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5: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质量农业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
引言
作为农业大国,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实现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但由于过度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滥用农药、化肥的产品,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我国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在此形势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在保证实现基本产量目标的同时追求高质量,致力于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性、多样性、可持续性发展[1]。
1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一直以来,农业生产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发展项目,我国古代更是有“重农轻商”的观念,近几年来,国家更是出台了许多农业相关的支持政策,由此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虽然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也为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化肥、农药、地膜的无节制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土地污染和水源污染,其中许多难以降解的物质导致大面积的土地和水源在很长时间内无法继续使用。而生态农业主张绿色生产,提倡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护环境。
1.2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2]。
1.3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生态农业模式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到了一起,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生态农业中可以减少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通过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数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避免了对土地及水源的过度利用,为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1.4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进而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生态农业提倡绿色、无公害生产,使用的有机肥料、农药等较少,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另外,生态农业提倡循环、科学种植,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利用率,还会避免土壤因过度使用而营养成分大减,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
2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措施
2.1创新生态农业发展观念
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以实现农业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将产业化、工业化理念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相结合,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农产品的种类,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如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区域性,即某一地区的农民种植同一种农作物。现在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大棚技术或地膜技术,增加农作物的种类,同时采用科学管理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建设
首先,国家要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为生态农业在全国范围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各级政府要完善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管理体系与监督机制;再次,政府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投资积极性;最后,国家要出台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法规,结合当地生态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执法措施。
2.3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生
态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是基层的农民,所以在发展生态农业时,各级政府要注意制定一系列的惠民政策,加大对开展生态农业的农民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保障农民的基本经济利益,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力量,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3]。
2.4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生态农业的目标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的高质量农产品,这就需要对原有的农作物进行改良,因此,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必须组织建立专家队伍,引进高素质的专业科研人才,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解答在生态农业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并进行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同时,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技术保障措施,对生态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并对农产品进行指标检验,以促进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
2.5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为了促进生态农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政府除了要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外,还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服务体系,为发展生态农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增加人员福利,保障生态农业建设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增加对生态农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力度,促进广大农民转变自身的观念,积极主动的发展生态农业,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莉.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2015,(15):288-288.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政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关键。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生产要求,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被逐渐纳入轨道,这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条件。农业发展由传统向现代化的转变,其发展模式的确定十分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此外,了解发展中的政策需求十分必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能保障发展的顺利进行。本文就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政策需求试做讨论,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1、外向型创汇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沿海地区,是以其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水产养殖,以及各类优质花卉、水果、蔬菜等的培育,其目标在于高质量农产品的加工出口。这种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方式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不仅能够使农业发展水平提升,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都市农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于资源丰富的大中城市郊区来说的,这里虽然人口相对密集,土地资源紧张,但是其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不仅技术先进,而且具备综合生产能力以及高素质的劳动者。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布局等实现农业发展现代化。一方面,做好农副产品向城市供应,另一方面,致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民持续增收。
3、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模式
由于各种农作物对生长环境需求不同,所以农业部专门划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对优势农产品分别进行种植。这不仅使农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而且,形成的规模化生产,能够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就业机会。
4、资源综合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市场做向导,并且配合当地资源来选择发展产业的一种复合农业,具有立体型、集约化、多层次的特点。资源综合开发使生产规模化,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特点。
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需求
1、增加科技创新驱动力,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动。这样才能使生产方式更先进,达到增产出、高质量的目的。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实现生产方式的现代化。这更离不开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要给予农业科技一定的政策扶持,致力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更要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上下功夫,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撑。
2、实现劳动生产高效性,提高产出能力
这一政策需求不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更要根据国情制定好我国的发展策略:一方面,的深化需要继续,而且要保证土地按规模经营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农业合作组织的成立,使农业向着产业化经营发展;此外,保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相关的政策包括,农业补贴机制的健全与完善,各类以农民就业为主的产业发展以及一系列的培训政策等。
3、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生产条件优化
为了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政府职能的发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即必须保障发展的每一环节的顺利进行。相关水利政策的实施十分必要,不仅要加强对江河湖的治理,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还要合理调配水资源,开发节水灌溉设备。将生态农业发展提上日程,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4、加强劳动者素质培养,转移剩余劳动力
