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

时间:2023-07-13 17:23: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镇农业发展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镇农业发展汇报

第1篇

为贯彻落实区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全区上下农业项目建设的潜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拓宽建设渠道,用项目扩张总量、用项目优化结构、用项目提升水平、用项目推动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探索出一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农业项目建设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责任明确、形成网络、奖惩到位的农业项目建设新机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项目建设群,使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企技改扩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等农业项目建设有一个新提高。年,全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点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

(一)乡镇自建项目实现新跨越。各乡镇要结合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谋划和建设一批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农业项目责任制,每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主管副职至少分包一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二)向上争取项目再上新台阶。区直农口单位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结合全区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包装、筛选和组织一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加大汇报盯办力度,集中争取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坚持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通过“小团组”、“定向”、“专题”招商,承接国内外优势生产要素的转移,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伙伴,搞好产业的延伸和精深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项目。

(四)超前谋划项目实现新提高。年内,区级将围绕农业产业化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谋划和储备项目30个以上。各乡镇也要积极谋划和储备农业项目,每个乡镇至少要谋划和储备2个以上项目。项目编报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项目库要达到信息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立足本地本单位资源、特色优势,加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大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农业项目建设格局,引进建设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农字号”大项目,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要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明显的奶业、生猪、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来抓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型龙头项目,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重点项目为骨架,相对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围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抓项目。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积极拓宽农业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围绕设施农业拓展、规模养殖推进、生态农业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业品牌创新、绿化家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扎扎实实建设一批质量型、生态型、服务型的大工程、好项目,带动全区农业经济创新型发展。要加强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积极争创国家和省、市级知名品牌,围绕品牌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品牌加强产业合作,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三)围绕国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项目。面对国家扶农强农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区直农口单位要加强同国家部委和省、市直有关单位支持政策的衔接,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际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项目,加大跑部进厅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向我区倾斜。

(四)围绕提升现有龙头企业抓项目。鼓励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换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产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改、扩张项目,推动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建设原料基地,完善仓储设施,整合资源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吸纳股份、转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产业转移项目,实现借势做强,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发展集群。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10%以上,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年内争取全区新发展达到市级及以上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五)围绕提高合资合作水平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到我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为支撑的种、养、加龙头企业,抓好知名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要借助京津唐消费市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成2家以上冷链物流企业。特别要积极拓宽农业利用外资领域,通过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承接国外优势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循环型、生态型、产业型、高效型农业项目发展,推动我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重点抓好众品食业有限公司、蒙缘食品仓储冷链物流、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促使一批农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增强全区农业发展后劲。

(六)围绕建设产业聚集区抓项目。借鉴抓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先进理念,搞好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进驻,形成企业集群,围绕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三个关键要素,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上,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华鼎绿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上,以现有的蒙牛乳业公司、乐百氏公司为中心,规划建设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加快众品食业公司、蒙缘仓储物流、蒙牛乳业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重量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七)围绕整合农业资金抓项目。坚持集中财力、统筹安排、扶持增量、提档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整合农业资金用于重点农业项目的奖补,把已有的优势做大做强,并不断发现优势,培育优势并使之扩张。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外,区里将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促进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整合方法为:市级以上资金,实行“分类指导、逐级申报、部门筛选、会商审核”的管理模式,由农口各单位统一制定《投资指南》。各乡镇按照《投资指南》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区里统筹安排各地的申报项目,保证全区重点项目能够顺利落实,重点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扶持。区财政融合整合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和省、市级以上农业项目的资金配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区委农工委和区发改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社、国土分局、环保分局等有关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区委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工委主管负责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协调推进农业项目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谋划协调、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有关单位分工负责、农业办公室督导落实的组织推动机制;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发展。区直农口单位要明确各农业项目建设的主管领导、主抓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形成农业项目有领导主管、有科室主抓、有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协调配合,共同发展。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农业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同志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带头抓项目,认真解决农业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农口各单位要加强各乡镇、涉农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全面掌握农业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市直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推介项目,主动汇报项目情况,指导协助各乡镇和涉农企事业单位做好农业项目工作。

第2篇

根据鲁政办督字[20__]2号通知要求,现将济宁市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1月15日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参加会议的领导召集济宁全体与会人员对贯彻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认真研究,对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1月18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会议精神汇报。1月20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主持召开市直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村形势、谋划安排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对会议精神进行贯彻落实。1月中下旬,市直农口各部门分别陆续召开党委(党组)会议、局长(主任)办公会议、全体机关干部会议、系统县市区局长(主任)专业会议等进行传达贯彻,并结合总结20__年度工作,对20__年工作进行部署安排。截至2月20日,全市已有6个县市区召开专题或综合会议对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进行了传达贯彻。近期,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先后分析当前全市“三农”形势,由市委农工办牵头组织农口有关部门参加,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会议拟于3月上旬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三农”形势,研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策措施,部署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整个会议筹备情况近期向市委常委会进行汇报。

二、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我市实际,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加快实现工作指导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围绕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培植、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农业发展五大重点,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和人才四大支撑,努力实现农业综合产出效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三个明显提高,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预期目标是:粮食总产稳定在400万吨,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工作中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

(一)突出规模开发,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围绕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深度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区域布局、规模推进”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要求,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六大专业生产区和五大规模种养基地建设,引导特色产业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种植业加快发展精细瓜菜、设施瓜菜和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产品;林业集中实施封山育林、绿色通道、湿地保护与恢复、果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苗木花卉和绿化示范村六大工程建设;畜牧业加快发展“两牛”(肉牛、奶牛)、“两鸭”(肉鸭、蛋鸭),培植畜禽主导产品生产区;渔业突出抓好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三大重点。

(二)突出项目带动,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住鲁南经济带农副产品加工业基地规划建设的机遇,围绕培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快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继续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责任制,集中筛选确定一批重点骨干农产品加工龙头项目,实行重点包保,重点招商,集中扶持,强力推进,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00家。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集中扶持100家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当时候召开高规格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贯彻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工作,制定出台扶持政策

(三)突出关键环节,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围绕培植市场竞争新优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一是搞好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引导生产经营者严格按标准化、规范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经营,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的15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标准化配套技术推广普及;二是依法加强示范区内生产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继续抓好农牧渔三大质检中心和质检体系建设,尽快建成投入使用;四是把好“三品”认证关,加大认证申报力度,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突出生态建设,推进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循环农业,建设农村生态文明,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培植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再上新水平。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和大型养殖场沼气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再有300个行政村、3万农户完成“一池三改”。(五)突出基础保障,加强农业农村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去冬今春规划的投资7.8亿元、1.49万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扎实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等重大水利工程,加快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健全完善田间排涝灌溉网络体系。加大以土地治理项目、三期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着力抓好种养基地的设施配套。继续加强山区、湖区、滩区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均衡发展。巩固扩大村村通自来水成果,力争再解决101个自然村、6.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农业机械化,重点鼓励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机械等新型适用农机具的推广,继续组织好农机跨区作业。

(六)突出政策落实,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逐步构建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和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严格落实“四项补贴”政策,规范操作程序,提高运作效率,确保及时兑现到位。按照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

