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方案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方案

时间:2023-07-13 17:24: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方案

第1篇

县政府针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部署五项整改方案,从严整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一是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提高工作水平。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政府办、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整改工作小组,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再一次的清理和清收。明确规定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成立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整改工作。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查找管理漏洞,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二是正视困难,科学调度资金,积极偿还债务。江陵是1994年新建县,财政收入规模小,举债融资建设需求大,可用财力中能用于归还到期债务的资金也较少。但2011年和2016年是该县政府负有偿还责任还款高峰年,对此,江陵县政府经研究决定积极应对,正视困难,科学调度资金,妥善安排县级财政预算,在确保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筹措资金,偿还、化解政府性债务。

三是统筹管理,控制举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政府债务举债审批程序,严格规定未经政府和财政部门审批各部门不得举借政府新债。对世行贷款进行清理核对,理清债务数据、理顺债务关系。制定还款计划,确定还款对象,减轻政府财政预算资金归还(扣还)的压力。责令林业部门建立日元贷款造林项目还贷准备金,利用项目本身取得的经济效益建立还贷准备金,实行债务良性循环。

四是重视管理,督办建设进度,发挥资金效益。加强政府融资平台(江陵县鹤翔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管理,提高盈利能力,继续保持偿债能力;加强地方债券资金项目实施进度督办,加强项目建设审计跟进监督,督促项目实施加快进度,确保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管理,规范县人民医院经营行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高盈利偿债能力,实现举债投入、盈利还贷、扩大规模的良好发展模式。

五是正确引导,合理考核业绩,建立激励机制。在进行部门和乡镇经济责任审计时,把债务增减变化作为一个重要硬性指标来评价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和目标责任制结账时引入债务增减指标,实行政府债务监控常态化;部门预算审批时考虑单位债务存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债务控制化解好的予以奖励,债务增加扩大的适当削减财政预算供给水平。

落实政府债务审计整改方案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制定了《石嘴山市政府债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监控,规范债务运作程序,防范债务风险。

二是建立起政府债务归口管理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债务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管理,成立了由财政、审计、国资、发改、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政府债务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的领导。

三是实行地方政府性债务责任制管理。明确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为政府债务第一责任人,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层层严格明确偿债责任主体,认真落实偿债资金来源。

第2篇

一、统筹兼顾,坚持原则

审计报告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就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撰写审计报告最主要的就是要统筹兼顾、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对其作出科学的审计评价,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撰写审计报告需坚持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审计报告的内容要真实严肃、实事求是、不偏不倚,要经得起推敲和实践的检验。对于审计依据、标准不明确的事项以及由各种原因导致模棱两可、事实不清的问题都不应该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不能让这些问题成为“鸡腿上的麻”。即,制定什么方案就审计什么,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不能让审计结论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撰写审计报告必须重事实,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事项进行分析和定性,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既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也不能无原则地夸大危害程度,做出错误处理结论。

(二)重要性原则。审计报告应突出重点,充分考虑审计风险水平,既不能遗漏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又不能突破审计权限反映与审计事项无关的内容。作出审计评价时,要围绕预定的审计目标和确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开展,不能扩大审计范围评价与审计事项无关的内容。这就要求撰写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坚持重要性原则,紧紧抓住关键性的问题,深刻剖析,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意见,而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泛泛而论。审计报告的重点要放在影响全局或影响较大、性质严重或情节恶劣、金额较大的问题上。对重点问题要充分展开,讲透讲清,又不能过于冗长;对一般性的问题,能整合描述的就不再一一提及;对于次要的问题,则可简略提及,甚至略而不提。

(三)简洁易懂原则。审计报告要送给当地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单位有关领导审阅的,不宜写得太长,文字措辞一定要“明确、简练”。“明确”就是要让大多数人能看懂,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建议具有可操作性,被审计单位一看就知道怎么做;“简练”就是要主次分明,繁简得体,能短则短,把主要方面讲清楚则可。这就要求撰写审计报告时一定要开门见山,不转弯抹角;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文字要字斟句酌,简明扼要;语言表达要准确无误,切忌夸张或模棱两可。总之,要尽量让整个审计报告通俗化,“接地气”。

