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时间:2023-07-13 17:2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社保管理;问题;建议

一、社会保险管理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涵义

社会保险,是国家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以法律的方式确定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大病互助保险等,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保险属于一种福利性薪酬,社会保险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劳动者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提供法定的基础性保障。

(二)社会保险管理的作用

社会保险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地位,是一种福利性的薪酬,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一种重要保障。社会保险可以说涵盖了劳动者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劳动者的保障比较全面,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都有着很好地保障作用。例如,劳动者在生活中遇到的疾病、工伤、失业、生育、死亡等,都可以通过社会保险获得一定的赔偿。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险可以视为特殊情况下,劳动者个人消费的一种再分配形式,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劳动者从事社会生产,履行劳动义务,就要享受相应的权益。社会保险便是劳动者的一种权利,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劳动者履行的劳动义务以及享受的劳动权利,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只要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便要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这样劳动者便可以正常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响应待遇。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将社会保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善企业内部的人力管理制度,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是企业给予员工的一项保障,同时也是一项福利,只有维护好劳动者的利益,才能让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创造更多地价值,推动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然要围绕企业人才,提升社保管理的水平,维护好企业员工的权益,为员工提供优质的社会保障,才能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中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社会保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着企业员工的权益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是企业的法定义务,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更容易吸引、保留优秀人才,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员工更好地为企业。许多中小企业虽然也意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完善自身的社保管理工作,但是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业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于社保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影响着劳动者的权益以及企业的发展。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社会保险专业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各项社会保险的分类工作,没有做到细化,不同的险种应该有着不同的企业内部社保管理制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不同的保险种类,采取响应的管理工作,导致企业社保管理比较混乱。

(二)缺乏相应的原则

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对于不同的保险种类,应该采取专业的管理原则。许多中小企业在社保管理方面,没有做到差异化管理,没有根据不同的保险种类,采取不同的管理原则,导致社保管理水平偏低。

(三)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社保管理工作混乱,在于企业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保管理体系。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根据劳动者的不同工资水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岗位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社会保险的统筹管理。没有将社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地激励手段,激励员工,而是将社会保险作为国家法律的一种硬性规定,导致社保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甚至出现社保基金浪费的情况。

(四)业务人员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员工的管理,包括员工的招聘、筛选、培训、薪酬、晋升、保险等多方面的管理。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需要面临的着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导致人力资源最顶端人才和人力资源最低端的人才,都无法得到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高素质人才对于福利薪酬待遇的要求则比较高,这与中小企业社保管理的低水平是存在矛盾的;而且社保管理工作也需要管理人员拥有良好的素质,懂得人力资源专业知识、社保政策、管理学知识等,这种综合性的管理人才,在中小企业也属于紧缺型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员工队伍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员工素质差异明显,社会保险缺少公平性,加上缺少专业化的社会保险管理人才,影响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导致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

三、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社保管理的建议

通过社保管理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中小企业社保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社保管理提出如下的建议,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一)完善中小企业社保管理制度

完善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是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提升社保管理水平的基础。针对中小企业存在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断完善、甚至缺失的情况。中小企业应该完善社保管理制度体系。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种类,合理进行划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基础性的保险,需要企业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方式,对社会保险加以改革,完善现有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需要企业不断地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让其更加地完善,为劳动者提供更好地保障。医疗保险同样如此,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剧,劳动者工作压力加大,患上职业疾病的风险增加,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例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中毒等,还有一些慢性疾病,企业需要丰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才能保证劳动者的权利。

(二)坚持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

中小企业在执行社会保险管理时,应该坚持遵循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也就是社会保险的预防性与强制性、长期性、科学性的原则。社会保险有着强制性、科学性、预防性和长期性的原则。国家通过法律的方式,明确企业应该遵循的社会保险实施原则,强制企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着强制性。社会保险是对劳动者未来风险的预防,比如,养老、疾病、失业等,有着预防性。社会保险需要长时间地缴纳,有着长期性。此外,社会保险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流程,有着科学性。中小企业需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的实施原则,做好社保管理工作,对于管理和实施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并不断完善社保管理制度,提升其科学性。

(三)统筹管理社保基金

对于企业存在的社保管理混乱的问题,需要企业进行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基础至上,实现对社会保险的合理分配。对于社保基金的分配,同样需要管理人员对社保基金进行统筹管理,明确社保基金的来源、用途,做好社保基金的记录工作,按照管理流程进行的管理。企业进行社保管理时,应该注意社保基金的保值和增值在企业的社保管理过程中实现社会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发挥社保基金的调剂作用,切实保障好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提升社保管理的水平。

(四)完善业务人员管理

现如今,企业竞争的核心在于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提升竞争力、脱颖而出的关键。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企业人员的管理,更是应该结合企业的发展情况、人员的工作需求以及人员能力、经验、学历、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的评价。社保管理在于保障劳动者的权利,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因此,中小企业提升社保管理水平,需要切实了解到企业员工的需求,而不是管理者按照自身的喜好、经验等展开,容易丧失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中小企业应该将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从多个方面关心关爱员工,给员工鼓励和温暖。例如,深入员工家庭,了解员工的困难,帮助员工解决生活问题;调查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和建议,帮助员工解决工作问题;调查员工对于公司的薪酬福利的期望,为员工提供更多福利等。通过以上激励方式,完善企业的社保管理内容,更好地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既满足了员工需求,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

(五)其他措施

提升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还可以从以下途径出发:首先,完善管理观念。管理层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注重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合理地配置业务人员。其次,注重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社会保险管理作为劳动者的重要保障,企业可以将其作为激励手段,通过对员工工作的考核,将其同薪酬制度、激励制度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再次,注重管理的透明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考虑到员工的需求。最后,注重员工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社保管理作为一项重要性和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学习和掌握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相关流程等,提升人员专业性,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保险;难题;对策

