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

时间:2023-07-14 17:35: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气工程研究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气工程研究方向

第1篇

关键词:就业方向;教学改革;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

前言:

从我国长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上来看,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就业发展方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教育教学中应遵循市场规则,抓紧就业机遇,有针对性的塑造电气自动化专业,从电气工程学院这个主体教学上来看,高校重点的建设应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上,而由于近些年来传统专业的不断变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用人单位的用人需要,需要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实施教学改革,塑造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则重点介绍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认识和未来就业方向。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力技术的发明、电气工业的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在一次次工业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使用电力为人类自己服务。多年的系统研究,终于逐步形成了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电气工程的发展有以下几个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820年,安培发现了电磁效应。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奠定了后来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统一的经典电磁场理论和光的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3年,麦克斯韦完成了《电磁学通论》,奠定了广泛应用电磁技术的理论基础。1882年,爱迪生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较正规的发电厂,完成了初步的电力工业技术体系。世界第一台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建成,三相交流电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直流供电容量小,距离短的缺点,开创了远方供电,电力拖动等各种用途的新局面。20世纪初,电力的生产应用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并具有相当的规模。从此,电力取代了蒸汽,使人类历史迈进了“电气化时代”。

2.对电气工程领域方向的特点及认识

电力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电能的生产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2)过渡过程十分短暂;(3)电力系统有较强的地区性特点;(4)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在我国,发电厂就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

从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来看,电机的自动化性能如果能够大大提升,能够有效的和常温科研超导材料进行融合,那么就会使电气的电阻损耗率大大降低,这样不仅解决了电阻长时间的发热问题,又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匦Ч,会使电机的效率大大提高。同时,更加重要的就是在临界的粗长强度和密度都很高的情况下,超导电机的绕组电流密度能够比常规的电机提高数十倍,大大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降低电机重量和体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有“三强”,即:试验性强,理论性强,交叉性强。该学科的主要运用范围:建立有工频高电压、支流高电压、雷电冲击高电压、操作冲击高电压、冲击大电流以及高功率脉冲技术等装Z;测量用的有静电电压表、高压示波器、专用的分压器、分流器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电器设备在线运行状态的再线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研究电工新技术可促进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发展,使之更快的在技术和经济上成熟起来,例如:核电发电、磁流体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其他新能源发电。电工新技术可以促进交通运输方面的磁悬浮列车、磁流体推进船、电动车的发展推进,医学上的超导核磁共振成像装Z的研究等。电力电子包含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部分。目前,电力电子技术有几个研究方向:高频开关电源技术:所有的信息系统与通信设备都需要使用开关电源,小到各种便携数码产品,还有现在时兴的各种平板电视,大到服务器系统、通信基站机房、及种种航空设施等;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如各种谐波补偿、有源滤波装Z等,还有不断发展的不间断电源设备(UPS),电动汽车的驱动与控制系统,电机的节能驱动方面如各种变频器(包括变频空调),在当前能源短缺的状况下,太阳能、风能及各种再生能源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最关键的技术要素。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就业方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并且与机械学科一样最具基础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密切,所以其他学科的发展更加需要电气专业的相关知识,因而,电工学课程已经普遍在各工科专业中开设,用以普及电气工程基础知识。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工科中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并且我国与发达国家不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仍保有强大的生命力,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前进,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更为迅速,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为中心专业,人才需求便更加旺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涉及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其多项工科技术的多样化课程而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未来很多科技信息领域都有着长足的法扎你空间。但是从专业性上来说,还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通讯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的就业方向上应从这几方面进行研究,努力找到未来适合自己的就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周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01)

[2] 闫海东,程世伟.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

[3] 乔新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及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02)

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企业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196-02

一、引言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坚实的基础专业的理论、广博的专业知识,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够独立承担工程专业项目的技术和相关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如何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中的关键问题[1,2]。

2011年10月,上海电机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办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开始了硕士层次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电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2016年1月,电气工程硕士领域已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63人。上海电机学院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将研究生培养工作与上海市高校内涵“085工程”建设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培养学生为本,以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电气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同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依托企业和行业组织,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完善管理体制,不断提升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丰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法,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是使研究生能够掌握电气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电气工程及风电技术相关的专门知识,能胜任电气工程及风电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新成果转化和新技术应用等相关工作,并具有承担相关工程项目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和方向,能够独立运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目前,学校正在以教育部开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探索并积极实践了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区别就是在以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上的区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是在相关的工程背景下,通过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技术工艺和技术手段,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在相关的工程领域具有独立研究与开发、分析、管理与决策等相关方面的能力。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更多地和直接地依托于相关领域的企事业的工作和研究平台,并通过系统的、完整的项目参与和实践,才能逐步地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二、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

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实施必须紧紧围绕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和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开展进行。主要以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科研创新和团队协同能力,以全面提高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为出发点,结合上海电机学院的研究生培养特色,通过研究生自主设计、开发和参与相关研究项目,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建立科研创新的理念,在工程实践中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新的科研和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改善研究生学习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学校与企业的联动的实践保障体系建设等要素,各要素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只有将各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提升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三、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以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为基础,构建面向企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面向不同类型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的安排应该有别于学术研究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突出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和学术报告)和1年的企业实践环节构成。通过1年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课课程的学习,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正确的专业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深化与专业应用相关的数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系统内容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面向企业实践为导向,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智能控制》、《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两门专业学位课的企业教师进课堂的项目,从企业聘请专家进学校给研究生教授与课程相关的企业案例,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为了更好地提升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等综合能力,我校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实验内容。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让研究生有较多的机会使用相关实验设备,完成实验项目。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导师研究方向积极查阅相关文献,撰写总结报告。并依托上海电机学院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申报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创新项目与其他科研竞赛等。目前我校已立项30项研究生创新项目,极大地促进了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同时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并积极参加国内外的相关学术会议。同时鼓励研究生依托上海电机学院研究生实践基地转化相关的科研成果,并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上海市创新创业项目,积极培养研究生的科技创业能力。

