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的核心手段

体育的核心手段

时间:2023-07-13 17:2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的核心手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的核心手段

第1篇

关键词:《我们的精彩》教程,核心文化,个人文化,遗传潜力,枯竭点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材培养的效率和水平,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的未来。欧洲的长盛不衰。美﹑日的快速崛起都源于优异的教育文化水平。体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如何发挥最大效力,是我们学校体育界必须做好的功课。据国家教委统计:我国在校学生的体质出现的下降趋势。形势很令人担忧。我在二十多年的体育教学中,做了一些很成功的案例,探索了一些好的体育文化、规律。希望与同行分享、探讨。

1.难忘的经历

一九八六年九月,我大学毕业,进入武汉一所二类中学任教,带初一年级四个班的体育课,其中有两个快班。看着破旧,面积不到三十亩的校园,只有两个篮球场,一条六十米的跑道,很茫然。

根据自己的经历,结合在大学良好的知识结构,文化底蕴,训练体会和对人体身心潜力的认识,及学生现实面对的核心目标:高考。感到体育课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抓住体育核心文化、体系、手段,充分挖掘学生身心的遗传潜力是关键。心肺功能的发育水平和踏实的品质作风,对学业的影响最大,也是体育教学最有效的伸展空间。我从长跑练习入手,并作为常规。注重学生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习惯的研究和实践。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身心状况稳步提高。但我逐渐发现单纯体育的局限性,学生水平提高遇到瓶颈。论文大全。如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会影响到体育过程的效率,效果。于是我结合教学反馈,注重了对教育核心文化、体系、方法的研究,注重学生深层次体育素质的提升。在体育课上,主要传授核心文化,体系,方法,价值。并结合练习反复强调。还注重学生合理生活方式,内容的培养。为学生建立了扎实的体育文化,意识,习惯。保证了课外练习的量和持续性。注重体育过程的发展性:用心关注学生,保持敏锐的触角,安排适合学生水平的练习。注重体育过程的创造性:研究学业水平的规律。培养学生单纯,稳定的感情、文化、体育环境及营养意识。论文大全。注重体育的分化:骨干学生的培养,利用榜样的力量。营造积极,朴实学风,建设有效的课堂常规。水平意识的培养:强调不断突破自我,追求高水平的身心,学业平衡。培养学生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学习节奏,状态水平。强调全方位的发展,强项更强,弱项尽量改进,追求高水平的良性循环。同时我注重自己知识结构,底蕴的完善:利用业余时间,到武汉大学医学院,经济学院,英语系学习生理,生化,解剖,经济学,管理学,英语等课程。开拓的自己的视角,思路。并有意识地接触了大量的武大师生,感受到了他们的成长环境、历程、感受、状态水平、内涵。总结成功学业的环境、状态、教学规律。为我的教学打下了丰富的底蕴。注重爱的文化:教育是爱的文化,爱的内容、水平决定了教师的视角、方法。对学生真正的爱,是能凝聚最好的核心文化、体系、内容、方法,与学生沟通、分享。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活力、智慧、主动性、积极性、承受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开学生的成长空间。经过六年紧张,快乐的教学,这届学生普遍取得了良好的的身心底蕴。一批骨干学生更是出类拔萃,每天早晨坚持一小时的长跑。超强的心肺功能水平,钢铁般的意志品质,给了这些学生强有力的支撑。在当年高考中取得了很震撼的成绩。本科上线率创历史新高,甘海涛同学(学校长跑、越野跑冠军),获湖北省理科状元。在竞争十分激烈的湖北省,对于我们这样的二类学校是个奇迹!在学校总结,我在论述体育的作用时,校长却说“高考状元与你体育老师有什么关系”。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偏见和无知。当学生的智慧象泉水一样喷发出来的时候,学业问题就很简单了。三年前,我回武汉,想了解十几年后学生的反馈。和久别的这帮学生聚会时,学生感情很热烈,盛情款待我。论文大全。他们都成了各个行业的骨干,事业火,做人踏实。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如何创业,如何做孝子..... 回忆当年的师生情,学生很认同当年体育课对现在的深远影响,有感觉,共鸣:母校再也不会出我们这样的学生了。我还了解到:有二十多位学生到国外取得学位,并进入当地主流社会,其中陈雯,甘海涛两位同学更分别获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很震撼! 经过深入的总结、探索,我创立了《我们的精彩》教程。

2.我们的精彩教程的文化底蕴概述

(1)体育的核心文化:抓住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人体蕴育着十分巨大的遗传潜力。青少年生长,发育也就是这些潜力变现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的身心遗传潜力。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是决定性的手段。对教育的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体系:学生的内脏机能,体形体格,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及在体育过程中培养的踏实的品质作风。其中内脏机能发育水平是核心。长跑是最有效的手段。长跑练习还能培养学生踏实的品质作风。还会对学生的神经系统,智力状况,情操等内涵底蕴水平有力提升,对打开学生学业,就业的成长空间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和支撑。循序渐进的晨跑效果最好,水平的影响最大。要注重抓住学生身心生长发育的敏感期:内脏在长大,结构在形成,功能在形成,其定型的水平,影响很深远。还有体形体格,身体素质,心智状况的敏感期。

(2)爱的文化:爱是教育的基础。爱的内容,文化,水平,决定了教育行业,教师的思路,视角,工作方式和状态。要真爱,要注重从深层次,本质上帮助学生改进,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及伸展空间。给学生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内涵。

(3)学生个人文化的建立: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核心文化、体系、内容、方法。培养价值意识和对“爱”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承受力、创造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状态。注重营养、睡眠、早锻炼、品质作风,对学业,生活的支撑力。注重沟通文化:特别是与书本、与教师的沟通效率,会对学生的学业,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就业意识:针对就业目标建立合理的知识,文化结构,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属于自己的精彩!学生的自我意识、进步意识:经常写日记,不断改进自己。

(4)水平意识:特别是核心素质水平,会在未来衍生出惊人的价值、生命力。学生要有适合自己的目标、方法,要勤奋、要勇于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要注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赵小兰、张跃(远大空调的老总)、甘海涛.....都是非常有分享价值的案例。

(50教育环境学:人身心状况,是环境反射的结果。体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环境。体育是学生的核心生活方式,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界面。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教育文化底蕴:体育教师有良好人体科学的知识结构,应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正确把握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加强潜力意识及其开发能力。给学生有生命力的、有价值的内涵。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注重教育相关知识、文化。教育经济学文化:现实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整合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学生的遗传潜力是有规律可循的。如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边际效益、点击效益、系统效益、核心效益等规律。都非常有助于在体育教学中保持客观的视角、思路。人力资源文化:学业水平是近期目标,就业的素质水平才是结果。要关注人力资源的价值要素,就业市场及其发展。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要抓学风,培养正气。要抓核心文化,保证最有效的内容。要抓常规,培养好习惯和品质作风。学校是探讨文化、价值、智慧、进步的地方。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有价值的分享,沟通的效率很重要,要培养和强化这个意识。面向全体学生,培养骨干学生,建立好榜样和模式。注重学生核心底蕴和个人文化的培养,作好学生档案并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写日记,善于总结,改进。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作好个人策划。注重师生沟通的趋势:从教师主导逐渐转换到学生主动,教师辅导。