二、客观公正,科学评价

审计评价意见是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以审计结果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或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发表评价意见。这里所说的真实性主要是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遵守相关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情况,以及相关会计信息与实际的财政财务收支和业务经营活动成果的符合程度;合法性主要是指评价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程度;效益性主要是指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率和效果的实现程度。审计评价是撰写审计报告的重点和难点,是审计报告的精髓、灵魂和眼睛,在整个审计报告中起着提纲契领的作用。审计报告的可利用程度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审计评价意见。因此,做好审计评价意义重大。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审计评价要有针对性。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应以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评价;绩效审计要在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经济效率、效果的实现程度;经济责任审计要在前二者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划分被审计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

(二)审计评价要有全面性。审计评价内容重点围绕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管理是否得力,经济指标是否完成,财政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合规、合法以及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应负的相应经济责任等等。绝对不能跳过这些内容或者超越审计权限,对其他无关事项进行评价。

(三)审计评价要前后呼应。审计评价常见的问题就是“前矛后盾”,前面肯定过了头,不留余地,而后边又罗列了许多问题及建议,自相矛盾;再就是“虎头蛇尾”,对前面已经审计了的某些内容不作评价和定性,让阅读者不知道对与错。因此,审计评价一定要围绕审计目标和内容作总体概括,使阅读者很快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者建立起总体的印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至“前言不搭后语”。

(四)审计评价要有理有据。审计评价要注重评价依据,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审计证据不充分、评价依据或者标准不明确,以及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不能发表审计评价意见,要让审计评价确实有证可查、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三、抓主抓重,合理建议

要提出高质量、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保证审计建议全面有效落实,就应该抓主抓重,从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入手,认真研究,合理建议。

(一)审计建议要增强针对性。要努力使所提出的审计建议指向明确,切实可行,具有针对性。是什么问题,就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或整改方案,提出的审计建议不能太笼统,要明确、清晰、全面,要让被审计单位执行起来有理有据。

(二)审计建议增强可操作性。提出的审计建议要切合实际,对于被审计单位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哪些地方需要加强,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被审计单位不断规范行政行为,促使其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健全和有效。

(三)审计建议增强前瞻性。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的审计建议绝对不能局限于财务上,更不能当“马后炮”、“车后卒”。一定要对收集到的各种材料认真归纳分类,站在宏观角度对材料所反映出来的事项进行系统分析,由表及里,分析出有关事项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策制定执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以帮助被审计单位更好、更明智地决策。

(四)审计建议增强灵活性。对法律法规已经有具体明文规定,属于有法不依、明知故犯的问题要根据审计权限直接进行处理处罚或者移送相关部门处理,不能用审计建议替代法律制裁。对那些利益主体将要受到侵犯或有可能受到侵害,但法律法规不明确,政策界线不清楚的应该提出审计建议规劝其进行整改,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绝对不能“生搬硬套”不符合审计标准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

第3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任务。农村财务管理是广大干群关注的焦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我国在开展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村级财政的民主管理,这对于农业税减免后的新农村建设来说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农村财务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成为激化干群矛盾、影响农村稳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得不给予重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在指导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今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一、提高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水平

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人的要素必须给予重视,这里主要涉及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村干部素质不高。极少数村干部贪污、挪用集体资金。有的村干部擅自出借、无偿占用村集体资金,使大量借款一时无法收回。有的村干部违反财务规定,公款私存,牟取利息;或违规为企业或亲友提供经济担保,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有的村采用虚增被征土地、花木、大棚获得补偿款等办法,合伙私分、挪用征地补偿款。收入不交账,多收少交,重报开支,多领补助,乱发误工补贴,甚至合伙巧立名目私分公款以及造假发票报账等。二是村会计素质不高,会计人员作为基层的财务管理工作者,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责任感不强,无证上岗,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难于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要求,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对此,农村领导干部要提高对新农村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农村基层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坚决不说违反农村财务管理政策规定的话,坚决不做违反农村财务管理政策规定的事。村领导不应该违规违纪插手管理财务。另外,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素质,切实提高理财水平。首先是要广泛开展农村财务人员思想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敢于照章办事。其次,理财业务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应定期组织开展农村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和农村会计实务培训工作,重点抓好新规定、新制度的培训以及财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后续教育。各乡镇也要加强对村干部、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增强其依法行使民利、保障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程序

