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5: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产业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S9;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433-05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创新方式,成为新时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价值增长的最主要源泉与动力之一。学术界对产业融合阐释,始于信息通讯业,被认为是狭义的产业融合。实际上,除了信息通讯领域,产业融合还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乡村旅游产业由休闲农业和民俗旅游两大部分构成。从形成机制上看,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型产业。北京市是国内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最早的城市之一,具备良好的农业资源条件和旅游发展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活动已从单一的“农家乐、观光采摘”逐渐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功能一体化方向转变。乡村旅游产业关联性高、综合性强的特征,决定了加大乡村旅游产业建设力度,已成为推动城市与乡村良性互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研究,多聚焦于乡村旅游业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模式和路径等方面,且研究方法多以定性为主,而从产业融合视角,测算并分析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度及其影响因素比较显见,本研究采取灰色关联方法,选取影响北京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指标,测算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分析影响农旅产业融合的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1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是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已知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的有效控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乡村旅游业与相关联产业可以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具有模糊性、随机性、信息不完全性,即灰色性,内部存在灰色量和灰色关系。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数据时间系列较短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较好分析结果。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参考序列Yi和比较序列Xi;然后采用均值化处理方法消除量纲,得到Yi'(t)与Xi'(t);再求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的绝对差:
可得各年产业之间各综合关联系数γ(t)。各灰色关联系数变化范围为[0,1],其值越大,关联性越大,反之越小。
2 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度测算
2.1 指标选取
为测算农业与旅游融合度,本研究选取了2005-2013年反映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其中,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特征的指标有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水资源利用率、农业生态服务价值、设施农业收入、农林牧渔固定资产投资额等6项;旅游产业主要指标有游客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星级饭店和旅行社劳动产出率、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A级及以上和重点旅游景区数等4项。为便于比较,经济数据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表2)。
2.2 结果分析
由表3可知,2005-2013年间北京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平均值为0.814,农旅产业融合度处于上等水平。从变化趋势看,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点出现在2010年(0.885),之后逐渐下降,最低点在2013年(0.712)。
3 北京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指标选择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等因素。此外,还存在政府与机会两个辅助变量。根据“钻石模型”,产业融合主要改变了相关产业上述6个方面因素而形成了各自的优势。为此。本研究选取了乡村旅游总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旅游业总收入3个指标,测算乡村旅游产业与农业、旅游业的关联关系。同时,分别从市场需求因素、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政府政策等5个方面,共选取了10个指标。分析影响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障碍因子。为便于动态比较,将研究时期划分为2005-2008年和2009-2013年两个时段。对于经济数值以1978年不变价计算,以消除物价影响。
3.2 结果分析
计算结果显示,所有指标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5(表5),说明所选取的指标对乡村旅游业收入的关联度都很高,对乡村旅游的影响都比较显著,所选择指标合理。
3.2.1 乡村旅游与旅游业、农业的融合度较高 乡村旅游与旅游业、农业的融合度分别为0.778和0.647。乡村旅游收入与旅游业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同步增长,且与二者融合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乡村旅游与旅游业融合度高于农业。从2005-2013年统计数据看,北京市乡村旅游业总收入年增长率达到13.54%,分别比农林牧渔总产值和旅游业总收入年增长率高8.98和4.2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推动北京旅游业发展,增强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能力,对拉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也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3.2.2 市场因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最为突出 对影响农业与旅游融合的各因素,按融合度大小排序为市场需求因素(0.751)>农民组织化程度(0.749)>基础设施(0.702)>农业科技水平(0.687)>政府政策(0.678)。其中,市场需求变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市场需求指标中,私人轿车拥有量与乡村旅游收入关联度(0.818)最高,其次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0.720)和农民人均纯收入(0.716)。从变化趋势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乡村旅游收入呈现同步增长趋势,二者与乡村旅游收入融合度也不断增长,这表明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乡村旅游具有拉动作用。与二者相反的是,私人轿车拥有量与乡村旅游融合度却呈现下降趋势。尽管近年来北京居民私人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达到15.35%,超过乡村旅游收入增长率,但二者融合程度在降低。这表明私人轿车拥有量的增长,已经不能拉动乡村旅游发展,
