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7-13 17:2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1篇

【摘 要】本文通过对连云港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连云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资金难、税费重、人才短缺、管理水平低下

>> 连云港市发展创新型经济实证研究 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中小企业岗位需求协调发展研究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现状、问题与对策 连云港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公共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基于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十三五”时期连云港市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选择 连云港市银行机构支持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连云港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植物检疫工作现状及今后发展对策 连云港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厉庄谢湖大樱桃发展现状及对策 连云港市赣榆区杨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连云港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大学生体质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连云港市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对策优化研究 连云港市初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及转化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连云港考核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3

[3] 连云港小微企业招高校毕业生可享社保补贴—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4

[4] 连云港小微企业感受国家免税政策帮助带来的变化—中国江苏网http://.cn 2013-08

作者简介:

吴海莉(1975-),女,硕士,副教授,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经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营销学。

第2篇

休闲农业不只是给城市居民带来放松,对于农村来说,能够更好的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种新兴的产业方式给广大农民,对增加广大农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社会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还只是处于初期阶段,相比较于休闲农业的发源地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2长沙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20世纪90年代起,长沙就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现如今以及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长沙市包括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五个市辖区以及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长沙市依靠山水资源,很好地发展休闲农业,扩大了第三产业的队伍,也稳定了许多第一产业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工作。以上表明,发展休闲农业,更加充分地开发了长沙的农村旅游资源,拓宽了经济发展道路。利用农村资源,给人们提供休闲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效益,为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长沙是作为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城市,休闲农业较其他的地区更加繁荣。长沙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长沙市居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休闲农行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为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得到了可观的收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与解决方案

3.1长沙市休闲农业的缺陷

长沙市是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但由于过于迅速的发展,使得长沙市休闲农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已开始限制休闲农业的发展。首先,很多休闲农业的经营者对休闲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成本低、收益快的项目。认为经营休闲农业只需要很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收益,在开发的时候通常都是投入很少的资金,从而导致休闲农业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次,就是在很多农庄休闲农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没有更好的发展休闲农业,甚至有很多农庄装修的奢侈豪华,违背了休闲农业朴素的本质。另外,从业人员的水平较低,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工作人员,受教育水平不高。没有采用良好经营管理方式理念,不能管理好休闲农庄,对继续发展休闲农业也就没有推动作用。

3.2长沙市休闲农业整改缺陷的方案

首先,要对休闲农业的经营者的理念做出改变,使其正确认识休闲农业,遵循休闲农业发展本质,能够凸显出休闲农业本身特点;其次,需要加强对休闲农业经营人员素质教育,开发一个专门教授休闲农业经营教育部门,训练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从业人员工作能力,为休闲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资源。引进其他休闲农业发展较为完善地区的管理理念以及发展模式,使长沙市的休闲农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4结语

第3篇

在欠发达地区,主要存在的是传统农业经济的模式。传统型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技术发展缓慢、粗放式发展、效率低下、人口问题突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普遍存在于欠发达地区,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对劳动力的依赖,拉动人口的膨胀式增加,而农业资源的有限性形成了对新增劳动力的抑制作用,这种恶性循环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十分不利;同时,农业资源的不足,致使欠发达地区的人们为了生存,会形成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围垦湖泊等行为,以扩大土地面積,这无疑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目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现代工业式农业,即是一种资本高度密集、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相结合的,以机械和农业化学品为主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对农业环境和生态的严重破坏。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像化肥、农药、农膜等残留物污染和破坏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正常循环;二是规模化经营的家畜养殖场的粪便、农产品加工产的废弃物以及农业生产消耗遗留的废弃物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农业环境;三是地下水、化肥和农业机械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地盐碱化、板结问题突出,土地面积大幅缩减;四是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使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证,同时在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伤害也无法避免;五是人类对农业资源的过度索取,造成土壤沙漠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以上种种问题是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违背的。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发展科技型的特色高效农业。一是鼓励科研机构和技术人员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技术研发,集中力量攻关,要在特色高效农业综合开发技术和高产优质配套生产技术等领域进行突破。二是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健全机制,留住农村科技人才。政府要加快机制创新,培养和留住农技人才,出台一些激励政策,用机制引进人才,用待遇留人才,让更多农技人才安心为农民服务。 

政府加强对特色高效农业的引导和扶持。一是政府要加强对特色高效农业的认识,强化树立农产品的特色意识、质量意识和高效意识。要把无公害、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管理技术,以及精致高档农作物加工技术作为特色高效农业推广的重点。政府建立特色高效农业示范点,加大宣传,组织农民考察学习,让农民看到特色农业的效益,增强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信心。政府要制定实施一些鼓励性政策,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社会各界补充的全方位农业投入机制。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条件。政府要实施扶优扶强战略,搞好农业发展的服务工作,给特色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三是政府要发挥金融财税宏观调控引导作用。加大对特色农业补贴,鼓励农民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根据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要对特色农产品经营农户和企业给予贷款和税收优惠,从资金、技术和生产保险等方面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 

大力开发农村的人力资源。一是加强贵州农村基础教育,确保落实农村教育经费,稳步提高教师待遇,充实和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要坚定不移的地推行义务教育,尽最大努力减少农村学生的辍学数量。二是针对农民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可以采取印发技术手册、播放电视教育片、农技人员技术演示、驻点联系等方法,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让广大农民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和管理,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要在农村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指导,推广农业栽培技术,让科技兴农和人才兴农落到实处。三是政府要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缩小城乡差距,要制定相关激励性政策来留住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一定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务农,政府要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强劳务市场管理,防范农村主要劳动力流失而造成农业经营粗放和荒芜田地等不良现象。 

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建设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纽带。政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贵州现有资源为基础,选准特色,培育一批有优势有前景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龙头企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相关制度来明确企业和农户的责权利,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保障双方的利益。鼓励农户以生产要素入股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三是实施品牌战略。以质量求生存,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质检监督认证体系,保障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各环节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四是要从农业产业的内部挖掘产业增率和增收潜力,努力从传统的注重产品数量转向到在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强调树立质量意识,既要下大力气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又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出一批具有贵州省特色的、高效的、经得起市场检验的农业产业。 

三、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的特色高效农业是指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所特有的资源、地理、产品、气候、产业等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发展起来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和未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可持续发展特色农业是搞好区域经济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在耕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难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第4篇

