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在的茶文化

现在的茶文化

时间:2023-07-13 17:23: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在的茶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在的茶文化

第1篇

许玉莲

现职: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茶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近年我们从一些茶席设置、泡茶者服饰、泡饮茶具及泡法可看出马来西亚藉华裔茶人当中隐约出现了两种做法的“茶艺表演”:一是走“娘惹”路线;二是走“南洋乡愁”路线。这两种风格的形成主因有二:一是当我们到国外出席茶文化活动参加任何形式的泡茶时,主办方多会请住在“异域的华侨”的我们示范“华侨泡茶法”以展示不同之处,部分茶人就应要求而走上这条路;二是有些茶人认为只有用这种表现手法来泡茶才符合传统才算是茶文化。

“娘惹”是什么?指很早以前约十五、十六世纪,定居在当地的中国后裔与当地马来女通婚的家族后裔,男性被称为“峇峇”,女性称为“娘惹”。他们的生活习俗有华人、马来人以及洋人的元素,其中一项就是“娘惹”们喜欢穿马来纱笼裙。所谓走“娘惹路线”的茶人即表现在:穿改装的马来纱笼裙来泡茶,茶具和泡法是否属于“娘惹”风格倒无所谓了,“娘惹”有没有喝茶习惯好像也不必追究,最重要的是那一袭用马来蜡染的花布裁成的纱笼裙一定要穿在身上,不然大家不知道是“马来西亚华侨”在泡茶。

“南洋乡愁”是指十七、十八世纪时,中国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一带的华人劳工大量涌入南洋地域谋生、打工,(史上将这次的迁徙行为称为“下南洋”),最后落户、落籍定居在当地传宗接代的华工家族的后裔。f电f门宣称自己有“南洋乡愁”,说要用当时先辈祭拜神明的那种粗陶杯,或喝粥水的那种粗陶碗来泡茶喝茶才能保留传统文化,用先辈的“南洋潮州功夫茶”泡法才可显示当地茶文化气息。

首先我们要说身份的确认。对自己的身份要有认知,认清楚了自己是土生土长的马来西亚华裔,不是华侨,要有勇气承担,别让对方的无知或迁就对方的“主题”而造成身份的误解。同时也可让对方知道这身份并不能阻碍我们对一切母语文化包括茶文化的学习,名正言顺则泡茶奉茶喝茶之茶道才可有法度。要是连自己也对自己的身份感觉困扰,或认为只要可上台什么身份亦无所谓,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如果要用过去的器皿来当茶具要挑选适合的,比如说有些旧碗质地不错,喝茶很好也很舒服,就可拿它来泡茶喝,做得好时它会升华为“带有乡愁的艺术味”。而不是主观地认为旧时先辈用这些破碗来喝茶,我们现在也要非用不可,以往先辈这样子泡茶,我们也需如此跟着做,如果不这样做就是背叛了文化。如果有人的祖辈籍贯并非潮州,那么是否也一定要用“南洋潮州功夫茶”泡法才代表他的那一套是马来西亚的那一套呢?

泡茶时如果只是照抄以往的道具、做法,做完考古、历史的求证,再现原来的样子,那是属于博物馆的工作,而不是茶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茶文化工作者可尽力保存过去喝茶的样子作为“读历史”,让大家了解先辈喝茶是怎么一回事,有适当的场合也可重现或表演出来。不过这些并不属于是谁的“流派”,也并不代表马来西亚只能够用此“南洋”手法。当代人要做的茶文化,必须与当代人的思想及生活息息相关,可应用在现在的生活方式里。茶文化表现手法可以是将传统的元素整合翻新,也可是当代全新的创作作品。

第2篇

【关键词】商洛;茶文化;旅游

近年来,商洛茶文化旅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茶文化旅游在发展当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茶叶生产者对茶文化认识不足、缺乏资金的投入、茶文化旅游方式单一等问题。但问题的提出也能更好的帮助商洛茶文化旅游新型活动的开展。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方式,也面临着许多新兴产业的挑战。因此,商洛茶文化旅游必须开发设计出新鲜的元素来吸引游客的到来与驻足。

1 商洛茶文化旅游的问题分析

1.1 茶叶生产者对茶文化旅游认识不足

虽然商洛种植茶树的历史已达上千年,但是商洛市在发展茶文化的旅游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譬如说,在发展过程中对茶文化旅游认识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商洛市茶文化旅游主要是重“茶”轻“游”。在经营过程中,茶叶生产者只是注重茶产量和茶品种的开发,未注重茶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以及发展机制。文化旅游说到底是一种长远的旅游方式,应该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机制,寻找亮点,吸引游客,在其以后的发展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1.2 缺乏资金投入

茶文化旅游的开展,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撑。商洛市对于产茶、制茶、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技术一直处于较落后的状态,并且至今商洛市采用的都是最传统的工艺方法,在品种的开发研制力度方面还须大力投入。据2011年数据显示茶叶精加工厂有11家,加工生产能力在每年100吨的只有4家,可见在茶叶生产与技艺方面急需提高。此外由于缺乏资金的投入,商洛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比较落后。例如:交通、住宿、旅游景区建设、餐饮、服务质量方面有所欠缺。而上述的落后都会进一步导致商洛市茶文化旅游活动与旅游者对于茶文化旅游参与方式与次数的减少,直接会影响到商洛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1.3 茶文化旅游方式单一

茶文化旅游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活动,已经存在约上千年的历史。商洛市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的还是之前较原始的旅游方式。通过,采茶、炒茶、举办茶文化节等方式开展自己的茶文化旅游活动。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当地的地理环境,而把茶文化旅游单独提出来。而商洛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就把二者分开来了,造成了现在的茶文化旅游方式单一。

2 商洛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2.1 利用培训班的开展提高茶叶生产者对茶文化旅游认识

通过培训班的培训提高对茶文化旅游的认识。茶叶生产者通过培训班老师系统的学习、培训,加强茶叶生产者对其的认识。重点侧重在茶叶生产者对旅游方面的认识。培训班只是一种手段来辅助茶叶生茶者更好的了解对茶文化旅游的认识,主要还是要靠茶叶生产者通过自主学习加强对茶文化旅游的认识,茶叶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书籍翻阅的方式,增强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有关的旅游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与认识。

2.2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企业的发展运营,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商洛市本身的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好,仅靠商洛自身的来支撑茶文化旅游是一件极具难度的事情。因此,商洛本市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商洛市也要扩大招商引资的渠道。可以整体招商,也可以通过分项目招商,可以独资,也可以以合资的形式;可以通过租赁,也可以通过承包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只要是有利于商洛市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形式,都可以采纳。

2.3 多种参与方式并存、激发游客兴趣

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方式的多样化对于旅游者有极大的吸引力,也可激发出游客的兴趣。旅游方式的参与必须依据当地的资源分布情况和游客需求状况相关,结合当地的风俗民俗,发掘出特色的一些旅游方式。可根据周围的地理风景状况分布,举办与周围风景有关的主题型的旅游活动、茶文化节,发挥出其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3.1采茶

采茶本来是南方汉族茶农的一种生产活动,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冲击,采茶逐渐形成了一种汉族的民间歌舞。采茶是进行饮茶、泡茶的前提。这是一项要求采茶者格外小心、谨慎的生产活动,需要手巧的人来完成。为了提高旅游者在旅途中的兴趣,采茶这一步骤现在可通过旅游者亲自来完成,让旅游者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劳动者的不易,并且在采茶的过程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以前采茶人为中国创造的宝贵财富,重现昔日情景。

2.3.2茶品茗

据研究表明,茶叶当中所含有的咖啡因、儿茶素等成分,具有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的效果,可明显降低血脂,清除已分解进入血管壁内的脂肪,还有预防心肌梗塞、脑血管梗阻的作用。所以,商洛市也积极开办了茶文化节邀请四面八方的游客品茶,这种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茶对人体的益处。

2.3.3茶饮食

根据史料记载,吃茶法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而现如今将茶掺杂在其他食物中则是对古代吃茶法的延伸,现在称为茶食。旅游是食、住、行、游、购、娱的过程,吃排在第一位,则说明饮食的重要性,以茶作为食材,能够很好的避免浪费茶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达到食补和医疗的双重效果。例如,商洛市推出的抹茶麻薯、五香茶蛋、清蒸茶鲫鱼等都是不错的茶制饮食。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茶饮食的形式与种类也应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进行一些创新。例如,可以加大对茶饮食新菜品的开发,商洛版的“满汉全席”―全茶宴、商洛版的“佛跳墙”―茶膳,以达到食补与医疗的双重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甚于从前。茶火锅、西餐茶宴等形式。