一、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中的责任

根据当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与本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关系的员工,企业应该按社会保险法律规定为其办理并缴纳社会保险。这就赋予了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中的一定的法律责任:

(一)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社会保险法》中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内,带着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书及单位印章等相关证件,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如未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按核定金额要求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可见,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手续,建立社会保险关系。这是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系统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按时及时申报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企业应根据在职职工人数、缴费基数变化情况,在规定期限内为本企业职工申报社会保险缴费申报表、代扣代缴明细表、社会保险费变动申报表等相关资料,并为企业职工及时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用,如果企业没有依法履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职责,社保机构应向该企业发出《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同时应向企业加收滞纳金或给予其他处罚。

二、当前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的难题

(一)企业领导对社会保险问题不够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社会保险是连接企业与职工的桥梁,社会保险的运作和开展当然也离不开企业与职工的相互理解、协调和配合。然而,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领导对社会保险问题不够重视,对于社会保险的执行工作没有给予有效的支持,或者为了节省企业开支,对于社会保险问题不愿重视,故意推脱责任,不愿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还有部分企业领导不与职工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者利用部分职工的社保意识不强的特点闭口不提应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如此,企业职工难以享受到社会保险成果,职工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终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企业中缺乏社会保险管理专业人才。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不仅是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执行者,更是企业员工的服务者。因此,现代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解答企业员工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工作的逐渐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也向着更加专业化和细致化方向发展,而对于社会保险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当前,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岗位所需人员既要求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要求能够懂得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以适应日益信息化的现代工作方式。

(三)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的不断拓展,企业内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态势,尤其是大中型企业中,对外要按照社会保险机构的要求完成各项申报任务,对内也要完成信息采集、信息核定等数据处理工作,而不同险种需要的信息不同,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数据采集、整理、分析、汇总以及分类等,传统的人工采集信息的方式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必须争取强有力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而现阶段,我国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符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社会保险日常管理业务的自动化与程序化管理还只是停留在理想层面,社会保险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管理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工作效率低下。

三、加强我国社会保险管理的对策分析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帮助职工抵御和降低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在当前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我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大社会保险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领导的社保意识。对于企业而言,社会保险工作不仅是企业职工的福利,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社会保险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强员工对企业的理解力与凝聚力,进而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企业领导不应将其看作是企业负担,而更应看到社保工作对企业向心力的凝聚,应大力支持社保工作。

(二)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企业社保人员的素质。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社保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质量,就要高度重视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提高企业社会保险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可以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业务培训,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讲解社会保险的计算、基金管理办法、“五险一金”网络平台的应用等,从多方面提高企业社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强化企业的服务意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服务型工作,它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主动帮助职工了解社会保险的相关知识,帮助职工解答社会保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因此,我们要强化社保人员的服务意识,学会换位思考问题,并通过文明规章制度制定文明规范和文明用语,确保社保人员耐心、细心、诚心的为企业职工服务。

(三)完善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建设,确保企业社保落到实处。完善的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建设对于确保社保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完善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要明确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确保社会保险公开、公平、公正,要理顺企业社会保险各项工作程序,积极拓宽工作渠道,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基础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其次要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的内容。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调剂力度,不仅要注重在职员工的社会保险管理,更要解决部分职工负担过重以及退休职工的养老待遇等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我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的提升是社会保险的进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就企业而言,社会保险的开展是广大职工基本利益的切实保障,是凝聚和团结职工、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契机。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保宣传力度,加强社保人员培训,完善企业社保管理制度建设,多方面提高企业社保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企业社保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春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难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5)

[2]谷淑香.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

[3]江长华.当前社会保险稽核现状、难点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8)

[4]刘云燕.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对策[J],企业研究,2014(12)

第3篇

(陕西省西延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障职工福利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铁路企业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在不断完善,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在不断深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加强铁路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一些建议,以期达到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加强;铁路企业;社保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0;F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085-02

无论一个企业从事什么样的经营活动,无论它的规模大与小,无论它处于什么样的营运环境,都需要一支稳定的合格的员工队伍。员工与企业所拥有的物质和财务资源一样包含价值,而且这种价值最为可贵。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但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员工会遭遇不幸,会使自身和家庭受到影响或陷入困境。为解除后顾之忧,增强承受风险的能力,他们越来越看重企业为自己提供的社会保障。铁路企业也充分认识到社会保险的重要性和员工的需求。近年来,不断完善企业社保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此来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归属感,从而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铁路企业社保管理现状

1.设立了健全的社会保险体系,但是管理不完善。大部分铁路企业都为自已的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设立有社保处或社保中心等管理部门,部分险种还有自己的经办中心,配备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效益好的企业还设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为本企业全体在册人员参保。但是有些企业只有最基本的管理制度,没有实施细则和考核措施,导致部分单位存在不及时缴纳社保基金的情况。也有漏交和少交现象。有些基层单位多险种合并由一人管理,或者兼职兼岗来管理,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又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工作任务繁多,管理不细致,基础工作不扎实。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2.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基础薄弱。社会保险档案在社会保险各项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参保职工今后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时的有效依据,直接关系到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可是对社会保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前期的管理中考虑不周,没有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管理的内容、格式、标准、年限及交接均没有明确规定,只是通过实践摸索,不断总结积累,边做边改,造成档案材料管理良莠不齐,流于形式,基本由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决定。这给职工查询和了解自己社会保险缴费、变更、待遇支付信息带来极大的不便,引起部分职工思想上有情绪,影响铁路的安全生产,完全不适应铁路社会保险事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3.社保政策宣传渠道少。社保政策均通过企业内部文件形式公布,文件的传阅范围很小。又由于铁路企业点多线长,班制繁多,居住分散,工作流动性大,所以不具备集中学习文件的条件,有些重要的文件,会采取记名传达的方式,但是铁路企业上班时间有严格的工作规范,下班时间要求你回家休息,班组多利用班前会议传达文件,时间有限,匆匆而过,职工多半记不住,没印象,好政策用不上。