提出相关鼓励政策,实现劳动力合理流通。为进城务工并且收入稳定的农村居民予以相关政策支持,拓宽限制,同时对于投身农村发展的城市有志青年,给予提倡鼓励,让他们将先进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带到农村,对现代农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5、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发挥区域优势
由于各区域地理位置不同,再加上长期以来发展上造成的差距,各区域农业发展上有一定差距。为了这种状况得到缓解,国家和政府必须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大力推动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周边区域带动等一系列手段,彻底发挥区域优势,实现各地区现代农业均衡发展。
6、合理利用资源,发展地区间贸易
一方面,虽然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其劳动力资源丰富,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输送到经济发达的区域,不仅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使他们学到先进的技术。另一方面,推动地区间贸易,尤其是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发展,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一定带动作用。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问题对策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殊内涵。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与传统农业不同的特点: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二、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第二,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第三,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区)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区)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有的农业特色。要根据当地农业旅游资源实际和发展水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客流容量和游览方式规划,旅游区区位选择和范围的划定,区内农林牧渔各旅游小区的布局设置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线路的布局规划等。生态旅游农业的特色和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农业内涵,这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机制选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073-02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1 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渡阶段
从农产品供需情况来看,农产品供给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与此同时,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这种农产品种植面积上的变化,是消费者对于农产品需求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上升。与国际市场相比粮食价格较低、储备粮充足,但进口量却逐年扩大,这种并存情况的存在有持续和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显然是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质喜好变化的直接反映。这两个直接反映说明,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对农产品数量追求到质量追求的一个过度阶段。
2 农村劳动力正处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镇转移的阶段
从我国农村劳动力供给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供应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力二元结构突显。现阶段农村流动人口年龄较轻,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是具有较高生产力的劳动群体,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这种结构的流动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疑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带来了积极影响。从短期来看,这种结构性的流动对农业生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方面。
3 农业朝着有助于实现与非农产业的有效对接方向发展
从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来看,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7.9%逐年减少为2005年的12.6%。近几年,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关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形成的链条关系,农产品加工行业逐渐彰显出其发展壮大的趋势,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要求提出了挑战.致使农业生产的初级农产品必须朝着优质、健康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实现农业与非农业链条的高效率对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国现代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满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二、据国内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况,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时代特征的把握,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
(一)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1 农药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对我国单位亩产量的贡献
我国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生物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还不强,农业生物科技应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对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上。我国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万吨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万吨。历年的增长幅度平均可达5.91%。在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时,我国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量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长了116%。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对于我们的环境带了严重的破坏。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单靠农药化肥的施用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已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2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反映出的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国正处于农业生产率高速增长时期,在这个阶段不仅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人们由只追求温饱发展为更追求品质的消费理念。
2006年,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粮食作物构成由1995年的73.43%持续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药材和蔬菜水果的构成则大幅度提高,种植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而对更具营养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断增长。由于人们不断追求高质量、安全指标都达标的农产品,必然驱使农业生产以生物科技为支撑,使之为现代农业的实现做好充分的硬件准备。
3 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高质量的农作物
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发展好农业的后续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阶段。在农业领域,要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深度加工,增加农业的后续效益。但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除了对自身加工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质要求,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保证。
(二)据国外的实践说明,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外农业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来看,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道路是正确的选择。以下将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说明。
1 以色列――世界领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称的现代农业。以色列是个资源贫国、人口小国。2005年,农业总产值为4亿美元,占经济总产值的6%,从事农业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积少,水资源稀缺。以色列在农业资源及其匮乏的条件下,生产出世界一流的农产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领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领先的生物综合防治技术、滴灌技术、高产种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多倍体繁育技术及光热网膜技术,等等。
2 美国――人少地多的大规模集约化兼世界领先生物科技并称的现代农业。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从事农业的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农业的生产率极高,农业高生产率的坚实支柱就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以确保其农业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美国农业研究
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在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节省资源,提高农业产量和利润率.改善农产品的品质,保持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根据发达农业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地处沙漠荒原还是丘陵山地,无论是地少人多还是资源贫乏,其现代农业发展都离不开以生物科技为支撑。所以,借鉴上述两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同经验,走以生物科技为主的现代农业道路是正确选择。
三、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选择
在明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方向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我国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机制选择问题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的过程中,政企和农业组织是处于研发和推广的主动地位,而广大农民则处于接受的被动地位。高效的创新、推广的农业科技队伍的建立、发展和壮大,对于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从政府、企业、农民组织与农民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及应用机制。