2.3.4茶表演

茶表演的方式多不胜数。其中,最基础最核心的方式就属茶艺表演。茶艺表演是在茶艺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是对茶叶冲泡形象的深刻展示。茶艺表演的开展可以加深旅游者对茶文化的深刻认识,而且旅游者可亲自进行茶艺表演。茶艺表演只是吸引游客的一种方式,也可通过举办茶情景剧表演、茶歌茶舞、茶字画书画展、茶俗等方式来吸引旅游者,激发旅游者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辛锦锋,王丽娟,宋立忠.谈企业如何实施品牌战略[J]1009-2243(2007):03-0200-01

[2]李盼.茶文化的内涵[J]中国茶文化,2013(13)

第3篇

代表中华茶艺的品茶法,把品茶细致地分为六品,目品、鼻品、口品、耳品、身品、意品,不同的茶类用不同的茶器;把品香味分开来,分为闻香和品味,分别用闻香杯、品味杯,这是几千年来,茶文化的进步发展,犹如“茶艺”一词,是台湾人对茶文化的创意,是台湾对茶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特色。

常常有人问起,中华茶艺有关闻香杯、品茗杯分开来的品茶方式起源于何人?何地何故?

1979年左右,一批台湾南部的爱茶人士,时常七八个人聚集一起泡茶。其中有很多是200多年前来自广东省潮州府,包括现在的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和丰顺县等移居到台湾屏东县潮州镇的后裔,他们大都沿袭着故乡“潮州工夫茶”的习俗,经常相聚在一起斗茶。为了让泡茶的人斟茶方便,每人用两组杯子。一组放在自己面前,另一组推向自己前面的中间,然后各人取各人的一杯茶品味,审评所泡茶的优劣。刚开始的时候,两组杯子是一样的,渐渐地,有人认为杯子一样容易误拿别人的杯子,为了避免搞错而分为两种不同的杯子。很快地,又有人认为,应该将闻香的杯子做得高一点且要束口,香气才能集中,不容易很快散发,而品茶的杯子需要就口。必须杯沿较宽一些且似v字形斜口,品味较方便,闻香杯与品茗杯分开使用就此形成。

上世纪70年代束期,台湾正是茶艺之风兴起之时,这种分为高口的闻香杯与宽口的品茗杯分别开来品茶的方式,很快就从南到北的流传开来。1980年,我在林馥泉先生那里学茶的时候,已经有闻香杯与品茗杯分开使用的情形了。1981年,我住在台北内湖。家里来人时,朋友间品茶也已经开始用闻香杯与品茗杯了。但印象中,陆羽茶艺中心教学却似乎未曾有过闻香杯、品茗杯分开来用的经验。我在陆羽茶艺中心上茶艺课时,只用一只杯子,将一只或两只小杯放在当时所谓的“茶船”内转动地烫杯,然后提起小茶壶在“茶船”沿上绕一迁,发出“嘎嘎”响声,称“关公巡城”,然后将小壶的茶分别斟入小杯中,称作“韩信点兵”。

中华茶艺应该与时俱进,逐渐走向精致化才是发展之道。中华茶艺的美是大美,是意境的美,大美是感官之外的美。如果,中华茶艺只强调感官之美,没有意境,没有技艺,没有礼法,还谈什么“道”昵?中国的茶业过于粗糙,缺乏文化的深度,好不容易发展出具有文化创意的茶艺,当富有西方情调的咖啡传入中国来,茶艺很快就面临后继无力的窘态,这个问题绝不是茶艺本身的问题,而是人为的环境问题。不同的环境可以孕育出不同的果实。茶到日本几百年,到西方一二百年,却可以维持不坠的美好年代。

近年来,台湾的一些茶艺界人士,以为省略了器皿,就可以多卖几斤茶叶。而不重视茶器的应用,好像茶艺就只有那一杯茶,越是如此,茶产业越会壁垒重重,茶文化发展越窒碍难行。喝茶的人转向咖啡馆,喝咖啡的人愈来愈多,现在咖啡馆也卖茶。如果茶艺馆只重视那一杯茶,那么喝茶何磐在茶艺馆,在咖啡馆也能喝茶,这就是台湾茶艺馆逐渐式微的重要原因。

国人对茶艺的认知不足,对茶文化的了解不深,把一杯茶的感官享受当作就是茶艺的美,把一杯茶的物理性质作为茶艺的追求目的,物理性可以用科技来执行得更为完美。茶艺是人文社会科学的范畴,茶艺的美是体现在行茶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如果把茶艺定调在一杯茶的好喝、好感上,珍珠奶茶、泡沫红茶、包装液态茶更能吸引人。

如果星巴克变成茶艺馆,咖啡会卖得更多,茶的生意会更好。咖啡在自己的国家能生存发展,到中国来也能生存发展;为什么茶到别的地方能生存发展,在自家的土地却维持得如此的艰辛,不能可持续性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方式;茶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人民群众的在体育运动上的支出在逐步的提高,人民对于身体的保养意识逐渐提高。随着现代人民健康和健美的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民注意到了对于身材的保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和身材。人民对于身体的关注,引起了健美操的潮流,现阶段我国的健美操有着广泛的市场行情,广场阿姨的广场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于身心健康的需求。但是健身类体育模式更适合男性,较为单一。健身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不能讲究方式方法,限制了体育类别的教学创新和对人才的培[1]。传统固化的健美操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教学方式也较为单一,为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健美专业的发展,可以将健美操和其他的行业进行融合,比如:爵士舞、古典舞、采茶舞等。

1创新教育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学,是指对于知识进行一味地灌输,毫无创造性,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只注重的结果,不注重过程。而现在的启发式教学又称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启发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重点,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知识。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2]。创新教育主要是教学理念的创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不拘束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健美操的创新可以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创新,将健美操和茶文化融合在一起,将看起来不太能融合在一起的两个元素进行融合,促进健美操的课程创新。

2健美操教学理念

健美操教学的创新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抛弃传统教育中的限制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将原本的死板教学变为灵活的教学,让学生在健美操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兴趣,在对于健美操的动作设计中,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的能力自己对动作进行创造。健美操的教学课程可以实施微格教学、快乐教学、阶梯式的教学等。在健美操的创新教学,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面向全体学生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给予评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3]。高校的学生心智已经成熟,有自己的判断,这时,学生的兴趣如果不能被教师激发,在教学上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能够找到健美操课程的价值所在,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3健美操实施中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单一

健美操是新兴的专业,教学内容还存在着单一性。学生对于健美操的学习只能够被动地接受,不能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现在大部分的人群都还不了解健美操,不能理解到健美操的作用和实质的发展,对于健美操的理解还停留在太极、武术、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的层面上,丧失了学习兴趣。我国近年来促进教育的发展,也带动了健美操专业的发展,提高了健美操行业的质量。我国的健美操的课程还是一个大班的课程,教学内容死板,只能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学习,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学方式一般是看视频、分解动作教学,在学生忘记的时候,进行提醒。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与时俱进,不能和其他的舞蹈进行融合,忽视了学生的创新[4]。

3.2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

健美操是一个大型项目,包含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种类的健美操进行不同的教学。比如:健身操、拉丁健美操、搏击操、大众健美操等。我国现阶段的健美操专业,将不同的健美操集合成在一起,让学生产生混乱,减少了对于健美操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效果,让学生感觉健美操不能够作为一门专业技能,忽略健美操的重要性,影响健美操的教学。

3.3没有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判断[5]。教学评价能够直接反应学生能不能适合这种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不能促进专业的发展。高校的健美操的教学的评价标准还不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不能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任何的含金量,难以发挥教学评价的促进作用。

3.4创新教学的应用情况有限

创新式教学早就落实到实际当中去,但是高校一般只重视竞技类体育项目,对于健美操的教学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生跳,教师再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死板有没有新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抵触心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让学生难以形成对健美操的正确认识,影响健美操的发展。现阶段健美操的教学方式非常有规律性,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掌握了这种套路,对于之后的学习不再认真,考试也是根据套路敷衍了事。

4健美操的创新实践

4.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对健美操感兴趣,才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现代的高校的健美操的课程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于健美操的教学内容枯燥,缺少活力。找到了原因就能找到解决的方式,优化健美操的教学内容,选择活泼、新颖、充满时代感的健美操,将健美操和其他的舞种进行融合,健美操和蒙古舞的融合,体现蒙古族的自由奔放;健美操和古典舞的融合,体现身姿的优雅;将健美操和采茶文化融合,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对健美操进行研究。