(二)加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课堂理论教学与企业工程实践教学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课堂理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而企业实践教学可以将专业理论与工程项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学校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单位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发挥着重要作用的。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区别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实践基地不仅使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工程实践学习到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动态,扩大了专业视野,还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项目中,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我国迫切需要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我国科技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是一个双赢的合作,通过企业的实践基地,企业可以利用高校的相关科研成果和研究人员的科研研发能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和工程项目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进行校企双方的产学研合作和联合攻关,并进行科技成果的共享,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从而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合作机制。

我校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与企业进行广泛合作,建立了各类研究生实践基地24个,其中上海市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5个(包括海外实习基地1个,国内实践基地4个),校级研究生实践基地19个。我校研究生通过在企业实践基地学习,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近距离地学习到了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最后通过撰写企业实践报告,对学习到的实践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整理,进一步提升了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报告撰写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研究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研究生的职场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三)积极发挥企业导师在培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校企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其导师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两名教师同时担任,学校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制订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修订研究生校内课程的学习计划和安排,讨论研究生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并且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同时参与相关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企业导师负责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我校目前聘请了52名企业专家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是我校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我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企业实践基地里,根据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企业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实践指导。这种培养研究生的方式是无法通过学校的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来实现的,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我校为了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积极完善了学校和企业,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制度,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参观、企业调研、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沟通交流会、企业导师和研究生座谈会、参加项目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学校、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主动邀请企业导师参加研究生复试、开题、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等重要的学术活动,加深了企业导师对研究生培养全流程的了解。

四、结语

对于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来说,需要全面研究我校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和培养路径。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需求驱动、工学交替、定制培养”的培养模式,重点做好企业实践教学、职业资格对接和体适能教育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应用

电气工程是实现工业现代化目标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工业4.0”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信息时代,工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是当前国内发展的热门领域,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但国内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国家则还远远处于劣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电气化及其自动化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无论是提升国内制造业的竞争水平,还是促进国内产业化升级发展,都需要重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研究,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电气工程技术早在两百年前就出现,但该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及应用还近几年的事情。由于国内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内人力资源成本不断上涨,给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形成了开放式平台发展模式。电气工程技术经历了电磁学理论到电气工程技术科学的发展,电气工程技术受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影响,也有新的发展。依赖个人计算机建立的开放式平台模式成为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的主要模式。借助该开放式平台,各个企业可以便捷的设置设备内部精密信息。(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已经与机械生产实现了技术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实现了与机械生产的技术结合,这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广泛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技术的突破,使大量的电气自动化被应用到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中,使国内制造业生产水平大幅提升。(3)从应用行业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应用从传统行业向更多行业拓展。近十年来,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主要集中传统的汽车、造船、工程机械、电子、电力、化工等行业,如今该技术在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光伏、服装等行业的应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适应不同行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成为现代电气工程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2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存在的不足

受国内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虽然越来越广泛,但同时还是暴露出诸多不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自动化水平不高,效率不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降低生产的成本。但在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电气工程技术及国内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由于国内整体的电气及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并不高,而且应用技术层次差异较大导致的。由于技术应用不均衡,导致自动化效率提升不显著,打击了一些准备采用该技术企业的积极性。(2)改造成本过高,使该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难度。面对国内不断增长的用工成本,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了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技术的必要性。但由于国内进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改造的成本非常高,导致很多企业不能进行全面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改造。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目前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以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而中小型企业的自动化发展非常缓慢。(3)信息传递问题较为突出。由于国内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大多采用的是开放式平台模式,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参数和数据。这就导致了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过程中,信息交互及传递面临较大的阻碍。该问题存在不仅增加了该技术广泛应用的成本,还是导致了数据交流时出现信息传递不对称的问题。

3做好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的策略

大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实现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及转型的关键。在深化改革的今天,重视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结合本人工作经验,对国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重视中小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中小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提升整个社会自动化水平的关键。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该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存在巨大阻力。结合中小企业现状,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才是实现中小企业电气工程发展的关键。成本过高、技术过于复杂的技术都不能适应中小企业,因此,在相关领域加大投入和研究是关键。(2)降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改造成本。造成当前自动化发展成本过高的关键,还在于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方面,国家可以适当出台一些自动化改造的政策优化,鼓励广大企业引进该技术。;另一方面,大力扶植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行业发展是关键。只有该行业的快速发展,才能实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才能真正降低国内自动化改造的成本。最后,重视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是关键。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出成本更低的自动化的新技术,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才能真正实现该技术的广泛推广。(3)建立自动化数据对接标准体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每个企业都不可避免的要求与众多企业合作、协作。建立自动化数据对接标准体系,能够实现国内各个企业自动化数据的相互交流。在现代社会,该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自动化技术应用成本,还能大大提升该技术推广的广泛性。

4结语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必然为国内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局面,但同时由于国内在相关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经验不足、技术不够成熟的问题,导致该技术的应用还非常有限。这与本届政府提出的自动化、现代化发展目标还相差甚远。面对国内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重视中小企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降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改造成本、建立自动化数据对接标准体系等是当前首先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君鹏.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控制方式的研究[J].科技学报,2011(3).

[2]徐永胜.探究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市场,2013(30).

[3]王晓辉.浅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建设与发展[J].电气工程,2011(10).

