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生态养殖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项目建设背景
在县委组织部对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的不断引导与鼓励下,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悉心指导下,龙港镇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当地实情,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创业增收,创建斑嘴野鸭生态养殖中心。
二、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凤江村是个传统的农业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由于种植业收益率低及凤江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所限(易涨水,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导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如何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破解这一瓶颈,增加农民收入,成为摆在当前的一道难题。
凤江村群众有养殖的传统习惯,养殖积极性高,但由于品种单一、生产原始、技术落后,且防疫工作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甚至造成鱼鸭的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打击了农民的养殖积极性。此外较小的养殖规模没有给养殖户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让农民真正做到养殖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农村养殖的紧迫课题。
三、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野味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经过人工喂养结合野外放飞的野鸭,能很好保持纯正野性。其肉质细嫩,脂肪少,野味浓郁,并以其低胆固醇,低热量、瘦肉率高、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我县绿色野味品种少之又少,市场需求空间巨大,千家万户的餐桌、宾馆、酒店等到处都是施展魅力的地方。野生水禽养殖产业孕育着巨大的商机,随着人民对食品安全及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生态野味消费需求量将会逐年快速上升,后市一路看好。
经调研,我们认为根据凤江村区域位置及市场特点,结合龙港城区的消费水平,非常适宜在此地开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由于本县鲜有人进行斑嘴野鸭养殖,市面上极少量斑嘴野鸭皆由外地运入,仅见于个别高档酒店,运输费用占产品成本很大部分,造成该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极大限制了普通消费者对斑嘴野鸭的消费需求。因此,我们认为高品质的野味养殖业在我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前景。
四、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养殖规模与方法
苍南县福利蛋鸭养殖场由残疾人创办,是全县规模较大的蛋鸭养殖基地。自2006年创办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合作社得到较好发展。现养殖场共有水域面积约4亩,杂地面积约3亩,养殖场面积较小,因此需要发展立体生态养殖业,充分发挥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去年底大学生村官到该养殖场做完调研后认为蛋鸭养殖市场饱和度高,附加值低,建议该社可利用多年的养鸭经验,合作发展斑嘴野鸭生态养殖。斑嘴野鸭抗病能力强,味道纯正,营养价值高。该品种野鸭养殖在我县尚属空白领域,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增收明显,前景广阔。若市场销路能够打开,可扩大生产规模,进行野鸭及鸭蛋深加工处理,带动本村及临近村农户发展相关生态养殖业、禽畜加工业,共同致富。
所谓生态养殖主要是用谷物、玉米、豆类和黑麦草作为主食喂养野鸭,河道放养经济鱼虾类。野鸭吃剩食物可扫入河道作为鱼食,小部分鸭粪可滋养水生浮游生物供给鱼虾食用,大量节省鱼虾饲料。竞争力弱的小鱼小虾还可以成为辅食供放飞野鸭时它们自主觅食之用,增加鸭子野性。大部分鸭粪还田用作黑麦草肥料或作为邻近番茄、柑橘等经济作物肥料。副产品野鸭蛋可直接供应市场或供应食品加工厂进行深加工。野鸭毛亦可销往附近羽绒被服厂。相信依靠科学养殖和精心管理,野鸭生态养殖一定大有发展前景。
现在养殖场已经着手扩建原鸭舍。5月底引进种苗1500羽进行试养,加盖室内飞棚。先在网棚内饲养,等技术成熟再进行放飞养殖。
2、 具体建设内容
(1)养殖棚舍建设
初步建设鸭舍3栋,雏苗舍1栋,加盖室内飞棚,河道修整及清淤,第一期投资6万元。
(2)种苗及食物费用
第一年引进三期共9500羽种苗19万元,人员管理费(3人)一年4.8万元,野鸭食物及鱼虾苗成本20万。
(3)其它费用
防疫费0.5万元/年,保险费0.5万元/年,河道及场地租赁费1万/年,交通、通讯、技术培训费等1.7万。明年准备建造一座孵化厂约8万元,这样能大幅减少种苗成本。
以上几项共需资金61.5万元。
五、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该品种野鸭饲养90-120天左右可上市,据目前市场价,每只可卖80-120元,每天食物和管理费用约为0.3元/只。一年能养3批,每批4000 只,一年能养12000只,初步计算纯利在40-50万元左右。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养殖经验成熟,准备在明年扩大养殖规模并向邻近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推广经验,大量供应市场,走共同致富之路。
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
该生态养殖项目由大学生村官与养殖场合作实施,镇科委负责政策指导。项目负责人温从回,毕业于华北科技学院的优秀学生,负责抓好养殖场配套设施建设和销售管理工作。养殖场创办人陈志光负责日常饲养及防病防灾工作。
问:什么是立体生态链养鸡?效益怎么样? 答:新民立体生态链养鸡是以黄粉虫、蝇蛆、土鸡(鸭)、葡萄(或果)为主的立体生态链种养。黄粉虫、鸡(鸭)、葡萄均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它们之间废物循环利用,立体种养,节约饲料成本,节约用地。同时,鸡的抗病能力大大提高,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上不用抗生素,生态,安全,肉质好,价格也比一般土鸡高。综合效益比单纯养鸡或种葡萄提高了好几倍。
问:新民生态链养鸡和农村传统养鸡有什么区别?
答:新民生态链养鸡是一个以物养物循环养殖的过程,饲料以自己养育的生物饲料为主,养殖方法是采取圈养放牧方式,鸡长势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更重要的是饲养成本低,肉质好。农村传统养鸡主要是喂些谷物或米糠加饭,鸡的营养跟不上,加之小鸡养殖和疫病防治不专业,小鸡的长势慢,成活率低,饲养成本高。
问:新民生态链养鸡与工厂化规模养鸡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生态链养鸡是利用自己培育的生物饲料养鸡,采取圈养放牧的方法养殖,其鸡的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成本低,肉质好,售价高,风险小。工厂化规模养鸡主要是利用激素饲料圈养,加上环境不过关。鸡的抗病力差,成活率低。此外,鸡粪未能二次利用,养殖成本相对比较高,售价低,市场风险大。
问:养生态土鸡要多少投资?一年能赚多少钱?
答:投资金额多少和养殖规模大小有关。以每个月养鸡500只,年养5000只鸡为例,只需准备3个月1500只鸡的资金就够了。1500只鸡的鸡舍、鸡苗、鸡饲料总投资1.25万~1.55万元即可。
一只鸡的饲养成本12~16元(饲料12元、鸡苗2~4元),经过四个月的饲养,鸡重平均按1,25公斤计,销价按30元,公斤计,每只鸡纯利在10~22元。一个月养500只,一年最低可出栏5000只鸡。可获利5万~10万元。
问:你们养鸡多少天出栏?一只鸡的成本是多少?利润多少?
答:我们养鸡90~100天可达到1.25~1.75公斤,只,即可出栏,但我们为了保证肉质,一般要养4个月才出栏。一只鸡的成本12~15元,利润10~25元。
问:你们用什么喂鸡?
答:我们是用自己养育的黄粉虫、蝇蛆做鸡的蛋白饲料,能量饲料以玉米、米糠、蔬菜以及各类农作物下脚料为主,不需要另买动物性饲料。对于鸡的疾病,我们是采取疫苗预防为主,有益微生物防治为辅,一般不使用抗生素药物。
问:生态链养鸡要注意些什么?
