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

时间:2023-07-14 17:3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机构行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机构行业前景

第1篇

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发展有助于推动卫生系统信息化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国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我国卫生医疗的发展。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的建设可带动信息行业的经济发展,培养行业优秀人才,重视软件信息化建设工作,就是加快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平稳有效落实我国新医改,优化传统的医院管理流程,重塑我国医院管理的理念,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卫生系统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卫生系统的投入持续增加。利用医疗软件优化医疗资源,最终改善群众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国家卫生系统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将会明显高于整个软件行业的增速。

医疗机构软件在向信息化发展。当今是大数据化时代,卫生系统发生迅猛的新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带动医疗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今软件行业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性强,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迅速发展的时代,医疗软件技术的建设要有前瞻性。建设合理医疗信息化平台满足了医院对信息的复杂要求。信息化是加快医疗进程、减少失误、提高医疗效率的推动器。如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迅速,出现了移动设备挂号、查询病理结果、问诊等应用,解决就医难、医患沟通难等问题,推动卫生系统化现代管理。医疗信息化建设要跟上时展需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手段,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信息,增进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发展。对医患各项数据的收集、分析、研究、发展,需要综合的信息化平台提供支持,信息化医疗体系为医患提供信息、分享经验提供快捷准确的基础数据,是卫生系统的数据时代,也是卫生系统信息化不断完善发展时代。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量一个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就是其信息化程度,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卫生服务,实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的系统化,卫生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不断开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卫生改革迅速发展,利用信息化的医疗软件将卫生系统的服务能力增强,体现以人为本,围绕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工作。在卫生体系提出的八项措施中,卫生系统信息化能够推进公共卫生,细化卫生系统综合管理的建设,是医药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有效技术保障。促进实现整个卫生系统的一体化管理,为卫生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平台,推动我国卫生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信息化下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

随着信息化发展迅猛,医疗机构软件的建设各方支持仍显不足。信息化专业人员缺乏、建设投入与最终使用效果有差距,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全面等问题接踵而至。

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卫生系统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各医疗机构信息化标准不同,建设规范性执行力度不够,软件开发与实际使用程度差距大,各个软件公司与医疗机构、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和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性,信息资源交流不畅,使得患者疲于应付各医疗机构的信息采集,造成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冗杂,各医疗机构信息不能共享,软件维护、采集困难重重,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标准。需要加大对医疗软件的研发的投入建设。

认识度不足,建设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卫生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时间短,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完善,政策、财务支持不足,卫生系统信息化发展缓慢,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一直在摸索中求发展。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经济发展较繁荣地区,卫生系统投入多,信息化发展迅速,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对信息化建设还未引起足够的认识。各医疗机构发展情况不一,大型综合性医院综合性发展,基层公共卫生系统发展缓慢。医药供应、医疗保险、财务管理等部门条块化管理,“信息孤岛”的现象成为常态,阻碍卫生系统的信息一体化管理。部分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盲目建设,与自身发展不匹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我国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实施路径

细化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卫生系统信息建设,不仅仅只是实现操作信息化,其重要任务是优化我国传统的医院管理流程,转变卫生系统人员思想,重塑我国医院管理的理念,为我国国民的身体素质保驾护航,改善我国就医难、手续繁、资源浪费等实际问题。我人口多,医疗资源相对不足,造成了就医困难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医疗机构软件信息化建设,为解决就医难提供了技术保障。信息化建设对于我国卫生系统的发展中是重要的支撑,必须要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和资金的支持下开展,将医疗软件信息化建设落实到实处,为卫生系统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重视安全机制的设立,细化建设流程,保障工作正常开展。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范,敢于尝试新方法、新软件,进一步促进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第2篇

【关键词】保险公司 医疗机构 兼营

一、三大现状

(1)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商业医疗保险虽有着广泛的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呈现出 “供不应求”现象。大部分寿险公司对商业医疗保险经营采取“敲门砖”策略,扩大客户积累,提升总保费。这样,就会忽视医疗保险自身的风险特点和管理规律,削弱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导致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

(2)医疗机构。虽然国内的医疗机构与服务增多。但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成了一个难题。有的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诱导患者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以药养医等现象层出不穷。然而,保险公司对医院缺乏有效的投诉管制渠道,除了依靠医生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3)投保人。投保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人可分为两类:一是真正需要医疗保险的人;二是为了牟取个人利益投保的人。第一类一般都不具备一些防范保险意识。对过度医疗也是无能为力,当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理赔纠纷。第二类试图抱着侥幸心理,进行保险欺诈,导致保险公司对投保方的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很难控制,损害其利益。

从以上来看,我国在这方面上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来看看国外保险公司的做法。

二、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

(1)管理式医疗保险。管理式医疗保险是指把提供医疗服务与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资金结合起来,通过保险机构与医疗服务提供者达成的协议向投保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系统。其核心就是保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成为利益共同体,运用这种模式有效地控制风险,降低费用。

(2)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的优势。目前传统的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对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缺乏有效的控制,继而导致医疗费用的飞速增长。美国的管理式医疗保险与传统补偿式健康保险比较如下:

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在这种模式中融合了保险和医疗两个功能,实现了对医疗费用、质量的控制,改变了对医疗提供者的激励等。但我国在借鉴时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我国保险公司兼营医疗机构前景分析

(一)必要性

(1)医疗费用给付额增高。从反面看,每年保险公司对医疗费用的给付在不断增加,保险公司急需采取措施对医疗费用进行控制。从正面看,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重,医院就业压力和医疗资源急需调整。在一定程度来讲,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潜力巨大。

(2)医疗机构属保险活动一部分。医院,是实行客户健康的保障、投保体检与住院理赔的重要环节。如果保险公司一方面提供保险产品,另一方面又对风险不进行控制,始终依赖于第三方机构,这种无形的合作关系很难实现长期无缝对接,对保险公司管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成本不利。

(二)可行性

(1)政策支持。2010年2月11日,国务院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鼓励保险公司探索投资医疗机构,此举有利于化解目前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由于利益分割导致合作流于形式的问题。

(2)对养老需求的增加。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未富先老的局面也是常见。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养老产业将会不断发展,其中医疗保健机构将是这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保险兼营医疗机构,形成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机构将是一块需做好的“蛋糕”。

(三)兼营弊端

(1)成本投入大。兼营应考虑到成本。虽然我国保险公司的业务能力逐渐加强,资产规模逐渐壮大,可若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与政府的协助,不能保证兼营后的压力。

(2)就医地点选择过于狭窄。一般设立定点医院后,被保险人只能按合同上的要求去指定医院就诊,限制了被保险人选择更好的医疗机构。造成了医疗资源过度集中,易产生行业矛盾。

