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镇建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年度总结今年以来,我镇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市建设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年初与市政府签订的工作目标,结合本镇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明确,精心组织,层层落实,求真务实抓措施、抓管理、抓实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更好地发展来年,现将**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不断提高对建设好小城镇意义的认识:自从**年我镇被评为**市新型示范小城镇以来,镇党委一直深感责任更重,压力更大,在一手继续抓完善发展的基础上,一手又在制定更高的目标,建设出更好的实绩,继续争创,几年来曾多次专门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学习参观,更大程度地拓宽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视野,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超前意识,不断提高对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镇的近几年的建设,纵比有成绩,横比有差距,同时实践证明,抓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它不但标志着一个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程度和精神风貌的形象,而且能拉动其他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又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党委、政府一班人十分重视,特别面对目前的既要保吃饭,又要保建设的实际情况,保吃饭又不能停止建设,保建设资金怎么办,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所以做到千方百计统筹兼顾,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发动,部署落实,制定目标,落实措施,明确责任,规划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严格按照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招标拍卖,取之于土,用之于建,滚动发展,全镇上下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各部门各自履行职责,做到跟踪管理,热情服务,全方位的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进一步树立目标意识,强化规划、建设、管理并重: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执行已修编的集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小区详细规划,集镇建设主要以**花园住宅小区和幸福路、健康路、镇中南路建设为主,有待继续规划发展的是镇中北路、国际路、镇南路。村庄建设主要以自然村合并后的行政村及相关中心村为主,以此来指导其他开发建设,确保建设入区率达到×××,同时强化建管并重和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年市交**镇全年总投入目标×××万元,实际投入×××万元,占总投入目标的×××,其中投入有:居民建房×××户,×××万元,农民建房×××万元,×××万元,商品房开发×××户,×××万元,工业集中区×××万元(其中包括**、**、**、**等工业集中区),道路建设、文化路×××万元,通达工程硬质路面12公里,总投入×××万元,桥×××座,×××万元,路灯150盏×××万元,绿化×××万元,环卫×××万元。在整个工程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工程项目的招投标,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阳光操作。今年以来我镇特别注重抓建设管理不放松,尤其是各类建设必须按规划、按图建设,坚决反对随意性、任意改变规划,切实做到无规划不建设入区率达×××;二是抓质量安全管理,抓好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抓好安全就是最大稳定,抓好安全就是对人民生命财产最大负责,抓好安全责任大于泰山,确保全年无一重大事故的出现;三是抓已建的各项配套设施管理,包括路灯、绿化、电力、电讯、自来水、下水道等;四是抓管理队伍的建设,有专职城管队伍,加大管理力度,规范管理程序,管理责任区分工明确;五是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增加环卫人员,提高环卫人员劳动待遇,做到有专人清洁打扫,有固定垃圾场地,常抓不懈,确保按规划、快建设、重管理良性循环。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意识:今年以来,我们**的村镇建设管理工作应该说好于往年,无论是工作的管理规范程度,执法的力度,包括处理各项矛盾纠纷,业务水平、服务意识、管理收入均有明显好转。今年初我们紧密围绕着市交目标,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办公室的管理目标,并与各工作人员签订了全年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的各项制度和管理程序,确保正常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地方性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有关收费政策的限制,村建办公室的发展,也同时带来危机感。首先要先保证工作人员的吃饭,才能保证好发展,故此我们必须在管理上、服务上、执法上狠下功夫,一是要强化宣传力度,依法建设、依法管理、依法收费,提高全民守法意识;二是要抓好规划,扩大效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长经济拉动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杜绝违章建筑,确保管理百分之百的到位;三是热情服务,跟踪管理,用我们的热情态度、优质的服务、高速的工作效率感动建设者、留住投资者,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建设落成。四是继续抓好有关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完善相关配套工程,保证所有投资者、建设者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四、存在的问题:1、建设功能齐全的小区还需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小区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2、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3、公共绿化和小区绿化暂时不够达标。4、环卫管理力度还需加大,缺乏标准的公厕。
五、今年打算:1、严格执行集镇建设总体规划,明确集镇性能与职能,建立良好的城市形态。用地布局必须合理,功能分区一定要明确,对未来的集镇建设能够提供指导性作用,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集镇建设总体规划过程中,对集镇建设的空间形态,用地布局,风貌特色作统一规划,使集镇建设充满艺术魅力,力求在近期内建设具有水乡特色的新型荻垛集镇,创造出宜人的生活环境。2、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合理安排各项设施的规划与布局,提高生产与生活水平。3、改善集镇生活居住环境。一是提高绿化的覆盖率,大力开展种花植树活动,形成以居住、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道路绿化为网络,公园、桥头绿化、广场绿化为点缀,河滨绿化为重点的绿化格局。二是要加强环卫治理,不断加强领导和宣传的力度,强化组织建设,加强管理,全面推行落实环境保护治理目标责任制,提高居民卫生意识,按规划设计的标准,逐步完善冲水式公厕,保持街道的长期清洁卫生,达到美化、净化镇区环境,建立风貌独特、景致宜人的绿化系统。4、按现代化集镇建设标准,正确处理好集镇规模,扩大所带来的镇区结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环境保护等诸多矛盾,保持集镇建设的连续性和实施的可能性。5、结合近年的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在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将继续编制好有关小区的详细规划。6、面对现实,展向未来,纵横相比,既做到量力而行又做到尽力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7、今后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科技兴旺,设施配套,生活×××,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小城镇。
**年十二月二十
刚才济南、淄博、邹平、莒南和三个镇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他们这些年抓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做法。另外,一些书面印发的典型材料也各有千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焕彩厅长主要从如何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角度,讲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特别是刚才刘伟书记所作的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充分肯定了了全省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并结合国际国内的一些范例,深刻论述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作用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提出了下一步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刘书记讲了“六个坚持”,就是坚持规划先行、坚持产业强镇、坚持功能兴镇、坚持文化立镇、坚持特色活镇、坚持为民建镇。这“六个坚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层层递进,密切相连,密不可分,缺一不可,起点高、立意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体实在,非常符合我省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实际。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全省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刘伟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几点。
一、进一步深化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小城镇连接城乡,是城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小城镇在聚集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成为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重要的结合点。这在近年来各地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刚才,济南、淄博、邹平、莒南和几个镇的发言,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昨天我们现场参观的马桥镇,原来号称桓台县的“西伯利亚”,但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生了巨变。现场我们看到,许多老百姓喜气洋洋,笑逐颜开,非常满意。通过开展小城镇建设,不仅面貌改变了,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刘伟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对发展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必须重视小城镇建设;反过来,小城镇建设搞好了,又会促进经济发展。抓小城镇建设,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小城镇建设越不抓,多少年面貌依旧,就不可能有吸引力,就不可能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招商引资,也不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把抓好小城镇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作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衡量和检验标准,也作为站在新起点、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具体行动,切实摆上日程,尽职尽责,抓紧抓实,抓出更大成效。刘书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从几个方面指出了我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自己和自己比,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广东、江苏省份相比,我们的小城镇还是发展慢了,总量确实太小。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后劲。如果我们在小城镇发展上能够赶上广东,那么我们**的发展状况就不可估量。
二、进一步转变小城镇建设的工作指导
刘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小城镇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就是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省九次党代会的精神,对今后小城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各级政府要紧密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三个转变”的要求贯穿到小城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关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工作重点,刘书记作了全面阐述,这里就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具体问题,我再强调一下:一是要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产业带动,是不少小城镇发展的成功之路。马桥镇的两个大企业,就安排了15000人就业,每年提供地方财政收入两个多亿。没有产业支撑,不可能有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把城镇经济的发展放在县域经济的大盘子中,通盘考虑,统筹谋划。要立足小城镇的特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商贸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个体民营经济,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的渠道。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对小城镇的产业进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力求做到突出特色、形成规模、优势互补,避免各自为战、无序发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城镇经济的提升,通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县域经济的壮大,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与城镇体系规划紧密结合。刘书记在讲话中讲到,规划要有前瞻性、科学性、严肃性,这至关重要。小城镇建设,不怕慢,就怕乱。要做好规划,一届跟着一届干,一届一届抓下去,就会见到大成效。规划要有长期总体观念,要有适度超前意识,适应发展需要,避免“朝令夕改”。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城镇布局要科学合理,城镇规模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切实防止搞“形象工程”。要尊重群众意愿,决不能强迫命令,好事要办好。规划要防止低水平,不能搞成“大排挡”式的,沿着马路齐刷刷建房。建筑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突出地方特色。三是要与加强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紧密结合。要把节地、环保贯穿小城镇建设的始终。要协调组织农村工业集中布局,积极开展旧镇村改造、空心村治理和迁村并点,引导鼓励农民按规划集中连片统一建房,大力推行村镇开发、配套建设。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农村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生活居住向社区集中。要加大污染控制和治理力度,严禁上马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然后患很大,治理的难度比得到的收益大得多。要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运输设施的建设力度,努力营造宜居小城镇。小城镇环境整治工作一定要加强,没有太多钱搞建设,至少应该干净起来。四是要与做大做强中心镇紧密结合。要采取有力措施,把我省247个中心镇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县域副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中心镇的领导班子建设,为中心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乡镇书记和镇长应当学会研究小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增强城镇意识,培训成为明白人。要研究适当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新办法,探索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继续加大对中心镇的政策倾斜扶持力度,赋予中心镇更多的自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省建设厅要继续加强对中心镇的指导和监控,严格考核,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使中心镇名符其实。