二、加强铁路社保管理的几项措施

1.重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投入,本着对职工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工作规范。设立独立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和经办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完整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要求各单位严格遵守社会保险法律义务,按规定及时足额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基金。管好用好职工的“养老钱”、“救命钱”,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保,伤有所疗,保证劳动者在年老、失业、工伤、患病时的基本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同时也降低企业自身的风险。

2.加强社保系统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经办能力。社保工作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事关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如职工买房,子女就学等均需社保证明,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直接享受待遇。应配备一支全面掌握社保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专业工作经验,精通信息化管理手段,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员。每年定期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逐步更新知识,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及时发现并解决好问题,做到爱心献职工、热心讲政策,关心在细处,服务有诚心。

3.重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根据铁路社会保险工作的特点和管理机制,制定适合铁路职工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特点的业务规范和管理办法。特别是社会保险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划分和整理要详细规定,严格统一。由于社会保险档案的价值特征是以凭证价值,维护个人权益为主,其保管期限宜划分为永久、长期和短期。积极探索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于每年年底将本年度参保单位、参保个人、缴费、支付、变更、清算等业务数据文件,刻录到光盘上,形成本年度电子档案,进行归档。职工调转及主管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变更时,应借鉴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办法,进行职工个人社会保险档案的登记转递工作,单位社会保险档案的移交工作。彻底改变社会保险档案资料遗失,管理无序状态。

4.高度重视社会保险法规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宣传画、宣传栏、标语、横幅、扑克牌、社保知识小册子、知识讲座等,将社会保险的重点内容转化成职工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传。让职工明白自己可能享有的权利和申报方式,引导职工熟知自己的社会保险权益,提高职工的参与度、认同度。也可通过年轻人喜欢的各种媒介,局域网,每年向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举报、投诉电话,接受工会组织和员工的监督,员工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社保缴费、个人帐户、待遇享受等情况,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可及时举报、投诉,企业社保管理部门或经办中心要及时复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增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M] (2010年10月28日).

[2]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

第4篇

一个企业或团体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管理的是保证机构运行的重要环节,所以为了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关键也在于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目标,阐述了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总结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的几点开展方式,为企业更好的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铺垫。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目标及其重要性

1.社会保险的概述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强制性规定和手段来建立、组织并实施的一种保障制度,具有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对员工的稳定和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保险一般包含了多个保险和福利,每一个对公民生活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都起着其某方面特殊的作用。社会保险是员工劳动得到保障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做好社会保险工作能够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2.社会保险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社会保险工作管理者,应结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获取本地区现阶段的劳动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的状况;全部在职与离退休人员工资数据总额,对比目前所需要实现的或希望实现的社会保险工作任务的差距,把握社会保险工作中所存在的多种问题,正确地规定当前要开展的社会保险工作的内容、范围,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及时地提出开展社会保险工作项目。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确定其工作的目标。社会保险工作的目标是社会保险事业的管理者对所在地区在职与退休职工一定时间内的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组织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管理者要合理的确定社会保险工作的目标,不能单凭其主观意愿自由发挥,而是应该依照国家社会保险的相关方针政策,结合本地社会保险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保险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判,这样才能使确立的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得以实现。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方式

随着我国不断深入对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在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和工作内容时,以及为了适应更庞大复杂的专业化管理需求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确保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

1.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企业要想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的体系,应结合其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而为了做好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便可以通过实行各种类型的子制度,比如绩效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并且通过实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更好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

2.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一个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联系,所以企业应当提高社保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其具体功效,维护他们自身的权益。一方面,可以及时的将社会保险的有关信息通过公告栏或信息系统告知各企业员工,让每个员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参保情况及费用缴纳情况。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相关的监督管理提高社保管理的水平。

3.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第一,积极配合我国的“金保工程”建设,结合自身情况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第二,运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信息系统性能保证系统安全。第三,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社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成效的好坏,企业要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从管理人员的录用工作抓起,规范招聘流程,招聘相对优秀的管理者。其次,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组织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

5.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思路

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创新思维至关重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时展的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增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

三、总结

一个企业若想使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到充分提高,就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上,确立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维护社会保险工作各环节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拓展自身思维,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的规则的改变才能够做到最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力,提升员工对社会保险的认识度,提高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邢红敏.浅析如何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222

[2]何侠.浅析如何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6,(6):231-232

[3]于静.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管理的价值探究[J].现代营销,2014,(2):64

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制度;社会资源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用工荒”。

2.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3.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4.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1.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3.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第6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人力资源管理;作用;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指采取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于企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组织、调配,并将人力物力相结合,使企业人力、物力配置更加合理,让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推动力,企业想要达到最终的发展目标,必须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企业为了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进一步让企业发展,应该对企业员工薪资福利进行进一步合理配置,社会保险作为劳动保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影响企业和员工,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一、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社会保险最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对生、老、病、死、残、失业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补偿和收入的一种制度。一般企业员工涉及最多的就是“五险”,其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五个方面。社会保险的指导方针是“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同样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福利保障,它能够促进和谐社会构建,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利益,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生产力。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1.社会保险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劳动者

社会保险是组成企业薪酬福利制度的重要部分,如果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完善,那么就要将以人为本的管理落实到管理之中,将社会保险与企业劳动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避免让企业员工出现不满情绪,加强企业员工的根本保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员工在企业之中的认同感,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更加专注、积极,进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所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作用,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局面。

2.社会保险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

社会保险能够实现企业与劳动者双赢的保障手段,通过为企业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能够切实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员工带来归属感、安全感,进而让企业员工对企业生产更加负责、激进,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生产效率,避免在企业生产中出现分心、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能更加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员工的资历和职位进行工资调整和社保基数调整,从而提高优秀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3.社会保险能够稳定企业人力资源队伍