(3)专业知识限制。保险公司兼营医疗机构属于跨行业兼营,专业知识要求因此居高。人力资源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也是一大困难。

四、保险公司兼营医疗机构发展建议

(1)健全法律法规。 据数据显示,我国中医类医院亏损高达-21%,专科类医院为-17.9%,综合型医院为-13.2%,这可能也是保险公司不敢兼营医疗机构的一个原因。因此,要尽快确定我国医改方向和政策。另外,也应健全《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实现法律予以保障,政府予以支持的可观局面。

(2)确立合作互信关系。借鉴美国的模式,保险公司投资兼营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夯实的互信关系尤为重要。这样,保险公司才能通过投资实现与医疗机构的较强战略化合作,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第3篇

日前,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Wellpoint已经开始通过运用IBM的超级计算机“Watson”帮助医生来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诊断,服务7000万人。在癌症治疗领域,目前需要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制定出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未来利用Watson的认知计算技术可以将周期缩短至一天,极大提高癌症患者的治愈率。

“Watson在医疗、医药行业可以帮助肿瘤中心做几个复杂癌症疾病的诊断和数据分析;还能够帮助分析疾病风险,保证理赔过程的合规性、合理性,防止滥用和欺诈,保证保险公司基金的安全,医疗机构也可以利用Watson规范医疗费用。”IBM中国有限公司医疗及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刘洪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医疗大数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医疗行业的信息化也迎来自己的“大数据时代”。

而如何将患者的被动性参与转向主动健康管理,从单一案例效果评估转向过程性、全程性的整体评估和体验;从病种数据管理扩展到健康数据管理,从关注争端和治疗技术跨到预防、护理和康复环节是未来医疗行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大数据,正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根据IBM提供的数据,上海市卫生信息系统,每天生产1000万条数据、已建立起3000万电子健康档案、每天调阅10000万次,信息总量已达20亿条。

2008年,IBM推出MobileFirst策略,专门针对各种无线终端,支持IOS、安卓系统。通过MobileFirst平台,在各种移动终端对象里嵌置API和相关的APP应用采集和分析这些无限终端的数据。通过物联网的类似RFID的一些小标签来建立数据的标准性、普遍性和实用性。

根据刘洪介绍,目前IBM在上海的部分医院推出了BYOD系统,即员工自费终端,用来提高医生和护士在医院的移动性。通过和开发商合作,推出移动护理应用,将医生和护士的各种移动终端连在同一网络下,便于医生和护士了解病人在医院的位置和健康状况,也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移动性,不需要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才能获得病人资料。

另一套在中国的医院已经运用的软件为实时资产定位服务器RTAL(Real Time Asset Locater)。通过物联网上的一套整合软件可以实现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的检查。例如检查住院床头设施,检查人员检查后通过无限局域网可直接上传服务器,让RTAL来处理各种数据。

可穿戴医疗

从医疗服务转型到健康服务,就不得不提到最近炒得火热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疗的结合。许多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商跃跃欲试,希望能在智慧医疗中抢得先机。

在刘洪看来,虽然可穿戴设备和医疗结合的市场目前非常活跃,但需要考虑的生态环节却比想象的要多。

首先要有自己的公有云。“有了公有云后,我们才可以合作。例如,IBM就和首信的合作,推出了面向健康管理的公共云的服务,在北京市东城区展开预约、随访、筛查等面向公众的卫生服务。”刘洪表示。

其次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医疗机构的合作环节。刘洪认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传感技术监控用户的身体健康情况,但没有医疗机构在背后做出专业的诊疗和分析支持,再好的应用和数据都体现不出优势。

第4篇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 强制保险 医疗风险

一、医疗责任保险概述

医疗责任保险是指在保险期限或追溯期及承保区域范围内,被保险人在氖掠肫渥矢裣喾的诊疗护理工作中,因过失发生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造成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并由被保险人在保险有限期限内,首次提出索赔申请的,保险人负责赔偿的保险产品。

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是国际公认的,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国人重视生命和健康的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对医疗效果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二者的矛盾于是成了医疗纠纷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

二、国内外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发展比较

在国外许多国家,医疗责任保险属于强制保险。投保医疗责任保险被认为是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它将有利于保障国家医疗系统的顺利运转,并有效地维护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就医方三方的合法权益。

(一)美国:自己投保型

美国实行强制性疗责任保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也可以自己留存一部分资金以防范医疗事故责任的赔偿风险。美国的科室中风险较大的有外科、产科,这些科室的医生投保费用一般高达5至10万美元,相当于其年收人的7.5%。医疗机构要求医生为医疗事故投保,这是医疗机构聘用医生的前提。今天,美国的医疗责任保险主要为医生自己组织和经营自己的互助保险公司,它们属于非赢利性的保险公司,目的是为了保障医生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到保险,使其继续某些高风险领域的医疗服务。为了防范医疗事故责任保险的风险,它们可以向再保险机构再投保。

(二)英国:政府投保型

因英国的医疗服务属于福利性质,故其拥有公费的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由政府出资建立公立医院、聘用医生,为公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医院和医生的医疗责任保险费用也由政府支付,政府则依靠税收支持医疗事业。发生医疗损害赔偿后,首先会经历经相关的委员会调解,若调解不成再由法院审理判决,赔偿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加拿大和我国的香港地区也采用这种模式。

(三)日本;行业自治组织投保型

日本为代表的的行业自治组织投保型日本医师协会(JMA)作为一个团体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发生医疗纠纷时,拥有JMA保险的医师向当地的医学协会或JMA授权机构报告,当地医学协会的赔偿评定委员会将召集医学专家、律师或商业机构人等听取证词,并就纠纷责任和损害情况进行评估。纠纷委员会与保险公司联合组成调查委员会对纠纷情况进行调查,由赔偿责任审查会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并作出决议。最后,以该决议为基础对纠纷进行处理。

我国实行的医疗责任保险是对医院和医生提供的医疗失职保险,被保险人是医疗机构和医生,受益人是患者。目前,我国并没有实行全社会统一的综合性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制度,只是在局部地区或部分项目上实施了医疗事故责任保险,总体而言,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也很不成熟,面临着许多发展的障碍和问题比较突出。但是,随着积累的经验、转变的观念、公民权利意识的增长、健全法律制度,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发展仍然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三、发展医疗责任保险的意义

(一)有助于缓和医患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经常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为处理病人投诉和医疗纠纷,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主管部门和相关医务人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利益,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医疗纠纷发生后,由保险公司作为第三人介入,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与医院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事件。一旦发生纠纷,保险公司直接派调解中心的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将处理纠纷现场从医院转出,维护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患者也能更加理性对待纠纷,依法及时解决。