三、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城镇发展的部门联动机制和政策措施
发展小城镇,内容涵盖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工作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和促进小城镇发展的整体合力。当前的重点是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精神,认真解决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突出矛盾,切实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努力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会前,省建设厅代省委、省政府草拟了《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会上已印发给大家。对其中一些需要协调研究的政策和体制机制等问题,我在这里点点题目,分分任务,会后请有关部门专题研究,尽快拿出意见和办法。一是探索研究既严格保护耕地、又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用地政策问题,请省国土资源厅会同建设厅负责;二是探索建立小城镇建设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问题,请省财政厅会同建设厅负责;三是探索建立有利于小城镇自我发展的财税体制问题,请省财政厅负责;四是探索建立促进小城镇发展的社会管理机制问题,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请省教育厅、公安厅、民政厅、劳动保障厅、卫生厅等部门研究提出相应意见。发改、人事、交通、水利、供销等各有关部门都要增强大局意识、全局意识,从部门职责出发,积极为小城镇的长远发展、自我发展、健康发展尽心尽力,献计献策,为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性文件当好参谋、出好主意。
同志们,这次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小城镇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效果很好。大家回去后,一定要抓紧向市委、市政府和本部门主要领导同志汇报好会议精神,特别要原原本本地传达、学习、贯彻好刘伟书记的重要讲话,并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研究制定推进小城镇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参加这次会议的县、镇,要先行一步,做得更好,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这次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请各市、各部门10月底前书面报省建设厅,由省建设厅汇总后,书面报省委、省政府。
市建设局:
第一季度,我处在建设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依托,全面认真的开展各项工作,现将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市政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
1、在义务共建工作中,我们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和建设局的安排部署,把义务共建工作当作今年市政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来抓,在新年伊始,处领导班子就带领工程股的有关人员专程赶赴宁安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将宁安市在义务共建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带了回来,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市区道路义务共建实施方案》。
2、完成了×××镇内的主次干道及巷道砂石路面的全面调查工作,共计300条,20万平方米。 4、完成了6条义务共建砼路面和一个广电广场的测量、设计工作,并落实到24户一类单位来承建这些工程,总面积为17,652平方米。
5、完成了150条义务修建砂石路面的测量、设计工作,并落实到98户二类和三类单位来承建砂石路面的共建工程,总面积为140,983平方米。
6、完成了西环广场三期工程的调查、测量工作,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
7、出台了×××市八面通镇内城市道路建设2004-2006年发展计划。
8、根据春季地形浮动,路面塌陷,容易造成行人及车辆伤亡的规律,我们对镇内的砼路面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共调查出破损砼路面1,300平方米。
二、路灯工作
1、路灯工作从今年1月1日起我们实行了夜间轮流值班巡逻制度,在值班期间能处理的故障,有值班人员当即处理,一时不能马上处理的问题,有值班人员将问题写到值班登记簿上,第二天有股长根据记录中的故障情况统一安排处理。
2、路灯工作在第一季度共集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维修,平时做到了随坏随修,因而保证了路灯的亮灯率和照明设施完好率均已达到了95%。
3、对北三路、新村街、和平街、铁路街、路、立交桥、东风路、工农街、站前街、桥、红旗街、沿河路、西环路、大庆路、西环广场等街道的损坏路灯维修155盏。
4、西环广场更换霓虹灯30延长米。
5、更换塑铝线400延长米。
6、更换各种镇流器40台。
7、更换保险器40个。
8、更换电子触发器40个。
9、更换油开关1台。
10、修复路灯短路2处。
三、“双服务”工作 2、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动员全社会力量,为“金牛富民”工程尽一份力的指示精神,处领导立即召开了全处职工大会,认真传达了市委市政府精神,号召每个职工要把揽储工作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使全体职工提高了对揽储工作的思想认识,因此在今年3月18日我处已完成养牛揽储任务15万元,并超额完成我处揽储任务的115.4%,受到了市养牛办的好评。
3、向秀池村无偿投资500元,以帮助养牛户用于牛检疫等方面的使用。
4、帮助公交公司解决了关于公交车在河西乡停留期间必须向乡政府交纳占道费的问题,进一步减轻了公交车业户的费用,理顺了公司与业主的关系。
四、公交工作
1、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向实质性方向进行。
2、一季度收缴管理费1万元。
3、与有关部门正在进一步协商减免运管费的问题。
4、强化优质服务,做到了跟车边服务、边指导,使公交车达到正常运行。
五、具体做法
1、用行动教育来调动职工更能说服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狠抓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主要领导用身教重于严教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带动职工,一是在今年的夜间巡逻路灯的工作中,杨福彬主任经常亲自跟班到现场操作。二是在起草穆棱市市区道路义务共建实施方案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有关人员只好利用晚上时间来完成,杨主任也同样坐阵陪同,亲自指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直接教育和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2、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由于今年义务共建任务繁重,我处工程股的全体工作人员虽然均以调到义务共建办公室工作,但是涉及到处里的工作时,他们也毫无怨言的回来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双方工作两不误,由此我们得出了只有把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更好地开展好各方面的工作。
3、克服资金困难,抢先抓实工作。
在第一季度由于市政府的城维费到位比较缓慢,这段时间也正是我处经费十分短缺的时期,为了不影响工作,我们采取了对外赊帐的办法,先将一些器件、物品等赊来,进行处理在市政工作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路灯的亮灯率和市政设施的完好率,满足了广大市民的需要。
六、存在的问题
1、由于城维费不能及时到位,导致个别工作不得不滞后,严重制约了市政工作抢前抓早的工作落实。
2、因受资金额度的限制,迫使镇内破损砼路面不能及时修复。
七、第二季度工作计划
1、实施新村街南端砼路面的勘探、测量、设计、改造工程。
2、对镇内的涵洞、边沟进行清淤和维修。
3、疏导东山冲沟进行清淤,迎接雨季的到来,确保冲沟畅通。
4、修复镇内破损砼路面。
5、实施义务共建工程的技术质量与监督工作。
6、在路灯管理上达到随坏随修,确保照明设施的完好率和路灯亮灯率达到95%。
7、完成木器厂变压台、油开关和计生委配电室的油开关、空气开关的更新。
8、更换西环路中段的破损地埋电缆。
9、更换工农街市医院段的破损地埋电缆。
10、维修团结路东段配电箱控制器、定时器等。
11、继续实施和加强路灯的值班工作。
八、今后措施
1、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极小的费用创造出满意的效益。
2、继续强化班子的自身建设,做到以点带面。在职工中间达到上下统一,形成合力,努力造就一支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
3、路灯工作要严格按照《路灯管理办法》进行操作,并向社会做出承诺。
一、考评对象
(一)建制镇:碧阳镇、宏村镇、西递镇、渔亭镇
(二)一般集镇:柯村乡、宏潭乡、美溪乡、洪星乡
二、考评内容
(一)城镇建设:主要考核城镇化水平、项目建设、城镇功能、镇容镇貌。
(二)规划管理:主要考核城乡规划编制、规划执行与管理、建筑风貌控制。
(三)经济发展:主要考核城镇财政总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增幅。
三、考评方法及程序
以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日常考核
县建设局每月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核检查,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度,查阅相关资料、台帐,并将考核检查结果记录在案,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之一。
(二)年终考核
分三个阶段进行
1、自查评分阶段。按照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各乡镇进行自查自纠,并准备好自评报告(自评报告包括本年度城镇建设工作总结、自评结果、相关证明材料等),以乡镇政府正式文件向县建设局报送。该阶段于本年度12月28日前结束。
2、复查审核阶段。由县建设局牵头,规划、国土、农业、发改、财政、统计、民政、市容等部门共同参与,依据考评办法,逐项复核各乡镇上报的自评材料,形成复核认定的评分结果。县建设局结合日常考核情况,确定最终考核表彰名次,报县政府审定。该阶段于次年1月8日前结束。
3、总结表彰阶段。在县委、县政府年度表彰大会上,对获奖乡镇进行表彰。
四、考评工作要求
(一)城镇建设考核评比,主要看建设成效,看发展实绩,看管理水平,体现县政府提出的“六比六看”(比发展、看位次,比增量、看变化,比项目、看投资,比特色、看产业,比争先、看干劲,比绩效、看贡献)的要求,重点对当年城镇建设各项工作进行评比。
(二)考评工作按照全面考核、注重实绩、鼓励发展的原则,各乡镇政府应严格按照考评内容和要求,实事求是地抓好城镇建设考核工作,认真开展自评,翔实提供有关材料。
深入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示范城镇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党的十和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吉林特色城镇化实现新突破的战略部署,本着科学规划、改革创新、规范运作、积极稳妥的原则,扎实有效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示范城镇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示范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是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支撑,是拓展对外开放、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重要平台,对优化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减轻大城市人口压力,有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示范城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需要扩大开放,加快集聚外部资源和要素,引进战略投资者;需要形成社会共识,凝聚各方力量,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实力。要通过示范城镇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一大批城镇加快发展,提高城镇化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实施“三化”统筹、“三动”战略,以长吉一体化区域为核心,以中部城市群为主体,统筹规划城镇、人口和产业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引导多元化投资建设示范城镇;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进“三区”、拥“五金”;要坚持突出特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优势资源与战略投资者结合,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城镇;要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走出一条传统农业大省实现城镇化的新路子。
三、工作目标
经过3~5年建设,实现示范城镇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和社会保障由“乡”到“城”的转变,为全省城镇化发展探索积累经验。
(一)探索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鼓励示范城镇发展产业园区,推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促进人口向镇区集聚。支持示范城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扩大规模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收入结构。
(二)探索多元投资的建设模式。强化政府引导,完善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水平,严格规划控制,科学安排建设内容和时序。突出市场主导,改变单一依靠政府投资建设的状况,支持示范城镇集成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放宽对民营资本的准入领域,形成多元投资建设的局面。
(三)探索人口城镇化的有效方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的原则,放开农民到示范城镇镇区落户的条件,保障农民享受市民待遇,享受公共服务,推动农民养老、医保等制度和城市养老、医保等制度有效衔接,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推动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防止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
(四)探索以城带乡协调发展的互动格局。依托示范城镇区位优势,推动大城市功能向示范城镇转移,促进城镇与大城市发展分工互动共进。推动各市(州)向示范城镇建设倾斜资源和政策,促进区域间示范城镇均衡发展。推动示范城镇建设突出特点、差异化发展。
(五)探索破解城镇化难题的制度安排。坚持规范有序可控,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试点和改革,注重试点和改革措施与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升产业竞争力、保障农民权益等相结合。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一)工作内容