4.2创新教育

教学的一个跳、一个模仿的形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可以对健美操进行创造,从模仿老师到自主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近来,一方面肯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促进高校健美操的教学方式发展。也可以让学生将健美操和其他学生感兴趣的舞蹈进行融合,促进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了解健美操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3健美操的认识

加强人民对于健美操的认识,健美操是融合体育知识、音乐、舞蹈、娱乐在一起的项目,目的是促进健康和美的共同发展。健美操可以和其他的舞蹈种类进行融合,比如:爵士舞、霹雳舞等。健美操是有氧运动,在保证美观的同时也能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在跳健美操的时候分泌多巴胺,让人们的心情放松,是解压的好方式[6]。健美操是一种具有观赏性的运动,将艺术和体育进行融合,帮助人们的外形的发展。

4.4健美操和茶文化的融合

茶能够培养人民的美好品质,能够帮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让人们修身养性。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茶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短暂的安宁。茶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茶具有观赏性和趣味性,提高人民的审美。茶能够促进我国的开放,打响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加深和国际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中国和各国之间的友好深交。我国的茶文化和舞蹈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产生了采茶的舞蹈,为了促进健美操专业的课程创新我们可以将茶文化和健美操进行融合,既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健美操的课程创新的发展。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我们可以通过健美操的肢体的展示,让人民进一步的了解茶文化,实现共同发展。茶是通过劳动生产的,我国的茶文化就是通过茶来传播艺术。将健美操的教学活动和茶文化的进行结合,能够促进健美操的课程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健美操的课程的发展都不能切实的落到实际当中,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了促进健美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可以在健美操中融入企业的文化,丰富健美操课程的内容,让健美操的课程富有内涵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其他的知识。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学习茶文化能够陶冶情操,培养恬静的气质,促进民族团结,茶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被人们推崇的美好品性。茶文化不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完善的表演艺术,将茶文化和健美操进行融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我们所期待的。将茶文化和健美操的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丰富健美操的教学内容,解决现在健美操课程的不足,促进健美操课程的教育创新,提高健美操的内涵[6]。所以,将健美操和茶文化进行融合能够切实的推进健美操课程教育的创新。

第5篇

虽然被人尊称为“俞老师”,Tanya的骨子里可没有半分学究气,净是年轻女孩的轻快活泼,甚至还有几分被刻意掩饰起来的顽皮可爱。这个面容素净、嗓音清甜的杭州姑娘,从有记忆开始就与茶相处,老家那些用来炒制龙井的工具和茶具,想必是她童年时最熟悉的玩具。

见到Tanya的下午,她刚从南方茶区寻春茶回来,还一路去到景德镇学习瓷器的手绘工艺,因为和茶关联紧密,那些制作茶具的细枝末节也成为她想要了解的新知。行程的疲惫完全没有影响Tanya的采访兴致,一边聊着茶的话题,一边带我们品尝不同的茶品,端坐茶台之后的Tanya,娴熟的烹茶动作很像是某种水禽的舞蹈,优雅曼妙,眼神中则传递出一种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淡定和包容。

“茶越喝越安静,而酒越喝越晕眩。”并没有因为自家的龙井茶生意而女承父业,大学毕业后的Tanya无关于茶。反倒是许久后对于中国茶文化的一次偶然碰撞,令Tanya第一次爱上这个陪伴自己长大的伙伴,转而重新追随它,研究和传播茶文化。“每个人对茶的味道都有自己的体会,没有所谓对错,都是独一无二的答案。”虽然目前身为国家高级茶艺师、评茶员和国家职业技能(茶艺师)考评员,Tanya在引导大家描述眼前茶品的味道时,却没有丝毫的专业苛刻精神,反而是鼓励有加。

“在做培训工作的时候,我也遇到过一些并非真心学茶,只想附庸风雅的人。所以现在的我想寻找一些新思路,想办法去面对那些真的喜欢茶的人们,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不同于父辈的茶商思维,Tanya想要用新生代的眼光开拓传播茶文化的新途径,“同时我也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茶,了解茶,从而喜欢上茶。要知道每种茶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功效,能够帮助人的身心健康。”从茶的滋味谈到茶的修养,手持一杯新沏的茶汤,Tanya补充说:“对于都市女性,我认为茶可以提升她们的幸福指数,就像这款凤凰单从,喝它的人都会感到心情愉悦,这是茶性的缘故;而从品茶的习惯中,女人也可以慢慢修炼得更加温婉和柔和。”

以前都不明白为何诸多茶艺师都为女性,在Tanya这里我找得了答案。再珍贵的茶品,也需配上一位秀美的可人儿,为其拂袖起舞,借一壶清泉将其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如此美妙演绎,也才不辜负了这杯中的一方茶汤。如今有Tanya这样的新生代茶人们,接过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火炬,也才不辜负了我们几千年历史的宝藏――茶。

第6篇

在近7个小时的品茗恳谈过程中,陆教授流露出了他对当前茶界关于“茶艺”、“茶道”与“茶文化”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之现象的担忧之情,范老师则旁征博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以历史、哲学的视角对这三个概念的含义以及来龙去脉进行了全新解读。

志同道合的两位学者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他们的对话,充满了睿智,也体现出了他们对中华茶文化的独到见地。

陆:您认为茶艺与茶道有区别吗?

范:茶道与茶艺是“体”和“用”的关系,可以用方法论来清楚区别。“道”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是形而上的;“艺”是有形的,表现于外的,是有形的器物、制度等,是形而下的。在茶中,能表现出来的就是艺。只有艺才能真正表演,道是无法表演的。茶艺偏向科学,茶道偏向哲学。

我把茶艺的界说分为广义和狭义两部分:广义的茶艺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的茶艺,是研究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

如何泡好一壶茶是属于科学,是一种技艺。泡茶的方法有千百种。但要泡好一壶茶一定有个公式,一个最好的方法。虽然条条道路通罗马,其中有一条是最省时、省力、最便捷的路,最适合您走的路。这条路就是我们茶艺学要寻找、探讨的目的。

我常举例说“以茶道为圆心,茶艺为半径,画一个圆即茶文化。”圆心是生命的定位、是生命的立足点。有立足点才能决定方向,才能选择目标。有了方向、目标,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才是人生之道。学茶艺的目的,为的是追求人生之道。圆心定位在此,半径愈长,画出的范围就愈大,茶文化的范围也越大。

茶文化包括茶道和茶艺,其中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故茶文化中有行为、有物态、有思想、有制度,必须是物质加精神才是完整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形上与形下以茶艺来贯穿,茶道与茶艺的总和才是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悠久,但因没有做科学的整理,用词不准确、规范不明确,所以不够有深度和高度,无法提升,也就不能形成茶道。中国人向来喜欢以茶会友,在品茶之余,谈天说道,意兴遄飞,人人自以为离“道”不远,但曲终人散后,则依然故我。似这般的清谈聊天,哪能把“道”聊出来?“道”可以自由地表达,但需要“悟”,没有悟的道未必是真道。道要传达给别人理解,一般庶民需要有工具、载体和过程。茶艺即是这个部分。

日本茶道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茶文化中的一种典型,那是因为他们的茶中有规矩、有礼法。中国人则一向不喜欢守规矩,所以我认为现阶段如果要提升中国茶文化,应该先强调“艺”,以艺来自我约束,规范自己,当艺表现得炉火纯青了,就自然入道了。就是孔子也要到七十岁以后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我们一般人在初学阶段更应遵循规矩而行。所以,学习茶艺是为了修习茶道。艺是助人进入道的工具、载体,是过程,同时艺也是道的形式、道的呈现。《庄子》中有“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的刀法是艺,但解牛于无形是道,运刀能如此神妙靠的是艺中有道。

陆:现在的茶艺表演,表演者年纪很轻,应该没有太深的茶道修养,但他“艺”的表现非常完美。这中间的“道”和“艺”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范:艺的表现需要有道,才会有深度的美;而道的体会是需要悟。悟。是积累起来的。人的聪明智能是修行来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学习实践的功德来,累积得越多,聪明智慧就越高。年纪虽然轻,有悟性,聪明智慧高,表现出来的艺是有深度的美,自然就完美,因为它是有道的艺。

陆:“茶艺”这名词,古人为何没有想到?