1.种植业发展现状

沈阳沈北新区的水稻是新区种植业的特色名片之一,目前水稻种植面积为20万亩,主要有盐粳48、辽优7号等十几个种植品种。曾先后获得“沈北清水大米”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和“北霸”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2]。除此之外,新区还发展其它特色种植业,合计占地面积0.33万公顷,包括花卉、蔬菜、五味子、其中五味子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五味子种植基地。

2.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畜禽养殖业占农业比重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畜禽养殖业已逐渐成为新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沈北新区畜禽养殖业具有如下突出特征:一是规模化养殖比重逐年升高、养殖种类繁多。二是投资规模大、养殖面积广。四是建设标准高、辐射程度强。

3.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沈北新区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之一,目前沈北新区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聚集在辽宁辉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已拥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00余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如中粮集团、百事可乐集团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辽宁禾丰牧业、雨润食品等——这些企业共同构筑了玉米、小麦、水稻、大豆、果蔬(饮料)、(奶牛)乳品、生猪、肉鸡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2]。

4.休闲观光产业发展现状

休闲观光产业是沈阳沈北新区的新兴产业,目前沈北新区休闲观光农业具体项目包括:爱琴谷庄园,占地700亩,其致力于打造阳光度假、花卉果园、观赏采摘、休闲运动等多层次观光园区;万亩辽河花海,依托辽河七星湿地公园,占地面积达6000亩,主要以种植油菜、芦苇、万寿菊、荷花等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带;薰衣草庄园,占地面积5000余亩,核心区域1600亩,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正式认定为沈阳市首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稻田艺术画,占地面积280亩,它是现如今中国拥有的最大的水稻田艺术画;水稻开心农场项目,占地面积300亩,是以绿色有机水稻为基础,集学习、观光、体验、远程监控于一体的水稻观光项目。

二、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波士顿矩阵四象限法是由三个指标构成:(1)横坐标: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占有率;(2)纵坐标:生态农业发展市场增长率;(3)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即相对市场占有率同市场增长率形成一个四象限的矩阵图。其理想模式是要重点突出和发展明星类和金牛类的优势与机遇,引导问题类向明星类和金牛类方向发展,尽量规避瘦狗类中可能出现的劣势与威胁。通过波士顿矩阵图中的四象限法,将其延伸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潜力研究中,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对本区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四大突出产业的潜力情况做出如下具体分析:

1.劣势与机遇并存型

此象限是问题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市场占有率低,但市场增长率高。可以看出,其市场前景广阔,处于成长阶段,只是发展优势尚未突显,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望成为明星类也有可能退化成为瘦狗型市场。因此发展方向取决于对问题类的正确引导。可以通过采取加强型发展战略来增强发展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休闲观光产业属于问题类产品。休闲观光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也是该区现代农业对外展示的窗口,但由于此类产业刚刚兴起,在管理体制和发展理念上仍存在不成熟之处,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及完善。因此针对此类情况,适合采用加强型战略逐步引导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明星类产品。

2.优势与机遇并存型

此象限是明星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拥有较快的增长速度,由于增长势头良好,为了继续保持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需要增加投入和扶持力度,强化其主导地位。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属于明星类产品。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是该区的主导产业,现已拥有完善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及数百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在增长势头和赢利水平上都有着长远的发展前景,可以通过采用稳定型增长战略和创新型战略逐步成为金牛型,成为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保持良好势头,充分发挥竞争优势特点,利用发展机遇使沈北新区的生态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3.优势与威胁并存型

此象限是金牛类产品,其现状特点是,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市场增长率已经饱和,因其具有市场成长率低的劣势特征却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及享有较好的规模经济优势特点,因此不必对其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但该金牛类产品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发展理念,突出支柱产业优势,加强政策引导才能不断保持其优势地位,逐渐提高其市场增长率。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分析,其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属于金牛类产品。这两类产业是该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在发展中不断壮大发展规模,发展模式也日趋成熟,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由于市场增长率逐年趋于稳定,因此可以通过采用创新型战略逐步向明星类转化,以提高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更好的发展本区的生态农业。

4.劣势与威胁并存型

此象限是瘦狗类产品,其发展特点是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都很低,因此没有发展前景,但此类产品,并不是盲目地采取全部放弃战略,而是尽可能规避发展此类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对有市场潜力的产品仍要不断开拓发展机会。因此针对瘦狗类产品,要采取减少和剔除战略,结合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劣势和威胁,要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合理的选择避开威胁,消除劣势。

三、沈阳沈北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战略设计

1.生态型种植业发展战略

1.1发展壮大种植业优势产业战略。

优化水稻品质结构和生产布局,并从耕地保护,土壤改良等多方面着手,切实加强水稻生产综合能力,更在急需时,保障全区仍至全市的粮食供需平衡必要的生产能力;通过重点建设三大种植业基地,即集种植、展示、交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蔬菜花卉产业基地、以五味子、沙参等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体的特色中草药种植基地、以果品采摘观光、特色种植观光、农家院休闲为主线的生态林果产业基地,挖掘特色种植业潜力,大力营造各具产业优势的生态型农产品生产区域。

1.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战略。

采用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使农民更好的掌握优质良种及配套的种植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建立农业推广区域站及发展农业科研培训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以农业信息化技术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以适应新区农业快速发展的生态化进程。

1.3创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战略。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田养鱼、鱼养稻的一种高效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组合一体化的立体种养模式。技术上,通过在稻田中养鱼,水稻可以为鱼遮光蔽日,鱼可以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松土壤,提供养分。这种稻鱼共生模式,综合效益是单纯种稻的2~3倍。通过大力推广适合沈北新区的稻田养鱼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改变粗放型农业作业方式,以实现对各种农业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生态型种植业可持续发展[3]。

2.生态型畜禽养殖业发展战略

2.1提升政府职能战略。

在政策引导上,政府基于对畜禽养殖业市场的准确调控,需及时做出政策调整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养殖户的优惠政策;在政策落实上,要做到落实政策不打折,确保按时、足额发放良种补贴等各项财政扶持资金,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通过加强与招商局、国土局、农林局、乡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为生态型畜禽养殖业项目选址、签约、落实和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

2.2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战略。

按照沈北新区总体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狠抓三大养殖基地建设:即北部生猪养殖示范基地、中部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和东部肉鸡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打造万亩生态型畜禽养殖基地,不断完善畜禽养殖的产业链条,实现全区畜禽养殖业的经济良性循环,提高畜禽养殖产业化水平,推动生态型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3推行保障体系建设战略。

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预警、检疫监督和应急体系;完善畜禽养殖业保障体系,提高综合防控能力和应急能力,确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卫生。