1 政府与农民
要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支持、财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现代农业的实现;政府的财政支持也直接体现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现阶段我国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科技的创新是个积累的过程,成果出现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对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国的科研成果上,同时,也反映在农科的推广程度及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 企业与农民
企业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农科的创新企业来说,通过独立自主的研发为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通过销售新产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通过其对农产品的要求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市场信息。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对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作用的有效补充,可以看出农民在接受应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选择权,但仍然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 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民
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县委“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开展以来,我们多次召开党委会、座谈会、演讲会,发放了调查问卷,并组成三个调研组深入到乡村、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围绕乡村振兴、农村经济管理、品牌建设及扶贫攻坚开展调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们挖掘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了解到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亟需支持的内容,明确了我们未来工作的方向。对照“七破七立”、对标先进,我们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高质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对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乡村振兴总方针,结合全县农业经济实际,重点抓好三大攻坚项目:
一是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2019年,计划落实高效经济作物面积84.5万亩,比上年新增22.5万亩,其中,蔬菜新增4.4万亩、花生新增6.3万亩、辣椒新增1.5万亩、地瓜、谷子等其它经济作物新增10.3万亩。
二是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力度。建设孟家高标准设施蔬菜、花卉,丁家房冷棚葡萄、叶茂台花生、秀水河子红干椒等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96个,强力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设施化、科技化、品牌化、标准化。
三是加大支持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开展招商引资、引智工作,围绕都市农业、农产品加工区、农村电商等各类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加大扶持、投入力度,资金扶持要达到3500万元以上。
第二,高水平推动科技兴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更是离不开科技支撑。我们要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同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以都市农业、设施产业、农村电商为重点,建立由省、市专家牵头,由本地人才参与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个以上。
二是组建由“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大专家+本地产业人才”组成的农业科技研发团队,助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大户新技术、新品种普及应用,全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要达到100项(个)以上。
三是开展优秀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行动。继续同辽宁青创全面合作,积极向国家、省、市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及新农人培训项目,计划培训1000人以上。
第三,高标准开展扶贫攻坚。扶贫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发展的责任所在。解放思想,更要心系扶贫工作。下一步,我们要在四个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在特色产业培育上下功夫;二是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三是在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四是在贫困人口致富能力培养、脱贫动力激发等方面下功夫。做到精准扶贫,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农业技术作为我国的根本基层技术,对于我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其重要不言而喻,那么针对于这一形势,我国目前正在大力的通过各种方式对基层的农业技术进行升级以及推广,让农业技术的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把以往的粗犷型农业转变成现代科技性农业。通过科技让我国的农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旨在首先通过研究我国现有的农业技术现状,进而根据现状来提出适合于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关键词:
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升级转型;推广策略
1对传统农业进行升级转型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作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基础支柱产业,必须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因为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发展需要来说,只有稳定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它产业才能有发展的基础。截止到目前为止,科学的农业发展方式是将农业由传统的粗放种植型向现代型农业发展转变,这条途径是目前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最科学也是速度最快的发展途径。根据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虽然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一直都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并且绝大多数农民的主要收入也在逐渐的增加。但是,有一点仍然不能忽视,我国目前的农业模式主要是传统模式,大部分的地区仍然没有进行现代化农业的升级,这种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针对于这一形势,想要让我国的经济得到平稳健康的发展,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升级转型就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关于我国基层农业的技术推广路径分析
2.1大幅度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于素养
要想做到更好的在基层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大幅度的提升推广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因为推广人员肩负的是直接与当地农民沟通交流的任务,要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沟通技巧来说服农民们接受农业现代化的升级改造。所以针对于这一形势,要想更好地提高推广人员的知识以及素养,可以使用以下的措施:第一,由当地政府负责进行出资,对所有的专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培训,通过培训来帮助推广人员提升基础的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以及交流水平。第二,通过专业的辅导老师和专家来转变所有推广人员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让辅导老师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知识来让所有的推广人员们意识推广基层农业技术升级改造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所有的推广人员对自身的工作有更充分的思想认识,在思想认识转变之后,推广人员才能更积极的对待自身的工作。第三,当地政府应当尽自身的最大努力来引进关于农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尽量让其可以到基层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因为这些高技术人才不仅仅可以为整个团队增加新鲜血液,同时还可以做到为当地的农民进行专业的农业知识辅导,最终可以提升所有推广团队的专业素质以及提升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2.2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情况,做到针对性推广
截止到目前为止,根据大量的数据以及实践观察来看的话,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进行推广之前,没有考虑到当地农业地区的真实情况以及当地农民的根本要求。那么自然可以预见,如果推广工作在进行之前没有做这一部分准备工作的话,农业技术是很难得到推广的。根据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来看,我国大部分的农民所具有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所以广大的农民们所需要的是操作简单的、实用价值的、可以直接为他们收入提升的农业科学技术,而不是需要一些操作复杂,并且提升收益速度较慢的农业技术,这样的农业技术完全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同时也很难被当地的农民所接受,最终只会导致推广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进展。所以针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要求所有的推广人员在今后的推广工作当中,首先要做到充分的结合当地农业的真实情况,在进行推广工作之前,要求对当地农业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民进行逐步的走访以及调查统计,通过调查的结果以及统计的数据来科学的了解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而以结果和数据作为推广技术的依据,对当地的农民们推广适合他们的农业技术。并且在实施农业技术时,推广团队应当做到谦虚好学,积极的向当地的农民讨教他们的经验,将自身的现代化技术与当地农民的传统技术进行结合,最终开发出操作简便又能够快速提升农民们收入的现代化农业技术。
2.3逐渐增加对基层农业技术的研究投资力度
通过我国以及世界其它各国的实际经验来看,要想做到农业技术集体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国家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的研究投入力量的多少,所以针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形势来看,要想大幅度的改变农业现状,应当积极的建议国家政府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在基层农业技术这方面的科研投入力度,并且增加科研投入以及技术推广的经费,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的研究出高质量的基层农业技术,同时通过科研资金的增加,还可以让所有的科研技术人员没有自身的后顾之忧,可以尽自身最大的努力来投入到基层农业技术的科研工作当中去。进而通过这些基层技术,大幅度的改变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保障我国的粮食总产量逐年得到提升、保障农业产业的安全,最终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雅静.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以及优化策略[J].基层农业技术优化,2010,20(09):90-93.
