险规避方法

8.4 电商创业项目的综合评估体系

第九章 评估电商市场环境

9.1 选择电商平台:电商创业平台为王

9.1.1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分类

9.1.2 电子商务创业平台的选择思路

9.2 定位目标客群:视客户如生命

9.2.1 目标客户的概念及特征

9.2.2 目标客户定位基础——客户需求理论

9.2.3 目标客户的定位与分析方法

9.3 解析竞争对手:扬长避短以变应变

9.3.1 竞争对手的概念、界定指标及分类

9.3.2 如何与竞争对手较量

9.4 电商创业项目的营销战略

9.4.1 网络营销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9.4.2 有高度接地气: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第十章 组建电商创业团队

10.1 创业团队的概念、特征及人员构成

10.1.1 创业团队的概念及特征

10.1.2 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

10.2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及组建流程

10.2.1 电商创业团队的类型

10.2.2 电商创业团队的组建流程

10.3 电商创业团队架构策略

10.3.1 电商创业团队的架构类型

10.3.2 确定电商团队架构的流程

10.3.3 电商团队核心岗位职能

10.4 电商创业团队招聘、培训与管理

10.4.1 招聘员工的流程与渠道

10.4.2 重视新员工培训

10.4.3 有效管理员工

第十一章 整合电商创业资源

11.1 创业资源整合概述

11.1.1 什么是资源及创业资源

11.1.2 创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特征及类别

11.2 创业资金整合—预测电商创业投资与效益

11.2.1 电商创业投资预测

11.2.2 电商创业的融资渠道

11.2.3 电商创业的融资原则

11.2.4 电商创业投资回收与利润预测

11.2.5 预测网店销售与利润——以淘宝开店为例

11.3 人力资源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及人才服务

11.3.1 整合电商创业培训:创业者孵化的利器

11.3.2 整合电商人才服务:提升员工整理素质

11.4 信息资源整合—市场信息、政策信息、技术信息

11.4.1 初创型电商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11.4.2 电商信息资源的整合原则

附录一:本书提及的主要网站

附录二:网络创业培训(TSPS)项目简介

附录三:杭州沃土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附录四:相关政策文件要点摘录

第5篇

一、科学发展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知识还需要对经济管理学的相关内容有所涉猎,并且还要对社会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研究,这就使得我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人才从业要求较高,但是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对此类人才的专业培养,而大部分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是当地政府部门下调人员,这些人不仅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还不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因而造成我国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始终无法提高。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培养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是当前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时应该首先从我国的高等院校入手,加强我国高校与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学科的建设,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内容。同时,对于在岗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相关企业应该加强对该类人员的职业培训,确保其能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熟练的处理各项管理工作任务,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顺利进行。

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方向

1.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管理

所谓农村合作社,是一个由各类农村个体经营散户组成的合作组织,与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相比,该组织的内部管理更为民主化,更加符合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发展的特点。虽然这一管理模式只是同类农业产品经营者之间的简单联合,但是却十分贴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能够很快的适应当前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社组织主要在东南地区,该地区农业产品的市场较为广阔,并且,由于合作社一般都是临近市场发展,受空间限制较高,远距离开拓市场,会带来较大的行业发展风险,这同时也是农村合作社组织的一大弊端。因此,为了有效的推进合作社的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相应的鼓励政策,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空间距离对管理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微弱,农村合作社组织,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

2.彻底摆脱传统管理模式

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靠人力资源进行管理,但是,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知识是当前与行业发展的主要竞争因素,这就使得传统管理模式必将被社会所淘汰,退出农业经济管理的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我国属于传统型的农业大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农业管理中运用十分广泛,所以该模式也不可能一下子便退出历史舞台。因此,在施行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时,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先进之处也要给予保留,逐步的促使这一模式退出历史舞台。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就我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劣势给予简单分析,之后分别就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在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化的改进方案,并分别就我国东北与南方地区农业产业的经营特点与资源储备量,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管理方案。另外,本文最后就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趋势,给予了简单规划。

作者:姜国新 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

第6篇

尽管此前争议不断,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确实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监管新规之后,以海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与趋势作参照,可以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成型

自2015年以来,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地方性政策共出台7项。在此期间,不断有平台清盘退出,违规业务被暂停,夸大、虚假宣传被叫停,平台开始自查自检,积极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积极推进资金存管等,监管政策日渐严厉。

在现行法律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立法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之中,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主体责任、监管对象、监管范围和监管原则。

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立法工作、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也将积极配套推进,如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电子签名等基础性法律,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制定,以及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工作等,将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在此基础上,国家明确了以一行三会为主导、中央与地方相配合的监管责任主体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中国特色互联网监管体系。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和监管体系的构建,伪互联网金融平台、投机者、搅局者以及不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力的平台都将被淘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更趋于理性、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整个行业将明显呈现发展速度放缓、收益率下降、竞争加剧、进一步分化整合等特征。

新规之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成本控制能力优、创新性强及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可能出现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高的发展速度。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各行业规范化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不仅是行业发展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

核心创新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在监管套利消失的背景下,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将丧失生存能力,科技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亦译作科技金融)有望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创新力。

金融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指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互联网尖端技术来进行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和要件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既能够辅助目前主流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又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方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集成化、矩阵化的大平台才拥有真正金融科技化的数据、产品和运营能力,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等。

在众多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大数据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资源。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其实是在大数据和以数据化、智能化、机器学习技术为依托的,以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为嫁接的一种全新的业务风控和产业链整合模式。