答:生态链养鸡关键是要学会饲养虫子和蝇蛆,以保证生物饲料的供给。养黄粉虫、养蛆都很容易,也容易掌握。为了把鸡养好,我们总结和提倡三大要素:1.防疫要素:要以疫苗预防为主。生物防治为辅;2.营养要素:以生物饲料和五谷杂粮为饲料,不使用任何激素饲料;3.环境要素: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使用圈养。只要你按照我们提倡的这三个要素去做。你就能获得成功!
问:鸡瘟、禽流感、霍乱能治好吗?
答:鸡瘟、禽流感、霍乱等具有传染性的鸡病一般都要做疫苗,只要做好了疫苗就不会得病,也不会被传染。
问:用你们的技术对鸡的品种有要求吗?
答:用我们的生态链技术养鸡,对鸡的品种无特殊要求,不管你养什么鸡,只要你采取生物链养殖,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提高了成活率,鸡肉质鲜美可口,售价也高于饲料鸡。
问:生态土鸡的市场前景如何?
答:生态土鸡由于安全、生态、味道好,价格也高。市场供不应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吃和食品安全越来越讲究,土鸡也越来越受到人民的喜爱。加之农村劳动力往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少,土鸡养殖规模一直在变小。土鸡总是供不应求。
问:鸡养好了怎么卖?
答:鸡、鸭、鹅是传统养殖,大众消费食品,几千年来不存在销路问题,只有价格高低。我们可以打生态虫子土鸡的品牌在当地市场上零售,也可以按当地土鸡的价格批发给鸡贩子,另外也可以自己联系当地的酒楼宾馆和高档的生活小区销售。
我们的学员也可以和我们签订回收合同,我们回收母鸡最低保护价12元,斤,公鸡最低保护价10元/斤。
生态猪养殖是一种可靠的绿色养殖技术。本文从生态猪养殖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入手,分析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趋势;生态养殖;猪养殖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养殖业高速发展,生态猪养殖技术可以使猪肉在口感、肉质及质量安全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不仅能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还能有效减少养殖业大规模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升养殖业的生态效益,是未来食品产业向绿色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创新方式之一。
1生态猪养殖的意义
(1)有利于猪肉品质的提升。在传统的猪养殖过程中,猪饲料中往往会加入过量的金属元素和抗生素药物,严重影响猪肉的口感和品质,威胁消费者的健康。传统的猪养殖技术过于追求生长速度,忽略了猪肉的口感、色泽、味道和健康。生态猪养殖技术可避免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升猪肉的口感和品质。(2)有利于环境效益的提高。我国目前每年由养殖场造成的养殖垃圾数量巨大,养殖污染物、动物粪便不能被及时处理,严重污染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猪养殖技术发展迅速,开发出很多新能源,例如农村地区建立的沼气池既能供暖又解决了粪便污染问题。(3)适应经济市场发展的需要。生态猪养殖技术已成为目前农民的重要致富方式之一。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生态猪,利用先进的生态猪养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猪肉品质,还能增加农民收入,更加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2]。
2生态猪养殖技术分析
(1)遗传改良技术。目前我国生态猪养殖引进很多国外优质品种,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但不太符合我国消费者在口感和风味方面的需求,而国内的生态猪养殖虽然符合我国消费者的口味,但生长速度和瘦肉率较低,所以只有通过优质选育技术和杂交技术,有效结合优质品种,才能为我国生态猪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遗传改良技术基础。(2)生态饲养技术。生态养殖要兼顾养殖场气候与周围环境,使用早期断奶和隔离分段的饲养技术,科学隔离仔猪和母猪,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不同的饲养。同时,在养殖场周围山坡或草地上适当放养生态猪能更好地保证猪肉的品质。(3)远程监控技术。生态猪养殖过程中要在猪舍装自动监控控制器,设置相关参数,对猪舍的湿度、温度等进行全天候监控,每隔10分钟反馈一次监控数据。养殖人员可利用数据库分析数据,及时进行调整,保证猪舍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可以及时监控生态猪的免疫情况及健康状况,及早发现问题,降低损失。(4)沼气的综合利用。生态猪养殖场应该选在通风好、地势高的区域,在较低地势建立沼气池,从而便于猪舍内污染物排到沼气池中。沼气池经过发酵杀菌,生成沼气供农户使用,沼液又可作为有机肥料灌溉农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间接增加了经济效益[4]。
3生态猪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
(1)农户+基地+公司的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在现代生态养殖业中应用较普遍,其在防疫、供料与采购方面都有统一的规定与要求,由公司为农户提供生态猪的品种和原料。但该模式也有弊端,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保证猪肉的品质,但难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与真正的生态猪养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在养殖户的效益和福利方面也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体制[5]。(2)种养与放养方式相结合。目前生态猪的养殖大多是将猪放到山地或有机草地进行放养,食用新鲜的食材,保证生态猪的健康。在放养状态下,生态猪不受活动地域约束,自由活动,食用绿色饲料,贴合自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猪的自然成长与身体健康。这种方式不仅能保证生态猪的健康与品质,还使得养殖环境更加绿色化,推动了生态经济的发展[3]。(3)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模式是生态猪养殖的新趋势,指的是在有限的养殖空间中,进行养殖密度的提升与养殖类别的优化,提升养殖效率,合理利用资源。生态猪的立体养殖模式能实现生态猪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补关系,优化生态养殖中的生物链,全面提升生态猪养殖的经济效益[1]。
参考文献:
[1]王良军.研究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16-01-08.
[2]孙宗志.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技术探讨[J].南方农业,2016-03-30.
[3]王小力.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河南农业,2016-02-15.
[4]梁禄华.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08-10.
