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口老龄化统计学分析

人口老龄化统计学分析

时间:2023-07-13 17:2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口老龄化统计学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口老龄化统计学分析

第1篇

摘 要 现今中国进入未富先老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挑战,老年人医疗成本攀升。群众自发性组织的广场舞运动具有健身健脑等功能,不仅能够减少老年参与者的医疗成本,还能够较大程度地减轻社区的养老负担。社会及政府能够充分理解广场舞的各项积极功能,并给出精神上及政策上的支持。面对广场舞这样时代造就的健身形式,社会应多一份理解与支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管理,全民团结一致应对史无前例的“中国式养老”。

关键词 未富先老 老龄化 广场舞

进入新千年以后,中国的各大城市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日益浮出水面。老年人的医疗保健费用成为大额的国家财政及家庭支出大项,老年人日常的生活起居以及情感照顾也对人力资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整体上未富先老的前提下,老龄化的应对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配合,当然也包括老人自己。老人们老当自强,通过自发性的群体锻炼赢得身心健康,为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区养老模式带来了新的思路。

一、中国养老面临巨大医疗保健负担

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这一标准,中国从2000年就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近些年老龄人口增幅显著。根据我国2010年的普查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北京上海两大城市65岁以上人口比率分别为8.7%、10.1%,远超7%的标准。预计2020年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的社会。

二、跳广场舞有益于中老年人身心健康

根据中国群众体育调查报告显示,虽然居民的收入显著提高,但大多数人更愿意参加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低支出体育项目。广场舞就属于典型的低消费或无消费的体育项目。这一特点正好适合大众体育消费的特点和口味。那么广场舞究竟是如何促进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呢?

首先,广场舞与所有的体育运动一样,有显著的健身减肥效果。经常练习广场舞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时而缓和时而轻快的音乐节奏有利于人们放松心情,消除大脑疲劳,缓解神经紧张。通常情况下,广场舞参与者在持续锻炼一周以后,身体多项技能就会出现明显的改善,从头到脚的酸疼减少了,睡眠变好了,甚至皮肤也会有所改善。

第二,广场舞有健脑功能。相比于动作单一的健步走、慢跑等,广场舞的动作要求锻炼者在学习锻炼过程中不仅要运用形象记忆、概念记忆,而且还要运用情感记忆和行为记忆,通过对复杂动作的反复记忆,不断强化练习,从而刺激大脑神经,减缓了人体记忆的生理性减退。

第三,广场舞能够满足老年群体的社交需求。人的老化由身体功能衰退和社会关系萎缩两个方面构成。因为进入老年期,人们的社会网络将收缩。有的是出于与子女同住的需要而搬迁进入新的环境,有的是因为退休后与先前的同事、朋友淡了往来。而补偿社会网络萎缩的办法就是参加活动,通过参加共同的规律性活动,老年人能够认识更多的人并最容易发展成友谊。

三、广场舞有益于减轻社区的养老负担

一项对天津市区内20个小区中1368位老人的调查研究的多源回归分析得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结论。在控制了性别、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和自我效能、朋友支持、自尊等心理变量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否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与其生活满意度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但是参加集体锻炼的老年人却能有效的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朋友支持感,而自我效能和朋友支持感与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

四、小结

广场舞的主要参与群体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女性群体。她们大多来自中低收入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大多在为房子奔波,并没有能力供父母参加高档的健身会所,而我国尚未发达的医疗保障体系也没有能力为所有人提供免费医疗。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广场舞爱好者来说,经济实惠又参与度广的广场舞成了他们最好也可能唯一的选择。她们通过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结交朋友、释放压力、缓解消极情绪,也在无形之中为国家社会减轻了养老负担。

社会需要对广场舞群体再多一份理解,以社会主人翁的意识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广场舞锻炼引发的参与者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政府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广场舞,以社区街道为单位,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锻炼者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如音响、室内练习场地等;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城镇化和老龄化的进程及时高效地制定修该管理规范,引导居民文明健身。只有社会政府的共同支持,广场舞运动才能更好地助力解决中国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郭文婧.“广场舞公约”与一代人的“社会乡愁”[Z].2014.01.26.

[2] 杨奕.浅析广场舞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与价值[J].科技视界.2014.01:255,305.

