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5: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石油经济;未来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TE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借助石油能源有很大发展的交通运输行业、农业、工业,为我国创造了较多的经济效益。石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石油资源有限,一旦资源枯竭,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1]。所以,加强石油经济未来发展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从而实现石油能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能够大大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一、石油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综合当前我国石油经济发展情况,可以说石油经济整体发展尚可,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石油经济的发展。要想科学、合理、优化发展石油经济,明确当前石油经济发展问题,才能为科学规划石油经济未来发展提供依据。目前石油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一)有限的石油开采
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百分之二十来自于石油的贡献。由此可以充分说明,石油在国名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石油经济需求与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之间是非常矛盾的,这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石油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机械化设施应用不断增多,使得我国每年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多,而在石油开采方面,石油开采量有限,加之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所以所开采的石油量难以满足多领域石油需求的情况,这必然会制约石油经济的发展。
(二)石油利用率较低
除了石油开采对石油经济发展有一定限制之外,石油利用率低也阻碍石油经济的发展。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意识到这一点,在石油资源应用上比较浪费。目前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高能源消耗带动脱不开关系。当然,石油资源利用率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如人们节约资源意识不强、科学技术有限、粗放型经济模式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高投入、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现状[2]。
(三)石油资源市场风险高
随着各个国家将能源资源确认为自己的安全战略目标,因此世界各国对于石油的争夺异常激烈。此种情况下,我国实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式来进行石油市场经营,解决我国石油需求问题。但是,大型油田基本被发达国家所控制,相对来说我国在石油市场处于劣势地位,受发达国家所牵制,加剧我国石油资源交易风险。因此,我国石油市场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石油经济未来发展研究
针对当前我国石油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应当科学规划石油经济未来发展道路。笔者参考相关文献研究确定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大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力度
综合近些年我国石油应用情况来看,确定东部油田的开采,为我国石油资源应用提供了巨大的能源资源。而相关研究人员基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预测,东部石油开采还有很大空间。为了促进我国石油经济稳步发展,我国应当加强石油勘探技术的研究,也就是利用先进技术来创新石油勘探技术,并加大我国石油资源勘探力度,以东部石油勘探为准,同时进行其他地位的勘探,为我国石油资源开采奠定基础,相信我国石油资源开采量可以大大提高,支撑我国石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所以,在我国经济及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加大我国石油资源勘探技术创新及勘探力度,对于发展我国石油经济起到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建立健全的石油产业体系
在推进石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避石油经济风险。为了达到此目的,应当注意构建完善的、健全的石油产业体系,对整个石油市场予以规范和约束,才能保障我国石油经济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健全石油产业体系呢?其一,合理调控石油市场,针对当前我国石油市场形势,对石油市场存在的缺陷予以合理调整、调控,使得石油市场稳定,规避风险。其二,制定完善的市场机制,也就是基于我国石油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国石油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合理制定市场机制[4]。
(三)“突破海上”,扩大石油开采范围
目前,国内百分之八十的石油资源都是在海上完成开采的。海上石油开采,不仅消耗的成本较多,还容易污染环境,为了使石油资源应用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在未来发展石油经济的过程中应当努力突破海上石油开采方式。当然,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我国相关研究人员积极进行石油开采技术的研究及石油开采工艺的创新,使突破海上石油开采变得可能,并且逐步实现,为我国石油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其实,我国在海洋石油开采几乎是空白状态,这使得海洋领地的石油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为了突破此种情况,我国在未来进行石油经济发展中,还要将海洋石油开采作为重要工作,努力克服困难,逐步实现海洋石油开采。
三、结束语
石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石油资源有限,一旦资源枯竭,将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大影响。出于加强石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考虑,对石油经济未来发展予以预测与规划很是必要,笔者的建议是加大我国汽油资源勘探力度、建立健全的石油产业体系等对石油市场及石油经济予以调整,从而实现石油能源的合理利用、优化配置,能够大大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赵振中.论石油能源的未来发展[J].科技传播,2011(8):82,73.
[2]张姝慧.我国石油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农业生产 技术研究 问题 方法
引言: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离不开的重要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引用技术机技术在发达国家已经流行开来,但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还为得到普及,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
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走现代化农业的道路,当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农业部首次开始将计算机农业发展研究作为农业发展的前景列入一项专题,经过近30年以来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从传统农业生产走入到现代化农业生产。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不成熟,农民素质不高,知识量不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因此,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普及范围不广,使用率较低。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还存在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许多差距,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还有许多道路要走。
二、计算机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农业产量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大,因此对于粮食的需求量也大。传统农业生产靠人力牛耕为主,基本上靠天吃饭,因此农业产量不高。当前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从各个方面检测农业的生产,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能够做到了如指掌,因此,可此提高农产品的产量。2、有利于节省人工。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是靠人来耕种,农民一年四季被捆绑在土地上,这样就大量的浪费了人力,到收成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够有好收成。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多地减少人力,减少人为因素对于农业产量的影响。3、有利于确保粮食的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广阔,但可耕种土地面积不到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大多都是山地和荒漠土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现代农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更加科学、有效的选育种子。4、有利于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其中尤其以耕地污染破坏更为严重,截止到2010年统计,我国的受污染破坏耕地约为1.4亿亩以上,这些被污染的耕地大多是污染水灌溉,不合理科学的耕种,固体废弃垃圾填埋引起的。为了促进耕种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耕种土地安全,我们应该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计算机技术,更加科学安全的耕种土地。
三、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者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大多素质不高,知识层次不足,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不高,在农业生产中实用计算机技术,首先要在农业生产劳动者之间进行推广和普及,要先使农业生产者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并且会用计算机技术。2、普及度不高。由于我国的贫富差距太大,行业差距太大,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到千家万户,在农业生产中更是普及度不高,即使有的农业生产者拥有计算机,但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不会使用也不会维修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度并不高。3、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不足。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资源共享、普及传播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当前,我国的农业科学研究系统还不完善,农业技术研究人才太少,建立的网络农业技术信息库不完善,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共享率不高。国家对于网络的农业生产信息监管不到位,这也使得一些不科学的错误的农业生产技术在网络上传播,误导了农业生产者。
四、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应用解决措施
1、大力普及和推广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当前我国应该大力普及计算机技术,政府应该加强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加快安排计算机技术人才以及农业生产研究人才到基层农村宣传计算机技术以及农业生产技术。2、加快我国农业技术研究。政府应该大力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培养更多高素质农业技术研究人才,要边研究边发展边普及。要把农业生产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及时做好风险的预测,及时规避风险。3、加强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教育。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普及不高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接受新鲜事物能力不高。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教育,要让农业生产者能够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加快在农业生产者之间的计算机技术普及,使更多的农业生产者能够使用计算机技术,并且能够维修计算机。4、提高资源共享率。计算机技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资源共享。我国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库建设,开放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资源共享率。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引用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计算技术的应用必将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的方式,对农业生产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参 考 文 献
[1]张升堂,刘音,郭传金.中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节水农业必需性分析[J].西北水力发电,2013,18(4):50-52.