所谓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几大特征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渠道入口、产品风控等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获取电商、中小微企业等各行业供应链数据,以助于开拓各类行业资产获取渠道,开展对电商平台用户、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的融资业务。

其次,大数据可完善征信系统和提高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可夯实金融服务基础和降低金融风险,并同时也能降低交易成本,将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最后,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使平台为人们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极大地开阔人们投融资渠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提升经济活力。因此,大数据化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也当之无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核心资源。

金融场景化或为互联网

金融发力点

随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基于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场景都将被互联网金融覆盖,互联网金融和人们生产生活进一步融合。金融场景化不单是互联网金融改变生活的直接体现,更是互联网金融资产资金的重要获取源。尽管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场景消费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尚无一家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场景化蓝海中依然有巨大机会。

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是资金端与资产端的共同场景化。从资金端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更加注重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专业、便捷的增值服务,以期引导和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资产端来看,消费场景化为行业带来大量的优质资产,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平台发力掌握一些如社交、购物关键场景,提高用户粘性,是其实现资产端扩张的明智之举。因此,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主要发力于场景化消费金融蓝海。

在向场景化趋势演变的过程中,P2P将呈现出小额普惠特点。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的思想,以及暂行办法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定位和针对借款人借款上限的规定,未来网贷平台将主要服务个人经营者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扮演好传统金融的补充者角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金融普惠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借款上限的规定,也有利于网贷平台加强风险防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农村市场有望被激活

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是传统金融体系比较薄弱的区域。互联网金融依赖技术、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在此领域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地区人们已开始接受和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开垦农村金融实现金融普惠,发展共享经济,大势所趋。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项复杂的、势在必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互联网金融一路走来,从野蛮生长到监管规范,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正在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不仅将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还能为其提供新动力,创造新机遇,成为中国金融领域重要组成部分。

第7篇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and rapi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which contributes largely to GDP in total provinc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2000-2011 year by year in Sha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n view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o to make a preliminary forecast, for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关键词: 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total output value;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12-03

0 引言

建筑业是国家各项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设等的实施者,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产业。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人民住房需求,陕西省建筑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勘察设计产值、施工产值、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为外单位提供的建筑制品和工业性作业价值、为外单位进行建筑安装提供服务的产值和建筑机械租赁收入以及其他产值。预测“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并进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能够为陕西省建筑业制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进而可为全国其他省份的建筑行业提供参照,有利于建筑业健康科学发展。

1 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定性分析

近十年,陕西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总结近十年的发展情况,对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定性的预测。

1.1 发展成就

1.1.1 建筑业总产值不断攀升 2000年至2011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及增加值[1]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5年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缓慢,总产值逐年递增,增长值平稳上升,增幅较小。自2006年开始,陕西省建筑业呈现逐年增幅显著的趋势,特别是2009-2011年,建筑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

1.1.2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建筑业完成了一批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千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产品质量方面,陕西建筑业也是奖牌盈庭,享誉国内外。

1.1.3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1年,陕西省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01.15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34.18万平方米,增长1.5倍,年均增长19.7%;竣工房屋价值552.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9%。陕西建筑业为全省施工和建成工业、交通、农林水利、文教卫生、科技及国防建设各类项目,改造和扩建全省上百个城市和县镇。

1.1.4 省外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实力的不断加强,陕西建筑企业对外开拓市场的能力逐步增长,省外建筑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湖南、湖北、广西等近30个省开拓出建筑市场,其中在江苏等10多个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均达10亿元以上,为陕西省建筑业对外经济业务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

1.1.5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1年,陕西省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2006年增长7.4倍,年均增长52.9%;税金140.3亿元,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1%。与此同时,企业从业人数快速增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增多。2011年年末,全省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107.9万人,比2006年增长1.1倍;工程技术人员13.7万人,增长80.3%。

1.1.6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 技术进步和革新体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到2011年,陕西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万元/人。

1.2 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陕西省建筑行业具有如下持续加速发展的契机:

①城市化进程的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促进建筑业的更好发展;②国内利好环境是建筑业稳步前进的保障,国内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建筑业有序发展的保证;③随着全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以三线城市为主)的建筑业势必要更加规范和繁荣,这也为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提升贡献力量;④随着物价的上涨,建筑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等各各项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造价会幅度性提高,势必会影响到建筑行业总产值,造成行业总产值的增加。

2 陕西省建筑业发展趋势定量分析

2000-2011年的陕西省逐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资料如表1所示。

2000年为年序号1,其余类推,以年序号为自变量,通过计算分析可得到2000-2011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和增长值各自的对数线性方程[2、3],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1和图2计算可得两个计算模型:

2.1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的预测模型

y=0.2627x+5.0538,(R2=0.9864)(1)

2.2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的预测模型

y'=0.1593x'+4.7995,(R2'=0.9918)(2)

在两个模型中,自变量x、x'是年序号,2000年为1,其余类推;因变量y、y'是各自预测值的对数值,R2与R2'为预测模型与实际模型在线性上的偏离程度。

其中,增长值对数值曲线拟合时,由于2009年在前后几年中增幅度偏大,以至于含2009年在内的曲线拟合R2'值偏离1较远,使得可信度降低,因此剔除了2009年数据。经分析,致使2009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增幅明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2.2.1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五市震感强烈,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破坏。城镇住房受损面积276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累计受损36.26万户;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合计损失约3.5亿元;电源、电网、煤矿、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损失约8.49亿元。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任务,相当部分与建筑业关系密切,约70%以上的工作量需要在2009年由建筑业来承担,灾后重建增加了总产值。