(6)教育学风:教育文化和理论观点很多,如何凝聚最优秀的核心文化,把握核心是关键。“我们要与亚里士多德为伍,我们要与尼采为伍,我们更要与真理为伍”。这是哈佛大学的校训。对我国教育界很有启示和分享价值。教育理论必须注重人体科学的知识结构、各年龄阶段的教学经历、成功的案例、综合研究水平等四要素。否则会出现视角的局限性,容易形成教育中的官僚文化,学术垄断。

(7)快乐的理解: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追求更有生命力和价值的快乐,这是原则。学生的好、恶、兴趣一定要逐步向更高的平台正确引导。开始时师、生矛盾会很激烈,教师要坚定、有耐心、有爱心,并不断改进沟通方式。但当学生上路以后,身心、学业水平就会越来越好。与此同时,衍生出来的快乐会越来越多。

4.结论

青少年蕴育着巨大的身心遗传潜力,学校体育是决定性的手段。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师良好的,人体学科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的身心潜力及其开发意识。把握好正确的体育核心文化。积极提高教师的个人教育文化底蕴。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个人文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打开学生的学业、就业、成长空间。学生精彩,才有教师的精彩,才会有国家的精彩。

第2篇

关键词:武术文化;核心价值;传承发展

文化是一种积淀。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从文化层面看,在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其更多地已从体育属性转化成文化属性。现今文化软实力崛起之际,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性即突显出来。文化传承的中心问题是传承的文化核心价值问题。教育即传承。在现今以竞技武术为主导模式发展的时代中,对武术的文化诉求,自北京奥运会之后,已凸显出武术的多元化发展并从技术层面向文化层面嬗变。并且,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其文化体系庞大且复杂,尤其是武术应具有的文化核心价值问题。武术文化又将如何在文化语境下发挥其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功能传承发展,将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1.武术文化的构建体系

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精深的文化底蕴是其传播的根基。中国武术文化内涵既深又广、既本质又表象,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共性反映,又具有武术运动本身特有的个性内涵[1]。武术吸收了儒家、道家的思想,着重强调个体在群体中赋予的多层价值体现,强调在实现个体价值前提下,实现精神的自由以及与外界的和谐,为习武者追求人生理想道德的实现奠定心理基础。使武术文化“大我”与“小我”的价值观更具有人文主义精神。体育运动决定着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从现代文化学视角看,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不仅为体育运动提供了核心的理论基础,还决定了其各种具体形态和模式[1]。对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传承,更需要建立在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之上。

2.武术文化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武术文化放置于全球化语境下的探究已经成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显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和彰显了武术的文化属性[2]。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武术文化由于其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其主要核心价值取向的侧重点亦有所不同。

2.1武术的产生、发展,决定了武术的技击防身价值

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人们在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自冷兵器出现以后,随之社会价值功能的转变,生产技能也随之转化成军事战斗技能。军事战争的频繁加剧促进了武术的发展,使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多种技击技能。由此可见,人类在这种对抗击打过程中,不仅要随时保护自己的性命,防止野兽或者其他人类袭击的可能。因此,在武术的发展中注定具有防身技击价值。

2.2天人合一的内外兼修理念,决定了武术的健身、养生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意识到了原始武术的健身价值,在南北朝“谱”的出现,使得武术的理论发展具有历史意义。从太极拳论中“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再到形意拳中“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注重精气神的修炼,以此体现了自我“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身心和谐的运行特点。

2.3崇德思想下的武德要求,决定了武术的修身价值

“武以德立、武以德先”在汲取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传统道德的“忠、义、信、刚、毅、勇、诚”的道德条目为价值内核,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处世手段,形成“外柔内刚、刚柔相济锐意进取”的道德准则。武术的练习特别是追求较高技艺的过程中,需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仅能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也是一种修心养性的重要手段。所以,武术教育是一种修德塑人、培育人们健康体魄和高尚灵魂的过程。

3.武术文化核心价值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学校为载体普及推广武术运动。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是原始体育形态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给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鉴于武术文化核心价值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我们要充分借助学校教育平台,为武术文化核心价值教育传承积极营造适宜的环境。将武术作为特色教育活动引入学校体育,建立“从娃娃抓起”的传承保护意识。将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继承和发扬民族体育文化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武术经过学校这个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后,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喜爱和接受,从而完成普及和推广。

利用媒体的寓教功能传播武术文化。媒体是当今人类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属其文化载体,其功能是多样性的。如影视媒体在教育层面上,主要有寓教于德的教化功能;寓教于美的审美功能;寓教于新的信息功能;寓教于变的调整功能;寓教于乐的娱乐功能。武术文化的传播需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功效,通过荧屏、报道等媒介对一些武林豪杰演绎了一幕幕关于尊师重道、自信自强的故事。成龙、李连杰、李小龙等也都是青少年心中的偶像。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媒体的作用是巨大的。由于媒体强大的寓教功能,在武术的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不可或缺[3]。

4.总结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核心价值成为武术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寓教的形式传播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媒体与教育是武术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也是传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武术文化核心价值的继承和传播的有效途径。通过武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受教育者强身健体,还能够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高尚、具有民族精神的人。

参考文献:

[1] 迟明莉.从武术文化核心理论谈武术的发展战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42-145.

第3篇

养生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以大众健康促进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是一个基于传统体育养生为服务手段的体系。所谓体系,就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9]。其体现的特点:一、体系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构成的;二、体系之间的各个事物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三、作为一个整体,它执行着特殊的功能[10]。因此,本文所提出的传统体育养生健身体系是由若干个各具功能,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

传统体育养生体系的基本内容

以大众健康促进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需要有完整而有序的内部架构。因此,结合系统论方法,依据“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性和最优化五个基本原则”[11],并结合其他服务型体系的有关特征。将传统体育养生体系的基本内容界定为:以我国大众为服务对象,以实现大众的健康促进为目标,以传统体育养生方法为主要服务手段,以基于传统体育养生的项目特征和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所建立的内容、层次和管理体系为保障,立足实现大众群体的健康促进。同时,这一框架,将重点考虑不同群体的身心特征,我国大众体育开展的现实情况,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从而有效的利用传统体育养生手段,建立一个相对完善且实效的服务型体系,提供适合于我国大众的传统体育养生健身服务,在有效拓宽传统体育养生发展路径的同时,实现大众的健康促进。

传统体育养生体系的基本系统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作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目标,并将其作为促进“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12]。传统体育养生体系需要是一个完善的、有效的、能惠及广大群众的养生健身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所构建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需要包含服务、保障、管理三个基本系统。以服务系统为主体,保障系统作后盾,管理系统为综合统筹。

1服务系统

以大众健康促进为核心的传统体育养生体系,其价值是通过服务大众实现的,服务是该体系的主体部分。服务的实质是以满足服务对象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需求为目的,其核心的操作对象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13]。那么,传统体育养生体系若要以最佳方式服务于大众的健康促进,就需要满足服务对象的综合需求,供给他们参与传统体育养生以实现健康促进所需的相关要件。基于健康促进的核心目标,并结合群众参与体育养生活动的一般特征,所提供的服务应包括技术服务、组织服务、物质服务、信息服务四大部分。其中,技术服务主要是向大众提供科学合理且适合参与的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内容,包括技术指导、活动指导、竞赛指导等专业化要求较高的技术型内容。

