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

时间:2023-07-14 17:35: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医疗市场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医疗市场现状

第1篇

参展企业包括跨国三巨头“GPS”(G即GE医疗,P即Philips飞利浦医疗,S即Siemens西门子医疗)以及国内知名企业深圳迈瑞、锐珂医疗、京精医疗等。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无论“洋”“土”,都打起了“基层牌”。

“我们希望用3~5年时间,在中国市场把GE医疗现有业务的中高端和基层8∶2的比例调整至5∶5。”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CEO段小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医改政策导向的变化,GE医疗决定从城市包围农村,抢夺基层医疗市场。此前,基层医疗市场是国产品牌的天下。

基层产品成新宠

你见过iPad版超声仪吗?

在琳琅满目的产品展览中,便携式平板彩色超声仪Venue 40获得了最多好评,它的亮点在于人性化的便携设计――原本重达上百公斤的庞大躯体被一次性浓缩,变身为一个类似iPad的显示屏和一套充电及检测设备。

“我们在超声影像方面一直有业界领先的专利优势,但走进基层医疗市场还需要高性价比,即高性能、低价格、便携带。”GE医疗大中华区X光机产品总经理易仲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Venue 40符合放射科所有临床要求,从胸片、急救、创伤到腹部检测实现全覆盖。”他希望,基层医护人员能轻松携带Venue 40到偏远的病患家中诊疗,解燃眉之急。

此外,GE医疗还推出了专为县级医院量身定做的Brivo CT、星光系列X光机、超声C系列产品和监护仪等。“我们使用全中文简便操作程序,并且更注重实用性和耐用性。”易仲伟说。

在产品后方还有GE医疗推出的“异空间辅助维修工程师”――通过网络和视频支持平台帮助基层医院的维修更快速、简便,并通过IT试点项目提供卫生信息解决方案。

“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专业技术、设备和人员的不足是限制医疗服务的重大阻碍,通过IT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助力基层医院硬件升级和结构调整,提升诊断水平。”GE医疗集团全球技术研发中国总经理戴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推出整套解决方案是GE医疗的优势所在。

“洋品牌”争着“本土化”

科技部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拉动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医疗器械产业集团,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这意味着,基层医疗市场蛋糕巨大。

早在2010年,GE医疗就启用了“本土挂帅”策略,原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马思礼(Marcelo Mosci)调任美洲区,中国人段小缨掌印大中华区。GE医疗集团全球总裁兼CEO约翰・迪宁曾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团队中,96%都是中国本地的员工,这是我们的重要优势。”

段小缨的表现显然没有让人失望,接受媒体采访时,对中国的医改政策,她几乎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解读起未来发展趋势,她成竹在胸:“2009年起,新医改逐步推进的目标就是推动医疗资源的均衡。”

从2011年起,GE医疗推出了“春风计划”,力图用三年覆盖全国7000余家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5万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通过产品、渠道、服务和生产四管齐下,希望打开基层医疗市场新局面。”段小缨说。

德国巨头西门子医疗也加入了“本土化”行列。近年来,西门子医疗在中国建立了16个研发中心,65个地区办事处,并将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的CT设备的70%销往其他国家,中国已俨然成为西门子医疗最重要的产业基地。

飞利浦医疗、柯惠医疗等跨国巨头都纷纷将研发和生产环节向中国转移,并悄然布局基层医疗市场,试图通过“本土化”战略抢夺新兴宝地。

“最初的基层医疗领域是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垄断的,而如今,一直将重心放在城市医疗的国际巨头‘GPS’也渐渐加入分食县域医疗市场的队伍之中。他们的搅局,必将打破现有的竞争格局。”华润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王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指出。

国产品牌危机

现状,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形势仍是一片大好。

查看各上市公司2011年财报,阳普医疗的总收入有超50%的增幅,鱼跃医疗斩获高达11.7亿元的总收入和44%的利润总额增长率,新华医疗的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了50%~100%,深圳迈瑞的全年总收入也达到8.8亿美元,同比增长25%,就连刚上市不久的三诺生物也在2012年一季度业绩预报中称净利润增长47%~67%。

“国产品牌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及基层医疗市场。”一位资深业内人士介绍说,如,新华医疗的消毒灭菌设备、制药设备和放射治疗设备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华润万东的X射线机产品和深圳迈瑞的彩超产品也稳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位。“当然,这些产品相较于‘GPS’的产品是较为低端的,科技含量和利润都无法相提并论。”

面对GE医疗等跨国企业的强势争夺,“国产品牌的市场垄断格局一定会被打破,甚至一年之内行业重新洗牌,因为‘GPS’的资本、技术、渠道和影响力都是高高在上的。”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唯一可与之抗衡的是同样做整套解决方案的锐珂医疗。

2007年起,锐珂医疗就启动了宁夏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在该项目中,数字化设备、信息网络建设、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和基层医生培训都是重头戏。“在启动时间上早于GE医疗,在项目设置和覆盖面上也不弱。”该业内人士认为,单一的基层产品已经不具有明显优势,“必须有整套解决方案才能在基层医疗市场站住脚跟。”

多管齐下攻占基层医疗市场

《中国经济周刊》 专访GE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兼CEO段小缨

Q: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医改政策?尤其是基层医疗市场相关政策的变化?

A:随着医改的深入,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最关注的就是县级医院,并且明确提出提升300家县级医院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前是二乙的医院可能会变成二甲,甚至是三甲。最近两三年针对基层医疗的改革已经不只是需要简单的仪器设备,而是需要更好的软硬件支持,我们也在边学边做边调整,摸着石头过河。

Q:您如何看待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在基层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

A:我认为GE医疗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第一,我们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全线产品平台成熟。第二,GE医疗有产品开发及产业链运作都需要的雄厚资金。第三,GE医疗在大中华区起用的是本土人才,这有利于我们了解市场,接近客户,清除障碍。

第2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小康;农村;医改

纵观改革开放几近40年历程。中国这个东方沉睡的雄狮不仅早已醒来,而且一声声的咆哮令全球瞩目。

尤其是中国的农村改革,从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开始,中国农村似乎一改5000年农村积贫积弱的病垢,转而为民族的骄傲。“不仅养活了占全球六分之一人口,而且在科、教、文、卫等方面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更是创造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奇迹。”

但成就中,我们也要看到艰辛,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长期以来困难确实积淀很多。“尤其是农村,医疗保障社会化程度较低,自费医疗的村民比例非常大,社会医疗保险还远未实现大范围的覆盖,即便是不断改革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仍未健全。”中国周边远地区因病致贫的现状仍非常严重,这也是留给中国新一代改革领导集体的一个重大难题。

要想实现真正的“中国梦”。农村问题,其是农村医疗保障这类更为细节的问题就更应重视。

中国的农村医改有那么多的不足,政府投入资金和医疗设施投入的分配不合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人才非常匮乏。“而且基层政府管理能力欠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是空谈。”其实远在前几届中国改革集体中,就曾多次强调农村医疗改革,但到了基层一些地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当地基层政府及与医药关系密切的利益团体未能正确恰当的处理好和市场与患者尤其是贫困的农民的利益矛盾关系。

如何把农村医改纳入市场化,参与市场化的竞争,走市场化的道路恐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样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又能在竞争机制的迫力下,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真正达到政府、医院、患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这才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体系的真谛。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边远小地方公立医院经费紧张等一系列现实原因,并不能完全贯彻落实中央的的改革方针。

而且在现实中农民医改的受益面还是很窄。还有一个中国特有的情况。在当今的中国农村,青壮年不愿参加医保,而老弱病残则竞相参保,可他们实际上又难以支付。部分富裕地区是怕大病,贫困地区是什么病都怕。可现实中,医疗卫生设施的分配却又十分不公平,出现很多地方是越穷,文化水平越低,看病拿药的花销反而越大。