(二)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由于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医护人员经常选择自己最保守的保守治疗方案,或者通过多次检查项目来保护自己,造成医疗资源过多浪费,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医疗损害后,由于身体,精神上的痛苦患病,最重要的是尽快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现代责任保险制度是以“保护受害人”为责任保险的基本目标,从传统的“以被保险人赔偿第三人受损的责任”为基本目的,以“保护受害者利益“为目标。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保护受害人实际及时赔偿,减少受害人受损害的程度,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由于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医护人员经常选择自己最保守的保守治疗方案,或者通过多次检查项目来保护自己,造成医疗资源过多浪费,也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医疗损害发生后,患者不仅遭受身体上还有精神上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尽快获得合理的经济补偿。现代责任保险制度是以“保护受害人”为责任保险基本目标的保险制度。医疗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保护受害人得到及时赔偿,减少受害人受损害的程度,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利益。

第5篇

关键词:卫生资源 资源联盟 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51-01

本课题研究旨在运用虚拟云技术,建立一个收集、河北省各城市地区卫生资源地理分布信息、卫生资源详细信息的网络服务体系。快捷、直观地显示医疗卫生资源的地理信息,使所有网络浏览者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相关信息。

1 云计算的特点

(1)超大规模及虚拟化:云计算建立在虚拟机(VM)技术之上,软件和服务都置于云中,基于各种标准和协议,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2)高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海量数据在存储中心云上,且多副本容错。设备及服务可动态伸缩。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使用方便[1]。

(3)划分独立的资源池。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或虚拟资源。

(4)快速弹性。具有一种为资源的快速和弹性提供、并且对资源的快速和弹性释放的能力[2]。

2 云计算技术给卫生资源联盟体系提供的服务

2.1 为医院之间共享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

云共享使用虚拟化的技术对资源共享的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大,它不仅简单、廉价,还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提高了共享的效率。同时,医院的云储存系统还可以方便专家会诊、远程会诊,为患者提供了更便利、更快捷、更廉价的医疗服务[3]。

2.2 云计算技术给患者提供了个性化服务

互联网患者用户通过高速网络不仅得到整合后的河北省各大医疗机构信息资源,更是得到远程在线健康服务、个性化健康咨询与规划,并且通过云的组织与匹配将最专业的最被需要的医疗信息资源和服务反馈到用户界面,从而节约了患者看病的时间,提高了看病的效率。大型云端医疗机构将为单个医疗机构提供一种个性化选择,一个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能力与需求[4]。

2.3 提供数据存储服务

由云计算服务商所提供的数据存储服务,构建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医院之间的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在医院间得到必要的共享[5],通过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病人信息得到必要的收集和存储,并且相关信息将添加到电子健康档案中,其他医院如有需要,可很容易获得。从而改变了医院以独立单位的形式管理,缺乏在广阔的医院网络间充分利用资源的现状,把医院从信息孤岛中解脱出来;还能使医疗信息资源和病人能够有效地在各个医院之间流动起来,从而改变因信息不能共享导致病人就诊和转诊时需要辗转于不同医疗机构,手续繁琐,重复检查,耗时、费钱、耗精力的现状,提高医院管理病人在医院间转诊的能力。

2.4 提供计算分析服务

医院还可以从云计算提供的计算分析服务得到帮助,能够在超过本身信息化水平的空间和范围里,实现超大规模的数据计算等信息处理,能够更好地找到海量医疗数据内部的关联规则,实现对医疗数据的深度精加工和全面利用,从而能够在临床一线医疗工作中得到更加全面、更加准确的数据信息的支持[6]。

云计算作为一种革新性的计算模式,具备许多现有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一次巨大变革[7]。医院借助“云”的力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患关系,降低综合使用成本的目的。卫生资源联盟是未来医疗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虚拟云技术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和最大效应[8],在推进卫生资源联盟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有巨大的实际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工.浅谈云计算及对医院信息化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0(12):19-20.

[2] 陆忠芳.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径[J].经营与管理,2012(5):25-26.

[3] 张杰.云计算―医院信息系统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5):560-562.

[4] 陈海波.云计算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展望[J].科技信息,2010(10):385.

[5] 周迎,曾凡,黄昊.浅谈云计算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前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0,24(4):350-353.

[6] 张明春.云计算―― 大型医院信息化的新利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9):191-192.

第6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

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

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智慧医疗是指具有物联网感知、信息移动、信息互联共享、决策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市民与卫生管理部门、社区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覆盖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PACS系统是重点,其投资加速增长。2014年国家大力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这无疑促进了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进程。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并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

2智慧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

智慧医疗卫生,是面向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和维度的大健康体系。它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全社会健康和疾病预防体系。以患者为中心构造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诊疗服务和管理云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的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共需要构建七大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卫生业务应用体系、科学化的卫生监管体系、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卫生标准体系、高效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子系统、区域卫生子系统、以及家庭健康子系统。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3.1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3.1.1基础环境

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1.2基础数据库

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3.1.3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

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3.1.4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

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3.1.5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3.2智慧医疗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采用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

4应用前景

智慧医疗是以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做为依托而打造的智慧型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家庭等健康医疗机构的数据以及医疗事故的数据、病人的数据等,可实现医患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使得医疗服务真正迈向智能化,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看病诊断效率,临床研究可靠性、协作性将得到增强、医院的互联性,以及医院的便捷性。智慧医疗应用普及之后既可满足患者高效挂号、远程看病、远程诊断的需求,还可促进各家医院、医生间以及医生与病人间的交流,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5总结与建议

第7篇

【关键词】融资租赁 医疗设备 问题 建议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是建立在融资租赁基础上的一种金融服务形式。租赁公司按照医院选定的医疗设备和设备公司,购置医疗设备租给医院使用,同时和医院签定租赁合同,医院按时支付租金即可使用设备。

一、医院利用融资租赁的优势

在欧美,医疗机构广范采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种方式。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通过服务于大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单位,帮助发生资金困难的医疗机构,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去购置新的医疗设备,从而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增加医院的业务收入。与其他融资方式相比,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有以下几方面独特优势:

1.融资租赁符合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要求

在许多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第二大筹资渠道,除了银行信贷,融资租赁成为各行各业的融资方式。资本市场主要有四大筹资方式,包括信贷、证券、租赁、信托。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我国也不得不加大力度发展融资租赁。对医院而言,采用融资租赁,既达到了融资的目的,又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要求,非常值得推广。

2.融资租赁丰富了医院的筹资方式

在传统情况下,医院的筹资渠道非常单一,基本上依靠银行信贷,但取得的资金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高居不下的目前,我国采取了紧缩政策。医院想通过信贷融资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租赁为医院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增强了筹资能力。

3.融资租赁租金支付方式灵活,可缓解医院资金压力

如果要购买医疗设备,医院一般采取全额支付的方式去购买。而采用租赁的支付方式则比较自由。医院可以按照自己现金流量来灵活安排,比如可以按月支付、按年支付等等。采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在设备上的资金压力。