(七)突出示范带动,搞好新农村建设亮点培植。围绕深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培植五个方面的亮点:一是围绕新型乡镇建设试点工作,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乡镇,通过扩大管理权限、完善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等,尽快形成镇村经济社会一体化格局,培植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亮点。二是围绕发展富民新产业,培植一批特色专业亮点乡镇、亮点村;三是围绕孔子文化、运河文化产业开发,培植一批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区;四是围绕村镇规划建设和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培植一批村庄合并、整体搬迁、社区化管理及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建设的示范乡镇和亮点村;五是围绕推进农村土使用权地流转、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农村生产生活社会化服务、村企互动建设新农村、农村社区化管理,培植一批示范亮点。

工作中重点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三农”工作,充实和加强“三农”工作的综合机构,理顺工作关系,进一步强化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强化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支农惠农政策和中央关于“三农”投入“五个三”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三是强化合力帮扶。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和企事业单位“结对共建”工作;继续抓好市直部门单位“共建新农村百件实事行动”,强化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强化督导考核。按照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和年度重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定期检查督导,年终全面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三、当前农业生产落实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各项工作。一是立足夺取夏粮丰产丰收,加大春季麦田管理力度。针对今春小麦苗情、墒情和入春气温回升慢的特点,坚持因苗保控、科学管理,对三类苗以保为主,二类苗促控结合,一类苗先控后促,陆续采取顶凌划锄、二三类苗返浆期趁墒耠肥、返青后浇水、起身拨节阶段重施肥水、适时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预防春霜冻害等技术措施,全面培育春季健壮个体和高素质群体,为夺取夏粮丰收打下基础。二是立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围绕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在强化关键环节技术指导、加强春季麦田管理的同时,抓住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价格较高、气温逐渐回升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春季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对冬春蔬菜大中拱棚技术指导和管理,努力扩大设施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种植业综合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来自种植业收入。强化节日期间南四湖及其贯通河道渔业生产秩序检查,强化科技服务和管理,推进春季渔业发展。三是立足抗旱防汛,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强化农田水利设施支撑,深入推进工程、资源、民生、城市、生态水利五大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投资5.02亿元,铺开各类工程1.36万项,出去机械7436台,投入工日1782万个,完成土石方4391万方。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注册的246座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排查,编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农机部门在搞好农机安全教育、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机年检的同时,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立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抓住节后多数畜产品市场价格较高时机,采取加大免疫力度、提高免疫密度和质量,做好消毒灭源工作、防止疫病发生,严把检疫关口、杜绝疫情传入和传播,强化疫情监测、提高预警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等多项措施,实行春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扎实做好重

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五是立足促进生态林业发展,开展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活动。围绕绿色通道、封山育林、果品质量安全区建设、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绿化示范村镇建设林业六大工程,近日,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六大工程、春季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进行部署安排。六是立足防灾减灾,搞好气象预报信息服务。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丰富气象服务产品,加强乡村气象观测体系建设,构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系统,畅通气象信息服务渠道,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七是立足扶贫帮困和谐发展,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认真贯彻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在建立健全防火减灾救灾机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冬春期间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安排,冬令期间,全市共向灾区困难群众发放救灾资金1030万元,救济粮4103吨,棉衣被26431件,救助16.9万人次;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工程,全年计划为100户农村贫困家庭新建房屋7.5平方米,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四、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健全和加强“三农”工作综合机构。鉴于目前各地“三农”工作综合机构不健全、设置不统一、工作关系不理顺的实际,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要求,建议省里尽快作出规定,明确机构编制和职能定位,理顺工作关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三农”工作综合机构的综合协调指导作用。

第3篇

按照会议的安排,现将县今年上半年农业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打算简单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县农业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联系实际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创新思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有效促进了产业提升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继续保持了全县农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进一步稳定了粮食生产发展。我局积极为农民种粮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广泛宣传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及时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油菜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性资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农兴粮活动,重点开展了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工作,粮食生产形势稳定,早稻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早稻单产预计略有提高,中晚稻播种面积落实情况较好。

(二)进一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制定实施了《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农业产业化提到了新的高度,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聚集地为核心区域,涵盖全县9个乡镇,以天绿、红鲫基地、食品厂、食品加工厂、金泰农业科技园、春来食品加工厂等省、市龙头企业为支撑,对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了科学规划,决定引导发展、做大做强做精“水稻、红鲫鱼、蔬菜、山羊”等主导产业。二是着眼休闲农业示范县建设进行了初步规划,并以红鲫基地为核心进行了休闲观光农业中心规划设计,正在加紧建设。三是培育壮大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既指导文化村、食品新厂、红鲫基地、金泰现代农业园等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包装提升,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农业有限公司、现代休闲农业有限公司等数家投资过千万元的企业。同时,争取县委县政府重视,对各乡镇下硬指标,今年底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两个产业化亮点,全县组织观摩考评,各乡镇抓农业产业化氛围浓厚。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已达42108万元,新增6880万元,同比增长19.5%。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发展日益规范。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4家,同比增加43家,入社农户9135户,上半年合作社总收入6590万元,同比增长21.4%;“一村一品”专业村达61个,从事主导产业农户28215户,占专业村总农户数66.1%。

(三)进一步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今年上半年重点推进红鲫基地项目,主要包括标准鱼塘改造项目和良种场建设项目。标准鱼塘改造项目已建成,整合其他部门项目和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做法,得到省厅绩效考评组充分肯定,评价较高;200万元的良种场建设项目已获批准,即将实施;新扩建500亩鱼塘正在开挖建设,休闲渔庄、垂钓竞技区、产品贸易区、行政功能区正在规划中,整个项目建设正在有序运行之中。另外,金山种粮大户工程、农产品检测站建设项目、秸杆养畜联户建设项目和农业与气象合作项目也在组织实施或申报争取当中。

(四)进一步加强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科技兴农工作。一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有新举措。上半年我局对全县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的建设积极跟进,加强指导,重点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户培训教育、农技人员培训与农技推广服务责任落实等方面着力,进一步健全了网络,夯实了基础。二是农业科技宣传有新进展。围绕测土配方施肥、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水稻高产创建、良种进村入户、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2期,开展了大型技术咨询活动4次,培训农民212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4万份。三是农业科技推广有新突破。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在全县推广了双季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和优质超级稻高产高效集成技术,在金山镇建立了1个早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县推广水稻抛秧栽培2万亩,推广水稻“多用一斤种,增收百斤粮”示范工程配套高产栽培技术6万亩;推广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2.6万亩;开展了早稻集中育秧的示范;在金泰农业科技园组织开展了“草莓养分精控促丰技术”实验,该技术主要针对本地区阴霾天气所创,正在申报省农业科技项目。

(五)进一步做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一是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进一步加强了检验检疫工作力度,确保全县人民吃上安全卫生的农产品。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预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方案,将强制免疫与常规免疫相结合,加强了防疫工作。今年春防工作中,组织全县乡村动物防疫员,开展免疫接种工作,猪、牛、羊、家禽的免疫率和免疫密度经市防重办组织的县(区)防疫交叉检查验收全面达标。三是加强了动物卫生监督,强化了疫病监测工作。半年来,重点抓好了牲畜口蹄疫、猪瘟、禽流感以及鸡新城疫等疫病的抗体检测,全面合格,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接受了省里的春防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粮食生产形势仍然严峻。由于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仍然不高,粮食增产压力增大。

(二)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还没有带动能力很强的大型、特大型龙头企业,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三)农技推广体系还不完备,基础设施、专业人员和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技术推广与服务还不够到位。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农业产业化“1515”工程实施工作。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建设一批标准化、特色化基地和农业企业。积极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组织申报好无公害和绿色产品认证,以品牌推动产业化。组织好全县农业产业化观摩考评。

