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icu护理知识点

icu护理知识点

时间:2023-07-14 17:35: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cu护理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icu护理知识点

第1篇

1评估护生特点

很多护生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因为家庭的影响及本身具有的优越感,导致其缺乏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1]。而且进入icu实习的护生生源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护生的个人素质不同、护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同、已轮转科室不同、对待临床实习的认知和态度各不相同。

2确定教学目标

与护生互动,共同制定带教计划,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带教目标并制定标准。让护生了解ICU的相关概念,收治病人的原则,工作制度和管理方法,熟悉各班次工作程序;掌握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输液泵等仪器的操作程序;掌握心肺复苏术和动脉血气标本的采集方法;基本掌握血液动力学监测方法;掌握内,外科常见危重疾病的护理要点;掌握ICU常用药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制定教学计划

3.1熟悉病房环境

详细介绍病房的布局(治疗室、配制室、仓库以及病房病床的布局);然后介绍各种物品及急救药物的放置;并介绍各班职责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护生对实习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让其尽快了解并熟悉ICU的工作性质,融入ICU的工作氛围。

3.2根据对护生的初步评估,了解护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可通过以下问题初步了解。

护生的年龄学历;护生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状态;护生最想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

3.3按照护生存在的问题排出首优问题,次要问题,根据存在问题给出相应措施。

3.3.1对自己从事的专业不热爱从事护理职业的社会认可程度较低传统观念对护理人员缺乏理解和尊重,认为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医生是关键、决定因素,而护理人员从事的是简单、机械的执行医嘱。包括病人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使护生产生不平衡心理,认为护理工作无出路、没奔头,被人瞧不起,挫伤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对于这种护生就算有再好的带教计划和带教措施也无济于事。作为带教老师,要用事实让护生了解护理行业的服务理念和存在的社会意义。善于表扬这样的护生、激励护生、引发其内心的进取心,注意发现其身上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肯定。让其在实习过程中找到成就感,对护理工作产生兴趣。

3.3.2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容忍力和耐力较差,经不起挫折和批评。表现对在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上刻意的不听安排。因此,在日常带教中对于护生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应客观分析原因,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同时要给予正确的示教。在实际带教中以引导护生的正确行为方式为重点,适当地忽略其不当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更易于培养其正确的行为。善于倾听护生的意见,对护生情感的释放和表达应以真诚、理解和霭的态度去对待。尊重护生的个性需要,给护生提供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的机会。同时,带教老师还应成为护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和朋友,正确指导护生掌握获得知识经验的有效途径。

3.3.3理论与临床实践较差基础文化知识较薄弱,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工作中多数护生不能将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临床相关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ICU繁多的设备,护理操作,开展的许多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使护生望而生畏。对这样的护生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4实施教学计划

4.1第一周帮助护生适应ICU环境,了解ICU的文化和特点。带教老师与护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获取护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了解护生的年龄学历,已轮转的科室,护生对护理的基本理解,护生基本的家庭和生活状态,通过观察护生与病人基本交流和态度初步了解护生的性格;通过提问ICU基本知识理论了解护生的理论基础。根据所了解的内容满足护生的心理需求,与护生共同制定学习方案,告知护生ICU的教学目标。

4.2每天学几点,把ICU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二十至二十五个小点,每天掌握一二点。下面以吸痰为例:2010-8-24安排护生下班后从教材中了解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2010-8-25示教吸痰的标准操作,让护生评价整个操作的优缺点,由带教者说明其评价存在的问题和可取之处。再由护生动手练习吸痰的标准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带教者放手不放眼,及时指出护生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鼓励和纠正。在临床操作中应该给护生足够多的机会练习所学的内容。2010-8-30经过反复练习,可由护生再次总结吸痰的目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达出操作练习后对吸痰的不同理解。以这样的一个学习方案,应用于其它知识点的学习。每周一次小讲课,每周一次给护生机会提出对带教老师的的希望和要求,在科内组织一次护理查房,书写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在出科前进行一次综全性的理论和操作考核。

5带教计划实施效果总结

5.1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运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和自我实现。充分信任、尊重和理解,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心的强大动力,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与老师配合,努力完成实习任务。

5.2在知识传授中把学生和带教老师放在同等的地位,创造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激发护生的创新能力,但是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减少其创新的盲目性。

5.3在带教过程中运用了理论的理论-实践-理论的循环,让护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根本上认识一项操作和所学理论知识的本质,在临床上能更好的灵活运用。