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运行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8.167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人们的基础生活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改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目标逐步实现的同时,每一个行业都对自己全新发展方向投以广泛关注度。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粗放型经济向现代化集约型经济模式转变过程中,需要加强科学技术投入,为实现最终目标做出巨大贡献。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内的应用即属于新发展模式管理范畴,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率,还有助于维持电力系统稳定运作状态。

1 电力系统对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随着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量的逐步提高,电力行业承担巨大生产压力。为了满足相关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必须全面扩大电网覆盖面积,导致电网自身结构日趋复杂,一旦引发安全事故,则势必对公众利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作状态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根本角度分析,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电力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此外,电力系统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系统运作过程存在的相关矛盾与故障。随着电力系统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电网运作效率也会得到相应提升,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发展关系。因此,可以采用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方式,有效解决电力系统运作过程中存在的相关矛盾问题。

2 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应用

2.1 仿真技术的使用

从整体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升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取得十分显著的发展成绩。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内的应用已经基本实现“真态化”发展目标。该目标可以在大数据处理及其他方式应用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效用。利用仿真技术构建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式,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动态化监督目标。

2.2 智能控制的应用

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自动化技术。受信息科学技术影响,电气工程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后,即生成了全新的智能控制应用模式。该技术应用与电网系统内,可以帮助电网系统解决相关发展问题,如提高电网系统运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提高系统整体工作效率等。

2.3 电气自动化的技术集成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是在管理技术集成应用范围内体现,采用上述方式可以十分方便的形成“集成化”管理模式,使相关技术管理满足科学化、合理化发展需求。对于传统电力系统而言,电力系统维护、电力资源分配、电力系统安全等管理都是独立进行的,实现电气自动化发展目标后,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及操作流程被有效集中到一起,并采用统一化管理模式对电力系统内的各个工作部门开展相关管理活动,不仅有助于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可以为电力系统实现升级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3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应用方向研究

3.1 配电网的自动化方向

针对电力系统实施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供电网络信息一体化发展目标,必须在相关工作开展过程中逐步引入自动技术方式。配电网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时,采用高级软件系统尽快实现算法结合工作目标。主要算法的核心即是虚拟算法的深层次推进,确保相关计算结果可以全面提升自动化设备计算的准确性。计算准确是维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作状态的重要前提。因此,针对电气工程引入自动化技术论题研究过程中,需要包括配电网内容的研究。

3.2 采用国际标准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相关市场领域内存在大量的电子自动化设备生产单位,从本质角度分析,每个厂家所生产的设备都存在一定差异,由于电子信息内安装了不同厂商所生产的电力设备,导致信息共享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众多阻碍性因素,相互操作也十分困难。受生产设备等因素影响,不同厂家生产的电力设备不具备强大兼容性,其也间接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管理难度。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不同设备生产厂商实施统一管理模式,要求相关设备必须依照标准进行生产,满足设备运行过程中彼此具备强大兼容性。

3.3 以太网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发展程度不断深入,该系统内开始出现多样化矛盾因素。面对此种发展趋势,只有不断提高电力运行数据的应用频率,才能真正提高数据传输及处理速度。对于电力系统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必须满足电网信息基础特征。上文中我们了解到,电网信息的两方面基础特征即是真实性及有效性。以太网实施效果基本满足电气化数据处理过程的相关工作需求,因此,成功推广以太网也对进一步实现电气自动化发展目标创造良好基础条件。

3.4 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统一性

电力系统拥有复杂的内部结构,运作过程涉及众多环节,将复杂工作环节实施统一化管理是实现系统安全稳定运作状态的基本要求。这里所指的统一化包括安全维护、电力资源分配、部门管理等多个工作范畴,各部门相互沟通、加强合作,为电力系统实现统一化管理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对引入自动化技术产生强烈发展需求。为了满足我国居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用电需求,电力系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电气化功能设计,为实现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目标做好基础准备,同时维持电力行业稳步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张文君.电气工程自动化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5).

[2]朱庆锋.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门窗,2015(02).

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 自动化实验室 研究

1“递进式”实验的内涵与特征

“递进式”实验是指从基础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室结构的调整,将原来单一课程单一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成三大模块,将本专业实验室分成三个层次:①基础性实验,就是把本专业基础课程对应的实验室整合到一起,满足各门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②综合式实验,就是实验项目不局限于某门单一的课程,通过实验室结构的整合和调整,将课程相关的实验室建立在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室,支持开出将几门课程综合运用的实验项目,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了一个平台;③创新式实验,就是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的特点,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开发性实验室。创新性实验是在指导师指导下,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或老师选定的学科方向,针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实验,是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形式。

2“递进式”实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电气工程专业实验室是学院建设较早的实验室,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实验教学一直是学校进行改革的重点。六年来,按照基本原理、基础应用、综合实践、应用设计四个层次来规划和改善实验条件;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来更新教学观念;通过强化管理、培养队伍素质来确保实验教学的改革。

2.1 整合专业实验教学设施

围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升本以来,根据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工业自动化”两个专业方向,在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中也依据两个专业方向的要求整合。将原来按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整合为反映课程体系的基础实验、突出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实验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设计性实验和探索研究性科研项目,形成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强调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具体运作上,两个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相同,因此,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基础性实验平台和专业综合性实验平台,这样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专业方向实验教学的需要,起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专业方向实验平台的建设,是根据本专业开设的两个专业方向的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分室是以发电、配电及其自动化控制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基地,工业自动化实验分室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自动化控制为目标的实验教学基地。

建立两个相对独立的实验室,不仅是目前两个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今后两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有利于两个专业方向今后的发展。

2.2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学院原来实验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并不断探讨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彻底改变原来单一课程开设单一实验的状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递进式”的整合。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以老师讲授和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采取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对于基础性实验教师作技术指导,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对于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学生需填写课题项目申请书(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目的、具备的实验条件、拟采取的方法、预期的实验效果),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进行因材施教,加强过程监控,通过学生自查、教师中期检查、递交结题报告并进行结题答辩等形式,加强全部实验过程的管理,这样,较好地实现了“递进式”实验的预期效果,也适应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2.3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必须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作保证。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和其他高校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交流和学习,再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反映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对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实行开放,实现了“递进式”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确保实践教学的前提和条件。近年来,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方法来提高实验队伍的素质。对实验队伍先从学历上进行提高,采用派遣教师到工厂企业进行培训和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实验技能,强化队伍建设。实现了学历上达标,年龄结构、学员结构及职称结构合理,实验技能提升的实验团队,使每个指导教师具备辅导两门实验课程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将在实验室工作评优、实验室建设工作量计算、实验室工作人员职称晋级、待遇等方面采取一些稳定队伍的措施,让优秀实验教学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第6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工程;照明系统;防雷系统;消防系统