3.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战略

3.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战略。

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在选址与布局方面,要事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遵循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城市旅游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原则的同时,将旅游资源恰如其分地融入到生态农业生产中,从而实现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和谐发展。

3.2强农兴旅的发展战略。

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强调生态农业发展的同时,更要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休闲娱乐意义,增强参与互动意义。未来,沈北新区应立足“大旅游”战略,其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应重点按以下三种类型发展:即林果基地采摘型、农业生态观光型、休闲旅游度假型,全力打造东北最大的“现代体验式旅游基地”。

3.3规范服务强化宣传战略。

相关管理部门应健全统一、全面的关于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使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有标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建立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各行业间的行业协会等自律型行业监督组织,增强行业间各企业的互相监督、互相约束,促进共同发展;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行业中各企业也要对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农技知识、服务技能、诚信意识、生产及消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与此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展示沈北新区生态型休闲观光农业的风采,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强农兴旅的战略意义。

4.生态型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战略

4.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就沈北新区现有的中小型加工企业分析,大部分的发展现状较为分散且规模尚小,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以至于在激烈的优胜劣汰中,难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应通过中小型企业间的优化整合,加强分工与协作,最终实现产业间的集群化发展。在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媒介的前提下,利用沈北新区现有的一大批知名度高、加工水平先进、市场空间广阔、具有裂变扩张实力的优势龙头企业,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特定的生态型农产品加工环节分离出去,形成一批专业化的生态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协作龙头企业做好相关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可以说,企业集群效应不仅可以降低加工成本,还能增强企业间的整体竞争优势。

4.2自主创新发展战略。

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展望

农业是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依附的基础条件,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经济水平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也是将我国农业发展推向于国际化、全球化领域发展的基本动力,而要想迈开这一步,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管理能力,科学的管理模式,实践论证的经验学,再加上能够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创新精神。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一些对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的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直以来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系都是以原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这种经济管理体系的适应性比较弱,对现阶段农业市场发展以及社会结构发展很难适应,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水平,进而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影响。经济管理机制作为农业发展中规范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一旦在这方面存在不完善的现象,就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问题。1.2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地政府所重视的对象,并且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与经营效益,不断出台各种新规与政策,以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并对相应的经济管理提出不断优化与创新的要求。而这些政策、规定、要求只是流于一种口头传达的形式,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正确的理解与重视。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中仍存有传统的管理理念,仅适用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中,没有正确的认识到在社会进步、经济进步的同时也需要管理理念的进步,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并无太大关系,只要提高生产力度就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其不然经济管理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管理人员没有较强的执政能力。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实现是建立在相关管理人员的执行能力基础上的,而由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在管理方面的执行能力比较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较少,对管理理念认识不足,管理知识体系过于陈旧,管理制度没有有效落实,制约农业经济发展,这些都是管理人员执行能力不高、行政管理意识不强的主要体现,以此,加强管理人员执政能力非常重要。

2农业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2.1管理信息化。信息化管理已经进入到我国各个领域中,并在各领域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在信息化管理下,能够促进各行业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效益提升,当然,将信息化管理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也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信息化管理是农业经济观未来发展的走向,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进而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未来发展奠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使得管理制度更为完善,还能够促进农业技术更加先进,将农业科技成果逐渐引入到农业生产力中,作为重要的应用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经济管理在信息化的作用下,管理水平也会得到明显的进步,可见,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经济管理与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更需要管理人员正确的意识到,引进信息化管理是满足时展的需要,更是满足农业经济管理与社会结构、经济市场、全球化进程的需要。2.2管理产业化。农业发展是我国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结构,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实现专门的农业产品基地,提高相应的建设规划水平,并以国家相关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最为基础,创建农业经济合作组织,随之也成立了许多服务中介组织,基于利益政策的基础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农产品基地逐渐增多,生产变得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有更多的农民加入到企业中,不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2.3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其必要条件,使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等等,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措施

近年来农村因为财务方面管理不规范导致明显与其发展农业经济不想融合,所以我们要尽快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处理方面的知识与规范化财务管理组织形式、管理内容和管理方式都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农村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必须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改进,不断提高财务上的质量。首先,要把财务管理公开来看:统一规定具体日期为公开日;其次,则到问题应随时公开;二是要要求公开的地点要求各个村在交通重要的地方或者人多的地方设立固定的公开栏;三是规范各个步骤及公开步骤每笔经济都要经负责人严格把关来负责,一定要按照事先说的好的规章制度来办事,不能询私舞弊,根据对征用农村占地及补偿费用支付、管理和使用情况来进行深入的调查,检查出哪里存在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其次,是审计集体资金的工作是有质量上的保证要针对有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地方,农村各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规章来尽快更改对财务方面的资金管理要进行专项审计,找出不规范的地方,急结好的经理来推广给大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与此同时所有财务上的制度都要符合法律上的规定。最后,严格解决村级费用的问题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条例,规定由谁来设置村户头,拨付到哪里都要有人来统一管理,不能交别人代管对资金一定要严格采取有效规范的管理,这样不但能保证资金的安全还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能够在有限的数量里发挥到最大的功效。

结束语

农业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民的自身利益,文章主要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为农业经济管理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合理化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崔晓琳.美国、加拿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8).

[2]刘喜江.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

第6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只有农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才可能保证可持续发展,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恰恰是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除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以外,还要把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和依法保护纳入到农业发展任务之中,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已有30多年历史,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在许涤新、叶谦吉两位同志的倡导下,通过召开“生态农业”研讨会,农业科技人员以户、村为单位进行实践试点,探索出生态农业的理论。

我国生态农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发展纲领,建有完善的试点网络,有大批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其中。但随着农业发展形势的变化,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突发性生态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经济面临着国际范围的严峻挑战。大力发展生物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及深入利用现代农业的科学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条件。过去那种只靠调整农村产业发展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单纯增加食物链的某项环节,无法解决农业生态系统的各项问题,更不能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稳定发展,只有在生态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采用先进的适合的农业科学技术,才能提高系统的基本动力,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按照农业现代化进程前进。

2 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端正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农村经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调动并保护好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积极性的源泉在于农民的经济利益。利益是“刚性”的,它主宰着人们的经济和政治行为利益推动是一般规律,对于农民群体而言尤其如此。现阶段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农业的建设工作,必须把保护和照顾农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要务,把它当做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农民的各种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并不是以集体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为前提,以获得更多社会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处于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各取所需的简单交换之中。只有把农民个体生产行为归入到社会化大生产的范畴,把他们放入市场经济,这样个人生存和发展才能实现根本性变化。所以,建设生态农业,坚持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道路,才能从根本上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农业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要把广大农民从原始的、落后的自然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中改变过来。