范:茶文化发展已经几千年了,过去的人,或说古人,并没有把应用茶和对茶体会的哲学、思想,清楚地、系统地以科学的方法表达出来。思想的表达或表现是需要方法的训练和学习。现代人提出“茶艺”,是领悟到茶文化的核心,且能准确完美地表现出来,能表现出来才能传承,才能普世接受。茶艺可以说是实践、务实的茶文化表现。针对事物用准确的语词来表达。这代表我们现代人的进步吧!

陆:当年娄子匡先生提出的“茶艺”是何意义?

范:基本上是等于“茶道”,是茶道具体的一面,也就是说要把茶道让人实践,务实地享受茶的生活。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实践,走向茶道的一步一步过程,就是“艺”,就是“茶艺”。茶道和茶艺,可以说是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语词的一种表达。但是,在表达一种事物时必须具体,表示一种技能、一种职业时。更应该具体清楚。“茶艺”是一种具体的生活应用,是一种技艺。可以拿来表演,让人欣赏的技艺,那就应该是“艺”了;“道”是无形无相的,怎么表演?所以“茶艺”这个名词才是较准确的,“茶艺师”的称呼才是较正确的。“茶艺师”这名词是我提出来的,是经官方认定的,这就是正统。如果说“茶道师”或“泡茶师”,那是不准确的。茶艺师还要懂得茶性,懂得与之相关艺术的运用;泡茶师只是泡茶,那是不够的。

陆:您所阐释的“茶艺”和陆羽当年提出的“茶法”有没有区别?

范: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的理论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只是一个开拓者,提出一个方向,可能要经过弟子、再传弟子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完整的学理、一个坚实的理论架构。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茶能彰显道时,道就寄托在茶中;当茶不能彰显道时,道又会寄托在别物中,或许寄托在咖啡为咖啡道,或许寄托在餐饮为餐饮道……而茶为何能彰显道,适合道寄托?因人类发现和应用茶已有数千年,经过数千年来前贤、大德不断的从各个方面探讨研究应用茶,建设茶的技艺、礼法,使茶中有艺,而艺可入道。

“茶艺”和“茶法”是相通而不相同的。“茶艺”、“茶法”、“茶道”,甚至于“茶技”,都有所不同,例如黄种人中有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而中国人中有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技、艺、道、法,古圣先贤早已诠释清楚,为什么到了茶,就含糊不清呢?这是商业的结果。中国的茶商业是很落伍的行业,茶文化、茶学术没有尽到责任,一直让茶商业在含糊中取得利益。

陆:日本在1868年的明治维新时,把欧洲的艺学引进,并与中国的道成功结合后有了今日的茶道。台湾看起来已走了一半,应该会走向成功。

范:在这一点上,台湾领悟到了修道要有方法,大陆现在也有些领悟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茶艺将进入艺道的领域,将是世界人类的幸福。

陆:中国文化元素很多,但还没有整合,需要有人来做整合的工作。

范: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华。日本人的一切生活面都受茶道的影响,他们生活的规矩是从茶道中来的。学茶并不是学大道理,就是学习注意生活小节、注意细微的地方,果真如此,一生行事必定失误少,累积的成就自然就比较大,从茶艺的规矩中学习成就大事的能量。

陆:大陆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发展经济。虽然经济起来了,但也失去了很多东西,例如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的缺失,我也是因此才进入茶文化圈的。

范:我认为依人类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未来应该是要以人为本的。而以人为本的就是茶,茶人是社会上的君子,有一点使命感、有一点作为、有一点绅士风度,像一个人的样子。而人能成为一个人的特质,就是有个“礼”在,而礼就是规矩。喝茶有规矩,把规矩表现出来即“茶艺”。如果不提茶艺。喝茶用塑料杯、纸杯就好了。为什么大家会不满足于塑料杯、纸杯?

英国著名的文学家汤姆士・德昆西说:“茶永远是最聪慧人的饮料”。我们茶人对建立社会规范这件事,是可以有贡献的。

陆:我认为中国茶中,道家的成分是不是占得比较重?

范:道家讲修道,非常讲究阴阳调和。现在中国人讲泡茶是“道”,近年来又流行起茶席设计,但却没有把道家的思想理论阴阳五行的元素考虑进去,那么茶中所谓的道就没有了根据。现在许多人讲茶道,是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陆:范先生您能不受意识型态左右,客观、科学地评论观念性的东西,这是我很敬佩的。您的“道”是很自然地引导人改变。我们大陆现在也在改变,人们的观念逐渐往客观方面走。

范:大陆现在是改变的好时机,尤其是茶文化方面。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茶国,也是饮茶人口最多的国家,茶是中国的国饮。过去我不敢说,现在我要大声说,中国现在是“有茶无道”。要提升茶文化,才能离开庸俗、低俗、媚俗的风气,才能是有品味的人,才能是文明的社会。在这方面需要有一批人出来引导,引导往富而好礼的方向走,建设“有茶有道”的社会、有品味的社会,成为现代文明的社会。

第7篇

我国茶文化结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极具人文教育价值。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将茶文化与体育文化教学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真正实现文化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整合。本文针对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结合进行具体论述研究。

关键词:

茶文化;体育文化;结合

在茶文化中蕴含着很多的精神内涵,这些精神主要以儒家为主,儒家的主要思想就是仁,认为人是关键的,要解放思想,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和谐相处,通过自身的调节来改变身边的人际关系。无论人出生的时候是恶还是善,只要后天的教育能够对人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结合,是当代体育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茶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需要。

1当前体育教学状况分析

1.1将体育学科与文化学科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体育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科,所以,现在不仅要改变之前的那种传统的观念还要将体育这门学科与其他的文化学科看成是同等重要的。体育学科也是需要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将整个体系中的学科相互关联,让学生能够对体育学科的知识也能够形成一个理论系统。这样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体系

通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体系来帮助学校进行体育教学,也帮助学生适应这个新的学科的到来。有了教学大纲,体育教学的老师们就有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对学生也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标准,这样对于学生就会有了一个好的衡量。同时,一个标准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各种体育活动,这样学校也可以找到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的缺点,进而能够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教学大纲和标准体系帮助体育教学在学校中建立自己的地位,发挥出体育教学的效果。

1.3教学元素单一,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有效融入

目前我国的多数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都是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的,很多时候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都是通过一些简单考试来确定,在整个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单一,因此导致很多学生都没有一个好成绩,还有一些地区因为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并没有发展和进步,最终导致很多学生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

2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变化及特点认知

2.1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考试发展变化分析

随着整个教学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体育学科也随着产生很多的变化。首先,体育学科的课程考试不再是之前的那种对某些体育活动单纯的进行考核,只是作为了解学生对体育活动掌握的情况的一项考试,现在,课程考试作为学生考试成绩中的一项重要的部分,在整个考核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体育成绩由原本的单纯的了解转变为现在的考核,这个体育课程考试性质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于体育的重视,以及体育教学的发展和改善,同时,因为这一系列的改变使得学生们能够认识到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当学生建立了这种认识,就会对体育活动有所重视,对于之后的体育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体育发展也有所帮助,最终对于自身的整个发展起到基础的作用。

2.2考试的形式与内涵逐渐发展成熟

现今整个体育教学机制都已经逐渐成熟了,对于体育考试的形式也日渐的成熟,不再是以往的以了解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为主,现今,这个教学的体系中已经包括了体育考试,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建立了新的考试机制,这一机制表示着学校中的体育考试的整体性和成熟性。不论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都要求积极认真考试,考试成绩都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2.3多数师生己经形成体育课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的观念

现在,将体育课与文化课放在同等的地位上,老师对于体育的重视自然而然就会带动学生们对于体育的重视。文化课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洞察事物的能力,体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敏度以及为学生的健康提供一个有效的支撑,通过在一些选拔类的考试中将体育加入进去,引起学生们的重视,学生们对体育也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得体育学科在学生中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认同。当今时代,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全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全面发展,体育的加入对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帮助。

3体育教学融入茶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分析

首先,我们在对当前的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体育教学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无论是在那部分的体育教学中都缺少文化的融入,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中的体育教学中都只是单一的教学,并没有一些文化的融入,这也导致整个体育教学的单一枯燥,使得学生们逐渐对一些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活动失去兴趣。最后学生们对于体育教学失去兴趣,使得整个体育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里通过引入一定的传统文化来丰富整个体育教学的内容,帮助老师来吸引学生们的兴趣。而在众多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是与体育活动能够最好地融合在一起,因为茶文化中具有的许多精神与体育中的一些精神是不谋而合的,这样既可以丰富整个体育教学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们对茶文化有所了解,让学生们重新对体育教学感兴趣,进而使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改善体育教学效果。其次,对于茶文化的融合,有助于学校实现学生们全面发展的目标,因为茶文化中具有很多学生们应该知道并且应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们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将这种文化与体育相结合,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自身找问题,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茶文化的这种与体育教学的融合能够规范学生们的一些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茶文化的融入让学生们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的同时会对我国的文化形成一个体系,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很高的文化素养,弥补了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文化的忽略,这样不仅让学生对于体育能够有所重视,还能够对我国的文化有所重视。