2保障系统

保障系统是构建传统体育养身体系的基础。它以服务群体为核心,提供着服务对象所需的系列保障,使体系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在保障服务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它还承担着对整个体系的不断完善。具体而言,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保障、法制保障、人才保障、舆论保障、科技保障、评价与监督等方面。首先是物质保障方面,其内容主要是保障服务系统的物质供给,形成良好的支持性环境,使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器材、资金等硬件方面有所保障。法制保障方面,主要是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法规的制定,形成有利于体系运作的良好环境,实现依法管理、有序运行的局面。在人才保障方面,包括专业人才培养、人才输出、素质提升等,培养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涉及到技术、组织、信息等诸多层面的可持续供给,在体系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舆论保障则主要体现在媒介宣传上,即通过一定的舆论宣传和思想引导,使广大群众认识传统体育养生对实现健康促进的有效性和对个人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科技保障方面,主要指相应的科研支持,即通过加强对传统体育养生体系的理论研究,提升整个体系的服务水平。在评价与监督方面,包括评价与检查、表彰与奖励、信息收集与反馈等方面。

第4篇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武术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武术运动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体育大赛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而且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而对武术训练的各个方面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其中,作为取得优异武术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环节的力量练习,成为了人们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套路 下肢力量训练

一、中国传统套路中的“核心力量”

通过对古今两种运动模式的对比,我们发现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都是将脐下(腰椎)臀(骨盆)胯(髋)关节周围区域作为核心区域,这一点没有争议。不同的是中国传统武术功法还将肩关节区域也定为核心区域。它同样具备的是产生力量传递力量和控制力量的特征,也可成为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区域。

二、下肢力量训练

“下肢力量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和关键,由武术运动技术的特殊性而决定的特殊力量,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科学地分析武术套路运动技术所必须的下肢力量,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是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下肢力量的根本措施。根据训练需要,运用测力台测试运动员负重半蹲快速上起力量,确定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负荷强度,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进行阶段性测评动员的力量素质主要有最大力量,是肌肉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所表现出的最大力量。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对力量的要求武术套路对力量的总体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腰腹力和上、下肢及全身的爆发力[3]。但是,由于武术套路技术动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下肢力量随之要有特殊的要求。核心力量训练理论运用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是切实可行有效的,核心力量对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专项基本功、专项力量水平、完成高难动作的成功率及整体竞技水平有着极强作用。核心力量水平的提高对武术套路运动员上下肢体协同做功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提高运动员神经―肌肉的传导能力(控制力)及保持运动员运动中的身体姿态、协调性、灵敏度等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三、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作用及意义

(一)利用核心训练方法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

运动员在进行快速发力动作时,强有力地核心肌群能够保持肢体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正常的位置,深层小肌肉群的稳定功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这大大预防了急性损伤的发生。如:背痛、腰腹扭伤、骨盆倾斜等等,这些损伤会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同时,核心力量还有助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把握身体重心,使脚在落地时的支点与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处在一个合理的位置,从而减少了运动员在下地支撑时的受伤几率。如:体操、跳水或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在空中完成一系列的翻转动作后,在落地瞬间能靠核心力量来调整身体重心的位置,加大了成功完成动作的把握。一方面可以提高肌肉收缩的力量水平;另一方面,还能减小关节的负荷,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

(二)利用核心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运动员成绩

虽然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应用到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中只有10多年的历史,但核心力量训练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队,甚至部分省队中。如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能教练李春雷目前负责国家羽毛球队的核心力量训练;香港著名体能训练专家陈方灿博士负责国家速滑队和体操队的核心力量训练;德国的体能训练专家汉斯负责国家赛艇队、激流回旋队及江苏赛艇队的核心力量训练等等。我国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总结经验时,几乎所有的队伍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因此,国家体育总局指派一批体能训练专家,要求他们围绕核心力量训练尽快写出一部更具有指导意义的且属于中国的体育著作。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心力量训练不仅会广泛应用于国家队和省队中,在地市、县级等各级各类运动队训练中也会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四、核心力量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核心部位主要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参与工作的肌肉相当一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这些肌肉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其次,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任务是为上下肢的传递和衔接创造条件和搭建平台。完成这项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神经对多块肌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作控制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手段应突出协调、平衡以及稳定与不稳定、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快速和精确地转换为主,不负重和轻负重的训练时完成这种类型训练任务的必要手段[4]。

五、总结与建议

核心力量训练是武术套路运动员力量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能够提高运动员核心区域的稳定性,提高运动员空中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提高对四肢的支配能力并能够有效地预防伤病,有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成绩的提高。实验表明,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降低难度动作的失误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科学合理地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凤霞.对武术套路运动员腿部力量最佳训练手段的探索[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2] 郝晓光,刘定一.中国传统武术功法与现代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09.

第5篇

摘 要 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个新的训练观念正在引起体育界的重视,核心力量是运动员动力产生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国外的许多教练员都在运动员训练中加入了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健美操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该项目,它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操,是从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美操、力、美为特征,融体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大众健身方式,也是竞技运动的一个项目。力量素质是健美操运动员体能中很重要的素质之一,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在健美操运动中,动作的平稳、幅度以及身体中心变化过程中的协调、稳定,都与核心力量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健美操运动是一个对力量素质比较高的竞技项目,因此本文仅对运动员核心力量方面的训练做初步的理论研究,以求运动员能够更完美的完成动作。

关键词 核心力量 健美操 力量素质 训练

一、研究背景及动态

(一)核心力量的概述

黎涌明[1]在《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中认为:大多数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一种力量能力,是一种新的力量能力,它在稳定核心区部位及人体重心的同时使人体产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转,并作为人体肌肉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担负着稳定重心,环节发力,传导力量的作用。

关亚军[2]在《核心力量的定义及作用机制探讨》中对核心力量定义进行了较全面探究,在总结梳理国内外核心力量的定义基础上,认为核心力量是能够稳定机体的脊柱、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和平衡的能力,且能提高运动时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输出的力量能力[3]。

(二)分析健美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价值

王丽在《浅析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和价值》指出: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融体操、舞蹈、武术等动作为一体的体育运动,是音乐与动作的完美结合,它具有横跨体育、文学、教育、医学四大领域的特征,是在运动的基础上培养人体健康美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健美操运动具有显著的生理锻炼价值,从生理学上讲,该运动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运动形式独具风格,运动内容丰富,以各种强度的肌肉活动使肌肉纤维变粗,进而达到塑造体型的目的,同时运动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加速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完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它的锻炼价值已经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季婷、王淑英在《关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中指出: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唯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

(三)分析健美操运动核心力量训练的内容

季婷、王淑英在《关于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中提出:加强腹部和腰部深层肌群,提高背部和肩部肌群的控制能力。加强骨盆、腹部和腰部深层肌肉,提高髋部和大腿前、后部肌群的控制能力。综合全方位地提高了身体核心力量。