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为平台,以农业展望报告为形式,通过权威专业的市场信息,引导农产品市场相关主体生产经营决策,调节农产品供需关系,我国农业管理正进入以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信息引导的新阶段。
农业供需形势变化亟须农业管理方式革新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但是,与产量攀升相伴随的却是农业供需关系的变化。2003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粮食基本不愁卖,农产品只要种出来,就有机会卖出去。然而,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农业产能增加和国际粮价下跌,农产品供求关系由偏紧向偏松转变越来越明显,农产品市场价格结束了连续多年明显上涨的阶段;同时,伴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和品种的要求也更高,结构性的供需失衡现象也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面临销售不畅问题,农产品加工企业感到利润微薄甚至亏损,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也感到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供需形势的变化,迫切需要农业管理模式的调整。在以前,农业政策主要目标在增加农业产量,聚焦于良种良法,大力落实种植面积。曾经有一段时间,农村干部大多在谈催种催收。然而,这种只关注生产端的管理方式可能要成为过去时了。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大会致辞中指出:“适应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与时俱进推进农业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针对性,促进供求关系平衡,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召开展会大会,展望报告,加强信息监测预警,为现代化农业管理方式的创新开启了新篇章。
信息引导农业管理方式革新的重点突破口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整个供应链条各环节信息是否对称,决定了整个产业能否平稳健康发展。”
纵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深刻改变了全球产业发展,数据信息逐步从传统生产要素中分离出来,日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社会财富,信息成为推动农业管理方式革新的重要支撑。
缺乏信息引导时的农业生产决策图景大都类似于此:由于农业经营主体缺乏对于未来市场供需变化的判断能力,他们只好依赖于历史经验和从众行为来进行生产决策。大部分人采取了更简单的决策模式:上年什么赚钱,今年就种什么。
这种基于过去而不是基于未来的生产决策模式,在传统的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并不会产生过多问题。因为农产品供应的增长能够被更多的需求所满足,所以一般不会存在“卖难”和价格“过山车”等问题。
然而,在供需形势出现大的变化后,基于过去的生产决策模式却可能会带来农产品价格的频繁波动。之前赚钱的品种过一阵大多会因供给过剩而带来价格下跌,之前亏钱的品种过一阵常可能因供给不足而出现价格上涨。于是,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两个极端:一方面,苹果滞销等现象见诸报端;另一方面,“蒜你狠”“姜你军”“向你葱”又时常来势汹汹。
改造传统农业,打造升级版的农业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信息改造传统的农业生产决策模式。通过给农户提供可靠的“先导性”信息,农户就能够根据未来的供需情况来决定当前的生产。这种“以需定产”的生产决策模式,可以有效平衡供需,有效减少农产品价格和产量的大幅波动。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指出:“全面监控分析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利于产销及时对接,而且产品结构、物流配送也能够及时按照需求变化调整,从而实现农业供应链条的‘闭环’管理、以销定产,有效缓解产销不对接引起产业周期性波动。”
农业展望大会信息引导型管理模式的具体探索
在建立信息引导型管理机制方面,美国已经建立形成了一套庞大、规范的农业信息体系,并将该套体系的建设和维护作为农业管理的重点工作。据本次展望大会执行主席许世卫介绍,从组织结构看,美国农业部的34个局(办公室)中,有12个局(办公室)直接参与了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工作。从形式看,其定期的年度《农业中长期展望报告》、月度《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和周度《农作物生长报告》,成为引导美国农产品生产和全球农产品市场变化的风向标。
2014年,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引导农产品市场预期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并开始中国农业展望报告。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的此项探索,标志着以信息引导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管理体制的开端。
展望报告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由于我国农业基础数据资源相对薄弱,大部分基础数据信息又集中于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在数据采集和数据加工等方面面临较大困难,因而私人部门在信息方面往往难以具备权威性。依托于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展望报告兼具官方性和学术性,具有较强的参考性。
展望报告坚持专业定位。预测是非常复杂的,尤其是对具体农产品的预测更是因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难上加难。要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要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聚集顶尖的学者、一流的行业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群策群力,方能做出专业判断,得出相对可靠的结论。“一般要具有多年的前期工作积累,形成相对完整规范的信息采集、分析体系,具有强大的模型系统支撑,并经过领域专家多次会商。”许世卫介绍说。据了解,2016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数据支撑包括国家统计数据、专业调查数据、国外机构数据、互联网站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等来源,并对2015展望报告的偏差进行了评估,报告还吸取FAO、OECD等国际组织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代表建议。因此,依托其专业性,展望报告是能代表中国顶尖研究水平的研究成果。
一、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
“品牌”一词最早源于古斯堪纳维亚语“brandr”,是指“牲畜所有者用于识别他们动物的工具”。阿尔?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其经典著作《定位》中指出,“定位是指如何让你在潜在的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就是创建一个有利的定位。”欲准确理解和阐述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需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是产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性。产业品牌定位的根本目的是获取产业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创造产品消费者;二是产业品牌定位的差异性。产业品牌定位的差异性是相对于产业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而言;三是产业品牌定位的识别性。产业品牌定位的着力点是产业产品市场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为消费者选购产业产品起到信号指引作用;四是产业品牌定位的方向性。产业品牌定位要结合定位主体的发展比较优势,为产业定位者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综上分析,笔者认为产业品牌定位的涵义是,“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指引产业发展方向,在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有别于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差异化的产业印象认知”。
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是创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关键环节和步骤,需要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真正能指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及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定位。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主要从产业产品消费者,农产品产品属性,产业竞争对手,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
产业产品消费者分析是研究产业品牌的源点和基点,因为产业产品的消费者是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提,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创造消费者。消费者分析需要分析消费者需求,消费者需求分析主要分析消费者现实和潜在需求及未来需求的变化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市场容量决定产业未来的发展规模,消费者需求变化发展趋势决定着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消费者需求和购买力发生了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健康,尤其是伴随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健康需求已成为消费者主流消费趋势。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与健康消费支出具有正相关性,即收入越高的人群,越重视健康保健。中国首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预测,“如果未来有超越其财富的人,这个人一定会是来自于健康产业。”从现实消费需求和趋势分析,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