5.4建立在一带一的基础上,运用了整分合的原理。整体把握护生的状况,分步解决护生存在的问题,综合性的考核护生在ICU完成的学习目标。

5.5护生在与带教老师的不断互动和沟通中陪养护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避免护生产生畏惧心理,使其自由的展现所能,完成临床实习。

5.6每天以作业方式安排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在第二天中教会在临床中应用的方法。能给护生一定的压力,陪养护生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护理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抗菌素合理应用等诸多方面,大部分感染控制工作与护理工作息息相关。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密不可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护理人员良好的意识观念、行为习惯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促进作用。加强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沟通建立建全与医院感染相关的护理制度,通过教育培训、督导检查,定期例会等加强对护理人员行为的干预,提高护理人员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主动意识,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得以提高。

1建立建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并落实

1.1组织建立 要适应医院内感染管理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感染管理组织[2]。建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感控护士、医师共同参与的临床感控小组,尤其要抓好护士长管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能否持续发展、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1.2建立完善制度并落实 建立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对卫生部颁布的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新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标准、制度,要及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享。我院护理部与院感科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标准、制度,结合本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护理质量管理--制定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同时我们通过邀请医院感染管理科老师每月参与护士长例会,提出与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护理要求,护理部再主动协调参与并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布置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3推动重点科室感控管理 品管圈(QCC)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善最佳的管理活动[3]。推动重点科室品管圈管理,对于重点科室急需关注的医院感染控制问题,护理部在品管圈初期,通过指定项目,由科室建立品管小组,设定目标、制定标准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解决感控问题的积极性及能力。如2013年院感科告之我部,发现在ICU的目标监测中病员下滑情况严重。护理部通过与ICU护士长、感控护士、护理组长沟通,召开分析会议。最终由护理部提出QCC项目,成立了防下滑的品管小组,制作了标识,建立了工作标准等使ICU病员下滑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适时培训与考核

虽然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占大部份的主导作用,但由于目前医院感染控制在我国的医科院校中没有开辟专门课程及专业,使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还存在欠缺,因此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必然要加强继续教育。

2.1新聘人员、实习生岗前培训 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感控问题主要来源于低年资护理人员、实习生如无菌操作不规范、消毒隔离制度落实不到位。因此抓好新聘护理人员、实习生、进修生的培训工作,是院感质量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前提。

2.2在职人员培训 对于下科后的护理人员,①根据护理工作的需要制定与其相关的学习计划,改变全院大课培训的方式,深入临床科室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人员的参与率达到90%以上。②针对新聘护理人员、实习生对感控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特点,加强了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感控知识掌握的反馈机制。进行2~3次/月知识点的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本人和科室护士长,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知识点抽考的复查。通过反复的强化,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感控知识要点的掌握利于感控工作的落实。

2.3感控专职护士的培养 分步骤制定临床科室感控专职护士的培训计划。提供护士长、感控护士参与省、市感控中心的专业培训,让其开阔眼界,重新认识医院感染工作。

3重视监督机制

3.1护理部、院感科建立合作监督机制 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的监督管理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吸纳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参与,由感控专职人员担任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组长,护理部挑选手术室、供应室等重点科室护士长和科室骨干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小组每月定期开展质量检查活动,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报告,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总结分析,提出要求。

3.2建立日常监督机制 日常工作反映科室在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上的真实状态,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要经常深入临床科室发现问题、改善问题。护理部将每月感控工作要求及安排以书面形式下发临床科室。小组成员按计划每月对各科室感控工作进行抽查,对3个月内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科室分析发生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3充分发挥感控护士作用 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共同制定感控护士医院感染质量检查轮转表,由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按轮转安排带领科室感控护士对全院各科进行日常交叉检查,①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实现共同管理;②感控护士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好的管理经验。

医院感染管理关系到护理质量的高低[4],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相辅相成。综上所述,通过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的密切沟通合作,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感染防控意识。

参考文献:

[1]邢玉斌,季之欣,陈世平,等.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214-215.

[2]陈立新,李淑清,魏巍,等.加强医院内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3):268.