郑华艳、张平华在《核心力量训练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健美操运动中很多跳转难度动作,对各部位的协调性要求较高,在跳转过程中还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这些都要求核心部位力量要很好。训练中多采用两种常用器械相结合进行练习。如平衡球上俯撑拉弹力绳等练习。俯撑在平衡球上后身体已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再拉弹力绳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核心部位力量。运动强度多采用40s-50s\3组。此类练习主要练习多个部位的协调能力,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健美操运动员所需的力量。

(四)健美操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区别

闰军海在《论一般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及关系》中得出: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构建人体运动链,提高经济性,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能量节省化现象,对人体的整体协调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力量训练主要是加强全身整体平台上的每一块肌肉力量和收缩速度,为机体其它体能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闰军海在《论一般力量与核心力量训练及关系》中指出:传统力量训练在练习方式上主要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核心力量训练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一般力量训练主要是一维的运动,在负荷上一般力量训练负重量较大,注重完成的负荷强度和量,而核心力量训练是从稳定的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到非稳定的抗阻练习,培养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二、评述

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一种力量能力,是一种新的力量能力,是一种新的力量能力。在健美操这项新型热门的运动中,不管是专业学习还是娱乐健身,都需要大量的练习、训练。而在这个过程中少不了力量方面的训练,很多人选择的一般的力量训练,也就是传统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训练强度较大练习动作单一化,经常用一些稳定的外部支撑,且重点放在肌肉发达训练的手段上,对身体动力链关注不够,缺乏核心稳定力量。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核心稳定性训练负重较轻,许多练习甚至是徒手克服自重练习。所以核心力量是健美操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结论

(一)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躯干部位肌群力量、稳定性、控制能力,从而为四肢的运动建立稳定的支撑,还能预防、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健美操核心力量训练与传动力量训练对比最关键的是它抓住了核心的区域部位进行训练,而不是只增加运动负荷,只是重复的做一个动作。

参考文献:

[1] 黎涌明.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20-26.

第6篇

关键词:体育营销 ;品牌 :文化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曼德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随着2007年的女足世界杯、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亚运会陆续在中国举行,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借助体育之名进行营销,构筑企业品牌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企业营销与体育赛事结合的方法集受众广泛、运动理念和公益价值等特点于一体,可以快速提升品牌、树立形象和改善客户关系,最终扩大产品销量,为企业创造效益。面对现在众多国外的知名企业依靠体育营销迅速形成品牌优势走向国际市场,我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人士也开始研究体育营销,而且不少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了大胆的尝试。联想申请TOP计划成功,中石化签订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赞助F1赛事的合同,已经掀开了中国体育营销史上的帷幕。如何利用世界级赛事打好体育营销这张牌,在国际上树立企业形象,打响中国品牌,是国内企业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营销的可行性思考

体育营销是指借助各种与体育相关内容(产品、人物、事件、服务)为载体,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通过赞助体育活动来树立企业形象、推广企业品牌、创造消费需求、营造良好外部发展环境的一种独立的营销手段。

体育营销与其他营销手段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体育营销有公益性和可接受性。其作用是普通广告所不能达到的,其效果更是企业宣传所难以企及的。第二,体育营销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往往能巧借体育赛事来制造新闻,产生持久感人的轰动效应,对产品销售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第三,体育营销沟通面广量大、有针对性。在重大比赛现场,观众动辄成千上万,媒体受众更是不计其数,因此非常有利于企业与目标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四,体育营销有利于建立和改善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和消费者由于体育运动产生共同的焦点,并由此形成共鸣,使他们从心里上相互认可。

但是体育营销作为营销手段至今还没有一种成熟的理论支撑,以至于企业在体育营销的理解与操作上存在诸多误区。笔者认为体育营销之所以能够快速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核心是品牌和文化,即体育营销是塑造品牌的过程和满足现代人文化需求的过程。只有使品牌、文化和体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体育营销充满活力,发挥它的无限魅力。

三、运用品牌和文化解读国内企业体育营销

中国企业在体育营销实践运作中借鉴了许多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与缺陷。例如对体育营销的概念认识不足;体育营销缺乏长期规划,缺乏系统性;体育营销策略单一;对消费者心理把握不够,导致体育与企业毫无关系,牵强附会等。从上面列举的这些情况来看,几乎都与企业对品牌和文化的理解不深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国体育营销需要冷静思考,全面总结。下面笔者从企业品牌和人们的文化需求角度对我国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用整合营销的观念来从事体育营销。目前国内不少企业由于营销行为单一,就赞助论赞助,缺少整体营销运作,营销效果并不理想。要弥补这一缺陷,企业应该采用综合沟通的方法,将品牌核心文化以体育为平台进行再次提升与超越。围绕某一赛事采取一系列相关营销活动,要从公益、文化、热点等各个角度,运用广告、促销和公关等其他沟通手段,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整合的功效,形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合力,产生规模效应和轰动效应。目前国际上流行一种“1+2=3”的说法,即如果赞助的预算是1元的话,那么就另加其他沟通手段的配合预算2元,总共需要3元。

第二,让体育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赋予体育感情、人性化的色彩。具有文化的感情更加吸引人,良好的文化内涵使项目自始至终充满了特有的情调,更具韵味和价值。体育营销最基本的功用就是成为卖方(企业)和买方(消费者)改善或重建彼此关系的重要工具,双方借体育运动产生了共同的焦点,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当中,并由此产生共鸣。

第三,开展体育营销的企业应该选择合适的对象和方式。企业在借助某项体育活动开展营销时,必须首先考虑品牌或企业与体育活动的内涵是否有共同点,即产品的属性与运动的连结是否自然流畅。如果商品与运动的联结过于牵强,就难以让消费者对运动的热情转移到产品上。考虑要不要赞助的时候,必须考虑事件与品牌诉求的要点、目标消费者的兴趣是否吻合,这种吻合不一定要表面上的,也可以是深层次的、在意义上相吻合的。

第四,体育营销要有系统性,要进行长远规划。企业通过短期的炒作可以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很难将品牌的核心文化传递给消费者,并让消费者接受或认可,这对于品牌长期的塑造并没有益处。体育营销应做好持久的战略准备。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网球 核心力量 核心稳定 训练手段方法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53-02

一、前言

网球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项目,我国也曾经涌现过多位例如李婷和孙甜甜、李娜、郑洁等杰出的网球运动员。但是,随着这些名将逐步的退役和淡出世界网坛,我国网坛出现了后备力量匮乏的情况。而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运动天赋,还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力量水平、技术能力等。在具备这些能力的前提下,运动员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核心力量水平。因为,网球运动员在击球过程中,是通过下肢的等转、核心肌群的传导将力量传递至手臂和球拍,将球击出的过程。运动员要想击出高质量的球,必须通过核心肌群的二次发力来实现。同时,网球运动员在场上高速移动过程中,需要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始终控制和保持运动员的身体姿态,使运动员随时能够面对对手高质量的回球。而如何能够在短期快速提升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力量水平,成为困扰网球教练员的一项难题。本研究通过对吉林省网球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进行不同形式的核心力量训练,以期找出适合网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为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快速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吉林省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网球队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该队运动员是目前吉林省竞技水平最高的一支队伍,运动员均达到一级以上运动等级,具备较高的研究价值。运动员具体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以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献、期刊进行查阅后找出国内外针对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针对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对网球运动员核心肌群训练手段方法的研究,为本次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验法