(二)产业竞争对手分析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的目的是与其他区域农业产业形成差异化的品牌认知,提升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商场如战场,随着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和重构,农产品市场竞争还会愈演愈烈,品牌的信号显现作用会进一步增强。通过对产业竞争对手分析,避免与其他区域产业品牌定位雷同或相似,形成同质化的品牌竞争,如果自身品牌定位是追随者,品牌影响力要超越前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因为领先品牌定位最先植入消费者心智,占据了一定的消费者心智资源,后来者如果采用类似的品牌定位策略,那么其以后的品牌建设投入更多是为先行者作“嫁衣”。通过对产业竞争者分析旨在与竞争者形成一个差异化的品牌定位,或是构建一个全新的品牌定位,获得先动优势,最先将品牌定位植入消费者心智。事实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有的大部分农业产业和产品在其他区域同样拥有,如同属云贵高原的贵州省和云南的一些农业产业就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同样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产品还会面临来自国内及国外其他区域或高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创建有别于竞争对手,符合消费者需求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发展优势相符的品牌定位,使市场消费者在面对诸多同质化或同类型的农产品选购时,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能在竞购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首选农产品品牌。
(三)农产品的产品属性分析
农产品的产品属性是指农产品所固有的功能特性,其主要包括农产品安全性、外型、色泽、香气、口感、产品成份及其他满足消费者生理及心理需求的产品功能。农产品区别于其他消费产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产品进入人体消化吸收。消费者心智中有一个常识性消费认知“病从口入”,因此,在农产品属性中,农产品的安全性是农产品的根本属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往往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决策考虑因素,尤其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中国,农产品食品安全性事实上已经成为农产品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农产品的属性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梳理出消费者最为关注和最具价值的产品属性,并结合对自身产业发展特点及消费者和竞争者分析,使品牌聚焦定位于农产品的某个价值属性,并使该产品属性成为品牌定位的内核。由于农产品食品安全性的外显性特点,这主要是针对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食品安全的隐蔽性而言,即消费者在判断食品安全性往往基于农产品的生产地理环境和生产加工过程,但生产及加工过程的食品安全性难于识别,而生产地理环境安全性的判断却相对比较直观。云南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工业发展也相对落后,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污染较为有限,为保障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食品安全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生态型农产品的消费认知。
(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建设资源优势分析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农业生产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及生物物种分布密切相关。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云南具有地型多样化、气候多样化、物种多样化的农业生产适宜性特点,为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原生态”农产品形象在广大消费者心智中具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要顺势而为,充分挖掘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已形成固有认知,利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结合消费者需求及竞争对手分析,对这些已形成的良好消费认知及农业发展资源优势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一致性的品牌定位。
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及诠释
(一)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的基本原则是品牌聚焦,这主要源于消费心智认知规律,消费者心智认知具有崇尚简单排斥复杂的特点。在消费者心智中植入过多的品牌定位理念,不仅起不到强化品牌认知和记忆的效果,而且还会扰乱和弱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识别,品牌定位的简约性和效果性是正相关的。通过对消费者、竞争对手、农产品属性及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资源优势分析,笔者认为“健康”理念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内核。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应定位为健康产业。“健康”的产业品牌定位不仅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未来的消费趋势,而且具有无限产业成长空间。“健康”品牌定位抓住了农产品的本质产品属性,而且与云南高原特色农业自身所具有品牌资源优势高度相关。“健康”的品牌定位符合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高原”概念生态联想逻辑。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健康”品牌定位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未来发展厘清了方向,形成了消费者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统一的品牌认知,当消费者提起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认知印象时,首先联想到的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品牌理念。即来自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是健康的农产品,是安全的、放心的、优质的农产品。诚然,品牌定位只是构建了品牌的理念内核,产业自身的品牌定位与在消费者心智中真正实现成功的品牌定位还有相当距离,需要对品牌定位理念进行整合传播,而且还需构建与品牌定位理念相适宜的资源配称体系。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成功注册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定位者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
【关键词】 农机具 发展 黑龙江
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近年来黑龙江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为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使农机化工作保持了稳健发展趋势。
1.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状况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地处世界3大黑土带之一,拥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兴凯湖等3大平原和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及绥芬河等4大水系。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而且耕地平坦,集中连片,适合于机械化耕作全省耕地面积1 170万hm2。是全国耕地最多的省份。2006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 216.8亿元,粮食总产达760多亿 。同时粮食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粮食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粮食生产出现了3个增加:一是粮食作物面积增加,全省粮、豆、薯种植面积达1 017.6万hm2,同比增长2.9%,其中优质粮食种植面积933.3万hm2.占粮食种植面积的90%以上。二是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水稻种植面积208.9万hm2,同比增加23.9万hm2。玉米种植面积296.1万hm2 ,同比增加23.1万hm2。 三是绿色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全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发展到560万hm2和277万hm2,同比分别增长40%和18%。
2. 黑龙江农机状况
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基本呈现高端农机市场主要被国外大企业占领、中低端市场由省外大企业主导的局面。分机型品种看,中国一拖、雷沃重工、迪尔天拖、迪尔宁波奔野、美国凯斯纽荷兰、爱科和约翰迪尔等企业垄断了黑龙江省大中马力拖拉机市场,跨国公司几乎垄断了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市场。2010年国内某著名农机企业300多台180马力以上拖拉机批量进入黑龙江市场,标志着中国大马力拖拉机制造技术已经成熟,形成了进入黑龙江乃至西方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丹麦、德国等国的大型田间作业机械呈现出较为突出的优势;水稻插秧机、小履带收获机等江浙生产制造企业市场份额较高;80~260马力拖拉机配套的复式少耕联合整地机、深松机、耕耘机、浅翻深松犁、灭茬深松起垄联合作业机、圆盘耙等产品本地机具企业已经具备批量制造能力,区域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
3. 黑龙江省农业机具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最早、基础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末基本上构建了农业机械化体系:60年代基本构建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80年代田间作业机械已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农业机械无论从种类、规模、水平和生产能力等方面都已具有相当的实力。并形成了哈尔滨拖拉机厂、佳木斯联合收割机总厂、佳木斯北方机械厂等一大批农机企业。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多年.黑龙江省的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到2006年底。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为2 558.9万kW,农用拖拉机107.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2.2万台,配套农具40万台,农业机械化规模、农机装备和发展水平均排在全国前列。其中。黑龙江垦区农业机械化作为全省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居国内领先,某些方面和环节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垦区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20.8万kW,各类型拖拉机约6.4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约4万台,联合收获机约1.4万台,水稻插秧机近5万台。农用飞机30架,其中拖拉机最大功率已达367.5 kW(500 hp)、收获机达224.2 kW(305 hp)。最先进的农机设备还配有GPS卫星定位、卫星导航系统,能进行田间机械作业的变量施肥、变量喷药和收获作业的即时产量测试等,可实现“精准农业”。