二、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发展状况

在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规模很小,还远不能满足医疗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还处于初级阶段,租赁方式单一

租赁行业进入我国时间短,起步层面低,整体上的租赁公司商业运作能力还需要提高和经营理念和层次还有待提高。我国的医院大部分是事业单位,长期受政府观念影响,没有从企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由于医院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对该方式的接受还需要有个过程,所以说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尚处于待开发状态。但我国个别企业已经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融资,但使用的是简单租赁方式,形式单一,还是发达国家在初级阶段使用的方式。而发达国家目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将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结合起来,产生了大量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2.政府立法、监管不完善,政策扶持不到位

一方面,我国融资租赁法律法规不完善,与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缺乏。近些年各种负面现象也层出不穷,如医院无故不缴租,欠租少租,出承人在面临医院拖欠租金时,却找不到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这导致了融资租赁市场的无秩序,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对融资租赁业缺乏必要的税收、信贷、保险支持,没有配套的优惠政策。

3.融资租赁公司进入医疗设备行业门槛过高

有政府相关部门由于对融资租赁不了解,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新融资形式的优势。所以,就出现了人为设置门槛,限制医疗机构采有这种方式融资。这样的限制使得很多没有办理过医疗企业经营许可证的租赁公司暗处经营此种业务。这些情况一旦出现,会对医疗行业有很大的负面冲击。

三、发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相关建议

1.降低融资租赁企业进入门槛

政府相关部门不仅要制定宏观政策,还要制定合理的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在准入方面,政府要把医疗设备行业和其他行业的融资租赁当成同一行业来对待,不必增加像许可证之类的限制。过高的门槛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助长打球的行为。

2.出台融资租赁法,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在融资租赁方面,目前的法律法规还非常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融资租赁法,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顺利租到需要的产品,解决自身医疗设备更新困难等问题。当然,光有相关法律的出台还不够,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还离不开政府政策支持。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融资租赁发展初期,都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些支持包括各种税收优惠、信贷支持、财政补贴等等。对于我国刚刚起步的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这些优惠政策更是必要的。

3.努力完善与融资租赁相关的配套设施,丰富租赁形式。

目前我国境内的中资机构融资租赁产品,特别是银行所属融资租赁机构采用的产品,是标准的简单金融租赁。因此,要努力完善与融资租赁有关的配套设施,只有当金融市场发展成熟以后,融资租赁才能真正被医疗设备行业大量采用,形式也会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孙志敏.对医院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的探讨.现代企业教育, 2007,5.

[2]郑艳珠.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前景展望.中国医学装备, 2009,6.

[3]潘天珏,罗文婷.商业银行金融租赁业务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湖南农机,2010,3.

[4]孙亚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租赁问题研究.经济师,2010,3.

第8篇

转变观念 规避风险

(一)营利性质的定位观念转变。

所谓营利和非营利的定位,基本上就是民营和国有医院的区别。所以,营利与非营利的性质差别就困扰了很多医改上市的道路。但实践证明:作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系统,医疗服务机构无论营利性机构还是非营利性机构,都必须盈利。

在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主要差别在于:非营利性医院实现的利润不能用于分配,只能用于自身的滚动发展;同时,非营利性医院的医疗服务需要执行政府指导价格,而营利性机构有自主定价的权利。

由于我国公有医疗机构收入中仅有7%左右来自政府补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想维持生存仍然必须通过诊疗收费和药物加成来增加收入,这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逐利需求没有实质性差别。也就是说,无论是营利性医院还是非营利性医院,都在追求盈利,否则都无法生存下去。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公立医院都是非营利医院,营利医院基本都是民营医院。但两种性质不同的医院,在医疗费用上又是如何反映的呢?根据浙江省的一份不完全统计,在高血压脑梗塞、腓骨骨折等多种常见伤病的治疗费用对比中,民营医院的价格明显低于公立医院。

显然,非营利性医院无法比营利性医院更具有价格优势。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非营利性医院长期处于公有公营状态,成本控制意识淡漠;同时为了减少对于其自身“毫无意义”的利润,非营利性医院时常通过多种方式虚增成本,或将利润费用化。这一切都导致了非营利性医院的运营成本远远大于营利性医院。

可见,营利医院并不是从医疗收费上增加利润,而是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上下功夫。

这一观念不仅要通过宣传让广大消费者明白,也必须让所有从业人员明白这一道理。

(二)建立资本经营的理念。

就是把医院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标、专利、管理模式和经验、特许经营权、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技能等)以及医院的人力资源都看成是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等多种形式,如收购、兼并、股份制、参股,以及联合、租赁等进行有效运作和经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

1.资本经营的作用。

①优势医院实行扩张,做大做强;

②劣势医院,特别是面临破产的医院,找出路走出困境;

③解决医院组织形式不合理的问题,适应竞争需要,向规模化发展;

④解决产权一元化问题;

⑤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益低下问题,通过产权重组可以避免优势分散;

⑥解决发展中增量不足问题,利用资本经营可以盘活存量,弥补发展资金的短缺。

2.医院资本经营的主要方式:

投资与融资

创办民营医院就要投资,常遇到资金不足时就要融资,其主要来源有:

①个人资金;

②私人借债(当然要有协议,甚至请律师参与,合同要公证);

③银行融资(贷款);

④向股权投资家融资(包括国内外私人投资者和投资管理公司的金融投资家)实行股份制;

⑤商业信用融资。

对于中小医院的投资者来说,创业资本多为自有资金或者是借贷资金。也有开办时就采用股份制的,其中各有利弊。毕竟个人资金和借贷规模有限,只适用中小医院,而股份制则可增大融资量,是大型医院常用的融资方式。

医院经营者应放眼全社会,搞“开放型”经济,尽可能地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尽量少投入、多产出,重视社会的协作和配套。

审时度势 抓住机会

(一)民营医院生存机会。

1.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我们国家年人均医疗消费只有31美元,而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人均医疗消费为4 090美元。在美国,医疗消费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4%,而在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4%,美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消费大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为400亿美元,只是美国的1/25,以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40万亿元计算,只要医疗消费占到10%就是4万亿元,照此计算,医疗行业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更多中高层收入的消费者向享受型消费迈进。同时,对于就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医疗机构的服务满意度排在所有行业的倒数几位,主要表现在办事效率差,服务态度不好,收费不透明等方面。而这些正是民营医院所能够发挥特长的地方。因此,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高水平,市场反应肯定很积极。

2.有利时机。

在改革开放,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民营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优质的服务、上乘的产品质量、一流的生产设备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良好的印象,有利于民营医院借此潮流,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形象。