社会保险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计划,是企业员工在服务期间的价值体现,待到退休之后取得社会保险补偿。一般来说,如果企业员工在合同期间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那么社会保险也会中止,对企业员工未来的社会保障方面带来很大损失,甚至会致使自身失去收益权。所以,企业员工由于社会保险的原因,在考虑是否离职的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谨慎。由此可见,社会保险能够有效保证人力资源队伍稳定。并且,有一些企业为了奖励贡献较大的工作人员,会采取提高工资或者加强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的提高虽然在工作期间收入无法提高,但是在退休之后养老金会有明显的提升,甚至会提升到高收入人员养老水平,使企业员工心理更加平衡,让企业人力资源队伍进一步完善。

4.社会保险能够减少企业人力资源负担

社会保险对企业劳动者不同方面进行了保障与规定,通过社会保险保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工伤、生育等资金支出。由于社会保险一系列优点,很多企业都将企业自身待遇转变为社会保险待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压力,进而让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逐步增长。

二、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是依附于企业自身体系之中,想要真正让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必须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险制度与企业制度体系相融合,但很多企业只是简单为员工提供社会保险,并未融入体系,使得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1.管理制度构建不够完善

很多企业没有制定一个管理社会保险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往往都是照搬西方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硬性将社会保险加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然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西方的完善程度,所以这种方法无法符合我国市场发展的需求。再者,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价值取向过于片面,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并没有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甚至只把社会保险当作一种福利,而不注重其作用。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社会保险的作用,但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无法将社会保险与生产效益相结合,使得社会保险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2.企业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想要将社会保险彻底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之中,企业必须要有一批懂管理、懂社保的管理人员,根据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市场变动,或者财务主任担当、或是综合办公人员担当,而且这些管理者没有相应社会保险管理能力,很难落实社会保险理念,只能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慢慢摸索,使得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3.企业构建计划体系框架不够完善

一套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框架及社会保险制度,是对企业员工的基本保障。然而,很多企业对社会保险的错误认识,使得无法构建一套完整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宏观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结构还不够完善,严重遏制社会保险发挥作用。

4.法律法规执行不够规范

很多企业为了节省社会保险方面的开支,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务合同时,没有将社会保险纳入合同范围之内,无法保障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使得企业员工遇到工伤、疾病、生育等问题,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除此之外,有一些具有实力的企业,为了减少老员工的工资福利开支,提前为老员工办理退休手续,让一些为发到退休年龄的员工由国家赡养,从而提高社会保险的压力。

三、加强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

想要让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还要从企业自身出发,根据社会保险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调整企业内部结构以及改善企业管理制度。

1.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的战略模式

企业想要进一步发展,在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时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发展战略,制定一套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管理的专业岗位,合理分配员工责任,并且建立一套考核机制,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合理分配工资福利的分配比例。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让社会保险等级与企业员工业绩挂钩,从而使社会保险从“有没有”转化成“好不好”的差异化战略改革。让社会保险制度更加灵活、合理,根据员工实际表现来提高员工福利,并且要不断加强社会保险的实施力度。

2.规范企业社会保险制度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要遵循法律法规,劳务合同也是如此,要遵循“三公”原则,即公平、公开、公正,合同签订要遵循法律程序。企业在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时候,要如实向有关机构和有关部门上报企业工资总额度和企业员工收入,待社会保险机构审核后,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费率到当地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用。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结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企业应对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研究,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根本,全面对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制度进行规划、完善,将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深化,从而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更加完整性、关联性、结构性、功能性,提高企业日常运营的生产效率,让企业效率实现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双赢。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不断增多,我国企业也向着多元化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必须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合理性、全面性,让社会保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企业及企业员工的双赢效益。

作者:侯平阳 单位:莒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员工归属感;社保;企业管理

一、员工归属感的重要性

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增值效应”。 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水平和对员工成长和发展是最基本培养员工归属感的要素。

使员工认同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并渴望保持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可以大大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成本大幅度地缩减。同样,由于每个员工都想保持其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身份,不愿意离开公司,所以,公司对员工的培训也有长远的打算,舍得投资,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的凝聚力是企业成员固守在企业内的全部力量。它是企业中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企业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对企业的向心力。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成员希望留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力量,当一个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时候,其成员会体验到一种归属感和吸引感,企业成员之间就会关系融洽,相互合作,积极参与企业的工作活动,并为能成为企业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企业的实践表明,其成员越乐意留在企业中,也就是说,员工的企业归属感越强烈,企业对他的吸引力也就越强,企业的凝聚力就越大,企业的各项工作就能顺利地实施。具有归属感的企业不仅仅给员工带来工作上的满足,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二、社保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1.加强激励效果

社会保险是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是应该将员工的切身利益摆在首位做到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激励员工主动工作热情和提升工作责任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将企业员工福利与员工生产工作情况做到紧密结合。加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能够促进员工工作热情、消除员工不满情绪、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从而让其更加专注于本职工作,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2.促进企业生产力提升

社会保险体现的是企业总体利益与企业职工个人利益的合力,企业效益不好,员工的福利保障也必然得不到很好的维继。所以良好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一方面为职工的切身利益提供了保障,给企业职工带来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另一方面又将企业利益获取转化为职工心理安全感的来源,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程度,降低员工在工作中消极怠工的几率。根据企业员工的具体需求进行员工社会保险缴纳基数的调整,从而激发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实现企业生产效率提升。

3.加强员工队伍稳定性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但是人力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管理和约束难度大。这些问题曾给许多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过大麻烦。社会保险是一项延续企业员工终身利益的大型保险工程,企业员工从社会保险中获取的最终受益一方面要依靠职工在为企业工作期间的持续服务来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要以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基数为依据。

4.缓解人力资源管理负担

社会保险从生老病死各个方面对企业职工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因此也为企业在其职工遇到相应情况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直接经济负担,例如职工在工作中受工伤能够享受国家提供的工伤保险及医疗赔付,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直接费用支付,其他许多本应该由企业直接支付的项目也转为保险支付,这就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节省了一大笔开支,提高了企业资金积累数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三、从员工归属感角度做好企业社保工作的基本对策分析