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农业发展关系着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现阶段,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发展要求,需要突破陈旧的农业发展方式,寻找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要求的有效措施,从而保障我国农业生产质量。在新环境下,农业生产必须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农业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生产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此,要完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确保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从而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设备的功能。
1我国现阶段农业机械维修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机械维修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其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机械维修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少,维修技术还有待加强;二是未重视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没有配备先进的农业机械维修设备,而且每个维修网点的经营状况都达不到预期效果,从而导致农业机械维修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农业机械的保养工作也不够完善;三是农业机械市场不够稳定,市场秩序也不稳定,常常会因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的问题而引发矛盾,维修不当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负责人员和部门并未重视对农业机械市场状况的管理,未能定期对农业机械的质量进行审核。
2完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
为提高我国农业机械维修水平,必须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的管理,严格按照农业机械维修的相关制度来实施,以保障农业机械维修的规范性。要结合相应的政策来细化农业机械维修工作中的要求和规定,从而制定出最科学和完善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在完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的过程中,要严抓无证经营和生产现象,对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以保障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业机械完好无损,符合质量标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管理部门和工商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站点的审核,以确保其合格性。要管理好每个农业机械维修地点,使其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要建立健全审查制度,重视对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质量管理,从而确保农业机械的实用性。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加大政府对农业机械设备维修的补贴力度,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2提高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水平
在农业机械维修过程中,维修质量的好坏离不开技术水平的高低,为确保农业机械维修工作的有效性,则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维修设备,为完善农业机械维修体制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以提高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使其能够掌握现代化维修技术,提高其业务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维修工作效率;要定期对农业机械维修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加强对维修技术人员的管理,以保障农业机械维修体制的有效实施;要培养维修技术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规范其维修行为,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要将农业机械维修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维修技术人员身上,以激发其对维修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投入到机械维修工作中。
3结语
21世纪是一个科技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为我国各领域的生产工作都带来了便利。在这种环境下,农业生产也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发挥现代农业机械化设备的作用,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我国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为此则必须完善农业机械管理和维修制度,提高农业机械维修技术水平,贯彻落实国家所颁布的相关政策,以规范市场秩序,改善农业机械维修现状。总而言之,对农业机械维修体制进行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有利于约束农业维修人员的技术行为,调动农业维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保障农业机械维修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
作者:陈尧刚 单位:公主岭市秦家屯农机技术推广站
1管理不够
在农业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建立规范化的种子市场,使农民能够买到放心的种子,但是现有的种子市场还是存在以假乱真、种子经营主体混乱、种子售后服务差的现象,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因为种子管理部门对种子市场的管理不够,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规范种子市场相关人员的行为。
2改进措施
2.1增强管理的意识为了保证农业科技种
子管理的水平,必须在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前,首先转变各部门对种子管理的认识,重视种子管理工作,认识到对种子进行优质管理的重要性。各部门相关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遵循一定的法律、法规,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在工作中能够做到认真、负责。
2.2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农业科技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使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规范、合理,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随时监督工作人员的行为,这种监督机制也能促使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从保障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为农民办实事。
2.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在种子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及时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培养,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对种子的质量检测能力,实行凭证上岗的制度,组织定期培训,并不断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端正态度。
2.4规范交易市场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种子市场的管理工作,建立高标准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经营的主体,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制度,对种子质量进行严格的监控,同时还应该加强种子的售后服务工作,指导农民进行正确播种,及时解答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5建立形式多样的管理办法在具体的种子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关人员在实践管理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多有效的管理方法,保证农民能够买到高质量的种子。
在农业科技种子管理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农民的利益,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必须在种子的管理过程中,根据我国《种子法》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办法,同时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种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使我国的种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高端农业;品牌农业;寒亭区