2.2.2 国际金融危机至2009年开始有所缓解,加大了建筑量;同时,2009年物价上涨幅度较明显也导致建筑业产值增大。

由式(1)和(2),可得“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对数值预测以及总产值和增加值预测值,分别如表2和3所示。

基于2000-2011年的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及建筑业增加值已有统计数据,经过计算,得到:2011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值3663.59亿元,与实际值3800亿元相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35,陕西省建筑业增加值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20,两者均接近于0。由此可知预测模型解释程度较好。

由该预测可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自2012年开始,将逐年有25.37%,30.04%,30.80%,30.04%的增幅,且增幅较为稳定、均匀,符合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3 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陕西省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与建筑业大省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同时,随着全社会消费结构明显转换,住房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住宅及各类建筑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通过分析陕西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数据,目前陕西省建筑行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3.1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4] 建筑业发展很大程

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目前来看,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3.2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竞争无序化[5] 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施工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屡见不鲜;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3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6] 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3.4 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浓重的观望气氛,导致陕西省房地产成交量价齐跌。没有住房需求就没有建筑业的前进[7]。这也是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陕西省建筑业也面临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8]。

4 结语

陕西省建筑业在未来的几年内飞速发展是必然的,但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改善势必影响行业总产值的增加。同时,国际、国内政策的导向,金融危机的余殃蔓延,物价的增长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建筑市场发展,影响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然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陕西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仍将持续增长,“十二五”时期仍然是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参考文献:

[1]2000-2011《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2]陆宁.工程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吴子稳,骆浩,傅为忠.“十一五”我国建筑业发展预测模型建立和应用[J].科技与产业,2007,07(05):62-64.

[5]金婷,卢梅,刘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建筑业竞争力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2):12-17.

[6]陈德宏,陶炜.2007——2010年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预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3):43-44.

第8篇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教育培训事业以创新交通教育培训机制、加快交通人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主要任务,重点开展了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工程、交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及素质提升工程、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推进工程以及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的建设工作。通过近五年的改革与实施,我省行业教育培训事业在教育培训模式与管理机制、资源总量与布局、培训规模与质量、品牌建设与内涵发展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培训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借鉴科技项目领域管理的先进经验,实施了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对厅所管辖的部门(单位)各年度应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了申报、计划立项,对所开展的培训项目进行过程管理与监督,使教育培训项目管理更为有序,从而提高了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提高了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积极发挥了行业主管部门在指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科学发展,促进政校行企联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内涵建设与品牌建设方面,我省行业高职院校——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广东省交通运输高级技工学校分别获得第一、二批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立项及验收。在教育培训涉及的领域与规模上,围绕行业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全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工作,依托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等,培训工作在规模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重点关注教育培训质量的提升,教育培训满意度呈不断提高的趋势。

2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态势分析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政策文件。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重要文件,广东省委省政府也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意见》等指导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文件。通过对上述文件的梳理与分析,笔者认为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如下态势:

2.1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推动行业教育培训综合改革与协同创新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先行先试,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政校行企深度合作,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有关法规和激励政策,深化产教融合,鼓励行业和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能力建设,分类制定行业指导政策;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的改革与实践,以协同创新平台为载体,探索形成中高本纵向贯通、多主体横向协同的育人机制,拓宽和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视野,解决教学资源分散低效的问题,有效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消除壁垒、理顺关系,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创新行业、高校、企业协同共建职业教育培养机制,构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合作体制。

2.2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畅通个体职业生涯发展通道

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包括职业教育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种类的完善、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的优化,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更好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满足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涉及到职业教育系统内外优化的重大工程,包括职业教育的政策、法律、投入、社会关注度等外部环境的建设,同时也对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与管理、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期建立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行业发展视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将推动社会和行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通过发展职前教育、职业继续教育和劳动者终身教育等形式的职业教育体系,由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教育和服务,发挥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培训机构的合力,为所有劳动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终身教育机会,通过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使劳动者能够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多次选择、多种方式灵活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学习者为职业发展而学习,使职业教育成为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3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发展方式,提高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在经历规模扩张后,已经进入到内涵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内,职业教育将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资源开发、双师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国家交流与合作以及技术积累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1)在办学模式方面,重点推进校企合作、多方联合,体现现代性和开放性的自主办学模式建设。(2)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多元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包括订单式、现代学徒制、中高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3)在教育教学模式方面,积极开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体现职业教育特性、关注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4)在课程体系与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注重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交通职业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之中。(5)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建立职业师资评聘标准,落实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完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兼职教师任教情况应作为其业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双师队伍水平。(6)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强调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所有专业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7)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推进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8)在技术积累机制建设方面,鼓励建立重点产业技术积累创新联合体。制定多方参与的支持政策,推动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联动,促进技术技能的积累和创新。在关系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产业部门,规划建立一批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推动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推动技术成果扩散,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提供人才、科技服务。

3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3.1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分析

十以来,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态势,立足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为更好地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服务好“两个百年目标”,未来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行业将以全面深化改革,集中力量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的“四个交通”为发展目标。加快发展综合交通,坚持适度超前、改革创新,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与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相适应,合理布局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运输网络,合理配置和优化整合交通运输资源,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推进交通运输管理创新,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坚持面向发展、开放协同,重点突破、全面提升,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交通运输设施装备、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和运营效率、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快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生态文明,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交通运输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加快发展平安交通,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健全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交通运输持续安全发展。

3.2广东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四个交通”,构建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态势分析