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众多问题,笔者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的程序不规范。中国历来有“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这种思想也体现在村级财务管理上,只要钱用的合适,用的过程、手续、流程都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思路也导致在农村财务的使用方面出现众多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如报账随意、票据使用不规范、财务使用情况不公开、资金账户混乱等,这对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极为不利。

规范村级财务工作流程须坚持“六统一”原则。一是统一制度。严肃财经纪律,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二是统一审核。实行村财务主管、村民主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三级审核模式,否则不能入账。三是统一记账。由财务中心做好各村资金管理、电算化记账和核算工作。四是统一公开。统一规定财务公开的方式、内容和时间,统一制作财务公开榜和财务公开明细表,确保财务公开及时、透明,避免因为村民不清楚村里资金去向引起的问题。五是统一审计。由乡镇经管站按照相关规定,对村级财务当月发生业务和村干部离任交接等进行审计。六是统一建档。各村财务会计资料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归档、保管,并按规定年限存放。通过以上措施,杜绝凭证不规范、公款私存、白条抵库、贪占挪用公款现象的发生,确保村级资金安全。

三、强化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有权力就要有监督,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众多问题与财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和落实不到位有重大关系。在实践中出现诸如: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多为内部监督、乡镇政府的监督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专业的农村审计没能有效的发挥作用等现象,均对农村财务管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针对以上监督缺位和监督不利现象,结合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有效的规范监督机制并落实监督效果。第一,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针对村干部素质不高及财务管理未达到系统化、制度化的现状,要加强教育培训。要真正落实村民自治权,组织学习有关“村帐制”的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以及农村政策法规等,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让村干部自己有效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第二,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以“民主理财”形式,让村民直接参与村级财务管理,决定经济发展事项,体现广大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持农村社会稳定,从而保证广大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第三,加强农村审计监督。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责任和专项审计,切实做到“三年一轮审”。要按照三年一轮审的要求,重点围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审计、土地征用补偿费、村级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问题专项审计,确实强化对村干部管理使用资金的审计监督,充分发挥审计的教育、警示、规范和惩处功能,各乡镇要根据审计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方案,并按时上报上级农经管理部门,以此实现农村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第四,有效发挥乡镇经管站的作用,充分发挥农经部门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作用。经管站要组织业务指导和工作督促,建立健全检查督导制度,每年检查督促不少于2次。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鸿图伟业。解决好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是“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和谐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

参考文献:

[1]米丽尼沙·吐尔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问题[J].农村科技,2010(4):72.

[2]喻国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公计之友,2006(6):19-20.

第4篇

(一)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变分散监管为集中监管。过去政府职能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是各自为政的,例如:人社局负责事业单位的人员调动、招考;编办负责事业单位的用编计划审批及实名制管理;财政局负责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审批等。按照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要求,成立事业单位理事会和监事会后,理事会是事业单位的决策机构,负责确定单位的发展规划,行使单位重大事项决策权。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分管领导是理事会理事。这样,各职能部门的分散监管就可以通过理事会这一平台实现集中监管。监事会的职责主要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业务运行、财务、资产以及理事、管理层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纪委(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或分管领导为监事会成员。通过理事会、监事会这两个机构,人社、编制、财政、审计和卫生等行政部门强化人事编制、资格准入、规范标准制定、服务监管、绩效评估、财务运作、信息等监督管理职能,着力加强对事业单位服务质量和收费的监管力度。