随着传统的高投入、低效益的经济增长方式所面临的瓶颈日益显著,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国际贸易环境的恶化,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高端产业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占领国际分工的优势地位的重要选择。高端产业在第一产业领域中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便是高端农业。因而,高端农业也是我国打造高端产业体系的重要一部分,对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高端品牌农业
高端农业本质上是高端产业在农业领域的具体表现,高端农业的概念界定要结合高端产业的内涵。而“产业是否处于高端,在于附加值的高低,附加值来自于技术优势与市场结构状况。”因此我们认为高端农业之“高端”关键在于其位居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高端的优势地位,即在产业链条中,凭借先进生产科学技术、生产经营理念和营销管理方式获得相较于传统农业更强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在价值链条中,凭借其控制地位或竞争优势实现高附加值,以提升利润空间。基于如上理解,高端农业不仅仅是生产开发高端产品,还包括其他通过高端服务、创意、科技要素投入实现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新形态。品牌农业指的是通过相关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取得商标注册权,具有较高市场认知度、知名度以及消费者诚信度,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农业。高端品牌农业实际上就是品牌农业的高端化,是品牌农业市场细分的结果。究其本质,高端品牌农业主要是指一种以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凭借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资源禀赋,通过运用先进农业发展理念、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文化内涵和产业发展质量,通过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和实施品牌营销,以获取产业链控制性地位和相对竞争优势,最终占据价值链高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总之,优越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高端品牌农业的前提条件,农业高端生产技术是发展实施高端品牌农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高端消费市场定位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市场价值实现的目标市场选择倾向,特色农业是发展高端品牌农业的根基,品牌创建则是高端品牌农业经营途径的现实优化选择。
二、国内外高端农业发展现状及经验
(一)日本发展精致农业和农协运作的基本情况。
日本精致农业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农业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不同的地域特色培育了不同的精致农业产业。比如北海道中部的夕张市,研究培育主导产业――哈密瓜,增加了农户收入,平均每户从哈密瓜而来的年收入达到128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3.2万元)。日本的京都市,京都的食文化受到全日本的推崇,因此京都精致蔬菜产业做的特别好。
2.设施园艺农业比较发达。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设施园艺农业。农户每建造一栋大棚或温室,可获得80%的各类补助,农户只需出资20%,就拥有全部产权。目前,日本设施园艺农业比重高达40%左右,成为日本最大的农业产业。
3.“一村一品”运动方兴未艾。“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精致农业发展的成功载体。其核心是将具有当地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在品质、营养、商品性、文化底蕴等方面做精、做细、做特,做成全国和世界一流。
4.目前,99%以上的农民都加入了农协组织。日本农协具有五项职能:一是桥梁职能,是连接政府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二是购销服务职能。农协供给农民的生产资料占农户总购买量的74%左右,农民通过农协销售的农产品达到了农民年销售额的90%以上。三是信用、保险服务职能。四是技术教育培训和生产服务职能。五是社会服务职能。主要是办医院、办文化等社会事业。
(二)平度市高端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平度市最近几年在农业高端化道路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好的高端化程度的农业产业。其中以芹菜产业的高端化发展最为突出,其注册的“马家沟”芹菜以城镇高消费群体为目标市场,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运作,已成功的打造为绿色、有机、品牌化的高端农产品,并在国内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据计算,马家沟的芹菜平均售价达到 40 元/千克,其经济效益为同期普通芹菜的 10-15 倍。
马家沟芹菜产业的高端化经验为:
1.技术创新促进产品提升。利用先进技术对原有品种资源进行保护培育,优化品种特性,使用新型栽培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强马家沟芹菜的竞争力。
2.以组织化促进产业纵向整合。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青岛琴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并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民”的高端特色品牌产业化经营模式。其中合作社是实现企业与农户联系的纽带,通过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实施标准化生产、网络化运作,提高了芹菜的产业化程度,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竞争优势。
3.品牌化运作提升产品形象。通过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宣传推介等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高端销售渠道,树立产品高端形象。
(三)国内外农业高端化实践的启示。
1.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程度较高,区域不同的气候、水土、地形等因素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内部资源。同时各地因资本、劳动力、科技要素的丰裕程度及区位优势的不同也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外部条件。在推动农业高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区域内部资源和外部条件进行客观的评价,进而确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促进生产的规范化操作,提升产品品质和品位,以获得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产业更强的竞争力,从而占领价值链高端。
2.坚持观念创新,用现代化理念经营农业。实践表明,发展高端农业要彻底摒弃传统农业的粗放式经营的方式,坚持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经营农业。首先,要树立绿色生产的理念。随着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打造符合生态、绿色标准的高品质农产品,才有可能占据高端市场,实现高附加值。其次,要树立工业化经营理念。通过企业化生产、规范化生产、品牌化运作,对农产品的标准进行严格控制,提高产品品质,同时通过注册商标、品牌推广、提高品牌文化内涵塑造产品高端形象,获得品牌溢价。最后,要创新营销观念和方式。销售环节是产业价值链中增值最大的环节之一,区域农业要占领价值链高端就必须创新营销观念,积极向下游的销售环节拓展,充分通过高端门店、高档超市、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会展等多种形式渠道扩充销售途径,对接目标市场。
3.加大科技创新与推广。科学技术进步是农业高端化重要动力因素,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进最终产品品质具有重大意义。从国内外高端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加大科技创新与推广促进高端化:一是加大品种改进和良种选育,这是促进农业高端化的重要保证;二是加大生产管理环节的科技创新与推广。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武装现代农业,提高产品的品质。
4.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实践表明,通过发展专业化的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济,还能促进先进科技的使用和扩散。在组织化的基础上,通过培育一批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是促进农业生产的高端化重要产业基础。