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我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呢?关于这方面的措施意见是很多的,但我门的政府部门绝对不能邯郸学步,一定要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在统一中更要抓住个别特征。

首先一定要稳步增加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要形成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体系,如果可能,最好能成立一个适当的资金分配监督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并派专人专管这部分资金,绝对不可挪为他用。

“成立一个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财会队伍,有他们来对这部分资金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配。”而且这些人的选拔,绝对不能自身和市场上的医疗卫生利益团体有任何直接关系。

其次,在保证资金的情况下,就要加大吸引更多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对这部分人,要在政策上给予最大照顾,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而且这市区的公立医院医生评职称等时,可以把是否曾服务过基层,最为提职的重要考核标准。“高等院校要加大就业宣传,鼓励毕业生去扎根基层。并给予一定奖励,国家在对这部分同学在将来的进修,考研等方面都可以给予适当照顾。”还有就是我们的社会要加紧营造一种,尊重基层医护人员的氛围,要尊重他们的高尚医德。

第3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026-01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呈现出新的矛盾:一方面,生物医学领域科研成果不断,医学科技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对疾病预防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迫切,急需改善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而以往大而全、小而全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为此,党和政府提出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医疗卫生改革已成为今年两会解决的重点问题。作为承担着推动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责任的医学期刊,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根据刊物特点探索新的思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医疗卫生市场,是医学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地方性医学期刊特点,总结多年来的编辑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思考意见,与同行商榷。

医学科技期刊对于医学科技的发展有着无量的价值,这个价值是无形的。作为科技期刊,它记载、传播、积累了人们精神创造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知识、经验、信息[1],促进医学科技的向前发展。对于我国的医学期刊来说,地方性医学期刊一直占有半壁江山,其自身特点让它们在浩如烟海的期刊世界中生存,有些期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它们对当地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民健康功不可没。

1地方性医学期刊的特点

对于地方性医学期刊来说,首先是其稿源具有较强的地方特点。笔者曾对与本编辑部交换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做过统计,约有70%左右的稿件来自于当地和周边地区(内刊尤其如此)。其读者也大都是当地和周边地区的医务人员。

其次,从内容来看,地方性医学期刊所载论文大多是临床应用类文章。临床医学或临床实践类文章占主导地位,实用性较强,具有临床指导性,而基础类、研究类文章较少。

第三,地方性医学期刊的质量受当地医疗水平的制约。期刊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论文所表达的信息内涵,其内容所含的科学性、前沿性的表达,反映当地的医疗水平和卫生管理水平。

第四,地方性医学期刊的作者队伍大多是中级以下职称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学历大多是大学本科和大专,高职称和高学历者较少。

2新形势下地方医学期刊编辑思路探讨

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现状和国家对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及地方性医学期刊的特点,决定了地方性医学期刊理应承担起帮助推动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建设的重任。为此,编辑部要顺应新的形势,作出相应调整。重新做好市场定位,找对服务群体,满足基层广大医务人员的需求。

首先,作为地方性医学期刊,需结合其特点做市场定位,明确办刊宗旨和服务的群体,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策划。在编辑策划的过程中,除了本着临床需要的原则,为临床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外,还应考虑基层特别是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一个业务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学习,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编辑思路确定之后,要与编委统一认识,达成共识,从编委审稿开始转变思路。在实施编辑计划中,从选题、稿件评价、栏目设置等诸方面适当向基层倾斜。选题时,可有意识的考虑编排一部分来自农村牧区和城市社区的稿件作为专题;由于基层的医务人员大多是初、中级职称,面临的多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所以对于来自基层稿件的评价,不宜用以往的学术性、前沿性作为衡量标准,只要有独到的观点、经验、心得、体会可供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实际应用或研讨即可收录编排;设置栏目可根据以交流、研讨、学习、提高为目的的原则,既要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开辟出一块园地,又要帮助他们提高专业学术水平,设置一些高水准的栏目,诸如“专家笔谈”、“专题研讨”、“专题讲座”等栏目,增强其可读性。

第4篇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问题 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基层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新医改工作推行的不断深入,都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要加强对医院成本的核算管理和控制,从而更好的保障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发展的正常进行。本文简要分析和总结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质、高效、平稳发展。

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现状

(一)成本核算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一级公立医院,其资金来源往往是财政拨款与营业性收入相结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层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意识,对成本管理的关注和重视不足,在成本管理上依然沿用过去简单、落后的核算控制模式,缺乏科学、先进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观念,从而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充分满足当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营发展需求。

(二)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明确的核算标准和管理制度,其成本核算的方法、内容和标准不统一、不明确,成本控制的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系统,这些都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水平偏低。同时,有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成本核算及控制制度,但由于受到体制方法、社会环境以及经营情况的影响,导致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造成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是一级医院,在硬件设施、办公环境、科研水平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同二、三级医院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导致许多医生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数量明显缺乏,且医疗专业水平均不高,多是一些年轻的、经验较少的医生,从而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医疗水平受到影响,人们不信任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水平,从而造成经营效益不佳。

(四)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规模小、经营活动少,成本核算工作依然是采用人工记账核算模式,成本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先进、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控制平台。同时,有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应用了相应的成本信息控制系统软件,但多是用其进行简单的信息录入和存储,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中无法真正发生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二、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意识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新形势,通过认真了解和学习成本管理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在医院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高和强化成本意识,摒弃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采纳和创新现代医院成本控制观念,加强对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从而为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和完善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的成本核算指标以及控制规章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标准等,规范成本控制的流程步骤,并积极调整和优化成本核算及控制的岗位结构,树立和巩固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确保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人员的素质水平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加强在职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实施在职学习、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以及职业深造等措施,丰富在职人员在现代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管理上的理论知识储备,强化成本核算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对医院成本控制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等的认识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的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

(四)提高成本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及未来社会时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时,必须要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控制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运转、辅助办公、信息管理等方法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整体联动性和动态更新性,从而更好的提高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成本控制观念,提高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完成和优化成本核算及控制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员职业素质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及控制水平,促进和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 经济管理 工作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疗机构逐步以公义卫生和市场经济需要为向导,这使得基层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经济管理是基层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而做好基层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基层医院的核心,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升,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进而推动促进基层医院不断发展。

一、基层医院经济管理基本概述

第一,基层医院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是一级医院以下等级的医疗机构,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试行草案)》第四条规定的,医院按功能、任务不同分为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一级医院是指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和卫生院。基层医院在在设施、设备、医疗技术等条件和科学管理上,相对于二、三级医院较弱,因而基层医院必须更加科学地加强经济管理,改善设施设备和医疗技术,进而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院的不断发展。

第二,基层医院经济管理是指对医院运行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观念,使得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物力得到充分的利用,财务方面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科学,进而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医院的经济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卫生服务管理等方面。做好经济管理工作对基层医院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是,逐步改善了基层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促使经济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推动基层医院的发展;二是,提高了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更多人民的支持,提升了基层医院的信誉和形象;三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在财务管理中得到改善,进而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水平[1]。

二、基层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基层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原因,使得管理工作的效果不太好,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第一,基层医院经济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社会责任感还不够强,对社会效益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没有把社会效益放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首位;第二,基层医院的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缺乏竞争意识,专业技术水平较低,服务水平欠缺;第三,基层医院的成本核算不合理,财务状况不够公开,财务管理水平不高,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第四,经济管理人员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不高。

