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时间:2023-07-13 17:23: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层住宅建筑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层住宅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字: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总图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城西南郊富春江镇渡济江边的富春江软件园内,面临富春江,邻靠320国道,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

本设计地块北向为富春江软件园区,东边直接临富春江,南侧和西侧是交通局地块。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可开发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总用地面积为59410平方米(89.11亩)。地块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90m。

二、规划方案的主要特点

1、均好性

本规划从住宅设计、环境设计、公建配套到设备服务等方面,尽可能最好的遵循均好性要求。每套住宅的相关设计都受到同等的重视。有好的朝向与日照,有怡人的组团环境空间,有方便快捷的交通系统,公建配套设施完善,物业管理方便。

2、多样性

在均好性的基础上同样注重多样性。首先是外部空间的多样性,然后是住宅功能的多样性,再则是造型的多样、户型平面的多样、景观细部处理的多样。

从生活角度上,更是注重生活方式的多样与提升,社区除了简单的居住功能外,更是一个社会化的大家庭,有多样的文娱活动空间,多样的休闲娱乐空间。

3、归属性

本方案从提高住宅居住水准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个具有时尚品味的住宅小区,每户住户均有不同的个性创造。使住户有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4、安全性

本方案从总体布局考虑安全性的要求,整个小区设一个出入口,用地西边的中部预留对外的出入口,既方便住户的出入,又提高管理的效率,增强社区的安全性,达到全方位的安全性要求。

5、无障碍设计

按照有关国家设计条例,本小区内在人流路线的每一个节点上均考虑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入口处设置无障碍通行装置,其他公共空间与交通平台均作相应考虑。

6、新概念、新设计、新技术的居住区

利用新的住宅成套技术、建筑智能化、生态化的综合性居住社区。

7、生态主题的居家园林花园

本规划通过合理地划分组团,形成多个组团绿地中心,利用“江水”、“缓坡”、“绿地”等元素设计一个自然的居住园林,景观设计整体上以软景和硬景有机结合,运用丰富繁荣植物配置相互映衬。居住在这样的小区内,就像住在自然花园中一样,真正体现“生态雅居、园林居家”的理念。

三、总图设计

1.规划布局

入口位于基地北侧,地块的西北部规划小高层和高层的酒店式公寓,共同围合成相对独立的高层区域;地块邻江沿线布置高品质的专家楼,二线江景范围布置低层花园洋房,低层住宅全部自带独立车库。主要交通道路为环形主干道,通过道路的设计,合理规划不同性质的住宅。花园洋房按组团规划,专家楼均布置在尽端式道路的终点,提升住宅的品质。高层公寓的地下一层设计地下车库,通过出入口的合理安排,低层住宅尽量少受干扰,以保证低层住宅的私密性。中央景观带的设置,使得内侧住宅价值大大提升。中央景观带通过东侧次入口与富春江相连,提供住户休闲、观景的好去处。

2.交通组织

地块设置一个出入口,为机动车和人行混合出入口,会所和其他物管配套用房设计在高层公寓的裙房部分,会所与中心景观衔接,正气大方;住宅地块内部用环形机动车道路连通。

本方案小区内部道路主要分为三级:小区环行主道路(兼作消防道路),路幅为6M;院落内部宅前道路(平时人行,发生火情时兼做消防道路),路幅为3.5M;步行道路(主要有步行主轴和游步小径等)路幅1-18M。地块主道路呈环状,组织起人车分流系统,与景观广场空间相结合,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宅前道与绿化步行小径相连,穿插在院落与住宅之间,组织起小品景观空间。

本方案机动车停车率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地下车库和室外停车位。本方案地下车库出入口和地面车位基本布置在小区机动车环道上,大部分车辆不进入低层住宅区域,低层住宅均设计有独立车位,使用效率高且对低层住宅住户干扰较小。其中地下车库车位192辆,地面临时车位40辆,低层住宅独立车位100辆,合计332辆。总户数为493户,考虑到本项目高层为度假式的酒店公寓部分按0.6辆/户,低层按1辆/户,基本实际情况和满足规划要求。

小区机动车停车主要采用室内停车及地下车库停车,辅以部分的室外地面停车,保证充足的停车泊位。

四、绿地景观规划

小区景观绿地系统布局清晰,以点线面结合方式形成完整绿化系统。面为每个住宅院落空间相互渗透形成的小区整体层次的基础绿化;点为小区入口西侧的会所广场、小区中心景观空间等景观节点;线为联接会所广场,中心景观等的步行景观道路,为小区整体提供美好的内景。在中心绿地及院落空间绿地中适当设置健身器材、树池石凳、休息座椅、儿童游戏玩具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息、娱乐、游嬉等方面的需求,突出生态与健康的主题。

五、建筑设计

1、户型特点

所有户型均为南偏东15度朝向。低层住宅以大户型为主,强调居住舒适性;高层酒店公寓除部分跃层和端部户型外,均为小户型,强调经济性和紧凑实用。各种户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花园洋房的架空层为车库,拓展了住户的使用功能。

2、立面风格.

(1)低层住宅建筑是西班牙建筑风格。

西班牙风格是今年高端低层住宅项目的流行主基调之一,它是一种融阿拉伯风格与欧洲古典主义风格为一体的建筑形态。其建筑上部采用低坡屋顶,多为红色瓷瓦,并与以浅黄色涂料为主、采用拉毛处理的建筑墙体,组成西班牙风格建筑的典型外观”,其屋檐则运用小拱圈形态进行修饰。此外,拱开廊柱也是西班牙风格建筑造型的主要特征,给建筑物外部增添了立体感和个性感,对施工过程中设计的细节要求非常高。

西班牙建筑风格归纳起来有五点:

一是西班牙文化是多民族传承起来的,艺术来源于文化,独特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多元、神秘、奇异为特征的西班牙艺术。西班牙的建筑与其多元的文化有着很明显的关联性,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更给西班牙艺术带上了奇异的色彩,而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就反映出诗意的,幻想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二是西班牙建筑必须是在阳光、鲜花、绿叶陪衬下的建筑室内和室外的呼应:在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把前后园的景观考虑很周全;

三是有许多独特的建筑元素符号表达,浅墙、红瓦,还有屋面瓦的起伏,造成非常优美的变化曲线。用红筒瓦、弧型墙及铁艺窗等营造了柔和、内敛、尊贵的生活氛围;

四是建筑取材比较质朴,色彩比较明快,包括对原木的使用,圆角厚墙给人安全柔和的感觉,提高了居住的舒适度;

五是院落式,居住类的产品比如前厅、后院,给使用者提供私家的院落,通过庭院与道路及植物、小品的结合营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活氛围

(2)高层公寓为现代风格,突出休闲度假的概念,与现状富春江软件园的酒店风格既呼应也有所提升。对于建筑立面的构想“现代,精致、新颖”,立面采用现代风格,结合平面,通过体量的进退形成错落有致的形体,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体高层建筑显得透彻而精实,墙面采用涂料及石材,采用浅色调的色系,使建筑平添一份高贵典雅。

3、层数和层高设计

规划的住宅以2层低多层住宅和11-18层高层公寓为主。高层公寓层高3.0米;低层住宅层高为3.6米和3米;

4、住宅朝向、住宅间距

规划住宅主体以南向偏东为主。低层住宅间距满足日照要求,高层公寓的间距满足大寒日3小时的日照时间。

5、公共服务设施

小区配套齐全,功能合理。

第2篇

[摘要]低层高密度住宅是介于独立别墅和多层住宅间的一种住宅形式,它对缓解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与居住的舒适性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应对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低层高密度住宅自古以来就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从罗马古城到印度传统街区,在到中国江南的水乡屋舍,这种居住形式在各地不同的气候、风土及文化背景下发展出各具特色的表现形式。相对高层和多层住宅来讲,低层住宅具有宜人尺度和空间氛围、良好的地接性及与自然的亲近等优点。在我国目前的住宅建设中,通常将以密度较高(可达1以上)的低层连排式住宅(Townhouse)或4层左右上下户叠拼的连排式住宅(Townhouse的变体)为主体的住宅区,界定为低层高密度住区。这种类型的住宅区有花园、露台和自用停车库,既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用户单元,又符合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目前城市近郊房地产开发的主流住宅区形式之一。本文以抚顺·李石·锦绣澜湾A小区为例,探讨低层高密度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基地条件与设计要求

(1.1)抚顺·李石·锦绣澜湾A区,位于沈阳抚顺连接带的中心,地处于两城市的近郊,北临浑河,在沈抚同城的大背景下,其区位优势明显。A区总用地面积16.96公顷。基地长520米,宽约320米,基本是梯形分布,四周为城市道路,基地虽然较为方整,但城市路网朝向欠佳,给规划设计增加了难度。

(1.2)根据该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以沈抚发展给该区域所带来的是大的发展前景,业主有意开发较高档次的低层连排式住宅,以形成市场卖点,在对小区功能,环境提升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容积率也提出了控制和指标。比较不同类型的组合数据见(表—1),认为该地块选择叠式连排住宅进行开发是比较适合的。

表1 不同类型组合的数据比较

类型

指标 小高层+多层

(6层顶跃) 小高层+多层

(4层顶跃) 小高层+连排住宅

(3层顶跃) 小高层+连排住宅

(3层) 小高层+叠式连排住宅

(4层)

[2]总平面构思

(2.1)空间布局

由于其道路网朝向欠佳,影响其采光效果,所以除临近城市道路网的住宅随道路网的朝向布置外,其小区内的住宅都有一定角度的偏转。小区被区内环路及中心景观水系划分为7个部分,其中包括沿石化一街和十一号路布置的4层住宅,沿浑河景观路和九号路布置的高层及中心区域布置的5个4层连排式住宅群。中心景观带位于小区中心,其水系向四周发散,给小区内各个组团营造自然亲水的优美环境,在小区东南角设小面积的推杆练习场,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品质和档次。