第3篇

关键词:出院回访单;肾内科管理;应用

身体排出废物、保持电解质平衡、过滤葡萄糖、分泌特定激素等功能,都需要依靠肾才能够完成,当肾脏出现炎症或某种因素导致功能不全时,其生活质量无疑会下降。医院肾内科常见类型就有先天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功能不全、血管炎,这些病症患者在入院期间将可能运用药物、微创、手术等调节肾功能状态,直至达到正常水平范围[1]。然出院阶段的良好状态,并不代表永恒,肾内科患者在出院之后应对自身严格要求,从饮食、作息、用药规范及运动各方面实践保障。传统医院肾内科护理管理“全面化”特征不显著,大部分作用力均表现于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可能由于个人护理要点掌握不全、自控能力不佳、家人监督不严等原因,出现病情反复,多次往返肾内科。医院于2018年9月对出院回访单进行应用,针对肾内科患者应掌握知识点及出院后肾内科患者外部监督力量提升,以期健全肾内科管理制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2019年医院肾内科的16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800例。参与患者对本次实验内容均知情,且主观同意参与此次实验。对照组常规方法,仅简单电话回访,仅了解评估内容。观察组除沿用常规肾内科管理内容,新增应用出院回访单设定,作用时效六个月,实践应用两次。纳入标准,年龄为18~70岁患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认知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方法,仅简单电话回访,仅了解评估内容。观察组除沿用常规肾内科管理内容,新增应用出院回访单设定,作用时效六个月,实践应用两次。(1)常规肾内科管理主要组成内容为四部分:复核出院报告单内容、分发出院后使用药物、填写出院记录单、简单出院后电话回访,基本流程合理,但忽略细节。常规模式运用下,护理人员及患者均有可能会出现自我责任心不足、控制能力不佳的状况。护理人员医嘱宣讲不到位或不耐心,患者逃避或不重视出院后护理,传统管理对此类漏洞鞭长莫及,管理作用力不明显[2]。部分患者病情反复甚至日趋严重,病症针对性记录资料亦保存记录不足,如此一来成为肾内科大隐患。(2)医院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设定应用出院回访单的肾内科管理制度。①设定管理小组、设计出院回访单。管理小组人员设定肾内科医师1名,主管护师1名,责任护士6名,小组内肾内科医师为轮值式,随时间而发生变化,选择范围为肾内科6名主治医师。管理小组人员选定,即时成立,展开出院回访单设计讨论,针对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血管炎等肾内科常见疾病,回顾性分析院内数据记录及医学界学术文献资料,总结肾内科普通护理知识点、注意点,以及特殊肾内科病症护理知识点注意点。出院回访单包含两类,出院时回访单及出院六个月时回访单。出院时回访单为四大板块:护理要点掌握考核、日常个性生活事项要点、患者个人信息及出院六月回访时间、患者建议,护理要点掌握考核以选择题形式由患者及家属共同进行。出院六个月时回访单为五大板块:护理要点掌握考核、日常个性生活事项要点、患者个人信息及出院六月回访时间、患者建议、不良症状反馈[3],护理要点掌握考核以选择题形式由患者及家属共同进行。②规定实践条件。时间段每日上午8:30~10:30,下午14:30~16:30,回访前轮值责任护士与家属约定再行拜访职能。回访量:每日回访责任人1名,回访患者4~8例,使用医院局域网存储数据,人工智能分析肾内科患者分布区域,以地域区块为依据确定探访患者名单。③回访反馈。每两周管理小组成员据回访资料,讨论患者自觉度,针对回访患者个人特点给予生活建议,督促病理特征再现者复诊,并就出院回访单患者建议,择适用而升级肾内科管理审定,最后总结每一位患者的病例特征及要点,纸质归档,信息化院内局域网上传,作为该患者将来肾内科或其他疾病诊断依据[4]。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肾内科患者自我管理优秀率,统计两组肾内科患者出院六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内科患者自我管理优秀率评价内容包括饮食、作息、用药、运动,分为不及格、一般、优秀等。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肾内科患者自我管理优秀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肾内科患者自我管理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肾内科患者出院六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肾内科患者出院六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出院回访单在肾内科的运用必将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双重监督+未来诊断依据”特性,对于肾内科现阶段管理不足问题无疑是一个极其优秀的解决方案。缓治疗慢恢复,争取打好身体底子,肾脏运行机制特殊,具有筛选功能,饮食生活作息不重视,肾脏区域易出现过劳筛选,效率下降有害物质留存体内,不断循环不断作用,最终形成多重肾脏伤害因素作用力。住院期间护理及出院后护理,应享有同等待遇,一视同仁方可快乐生活,出院回访单将会成为催化剂[5]。设定出院回访单,于肾内科护理人员责任心、专业技能是反馈提升机制,即时可得反响,工作积极性提高,生活充满动力,不再得过且过,于肾内科患者就像是六个月的“高考”准备期,实践、熟悉、惯性化护理要点,形成下意识为自己负责的良好习惯。不管是肾内科还是其他科室,出院回访单均有用武之地,患者个人身体信息、重要个人日常活动习惯、肾内科复诊发生率,可作为基础帮助诊断。综上,出院回访单运用在肾内科管理中,提高医疗人员工作技能责任心,强化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对非肾脏代替治疗术等普通肾病患者,具有显著减少出入医院次数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君玫,王彩虹.ICU医护共同查房的临床效应[J].全科护理,2011,9(2):534.