2.2 深刻认识农业的内容、范围、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类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资生活本身。”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生物、土壤、气候等大自然力的作用而获取生物产品的一种活动。农业跟自然生态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农业是一种生态产业,它具有较强的自然性、地域性和风险性。农业曾经是人类社会的唯一生产内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农产品在满足劳动者需要后出现了剩余,手工业便逐步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随着社会分工的日渐增大,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不断形成并且独立出来。随着社会生产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需求发生着根本性变化,物质消费的比重在渐渐下降,精神方面的社会追求在逐渐增长。只有农业得到发展,社会生产率得到提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剩余农产品,社会就可以腾出一部分劳动者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活动。

3 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建设我国全社会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基础性内容,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们不可能奢望物质激励、政治权益和精神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就会陷入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当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适应生态需要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范围,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状况得到同步发展,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社会生产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4 结束语

当今世界中,中国农业困扰经济发展的现象最为严重。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怎样选择其发展战略是当今主要研究的热门话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侧重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以重生态、重经济为基本,更加重视农业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哲敏,信丽媛.国外生态农业发展及现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07,3(288):241-244.

[2] 马晓河.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N].人民日报,2007-02-07第09版.

第7篇

关键词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对策;安徽肥西;高刘镇

1发展现状

近几年,高刘镇按照市场需求,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发展,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专业村数量逐渐增多。目前,全镇基本达到县级以上认定的“一村一品”专业村3个,主要涉及苗木花卉、蔬菜、水产品养殖等产业。其中连环村和沿河村被确定为市级“一村一品”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示范村,红塘村被确定为县级水产品养殖专业示范村。对于初具雏形的宝教寺、南庄、岗北等村作为“一村一品”重点培育村,力争在产业规模扩张、产业链条延伸、标准化生产方面取得突破,使其尽快步入“一村一品”专业村方阵。

(2)“一村一品”发展推动高刘镇农村经济发展,富裕了一方农户,全镇“一村一品”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全镇人均收入高500元。

(3)“一村一品”促进了高刘镇农业块状经济的发展。目前以连环村和沿河村为中心,形成了以日本久井大葱为主的蔬菜产业的块状布局;沿合六叶高速两侧,形成了以岗北、宝教寺、南庄、南仓、高刘等10个村为主的苗木花卉产业条状布局;以瓦东干渠为线,形成了以红塘村为中心的水产品养殖产业的条状布局。

(4)“一村一品”发展使当地农民逐渐突破了传统小农意识,改变了“求稳怕乱”只注重当前利益的行为,对外部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有了深刻的认识,克服了“等靠要”思想,树立了自力更生和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5)“一村一品”发展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壮大,肥西大葱协会2008年大葱生产面积40多hm2,2009年扩大到260多hm2,生产基地由县级上升到市级示范基地,未来2~3年,将扩大到1 000hm2,力争成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2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措施

(1)搞好规划,加大发展力度。自2004年以来,高刘镇认真贯彻落实肥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精神,出台了农业特色产业建设实施意见和建设方案,着力抓好农业产业的发展区域布局,为“一村一品”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008年高刘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高刘镇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内容,把“一村一品”发展作为农业部门和各村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大工作力度。

(2)抓好示范,引导发展。以发展连环村和沿河村蔬菜生产以及沿合六叶高速线两侧“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为重点,带动全镇“一村一品”发展。

(3)搞好宣传,形成发展合力。几年来,高刘镇通过会议、培训、媒体宣传报道等形式,提高全镇干群对“一村一品”发展的认识,切实把握“一村一品”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全镇上下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政府部门抓领导、业务部门抓指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抓带动、种养大户抓示范齐抓共管的基本格局。连环村大力宣传发动,抓科技培训,示范引导推进发展,沿河村和万亩苗木基地抓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土地流转,千方百计招商引资,促进“一村一品”发展。

(4)加大投入力度,提供资金保障。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连环、沿河、红塘等 “一村一品”示范村和推进村的道路、通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状况。其中连环村(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示范村建设,投入资金1 000多万元,沿河村结合国家级土地平整项目投入1 600多万元。二是切实发挥政策和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农民、企业、外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高刘镇的“一村一品”建设。如高刘镇“万亩标准化苗木基地”建设,镇政府从财政上拿出2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13家龙头企业共投入3 000多万元进行产业开发。三是加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上级产业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向“一村一品”集中,向产业发展倾斜。肥西县政府为高刘镇“万亩苗木基地”建设连续5年每年从财政上拿出500多万元,促进项目产业发展。通过增加投入,改善了“一村一品”发展条件和环境,为“一村一品”发展增强了动力。

(5)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发展“一村一品”的新型农民。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围绕全镇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实用技能,培养一批农村产业能手、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目前,高刘镇一村一品示范村培训率100%,入户率达到70%以上,确保重点户有1人掌握农业实用新技术或劳动技能。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高刘镇“一村一品”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起步迟,总体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且现存的专业村基本上都属于农产品生产型,产品多为原料产品或初级产品,产业链短,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能力不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存在着农村融资难等问题。因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一村一品”重点村建设。紧紧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优质粮油产业抓好规划,牢牢把握本区域形成的农业经济增长点,跨出第一产业求发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优势[1]。当前重点抓好3个重点培育村的产业建设,力争早日全面达到“一村一品”各项要求。

(2)抢抓机遇,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这是“一村一品”发展难得机遇。高刘镇将把新农村建设与“一村一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新农村产业,以蔬菜、苗木花卉、水产品养殖等为重点,建成农产品生产基地[2]。

(3)充分利用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一村一品”发展水平。依托肥西大葱协会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带动农户,开展农产品加工、贮运、销售,提高“一村一品”综合发展能力,给农户带来效益,实现农户与企业的双赢[3]。

(4)加强服务,落实政策,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一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以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督促、鼓励、支持农技人员到基层、到基地为企业和农户开展服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能力;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选派种养大户、村组干部到县内外发达地区学习培训[4];二是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搞好土地流转,加快优势产业扩张;三是在农业项目、农村金融信贷等方面向“一村一品”专业村倾斜,加大“一村一品”发展投入力度。

4参考文献

[1] 夏国浩.一村一品壮大溧阳特色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9(11):32-33.