(二)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整合资金建设好高标准农田,继续抓好金山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和乡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全县粮食稳产增产。进一步抓好基层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建设,加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转化率。

(三)抓好红鲫二期工程建设。确保在今年底新池塘成型、钓塘成型,休闲鱼庄建设启动,配套设施跟进。

(四)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对已确定项目落实责任,严格按项目要求实施,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不出质量和管理问题;同时,对已申报项目积极跟踪,对拟申报项目认真研究,努力对接,为今后工作打好基础。

第4篇

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做了交流学习体会的发言,一致认为,通过动员大会、集中学习、封闭学习及自学,弄懂了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掌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精神实质,并结合自身的工作重点谈破解难题的思路及设想,并表示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为辽中农业的发展做贡献。

基层各党支部书记汇报了前段的学习活动进展情况,按局领导小组的要求,制定了各种实施方案,建立了各种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制定学习计划,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破解单位发展及农业发展的方案。

刘登文局长在谈体会时说:

通过参加学习实践活动,收获很大,体会更深。思想进一步解放、观念进一步更新,思路逐步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提高认识,解放思想。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在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就农业而言,从过去的基础地位,到现在的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在总体上当前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缓慢,最需要加快。从辽中发展现状看辽中的发展速度,也获得了一些殊荣,但存在问题也很大,矛盾也很多。比如,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区域发展不协调,工作中还存在重管理、轻服务,重项目、轻落实的问题。我们重视农村、农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就必须要解决这些制约的突出问题。

强化团结,促进和谐。局领导班子在此次学习中要带头学习,立足于辽中农业的科学发展和农业系统的和谐发展,研究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局领导班子要加强团结,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领导与同志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各部门之间、科室之间要相互配合,和睦相处。确保全局上下齐心协力,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促进全系统的和谐发展,并形成团结的合力,推动工作的开展。

刘登文局长强调:

提升素质,钻研业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八项政策。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我们农业部门的党员干部要提升自身素质,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业务水平,更好地为“三农”服务,在全县树立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良好形象。

严明纪律,廉洁奉公。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局党员干部要严格律已保持廉洁。领导班子成员及各部门、各科室同志,到乡镇、到企业、到农户开展工作,要从严要求自己,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摆正位置,服务百姓。我们要提高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三农”服务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只有摆正位置,才能更好地服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真正为百姓送服务,为乡镇送政策,干实活、想真事。我们党委要求各部门都要结合工作实际,为“三农”做几件实事。

务求实效,扎实工作。全局上下要对照年初工作计划和下半年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抓紧年末有效时间,完成好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抓好3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包片领导要带领督查组深入到乡镇督促建棚任务的完成。二是认真总结今年的调整工作,谋划好明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三是抓好农村能源项目收尾工作。四是抓好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五是确保农业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六是抓实名优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七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八是抓实农业对外开放工作。九是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十是探索农业部门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我们全局党员干部要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解放思想,结合我局的中心工作,查找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重点查找工作思路不宽、站位不高、抓实不够、措施不力等问题。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推动辽中农村、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第5篇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相关部门:

为确保实现我县粮增产钱增收目标,根据全市大春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现就我县2011年大春生产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程度

大春粮食产量占我县全年粮食总产量的80%以上,是我县农业生产的重头戏,是保障主要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全国旱灾严重,大春生产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春耕春播工作作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以稳定大春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为目标,积极组织、发动农民参与春耕生产;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全力打好春耕生产攻坚战,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

2011年,我县粮油生产的指导思想是:切实稳定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油总产,重点抓好水稻、玉米、豆类、薯类等产业。目标任务:计划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861万亩,总产量44.1974万吨。其中:夏粮23.35万亩、产粮5.5313万吨;秋粮(含晚秋)98.511万亩,产粮38.6661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4.38万亩,产量23.419万吨;玉米播种面积21.36万亩,产量7.756万吨。通过大力调整粮油品种结构,提高粮油单产和效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三、加强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大领导力度。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认真研判当前形势,切实增强抓好大春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早准备,早行动、早落实的工作要求,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大春生产的组织领导。

(二)落实惠农政策。为了促进粮油生产的发展,激励农民抓好粮油生产的积极性,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广泛宣传国家和市关于粮油生产的各类直补政策,使之家户喻晓,并将补贴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技术指导。各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要根据本地生产实际,组建技术指导服务组,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粮油生产的各项增产增收技术,要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水稻、玉米关键技术的落实到位,要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信息网络、电视和传统的媒体宣传方式以及现场展示、科技赶场等手段,扎扎实实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努力提高技术入户率。

(四)确保物资到位。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要加强物资、信息、流通等配套服务,积极开展粮油生产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组织调运工作,最大程度满足群众生产需要;要组织开展大春农资专项行政执法,严防假冒伪劣农产品流入市场坑农害农;要搞好蓄水、保水等工作,严防春旱情况发生。同时要拓宽服务领域,积极扩大流通渠道,大力发展各种产销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加强粮油作物的产销衔接;并时刻关注市场供求动态,及时为农民提供可靠的市场供求信息,确保粮油增产、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

第6篇

我叫××*,从200*年起担任××*乡(镇)长科技助理工作,2009年,在县科技局领导的带领下,按照乡党委、政府的工作布署,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抓经济、靠科技,抓科技、促经济”的工作原则,以“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作为工作思路,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

工作目标,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知识水平,并进一步提高了××*乡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大力进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赢得了××*乡广大群众的认可与满意,我现将2009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开展乡镇科技工作

今年,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乡对高新节水、“双膜”栽培、机械深松等先进实用技术进行了示范和推广,从而提高了我乡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产出效益,有效增强了我乡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个人通过把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与××乡本地的自然优势相结合,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工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我依靠原单位的技术后盾,借助多方面的科技力量,根据××*乡经济发展的需要,牵线搭桥,通过引进人才、技术,促进了横向联合,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并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力发展乡村农业科技,大力开展科技宣传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先后组织了××*乡“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科技之冬”等科普活动。2009年共推广引进新技术7项,开展科技培训60多期,培训农牧民8万余人次。加大了基层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提高了乡领导的科学决策水平。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群众科技生产能力

通过围绕“无公害农业生产、优质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高新农业技术引进”四大主体,我在今年××*乡科技工作中,主要强化了农业科技生产的培训工作,通过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加快农业高新技 术的推广普及。一是在稳定现有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加强乡镇级农技站(中心乡站)建设。二是开展农技推广技术培训。在继续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农技推广队伍自身的建设。重点是围绕农业新技术和推广技能等,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在不同农业类型区域建立科技试验培训基地,采取分级、分层次的方式重点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加强培训。三是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和送科技下乡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培训,广泛的开展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优质种子繁育、经济作物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丰产栽培技术等内容的科技培训,全面提升牧区农牧民现代农业的科技生产能力和素质。

三、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我通过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走标准立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一是抓农产品生产标准的制定,围绕生产的环境治理、高产高效种植、品质质量达标,在种植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乡农业生产及品质标准。二是加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认真抓好农作物病虫害、植物检疫和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工作。三是抓好我乡优势无公害农作物生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坚持“品种是基础、包装是重点、市场是导向、效益是核心”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进行适度科学包装,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营造科技氛围,转化技术培训