按照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四个交通”的发展态势,结合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改革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内,广东交通运输行业将呈现以下发展态势。其一,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其二,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省市共建、落实资金,省财政新增财力每年安排50亿元、5年共250亿元用于高速公路资本金,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00km左右,其中珠江三角洲达到3300km,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基本上通高速公路,沿海重要港口基本上由高速公路连接,全省基本形成网格状的高速公路网络。其三,提升服务能力,推动客货运输加快发展。不断改进运输装备,提高客货运输的安全性与舒适性;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交都市创建,进一步提高公交覆盖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开展了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配送试点,增强服务能力;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不断优化船舶结构,推进实施珠江门户战略,以广州航运交易所为重点积极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推进水运结构转型发展。其四,强化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交通生产安全。通过全面推进平安公路、车站、航道、港口和工地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扎实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港区危险品仓储安全监管、琼州海峡客滚船舶安全运行、道路危险品运输和长途接驳运输等专项整治,确保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安全工作的落实;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预防预控,重点开展公路水毁突发事件、汽车客运站应急疏散、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其五,推进节能减排,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加快运输方式转型升级,推动甩挂运输发展,继续推进广东绿色货运项目,推广中短途道路客运车辆使用LNG等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辆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绿色港口发展,积极探索粤港控制珠三角远洋船舶污染气体排放的合作路径和技术措施;大力开展和推广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的研发和技术应用,推广发展绿色低碳交通。其六,以信息化为引领,着力推进数字交通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信用服务系统等四个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物联网在交通引导、停车诱导、城市公交智能管理、实时路况、客货车辆管理、危险品运输管理、电子通关等方面广泛应用;搭建创新平台,健全创新体系,全面实施科技强交战略。

4广东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趋势

行业“四个交通”、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发展态势对交通职业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整体的趋势来看,我省交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将以管理创新与机制创新为引领,呈现数字化、终身化、全员化、科学化以及内涵发展态势。

4.1交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趋势

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建立包括行业教育培训管理平台,远程学习中心、数字化资源共享中心等在内的信息化管理与学习平台;积极开发共享型网络课程资源、慕课、微课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探索包括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信息化学习方式,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与培训学时网络申报、认证等工作,使教育培训工作从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与反馈的全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全面推进行业教育培训的数字化发展。

4.2交通教育培训的终身化发展趋势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交通技术快速发展以及交通运输行业全面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发展态势,对行业的人才储备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统筹广东交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行业中介组织等在内的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职前教育(职业准备教育)、职中培训(职业继续教育)以及职后教育(劳动者终身教育、转岗培训)等在内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一段时间行业教育培训事业的重要任务和发展趋势。

4.3交通教育培训的全员化发展趋势

无论是行业转型发展,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目标的实现,还是满足个体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求,教育培训都将成为所有行业从业人员的一种义务和权力。将行业发展对岗位能力以及个体发展的学习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对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型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学历提升教育、继续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岗位素质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将行业发展要求、企事业单位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体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是建设幸福广东、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4.4交通职业教育培训的管理将全面走向科学化

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以及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行业主管部门以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政策和指导性文件,以统筹、引导、规范和监督考核为主;行业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功能,联合开发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及教材,教育与培训信息,成为行业教育与职工培训的信息平台和技术支持中心;行业教育培训机构具体组织开展各类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模式、培训方式改革的研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5交通教育培训的内涵发展趋势

第9篇

随着市场格局不断变化,厂商矛盾激化,愈演愈烈,不断升级,不再单纯聚焦在通过销售获得“利益”方面,更多的是关注各自的发展战略。

厂商为“利”相聚

厂商之间的合作,早期是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品销售所带来的利润作为双方的合作纽带,利益形式单一,合作模式简单。厂家看重的是经销商的销售能力;经销商看重的是厂家的产品,品牌和市场投入。厂商之间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着“卖货获利”进行,双方主要集中在战术层面,矛盾也多集中在利益分配的方面。

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行业从暴利时代已经发展到微利时代。市场上开始出现产品总量趋于饱和,同时,企业的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甚至连品牌、营销等诸多也出现同质化。同时,新生品牌迅速崛起,在产品、营销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对经销商和消费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而不少厂家还依然坚守固有的产品和经营理念,在产品、渠道、促销等方面沿袭以往,对当前以及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变化、消费者需要变化等方面缺乏洞察力,为追求增长率,而对经销商不断施压,并没有给予战略和战术的指导。这导致经销商“压力山大”。

“厂家一味压货,又不给政策和营销战术的支持。而下面分销商卖不动货,我现在处于夹缝中难以为继。”某知名品牌经销商表示,“我们都很清楚,作为经销商是现款现货,占压一定的资金。对于分销商要一定的赊销,否则,生意难以做成。更不知道未来该如何发展。”

“我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是节能环保,利国利民的产品。及时这几年不赚钱,我也愿意经营下去。关键是我坚持的结果将是什么,不得而知。”

我们不难看出,经过前期的积累,经销商有了一定资金基础,不再仅仅是盯住眼前的利益,更为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厂家的发展战略规划。若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厂家的优质经销商可能被迫“改嫁”。毕竟经销商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对行业发展趋势、市场竞争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了解不够,这就需要厂家引导。

市场竞争出现新变化:厂家从早先的市场占有率,开始延伸到优秀经销商占有率,优秀经销商已经成为厂家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一些有思想的优秀经销商可能会与有发展战略眼光的厂家合作,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开始凸显。