我国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已有多年的历史,饲养量有一定规模的就达十几种,已成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城乡市场供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特种经济动养殖存在的问题分析
1.信息不畅,盲目性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组织性。由于农村信息不畅,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加之相关部门指导监管不利,往往导致一哄而上,大起大落。
2.管理不到位,特种动物涉及的品种较多。目前,多为自发养殖,缺乏统一管理,在调种、饲养、饲料、疫病防治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科学引导、宏观调控、信息服务、技术支持和相关行业配套不健全。
3.销售市场不规范许多地区没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场,体现不出优质优价,使养殖业缺乏后劲。产品的深加工投入、技术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影响了特种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特种经济动物依其利用价值不同可分为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特禽类。在投资特种经济动物养殖时,要对该动物的养殖前景进行详细分析,选择最适合的养殖品种。
1.吉林省毛皮动物养殖前景分析
毛皮动物养殖业已经成为我省大农业中一项重要产业,其前景广阔。我们应该稳步、因地制宜地发展,要与全国发达地区同步,与世界接轨,上档次、上水平。毛皮动物产业应当以水貂为主,其次是银狐和蓝狐,适度发展其他小宗的毛皮动物(貉、兔、海狸鼠、麝鼠等)。要重视优良种源的推广工作,提高兽群的整体质量。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除了具有巨大的国内外裘皮制品消费市场外,其优势还在于有冷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饲料资源和广阔的适宜饲养的区域。只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稳步发展、不断努力,我省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广阔的。
2.吉林省药用动物本文由收集整理养殖前景分析
(1)据相关调查报道2007年5月25日,“中国梅花鹿故乡”双阳成立了鹿业协会,2006年末,双阳鹿只存栏达到14.7万只,占全国梅花鹿总量的26.9%,占全省的43.4%,鹿业总产值达到5.5亿元,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已开发研制出鹿副产品系列60余个品种或品系,远销东南亚各地。双阳区鹿乡镇的鹿产品一条街,品种齐全,质量上承。随着养鹿形势在逐渐好转,养殖户的心理期盼和养殖热情也开始升温,各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扶持优惠政策。在保持良性发展的前提下,筹备成立地方鹿业协会。以养鹿大户为主体,吸收所有鹿户参加,协会执行宣传政策、协调关系、监督市场、平抑价格、信息服务、推广技术和规范经纪人行为等作用。大力抓好良种繁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彻底改良低产鹿群,研究并推广先进鹿繁育技术,开发鹿产品加工,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蛙类前景分析
近年我省各地兴起了养蛙热,主要体现在长白山地区养殖蛙类,蛙类可食用、可药用,价值比较高,吉林省特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大量的人工养殖林蛙供应市场,所以吉林省林蛙养殖前景非常乐观。
3.吉林省特禽养殖前景分析
(1)山鸡前景分析
吉林省山鸡养殖业从近期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全国雏山鸡价格回升,商品山鸡销价上涨,且货源偏紧,市场行情见好。山鸡养殖业继续呈平稳发展态势。
(2)肉鸽前景分析
自2001年6月起我省养鸽业第四次陷入低谷状态,因全国上规模养鸽场从原来的600家猛增到1 050多家,高度分散的养鸽户更多,种鸽存栏饲养量超过500万对之多。其市价不断跌落,从10元/只跌至6-7元/只,有的地区跌破4-5元/只。但我省养鸽业自2003年开始再次回温,市场需求趋旺,市价走高,乳鸽销价在12~15元/只的空间中运行。
(3)绿头鸭前景分析
吉林省是绿头鸭的研发基地,有丰富的养殖经验,一直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产销两旺,全国每年消费绿头野鸭2亿只左右,年出口绿头鸭保持在2000万只。市场需求来看,吉林省绿头野鸭仍有很强的市场卖点,但市价回温缓慢,发展趋向平稳。
三.如何搞好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
1.加强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管理指导
发展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需要有配套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各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管理规程、标准,严格按照饲养管理规章的要求对饲养场(户)进行管理和指导。
创造条件发展区域性特养业加强区域经济调研,对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区域发展优势的地区,引导和扶持养殖场(户)逐步从村内生活区转移到村外,建立生态养殖小区,制定标准化生态小区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水、电、路、绿化和沼气等多方面基建入手,促进传统、落后养殖方式的转变。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着力培养龙头企业,把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业推向产业化运作的轨道,实现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直接出口,扩大产品销量,规避市场风险。
2.抓好科技投入拉长产业链条
关键词:农村经济 生态 对策
海南省的生态环境全国一流,世界闻名。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具价值的物质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依托生态资源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越来越成为海南人民的共识。这种共识,随着建省以来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形成、深化。从建省之初提出工、农、贸、旅并举的发展举措,到上世纪末相继出台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再到2010年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人们日益清晰地认识到,海南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热带海岛生态这一优势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资源,首先要保护好生态资源,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然而,由于发展经济、追求富裕的愿望在不断蚀食和淡化着人们的生态意识,甚至冲昏人们的头脑,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海南仍然非常普遍,非常严重。尽管近年来海南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法规措施,但海南的生态保护形势并不乐观,严重威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长期存在,保护生态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海南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状况
海南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比较其它经济发达省份,现代工业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显著。不过,农业(农村、农垦)生产、旅游开发和房地产扩张等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却有增无减,其中,来自农业生产的破坏范围广,危害大,不容忽视。就破坏范围而言,农村散布全岛各个角落,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所及,既包括农村周边生态环境,也包括生态保持区,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就破坏程度而言,目前海南和全国一样,所面临的一共性问题,如生态林地损毁、生活垃圾和化肥农药污染等,一个都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生态环境呈缓慢退化之势。对于诸多咄咄逼人的危害生态安全因素,遏制的力量显得十分薄弱,对于已遭受摧毁的生态环境,促进其恢复的力度不够。
(一)农作物违规和无序种植对生态的损毁极其严重
只要深入海南各地调研,亲眼所见,就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生态区都已被或正被农业种植所蚕食、分割、截断孤立,完好无损、绵延完整的生态在海南已极为罕见。几乎所有农村周边小山丘上的原生态植被都已被剔光,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经济林、农作物。高大一点的山岭,也多数逃不过被围剔的命运,只剩下顶峰、沟壑里一小块所谓的生态林,如琼海市官塘区的白石岭、万宁市礼纪镇的西岭等,在这些地方,山上山下,处处是槟榔,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已不复存在。在有名的呀喏哒热带雨林景区,实际上除山壑里还保留着原生态植物外,整个景区的山坡都已被荔枝园、龙眼园等果园团团包围。即使是七仙岭、五指山、吊罗山、黎母山等自然保护区,也被农业种植片片蚕食,层层分割,面积委缩、功能退化,动植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一些以往常见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种。
海南农作物违规、无序种植在上世纪末达到高峰,有些地方因此而把生态推向灭绝的边缘。种植的作物种类繁多,包括橡胶、槟榔、橙桔、菠萝等,当时尤以槟榔种植最为疯狂。由于农民认为槟榔的经济前景较好,在东南部和中部地区曾一度出现家家户户种槟榔,到处垦荒种槟榔的景象。本世纪初,违规、无序种植的势头受到初步遏制。2005年,海南林业局提出“25°坡度以上种黄金都不行”的口号,下决心保护日趋脆弱的生态。但整体破坏格局已经形成,或明或暗的持续破坏行为仍然发生,恢复措施乏力。
(二)农业养殖和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剧
农业养殖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海南,近海水产养殖、陆地养殖、山区养殖等各种农业养殖并存。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水产品,禽畜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养殖的量和面也呈逐年快速扩大的趋势。农村养殖几乎均无排污设备,每个养殖场都是一个排污户,生产的污水污物直接向外排放,注入小沟溪流,流进江河湖海。小户小排,大户大排,污染日积月累。农业养殖不仅是重要的污染源,而且也是导致毁林损地的一大要素。养殖所到之处,红树林、海防林、湿地等生态都遭受不同程度破坏,甚至完全被毁。万宁市神州半岛风豪港湾原有的一大片葱翠美丽的红树林,就因水产养殖扩增而渐被砍光。
农药化肥是生态环境的另一污染源。跟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如今海南农业生产几乎是无作物不施化肥,无瓜菜不撒农药。由于农药化肥用量极大,残留物多,时间持续,加之用法不够科学,使用效率不高等原因,其污染范围之广,危害之大,非常惊人。农业养殖和农药化肥造成的污染逐年加剧,在海南各地乡村的田间地头,土质变差,水变浊变臭。昔日田沟小溪清澈见底、鱼儿穿梭的景象已难觅踪影。
(三)农村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
在全省范围内,不论城乡,生活垃圾的处理都是个大难题。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生活垃圾更难应付。城市有专门垃圾收集、运送和处理设施,而绝大多数农村却没有,且农村范围广,地区分散,垃圾不易收集和处置。虽然目前海南文明生态村数量已过万,约占全省农村总数的一半,乡村公路、电视网络等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但在生活垃圾处理以及排污系统建设方面进展极为缓慢。在农村,生活污水横溢现象依然普遍,日用废旧物品、塑料袋、建筑废料等垃圾往往是被随意抛扔,随处可见,阻塞河沟,污染田地,妨碍观瞻,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四)多数乡镇企业高耗低效治污无力直接危害环境
海南是工业落后地区,乡镇企业不发达,与其它沿海发达城市相比,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现象不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对生态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2010年,海南乡镇企业经济单位已愈5万多户,其生产活动无疑与生态安全戚戚相关。海南的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实力单薄,科技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高耗低效,对治污往往有心无力。其生产过程所产生废气废烟、污水毒物甚至没有经过简单的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成为生态杀手。在调查中容易发现,乡镇企业多的地方,环境污染总是相对较为严重。
二、促进海南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当前,海南正加快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的步伐,这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热带现代农业发展,无疑需要更多的耕种土地供给,更多的化肥农药和扶助设施,从而对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构成新的威胁。与此同时,热带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优质高效的农业,讲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和节能环保,因而也有利于促进环境的改善。海南应紧紧抓住文明生态村和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战胜挑战,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研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