党的“十七大”更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私营企业有了更多与国有医院平等竞争的机会。明确指出要打破由政府独家办医的垄断局面,以公有制经济办医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办医的格局并存。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一统天下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又会对公立医院的人才和管理带来冲击。此时,合资医院、民营医院、私立医院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完善,经营管理的自较大,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又较灵活,优势进一步体现出来。

公有公营医院数量过多必然带来经费不足问题,在国内,这个问题长期依靠以药养医的模式来解决。数据显示,美国医院药品销售仅占医院收入的12%,而中国的这一比例达到42%。随着新医改的推进,药品加成的取消,医院将丧失相当一部分收入,而医务人员积极性也必然受到影响。

通过改革和改制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疗机构显然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重要方法。于是,资本市场对医疗服务行业的热情再次被点燃。

(二)民营医院上市的必要性、可行性。

民营医院上市的必要性;

有利于提升未来医疗集团的品牌知名度,实现集团迅速扩张;有利于明晰产权、明确权责,打破原有医疗机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政医分开;有利于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一流医学和管理人才;有利于提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

其他:拓展筹资渠道、提高公司融资能力、分散风险。

民营医院上市的可行性:

医院上市不受证券法律法规限制;医院具有经营业绩稳定性和现金流稳定性特征;现有上市公司的下属医院业绩表现良好;国外医疗行业成功经验国内企业行业成功经验;国内多家医院已将股票上市列入计划。

(三)正确分析,找出不足。

1.医院应突出自己的技术专长、专利技术、核心竞争力,走专业化道路。

专业化将是未来重点。

如果问目前医院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投资医疗行业的最佳途径在哪里?专业化或许是最佳答案。目前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两家上市公司分别来自眼科和口腔科这两个细分行业应该不是巧合。

除了爱尔眼科、通策医疗两家专业的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其他上市公司投资医疗服务领域也基本遵循与公司主业相关的专业性原则。以马应龙为例,公司在医疗服务业内的扩张也仅局限于肛肠领域。

所以,各独体医院应该找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专长,才能在医疗行业独树一帜,让PE投资者青睐,让潜在股东乐意投资。

2.练好内功,增加盈利。

正确分析各项收入开支费用明细,合理控制成本,完善内部控制,引入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把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引进医院,走现代企业和医院专业技术相结合道路。为达到上市要求的盈利状况而努力。

通过收购、兼并、参股控股、联合国内外医院等方式来发展壮大医院或医院集团。

(另可借鉴:宿迁人民医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正副院长由金陵药业的合作方南京市鼓楼医院派出,负责医院医疗业务的管理,金陵药业只是向医院派出了党委书记和财务总监,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概念引进医院。一转眼8年过去,宿迁人民医院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这家医院每年的盈利都在用于医院本身的滚动发展,其中2010年就需要投资1.5亿元建设新的病房大楼。2003年,当金陵药业接手宿迁人民医院的时候它还是个二级乙等医院,通过5年的努力,到2008年底,这个医院已经升级为三级乙等医院。)

3.积极寻找政府支持。

第9篇

[摘 要]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为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和医生的职业风险。而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却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本文在分析导致这一制度发展滞后的相关原因和问题后,提出完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  纠纷  建议

医疗责任保险是依据相应的保险条款,医疗机构和医生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从而将其因医疗事故或医疗意外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转由商业保险公司承担的一种保险业务。建立医疗责任保险为主体的风险分散机制有利于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和医生的职业风险,对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患者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外很多国家都建立有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责任保险已经成为医疗事业发展重要的辅助机制。

一、我国医疗责任保险面临发展乏力的原因

2007年6月21日,中国保监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推动医疗责任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文件出台以后,根据资料显示医院方面投保该险种并不积极,医疗责任保险面临发展乏力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商业保险公司方面

保险公司认为医疗责任保险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医疗行业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保险公司中既懂医又懂法以及保险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是很充足,在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撑、投保人意愿不高的前提下,大规模拓展医疗责任保险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2.医院方面

(1)不少医院和医生对医疗责任保险缺乏基本认识和了解,不能理解保险大数法则①,在缴纳的保费超过赔款的情况下,从经济效益角度觉得不合理、不划算的,对投保的积极性不高。

(2)医疗机构认为医疗责任保险存在保险理赔金额偏低、责任范围狭窄等问题,很多医疗纠纷是不被认定为保险范围的,而医疗机构最希望解决的恰恰是这类纠纷。

(3)多数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认为,一旦公开了发生的医疗纠纷或者医疗意外,会影响整个机构的年终考核和评级、声誉、品牌等。很多时候选择与患者不公开协商解决,所以也不会通过保险公司来解决问题。

二、完善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议

国内外的经验和实践证明,医疗责任保险这种医疗损害赔偿给付机制和保险制度,确立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强制投保义务,对于分散医疗损害赔偿的风险,并使受害人的损失及时得以补偿,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现状,为了推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笔者有以下建议。

1.加大医疗责任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提高保险意识

医疗保险推行障碍的原因就是医务人员不了解相关知识,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与教育制度,如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知识讲座、组织医务人员与保险机构人员交流、学习等。在医务人员对医疗责任保险有了清晰、全面、正确的认识下,不断提高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意识,使之深入人心,为我国逐步实施医疗保险减小阻力。

2.建立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

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由于有强制力量介入,具有自愿保险所难以比拟的一系列优点,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自愿投保模式下所存在的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而迅速推动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强制性医疗责任保险是一个特殊的险种,为确保医疗机构的参保率和保险机构的良性运行,必须科学预测保险限额和费率,制定一个稳妥的、社会各方均能接受的方案,这是推行该保险需要解决的问题。

3.完善保险机构的保险条款,增加可投保险种,扩大保障范围

我国保险机构针对医疗责任保险的条款还不十分完善,目前国内仅有太平洋、平安、天安等较大规模的保险公司开展了此类业务,在北京、深圳等地开展的此类业务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保险公司应加大创新力度,将医生也作为被保险人,针对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开发不同的医疗责任保险产品,并将实习、见习进修医生纳入参保范围,制定相应的险种。这样不仅有利于保险公司对于风险的分类和精算技术的运用,更能满足医院的需要,为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提供支持。

4.加大对人才的培养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改革试点,在一些高校设立专业培养既懂医又懂法以及保险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有专业人力资源的支撑下,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和完善。

注释:

①大数法则:又称"大数定律"或"平均法则"。此法则的意义是:风险单位数量愈多,实际损失的结果会愈接近从无限单位数量得出的预期损失可能的结果。即是在承保标的数量足够大时,被保险人缴纳的纯保费与其所能获得赔款的期望值相等。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小组组长张振中表示,近两年,社区卫生工作人员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居民的认同感,门诊量也有明显增加,有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量已经达到地区总门量的40%。然而常规监测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业务水平不够高、服务能力差依然是下一阶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要求,要尽快遴选并着力培养一批全科医师骨干,作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的核心师资,培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我们将通过10年的时间让社区医疗的阵地变强大,扭转“倒三角形”的就医格局,让社区医疗成为医务人员的首选岗位。