(2.2)交通组织

在低层高密度住区中,人与车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题,在本项目规划设计中,由于住宅楼南面布置花园,所以连排式住宅全部采用北车库户型的建筑方案。同时通过景观铺地设计,降低硬铺地密度,在车库前用嵌草硬进行铺装。居住区内部的车行主干道采用围绕中心低层住宅所形成的环路模式,在A、B、G组团内部增设车行次支路。并在水系周围及其主要景观出入口设置景观步道,为小区住户提供宜人的休闲与交往空间。

(2.3)连续的城市界面

小区人行主入口位于石化一街上,石化一街为李石地区的主要街路,其人流流动性较大,所以沿街布置2层商业,以方便小区和周围居民的日常购物的需求,并与周围小区的商业进行互应,以形成一条景观商业街,临河建筑一律采用高层的建筑行式,以形成临河的建筑景观,同整个浑河的浑河景观带相融合。同时沿九号路布置点式高层,以丰富整个小区的建筑景观,从四周的建筑来看,都可以很好的同四周的建筑、河流和景观相互的融合、交融。以形成完整、连续的城市界面,使之和整个城市融为一体。

[3]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以成为规划设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小区的大部分建筑为低层连排式住宅,所以在其景观设计上采用双重庭院的概念:第一重庭院为小区中心水系及5个主要的景观节点,它作为小区的所有居民交流、休憩、锻炼的场所而存在,为大家提供生活、交流的平台;第二重庭院为私人庭院,为家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幽静的场所和环境,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也更具有生活的气息。为了强化庭院的概念,将私人庭院地坪标高提高,比进户小路高1米,除了交通组织上对汽车不利影响的回避外,使行从景观上也不会一马平川,而是高低变化,更是观赏及趣味性。

[4]建筑设计

(4.1)生动的建筑空间对住宅来说,行列式是一种建筑空间的秩序,行列式布局能够争取最佳朝向,是既符合住宅热工学要求,又节约用地。在低层高密度居住区设计中,行列式布局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在功能和环境上还为住户提供了具有“均好性”的居住空间。但如向在均好性的前提下形成居住空间的个性与特色,成了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为了改变行列式布局单调划一的空间效果,我们采用了适当变换角度,长短搭配,单元错落,局布扩大山墙间距等设计手法,结合外部空间的景观设计,营造出丰富而生动的建筑群体空间效果。

(4.2)多样的平面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和地块要求,本小区设计了以连排式住宅为主,少量多层、小高层、高层及点式高层相结合的多种住宅形式,不仅丰富了小区的建筑景观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方案。

[5] 结语: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人均土地占有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人均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平均数的7%,因此住宅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低层高密度及高层高密度都是可选择的方向。而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不断扩大,进而郊区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从国外的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多层及高层住宅中的居民二次置业选择低层住宅,他们希望有老人及小孩的活动场地。而低层住宅的宜人尺度、空间氛围及与自然的亲近等都是高层住宅所不能相比的。因而低层高密度住宅无论在郊区还是在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旧城改建中都会是主流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子江.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10)

[2] 陈一峰.低层高密度住宅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3,(4)

[3] 钱海平吴璟林涛.低层高密度住宅的空间设计探讨,建筑学报. 2007,(11).

第3篇

摘要:一些相关类型的住宅在现行防火规范中的要求很明确,但关于它们的术语定义却不尽完全,本文通过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建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高规》),《住宅建筑规范》(简称《住建规》)《住宅设计规范》(简称《住规》)相关条文的对比,以及长期设计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出这些住宅的区分方法和消防设计要点,并为今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防火规范居住建筑单元式住宅塔式式住宅通廊式住宅楼梯间防烟前室

一、问题的提出

在现行规范中关于住宅的定义是明确的,分类是根据住宅的层数来划分,见《民用建筑设计通则》3.1.2.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然而各类规范中又出现了大量的其他术语如: 单元式住宅,塔式住宅,通廊式住宅等,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条文说明3中还出现了“点式住宅”的术语,前三种形式在规范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在防火规范中的要求也很明确,“点式住宅”虽出现不多,但在日常设计中却常提到。规范在它们自身定义上不是十分明了,似乎这应是一个简单的常识问题,然而随着设计工作的日趋深入,设计人员对这些术语的的理解也存在了较大差异。比如一些设计人员认为,单元式住宅就是一梯两户,否则就是塔式,这种说法显然不够正确。还有就是认为只有一个单元的住宅就是塔式,否则为单元式,这也不尽然。另外通廊式住宅和点式住宅更是模糊不清了,他们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对于设计者来说这些似乎应该是在学校学习时就应该知道的,但现在要准确地给出定义还真是没有权威的理论依据。

二、规范中有关术语的定义:

遍查现行建筑设计规范中,有三处定义与此相关:

1、住宅单元

《住建规》的定义:2.0.3 住宅单元 residential building unit

由多套住宅组成的建筑部分,该部分内的住户可通过共用楼梯和安全出口进行疏散。2、单元式高层住宅

《住规》的定义:2.0.20 单元式高层住宅 tall building of apartment由多个住宅单元组合而成,每单元均设有楼梯、电梯的高层住宅。

3、塔式高层住宅

《住规》的定义:2.0.21 塔式高层住宅 apartment of tower building以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多套住房的高层住宅。

三、防火规范要求:

《建规》《高规》关于住宅部分的防火规定相对于其他公共建筑来说要复杂一些,但要点都是一样的,在设计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出入口数量的确定

2.楼梯间形式的确定

3.是否设消防电梯

4.防火门和前室问题

表1 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要点

四、遗留问题

以上论述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各类住宅防火设计的要点,应该说规范在楼梯间的设置上对单元式住宅的要求较宽,其理由应是建筑各单元可以通过屋顶联通,在紧急情况下多了一处逃生的通道。但是规范并没有对相邻的住宅单元的层数差提出要求,如果相邻的住宅单元层数差大于两层时,较高单元的顶层无法借用相邻单元的疏散楼梯逃生,那么这种情况是否应套用有关塔式住宅的规定,或者通过设置室外爬梯、消防软梯等方法来确保这一逃生渠道。总之,防火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一次到位,这需要广大技术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提升和完善防火设计理论。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第4篇

[关键词]采暖,分户计量,加压送风系统,车库通风排烟系统住宅是提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其按照建筑层数可以分为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对于现今的城市而言,低层住宅较为罕见(别墅除外),出于暖通工程的技术角度考虑,本文仅以高层住宅为例进行说明。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189-01

1 采暖

住宅应设置采暖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为集中供暖,即采暖热水由市政热网或区域锅炉房来提供。室内的采暖设施一般为散热器或地板采暖。随着经济发展,散热器也由原来的铸铁型进化成今天的铜铝复合型、钢制型、铝合金型等等,新型散热器既能满足散热要求又可以配合装修美观。地板采暖较散热器采暖更为舒适,在很多高级住宅中设计使用。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很多情况设计散热器的形式为底进底出,这样阀门和支管都在散热器底部,房间更加美观。但是设计中会忽略一个问题:底进底出的散热器其散热量仅为标准散热量的90%。如果还是按照标准散热量选取散热器,很可能造成散热量不够的现象。2)地板采暖设计中要注意供水的温度不能超过60℃。超过60℃会造成室内燥热,也影响地热盘管的使用寿命。尤其在一些改造的项目中:原来的散热器采暖系统改为地板采暖系统,改造完成后室内过热极不舒适。解决方法:加设换热设备,使供水温度符合地板采暖要求。3)在确定系统高低区分区时应向当地供热部门了解换热站的供热能力和换热机组的定压等问题。当不能满足建筑使用时应调整设计分区方案。笔者认为在设计高层住宅时最好单独设置换热机组提供采暖热水,这样更便于调节利于使用。

2 分户计量

新建住宅要求实施分户计量。共用立管及每户的户内采暖入口装置均设置在管道井内。户内入口装置由锁闭阀、过滤器、户用热计量表、调节阀等组成。对于室内散热器,要求在供水管上加设温控阀,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关闭阀门或降低阀门开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在回水中也应设置锁闭阀。如果没有设置回水锁闭阀,则回水管段不能完全锁闭。2)当住宅为商住楼时,商业部分的采暖需要另外计量,热水进户时也应该和住宅分开。商业进户管路不能占用住宅空间,这样商业管路维修时不影响住宅使用。

3 加压送风系统

对于高层住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中规定:在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问、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问,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1)对于建筑高度在100 m以下的纯住宅而言,自然排烟是简单可行且经济的排烟方式,应该提倡使用。然而建筑高度在100 m以上的住宅,自然排烟方式不再适合,则必须使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注意开窗面积仅为可开启扇的面积,不应计算固定扇的面积。如计算错误,则造成自然排烟条件夸大。3)当建筑中楼梯为剪刀梯时,应按照两部楼梯计算送风量且风口应该独立设置。笔者认为加压送风口的位置应尽量设在当层休息平台处,避免设置在梯跑中间,这样更利于人员的疏散。4)高层建筑通常设置地下室,《高规》中规定在首层地下的出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 h的隔墙和防火门。因此,防烟楼梯问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被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空间。在设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应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设置风机和风口。二者可以共用竖井,加压送风机通常置于屋顶。在加压送风机的选择上可以有以下两种方案:a.选用两台分别适合地上和地下风量的风机,然后二者并联设置;

b.选用双速风机,高速运转时风量对应地上部分;低速运转时风量对应地下部分。

4 车库通风排烟系统

现今新建高层住宅中,通常会在地下室设置车库,车库的范围通常会包含很多建筑单体,面积较大。在车库的设计中一般会包括排风系统、排烟系统、送风辟 风系统三部分。在系统设计时应注意尽量按照防火分区设置,排风系统和排烟系统在风量相近时可以共用。车库的出入口也可作为自然进风口使用,但是在没有自然进风口的防火分区要设置机械送风 风系统。

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4.1 注意排风量和排烟量的计算区别:排风量是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但是在层高高于3In时,应按照3rn来计算排风量。而排烟量虽然也是按照换气次数计算的,但是不论层高是多少,均按照实际层高计算。这一点如果没有区分清楚,则容易造成排烟量过小或排风量过大的结果。