乡党委、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在上级的支持下,我以科技培训工作落实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制作标语、举办讲座、观看远程教育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科技宣传,普及种植、养殖和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并在不少村子里设置了科技宣传栏,使农民群众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最新的农业科技知识,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科技致富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同时还定期为养鸡专业户进行土杂鸡散养的方式方法以及传染性疾病及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讲座,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我通过强化××*乡的科技工作,使农业科普工作及活动经常化,农业先进科技得到推广应用,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得到提高,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并在今年建设了××乡××*镇北吴村的烟叶基地、原头村的薄皮核桃基地、逢北村的日光温室大棚基地、石槽村的蛋鸡生产基地、曹腰村的生猪饲养基地、坡池村的金太阳杏生产基地等6个科技示范基地。

今年我在××乡的科技工作情况开展良好,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绩,我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的结合县科技局与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向,在××*乡开展行而有效的科技工作,在2012年的工作中,更进一步提高××*乡农民群众的农业科技知识水平,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第7篇

关键词 高效规模农业;现状;经验;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13-03

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高效规模化[1-2],笔者就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了部分乡镇分管负责人、农技站站长、部分村总支书记和高效规模种植大户参加的高效规模农业座谈会,对目前全市高效规模农业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并结合该市生产实际,围绕今后如何发展高效规模种植、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泰兴市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既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又切合泰兴实际的种植布局,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1 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项目选择因地制宜

从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共有高效规模种植面积达526.47 hm2,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有分界、泰兴等镇。从种植效益上看,纯效益在3.0万~7.5万元/hm2的有460.07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银经间套、银桑间套、银果间套、吊瓜、雷竹—蔬菜、意杨苗育苗、草坪、梅岱山药、种养结合、露地蔬菜及部分投入较少的设施蔬菜;纯效益在7.5万~15.0万元/hm2的有64.67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效益较好的设施蔬菜、葡萄园、花卉苗木、草菇种植、银柿间套及草莓生产;纯效益在15万元/hm2以上的有1.73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食用菌(蒋华的蘑菇)和小南瓜种植。从项目选择上看,有的基地采用的是单一项目模式,如:分界的张竹、沿河以桑树养蚕为主;大生蔡巷村的吊瓜生产、新联村的葡萄园、黄桥直来桥村小庄组的蔬菜以甘蓝—青菜—菠菜套大白菜为模式;溪桥的吴韩村因懒王大蒜而出名。而其他一些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应用模式多样,有马铃薯—日本大葱、韭菜、甜豌豆—地刀豆—青花菜、茄子—春杭椒/黄瓜、黄瓜—药芹等多种模式。

1.2 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运作机制形式多样

在泰兴市的高效农业种植规模上,各地遵循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引导能人和农户发展高效农业生产,种植规模有大有小,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个人种植规模较大的在分界镇七贤村,刘奇兵承包土地13.33 hm2,种植冬枣;大生镇蔡巷村冯小燕承包土地5.73 hm2,种植吊瓜;溪桥镇华庄村何照泉承包土地4.8 hm2,种植设施蔬菜、马铃薯和日本大葱等。分户种植形成较大规模的在泰兴镇原三泰村,面积为40.67 hm2,种植设施和露地蔬菜;分界的赵庄、张竹、沿河村,种植桑树养蚕或银桑套作的面积均在33.33 hm2以上。其他一些农业项目规模较小的种植面积仅0.3~0.4 hm2左右。在运作机制上,各基地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能人+基地、企业+基地、企业+农户、能人或农户单独闯市场等运作模式。其中运作较好的有:溪桥镇的企业+农户模式,农户生产的蔬菜大部分直接销往企业,价格往往比市场上略高,生产蔬菜的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分界镇的企业+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少实惠;大生镇的能人+企业+基地模式,生产的吊瓜全部销往浙江等。

1.3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张,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各地党委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越来越重视[3]。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已达1.53万hm2以上,为全市农产品的顺利流通,实现优质优价夯实了质量基础。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泰兴镇新联村的无公害生产蔬菜基地、燕成生态园、众贤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广陵镇的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分界镇七贤村的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等。同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注册专用商标,发挥品牌效应,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和基地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如分界七贤村注册了“珍奇”冬枣商标,燕成生态园注册了“燕成”无公害蔬菜商标,张桥镇注册了“绿荷”牌梅岱山药等。

1.4 订单生产消除后顾之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介入和各类农民协会的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逐渐成长为市场的主体。尤其是通过发展订单生产,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了高效规模农业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如分界镇赵庄村的甜豌豆订单生产已有6年的历史,种植面积从以往的约26.67 hm2扩大到现在的约66.67 hm2,并且成立了甜豌豆产销协会,实行全程指导,风险共担,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甜豌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现已扩展到周边村庄,全镇种植甜豌豆面积达100 hm2。蒋华镇的食用菌生产由佳绿和诚信2个公司订单收购,由于目前市场价格比订单价格高,种植蘑菇的农户在有保底价收购的前提下,自主走向市场,获得了更高的效益。泰兴镇新联蔬菜基地的一盐都种植户在2012年试种小南瓜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与上海种子销售公司以保底价1元/个收购,种植面积扩大到0.27 hm2,以可产小南瓜30万个/hm2计,产值达30万元/hm2,效益相当可观。张桥镇通过组织农民算账对比,加强市场预测分析,积极引导农户加大投入,发展设施蔬菜,目前该镇西桥村通江组的蔬菜生产基地由2012年的16个大棚发展到2013年的64个,种植效益也成倍地增长。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高效规模农业的不断发展为泰兴市种植业持续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充分发挥能人效应

通过能人承包土地或能人牵头,发展规模种植,壮大规模效益。如分界镇的冬枣生产,引进了当地曾晓明和刘奇兵2个能人,引导他们在冬枣上进行投资,高起点、上规模种植,带动了当地冬枣业的发展,城郊附近的草莓生产基地大部分都是浙江人承包种植,产生规模效应。

2.2 吸引“三资”投资兴业

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全力支持。近年来,“三资”投入农业给全市农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生产环节,“三资”的作用无可比拟。市农业局副局长丁伯宏引进其战友在市果园场投资300万元,兴建20 hm2优质葡萄园,就是果园场以土地和优良的配套设施“筑巢引凤”的结果。蒋华镇的蘑菇产业,就是由镇政府引进上海佳绿公司发展起来的,是“引凤筑巢”的典型例证。

2.3 因地制宜选准发展方向

城郊乡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露地与设施蔬菜的生产,供应本地市场,提高了种植业效益[4-5]。如泰兴镇的原三泰村和黄桥的直来桥村的蔬菜种植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农户生产的蔬菜直接供应泰兴与黄桥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溪桥镇的何照泉利用华庄科技园区和百盛服装厂对蔬菜需求量大的优势,承租了4.8 hm2土地进行设施与露地蔬菜生产,生产的蔬菜基本上出售给企业,产品不愁销路,而且价格还略比市场价格高,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2.4 强化政策扶持带动

在前2年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上,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了泰兴市规模农业的扩大。如大生三联村的葡萄园由政府和村集体垫资建设,农民分户种植,见效回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泰兴镇和黄桥镇的大棚蔬菜生产也得益于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

2.5 党员干部示范带头

分界赵庄村的甜豌豆生产开始就是由村组干部带头,由市农科所订单生产,加上政府引导,当年种植逾26.67 hm2,目前在赵庄村就形成了66.67 hm2的规模,并由此成立了甜豌豆产销协会,有效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分界镇的冬枣生产由刘奇兵、曾晓明等人发动,2年前也只有6.67 hm2左右,2012年扩展到33.33 hm2,2013年又发展到100 hm2,并注册了“珍奇”冬枣商标,成为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的典型。