1.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编制或完善示范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完善示范城镇建设规划体系,围绕镇区、产业园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注重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规划间的相互协调。大城市周边城镇要与大城市总体规划搞好有效衔接,特色资源城镇要注重与所在区域相关规划搞好对接。修改或编制相关规划要聘请高水平、有实力的规划团队,充分依托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貌。强化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提高规划的整体实施效率。
2.切实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优先支持示范城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确保示范城镇用地指标需求。采取政府组织或市场运作的方式进行示范城镇的开发建设,以土地收益推动示范城镇建设。加大对农村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的复垦整理力度,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确保用于城镇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平衡。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科学制定宅基地换房办法,采取整村推进、转移安置等方式,有序推动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3.强化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依据区位、资源、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向示范城镇集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优势。拓展产业园区发展空间,完善服务平台,扩大招商引资,不断壮大园区发展规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同行业集聚,上下游聚合,汇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特色街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城镇建设商贸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进城农民创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使示范城镇建设真正建立在产业发展、结构优化、实力增强、就业充分的基础之上,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
4.着力推进土地承包权流转和规模经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协调发展,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扩大土地规模经营,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种养殖基地,带动农户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
5.努力提升城镇化质量。推进示范城镇旧区改造,加快住房建设和改造步伐,推动城镇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宽带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林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境设施建设。加强城镇综合管理,保障城镇安全高效运行。提升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区域发展中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并优先安排大城市的交通、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向示范城镇延伸和覆盖。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三网融合”、数字城镇建设,发展智慧城镇。
6.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制度创新,加大综合配套改革力度。赋予示范城镇镇区省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探索高效的推进产城融合的管理体制。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合理分配机制。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鼓励利用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支持整合市、县金融资源,培育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
7.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本地实际,稳慎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户籍制度、村委会改革工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的公共教育、就业服务、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进入城镇后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
(二)工作步骤
1.确定示范城镇。突出长吉图区域,同时兼顾全局性和地区平衡性,确保在每个市(州)至少有1个示范城镇。具体示范城镇的选定,要综合考虑规划布局、基础条件等因素。
2.启动示范城镇建设。完善示范城镇规划体系,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社区。适应农民进城需要,适时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经济,农村户籍改非农户籍和村委会改居委会三项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综合配套改革。
3.及时协调督导。省直相关部门要强化跟踪和指导,随时监测示范城镇建设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确保示范城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4.定期总结交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示范城镇建设经验和发展模式,组织其他城镇学习示范城镇经验做法,适时在全省推广示范城镇建设经验。
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充分调动农民进城积极性,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省政府制定出台综合优惠政策,在扩大示范城镇管理权限、实施特殊的土地政策、鼓励农民进城、支持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财税扶持等六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相关政策细则由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
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制定本级扶持政策,鼓励设立示范城镇专项资金,确保示范城镇早启动、早建设、早见效。同时,鼓励市(州)政府选择1~2个城镇开展本级示范城镇建设,省政府对启动快、效果好的城镇,适时纳入省级示范城镇范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推进机制。为确保示范城镇建设规范、扎实推进,建立“省统筹、市主导、县镇实施”的责任分明、上下联动推进机制。省政府成立工作推进组,统筹领导全省示范城镇建设。市(州)政府是示范城镇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推进机构,负责示范城镇建设的指挥、协调、督办等工作,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县(市、区)、镇政府是示范城镇建设的实施主体,主要领导负责组织推动示范城镇各项具体建设工作。
(二)强化推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在省内主要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并利用网络平台,即时宣传示范城镇建设相关支持政策及工作特色、经验和成效。强化招商推介,采取网上招商、推介会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定向招商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人员培训,采取不同形式加强相关政策及示范城镇建设操作流程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交流,组织示范城镇及其他城镇加强交流学习,及时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强化评价考核,建立示范城镇发展指标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对示范城镇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价,引导督促示范城镇科学健康发展。加强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重视不够、推进不力、未能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取消省级示范城镇资格。
(三)加强管理。坚持依法行政,在规划管理、土地运作、工程建设、宅基地换房以及农民变市民政策转移接续等方面规范操作程序,保证示范城镇建设健康发展。要强化风险管理,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好示范城镇建设风险评估,切实采取严密的应对措施,防范规避示范城镇建设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
附件:1.有关词语解释
2.省级示范城镇名单
附件1
有关词语解释
三区:指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
五金:指薪金、股金、租金、保障金、土地流转金。薪金是指农民通过到企业、园区、农村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就业获得的收入;股金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过股份制改革,把集体资产确权量化到农民,农民作为股东从资产经营增值中获得的收益;租金是指进城农民对房产等进行出租获得的收益;保障金是指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到规定年龄后所领取的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收入;土地流转金是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
宅基地换房:指农民自愿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办法,换取城镇内新建农民集中居住社区的住宅。
附件2
省级示范城镇名单
长春市:兰家镇、合心镇、奢岭镇、卡伦镇、合隆镇、劝农山镇(莲花山旅游度假区)
吉林市:孤店子镇、金珠镇、岔路河镇(中新食品区)、北大湖镇(北大壶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
四平市:叶赫镇、公主岭市范家屯镇
辽源市:金州乡
通化市:金厂镇、梅河口市山城镇
白山市:松江河镇
松原市:长山镇
白城市:林海镇(白城市生态新区)
关键词:城镇建设用地 管理 利用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good and rapid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appeared a thriving scen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d, housing facilities than ever to improve a lot, people for the needs of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big. But in China the town land resources are limi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wns, used to use the land for construction land resources become less and less, together with the government's department for construction land is not properly management and using, causes our country town construction land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Keywords: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us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管理与利用对我国的城镇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我国当前出现的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防止一些不正当的建设用地开发行为,提高建设用地的利用率,珍惜城镇的每一寸土地资源。本文将着重提出怎样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的管理,以及怎样有效地利用我国城镇有限的建设用地。
一 加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的管理
1 做好城镇民用旧房征收与拆迁工作
由于城镇的土地资源有限,政府部门有时必须通过征收旧的民用住房用地,来换得新的建设用地。旧的民用住房严重地影响了市容,并且对土地资源也不能进行有效地利用,因此,政府有必要征收旧的民用住房,进行新的建设,充分利用城镇有限的资源。然而,在政府部门征收与拆迁旧的民用住房时,往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在执行工作时,危害了人民的利益,不尊重拆迁人民的意见,不依法进行土地的拆迁工作,不按市场的行情给拆迁户进行补偿,导致出现一部分拆迁户不配合拆迁工作、不愿意搬走的情况。这样就大大地延误了土地拆迁的时间,导致民用旧住房一段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政府部门一定要尊重拆迁户的意见,不损害拆迁户的利益,在对民用旧住房进行拆迁前,一定要对拆迁户进行合理安置。
2 加强城镇土地规划与计划管理
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城镇土地做出整体规划,确定每年由于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掌握土地的利用开发强度,要做好城镇建设用地的关键技术指标管制。建设部门要提供建筑密度、建筑限高、容积率、绿地率和用地性质的关键技术指标,并且要按规划严格地实施。对于违反建设用地的规划的行为,要对相关负责人给予严厉地批评。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时,一定要做好住房结构用地的规划,将保障性住房、中小型商品房和棚户区改造作为主要的建设用地规划,满足城镇大部分人的需要,减少奢侈的豪华别墅建设用地的规划,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率,满足大部分人建设用地的需求。
3 加强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实行建设用地供应报备案制度
对于城镇建设用地,一定要加强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设用地的审批程序,杜绝违法用地的现象。对于已经批准的城镇建设用地,要报人民政府进行备案,在备案中必须明确供地地块的性质、面积、地块位置、用途、规划指标、供地方式和起始价等等,确定好建设用地地块的起始价的评估,明确地块的产权,做好地籍调查的工作,对于违反供地规章制度的主要领导和责任人,要给予严重地批评和警告,并且进行一定的惩罚。
4 明确建设用地土地权属,按供地标准供应
在城镇建设用地供应之前,要做好地籍的调查工作,查清楚地块的面积,明确地块的界限,做到权属清晰明确。对于建设用地供地,要严格按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供地。
5 提高市场配置城镇建设土地资源能力
要严格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对于需要进行土地出让交易的,要根据土地出让的条件,拟定土地出让的方案,在方案中要写好住房的销售价位、面积、套数,严格按照土地出让的规定出让土地。为了减少土地的损失,要建立土地的保底价和起始价,按照土地市场行情、土地的地理位置和政府供地的政策决定土地的起始价和保底价,在土地进行拍卖时,低于保底价的竞价结果无效。土地出让成交后,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土地合同管理,缴纳一定的土地首付款和保证金。
二 加强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措施
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有限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具体的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市场机制