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在充分摸清海南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透彻分析生态环境现状,准确评估生态环境安全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提出科学可行的实行和保障措施。
特别是要严格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缓冲区范围,划分不可开发区、可开发区。在保护区和缓冲区内,坚决禁止农业、工业、旅游及房地产开发,尽可能杜绝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危害。要注意不同生态功能区的整合,避免人割断森林、海洋、渔业、生物、河流、湿地等自然要素的整体生态功能。
(二)建立健全生态保护法规,实施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确立“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须根据形势需要,在现有《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海南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定》、《海南经济特区限制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等条例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一部内容全面的环保标准更高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以及制定和完善有关生态保护区管理、农村水源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法规。
(三)加强生态环境监控,加大对破坏生态行为的惩处力度
建立海陆空立体监控体系,采用卫星传感、水质测验等科技监测与人工实地察看相结合,职能部门专业监督与社会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办法,既重视临近地区和敏感地区的监控,也不疏漏边远偏僻地区的监控,实现环境监控全省实时覆盖。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实行生态环境监控问责制。对危害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或监管理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要严厉查处。
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及时依法从严处理,对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采取科学果断措施尽快恢复被毁自然生态。对保护区内种植的农作物,采取政府补偿、奖励和农村自愿的办法,坚决予以推毁。恢复生态,切不可用人工种植公益林的方法,人为干预生态区植物的生长,破坏生态的多样性。海南雨水阳光充足,空气滋润,只要不人为破坏,生态恢复相对较快。
(四)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责任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切实将绿色发展成绩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从体制机制上激励领导干部不断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推动节能增效,积极倡导绿色消费,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对于那些只顾眼前利益,急于出政绩,保护生态环境不得力,甚至放纵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五)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农村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农村群众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生态环保的基础知识。引导农民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爱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培养讲究卫生、分类处置垃圾、减少排污、节约能源资源等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特别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从小培养生态意识和环保理念,培养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
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疏通河道水渠,修建排水道排污沟、污水处理厂、净化沼气池、垃圾处理场等。有条件的修建乡村公园,绿化美化乡村内外环境。
(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加快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以农业科技为支撑,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通过绿色生产有效控制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合物施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资源能源,增强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资金项目:本文为海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海南省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问题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前景
近年来,瓮安县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畜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着力提升畜牧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生态畜牧业基本情况和管理措施
1.1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生态畜牧业是指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畜牧业产业体系,是一个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的多目标、多功能、多层次、多成分的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关系协调、能协同发展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1]。生态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1.2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畜产投入品质量监管措施到位
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完善,采取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平时补免相结合,口蹄疫、禽流感、猪兰耳病、猪瘟强制免疫应免疫畜禽密度达100%,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加强肉食品市场检疫,全面推进产地检疫工作,杜绝病害肉上市,保证消费者吃上放心肉。对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严格监管,全年抽检兽药78批次,饲料、饲料添加剂62批次,没收并销毁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价值12万余元。全县无动物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强种畜禽场改造升级,规范生猪和黄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运作,高效做好国家生猪和肉(奶)牛良种补贴工作,落实专项资金325万元,全县良种普及率达96%。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应保尽保,参保率100%。
2.生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3年瓮安县畜牧业健康发展,养殖规模扩大,数量增加,生产效益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增强了动力和活力。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出现,面临新的挑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一些规模场的发展理念、科学饲养水平滞后,片面追求数量导致生产效益较低;三是多数利用搬迁民居和旧的学校改造的养殖场,排污设施没达到标准;四是产品加工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偏低;五是个别乡镇的畜牧养殖业用地,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六是养殖业用电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七是服务手段跟不上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
3.解决对策及发展前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抓机遇,加快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和生产方式转变,用足、用活国家惠农政策。围绕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外向型畜牧经济的发展。依托资源优势,打造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的稳步发展。
3.1深入推进畜牧上台阶工程,大力推广畜禽品种改良
畜牧上台阶工程实施2年来,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都十分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养殖户得到实在利益,提升了瓮安畜牧业的总体水平,对拉动瓮安县经济的增长、提高瓮安的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着力抓好畜牧上台阶工程各项措施的落实。按规章办事,靠技术推进,努力再创瓮安畜牧业的新辉煌。改良当地品种是提高畜禽品质的重要手段[2]。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瓮安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已达98%以上,改良效果显著,生产效率提高。应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面向高端市场,生产高档牛肉,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快速提高养牛经济效益。继续实施黄牛、生猪三元杂交改良模式。
3.2实行健康养殖,抓示范、带全面
抓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场建设,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符合标准化的养殖企业予以资金技术支持[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居住养殖区域,逐步减少分散养殖,积极推广猪、沼、菜综合利用等生态养殖模式,积极申报绿色品牌,不断提升畜牧业科技含量[4]。切实把健康养殖作为重点抓手。凡新建的养殖场、规模养殖小区,必须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实行严格的审批建档制度,粪污不能达标排放的不允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不受污染。目前,应加快推广标准化建设的做法,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科学化饲管水平。
3.3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合力打造名优品牌
随着瓮安养殖规模扩容数量增加,畜禽品质提高,资源优势明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创名牌占市场,应在畜禽产品加工业上做文章,延伸产品链,增加畜产品的附加值,方法可采取生产企业和加工企业的有效对接,靠龙头带动,优势互补,专业合作,利益共享机制,打造瓮安畜产品名优品牌,实现畜牧经济快速的良性发展。在利用本地畜牧资源的同时,还应保护好地方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害养殖的品牌效应。
3.4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
加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度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相结合。坚持综合防控原则,强化基层防疫人员的管理,努力提高防疫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免疫质量和效果。加强疫病监测,创新动物防疫新机制,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为确保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的畜产品,业务部门应切实加强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饲草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规范动物产地检疫,提高畜产品检疫、检验技术水平,实施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实行从畜禽生产到餐桌全程监管,严格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切实加强全员素质提高。根据瓮安畜牧产业发展需要,抓好人员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支撑作用,做到管理规范、责任明确、奖惩分明。 [科]
【参考文献】
[1]吴限.我国畜牧业调整的目标与保证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224.
[2]杨红先.新时期济源畜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牧业通讯,2009(23):23-24.