三、做好基层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几个要点

(一)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一,基层医院要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良好的科学的管理计划,以便于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另外要使得绩效考核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使得管理人员的薪酬更加公平;第二,基层医院要提高全院的市场竞争意识,增强全院的社会责任感。由于基层医院经济上是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支持,导致许多基层医院不够重视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基层医院也要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因而,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同时由于民营医院的不断发展,使得基层医院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因而增强竞争意识也是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基层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得到稳步发展,必须增强基层医院全体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每个工作人员工作动力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服务水平[2]。

(二)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合理配置管理人员资源

第一,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要求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要保持高尚的社会责任感,坚决遵守职业操守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强化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保持热情、认真、负责的工作心态,要做到微笑服务和全方位服务,遇到突发事件要冷静对待,遇到不公平事件要平常心面对,提高应变能力;第二,医院要合理配置经济管理人员,让每一位管理人员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3]。

(三)把卫生公益事业效益放在第一位,提高卫生服务水平

基层医院具有为人们提供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康复服务的社会功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只有把社会责任感深入人心,才能让基层医院的社会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服务水平高和管理质量,因而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务必要把基层医院的卫生事业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享受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也要向国家和社会反馈社会效益,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

(四)更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降低医院经济管理成本

由于基层医院也是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主成本核算的,因而,为了降低医院的经济管理成本,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模式要不断革新,要不断采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这时基层医院可以参照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专业化的财务部门,建设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团队,使得财务管理模式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另外,基层医院需要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工作人员的利益,从而有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得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4]。

四、结论

基层医院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国家对医疗改革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而基层医院着眼长远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经济管理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更科学的经济管理工作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和医院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进而促进基层医院在改革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鸿玮.对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J].现代交际.2013.8(23):1-2.

[2]于娜;王君;李哲海.刍议提高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粗略[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10(15):1-2.

[3]付葳.论新形势如何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工作[J].财经界.2013.1(10):1.

第6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对策

基层医院做好临床药学工作,有助于发现、解决实际存在的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避免患者受到用药方面的伤害,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用药权益。

1.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极其重视医疗服务领域,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缺医少药的问题,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促使医疗单位得到迅速的发展,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有所改观。但是在临床药学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医师、药师的责任分工和职权范围,规定药师不能更改处方,只能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这极大的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并且近年来医药市场非常混乱,药品回扣和代金销售等现象导致医院的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种类越来越多,临床药师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药品购销等问题极大的困扰着药师。

1.2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医院领导没有意识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缓慢,多数基层医院没有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意识,认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毫无必要,临床药学室更是可有可无,多数主治医生只认可自己的诊疗方案,对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不屑一顾,而患者也缺乏对临床药学工作的了解,只重视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忽视了药师用药建议的重要性。正是以上原因促使药师在基层医院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在诊疗患者病情方面缺乏话语权[1]。

1.3缺乏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

要想顺利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基层医院必须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招聘大量素质高、专业的临床药师,为临床药学工作服务,目前我国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只是做一些简单药品统计、配药、发药等工作,大材小用,不能充分发挥临床医生的价值。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有原因的,高素质、专业的临床药师在我国还是稀缺资源,再加上基层医院的工资待遇不高、科研环境恶劣,使得优秀人才都远离了基层医院。医院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必须要配备相关检测仪器以及办公设备,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发展形势严峻、经济效益不好、就诊人数少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引进齐全的专业设备,对这方面的投资不够。

2.解决措施

2.1通过培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

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获得病人和主治医生的重视,用药建议可以被采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完善用药思路和诊疗方案,化解和主治医生的分歧。基层医院要加强对临床药师的重视程度,让临床药师有一定程度的话语权,认可临床药师在医院的地位,明确临床药师的职责权利,鼓励临床药师参与院内的会诊工作[2]。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基层医院用药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的法律条款及时修改,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最大程度的减少临床上出现的各种关于用药的问题。

2.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基层医院必须重视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临床药学室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基层医院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物力、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购置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确保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同时,医院也要加强和其他医疗机构、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院校毕业生投身到临床药学工作中来,对在岗的临床药师要加强培训,使其可以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还可邀请有关专家来院参观指导,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3]。

2.4开展用药宣传工作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合理用药的药物咨询工作,如:设立咨询热线,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医患人员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如: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的过程中,服用加替沙星会出现血糖异常,还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症,所以不能服食加替沙星,否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可以设置一个宣传栏或者出版刊物,宣传日常收集整理的药学信息、药学咨询以及新药介绍等,观察医院使用药物情况,必要是进行用药指导,纠正用药错误[4]。

3.总结

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保障基层医院的医疗安全,指导临床用药,消除患者用药安全隐患,缓解医患关系,节省开支。但是我国基层医院在临床药学开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制度不完善、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仪器和人才等,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专业人才,购置先进的设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5]。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必须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管理力度,积极借鉴国外或者大型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经验,解决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红.陈浩.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3-4.

[2]郭其.徐晴姣.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151-152.

[3]孔维娜.浅析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旬刊).2012,10(12):217-218.

第7篇

关键词:医药营销;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医药产品是特殊的商品,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新一轮医改政策启动,再加上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医药产品的发展空间必将迅猛增加,医药这个被誉为“朝阳行业”的“大蛋糕”必有做大做强的趋势。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12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医药销售市场,这必将造成医药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科学构建医药营销专业课程的必要性

(一) 与国家职业教育基本目标相一致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将职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目标。职业教育最根本特点在于教育与某种职业特点相联系,因此在基础教育基础之上,职业教育更加突出专业性、市场性、职业性。医药市场不同于其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所需是根本诉求,对市场反应的灵活性大大降低,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

与人才需求相适应

结合目前的医药营销人员现状,存在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强、毕业生进入企业“过渡期”长等突出问题。当前医药营销人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专业技术型。此类人员,大多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具有基本的医药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但缺少营销知识学习与营销技能实践,实际工作中,营销能力欠缺,效率低下。2)营销型。这类人员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但医药知识不足或难以满足工作需求,不能敏锐地感知医药市场变化和对药物制剂的需求,面对高端和新型制剂,往往束手无策。3)经验型。该类人员从事医药营销工作时间较长,熟悉行业特点,但缺少医药知识和营销技能,通常营销手段落后,且医药商业伦理意识淡薄。而结合医药市场的未来发展需求,具备医药基本知识、擅长医药营销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是企业的首选。

除此之外,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营销人才的争夺战愈演愈烈。而我国医药营销人员高度年轻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正因为不断年轻化的趋势,使得医药营销人员对工作期望值较高,承受的未来压力也较大。因此,很多医药营销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感,需要有一段时间调整,所以医药营销人员显得流动比较频繁。调查数据显示,营销人员的流动频率在人才市场中居第一位。4.1% 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率为1-3个月,19.6% 的营销人员跳槽频率为1-2年,26.8% 的营销人员在2年后有跳槽的趋势。长此以往,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以及企业表面上不缺营销人员,但又留不住真正的医药营销人才,这样两难的“企业荒“现象。

另一方面,包括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在内,很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医药营销这门课程。作为从属于市场营销,而又有自己独特特点的一门行业,很多学校都缺少相关的实验实训基础,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降低。很多医药营销毕业生反映,在学校接触的药品知识太过苦涩和表面,进入企业之后,感觉差距很大,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再学习的时间较长。而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尽快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学生才是他们的最佳营销人选。

(三)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现在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群体多为“90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网络步伐的加快,他们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对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日常教育教学与学生的接触,发现这些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但普遍缺乏韧性和坚持等特点。经过高中三年“填鸭式”的学习,很多学生对大学学习期望值更高,希望得到新的实用知识与技能,传统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二、医药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 课程设置更加细化