1.健全企业社保服务机构

完善企业的社保工作离不开社保服务机构的支持,通过设立为员工提供专项服务的社保机构,让员工们从感情上、心理上以及思想上认可企业的社会保险工作,进而自觉增强工作时间的付出,为企业发展尽自己的努力。在此基础上,统一企业社保管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考核管理标准,建立社保信息上报制度并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业务交流分析会,提高企业社保服务水平,增强员工满意度。

2.加强日常社保管理,增强社保工作的透明度。

员工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企业的信任,企业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让员工了解企业全年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实际情况,增强企业社保工作的透明度,让员工认可企业的社保工作,对企业开展的社保工作进行监督,使得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社保工作;当员工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企业社保工作人员要及时复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

3.打破原有思想的束缚,转变社保。

服务观念企业的社保管理以及服务管理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原有陈旧的管理理念,来获取员工对于企业社保工作的支持和认同。所以,企业要树立人本管理思想,以保护员工的基本权益为出发点,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不受到顺利,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社保服务,切实提高员工归属感,会使员工产生内心自我约束力和强烈的责任感,调动员工自身的内部驱动力而形成自我激励,最终产生投桃报李的效应。同时还应意识到企业的发展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是相协调的,企业社保工作的科学开展是必要的。企业保证就业和社保统筹兼顾,才能全面发展。.

4.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全面提升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素质。

企业能否做好社保工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社保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有针对性的提升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通过社保给予员工传递更多的企业管理理念,让员工们感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进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此外,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业务培训,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从多方面提高社保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以适应社会保险工作日益发展的需要。

5.想要让社会保险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切实发挥,首先就必须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专业管理人才队伍。在人才建设方面,必须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社会保险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必须重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只有管理人员到位了,工作开展才能到位。其次是在企业内部加大社会保险意义及作用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树立起企业内部从领导到员工的所有人的社会保险正确意识,这样才能让社会保险制度管理在企业内部得到积极响应与配合。

四、结束语

只有不断完善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其服务意识。只有这样,企业社会保险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提升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归属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邢益海.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与人力资源瓶颈及其对策[J].珠江经济,2010.

第8篇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日趋规范化。虽然我国企业的社会保险体系在不断完善,对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在不断深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社会保险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达到劳动者、企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2、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用工荒”。

2、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3、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4、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1、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2、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4、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透明度

企业在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媒介,每年向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员工的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查询缴费记录或为个人帐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李宏卫.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决策参考,2005(1)

[2] 张平,崔永胜.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经济师,2005,02.

[3]李绍光.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

第9篇

(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为企业员工 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对企业的人力成本进行核算;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工资和奖金等其他报酬形式不可替代的 作用。社会保险能使企业员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对维护社会稳 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等起着重要作用。而更加健全的社会保 险,将会使员工对企业更信任,从而更加努力工作,最终为企业带 来更高的效益。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7-0197-03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曹婷(1980-),女,河北承德人,本科,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1.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1.1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

人力资源的投资需要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险制度,因此,人口的素质或者质量与社会保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劳动者或其家人碰 到生、老、病、死、失业等风险时,其个人收入或家庭收入都会受 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将导致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营养水平的下降,进而会造成其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断恶化而影响人力资源的质量。 因此,社会保险对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身体素质的提高所具有的保 障功能,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1.2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往往会有一些市场主体因为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等原因面临破产、倒闭、遭淘汰的危险,此时,社会 保险制度能够起到保障作用,她使得这样一些市场主体内的劳动者 在工伤、失业等不幸状况下能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为其度过难关 创造条件。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 关。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认真了解社会保险体系,以便保护和激励 企业员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流动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大规模流动。但是,如果缺乏社会保险 或社会保险不完善,必然会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首先,劳动者 跳槽具有很大风险,假如不成功,就会面临失业甚至失去收入来源 的风险。其次,劳动者不愿从有社会保险的单位流向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除非没有社会保险的单位能提供很高的收入,足以弥补流 动者所承受的各种损失,包括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

2.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制度缺乏规范性

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这一制度缺乏规范性。据调查显示,目 前我国较多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保险制度,与现代市 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主要表现为企业为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制度缺 乏规范性。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大部分企业都能为劳动者缴 纳保险费用,但从实践来看,所缴纳的保险费偏低。这种现象对劳 动者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很多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和 自身的安全感降低,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急剧减少,甚至出现了 “用 工荒” 。

2.2 劳动者本人对社会保险的认识不足

一部分劳动者对社会保险认识一知半解,缺乏基本保险知识。受 封建社会和传统大一统思想影响,很多员工未能从旧的思想观念中 解放出来,缺乏主人翁意识。 特别是社会基层的员工,为生活所迫,思想上存在着隶属于企业的误区,缺乏必要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观 念。同时,我国保险事业起步较晚,对保险业的投入也不够,这也 导致人们对其不够重视。

2.3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有些企业对社会保险工作重视度不够,社会保险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导致社会保险工作经常出现规范性错误,这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质量和实效。

2.4 企业缺乏专业社会保险管理人才

部分企业出于节约人工成本的目的,尚未配备专业的社会保险管 理人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往往由财务部门或者综合办公室人员等 兼任。这些人员往往岗位不固定,社会保险管理不到位,缺乏必要 的社会保险管理专业知识,从而导致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不高、社会保险作用发挥不明显。

3.新形势下做好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对策

3.1 提高员工社会保险意识。

要消除员工的思想误区,增强广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向 员工宣传有关社会保险的知识,鼓励员工积极地为自己的人身和财 产安全负责。广大员工要走出处于社会基层就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 思想误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企业关于社会保险的活动。