那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张立海,凭着从小就养成的一种不服输的拼搏精神,立志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决心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他了解到养殖肉鸭市场前景很好,于是就筹措资金5000元,在家建棚养起鸭来。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他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学习请教,并参加了区里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班。为了能及时学到最新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他还购买了《家禽养殖手册》、《养禽与禽病防治》等科学饲养书籍,并订阅了《山东科技报》、《农村大众》等报刊进行学习。
通过几年的科学养殖和精心研究,张立海从实践中掌握了多种养殖方法,学到了许多防疫知识和养殖技术,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殖方法。他的胆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2002年,他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又贷款200多万元,成立了“聊城市立海冷藏有限公司”,在东昌府区沙镇工业园,先后建起了高标准的种鸭养殖场和肉食加工厂。从此,公司发展成为一家集肉鸭繁育、宰杀、分割、冷藏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几年来公司一直坚持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经济效益的联合体,实行利润共享,合理分配的经营运作机制。具体作法是:公司向养殖户提供养前、养中、养后等各个环节的服务,与鸭农形成紧密的联合体。在养前,向养殖户赊销良种鸭苗,在收购成品鸭时将鸭苗款收回,以调动农民养鸭的积极性,为农民致富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养中,向养殖户统一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科学养殖技术及防疫知识等方面的服务,从根本上解决鸭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在养后,实行保护价收购,切实维护鸭农的切身利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这一举措,使每个农民养殖户年平均纯收入净增1.2万元以上。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促使了肉鸭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由于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客户信誉不断提升,销售渠道愈来愈广。截止目前,公司外设办事处已经超过60个,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由于产品味美价廉,益于人体健康,深受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消费者的青睐,所以,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张立海的统领下,公司始终以“围绕农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为农业”为导向,立足当地实际,走农业产业化之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种鸭养殖数量的增加,大量粪便和冲洗废水,给公共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污污染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于是,公司果断采取了行动,于2007年建设了沼气工程。鸭粪及冲洗废水成了造沼的主要原料,并充分科学利用厌氧发酵生产的沼气、沼液和沼渣,开辟了“三沼”的利用途径。一是利用沼气与柴油混燃发电,供农民浇地、照明和做饭,使农村妇女从传统方法做饭的烟灰中解脱出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利用沼渣、沼液壮地。沼渣、沼液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可以成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和大棚菜的天然优质生物有机肥料,这样,能降低农产品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社会效益,生产的绿色食品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能起到积极的保健作用。三是利用沼液养萍。沼液排入生物氧化塘可以供农民放养绿萍,每年亩产绿萍40吨,是饲养肉鸭的上好饲料。这样以来,既增加了鸭的营养又改善了鸭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还能提高鸭的免疫力,加速其更好地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鸭)粪沼(气、渣、液)电、地(粮、菜、萍)鸭(饲料)的循环种养结构,使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发展组成优化的生物链条。既合理利用和增殖农业资源,形成良性的农业生产体系,解决了污染问题,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生态农业的一个典型。
目前,农业产业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推动着农村经济向高层次迈进。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预示着一些新的趋势。2008年,在张立海的倡导和众养鸭专业户自愿的情况下,成立了“聊城市昌海养鸭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之路,构成一体化联合体,促使公司增效农民增收。让合作社上连公司,下连农户;既组织农民生产,又负责为公司提供合格的原料,使分散的农民更加有序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促进了农产品批量生产和加工增值。公司通过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格局。迄今,入社农民已达200余户,直接带动农民养殖大户800余户,间接带动散养农户3000余户,直接安排600多人就业,间接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15000余人的就业问题。目前,仅合作社年养殖肉鸭规模就达到280多万只,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平均每只肉鸭加工后增值1.5~2元,每户社员年平均纯收入2.9万元,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新农村商网
关键词:能源;探讨;农村;通泉镇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roblems faced by rural energy development in Tongqua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 rural area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awareness raising, local conditions, steadily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ergy and applicable technologies, strengthen management,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operating, improving energy utilization,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nergy.
Key words: energy; explore; rural areas; Tongquan
中图分类号:P7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发展农村新能源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发展农村新能源,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我国在2020a年农村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持续发展农村能源工作势在必行,特别是针对当前农村青壮劳力大部分外出务工,老弱、病残、幼儿留守农村的实际,发展方便、安全、高效的农村新能源尤为重要。
2通泉镇环境状况
2.1地理概况
通泉镇是马龙县县城驻地,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近郊,地处东经103°16′-103°45′,北纬25°08′-25°37′之间。距昆明市113km,距曲靖市22km,老国道320线、昆曲高速公路、沾昆铁路贯穿全镇。地处珠江、长江水系源头地区。全镇国土总面积27717 hm2,有林业用地10162.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90%,森林覆盖率39.15%。海拔1980-2060m。
2.2社会经济状况
通泉镇辖2个城镇社区, 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5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居)民小组。总户数14793户,总人口48259人,其中:农业人口33558人,占69.53%;非农业人口14701人,占30.46%;人口密度221人/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043.9 hm2。
通泉镇是高原山区乡镇,以农业为主,2011a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1.89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18元,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农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中畜禽养殖业在农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达37.2%,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2.3污染情况,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同时,也给通泉带来环境污染。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3. 1畜禽污染物排放量增大且管理相对滞后。粪便和污水工程处理率仅为12%和1.6%。
2.3. 2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100000t左右,处理率几乎为零。
2.3. 3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平均达440kg・hm-2;农药使用量平均达17.2kg・hm-2。
2.3. 4秸秆、煤碳、薪材的大量使用,平均每年达30000t左右。
2.4污染物的增加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4.1严重影响水环境质量。畜禽养殖污水和生活污水绝大多数就地排入坑塘和河流,农田化肥的流失等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发黑变臭;井水、地表水作为部分村小组饮用水水质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2.4.2影响耕地质量。长期过量施用化肥,忽视有机肥、土壤、承载压力过重,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地力下降。
2.4.3危害环境安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量增加,严重危及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2.4.4秸秆的田间焚烧,弃于河道,煤碳、薪材的燃烧加大了生物质燃烧排放量。生态环境的恶化已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通泉能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农村能源对经济发展、污染情况等的影响和作用