要把城镇建设用地当做一种商品,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市场对城镇建设用地资源的分配。减少政府在土地资源中的干预作用,本着公平与效率的原则积极开展建设用地的拍卖,严格规范土地的拍卖程序,减少滥占土地,浪费土地的现象,让人们把土地看成一种稀缺的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价值规律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建设用地在市场进行公开交易,让更多地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建设用地的利用中来,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竞争意识,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价值。
2 收购闲置土地,完善政府土地储备制度
政府要扩大土地的储备,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收购,然后再将闲置的土地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方式拍卖出去,提高闲置土地的利用程度。对于在市场中无法进行延期开发、转让的土地,政府的土地收购储备机构要依法收回土地的使用权,将其纳入政府土地储备体系,对其进行重新配置。
3 充分利用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产出
由于城镇建设用地的有限性,因此,要使有限的城镇建设用地满足不断增长的城镇人口的需要,必须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率。首先,政府部门要依赖一批高效率的企业队伍,将建设用地承包给这些高效率的企业队伍。并且也要对企业在进行建设用地建设时的污染排放量有一定的控制,对于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比较多的企业要进行控制,并且勒令其退出建设。在城镇用地建设中,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污染小,而且经济效益高,是城镇发展的要求。在住房建设中,要重点建设普通居民需要的一般商品住房和实用的经济适用住房,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4 加强城镇规划,提高城镇规划对建设用地的指导作用
要加强城镇的规划,做好城镇具体区域的产业规划,然后再根据具体区域产业的规划做好建设用地的利用工作,使建设用地的利用与城镇具体区域产业的规划一致。要做好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确定近期内城镇建设用地的总量、地理位置分布、确定各种用地的布局和分配比例。
5 严禁进行土地囤积,加强城镇建设用地审批后管理
有一些建设项目由于资金不到位、项目预期不佳,导致工期拖延,久久不能进行建设,新的闲置土地产生的现象。有一些企业购买土地,只是为了囤积土地,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土地的倒卖,这些都不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导致有限的城镇建设用地闲置,而不能进行有效地利用。
总结: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和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镇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管理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管理,做好民用旧房的征收与拆迁工作,加强城镇土地规划与计划管理,加强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工作,明确建设土地的权属问题,提高市场在城镇建设土地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使其满足城镇居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传新. 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路径选择[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3).
[2] 李树元等. 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确定的影响分析与探索研究[J]. 中华建设, 2010(6).
[3] 闫永涛等.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探讨[J]. 小城镇建设, 2009(4).
摘要:研究目的:本文将就GIS技术在农用地评价、城镇建设用地评价以及工业用地评价三方面的发展应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研究方法: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资料,分析GIS技术在土地评价各个领域研究情况,加以总结归纳。研究结果:GIS技术在各类土地评价中发展较快,特别是土地适宜性的评价运用广泛,GIS技术在未来土地评价中发展空间很大。
关键词:GIS技术;土地评价;进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作为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土地资源的评价工作不断开展和细化,土地评价涉及土地的自然、经济、区位及开发管理等诸多因素,主要集中在土地质量的分等定级上,近年来随着土地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土地评价系统。其中。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作为一门新的技术手段,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GIS在我国土地评价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引入后迅速运用到了土地评价工作中,更是在土地评价的各个领域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其中,陈华[1]、倪绍祥[2]、史同广[3]、邱炳文[4]等学者都对GIS技术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做过深入的分析,倡导GIS与遥感技术的结合,还对GIS评价方法进行了详尽的综述总结。本文就近年来农业用地、城镇建设用地以及工业用地三方面,GIS技术在其中的运用、发展趋势等做一个分析总结。
一、GIS技术在农业用地分等定级评价中运用广泛
近年来GIS技术在农用地评价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文献分析,研究主要侧重于运用GIS技术农用地的分等定级工作、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两大方面,尤其侧重于农用地的分等定级的研究。
(一)、GIS技术在到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上的研究进展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开始开展,70年代开始进入系统的工作阶段。农业用地分等定级的原因是需要掌握定级范围之内农业用地的质量情况,然后依次为依据进行评价,划分出土地的级别,最终为确定农业用地基准地价提供依据,增加农业用地管理的科学性。农用地定级工作又是一项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5],因此,GIS技术在农业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上运用十分广泛。
运用GIS在农用地评价中分等定级工作的开展,目前主要是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进行,有研究者将定性分析的结果运用于农用地定级成果的调整和确定工作中,以此来提高农用地定级成果的精度[6]。在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中,王中就GIS分等定级的科学性进行了研究,并且给出了科学了论证[7]。而在分等定级是实际工作中,GIS技术运用也越来越多,张敏运用GIS数据库在土地分等定级的基础上,探索土地估价,以及土壤的成分的运算,以此来做了新浦镇农用地的估价案例[8]。王淑梅等从GIS农用地定级数据处理上入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9]。当然,在GIS技术评估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研究者也积极的做出了讨论分析,相关需要注意的问题[10]以及在传统农用地质量评价检验方法上引入新的数学模型相配合,力图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估效果[11]。
(二)、GIS技术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上的研究进展
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决定土地的用途以及土地适宜程度的基础。近年来,针对农用地的土地适应性评价增多,多数研究开始尝试运用模型进行农地的适宜性评价,而GIS技术在其中发展很快,通过对农用地的适宜性评价,最终根据适宜程度来判断农用地的质量。
张成刚等利用GIS/RS技术,对冀北地区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以此分析各等级农用地的空间分布,最后提出农用地合理利用对策[12]。对于农用地的质量综合评价以及单一的耕地质量评价管理,结合GIS技术,也有人做了相关的研究。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工作中,多数学者都在尝试把GIS技术作为一个评价的平台和具体的方法进行推广,从而为适宜性评价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套技术方法。郑磊介绍了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常用模型,以大连市金州区为例做了相关的分析;有学者提出农田立地的概念,基于GIS技术来评价农田质量,为划定基本农田提供客观依据。当然,结合GIS农用地评价方法研究,在实际的操作中,研究者针对出现的问题,也乐于引入更多的数学评价模型,进行技术的改进,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
二、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大。1978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17.92%,2013年迅速上升到53.7%。这时,出现的问题是土地城镇化速度远远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人地矛盾集中。这就迫切需要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评价研究,最大程度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城镇建设用地。通过分析,近年来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评价研究进展中,主要集中在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利用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两方面。
(一)、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有效利用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城镇建设用地在土地评价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结合GIS技术研究发展,对于城镇建设用地有效利用评价主要集中在建设用地的扩展研究、利用现状以及潜力研究几方面。
在建设用地扩展研究探索中,汤君友等以“时间过程”与“空间格局”为主线,将区域城镇建设用地扩展与自然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综合,揭示无锡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分异规律。也有人对宝鸡市1988 ~2005年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类型进行定量识别,试图寻求一种优良的扩张模式。其中,还有人认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除了考虑时间序列上的演变规律,相应的某一时期建设用地数量和结构的突然变化,也会对建设用地的使用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周伟等就对三峡地区建设用地的变化和效益进行了评价。
(二)、GIS技术在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在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主要是考虑住宅用地、商业用等几类建设用地的情况,围绕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两方面进行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李亚奇等以GIS作为主要技术平台,以嘉兴市凤桥镇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做了建设用地适宜性的研究。刘贵利围绕3种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初步建立了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程序。其中,也有学者对丘陵荒滩、黄土沟壑以及低缓坡度地区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不好的地区做土地适宜性的评价研究。
三、GIS技术在工业用地评价上的进展研究
要推进工业化发展的进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代价,而城镇工业用地需求量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也非常大。通过文献分析,对于工业用地而言,运用GIS技术重点集中在评价工业用地的节约利用以及适宜性、空间结构扩展方面。
(一)、GIS技术在工业用地节约度评价上的进展分析
在工业用地节约评价上,研究重点主要是从工业用地的利用潜力上进行开展,探索充分挖掘工业用地的潜力,以达到土地的节约利用的效果。如甄江红以包头市为例,根据评价标准划分出低度利用、适度利用、集约利用及过度利用等土地利用类型,提出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而蒋贵国在前者研究的基础上,增加运用极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评价各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潜力挖掘程度,最后提出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
(二)、GIS技术在工业用地适宜性和空间结构评价上的进展分析
由于工业用地自身发展与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等的区别,在选址上更要考虑适宜性和空间结构组成。结合GIS技术评价工业用地适宜性研究上,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适宜性评价广泛开展;张树深以大连市为例,引入概率神经网络模型与GIS软件结合,进行了工业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26]。也有人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的土地利用提出建议。
在GIS技术工业用地的空间结构扩展研究上,研究都是通过收集现阶段的资料,或者结合RS遥感图像,分析对比工业用地的结构变化,再发现相应的问题,最后找到整合工业用地的方法。吴兵等人揭示城市工业用地随时间、空间变化的规律,阐明城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有人用GIS支持的空间定量分析方法对工业用地立地条件进行评价,探讨工业用地空间整合模式,再提出整合方案。
四、结论
目前,在土地评价的各个领域,结合GIS技术做评价分析的探讨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定量化和科学化,使土地评价工作的开展更加细致和精确,其中,结合GIS技术的土地适宜性评价非常广泛和完善,在各类用地评价中也各有侧重。当然,这其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农用地评价中,基本以耕地的分等定级研究为主体,在林牧等农用地上评价研究较少。在城镇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评估上,侧重于土地适宜性以及节约度的评估,而未来土地评价的发展,需要更新的评价方式以及提高评价的精确度、实用性。所以,未来GIS技术在土地评价工作中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与土地评价相关的GIS软件的二次开发、结合数学模型的配合运用等都是新的发展方向。(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华,孙丹峰.基于GIS技术的土地评价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遥感.2008,3(77):10-14
[2]倪绍祥.近10年来中国土地评价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6):672-683
[3]史同广.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06-115
[4]邱炳文,池天河,王钦敏等.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5),20:20-44
[5]程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与调查工程”发展历程与前景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02(6):4.