消费者需要变化

我们发现,不少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开始偏向于专业细分,购买便利性和服务因素,同时也导致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持续下降。同样,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经过多年的科普推广,消费者的认知越来越高,消费也越来越理性,价格不再是购买的重要因素,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厂家前期惯用的技术和营销的概念包装,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明显不大了。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不少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迅速可以了解到有关产品和厂家的信息。自去年入冬以来,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因厂家或经销商售后服务不到位投诉不断。再者,太阳能热水器是半成品,安装和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和售后都是由当地经销商承担,免费维修一年,缺乏有关的利益支撑,不少经销商不愿意做免费服务。

有些经销商整天盯住厂家这次有赚了自己多少钱,厂家的产品价格太高,支持政策力度太小等;而一些厂家由于自身销售团队力量薄弱,对经销商在营销战术、促销支持等方面做得不到位。有厂家干脆放任自流,进货后就不管了。也有不少厂家认为,经销商有能力和责任把市场做起来。厂商如果一味追求自身眼前的利益,忽略的消费者需求变化,这样就会导致市场销量逐渐萎缩。厂商是利益的共同体,只有双方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下沉谋服务之利

不少经销商由于前期操作市场的惯性:靠促销活动或者分销商提升销量,实现了盈利。那时消费者需求强烈,跟风现象严重,购买时不考虑太多。如今就不同了,他们更多的关注价格之外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厂商还是停留在促销卖货的阶段,把自己的产品强塞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却不买账。

众所周知,苹果的平板电脑IPAD和手机IPHOE销售火爆,消费者半夜排队购买。其原因是产品使用贴近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消费者需求变化了,这就需要厂商沉到市场终端,关注并发掘消费者需求,开发新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或者,基于现有产品,对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度剖析,从售后服务方面来满足消费需求。

第10篇

[关键词]新常态;地勘经济;科学发展;地勘服务

我国地勘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我国全面加强供给侧改革以后,能够较好突破地勘行业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矛盾,给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创新带来了较好的支持。对于我国地勘行业来说,如果能够在后续时间里紧紧把握这些机遇,就能够面对复杂的行业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具有较为丰富的综合成效。但是结合我国地勘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地勘企业面对这些机遇,并没有做出合理的战略布局,有必要再结合这些情况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1地勘经济发展的现状

受国际地勘行业发展趋势影响,我国近几年地勘行业发展环境相对过去来说并不乐观,传统的地勘市场活力较低,且各地地勘行业市场大都处于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地勘经济发展势头有所放缓,各类地质勘查项目融资愈加困难,大型项目数量逐年减少。为改变现有的地勘经济发展局面,近几年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引导各地区地勘单位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积极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激发市场活力,有意识地培养地勘行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方面的市场竞争,提升国内地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后续地勘行业“走出去”战略发展累计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本。但受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外投资环境的影响,我国地勘行业“走出去”战略方针实施成效并不理想。为了进一步改善地勘行业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家提出了“巩固主业、发展相关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指导意见,通过提高地勘经济的业务延展性,使得地勘经济与其他相关产业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产业结构更加丰富,逐步实现地勘行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2新常态下地勘经济科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

2.1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优质的地质勘查服务

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几年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如何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又能够保证生态、地质环境的平衡协调一直是各行业研究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样,地勘行业也应该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将保护生态环境上升到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原则高度。同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农业生产、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离不开优质的地质勘查服务。这就给我国地质勘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地质勘查行业的服务范围。

2.2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较多需求

我国目前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地区需要进行大量的基建工程开发,而这些基建工程开发都需要工程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带来的农村农业生产结构改革同样会大量地用到地质勘查技术服务,需要地质勘查行业在环境地质勘查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这在无形中为国内地质勘查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

2.3脱贫攻坚战带来了高效平台

目前,国内的脱贫攻坚工作已发展到了关键时期,针对各贫困地区基建设施困乏的现状,国家进行了路桥工程、能源工程、水利工程的基建工程建设,这些都需要地勘行业从工程地质勘查角度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产业脱贫主要集中在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和新型旅游服务行业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同样需要地质勘查行业从土地资源开发角度进行地质调查,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4“一带一路”带来了更多发展契机

“一带一路”贯穿了60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基建工程都需要大量的地质勘查服务,这就为国内的地质勘查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发展前景。同时,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基础的国际项目合作优惠、扶持政策,这也为国内地勘行业“走出去”创造了有利条件。

3新常态下地勘经济科学发展的有效对策

3.1积极转变地勘经济服务理念目前,受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以及市场经济产业结构改革影响,地勘行业也进行了适应性的主营业务方向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地勘行业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与之匹配的适应性调整。例如,为了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我国地勘单位愈加重视对清洁能源、新兴能源的勘查工作,在技术发展方向方面也更加倾向绿色勘查和资源环境并重的技术发展方向。针对这一方面的地勘行业改革,地勘单位同样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目光不仅局限传统的地质找矿、地质探测领域,而是更多地投向民生地质服务、环境恢复治理、生态经济保护、新兴能源探测这些新型领域,努力提升原有的勘查准确度和勘查效率的同时,着重发展对勘查工作服务质量和整体社会效益评估的重视。地勘经济服务理念从原有的追求行业自身发展利益、履行行业职责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实现行业社会价值、社会效益角度、国家经济利益为内在生长动力的服务理念上来,以社会发展需求为主要地勘服务业务发展导向,加大对绿色地勘技术的研发实践投入,积极尝试通过技术优势打破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带来的经济发展困境。再比如,针对国外市场开发困境,地勘单位也应该积极了解国际市场环境,同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进行服务项目拓展和地勘技术创新。