3.2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只有一切从员工的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 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和员工的发展 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但现实情况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这 一点,或者即使看到这一点,也未能将其认真贯彻落实到企业管理 过程中。因此,建立社会保险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该机制 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企业的鼓励和对企业的监管。前者主要是从思想上对企业进行鼓励和引导,希望他们能够积极贯彻落实社 会保险方面的政策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后者则是对那些 逃避和推诿责任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比 如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方式,对企业的行为予以制度上的规范。 当然,在具体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把持以扶持和引导为主,行政手 段为辅的原则,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3.3 通过多种形式来管理企业社会保险

其一,企业可以设立专门机构和岗位,指定具有社会保险专业基 础的专业人才从事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社会保险 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其二,企业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机构来对 企业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管理,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又 可以发挥专业社会保险机构的专业特长,提高管理效益,促进企业 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

3.4 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透明度

企业在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的同时,应当通过各种媒介,每年向 员工公布本单位全年各项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情况,接受工会组织和 员工的监督;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免费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员工查询缴 费记录或为个人帐户提供服务;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要及时复 核处理并告知处理结果。对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缴费义务的违法行 为,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投诉。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经 办机构要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对被举报、投诉的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及时进行核实处理,进一步增强企业社会保险 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本文探讨了把握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两条主线,打造四项特色,提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效率的措施。

目前,在党的十精神鼓舞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把握两条服务主线,着力打造四项特色,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亮点纷呈。

4.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险工作目标

4.1.把握两条主线,明确工作方向

以服务全局为主线,着眼中心大局谋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将业务工作放眼全局,从全局总体布局出发谋划工作,以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服务于全局工作的开展。

4.1.1干部调配向基层一线倾斜。针对基层一线拆迁、建设、招商等攻坚项目对干部的强烈需求,积极配合“一进二帮三提升”活动,在干部调配管理中突出向一线倾斜,加强干部在一线表现情况的跟踪考核,确保调配到一线的干部拉得出、干得好、长得快,为“百日会战”、“百日竞赛”各项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

4.1.2人才保障向项目靠拢。根据分局内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大蓝色经济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分局提供全方位人才服务。紧跟大型企业产业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大型专场招聘、定向招聘、上门送人才等措施,跟进解决各类人才需求难题,有效保障了大项、大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4.1.3维权保障向搬迁企业延伸。建立同街道办事处、拆迁办、企业工会相协调的维权联动机制,主动深入企业宣传劳动法律法规,指导企业依法制定分流职工补偿方案,规范劳动合同解除行为,做好分流职工思想安抚工作,监督工资及补偿金的发放落实,实时掌握企业搬迁进度和劳动用工情况,牢牢掌握了搬迁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的主动权。

4.2 以服务民生为主线,围绕群众需求促提升

把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积极争取政策,落实资金,切实破解民生难题。

4.2.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严格执行失业保障政策,全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积极鼓励参加技能培训,对参加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放交通费补贴,为鼓励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创造了条件。

4.2.2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开展解决集体企业未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问题专项行动。推进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作。及时发放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累计足额发放失业金、农民工一次性合同补助、丧葬补助金。

4.3.打造四项特色,提升工作效率

4.3.1推行新录用人员导师制度

加大新录用公务员培养力度,为新录用公务员配备导师,指导新录用公务员尽快融入工作环境,促进快速成长。建立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选拔理论素养高、责任心强、专业对口的处级干部担任导师,并定期进行考核评议,保证导师队伍的规范化和稳定性。选聘的导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从思想、学习、工作、管理四个方面对新录用公务员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观念;带领新录用公务员深入一线进行锻炼,利用自身经验进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对所指导的新录用公务员思想表现、工作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并作为其转正定级的重要依据。

4.3.2推行公益性岗位“363”管理模式。“363”即实行招聘岗位,招聘过程,人员信息三项公开,制定承诺、考勤、考核、讲评、奖惩、网格化管理六项制度,落实出勤监督、巡察监督、群众监督三项监督措施。推行“363”模式以来,全局通过规范管理先后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320份,腾出岗位用于安置困难群体就业,让最困难的群众享受到了政府的关怀。社区公益性岗位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后,通过在社区卫生、治安、绿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社区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社区管理和困难群体安置的“双赢”。

4.3.3推行劳动监察预防预警制度。

实施劳动监察维权阵地前移,推行预防预警制度,实现劳动监察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坚持普法宣传先行,运用各类媒介开展送法上门,注重点面结合,把提高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和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发挥“两网化”事前监管和化解劳动纠纷功能,以社区为依托,将全局30个大网格细化为128个小网格,建立了一支60名兼职监察员和98名监察协管员的网格监管队伍;按照定人员、定区域、定职责、定任务的原则,将预警监管与企业年检、岗位开发、职业介绍、用工监测、日常巡查相结合,提高了监管效能,赢得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劳动维权协调机制,将劳动监察执法同就业备案、劳动争议案件处置、保险扩面相结合,同街道、社区、企业相互动,建立每月报告拖欠工资、社会保险费和有欠薪逃逸隐患企业的信息报告制度,对重点监控企业提前介入指导,增强了劳动监察工作的针对性。

4.4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

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立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工作实际,全面推行便民服务预约制度。累计梳理包括人事、人才引进、档案提取、补贴申报、培训报名、退休认证等25项服务项目,面向全区群众接受预约服务。推出三类预约服务方式: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及困难家庭,提供预约上门服务;对不能在上班时间到窗口办理或有紧急事项的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加班服务;为同属一个工作单位的多名服务对象,提供预约团体服务。预约制度的推行,延长了窗口服务时间,拓展了服务空间,丰富了服务形式,减少了服务盲点,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了无缝隙、全覆盖,最大限度满足群众服务需求,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把党的十精神落实到全面推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创新发展上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将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三个民生目标,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和劳动人事维权四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郭凯 社会保险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集体

经济 2012年04期

[2]刘晓茜 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报告[D].