三、潍坊市寒亭区发展高端品牌农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潍坊市是全国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进地区,潍坊市寒亭区也早在1990年就提出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乡镇为区域、以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为主导、以加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的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集产供销和贸工农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升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农业需求的新主题。寒亭区农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存在着诸如: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限,品牌结构趋同、共享性差,品牌重叠现象比较严重;龙头带动缺乏明显成效,龙头企业之间没有协会一样的有效联结机制,多凭单打独斗闯市场,60%以上的合作组织限于技术指导与交流、初级产品有限销售等低层次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组织构架、利益分配机制、运行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促进传统农业升级,发展高效、高质的现代农业成为寒亭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高端品牌农业是应对高成本时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产出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每亩投入量的增长都高于产出的增长,而且近几年还出现了上升趋势。除了直接生产成本之外,机会成本增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部力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从1991年的39098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26594万人,21年共减少了12504万人。农业部门劳动力的减少和非农业部门劳动就业量的增加,既直接提升了农业的劳动成本,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的机会成本。近年来农民来自非农业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业收入增长,由此引起农民出现了“厌农”和“弃农”倾向。例如,目前在东部沿海地区,农民工在非农产业领域干一天体力活挣100元,非农产业领域工资收入的快速提高,拉动了农业劳动成本的快速上涨。直接生产成本上升和机会成本增加共同推动了我国农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今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业的高成本还将持续下去。
今后,中国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才能从高投入、高成本中获得高收入。现实中我们看到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我国的居民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化,在此转化过程中,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从过去的吃饱、穿暖向安全、健康、营养、可靠方向转换,特别是中国正在成长着一个庞大的中高收入者群体,他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层次更高、支付能力更强。所以除了国家对粮食等重要少数农产品采取高农价、高补贴之外,大多数农产品的发展,都要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变化,走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近年来,全国各地农业发展已经出现了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的雏形。比如鸡蛋、猪肉、大米市场已经开始分层化,鸡蛋分笼养鸡蛋、柴鸡蛋、放养配方鸡蛋;猪肉分圈养猪、放养猪等;大米分有机米、绿色米、普通米;小麦种植也有了分化倾向。北大荒米业生产的有机大米最贵为80多元/公斤,最低价格15-16元/公斤;吉林省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山黑猪,在北京占领了高端猪肉市场,小里脊标价220元/公斤,排骨210元/公斤,五花肉标价70元/公斤,而且供不应求。寒亭区位于潍坊城郊,毗邻青岛济南,交通方便,又具有传统的农业特色品牌,发展高附加值产品,走高端化、分层化、绿色化之路是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发展高端品牌农业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提供方向。长久以来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低,所提供的农产品同质化趋向严重,产品之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这进而决定了农业是一种竞争力低下的弱质产业,使得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高端农业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现代农业,在生产过程中融合了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循环农业、高值农业等诸多先进的农业实践经验,并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作为产业发展的目标,体现的是一种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同时,高端农业以先进农业科技要素投入和迎合需求升级为起点,以现代农业管理方法和发展理念引导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或通过提高农产品品位和质量,增加品质溢价,或通过控制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获得相对垄断利润,或通过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和促进产业融合,形成范围经济,表现出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发展高端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农业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方向。寒亭区在2008年就提出了建设都市农业的理念,就是要以城市区域为依托,围绕城市、依托城市和服务城市为目的,发展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和高效益的区域性农业,打造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种功能和较高生产力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农业上档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寒亭区高端品牌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寒亭区高端农业发展可以在突出区域特色、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保证产品安全绿色、打造高端稀缺产品、创建名优品牌等方面做足文章,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奇”,从而保持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政府部门应加大对高端农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面对小规模农户,发展高端农业,走高附加值之路,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各级政府应对高端农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建立不同形式的高端农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门引导当地高端农业发展,实现分层化发展。做好高端农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明确近期(三年)、中期(五年)、远期(十年)的发展目标,发展的重点区域安排,扶持政策的制定,种植品种布局等。
(二)适当整合农产品品牌。整合品牌资源,制定一个开放式的品牌资源共享机制。要由政府引导,逐步淘汰、合并一些规模小、素质低、效益差的杂乱品牌,再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为载体,创立行业集体商标,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生产操作规程、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营行为规范等行业规则,实行行业自律,建立地域性农产品品牌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以整合品牌资源,打响优势拳头品牌。
(三)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一是突出特色,完善规划。立足区域资源优势、传统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好“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二是强化政策扶持。新型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新品种推广等项目和资金,要重点支持“一村一品”村庄。三是典型示范,品牌带动。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种、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一村一品”示范村。
(四)提高产品品质推进标准化生产。一是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制度、生产记录档案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强基地优质农产品认证和全过程、全覆盖监管。二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多元机构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推广体系,实现科技队伍多元化、服务社会化、形式多样化。