[6]黄盛林.最新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与耕地资源保护实务全书[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187.
[7]王中,基于GIS分等定级-以无为县为例.学位论文[D].2007.05
[8]张敏.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研究—以慈溪市新浦镇为例.学位论文[D].2004.03.
[9]王淑梅,张永福,范兆菊.GIS的农用地定级数据处理浅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1),13:36-39.
[10]吴志伟,陈文波,余敦等.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江西省分宜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7(6),14:390-393.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扩张 驱动因子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根据以往的研究与我们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过程中,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政策因素是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是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最根本因素,人口因素是促进建设用地增长的最直接因素,而政策因素是促进建设用地增长的重要因素,以下我们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经济因素分析
以经济学角度出发,城市从本质上就是一个经济活动的综合体,而人们之所以聚集于城市,也是为了便于各种经济活动的进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因素对于其产生与发展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为了衡量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将分别从GDP,固定资产投资额等方面进行分析。
a. 经济发展指标与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相关性分析
城市GDP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相关性分析
为了具体分析城市GDP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间相关关系,我们首先对重庆市1997年至2009年间的GDP状况和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表二重庆市GDP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关系表
(数据来源于1997-2009年重庆统计年鉴)
为了更进一步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与趋势,我们可以根据表2的数据,做出重庆市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人均建设用地量变化的相对坐标系趋势图。如下图所示:
图三GDP总量,人均GDP,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人均建设用地趋势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市GDP,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人均GDP,城镇人均建设面积都随着年度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并且它们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一致性,都伴随年度的推移而不断上升。
从以上的趋势图中,我们只是对各指标间的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各自的相关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尚不得析,以下我们将运用SPSS对1997年到2009年间GDP增长与城镇建设用地变化情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说明:由于收集的数据有限,所以此处的相关性分析只作粗略的关系研究,不表示定量关系)分析结果如下:
表三 GDP,人均GDP与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人均建设用地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总量,重庆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重庆GDP总量,人均GDP四者间的相关关系。其中GDP总量,人均GDP对城镇建设用地问题间相关度在0.01 level条件下分别为.920**,.944**,,达到显著正相关,构成了促进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经济因素。
b.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相关性分析
为了了解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下表对1997年到2008年间的各年全社会固定投资与房地产投资额情况有所了解。
表四1997-2008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额情况表
(数据来源于1997-2008年重庆统计年鉴)
从以上表中,我们看到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对于社会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额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都是逐年的增加的,并且增长比例越来越快,那么其与城镇建设用地间的关系如何,我们将从下相关性分析得出。
表五 固定资产投资额,房地产投资额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建设用地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之间关系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980**,.988**,为正相关。, 并且我们可知道,随着两者投资额的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也是不断的增长的,构成了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
c.经济因素对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影响的原因
1.地区GDP增长促进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从而促使了人均用地需求的增加。
在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的过程之中,人们不论是对于城市功能的完备性还是居住的便捷性而言,都会对城市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表现在居民居住条件与周边配套,交通条件的改善上,而这部分功能的完善是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的,但这也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从而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推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扩张的影响因素。
2.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工商企业用地的增加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其内的企业与工业的数量必然也会呈现出一番增长的态式,与之相对的建设用地也会伴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步的增加与扩张。特别是如今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招商引资设立了一大批的优惠条件。尤其是如今各个地方政府都热衷于的经济开发区与高新区建设等,更是大规模的占用城市近郊的土地,造成了城镇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的又一重要的原因。
3,城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集聚作用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但会带动其内在居民与工商企业用地需求的增长,从别一方面,由于其优越的经济与居住条件,还会对周边乃至全国的居民与工商企业都会有集聚作用。这样,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有外来人口与工商企业的进入,而这部分人口与外来工商企业同样会形成对土地的刚性需求。也正是由于这样,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外人口企业的吸收能力越来越强,由此也造成了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长与扩张因素之一。
2.人口因素分析
为了研究城市人口增长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可以从重庆市2000年到2009年间的城镇人口与城市建设用地相关数据出发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a.城镇人口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相关关系
首先,我们可以先对城市人口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相关关系在散点图中做一大致的了解,如下图:
图四重庆城镇人口总量与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散点图
(数据来源于是1997-2009重庆统计年鉴)
从以上的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市城镇人口增长与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间是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的,并随城镇人口的增长而增加。
我们再将数据带入到SPSS中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下表:
表六 城镇人口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以上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970**,达到显著水平的正相关,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建设用地也不断的增加。
城镇人口增长的过程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即城镇化率的提高,我们通过统计年鉴查得2004年至2009年重庆市城镇化率分别为43.5%,45.2%,46.7%,48.3,49.9%,51%,那么城镇化率的提高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通过做出两者的散点图进行比较:
图五 城镇化率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散点图
(数据来源于2000-2008重庆市统计年鉴)
VAR00001:城镇化率VAR00002:城镇建设用地总量
从以上散点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化率作为描述城镇人口动态变化的指标之一,随着其提升,城市建设用地也是不断上涨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城镇人口总量,城镇化率的变化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一番简要的比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伴随着城镇人口的增长与城镇化率的提升,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多,两者体现出了一定的正相关性。
b.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系数下对重庆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衡量
如果说城镇人口不断的增长与城镇化率的提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那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应该控制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才是合理的的呢,目前以人口的因素衡量城市建设用地是否存在过度扩张的一个常用的指标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系数,下面我们以重庆市市为例对此指标做一介绍。
首先,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系数是指一个城市的建设用地对外扩张的速度与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增长速度的比例。我们常用此指标来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的合理性。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弹性系数公式如下:
R(i)=A(i)/Pop(i)[ 郑长德, 钟海燕. 现代西方城市经济理论[M] 经济日报出版社.233]
R(i):城市i的建设用地扩展的弹性系数
A(i):城市i的建设用地平均年增长速度
Pop(i):城市i的市区非农业人口平均增长速度
现在,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将重庆市市近几年的建设用地扩张速度与人口增长速度代入上式可以得出下表,并以此对重庆市人口增加使城市规模扩张的合理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表七 重庆市2000年—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弹性系数变化
(数据来源于2000-2008重庆市统计年鉴)
我们将以上各年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弹性系数进行加总平均可以得到重庆市2000年—2009年间的建设用地扩展弹性系数的平均数值为2.22,而根据国际惯例,当这一个数值超过1.2时,则属于城市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存在过度开发的情形。
所以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重庆市的建设用地受到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影响而出现了大规模增加的局面,就目前情况而言,已经出现了过度开发与扩张的现象。
人口的增长是推动城市规模扩大的最直接的方面。因为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需要为之提供相对应的住所以及相关的生活配套设施,比如商场,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交通等方面的用地,因此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3. 政策因素分析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国家的政策对其的影响同样也是非常巨大的,不论是国家对于全国范围内的政策调整,还是针对个别城市的相关政策,都会对一个城市的长期发展造成深刻影响的。
a.重庆市产业政策影响
1.三个产业各自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推动作用
从2000年至2008年间的,由于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过程中,特别是重庆市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产业政策调整,退二进三政策等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各个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下是各年的产业投资总额表,我们首先由此出发,分析其对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
表八2000-2008重庆市各产业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于2000-2008重庆市统计年鉴)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运用SPSS做一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表九三个产业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从以上的分析结果中我们看到,城镇建设用地总量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为:.958**,.963**,.975**。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建设用地的相关性最高,而其次分别人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