[3] 王保真.人口老龄化呼唤老年医疗保障[J].医学与哲学.2001.07:10-12.

第2篇

关键词:老年;用药;合理性;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50-02

糖尿病是常见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高,高发于老年人群、肥胖人群。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发展,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对民众生命健康造成主要威胁疾病之一[1]。糖尿病治疗以药物对血糖控制为主,而临床中存在较多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因此,针对糖尿病患者情况,提高用药合理性,是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本组研究对老年糖尿病人群的用药情况进行观察,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老年组,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8.5±3.6)岁。病程≥10年为81例,

1.2方法

详细了解两组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主要针对病程、性别、年龄及肝肾功能情况进行了解,对两组患者作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

详细了解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情况、降糖药物使用日均费用及药品分布情况,对两组患者用药情况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SPSS19.0软件中录入所有数据,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 ±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老年组病程≥10年患者明显较中青年组多(P0.05),见表1。

老年组主要用药类型为α-糖苷酶抑制剂,而双胍类、非磺脲类促泌药使用率明显较中青年组低(P

3 讨论

老年人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较中青年人群高,且大多数病程较长,表明老年患者长期承受较高的经济压力及病痛折磨。当前因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导致糖尿病类的慢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2]。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程≥10年患者明显较对照组高(P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主要为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状态,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老年糖尿病患者必须保持用药合理性,是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的关键[3]。以往学者研究中显示[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较中青年人群多。但是近年来,有学者表示[5],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肝肾功能较中青年差,但是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大多数降糖方案可在不同年龄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中青年组患者的病程≥10年发生率明显较老年组低(P

综合上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使用情况与中青年患者无明显差异,但是其具有病程长问题,临床用药需要在安全基础上,使用针对性较强药物,确保用药安全性及合理性,利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减轻痛苦。

参考文献

[1] 郜静波.口服降糖药在我院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4,36(1):46-47.

[2] 李峰.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36(17):120-121.

[3] 吴杏梅.2012年我院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用药分析[J].医药前沿,2013,62(27):376-377.

第3篇

脑卒中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死亡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其中50%~70%的患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其病死率占所有疾病的10%,是位于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位致死原因[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患脑卒中的人数将进一步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为充分了解和认识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作者对过去10年终脑卒中院内死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方便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可干预因素进行合理化的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1年8月—2011年8月我院神经科住院急性脑卒中患者2028例。其中男1290例,女738例;年龄35~87岁,平均(69.57±8.33)岁;脑出血840例,脑梗死11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其中有71例患者死亡。

1.2诊断标准

依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为标准,且均经CT确诊。脑出血:多在动态下急性起病,情绪激动、劳累、饮酒、用力排便等为诱因;突发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头痛、呕吐,可伴有血压增高、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征;腰穿脑脊液检查多含血且压力较高。脑梗死: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患者发病时无明显头疼和呕吐;发病较为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急性,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多急骤,有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阳性,脑脊液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基本可诊断。

1.3方法

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核对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院前时间、血压、有无并发症,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否正常,从而分析调查的内容与急性脑卒中发生院内死亡的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

20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死亡71例(脑出血者36例,脑梗死者2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6例),病死率为3.5%。

2.2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院前时间、血压、并发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均<0.05)与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内死亡关系密切(见表1)。

3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较多,本研究显示年龄、性别、院前时间、血压、并发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于院内死亡密切相关,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3.1性别、年龄与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关系

根据最新统计,北京市18~79岁常住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为1.3%,其中男性为1.73%,女性为0.96%,男性高于女性。此外,脑卒中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全市60岁以上脑卒中患病率高达5.55%。因此,年龄≥60岁的男性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本研究中,年龄≥60岁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可能由于人口老龄化,暴露于吸烟、饮酒、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累及时间增加,致使患者死亡率较高[3]。文中男性发生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分析原因为男性多存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引起脑血管痉挛;酗酒可促进血小板聚集、血管痉挛导致脑梗死,又可造成血浆皮质醇、肾素、加压素等水平升高,血液升高、血管扩张破裂导致脑出血。