(五)积极开展品牌运作,扩大影响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据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打出寒亭区的名牌,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以优势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促进优势农产品标签化流通,积极培育一批品牌农产品,逐步实现产业培育品牌、品牌促进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六)推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集聚、资源共享,推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一批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鼓励支持企业发展订单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之路,突出提升龙头企业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户就业带动力。二是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参与农业经营,在标准生产、商标注册、品牌培育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三是引导实现农超对接。推广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农产品产地对接中发挥好桥梁作用,为我区名优农产品拓展市场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覃多贵.北京市高端农业发展研究 [D].吉林大学.2012.6
关键词:有机农产业;竞争力分析;安康市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226
1 安康市有机农业的竞争力分析
1.1 矿资源丰富――“中国硒谷”
陕西省安康市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安康市国土资源公布的数据,安康市现有探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矿金矿就达到65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其中在陕西和中国位居前列的矿产有金矿、汞矿、毒重石、瓦板岩、重晶石、锑矿、锌矿、天然珍稀矿泉水等。特别是其富硒资源,据不完全调查整个安康市境内富硒的区域含量高达2.5~6.6mg/kg,横跨跨度达到近500km,为中国之最。
1.2 安康市的地理优势及特色农产品
安康市地区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区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年降雨量均在910mm左右。这样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气候,也是因为其气候的特殊原因,安康也被誉为我国中药材的摇篮。
此外本地区的特色茶叶、魔芋、中药材、油菜均具备优秀市场竞争力。根据安康市市农业局公告显示,截止2015年,安康市富硒食品产值达到233.4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24.9%),同比增长32.6%,生态富硒产业在全市GDP占比为26%。
2 安康市有机农业发展劣势
2.1 市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安康市作为陕西省境内的一个地级市,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2015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91元,比上年增加2180元,增长8.7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196元,比上年增加728元,增长9.75%。截止2015年年底安康市全境需要领取救济金的弱势群体达到近2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数63.8万人,同期减少12.3万人,虽然大幅度减少但其经济滞后的困境任为解决。经济发展滞后是当前阻碍安康市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有机农业发展观念落后
安康市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较低,任然以传统农业耕作为主,多采用的是人力与畜力结合进行农业生产,其生产力低下、机械化水平落后。而且由于区域农业教育力度不足,大多数农民仍然习惯使用化肥农药来进行耕作。对有机农业的观点不理解认识度较低,不愿意进行改变,导致有机农业产业化在安康境内推进受阻。
3 安康市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3.1 国内“绿色产品”消费观增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得我国消费者从前期“便宜消费观”,得到了扭转。人们越来越追求食品“无添加剂”、“绿色无公害”、“有机化”的属性。这种观点大大促进了当前有机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安康市进行有机农产业发展的信心。
3.2 安康市政府高度重视
安康市市委市政府已意识到安康市要发展,必须从绿色、生态出发,打造“绿色陕南”和“和谐安康”。不断派出工作组推进知识下乡、科技入村,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迈向高质量、高水平的绿色化生产行列。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交通、电力等基础,寻找更多更大的销售市场,以确保农产品的出售不受阻碍。
4 对安康市有机农业发展建议
4.1 加强生产链的建立
加强安康市地区农产品生产链条的发展,保证各个生产链条齐头并进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政府要进行基础农业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艺,有效的延长有机农产品的产业链,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力度,产- 加工- 包装- 销售一体化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与养殖业合作,构建地方有机肥生产链,减小成本,扩大生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2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打造金字招牌
有机农产业不能仅依靠农民自身或者生产加工就能做大做强,必须依靠政府或者科研机构对产品进行研究或者创新,比如可以共同培育新型农业品种;改良或创新新兴培育技术,提高种植技术;加大力度研发无公害保鲜、贮存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贮存。
参考文献
[1]王运浩.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发展成效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0(2).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经济转型
1农村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升级的变化过程。立足于我国国情,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可观,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农业发展到位,国民经济整体实力才会上升,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农村经济发展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在进步的同时仍然留存着一些尚未改善的难题,比如农产品质量不佳,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完善,农民实际收益低,环境污染日益加重,投入到农业发展中的土地面积大幅减少,资源瓶颈,农村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农村产业结构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与考验。对此,领导者与决策者应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从实际出发,先改善陈旧观念,再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与进步,加快转型速度[1]。
2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
2.1立足生态优势,加强环境建设
发挥生态优势,加强环境建设,着重打造生态农业品牌。要建立绿色创新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要做好基础建设,农田水利设施要完备到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设施也要完善。加大农业生产机械化力度,更大限度地省时省力。将简单劳动力向全面发展型劳动力转变,让农民不仅会种地,更要会经营。人才的转型是解决农村经济转型最根本的方面。其次,发展生态农业,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生态模式,在注重生态效益的同时达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实现一定的社会价值。
2.2把握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开发
把握乡村地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进行合理开发后,能使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展特色农业,要注意扬长避短,扩大生产规模,地方特有的农产品、特色景观、旅游业、独特的乡村文化等方面都可以作为农村经济转型与发展进步的重点发展对象。在发展特色农业时要注意合理开发,时刻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设施体系的高质量与完整度,做好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如大气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提高绿地覆盖率等[2]。