第10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社会保险;意义;管理方法

社保制度是我们国家的一种强制保障制度,对各个行业有着较深的影响,是保障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时获得必要生活保障的制度架构和运行机制。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是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立足企业实际,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提高企业凝聚力,而配合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企业保险措施。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管理已经步入正规,形成了一种成熟的管理模式。对于从事煤矿企业者来说,社会保险对他们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从业者的经济生活的安定、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的稳定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保制度不但是一种社会制度,同时也是一种保障体系,所涉及的面广,包含了公民的生、老、病、死、残及就业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公民这些方面的损失依据法律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偿。企业社保的普及对保障社会安全、全面提升社保基金、促进社保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在民生、公正等方面不断作出努力的有利证明。一套的完善的健康的社保体系可以平衡权利和义务,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经济政治健康发展和公民公平享有权利。

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炭的开采利用必定要经历开发、兴盛、衰竭、报废、关闭的过程。对于矿井的开发兴盛期,煤矿的经济效益正处于鼎盛阶段,此时的工作人员系统正处于旺盛期,退休人员少,相对的支出少,负担也不重;而到了矿井的报废阶段,随着开采资源的不断减少,成本也随之增大,而同时退休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退休费用开支也随之增多,背负的包裹也越来越重。据统计.有的企业每两个职工要负担一个离退休人员。由此可见,大量的退休费用对于资源枯竭、地质赋存条件差、市场环境不好的煤矿企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这些衰老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它们为煤炭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培养、锻炼和输送了大批的有用之才。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平等竞争机制的建立成为了一种必然,企业对员工的退休费用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同时,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对企业以及员工相互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实行全行业社会保险统筹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手段和措施。煤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险的支持与保障,它要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而随之发展,不断提高经办能力,层层有把关,件件有落实。企业社保制度在职工养老金的投保、扩面、基金收缴及审核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在职员工的医保在住院治疗、大笔结算、医院窗口服务等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失业保险转岗培训、工伤保险的赔付等具体工作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应用的贡献。

二、创新煤矿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方法

1.积极创新社保工作思路,推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煤矿企业的社保工作要紧紧围绕“保障民生”来进行,其宗旨是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保障职工的生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如何有效开展社保工作?一、在具体工作中开阔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培养工作人员竭诚为参保单位及个人提供贴心的服务工作理念,全心全意把惠民政策落实到具体。二、要对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学会运用各种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去解决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从而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工作水平。三、加快干部队伍的建设步伐,端正干部的思想,积极培育社保文化,努力弘扬社保精神。四、建立全面的协调机制,积极与相关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以营造社保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2.做好宣传工作,为社保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社保制度的确立及不断完善需要广大群众的有力支持,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好全面的宣传工作,只有不断的宣传才能获得公众的理解。在推行企业社保制度的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全面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并做好宣传工作,对《社会保险法》要详细地讲解其意义、目标及原则,致力于建立城乡全面覆盖的社保体系,对社保的保障范围、投保单位及在职员工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要利用变化多样的宣传形式,可以考虑采用漫画、标语、多媒体等形式进行,把一些专业性加强的、较难理解的内容转变成通俗易懂的内容进行,让投保员工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的各项利益及相应的义务,把社保送到生产第一线去,不断提升工作对于社保的参与热情、认知度及拥护度,使民众从心底认同社保制度,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被动接受,为企业社保的不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平台,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应用到了社保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社保业务经办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社会保障厅对煤炭企业社保处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紧跟国家“金宝工程”的步伐,对设备部门的综合信息平台进行优化和完善,建立起安全高效、同一标准的社保计算机系统;对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尽快实现社保日常事务全程信息化;对业务办理、社保基金的全程家督、公共服务等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工作理念,要把能“换位思考”这样做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社保所面对的是处于社会劣势的全体,对这一全体的服务要做到表真心、有耐心、多细心、包放心。坚强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全面提升其业务素质,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对社保的相关知识要进行大力宣传。进行社保工作“三个文明”的建设,即规范文明、工作用语文明、文明窗口;针对服务工作应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工作人员的着装、服务规范、工作效率等进行监督。并把这些指标纳入优秀员工的考核中区,使社保工作人员形成人人争先创优、诚实守信、团结进取、服务为民的优良工作作风。

4.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质量。一个企业或者单位要想获得具备强大的发展能力,其员工就必须要有很好的综合素质,社保单位也不例外。社保从业人员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社保无小事,带着感情干社保”的工作理念。制定一整套完善且确实可行的社保服务体系,细化到使用文明用语,建立文明窗,甚至设立服务带,统一职工着装,持牌上岗等重要指标,促使企业的社保系统管理形成健全的管理制度。

总之,社会保险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新形势下不断积极探索,真正站在保护职工利益的角度来开展工作,才能推动煤矿企业社保制度的推行,从而起到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解除煤矿员工的后顾之忧的作用,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平.加强煤炭行业社保工作的新思路[J].科学之友,2010(06).

[2]孙书然.新形势下对企业社保工作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9(07).

[3]李明泽.浅议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社保工作[J].管理科学,2010(08).

第11篇

一、前言与应用背景

随着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相继建立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家属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基本医疗保险已无法满足企业职工及其家属,特别是大病人员医疗保障需求,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职工较多,人员复杂,迫切需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研究建立保障多层次、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补充医疗保障制度,以适应国有大型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减轻职工医疗费个人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环境创造条件。从2004年我公司建立补充医疗保险起,在充分研究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总结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成功经验与教训的情况下,对国有大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关键点

一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障水平问题。企业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确定保障水平是关键,必须考虑企业经济承受能力、各类人员医疗需求以及企业历史医疗保障水平。二是与基本医疗保险有效衔接的问题。重点就是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与补充医疗保险各自优势,相互补充。在保障原则、支付内容、票据利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保证补充医疗保险业务顺利运行。三是企业不同群体平衡问题。重点分析企业各类人员的医疗需求,确定不同群体医疗保障水平,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衔接和过渡。四是补充保险基金监管问题。保障基金安全,防止基金流失、浪费,是补充医疗保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内控管理。五是高效运行问题。补充医疗保险涉及企业人事、财务、社保等部门,涉及职工医疗待遇计算、费用报销与结算,在管理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等方面要科学、便捷。