3.2院前时间和并发症对院内死亡的影响

脑卒中单元研究认为超早期治疗对患者改善预后极为重要,且4.5h内溶栓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4]。但在实际中,院前时间受对脑卒中知识了解情况、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数目、患者转运距离的影响,使一部分患者未在发病6h内送入医院抢救,增加院内死亡率[5]。本研究中,院前时间<6h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低于院前时间≥6h的患者。因此,应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缩短院前时间。研究发现,约5.6%脑卒中患者合并肺炎,15%~25%脑卒中患者的死亡是由于细菌性肺炎所致,因此肺炎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研究发现,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的预后和恢复有重要作用[6]。

3.3高血压、高血脂对急性脑卒中院内死亡的影响

第4篇

【摘要】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的现状。方法 以非概率抽样法抽取长春市两个社区500名老年人,采用WHOQOLBREF 量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老年人QOL平均分为65.49;QOL和健康状况自评得分均高于4个领域平均得分(P

【关键词】 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我国于1999年10月正式宣布进入老龄化社会〔1〕。长春市总人口为738.7万人,其中≥60岁老年人口达77.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5%,表明长春市目前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本文报告长春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QOL)现状的调查结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长春市朝阳区永昌社区和红旗社区≥60岁老人。

1.2 工具 采用WHO研制并推荐使用的普适性量表(WHOQOLBREF),该量表的中文版是经我国修订的、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卫生行业标准的生活质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等测量学性质,包括生理领域(Physical Domain,PHD)、心理领域(Psychological Domain,PSD)、社会关系领域(Social Relation Domain,SRD)和环境领域(Environment Domain,ED)4个领域24个条目,2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领域得分按正向计,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

1.3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法抽取两个社区,再以偶遇抽样法为主入户调查为补充的方式对社区内≥60岁老人500名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89份,有效率97.8%。调查表采用WHOQOLBREF量表。对参加调查的有关人员统一培训并进行预调查,以了解问卷的依从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及可行性以及询问方式、询问技巧。如发现问题立即加以调整和完善,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采用调查员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WHOQOLBREF量表分值转换专用公式进行生活质量得分的计算,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老年人QOL现状对比 调查显示女性SRD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不同年龄老年人QOL的对比分析 经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在PSD、PHD、ED得分和QOL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均P

2.3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QOL的对比分析 在PSD、PRD、SRD得分和QOL总分,已婚老年人高于丧偶及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

2.4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QOL的对比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PSD、ED得分和QOL总分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5 不同职业老年人QOL的对比分析 不同职业老年人在PSD、SRD、ED得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2.6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老年人QOL的对比分析 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老年人在PSD、SRD、ED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本调查显示女性在社会领域得分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大多数男性老人生活独立性强,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由于社会独立性增强,同时也使其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下降,这是本次调查所显示的一对突出矛盾。

不同年龄组老年人在PHD、PSD、SRD得分和QOL总分上有显著差异。在PHD、SRD随着增龄,得分逐渐降低;在PSD,60岁~69岁组得分最高,80岁以上组得分最低。说明年龄对老年人PHD、PSD、SRD有影响。随着增龄,QOL总分降低。在PHD、PSD、SRD得分和QOL总分,已婚老年人高于丧偶及其他组。Marshall〔3〕研究中发现,丧偶老人生活质量显著不如在婚者。本次调查也得到类似结果,表明配偶对老年人十分重要。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在PSD、SRD得分和QOL总分上有非常显著差异。不同文化老年人在生活质量上主观评价高于客观评价,体现在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总的主观感受(自评)百分平均得分、60分以上的人所占构成比均高于四个领域。该结果与首都医科大学郭爱明〔4〕等人用WHQQOLBREF量表对北京市城市社区360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基本相符。不同职业老年人在PSD、SRD、ED得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在以上三个领域,干部和科技人员得分较高,工人和农民得分较低。说明职业状况对老年人PSD、SRD、ED有影响。干部和科技人员在QOL总分也高于工人和农民。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老年人PSD、SRD、ED得分也有很大的影响。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老年人在以上三个领域得分也高。QOL总分也高于后者。

参考文献

1 韩 琳,李继平.我国老年人口面临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1):702.

2 Hanestad BR,Rustoen T,Knudsen JR,et al.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WHOQOLBREF questionnaire for the Norwegian general population〔J〕.J Nurs Meas,2004;12(2):14759.