随着国家“新农合”和农村“两网”建设的推进,农村医药市场逐渐显示出巨大潜力,各大医药企业纷纷转向农村市场,寻求合适的营销手段。2011年以来中国内地基层用药规模增长迅速,一到三季度,全国对基层药物的销售已达425.5亿元人民币,因此,农村市场在未来医药市场中将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医药营销人员需求数量增多。结合课程体系设置,应该加强医药市场特点分析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方面缓解大城市营销人员工作的压力,同时发挥自己的潜能,学有所长。

《“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指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采取中医药发展政策,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中医药营销人员在我国紧缺,开设中医药营销的院校不多,可以细化课程设置,增加中医基础、中药概论、中药制剂等课程,同时也可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领域,结合自己的最佳兴趣点,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8篇

关键词:免费医学生;学习认知;应对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68-03

目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融合和高等医学教育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在校医学生的学习认知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受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影响,部分医学生出现学习动机障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倦怠、甚至有的学生厌学、逃学。国家自2010年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以来,国家花了一定的高等医学教育人力、财力资源用于免费医学生的培养,期望能在可预期的若干年内,为农村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全科医生队伍。但是,这批免费医学生在校的学习状况是怎样的?能否有好的学习认知,好的学习效能,将来造福基层?同时,与非免费生不同的是,他们连被部分学生广泛接受并追随的作为唯一学习动力的就业压力也不存在,他们能主动学习吗?笔者就以上问题展开了调查和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自行设计免费医学生学习认知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0至2012年级免费医学生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94份,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了免费医学生学习认知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可行性应对途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政策了解片面,专业选择盲目

调查者中,57.4%的同学报考前对免费医学生相关政策一知半解,在不了解的前提下,第一志愿报考的同学占68.1%。对于为什么选择医学专业的回答中有38.3%和25.5%的同学分别认为是出于对医疗专业的热爱和父母的意愿,而对于为什么选择免费医学的回答中,有29.8%的调查者表示是因为没有就业负担,仅有17.0%的同学选择了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另外各有12.8%的同学选择方便照顾家庭和无学费负担。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专业选择动机上,部分同学选择的是改变基层医疗卫生状态、学有所成回报社会这些我们认为的正向因素,而尚有相当多的同学选择的无就业负担、家庭经济原因、方便照顾家庭和父母意愿等负面因素,这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也有他存在的现实意义,但不免也让我们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效能产生怀疑。

(二)学习态度懒散,难以主动学习

在对学习态度的调查中,超过85%的同学认为被动学习为主,学习态度懒散。这必须引起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

(三)学习动机正向,立志回报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加速、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医药卫生人才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被调查者中,36.1%的同学表示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对医学专业感兴趣,29.8%的同学表示是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将来回报社会。

(四)学习兴趣不强,生活欠充实

对学习(很)感兴趣的同学仅有12.8%,而余下 57.4%的同学和27.7%的同学选择了较感兴趣和一般,甚至有2.1%的同学对学习丝毫不感兴趣。调查者中有44.7%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不充实,但有趣,更有17.0%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无趣且不充实。

(五)基层服务信念坚决,期待继续深造

对于毕业后的短期规划,同学们有不同的打算。有36.2%的同学服务基层的信念比较坚定,有的选择扎根基层,有的选择六年服务期满后,继续深造,但也有21.3%的同学认为基层不是最终的选择,无论服务期满与否,一有机会会选择向更高级别医院或地区转岗。

三、几点建议

(一)以医学专业思想教育为主体,全方位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才

本科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专业救死扶伤,性命相关的特殊性要求必须要对医学生加强专业思想教育。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和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医学生必须在牢固坚守医学专业思想的前提下,笃学、精业以成仁术,修德、厚生以成仁心,成为兼具仁心仁术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

(二)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现状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状况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缺医少药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学生们来说,单纯从报纸、杂志了解的还不够深入、直观,感受的还不够深刻、震撼。我们应在教学环节中或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意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状况的实地调研和现状调查,使学生直接面对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充分认识到基层需要他们,基层才是他们大展拳脚、实现医学价值的主战场。

(三)以感恩教育为引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一些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国家在《开展关于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免费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后到有关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服务6年”。这两项规定一是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了大学梦,二是在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环境下,为这些毕业生免除了就业压力。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意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学有所成,回报社会。

(四)以教学模式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专业的专业性质决定了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学习形式相对单一,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较多,学生可以变通或灵活掌握的内容较少,难免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我校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2+1”教学模式和“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尝试,这将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关教育专家还应该更多的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上多探索,多尝试,更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照勇.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11(19).

〔2〕高晓妹.对某高校七年制医学生学习动力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7(6).

〔3〕赵静萍.如何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动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1).

〔4〕冯晓乐.试论医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10(20).

第9篇

多层次医疗 社会力量要弯道超车

2009年新医改以来,已有大量上市公司逐渐开始布局医疗服务领域,不过山西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分析师王腾蛟告诉《经济》记者,由于医疗服务在整个医药板块估值相对较高,反映到二级市场并不强烈,在近期的市场风格下,资金还是偏向于估值低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行业。

《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从多层次来看,目前医疗服务还是以三甲医院为主,其次有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另外还有一些社区医院、民营医院和专科医院作为补充。中国医疗产业联盟的创始发起人之一、广东医谷执行总裁谢嘉生对《经济》记者称,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三级甲等医院,而很多基层医院无论是医疗设备、医生能力还是资源都比较薄弱。

目前除了政府公立医疗服务之外,民营医院在机构数量上早已超过50%,但提供的服务数仍偏低。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研究员曹健告诉《经济》记者,虽然是国家鼓励社会办医这么多年,但还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公立医院的数量占到44%左右,服务量达到了86%左右,“而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16000家,但其服务量只有14%左右,所以多层次的办医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格局”。

近期国家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力度逐渐加大。艾媒咨询分析师刘杰豪对《经济》记者表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公立医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些经营较好的民营医院通过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在新医改政策利好环境下,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品质和完善服务,加速市场扩张冲浪蓝海,对医疗服务市场格局产生极大影响。

这对医疗服务产业的投资也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正面消息,华盖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国仕资本研究协会特约研究员施国敏对《经济》记者称,结合国家医疗服务产业的现状及“十三五”期间的规划,至少未来5-10年的行业增长仍然会保持相对快速的发展,会有很多机会,特别是民营医疗服务的机会。

公立与民营、外资与内资、专科与综合、连锁与单体、社区与健康管理等目前确实存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社会力量提供医疗服务,其实大概在5年之前,就M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地产公司,很多都在布局医疗市场,通过医疗实现业务转型。

当然,那时的社会力量更多是作为公立医院的补充出现的,发展较好的民营医院基本是在公立医院无力顾及或无意投入的领域发展起来的,包括眼科、口腔科、整形美容、妇产、骨科等。应该说,现在有初步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

零点研究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姜健健对《经济》记者称,真正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社会力量不应该只是个补充的定位,而应该是公立医院的竞争者,甚至是超越公立医院。“社会力量要做弯道超车。”两个方面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一是服务驱动,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取胜,在妇产、整形、康复等市场可以布局;二是技术驱动,比如肿瘤、心血管、精准医疗等。

谢嘉生也表示,我们国家现在要重点发展基层医院,把三级医院简单的门诊或治疗放到基层医院去做,而三级医院更多的是做比较复杂的、需要研究的治疗为主体,“目前我们国家医疗改革的趋势就是要壮大基层的设备、医生的能力、医生的资源等”。