3.2不断扩宽地勘经济服务领域

市场需求是业务拓展的主要方向,地勘行业同样应该依据具体的地勘经济市场需求,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例如针对山西、河北、辽宁等产煤大省可以积极进行煤田地质经济发展方面的服务领域拓展,加大在成矿理论、矿储水平、煤气层等能源开发方面的服务项目上的技术研发投入。再比如,如内蒙古、甘肃等地区的地质勘查服务也应该将地质资源勘查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通过对地质资源、水文地质、气候环境、地质灾害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综合数据的调查评估,为当地政府在大型矿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再比如,兴起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同样也给地勘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勘单位这时响应时代环境和时代责任的号召,做好自身以民生地质、环境地质、城市规划等服务城市、服务民生的新地质领域拓展和延伸工作,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去,并贡献自己独有的一份力量。

3.3全面贯彻创新驱动战略体系

地勘行业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是地勘经济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技术优势也是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优势。针对地勘经济市场活力较低、供大于求的现状,国内地勘单位可以采用技术创新的方式改善各领域地勘行业市场环境,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地勘二级单位应该依据各自领域地勘业务特点,引导基层地勘单位技术研发和新技术实践应用工作。每年都可以设立行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奖项评选活动,对于推动技术创新或技术应用成效显著的优秀技术创新地勘单位基于一定的市场发展机会奖励,刺激基层地勘单位重视技术创新。其次,地勘单位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入与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建设一些学研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地勘技术研发实践基地,从国内著名高校及权威科研机构中聘请高素质地勘技术研发人才,从事地勘技术培训、研发、实践一体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国内地勘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创新型技术人才。最后,在巩固当前地勘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国内“龙头”地勘产业优势,构建国内的地勘主业技术创新发展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地勘行业相关领域之间的技术交流,加强各领域技术人才之间的流动性,激发技术创新人员的思维活力,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发展。

3.4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为了解决地勘经济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各级地勘单位要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发展理念,切实依据现阶段的市场发展形势以及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行业发展指导意见,科学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依据现阶段的市场发展形势制定现阶段的项目经营发展计划;依据科学预测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未雨绸缪的技术研发和项目拓展。其次,要通过改变地勘主业经营模式来节约劳动力成本。例如通过施工技术创新和勘查设备研发降低项目的劳动力成本,提高项目的整体运作效率,降低国内地勘行业经营成本。最后,加快地勘行业事业单位以及集团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转型,使得基层地勘业务单位能够真正地从市场经济发展角度看待国内的地勘经济市场行情,正确评估自身的市场发展优势,积极进行更具有特色的地勘经济发展模式,尽可能避免国内地勘行业内部的同质竞争。

3.5大力发展新型低碳经济模式

大力发展新型低碳经济模式是我国地勘经济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地勘行业也应该对此进行一些适应性改革,加大管理层、技术研发层、业务层、经销层对低碳地勘服务项目的重视程度。首先,加大对煤层气等低碳煤田能源的勘探技术研发投入,为国内的煤气能源开发项目提供煤气储量勘查、开发计划设计、大气环境保护、开采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其次,加大对油页岩、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非常规资源开发技术研发。例如可以进行油页岩的化工、医药、建筑、农业、电力能源等方面的应用开发,发掘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价值,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地勘单位内部也可以积极发展资源利用最大化、开采效率最大化等低碳经济地质勘查服务项目。改善现有的地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促进国内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宋爱林,中级经济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

摘要:党的十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对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也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机遇和重大课题。本文在阐述世界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探寻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商业银行;金融支持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我国城镇化率的峰值将在80%左右;以每年1.2%的平均城镇化率估算,这一进程还将持续24年。因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发展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并相应地产生大量的金融需求。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抢抓城镇化发展金融机遇,是商业性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本文采取《国家城市规化基本术语》中城镇化的定义,即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市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镇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城镇化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1、时间上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均衡性。其一,世界各国城镇化的演进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规律。

2、空间上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首先,大城市超先增长是普遍规律。其次,城市群是城镇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主体形态。形成以大城市为核心,若干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集合体。

3、产业上结构升级与转移并存。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工业化发展初期,重工业和制造业等在中心城市加速发展。当城镇化达到一定高度后,中心城市由于人口和企业的高度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淘汰产业向周边地区和欠发达区域转移成为必然。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

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每年约1%的速度发展,到2012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但我国城镇化的推进方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外延扩张为特点。2012年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道路。将呈现以下特点:

1、东部地区城镇化由加快发展向提质增效转变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区位优势明显、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政策支持等因素,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根据城镇化一般规律,东部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产业亟需升级,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加工度高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物流、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高端服务业功能进一步向核心地区聚集,城市将承担制造业、特色手工业、旅游等产业的功能,同时重点定位为支撑城市群健康发展的生态空间和现代农业生产空间,从而带动卫星城镇、区域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快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三,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改善。新型城镇化集约、高效和内涵式的发展要求,现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区域内协作和产业分工发展,也将推动区域一体化设施网络建设。东部地区仍是全国主要流动人口的流入地,妥善安置外来人口的就业、生活和社会保障,是未来东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重要工作。

2、中西部地区将迎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其一,大城市优先发展与城市群逐步形成并进。根据一般规律,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有限的资源集中发展大城市可迅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于中心城市带动的重要阶段,预计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将获得优先发展。