4.2 在《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明确了汽车库的排风宜按照室内空间上、下两部分设置。上部为排出风量的1/2~1/3,下部为排出风量的1/2~2/3计算。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式是针对汽车尾气中含铅量较高的情况,随着无铅汽油的使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这种设计方式略显陈旧。而且在很多新车库的设计实例中,用于下部排风的竖向风道已经比较罕见了。

4.3 汽车库的排风量通常是比较大的,这就使得风机的输入功率较高。如果不对风机进行节能设计就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能源浪费。在设计中,可以将排风机设置成变频的,其运转是与室内CO的浓度相对应的。在CO的浓度较低时风机可以低速运转,这样可以降低风机的用电量,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不设置变频风机的情况下,风机也可以间歇运行,也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4.4 与室外连通的汽车库排风佣口与送 风口宜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与景观融为一体,风口的形式也可以在满足风量的情况下多样化设计。

5 结语

虽然住宅的暖通设计较公建暖通设计简单,但是在很多细节问题的处理上也应该认真、谨慎。有些细节解决不合理很容易引起争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来的住宅建筑设计可能会包含更多的内容,设计者也会更加贴合用户角度,做出更为安全、合理、人性化的设计。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对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施工

1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超过一定高度和层数的多层建筑。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中国自2005年起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即(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2 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2.1 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城市尺度:从对城市整体影响的角度来看,表现在高层建筑对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影响,城市的天际轮廓线有实、虚之分,实的天际线即是建筑物的轮廓,虚的天际线是建筑物顶部之间连接的光滑曲线,城市天际轮廓线不仅影响人从城市所看的景观,也直接影响到市内居民的生活与视觉观赏。

(2)整体尺度: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要均衡在设计时要注意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和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3)街道尺度: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

(4)近人尺度: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5)细部尺度: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优美的感觉

2.2 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任意放大或缩小这些习惯的认知尺度部件就会造成错觉,效果就不好。但有时往往要利用这种错觉来求得特殊的效果。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1)应当注意防震缝的设计,必须留有足够的宽度。

(2)平面形状或刚度不对称,会使建筑物产生显著的扭转,震害严重。

(3)凸出屋面的塔楼受高振型的影响,产生显著的鞭梢效应,破坏严重。

(4)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之间的连接构造不合理。

(5)框架柱截面太少,箍筋不足,柱子的延性和抗震能力不够而发生剪切破坏或柱头压碎。

(6)由于沿竖向楼层质量与刚度变化太大,是楼层变形过分集中而产生破坏。

(7)地基的稳定性问题要特别注意。

(9)伸缩缝和沉降缝宽度过小,碰撞破坏很多。

(10)不应在建筑物端部设置楼梯间,楼板有大洞口,因刚度不均匀而产生扭转。

(11)外纵墙门窗洞口过大,连梁尺寸太小,容易产生破坏。

(11)中间部分楼层柱子截面和材料改变或取消了部分剪力墙,产生刚度或承载力突变,形成结构薄弱层。

4 高层建筑施工一般顺序

测量放线挖土及清理基坑加深部分施工基础地下室上部施工施工上部框架主体(同时地下室内外防水施工、进行回填土施工)砌墙屋面及内外装修工程主体施工完沉降稳定后施工坡道室外散水台阶收尾工程。

(1)测量放线+0.000以下采用外控,+0.000m以上测量放线采用内控,高精度水准仪控制标高,利用经纬仪控制轴线。

(2)基坑开挖及降水、边坡支护。

(3)地下室上翻500高度墙壁和筏板基础的混凝土一次浇筑,以保证其整体性。地下室结构施工完毕后作地下室外防水,验收合格后分施工段、分层回填。

(4)基础筏板及地梁采用120厚砖胎膜内抹灰,其它模板支设采用木胶合板,楼面现浇砼采用满堂脚手架支设。

(5)基础砼采用汽车泵和地泵从东到西以后浇带为分界线依次外浇筑,主体结构按层施工,每层梁、板、同时浇筑。采用商品混凝土地泵输送施工。

(6)主要钢筋由土建处配送中心配送,其余现场制作。水平受力钢筋连接形式采用绑扎连接、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连接,竖向钢筋主要采用搭接连接、电渣压力焊,22以上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方式。

(7)主体施工时,钢筋、模板、砌体、砼等多工种流水作业,实施平面分区、立体分层、同步流水的施工方法。

(8)外墙装修在结构施工封顶后,内装修工程、部分外装修工程、屋面工程同时进行施工,施工顺序为自上而下分层进行。

(9)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跟随主体施工穿行。安装工程在室内粗装修后完后,穿插施工。

(10)外防护架工程:一般采用落地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施工。

(11)垂直运输:主体结构施工主要采用塔吊,后期采用施工电梯。

5 高层建筑施工有哪些注意事项

重点是开挖的深基坑支护,各种类型的脚手架(落地、悬挑、附着升降)搭设及日常安全管理,施工升降机、塔机的选型及位置确定,塔机不能太小,最小也应为63的,有时施工电梯必须落在地下室顶板上,如何处理,施工电梯及塔机的各道附着的设置,且必须满足施工进度需要,如果进度较快,那么附着的预埋件就必须设置多,附着拆除轮流上翻,因为机械自由端不得过高,施工电梯不超过十几米,塔机不得超过20多米,刚浇筑砼的结构不允许打附着受力,还有测量不一样,精度要求高,必须配备激光经纬仪或垂准仪,建筑物大角必须弹线控制垂直度,电梯井方正及垂直度控制,临时用电及临时用水都不一样,因为施工周期较长,用水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外走,一防受冻二防架体拆除无法固定,要从室内管道井等预留洞口走,且必须在适当楼层配备加压泵,能将水源送到施工作业面,电缆同样必须从通风井走,中间设中转箱,

具体:(1)高层应该有地下室,地下室是施工的关键,地下室顺利施工完成,就成功了一半。

(2)若有裙楼和转换层的话,转换层是关键,转换层构件尺寸较大,模板支撑是关键。

(3)大部分是标准层,那就很简单,但关键是定位放线,垂直度、标高应控制好,特别提醒的是,有些施工员层高喜欢放个2-3cm,这样对于高层的话,累计下来就达到1m左右了,这样如果规划验收较真的话,或者工程设计已达到限高极限的话,会是个很头痛的问题,所以不能放层高。

(4)节能工程是重点,现在建筑节能抓的很紧,节能中的安全问题又至关重要,外保温的防火问题,外墙面砖的防脱落问题等等。

(5)高层的话,安装工作量一定不少,安装各专业之间的配合以及安装与土建专业的配合非常重要。

(6)安全防护:外架的安全防护网一定要做好,不然很容易发生坠物伤人。

(7)防火:高层施工的时候要禁止明火,要配备灭火器。

(8)施工电梯要定时检查,有安全隐患的话要及时整改,不然很容易出现事故的。

(9)多工种施工的塔吊的安排要注意,不然工种之间容易产生矛盾,我遇见因为塔吊吊运材料时两个班组打架。

(10)高层施工混凝土浇筑时要做好养护,每天浇水最好不少于2次。

(11)高层或者超高层模板安装偏差及垂直度一定要控制好,不然可能会遇到电梯井做好了发现电梯放不进去的情况;其次就是千万不能过早拆除模板,一定要试块强度进行拆模。

(12)钢筋施工一般不用过多注意,劳务队能自己搞定,如果结构太复杂的话,还是要经常检查看看钢筋是否放错型号了,搭接或者锚固长度不够等等。

(13)安装上的预留预埋什么的一定要对照安装的图纸,预留预埋好,不然后期安装时到处破除混凝土很麻烦。

6 高层建筑发展趋势

第一、高层住宅相对于低层住宅具有的较高的品质,科技含量高;第二、高层住宅在通风采光上均优越多层,高层在户型设计上比多层有更大的空间余地,业主可以自由发挥;第三、高层在设备硬件上更具有潜在的优势。第四、高层住宅都是框架结构,防震效果好,一般能防止8级以上的地震。所以入住高层,基本没什么后顾之忧,同时高层住宅也运用了一些新兴的技术材料,如新型保温材料、双层真空玻璃,起到节能,减少噪音干扰的作用,营造更适合人们居住的空间。在很多大城市,房地产发展水平越高,高层住宅的比例就越高。这将预示着高层、小高层住宅必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多层住宅;住宅施工;建筑施工管理

在我国,住宅建筑按其层数分为:低层、多层、和高层三类。我国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明确规定: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以上为高层住宅。在这里我们着重笔墨论述一下多层住宅的建筑施工管理问题。

1. 多层住宅建筑的特点归纳

正如引言部分所说,多层住宅一般指4~6层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楼梯解决垂直交通,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集合住宅。多层住宅在我国目前新建或正在建造的城镇住宅中占90%以上。多层的优点在于:第一、它比低层住宅在占地上要节省,同时又比高层住宅建设工期短,一般开工一年内即可竣工;第二、公摊面积少,无需像高层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电梯、高压水泵等方面的投资,物业费也较低,整体的性能价格比高;第三、结构设计成熟、通常采用砖混结构,建材可就地生产,可大量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因此,多层住宅造价较低,价格适中,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

2. 多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分析

多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大类:第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多层建筑体系,但其主要问题在于雨水容易从砂浆缝隙渗入,如果双面抹灰,又大大增加抹灰量;并且在光洁的砌块上抹灰难度很大,易空鼓、开裂;第二、框架轻板结构体系,结构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外墙均为非承重墙。可用陶粒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或其它非粘土砌块以及陶粒混凝土轻质两面光条板、3E板等做内外墙;第三、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内外墙全部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配套的外墙保温体系。这类结构体系,亦可以把外墙做成预制墙板在现场预制生产后就地安装。

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的特殊性总结

3.1局部质量问题等同于全部质量问题

因为多层住宅工程涉及到众多住户的个人利益,业主及住户都很重视,对工程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在施工中,即使工程质量控制得很好,若在一处出现小小失误,对住户来说,就是全部的问题。这就要求后期管理要过细、过硬。

3.2各工种相互制约问题

一个环节考虑不周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另一个环节,或更多的环节,产生难以控制的负面效应。如工序先后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成品保护,甚至给整个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3.3 施工面过于分散