第5篇

【关键词】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冠心病;结果;比较

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显著增强,公众生活水平迅猛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心血管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冠心病属其中常见类型,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管腔狭窄、堵塞,引发心服同供血不足、心肌损伤所致,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早期准确诊断是保障预后的关键,多项研究证实,血液检验中不同的参数指标可对冠心病病理状况较好反映[1]。本次研究选择冠心病患者作观察组,行不同血液指标检测,就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观察组研究对象共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6-77岁,平均(65.2±3.7)岁,平均病程(3.2±1.5)年,均与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并排除甲状腺病变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其它心脏病者。对照组研究对象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65.3±2.7)岁,为我院接受健康体检者,两组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组间性别、年龄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均对两组患者行血液检验,观察组选取病例研究标本为采集的住院期间静脉血液,对照组选取病例为清晨空腹静脉血液。采集量均为2ml,确保结果在1h内检出,并记录数据。检测血液仪器包括生化及化学分析义,血细胞分析机等。检测血液后,对比PCT(血小板压积)、PDW(血小板分布)、RDW(红细胞分布)数据,并加以分析统计。

1.3指标观察研究数据包括:PLT(血小板计数)、RDW、MPV(血小板体积)、PDW、PCT等。上述参考数据如下:PLT为100-300×109/L;RDW为11.5%-13.6%;MPV为7.7-12FL;PDW为15.6%-18.2%;PCT为0.106%-0.284%;PDW为15.6%-18.2%。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

2结果

两组PDW、MPV、PLT、PCT血小板指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RDW红细胞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冠心病死亡风险较大,相关研究显示,病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若1h内未及时救治,临床病死率会升至1.7‰。其发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挤压动脉至狭窄、封堵,或由其引发的痉挛诱导心肌缺氧、缺血,进而坏死相关,及时评估病情对保障预后,促进康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综上,冠心病患者行血液检验时,对预后有准确预估作用的指标包括RDW上升和血小板参数变动情况,另外,心肌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相关数据变化也为评估患者有无心肌损伤伴发的标准和参考,故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有贴切的诊治作用。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社区老年居民;健康体检检验结果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及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危害老年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亦随之逐年增加[1]。疾病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提供社区老年居民更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其中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是有效的措施[2]。本研究于对宁波市梅堰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6月~9月的宁波市梅堰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总人数1500例,其中女876例(58.40%),男624例(41.60%),60~70岁组627例(41.80%),70~80岁组646例(43.07%),80~90岁组138例(9.20%),90岁以上组89例(5.93%)。

1.2方法 全部体检项目由我院体检中心完成,体检前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全区统一的体检项目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

1.3诊断标准 ①高脂血症:胆固醇(TC)>5.72mmol/L 和(或)甘油三酯(TG)>1.7mmol/L;②高血压:血压测量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140/90 mmHg,或已确诊为高血压正在服药的患者;③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BMI)≥24且

1.4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不同性别主要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男性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4.49%、72.72%、51.28%、46.47%、36.86%、19.23%、59.29%、54.00%;女性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8.29%、52.40%、47.95%、35.73%、36.53%、10.27%、47.95%、49.89%、27.28%。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年龄组主要健康问题的检出率 60~70岁组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5.82%、56.14%、51.04%、44.50%、21.37%、4.78%、26.63%、37.79%、12.60%;70~80岁组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1.70%、41.33%、57.28%、32.97%、41.33%、6.19%、40.24%、30.50%、51.32%;80~90岁组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8.99%、35.51%、89.96%、47.83%、72.46%、50.00%、76.81%、73.19%、63.04%;90岁以上组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1.91%、57.30%、33.71%、50.56%、55.06%、79.77%、62.92%、87.64%、89.89%。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脂血症、高血压、超重和肥胖、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白内障、心电图异常、B 超异常、胸片异常检出率都非常高,针对社区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落实群防群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①完善社区诊断: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评估老年居民健康状况,主要危险因素分析,针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制订切实有效的干预计划,并加以落实,定期实施评估;②开展完备的管理:根据宁波市梅堰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的特点,可以采取群组管理的方法,通过建立慢性病俱乐部,了解和掌握自我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5];③建立健康爱心家园,可将家庭医生工作室融入其中,进行老年居民防治一体健康管理,配备专职护士作为家庭医生的助手,通过预约式服务,定期健康体检,自助式管理等,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通过健康体检能全面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状况,应用多样化宣传教育方式,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可加强对本社区居民慢性病和心血管疾病防治及健康促进等工作,逐步提高居民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郭晖艳,韩俊江.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 劳动保障世界, 2012, 22(2): 36-39.