第8篇

近几年来,为了有力推动农业的发展,我国加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与进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但是,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

从目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地方已经意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着手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对于具体如何加快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以及其发展所必需的支撑体系还是缺乏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甚至有的地方的领导们认为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用用电脑、做个网页等基本层面,还有的领导认为虽然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很重要,但是现在实施还为时尚早,作用不显著。因此,无论是在政策的支持,还是在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上,都明显不足,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1.2网站的集中度不均衡现象显著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网站都集中在大中型城市,主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尚且没有真正深入到基层农业的第一线,这样就严重制约着其积极效用的发挥,难以真正实现促进农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1.3网络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不强

目前,网站建设情况较为良好的基本都是较为有影响的国家级网站,而一些地方性的、基层性的网站的建设水平尚且不高,甚至存在网站不同,而内容却颇为相似的现象,这样就无法真正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情况,也很难服务于当地的农民,指导农民的生产,实用性不强。

1.4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

当前,农业的信息化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尚且没有完整、健全的采集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所以采集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采集点没有代表性,覆盖性不足,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导致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不足。与此同时,对于信息的处理手段也较为落后,由于很多地方没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依然在延用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这样不仅仅影响了运行的效率,同时也无法保证信息的使用价值。

2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加快推进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为广泛,内容也很多。为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2.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和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加大力度,抓紧抓好。

2.2尽快完成各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

要想切实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尽快完成各相关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近些年来,无论是在中央,还是在县级政府,不少部分都相继建立了与农业或农村相关的服务网站或者是信息服务平台,虽然做法是可取的,但是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为此,要尽快完成资源的整合,切实为农村和农民提供实用性较强的服务,有效避免对方的不合理干预和影响摊牌,为充分发挥地方已有网络系统和网络资源的积极效用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3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走访过程中,很多农民都感慨,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需要更多地了解种什么品种,如何实现高产栽培,如何销售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只是目前所发挥的作用还颇为有限而已。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可以在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各项支农资金中,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增加投入,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初期,可先在农业大省或某些主产区试行。

3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研究

湖南省农产品的物流运作流程包括农业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运销商、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等众多环节。流通环节复杂、物流不专业等问题明显桎梏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发展进程。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物流现状的研究,逐一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促进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建议,期待对其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一、湖南省农产品的物流特质

湖南省有其独有的地理特性,相对应的农产品也有其特质。其一,湖南省地域差别大、季节性强、需求不够均衡。农产品的生产与地域、季节等有着必然联系,湖南省的农产品生产表现出地域分散、季节差别大等特点。而其生产的农产品是城乡居民全年需要的,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供需矛盾。如果农产品物流可以相应储存一部分农产品,则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供需压力。其二,湖南的农产品有粮食、肉类、棉麻、瓜果、茶、水产、竹木制品等,可谓种类繁多,它们形态各异、储存条件各不相同,显然不利于物流运输的开展。第三,农产品运输对于物流的要求颇高。农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存在腐烂变质、串味、吸湿等风险,若要在运输过程中避开诸多风险,就要有专业的配套设施及专业的操作要求。由此可见,促进湖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湖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业近年来得到了发展壮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为改善农民的就业结构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阶段的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农产品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偏低,更没有接受过现代物流相关知识的培训。从就业者本身来讲,没有求知的欲望,仍然停留在传统运输、送货的层面,并不能清楚的认识物流的运作需求,这种情况下很难提高就业者的整体素质。其次,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农产品的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只是单一的交易场所,无法提供信息服务功能,致使农产品交易方式落后。农产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够,导致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的落后。近年来物流企业虽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改造与更新,但关注点只在于主体结构和设备的投入,对于相应的配套设施明显投入力度过小,导致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三、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我国作为农业产业大国,对于有先天地域及气候优势的地区,应重视其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其建立健全适应行为发展的配套体系。针对于湖南省农产品生产及物流特质,应积极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物流一体化,使湖南省农产品物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建立农产品物流专职管理机构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应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在农产品生产区域内建立专业的物流管理专职机构。通过专职物流机构的努力,借鉴其它地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产业的理论研究,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对市场内的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为农产品物流企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撑。针对湖南省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农业发展现状,以湖南省地域特点与农产品特色为着眼点,构建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共同发展机制,实现其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

2.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主体,有必要鼓励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从政府角度出发,针对有能力、有魄力回家乡创业的大学生应给予政策扶持。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推进农村产业一体化进程,对于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无疑是更换血液般获得重生。大学毕业生在行业规划、规模化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鼓励大学生回乡从事物流业主体经营,势必对农产品交易的信息化建设、交易手段的创新、服务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将大大缩短农村产业化进程。政府部门还可以引导已经成型的物流企业涉足农产品的流通,通过实行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的目光,调动不同市主体投资农产品物流行业,使农产品物流得到持续发展。

3.加速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将互联网更好地应用到农产品物流行业中去,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个多方主体的系统,信息化建设将显得尤为重要。任何行业若想顺畅的发展绝对离不开信息的通畅。农产品需求者多样化、新鲜化的要求更加显现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我们应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平台,以及物流主体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多种信息化平台的无缝对接,为需求者或需求方的批发商提供农产品信息,提高物流服务的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对于信息不畅通的农村地区,要加大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网络的全覆盖,使生产者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有足够的了解,则农产品更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有力的促进供需平衡。

4.建立农产品物流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的作用不容小觑,不仅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关注本行业,还可以促进行业内从业者的沟通,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协会也不例外,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既可以推进农产品物流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又可以加强物流设备和网点的建设。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更能展现行业优势,节约网点管理成本、有效地配置资源、加强信息共享,从而改善湖南省农产品地域广、物流分散经营的局面,使物流企业实现协作共赢。

5.设立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

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通过政策优惠吸引资金注入不失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但只是外部的资金注入不能够完全满足农产品物流行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应积极筹备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用于物流平台的建设。其中包括乡村公路维护、符合农产品特质的仓储设备、物流园区建设等。在物流技术推广、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时效性较强的特点,作为物流管理与研究人员则必须考虑农产品再加工路径,通过再加工可以避免农产品的变质腐烂。可以利用农产品物流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湖南省r产品物流整体运作能力。

6.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行业素质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有力地促进行业发展。湖南省农产品物流行业要发展潜力,就应着重培养后备力量。首先,应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到农产品物流事业中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物流领域,经过实际工作的历练有望成为行业领头人。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农产品物流相关知识传授给从业人员。加大力度宣传知识武装头脑对于开展工作的重要性,使农产品物流趋于产业化的同时拉高整体行业素质。

综上所述,湖南省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适合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种植,是农产品产出大省,而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那么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则是关乎农民生存的支柱型产业,我们应针对农产品自身特点,制定有利于农产品物流长期稳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产品物流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单再成,邹小梅.浅析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J].物流管理,2013(11):21-22.