近年来。国家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装备更新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仅2004—2006年。通过国家实施的中央购机补贴、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等项目,对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投人资金就达6 140万元。同时。黑龙江省政府将涉农资金进行科学整合后向农业机械化投入,2003—2006年,全省各级政府和部门共投人农业机械装备更新资金累计达4.212亿元。
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使得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黑龙江省机械整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旱田机械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机械深施肥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达到80%。全省农机化率达到81.3%。黑龙江垦区的农机化率已高达93.3% 。其中旱田95%、水田90%。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黑龙江全省农村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根本上推动了农村的生产发展。
4. 黑龙江省农机具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调研分析,预计“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通过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需要建设140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新增21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1.26万台,配套农具39690套,“十二五”末农机流通额将达到300亿元,在战略地位、产业扶持和市场竞争相互作用下,该省市场仍将保持稳步发展的趋势。
4.1粮食安全战略地位重要。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占中国耕地总量的1/9,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视察时指示:“黑龙江省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理曾强调:“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达501.3亿公斤,粮豆商品量392.7亿公斤,黑龙江连续第七年实现粮食丰收,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功不可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几年,异常气候、自然灾害可能袭击全球多个粮食主产地,引发主产国减产、限制粮食出口,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粮食危机,黑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4.2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黑龙江省大型农机年需求量占全国总需求的20%,当地农机产品仅占省内市场20%的份额。农机化在保障粮食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确保实现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目标,黑龙江省提出“用市场换产业、用产业换技术、用政策引项目”的路径,实现由农机消费大省向农机制造大省的转变。为此,黑龙江省出台了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通过政府采购、购置补贴和投资补助等方式,以及在招商引资、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资金、电力、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推进与国内外先进农机制造企业的合作,帮助重点骨干企业引进大马力拖拉机及农机具的核心技术;实施定点、定向招商,加速以市场换技术、换产业、换资本,重点围绕市场急需的大马力拖拉机、玉米联合收割机等先进适用的产品,积极推进与国内外农机企业在区域市场内建立研发、制造、营销基地,同步引进配套加工、配套服务项目,延伸制造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优化机组配套,满足区域市场的本地化需求。黑龙江省农机市场已成为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战略布局、未来发展的必争之地。
【关键词】城市规划给水;排水设计;重点难点
1 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分析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在熟悉和深入了解城市整体规划方案的基础上,并结合城市给水的区域需求不同,进而制定出合理、科学的给水系统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城市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正在建设或已经完工。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超高层建筑给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超高层建筑由于层数较多,居住的人口也相对较多,对于给水的需求量也较大。同时,超高层建筑的高度普遍在80 m左右,对于给水的压力需求也很大,在城市规划给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是城市给水的基本需求。城市给水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以及各类商业用水。城市给水系统设计中要注意到城市的整体功能布局,对于工矿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要适当增加给水管道铺设的数量,并要预想到该地区未来发展的前景,在设计方案中要预留足够的空间,以满足工矿企业增加所需构建的给水系统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一定要保证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如果居民给水系统出现故障,必然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引发社会生活不安定等问题。 1.2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要求 ,城市整体规划要从宏观、全面的角度,对于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构建。给水系统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具有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城市规划中,市政相关部门会根据城市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全新的理念,进行城市发展蓝图的勾画与描绘,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
2 城市规划中排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在城市规划排水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城市环境保护原则。目前,国内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城市排水系统主要是对城市各类污水的综合排除和处理,尤其要注意和预防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城市规划中,工矿企业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注意保护当地饮用水源,尽量减少或避免“三废”污染水源,尤其注意不要把排放有害物质的管道设置在水源地的上游,在城市整体规划中,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的设计相对应。城市排水系统主要分为:生产废水管道系统、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废水管道系统主要是排除工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各类废水,而生活污水管道系统则是排除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要全面分析城市排水量的需求,以及城市排水管道的建设等问题,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的元素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与排水系统设计中。工业废水量标准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或加工单位数量原料所排出的平均废水量。在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对于工业生产污水的监控,可参考与其生产工艺过程相似的已有工业企业的数据来确定。当工业废水量标准资料有时不易取得时,可用工业用水量标准作为依据来估计废水量。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并不是制定出排水管道铺设的方案就完成工作了,而是要在城市规划对于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对工业生产污水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3 排水系统设计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