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技术

一是充分考虑各类群体需求。职工、退休人员和家属(子女)分别按照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同步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持公司新旧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过渡。二是多层次提供医疗保障。对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负担的部分,通过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补贴办法,解决基本养老保险门诊额度低、住院报销比例不高的问题;通过投保商业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医疗费用报销问题以及重大疾病人员医疗费个人负担过重问题。三是一般疾病与特殊疾病分开管理。按照“保基本、向大病倾斜”的原则,对于需要门诊长期治疗、费用较高的门诊特殊疾病患者,通过提高门诊报销额度和比例,减轻慢性疾病患者门诊医疗费用个人负担。四是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研究开发信息管理软件,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支持IC卡技术应用,实现企业社保部门与定点医院、基层单位的数据信息共享与业务处理。五是完善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重点在补充医疗保险的保费筹集、费用审核、就医流程、费用结算以及管理职能等方面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业务流程,确保业务规范运作。

四、管理技术主要创新点和效果

一是通过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技术,企业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资金多渠道、保障多层次,适应不同群体的医疗保险体系。二是采取门诊一般疾病与特殊疾病区别对待、分开管理办法,妥善解决了大病和慢性病人员医疗费额度不足的问题。三是应用IC卡技术,方便了医疗机构和基层单位对就医人员的身份辨识,加强了参保人员就医和报销费用的事前监管。四是自主研发应用补充医疗保险信息管理软件。不仅通过事中预警、事后追踪技术,加强了保险业务日常监管;同时实现了网上业务经办、费用时时结算、信息查询便捷,统计数据及时,更好满足了管理层决策需求,对方便基层与职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加强外部监督检查,为确保基金安全奠定了基础。通过几年的运行,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效遏制了职工医疗费用浪费现象,实现基金收支平衡,企业医疗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大大减低了参保人员特别是大病人员个人医疗费负担,得到了企业广大职工及其家属的理解与支持,企业医疗保障体系相继建立与完善,对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环境创造了条件。总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管理技术的应用,不仅充分发挥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是国有大型企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项有益探索。

作者:李建学 陈卫 单位: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第12篇

关键词:社保基金、运作、管理

社会保险财务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机构的政策、法规以及社会保险机构财务目标,通过核算控制和监督手段,合理组织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调节和筹备等财务活动。由于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的财务管理实行现收现付制,基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从这一方面看,基金的收缴支付是社会保险财务管理的重点。

一、基金收入的安全运作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首要任务。社会保险是通过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贯彻落实的,而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又是基金制度的基础,如果无法征集到基金,社会保险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要做好保险工作,首先要做好基金的及时足额收入。企业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主要包括:

1.企业根据工资总额按一定比例提取的社会统筹部分。这是基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导致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职工工资和各种福利也难以兑现,加之少数企业领导者的一些错误思想,出现拖欠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这种现象,各社会保险机构和工作人员要树立“管理与服务”的思想,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使企业和职工认识到实行统筹是利国利民、造福企业和职工的大好事,推动统筹工作的顺利进行。必要时,执行社会保险管理的强制职能,通过强制手段保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履行社会保险义务,使基金能及时足额到位。

2.个人缴纳部分,这是社会保险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工个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对于这部分基金,各保险机构也应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实践证明,在社会保险工作中,多一分宣传就少一分阻力,增加一分动力。以上收入属于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其安全运作管理,就要做到:

(1)按计划的要求,及时收缴和储存社会保险基金,正确地支付退休费,保证离退休职工的生活。建立保险基金管理台帐,监督企业及个人按规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基金以及欠缴情况,以便及时催缴,使基金及时到位。

(2)加强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社会保险财务管理工作对于社会保险工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保险基金数额较大,如果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就会产生许多问题。社会保险基金是广大劳动者的“养命钱”、“活命钱”。对于这部分基金社会保险部门应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法规。做到保险基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保证基金的及时足额到账,防止欺报,瞒报,漏报基金。防止截留问题的发生。加强会计业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处理各项业务,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提高管理水平。上级单位应定期组织检查,防止保险基金乱支冒用;审计部门应定期审计,防止基金的流失和挪用。

二、基金支出的安全运作

社会保险的根本目的在于投保人遇到意外事故,疾病和失去劳动能力时的生活保障。这种保障功能最终体现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支付环节上。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生育保险支出和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现在主要的支付方式主要有:(1)社会保险机构直接发放;(2)社会保险机构委托银行发放;(3)由企业或单位代为发放。实践证明,采取前两种方式效果最好,基金运作最安全。第三种情况往往不能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存在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对社会保险机构没有法定义务,同时社会保险机构对企业也没有约束机制,当企业发生资金短缺、生产滑坡等情况时,就会发生本企业受保人不能及时足额领到社会补助资金的问题。

转贴于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增值

社会保险基金就是为了实施社会保险制度而筹集的资金。这笔钱,如果以货币的形式存在,随着经济的增长,其价值——总的购买力要降低。因而。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就是通过一定的资金运营方式,保持基金总的购买力不降低;而增值就是在保值的基础上,使其购买力增加。从这一方面看,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物质基础的基金,保证它的保值和增值具有重大意义。

依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性质,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以及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方式主要有:银行存款、国库券和国家发行的定向债券。

政府社会保险机构主管的社会保险事业与商业性保险公司主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有着原则上的区别。社会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社会政策,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执行,具有非盈利性,而商业保险是商业保险公司运用经济补偿手段运作的险种,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一个方面。经营双方按照自愿原则签订契约,运用经济补偿手段运作,以盈利为目的。

四、完善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作还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实现保险基金的最优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