3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面积近533.33 hm2,绝对数字看起来不少,但整体来讲,还不足耕地总面积的1%,高效规模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仍然偏小,对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局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还不够强。目前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一些项目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

种植规模的大小决定市场效应的强弱,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围绕基地产生相应的销售市场。在大生镇三联村9.33 hm2葡萄生产基地,原本没有葡萄的专门市场,开始发展的头2年,农民没有自主经商的意识,不愿意走向市场,生产的葡萄等靠政府安排出路。而如今,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升,农民尝到了甜头,“全民经商”的意识深入人心,一到葡萄收获的季节,马路边也就成了葡萄销售的市场,小商小贩到此批发,流向全市。而全市其他一些地区的葡萄园由于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也就吸引不了人气,形不成气候,成不了市场。城郊附近的草莓生产基地,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上靠近城区,具有区位优势,并通过电视等媒体宣传,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各色消费群体前往,同样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市场。在设施蔬菜的生产上,一些地方规模偏小,加上品种不多,产量不足,影响力不够,不能形成市场,这些地区种出的蔬菜只能靠农民自己提篮叫卖,既增加了劳动成本,又降低了劳动效率,不能通过规模扩张,创造出规模效益,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2 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已建有各类农民协会、经济合作组织52个,但真正按市场化运作,实行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还不多,很多协会和合作组织处于空壳运行状态,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农民经纪人队伍也有所壮大,据初步统计经培训取得证书的已有1 299人,但除一些基地的经纪人以外,其余经纪人很少经销本村庄或本地区的农副产品,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期望值太高,总希望经纪人以市场零售价收购他们的产品。这一严重对立的矛盾导致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经纪人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农民加入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总体仍然偏低,各类协会及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职能未能很好地发挥,市场农业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还需要通过强化协会、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打破农民的“小农”意识,从而推动高效规模农业的迅速发展。

3.3 资金投入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种植业生产上,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老百姓很难转变观念,将手中仅有的资金投入到结构调整上。稻麦两熟的生产每年投入成本在500元左右,而要调整种高效经济作物,一般的成本均在1 000元以上,如果用设施栽培,则要一次性投入4 000~5 000元,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就小本经营的露地蔬菜生产而言,青菜、芹菜、菠菜等城市圈经济菜受气候影响很大,气候正常,价格下跌,气候反常,价格反弹,收入不稳定。而大白菜、萝卜、冬瓜等大路菜的销售价格一路走低,菜农生产(除夏季)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对反季节栽培来讲,早春及秋延后茄果类、瓜类价格、夏季大白菜及芹菜等反季节蔬菜价格较高,但技术要求和投入成本也高。由于泰兴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小,且大多为中小棚,档次低,蔬菜生产主要仍是露地栽培的大路货品种,上市时间较集中,给市场带来很大冲击,经常会出现廉价倾销甚至滞销现象,给菜农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市场淡旺季明显、均衡生产周年供应能力差,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3.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种植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

2000年以来,政府在发展规模种植、设施栽培上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全市高效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设施蔬菜面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生镇三联的葡萄生产基地、泰兴镇的房元、新联蔬菜生产基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到位,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且规模效益不断显现。但近年来,政府撤消了对“菜篮子”工程栽培设施的专项补贴,一些地方对规模、设施农业的引导扶持力度也有所降低,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有所削弱,部分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发展步伐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前。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土地流转,为高效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思路,实施既符合现行政策,又适应新的形势,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能人转移,建立企业(能人)和农户双赢的工作机制,促进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相统一,为高效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

4.2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对科技投入和科技培训的力度,大力示范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复合高效间套复种模式,积极发展设施、保护地蔬菜栽培,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加强现代农业知识的普及宣传,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在打破“小农”意识上下功夫。

4.3 吸引“三资”投入农业,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高效规模农业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三资”的引进既可以解决生产环节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能有效解决加工与销售的难题。因此,全市各地必须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配套,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强化项目上争,形成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4.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是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重点针对设施蔬菜、葡萄、食用菌等切合泰兴市发展实际的农业项目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这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建立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奖励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激励高效规模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配套政策,适当给予经费支持,促进各类协会与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密切与广大农民的相互联系,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把农民培养成为市场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6]。

5 参考文献

[1] 何迎春.泰兴高效规模农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 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J].江苏政协,2008(5):49.

[3] 范袁斌,李炳生,黄严帅.南通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1):102-104.

[4] 周莲萍,朱友銮.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33-34.

[5] 郑继光.关于实施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326.

第8篇

为促进农户信用信息成果的运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各金融机构要以支持“三农”为已任,切实发挥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在贷款发放工作中的工具作用。积极探索和建立“农户+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支持县域农村经济发展。

二、方法及步骤

(一)加强调查研究。县人行率领征信和金融机构信贷人员深入到无公害蔬菜、养殖、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板材加工等基地进行调研,调研对象为农户信用信息档案中筛选出的优质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金的需求程度以及融资中的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确定支持重点,合理配置信贷资源,全力做好支农、惠农工作。根据调研情况指导各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有信贷需求的农村企业和农户给予大力扶持,促进农户信用信息的运用。

(二)做好筛选工作。

1、优质农户的筛选。县农行、县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要成立农户信用信息运用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筛选标准,对已征集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进行筛选,形成优质信用农户名单。按照各农村信用社属地进行初级分类,然后按属地内的行政村落继续细分保管,以便于信贷人员查找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各乡镇要组织各村委会配合县农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人员搞好农户信用信息筛选工作。

2、筛选时间和数量安排。县农行、县农村信用联社下属23个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下属6个分部,从年3季度至2011年2季度末,完成我县108114农户信用信息档案筛选工作,筛选优质农户的数量由各信用社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进行筛选。

3、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县农行、县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要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尽快建立在农村金融机构开户农户的信用评价模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评价办法,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实地查看,认真仔细收集、整理农户信用信息,并根据评价办法,确定农户信用等级,推动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农户+征信+信贷”、“信用联保体+农户+征信+信贷”、或“公司(商会)+业户(会员)+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在农户信用评价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三)加强农户信用信息运用。县农行、县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要按照边筛选边运用的方式,对先期筛选出的优质农户中有信贷需求的,按照各自贷款管理办法和要求,简化贷款程序,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同时,要发挥农户信用信息的诚信约束作用,提高贷款回收率,以此规避信贷风险。

(四)创新信贷模式,扩大信贷规模。县农行、各信用社筛选出优质农户后,对筛选出的优质农户,与正在发放的“农信通”卡挂钩,对有申请“农信通”卡意向的优质农户优先评定办理。优质农户只要凭借自己的信用等级,即可享受“一次核定、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的贷款方式,实现农村信贷的快捷、高效、安全。信贷人员要改变以往坐柜等“贷”的贷款方式,要积极深入村镇,了解优质农户的资金需求意向,立足农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对具有辐射作用的优质企业和农户建立授信机制,进一步扩大授信范围,及时合理地给予信贷支持。要由单一支持农户信用户向支持信用商户、种植、养殖加工专业户、优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要针对贷款限额不能满足农户日益增长的资金需要的实际状况,将授信额度依据农户产业发展需要给予适时调整。