因为多层住宅楼墙体比较多,房间多,施工洞堵住以后,同一楼层不相通,往往造成对某处施工管理不到位,出现问

题。

4. 如何做好多层住宅建筑的管理

4.1 做好施工预案的重要性

要针对整个工程的特点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其中应包括: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工序的安排,不同工种的插入时间,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控措施,制定出成品保护措施等。工程管理中,要抓住关键问题,使管理处于“受控”状况,才可能达到工期缩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长的效果。

4.2 严格控制多层住宅工程的变更

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造价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有近10%,有时甚至更多.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由于设计考虑不周造成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就会出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而这些变更必须会带来工程造价的增加.也就可能出现工程造价难于控制好的局面.目前,导致绝大多数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突破控制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4.3 做好多层住宅施工工程监理工作

工程监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投资控制.即工程造价控制.其次,执行工程监理的监理工程师都是工程技术专家.他们的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在设计及施工监理过程中能提出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造价的建议、尤其在施工阶段关系到是否要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决定时,他们往往能根据自身的技术优势做出合理正确的选择,这一点许多建设方代表因其经验、阅历及技术受各方面的条件制约而无法做到。再者,在施工过程中。甲、乙两方因各自的立场、观点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的情况,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在施工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确保工程施工正常进行,这样能为完成工程造价控制提供有利条件。

5.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管理控制方法研究

5.1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

要根据多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的材料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等关键部位施工。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5.2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方法

多层住宅建筑的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5.3 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方法

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最后,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布赖恩?爱德华兹.可持续性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李惠强.基于成本分析的多层建筑施工方案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第7篇

关键词:消火栓屋顶消防水箱消防水泵接合器

Abstract: this paper is mainly for the fire multilayer residence design, combining economic investment Angle in meet the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the situation, cancel the fire-fighting + water pump pressurization way, and take the practice of the pump joints, achieve the effect of turbo.

Keywords: fire hydrant roof fire water tank fire pump the engage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8.3.1.5条的规定:“超过七层的住宅,应设计室内消防给水”。 另《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第9.6.1条规定:“8层及8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应设置室内消防给水设施”根据两条规范很多同行得出“不超过七层的所有住宅(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可不设计室内消防给水系统”这结论。从规范角度来讲,这是完全符合现行的国家规范标准,但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层住宅也应设计消防系统。

一、设置消防系统的必要性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电器;装修档次越来越高;气体能源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从而使发生火灾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

家用电器越多,用电负荷越大,再加上大多数装修施工人员并非是具有资质的。电气施工相当不规范,导致由于电路故障发生火灾的事件屡屡发生。装修档次越高,采用的可燃.易燃物品越来越多。家装物品火灾危险性大致如下:油漆(乙类),地板.天花衣柜书桌等木质家具(丙类),窗帘等纺织品(丙类).这给火灾的发生.蔓延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舍弃了木柴.煤等的能量来源,转而采用更为清洁.方便的能源例如煤气.天然气.液化气等。显然,气体能源比固体能源要易燃得多,而且,一旦发生火灾而不能及时被扑灭,气体能源供应系统随时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使火灾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给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2.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中贵重物品越来越多,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

据新闻报道,一般家装的花费在五万至十五万之间,高档的则花费更高,家庭中的奢侈品(摄像机.数码相机.家用电器).工艺品.收藏品的价值少则几千,多则上万。现今,一个中档住宅楼发生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是很惊人的。发生火灾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人员伤亡,这部分的损失是无法用金钱进行评估的。

3.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难以及时到达和进行灭火扑救。

消防规范规定,消防车必须在接到火灾报警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但正常情况下,人们发现火情并进行报警,是在火灾蔓延了相当长时间之后;再加上天气恶劣,交通拥挤,消防通道堵塞等不可预见因素,消防车很难及时到达现场。另外,由于现在家庭的防盗措施严密,在房主不在现场的情况下,消防队员难以及时进入室内进行扑救。所以,学习高层建筑灭火经验,立足于自救,设计室内消防系统,是必要的。

二、设计消防系统的可行性

消防规范之所以未要求所有住宅都应设计消防给水系统和灭火器系统,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条原因,A:相对于其他建筑,住宅遭受火灾时所造成的损失较小;B:住宅楼的投资相对较小,如果增加消防系统,势必增加投资,进而增加开发成本。对于第一条,笔者已在必要性中作了详细地说明。至于增加投资成本,随着住宅小区化的实施,人们对于住房本身之外的投资越来越认同,如小区绿化,保安措施,电子监控等。为了维护生命财产安全,增加部分消防投资,笔者相信,住户是会认同的。随着消防设备的进步发,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消防投入成本也在逐渐地降低。消防投资只占整个投资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它能够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三、具体设计方法的讨论

在国外,有在低层住宅中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例子(主要用于高档公寓和别墅),而我国的规定仅高档的别墅宜设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这种做法造价太高,仅适用于部分高档住宅,不适合于大面积的推广,也不适合我国的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在我国,应考虑灭火效果与经济条件相结合的最佳方法。

方法一:层层设置灭火器,不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

此方法投资很小,但灭火器的灭火能力有限,难以保持持久的灭火能力,故此方法不适用。

方法二:层层设室内消火栓,水源由市政管网提供,楼顶不设消防水箱,层层设置灭火器。

这种做法从投资方面来讲的确比较经济,但也存在有消防隐患,当市政万一停水的情况下,仅仅依靠灭火器,灭火效果会大打折扣。

方法三:层层设置室内消火栓,消防用水由消防水池和水泵供给,楼顶设消防水箱,层层设置灭火器。

这种做法对于消防安全固然是很好的,但消防水池和水泵对于投资的增加是相当大的,除非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对目前开发商来说很难接受。

方法四:层层设置室内消火栓,消火栓箱内设消防卷盘,水源由市政供给管网,楼顶设消防水箱。层层设置灭火器

笔者认为此种方法无论从消防安全角度还是经济投资角度来讲都是切实可行的。一般来说,多层住宅小区基本上都是组团式的开发模式,消防系统应该根据整个小区综合设置一套消防系统,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做到市政两路引入管接入小区内,这就解决了室外消火栓用水问题,而现今,各大中城市的市政管网压力保持在0.25-0.30Mpa之间,根据建筑设计规范,六层楼的地面的高度一般距室外地平15米左右(层高2.8米左右),利用25米水带的长度加上充实水柱的长度,基本能够保证所到达楼层消火栓的充实水柱。从规范来讲,市政供水一般可以考虑成常高压供水系统,因此可以不设屋顶消防水箱,但有可能存在市政万一停水的情况下,不设消防水箱,火灾初期10分钟的消防水量无法保证,在消防队员到来之前可能延误了最佳的灭火时机,但从经济角度看,现在的消防水箱的材质有多种,成品玻璃钢的水箱的投资对于一项工程来说几乎是微乎其微。多层建筑的屋顶消防水箱只要满足容量及重力流的条件下即可以满足消防要求,所以在建筑立面造型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以上分析是基于市政供水的压力能满足最不利消火栓的充实水柱的情况下,但也可能市政供水压力不能满足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加压。从常理角度来说,加压就需要设加压水泵,设水泵房,笔者认为可以采取设水泵接合器的方式达到同样的加压效果,水泵接合器是室内管网和室外救援联系的纽带,水泵接合器的作用是通过消防车给室内消防管网加压供水的接口,加压设备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理解为固定式的加压设备,水泵水池即属于此种,一种可以理解为移动式加压设备,由于消防车自身有增压的功能,因此可以看成是一个理想的移动加压设备,而多层建筑救援方针立足于“外救”为主,完全可以依靠消防车的加压达到室内消火栓充实水柱的要求。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当发生火灾时,火场内部人员可以通过灭火器和消防卷盘等简易灭火设备扑灭前期火灾,同时拨打电话报警,火灾初期10分钟的水量由屋顶消防水箱供给,但消防队员到达现场,消防队员通过消防水泵接合器用消防车向室内消防管网加压供水,同时取用着火层的室内消火栓进行灭火,整个系统的流程完全与设置消防水池和水泵的系统流程一样,达到的灭火效果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从造价方面来讲,却比后者节约了巨大的投资。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所有低层住宅中设计消防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本文方法四所提供的设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器的消防系统,不设水泵和水池的做法是能够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的。以上只是本人对多层住宅消防的一点个人理解,文中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同行给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第8篇

【关键词】 高层住宅;工程设计;原则;问题与措施

一、高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形态问题

通过回顾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高层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虽然逐渐成熟,但是在设计方面尚有不足:首先,国内高层住宅建筑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对于一些高层商务型建筑来说,在设计理念上要求追求创新,以取得标新立异的效果,例如南京紫峰大厦、上海东方明珠等。但是对于普通的高层住宅建筑来说,出于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考虑,在设计理念上却大同小异,因此建筑结构基本类似;其次,国内高层住宅建筑过度追求外部装饰。不可否认,外形优美也是高层建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但是如果为了吸引潜在客户而盲目追求外观装饰,则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高层建筑外墙过度装饰容易出现墙面裂缝、挂石脱落等问题。

(二)户型问题

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虽然给城镇居民的整体经济水平带来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生活成本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因此城镇居民的CPI指数的上升空间并不大。但是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导致高层注重建筑中的户型偏大,超出了一般性城镇居民的承受能力,不利于高层住宅建筑的销售。根据调查统计显示,现阶段国内城镇居民中约有60%能承受90平米及以下的住宅,而有能力购买90平米以上住宅的居民不到20%。

除此之外,高层住宅建筑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层建筑如果要尽可能多的提高建筑采光面积,必须要增加相邻建筑之间的距离,这样以来必然会增加建筑用地成本。部分开发商为了压缩成本,违规减小建筑间距,导致建筑低层住宅的日照时间达不到规定标准。

二、高层住宅建筑方案的设计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无论是商务型高层建筑还是普通的高层住宅建筑,在建筑设计时都必须要充分考虑人的客观需求,包括潜在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等。尤其是在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房价极高,普通群众只能购买小户型的住房,这也是房地产开发商所要重点考虑问题之一。因此,在开展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用和分析总结工作,尽可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迎合更多受众群体的需要。