由于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较少,而且我省高水平网球运动员数量较少,无法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实验。只能够采用单组前后测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在试验开始前后对运动员的核心肌群进行等速肌力测试,对比试验前后运动员核心肌群力量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2010软件,对本次研究实验中产生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找出运动员训练前和训练后核心肌群力量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不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核心肌群力量水平提高的变化特点。

三、分析与讨论

在本次为期6周的实验中,每周对运动员进行两次核心力量和两次核心稳定训练,运动员实验前等速肌力测试结果见表2:

(一)核心稳定肌群的训练方法

核心稳定肌群是指以腹横机、腰大肌和盆底肌群。这些肌群在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起到控制身体姿态、保持身体重心、使运动员在进行截击球过程中身体能够始终保持中立位,有助于运动员击球。因此,锻炼核心稳定肌群的主要训练方法是以静力性动作为主,由基本核心稳定肌群训练过渡到进阶核心稳定肌群训练,通过深层次的刺激运动员的腹横机等肌群来达到训练的目的。

通过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锻炼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能力,在为期6周的训练中具体的训练计划见表3:

(二)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通过增加运动员腹直肌、腹斜肌、竖脊肌和下背部的力量进行训练,分为基本力量训练、专项动作模仿训练和爆发力训练。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不断帮助运动员提高核心力量水平。核心力量具体训练方案如下:

在训练运动员核心力量时,首先是完成一定组数的基本核心力量训练,目的是提升运动员的腹横机、腹斜肌等肌群的基础力量水平,还能够起到专项准备活动的作用。其次是专项动作模仿训练,训练目的在于提升网球专项发力所需核心肌群的力量水平。最后是核心爆发力训练,目的在于训练运动员的专项核心力量水平。具体的训练方案见表4:

(三)其他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训练方法

在很多传统结构化力量训练中,核心肌群都是主要的发力肌群和控制肌群。因此,结构化力量训练也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核心训练方法。主要的动作有杠铃深蹲、杠铃挺举、硬拉、高翻等杠铃力量训练方法,通过这些训练使运动员在日常的力量训练中也能够持续提升核心稳定和核心力量水平。

(四)实验前后运动员核心力量变化情况

经过为期6周的实验,运动员每周进行两次核心力量训练和两次核心稳定训练,训练后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教练员在运动员日常的技术训练中,能够明显感受到运动员击球力量得到了增强,移动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态。因此,此次试验产生了预期的训练效果,具体运动员核心力量变化情况表5:

通过表5能够看出,经过为期6周的核心力量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后,运动员在等速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左下劈LC最大功率提升了106W,右上挑RL最大功率提升了86W,右下劈RC最大功率提升了190W,左上挑LL最大功率提升了87W,但是对比右上挑RL最大功率和左上挑LL最大功率,发现左右基本持平相差幅度不大。但是左下劈LC最大功率与右下劈RC最大功率相差幅度较大,从实验前的相差12.8W,变化为试验后的相差90.9W。是因为参与本次实验运动员都是右手持拍,正手击球和练习发球的数量要明显高于练习反手击球的数量,因此运动员右侧的力量水平明显高于左侧。本次实验不但没有纠正运动员左右肌群不平衡的问题,反而强化了这一现象,说明在今后的训练中还应该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尽量避免运动员出现肌肉不平衡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力量训练,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分为核心稳定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这样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更有助于由于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2)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与核心稳定训练,都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不断尝试运动员的承受底线,不断地增加训练难度,帮助运动员持续高效地完成训练。

(3)通过等速肌力测试发现,通过为期6周的针对性训练,运动员的力量水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发现运动员出现了比训练前更加严重的左右肌力不均衡F象,这说明运动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肌肉不平衡现象。

(二)建议

(1)运动员在进行核心肌群力量训练时,应该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核心力量训练和核心稳定训练,这样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运动员持续提升核心肌群力量水平。

(2)运动员的核心肌群训练,可以通过杠铃结构化力量训练方式来完成,因为在这些训练过程中,核心肌群是主要的原动肌和稳定肌。

(3)运动员再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时,教练员应该更加注重运动员左右肌群的平衡性,应尽量改善网球运动员左右肌群的不平衡现象,控制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辉,高储秀,张霈.高校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3).

[2]李贵鹏.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4(06).

[3]刘克敏,周勤伟,陈丰祥.浅析网球运动中的核心力量训练[J].搏击(体育论坛),2011(03).

[4]李传兵,翁宏伟.网球运动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花盆模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11(02).

[5]边建新,毕于伟.网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及特点的研究[J].体育世界,2012(1).

[6]于丽江.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网球专选班发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7]李方宇.吉林省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8]谢洪英.核心力量训练对河北省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12.

第8篇

关键词:体育高职;核心能力;教学方法;培养途径

一、前言

目前,我国体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许多初创发展期的体育职业院校,其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大都受到“重理论、轻能力”“重讲授、轻实践”教育理念的束缚[1]。加之对体育职校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的后劲和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使体育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不能适应社会对体育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探讨体育高职院校如何顺应就业市场需求,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培养和训练体育职校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适应素养,真正提高体育高职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院2010级、2011级在校高职生123人,年轻教师32人,共计155人。

2.研究时段

2010年9月—2011年12月。

3.研究方法

以教学活动、培训活动、水平测试作为研究载体,研究人员深入被培训群体。

(1)渗透式教学

根据企业、行业能力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职业能力因素,使书本知识与未来岗位需求结合,通过研究实践,对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集中培训法

开办职业核心能力专题培训班,通过证书考试,评价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后达到的水平。

(3)其他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对比研究法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结果

本课题重点结合体育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展开研究,通过文献阅读、调查分析、课程实践活动、总结与讨论研究,初步建立了我院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及评价机制,圆满完成了155人的效果测评,153人获得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核心能力等级证书》,通过率达到了99%。

2.结果分析

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体育高职院校,应该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体育职业核心能力,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1)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引导学生模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2]。首先,要重视人文科学素质的培养。其次,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就业指导、班队活动、专业教育、第二课堂等教育平台,把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三,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与一些贴近专业实际的社会调查,让他们在身体力行中了解社会现实,加深对专业知识、就业现状和社会竞争态势的认识,为毕业后走上社会做好前期的

充分准备。

(2)校企合作,共同打造职校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的培养首先要通过课堂教学,对基础知识和体系进行介绍,更多的培养和训练就要在职业适应性岗位锻炼中进行[3]。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校外实习实训

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在学生的岗位实践中,把岗位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全范围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和现场考评来掌握职业核心技能及其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帮助学

生在真实岗位环境中,点滴积累实践经验、不断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真正获得就业竞争力[4]。

(3)对职校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进行客观评价

职业能力培养效果的客观评价是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系统地对学生能力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就必须改变将单纯的卷面考试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的做法,转而采取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组合而成的考评方法,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水平进行开放式终结性评价。具体的做法是:以学生综合能力考核为主线,运用笔试、口试、开卷和实践活动完成能力考查等多种考评形式来检验教学目标是否与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5]。

(4)把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纳入体育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范畴

随着体育职业就业人才市场竞争的压力,未来社会职业之间不断地转换加剧等复杂就业情形,为体育高职在校生提出了更高

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6]:不仅要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还要适应社会职业不断转换的就业变化;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体育专