激发医疗三大领域投资活力

医疗产业是一个比较大的行业,根据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分类,很难按照统一的标准来给它进行分类。整个医疗行业根据其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可以分为药厂、器械厂、经销商、医院、病人五大环节,同时根据产业链也可以将医疗行业分为医生端、医院端和用户端。

整个医疗产业简单说就是生产、流通、服务,医药和器械属于生产环节,服务就包括医疗服务中的医院、诊所等,一些互联网医疗或者移动医疗的创新都可以归纳到新型服务这个领域。

《意见》中提出要调动社会办医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医疗领域社会投资活力。对企业来说,投资要看其有没有创新。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元伟在《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医疗板块要看其专业化,例如专科医院,“传统的全科医院竞争很激烈,但专科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如果在某一领域如癌症,有很好的研究和科研团队,这些医院就值得重点投入”。

创新本身不容易,医疗服务行业也如此,但包括高端专科、连锁等模式已在过往被证明是相对比较成熟和成功的投资模式,施国敏表示,包括社区连锁、互联网医疗、细分专科的深入等创新,以及各层级的资本化尝试未来是否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得到发展也需要做好十足的内功和运营。

在王腾蛟看来,医药行业按二级市场分类主要分为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目前由于政策的导向,药品板块即化学制药、中药、原料药等承压明显,不过其中创新药,不管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资本长期关注的领域”。

非药领域机会也比较多,其中包括医疗器械(国产进口替代)、医药商业(两票制营改增利好商业龙头)、医疗服务(分级诊疗,废除以药养医等给服务端带来机会)。

医疗服务领域再细分还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第三方体检、第三方透析、独立医学实验室等,其中专科医院以及第三方的一些机构比较受投资者青睐,特别是像专科领域的眼科、口腔科等,目前在上市公司里面已有成熟的运营模式,类似爱尔眼科、美年健康等。

王腾蛟认为,在目前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基层医疗市场即医疗资源下沉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存在非常大的机会。

在细分领域,比如移动医疗领域包括健康医疗、医疗器械、医药等,刘杰豪表示,其中健康医疗行业是VC和PE最青睐的行业,但是今年的增速情况并没有那么快,重点关注领域是在生物技术(创新药等)、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等)和医疗服务三大方向,其中创新药是未来中国医药产业中投资的大方向。

从资本市场估值来看,创新药的市盈率通常是仿制药的两到三倍;医疗器械的监管没有医药那么严格,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认可,未来十年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此外,姜健健还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有三个领域比较受到关注。

一是新兴技术。包括医疗与3D打印、AR/VR等新兴技术及解决手段的融合,还有基因测序、基因编辑、细胞治疗、干细胞技术,它们最有可能对医疗健康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二是跨境医疗。在三个方面都会有市场,轻医疗(整形、体检、旅游)、重医疗(肿瘤)、境外远程会诊。盛诺一家、春雨国际都已经在布局了。不光光是赴欧美日的高端医疗,很多在泰国的医疗是普通阶层也可以接受的。这个领域未来会产生巨头。

三是仿制药。2016年,国家食药总局正式开始292个品种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要求在2018年完成。这给投资者带来刺激,而且中国资本的主流,对像生物医药这种长线投入的项目其实不感兴趣,对于像仿制药这样的市场,因为它相对短期,马上就能看到效果,所以从资本特性上来说,他们对仿制药感兴趣。世界范围内,仿制药的增长率11%左右,是药品市场的2倍。

而前几年受到追捧的数字医疗,实际上开始遇冷。其实一直到去年为止,中国在在线医疗领域的开放度是比较高的,有不少的项目被投了。但从2017年出现了一个瓶颈,就是对于在线医疗的管理、管制。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出,对这个方面的投资是一个很大的抑制。

就拿医疗服务领域里的医疗机械的厂商来说,从技术端来看,医疗机械本身成本非常高,有很多投资人去投,但无论这个行业怎么发展,政策还是最重要的一点。

易观分析师张怡丹就对《经济》记者表示,所有的资本都是跟着政策走的,投资人会随着医疗产业相关意见稿的思路,“这个思路是要做什么,投资人就会去投什么”,《意见》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医药服务会发展中医;另一方面是会细化一些分级诊疗,在细化过程中降低社会办医的门槛和提高社会办医、审批流通过程中的效率。

医养结合牵头 探索新商业模式

医疗产业可以和其他多个领域或产业相结合,如医疗+养老,即医养Y合,这也是国家一直积极推行的重点,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在65岁以后对医疗的需求是在不断上升的,如果医疗和养老产业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促进的,谢嘉生对医养结合的模式很看好,“但在投资方面还存在一些阻碍”。

从产业现状来说,我国医疗+养老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主流市场参与企业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格局初步打开。政府支持力度逐年增大,纷纷探索具备区域特色的智慧养老平台模式。在刘杰豪看来,目前,医疗+养老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产业资本通过联合、收购医院等来获得医疗资源,从而进军养老行业;二是以医疗或者护理为主,同时提供养老服务;三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生自由执业的解放以及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由品牌医生建立的中小型养老养生机构,以预防和健康、养生为主。

未来需要在养老机构中引入医疗护理资源及特色养生资源,为机构中老年人提供系统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养生保健产品。刘杰豪认为,医疗+养老可以在家庭医生制度、医保体制等方面入手,从而给我们的养老服务带来相对应的改善。“首先建立家庭医生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家庭医学服务和老年医学知识的家庭医生,同时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实现健康管理和疾病的预防。”

传统的养老都是在家里,但是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随着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养老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所以新的养老行业产生以后,很多人就会在老了之后到养老院,有专门的医生、护士和营养师提供服务”。陈元伟表示,相关的产业,如营养食物搭配、康复中心这些都完全可以和养老结合起来,同时良好的社会保险等保障制度,不仅老人有很好的养老的地方,也会给社会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对国家来说也营造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养老院也会产生一些收益,整个社会形成良性循环,陈元伟还对记者称,今后中国的老龄化非常艰巨,两夫妻结婚之后要负担四个老人的生活,自己要上班,还要抚养自己的孩子,压力会很大,所以这个社会对医养结合的需求很大。

姜健健认为,医养结合要想做好,需要解决四个核心问题。

一是观念问题。这个观念不是老人的观念,更多的是子女的观念,现在很多医养结合入住率低,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支付能力的问题。我国养老金本身的替代率很低,因此需要长期护理保险的支持,但我国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

三是医疗问题。目前所有成功的养老项目,都有与其相匹配的医疗业务作为基础支撑。但医养结合的“医”,需要符合老人的需求,是慢性病、心血管病、肿瘤、康复疾病的治疗,需要的是这方面的医生、护理资源。

四是医保的问题。医养结合其实牵涉到人社、卫计委和民政三个部门,在很多疾病上存在医保是否报销、报销标准低的问题。

另外,除了需要更多的医疗设施、人力资源等资源,医养结合还缺少很多有力的措施。首先,现在很多养老机构还偏小,医院承担起来很吃力,需要国家更多的扶持政策,同时鼓励更多民营资本投身到养老行业。

第10篇

关键词: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对策

1 农村药品市场现状

1.1药品质量参差不齐,假冒伪劣药品多

(1)我国农村地域广阔,在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药品监管力度不够,有些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个体诊所存在着严重的“以药养医”现象,不法个体药贩采取高额回扣、低价倾销、现金交易、开具假发票等手段倾销假冒伪劣药品也加剧了药品质量的参差不齐。(2)乡村医疗机构房屋陈旧,缺乏阴凉库房、冷藏设施等保管条件,存放混乱、管理落后,欠缺防霉、防潮、防鼠、防虫、防尘的意识。(3)乡村医疗机构未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和出货登记制,对购销记录登记不完整、不规范、不真实,甚至故意销毁票据以应付检查,致使部分过期、质变的药品流入农村市场。[1]