4茶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实施思路分析

4.1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

茶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也正是当代社会中所缺少的,所以,学校开展茶文化学习对学生们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让学生们学习茶文化之后能够有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学生们在学习茶文化后,能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形成集体意识,这对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很重要,通过将体育文化与茶文化进行双向学习,学生们能够形成一个集体意识以及正确的精神取向。

4.2推广茶文化教学,融入体育文化精神,为学生营造全面文化素养环境

通过学校开展这种茶文化教学,将体育文化精神融入进去,能够给学生从小建立一个相对健全的文化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素养,形成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意识。

结束语

本文对茶文化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进行了分析,通过传承和普及茶文化,提升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完善。

作者:崔久剑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东涛.传统茶文化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作用探析[J].福建茶叶,2016(1):247-248.

[2]唐锐.以采茶舞为例,探究传统文化融入体育教学的思路分析[J].福建茶叶,2016(2):176-177.

[3]付文灿.基于健康理念的茶文化与体育精神的结合[J].福建茶叶,2016(6):245-246.

第8篇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探析

刚刚接触中国茶文化的人们,往往会首先陶醉于它那博大精深且优美精致的物质文化,如那婀娜多姿、韵味十足的茶歌茶舞,又如那古朴典雅、巧夺天工的各类茶具,还有那种类丰富的茶叶。但要看到,这只是中国茶文化的表面和基础,茶文化还蕴含着十分丰厚的哲学思想和优秀的价值观念,如“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等等,在将近两千年的发展中,茶文化对中国人的性格和心态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并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人际关系、行为习惯当中。可以说,在当前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面对高校中出现的一些思想问题,我们不妨从中国茶文化中吸取优秀的思想元素和价值观念,将其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利用茶文化形态丰富的特点,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必定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又好又快发展。

1当代大学生思想以及高校思政工作的偏差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且瞬息万变的时代,尤其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各种新的思想和新的价值观念扑面而来,这让我们的一些传统价值理念愈来愈弱,特别是对于那些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而言更是如此。这些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当然有积极和正面的,但其中也难免鱼龙混杂,夹杂着许多消沉负面的内容,譬如说奋斗不如及时行乐、有钱就有一切等等。可以说,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会让大学生失去积极向上的心态,变得懒散低俗甚至是心理扭曲。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载体,但是从不少高校的教学实际来看,当前我们的高校思政工作还存在很多偏差,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死板等,这就让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变成“鸡肋”,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取得不了预期的目的。

1.1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方面的一些误区

1.1.1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集体意识,过于自私自利

从时间上看,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为95后,一方面以独生子女为主,从小便如“小皇帝”、“小公主”一般受到家庭的万般宠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方面,这一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后的清贫生活,赶上了我国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的大好时代,大多数家庭都衣食无忧,很大一部分家庭还较为富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多了几分享乐的心,缺乏必要的吃苦精神。由是言之,这些元素的叠加,就让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普遍缺少足够的集体主义意识,在与同学或是他人相处时,更多去考虑自己的得与失,过于注重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把集体的利益抛在一边,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具有不可小觑的负面作用。

1.1.2很多大学生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甚至是价值观变得扭曲而极端

在这方面,尤其要说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来自西方的影视剧以及歌曲等,带来了大量的资本主义社会纸醉金迷的内容,让不少大学生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盲目崇拜,觉得“外国的月亮就是圆”,凡事必称西方如何如何,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不甚重视甚至是嗤之以鼻。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辨别力还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敌对分子的误导,把网上很多别有用心的负面言论视为真理,对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民族性格产生抵触心理。这些原因就很容易让大学生沉迷于各种物质上的享受中,同时失去正确的人生信念,觉得人生在世只要及时行乐就好,把为国为民而奋斗的价值观念抛在脑后,甚至是误入歧途,自毁前程。

1.2一些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偏差

1.2.1不少高校并没有把思政教育置于学校的整体教育规划当中,其背后是高校的功利心在作祟

当前社会的就业环境呈现出越来越激烈的趋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让高校“头疼不已”,因此很多高校从一开始便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和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到了提升就业率上面。如何提升就业率?对于高校来讲就是要围绕社会需求,把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摆在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课程设计安排,还是教学内容,学校都会围绕“就业”两个字来做文章。当然,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要说的是一个“度”字,高校把精力基本全放到就业率上面,必然会造成“一头轻一头沉”的情形,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可有可无。

1.2.2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督和考评制度还不太完善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准确性、渗透性,一个不可忽视的办法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和考评制度,用制度去监管和奖惩老师,用制度去考评学生,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少高校缺乏这样的监管和考评制度。一方面在教师的课程管理上不甚重视,导致不少老师是照本宣科,随便讲讲即可,让课程变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另一方面在学生的考评上不甚用心,很少会去进行严格的考试和测评,有的尽管会进行相应的考试,但是也以开卷为主,学生们翻翻书抄抄内容即可,基本都会及格。同时也没有对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测评,难以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产生约束和引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不受约束,加剧了他们在这方面的偏差。

2中国茶文化的思想教育意义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极其深厚,这并非是盲目赞誉,而是客观评价。一方面,中国茶文化具有深厚的物质文化价值,譬如说那些精致的茶具、优美的舞蹈、动听的歌曲等,另一方面是我们本节重点来讲的内容,也就是茶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教育价值。中国茶文化发展之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和包容的,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它不断吸收其它思想和哲学的优秀内容,如儒家的“修身养性”、道家的“天人合一”以及佛教的“禅茶一味”等,最终形成了茶文化别具特色的思想价值体系。这种思想价值体系内涵宽广,如果我们从宏观上将其分类的话,大致可以分为两层含义,第一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第二是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2.1茶文化思想价值体系中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这一方面可以概括为一个词,那就是“重德”。重德的内涵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如字面所言,就是重视道德和秩序,这是茶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基础。重德首先体现在茶德上面,茶德源自于茶叶的天然特质,因为茶叶的生存环境大多为野外的山谷中、丘陵上,一方面其远离市井的喧嚣,没有什么污染,无论是空气、水源还是土壤,都是原生态的,这就赋予了茶叶幽雅纯净、平和质朴的自然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山间与平原不同,气候变化无常,且四季温差较大,因此茶树在成长中难免会遭受一些雨雪风霜的考验,这就为茶树增添了几分坚韧不拔的气质。而茶树的这些自然特性,会浓缩到一碗茶汤之中。经过开水的冲泡,茶叶会充分释放自己的性情,有的茶汤色泽碧绿,口感甘甜,让人品之如身处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中;有的茶汤色泽亮黄,口感醇厚,让人饮之如同在聆听层次分明、节奏明快的大自然之声,无论从口感还是观感上,都能带给品茗者非常大的享受。

应该说,茶的这些特性让茶犹如一个风度翩翩、品位高雅的君子,没有凡人之市侩劳碌,也没有庸人之媚俗之态,有的只是高洁、积极、平和、乐观和优雅。而中国人饮茶,并非单纯去为了茶的外观和味道,而是在品其背后的韵味,因此在千百年间,茶文化的这些茶德,会在经意和不经意中,通过人们的茶事活动,一点点渗透到了人们的思想深处,并引导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展开去讲,就是说茶文化的茶德,能够让茶人产生对美的追求,这一方面是体现在各种艺术美上面,如环境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等,让他们建立起更加积极且高尚的美学观念。茶德还体现在饮茶对自身高雅人格的孜孜追求上面。我国著名茶学家陆羽所著的经典著作《茶经》,就指出饮茶者要注重“精行俭德”,其大意就是说饮茶者的品行要能够与茶叶相匹配,这个观点也是中国茶文化对茶德标准的最早文字记载。唐朝之后,历朝历代的中国饮茶者,在陆羽的基础上,把茶文化的茶德进一步归纳并提炼,将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找寻自我的良好载体。因此,我国茶人经常利用茶文化“廉美和静”的茶德,来严格规范和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高洁,行为也更加优雅。