(二)实行管理层负责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原来事业单位行政主管部门常常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政事很难分开,通过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行政主管部门强化监管职责,弱化并逐步剥离具体运行职责,从而逐步探索完善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让事业单位法人充分行使自,优化单位内部日常运行的管理,健全单位内部决策的执行机制,强化公益属性,扩大公众参与,调动事业人员积极性,确保公众对服务满意。

(三)扩大社会参与面,事业单位法人监管增添新视角。在对事业单位的监管中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扩大了监管的视角。按照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事业单位组建理事会时,必须明确1-2名会员为本单位服务对象的代表。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对该单位的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及日常管理优劣有切身感受,通过服务对象给事业单位打分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

二、探索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监督管理机制

(一)年度工作报告制度。事业单位要对年度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编制年度报告。年度报告主要包括本年度发生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预算执行情况;计划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主要财务状况、运作中出现的问题;社会公众对本单位服务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其他应报告的重大事项。年度报告内容应客观、真实、准确,如社会公众对本单位年度报告内容有异议、认为需要进一步澄清的,该单位应做出解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应主动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并对该单位年度报告内容做出质询,该单位应根据其要求作出相应的改进。

(二)重要信息公开制度。为建立社会监督机制,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效益,事业单位应通过单位网站、政务网等多种渠道各类信息,对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信息还应在新闻媒体。事业单位应当公开的信息包括:年度工作报告、绩效评估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重大决策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理事会的组成和理事任免、理事会决议;为民办实事完成情况及本单位向社会的服务承诺;为民服务的内容、服务价格、服务标准、政策依据、运作状况、发展规划等内容及变化调整情况;其他应公开的信息。信息公开应做到完整、及时、准确、真实,在运行过程中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举措应通过听证会等形式进行论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法人绩效评估制度。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质量和效率并重原则,以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为主要指标,结合事业单位公益服务的特点和职责运行情况,登记局制定出台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和质量评估标准。依据绩效评估标准和要求,事业单位应于次年年初做好自评工作,并连同各项佐证材料以及应由第三方评估或审计的报告报理事会,由理事会对年度工作绩效进行初评,形成绩效评估报告提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和举办单位。然后登记局会同举办单位对下属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实施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本单位理事选聘、管理人员任免、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和机构编制事项调整等的重要依据。

(四)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为确保理事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坚持“谁决策,谁负责”为原则,保证理事会权力与责任相一致。对事业单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章程规定导致决策失误,致使单位遭受严重损失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参与决策的理事应承担相应责任,但经证实在表决时曾表示异议并记录在案的,可免除责任。

(五)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接受审计机关对法人实施审计监督,年度财务审计原则上每年一次,由理事会委托审计部门并按政府有关规定执行,于第二年1月底前完成。拿启东市中医院来说,其年度财务审计报告经理事会审议批准后报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和有关部门备案,并于次年2月底前通过医院网站向社会公布。经审计发现财务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由理事会责成行政执行人整改,行政执行人应于30天内提出整改方案,报理事会审议。

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推广监管经验

(一)注重吸收外地先进做法。目前,启东市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架构就是吸取了镇江市的经验。启东市所有医疗机构建立一个管委会,由分管副市长任管委会主任,负责对财政、人事改革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各医疗机构再建立理事会,具体负责日常运行事务决策权及监督权。

(二)区别不同类别明确不同的监管重心。县(市)级事业单位多达数百家,分为不同的类别,隶属于教育、卫生、交通等不同系统。为使监管更具有针对性,可以区分不同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监管重心。例如对于学校,监督的重心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医疗卫生单位,主要看医疗技术的高低、收费的合理性、患者的满意度;对于一些业务关联性大、规模小的事业单位可以采用联合组建理事会的方式进行集中监管。总之,针对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监管,促使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第5篇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公司建立内部控制的五项基本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2.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强化风险全面防范和控制,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3.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公司内部控制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内部控制制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检查、反馈等各个环节。