近些年我国市场的规模和特点都出现了很大的变革,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也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目标式发展开始向系统化、科学化管理转变。如何从专业的眼光认识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将成为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激烈企业战略管理已经越来越对企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排水系统配件行业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特征和统计数据的全面分析,确定排水系统配件行业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周期、剖析国家宏观政策走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模型,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向,明确排水系统配件行业竞争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营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为企业解决运行中的阻力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及方法。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发展中更上一层楼,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后,市场经济的运行将使城市规划实施的环境变得不稳定,投资方式、土地使用模式、建设进度、运行管理方式、城市发展机遇等条件变得日益纷杂。规划实施比计划经济时有了相当大变化。因此,本次惠州市排水系统专项规划应在论证城市的合理发展阶段、城市资源与环境承受力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的每一可能阶段,合理进行规划分期,使规划富有弹性,每一规划阶段的内容应体现合理性与完整性。同时,应考虑城市发展的连续性,使规划在保持每一阶段完整性的同时,要注意排水工程设施分期开发的可能性,与下一阶段的继续开发建设紧密联系,保持持续发展,使得城市处于动态开发过程中;以往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大多是在城市总体布局确定后进行配套的专项或专业规划,被动适应于城市总体布局,较少考虑水对城市布局和未来发展的诱导和约束作用。同时,在以往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所涉及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内容,由于受专业分工、工作侧重点和工作时间所限,拘泥于一些常规性的工作,缺乏对城市未来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与策划。这样往往导致城市发展规模超越水资源容量极限和环境承载力,城市用地布局不合理造成污染环境等问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用地一旦形成,再很难改变。这就要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充分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容量,做到未雨绸缪和及时应对,为城市规划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
4 总结:
在现代城市整体规划中,给排水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城市给排水设计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城市给排水设计工作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思路来开展和进行。给排水的设计方案是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与工程监理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因此,在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一定要严抓给排水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给排水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与完善,以确保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促进城市整体规划工作科学、和谐、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85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指的是:研究人员在成功研究一项农业新技术或新成果后,从创新源头开始向周边传播,并逐渐被大众接受、使用的全过程。以我国实际情况为为基本出发点,学习借鉴国外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相关理论,加速我国农业技术的扩散与使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发展历程
国外对农业创新技术的扩散研究最早始于上个世纪初期,并将扩散概括为模仿定律。扩散研究广泛涉及人类学、农村社会学、地理学以及经济学等各个领域。农业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十分复杂,因其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农业技术创新采用行为的研究,它以农民为研究对象,以诱导农民行为为最终目的,方法上侧重对经济行为的分析,重点影响研究农业技术创新采用的各个因素;农业技术创新扩散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农业技术创兴扩散的整体特征为对象,重点研究扩散过程中,影响扩散的因素、扩散的速度、扩散渠道等。另外,在对农业技术创新分类时,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公益性技术扩散、经营性技术扩散及中间性技术扩散等。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扩散研究十分有限,研究分散,成果较少,还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化。尽管如此,也需要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
1.1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辨析
在农业技术创新扩散上,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农业技术创新采用、农业技术推广等。对于创新与扩散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两者有关系,认为扩散是创新的后续子过程,创新是技术研究的源头,要研究扩散,必须先创新;另一种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关系,扩散是一个具有自身特殊规律性的独立系统。
1.2影响扩散的因素
影响扩散的因素主要有:技术本身的可行性和效益性、技术适用的地域环境限制、经济社会环境等。在分析出影响因素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如加大政府诱导行为和政策支持、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农户素质等。
1.3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模式
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模式有以下三种:传播型、交互型和指导型。传播型的扩散内容为单一的农业技术,以大众媒体为主要的扩散渠道,扩散方式以面对面传授、示范为主,其缺点在于传播速度满、传播周期长、受众面小。交互型是以互联网、农业专家系统为载体,扩散内容广、速度快、质量高。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扩散模式是传播型,并逐渐向指导型甚至交互型过度。
2国内外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比较
国外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国外扩散研究始于农业,研究内容宽泛。国外对于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实力研究众多,这些研究结合了农业技术的特性,针对性强、可信度高,能真实反映具体内容。兼顾微观和宏观研究。对微观行为和宏观定量化数学建模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对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起步晚,虽有一定成果,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对成功扩散的研究多,是百姓的研究却很少,着重关注已完成的扩散,而忽视了农业技术创新,宏观监督的研究广泛,但缺乏微观的研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加强技术的创新,推动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将对新技术的研发进行探讨和简要分析。
3我国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未来发展
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研究的实证研究,提高成果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关注扩散现象的空间过程研究,农业技术的扩散不仅是时间过程,也是一个空间过程,应加大地理学科的研究与应用,发挥学科专场。例如,一项农业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状各异的区域的扩散路径、扩散速度都会不同,通过对他们的跟踪调查,可得出不同的空间扩散模式。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农民素质低、农业规模效应、经济效益低等特点,重视中国特色研究,切实结合中国国情展开工作。
4结束语
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在国外先进经验的指导下,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研究和改革,从而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扩散和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刘笑明,李同升.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J].经济地理,2006.
关键词:图书馆 移动服务 研究现状 发展态势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6-0116-0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迅猛发展和以Ipad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的大量应用,提供移动服务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的一大延伸服务途径,且由于移动服务打破了传统的图书馆阵地服务模式,是现代图书馆向社会发展需求的兼具知识、科技双重内涵的现代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受到了国内图书馆界的积极应用,也得到了图书馆学术界的深入探讨。本文主要梳理了国内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相关研究主题分布,并分析了移动服务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1 我国图书馆界移动服务研究的概况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分别以“移动图书馆”和“图书馆”&“移动服务”作为主题检索词,对我国历年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文献检索,去重整理后得到286篇文献(检索日期:2013年8月26日)。从研究成果的分布和数量来看,最早的研究文献是广州财政学校的沈向若发表于《现代情报》2004年第三期的“多媒体短信技术实现图书馆移动服务”一文,但主要研究成果产生于2008年及以后,2011年达到了高峰,共计有28篇相关研究成果,由此可看出在经过了本世纪初的研究探索后,我国移动图书馆及图书馆移动服务开始大量投入实践,研究的热潮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从成果的期刊分布来看,这些成果主要分布在图情类期刊上,也分布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等多种非图情类期刊上,说明移动图书馆及图书馆的移动服务既得到了业内的重视,也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认可,是我国近年来的一大学术研究主题;从研究的主题演变来看,在研究初期,大多成果以移动图书馆与移动服务的服务形式、服务实现及服务终端实践介绍为主,如对图书馆短信服务的介绍、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与设计实现等。但随着越来越多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开展,相关的研究也发展到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改进、中外对比等层面,如对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对比、移动图书馆建设的经验等。并随着对移动图书馆及移动服务的研究深入,我国业界学者也开始注意到了移动服务的用户需求、信息行为等方面。可以说,移动图书馆及移动服务的研究主题在我国经历了一个认识、引进、应用、改进的发展历程,目前这一研究已完成了对其的引进认识、实践总结、经验交流阶段,已向深层次的用户研究方向发展。