2.2茶文化思想价值体系中自己和他人及社会的关系

这方面同样可以概括为两个字,那就是“尚和”。从思想渊源上看,茶文化中的“尚和”理念来自于儒家文化,另外也有一些道家和佛教的影子。从根子上讲,这三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对于“尚和”的诠释尽管大体相同,但是也有各自的独到见解。举例来讲,儒家的“尚和”主张个人要与他人和社会始终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及和谐,距离上要恰到好处,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在礼节上要不卑不亢、彬彬有礼,这也是中庸之道在茶文化中的体现。而道教的“尚和”则注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统一,颇有几分潇洒之意,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层面。至于佛教的“尚和”,主要体现在人与心灵的对话上,主张其教徒要通过茶事活动,去感悟宇宙万物的真谛,明白人生的最终目的,抛弃凡尘种种欲望,最终达到“言色相和”的境界。而茶文化则巧妙地将三者的特征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不同的茶人结合自身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去很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茶德。

分类来说,儒家的“尚和”可以激励人们去修身养性,去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中,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家的“尚和”,则可以帮助那些浮躁不安的人平静下来,用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人生中的得意与失意。而佛教的“尚和”,则可以帮助人们找到人生的真谛,做到内心透彻,达到“顿悟”的目的。

3用茶文化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1要利用茶文化的丰厚内涵和多样性,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中间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外在表现。比如说江西客家人的采茶戏、广西壮族的采茶舞、蒙古族的敬茶礼、江南地区的茶艺表演等等。当然不同地区的茶文化背后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些内涵不仅具有很好的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功能,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从茶文化的不同方面去有针对性地提取其精神文化内涵,并根据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去融入到他们的课程中。举例来说,对于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如茶马古道、万里茶道等历史,将其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去,如此便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对我们民族和国家有更加深入的认知,让他们在思想上更加钦佩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当然,茶文化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等内涵,同样可以融入到其它专业的课程中,这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大学思政工作的水平大有裨益。

3.2要创新大学思政教育工作的监督和考评制度

为什么一些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深究其因不难发现,问题还是出在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考评制度上。对于大学管理者而言,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尽快改变过去那种陈旧而不合时宜的思想政治教育考试方式,将其与其它考试放到同等地位,并制定更加严格的考评机制,以此来增加学生们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但同时也要看到,大学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内容比较乏味,缺乏足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因此为了让大学生的对思政教育产生兴趣,就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把与此相对的茶文化内容融入到考评当中,从而使学生们能够带着兴趣学、带着热情考,真正做到学有所知,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技文汇,2009(15):58-58.

[2]李瑞.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3]高旭晖,张子强.论茶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03(2):36-38.

第9篇

嘉宾:浅浅(行业专业设计)

黑色很幽默(行业营销专员)

墨七(普通消费者茶叶发烧友)

一件商品的包装,除了它的保护和容纳功能外,更重要的是促销功能。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包装的保护和容纳功能在日益弱化的同时,它的促销功能却逐渐得到了加强。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茶叶市场里,商品的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期“三人行”就和大家一同谈谈茶叶销售中至关重要的包装。

卦卦:新年刚过,想必各位家中都收到不少的“茶礼”,各位还是先谈谈对茶叶包装的看法吧!

墨七:对于茶叶爱好者来说,我们最关注的是茶的本身品质是否优异,外包装我们真的不是很注重的。但是作为礼品,精美高档的包装则是必要的。这应该算是国人的消费习惯了,总希望在包装上能体现或超越自己的实际消费。所以选包装的时候,往往是接受礼品人的身份、品位等决定了包装的简繁程度。

黑色很幽默:可能自己本身就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所以看待茶礼包装的时候有着不一样的视角。一方面包装设计独特有创新的,会吸引我多一些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每次遇到包装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去核算它的成本。说句实话,在礼品市场里,买椟还珠的情况屡见不鲜,有时候消费者真的不知道是为包装还是商品埋单。

就拿今年北京马连道批发市场的一款热销的茶叶包装来说吧,“五福临门”是一个长约40厘米的大礼盒,礼盒里放着5个彩碗,另有5个罐子里分别可以装50克的茶叶。虽然这个设计很精巧,但包装的成本太高,光这5个彩碗就值二三百元,里头的茶叶价值几何恐怕真的不好说,难怪很多人对我们这个行业有着“暴利”的误解。

浅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茶叶的包装就层出不穷。目前,市场上茶叶包装已突破了原有的传统模式,由过去的散装纸包、塑料袋包、罐装,发展到了现在流行的高档精美礼品纸质盒(罐)装、铝箔精致小泡装,出现了纸罐、金属罐、衬袋盒装、复合薄膜袋、竹(木)盒、玻璃罐等等,真是不甚枚举。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我国就已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学,茶逐渐超出了作为饮品的范畴,融入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经济发展至今,茶叶的包装也成为了茶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消费流通领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卦卦:“过度包装”一直是礼品市场中大家争论不休的焦点。国家对此也出台了不少法规、管理办法试图来规范这个市场,但是收效甚微。到底茶叶应该怎么包装呢?

墨七:聪明的动物可能只知道储藏食物或设法将食物保存得长久些,而人却知道除此之外,还可把它们包裹得更精致、装饰得更漂亮。这并不是因为动物不够聪明,而是因为食物之于动物仅有果腹充饥之用途,而无交换、买卖之功能。除了这些实用功能外,被包装物的商品属性还催生了包装的非实用:以包装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使之好卖并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便有了过度包装。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行业的不规范造成的,产品品质的参差不齐造成价格的悬殊,只好靠不实用的包装来平衡。

浅浅:华而不实的过度包装固然不可取,可是对茶叶包装“一刀切”的管理办法也不实用。茶叶包装是茶叶在流通、销售领域中保证质量的关键。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对包装的需求也大不相同,还有每个地方人们对消费包装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概而论当然难以执行。

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叶包装设计,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超市不断出现和销售方式改变迅速的今天,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起到无声售货员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外,还需要准确地传达茶叶的信息。作为食品包装,茶叶包装必须传达各种茶叶商品的最基本信息。

墨七:其实对于所谓的过度包装,我倒是持很乐观的态度。因为仔细翻看这几年茶叶的包装,我们就会轻易的发现它的发展和改变。每一种包装的诞生都是因市场的需求而产生的,奢华的包装、小泡分装、简易包装都有其市场消费人群。如果现在的包装并不被消费者认同的话,它的存在一定不长久。

在大家痛批茶叶的过分包装的时候,我想问问大家:有多少人是通过包装来认识茶叶的?茶带着浓重的传统文化色彩,在包装它的同时,有很多被遗忘的传统文化被重新拾起,焕发新的生命力。如果所谓“过度包装”已成为大众的认识,那么我相信它很快会消亡的。

卦卦:现在的茶叶包装真的是琳琅满目,那么各位觉得到底怎样的包装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

墨七:作为消费者我们常常这样消费茶叶。送礼买包装大方精致的,自己买简单实用的。除去减省开支之外,更多的时候也是为了减去处理这累赘包装的麻烦。礼品包装的实用性有限,当它成为丢之可惜,弃之无味的鸡肋的时候,往往真的是令人头疼。

茶叶商品的包装设计要考虑茶这种商品的特点。在我国的文化中,茶文化是一种高深淡雅的文化,所以在进行茶叶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宜进行烦琐过分的包装。目前市场上的部分茶叶包装,看似很高档,却存在着过分包装的倾向,有的脱离了商品的属性,盲目地追求一种表面华丽的装饰和浮燥的色彩,与茶叶本身的质量不相符合。茶叶包装设计重在体现茶文化的神韵特质,而非奢华繁复的包裹。

第10篇

中国茶的全球视野

谈及此次“闽茶世界行”美国站的成功,作为活动主办方的《海峡茶道》杂志社,其社长梅晓敏认为至少有二个层面的考虑:第―个层面。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人民的健康之饮,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片小小的茶叶把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

古代的中国作为世界性的大国,海陆交通发达,其政治、文化影响已经远远超出国界,一片小小的茶叶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符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中国的崛起,让不少不了解中国的海外公众心存畏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心存疑虑。为此,中国需要更开放、更积极地面向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福建是一个有着悠久对外交流传统的省份,闽侨在全球数量多、范围广、影响大。可以这么认为,福建是海外认识中国的主要区域,闽人是世界印象中国的主要族群之一。“闽茶世界行”活动旨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包括闽茶文化在内的中国茶文化,以茶为媒,增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了解。加强友谊。