[2]毛逸艳. 65岁以上社区老年居民健康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3):369-370.

[3]颜红.梁山县某社区老年居民健康体检检验结果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8):33-35.

第7篇

关键词 高血压 综合干预 效果评价

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而逐年上升。高血压病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脑、肾、血管、眼底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和损害进而引起相关疾病。本研究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和危险因素等综合干预提高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服药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资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例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课程及医生定期随访和对照组日常的三级管理服务。其中干预组7例男 9例女1例年龄 ~95岁平均年龄71±1岁;对照组7例男例女 例年龄51~98岁平均年龄7±1岁。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未服用降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mmHg舒张压DBP≥9mmHg。

主要综合干预措施:①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高血压病人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包括减少食盐摄入、戒烟限酒、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等。②对干预组病人设立健康卡由社区医生每个月上门1次进行监测管理指导用药和饮食。

统计学处理:测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展示采用t检验和X检验。

结 果

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干预组在相关知识知晓率方面较对照组有所提高尤其是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上升自我技能掌握方面比干预前普遍有所提高。见表1。

高血压病人主要不良生活行为改变:①限盐:干预组7年限盐饮食人数占6%8年占891%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限盐率差异有显著性P5。②吸烟:干预组7年吸烟人数占7%8年占1%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P5。③饮酒:干预组7年饮酒人数占%8年为11%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饮酒率差异有显著性P5。④运动锻炼:干预组7年参加运动锻炼人数占795%8年占9%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5。⑤体重控制:干预组7年体重控制达标人数占1%8年占71%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5。

高血压病人服药率:通过社区干预后干预组高血压病人按医生要求正规服药率由7年的6%提高到8年的715%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

高血压的控制:干预组高血压人群经1年综合防治后血压控制达标人数由7年的%上升至8年的71%经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5。

讨 论

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构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第8篇

关键词:慢性便秘;精神状态;影响因素

便秘是以粪便干燥、排便不畅或艰难、便意和排便次数减少等为临床表现的胃肠动力疾病,我国发病率为3%~17%且具有显著的地域性[1]。慢性便秘可不同程度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诱发肛肠痔、裂等疾病。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便秘发生的意思,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诊断和治疗的便秘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46.22±9.17)岁;同时选择体检中心健康对象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46.40±9.3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罗马Ⅲ标准[2]:①排便费力;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③有排便不尽感;④有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⑤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⑥排便少于3次/w;⑦不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散大便。在过去6个月中存在上述症状,近3个月存在上述症状中的2条或2条以上即可诊断。同时排除30d内进行手术治疗导致的便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排便困以及合并心脑血管、肾、肝和造血系统等疾病患者。

1.2.2观察指标 采用SAS量表和SDS量表评定研究对象精神状态,危险因素调查表了解影响研究对象发病的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慢性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慢性便秘患者精神状态分析 由表1可知,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分别为36.47分和61.80分,对照组和观察组SDS评分分别为40.22分和63.15分;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734,P=0.000

2.2影响便秘发生的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到影响便秘发生的因素,根据危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精神状态、性别、长时间坐位、肠道感染史、便秘家族史、辛辣食物、睡眠和排便习惯,见表2。

3讨论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便秘的发生机制与结肠动力减弱导致结肠传输速度变慢引起结肠排空管延迟有关,其发生与精神状态、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内研究表明,经常精神紧张、工作疲劳或压力大、情绪不好、性格易怒、焦虑以及抑郁等是慢性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3]。研究表明,运动、高纤维食物、肥肉、食生蔬菜以及进食量大可降低慢性便秘的发生率,但与部分报道存在一定的差异[4]。本研究表明,慢性便秘患者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精神状态、性别、长时间坐位、肠道感染史、便秘家族史、辛辣食物、睡眠和排便习惯是影响便秘发生的因素。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对预防慢性便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农华.慢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4,9(1):39-41.