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得出,近几年,由于国家退二进三等政策方向的出台,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城市层面,在政策的扶持下,第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第三产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对于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是比较的大的,加上最近几年重庆市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共同促进了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
b.土地利用政策影响
在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长的过程中,除了一个城市本身运行的状况会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造成影响,还包括了一些我国相关的土地利用政策。比如,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城市近郊的城乡结合部,政府为一味的求得经济的发展,而一直乐于将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土地,然而在如今的征地过程中,征地的范围存在过宽的漏洞,而且征地过程中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仍存在模糊的概念,并且征地的补偿标准低,因此政府部门为谋取地方政绩与短期利益,滥用土地征用权,过快过宽的征用城市近郊的农村土地,造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过快无序增长。
并且除此之外,重庆作为国家布局西部的唯一直辖市,其还享受了国家丰厚的政策优惠,如在财政上的专项补助,对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的支持,城乡统筹建设的试点等,都为重庆市的发展带来的无数的机遇,但在此同时,也对重庆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带来了增长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今日城镇建设用地过度扩张的局面。
4.其他影响因素
在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除去上述因素,还有很多单一具体的因素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增长造成深刻的影响。
如现目前各大城市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的高新区建设,大学城建设等都造成了城镇建设用地的快速增长。比如,经政府批准的重庆大学城,位于市区近郊的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和陈家桥镇,一共占地20平方公里,然而在这样大面积的开发建设项目中,其利用的方式却极其的粗放,这构成了本来就比较紧张的城镇建设用地越显紧缺,而不得不依靠外延式扩张。
我们对影响城镇建设用地的基本因素分别从经济,人口,政策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得出在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几者的相关关系。并且从中我们知道,经济因素是促进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最本质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人口是影响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最直接因素,直接作用于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而政策因素则是影响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调整因素,对于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明洪,李秀彬 .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中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其耕地的占用[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34(12):1157-1165.
[2]陈琳. 1995~2006年重庆市城市土地扩张与驱动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09.37(26) 12630-12633,12709
[3]鲍丽萍, 王景岗.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浅析 [J]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8 :68-72
关键词:来宾市 小城镇建设 意义 对策
广西来宾市是2002年撤销原柳州地区后设立的地级市,辖四县一市一区,全市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建市十年来,来宾市城镇化仍较低。正确认识加快来宾市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科学总结来宾市小城镇建设的经验教训,有的放矢地提出来宾市小城镇建设的基本对策,对于加快来宾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来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显的尤为重要。
1.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来宾市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来宾市目前乡镇总数66个,其中,建制镇29个,乡37个,行政村724个。“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人口83万人,城镇化水平约为35.2%,城镇化水平低全区7个百分点,低全国12个百分点。来宾作为新建地级市,主城区2002年以前还是一个县城,至今面积和规模仍偏小,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目前来宾35.2%的城镇化率,主要是由县城、集镇贡献的。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来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1.1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据有关研究表明,按照现代化小城镇发展的设计要求,仅基础设施平均每平方公里就需要投资1-2亿元,这将有力地拉动来宾GDP的增长,进一步扩大来宾内需。
1.2有利于扩大小城镇集聚效应。来宾农村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能有效配置资源,产生综合效应和集聚效益。一般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用,可节约土地20%-30%,电讯线路节30%-40%,交通运输线路缩短20%-30%等,还便于企业间的协作与联合,节省交易费用,使农村中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产生规模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1.3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来宾小城镇建设,能有效地促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来宾农村剩余劳动力,避免来宾农村剩余劳动力盲目向大中城市流动。
1.4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来宾广大农村的富裕,“富民强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对于来宾这样一个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只有加快小城镇建设,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后,来宾市城镇化的整体水平才能快速提升,各种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效应才能显现出来,来宾城乡差距才能得到实质上的缩小,来宾城乡统筹发展才成为现实,来宾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成为可能。
1.5有利于后发赶超。来宾市作为新建地级市,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总量位居全区后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民生活水平不高。要实现“富民强市”新超越,关键在于如何增加经济总量,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富裕,来宾“富民强市”终将是一句空话。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来宾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来宾农民致富的捷径。
2.来宾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布局不合理,规划较滞后
一是小城镇数量过少,分布不均,规模参差不齐。目前,来宾市有建制镇29个,主要集中在县城、沿河、沿国道省道地区,从总体上看,存在着数量过少,分布不合理、“低密度、小规模”等问题,致使建制镇规模过小,难以对周边地区起到应有的辐射作用。二是小城镇自身规划滞后,规划管理不严肃,建设随意性强。一些县(市、区)出现了无规划乱建设、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或者建设牵着规划走等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此外,小城镇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比较严重,乡镇一级主要领导的变动比较频繁,新领导上任后,对小城镇建设往往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对原有规划进行变动,使小城镇规划流于随意,缺乏长期性和严肃性。
2.2人口规模小,吸纳能力弱
镇区人口是反映小城镇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认为,小城镇人口应为5万人以上,镇区人口2―3万人才能产生一定的聚集效应,而来宾市六县(市、区)除了兴宾区人口总量超过百万以外,其余县、市人口总量没有超过40万的,特别是合山市人口只有15万余人,金秀瑶族自治县人口也只有15万余人。六县(市、区)各乡镇人口基本在2万人以内,镇区人口在1万人以内。由于小城镇聚集规模小,非农化程度较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聚集二、三产业的能力不强。造成小城镇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的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影响。
2.3偏重增长速度,忽视增长质量
由于乡镇一级主要领导变动较频繁,新领导上任后,往往注重考虑自己任期内小城镇的发展,导致在来宾市诸多的小城镇建设中,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看得比较重,重视经济建设,追求短期效益,却忽视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结果,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了,却对资源合理利用、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注重不够,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也较差,出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最终影响了小城镇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4资金筹集渠道单一
目前,来宾市小城镇的投融资体制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政府仍然是最重要的投资者,各类企业、个人参与投资的很少,在吸引社会资本上缺乏有效的机制,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而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乡镇财政状况紧张、资金短缺现象比较普遍,不利于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2.5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由于有些地方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掠夺性开发利用资源,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城镇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新的破坏;二是环境管理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三是多数乡镇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不重视“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四是小城镇注重近期效益,引进企业门槛过低,在产业筛选、主导产业培育等方面,缺乏长期设想,甚至无条件地接纳大城市淘汰的污染企业,使小城镇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五是城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2.6小城镇体制改革滞后
当前来宾市小城镇建设中仍存在一诸多政策和体制,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比如,乡镇一级财政不能完全独立,适应市场化的投融资渠道尚未建立起来,缺乏必要的土地置换和流转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打破,不同城镇之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等等。
3.加快来宾市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思考
3.1结合来宾实际,走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道路
一是加快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是来宾市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必须加快建设。2012年是来宾市建市10周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主城区打造成“桂中水城”,建设168栋20层以上的高楼。二是坚持分类指导。继续发挥来宾市主城区的领跑作用,强力打造迁江、凤凰两个新城区。重点建设金秀、武宣、象州、合山、忻城五个县城,提高县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着力建设重点镇。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的中心镇提升发展质量。三是积极培育沿河、沿路城镇带。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红水河、柳江、黔江重点城镇。利用湘桂、来合铁路,建设沿铁路线重点乡镇。三是利用桂林至南宁、梧州至平果、三江至北海等高速公路,建设沿高速公路线重点乡镇。利用国道、省道,建成沿公路沿线重点乡镇。五是建设其他沿公路乡镇。
3.2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提高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
首先,规划应满足当地发展的合理需求。小城镇应与本县县城、来宾市中心城市配套规划,形成城镇一盘棋,周边城镇相互呼应的系统效应。其次,规划应满足当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小城镇规划,应充分考虑小城镇作为来宾农村“领头羊”的地位,统筹协调来宾城镇腹地的农村经济和公共事业发展。第三,规划应以科学选址、准确定位为前提。小城镇选址和定位要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结构等实际,对小城镇进行功能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和不同风格的景观结构。第四,规划应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每个小城镇都要规划好工业区、中心区、住宅区、绿化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妥善安排各功能区的协调发展。第五,加强规划管理。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规划的战略地位和统揽作用,要以抓好城镇近期规划为重点,切实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的监督。要对城镇规划实施用地布局和建设检查。
3.3培育小城镇产业支撑体系,夯实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