从第二个层面上讲,近年来,特别是最近的十年来,中国茶产业在文化复兴和人们对健康高雅生活追求的两大引擎的驱动下,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以福建省为例,2012年福建茶叶总产量32.1万吨,毛茶产值150亿元,均居全国榜首,分别比2002年增长2.29倍和7.97倍。另据统计,自2005年,中国茶园面积首次超过印度,跃居世界第一,此后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到2012年,中国茶叶种植面积达3578万亩,茶叶产量达176.1万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产茶国。面对快速发展的产业,其市场培育不再仅仅是省内、国内的,而应立足于全球的市场。“闽茶世界行”活动,由媒体、茶企、政府部门、协会、社团等各部门联手行动,抱团出击,是为福建茶、中国茶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积极努力。

再续中美茶缘

“闽茶世界行”是继“闽茶中国行”之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海峡茶道》、《闽声》等杂志联合创办的又一品牌推广活动,要把福建茶、中国茶带出国门,走向世界,这第一站的选择尤为重要。

选择美国纽约作为“闽茶世界行”的首站,梅社长列举了几个原因:首先要考虑的是活动能否顺利执行,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毕竟是在异国他乡。这次活动选择在美国,选择中秋节,是因为每年中秋节。美国福建同乡会都举办中秋街坊文化节,它既是华人华侨的大聚会,也是向美国主流社会、侨二代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承蒙美国福建同乡会的盛情。多次邀请我们去美国举办茶文化交流活动。并为这次活动场地的落实、人员的邀请、议程的安排做了大量组织协调工作,这使活动方对做好这次活动充满信心,并下定决心走出国门,把第一站选在美国纽约。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美国与中国也是颇有茶缘的。当年英格兰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创建了新英格兰地区的罗德岛。在美国建国之前,罗德岛与波士顿等港口同为美国最重要的茶叶进口港,当地云集了很多富商,美国布朗大学的创立者布朗家族便是通过中美茶叶贸易获得的巨额资金来兴办教育,当地还保留了不少与中国、中国茶有关的建筑、绘画、瓷器等,修建于美国独立之前的“中国茶亭”便是这段“中美茶缘”的历史见证。在波士顿,1773年12月还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并由此而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所以,我们这次“闽茶世界行”美国站的活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再续中美茶缘的一次活动。

继美国站成功举办之后,梅社长说,“接下去我们还会走进欧洲、走进大洋洲、走进非洲等等。作为媒体,策划、组织这些活动,也是我们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美国所见所感

此次美国站活动期间,梅社长的感受良多。他说,就茶言茶,一个感受是美国的生态确实保护得很好。天是蓝的,山是绿的,水是清的。与中国相比。美国国土面积仅比中国少30多万公里,但在国民环保意识方面确实比我们强,联想到国内最近一些城市遭受雾霾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茶产业的发展更是如此,好山好水才能出好茶。

另一个感受是住宿的宾馆的房间里都有咖啡和煮咖啡的壶,就像国内的宾馆放着功夫茶、茶具一样。如果有一天。宾馆里也都放着中国茶,那二十一世纪是中国茶的世纪就到来了。

中国茶走向世界是必然

茶是中国贡献给世界最健康的饮料,全世界有20多亿人在喝茶。从消费习惯来看,美国基本上还是咖啡的国度,但美国的茶叶市场十分活跃。是世界为数不多的销量增长的市场,也是世界上第六大茶叶消费国,茶叶的销售额已从几年前的2亿多美元跃升为现在的8亿多美元。所以美国茶叶市场的空间是相当的巨大的。梅社长认为,中国茶要在美国进一步培育市场,扩大销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打文化牌、健康牌,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华人华侨的桥梁纽带作用。

第11篇

1.金灶KAMJOVE

金灶这个由广东海利集团创立于1989年,专注于茶器具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的企业,是拥有上百项专利技术授权,并先后通过多个国家产品安全认证,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具知名企业。

2.万仟堂EDENUS

万仟堂这个创始于2007年厦门的企业,旗下产品主要覆盖了茶器、香器、花器、陈设艺术品四大品类,是国内为数不多,专注于生产实用与文化兼具陶器的品牌之一,其中以日用艺术陶器最受人们的欢迎。

3.恒福家具TEAMILL

这家创办于1998年广州,集茶具、茶叶和茶食品等相关茶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也是于2015年正式挂牌上市,并专注于打造茶具、茶叶和茶文化生态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新功SEKO

这个隶属于新功集团,成立于2008年潮州,是集电热壶、组合茶炉、多功能组合茶炉、电磁茶炉、电磁炉等各种现代茶具电器的研发生产、设计销售、配送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是拥有强大生产及开发能力,并拥有40多项相关自主专利的企业。

5.容山堂

容山堂这家成立于2012年上海的品牌,是拥有茶室家具、茶具、中式家居等完整茶空间产品线,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中式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型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在线下分布有分支网点,还开通有线上的销售渠道。

6.尚明Samadoyo

这家诞生在广州,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中国传统于西方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的餐厨、咖啡、茶水等玻璃器具的知名现代玻璃器皿品牌,凭借着充满创新的产品设计、高质量的产品细节品质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7.紫丁香Lilac

紫丁香这家集茶壶茶具、厨房用品、陶瓷餐具、储物收纳等家居日常用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在国内设有20多个分支机构,专注于为全国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的知名大型企业。

8.东道

洞道这个诞生于2005年广州的企业,是隶属于恒福茶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颜色清雅、造型创新的茶具而闻名的国内知名茶具品牌,除了茶具外,同时兼营茶叶和茶文化相关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9.方圆紫砂工艺

这家创办于1954年,专注于制造工艺紫砂壶,集紫砂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是目前共推出有600多个品种,拥有1000多万件年产量的,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二级企业。

10.汉唐茶具

第12篇

“七万家中国茶厂敌不过一家英国立顿”的媒体报道给萎靡不振的中国茶业当头一棒,品牌缺失成为中国茶业的心腹之患,争创“响当当”茶叶品牌成了众多中国茶企的首要追求。于是乎,对农耕文化进行再次包装的传统茶文化成了茶叶品牌的“皇帝新装”,茶企拼命鼓吹茶品牌建设就是茶文化宣传,茶品牌建设就是茶文化炒作。

殊不知,这种极端的炒作不仅仅不利于茶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更是有害的。中国作为世界茶叶大国,令人沮丧的现实是:沉重的传统茶文化枷锁导致“80后”近70%不喜欢喝茶,“90后”不爱喝茶者更是高达95%;一零后及至五十年后呢,中国的茶叶将成为供人研究的活化石……以传统茶文化为品牌之魂的中国茶企到了经营模式版本升级的时代,原来的那套方式不好用了,不是企业家们不够努力,也不是他们不够聪明,是环境变了,只不过这种变化是缓慢进行的,甚至是不易觉察的。

市场环境变了,七万家茶企在苦苦思索中国茶叶品牌如何传承历史,继往开来,从“边缘”走向“主流”而一筹莫展。而笔者认为,七万家中国茶企分阶段实现突围的路可以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在中国传统茶文化里保留闪光的内容,在茶叶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贴合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实现 “优质优价”, 把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为新时代人们引以为豪的消费品。第二阶段,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再更上一层楼之后,以一种强势手段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文化先行,商业紧随其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了,中国茶文化就能输出价值观了,能让世界认同我们的行为方式时,中国茶叶品牌自然就会走向世界,征服世界。

中国茶企、中国茶叶品牌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必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输出价值观,仅靠输出物美价廉的茶叶是无法征服世界的。所以我们必须花时间去研究我们可以输出的价值观是什么,这就要回到“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能否赋予茶文化价值观一些可以操作、可以衡量的标准”上来。而价值观的背后就是一种信念与坚持。我们能否输出价值观,让世界认同我们的茶文化,这是中国茶企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尽管这几年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兴起,但是这种繁荣是靠补贴形成的,而我们的补贴能持续多久?另外,孔子学院对中国的经济,对中国的企业能起到什么作用?是推广汉语,还是弘扬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与现代商业文明如何接轨?孔子学院兴旺了,我们的生意是否也跟着兴旺了?如何把文化与商业结合起来?就像韩国的影视剧一样,文化先行,商业殿后,先卖思想,再卖产品。他们的影视剧不是孤立的艺术刨作,而是与商业和经济融为一体。

中国茶业的雄起,至少从目前看,还不是完全向传统茶文化要答案的时候!