(二)可持续的原则

在高层住宅方案O计方面,可持续性原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节约能源,其二是减少污染。高层住宅建筑的工程用料多、施工难度大,因此必须要提前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和施工进度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实际施工可以发现,施工 场地建筑材料浪费问题随处可见,使得建筑施工成本大幅度提升,而这些成本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除此之外,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建筑废弃物,如果不能采取及时、科学的垃圾处理方式,也会给施工现状及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必须要在高层住宅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原则,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在保证高层住宅建筑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三、高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一)平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能够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是高层住宅设计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之一。在进行建筑平面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采光条件、通风需求等。一般来说,在我国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湿热,因此高层住宅建筑必须拥有良好的通风和散热功能,因此在施工方案设计时,需要采用十字型、井字型的平面设计;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内蒙古等地,冬季气温较低,对高层住宅建筑的保温性能和采光面积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平面设计时,大多采用蝶式、蛙式设计方案。除此之外,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应当保证住宅建筑的采光条件,并保证光照时间达到相关标准。

(二)建筑内部设计要点

建筑内部结构包括客厅、厨房、卫生间以及卧室等。客厅是招待客人进行会面和娱乐聊天的重要空间,必须尽可能减少客厅的交通面积,增加客厅的活动空间,满足家庭成员的多样化要求。客厅内应尽量减少门和洞口的面积,避免来回穿行干扰公共活动。卧室最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通风和采光,应该采用最佳的通风和采光来保证卧室空间的舒适度,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如果不能满足,可以考虑侧向通风。主卧一般布置在户型最深处,有利于给主人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三)顶部设计

顶部一般作为立面设计的结尾,一般做收头处理。檐口和坡屋顶采用欧式做法,即檐口通常采用多重线条装饰来强调收头效果,坡屋顶不仅可以采用直接在顶层做坡屋顶的形式,也可以结合顶部的一到两层来做坡屋顶从而丰富立面效果。如今经常采用顶部退台和顶部构架的方式,顶部退台可以使主体建筑收头处理过渡的更加自然,而在住宅顶部做玻璃构架的形式也很好,通常要与楼身的构架形式结合来做。

四、结语

从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形势看,高层住宅建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增长状态,这也就凸显了优化高层住宅方案设计的重要性。作为建筑施工单位和建筑方案设计人员,必然要客观看待现阶段高层住宅方案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而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保证高层住宅建施工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卢海燕,李振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高层建筑设计――以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环境学院高层建筑设计教育为例[J].城市建筑技术,2013(07):164-165

第9篇

关键词:暖通;底层住宅

按照建筑类别分,住宅的类型分为,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随着现在化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居住场所的地理位置,光线等有要求,在对室内的温度,通风,湿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一)住宅采暖的三种主要形式:

住宅的采暖方式应的选择,应根据住宅的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政策、环保等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高层、中高层和多层住宅,宜设集中采暖系统。采暖热媒应采用热水。采暖形式有散热器,地暖,风机盘管。

散热器。

散热器是相对陈旧老式的采暖形式,容易出现水利不平衡,散热不均匀等现象,已经逐渐被工程淘汰。

它采用的是对流采暖方式,升温迅速;可解决居室任意区域采暖要求,较准确提供实际散热要求;款式多样,合理选择可起到装饰美观效果;对层高无影响;对装饰要求较小;维修方便易于清洁;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无噪音。它会占用一定墙面及室内空间,安装位置不合理会影响美观,且易产生散热不均匀,有温度梯度差产生。表面温度较高,用户需注意避让。散热器一般布置是外墙的窗台下,从散热器上升的对流热气流能阻止从玻璃窗下降的冷气流,使径流生活区和工作区的空气比较暖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热水辐射采暖(地暖)

随着时代的进步,散热器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地暖为主的采暖形式,地暖和散热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采暖方式,地暖是通过对地板的加热,然后通向地板向上进行热辐射,使靠近地面1.2米左右的空间温度相对较高,人站在地板上足部会感觉很暖和,而且更舒适,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需求。

热水辐射采暖优点:热水辐射采暖具有节能、卫生、舒适、不占室内面积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发展迅速。热水辐射采暖一般指加热管理埋设在建筑构件内的采暖形式,有墙壁式,顶棚式和地板是三种。散热均匀,符合人体需要;温度梯度由下至上给人脚暖头凉的最佳感觉;更好的改善居住环境,无噪音。

热水辐射采暖缺点:系统水温要求低,水容量大,室内升温时间较长,相对能耗较大,使用成本偏高;室内有效采暖面积不易确定,厨卫水电管道难布置,对设计施工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地面装修有可能损害管路,一旦破损极难维修,只能停用;对装修过程要求极高,避免使用木地板;易受热开裂变形,最好选用地砖或高档复合地板;影响室内的净高度,需占用60~80mm左右的层高,且对楼板的承载复合需进行安全校核。热水辐射采暖需要设置防潮、防水层,目的是为了不降低绝热层的隔热性能。

风机盘管采暖系统

风机盘管采暖系统的优点:风机盘管机组是用于外供冷水、热水由风机和盘管组成的机组,对房间直接送风,具有供冷、供热活或分别供冷和供热的功能。属强制对流采暖方式,升温最迅速。

风机盘管采暖系统的缺点:1.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舒适模式,除了有效的解决了冬季空调外机难启动,制热困难外,其余均无质地改善。2.装修需做吊顶处理,增加费用,影响层高空间。且在排布管道时穿梁打孔破坏建筑安全。3.热水自上端封口而出,热量集中空间上部,造成头热脚凉,舒适度较差。且因末端风机盘管局部阻力较大,系统中流量阻力均较难平衡,锅炉内的循环泵有效动压常出现过载,降低使用寿命。4.因风机盘管属强制对流方式,达到室内温度要求时间较短。系统中电动二通阀会频繁启闭,且通过室温控制器与锅炉相控亦会造成锅炉的频繁启停,不利于锅炉工作,影响锅炉使用寿命。5.当锅炉切换到卫生热水状态时间稍长时会感到风机盘管有吹冷风感,需手动或添置联动装置,将风机盘管关闭,以保证室温不受影响。

(二) 住宅的通风设计

加压送风系统对于低层住宅,多层住宅没有相关的具体要。但是对于高层住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详细的要求和规定。设置防、排烟设施的理由: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防烟楼梯案件是高层建筑内部人员唯一的垂直疏散通道,消防电梯是消防队员进行补救的主要垂直运输工具,为了疏散和扑救的需要,必须确保在疏散和扑救过程中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井内无言。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置;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面积超过100,而且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等均应设施加压送风系统。

在设计中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以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有计算来确定的。

层数超过二十三层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见到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应按二个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笔者认为加压送风扣的位置尽量设置在休息平台。

第10篇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在**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建设项目用地面积超过20000m2的,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地面积在20000m2(含20000m2)以下的项目,需编制《建设用地总平面规划》、《综合管线工程规划》和《竖向规划》。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执行。

第四条各类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五条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各类详细规划和重要建筑方案设计引进市场竞争机制,面向国内外市场,鼓励规划设计方案竞标。

第六条在本市规划区内承担各类规划设计任务的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规划设计资格。

外埠规划设计单位在本市从事规划设计应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

第七条规划设计单位在本市承担各类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时,应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设计条件”执行。

规划设计条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提出对所规划地块的具体要求,同时应符合本规定。

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报批时,“规划设计条件”应作为附件。

第八条编制各类规划应按有关规定明确规划强制性内容。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审查和审批各类建设项目,不得违背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九条**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重要街区、主要干道、重要景观节点、重要建设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由**市人民政府或**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市城市一般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方案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条本市城市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主要用途和功能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执行。

第十一条各类城市建设用地的划分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详细规划的,应依据城市分区规划和本规定附录三表一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附录三表一中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建设项目确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规定的适建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规划,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报批,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二条凡用地单位或个人征用未开拓或未拓宽的规划道路两侧土地,需同时征用规划道路宽度一半范围或未拓宽部分的土地,作为道路及敷设市政基础设施的用地。道路另一侧是河道且未被征用,用地单位或个人应全部征用道路用地,并负责拆迁,不得他用。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按实际用地面积计算。

第十三条根据**市现状,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市城市规划区划分为三类控制区,以不同的控制指标进行规划管理。具体划分如下:

第一类控制区:范围为团结东大街以南、邢州路以西、新兴东大街以北、京广铁路以东。

第二类控制区:指风景区、市区各公园、规划区内中小城市和各村镇。

第三类控制区:指第一类、第二类控制区以外的地区。

第一类控制区内拟建设用地中的原有建筑密度低于40%的,按第三类控制区的指标控制。第三类控制区内拟建设用地中的原有建筑密度达到或超过40%的,按第一类控制区指标控制。

第十四条**市城市规划区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规定的有关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20000m2的成片开发地区,应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成片开发片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在不超过建筑总容量控制指标的前提下,可按附录三表二、三的规定适当调整。

第十六条建设用地面积小于、等于20000m2的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附录三表二、三执行。附录三表二、三中容积率、建筑密度为上限,绿地率为下限。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建设中应优先满足标准车位数和绿地率的要求。

第十七条附录三表二、三规定的指标中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适用于单一类型的建设用地。对混合类型的建设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将建筑用地按使用性质分类划定后,按各类型分别执行;对难以分类执行的建设用地或综合建筑物的用地,应按不同性质建筑面积比例和相应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换算成建筑容量综合控制指标。

第十八条对未列入附录三表二、三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体育场馆,以及医疗卫生、文化艺术、幼托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有关专业技术规定执行,且不能超过住宅建设项目类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市中心区、区中心区地段及市区内建筑密集地区或人口密集地区,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按同类控制指标适当调整,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条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达到或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插建;用地内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虽未超出其规定值,但其扩建、加层、插建对原总平面布局及空间结构有较大改变的亦不得建设。