[2]王彩霞,刘飞驰,喻凤香.湖南省果蔬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现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4):91-92.

[3]李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J].江苏商论,2011(2):73-74.

[4]谢虎军.湖南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4(9):47-48.

第10篇

2.把粮食生产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访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

3.宝泉岭分公司实施"绿满家园"纪实刘晓燕,徐宣凤

4.海伦农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路径探析陈克发

5.创新,撑起腾飞的翅膀——黑龙江省创业农场党委带领职工群众建设新农村工作纪实范克栋

6.又好又快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转型薛敏,李宏剑

7.论科学发展观与当前中国的经济战略新农村(黑龙江) 程竹青

8.科学有效处理民生问题,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基于衢州市司法鉴定的实证研究毛玲英

9.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邓舒平

10.从西方城市化历史进程分析我国农村城市化发展孙广迪

11.浅谈"小组化"班级管理张亚玲

12.浅谈贫困地区多渠道搞好农经工作严敏,郑国贵

13.我国生态农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措施张羽刚

14.松阳县农机化发展的策略分析陈孟法

15.浅谈拖拉机行业发展趋势王海英,刘松蔚

16.葡萄疏花疏果"四字经"麻海燕

17.浅谈白念珠菌与酿酒酵母菌的相关性鲁伦文,刘毅

18.浅谈景谷甘蔗低产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沈志焕

19.案外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竞合白洪江,范艳伟

20.浅析法律传播学杜开华

21.夫妻一方出卖夫妻共有房屋的效力林镇海,张贤

22.论司法鉴定的规范化建设刘青

23.谈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和法律思考李敏

24.浅析农民工婚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王珏

25.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李慧敏

26.用民心办民事解民忧顺民意李春君,范艳伟

27.路由器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孙飞艳

28.浅析西方国家惠农政策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启示潘永金

29.浅谈电力油化班组技术管理刘艳

30.浅析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朱飞跃

31.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究杜志坚

32.浅析VLAN配置方法成年胜

33.弥勒县蔬菜产业发展探讨张明福

34.小学体育教学的艺术性金立珍

35.《电路》课程学习策略分析赵彤

36.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王玺

37.校企合作模式中机器人教学初步探索蔡敏,武传宝

38.浅谈数学中的合作学习董德蓉

39.浅谈力量训练在跳高运动中的作用庄岩

40.小学美术课中多媒体教学策略张静

4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吕琳

42.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华冰

43.农村宅基地闲置原因调查与分析-以赣南瑞金市为例曾令权,张立亭,陈荣清

44.独立学院教师流失问题的分析信红娜,杜瑞涛

45.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村级财务管理问题王朝辉

46.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李永兰,王艳,黄冬娥

47.新农村(黑龙江) 试析我县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崔亚利

48.农民增收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班毛展,李娟

49.浅谈园林绿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办法臧旭

50.排污权交易理论制度与实践研究综述李婷

51.学困生也有"开发商心态"王善香

52.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优势拮抗细菌的筛选崔欣,李伟

53.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思考撒玛

54.试论基层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发展郑国贵,严敏

55.浅谈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王艳

56.浅谈农机监理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潘志辉

57.浅谈企业理财中的税务筹划刘洁

58.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探讨强海龙,郑绪宝

59.水利工程混凝土外加材料的性能张岩

60.浅析行政调解制度孙言朋,郭爱荣

61.瑞金市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高敏,杨羽,杨长彬,刘小林

62.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杜丽

63.强化农机科技入户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梁桂银,于振和

64.浅谈体育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孙玉巍

65.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祝煜凯

66.一种简单的遥感影像位置精度的评定方法曲洋

67.业余文化团队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赖启和

68.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蒋伟

69.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调查分析——天水市石马坪中学学生英语口语调查赵凌,余敏

70.吉林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宋德梅,李洪刚

71.各国农村水污染控制经验和借鉴幸红

72.农村财务管理的主体转变分析张海琛

73.西部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适应性曹慧芳,余敏

74.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夏兆友

1.新农村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关红庆,苗秀珍

2.新农村建设中支农资金管理措施探索张玲

3.新农村建设需要文化支撑周亚文HttP://

4.浅淡农村文化的软件建设新农村(黑龙江) 赖启和

5.扎兰屯市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情况调研报告刘朝晖,刘朝霞

6.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新论冯先灵

7.闽西农村"留守妇女"相关困境分析江小敏

8.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分析胡琛

9.浅谈对大学生村官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刘明川

10.论农村社区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闫培林

11.村支书的人口计划生育观罗炳锦

12.高新农业技术走进移民搬迁贫困乡村-和静县贫困乡村额勒再特乌鲁乡察汗乌苏村的农业变革楼爱玲,赵慧,屈涛,顾健,吐尔洪,张爰浩

13.青牛黑液肥在油茶低产林上应用效果试验吴承文

14.5%天然除虫菊素(云菊)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杨美秀

15.大棚蔬菜灰霉病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耿梅凤

16.旬阳县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调查与分析钱宝花

17.浅谈如何防止化学除草剂的药害王遐务,王家东

18.提高农作物杂交种子的生产效率的思考高伟

19.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技术刘艳丽,陈建华,王芳,李伟

20.大棚草莓异常果的发生及预防措施陈志霞

21.贵州侗族传统糯稻种植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潘永乐

22.苹果树腐烂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丁学功,赵怡红

23.绿色水产饲料添加剂刍议梁德才

24.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抚顺辽五味"简介刘非,都惠中

25.日光温室黄瓜连作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朱四平,李喆

26.蔬菜农药残留问题解决途径探讨李红

27.贵州普安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邓忠治,张杰

28.化解村级债务推动农经发展葛正秀

29.天目山野山茶资源的利用及其效益顾红英,过婉珍

30.加快基地建设发展蔬菜产业徐俊彩,南洋换,陈俊科

31.强化组织优化服务全力推进农业保险池建梅

32.裕安区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苏强

33.莲都区黄村乡杨梅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陈德松

34.缙云县大洋镇高山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邓建平

35.发展"前家后"庭院经济模式促进山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水泉坪发展"圈、沼、厕、厨、园"五配套农业循环经济的启示钱宝花,冯自社