[2]刘正菊,田雪南.优质护理服务在肾内科开展的实践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308309.

[3]林秀英.5S管理模式在急诊科药品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6567.

第4篇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伤残率为目标的前沿阵地,能否快速准确为患者实施救治技术是患者获得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抢救设备的使用及技术操作便成为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举措。由于急诊科所涉及涵盖的医学专科多,护理技术要求精、准,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技能操作能力及抢救仪器设备使用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护士在短时间内很难做到业务技术掌握全面,加之某些设备、技能不是每天可以操作,使部分低年资护士业务不熟练。在抢救危重患者时,不能迅速、准确到位的执行各项技能,延误患者治疗,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全面高效掌握急救知识,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及各项专科护理技能操作是每一名低年资护士追求的目标。因此,我科2008年至今,对低年资护理人员进行一年内的循环技能培训及月考核,全面提升了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业务和技能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科入科护理人员要求必须是临床工作2年以上,方可有资格进入,故培训对象选为入科一年内护士。

1.2 培训方法

1.2.1 培训组织 由急诊科护士长全面负责,下设一名教练员及一名教学护士,教练员由科室参加市级技能大赛获优秀标兵称号并具有带教经历3年以上护理人员担任,教学护士由工作5年以上,本科学历,具备较强沟通组织能力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1.2.2 培训目标 让低年资护士尽快了解急诊急救工作性质、风险,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和技能操作,能够独立处理各种复杂技术,全面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

1.2.3 培训内容

1.2.3.1 首先确立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应掌握的相关技能,项目包括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术、气管插管术配合,除颤术、洗胃术、动静脉穿刺术、吸氧术、吸痰术。

1.2.3.2 掌握的急诊急救设备使用包括:呼吸机及便携式呼吸机参数调节及使用,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微量泵、输液泵、多功能监护仪使用,心电图机使用。

1.2.4 培训计划

1.2.4.1 入科第一周,首先由教学护士对新入科低年资护士进行技能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培训,包括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前评估,操作目的、适应证、禁忌症、操作中注意事项、报警处理及故障排除、参数调节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培训,并将其内容以文字材料形式下发给每位培训护士,培训后统一进行理论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下不参加下一轮技能培训。

1.2.4.2 技能培训 理论通过后由带教护士对其进行技能培训,发放技能操作考核标准,模拟培训,现场操练一周后进行考核,达标后方可进入科室。

2 考核

建立急诊科急救理论技能考核表,每月由教学护士对其理论进行考核一次,由教练员对其技能培训的项目进行不定期抽考。达到理论有成绩,所有技能项目月抽考到位,从而达到在危重患者中抢救,低年资护理人员为其提供一流的技术,保证护理安全。

3 讨论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理论技能培训标准,最大限度的给低年资护士相关指导,让低年资护士有章可循,快速适应急诊护士角色,加大入科一年内抽查考核力度,提升业务和技术能力,最大限度为患者服务,从而降低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1]。

3.2 完善急诊低年资护理人员循环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考核效果。低年资护士作为急诊科护理队伍梯队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加强对其理论技能培训学习,打下扎实基础,提升理论和技术操作能力和水平,才能确保急诊护理安全[2]。

参考文献

第5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BL guiding teaching method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medical practice guiding teaching. Method: the 68 intern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2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BL group and normal group (34 members in each group). The normal group uses the traditional guid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PBL group adopts PBL guiding teaching metho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are compared. Result: the self assessment score and other assessment score on the practice effect of the PBL group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rmal group, P

关键词: PBL教学法;带教质量;急诊内科;实习医师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quality;emergency medical;intern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89-02

0 引言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每年进入该院实习的医学院学生人数众多。急诊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其不仅需要对各种突发事件、危急重症进行抢救,还需对夜间发病患者进行处理,急诊内科作为临床实习的重要内容,其带教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临床素养的高低[1]。该院为进一步提升急诊内科实习医师的带教质量,特在实习带教工作中,采用了PBL教学法(基于问题的教学法),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如下:

①选题。带教医师精心挑选典型病例,准备相关资料,构思相关问题,难度递进式设计问题,并要注意各知识点的逻辑关联,注意将临床知识与理论知识相联系,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例如:将该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诊断依据充分与否?临床处理与患者病理生理变化间的关系?何时为最佳手术时机?术中、术后应当注意的问题?