业的行业技能,还要着眼于相关、相近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拓展技能的培养。这就需要在学生入校初期就树立明确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一是职业核心能力目标,二是专业技能能力目标,全面实施双目标人才培养模式[6]。在体育职业技能训练目标的实施中,全方位渗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目标的达成。

四、结论与建议

1.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以突出职业能力为根本

体育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充分发挥体育特殊技能和职业基础教育两个体系的优势。在学生进入体育高职教育阶段后,重点实施全面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和职业技能水平教育,在完成学历教育的过程中,同时组织学生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资格

上岗认证证书。在教育层次、教学资源方面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努力把握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原则,力争实现培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文化底蕴的优秀高等体育职业人才的目标。

2.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促进体育高职评价体系改革

本项目在研究实践中,全方位注入体育高职生的职业能力培

养元素,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尝试改革以理论知识考试为主的传统评价模式。本课题组参研教师属九个不同学科、来自学院两个不同校区,课题的立项为教师的工作注入了更大动力,参研教师在各自学科教学评

价中积极开展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与评价实践,课题涉及5个班级上百名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力,对促进体育高职评价体系改革具有深远影响。

3.通过职业核心能力评价研究促进体育高职教学模式改革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参研教师先后进行了“与人交流调查问卷”“职业核心能力调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订了我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计划”、“职业核心能力考核评价办法”等教学文

件。在研究实践的全过程中,我们重点采用了“学中做,做中评,学生做,多方评”的立体互动教学、实践能力评价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与评价的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真正的“我要学”,为站稳就业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对于体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培训课程方案和教学模式研究等诸多研究领域的探讨才刚刚起步,需要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如何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效果仍是难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继续实践与全面探索,推动体育高职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与提高,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就业市场需求,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在人生职场中铸就辉煌。

参考文献:

[1]丁辉,姚庆文.浅议职业核心能力训练[J].职业教育研究, 2010(4).

[2]刘阳,牛映雪.职校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科研,2011(45).

[3]杨南粤,张进.以核心能力为导向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11(1).

[4]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

[5]黄丽娃,王庭利.高职高专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2).

[6]张淑华,孙宗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科教纵横,2010(07).

作者简介:

第9篇

关键词:12分钟跑 教学实践 路径选择

1.高校12分钟跑教学实践的发展现状

美国学者库珀博士提出的12分钟跑,是目前国际上颇为盛行的一种有氧耐力测试方法。由于12 min跑测试简单易行,并且锻炼效果好,因此八十年代以后就逐渐被我国许多高校体育课程所采用。

目前许多高校都把12分钟跑测试作为一、二年级体育必修考试项目之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12分钟跑主要被作为考核学生耐力素质的一种手段,相当多的学生误认为12分钟跑就是令他们相当惧怕的高强度的全力测试跑。一方面影响了学生自觉运用12分钟跑的方法进行日常健身锻炼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盲目地追求考试成绩违背了12分钟跑健康愉悦健身的初衷,同时以这样高强度的全力跑作为平时的健身有氧锻炼亦是不恰当的,因此12 min跑虽然在高校中普遍推广和被采纳,但其教学实践模式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

2.高校实施12分钟跑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体育地位的逐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形式也随着学校重视度的提高而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12分钟跑运动既是一个公认的体能测验项目,也是一个很好的体能锻炼项目,而且它可以不受体育场地器材的制约。因此,12分钟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显得意义深远。然而,12分钟跑教学在很多学校都处于探索阶段,存在问题也是客观的、必然的。具体体现在:

2.1教学目标单一

高校在引入12分钟跑做为教学内容的同时,更多的是看重其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和测试简单,其核心仍是放在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试内容及考试标准上。这不仅使12分钟跑教学蒙上了一层应试的面纱,也使教学达不到本身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为了应试的需要不得不花大力气采用训练式的练习,而带着这样目标的练习,本身就违背了其教学的初衷。

2.2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高校普遍将12分钟跑练习的时间安排在固定的大一、大二的第二学期,教师及学生以应对体育教学的学期考核,12分钟跑往往是随堂采用学生分组或不分组在跑道上来进行练习。为此,教师的目标单一,教学手段也仅是为了学生的考核,核心没有放在对学生12分钟跑教学组织与方法的设计,学生就很难真正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身有氧运动。

2.3考核方式粗糙

目前高校12分钟跑测试方法一般采用在田径场每隔10米或50米设一个标志杆来计算。这种方法虽然能简便的计算出每个人的跑距,但标准未必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考核缺乏严谨性以及整体管理,甚至有的教师根本用目视进行计算,学生作弊时有发生。

3.提升高校12分钟跑教学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3.1明确教学目标

12分钟跑一定要培养学生对健身跑的兴趣,让学生从理论上懂得慢跑对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功能的作用。教材、课堂教学内容及考试方法应逐步达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目标下的有机统一。通过考核使学生在促进身心健康和技能提高的同时,养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和习惯,在心理和生理上健康成长。

3.2 拓展教学形式

体育教学的组织方式体现了高校的教学形式,通过查阅的资料显示,我国高校的12分钟跑教学组织方式主要在一、二年级,由于在三、四年级没有体育课,因此没有12分钟跑教学。由于在时空纵向上多数是集中安排在第二和四学期进行集中学习和锻炼,因此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同时在,在横向上缺乏分阶段分学期分类型进行培养锻炼的系统性与合理布局。

3.3 创新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好的教学手段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高校应主要解决体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生时间与学习空间受限制问题。建立健全课堂质量评价指标,使体育教学目标与健身理念有机的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3.4丰富测试手段

制定测试标准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状况和跑步能力综合制定,通过跟踪学生的身体素质变化,寻找解决影响学生的耐力及心肺功能的原因。从教学的实践环节进行剖析,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12分钟跑测试要求及测试标准。在体育考核的过程中应进行集中式考核,建立考核小组、制定考核规定,杜绝教师随堂考试的普遍性。

3.5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监控体系

在教学内容上制订体育课堂12分钟跑教学与训练模块,完善教学计划。建立12分钟跑测试方法的监控指标,解决教师课堂考核的随意性。透明学生考试数据的真实与可靠性。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学生体质健康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6 建立健康卡片

12分钟跑属于运动时间长的有氧运动,它可避免或减轻生理痛苦,它作为一种测量手段,非常可取,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科学的锻炼方法。但是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往往使学生在考核时为了成绩而在短时间内增加心肺器官的负荷,所以为了受试者的健康应该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对患有原发器质性的疾病,如“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的学生进行特殊处理或备案,突发疾病如“受伤”、“感冒”等的学生应推迟进行考试。

4.结语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是所有体育教育工作者最基本、最首要的职责。

高校体育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建设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因此我们应不断积极的探索12分钟跑创新教育的模式、方法和教学的新路径、构建12分钟跑的评价体系,为优化和提升“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建设理念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宇. 普通高校开展12分钟跑教学的改革设想[J].考试周刊2007/07 2

[2]朱继华.12分钟跑是提高大学生耐力素质的重要手段[J].中国学校体育,2002(6)

[3]黄滨论.12分钟跑测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浙江体育科技,2000年第6期