1.2 无证经营药品

尽管近几年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大对无证经营药品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但是无证经营药品的现象仍较严重。有的经营户被取缔后,蛰伏一段时间又重操旧业;有的被打击后由公开转为地下;有的经营企业超范围经营。

1.3 不合理用药、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

有的医务人员为了能够达到药到病除、立竿见影区的疗效,会给患者开具好药、贵药甚至激素,损坏患者的免疫系统,一个小小的感冒动辄就是挂针,抗生素滥用现象尤为严重。

1.4 假药销售的主体多元化

不法分子销售假药的手段和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伪药品”冒充药品,虚假宣传保健用品、保健食品治病疗效,将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充当药品进行销售;二是假借协会、义诊售假,租用场地、举办讲座进行虚假宣传,一些江湖骗子打着“专家义诊”“免费体检”“健康行动”等旗号向农村群众进行虚假宣传,先采取免费试用,再进行打折优惠等手段,向消费者兜售假药。

2 农村药品市场混乱的原因分析

2.1 监管力量薄弱

目前,大部分乡镇已经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但由于组建时间较短,政策落实不到位,目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办公场地、办公用房、办公经费、技术装备缺乏,影响了对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等违法行为实施及时有效的查处和打击。工作基础薄弱,农村一些地方药品市场秩序仍然比较混乱,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个别领导和部门对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人员素质偏低,基层食药所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工作人员对药学和法律专业知识知之不深。因此监管力量不足和监管任务繁重是很普遍的问题,无法满足完全覆盖、有效治理农村药品市场的要求。

2.2 药学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农村从药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受重医轻药的影响,在农村医药单位普遍缺乏药学专业技术人才,从事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是从事医疗护理等岗位转岗或兼职的人员。在抽样调查的100家单位中,此类情况占93%,这些人员对药品安全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药品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不能对群众进行有效的药品安全指导[2]。

2.3 农民缺乏安全用药知识

农民医药消费水平低,依法维权意识弱,客观上为不法药贩提供了市场。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就医困难的实际问题在不少地区仍未得到解决,农民自我防范意识差,购买药品首先看价格。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农民追求便宜的心理特点,使农村变成假药贩子的作案场所,成为假劣药泛滥的市场。

3 改善农村药品市场现状的建议

3.1 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3.1.1 完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

目前,已经实施农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 个体诊所已实行药品统一配送,以规范乡村医疗单位和个人的购药渠道。鼓励城市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改变农民买药难的现状,并把假冒伪劣药品逐出农村市场。

3.1.2 建立严格的药品购销记录制度

严格要求乡村医疗单位和个体药店认真执行药品购销登记制度,监管人员应勤检查,发现问题后责令及时整改,问题严重者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相应处罚。

3.1.3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法律支撑体系,才能使药监执法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效促使当事人积极履行法定义务或主动接受行政处罚,让不法分子无可乘之机,真正有效地制止制假售假行为。

3.2 提高农村从药人员的素质

加强农村从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加强法制观念。药监部门可举办专题讲座、专家上课、综合培训等多种形式,向农村从药人员传播药学专业知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提高农村从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加强依法从药的法制观。

3.3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不断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针对监管力量不足,要不断加强监管队伍的素质建设,加强自身学习,全面把握药械管理法规的立法精神,拓宽监管的新路子、新领域,确保全方位进行监管,让假劣药品无处遁形。二是加强信息收集,延伸监管触角。要广泛发动群众,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监管工作,制订举报奖励办法,如在各村、相关机构聘任药品协管员、信息员,收集药品安全信息,使药品监督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三是将监督管理关卡前移。日常监管工作要关口下沉,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控,从源头上把好药械的质量关。要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堵住假劣药械流入农村市场,要加强对药械生产源头的安全监管,建立查源治本机制。

3.4 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药事法律法规

要加大农村地区药事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广大群众抵制假劣药品的意识和能力,应成立普法宣传组,深入边远农村开展安全用药咨询,传授假劣药械识别方法,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拒假打假的意识。宣传培训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定期举行,频次适当。

应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广大涉药单位对药品特殊性、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宣传假劣药品的直观鉴别技巧,假劣药品案件的发现和举报,药品正确采购、贮存、保管、使用知识以及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利用农闲时节,结合三下乡及科普活动,采取上街下乡咨询、宣传展板展示、悬挂条幅、印发材料等宣传形式,开展有关药品知识和法规的活动,增强他们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医改进程 分级诊疗 完善措施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改革机制的不断发展,分级诊疗体系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在医疗卫生服务阶段,要及时对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有效的联动机制,保证诊疗体系的有效性和完善性。但是当前在医改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对医改进程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及时对报告进行对比和分析,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进而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一、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应用现状分析

(一)基层医院诊疗刚性不足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的自主就医选择权利不断扩大,基层医院诊疗形式对医疗卫生体系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在具体管理阶段,存在诊疗刚性不足的情况,受到分级诊疗的制约性要求,必须对服务形式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减少诊疗形式的制约性,进而促进分级诊疗服务的健康发展。

(二)医疗结构的双向协作机制不完善

在基层医院卫生结构构建阶段,考虑到双向诊疗的具体要求,为了实现医疗资源共享,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形式,以双向诊疗形式为基础,对卫生体系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医疗联合体是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诊疗形式,医疗集团的建立需要促进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针对资源形式的特殊性,需要对医疗集团化进行有效的分析,考虑到结构纵向联合的具体要求,探究有效的分级诊疗的形式。为了促进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只有最大化发挥协作机制的作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

(三)分级诊疗组织松散

分级诊疗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对医改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建立医疗联合体,及时对组织进行分析,最大化发挥不同组织的作用。凡是当前在具体诊疗阶段,存在组织形式松散的现象。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忽视了医改进程的具体变化,仅以自身的利益为基础,各个医疗机构对产业发展形式缺乏有效的了解,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缺乏经济统一作为支撑体,导致联合体本身就是虚构的,增加了分级管理的难度。

(四)区域性差距大

由国家卫生计生医改体系提出医改措施,城市市辖区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规划形式,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但是当前在公立医院具体管理阶段,基层首诊、双向诊疗和上下联动的形式符合区域性医疗格局的具体要求。区域性差距大的情况,必然对调研工作和政策的执行造成影响。同时区域性医改诊疗体系涉及内容比较多,如果出现差距大的情况,则无法实现分级诊疗。

(五)医疗保险体系制约性大

针对现有的医疗卫生体系可知,在医疗保险模式分析阶段,需要考虑到定点医疗机构的具体要求,根据联合体的变化形式,要对选定的区域进行有效的分析。如果联合体内部转诊,则说明医疗资源和患者之间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考虑到管理系统的具体变化,医生的医保诊疗权限也会受阻,增加医改发展难度。尽管如此,当前在支持和配合阶段,建立了绿色检查通道,上级医院对其进行检查和检验,但是现有医保管理政策不支持联合体的报销,相关患者享受不到医保待遇,影响了分级诊疗的推进。

二、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措施分析

(一)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设计师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为目的的,需要对资源配置形式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区域卫生规划设计阶段,要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最大化作用,对资源种类和属性进行对比分析。政府要对配置形式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完善服务规划形式,提供充足的医疗保证,达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目的,进而满足多层化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资源的整合对诊疗体系的应用意义重大,要适应卫生服务机制的具体要求,做好体系的规划和完善工作。