中图分类号:TU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2-0090-03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工程装饰工艺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原材料不断更新,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的质量标准也有新的要求,因此在装修施工中既要结合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成熟的施工技术、新型材料以新工艺,又要突出建筑电气工程在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施工质量控制及要求,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建筑电气工程装修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规范的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改进。

一、建筑电气工程装修简介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装修主要包括: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总等电位联结及局部等电位联结、电话及网络系统,电视、可视对讲系统,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以及漏电火灾报警系统等。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之前,首先要在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的情况下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或因材料、设备供应不及时而造成工程延期或延误。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其次要对施工建筑的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工程进度,并根据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从而保证施工人员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建筑电气工程的装修。

二、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

(一)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施工

一般而言,居民建筑的供配电系统采用220/380V的交流电进行供电,电源引自小区变电所。变(配)电所是联系发电厂与用户的中间环节,它起着变换与分配电能的作用。变电所的施工以后应满足以下条件。

1.变电所应保持室内干燥、严防雨水进入。

2.变电所应考虑通风良好,使电气设备正常工作。

3.变电所的高度应大于4m,应设置便于大型设备进出的大门和人员出入的门,且所有的门应向外开。

4.变电所的容量较大时,应单设值班室、设备维修室、设备库房等。

高压电经变电所变电以后变为低压电,并经低压配电系统输送到用户。低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装置和配电线路组成。低压配电方式是指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低压配电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链式三种形式。

从变(配)电所到各建筑楼层的外线应采RC150钢管保护,并分别引入各建筑楼层,并根据供电负荷等级,对消防用电、电梯及楼梯间照明等分别进行供电。

(二)建筑照明系统

照明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照明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保证安全生产。照明又能对建筑进行装饰,发挥和表现建筑环境的美感。因此照明系统已成为建筑电气工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建筑的照明系统一般包括:普通照明、楼梯间照明以及应急照明。

现在住宅楼梯间的照明大多采用声光控制,其不仅有利于节能,而且消防强。应急照明一般采用由EPS供电日光灯,同时所有灯具都应加装一根接地线。

1. 照明系统中最重要的是普通照明系统,普通的照明系统包括从电表后线路到用灯具这部分。施工前应现根据线路图,并结合建筑内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灯具、开关、插座和配电箱定出坐标及高度,从而确定电气线路的布置、走向。

(1)室内装饰工程的电路中布线。一般宜采取从线路末端开始向线路端头方向施工的方法。具体地说,即先从最末的灯头或插座开始布线,使沿线各导线向配电箱、配电盘汇集。这样做不仅方便清理归接各用电器具回路,避免归接入配电箱(盘)时产生混乱和遗漏,而且也方便在穿线或入电箱时预留出适当长度的导线,从而减少电线的损耗率。

(2)照明器具的安装,应在建筑室内装饰完成后进行。单股导线可直接与器具相连接,多股导线应搪锡并压接线鼻子后与器具相连接,插座相序为左零右火上接地,开关应为火进控出再接灯,各种箱盘具有可靠接地。根据照明灯具的安装方式其分为:吊杆式安装、吊链式安装和吸顶式安装。不同的安装都有各自的技术要求,具体使用时应按各自的施工要求进行施工。像吸顶式安装,其要求日光灯紧贴建筑物的表面,日光灯箱完全遮盖住灯头盒,灯箱电源线应套上黄腊管以保护导线。日光灯安装在吊顶上时,应用自攻螺丝将灯箱固定在龙骨上,灯箱固定好后,将电源线压入灯箱的端子板上,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在灯箱的端子板上,把灯具的反光板固定在灯箱上,并将灯箱调整顺直,最后把日光灯管装好。在照明灯具固定式严禁使用预埋木砖固定灯具,白炽软线吊灯其软线两端应盘圈 挂锡后与灯具端子压接,同一单位工程中吊线长度应一致。为保证使用安全,卫生间灯具应安装在卫生间侧墙上,且应使用防水灯头。

2. 应急照明系统的安装。

(1)为了方便平时维护与管理,消防应急照明工程中的照明最好按层以专用馈电回路供电。

(2)为保证消防应急照明供电电源的可靠,有条件的应由变电所的低压应急母线段供电,即当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电源时,只要发电机投入使用,它就有电继续保证供电。

(3)在火灾状态下,靠近地面的烟少、氧气多,人疏散的本能反应是弯腰或匍匐前进,因而局部高照度照明比高位安装带来的均匀照度更为有效。所以提倡低位安装,即在靠近地面或在地面高度上提供疏散应急照明。

(4)做好配电线路的防火保护,暗敷时敷设在非燃烧体结构内,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明敷时穿金属管,并在钢管外面刷防火涂料或采用其它防火措施;线路采用防火电缆或耐火电缆、电线。

在安装开关和插座时应注意:插座的接地端子不与零线端子连接;同一场所的三相插座,接线的相序应保持一致;接地线或接零线在插座间不能够串联连接。暗装的插座面板应紧贴墙面,并保证其四周无缝隙,安装牢固,表面光滑整洁,无碎裂、划伤,装饰帽齐全;同一室内插座应保持安装高度一致。同一建筑物的开关采用同一系列的产品,开关的通断位置一致,操作灵活、接触可靠;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开关边缘距门框边缘的距离应保持在0.15~0.2m范围内。

(三)建筑防雷系统施工

对高层建筑而言,防雷系统十分重要,因此,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装修时应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得规定进行防雷系统的设计。一般而言,建筑物大多采用防雷接地的方式。

防雷接地方式的接地系统采用40×4镀锌扁钢将混凝土承台柱底部钢筋网纵横两方向连接,埋深按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设计,并选择合适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如果不符合设计要求可作换土处理或加降阻剂处理。防雷系统的铁件均应做镀锌处理。建筑物上避雷带采用φ10镀锌圆钢明敷,避雷下引线利用四根柱筋上下通畅焊接,上端与避雷带焊接,下端与接地装置焊接。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穿线钢管,电缆金属铠装层,金属构件及建筑物内各种金属管线均须接地,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须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连接。