2.3发挥基地优势,积极开拓市场
发挥农产品原料产地的基地优势,多领域、多角度、多方位积极开拓市场,发展创汇农业。在确保区域农产品高质量标准、高健康标准的同时,注重发展出口产业,将视野对准国外市场。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制定完善的生产-加工-企业对接-出口流程,建立起完善的一体化体系。建立专门的领导团队,重点研究国外市场的需求动态,与国内市场进行比较与分析,制定成熟的经营策略。发展创汇农业,除了积极着眼于国外市场,还可以加强与对外企业的联系,间接地扩大市场规模与品牌影响力。
3推动农业经济转型的策略
3.1公共服务转型
政府机关要多关注农村经济发展动态,在公共服务领域相应地出台一系列惠民惠农的政策。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为农民最新的农业市场信息,了解农民需求,扩大服务范围。另外,增强政策,完善农业经济发展领域的保险服务,加大对农业机械、畜牧产业、种植产业的养护与保险力度,做到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降低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可抗性风险程度。
3.2充分整合信息资源
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要做到充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农业信息的即时化与整体化。相关部门应着手建立统一的信息收集与分析中心,推出全方位、多领域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使得农业市场的相关经济数据能够及时传播到位,便于农民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也可以在平台内进行交流与互动,一方面经济领域研究者可以了解农民的需求与问题、农业生产中的长处与劣势,另一方面农民可以获得权威专业的农业知识,用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方法进行农业生产[3]。
4结语
农村经济转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这将是一场工程浩大、历时持久的硬仗,其复杂程度不言而喻。而一旦完成农村经济的转型,其创造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也将不可估量。因此,要完成农村经济转型,一定要有坚持到底、艰苦奋斗、钻研探索的精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经验、自我更新,创新发展模式,在理论指导与自主探索中不断前进。
作者:刘利娟 单位:内黄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张涛.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思路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2(7):5-6.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农业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影响
1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农业经济发展是促进我国建设特色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了大规模的出口贸易,加快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但是,从我国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资源的减少、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恶化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我国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国际出口贸易中的竞争地位,利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及计算机技术,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农业高效率生产,为我国农业进出口贸易提供动力保障。
1.2深入研究和改革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
近年来,加强农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进出易贸易额的思想战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深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经济发展学、生态学以及社会经济学等研究工程。在宣扬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能够很好的与生态可持续发展实现融合,说明农业经济发展必定会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手段,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深入改革和研究是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必然需要[1]。
1.3我国农业发展需要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国际出口贸易发展仍然不太理想。在世界市场经济快速变革的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不断的进行改革,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原料、资金和劳动力,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坏境,许多地区土地干旱严重,资金调转困难,现代技术设施落后,这些问题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因此,必须要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解决。
2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2.1缺少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正确运用信息化引导能够积极的帮助农业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来看,相关部门对农业信息交流和整理工作并不到位。例如,市乡两级没有与农户之间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很难为农户提供更好的市场需求信息;农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交流问题,二者缺少信息交流的载体,不能使农户更好的掌握有效的信息参考,影响农户的收入水平。
2.2生搬硬套
不同地区的地质、自然条件、农作物需求以及农业发展政策都存在着很多差别,因此,在进行农业经济改革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相关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措施,相关部门应该正确引领农户进行耕作发展,建立独特的农业发展机制,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结构。
2.3资金缺乏
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体力劳动者是农民,农民的收入以及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都需要获得国家金融方面的扶持。因此,要让农民感受到农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就必须提高农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生活水平,没有投入就没有回报,政府要加强对农业发展的资助,才能提高农作物的高产量高质量,促进我国农作物的出口贸易发展。
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农业在国际贸易往来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口贸易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农业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农业为人们提供生活所必须的食品。此外,农业的发展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使其成为了独立的部门,推动了国际出口贸易的发展。
3.2农业发展为进出口贸易做出的贡献
农作物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食品,其市场需求只增不减,农业原料也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要材料。许多农业落后的国家必须要依靠进口农业产品保持农业发展的平衡,因此,农业经济发展能够提高进出口贸易往来,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2]。
3.3农业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功能
1)粮食安全:农业发展为国家提供基础的粮食储备,保证我国粮食的自给水平,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建立粮食安全保障,实现我国宏观发展战略。此外,出口粮食在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能为粮食短缺的国家提供食品保障。2)环境发展:农业发展必须要管理土壤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循环种植农作物给予土壤养分,保护了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发展在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化研究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国际进出口贸易往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米高扬 李彦松 安思诺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