(五)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信贷投入。各金融机构之间逐步实现农户信用信息互通互用。同时,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将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摆在突出位置,为全县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加大县域贷款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简化业务流程,下放审批权限,力争涉农贷款超过全市各项贷款平均增幅。

2、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贷款投放。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做好省级新民居示范村的项目衔接工作,对示范村内符合条件的农户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要落实和完善农村新民居建设信贷办法,实施新民居贷款优惠政策,贷款利率在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基础上,可适当缩小浮动幅度。

3、积极推动农村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各金融机构要以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等政策为契机,扩大消费信贷覆盖范围。

4、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信贷支持。涉农金融机构要积极推动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支持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5、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再贴息的杠杆作用。人民银行要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将支农再贷款重点支持涉农投放比例高、资金相对不足的法人金融机构,增强贷款能力,提高其使用效率。

三、工作要求

(一)组织领导。为确保农户信用信息运用工作取得实效和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行,负责农户信用信息运用、督促、指导、协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召开一次会议,成员单位交流各自工作情况,互通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农业政策,汇报农户信用信息运用工作情况,确定金融支持农村信贷工作重点和力度。各乡镇、各金融机构及有关部门也要明确一名领导主管,确定专人负责有关事宜。

第9篇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成效;问题;对策;陕西志丹;三乡镇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2-0292-03

Abstract The rural land conversion is an ideal way to solve the“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It is also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farmers and i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modern agricultures.This paper selected the Sanxiang Town as the object and showed the main type of land conversion in Zhidan County.The achievements of land convers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and conversion in Zhidan County were also reported.Then the usefu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which included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of land conversion,publicizing the knowledge of land conversion,diversifying the rural land conversion forms and cultivating diverse holder of land convers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ural land circul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rural land conversion;achievements;problems;countermeasures;Zhidan Shaanxi;Sanxiang Town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部分地区出现了无人种粮的困局,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亟待攻破的课题[1]。农村土地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想途径[2-3]。陕西省志丹县县委白小平书记也在第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今后要坚持以农村土地流转为核心,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实行大企业示范带动,鼓励乡镇干部和科技干部大力发展农业,推动志丹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征是土地集约化、资源多元化、产业园区化。其中,土地是关键,必须最大化解放土地的束缚,才能发挥更大的潜力。因此,在相关部门的要求下,由农业局、试验办、农业执法大队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调研中,选取了金丁镇的胡兴庄、谢湾,顺宁镇的保娃沟门、柳树腰,杏河镇的边咀、陈山等6 个行政村,访问调查了200多名r民和村干部。本次调研旨在发现志丹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棘手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让农村土地流出“活力”、转出“后劲”,为实现志丹县农业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以三乡镇(金丁、顺宁、杏河)为例,现将志丹县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情况总结如下。

1 三乡镇土地概况

三乡镇(金丁、顺宁、杏河)共管辖57个村331个组7 182户33 096人,总土地面积9.16万hm2。现有林地面积3.3万hm2,其中退耕地1.78万hm2。有耕地8 826.67 hm2,其中梯田6 026.67 hm2,川台地1 693.33 hm2,坡耕地1 106.67 hm2。在现有耕地中,撂荒地840 hm2,占耕地面积的9.5%;参与流转的耕地1 326.67 hm2,占耕地面积的15%。如表1所示,三乡镇流转出的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和棚栽业,分别占总流转土地的33.67%和26.63%,其次是水果示范园基地(18.59%)、苗木繁育(11.56%)、养殖业建设(7.54%),其他用途的流转土地仅占2.01%。

2 土地流转经营形式

三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方式以代种、出租为主(图1)。其中,75%以代种流转土地。以金丁镇谢湾村为例,全村基本农田160 hm2,有7个村民小组,现有101户516人。其中,外迁22户110人,其土地几乎全部留给亲戚或本村人代种,没有鉴定书面合同,只是达成口头协议。常住人口中季节性外出务工的占70%,也以代种或出租的形式流转土地。

三乡镇流转土地中,以出租流转土地的占16%。以杏河镇边咀农民李某为例,他以租赁的形式承包了牛园子村小组9.4 hm2土地建果园,承包户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于公证处公证,费用为2 250元/hm2,承包20年,承包款一次付清。以转包等其他流转形式流转的土地仅占9%,包括土地转包、互换、赠与、拍卖等方式,但这都是在特殊的政策、地域环境下形成的,近年来这几种方式所占比例越来越少。

3 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3.1 增加了农民收入,活跃了农村经济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获得固定的租金收入,同时也可以安心地外出务工,获得远高于务农的收入;流入土地的农户或企业通过规模经营也可以增加农业收入。三乡镇现有劳动力17 540人,占总人口的53%;外出务工劳动力12 270人,占总人口的37%,占劳动力的70%。其1/2以上的劳动力存在务工经济收入。另外,三乡镇现有1 085户4 882人举家外迁居住,分别占总户数、总人口的15.11%和14.75%,还有465户2 092人有外迁居住意向,分别占总户数、总人口的6.47 %和6.32%。这些户的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是代种、出租。土地流转经营不仅为在家生产的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外出务工的农户提供了保障,并使农村居民收入在务工收入份额中大幅攀升,为促进志丹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3.2 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首先,土地流转经营促进了农地利用率的提高,使抛荒、撂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在城市高收入和就业机会多的吸引下,志丹县许多农民特别是青壮年放弃耕地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屡见不鲜,其结果是耕地被抛荒、撂荒。但是,在现代新型农业及“互联网+农业”浪潮下,同时在县政府大力号召下,部分农民选择回乡创业、承包土地。这一举措使流转土地的使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次,土地流转经营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流转的土地部分用于发展特定产业或特色产品,经济效益好且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目前,三乡镇建成粮食生产基地 446.67 hm2,蔬菜产业开发基地353.33 hm2,其中大棚1 333座、弓棚1 789个。苹果示范园246.67 hm2,养殖大户86户,苗木繁育153.33 hm2。

3.3 吸纳了部分社会闲散资金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吸收部分社会闲散资金,创造更多的效益,推动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这一举措可以小钱撬动大X,扩大农业投资。据了解,2014年浙江兴合电子商务公司计划联合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投入1亿元推出“耕地宝”项目,在安徽、浙江等地流转土地333.33 hm2,推出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4]。承包农村土地,发展农业产业项目,呈现出社会资金逐渐向农村注入的发展趋势,这对盘活社会资金、发展农村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3.4 转移了富余劳动力

在土地流转以后,农户不仅有稳定的租金收入,还可以从单家独户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从事二、三产业,或在企业、农业基地务工,或发展非农经济,使农民增收有了保障。据了解,顺宁镇丁岔村1年就近转移劳动力30余人,仅此一项人均年收入达5 000元以上。

4 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够充分

自古以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地吃饭,土地就是命根子,认为即使土地种不了、种不好,也不能将土地流转。另外,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也不健全,农民对于流转土地有所顾虑。这些因素都使农户对于土地流转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政府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进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土地流转进度缓慢。

4.2 土地流转的形式相对单一

目前,志丹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代种(75%)、出租(16%)、转包(6%)。其中,代种所占比例最大(图1)。虽然近些年志丹县在农村土地流转中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如互换、反租倒包、冬闲田流转等,但所占比例仍微乎其微。因此,有必要加大投入,进一步探索、创新土地流转的形式,实现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