其二,后发优势推动产业加速发展。随着中部地区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东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中西部将成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土地密集型行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部分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主要承接地,并推动四类产业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

其三,基础设施建设将得到加强。今后一个时期,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亟需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带动配套产业园区设施建设;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需要市政基础设施和学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城镇公共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群建设也将带来城际间“连接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

3、城镇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

第一,城镇化发展需要从农村获取土地。据国土资源部预测,未来十年(约到2020年),预计城镇建设所需用地在4000万亩以上。城镇化建设用地,需要通过农村土地整理等方式实现土地集约使用。

第二,城镇化发展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升,需要更少的人生产出更多更安全的粮食,进而促进一家一户耕种的传统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

第三,农村社区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同步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基数膨大,即使到了2030年,城镇化率到了60%-70%,仍然还有30%即4.5亿人口在农村。新时期,土地集约使用、现代农业发展均要求在城镇化建设中统筹规划新农村社区建设。

三、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的建议

1、差异型城镇化战略定位。从整体看,顺应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从城市体系看,东部地区大力支持大城市周边的卫星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从支持领域来看,东部地区重点支持代表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和区域一体化设施网络建设;中西部地区则应积极支持工业经济发展,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四类行业发展,倾斜支持基础设施的兴建。

2、综合型城镇化金融服务。紧紧围绕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为城镇化提供综合型金融服务。人口城镇化方面,以个人助业贷款等为抓手,为进城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支持;经济城镇化方面,重点支持各类产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大型商贸市场项目建设,强化城镇化发展的产业支撑;社会城镇化方面,重点支持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普通商品房开发、以及新型农村集中社区建设项目。

3、联动型城镇化管理机制。顺应城市群发展趋势,探索制定城市群金融服务方案,在东部三大城市群建立区域联动机制,推动城市群内各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和协调发展。顺应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加强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必要时可建立两地行共同参与的联合营销团队。在城乡一体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第12篇

三、四级市场争夺战带来墙体广告发展契机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二级城市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县级及县级以下行政区域为代表的三、四级市场开始以其令人惊喜的消费能力焕发出巨大的魅力和潜力,广大本土企业、跨国公司及众多相关机构纷纷对其寄予厚望并日益加大对这一潜在市场的开发力度。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以及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的逐步推进,也为各级企业和各类广告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三四级区域拥有9亿人口,经济总量已占到45%,全国范围内,年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而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远远超过这一数据。早在2005年,麦肯锡的调查数据就显示小城镇月收入在4500元以上的家庭数量达到1.37亿,和一二线城市相差无几。随着信息工程的普及,城乡人口流动的频繁,三四级区域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欲望和一二级市场呈现趋同之势。调查显示,三四级消费者在快消品领域和城市消费者几乎没有差别。同时,他们对彩电、汽车、空调、太阳能、手机、电脑等中高档产品的消费欲望提升迅猛。

然而,尽管消费水平接近一二级市场,但三四级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媒体接触习惯依然与一二级市场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三四级市场不仅存在一套完全不同的市场规则和品牌规则,而且其市场的庞大型和复杂型也为三四级市场的营销和推广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限制。如何根据三四线市场的消费特点和媒体接触习惯,选择最合适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渠道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推广策略成为当今广告主在拓展三四级市场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单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看,大部分乡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信息获取方式仍远远落后于城市,传播渠道和广告形式的相对单一,导致许多知名企业在三四级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宣传推广容易产生水土不服。而三四级市场具有终端分散、人口密度低、信息相对闭塞、口碑效应大、从众心理强、难以接受过于复杂的广告形式与诉求等特点,决定了在大众传媒中,只有电视和广播较为适合农村受众,而户外媒体,除了墙体广告,几乎别无选择。此外,低廉的广告制作与费以及比较理想的传播效果,都使墙体广告在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媒介优势。

“在所有广告形态中,墙体广告在农村的地位尤为重要。村头、房前、河边,形形的墙体商业广告随处可见。而就在三十年前,这些墙上还是清一色的口号式标语。墙体广告在农村一次次随着政治经济风向而动,每一则墙体广告都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它既是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农村历史变迁的见证。回顾过去的一个世纪,农村墙体广告的重心经历了由政治宣传向商业推广的巨大转变,是中国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生动体现。”广东汤臣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天方说。

上个世纪80年代,农村墙体已经开始零星运用于饲料、肥料等商业广告,经过近30年的发展,墙体广告已初具规模。如今,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满商机的农村市场成为商家必争之地,而墙体广告作为企业广告、争取农村市场份额的理想载体,已成为媒体策略组合中的重要一环,被应用于农机化肥、汽车摩托电动车、手机器材、家用电器乃至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据某著名媒介广告公司研究发现:在农村市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广告形式中,墙体广告仅次于电视,排名第二。而且,墙体广告具有信息集中度高、不可替代性强、高性价比、覆盖面广等特点,其地域灵活性、视觉冲击力、持久影响力都是电视广告无法比拟的。广告主对于三四级市场营销策略和媒介传播的极度渴求,为墙体广告公司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3月26日,继2009年首届中国墙体广告联盟高峰论坛在济南顺利召开之后,第二届中国墙体广告联盟高峰论坛在海南省三亚市隆重举行。记者有幸受到主办方广东汤臣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的邀请来到大会现场,与来自全国各省的墙体广告业领军人物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对如何选择墙体广告公司,如何制定适合三四线城市的媒体投放策略以及整个中国墙体广告业的发展现状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规范市场,合作共赢,