[2]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5):1377-1390.

第9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60岁77例(老年组),

结果:老年组男性占67.10%,高于对照组52.46%(P

结论:老年胃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病理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对老年胃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49-01

据报道我国胃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其发病率从40岁以后明显升高,65~80岁之间达到高峰[1]。为探讨老年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本文总结我院10年间的198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98例病人中,≥60岁作为老年组,男52例,女26例,平均年龄(65.00±4.69)岁;

1.2方法。比较两组的性别分布、病程、肿瘤发生部位、Bormann分型、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生存率情况。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相对数比较用X2检验,构成比的比较用双向无序的行×列表的X2检验,理论频数

2结果

2.1性别分布。老年组男51例(67.10%),女25(32.89%),男女比为2∶1;对照组男64例(52.46%),女58例(47.54%),男女比为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

2.2病程。老年组平均病程(9.93±4.69)月,对照组平均(4.37±2.79)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1,P

2.3临床表现。老年组就诊时的主要表现依次为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食欲减退、黑便(呕血少见)、消瘦、贫血、上腹部肿块(多见于较消瘦的病人)。对照组最常见上腹部疼痛,其次是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消瘦等。两组相比老年组上腹部饱胀、消化道出血多于对照组,而上腹部疼痛少于对照组(均P

2.4肿块肿瘤发生的部位。两组最常见的都是胃窦(包括胃窦浸及胃体),其次为胃体和胃底。老年组贲门胃底癌高于对照组(P

2.5肿瘤的Bormann分型。两组均以Ⅲ型常见,其次为Ⅱ型、Ⅰ型(P>0.05),但老年组Bormann Ⅳ型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Bormann分型两组构成比比较:X2=7.06,P=0.07。

2.6两组的细胞学类型。老年组最常见管状腺癌,其次为低分化和黏液细胞癌;对照组最常见低分化腺癌,其次为管状腺癌和黏液细胞癌。老年组管状腺癌高于对照组,而低分化腺癌低于对照组(均P

3讨论

第10篇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4月收治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86例,男51例(59.3%),女35例(40.7%),年龄47~83岁,平均68.9岁。均经CT及MRI证实存在脑血管病变灶,都在起病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下降、精神波动、淡漠、缺乏主动性和忍耐力、缺乏执行功能、思维迟缓以及包括制定目标、计划、组织、分析和抽象能力受损等表现。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画钟试验(CDT)。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

结果

86例患者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9.68±2.84分,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评分22.31±1.24分,画钟试验(CDT)评分1.452±0.42分。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脑血管意外抢救成功率的提高,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发病率也大大上升。VaD一般认为是由反复发作的脑血管意外引起,病程呈阶梯式加重,常伴有神经系统的体征2。美国神经系统传染性疾病及脑卒中研究所(NICFS)及老年性痴呆及相关性疾病协会(ADRDA)规定,根据症状、量表及神经影像学所见,只能诊断为“可能为老年性痴呆”,确认则有赖于脑组织活检。这在我国较难被患者及家属接受3~5。另外,由于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生率高,部分患者可以有痴呆样症候群表现,但PSD所表现的假性痴呆倾向于进展迅速,患者常主诉认知缺陷,而真性痴呆患者可能企图掩盖这些缺陷或没有意识到这些症状,并且在简单认知筛选过程中可能积极尝试着回答问题,而PSD患者对这种评价过程表示冷漠,并且几乎不尝试回答问题6。抗抑郁剂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鉴别工具,因为假性痴呆抗抑郁治疗后会缓解,而真性痴呆虽然心境得到改善,但认知并未改善,患者呈现出进展性的吞咽困难,失用症和失认,而假性痴呆患者没有这些神经缺陷特征。其他如采用1993年纽约Mount Sinai医学中心提出的脑中风后抑郁的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方法也可作为患者是否存在抑郁障碍的鉴别诊断依据7。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86例患者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9.68±2.84分,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评分22.31±1.24分,画钟试验(CDT)评分1.452±0.42分。因此,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的认知功能的障碍,同时表现出明显的日常生活能力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是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力勇,戴体俊.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1):126-130.