2 我国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研究主题分布现状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发生了变革。图书馆界对移动服务的研究主题也分布在多个方面:
(1)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研究。对移动图书馆和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研究主题中,对服务内容的研究占据了最大比例,不少学者在初期研究短信服务、书目检索、新闻通告等基础上,还对可以实现资源检索与获取、互动服务的图书检索与借阅、参考咨询、信息推送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如,郑满生从短信服务的发展和特点入手,对手机短信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之中进行了可行性分析[1];朱雯晶与夏翠娟以上海市各联盟图书馆的移动终端进行二维码或其它条码识别,以获取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各成员馆基本信息为例,介绍了移动服务中的二维码应用[2]。
(2)移动服务的实现手段研究。对移动服务的实现手段研究,目前主要是对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设备以及各种平台系统如何应用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如,卢向华基于短信和WAP网站方式的手机图书馆的不足之处,结合手机客户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图书馆手机服务模式[3];孙萍根据图书馆实现移动服务的短信、WAP及J2EE等三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分析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4]。
(3)移动服务的用户体验研究。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服务体验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建设宗旨,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学者也开展了相关的移动服务用户体验研究。如王茜、张成昱以清华大学图书馆自主开发的移动图书馆所进行的用户体验调研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对系统现有功能设置和各项指标的满意程度,并对TWIMS系统的后续开发与完善以及下一阶段的用户体验问卷调查提出了意见与建议[5];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徐婷等人提出了虚拟图书馆的优势及情境体验式的设计理念[6],同时在对移动图书馆WAP网站的发展与实现技术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图书馆网站的建设进行了设计[7]。
(4)移动服务的用户信息行为研究。如何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用户的需求,进而构建、改进能提高用户服务体验的移动服务模式,优化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是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研究主题。如,周怡等对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用户需求及体验进行了调查与分析[8];朱多刚对影响图书馆移动服务用户行为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成本、使用态度、使用行为意向五个变量及其关系进行了假设与研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9]。
(5)其它方面的研究。除上述研究角度外,我国图书馆界学者还对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系统建设、信息存贮平台、著作权问题、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研究,如,对移动计算时代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如服务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服务内容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操作界面向友好化方向发展等;还有学者对云环境下的移动服务平台构建进行了研究,对云环境下的图书馆移动云服务模式、云平台构架进行了构建;也有学者对现有版权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设置基于提供复制与传播机会的法定报酬请求权,以著作权补偿金为模式,依靠集体管理组织来组织实施;等等。
3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述评与发展态势
3.1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述评
从上述研究主题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界对移动服务的研究随着移动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等移动服务模式的产生而发展,并随着对移动服务的研究深入,现已发展到了对其可持续发展、系统架构改进、云环境资源存储等较高层面,这些研究也为我国图书馆移动服务的开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图书馆的移动服务从概念走向了现实。但仔细分析研究主题的分布,还可以看出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发展空间,主要有:①资源建设的研究视野不够。尽管对移动服务的资源存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在云环境下的资源存储,但对移动服务的资源整合、数据挖掘等研究不足,移动服务所依赖的支撑资源还主要是图书馆已有的自建数据、购买的商业数据库、馆藏目录、网络资源、门户网站资源等,对资源的深层开发不够,明显制约了移动服务的深入发展;②对移动服务研究的系统性不足。对已有的对移动服务研究文献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对移动服务的研究没有突破概念的束缚,并没有将移动服务纳入到当前的服务体系之中,这种理论研究上的不足,也在实践中限制着移动服务未能作为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③对移动知识服务的研究尚待加强。主要从网站、短信等形式发展而来的图书馆移动服务,使其服务优势性能主要体现在移动性、便捷性等方面,但随着知识服务[10]、嵌入式服务[11]及学科服务[12]的深入发展并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加强对移动服务的研究,使其服务向知识服务方向转移无疑是发展方向之一,而目前对移动服务的知识化服务方向的研究尚属空白。
3.2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的未来发展态势
在对图书馆的移动服务研究与实践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总结与发展后,寻求未来的发展,无疑更需要理论的先行探究,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为未来移动服务的发展态势有:①移动服务的服务研究空间有限,研究重心向资源开发方向发展。随着移动服务的成功实践,对其服务方式、内容、模式的研究将会随着社会技术的产生而变化,但可以预料到研究的空间相对较小,因而转向目前属于薄弱环节的资源建设无疑是必然的,如上文提到移动服务资源整合、数据挖掘、语义开发等都可能为未来的资源开发研究重点;②从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角度去研究移动服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逐渐成熟,驱动着图书馆必须去建立一套服务覆盖、资源节约、方式多样的服务体系,将移动服务纳入到服务体系的语境下研究也将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③提升对移动服务的知识化水平研究。知识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也促使着图书馆进一步向向用户提供知识服务转移,图书馆如OCLC、谷歌等建立一站式的知识服务检索站点,已是大势所趋且已在实践,因此,如何提高这种发展环境下的移动服务知识化水平无疑也是未来的一大研究趋势。
4 结语
从我国对移动服务的研究发展与现状可明显感受到移动服务的发展之快与带给图书馆的机遇,对其研究现状的分析也能让我们看出研究与实践的不足,对其发展态势的分析更能帮助我们对未来移动服务的发展做出预判,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主动的提升对移动服务的研究水平与服务水平,推动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满生.论手机短信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0):65-67.
[2]朱雯晶,夏翠娟.二维码在图书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以上海图书馆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2,(Z1):120-125.
[3]卢向华.基于Android平台的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5-68,87.
[4]孙萍.图书馆实现移动服务技术方案的比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0):61-63.
[5]王茜,张成昱.清华大学无线移动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调研[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5):38-45.
[6]徐婷.基于情景体验式的虚拟图书馆建设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7):81-82.
[7]徐婷,汪志莉,徐来.基于用户体验的手机图书馆WAP网站开发[J].图书馆学刊,2012,(3):116-118.
[8]周怡,张敏,李莹.复旦大学移动图书馆用户需求及体验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2,(2):32-38.
[9]朱多刚.高校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行为意向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2,(4):77-82.
[10]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0-35.
[17]李文文,陈雅.图书馆嵌入式服务模式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92-94.