第10篇

摘 要 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中学体育教学制度,有利于后期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开展,本文从体育中考制度对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考察了体育中考制度对于中学生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制度研究 教学手段 发展研究

体育中考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风向标,对指导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从体育中考的教学要求和评测标准来看,当前体育中考的测试标准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提升个人运动水平。因此,制定“以素质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后期的强化训练,培养出具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才是体育中考的真正意义。

一、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体育中考制度的存在,形成学校关注体育,体育教师的地位提高,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并进行长期的体育训练,从客观上也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的体育考试制度能够全面考核学生能力,从多个角度审查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当前的体育考试制度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消极影响: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不能完全测试学生的体能水平,相关的考试政策和测试手段实行之后,得到的测试成绩往往比较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能训练情况,不利于展开全面性的体育教学工作。体育中考制度中的缺陷,会促使体育教育向“成绩”看齐,只追求考试部分的体育项目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的提升。此外,由于体育中考是一种考核要求,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具备一定的强制选择性,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选择进行相应的体育学习,也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各方对中考体育认识的误区

(一)学校方面

当前学校只是将体育中考作为应试教育的普通考核课程,没有从素质教育能力发展的角度改革校内体育教学工作。探索适应本校实情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要求改革,才是推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进步的关键。

(二)w育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采用投机的态度应付体育中考,只重视完成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急于求成,只重视提高成绩,却不关心学生是否学到真正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兴趣体育教学,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教学活动抵触态度,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未来和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三)学生方面

学生对于体育中考比较抵触,并没有认识到体育中考对于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采用消极的态度。在素质教育环境中,中学生应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安全运动的快乐,通过自身的运动水平来完善最终实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在根本上实现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素质的目的。

(四)家长方面

家长对于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的将体育中考与文化课考试划等号,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以简单的体育知识教学为中心,忽视了体育训练对于学生健康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对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扩大体育中考范围,实行体育随机抽样考核

改革体育中考制度,重视体育与健康的考核。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提升训练者的身体素质,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扩大体育中考范围,实行“兴趣+随机抽样考核”的模式,注意在随机抽样考核中平衡考查学生的各项体育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可适当赋予考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对一些如篮球、足球、排球之类的不易进行标准化评判的考核项目进行打分。根据“兴趣+随机抽样考核”的模式,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二)锻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同学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训练热情。为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在发展学生体能核心教学工作,应以考试项目为主,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核心体育运动能力培养中,重点提升学生的协调性、爆发力和柔韧性。

(三)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规避体育中考误区的方法

应采用过程管理评价的能力考察模式,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目标效果测试成绩相结合,得到最终评价成绩,从而将学生体育能力考核工作贯穿到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体育教师应从身体指标选考项目分析,加大技术选考项目的考核内容比例,从而完善考试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次数、节奏,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间隙休息,在体能恢复后继续进行一定强度的重量练习。在各种活动课和放松活动之后,安排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调节知识,让学生学会肌肉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法,在呼吸调节中促进体能恢复。

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合理设计运动强度。根据学生运动特性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体育中考制度进行优化设计,重视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考核。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多次、分项的能力考察方式,显著提升体育考察制度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威,江艳.体育中考实施后初中体育课程运行现状描述与成因分析――以安庆市为例[J].中学体育教学研究.2014.

第11篇

关键词:核心力量;体育中考;身体素质

据调查,参加体育中考的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专业的体育运动训练,学生一般都是在体育课以及课外活动时才进行运动练习,加上初三学生学业繁重,因此他们的训练时间、训练理念都与业余体校和体工学校有很大的差别。核心力量是影响田径运动项目成绩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无论任何体育项目都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身体控制力,包括对身体姿势和动作姿势的控制。教师可通过科学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使学生改善身体的控制力和维持躯体平衡,高效地协调肢体的发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总结核心力量训练几个简单有效的训练方法,同时将传统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相结合,从而有效地运用到考生的训

练中。

一、核心力量概念

核心力量最早出现在上世纪末的康复和保健领域,后来逐渐被竞技体育所重视,尤其是游泳和水上项目。核心力量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力度,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包括腰椎、骨盆、踝关节肌肉所产生的力量。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围绕人体核心区域的肌群及神经、肌肉系统进行的以力量和平衡能力为主的训练。

二、核心力量的重要性

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相比,不仅可以有效增加人体躯干肌群的力量,还可以使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更好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性,为四肢的发力提供支持,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从而提高中考成绩。对此我总结了核心力量的作用:(1)稳定脊柱和骨盆,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2)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3)为肢体运动创建支点;(4)提高肢体的能力输出;(5)提高肢体的工作效率;(6)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动作效能;(7)预防运动损伤。

三、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1.跳跃训练。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跳跃水平的训练。其中“移动跳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协调性,稳定学生的平衡力,身体髋关节的肌肉群会变得更紧实。例如,双脚式跳跃先是双脚合并站立,然后非常有配合性地调整位置前后左右的跳动,同时也可以增加难度进行单脚跳或交叉跳,控制好跳跃时的呼吸节奏和动作幅度。在教师不断的示范和指导下,不断调整正确的姿势,控制好双臂摆动的幅度。除此之外,可采取“弓箭步跳”的方式进行训练,教师要求学生先以弓箭步的方式蹲下,在跳起来的同时使双手上举,保持这个姿势进行反复练习,便可提升学生的稳定能力。

2.平衡力核心力量的训练。做好身体平衡的练习,可以利用单脚传球或者踩球的方式。谓糯球需和同伴一组,面对面单脚站立,进行来回传球。踩球训练主要用于平衡感的练习,学生需双脚踩在篮球上,用双手撑地,身体及可保持平衡,根据每位学生的身体状况可适当添加一些难度。这种训练方式就是要学生控制好身体重心,提升自身的平衡能力。

3.腰腹力核心力量的训练。在运动过程中,腰腹力量对运动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腰腹力量和身体协调力的训练。比如,可以采用实心球前抛的训练方式,两人一组保持一定的距离,两脚分开,采用半蹲站立,其中一个人双手拿球向胯下引球,再使劲朝最前方抛球。另外学生还可面部向上身体仰卧在地面上,膝盖屈曲在60度~90度之间,脚可以找一个支撑点抵住墙或者其他地方,脚趾可以微微向外打开,呼气,头和肩离开地面,当肩胛骨完全离开地面时,同时收腹,此时腹部肌肉完全收紧。然后慢慢地、一节一节地放下脊椎骨,恢复到起始动作,若想增加难度可将脚抬高,腿伸直抵在

墙上。

4.教学软件和课件的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课件、软件等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提供优质的声音、清晰的图像、三维动画等,利用动图帮助学生认识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大全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清楚认知每一个动作能为身体带来的好处具体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在课后根据所学内容能够自行训练。同时,采取信息化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系统性和交叉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学生纠正现用的技术动作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核心力量对体育中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核心力量是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中考运动员在进入高校后欲取得更好成绩的必要前提。基层的教练员一定要打破旧观念,在注重专项技术和专项力量的同时,也要注重体能训练中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弹跳等内容。在注重传统四肢力量和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同时,注重核心力量的训练。教练员也要注意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一定要循序渐进地提升训练的难度和负荷。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和时间情况在训练难度上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在训练的数量和时间上遵循从少到多的原则,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提升其面对体育中考的信心,最终取得一个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载文量;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Web即年下载率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8-0109-04

Analysis of the measurement indexes of 16 core periodicals in the

Chinese sports category in China

LI Jun

(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China)

Abstract: Basing his research foundation on data from China Zhiwang Literature Evaluation Database and China Quotation Database, the author performe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published article volume, 5-year affecting factor, current-year index, quoted article half-life and current-year web download rate of 16 core periodicals in the Chinese sports category, showe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various periodicals by using different indexes, and revealed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sports research area in China is rapidly developing and sports periodicals are self-adjusting under such a background, but it is still complicated and difficult to evaluate sports academic periodicals.