提升墙体广告公司竞争力

墙体广告遍布农村大街小巷,成为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手段,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广告从业者的良莠不齐,个别施工单位的粗制滥造,严重影响了墙体广告业的发展。除此之外,目前墙体广告公司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可以总结为三点:资源分散、品牌美誉度差、缺乏可量化的数据分析。

从整体而言,全国墙体广告公司较为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作业模式、沟通机制,为广告主的全国带来了阻碍。所以当前墙体广告公司的多数广告业务,是从经销商那里拿到的。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整合,将直接和公司营销总部谈判,不但能够提高效率,还能够大大提高合作额度。

品牌美誉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墙体广告本身,二是对于墙体广告公司。随着企业营销下沉力度的加大,广告主对于前者的墙体广告本身的美誉度认识误区有所改变,但对于墙体广告公司而言,他们了解不多,沟通不足,可能会片面地以为这些公司不外乎是“刷墙的小工”,对于营销和传播的专业理解不足。

精准传播是时展趋势,也是广告主日益重视的理念。然而由于墙体广告自身的特点,使广告投放后的监测难度加大,且难以据此进行可量化的数据分析。在本届论坛上,来自四季沐歌太阳能、TCL电器、三棵树漆、万宝冰箱等企业的代表纷纷对此提出期望――如何在资源分散的三四级市场,进行媒介属性量化分析和传播效果量化评估,是墙体广告公司及其客户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此,首届联盟峰会的主办方济南大河广告公司总经理肖业成表示,之所以会牵头成立中国墙体广告行业发展促进会这样一个联盟,就是因为全国墙体广告公司比较分散,难以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作业模式、沟通机制,行业内没有一个好的沟通机制,很多资源得不到整合、信息没办法共享,这对行业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墙体广告联盟的成立,有效地整合了分布在全国最优秀的墙体广告服务机构,各地机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同时也逐步建立起行业统一标准,最重要的是,根据广告主的整合传播需求,能为其提供更加专业和规范的服务。

就企业代表提出的传播效果评估问题,肖业成表示,墙体广告联盟会将信息整合,同时,考虑和国内专业调查公司展开深入合作,为4A公司、广告主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和媒介报告,为企业传播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河北利华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邢瑞强则认为“执行力”是目前制约墙体广告公司发展的首要问题,他表示:“墙体广告有别于电视广告、报纸广告、户外大牌等,我们墙体广告公司的工作重点,是制作,是施工,是执行!因此,强大的‘执行力’才是墙体广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执行力并不是简单的“去执行”,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手段,达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目的。邢瑞强认为强化执行力应在统一认识、端正态度的前提下,从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几个方面着手,并在27日上午的主题演讲中,就河北利华广告在强化执行力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与参会嘉宾和代表进行了分享。邢瑞强介绍说,在进度控制方面,河北利华广告对每个工程队每天完成的数量都进行了及时统计,并实行“零报告制度”,对工程进度进行及时跟踪,一经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在工程队每天完成定额工作量的基础上,又规定了每天的最大工作限额,以确保工程质量。制作完成后的墙体广告档案管理和后期维护等细节问题也是邢瑞强关注的重点,他说:“细节,是墙体广告执行效果的最大保证。”

重视资本,整合资源,

推动墙体广告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当今社会,行业内以及行业间的跨区域整合是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在墙体广告这一传统的广告领域也不例外。由北京蓝色海洋广告有限公司和广东汤臣传媒广告公司牵头成立的墙体广告行业发展促进会是国内第一家墙体广告行业组织,它覆盖了全国19个省份,集合了北京蓝色海洋、济南大河、广东汤臣、河北利华广告、河南中天、黑龙江中泽、宁波琼予、长沙风信子、湖北三川、长春彩鸣、江西双林、山西新天地、陕西新天地、西安通运、安徽新思路、江苏金华信、广西奥星、辽宁阡陌纵横、成都拓跋等19家墙体广告公司,他们分别代表了全国各省份最优秀的专业墙体广告服务机构。在一年一度的行业高峰论坛上,这些公司的首脑汇聚一堂,以规范、合作、诚信、发展、创新为主题,与同行和其他嘉宾共同探讨墙体广告行业发展的未来,联合推进整个中国墙体广告行业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在本届高峰论坛的开幕词中,主办方广东汤臣传媒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楚天方不仅对国内墙体广告行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剖析,还针对目前墙体广告行业发展所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从事墙体广告业的广告公司本身要向更加规范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各公司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坦诚相待,合作共赢,从过去的无序竞争转变为行业内的有序竞合,以整体上市为目标,争取在3-5年内完成对三、四级市场媒体的资源整合。

此外,他还对有墙体广告意向的的企业客户建议:“应首先确定墙体广告是该项产品所需要的宣传方式,其目标消费者符合墙体广告受众目标;投放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显示其整体效果,否则将淹没在众多广告的海洋中;慎选制作公司,不要为低价所迷惑,一定选择资质好,有制作经验的正规公司;与自己当地经销商及制作公司保持经常联络,对可能出现的一些覆盖及漆皮脱落等现象进行后期监控及整改;选择较长的周期,定期更换内容及保持色彩鲜艳,持续的加强广告的影响效果。”由于农村的经济文化水平与城市有距离,尽管城市的户外广告会用明星、高雅的语言来强调产品的品位,但对墙体广告的受众来说,实惠是他们对产品首要要求。墙体广告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心理特征等等。所以楚天方还建议客户“在广告标语的选择上,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简单好记的广告用语,做到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