首先,要培育小城镇产业支撑体系。要从各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准适合自身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并据此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其次,要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民营经济。要抓住国家“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广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强劲的原动力。第三,要抓好城镇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聚;同时,吸引周边大城市如柳州、南宁、桂林、河池、贵港、贺州、梧州、玉林的资金、产品和企业向小城镇工贸园区转移。第四,要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以商兴镇。利用小城镇人口集散特点,兴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零售市场和各类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市场带动加工业发展,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小城镇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第五,要抓好特色现代农业,促进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来宾市作为广西农业经济比重较大的市,小城镇建设应大力发展甘蔗、粮食、桑蚕丝、金银花等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走以农兴镇,以镇促农的路子,注重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城镇化。
3.4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改善小城镇投资就业环境
首先,要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要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营利性基础设施。要结合来宾市创建“国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区城市”,深入开展“三求”文化惠民工程和文明卫生创建活动,提高城镇文化品味,优化城镇质量和格局。其次,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镇就业。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民外出打工就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切实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
3.5强化科技进步,加大环境管理力度
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必须强化科技进步的支撑作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兴宾区的凤凰镇可以打造成来宾及至广西动漫基地,迁江镇可以打造铝精深加工基地;金秀县金秀镇可以利用“世界瑶都”品牌打造成中国现代瑶医基地;忻城县城关镇可以打造成广西金银花种植加工基地;合山市岭南镇可以利用“广西煤都”品牌和被列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契机,利用科技进步打造经济转型示范城市。要严格实施小城镇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战略。做到同步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应与环境保护规划同步编制并相互协调;同步实施,要严格实行“三同时”的规定,新建及改建项目,环境保护工程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遏止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3.6建立多元投资机制,拓宽小城镇建设筹资渠道
要盘活土地资源,以地聚财。按照节约土地的原则,将土地受益大部或全部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启动民间投资,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小城镇尽快步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要探索金融服务小城镇建设的改革。比如在小城镇创办股份制性质的金融机构等途径,为小城镇提供更多资金来源。
3.7完善政策和制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要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形成一批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中心镇。通过实施撤乡并镇,使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得到扩张,发展后劲增强;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要推进小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要结合广西“桂中治旱工程”和农村土地整治工程,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要探索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在快速发展中,由此我想到了水问题,特别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北方。借鉴大中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有关水方面的经验教训,水问题理应高度重视。我认为,水问题应该包括给水、排水和污水处理几部分。给水不容忽视,而排水似乎更为重要。2012年雨季到来时,多座城市出现内涝即是例证。
小城镇建设中给水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化人口每年以2%的速度递增,城市供水和用水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建设的人口递增速度会远远超过2%,尽管小城镇人口数量比不上大中城市,工业用水量也相对较少,但是对于淡水资源原本就匮乏的我国来说,未来的供水和用水矛盾必将日趋扩大。众所周知,小城镇周边的农业用水量本来就不少,加上农民节水意识淡薄和灌溉技术落后,无疑为小城镇供水形成压力。目前,这一压力在一些区县甚至乡镇已经显露,就北方而言城镇自来水井越打越深,而供水能力却并未提高。相反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地下漏斗不断出现并扩大,华北地区就存在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尽管北方没有出现像南方那样的地面沉陷现象,但是从长远来讲,也不尽乐观。
为此,在小城镇建设中,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供水设施,在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上着眼于长远发展。小城镇经济发展目前虽滞后于大、中城市,但从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来看,有逐年加快的趋势,小城镇的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也必然与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定额步步逼近。因此应以发展眼光确定小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在供水管网、泵站要着眼于未来发展,使用新型输水材料供水,减少水漏失。根据《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规定,城市供水基本漏损率为12%,我国城市供水平均漏损率约20%,与欧美发达城市7%漏失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小城镇水厂设施等因素影响,小水厂的供水漏失率普遍高达20%~30%,最高的年供水漏失率达到40%以上。随着我国小城镇进程的推进,管网减漏对于节约水资源,保障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节约水资源,小城镇浇洒道路、绿化等其他市政用水建设要结合地域特点,采用收集雨水,污水净化水等方式。如地下储雨池,用于收集屋顶、庭院和地面的雨水,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冲厕、洗车、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或消防用水等。地上储雨容器(桶、罐),多用于收集屋顶雨水,所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庭院洒水、浇灌花草,节约自来水。还有就是居民小区采用新的渗水材料硬化,有效利用雨水,补充地下水。
小城镇建设中排水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排水体制不仅关系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是采用分流制,还是采用合流制,可以从环境保护、基建投资、管渠维护管理、工程施工等几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小城镇现状基础设施薄弱,市政建设资金缺口大,污水处理厂一步到位难度大。排水体制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城镇的特点,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满足保护环境与生态的要求,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可分期建设。同时,小城镇排水体制选择应结合城镇总体规划,考虑原有排水设施、地形、水体等因素,综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各方面因素确定。
小城镇现状排水管网普及率约40%,规模较小的城镇大多采用排水渠,因为小城镇的排水系统一般都是由自然沟和泄洪渠、农田灌溉渠发展、利用起来的。有的仍采用明沟,有的经过修缮,加盖形成了暗沟或盖板涵,排水方式简单。许多小城镇污水处理几乎是空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修建污水处理设施势在必行。
排水规模小、排水系统滞后,排水体制多为合流制。小城镇排水量较大城市小,目前小城镇排水系统普遍滞后,现状沟渠布置零乱、排放口众多,居民多自发修建一些排水沟。小城镇集污系统在老镇区采用合流制,在新建区采用分流制的排水体制较为普遍。
总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小城镇规划要求将越来越高。小城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建设水平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小城镇规划任务之多、之重,为推动小城镇城市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出一大批新型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意义重大,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青岛市建筑市场正在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0%,到2020年,我市建筑业将达到总产值2400亿元,实现增加值735. 32亿元。此外,随着青岛地铁的全面开建以及胶东国际机场、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青岛市建筑业投资规模仍将持续增大,到2030年仅规划的14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1500亿元。2.2国内其他城市建筑市场需求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平均年增长由“十二五”时期的9. 0%下调至5.5%,建筑业增长速度开始进入较快的下行通道,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业规模及总量将继续增大,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建设将实现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到约53亿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平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约35平方米。此外,山东省是国内经济比较强的建筑业大省,根据山东省建筑业“十三五”规划,全省建筑业增加值到2020年达到5000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300亿元。这也为青岛市建筑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3国外建筑市场需求情况
随着新型经济体的蓬勃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外建筑市场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未来几年,从整体规模、发展结构等各个方面看,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都将呈逐步提高趋势。
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完成了9596亿的营业额,同比增长达8. 2%,新签13084亿元合同额,同比增长达9.5%,同时带动设备材料出口161多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60个国家新签工程项目合同额926.4亿美元。国家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全球建筑产值将增至12.7万亿美元,建筑公司的海外营业额预计将超7800忆。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波兰、美国将成为建筑业增长的主要阵地,推动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建筑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其中,中国建筑企业将主打亚非拉,在国际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2021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将达3352亿美元,预计完成营业额将达2518亿美元。3影响青岛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青岛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国内先进城市建筑业发展和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的要求相比,我市建筑业在整体规模、经济效益、发展层次上仍存在着明显差距。3.1建筑业整体规模有待扩大
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而我市2016年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 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究其原因,我市建筑业企业总体数量偏少、资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成为影响建筑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我市建筑业企业主要是中型或中型偏大企业较多,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过度集中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直接导致行业内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这就导致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二是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在过度集中的综合承包市场板块里面呈现出“僧多粥少”的局面。3.2建筑业经济效益增速缓慢
一是市场结构单一。青岛建筑行业由于受传统保守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企业“不愿、不敢、不会”走出青岛发展经营,发展视野仅仅局限于青岛本埠市场,发展空间极小,尚未形成本市、埠外、境外“三分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资质过分集中。我市建筑业企业资质主要集中在房建、安装、装饰装修等3个专业,地铁、市政、路桥等国家重点发展的高利润、高附加值专业施工能力比较薄弱,缺少与国字号企业及先进城市同类企业竞争的实力。3.3建筑业发展水平亟需提升
目前我市建筑企业在管理上仍属粗放型,存在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和规模现象,部分企业仍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在管理技术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尚未应用现代计算机等信息管理技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总结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人才匮乏,发展理念落后。对高端人才的培养、教育与提高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一批一专多能、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型人才,遵循传统的发展模式,导致部分企业安于现状,满足于眼前利益;大部分企业处于行业的低端,只有极少数企业涉足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附加值高的建筑领域。3.4外地企业大量抢占市场份额