是什么阻挡了医学人才迈入社区医疗?全科医师的发展存在那些困境?全科医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试图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现状

待遇水平偏低

社区全科医师队伍,乃至整个社区卫生队伍目前还存在不稳定问题,社区很难吸引高级人才加入的主要问题是全科医师待遇偏低。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全科医师及专家所传达的信息。

由复旦大学卫生战略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开展的“我国公立医院职工收入分配制度研究”显示,医务人员的价值定位过低等,是导致基层医师队伍人心思动的主要原因。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更给出了具体的行业之间工资数字增长情况比较(见下表)。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崔树起表示,“医务工作是高投入、高难度、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但许多地区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却低于当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是及其不合理的现象。”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而现有的基层医务人员因无力承担进修、参会等费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造成恶性循环。”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庄宁告诉记者,“现阶段,全科医师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如网络课程、面授课程等形式都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但由于收入较低,很难支撑学习经费,而医疗机构没有足够的经费供所有医务人员进修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技术水平提高慢

中山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马春花介绍,去年6月,她所在的学院一项关于基层医务人员薪水的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吸引不到医学人才的原因除了过低的薪水外,医学生考虑更多的是工作前景是否远大。

北京市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杰说,对于一名新毕业的医学生来说,过多考虑的不是薪水问题,而是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能够在年轻的时候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无论学历还是能力都有所提高。

社区医疗机构并非完全无法吸引人才。作为社区医疗机构的北京市月坛医院,每年希望能在这里工作的医学毕业生不在少数。当问及为什么选择此处作为工作地点时,报名应聘的医学生回答到,因为这个卫生服务中心的杜雪平主任可以带研究生,这所社区医疗机构也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在这里工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他们愿意在这里工作,并不计较薪水的多少。记者也采访了新派到北京协和医院的医学实习生,他们的待遇并不及新分到社区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待遇,但他们更多的是看好协和的师资力量。

“其实,作为80后的医学生,他们更看重的不是现阶段薪水的多少,而是单位是否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社区医疗如果有很好的学术氛围,这比增加薪水更能吸引人才,也更有利于基层医务人员的队伍建设。”马春花说。

工作内容镶杂

从现状来看,我国的全科医师队伍数量明显不足。我国有近6亿的城镇人口数,按每5000名居民配备1名全科医师的低限标准计算,至少需要12万名全科医师,但目前已通过人事部和卫生部资格考试的全科主治医师仅有9826人,且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手的不足造成全科医师身兼医生、护士、护工多职,一人当多人用,工作内容繁杂混乱。

庄宁指出,国家赋予社区医疗“六位一体”的工作职能,防保、建档、疾病普查等工作,使得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于原来相比增加了数倍,但人员的增长却并未跟上这个速度。按照政府低限标准计算。他所在的社区医疗机构缺编100余人。因此,很多社区医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撰写论文和系统学习。

“而且晋升中级职称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两篇以上论文,并对外语的要求很高,这对于社区医务人员来说原本就是非常困难的事,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但工作过于杂乱,使得我们在这方面可利用的时间少了,不仅技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庄宁说。

“一方面是社区缺乏高品质、高水准的全科医学人才,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医学毕业生走到基层:而另一方面是现有的全科医师队伍水平发展受限,这对稳定人才队伍都是不利的。”崔树起教授表示。

社会认可度低

一个典型的美国卫生保健月度数据是这样显示的,每1000人中约有800人自述有症状,217人会去找医生诊断,其中113人会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1人去门诊看病,13人就诊于急诊室,8人住院治疗,不到1人会到学术医疗中心住院。

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卫生服务体系的金字塔图形(见图1)是一致的。在西方国家,人们在病情较轻、病症不是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均选择在社区看病:如果病情严重,则会由社区医师推荐到专科门诊看病。但在我国,据初步统计,即使是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患者生病后首选社区医疗机构看病的仅占30%左右,大多数患者选择去大医院看病。因此,我国的医疗服务系统呈倒金字塔结构。

“这是因为我国对全科医师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导致的,”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张愈表示。我国居民多认为,全科医师技术水平低,基层医疗机构设施不到位,而大医院医师医术商、服务好,因此多选择在大医院首诊,从而造成看病难。

张愈谈到,国家曾制定“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主治、副主任及主任医师经过有针对性的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由卫生、中医药、人事部门认定后,可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的政策,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各省市、地区由非全科医学专业的中、高级医师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人数是0。访谈中绝大多数临

床医生表示不愿意晋升全科中级资格,原因包括认为全科医学没有专业性。这也反映了全科医师这个职业在医学生、临床医生中的认可度较低。

趋势

全科专科分工合作

以上这些医学生及医生的顾虑使得全科医师人才队伍建设缓慢、不稳定。那么,如何才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切实改善现有的问题以提高全科医师的积极性呢?

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表示,我国社会对全科医学的看法还存在一些偏见,人们觉得专科医师是最高级的,而全科医师是最底层的。其实,这样分类和看法是错误的。哈佛、耶鲁等名校医学院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有40%~50%会去做Community Doctor(社区医生),他们在那里工作并不会觉得低人一等。“实际上,当一名医学毕业生经3年住院医师培养后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专科,另一个则是金科。两者都有各自的学术和艺术。”钟南山指出,医生应当把患者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而不仅是分成器官考虑。专科医师在这一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而全科医师在这个层面上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水平。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王仲介绍到,专科医师是进行确定诊断、病因治疗、研究发展的健康促进者,而全科医师是解决患者日常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常规保健、健康教育与培训的健康守门人。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全科医师的任务就是将治疗前移,治未病,普及基本医疗,并非如专科医师一样关注疑难杂症。两者工作职责不同,责任不一。

由此可见,全科医师和专科医师各有特点、不分高低。“全科医学是一门艺术,要通过科研、教育来显示全科医学的特色。而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学术交流已经在不少城市开展起来了。”钟南山教授表示。

人才导向倾向社区

今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公布了《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在已回收的112所高校的问卷中。已开设全科医学课程的学校共51所,占45.5%。高校设置的各类与全科相关课程以选修为主,共有18所学校,有14所学校设为必修课。报告中还提到,计划到2015年,全国开设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高等医学院校中,90%(注:计115所,按照学校数目不增长计算)在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全科医学的发展将推动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未来10年医疗行业发展中的中流砥柱。”崔树起教授介绍。