2王鲁宁,朱明伟.383例老年人尸检资料中痴呆的病因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03,11(16):76.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写作组,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中国痴呆和认知障碍诊治指南: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887-2893.

4Tha m W,Auchus AP,Thong M,et al.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 :one year result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ingaporean stroke patients[J].J Neurol sci,2002,(203-204):49.

第11篇

关键词 老年人 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0.071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lderly in Changchun

LIU Yin

(Changchun Medical College, Changchun, Jilin 130031)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s well as the increasing improvement of the people life and economic levels, population aging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in the elderly. And rapid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into an aging population stage, predicts 2050 seniors will make up more than 3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1], pay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is concerned about their future. Life satisfaction is an important psychosocial variables, you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life in the elderly, nursing home for the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elderl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re briefly discussed, Changchu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derly care levels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Keywords old people; Life satisfac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1月至6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两所老人院的413名老年人发放标准化调查问卷。研究对象均为已在老年护理院居住两年以上,愿意参加此项研究,口齿清晰、回答问题无障碍,年龄大于60周岁的老年人,收回有效问卷397份,有效回收率是96.1%。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由老年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量表两部分组成。(1)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经济水平和居住形式。(2)生活满意度指数(LSIA)量表(中文版)②由范肖冬等人1981年修订,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库伦巴赫系数为0.798,共20个题目,其中正向题目12个,负向题目8个。每题的选项为同意、不回答或不清楚、不正确三项,正向题目的计分方式依次是2分、1分、0分,负向题目计分方式反之。总分40分,总分越高说明其生活满意度越高。

1.3 统计学分析

将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描述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

调查发现长春市老年护理院的老人生活满意度最高分是39分,最低分12分,平均得分(23.16?.24);其中224人总分大于20分,占总人数的43.7%。与其他城市相比,云南省个旧市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22.60?.63),③吉林市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22.94?.65),④可见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有一定的普遍性。

2.2 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水平、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形式等因素均可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详见表1。

3 讨论

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不仅是他们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自我感受,也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体现;尤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子女照顾老人的精力有限。调查发现年龄越大,生活满意度越低,这与毛富强⑤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耐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很容易因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小事而烦恼、抱怨。调查的397名老人中,有106人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自理,并能够坚持参与护理院组织的广场舞、太极拳等锻炼,这些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26.05?.21)最高,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适度的制定锻炼计划,戴群等人调查发现集体形式的锻炼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提高其生活掌控感,提升生活满意度。⑥

居住形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主观指标之一,老年人因为空闲时间较多,有时会觉得孤独,有心事需要诉说对象,老年人的抑郁发生率在15%。⑦以上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最低(17.24?.26),已有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即心理压力越大的个体生活满意度越低。⑧所以婚姻状况中有配偶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最高(25.85?.69),如果子女周末或节假日能经常来护理院看望老人,更多地享受天伦之乐,生活满意度明显有所提升。无论选择哪种居住形式,只要老人的居住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较好的经济条件不仅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物质保障,对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产生影响效应。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经济水平都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指数的最直接原因。⑨经济收入越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越高(P

4 小结

长春市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呈中等水平,仍有可提升空间。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经济水平、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和居住形式等因素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可以归纳为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如果子女、亲人、朋友及整个社会支持系统都来关爱老人、尊重老人,同时完善相关政策消除城市老人与农村老人、高收入水平老人与低收入水平老人之间的差距,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和条件,长春市老年护理院的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会有所提升。

注释

① 冯利芳.关爱空巢老人[J].青春期健康,2010.1(6):8-9.

② 汤倩,葛明贵.芜湖市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4.3(28):183-189.

③ 杨芳,何小丽,孙蛟,杨润玉,吕雪,等.云南省个旧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2.5(26):462-464.

④ 杜瑞红,董莉萍.吉林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262-264.

⑤ 毛富强,李振涛,候洁,宋振强,等.中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4(6):413-416.

⑥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5):67-72.