4.3 自然条件等制约因素多

受空间约束,三乡镇立地条件差,导致农户土地零碎、规模狭小、质量低,土地资源配置低下、基础条件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之农业经营成本高,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低质量、低收入、高风险的土地接转者不多。据统计,三乡镇因质量不高、条件差、不便耕种而撂荒的土地近 866.67 hm2。

4.4 政府对土地流转的监管不到位,流转双方缺乏信任

志丹县三乡镇每年流转的土地约133.33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5%。其中,73.3%为口头合同流转,仅26.7%为合同流转。在中国土地流转相关法律与机制不太完善的背景下,土地流转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棘手的问题。对于土地持有人来说,土地流出后,获得相应的补偿及利益后,承包者往往借故不归还;对承包者来说,流转土地一旦获取高额利润,农民容易嫉妒反悔。因此,两者间总是存在信任危机。另外,土地流转时,农户为了方便,没有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登记。同时,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和土地比较分散,相关政府部门不容易监督到位。

4.5 农村老龄化严重,土地流转经营缺少高素质人才

据了解,志丹县70%的农民外出务工,目前在农村留守的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16岁以下的儿童。他们大多年迈体弱或尚不经事,缺乏农业管理知识和创新观念,不能高效地管理流转的土地。特别是在发生特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此可预见,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农村土地由谁来经营,如何高效管理,将会衍生成一大难题。

4.6 受比较效益的影响,经营者对流转土地经营的信心不大

流转土地经营过程中,农户会遇到诸多难题。就棚栽业而言,经营者劳动强度大、投资大、季节性强、管理环节多,还存在潜在风险;就养殖业而言,建场投资高、市场波动大、疫病风险大、技术难度大、饲料成本高;就苹果生产而言,周期长、见效慢。相反,外出务工对于农民来说,省事、自由、回报率高。目前,三乡镇存在季节性务工人员8 587 人。在农民的收入中,务工收入占农民总年收入的65%以上。受比较效益的影响,大大打消了经营者对流转土地经营的积极性。

5 发展对策

针对志丹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必须扬长避短、开拓创新,激发农户对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生产积极性。

5.1 加大宣传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要通过新媒体及开展各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真正重视土地流转的重大意义,懂得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有利于规模经营、集约化生产,可高效率快速提升现代农业。同时,也要宣传土地流转政策办法。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干部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及专业技术人员带职带薪到农村带头领办、创办农业产业基地和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引导农户主动积极地把土地流转出去,采取代种、租赁、互换或入股等土地流转多样化的办法从事农业规模种植经营。

5.2 加大惠农政策,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为资金短缺的农业创业人员提供无息贷款。同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的补贴投入,可以申请每年给予土地流转农户一定的生活补贴,以消除农户土地流转后无法保障生活的思想顾虑。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给予一定的补助政策。以苹果产业为例,在5年管护抚育期,每年补贴管护抚育费为1 500元/hm2左右,已够5年仍未挂果的,加补1年,从而提高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5.3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应土地流转经营的法律制度,以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化。县农村经营管理站负责,各乡镇、村组配合,统一规范土地流转合同。流转1年以下的,由承包双方签署合同,村上存档,乡镇备案;流转1年以上的,县、乡、村三级存档备案。同时,县农村经营管理站要建立耕地和流转信息专档,并逐步实现电子化管理。另外,农业执法大队要加大对耕地案件的仲裁力度,以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5.4 力争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

针对志丹县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的相对单一性,尽快实施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试验,探索持久有效的土地流转新途径。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多样化,拓宽农业新思路。如发展“信托式”土地流转新方式,以“土地银行”为例,农民通过中介机构把零碎、分散的土地存起来,整贷给用地经营者。值得借鉴的成功范例如陕西省杨凌农业示范区,四川欣阳、河南江湾等地也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建立“信托式”土地流转机制,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农村大量闲置或低收益的土地需要盘活增效,土地规模经营者又需要成片的土地,两者需求的一致性为“信托式”土地流转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户把土地信托给中介组织,不仅可获得收益,还可以使部分农民在经营者租用的土地上务工,从而获得多重收入。

5.5 积极培养多元化的土地流转主体

大力推进以农民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外来企业等为土地流转主体的发展格局。积极创新,培育出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的农业新思路[5]。此举不仅可以有效地打破以农户为土地流转主体的单一模式,还可以为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提供保障。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以早日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走上小康之道。

国家相应部门也可以出台政策,号召立志于农业发展的毕业大学生回村创业,并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让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流向农村。此外,农村企业可以与附近的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强强合作,定期为失地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包括农作物田间管理、高产技术、农业惠农政策、农业保险、农业机械使用等技术培训,提升土地产出率[6]。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适应市场需求,快速推进土地流转。

6 参考文献

[1] 张明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准入的法律制度建构[J].中州学刊,2016,1(29):57-61

[2] 孔辉.颍上县农村土地流转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350.

[3] Y丽红.仙游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4(14):12

[4] 代群,姜刚.“耕地宝”能否成为土地流转新法宝[J].农村.农业.农民,2014(6):35-36.

第10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内部明电(民电[20__]第31号)文件精神,切实安排好今年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我县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加强领导,进一步加大政府救灾资金投入,层层落实救灾工作责任制。县民政部门积极组织人力深入到受灾地区掌握真实情况,认真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现将我县春荒期间灾民救助方案制订如下:一、我县春荒期间的灾民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受灾原因

我县地处粤东山区,气候特殊,农田地薄土瘦,易涝易旱,山地较多,农业发展不快,经济基础比较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全县农村共138749户,664153人,去年粮食种植面积544061亩,总产量207852吨,其中水稻种植342925亩,亩产394.6公斤,总产35340吨;甘薯种植163737亩,亩产379.3公斤,总产62111吨;杂粮种植34289亩,亩产288公斤,总产9861吨,小麦种植3110亩,亩产74公斤,总产540吨,根据春节前和近期我们对上砂、良田、大溪、东园等乡镇的调查和其它乡镇汇报情况分析,全县夏收前缺粮户36370户,17275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其中双缺户__57户,45827人,占缺粮人口的30,至夏收前缺粮687.4吨,按每公斤2.8元计缺粮总金额192万元。

在20__年,我县先后遭受低温冷冻和台风袭击,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灾民和困难群众生活影响尤为明显。因此,春荒救助的对象增多,加大了春荒救助工作的难度。一是去年13号台风对我县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失,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1128万元;二是在今年春节后粮食价格提高了66,副食品价格提高了10—30,对困难群众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三是去年底至今年初我县又遭受了低温冷冻天气较为严重,五经富、良田、上砂、南山等乡镇出现霜冻、冰冻。越冬农作物冻死、冻伤。造成了群众的农作物减产、减收。

二、春荒期间救助的主要措施

(一)积极组织受灾地区的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县民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配合镇村干部,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救助对象,因地制宜,发挥其长,努力开展生产自救,加强春种管理,多种早熟作物、瓜菜等。发展养殖家庭副业,组织一部分劳力输出等。从中缓解粮食不足扩大经济来源,增强度荒能力。

(二)积极开展互助互济活动。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奉献爱心,捐款捐物,投入解决春荒灾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三)及时足额将省、市下拨的春荒救济资金落实到位。按照春荒救济原则,灾民领取救助款物要分段到位,县民政局在省、市的救济资金到位后,要及时足额地将省、市下拨的春荒救济资金落实到受灾群众手中,此项资金必须一次性全额下拨,不得截留。