②实习医师准备。根据设计的问题,带教医师向实习医师推荐相关参考书籍,如《急诊内科学》、《内科急诊室手册》、《急诊内科诊治流程》等。鼓励实习医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撰写发言提纲,拟定新问题,做好课堂讨论的相关准备。

③课堂讨论。秉持自愿原则,实习医师进行自由组合,4~6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小组成员逐个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由此展开辩论,带教医师一边听讲,一边对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或需更正的问题进行记录,辩论后由小组组长做简单总结。

④带教医师讲解。对于讨论中实习医师发现的新问题,要予以重点点评、讲解,逐一解答实习医师提出的问题,并指出需重点掌握的相关知识。

⑤临床应用。对于课堂中的相关问题,可根据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在临床上进行验证,再对问题答案进行调整,以激发实习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记忆。

1.3 评价标准 实习结束后,向带教医师及实习医师本人发放带教质量调查问卷,对带教质量进行客观及主观评价。自评项目共包括8个问题,他评项目共包括7个问题。问卷结果采用5级评分法,5分―提高明显,4分―提高,3分―一般,2分―略有提高,1分―无提高。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P

3 讨论

对于医学院学生来说,临床实习不仅仅是大学及中专教育的延续与深化,也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由之路,其是培养医学院学生独立工作、临床素养的关键环节[2]。由于急诊内科学本身具有特殊的学科特点,急诊内科实习医师在实习带教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普通科室的带教方法,实习医师应当总结急诊医学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带教方案,以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PBL教学法是基于问题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是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动机为目标的教学方式[3-4]。PBL教学法应用于医学专业教

学,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并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5]。在急诊内科中,常会涉及到多学科知识,接诊的也多为突发病、外院转入患者,在疾病类型方面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血液、消化、循环、呼吸等疾病,病情复杂、急重,所以临床工作责任重大,且困难较大[3]。作为带教医师,应当在实际工作中着重培养实习医师的跨领域思维能力,若带教医师不重视理论讲授,也不对自己的临床处理、思考方式加以阐释,仅讲解采取的具体措施,就会让实习医师盲目跟从,缺乏独立思考、判断能力[6]。

在本次研究中,对PBL组实习医师采用了PBL教学模式,先由带教医师准备急诊内科中的典型病例及相关问题,然后为学生推荐相关参考书籍,让学生围绕问题搜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再由带教医师解答问题,指出重点,最后再从临床上对问题加以验证,对答案进行调整。结果显示:PBL组实习生对实习效果的自评评分、他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

参考文献:

[1]王迎莉,王志方.TBL在急诊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6):429,433.

[2]王迎莉.PBL教学法在急诊ICU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4):296-297.

[3]王伟雄,冯骏.提高临床本科生在急诊外科实习质量的体会[J].现代医院,2011,11(5):129-130.

[4]王怡,冯芸,周坤等.急诊护理实习带教中如何减少护患纠纷[J].重庆医学,2010,39(16):2149-2150.

第6篇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伤口的疑难病分析在专科小组学习中的作用。方法:成立伤口专科小组,每季度完成各自科室的伤口病例收集,针对伤口愈合的疑难点,其处理程序按时间顺序做出幻灯片进行探讨;探讨后现场反馈,并将相关薄弱的知识点进一步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1年后年终反馈学习效果。结果:伤口小组成员对疑难病例讨论的学习方式满意度、收获率均有提高,对伤口的认识、处理步骤和方法更有循证依据。结论:组织伤口专科小组成员定期疑难病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对伤口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促进愈合。

关键词 :肿瘤患者;疑难病例;伤口愈合;专科小组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48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平均住院日,给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伤口护理,对其进行规范系统的预测、评估、处理和记录,是成立伤口专科小组的目标所在。肿瘤患者的伤口因病情进展,基础营养差,其处理过程耗时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给专科伤口小组成员提出更大的挑战。为此,我伤口专科小组在伤口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每季度进行1次肿瘤患者伤口疑难病例讨论,使小组成员在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得到迅速提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肿瘤中心组建伤口专科小组,共讨论疑难病例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2~70岁。Ⅳ期压疮2例,Ⅲ期压疮2例,Ⅱ期压疮1例,皮炎伤口3例,瘤性伤口4例。开展相关授课10次,小组成员16名,性别均为女性,年龄26~37岁。学历:本科12人,专科4人。职称:主管4人,护师5人,护士7人。肿瘤内科11人,外科4人,重症ICU 1人。