(四)消防系统的施工

消防系统是建筑物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安装系统,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装修施工时,应建立良好合适的消防网络,在商户、库房、会所、电梯间、走廊等地应设置感温探测器,在楼梯间、出入口、走廊、电梯厅等处设手动报瞥按钮及消防对讲电话,消防泵房、变配电室、电梯机房等房间设消防直通电话等。在施工时应保证消防栓口出水方向与设置消防栓的墙面成0°角;对一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设置过梁,以防止其因受荷载作用使箱体变形,从而导致箱门开启失灵。在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的明文规定进行施工,以防止因图施工方便而简化施工所带来的消防系统的隐患。在安装火灾探测器时应保证。

1.探测器至墙边、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同时在其周围0.5m范围内无遮挡物;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大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2.探测器的确认灯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并在安装前对探测器进行防潮防腐处理;手动报警按钮安装牢固,不倾料。

3.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米且应采用管卡固定,软管与设备的盒(箱〕应采用镇母固定,外接导线的端都应作显明标志。

4.统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线或电缆、不得用镀锌扁钢或金属软管,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

5.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配线整齐,遴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每根导线端部应标明编号。

(五)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施工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自动化仪表等方面技术而形成的一种控制系统。其主要由系统网络、网络设备、现场控制器、中央监控系统、监测信号及传感器、控制信号及驱动器几部分构成。因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施工主要体现在现场传感器的安装技术,执行器的安装以及电动调节阀的安装。

传感器的安装应保证传感器上箭头所指方向为流动的正方向,不能弄错方向;管道如有震动,还应在传感器两侧加支撑;传感器的上下游直管段不应小于5~10倍管径,以消除流体漩涡,改善流速场的分布,从而提高流量测控精度。

电动调节阀的安装应保证电动阀阀体上的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一致;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缩管件;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门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安装于室外的电动阀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装修工程施工,牵涉到建筑装修各个方面的细致工作,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充分发挥每个人在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中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建筑电气工程装修施工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减少事故发生机率,使建筑装修中的电气工程施工步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宗小平.建筑室内装修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福建建筑,2007,(6).

[2] 莫顺强.浅谈电气工程师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J].法制与经济,2011,(10).

第7篇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56-02

为了满足当今时展对人才的需要,我国一些高校都在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文章将结合当今经济的进程对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本人近年来在专业构建中对培养措施、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以及实践性教学等实施了一系列革新以及创新,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1 规划一套合理的培养措施

1.1 培养方向

人才培养方面的合理定位与专业的生存及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找到专业的位置,细化培养方向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理念。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基本分为下述三种:第一种就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这些人才基础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且后劲足,学校主要为其从事研究工作以及攻读研究生做铺垫;第二种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基础还算扎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较强,毕业后基本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一些技术以及管理工作;第三种是培养技能型或者是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基础知识基本满足工作需求,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应该算是岗位群才。上述三种类型,国家重点大学主要对第一种人才进行培养,普通的本科主要对第二种人才进行培养,而高职高专院校则以培养第三种人才为主。

通常将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锁定在:培养有一定电子技术、电工技术,自动检测和仪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当代企业管理、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在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应用型技术

人才。

1.2 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

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措施是达成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向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联谊院校进行相关的调研,吸收消化他们的培养经验以及相关信息,还有当下一些优秀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在实施此专业培养措施上予以革新。按照培养目标去培养学生需要有的知识结构以及相关能力:对自然科学的基础掌握较为扎实,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外语能力;了解此专业方面的必备技术理论。要熟悉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还有自动化仪表、信息处理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领域的内容,同时还要掌握此专业学科的发展态势,并有较强的工作适应性。

2 深化教学革新

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革新是教学革新的框架,同样也是教学革新的基础、课堂教学是课程体系下的主要构成因素,其从根本影响教学品质。为了深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定全面探索相关途径,在教学方式革新上多做功课,要注意课程调整以及内容,而且还要注重革新教学措施以及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教学品质。针对教学内容,在充分了解此领域发展趋势的根本上,去调整革新的思路。对培养体系里的所有课程分层次的进行考虑,分析课程内容间的相关联系,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环节中的影响,对课程内容实施全面优化。将必备的专业内容教给学生,且还要注意内容的前沿性,推陈出新,将学生需要的知识在一定的时间里传授给他们。删减一些课内学时,采用CAI等当代教育体系,提升教学品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个性发展给出一定的空间。

3 实践教学的革新

构建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师团队是十分必要的。学院要构建以教授等科研主要力量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科研队伍,深化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激励中青年教师主动申报一些科研活动,学校可以拿出专项费用扶持中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活动。激励且组织教师进行校内校办产业与自动化行业的产学研基地的工程技术项目研发以及培养实践经验。

开放一些实验室,将验证实验转换成开发性的实验,且重视实验措施和最新技术相融合,很多实验都是验证类型的实验,我们要将常规的验证性实验提供给学生,要让其分析实验的内在因素,实验手段以及实验结果,在此根本上,给出新的实验目标,让学生主动设计相关的实验,且实施验证,若出现问题再研究问题的原因,直到达成设想的目标,从而去延伸学生的创造思维,实际动手能力,让所学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大脑。明确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核心的实验内容革新体系。

4 结语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革新和实践,深化了学生的基础理论,更为广泛的专业知识、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这种教学体系已经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位达标率已经超过了九十个百分点,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也超过了九十个百分点,从用人系统反馈的相关信息去看,用人方对毕业生的各项能力均予以好评,且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融入到自己所在的岗位。

参考文献

[1] 叶树江,宋起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

科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A].第

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1.

[2] 陈新岗,张莲,刘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

才培养计划的探索[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

[C].2010,13.

[3] 刘金华,高红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

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电

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

册)[C].2012,14(6).