Key words: bibliometrics;core periodical in the Chinese sports category;published article volume;5-year affecting factor;current-year index;quoted article half-life;current year web download rate

文献计量学是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利用文献计量学的评价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期刊的发展水平。中国知网(CNKI)是我国目前收录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规模最大和功能齐全的大型学术期刊数据库,目前收录期刊已达9 000多种,收录文献总量已达5 656万篇。因此,借助该平台对我国体育期刊的相关文献计量指标作一分析,能够全面反映我国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基本状况。本文就北京大学图书馆研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公布的16种核心期刊的载文量、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Web即年下载率(其中对于发文量的数据追溯到1999年;鉴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滞后性特点,对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和Web即年下载率均以2004年以后的数据来分析)分别进行分析,旨在为期刊编辑同仁把握期刊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1我国期刊体育发文量10年变化趋势

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中的机构统计,检索我国期刊体育发文量10年来的变化(见图1)。10年来,体育发文量逐年上升,从1999年的4 697篇上升到2008年的21 072篇,10年间增长了348.6%,并且以2006至2008年3年来增长最为显著,足以看出我国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繁荣景象,这也与我国近些年来,体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上升的背景相符合。另一方面,我国体育期刊的不断发展也为促进体育领域科学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我国期刊体育10年发文量被引情况

科研成果的被引分析离不开参考文献的著录,随着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不断发展,期刊的规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科研成果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反映了该科研成果的起点和深度。科学研究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前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期刊体育发文被引情况,从1999年的2 348次到2008年的80 169次(注:由于被引情况会实时改变,以上数据截止时间为2009年7月18日),且以2005年以来增长显著,一方面这与前面所述发文量的增长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国体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更加严谨、规范。当然,这与我国体育学术期刊的规范化要求也是分不开的。

3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0年载文量

10年间,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发文量最大的是《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其次是《体育文化导刊》、《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学刊》,年均发文量均在300篇以上;发文量最少的是《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0年总共发文1 360篇,其次是《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和《体育与科学》,年均发文量均在150篇以下。(《体育科学》由于2002~2003年期刊网上没有数据,故这两年无法统计。《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是指现在的社会科学版。各年发文量均不包括增刊的发文量。)

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每年发文量,从1999年的2 410篇到2008年的4 272篇,10年间走过了一个“上升―下降―持平”的过程,这与前面所述我国体育领域发文量的走势逐年增高的趋势有所不同。16种期刊从1999年到2005年呈现逐年上升的状态,但从2005年以后连续下降了两年,后又持平(扣除个别期刊增加刊期的影响)。可以看出,我国核心期刊在经历了一轮刊载量提升的阶段以后,逐渐走向一个宏观自我调控的理性发展阶段,这对整体维持体育核心期刊的质量将起到积极作用。

4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4年来5年影响因子

“5年影响因子”(5-year Impact Factor)是指某期刊前5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5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5年中期刊所刊载论文的一个平均被引率。5年影响因子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影响因子而言,是将原来的2年的统计年限增加到了5年,笔者以为,以我国体育学术期刊被引半衰期来看,5年影响因子更能反映总体的实际情况。影响因子是目前倍受科研工作者重视的一个指标,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看,期刊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质量的重要指标,不是直接针对其的水平[1]。期刊的影响因子反映的是其学术影响力,一个学科研究领域的普遍研究或者说大家都热衷于研究的领域,其学术影响力就越大,从而导致影响因子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学术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不等同于学术质量。因此,由于不同学科的成熟度不同,对其影响因子的把握也应区别对待。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5年影响因子也是在逐年增高,说明各刊的学术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以2007年公布的数据来看,5年影响因子超过1.5的就有《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这4种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我国体育科研领域排在前列,反映出他们报道的研究内容受到的关注度较高。

5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4年来的即年指标

“即年指标”(Immediacy Index)又称当年指数,即为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该指标反映的是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一个指标。也就是说,某种期刊的即年指标越高,在最短的时间内期刊受到的关注度或者说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在引发作者研究欲望的作用也越大。以2007年为例,即年指标较高的期刊有《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体育文化导刊》、《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见表2)。

6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4年来的被引半衰期

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4年来的被引半衰期见表3。

“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是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的引用数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累计达到的。一般说来,期刊的半衰期反映了期刊所载论文的生命周期,是测量期刊老化速度的一个指标。有学者曾对被引半衰期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评价期刊学术质量过程中被引半衰期与期刊的影响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时提出,学科发展有深厚底蕴的半衰期较长,而应用、交叉、新型学科和反映热点研究的期刊的半衰期较短[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期刊评价的复杂性。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被引半衰期较长的期刊有《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中国体育科技》,这些期刊的被引半衰期均在5年以上,高于白云[2]统计的体育学科领域的被引半衰期4.95年,说明这些期刊所载论文的老化速度较慢,但与前面所述期刊5年的学术影响力有明显不同。笔者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被引半衰期越长,说明期刊所载论文对于学科发展的持续力,因此单纯以某个指标评价期刊同样也是不科学的。

7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4年来的Web即年下载率

“Web即年下载率”是指来源期刊统计当年出版并被全文下载的篇次与当年出版并上网的文献数之比。这个指标是研究用户对该期刊所载论文关注度的一项重要补充,是研究评价期刊在网络环境下传播率的一个新的指标。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4年来的Web即年下载率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体育科学》Web即年下载率平均值最高达到了篇均下载96.5次,反映了该刊所载论文在网络上的被关注度是排在首位的。同样网络关注度较高的期刊还有《体育与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科技》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篇均下载次数均达到60次以上。从各刊的Web即年下载率来看,每年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这也反映了学者们对从网络获取期刊文献已逐渐成为主要手段之一,他们对网络资源的兴趣、关注度在不断提高。Web即年下载率以2006年的增长速度为最快,说明该年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一个质的转变。

以上分析只能反映我国16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的一个发展状况,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无论是载文量、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还是被引半衰期、Web即年下载率,只从一个或几个单一指标都无法客观地完成对期刊的评价。衡量学科众多的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是一件比较专深且复杂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专家学者、组织者和同行专家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没有出版管理部门制定的衡量该国学术期刊水平的客观标准[3]。因此,鉴于体育学术期刊评价的复杂性,本文所分析的数据也仅能从一个角度反映一个问题而已,这就要求广大体育科技期刊研究工作者在后续的研究中不断创新和探索,以谋求准确、科学、客观的体育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刘雅娟,王岩. 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探讨[J]. 科研管理,2000,21(1):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