1.2方法

1.2.1收集资料小组成员均为相关科室骨干,通过初期的伤口理论培训,运用伤口的测量标准对各自病区内发生的伤口问题,按照类别、处理程序和换药时间顺序拍下照片,每次照片要求角度一致(首先要获得患者的同意)。同时收集患者发生伤口问题时的一般情况、治疗方案、护理问题及相应措施,提出疑难点。以上的资料收集限于压疮Ⅲ期或以上病例、复杂肿瘤伤口、严重渗出放射性皮炎伤口等。疑难病例讨论根据肿瘤患者伤口情况定期组织(每季度1次)会诊,这些疑难病例中没有愈合或是愈合效果差的将参加疑难病例讨论。

1.2.2制作幻灯片将收集的资料按照患者病情介绍;伤口发生的时间、评估、护理期间伤口的变化;使用的护理工具;其愈合情况全部按照时间排序,将之前收集的照片附上相应的文字说明;最后提出护理中的疑难点供大家讨论,并将上述内容制成幻灯片。小组成员将幻灯片(每人1个病例,特殊的可有多个)上交到小组组长(护理管理者)整理,之后试讲20 min,由组长从小组成员所有病例中挑选出值得探讨的内容和有学习价值的病案分析(一般3~4个案例),并对幻灯片制作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1.2.3讨论前准备将确定后的案例以文字形式将其病情介绍、伤口分类及伤口处理中遇到的疑难点发送到每个成员手中,目的是熟悉病情,让专科成员有时间搜索文献查阅相关资料,备讨论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疑惑。

1.2.4讨论学习讨论的成员除了专科小组成员之外,再邀请有经验的相关伤口管理者、造口师、营养师等参加,讨论前由小组成员先提出护理中的疑难点,讲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然后大家分别从肿瘤患者的伤口特点、营养支持、疾病状态及进展展开讨论,每个专科小组成员均有自由发言权,大家以圆桌形式相互探讨,提出交流意见和建议,并将疑难知识点和操作难点收集汇总,作为此次讨论的延伸学习内容,并以此内容安排下次的理论授课。

1.3评价指标评价伤口专科小组成员综合考试成绩。≥60分为达标,<60分为不达标。对小组成员发放培训模式的评价问卷,发放16份,均有效回收,回收率100%。具体内容包括:(1)资料的收集。每培训3个月完成1次,根据培训计划,告知伤口病例收集标准,伤口照片收集规范,将伤口病例的文字内容和照片内容以电子文档形式发给伤口小组公共邮箱。(2)伤口护理流程报告。每培训3个月完成1次,要求每人运用护理流程的方法结合伤口评估与测量技术收集典型伤口资料写个案护理报告,用PPT形式报告20 min。(3)疑难伤口讨论。每人每季度在疑难病例讨论中要发表自己对伤口治疗的相关循证依据,要求能将伤口的延伸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4)理论考试。根据培训内容确定理论考试试题和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半年考1次。(5)操作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制定操作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满分100分。半年考一次。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描述方法。

2结果(表1)

3讨论

3.1规范收集伤口资料,提高对伤口的正确认识和处理通过定期的学习交流统一伤口收集的标准流程和方法,在病例分享中,展示的病例不会因为操作规范和流程的混乱而影响分析和判断。大家在通过处理伤口中的使用方法和结果对照,提出更合理的处理流程,每次的学习对成员更是一种经验的交流,通过学习讨论、定期开展小组学习,有助于专科成员的伤口护理理念得以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减少了独自摸索复杂伤口处理的学习过程。

3.2锻炼疑难点分析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在每次的病例分析讨论中,各层级学员们通过对自己处理的病例讲解,能条理性的整理自己对疑难点的观察要点,通过查阅文献增加分析能力,将自己的工作变成成果展示出来本着循证护理的理念逐步开展工作[2]。通过交流更能互补不足之处和学习彼此优势,学到书本之外的经验,同时,多次的学习讨论中,头脑风暴也能激发大家对科研的创作灵感,将积累的经验转变成课题,将激发的灵感运用到实践,这种良性循环有利于专科小组工作的持续改进,也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循证依据。专科成员通过这样的培训后,使其对专科发展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在处理专科护理问题时比以往更有经验和水平大大提高了专科护理质量。

3.3激发护理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倍增在专科小组成员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受到广大患者的认同,这种认同感让护士倍感成就,从内激发工作的能动性,同时也能在工作岗位上做好表率,影响护理团队对专科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能发挥专科护士的内在潜能,使表现好的护士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为小组成员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护理专业的技能范围得以拓展,专业服务也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3.4为定向培养专科护士打下基础通过小组成员的理论更新、规范诊疗、操作演示等促使其他护理人员伤口护理知识和水平的提高,使护理人员从对伤口造口患者“不会护理、怕护理”到“会护理、愿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4]。

总之,在临床工作趋向专业化的今天,培养专科护士和如何培养专科护士成为当今护理的热门话题,在某种深度上,护士的职能也走向更专业化,护理学科的知识,技术向更先进,复杂高级发展。疑难病例分析这种类型的专科小组学习,可以从优秀护理人员中更能发掘具有培养潜质的专科成员,作为骨干重点培养,成为一个全科的肿瘤专科护士。

参考文献

[1]蒋琪霞,李晓华,刘云.伤口护理专科培训方法及其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732-734.