第二十一条第一类控制区内,个人不得新建私人住宅。原有的私人住宅经有关部门鉴定属危房和符合其他规定的,允许进行危房改建,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危房改建应在原有建设用地(或称宅基地)范围内,建筑物的任何部分不得突出和悬挑出用地范围;

(二)不得影响四邻住宅的采光、通风和建(构)筑物的安全及正常使用;

(三)不得破坏绿化和妨碍交通、消防安全。

第三类控制区内严格控制新建私人住宅,确需建设的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方可建设,属危房改建的,应符合本条(一)至(三)款的规定。

城市规划区内个人建设或改建住宅,以低层住宅建筑为主,建筑层数不宜超过三层,建筑高度不宜超过10m。

第二十二条房地产开发建设用地未达到下列最小面积的,不得单独建设:

(一)住宅为6000m2;

(二)公共建筑为3000m2。

建筑用地未达到上述规定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许可建设:

(一)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既成道路、河道或有其他类似情况,无法调整、合并的;

(二)因城市规划街区划分、市政公用设施等的限制,无法调整、合并的。

第二十三条建设用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空间的,在符合日照、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按下表的规定增加建筑面积,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建设用地面积乘以核定容积率)的20%。(开放空间的条件和计算详见附录二)

在建筑内部(包括地面层或其他层及地下层)或外部提供对外开放的全天候步行空间或通道,将周边建筑物与城市街道、广场、游园、购物中心等公共空间联系在一起且有效宽度不小于4.5m时,可作为城市公共通道。

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建筑面积补偿换算表

核定建筑容率

FAR每提供1m2有效面积的开放空间,允许增加的建筑面积(m2)

第二十四条建筑间距应满足日照、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文物和建筑保护、噪音防治、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低层、多层住宅建筑的间距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行布置的间距(包括两住宅建筑夹角≤300)。

1、朝向为南北向的(指正南北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南偏西在00-150(含)),其间距:

(1)在第一类控制区不小于南侧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46倍;

(2)在第二类控制区不小于南侧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55倍;

(3)在第三类控制区不小于南侧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5倍。

2、朝向为东西向的(指正东西向并包括南偏东或偏西在600以上),其间距:

(1)在第一类控制区不小于东侧或西侧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39倍;

(2)在第二类控制区不小于东侧或西侧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48倍;

(3)在第三类控制区不小于东侧或西侧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43倍。

3、朝向为南偏东或偏西在150—600的住宅间距

注:a为住宅建筑的朝向方位角;L为住宅建筑的间距;h为建筑遮挡高度。

(二)垂直布置的间距(600≤两建筑夹角≤900)。

在第一类控制区不小于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0倍;在第二类控制区不小于1.2倍;在第三类控制区不小于1.1倍。

低层、多层住宅建筑的山墙宽度应小于、等于16米,若大于16米,按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三)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建筑最小间距:

1、当两住宅建筑的夹角小于或等于300时,其间距最小处按本条第一款控制。

2、当两住宅建筑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0时,其间距最小处按本条第二款控制。

3、当两住宅建筑夹角大于300、小于600时,其最小处间距:在第一类控制区,不小于住宅建筑遮挡高度的1.32倍;在第二类控制区不小于1.4倍;在第三类控制区不小于1.35倍。

(四)低层、多层住宅建筑的侧面间距不应小于6m。当住宅山墙有居室、起居室、客厅开启窗户时,其山墙间距增加2m。有突出物时,应相应调整间距,保证净距符合上述规定。

(五)不规则平面的住宅建筑,按建筑大墙的最凸出的线和周围建筑的最近距离计算间距。

(六)相邻两住宅建筑地面有高差时,其建筑间距以被遮挡建筑的最低居住层室内标高以下0.45m处为基准,以遮挡高度计算建筑间距。

(七)位于同一裙房上的几幢住宅建筑,计算住宅建筑间距可扣除裙房的高度;计算与相邻建筑间距时,应包括裙房的高度。

(八)同一建设用地内,底层设有架空层的住宅建筑相邻时,其间距计算不含底层架空层的建筑高度;底层设有架空层的住宅建筑作为遮挡建筑与未设架空层的住宅建筑的间距计算应含住宅建筑底层架空层的建筑高度。

(九)低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正面间距不应小于6m,与多层住宅建筑的正面间距不应小于9m。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正面间距不应小于20m。

第二十六条中高层住宅建筑(层数为7—9层)与中高层、多层、低层住宅建筑的正面间距:中高层为遮挡建筑时,在第二十五条基础上增加1m;低层、多层为遮挡建筑时,按第二十五条执行。侧面间距按第二十五条执行。

第二十七条高层住宅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多层、低层住宅建筑的正面间距:高层为遮挡建筑时,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的阴影分析情况和国家有关规范确定;中高层为遮挡建筑时,按第二十六条执行;多层、低层为遮挡建筑时,按第二十五条执行。高层住宅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多层、低层住宅建筑的侧面间距:高层之间山墙间距不应小于13m,高层与中高、多、低层住宅之间山墙间距不应小于9m。

第二十八条医院病房楼、休(疗)养院住宿楼、老年人居住建筑、中小学和大中专院校教学楼的正面间距,应在同型布置方式的住宅建筑正面间距基础上提高15%。托儿所、幼儿园的上述间距应在同型布置方式的住宅建筑间距基础上提高20%。侧面间距:低层、多层之间不应小于6米;高层之间不应不于13米;高层与低层、多层之间不应小于9米。

第二十九条非住宅民用建筑(第二十八条所列的非住宅建筑除外)的间距,及其作为被遮挡建筑与其他建筑的间距,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消防、交通、卫生、环保等规定和工程管线布设、建筑保护等特殊要求确定。非住宅民用建筑作为遮挡建筑,其与住宅建筑和第二十八所列建筑的间距按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控制。

第三十条工业建筑之间的间距,以及其与民用建筑的间距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建筑间距计算:被遮挡建筑按主体墙计算;下列情况的遮挡建筑均按主体墙计算,不符合下列情况的,以突出部分计算:

(一)住宅建筑的阳台长度之和不大于建筑总长的1/3,且出挑宽度不大于1.5m

(二)建筑突出部分的长度之和不大于建筑总长度的1/4且连续长度不大于24m

(三)建筑错接距离不大于2m。

第三十二条在住宅建筑间距内,不应插建车库。如确需在宅间建设车库的,应建半地下,地上部分高度不应超过1.2m。

第三十三条沿建设用地边界线(或称用地红线)和沿城市道路、公路、公共绿地、河道、山体、铁路两侧以及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的建筑物,其建筑控制线退让距离除必须符合消防、防汛、和交通安全、景观、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外,应同时符合本规定。

建筑控制线指标分为退让用地红线、道路红线、绿地绿线、河道蓝线、电力黑线、文物保护紫线等。建筑物退让指建筑控制线退让其他控制线。

第三十四条建筑控制线退让用地红线或其控制线的距离按以下规定控制,但退让红线距离小于消防间距时,应按消防间距的规定控制。

(一)各类建筑退让用地红线距离按附录三表四规定控制,且应满足消防要求。

(二)相邻地界的建设项目为住宅建筑,并已经批准建设的,除应符合附录三表四的规定外,须同时符合建筑间距的规定。

(三)相邻地界的建设项目为文、教、卫建筑(第二十八条所列项目)或其他非住宅建筑,并已经批准建设的,除应符合附录三表四的规定外,须同时符合建筑间距的规定。

(四)相邻地界为居住区级及其以上公园的,各类建筑的退距按附录三表四中其他非住宅建筑的退距控制,并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五)住宅建筑的退距应计算底架空层的建筑高度。

(六)建筑控制线退让用地红线或其他规划控制线时,按其相互间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退距。

(七)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前提下,相邻地界的建筑退让用地红线也可由相邻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十五条沿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的建筑物,其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红线应符合附录三表五的最小控制指标。

第三十六条地下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的距离一般与其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相同。建筑物退让道路红线和用地红线距离大于6m的,地下建筑物退让距离不小于6m。停车库地下建筑出入口一般不宜直接开向城市道路,退道路红线不应小于15米。地下构筑物,自用的管井、管沟等退让道路红线的净距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城市主、次干道不得小于4m。

(二)城市支路以下不得小于3m。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其退让距离可适当调整。

(一)经审定后的重要地段的详细规划、城市景观设计要求以及文物保护或一些重要标志等。

(二)传统建筑街道上的扩建或改建工程。

(三)为了保持原有街道空间的延续性,在经批准规划中未能按上述指标控制的道路上的建设工程。

(四)其他特殊情况。

第三十八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车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中作为大型商场的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应小于25m。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且与城市道路相连。

传达室、警卫室、书报亭、交通岗亭、公共厕所等建筑的退让道路红线要求,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十九条沿街建筑的台阶、平台、窗井和除用地范围内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其他地下管线(包括管沟、管井等构筑物),均应在划定的建筑控制线范围内建设。

建筑物的阳台、雨蓬、挑檐、凸形封窗,不得突出建筑控制线。

第四十条沿城市道路修建围墙的,退城市主干道红线不宜小于2m,退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红线不宜小于1.5m。

第四十一条沿穿越村镇的道路两侧新建建筑,可按村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红线的距离不应小于10m。

第四十二条沿河道规划蓝线(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河道规划线)两侧新建建筑,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另有规定外,不应小于10m。

建筑控制线退让道路隔离带控制线、绿地绿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不包括居住小区及其以下的绿地)。

建筑控制线一般不应突入电力规划黑线范围内。

第四十三条沿铁路两侧的建筑(铁路内部的轨道车管理、配套用房除外)除执行有关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沿铁路干线的建筑距最外股道中心线在第一类控制区不小于30m,在第二、三类控制区不小于40m;沿铁路支线、专用线的建筑距最外股道中心线在第一类控制区不小于20m,在第二、三类控制区不小于30m;沿厂区铁路专用线的建筑距最外股道中心线不小于15m;沿有扩建可能的铁路线的建筑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铁路主管部门共同确定退让距离。

(二)沿铁路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囟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铁路的距离应征求铁路主管部门意见后确定。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应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四条建筑控制线退让城市防洪堤,除执行有关规定外,退让城市防洪堤不应小于6m。