“过日子离不开柴米油盐”……燃料是农民生存的首要问题。现在每年消耗木柴量的40%―50%都是烧柴用掉的,若利用沼气、太阳能、省柴节煤、商品能电、液化气等,不仅解决农民的烧柴问题,也能大面积地保护森林,减少上山砍柴、割草之劳,日常炊事也不再受烟熏、火燎之苦,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高效、清洁能源的利用,使农民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向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有利于通泉镇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农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如利用沼气技术治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能消灭粪便和污水中90%以上的病菌,改变农村粪便、垃圾任意堆放的状况,使有机废弃物达到无公害处理,资源化利用。解决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使过去那种“烧柴做饭烟熏火燎,苍蝇蚊子满庭院”的状况不复存在。对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减少生物质燃烧量排放,降低污染,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收入具有不可低估的贡献。图式如下:
电、液化气、太阳能等利用省柴节煤
沼气发酵池利用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无公害处理资源化利用
3.2 能源现状
农村能源利用现状:太阳能有2100户约占14.2%,沼气有3500户占23.7%,省柴节煤有12575户占85%,商品能源利用电(照明)占99%,液化气、燃油等分别占8%和9%。目前通泉农村生活用能(炊事、取暖)以及农产品加工(烤烟叶)主要用电、煤炭和薪柴。能源利用设施没有除烟、除尘等措施,如部分农户生活用灶的设计不合理,进行炊事时,大量烟或煤气充满整个房子,烟熏气呛火燎,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烤烟叶的烤房多为老式烤房不但烟叶烤的质量不好,大量烟、灰给大气带来了污染。且除烟除尘措施滞后,煤渣、生活垃圾乱扔等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对通泉镇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新的威胁。
3.3能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3.1经济贫困,生态环境恶劣,生物质的过量消费,形成植被破坏,使通泉镇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部分沙化,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3.3.2能源消费的规模小,低效率,高排放,能源利用设施绝大部分没有除烟,除尘等措施;
3.3.3缺少技术的帮助和支持,缺少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帮助;
3.3.4缺少节能减排,发展再生能源资金的支持;
3.3.5农民对环境破坏更为直接,普遍没有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和意识。
4通泉农村新能源开发
4.1 注重实效、 以点带面、树立典型
贫困往往是与有限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关,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如何提高农民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能源,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促进农村文明进步,实现农村生活用能高效化、清洁化。通泉镇新田村冯小平,一家四口于2001a建了一口8 m³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能满足做饭和点灯照明的需要,利用沼液沼渣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杨官田村杨留德搞农家乐生态园建设,以再生能源为纽带,将猪圈、厕所、养殖、菜地、果园等连在一起,形成了能源综合利用,每年实现收入100000元左右。
4.2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准确客观的分析通泉镇经济发展优势,采取科学决策的方法,稳步推进,在能源建设中抓住机遇,争取时间(如:沼气建设在雨季增加投入和技术难度等)搞好规划,稳步实施,对辖区内养殖大户、烟叶烘烤等高能耗农产品加工业加速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把改进用煤用柴工艺,发展洁净煤和节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主要位置,进一步开展农机节油的技术改造,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推动各种节能电力设备和线路改造,鼓励农民多用电,不断提高商品能利用效率和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争取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和必要的扶持。争取更多的惠民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民对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损害。使通泉镇的能源发展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太阳能是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而沼气技术是使农村养殖业有机废弃物达到无公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最佳途径,太阳能利用工程技术和沼气工程技术应作为通泉镇农村用能重点项目来抓。
4.3开发农村能源适用技术,抓好技术培训,科学规范操作。
根据通泉镇用能的分散、小型的特点,研究引进开发适合的先进适用,坚固耐用,维护方便的技术,对有发展前景的能源技术(主要指再生能源)通过示范扩大推广应用范围,对于技术成熟具备商业化的技术及时引入通泉市场。通泉镇在“全国大建沼气运动”时曾建过部分沼气池子,当时由于建池技术不成熟,设备落后,建池技术不规范,产气率低,效果不理想,结果成了“找气池、废料池”,对能源利用不高,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而且损失了一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错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强技术员和相关人员的技能培训,提供技术的帮助和支持,进行科学试点示范使之不断完善显得尤其重要。建立能源供应的保证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把好质量关,科学规范操作,把相关知识,技术传授示范给农户,让农户积极参与,掌握技术,更有效地开发利用农村能源。让农户通过技术的培训、学习和实践,学到先进的农村能源生产管理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开发利用农村再生能源,提高农户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致富意识增强,致富能力得到提高。
4.4加强管理,注重效益
“三分建,七分管”说明能源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日常管理,才能保证稳定均衡的能源供应。在能源管理上可考虑:从能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改善能源供应和保护生态环境,统一对能源产品进行招标和集中采购销售,以免伪劣产品混入农家,给农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对能源建设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管理,避免能源建设的盲目性。对能源建设供应的保证机制进行物流化管理,缓解农村能源短缺的矛盾。专人管理与农户管理相结合,对农户要提倡谁建、谁受益、谁管,有效利用能源,延长部分能源设施使用年限。如省柴节煤灶,只建不管,在管理中不定期清扫不及时维修即使再好的灶,也不能持续发挥节能省时的效果。目前,通泉镇有林业、扶贪、农科等多部门建沼气,鼓励农户建沼气的政策不一,补助有多有少,建池模式有三种,农户形成谁补助的多就建谁的,给通泉镇沼气推广带来不利因素。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辖区内沼气建设进行统一管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地制宜科学发展,让想建沼气、会用沼气的农户拥有一口产气、安全的沼气池。
4. 5能源与生态农业、家园、环境
4.5.1能源与生态农业、家园、环境有机结合
以户为单元,把院落、厨房、猪圈、温室、沼气池、太阳能、电、菜地、果树、农田、畜禽养殖进行综合配置。实施“猪、沼、作物”,“器、气、池”等多种生态家园富民模式。即以养猪专业户为单元,建一口沼气池,周围有相匹配的农田、果园,屋顶安装太阳能,农户使用沼气点灯照明和做饭,厕所、大棚等有机组合或畜禽养殖,液化气、太阳能、发酵池、农田、菜地等有机组合。
实施能源与生态农业、家园、环境相结合的特点:利用沼气发酵得到无公害化,减量化处理的粪便污水。用沼液、沼渣种果种菜种花,不但增加产量,还提高质量,节省了农民买化肥和农药的钱,又使生产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的标准,提高农产品销售率。利用沼液、沼渣在大棚内种植反季节蔬菜,房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农户使用沼气做炊事,把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生活污水处理集成在一起,不仅为农户提供环保能源,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而且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且粪便污水得到资源化利用,生活污水处理后达标排放,大大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及利用省柴节煤工程,液化气、电、其它节能技术等,逐步减少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破坏污染。使土地、太阳能和生质质能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农民家庭基本生产生活单元内部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公害化,保护生态环境,获取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能源工艺流程如图:
生物及其他养殖业 果品保鲜
饲料作物沼液、沼渣沼气池沼气照明煮饭
农作物果园鱼塘厕所浴室
太阳能
4.5.2 能源与生态农业、生态家园相结合实例
通泉镇大海哨村陈德飞户有存栏猪9头,日排放粪便污水0.055t,2001年建了一口8 m³的沼气池。沼气池产气后解决了他家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用能需要,按每户每天烧柴7千克,照明0.5千瓦时电计算,使用沼气后,一年下来,节约生活用能开支1000元左右。利用沼液沼渣喂猪,猪贪睡,长膘快,6个月就可以出栏,每年可出栏两批猪,每头猪可获得100元以上的纯利润。余下的沼肥用作附近的果园5亩桃园的有机肥,相当于代替70%化肥的施用量,平均1亩的果园可以节约化肥,农药约200元;同时,桃的品质明显提高,增产25%左右。2003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1台,四季均可用热水洗澡,改善了卫生条件,减少了用薪柴、煤等能源,而且生活污水经沼气池处理后,达标排放。据调查沼气户和非沼气户比较,消费煤每年少66%左右,薪柴少58%,秸秆少87%左右,减少煤灰,生物质燃烧排放量以及对地下水源的污染。经实际测试连续施用沼肥3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9%,全氮增加0.05%,土壤容重减少0.2g/cm³,孔隙度增加6.6%,土壤微生物活跃,保水抗旱性能高。
大菁苗族村44户,2000年全建(改)为省柴灶、节煤灶后,各户屋里暖和干净,火好烧,柴和煤用得省,据调查省柴灶替代老式灶可提高热效率达30%―35%,一个省柴灶可节省烧柴30%―40%,高于1亩薪材的产量,即省柴又提高了火力,一户四口之家每年饮事和取暖按2t来计算等于3亩山林的薪材,44户使用省柴灶后可节约用柴0.6t―0.8t,保护了9亩―12亩的山林,大菁村森林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小结
在通泉镇农村,开发适合的农村能源技术和产品,推广各类能源、生态环境模式建农村生态农业,对促进通泉农业、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沼气、太阳能等高效能、清洁能的利用使农民从传统的生活方式向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转变,使农村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得到无公害处理资源化利用。使农民从过去烧桔杆等原始燃料改为使用优质气体燃料,同时带动了广大农民从单纯农业生产转向集种植、养殖、林果及林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从而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快广大农民脱贫的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创造出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苑瑞华《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科普连环画册》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编绘2002年