[2]王成芳.临床伤口压疮护理管理模式及其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123-124.

[3]朱小妹, 湛永毅, 陈玉盘.建立造口伤口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12(10):183-184.

[4]古金燕,吴妙莉,彭小燕.伤口专科护理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2):1571-1572.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急救护理;实践教学

1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和先进仪器备的不断更新,培养高质量的急救护理专业人才,实现与国际急救护理学教育接轨刻不容缓。《急救护理学》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学科,面对急诊科室和ICU的工作特点,实习护生能否尽快地融入与急诊护理实习取决于护士是否能将常用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灵活运用于实际临床病例之中,必然更加突出强调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如何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培养本科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其操作技能。本研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进行《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设计,充分评估学生和教师等各种教学资源,帮助护生建构学习内容,引导护生积极反思,着重培养护生团结合作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设计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进一步发展的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迥异,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生学习是以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学习或掌握的知识不能被看成由教师直接传给他们的现成的东西,它必须凭借学生已有的学科(专业)认知结构,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建构成的。护理教学亦是如此,护生在校学习知识的过程,不能仅仅是“灌输一吸收”的过程,护理教育者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学生置于一定社会环境中,使其为主体主动建构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枯燥、抽象的医学、护理知识使抽象的趣味化、形象化,才能使护生更好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constructivistlearningdesign,CLD)主要由6个基本部分组成:情景、小组、桥梁、任务、展示和反思。作者本人根据两年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借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点,精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质量方面,同时将CID的基本构架应用于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从情景设计到反思反复循环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实践教学准备

3.1教学主体我院四年制本科护生,与内、外、妇、儿护理教学基本同步进行授课。根据CID的基本核心“学习者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了解护生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特点。《急救护理学》的教学宗旨是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有研究表明,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护生信息检索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2学习内容急救护理学涉及的知识几乎涵盖了医学、护理学领域中的所有学科。而我校仅有36个学时的时间来完成所有知识的讲授,不可能做到讲授每章节的内容,为了加强本学科课程与其他临床护理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交叉渗透,授课老师仔细分析研究我院临床护理学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做了基本的调整(理论上采取以教材为模板,调整、合并、删减重复部分内容,增加实用性内容,实践教学中多采用综合病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课后采用开放性实验,保证每个学生对操作都能很好掌握和理解),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3.3教学资源我护理学院历史较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实验教学资源有限(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设备),为了在仅有的教学资源条件下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院临床老师在积极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积极注重自身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为了不与临床脱节,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前沿性和实时性,临床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临床进修、培训。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1O余人,固定一个老师带教,这样就避免了上大课,加强了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保证了小组教学的效果。

4学习设计

4.1确定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时数以“休克病人的抢救和监护”实验项目为例阐述。我们都知道外科护理学中也有“休克”章节,但是针对两门课程讲授的侧重点不同,急救护理学重在抢救过程中急救技术和复苏后的监护项目的应用,所以为了避免知识的重复、理论学时不够用,我们将重症监护技术和休克结合讲授,具体方法为在用2个学时课堂上介绍常用重症监护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个时候学生通过老师的讲授和多媒体的展示并没有一个很感性的认识,而后将休克放在实验室进行(2学时),以典型病例为引导,逐步引出抢救过程及监护项目,然后针对各个项目逐个介绍和操作演示。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体现了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

4.2设计尽可能真实的情景以多发性创伤休克为典型病例,在查阅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使其完善、真实,同时确定此次情景教学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展开形式(病例讨论:病例汇报——讨论——答疑、点评——视频——演示——练习——模拟——讨论)。

4.3小组安排小组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互动的机会,而且是学生专心处理学习情景的一种形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危重病人的抢救通常不开一个急救团队的合作,急救护理教学中尤其要向学生传授这样一种意识和精神。我校学生至入学以来的实践课都是固定分组进行,故两年多的合作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彼此有了一种默契,此外,对于不同的实践项目,教师还要考虑几人一组能更好地来完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女休克病人抢救的配合中可将4名或5名护生分为一组。