[4] 宋起超,葛洪军.技术应用型本科模式下电气工程及

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实践[A].第四

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

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

[5] 张永炬,杨善晓,吴志刚,雷必成.新建地方本科院

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探讨[A].第四

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

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

[6] 杨莉,曹一家,黄民翔,甘德强.浙江大学电力系统

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学改革浅谈[A].第四届全国高等

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第8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智能建筑;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44-02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该专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各高职院校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较大差别。为了进一步规范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根据我院在本专业建设的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智能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相对于之前陈旧的生活工作理念、规划、建设。现代智能化的生活、工作环境将成为以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和必然趋势。随着市面上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必然拉动智能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智能建筑不仅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一个较大趋势,还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据调查绝大部分参与工作的人员在上岗之前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而是直接上岗就业,这样往往造成工作人员操作水平技术相对较低。在今后发展的10年中,根据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将会继续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将不断增至200万,在建筑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它所涵盖的知识层面广,想要对所需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三年的时间明显不够用。因此,对这门学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目标。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建筑电气行业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运行管理、及中小型工程设计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专业岗位(群)。在通常对智能建筑行业调研的根本上,构成了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即建筑电气设备安装与运行;建筑电气系统维护与改造;建筑电气系统工程组织与实施;建筑电气中小型系统设计。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交叉综合学科,在实际应用教学中不是够全面,主要包含了通讯、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想要在现实中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课程时需结合以下几点要求。(1)以能力为主体。主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岗位能力分析、参照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来设置所学专业课程,并确定课程所学目标,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依托相关专业活动为背景,对所学的职业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总结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构建“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4)以开放性和服务性为原则。高职课程开发需要体现开放性和服务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地发挥。

2.课程体系构建。为满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基础+四种能力”的课程体系。(1)职业基础能力的课程开发。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我们参照2007年6月1日全国的《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职业核心能力体系7个模块,我们根据这些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这样既满足“职业人”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还丰富了学生学习项目。(2)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对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工作过程与内容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主要根据智能建筑行业设有的岗位及其要求以及所具有的相关技术跟管理知识,来确定学习内容,要“以能力为本”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链路如图1所示。

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绘制出建筑电气工程图、分析电路、各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组建等能力。这些都是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的重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安装、调试以及专业维修等有所了解。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综合能力;职业扩展能力课程使得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在能力模块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还要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要做到细化实验、实训、课时、场所等。由此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从校内到校外、单一到整体、有序地过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的有效实施保障

1.保障充分的教师人才队伍。现在就职于本专业的老师大部分出身建筑、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为了满足现在专业教学需求,应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并与企业共同构建“双师”型团队。首先我们可以聘用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教学,其次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师要通过有效渠道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实践指导,进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

2.保障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加强校内与校外的实践合作条件来保证专业课程的充分有效开展。对于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来说,要全面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就要与企业一起创建一个基于工程实际、便于操作的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也应参照企业的规模,构建出具有“教学化”功能的紧密型基地,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这样双方都能享受到利益,学校通过学习在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及案例,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所以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时刻与企业相结合,正确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合理地构建企业、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蔡长韬,朱维兵,周利平,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3]韩承江,刘峥.高职自动化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第9篇

【关键词】风能利用 本科教育 风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10-01

一、前言

风能是目前世界上关注度最高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因为现今除水电之外,风电是开发技术最成熟、开发成本最小,也是未来最具有大规模开放价值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的国际价格不断上涨,风电成本已经与核电相当,远低于太阳能、生物质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近年来,随着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风电设备的建设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所以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将风电发展列入国家能源优先发展战略之一。目前,各国都投入精力致力于风能利用的产业。

一项产业能够顺利地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技术理论以及专业的人才队伍支持。各国政府为了发展风能产业,在政策上给予倾向,资金上给予支持,相关科学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也非常重视。我国是全世界风电发展速度最快国家之一,截止2009年底中国风电装机总容量已经是全世界第二的国家。风电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风力发电市场管理逐步规范;风电设备的自主制造能力不断加强;风电相关法律政策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也把目光投入到风能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相关技术的科研攻关上。2006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三章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可再生能源知识和技术纳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在高校内设置独立的新能源(特别是风能)利用的相关专业,为新能源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储备人才亦是迫在眉睫。

那么,如何建立针对风能利用产业的需要的专业呢?该专业的学生又应该如何培养?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二、现有风能利用专业的教学现状

笔者作为高校教师,在高校教授风力发电机组电气与控制这门课程,该课程教授的学生是本校机电学院的热能与动力专业风能方向的大四学生。热能与动力专业的学生作为机电学院的学生,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准备充足,但是电气工程方面的知识欠缺,尤其是当涉及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的课程内容的时候这种欠缺非常明显。另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风力发电相关课程,或是继续深造进行风力发电相关研究时,对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知识的欠缺也成为学习研究时的掣肘。

风能的利用,特别是风力发电是个复杂的、综合性十分强的产业。从风力发电设备发出电能,到将电能传输上电网,整个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多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

三、培养计划的制定

首先,应确定好专业的培养目标。风能利用相关专业应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风电场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设计与制造,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机组的并网运行,风电机组调用,风力发电新技术开发等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对并能从事其它相关领域的专门技术工作。

四、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

作为修读风能利用专业的学生,要对风力发电设备、及其相关辅助设备、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电器学、电机学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掌握,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兼具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不仅做到涉及面广,针对不同的研究方向又能够有极好的专业偏重性。所以,学生应主要学习流体、机械、电气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学习风资源测量与评估、空气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自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暂态、稳态)分析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主系统,高电压技术,使学生具有进行风电机组及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所以,基础专业课的设置方面,要全面地涵盖到机械设计制造以及电气工程相关的基础内容,应包括以下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风力机空气动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路原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等等。

五、专业方向的设置

作为风能利用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全面地掌握了解机械设计制造和电气工程的专业知识,在进入高年级之后还要有侧重点地研究方向的选择。笔者认为,研究方向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围绕风力发电设备制造