36.对祁阳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与对策赖赚生,王善元

37.浅议农用地拆迁补偿评估与土地发展权价值刘勋涛,靳剑辉

38.新农村(黑龙江) 浅谈农业信息产业发展张学莲

39.湖南农产品物流现状及对策方威,李冲

40.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陈芳

41.推进旬阳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王东顺

42.凤县种植业现状调查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途径于明新

43.试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陈风华

44.对发展静宁纸箱包装产业的几点思考李娟

45.用SWOT法分析成都市一般乡镇发展策略犹明波

46.谈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计量祁志华

第11篇

【摘要】世界经济是全球化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带来了不一样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的完善。当然,农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也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发展效益。当前,我国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为了深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我们提倡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所谓的农业循环经济,就是循环经济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应用,可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农民收入,并同时符合建设新农村与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简要的探讨,并着重分析了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农业;农业经济;探讨

1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

所谓的循环经济,就是在以物质、能量梯次和循环流动为基础的生态经济模式,在遵循生态学规律的前提下,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增大环境的包容量。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倡应用循环经济模式,即循环农业经济,遵从我国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并在此模式下充分利用当前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和废物排放降到最小量,发展良性的循环经济模式。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季节性的变化会使农作物有不同的需水量,必须根据农作物生长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农业灌溉,我国的很多地区对农作物的浇灌方法有很多,漫灌也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是,这一方式由于不能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从而造成了我国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再加上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导致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推行循环发展经济,势在必行。2.2环境污染问题明显。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农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也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很多农业生产厂家只追求产品数量,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的运用一些农药、化肥,并减少了对农畜家禽粪便这些有机肥的应用,造成了农村产业之间的分离,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这一状况还在日益增长。2.3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低。我们大力发展农业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获得可供社会服务的农产品,农业发展的标志也是农业产业化。当前我国的农副产品资源利用率比较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利用率,而且还可以促使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经营机制的转变,提高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所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2.4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导致我国的国情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多地少是最基本的体现。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仍然是粗放型经营模式,仍然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无法预防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以,我国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必须要解决现实存在的国情与矛盾,并发展集约型循环型生态经济。

3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对策

3.1出台政策,加强指导。为了更好的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我们一定要解决好农业生产模式之间的矛盾,出台相应的农业立法政策,并制定出限制性和补偿性的政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民群众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遵从企业和政府的规定,完成自己的农业生产任务。当然,我们也应该发挥政府的补偿和支持作用,加强政府的指导工作,建立农业生态发展机制,完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2技术创新,提升能力。

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持。首先,要加强农业技术开发,提高农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开辟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在科技与政府、农户间搭起一座桥梁,为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创造有利条件。其次,要促进农业内部专业化分工。农业专业化分工可以分为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支持与开发、农业服务等几大部分,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其在各自领域内的特长,促进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改变每户农民”小而全”的耕作方式。3.3资金投入,完善体系。我们建立农业生产循环经济模式,最基础的支持力就是相应资金的投入和保障。如果不能很好的保障资金投入,就很难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以,各区域政府应该建立农业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长久循环。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培训工作,招商引资,发展个人与集体社会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完善多元化与多层次的投资体系,将农业循环发展模式深入贯彻与落实,遵从相关的农业发展制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措施和方法。可以确切的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必走之路,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而且,在最近几年来,我国的循环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再一次证明了这种发展策略的必要性。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对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节约农业资源,解决“三农”问题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使农业经济朝向循环的方向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新经济;吉林省;农业;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切实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解决农业现有的问题,重塑农业流通体系、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整体质量。虽然我国农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仍然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土地种植分散化现象非常严重、传统的金融渗透力不足,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想要使吉林省农业供应链金融深入发展,就需要解决农业企业和农业金融之间的问题。

1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分析

1.1农业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

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产业链模式,随着我国的消费升级,单一的农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需要构建农业产品结构的多元化模式。农业的生产模式可以由原先的单个企业生产逐渐转向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也就是说,从农业产品的原材料种植、制作与加工,到农业产品的经销和销售可以按步骤的分给多个企业,由多个企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打开新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核心企业在这种供应链模式中处于强势地位,对上下游的企业增加了资金风险,利润分配问题受到多方面制约,供应链需要金融的支持。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聚焦农业供应链,现有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方式既有供应链金融的普遍特征,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殊性体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农业环境的改革之上。为真正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就需要走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通过加强产业链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能力,真正让农民增收,让社会获益[1]。

1.2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对象和流程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可以相互融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隔离逐渐被打破,处于农业供应链上游和下游的小型企业是农业供应链中的短板,制约农业供应链的现代化发展。因此,为有效增强农业供应链的稳定性,需要通过融资的方式压缩供应链的财务成本,重塑农业商业流程。从现代化企业的分工流程来看,农业产品在进入市场之前主要经历三个阶段,首要阶段是生产环节,然后是在生产之上为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最后是农产品流入市场的环节,三个阶段可以由企业之间分工完成。一部分企业主要完成农业原材料的搜集,一部分企业分环节完成产品的制作和加工,并有效对接产品的营销企业,还有一部分企业主要对接市场,对接上游和下游的经销商,有效完成产品的销售。农业供应链金融不同于商业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针对的对象是农村群体,主要扶持农业企业运作,尤其是给一些小型企业注入资金活力,这部分企业由于风险管理比较弱势,因此,需要以注入资金、融资、投资等方式实现经营成本的运转。1.3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优势根据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运作方式,金融风险越小,农业的投入成本越低,成本的压低会促使农业企业的发展优势越强,经济效益越明显,产品的品牌构造更科学,生产方式更合理,经营过程更高效。在为农业提供发达的设备装备之后,农业的产量会有所提高,经济效益也会逐渐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的技术革新,传统农业主要表现在人员分散、产量不大,为适应现代化居民的生活需求,农业急需得到技术的革新,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正好可以促进农业技术更新,通过新的方法和科学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使农产品更加优质[2]。不仅如此,农业供应链金融还可以提高组织经营管理的效率,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经营管理水平会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逐渐提升,整个农产品的生产和营销系统成本压低,相关农业资源和营销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有助于完善服务体系。