1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机遇和优势
1.1 政策机遇良好
2010年5月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同时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政策,为农业发展,特别是生态循环农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2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生态循环农业以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为前提,以沼气为纽带,将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再利用,形成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的农业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生态循环农业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3 农业资源区位优势明显
奇台县气候条件独特,光热水土等生态资源丰富,拥有宜农土地200万(667m2),农作物年种植面积在163万(667m2)。适宜生产优质小麦、玉米、啤酒大麦、裸仁南瓜、打瓜、豌豆、糖料甜菜、油葵、高淀粉土豆、各类杂粮、辣椒等各类蔬菜。粮草充裕,畜禽养殖规模大,年内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310万头(只),出栏牲畜206.7万头(只),家禽1100万(羽),是做大做强生态循环农业的天然宝库。此外,奇台县距首府乌鲁木齐仅200公里,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优势。
2 奇台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现状
奇台县现有户用沼气池6734座,完成“改池、改圈、改厕”配套建设4200户,建成生态温室3000座,生态家园生态循环经济示范村5个,温室沼气生态示范户260个,2010年将新增700户。主要推行“畜-沼-菜”庭院经济模式和“禽-沼-菜”种养小区模式,使沼气、标准化养殖小区、无公害基地和沼气“四位一体”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加快,为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如金奇万头猪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和奇台县鑫源种猪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已基本完工,建设总容积为1600 m3,每座大中型沼气池年产沼气21.5万m3,可为300户农民供应清洁能源,年节约煤炭585 t,年产沼液1.4万t、年产沼渣661 t。通过加工转化,使畜禽粪便得到集中处理。奇台县秸秆还田量为872 t,堆肥量为9.1 t,秸秆青贮量达到14万t,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44万(667m2),农作物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0万(667m2),以上措施的实施,减少了化肥和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了不合理使用,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思想认识不够.技术体系还有待完善
目前,农户对生态农业的认识不到位,还不了解生态循环农业的实际意义,因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识和愿望不够强烈。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能涵盖“生态”、“循环”全部内容的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
2.2.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据2008年开展的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现今种植业污染主要有农用地膜、化肥和农药。地膜年用量13.7 t.残留量1.95 t;农田化肥年使用量462 t,使用量仍然偏高;养殖业污染表现在农村人畜粪便的处理方面不到位,部分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影响了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
2.2.3 秸秆循环利用率有待提高
奇台县是农业大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年秸秆产量为24.6万t,因各种原因,部分作物秸秆被焚烧、随意丢弃,造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用作其他方面的有163.1 t,因此。秸秆循环再利用空间比较大。
3 奇台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3.1 制定发展规划,理顺发展思路
按照奇台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以培育和发展生态农产品为着力点,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优质的水源和无工业“三废”污染等条件,高标准、规范化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和环境协调发展。
3.2 加强生态农业的宣传和技术培训。营造发展氛围
采取新闻媒体、农业信息网、农技110、发放资料等方式,深入宣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生态安全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安全和资源再利用的观念,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和支持循环农业发展,营造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3.3 加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完善技术体系
结合奇台县气候地理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重点在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方面下功夫,研究总结利于本县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生态环境。将秸秆还田、生态沼气工程、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生产等诸多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农业固体废弃物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中的施肥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整合集成一套完善的技术体系,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3.4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结合牧民定居工程,继续推行“畜-沼-菜”庭院经济模式,一次性规划,让牧民长久受益;结合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和畜禽养殖小区的发展,推行“畜禽-沼-菜”种养小区模式,这两种模式都要以沼气清洁能源利用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沼气建后服务体系,提升沼气池运行水平和质量,发挥其联结畜禽养殖、温室蔬菜种植的作用,促进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生产沼气、沼液和沼渣,解决农户炊事照明用能需求,清洁、卫生、无害化的沼液、沼渣用作农作物肥料,保证农产品品质,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此外,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探索并推行“农作物种植一畜禽养殖一畜产品精深加工一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生态模式、“畜禽养殖一粪便一沼气一有机肥一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生态循环链、“农作物秸秆一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等多种发展模式,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
3.5 推行标准化生产,打造生态农业品牌
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落脚点放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环节,创造满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建设重点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程操作,推行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及机械防治技术,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使农产品达到生产标准。加强农产品产、加、销各个环节中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和生产基地认证,开展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确保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农村及小城镇 污水处理 生态稳定塘系统 优缺点 应用前景
随着大中城市在污水处理上面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广泛和显著,加强对农村及小城镇的污水处理问题也越来越紧迫和重要。近几十年来,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对农村及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上就十分重视,且通过一系列先进的处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村及小城镇的污水处理不同于城市污水处理,而是属于“小型污水处理”的范畴。目前,国内对于小型污水处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断地加大投入以促进小型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及小城镇的面积也远远大于城市面积。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小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将远远超越大中型污水处理厂,成为一项新的备受关注的工程。
一、我国农村及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及小城镇的飞速发展,小城镇的规模不断扩大。一些企业也在小城镇建立了工厂。这些变化使得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大量增加。虽然近些年来小城镇的污水处理问题逐步得到重视,但依旧无法适应小城镇迅速发展的需要。除了某些关键的水源保护区附近的农村及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得到一些根本的解决外,其他小城镇的污水排放依然威胁着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严重制约了这些小城镇经济发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针对这些情况已经拟定了项目来解决人口较为集中、经济较为发达的重点乡镇的污水治理问题。
二、农村及小城镇污水处理与城市污水处理的区别
1.农村及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较城市来说要小很多,但是波动却比城市的污水排放要大。且还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治理关键时期不同。
2.农村及小城镇的污水排放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比城市的要低。且多是有机农药等可以进行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比较好处理,且可以进行再利用。
3.农村及小城镇的排水管网没有城市的完善,而且和城市的排水管网的距离较远。由于污水管网系统的投资费用较高,所以对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较为困难。
三、生态稳定塘系统的运行原理及优缺点分析