第四十五条有净空高度限制的,如机场、气象台、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等设施周围的新建、改建建(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构)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相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十七条沿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宽度30m及其以上)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的控制高度,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沿路一般建筑的控制高度(H)按下式控制:

H≤(W+S)/1.5;

(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的高度,按下式控制:

A≤L(W+S)/1.5;

式中:H—建筑的控制高度,A—沿路高层组合建筑正立面面积,L—建筑基底沿道路规划红线的长度,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S-沿路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第四十八条建筑物邻接两条及其以上的城市道路的,可按主要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

建筑物直接或其面临的道路邻接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在计算控制高度时,可将广场、河道、电力线路保护区的二分之一宽度计为W值。

第四十九条各类建设工程在编制建设项目总平面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方案时,应绘制城市坐标和周边相邻地段30—50m范围内的现状地物地貌,并研究与相邻空间环境协调以及与城市基础设施的连续。成片开发的住宅建筑和多、高层建筑,应与相邻建筑协调。建筑立面、建筑夜景及色彩方案,应进行多方案比较。符合方案竞选要求的应进行方案竞选,并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五十条城市道路两侧建筑和构筑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交通性干道两侧原则上不应建设底商类住宅。

(二)中小学、幼儿园的主出入口不得直接开向城市主干道。

(三)临城市道路两侧的建(构)物退让道路红线,应综合考虑城市道路景观、绿化和基础设施用地、停车泊位等多种因素。

(四)沿城市道路的建筑应平行于城市道路。

(五)沿城市道路的建筑基地的围墙确有特殊要求的,如监狱、看守所、油库、燃气罐等,可建封闭式围墙,围墙饰面及外观应进行美化处理,有利于城市观瞻。其他围墙应为通透式围墙,围墙高度不应超过1.6m,现有的实体围墙应逐步改造。临街公建原则上不设围墙。

(六)贴邻城市道路建筑(指建筑控制线退城市道路红线25m及其以内的建筑)的室外地坪标高不得擅自抬高和降低,要严格控制建筑首层室内标高,其与城市人行道的高差,公建不大于0.6m,住宅建筑不大于0.45m,带地下室的建筑不大于0.9m。

(七)沿道路两侧的建筑基地应按规划要求进行沿街绿化、硬化和美化,不得建设有碍市容观瞻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八)沿城市道路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及装修,必须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十一条临**市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新建建筑,应退让道路交叉口并留出一定的开敞空间。留出开敞空间的用地范围为:

(一)城市主干道相交的,自道路规划红线交点沿道路纵向不少于80m,横向不少于60m,的弧线半径不小于同向道路红线的转弯半径。

(二)城市次干道与主干道、次干道相交的,自道路规划红线交点沿道路纵向不少于60m,横向不少于40m,的弧线半径不小于同向道路红线的转弯半径。

(三)城市支路与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相交的,自道路规划红线交点沿道路纵向不少于40m,横向不少于20m,的弧线半径不小于同向道路红线的转弯半径。

第五十二条临**市城市道路交叉口成片改、扩建建筑,原则上按第五十一条规定退让道路交叉口并留出一定的开敞空间。确实不具备条件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适当调整。

第五十三条凡在**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干线两侧、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和其他公共场所建设城市雕塑,应符合相关规划和下列要求:

(一)建设城市雕塑,建设单位应将拟建雕塑的题材,体量、建设地点、雕塑模型、环境设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在建成的公共绿地内建设城市雕塑,应先征求园林管理部门意见后,再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核发“一书两证”后方可建设。

(二)城市雕塑的设计,应由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和个人承担,没有相应设计资格的,不得承担城市雕塑的设计。

(三)城市雕塑安装前,建设方应申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中间验收;城市雕塑竣工后,建设方应申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竣工规划认可。

第五十四条新建建筑物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广告等设置的位置、形式、灯光照明等,并应在方案图中示出,连同单体建筑方案一并进行规划审批。

第五十五条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绿地率指标控制。各类建设基地内绿地面积占基地面积的比例应符合附录三表二和表三的规定。

对附录三表二和表三中未尽项目的绿地率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六条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绿地配置按国家现行规范要求执行。其绿地建设应与房屋成片开发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第五十七条新建、扩建、改造城市道路的绿地率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其绿地建设应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第五十八条防护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三类工业用地周围应设隔离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应小于50m,

(二)过境铁路干线、高速公路两侧应设隔离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应小于30m。

(三)城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场的周围应建卫生防护林带,其宽度不应小于100m。

(四)饮用水源保护区的防护林保护按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位于第一类控制区的旧区改造,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将屋面地栽绿化面积(每块面积不小于100m2)折算成地面绿地面积。其折算公式为:F=M×N,

式中:F—地面绿地面积;M—屋面地栽绿地面积N—有效系数

第六十条城市道路的新建、扩建、改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城市道路的设计、施工应符合城市规划的道路红线及竖向标高要求。

(二)城市道路交通应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原则,为公交行驶道路及站、场设置提供方便条件。

(三)城市道路断面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分隔带,其中:

人行道宽度应根据不同用地类别和道路的性质确定,沿人行道设置行道树、公共交通停靠站和候车亭、公用电话亭等设施时,不得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商业、车站及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的道路,单独设置人行道的,一般不小于4m;其他各级城市道路单独设置人行道的,不应小于3m。

(四)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弯半径:

主、次干道一般不小于20-35m,并设置导流岛等渠化设施。支路一般不小于15-25m。

(五)当道路红线宽度大于、等于45m时,应设港湾式停靠站,港弯式停靠站应至少有3个车位的长度。

(六)城市道路、居住区道路,应设方便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及标志,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要求。

第六十一条凡在城市道路上申请通行机动车的道路开口要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个建设项目一般允许开引一个机动车口,当相邻道路为两条或两条以上时,一般向最低一级的道路上开口,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

(二)在城市道路交叉口附近开引机动车道时,开向城市主干道的基地出入口,距城市道路红线交叉点不应小于70m;开向城市次干道的基地出入口,距城市道路红线交叉点不应小于50m;开向城市支路的基地出入口,距城市道路红线交叉点原则上不应小于30m。

第六十二条城市各类停车场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设项目必须建设与其相配套的机动车停车场(库)、自行车停车场(库)及本单位职工自用停车场(库)。停车场(库)设置指标按附录三表六执行。其中计算室外停车场的车位数不低于标准车位数的1/2。住宅建筑架空层作为停车库的,其建筑面积计入室内停车库面积,不计入住宅容积率,但其用地应按建筑面积分摊划归到公建用地中。

(二)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各类车辆的换算按附录三表七执行。机动车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8m2;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3m2。摩托车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m2;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为2.7m2。自行车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5m2;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8m2。

(三)配建停车场(库)的建设应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四)所确定的停车场(库)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擅自占用和出租转让。

第六十三条在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构)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规定如下:

一、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1、一般地区沿架空电力线单侧向外延伸距离不应小于:500kv,30m;330kv,17.5m;220kv,15m;110kv、66kv,12.5m;35kv,6m。

2、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人口密集地区,沿架空电力线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线路中心线距离应符合电力管理的有关规定

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指地下电力电缆线路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平行线内的区域。其单侧向外延伸的距离不小于0.75m。

第六十四条本规定是实施《**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具体技术规定,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六十五条本规定实施前已经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仍按原批准的执行。已经批准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城市设计的建设项目,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规定执行。

第11篇

某小区项目位于距市区25公里左右,项目主要通过高速公路与市区连接,基本具备对外辐射功能。目前通过市区到达地块需要30-40分钟,未来规划新道路在项目南边界通过,预计在未来1年内通车。整个社区各个组团和轴线与水系花园相互联系穿插与建筑一起形成统一和谐。建筑同时也成为环境景观的一部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眷顾自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的一分子轻松随宣且顺乎本性地居家度日,从而远离工作的紧张与压抑。小区规划中建筑以多层和低层住宅为主,有效的控制建筑造价。社区内部形成组团空间,达到景观的均好性。在满足停车要求的条件下,地下车库结合住宅基础布置在庭院以下,提高车库使用率,减少开挖面积。户型设计做到整体规整,减少不规则形态,外立面设计结合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构件,可节约住宅的含钢量,达到节约建筑成本的目的。

2.生态小区规划设计

2.1交通系统设计:人,车,景观。路网的等级在本设计中非常清晰,其中,一级道路,也就是主干道,它的作用是串联起所有的地块,让区与区之间的传递迅捷而高效;组团外部路为二级道路,作用是划分地块中不同类型的的功能分区;三级小区内部道路,负责区域内的分流。此生态居住社区的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是截然不同的。区内小路则以幽径为主,以减低汽车流量、噪音及保持空气清新。建筑设计方面,注重空间层次,使小区具备特有个性,居民也因此会对其生活的小区所具有特色而感到骄傲和认同。

2.2节点空间处理。节点空间的打造是为了增强区域之间的标识性,以迂回的设计增强空间层次感。节点可以是静态节点,比如说区与区之间景观和建筑的不同界面告诉来访者这里是另一个区;又或者是带状的交通节点,增大道路的退线也可以起到区域间转换的提醒作用。

2.3界面处理:城市界面,内部界面。住区城市界面是城市与居住区的分界面,也是居民与城市的第一触点承载着城市街道空间和住区的边界空间,兼备物质、精神方面的功能作用良好的住区城市界面体现了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衔接性,是功能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调节城市空间与住区之间的矛盾冲突。

3.建筑相关的生态环境设计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和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各国“生态复苏”的必然抉择。12月18日,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召开,更是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以低能碳能源为特征的生态经济起航。据统计,城市里碳排放,60%来源于建筑维持功能本身上,而交通汽车只占到30%。如果没有有效的节能导向建筑发展必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难以承受之重。因此,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已经势在必行。节能减排,加快建筑节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建筑设计师,理应率先肩负此重任,把“低碳经济,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同时,筑建“生态建筑”也必然是未来建筑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低碳原则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为三方面:

3.1建筑生态环境设计。建筑生态环境设计中完美结合了每栋建筑的前院、内庭院、后花园与楼前景观,形成独有的环境体系。为加强绿化的层次性,突出高品质社区的生态概念,环境设计时不仅考虑利用地形形成的层次丰富的地面绿化系统,还充分注重了绿色景观的立体化。通过顶层退台花园、窗台绿化等多种方式,来形成多种多样的“空中花园”,既能达到让尽量多的住户亲近自然,怡情乐景的意图,又使社区建筑立面效果层次丰富,绿意盎然。住宅小区绿化充分运用美学原则,最大化的、最佳化的绿化系统规划结构的追求,使居住区内的绿地系统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大中小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有收有放、一步一景,且相互交融,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化的绿地系统。本规划特别凸出景观规划,绿色步行通廊作为景观轴贯穿全盘,在其间点缀小桥流水为第一等级景观轴运动休闲、商业公共空间、公共生活空间为第二等级景观节点。第三等级的带有私密性小组团公共空间,总之我们通过有趣味的景观规划将一个人文生态的居住区,呈献给城市,使整个小区成为真正的生活图面,让人们生活在其中,幸福其中。

3.2绿色低碳。山地建筑的形式选择性没有在平地上的建筑形式多样,因为受了山的地形地貌所限制;大自然是伟大而优美的,作为设计者是有责任尽最大努力去保护和维持原始的大自然状态,把人为对大自然造成的改变程度降到最低,并且把人的生活和大自然紧密并且友好的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可持续发展并且高质、低碳的城市发展方向。

3.3建筑生态节能设计。(1)建筑被动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地块的朝向优势使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尽量减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及设立南北贯通的开阔空间,使小区内有良好的通风能力;建筑用材的合理性;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2)建筑主动节能设计上采取如下措施:1)设备的选择上注重节能环保设施,并纳入居住小区统一的节能管理系统,减少建筑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2)废水余热与光热回收到地下承压保温水箱中储存等。3)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使之成为地面,屋顶的主要覆盖物,在能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的同时,还能成为社区景观系统的一部分;(3)小区住户采取建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组等等。

4.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独院式;设计;住宅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building construction were made type design, design has innovation value of the house, to reflect the value, the freedom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ttention, to achieve the modern "material homes and spiritual home" double pursuit,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Key words: a type; Design; residential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低层独院式建筑特点

低层住宅是指1-3层的住宅,一般居住密度与土地使用率低,多用于城市郊区。

(1)平面组合较灵活,容易处理。能适应不同面积标准的要求。

(2)层数少,上下联系方便;与户外的联系方便,使人能更多的接近自然。因为独户,可省去公共交通面积。平房无须用楼梯,楼房的楼梯是独户用,尺寸较小,而且楼梯间的上下空间均可利用。

(3)每户有院落,既可综合解决家庭活动如洗涤、乘凉、进餐、儿童游戏、放杂物、晾晒等,又可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改善住户室内和周围的微小气候。

(4)自重轻,对地基的要求不高。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技术简单,住户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建造。

(5)低层住宅的平均层数低,用地指标高于多层和高层住宅;另外,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以及其他市政设施投资多,不经济。

2独院式建筑设计

独院式建筑一般指独户居住的单幢住宅。其特点是房屋四周临空,不与其他建筑相连,有独立的院子。院与院彼此用围墙分开;也有不用围墙的,各户之间植树或用绿篱或以道路分隔形成小院(图1)。

图1 独院式住宅组合形成小院

由于独院式住宅一户占一幢房屋,四周临空,因此建筑空间的组合有很大的灵活性。平面和剖面设计中受方位、地形等条件影响较小,一般都能获得良好的朝向。各户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便于绿化,环境安静,干扰少。

2.1独院式住宅户内的功能关系

一般独院式住宅的面积标准较高,房间的功能要求也多于其他类型的住宅,它和室外环境空间的联系密切。

标准较高的独院式住宅,居住部分一般包括起居室、卧室、餐室、客厅、工作室等;在有待定使用对象的住宅里还设有警卫员卧室和保姆室等。辅助部分包括厨房、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此外还有门厅、走廊、阳台、平台等。户内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如图2。

图2 独院式住宅的功能关系

在较低标准的独院住宅中,居住部分一般包括卧室或起居室兼卧室等,辅助部分包括厨房、厕所、走廊等,功能关系较简单。

2.2独院式住宅的类型和空间组合设计

独院式住宅一般分平房独院式住宅和楼房独院式住宅。

平房独院式住宅是独院式住宅中最常见的类型。它既可适用于较小的户型,也可适用于较大的户型。居住部分和辅助部分可采用前后组合和左右组合两种方式。前后布置可将居住部分放在好朝向,而将辅助部分放在朝向较次、较隐蔽的位置,可做到分区明确,前后门交通路线不混杂。左右布置往往使辅助部分占有好朝向,而有些居室却得不到好朝向,如图图3(b)中的厨房占了好朝向,而有一个卧室却在北向。

平房独院住宅的交通组织方式可以分为走道式和枢纽式两种。走道式组合适用于较小户型;户型较大时,交通面积过多,不经济,另外走道狭长,空间也不好利用。枢纽式交通联系平面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对大小户型均能适应。

图3平房独院建筑交通组织

1——起居室;2——卧室;3——平台;

4一一餐室;5——厨房;6——卫生间;;7——内院

图3(a)为走道式交通联系,前后组合。图b也是走道式交通联系,另在起居室与厨房之间加了环形交通线,以方便厨房与起居室内餐桌之间的联系。图c为枢纽式交通联系。以餐厅为交通枢纽与所有房间作放射形交通联系,平面紧凑,联系方便。由于没有纯交通面积,面积利用率高。居住与辅助两部分前后布置使建筑进深较大,面宽较小,比左右布置有利于节约用地。

图3(d)众是以起居室为交通枢纽,但因通行穿过起居室的机会较多,而对起居室的干扰较大,通过厨房组织环形路线作为补充,可以减少对起居室的穿越。

如果户内居室多时也可采用插人小庭院的布置方式,这样可使户内各个居室在朝向、通风或环境要求等方面都得到比较理想的条件,户内交通也方便而短捷。这种户内庭院在空间上可以和与它相邻的房间形成密切的联系,并互相流通和渗透,形成一块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室外活动和休息场地。

楼房独院式住宅比前者用地经济,又因为楼层比底层干燥,卫生条件好,不易受干扰而更受住户欢迎。独户占用底层和楼层,可按不同的功能分层布置房间。通常将户内公共活动用房,如起居室、客厅、餐厅、厨房放在底层;面积允许时可在底层安排一个次要卧室、以方便老人。楼上布置对卫生条件和安静要求较高的卧室、工作室和书房等。卫生间可按户的规模及标准分层设置。这样,功能分区明确,各得其所,来客、聚会、做饭、吃饭在底层,休息、工作、读写在楼上。

楼房独院住宅虽然增加了户内楼梯,但压缩了水平交通面积,楼梯尺寸小占用面积也不多,且楼梯上下空间均可独户利用。楼梯下部除用于贮藏外还可作为小卫生间。

二层独院式住宅的房间组成及平面布置与单层独院式住宅基本相同。楼梯一般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种是将楼梯直接设在起居室中,不专设楼梯间。这种形式常用于以起居室来组织交通的平面类型,这时楼梯往往与起居室的空间统一考虑;如将起居室内的一段楼梯加以处理,还能丰富起居室的空间。这种布置方式的缺点是起居室受干扰。另一种布置方式是专门设置楼梯间。这种形式多用于以厅或走廊来组织户内交通的平面类型。这样可使水平交通与层间交通互不影响,对起居室也不干扰,但占地面积较多。这种布置方式对于上下两层有可能分为两户的住宅尤为合适;必要时可将楼梯间与底层居室的联系隔断,从室外进人楼梯间,而变成完全独立的两户。

楼房独院式住宅在平面设计中,楼层和底层房间的关系应有利于建筑结构和设备管线的布置。起居室、餐室、厨房等常在底层,其面积和形状变化较大,对方位、朝向要求比较灵活,能适应不同地段和道路出人口等。设在楼层的卧室、书房等房间的面积、形状变化不大,但对朝向要求较高。因此,在布置这些面积不同,功能各异的房间时要统一它们之间的矛盾,创造合理、经济的结构布置条件,选择合理经济的开间和进深;尽量使承重墙、柱上下对应;备层卫生间应尽量上下对应以利于各种管道的布置。

3剖面设计

独院式住宅是独幢建造,建筑四周临空,三度空间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在竖向也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层高和空间的错落,使室内空间更丰富,建筑外形更富于变化。比如一层为公共活动及社交区,家庭其他成员的卧室(次卧室)在一层与起居室差半层组合;二层为主人的独立活动区,有安静的环境条件;半地下室设有主人夏季卧室,保持宜人的室温,剖面以户内楼梯为中心成错半层组合。东西两坡不等长的双坡屋面与错半层的内部空间结合自然,体形活泼,具有浓重的居住气氛。

楼房独院住宅的剖面形式变化较多,往往根据不同的地形、朝向、层高,恰当的处理来解决室内采光、通风、晾晒、存车、贮藏及出人口等使用要求。变化丰富了室内外空间。通过对剖面剖面形式的平房独院式住宅的剖面比较简单,但可充分利用自然高差或从不同的高度合理布置各种房间。有的将起居室与餐室分别布置在不同的标高上,有的利用不同的标高组织不同方向的出人口。这种处理对使用并没有什么影响,但由于这些房间的标高略有差别而形成了似分似合的两个空间。

国外还有将住宅嵌人地下或在平房住宅屋顶上敷土种植绿化的做法。除了形式上别具一格外,由于围护结构条件的改变使得热工性能和隔离环境噪音性能均有一定的改善。

4 结束语

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等技术信息;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创造良好、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以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设计初探[J].中国住宅设施,2009(2).

[2]张志玲,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浅析[J].住宅科技,2009(2).

[3]张莉珠一对当前住宅设计的几点想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3).

[4]雪伟,吴霞,魏继涛.住宅设计中应综合考虑的几个方面[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