关键词: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22
我农业在近40a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发生着改变,并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便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主流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化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当中,在确保农民收入的同时,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经济来源,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农业产业发展还会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更多科学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使我国农业逐渐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下面笔者就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影响进行阐述。
1 农业产业发展的简介
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是以市场为其发展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其发展中心,优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要素,并建立规模化、企业化、区域化等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形式,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1]。农业产业化从本质上来讲是对传统的农业的改革,不仅是在技术上进行改造,还对其传统的农业产生模式进行了革新,使我国农业逐渐迈向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农业相比较还存在很多特点,如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等。这些农业产业的发展特点是当今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2 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2.1 农业产业发展中各环节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农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在生产环节,各地区农民应当综合考虑自身的特点,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其生产的主要目的进行农业生产与农作物的种植,以免出现重复种植的现象而影响到产业发展的多样化。此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确保所种植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2]。例如青稞的种植与生产,应当在该地区建立组织机构,鼓励农民能够参与到日常的生产种植当中,并邀请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其种植技术进行培训与指导,从而为其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在销售环节,应当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利用媒体进行农产品的宣传工作,以便吸引收购企业的注意,使企业能够来到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的收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该地农民的收入。
2.2 农业产业发展中企业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企业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环节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也具有积极意义。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为农民所增加的收入两者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农民的收入也就越多。一般情况,农民的获利方式主要是在生产与销售2个环节获利,而企业则是在加工等环节获得利润[3]。企业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力量,通过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能够不断增加农民所获得的利润,提高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企业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充分利用农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增收。
2.3 农业产业的特色发展对农民收入所产生的影响
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够对增加农业收入具有积极作用。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时,应当形成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并建设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例如节水灌溉设备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避免在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从而保障农业的顺利的生产。与此同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应当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3 结语
我国政府开始不断对农业进行改革,形成符合现代化农业的产业结构,使我国农业逐渐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化农业进行转变。农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我国各地农业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当地农业进行改革,并结合当地农业的特点形成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以此增加农民的收入。希望通过本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所进行地分析,使其能够为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建.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来自河北省的证据[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4):28-31,34.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导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Thinking on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Method of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
LI Wei YANG Yu-ling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China)
【Abstract】Through setting up the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 cours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research hotspots, curriculum provision system,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will be introduced to freshman majored in Biological Scienc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freshman establishing their interests and clearing the curriculums and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s,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
【Key words】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science;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
0 引言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同时又是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以及其他交叉领域(仿生学、生物物理学等)的基石[1],已成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当前以及未来都将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2]。
与高中阶段的生物课不同,大学阶段生物科学已作为单独开设的专业。高中生物的某个章节在大学阶段可能会成为单独设立的一门课程。因此,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前如果能够提前对入学新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熟悉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学习内容、继续深造的潜力、就业方向等),对学生尽快融入专业学习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因此,作为开设生物科学专业的院校,正视当前生物科学专业学前教育,结合实例介绍本专业特色、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生物科学新生入学学前教育,能够帮助新生为未来的学习和目标制定奠定坚实基础。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是生物科学专业新生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通过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待解读和分析,使学生了解未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理论体系、研究热点、办学特色以及考研就业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树立学生对本专业课程的兴趣,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生命由来的学说,进化论发展历程;掌握本专业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对本专业的整体(学习内容、就业、深造)情况全面把握;通过大量实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未来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树立信心。
2 教学内容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应围绕生物学的经典理论,以生命由来的学说为起点,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热点为主线,具体介绍生物科学专业设置、就业方向、考研情况等,并通过英语微课、优秀毕业生经验分享等方式授课。课程共8个学时,课程内容可作安排如下:
2.1 生命的由来,进化论 (2学时)
生命的定义和生命的基本特征、人类认识和研究生命的历程及现代生命科学的重大意义;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以及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
2.2 生命科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的热点问题介绍 (2学时)
介绍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以及其与人类社会的主要关系。内容涉及生命的基础、生命的结构、生命的本质、生命科学与农业、医药、健康、生活、环境等领域的关系。
2.3 生物科学专业设置、就业方向、考研情况介绍(2学时)
对生物科学专业未来四年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简介、就业方向、就业率及本专业历年考研情况等进行详细介绍。
2.4 邀请外语专业教师进行全英文生物科学专业示范课、讨论、答疑(2学时)
生物科学的学习,在当前科技发展现状下,离不开英语这门工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某一知识点(以生态学为例),通过邀请从事多年生态学教育的教师进行全英文微课教学,激发本专业学生对本专业以及对英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邀请本专业已就业和已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在读)与新生互动,通过课堂讨论、提问等形式,对本专业就业方向及深造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进行答疑。
3 小结
《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程是专为生物科学专业新生开设的专业导论课,通过本课程开设,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各种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现象及本质,把握当前生命科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对未来就业与再深造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同学们未来大学四年的学习以及目标制定提供背景知识以及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需要本专业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特点以及院系特色等进行[3],如何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专业发展,不仅是生物科学,也是其他学科需要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志鸿.新世纪中推动生物科学发展的“Bio-X”[J].生物物理学报,2001,17(1):1-9.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83—02
引言