4.4搭建桥梁桥梁是指护生在新的学科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拥有的知识水平,护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已有相关知识并能正确、熟练运用它们的前提下,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学习新的内容。这就要求老师每次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先对学生的知识状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我们应考虑到学生可能掌握哪些相关知识?对此部分知识的运用程度如何,同时上课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教学的内容和设计,便于学生课前运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4.5策划任务如何选择和策划一个高质量的学习任务是发展一个有效学习情节的核心,也是对护理老师的一大挑战。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任务(问题)是正确的、有实际意义的,其次是这个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这就要求老师设计任务之前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萌(对于这个教学内容学生喜欢怎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学生会问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学生会对这些任务怎样去诠释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投入到此任务当中。当然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老师要时时去评估任务完成的情况,必要时做出调整。在“休克病人抢救”教学时,要置学生于“急、危”情景状态中,可安排小组进行抢救配合的讨论和模拟,此时即涉及“心肺复苏术、除颤、吸氧、静脉穿刺、人工呼吸器的使用等多项临床操作的实施和配合”。这样一个大任务又可分为多个小任务,使学生一步步地去深入完成。

4.6安排展示展示则是让护生公开介绍自己或本组任务完成的情况,以及在执行和完成任务(即讨论和专科操作)过程中有什么心得体会?(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护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汇报讨论结果;解释他们的思维活动;角色扮演或演示操作方法等。

4.7引导反思传统的教育系统认为学习就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而实际上能够回想起某个事物并不意味着你已经理解了它或者知道怎么去运用它,同一个问题,换个问法或者置于不同的场景之中,学生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怎么去解决问题。故在整个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中,特别强调学生针对所学问题或所模拟场景不断地进行反思、讨论,其做法是可以要求学生书写反思日记(例如我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产生的新观点或疑问?根据这个情景和案例我对护理有哪些认识?如果遇到此类相似而又不同问题时我应该怎么样去处理等)“在我校则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开展,我们改革了以往的实验报告书写格式,不再采用“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内容”等格式,而是根据不同实验项目,急救老师可以以建构主义学习设计的要求设置实验报告的格式,对于“休克病人的抢救和处理”,我们设计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关于此例休克病人的抢救措施中,你组实际讨论结果与老师点评讲解的答案不一致的地方有哪些?对于不一致的原因你是怎么认为的?②你认为对于抢救过程中的医护和护护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最后定论符合你心中的要求和答案么?请说出你的想法。③对于休克病人的主要监护项目中,每个项目的意义和正常值你是否掌握?每个项目的观察和护理要点你认为都合适吗?不合适的请说出你的理由?④假设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病人,根据目前所掌握知识你认为自己能很好的去处理和应对吗?为什么?⑤对其他类型的休克、抢救和护理措施有什么不同?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⑥此次课程结束以后我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具体的提高和锻炼?⑦如果让我来设计这个实验的话,有哪些方面可以改进?

5讨论

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它要求医护人员运用救护技术第一时间解除危机病人生命的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去系统的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施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仍需要高校教育者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利用建构注意教学观指导实践教学不仅避免了一直以来课堂中老师唱“独角戏”的情景,更为充分实现本科护生培养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根据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运用建构主义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学生的分组方式与支持学生共同思考进行意义建构的方式是学习设计的中心学生可在同伴的指导下学到不同的东西,并且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平等机会。此外,这种方式还能使学生对概念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在记录小组元素时,需要回答3个关键问题,学生:您会怎么样组织学生分组?学习材料:学生会利用哪些材料建构意义?设备:为了促进学习,你会如何分配设备?(采用哪些实验器材,数量多少)

5.2鼓励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论对错均给予肯定的评价,久而久之,护生会认识到: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并不重要,讨之后对想法和观点的合理而清晰解释才是最有意义的。也就是说,护生最终会喜欢参与讨论,这种思维过程的培养才是本科护理教师的实际教学思想所在。注意在展示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或同伴的质疑,这样展示者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也可以激励护生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果,教师的质疑和阐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强调重要知识点的同时纠正或修改瑕疵和问题之处)。

5.3采用课后实验报告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反思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实践内容巧妙地设计不同问题,让学生以实验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书写报告的过程亦是学生进行反思的过程。此外,通过实验报告老师还可以初步地评价教学是否达到期望的教学,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导我们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学。

5.4急危重症医学发展的同时对急救护士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师应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另外还应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传授。

因课时数有限,为了增加学生的模拟训练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常用操作,我护理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护理技能室,并给予现场指导,对于必须掌握操作如徒手心肺复苏术,还作为常规考核项目,严把操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