(二)实现医疗联合体的统一性

医疗在联合体对分级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在实践中需要突破一些体制上的约束,使得医院管理层获得经营权。医疗联合体制的改革需要引进新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股份制、股份联合制等形式只有得到优化处理,才能实现管理的统一性。产权分明和权责明确的管理机制比较重要,要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满足医改的具体要求。具体包括: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增加收益;增加医疗运作效率,提升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解决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减少社会问题;实现对政府和社会整体改革目标的具体要求。只有保证联合体的统一性,才能发挥诊疗机制的最大化作用。

(三)完善联合体配套文件

根据联合体内部医疗形式的特殊性,在应用阶段,需要完善已有的配套软件,使得医师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各医疗机构执行医师多点执业,在体制上彻底打破医师在医疗联合体内部医疗行为的壁垒。优质医疗资源是以医疗结构服务形式为主,为了实现医疗机构的服务目标,满足患者的医疗卫生技术要求,必须采用双向转诊机制,尽量降低医疗成本,保证文件案例的有效性。同时明确提出分批建立分级诊疗试点的时间、城市及具体步骤,采用配套文件对其进行有效的记录,适应诊疗体系的具体要求。

(四)减少联合体内部医疗结构的障碍

由于医疗联合体内部机构的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医疗保险对患者选择医疗结构有一定的限制,患者要考虑到就诊带来的经济压力,实现内部结构的有效应用。地方卫生部门要和社会部门强化联系,做好基础调研工作。考虑到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规定的具体要求,在配套文件的选择过程中要对制定的联合体予以重视,消除医疗机构就诊的安全隐患。

三、结束语

随着医改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实践过程中要对分级诊疗标准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对各项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考虑到政策、制度等方面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消极因素的影响,要对应用举措进行完善。考虑到政府执行能力,对现有分级诊疗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和评估,从而使得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格局逐步形成。

参考文献:

[1]吕键.论深化医改进程中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J].中国医院管理,2014,(12):1-3.

[2]王虎峰,元瑾.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1):11-15.

[3]浙江省嵊州市卫生局.浙江省嵊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做法[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14):29-30.

[4]邢春利,彭明强.我国实施分级诊疗制度的现状及其思考[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5,(14):9-13.

[5]侯文婕.从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看上海的双向转诊――访著名医改专家、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龚幼龙[J].中国社会保障,2009,(9):77-78.

第12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卫生法学会会长、第150医院院长高春芳教授就如何解决“我国儿科医生极为短缺”这一话题,接受了本刊“两会”特派记者的采访。

现状:“千儿半医”

高春芳委员首先介绍说:“《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1千名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生,也就是说每2300名儿童患者才能配备1位儿科医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千儿半医’的出处。”

“这种情况以河南省最为严重,平均每5000名儿童才有一个医生。”高春芳委员继续说,“我国儿科医生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医疗资源短缺的局面,必将继续造成儿科医生不断‘逃离’而青黄不接,其后果实在令人担忧!”

高春芳委员继续分析说,当前国际儿科医生与患者的通行标准是“千人一名”,也就是一千名患者拥有一名儿科医生,但在我国还远远达不到此标准。目前,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仅有68 家,为1.3万家医院总数的0.52%;全国共有儿科床位258224 张,仅占全国总床位数的6.4%。截至2014 年,我国儿科床位缺口约9万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缺口至少为10 万人,儿科执业(助理)医师中有23% 为助理医师,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3%。远低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中本科以上学历49.1%的比例。

“儿科医生的缺编和结构上的不合理,其结果就是走进儿科医生超负荷运转、儿童看病难得不到解决的恶性循环怪圈。”高春芳委员继续分析说,“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栏目报道:某儿童医院门诊大厅1500至2000人次流量,9个专家站每天都是排得满满的,3个急诊医生轮班倒,3天一个夜班,从下午17点半到第二天早上8点,接诊100多个患儿,整夜不能睡觉;而综合医院的儿科住院医生晚上12点以前都没离开过病房,有时甚至通宵;此外据我了解,上海某医院入冬后,接诊患儿增加近20%,无奈贴出告示:‘儿科急诊内科等候时间需要6小时,有高烧的小朋友请先服用退烧药。’广州一家三甲医院也无奈告知,因儿科医生严重短缺,被迫限制急诊儿科服务,只收治危重患儿;南京某三甲医院的儿科曾经宣布停诊,其原因是该院唯一一名儿科医生病休假。另外有调查显示:很多医院儿科医生根本不敢休假。”

“这些资料说明:我国儿科医师短缺,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高春芳委员归结说。

原因:五大因素

那么,我国儿科医生紧缺的原因是什么呢?高春芳委员认为,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因素――

一是儿科医学自身因素。儿科是一个专业性、特殊性、实践性较强的独立专科。由于儿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情一旦加重就会危及生命,而患儿年龄小、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病情,医生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因此,儿科医生俗称“哑医”。儿科医学的特殊性,造成医生身心压力大,人员流失也比较严重。

二是患儿父母因素。由于家长缺乏基本的医疗常识,无法对孩子的病情做出正确判断,一旦儿童身体不适,第一选择就是送医治疗,直接增加了儿科医生的工作量。我国儿童多为独生子女,送医时陪护人员较多,导致儿科诊室内经常人满为患,易使患儿家长情绪焦躁,且儿童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的特点,部分患儿的病情会出现难以控制、病症无法确诊的情况。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家长的抱怨、指责、不理解、不信任等负面情绪。部分家长不信任医生,只追求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旦出现问题,就将责任完全推给医院与医生,甚至采取过激手段。儿科医生在嘈杂环境下完成高强度工作,精神与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三是待遇较低。目前,社会上流行顺口溜:“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其原因就是风险大,地位及待遇低。儿科在医院地位很尴尬,因为用药量少,检查也少,收费相对要低,造成儿科创收少,在医院中“不受待见”,这会直接影响到科室医生的绩效收入,使这一职业失去吸引力。尤其是男医学生,一般都不会考虑选择儿科。

四是专科教育缺失。儿科医生的减少也与我国招生政策有关。儿科本科专业从1983年开始设立,但1998 年7 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却取消了儿科学专业;次年,多数医学院校停招儿科专业,被合并进了其他专业。儿科医生培养机制的变化致使儿科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失衡,加大了供需矛盾,进而加大了儿科诊疗的医患矛盾和儿科医生的职业风险等。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通知,将为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人员开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那么,这会不会变相降低儿科医师执业门槛?同时,也引发了部分家长担忧。

五是人才基数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停办儿科专业的问题逐步凸显,儿科专业人员出现断层。从职业教育层面,社会普遍轻视职教使儿科尚未形成与当今社会经济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相应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基层儿科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来源于院校、职教毕业生从业后再教育人员,由于基层普遍存在儿科培训经费不足甚至缺失问题,使医疗卫生人员基本上集聚于大内科、大外科,造成卫生、保健等基本儿科卫生人员结构不合理,进一步导致儿科专业从业人数短缺。

建议:多措并举

针对上述“五大因素”,高春芳委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的放矢地提出了五项建议――

首先,要设立儿科培养基地。国家儿科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远期目标,政府应加大投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建立儿科培养基地,专门培养基层在职儿科医生,以提高基层儿科医生的诊疗水平。

其次,要广泛恢复儿科医学专业。国家虽已做出恢复儿科专业的决定,但是,希望根据区域情况,有计划、有重点地广泛恢复,而不是几所院校的恢复。同时,根据医学院的资源和社会需求招生,增加儿科本科和研究生数量。

第三,要大幅度提高儿科待遇。面对市场经济,儿科是难以“自负盈亏”的,所以,政府应该有政策倾斜,对儿科医生在工资、晋升、深造上给予提高财政扶持力度,同时提高儿科服务价格。