主要研究方向是相关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控制系统的,包括主体的风力机、发电机、偏航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等部分的设计和制造。目前风力发电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风电机组是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组,而应用前景最好的应是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学生在基础的机械设计制造和电气理论的基础知识上,应对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直流/交流速控制系统,风电机组的控制优化等方面有所掌握。

2.风电机组功率预测与并网技术

风力发电和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因为风速的不确定是风电场的出力预测也具有不确定性。随着风电场的建设容量越来越大,风电场功率输出的不确定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日益明显,不能够忽视。这一方向主要在于学习研究建立风电机组功率预测系统以及革新风电机组的并网技术,应对风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电力系统调度以及EMS等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并掌握。

3.风电场运行管理

针对风电的并网技术以及网上运行时安全调度的问题都是目前风电产业领域需要研究的重点。目前来说,风电行业发展的“瓶颈”在于风电的市场消纳问题。这一方向主要解决风电工程与电网工程建设进度不一致的实际的现状以及风电相较传统发电模式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现状,就应对电力市场调度、风电与火电联合运行、风电与水电联合运行等课题进行学习研究。

六、总结

相较于高职类风力专业的培养,风能利用本科专业应该着眼于培养高起点、高层次的风 力发电相关人才,不是培养一般的技术员。经过四年的教育,毕业生要具有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场的设计、制造、运行、试验研究以及项目投资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成为有一定创新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创英.欧美风电发展的经验与启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4.

[2]吴广龙. 浅谈风力发电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 2010,(1):115.

[3]祁和生,沈德昌.我国大型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现状[J].电气时代,2010,(2):29-31.

第10篇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250-01

1、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化理论的完美融合形成了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是目前才兴起的一个高新的技术领域,但是从它出现到蓬勃发展这短短数年间,智能化技术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及广泛的应用,其未来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电气工程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与电气有关的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和相关的电子电气技术以及信息收集和处理等,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实际效用和具体的研究方向都有着很多重合地方,经过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控制中应用各式各样的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控制效果,并对其中一些缺点或差错的地方进行很好的弥补和改进,最终有效的促进电气工程行业蓬勃发展。

2、智能化的理论分析

智能化理论是开发及研究如何延伸、如何模拟人的智能理论。作为当今新兴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化技术充分解释了智能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生产出一种和人类智能有类似智能反应的智能机器。电气工程行业研究与电气有关科学研究及控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升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投入,将工程控制人员从原来比较复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既减轻了员工的压力,又能安排他们去进行其他项目工程且不影响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3、智能化电气工程应用的分析

3.1 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理论是研究如何延伸、模拟人类智能的理论。作为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技术很好的诠释了技能的本质,且生产出一种与人类智能有类似反应的智能机器。研究主要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电气工程研究的主要是和电气工程有关研制开发、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电子电气技术、系统运行、信息处理及计算机和电子应用等。随着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编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传播自动化的传播和运输。电气自动化在加强生产、交换、分配及流通方面有重要作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现,将降低人力投入,使运作效率大大提高。

3.2 智能化控制优点

针对不同的人工智能化控制,应用不同方法来讨论。但有些人工智能控制器,模糊神经、遗传算法及神经都是非线性函数近似器。采用这种分类方法有利干对总体的了解,同时促进对综合性控制策略的开发。人工智能函数近似器具有普通函数估计器所没有的优势。在多种情况下,控制对象动态方程的掌握是很不易的,所以控制器在设计控制对象模型时,经常会产生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人工智能控制器有很强的一致性,输入陌生的数据能产生高的估计,可忽略驱动器产生的影响。在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如果采用隶属函数、规则库及适应模糊神经控制器,能够实时进行精确确定。在众多方法之中,只有应用系统技术才能得到稳定解,结合简单拓扑结构配置来实现迅速自学及快速收敛。

4、电气自动化控制实现

4.1 智能电气自动控制概述

智能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研究人员针对人工智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如:如何将智能化系统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故障诊断及预测模块中、电气产品设计自我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优化及控制方面等。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优化方面,电气工程中设备的设计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作,它需要对电路、电磁场、电器电机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与运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以往设计的技巧与经验。以往设计电气产品时,经常基于实验基础与生产经验,以手工设计方式展开。在智能化技术以后,CAD技术大大促进了电气工程设计的发展,提高了设计产品效率和质量,并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模拟以及仿真技术测试虚拟产品的性能与品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电气设备故障和征兆有着很多必然及偶然关系,具有不确定性、非线性等特点,智能化控制优势在于通过智能方式能够得到较好解决方式,特别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应用方面主要包括: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等。

4.2 智能自动控控制实现

1)智能自动过程

人的智能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感知外界事物能力,独立思维能力,能动反映行为能力,而人工智能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电脑设备的所表现出来一种机器智能形态,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传感设备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学习,按照专家系统设定的非线性等思维方式进行这能分析,最后做出最合理的处理措施,并执行控制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对所有开关量、模拟量的实时采集智能系统的这个是学习过程,并能按规范要求处理或存贮这些信息;画面显示模拟画面真实显示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可实时显示电流、电压等所有模拟量、计算量、隔离开关、断路器等实际开关状态及挂牌检修功能,能生成历史趋势图。运行监视具有对各主要设备的模拟量数值、开关量状态的实时智能监视,有事故报警越限和状态变化事件报警,事件顺序记录、声光、语音、电话图象报警;操作控制通过键盘或鼠标实现对断路器及电动隔离开关的控制,励磁电流的调整。按顺控程序进行同期并网带负荷或停机操作。系统对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加以限制,以适应各级运行值班管理;故障录波模拟量故障录波,波形捕捉,开关量变位,顺序记录等(包括主要辅机);在线分析不对称运行分析、负序量计算等保护定值包括软压板的投退;运行管理操作票专家系统,运行日志,报表的生成及存储或打印,运行曲线等。