⑦ 李晓敏,韩布新.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随年代的变化趋势[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96-3499.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879-02

我院急诊科内科3年来进行心肺复苏的非创伤患者中,老年人约占46.6%(55/118),由于生 理功能的衰退导致他们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了解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将有助于提 高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来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月院前或院内发生呼吸心脏骤停并在我院 急诊科内科抢救的非创伤性呼吸心脏骤停患者,共118例,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其中老 年组为年龄≥60岁的患者,共55例,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0~92岁,平均(74.6±15. 3)岁,非老年组共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18~59岁,平均(44.11±10.8)岁。已 经除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时间明确>30 min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复苏措施 所有病例参照《国际心肺复苏2005指南》进行以下操作:胸外 按 压、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碳酸氢钠 等,头部降温,使用激素、脱水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高压氧治疗等。

1.2.2 判断标准 复苏成功标准 :呼吸心跳骤停者经过心肺复苏(CPR)凡出现规 则的自主心 律(包括窦性心律、结性心律)、自主呼吸、血压≥90/60 mmHg且维持时间≥30 min者为自 主循环恢复,为成功者。凡正规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达60min而自主循环仍未恢复的,则终止 心肺复苏。凡自主心律、呼吸和意识均恢复至呼吸心脏骤停前水平的为存活正常出院。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 SPSS 11.3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 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心肺复苏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老年组以窒息为心脏骤停病因的比例较非老年成 人组高(P

2.2 两组心肺复苏患者起病情况比较

老年组在院外呼吸心脏骤停发生率、早期气管插管率(P

2.3 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的比较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出院、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7.8%,65%和11.6%,71%,两组比较,差异 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呼吸心脏骤停是常见急危重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患病率也渐增高,老年人在院外 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也随之增,而心肺复苏至今仍是急诊医学中的难点。从本资料研究结 果可知 ,老年心肺复苏患者与非老年成人患者在某些病因上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老年心肺复苏患者的 病因仍以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但老年组以窒息为心脏骤停病因的比例较非 老年成人组高,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或合并有其他疾病或常伴有呼吸道感染,老年人容易 发生痰阻或气道内的异物梗阻产生窒息。而各种原因的中毒和溺水外来因素导致心脏骤停的 非老年成人组明显高于老年组,是由于社会角色的变化,老年人很少因为外来因素或人为因 素导致呼吸、心脏骤停,这点与非老年成人患者有明显的区别。故在复苏早期给予气管插 管 以解除呼吸道阻塞对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十分重要。国内外均有学者发现早期有效 气管插管人工通气能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1-3]。

我院老年组院外的呼吸心脏骤停发生率较高(70.9%),早期气管插管率较高(78.2%),这可 能与老年人呼吸心脏骤停病因、发生呼吸心脏骤停的地点 、患病后发现或呼救及时和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常识有关。合并MODS率高和老年自身生理性 退化,慢性基础性疾病加重因素有关,因此对老年患者要加强MODS的预防:应及时动态监测 和评估各个脏器的功能,对器官功能衰竭前的状况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治疗,则可能逆转器 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出院存活率。尽管大多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脏骤停的原因是心室颤 动[4],但从本资料结果可知:在急诊科进行心肺复苏的老年组中仅有21.8% 的患者为室颤, 虽然室颤发生率不高,但每个患者还是要做好除颤的准备,因为在复苏的过程中常会新出现 或再次出现室颤。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认为双相波已确定其效果优于单相波除颤[5] ,因此,老年人除颤尽可能用双相波除颤为好。

两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的比较无差异这与发病原因、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地点、患 病后发现或呼救及时、初步抢救时间、早期有效气管插管有关。

总之,老年人在所有的心肺复苏的患者中占近一半的比例,且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愈加 明显,人的寿命不断增加,接受心肺复苏的老年人的病例将会越来越多,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急诊科老年人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BERG R A, HILWIG R W, KERN K B, et al. “Bystander”chestcompressions an d assisted ventilation independently improve outcome from piglet asphyxial puls eless“cardiac arrest”[J].Circulation, 2000, 101: 1743-1748.

[2] IDRIS A H,BECKER L B, FUERST R S, et al. Effect of ventilat ion on resuscitation in an animal model of cardiac arrest[J].Circulation, 1994 , 90: 3063-3069.

[3] 蔡铁良. 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 学,1999,11(1):31.

[4] 王一镗.老年猝死的复苏用药[J].实用老年医学,2000,14(4):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