2吉林省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2.1吉林省农业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农业供应链策略的推行,吉林省率先组织金融机构,结合吉林省特色,或者农业的独有资源优势,探索供应链金融。结合吉林省现状,分析核心企业、中小型企业存在的产业化问题,总体改革农业结构和生产运作方式。一方面需要提高吉林省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水平,为我国农业经济做出巨大的贡献。目前,吉林省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机构大约占总机构数的70%,开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吉林省的农业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增强,闭环效应明显,既降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财务费用,又稳定吉林省的原料基地,增加订单农业,农民的收入有所增高。同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二次就业的机会,一部分劳动力从传统的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从事种植、农业经营行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化,经济收入明显提高。目前已有大约80%的农业人口在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获益[3]。在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吉林省现有的农业资源得到合理的优化和配置,相关特色的农业更加科学合理,例如人参、五味子等特色产业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下形成产业化规模,经济效益与日俱增。这些特色产业不仅形成产业化的规模,还逐渐拥有品牌意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形成农产品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2.2吉林省以农业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的困难

2.2.1核心企业的作用不突出农业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核心企业的信用、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是带动农业形成产业链的关键。但针对目前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现状来看,有关农业企业并没有做大做强,一些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发展方式并不规范,现有的农业企业大多以家族式的经营为主,无法有效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市场环境有政策方面的影响,农业相关企业在信用方面有着独特的特征,因此,一些以商业盈利的金融机构会认为农业项目不存在投资价值。目前,吉林省有关农业贷款在商业运作中的比重较小,政府的政策倾斜于农业发展,然而实际上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不强,龙头企业的代表地位不突出,因此无法继续支持农业的规模经营,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力不足,无法引领产业链的改革和创新。2.2.2银行的融资方式有待创新目前,吉林省针对金融机构的农业融资有政策的扶持,农业融资由过去的依赖房地逐渐面向农产品实物的抵押,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合用作金融抵押,一部分农产品需要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保存,因此,银行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风险。探索新的产业链融资模式势在必行,然而,现有的银行融资方式很难满足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一些核心企业的付款能力不足,上下游企业的资金空缺、融资困难,导致优质的客户和项目流失。银行需要从现有农产品的角度出发,创新供应链金融方式,对优质的项目提供无偿抵押信用贷款,支持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创新发展。2.2.3农业生产分散,风险控制面临较大难题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滞后,相对于工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而言,农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一个新生事物[4]。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始终处于小农经济的状态,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依赖于土地和种植,缺乏规模化的经营发展,导致一部分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无法对分散的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除农业经营主体的限制之外,一部分商业银行还出于对成本和效率的考虑,撤销对农业的资金扶持,尤其是农业生产相对分散,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交易关系无法实时捆绑,混乱的管理状态会导致金融机构面临较大的风控问题。目前,核心企业的融资压力有所缓和,但针对吉林省的农村中小型企业来讲,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自身的融资能力有限,针对农业企业的征信数据有所缺失,供应链融资无法规避多种多样的金融风险,一部分金融机构为保证自身的经营利益,会选择放弃对农业中小型企业的审批和贷款。

3构建农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

3.1企业+农户+政府模式

目前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困境,吉林省可以突破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思维,构建企业+农户+政府的贷款模式,为基层农户提供农资和农机。吉林省可以通过政策的支持,促进农业领军企业发挥核心资金优势,以担保金的方式打开金融窗口,为农户生产提供保证,有效解决小额分散化的农业投资问题。吉林省政府的工作主要是促进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对接,负责整理土地,组织农户与公司之间的对接。农户主要负责种植和生产环节,将产生的粮食销售给企业,由企业通过加工,打造区域性的产业品牌,运用线上或者线下营销模式进行销售。企业可以通过银行的监督和协助,将农户的贷款从售粮款中扣划,运用企业+农户+政府的模式技能,形成整体的产业链,既能保证农户的生产效率,又可以减少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承担的风险。银行在投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政府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农业产品的投资,解决农业产业链资金流断裂等问题。

3.2合作社+社员模式

新的合作社并非传统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模式是由多个农户共同组成专业的合作社协会,用合作社协会的名义向银行进行融资申请。合作社主要负责购置农业生产资料,进行统一的种植和生产计划,通过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形成集约化的产业效应。利用农村合作社的名义向银行融资,可以有效减少银行在融资过程中承担的风险,同时,银行在融资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督促农村合作社进行技术更新,这样一来,合作社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应会有所提高,产业品牌逐渐市场化。区域的农民需要结合自身的地区性政策,选择是否加入合作社共享风险和利益,通过与合作社签订合作条例,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从风控角度来讲,合作社可以运用线上和线下融合的金融融资方式、金融生产方式,农业合作社可以利用线上做销售,线下整合物流和技术,大面积推广农业。但农村种植合作社需要建立健全征信数据,对相关贷款农户进行线下征信信息核实,保证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总体提高产业链的服务质量,展现农村合作社的技术优势。

3.3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商模式

吉林省可以利用政策的支持,督促核心企业带头建立供应链,有效发挥供应链的风险抵抗优势,形成整个闭环性的农业生产营销单位,将产业链收纳的利润进行贡献性分配,也就是说哪一环节的贡献最大,哪一环节就占有较大的利润比例,让农民占有更多的利益,削弱核心企业的资源优势[5]。通过核心企业提供担保,保证融资的顺利进行,同时控制农户和上下游企业的违约风险,有效降低融资风险和市场风险。上下游企业可以与农户签订订单连带保证责任,通过统一的调配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解决农户的生产经营风险,以核心企业带动整个供应链的良好运转,以核心企业建立农业产品品牌,以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知名度和市场营销量。通过银行的贷款支持,有效提高核心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上下游供应商和商户的经营效益,上下游供应商可以再借助核心企业的力量,借助线上和线下信息流,建立标准化的风控体系,核心企业利用自身的信用和金融中心签订融资协议,依靠互联网技术实时上传交易数据,帮助中小型企业良性运转。这种模式是新的创新,将核心企业作为引导者和铺路者,保证农户和上下游供应商的协同发展,但需要注意农业流通金融的风险,有效定位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助力吉林省新农村农业企业的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农业供应链金融是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省政府和农业企业需要关注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态势,以政策的优势帮助农业生产者克服市场机制的不足,以资金的优势完善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和生产效率,以农产品的营销创新提高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组织经营管理效率,促进农户、农业企业、物流商、加工企业等环节的经济效益,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唐齐鸣,文守兰,谭雯.农业供应链金融与P2P平台协同发展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9,469(4):68-73.

[2]赵帆.探究冷链物流让农业经济“保鲜”增值——评《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研究》[J].中国瓜菜,2019(10):109-109.

[3]刘利科,任常青.农业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以产业龙头企业新希望集团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20(7):32-38.

[4]申云,李庆海,杨晶.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的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不同主体领办合作社的实证比较[J].经济评论,2019(4):9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