钟南山教授指出,在医改五项较大措施中,强化以及建立比较完整、完善的社区医疗体系是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这要求一方面加强对社区进行硬件投资,另一方面人事部门要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待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在社区服务的真正合格的全科医师人才。目前全科医师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达不到我们国家的需求,全科医学的力量尚显薄弱,因此要重视人才培养。他还提到,当前需要的全科医学人才分为两个层次:一类是能解决普通问题的全科医生,另一类是在有条件的地方培养的高级全科医师,通过这些种子再进一步培养符合中国基层实践的医师,这是全科医学的历史使命。

对于如何培养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方面,崔树起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是医学生经过医学院的教育后再接受2~3年的培训,经过考核到社区工作;另一种是在大学设立全科医学专业,使医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确立全科医学方向,这样不仅在一开始就让医学生建立了防、治的大卫生观念,有其特点,而且医学毕业后即可流动到基层,为向基层医疗机构大规模输送人才奠定了基础。

此外,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面,在近日举行的“2009年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唐仲进表示,2000年起,上海开始在静安区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对新分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4年的规范化培训。2004年12月,第一批23人完成培训。目前已有19名获得了主治医师技术职称,有7名担任全科团队长,有3名担任院长助理。“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保证了今后社区全科医师的素质,值得借鉴。”唐仲进说。

北京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吕一平介绍,2008年,配合社区卫生人才“四个一批”工程,北京市在15个三级医院基地基础上,认可了16个区县的二级医院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基地和他下属的社区基地。“我们调查了学员的收获,121名在培训全科医师中有将近60%的人认为自学能力提高了,最令人欣慰的就是95.9%认为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83.5%的人认为技能操作规范得到提高。”

“不论是从政策上、还是实际行动方面,都给与了全科医学建设极大的保障,使其处在最佳的发展时期。全科医学要把握有利时机乘势而上,重任在肩,应对三大挑战,维系人民的健康需要。”崔树起教授说。

相关链接

美国全科医学何以在强林中异军突起

“美国的全科医学发展历史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和借鉴,如果我们不从学员素质、培训能力、水平和制度等方面加以强化,势必使全科医学的发展受到制约。”一个学科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看该学科是否有高素质的学科载体,即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美国的全科医学发展就曹固此经历了一次失败的过程。

美国的家庭医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当时人们对其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导致缺乏高素质的学科载体,即全科医生的素质不高,致使全科医学发展中途夭折。他们在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后,于20世纪60年代又重新发展起来。

一个学科的重要载体是这个学科所培养的对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美国的家庭医学够在强手如林的专科医学时代得到蓬勃的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重视了全科医生的质量。

20世纪40年代,专科医疗经过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后,人们感到过细的分科并不能使他们得到很好的照顾,于是在医学界开始试图建立家庭医学制度。开始,他们在大医院和高校中呼吁建议全科医学学科,但并未得到认同,多数人认为社区医疗不必要在城市建立,应该去农村和偏远的地方发展,培训全科医生的条件和师资都受到了限制,学员们没有经过合格的筛选,同时也得不到高质量的培训,毕业后去做家庭医生,自然无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全科医师在民众中没有威信,在医疗市场的竞争中失去了魅力。好成绩的学苗不愿意去作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更加缺少竞争力。这种恶性循环使全科医生在病人中彻底失去了威信,生源迅速减少,全科医学发展宣告失败。

当时warren Heffron,MD等一些全科医学的先驱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失败的原因,经过大量的研究,他们总结出全科医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与专科医生相比,奎科医生缺少完善的组织和规范的培训,这两点足以使全科医生自愧不如专科医生,失去应有的自信,从心理上就失去了优势。因此,必须要对全科医生的作用、地位、用途和水平都有明确的定位。经过他们的努力和奋斗,美国制定了全科医生制度和三年培训的规定,即将全科医生的培养正式纳入到住院医生培养的制度之中,使全科医生的培养同其他专科持有同等的地位和相同的要求。

历史的经验使美国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功发展全科医学,必须要有大的投入,从师资、设备、条件、生源都应该坚持高标准,严把质量关。对生源的要求也很严格,不管做专科医生还是做家庭医生,均坚持同一个标准。

第11篇

中药专业作为高职院校药学的基础专业,具有明显的竞争力。那么高职院校开设中药专业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整体之治”分不开,即中药的用药特点是,不光只针对疾病本身,而是从人的整体出发,通过调节全身气血来达到对疾病的治疗。中药继承了我国五千年传统医学的精髓和深厚的文化积累,具有着化学药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大;对慢性病以及疑难杂症有着良好的效果;对疾病达到治本以治标的作用等等。以及从“药食同源”出发,中药作为药膳在康复保健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采用现代化技术比如HPLC、超临界萃取等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运用包合技术、脂质体技术等制成更合适临床使用的剂型,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在古代甚至近现代的医疗保健方面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将它发扬光大。

那么,中药目前的市场地位和行业现状以及人才需求方面究竟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开看一下。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扶持中药产业。比如:1.国家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中医药补偿机制,降低撤销起付比例等;2.实行新医改措施,在2012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提倡“中西药并重”,加大中药使用比例;3.实行“十二五”规划,计划到2015年分别在中医药医疗资源,中医药服务,中医医院出院总人数以及中医药人力资源方面达到相应目标。

国内的中药产业现状,国内中药产业产值以2011年的4381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5156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0000亿元。中医药行业比例从2011年的28.28%,上升至2012年的31.2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

2011年,全国中医医院数量达到2831家,比2010年增加了53家。分科中医科门急诊人次共达4.2亿人次,占全年医院总量的19.1%。

其次,以湖南省的情况为例。

1.我省中药材资源丰富。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省药材种类在全国占到18.7%,重点中药材的品种占到66.8%,道地药材比例为20%。

国家制定GAP种植规范,使中药材在源头上得到质量的保障,并且我省药源丰富,还有很多尚未发现的品种有待开发。这些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中医药专业人才完成。比如中药材种植员,中药材养殖员。

2.中医医疗体系完善。

中医医疗机构几乎覆盖了全省各个地区,全省中医医疗机构2117个,中医病床15452张,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医门诊,中医科,中药房,中医药服务占卫生服务总量的30%以上。这样就为比如中药调剂员、中药临方制剂员等中药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岗位需求。

3.中医药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

我省有中药生产企业150多家,中药饮片T90多家,其中九芝堂、千金药业、紫光古汉,以及浏阳生物工业园等都是我省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完成从中药饮片加工、药物成分提取,制剂生产,包装与质检一系列的流水生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比如中药材净选润切工、中药炮制工等高职专业人才。

4.中药商业优势明显。

国家正式批准认可的全国专业中药市场共有17个,其中湖南省有2个,分别是邵阳廉桥和长沙高桥。全省有医药批发企业近400家,其中双鹤医药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快批”公司之一。