生态稳定塘系统的技术起源于美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又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停滞状态。现在又重新开始发展和完善。生态稳定塘系统的运行原理是把最易得到的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然后在池塘中饲养一些水产和水禽,同时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所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在太阳能的帮助下实现在这样一个生态塘里面的食物链进行转化和能量传递。这样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可以较为有效的降解和转化那些进入塘中的污水中的污染物。当然,光是降解和转化还不能算是生态稳定塘系统的关键作用所在。生态稳定塘系统可以将这些污染物进行回收,作为再生的水资源进行再利用。从而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在这一点上,普通的生物稳定塘是不能比的,普通的生物稳定塘在处理污水时常常因为排放达不到要求导致藻类滋长,从而造成二次污染。
1.生态稳定塘系统的优点
1.1结构比较简单,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地形且建造费用低
生态稳定塘系统由于自身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其建造对地形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沼泽、峡谷、河道、废弃水库等地形较复杂的地方也可以建造。且因为大多采用土石为原材料,所以工程周期较短,建造的费用较低。可以降低投资的费用增加实际效益。
1.2可以实现污水的循环再利用,获得经济效益
生态稳定塘系统不但可以将污水进行处理,还能实现污水的循环再利用和资源化。具体就是将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和对水生植物及水禽等生物的养殖。这样一来,本来可能危害无穷的废弃污水在生态稳定塘系统的处理下转化为了有利资源,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食物和用品。做到了在节约水资源的过程中获取了经济利益。
1.3污泥产量少
生态稳定塘系统的污泥产量很少,通过专门的污泥处理系统可以有效将污泥送至一些例如藕塘等需要污泥养殖的农田。这样一来,污泥被成功转化为有机肥。且还有一些系统可以把其余污泥通过一些方法来使其酸化、发酵和水解。这样到最后,污泥产量接近于零。
1.4成本及处理能耗低且便于运行和维护
生态稳定塘系统以风能为主要的辅助能源,由于风能的易于获取,稳定塘的能源消耗很低,达到了节电的效果。并且稳定塘的运作不需要高端复杂的机械设备,既便于运行操作和长期维护又降低了成本,且保障了稳定的处理效果。
1.5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
无论面对浓度多少的污水,生态稳定塘系统都能很快适应对其实施处理,尤其对于浓度较低、波动较大的农村及小城镇生活污水有着很好的适应和抗冲击能力。
2.生态稳定塘系统的缺点
2.1占地面积一般较大,有时需要很大的空地来建造,建设不恰当将会浪费土地。
2.2由于生态稳定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主风能为辅的生态系统,所以对气候的要求和依赖性很大,一旦气候无法达到标准就很难运作。
2.3由于稳定塘中水生植物和水产等较多,容易产生臭味和引来一些害虫。
2.4虽然生态稳定塘系统的设计和运作都较为简单方便,但一旦设计运作不到位,不但不能起到污水处理的作用,反而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四、生态稳定塘系统处理农村及小城镇生活污水的应用前景
生态稳定塘系统在运作的过程当中为了在污水处理中实现对水资源的再利用必须确保水质的处理妥善。这样一来,就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的食物链,从而使稳定塘本身既是污水处理单元又是水资源利用单元。生态系统的概念被充分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这种保护生态的概念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推广。生态稳定塘系统也在那些国家被广泛运用。在德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更是出现了大量的生态稳定塘系统,总数量已经超过了几万。这些国家都是经济发达且十分重视农业的国家,他们普遍选择了生态稳定塘系统这样一个生态系统来帮助中小乡镇和农村的污水排放处理,充分体现了生态稳定塘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所以,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应该是,生态稳定塘系统应该是最先进最环保且优势最大的污水处理系统。
五、结束语
生态稳定塘系统通过人为地建立一种稳固而安全的食物链来使污水在被处理之后转化为了有利的水资源,从而造福于人。这种先进的塘处理系统克服了许多传统的塘处理系统中存在的致命的缺点,将先进的生态系统概念引入其中,从而使系统内部的每个部分都能按部就班、合理分工。构建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内部系统。生态稳定塘系统在将来会被改造成更正规、更高效的污水处理系统。
我国一直以来都把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作为各项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就没有好的发展空间。尤其对于正在发展最关键时期的广大农村及小城镇,如何将他们的环境问题处理好考验了当地政府的能力和当地居民的接受水平。从目前的状况来说,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及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技术还不高,甚至很多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当然,也正是因为处于初级阶段因而更好进行新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农村里有大量的用地可以适应生态稳定塘系统对用地面积的需要,农民娴熟的农业技术也完全可以胜任对于生态稳定塘中水生植物的种植和水产的养殖。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生态稳定塘系统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小城镇的普及不会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很快就能实现的事情。
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理清思路,突出重点
将“三沼”综合利用推广作为沼气建设内容一个新亮点,既能以效益驱使,提高建池农户对沼气的依赖性,提高和巩固沼气使用率的问题,又能突出农村能源部门的职能、地位和存在的价值,以事实证明沼气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所特有的功能和不可代替性,仍有较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在新阶段我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安排重点调整为:支持政府有积极性,措施得力,畜牧业发展有基础,在现已形成粮食、蔬菜、茶叶、水果等大产业的基地,有条件充分利用沼肥开展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的地方加快发展和集中发展。
我省在沼肥利用推广上工作思路是:“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周边”。在发展上结合农业、农村工作基本做到了“五个结合”,即与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村生态庭院经济发展和农村小康建设相结合。
(二)加大投入,稳步推进
自2001年以来,省级财政用于“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经费3400多万元,其中:2001A2010年每年从沼气管理经费200万元中安排60万元用于沼气综合利用试验示范;2010年以来增加到每年100万,除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外,还在全省选择25个有代表的产业基地实施“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示范项目”。2008年以来,中央安排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80个,为提高沼肥使用率,省级财政按中央投资30%进行配套,落实2509.48万元重点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沼肥综合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和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力争实现零排放。
(三)依靠科技,示范带动
2003年我省分析全国池型基础上,结合本省特点,研制成型的“贵州多能高效A、B型沼气池”,在国标池型基础上增加了抽渣、抽液、冲厕(三泵利用)功能,即:抽渣泵:抽取底部沉渣,调节料液浓度,便于做底肥使用;抽液泵:抽取发酵透的沼液,便于做追肥使用;冲厕泵:冲洗厕所,料液回流,强制循环,提高产气量。该池型设计理念是方便农户日常管理基础上,促使农户使用沼肥常态化,目前全省推广普及率达90%以上。2006年“贵州省‘十五’期间农村沼气池推广应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
从2001年以来,结合我省优势农产品推广规模,与农技推广部门共同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果树、茶叶、蔬菜、中药材等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品种开展沼肥利用田问对比试验40多项,每年收集各地试验报告,整理和编制《贵州省综合利用技术汇编》,为各地科学开展沼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近年来,经对各相关县上报的试验对比报告综合分析,水稻平均增产率5~12%;蔬菜平均增产率3.5~22.6%;果树平均增产率6.27~24%,沼液养鱼增幅30%以上,产量和品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和提高,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2010年我省组织开展了25个以“猪-沼-粮”、“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猪-沼-粮一鱼”等为模式的沼气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效益引路,全省已建立沼气生态农业示范点800多个,通过多部门的配合,实现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和村级道路硬化等,村容村貌明显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了一批不同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示范点。
1.家庭旅店。如果你家位于旅游名胜风景区附近,或位于去风景区必经之路,家庭住房宽敞闲置,可考虑开办一家家庭旅店。以4间房为例,可设单人间、双人间、4人间、8人间,可给住店客人提供饭菜,收取一定的费用。办家庭旅店一次性需几万元投资,但物品可长期使用,只要注意干净卫生,定能吸引客人。
2.农资专卖店。在人口较多的村子或乡镇所在地,租一家沿街门店,开办一家农资专卖店,出售种子、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投资需一万元左右,由于商品是农民生产中必需之品,使用数量较大,是一个很好的投资项目。如自己资金不够,可考虑和县城或省城大店联营,获取专卖的利润。
3.野鸡养殖。前几年受非典、禽流感的影响,养殖数量骤减,自2014年冬季以来,野鸡市场价格持续升温,目前商品野鸡市场售价每千克在24~35元。国内一些场家还对野鸡进行深加工,如福建省永定县的招宝农庄用野鸡皮毛制作成高级标本装饰品,每架野鸡标本售价280元以上,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专家认为,今后5年内将供不应求。
4.肉鸽养殖。养肉鸽的成本大大低于肉用鸡。肉鸽饲养简单、投资少、成本低、用粮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也是快速致富的好项目,适合国营农、林、牧场和专业户饲养。
5.生态养猪。生态养猪,这种养猪模式主要适宜于300~1000头的适度规模生猪养殖场、养殖大户及养殖小区。中科院博士周传社和他的几位师兄、师弟,共同研发出一种全新的生态养猪模式:利用生物发酵原理处理粪尿,从而解决农村粪污随意排放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6.土种鸡养殖。尽管土种鸡长得慢,饲料报酬较低,但由于其销路好,抗病力强,因此饲养前景仍然看好。大型肉鸡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土种鸡将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欢迎,目前虽然受到禽流感的影响,但对销路影响不大。
7.蜈蚣养殖。蜈蚣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由于大量捕捉野生蜈蚣,使得蜈蚣资源逐日短缺,蜈蚣行业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养殖蜈蚣有很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