(四)在春荒期间,县政府视受灾情况,由财政落实救济资金,切实保障春荒期间灾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五)县民政部门要积极稳妥地落实好救助方案。加强救灾款物发放的监督检查工作,坚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杜绝贪污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11篇

我受乡长的委托,向主席团汇报*乡2009年上半年的农业生产情况,请给予审议。

2009年,*乡在十七大、十七大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惠农政策力度,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全乡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乡农业工作,紧紧围绕乡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发展目标,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工作,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助开展“解放思想大大讨论”工作为契机,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思路。

(一)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

1.冬农生产情况,20*年底*乡结合实际,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讲求效益”的整体思路,共完成冬农开发面积16150亩,其中玉米2500亩,小麦2000亩,黄豆1300亩,洋芋800亩,干薯类4000亩,蔬菜2500亩,冬荞1000亩,其他2050亩。完成小麦示范地100亩,脱毒马铃薯200亩。经过冬季农业开发,促进了全乡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全乡农业生产稳步推进,年初大春作物计划种植水稻11651亩;玉米16567亩;花生种植300亩;黄豆种植351亩。目前完成情况:稻田栽插11286亩,现全乡已结束栽插任务。玉米种植面积17416亩,今年雨水较好,玉米长势普遍较好,预计将丰收、增产;花生已种植300亩。

(二)积极做好农村经济产业培植发展工作

1、民营橡胶累计开发种植面积55143亩,四月份[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雨水充沛,胶乳产量大增,但受全球金融危机等多种因素影响,橡胶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胶农收入很难出现大幅上升趋势。

2、全乡共开累计发种植茶叶24596亩,受五月份冰雹灾害影响,明子山茶厂等一些受灾地区相当一部分茶叶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但今年茶叶价格相对有所回升,茶农收入较去年有所增加。

(三)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做好农村实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

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村经济实现更快发展的助力器,是农民实现增收的最有效措施。加强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是农科站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半年来,农科站共举办橡胶种植、茶叶种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20期,1360人次;同时,举办了25期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培训460人次。其中,到县农业局蚕桑办培训8人次,历时32天;采用新型高效的化肥和农药,开展玉米种植试验、示范项目一个,水稻种植试验、示范项目一个,试验已初现良好效果。

(四)积极抓好农机管理工作

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极大的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减轻了劳动强度,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全乡共有耕田机等农用机械524台,并有上升的趋势。加强农用机械管理,确保人民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好安全监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上半年,全乡共组织农机操作人员上岗培训2期148人次,检审拖拉机512台。

(五)积极想办法,做好蚕桑的发展工作

种桑养蚕项目,是普洱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又一支柱产业,是为了促进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采取的战略举措。县、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相应机构,专人负责抓此项发展工作。人民群众对蚕桑的发展前景有所看好,全乡开发种植速度,在去年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现全乡有8个村、16个村民小组、107户农户种植桑树327亩。其中包括乡党委书记示范地60亩,乡长示范地82亩,副乡长示范点32亩。养蚕方面,石头寨组已初现效益。到目前春蚕已产鲜茧9张,共计288.3千克,产值5576.30元,夏蚕养殖26张,现已全部上蔟,正等待收购。但种桑养蚕对全乡人民来讲,还是新生事物,需要一定的技术,因此,乡人民政府选派了两名农科站技术人员、一名蚕辅员、三名种桑户深入村寨,手把手教桑农做蚕台,置办养蚕用具,现正进入关键时期。

(六)积极做好农资的供应工作

农用物资的供应,是粮食生产的关键。1—6月份,农科站植物医院共调运化肥102吨,农药7吨,农科站调运水稻杂交种子78吨,玉米种子500公斤,指派专门人员负责农资的调运工作,同时,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讲解等服务工作。

(七)农田水利建设

1、基本农田耕地

20*年底全乡有效灌溉农田面积有11807亩。其中:保水田面积有6069亩;二水田面积有2253亩;雷响田面积有3485亩。

2、水利设施

全乡大小沟渠有824条,全长988800米,其中:1000米以上的水沟有360条,三面光沟有3条,现施工的有二条。

(八)加强水产渔政管理工作

*乡由于山高箐深,水产养殖项目一直都是弱项,但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扶持下,我乡水产养殖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此外农科站渔政执法人员对全乡江河流域进行严格的监督,严禁在本乡水域内炸、毒、电鱼。

(九)做好农经管理工作

上半年来,在农经管理工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宣传、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

2、指导帮助各村社搞好农村承包土地的纠纷调解;

3、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统计工作;

4、继续抓好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农资价格上涨,老百姓对农作物种植投入少,增产幅度不大。

2、受冰雹、风灾等灾害影响,经济作物受害,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很难有较大幅度增长。

3、农科站缺少必要的实验经费,许多试验、示范项目难于进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4、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低,极易遭受各种灾害的影响。

三、下半年农业工作计划

农业社会经济无粮不稳。我乡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业乡镇,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极易发生各类灾害,为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稳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今后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对大春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抓住近期降雨量较大的有利时机,力争雷响田满栽满插。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黄蓝经济区融合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方针政策,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争取更多有利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促进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根据黄蓝规划涉及的总体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责任,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项目和资金争取数额超过三角洲地区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点及责任分工

(一)政策方面

1、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优惠政策。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争取国家和省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等相关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

2、农业龙头企业优惠政策。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上规模农业龙头企业享受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相关政策,在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名额分配和资格条件把握上给予倾斜;在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省财政贴息扶持方面给予更优惠政策。

3、发展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机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和险种,争取全市三县两区全部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4、争取黄河三角洲农业投资项目和农村基础建设项目能享受和西部地区同样的相关政策,同时免除建设项目县以下配套资金。

5、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试点方面的政策争取工作。

6、现代种业发展、种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政策争取工作。

7、蓝色经济区建设方面的涉农政策争取工作。

8、其它方面的涉农政策争取工作。

(二)项目方面

争取将以下项目列为上级重点支持的项目: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争取上级在认定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时适当增加指标,在贴息贷款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省级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示范企业创建。以出口型企业为主体,开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创建活动。

3、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争取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4、农业部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

5、休闲观光农业与旅游示范县及示范点创建争取工作。

6、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项目。

7、保护区和近水源地区蝗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8、农业部棉花高产创建项目。

9、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10、省级新能源示范县项目。

11、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建设项目。

12、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13、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项目。

14、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

15、农业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16、其它方面的涉农项目争取工作。

(三)资金方面

1、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扶持资金。

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财政扶持贴息资金。

3、省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

4、粮棉高产创建扶持资金。

5、国家蔬菜标准园区扶持资金。

6、东亚飞蝗查治及蝗区生态改造资金。

7、保护区和近水源地区蝗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补贴资金。

8、省级新能源示范县建设资金。

9、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

10、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及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

11、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资金。

12、农民科技培训资金。包括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3、农机购置补贴及保护性耕作建设项目资金。

14、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资金。

15、农业部农产品质检站建设资金。

16、中央财政良种补贴资金。包括棉花、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资金。

17、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资金。

18、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

19、农业部棉花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资金。

20、其它方面的涉农资金争取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确保“三争”活动取得实效,成立市农业局“三争”工作领导小组,各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抓好落实,生产计划科负责做好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抓好督导协调,各科室、单位对所承担的每项任务都要明确好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及工作内容,责任到人,确保“三争”工作有序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