2.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

3.内部控制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既无重叠,又无空白,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服务。

4.内部控制的制定兼顾考虑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公司把“诚实守信”作为企业发展之基、员工立身之本,将制度视为公司的法律、组织的规范,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认为只有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使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董事会下设战略及投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以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促进董事会科学、高效决策。

3.组织机构.公司根据职责划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总经理办公室、质量保证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物料部、研发部、内审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公司对控股或全资子公司的经营、资金、人员、财务等重大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及其公司章程的规定,通过严谨的制度安排履行必要的监管。

4.内部审计公司审计部直接对**负责,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干涉。审计部负责人由审计委员会召集人承担,并配备了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有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内控执行等情况进行内部审计,对其经济效益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做出合理评价。

5.人力资源政策公司坚持“德才兼备、岗位成才、用人所长”的人才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做到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和塑造人。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6.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底蕴。公司通过*多年发展的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二)风险评估公司根据战略目标及发展思路。

结合行业特点,建立了系统、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准确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做到风险可控。同时,公司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了应急预案,明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处理的程序和时限,建立了督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公司治理方面: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重大规章制度,以保证公司规范运作,促进公司健康发展。日常经营管理:以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涵盖生产管理、行政管理、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

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会计系统方面:按照《公司法》对财务会计的要求以及《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规范、完整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以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如《会计内部牵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管理条例》等等,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控制措施。

(1)管理控制:公司有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治理纲要、《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工作细则》、《内部审计制度》、《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信4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重大投资决策制度》、《募集资金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子公司管理制度以及研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和销售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之后均能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

(2)生产过程控制:公司内部制定了完善的采购、生产、质量、安全、销售等管理运作程序和体系标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公司定期对各项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试,公司质量控制部对公司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安全。

(3)财务管理控制: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税法》、《经济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制度》、《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发票管理制度》等。

(4)信息披露控制:公司已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在制度中规定了信息披露事务管理部门、责任人及义务人职责;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标准;信息披露的报告、流转、审核、披露程序;信息披露相关文件、资料的档案管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及监督机制;投资者关系活动;信息披露的保密与处罚措施等等,特别是对定期报告、临时报告、重大事项的流转程序作了严格规定。公司能够按照相关制度认真执行。

(5)公司**资金管理控制。为规范公司募集资金的存放、使用和管理,保证资金的安全,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公司法》、《证券法》、《中小企业板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对公司资金的基本管理原则,资金的三方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等作了明确规定。

(6)对外担保控制。公司严格控制对外担保,对外担保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报告期内公司除对控股子公司进行担保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担保。

(7)内部审计控制:公司内部审计坚持以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以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工程审计、经济合同审计为重点,不断拓宽审计领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公司每年对下属分支机构进行审计,对财务、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合同等进行审计。

(8)人事管理控制:公司已建立和实施了较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惩、晋升和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9)子公司管理控制:**年以来公司子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公司管理的难度。为此,公司已制定了对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明确规定了子公司的职责、权限,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得到有效实施,对提高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增强抗风险能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0)印章管理控制:公司及下属分支机构均制定有《印章管理制度》,对各类印章的保管和使用制定了责任条款,并严格执行印章使用的审批流程,印章使用得到管理。

(四)内部监督

公司**负责对**、**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履职情形及公司依法运作情况进行监督,对股东大会负责。

审计委员会是**的专门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公司内审部负责对全公司及下属各企业、部门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具体包括: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经理任职目标和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负责审查各企业、部门的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负责对经理人员、财会人员进行离任审计;负责对有关合作项目和合作单位的财务审计;协助各有关企业、部门进行财务清理、整顿、提高。通过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和不足,详细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并监督落实,并以适当的方式及时报告董事会。另外,公司还经常通过开展部门间自查、互查、抽查、纪律大检查等方式,强化制度的执行和效果验证;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普法宣传等,提高员工特别是董监高的守法意识,依法经营;通过深入推进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防止大股东占用资金自查等活动,完善内部控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