现代化农业是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根本方向。传统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与需求,农业现代化受人才瓶颈制约明显,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不单单要懂农,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更多交叉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与需求,适应农业的现代化趋势,与国际接轨。因此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加大农业英语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现状
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是培养农业英语人才的基础, 也是他们获取国外信息及国际交流的保障。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能够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大多从农业院校本、专科毕业后进入垦区工作,虽不乏专业知识优秀者,但他们的英语能力却非常薄弱。实践表明, 只有少数农业院校的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译五方面达到大纲要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本、专科院校教学模式陈旧。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不断推进,大多数学校仍大部分采用“以教师为课堂中心”、“以授课为教学根本”、“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忽视学习者的个性差异, 忽视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而且,以课本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方法忽视了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最后导致他们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
(二)过多关注专业领域知识,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而当今社会的重大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这一特征决定要想立足于新世纪, 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成为一名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 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复合型人才”。而大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相反他们觉得今后进入垦区工作,将从事农业技术工作,从此用到英语的机会将少之又少,因此英语学习意识不强,只希望能通过学校考核以及顺利毕业。
(三)学生自身英语基础薄弱。农业专业英语内容复杂、长难句多、词汇量大,而且在校开设时间短,学生学习农业专业英语不深入,只求考试通过,学习较为肤浅。此种状况毕业后进入垦区工作,一旦接触英语信息丰富的国际技术、材料等就存在畏难情绪。
二、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提高英语能力的途径及问题
面对农业技术人才薄弱的英语水平,有效提高其英语能力是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也意识到这些问题,所以一些农业拔尖人才选择在进入垦区工作后继续进修英语。那么农业人员工作后提高英语能力有哪些途径呢?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英语培训,各类高等农业院校为垦区农业人才进行英语再培训等途径都可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都为农业人才职后英语能力的提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却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一)农业人才职后英语培训无针对性。在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我国农业人才需要成长为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能够胜任中外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农业英语人才。但是目前针对农业人才的英语培训,没有针对性,仍然以英语基础知识为教学主要内容,针对农业英语术语、篇章等涉及不多,无法针对性地提高农业工程技术人才的英语水平,培训过后仍然维持原有水平,英语能力提高不大。
(二)农业人才对英语培训意识薄弱。我国农业外语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级农业外语人才十分缺乏。但是农业技术人员对此非常淡漠,对用英语培训来提升农业国际发展水平和提高个人素质意识不强烈,缺乏自信心,或觉得学无所用,或参加英语培训只为进职称。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农业技术人员都不愿参加英语培训,导致农业外语人才缺乏严重。
三、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作者认为垦区现代农业要想更有效地促进中外农业的合作与交流,更广泛地利用国际资源,得到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那么就要形成一个适应垦区现代农业、有效提高工程技术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模式,即拓宽培训渠道,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英语能力培养模式。
(一)加大农业国际化竞争能力的宣传
目前,许多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的外语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高级外语人才缺乏。从农业管理人员到农业技术人员,对用英语培训来提升垦区农业的发展水平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垦区现代农业要在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农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大力宣传农业国际化的经营策略和发展要求,使垦区农业人才感到通过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英语培训要有针对性,多样化
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员除了重视自身发展以外,同时,也希望自身发展能与农业发展相协调。因此,英语培训应更多地针对未来发展、员工个人未来发展和岗位发展来实施,员工才会有积极性,学习才会有效果。英语培训应同农业人才的本职工作和专业对口相结合,这样,英语培训在一段时间之内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同时增强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勉励职工自学、参加函授等,实现农业人才英语培训渠道的多样化。
(三)英语培训要采取“请进来”的培训办法
花学费请实力强大的外方农业人员或中方高级农业人才用英语来给农业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农业商务、农业市场营销人员等授课,从农业技术、谈判技巧、前沿技术引进、外国机械化产品介绍等方面,全方位进行培训。
(四)垦区要鼓励“走出去”的培训办法
挑选爱岗敬业、业务技术能力比较强的技术、商务、管理骨干送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用英语进行工程技术、安全管理、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升级培训和实践。与此同时,高等农业院校要针对上述一个个培训项目,选用一批有能力的教师“走出去”,及时跟进,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农业专业英语的培训师。
(五)采取“项目跟进英语培训或岗位英语培训”
垦区应该设立教育培训中心,当农业技术引进和农业产品输出时出现中外交流沟通时,教育培训中心应及时了解信息,为有关农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英语培训语言使用场地、环境和机会等。这种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结束语
既精通农业科学技术又具备高水平英语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对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提高我国垦区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含量,即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英语培训,改革垦区农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英语能力培养模式,使我国垦区农业人才更能够符合市场经济需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学萍,何劲.中国农民面临“入世”的挑战及其对策[J].南方农村,2002(03).
[2]王艳飞,张少恩,曹花娥.培养农业英语人才,促进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J].农业网络信息,2008(01).
[3]苏斐.论入世后我国农业人才的英语培训[J].南方农村,2003(04).
从市场定位角度来看,我们继续对2008年度金股进行推荐,这些品种均是各个行业的龙头品种,分别是招商银行、中信证券、万科A、中青旅、格力电器
“两会”即将召开,每次会议期间农业及农村问题都是重点议题,期间也经常传出利好,我们重点推荐几只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品种,分别是丰乐种业、顺鑫农业、北大荒
由于三G牌照年内必有定论以及大重组预期,我们推荐两只电信类品种中国联通、中兴通讯
1.招商银行(600036):作为中国最佳零售银行,目前公司零售银行业务全面进入收获期。公司未来中间业务增长受益于前期经营转型战略及已经形成的较好的客户基础。传统非利息收入仍可维持20%左右的增长;在个人消费需求的推动下,我们预计公司银行卡业务08年有望保持70%左右的增长。该公司近期公布了业绩预增公告,2007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增长110%,可见其成长性。作为银行业的龙头股,目前价格定位适中,具备较高的投资安全边际。
2.中信证券(600030):作为券商的龙头,公司业绩也大幅提升,近期公布了业绩预告,2007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增长5倍以上。管理层卓越的战略布局能力将引导公司走向业绩稳定增长的国际券商主流行列,参股贝尔斯登助其以较低成本走出重要的一步。随着公司收购华夏基金和金牛期货的完成,基金规模的扩张和股指期货都将成为净利润增长的新动能。目前70元左右的定位比较合理,未来随着牛市行情的深入,公司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3.万科A(000002):公司是中国住宅地产行业龙头,专业化住宅开发能力和积极的资本运作使其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已连续26年持续高速增长,主营业务年复利增长超过26%,净利润年复利增长超过34%。公司近期公布了业绩预告,2007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增长100%-150%。1月份实现销售面积2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8.5亿元,同比增长11.65%和11.72%。公司战略清晰,正积极改进原有房地产行业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实行精细化管理,保持高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4.中青旅(600138):公司是国家三大旅行社之一,经营的旅游线路基本涵盖了市场上全部主流旅游产品,受益于我国居民收入持续提高、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相当看好。同时公司近年来投资经济型连锁酒店,业已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近期公司进行了2007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07年度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公司的成长性非常明显,而奥运临近,公司2008年度的业绩仍将呈现增长趋势。
5.格力电器(000651):公司是家用空调的龙头企业,目前其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1%,行业霸主的地位稳固。公司近期公布了业绩预告,2007年度净利润较上年增长50%-100%。全球市场增长将高于国内市场,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年销售量仅百万,存在巨大的市场开发空间。多年经营管理有效的渠道无疑是格力相较其他品牌特有的优势,也是格力能取得领先于行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司将凭借其已经取得的产能、品牌和渠道方面的优势继续提高市场份额,2008年的空调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6. 丰乐种业(000713):日前油价再创新高,寻找可再生能源刻不容缓,目前加入乙醇制成的乙醇汽油在国际大行其道,在我国玉米仍是燃料乙醇最为经济的原料。丰乐种业作为安徽省主要的玉米种子供应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省的玉米产量能否大幅提高,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丰乐种业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同时公司还具备了鲜为人知的金融题材,公司目前持有徽商银行20452520股 ,占其0.82%的比例。由于丰乐种业总股本不大,徽商银行带来的投资收益非常可观。
7.顺鑫农业(000860):该公司生产的百年牛栏山、精品二锅头等白酒和"牵手"饮品已在市场上建立起相当的知名度,区域性品牌优势非常突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预计对肉类的需求将继续上升,作为北京最大的肉类供应商,其销量将有较好的增长。同时公司还拥有房地产业务,未来2-3年公司每年都有房地产业务贡献收益。近期公司进行了2007年的业绩预告,预计公司2007年度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
8.北大荒(600598):公司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农业上市企业,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以农产品的生产、精深加工为主,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为辅的大农业经营格局。未来几年米业发展前景良好,优质米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大米精深加工项目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已于日前完成发行可转债15亿元,债券期限为5年,本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投资建设15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浩化分公司尿素增产,北大荒米业公司优质大米加工技改等7个项目,新项目将保障盈利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