零售企业方面,比如老百姓、养天和、九芝堂,它们的销售门面,药店较大范围地遍布了全省各地区,药品购进、贮存、用药指导、用药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专业的高职中医药人才。

第12篇

目前,从基层医院到省级医疗机构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还没有完全达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以下简称“规定”]8%的比例。医院药学从事的工作主要有:

(1)药品调剂:70%以上的医院药学技术人员从事药品调剂工作,负责占医疗机构总收入中40%~60%比例的药品收入的物流管理和调剂,而且随着住院患者人数、门诊量和处方量的增长,搬运药品和发药的工作量仍在增加。

(2)临床药学服务:近年来,基层医院个别药师全职或兼职临床药师的职责;三级医院开始执行“规定”有5名具资质的专职临床药师。少量的临床药师,从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安全用药咨询与医院药品信息支持等,包括点评不适宜处方、参与部分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提供临床合理用药的依据(血药浓度监测)。

(3)药政管理:医院药学部门负责全院药政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具体实施,提供临床用药比例调控的药学知识依据,监督实施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4)其他:部分医院的药学部门负责新药临床试验机构的管理工作、制剂生产、药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教、科研等工作。

2新医改后医院药学处境尴尬

在以药养医时代,医院收取15%药品加成;部分大医院还有医院制剂收入,这两部分收入足以消弭医院药师的待遇及药剂科的各项损耗。药剂科是创收大户,为医院创造效益,所谓“以药补医”,医院可以盖大楼、买设备。整个药品供应链的价格虚高,医生多开药,开贵药使得老百姓在医疗终端的药房取药时支付昂贵的药品费,从而对医疗行业的部分不满情绪也迁怒于药师。最新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中,与医院药学有关的收费项目只有血药浓度监测、抗肿瘤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集中配置、中药调配加工等内容,而西药调配、用药服务、临床药学等只字未提。与核医学科有关的放射性药物储存等被列入“规范”,其他与医护有关的用药内容也非常详细。从另一侧面反映医院药学在医疗机构中被重视程度不够。新医疗体质改革后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取消,医院药学的工作进一步被弱化。到目前为止,国内新医改颁布的任何文件都没有收取“药事服务费”、药事服务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的条款。药师们的辛勤劳动没有得到社会(含医院管理层、普通百姓及卫生行政部门)的承认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取消了药品加成,为节约医院药品调剂部分的成本,部分医改试点医院已将整个药剂科全部委托商业公司管理(托管方式实际上就是医药批发企业委派一些人员管理药剂科的工作),其后果是执行落实医院药事管理制度的主体不明确;国家多年来培养的药师将失去其作用,药师的积极性被挫伤,药师队伍逐渐萎缩,使医院药学学科失去了在医院工作中应有的功能和职责。

3新医改后医院药学处境尴尬的原因探讨

3.1临床药师具备的临床合理用药的知识结构不全面

新医改后,医疗机构的工作将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药师的工作重点将由药品调剂全面转向临床药学服务,主要任务是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但绝大部分医院药师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工作。在我国,目前的临床药师队伍主要由药学院校药学专业毕业生、临床专业毕业生及少量临床药学专业毕业生组成。4年制药学本科教育的课程主要围绕药学学科设置,没有深入的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和人文心理学课程的知识;药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1805•难以正确指导医师开处方和患者用药;临床专业毕业后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指导的工作者,脱离临床工作实践,未能及时更新病理生理学知识,缺乏药理学的知识结构,也难以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工作。即使5年制设置的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学习课程很大程度上仍是临床与药学的简单相加,本科毕业的学生几乎不能胜任临床药学工作。医院药师经过卫生部指定的“临床药师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培训后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表明,这样培养出来的临床药师的医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在1~2年内难以对医学知识融汇贯通,不敢也不会提出合理用药的想法,更不要说参与诊疗[1]。

3.2对社会的药学服务不够

由于自身知识结构、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所限,致使中国社会百姓没有从医院药师身上体会到医院药学的价值。药品价格虚高,还被普通百姓误以为药房作祟。所以,作为医院领导及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还没有足够的依据和动力,在行政法规的层面保证医院药学学科的地位。在取消药品加成的同时,出台“药事服务费”的规定,有可能被社会误读为“变相的药品加成”,引起社会的不满,这与医疗体制改革的目的是相违背的;况且,国家已下大决心财政补贴医疗卫生事业。

4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药师职能转变

新医改后,医院药师的职能必然从现在调剂工作为主转向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这是新医疗体制改革带给医院药师的机遇。新医改后医院药师的职能主要有:

(1)执行国家制定的医院药政管理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是医疗机构的执行主体。

(2)提供药物信息。包括向来院就诊的患者、全院医护人员提供药品信息(含解释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配伍禁忌),介绍科学的用药方法。

(3)普及社区用药知识。在社区、基层医疗机构、乡村和落后地区开展用药知识的科普讲座等,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及保健常识,真正体现药师为民服务的宗旨。

(4)为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做好对治疗窗窄药物的血液浓度以及患者个体敏感、耐药、代谢相关特异性基因的检测,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这方面的工作,既可创造经济效益,又能体现学术价值,而且是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前景巨大,但需要新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

(5)落实处方点评。对门诊处方、临床医嘱的用药合理性进行提前干预,防止医疗机构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使医疗机构的各项用药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6)参与临床用药指导。药师深入临床各科室,每个科室至少有1名临床药师,全程参与患者的诊疗过程,全面指导各科室的临床合理用药。

(7)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开展与药物相关的各项科研研究,提高药师本人的科研素质及专业知识背景的广度和深度;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及时学习生命科学发展前沿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并应用于临床药学服务实践中。医院药学工作者通关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拼搏,创造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

(8)经济创收。督促国家立法合理收取“药事服务费”;有条件的药学部门开展医院制剂(中药制剂和普通制剂)生产,为科室和医院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药师待遇、科室发展、在医院的地位奠定经济独立的基础。

5医院药师应对新医改形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医院药师首先应学习与了解国家的新医改政策,明确新医改给医院药师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对照医改后医院药师的工作职能,查找发现差距,及时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努力学习与未来工作职能相关的专业知识。

(3)积极进入临床从事药学服务工作。临床药学服务,尤其是合理用药指导,不仅需要广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长时间的临床实践,积累经验,必须长时间参与临床用药的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药师。

(4)医院药师应在多层面宣传医院药学工作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使得老百姓、医院领导、政府部门清楚医院药学工作者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所作的贡献,目前的医院药学人员不可成为新医改的“牺牲品”。督促及建议国家立法,保障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合法权利。

(5)提高3种能力:药学服务能力,使广大百姓认可并支持药学服务,有益于政府立法保证医院药师的合法地位;科研能力;经济创收能力。

6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