2)智能自动控制实现

自动控制算法工业过程中通常采用的PID控制器,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而在一些系统中常包含有非线性、时变环节,而且有些参数未知式缓慢变化,单独采用PID控制较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AI人工智能调节器采用模糊控制和改进PID相结合的双模控制算法,改变双模算法的模糊控制从而改变控制系统的动态控制品质。AI调节器在调节过程中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自动调整功能。当控制误差较大时,可以采用模糊算法进行调节,消除PID算法控制饱和积分现象;当控制误差较小时,使用改进的PID算法进行控制调节,并在调节控制过程中自动学习以及记忆被控对象特征,以使控制调节效果达到最优化,最终效果达到无超调、参数确定简单、高精度等效果,对复杂控制对象也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智能自动控制关键系统就是控制台,控制台设计必须兼顾手动和自动两种操作模式。手动控制状态主要体现在某些具体条件下需要手动干预或者在紧急条件下必须采用手动控制,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工程师的具体经验进行控制;智能自动控制模式,往往可以再日常维护控制,智能控制是一个很复杂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在不断完善和进化发展的。

5、结语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工程中智能化技术已经非常常见,并在逐步的向着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会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变得更加简单,同时智能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样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所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发挥最大的效用,促进电气诊断故障、优化设计和智能控制等方面。

参考文献

第11篇

胡翔勇

三峡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及科研工作,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一项,主持多项国电公司重点实验室项目、教育部高校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先后主持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经费近600万元。曾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二等奖;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发明专利一项,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黄悦华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三峡大学“151”人才学科带头人。先后主持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多项,科研经费达400余万元。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多次获湖北省科技奖励。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机及其控制、智能电网及电网运行、调试及检测技术。

汪芳宗

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与比利时列日大学(联合培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国家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等。主研的“电网一体化及可视化综合管理与监控系统”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配电系统自动化、电工新技术及应用。

李咸善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布莱茨帕斯卡大学(Blaise Pascal University, Clermont-Ferrand, France)电子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全国优秀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厅局级项目及横向项目多项。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水电站仿真与控制、电力系统仿真、配电网运行与控制。

第12篇

【关键词】火车采样;S7-400PLC工艺流程;程序设计

前言:S7-400PLC是西门子公司的一款大型PLC,通常应用于中大型控制系统中,比如输煤程控系统等。近年来,随着PLC的广泛应用,S7-400PLC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单机设备中,例如发电厂入厂煤汽车采样系统、火车采样系统等。本文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S7-400PLC电气控制系统、PLC程序编制等。

1、S7-400PLC概述

SIMATIC S7-400PLC 是用于中、高档性能范围的可编程序控制器。其自动化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模块的扩展和配置功能,能够按照每个不同的需求灵活组合。各种信号模板(SM):用于数字量输入输出(DI/DO)以及模拟量的输入输出(AI/AO)。通讯模板(CP):用于总线连接和点到点的连接。模板能带电插、拔。

2、应用工程概述

本应用工程是火车采样系统。可半自动和全自动采样。其主要功能是从火车车厢内钻取煤样,并对钻取的煤样进行破碎、缩分,形成子样保存于收集器罐内,作为化验所需的样品。

3、S7-400 PLC的选型

根据采样系统的设备组成,结合工艺要求,对PLC的选型见下表所示:

4、应用工程的工艺流程

控制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绘制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这样既便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方便PLC程序的编制。本应用工程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工艺流程图

5、应用工程的程序设计

5.1、PLC程序的硬件配置:打开STEP7软件对PLC进行硬件配置,其中I地址0代表一个字节:为I0.0、I0.1、I0.2、I0.3、I0.4、I0.5、I0.6、I0.7 ,其它地址以此类推。

5.2、PLC的程序编制

符号编辑器:点击S7程序(1),在右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打开符号编辑器。结合电气图纸,先对I/O地址进行符号定义。对其它点或字(例如内部点M、内部字MW、定时器T、计数器C等),则在编制程序时,随时添加并定义。程序块FC块:根据设备特点,结合工艺流程,本应用工程一共需要7个FC块,并在OB1块(创建程序时的默认系统块)内对其进行逐一调用。数据块DB块:为了和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创建数据块,DB1为写入数据块,DB2为数据读取块。FC块程序编制:结合工艺流程,分别对FC块进行编制。

数据传送:在FC块内,将上位机需要读取的信息传送到DB2数据块对应的字内。比如将输入点IW0传送到DB2数据块对应的DB0字内:采用MOV指令块,即MOV IW0 DB2.DBW0,以此类推。IW0对应的位是I0.0-I1.7的16位字。数据读取:直接在需要的指令内,引用DB1内对应的字。数据转换:根据需要对数据类型进行转换。

6、应用工程的程序调试及设备运行

程序调试之前,首先需要把控制柜按照电气原理图布好线,并且经过详细的检查,确认无误后,控制柜通电测试。检查各类电源的工作电压,连接电脑,下载应用工程的PLC程序,观察PLC的状态,进入出厂前程序测调试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测试PLC程序的执行情况、测试上位机监控软件的通讯情况、数据读取和写入情况等。另外现场设备安装调试过程时间长,情况复杂,在此从略。应用工程的设备运行包括:设备的空载调试运行、设备的带载调试运行、设备的试运行以及设备正常运行四个阶段。另外就是培训:包括维护人员的培训、使用人员的培训等,一般需要几天的时间。最后,客户对设备验收、检测完成后,设备交付使用。

结束语:本文是一个应用工程实例,结合应用工程的设计,详细的介绍了S7-400 PLC选型、工艺流程图的绘制、程序的设计以及应用工程的设备安装调试等内容,是PLC爱好者及工程设计人员很好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Siemens Simatic S7-400 产品目录06/2007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2]Siemens Simatic 使用 Step 7 V5.3 编程手册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3]Siemens Simatic 自动化系统 S7-300 入门指南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4]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基础篇).电子工业出版社

[5]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实训篇)电子工业出版社

[6]胡学林.可编程控制器教程(提高篇)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