中国茶叶营销的变革方向

全球最大茶叶品牌立顿红茶的年销售额约为30亿美元,总结立顿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有一个好的品牌;有一个稳定的质量;有一个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有一个讲信誉的营销网络;有一批稳定的消费者。立顿红茶的稳定质量是如何形成的呢?一是靠摸清大众消费的质量需求;二是靠品质设计;三是靠拼配技术;四是靠科学实用的包装。立顿在营销上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借鉴的。

从“产地品牌”到“产品品牌”

在中国悠久的茶发展史中,只有产地品牌,而没有产品品牌。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都是名茶品种,但不是茶品牌,而且每个品种都是以产地为茶品质的衡量标准。其结果就是,任何企业都可以把产品冠上龙井、铁观音等,造成市场上充斥着品质各异、价格各异的茶品,结果是消费者雾里看花,市场缺乏信任度。试问:目前,哪个产品品牌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这是典型的有种类、无名牌的“有名无姓”市场特征。因此,这个行业迫切需要突破和改变。

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很多茶叶企希望自己的产品是“物美价廉”的,其实这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这要看你给茶叶品牌的定位在哪里?如果定位为一个供消费者解渴的饮品原料,那么你的茶叶品牌可以走规模经济效益路线,低成本运营的模式,满足低端消费人群需求。大规模种植,在生产成本最便宜的地方批量加工生产;走特定路线,不去强调茶叶的生长环境,精湛工艺;减少服务内容,如在低价格超市销售,这些超市服务人员极少,消费者要自己找产品,自己取产品等等。

但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选择价格低的产品,特别是在中产阶层主导消费的今天,当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时,他们还是愿意付出较高的代价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前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个每斤售价上万元的“贵族品牌”,它们的的销售规模并不大,以小众化的姿态而不以规模著称,尽管规模有限,但是利润较高,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如果走高端路线我们在经营思想上要做调整,不再追求销量,更多的是追求利润,而要想换取利润就得深入理解消费者的深层次需求,给他创造独特的价值,这样的企业才会赚钱。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就是要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

从“传统茶文化”到“时尚茶文化”

很多茶叶品牌都在诉求传统茶文化,其实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概念,到底什么是传统茶文化,并没有统一的判断标准,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文化只是茶叶经营的一个支撑点,不是全部,并非茶叶加上文化,就能形成大规模的销售业绩和利润。以传统茶文化为诉求的中国茶叶要满足消费者什么需求呢?是宣扬老祖宗的理念?还是营造品茗的心境?还是倡导养生之道?茶文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是否给茶叶品牌带来附加值?是否赋予了品牌更高的溢价能力?是否能够让消费者以消费茶文化为荣?可以说中国茶企无一知晓,大家都陶醉在虚无缥缈的茶文化之中人云亦云做营销,而无人去探寻文化营销的本质。

中国市场已经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在这个阶段由于市场不透明,消费者相对比较愚昧,会盲目跟风,变成集体无意识。现在的主流消费群体是以80后意见为主导的中产阶层,这个群体的消费特点是独立思考,理性消费,他们在消费茶叶时,关注的是茶品的时尚口感,实实在在的保健养生功效,是否方便饮用,以及代表他们群体特征的时尚个性,可见茶文化的古典意境不再是主流消费群体的向往,所以,大家一定要实现这种转变。

从“慢消品”到“快消品”

但正当我们忙着卖文化的时候,国外的快销茶跑到自家门前来了,一下子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按照当下流行的“传统茶文化”营销理念,立顿毫无“文化”可言,但偏偏其巨大的销售额却让所有中国茶企羡慕不已,偏偏没有哪个本土品牌能取代立顿的地位。等我们回过神来时,也就开始郁闷了。

立顿带给我们什么启示?立顿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饮茶方式,将传统变为时尚,这无疑是一种质的变化。当中国茶企还在耕耘自己门前一亩三分地的时候,立顿早已开始琢磨如何让中国人能接受的一种标准口味;当别的茶企正在乐此不彼的包装文化、弘扬传统时,立顿在想怎么让消费者更快速、便捷、卫生的饮茶;当别的茶企还在享受“慢销”的乐趣时,立顿在想如何利用快销渠道大量铺货;当别的茶企较尽脑汁想打造一种茶品时,立顿已经开发出多种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出来。

中国的茶叶不好吗?好!中国的生活节奏慢吗?不慢!中国的茶文化深吗?深!中国喝茶的人多吗?不多!人家调饮,我们清饮,是现实;中国茶的“慢”与立顿茶的“快”也是现实。的确,在“快”的消费理念和文化驱使下,诞生了立顿;在“慢”的文化哲学下产生了中国茶文化和丰富多彩的茶饮方式。没有优劣,没有对错,但有危机。我们并不“崇洋媚外”,中国茶立足中国市场,但不等于不能放眼世界。越是传统的,越是国粹;越是文化的,越是没有国界。文化不能成为一种负担,不能成为塑造品牌的障碍。

构建茶叶体验营销策略的六个纬度

随着制茶技术的进步、茶叶品质标准化的加速推进,茶叶的有形产品部分正在走向无差异时代;而茶叶又是比较复杂的商品,服务“弹性”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茶叶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到另外一个地方,并深入研究、实施体验营销策略,这个趋势终将成为未来几年茶叶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不同的茶品所具有的不同定位,决定了差异性传播在茶产品宣传中的重要地位。今天社会的营销模式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单向传播,因此,今天的茶叶营销更加注重针对消费者愉悦体验营销模式的构建。笔者认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体验营销策略至少需要中国茶企从新奇感、安全感、识别感、交互感、舒适感和成就感这六个纬度上努力。

新奇感——要以创新的品牌名称或产品形态激发消费者的尝试欲望。对于食品,中国人历来喜欢尝鲜,不断追求味蕾的满足。在有种类、无名牌的“有名无姓”茶叶市场上,消费者对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茶、君山银针、祁门红茶等历史名茶再熟悉不过。如果市场上能出现一种品牌名称与传统茶叶完全不同的产品,让消费者一听到这个茶叶品牌名称就能产生正面联想,把该品牌归属到新产品的行列,而且该茶叶产品的包装和产品形态都有别于传统茶,那么这个品牌的茶叶自然有消费者愿意尝试。

安全感——食品安全有保障的产品能够快速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茶叶作为一种食品,食用安全有保障是前提。立顿产品的成功传播可谓这方面的范例。其实,立顿无非是全世界标准化口味配方加上现代化生产设施生产出来的卫生、便利产品。但正是这种严格标准化的生产,让消费者有了安全感,也奠定了其生存发展的基础。

识别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迅速俘获消费者的心智。有了新品类特征的产品名称和独特技术,以及与众不同的产品形态,随之要做的是创新产品包装和品牌包装,形成完整的差异化硬件体系。无论是产品包装,还是品牌元素的应用,都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前提来创意设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你的产品脱颖而出,一枝独秀。

交互感——以顾问式沟通风格引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茶叶具有多重属性特征,可以是解渴的饮料原料,也可以是保健养生的茶品。这就要求茶叶客服人员必须有行业背景、产品知识和用户知识,能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向客户提供建议,成为消费者信赖的朋友。同时,要使消费者通过消费过程学到东西,知道今后该如何选择茶叶和服务,并且在必要时帮助他人进行选择。

舒适感——以贴切的现场服务轻松化解消费者的抗拒心理。据茶叶销售终端数据反馈,95%以上的茶叶消费者是先尝后买:新茶客对一种茶叶的品饮次数在3次以上、老茶客则至少要品饮6次以上才能决定是否接受新茶品的口感。针对这种情况,茶叶终端销售人员一定要慢慢引导消费者,强调口感之外的产品利益,比如养生功效,以此来分散消费者的注意力。因为口感是一个难以衡量的指标,最好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当消费者要离开店铺时,还可以适当赠送消费者一些尝试装茶叶,让消费者在家品尝,也许他在家多喝几次就能接受新茶叶的口感,下次就会主动前来购买茶叶。

成就感——以显著的标签效应强化消费者的群体属性。近两年,中国茶叶界诞生了一批“贵族”,出现了每0.5公斤售价万元以上的茶叶品牌。一种茶叶要想卖出好价钱,一定要让消费者感到物有所值。只有在目标消费者心目中价值高的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这是再简单不过的硬道理。从成功的茶叶品牌传播看,这些茶叶已经不是产品本身品质高,而是具备了标签效应,是消费者身份、地位、品位、爱好和个性的象征。消费者一旦接受了标签概念,也就接受了与此概念相吻合的产品、服务或品牌,自然乐于为这个认同而付出较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