第四,要在二级医院设立小儿专科。目前,三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有儿科;而我国农村儿童比例高于城市,多数县级医院没有儿科;因此,二级医院应该设立儿科,为广大农村儿童服务。

第五,要合理优化配置。鼓励儿童专科医院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开设门诊部,或者向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输出品牌和管理,让优质儿科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

最后,还要加强儿科基本常识的普及。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又将引来生育小高峰,儿科必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各级政府、社区要加强儿科基本常识的普及,包括常见病的预防与处理,让父母学会预防疾病,处理小病,以缓解医院和医生的压力。

高春芳委员最后强调:“‘二孩’政策已经开始实施,未来,儿科患者的治疗、儿童健康保护等问题,必将日益严峻,因此,我国儿科医生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正视现实、多措并举,才能尽快改善这一被动局面,切实保障我国两亿多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最重要的基础……”

・话题延伸・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孙丰源――

“五管齐下”缓解儿科

“患多医少”难题

据调研,我国儿科医师数量的缺口约为20万,这已经成为儿童就医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各医疗机构为解决儿童看病困难,开展了多项举措,如新建儿童医院,改善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流程,延长应诊时间等。尽管如此,由于儿童患病的特殊性,仍然使儿童就医难上加难。每位儿科医师每天面对百名以上小患者的情况已是常态,加上儿童患者问诊困难,检查不易配合,治疗不易配合,又要在限定时间内处理完善,谈何容易?!长期超负荷运转也严重威胁着儿科医生的身体健康,不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认为,解决医院儿科“患多医少”的窘境,是贯彻我国生育二孩政策的顺利执行,做好儿童医疗服务的关键。为此建议:一要增加医学院校儿科专业的招生数量。建议教育部加快制定招生政策,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医科院校儿科专业扩大招生,并建立一系列培养激励机制,在招生,奖、助学金政策上给予优惠,加快儿科医生的培养,为医疗机构儿科输送后备医生。二要加强政府投入。建议各地政府对目前儿科“患多医少”的现状充分认识, 面对今后可能规模更大的儿童就诊高峰,未雨绸缪,提早准备,增加有效的政府投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扩大医院儿科的规模,改善医院的硬件条件,优化就医流程。三要加强儿科医生的专业化培训。四要适当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和鼓励医生转岗。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不利局面,要适当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待遇,体现真正的劳动价值;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医生可向儿科转岗,以政策导向的作用发展和稳定儿科队伍。五要提高基层单位儿科的医疗水平。目前我国儿科资源分布不均,导致我国儿科医疗服务能力不均匀。应建立儿科专业的各种形式的医联体,三级医院与基层单位服务并轨、联动,做好双向转诊,使儿科医生的医疗水平趋于“平等化”,最大限度提高全体儿科医生的医疗服务,使儿科患者分散就近医疗,缓解“看病难”。

全国政协委员、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医疗资源应进一步下沉,

充实到基层

大医院的挂号难和儿科医生短缺等问题,说明医改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分级就诊制度需要逐步落实,公立三甲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应该进一步下沉,充实到基层医院去。医改、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先开刀。大医院不开刀,老百姓的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徐钧健――

儿科行业收入基准线

应由政府尽快设定

在儿科“看病难”的背后,儿科招生难、医护人员大量流失、儿科规模被压缩等问题近些年逐渐浮出水面。儿科是主要依靠技术性劳动提供服务的科室,劳动价值扭曲的表现就是儿科医生工作辛苦却收入低。吸引力的丧失必然造成儿科招生难,医护人员大量流失。而且,儿科的经济效益始终垫底,在一些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下,儿科规模被压缩到极点。

鉴于以上因素,我建议应当提高儿科医护人员收入水平。对此可采取以下两个具体方案:第一,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儿科医生收入的水平线,在综合、客观评价国内各行业收入平均线基础上,设定儿科医疗行业收入基准线,在儿科医疗服务市场化运作收益不足以维持这一基准的,由政府财政对人头费进行补偿;第二,在收支两条线的框架下,参照公务人员分配办法,实行国家统一薪金制度+20%左右绩效奖励的分配方式。

目前我国总量巨大的医疗资源被集中配置到少数中心城市,少数中心城市的资源又被配置到少数医院,甚至更加集中配置到少数“中心”。这种过度集中化的资源配置,造成了儿科医疗需求向少数医疗机构过度集中的群体,一旦遭遇大范围医疗需求,就形成了供需的严重失衡。因此我在今年的两会提案中还建议,实行“政府+市场+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政府投资以均衡化为原则,重点向贫困、落后医疗教育和服务机构倾斜;市场投资以效益化为原则,向高效、专业化机构集聚;鼓励社会慈善投资向公益性机构集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

要建立儿科医生规范培养的

长效机制

破解儿科困境既要有权宜之计快速补短板,又要深刻解析形成困境的根源,从医学教育、医疗体制入手,形成长远可行的战略规划,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我们要完善儿科医疗风险保障制度,增加儿科岗位津贴,改变儿科医生任务重、风险高、待遇差的现状,特别要为选择到基层医院儿科工作的医师提供可靠的福利和成才保障。

儿科与其他科室不同,医生除了学习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学会与不会说话的孩子的相处之道。设立儿科人才培育专项基金,建立儿科医生规范培养的长效机制,在政策引领下,增加全社会的力量和投入,多方共建儿科医生培养基地,包括引入民营资本等。因此,第一要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的供需平衡体系。改善现有不合理的儿科医护的待遇,稳定现有队伍,不断吸引新的人才补充。第二建议建立儿科医生规范培养的长效机制。第三建议尽快形成信息化、链接式的儿科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儿童医疗的社区基本保障能力,小病不出社区,同时加强重症诊疗中心建设。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对儿科诊疗的需求进行分流。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主任刘迎龙――

鼓励儿科医生开办私人诊所

我建议允许在职儿科医生开办私人诊所,以缓解儿科看病难。儿科缺人啊!先不说其他因素,你知道儿科医生待遇低到什么程度?以我所在的小儿心脏外科为例:一台先心病患儿手术需要3到4个小时,需要10个左右的医护人员,他们从早上9点开始手术到晚上七八点,可以做三四台手术,每台手术800到1000元,而一个进口手术补片的价格是1.1万元,一台手术费用不到一个补片的1/10,还要十来个人分,年青医生谁愿意干这活儿?

儿科医生有着职业风险高、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这导致医学院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儿科。我曾经到基层调研,有一个医院26年没有人应聘儿科医生,只有两位年迈的老人在应付着门诊。尽管我所在的科室患者很多,医生收入还算可以,但依然有流失。据我调研,其他医院儿科医生流失比较普遍,儿科看病怎么能不难?!

鉴于上述情况我建议,支持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儿科医生开设私人诊所,或挂靠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办工作室,利用休息时间为孩子们诊疗,晚上和周末都可以坐诊。这件事政府应当大力支持。因为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现有儿科骨干医师的积极性。如果他们能在家附近开设个人诊所,在休息时间照顾社区联系范围内的患儿,基本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儿童的常见病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大城市,效果会更好。而且儿科医生下到社区,既有利于患儿就近治疗,还有助于医患之间的沟通;病情如有变化,可及时转入大医院治疗,起到双向转诊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鼓励这种做法,比如30元的诊疗费,政府再配套补贴30元,而且,这笔收入还应该免税。

另外我还建议国家要出台一些配套政策,如与医保接轨、医生所开处方予以报销等等。这样才有利于促使儿童常见病例向基层诊所流动。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妇联副主席郑珊――

应给儿科青年医师增发专项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