据统计,2016年市级直管的新开工项目106个,其中,外地企业承揽项目41个;新开工项目总造价165. 08亿元,其中,外地企业承揽项目总造价82. 68亿元,占50. 08%;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外地企业承揽项目的造价比例远高于个数比例,说明我市大型项目被外地企业承揽的更多。另外,如地铁工程、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大型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由外地企业“垄断”,胶东机场、华润中心、深蓝中心等具有“标志性”的大型房屋建筑顼目都由外地企业施工完成。4推动青岛市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建筑业要通过深化建筑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转型升级,力争在所有制结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陆海统筹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在增长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率先实现由“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化”发展模式的转变。4.1提升发展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一是树立建筑业“品牌化”理念。引导和鼓励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把创立、维护和发展品牌作为系统工程,贯穿于建筑施工、经营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着力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企业应始终把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永恒的主题,积极争创“鲁班奖”、“泰山杯”等奖项,依托精品工程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二是树立建筑业“现代化”理念。大力推进建筑产业化,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核心团队,拥有一流管理、技术及操作人才,提升企业发展软实力。教励企业引进高科技、高水平的技术装备,提高现代化生产能力,加快实现建筑业的工业化、现代化,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树立建筑业“国际化”理念。科学引导企业“走出去”,培育一批能够适应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项目管理企业及工程施工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企业在高铁、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立足青岛作为“一带一路”双向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依托“青岛国际工程发展联盟”,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地开拓国际建筑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对外经济合作经营权,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独立承揽建筑工程,或与国内优势企业、国外企业联合开拓国际建筑市场。4.2调整组织结构实现多元化经营
一是调整组织结构。构建以高等级企业为主,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建筑业结构体系。鼓励大型骨干总承包企业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本土等优势,通过合资、联合经营等形式实现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发展,向交通、水利、港航、铁路、城市轨道等领域拓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等高附加值行业延伸,增强综合竞争力。鼓励中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向专业承包企业发展。敢励专业承包企业以技术、专利、差异化管理为特色,加强科技创新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专业优势,逐步打造自身特色及品牌。推动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二是完善市场结构。充分发挥建筑业企业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以及世园会、高新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抱团”发展,加强与金融机构、国内一流开发、施工、设计、咨询企业合作,大力开拓埠外市场,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股份合作、项目合作等方式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联合,参与国际承包工程,基本形成建筑业本市市场和埠外市场并重的市场格局。三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工程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鼓励投资咨询、勘查、设计、监理、造价、项目管理、招标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集团化模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4.3强化政策扶持形成健康发展新动能
加强建筑业政策引导,学习江苏、浙江等建筑业发达地区政府牵头扶持建筑业做大做强的做法,切实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优势产业和形象产业着重培育。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有关鼓励、扶持我市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政策的激励性和操作性,从巩固企业本土市场、融资、税收、市场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为本地建筑业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达到建筑业大发展与高贡献的双丰收,为我市建筑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提供重要保障。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要求,城镇化建设调整了经济社会结构,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为80%,我国2016年达到了57. 35%。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逐渐向城市郊区转移,我国部分大城市也出现了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的现象(王放,2004)。
小城镇是某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城乡之间的纽带和结合点,联结了大城市和乡村,是农村和城市的桥梁,是乡村城镇化的中间阶段,是农村向城市的过渡,已经具有城市的特征,又保留了农村的部分原貌。小城镇建设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和重要途径,是城镇化的基础,可以缓解市中心的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等现象。
我国现有3.3万个镇,2. 01万个建制镇,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土地、户籍、就业、社保是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指经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就业和公共服务。 研究小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丰富了土地制度的相关理论,拓展了我国的土地流转制度。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良性发展,防范小城镇建设中可能出觋的风险。2文献综述
对小城镇建设的研究非常丰富。有学者对小城镇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我国小城镇吸纳了24%的城镇人口(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2013),小城镇建设是中国特色新型农村城镇化的现实选择,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在发展小城镇上(孔祥云,2013),中国城镇化的潜力和重点在城乡结合部,即重点小城镇(吴良镛,2003)。
有学者对国内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三种传统模式,珠三角模式、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提出发展2 5万人口的小城镇,把小城镇作为人口的蓄水库,减轻大中城市的人口压力(,2000)。“在发达城市周边农村采取宅基地换房办法建设小城镇、实现农民就地转移并通过深层次制度改革实现转移农民的真正市民化是发达城市郊县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模式选择。”(梅顺达,2015)。
有学者对国内外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综合研究。刘会晓认为国外小城镇建设的模式有:卫星城市建设模式、综合建设模式、绿色或生态小城镇建设模式,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是坚持多样化、走环保与生态之路和发展特色小城镇(刘会晓,2013)。黄妍妍总结了国外小城镇建设的7种模式,有卫星城市、新城、生态宜居小城镇、侬靠特色产业支撑、低密度蔓延的郊区化、行政管理导向的高度集中、缺乏产业支撑的外部经济等建设模式,描述了国外小城镇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对我国小城镇的建设模式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我国小城镇建设面临的难题和路径选择(黄妍妍,2015)。
有学者对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问题进行了研究。宅基地是城镇化建设的土地来源(杨一介,2007),农民从土地经营权的转让中获得收益,土地所有权的集体所有性质没有改变(方辉振,2010),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市化”的速度快于“人的城市化”的速度,致使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刘亭,2002)。曹刚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的城镇化经历了城市瓦解农村、城市馈补农村和农村转变城市三个阶段,是一种“否定之否定”(曹刚,2010)。
有学者对小城镇的功能进行了研究。小城镇联结了城乡经济(杨林防,2003),小城镇是城市与乡村的过渡阶段(王士兰,2001),小城镇在发达城市周边农村的城镇化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陈鸿彬,2004),小城镇可以缓解发达城市的各种矛盾(朱东风,2005)。不能够通过农业向工业转变来发展农业经济,应当通过小城镇建设改变农业经济的结构和布局,从而发展农业经济(郭影,2014)。
在小城镇建设的就业方面,研究者认为小城镇的村民应该在本地就业(崔功豪,1999),需要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周泽炯,2004),小城镇聚集了产业可以促进村民就业(肖万春,2003)。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将小城镇建设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聚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示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区域中心。到年,乡镇规划区内,常住人口增长目标为:陈巷、长岭、余店、马坪达到2.5万人,杨寨、关庙、郝店达到1.5万人,其他乡镇达到1万人;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供水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30%。
二、科学制定和完善小城镇规划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区域中心和小城镇的定位,整合区域内各种要素资源,充分发挥小城镇比较优势,编制好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与《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坚持因地制宜、规模适度、统筹兼顾、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小城镇内其他专业规划,必须充分征询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意见,必须服从小城镇总体规划。
各乡镇要在年7月1日前完成所在地的集镇总体规划或总体规划修编任务。
市建设局要成立小城镇规划服务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其技术专长和管理职能作用。
各乡镇要在国土资源管理所加挂村镇规划管理所牌子,明确专班专责,经市建设局委托,履行辖区内规划管理职能。其工作经费来源,由市政府每年补贴1万元,乡镇财政每年列支1万元以上。各乡镇规划报建手续,由规划管理所受理和审核,乡镇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报乡镇行政主要负责人审批。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年年底以前,各乡镇要建设一条供排水设施完善,硬化、绿化、亮化配套,商贸活跃繁华,秩序井然有序的示范街。
每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开发建设房地产面积,重点镇要分别达到100万元、1万平方米以上,其他乡镇要分别达到50万元、5000平方米以上。
四、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一)垄断城镇规划区内土地经营。依法将省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国有存量土地及其他依法确定的国有土地通过招拍挂出让土地使用权,实现收益最大化。每个乡镇每年经营性土地挂牌出让土地1宗以上,土地出让净收益重点镇要达到100万元以上,其他乡镇要达到50万元以上。除土地出让成本费用外,全部返还给乡镇用于小城镇建设,不得挪作它用。
(二)建制镇规划区范围内恢复征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
(三)引导支持乡镇通过农贸市场、停车场、告位、自来水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偿转让筹措资金。
(四)鼓励乡镇通过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
五、强化小城镇管理
小城镇规划区内个人建房按照限定条件、控制规模、严格程序、强化监管的原则,依法审批,依法管理。对小城镇违章建筑,各乡镇负有发现、制止、协助拆除等日常监管责任,对较严重的违章建筑,由市建设局依法拆除和处罚。
条件成熟的建制镇,成立城镇建设管理监察中队,经市城管局委托,履行城镇管理职能。其他乡镇在社会事务办设立集镇建设管理专班,依照有关规定管理集镇。
迁入小城镇的农民,要求转为城镇户口的,公安部门应及时办理,在办理户口变更登记时只收取工本费;不愿转为非农户口的,现有生产资料经营权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不变。
六、建立督查、激励机制
市政府对各乡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土地出让、新增就业人数、集镇秩序管理等情况,实行季度通报、半年总结、年终观摩评比制度。对年终综合考核排前6名的乡镇各奖1万元;对当年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镇达到100万元的奖8万元,其他乡镇达到50万元的奖6万元;对按期完成集镇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任务的乡镇,市政府给予3万元以奖代补资金。
七、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成立以市长周静同志为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延涛同志为副组长,市政府办、农办、建设、国土、城管、财政、工商、交通、公安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也要成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其他班子成员实行定责任、定任务、包街道、包项目等包干责任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