3.2.3 基础设施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呈现下降趋势 反映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3个指标与乡村旅游融合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公路网密度(0.719)、观光园数量(0.700)和民俗接待户数量(0.686)。从2005-2013年的变化趋势上看,北京市公路网密度、农业观光园数量和民俗户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98%、3.17%和2.02%,但3个指标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关联度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0.112、0.109和0.166个百分点。这显示,发展公路网(包括农村公路),增加观光园和民俗户数量,已经对乡村旅游收入增长不具有拉动作用。北京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从扩张资源及基础设施的数量向提高服务质量上转变的阶段。
3.2.4 现代科技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代表农业科技水平的两个指标――农民计算机拥有率、人均农业技术人员,与乡村旅游关联度分别为0.754和0.619。从近9年发展趋势看,农民计算机拥有率年均增长率达到9.42%,但人均农业技术人员年均增长速度仅为1.7%,幅度不大。在两个时间段中,农民计算机拥有率与乡村旅游关联度变化不多,但万人农业技术人员与乡村旅游业关联度增加幅度较大。这表明,技术人员的农业技术推广及应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在促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计算机在北京市农民家庭的普及,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增加硬件数量向加强农民培训的软件服务上转变。只有提高硬件物质的使用效率,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对推动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挥促进作用。
3.2.5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市场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与乡村旅游关联度较高,达到0.747。近年来,北京市专业合作组织数量逐渐加大,截至2013年底,北京市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6010家,合作社入社成员总数24.1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24.4万户,占全市从事第一产业农户的70%以上。在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变化与乡村旅游收入同步增长的同时,二者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在逐渐加大。表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于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2.6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乡村旅游产业关联度降低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业经济增长、农村社会进步、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物质基础。政府涉农政策影响着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领域和农村非农产业,进而也影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近年来,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北京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按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从2005年的35.75亿元,增加到85.02亿元,增加了一倍多,年增长率达到11.43%。固定资产投资与乡村旅游收入都是同步增长,但从两个时间段上看,二者关联度从0.730下降到0.630。表明刺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拉动作用已不明显,
4 政策建议
4.1 “双轮”驱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仅是后起新兴产业所渗透融合的对象,而且。正是农业的基础地位和作为“母亲产业”的特殊性质,为这些后起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技术创新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可能,组织发展把融合过程推到运作层面,从而把产业融合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因此。加快技术创新和培训经营主体,是驱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两只重要“车轮”。一方面,加大现代高新技术在旅游项目开发上的应用,为产业融合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企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增强农业被融合和主动融合的能力。
4.2 增强旅游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活力
旅游业作为高成长业,对拉动乡村旅游产业具有较强作用。为此,需要进一步拓宽旅游市场,推动城市与乡村形成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抓好乡村旅游示范点和精品线路的建设。树立典型,打造品牌:丰富旅游产品组合。打造多功能一体化的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会展、节庆等重大活动,加强乡村旅游宣传。不断创新旅游业与乡村旅游业互动方式,促进两个产业的充分融合。
4.3 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升级
乡村旅游硬件条件建设已经对乡村旅游经济增长不具有拉动作用,但随着城市和乡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乡村旅游的消费需求仍在不断增长。北京市乡村旅游产业已从扩张资源数量、满足物质需求向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精神需求上转变。因此,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拓展旅游产品功能,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旅游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享受。
读《重新思考文化政策》
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认知及其变迁
文化认同与民族工艺品的优化开发
制度创新与中国动画的内生进化
试论网络自制剧的知识产权运营
从《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看文化资本主义
中国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变迁”
文化公民权与当代城市治理策略
文化社会治理是文化管理的新机制
文化流动与文化公共领域治理模式转型
文化产业集群互助融资担保机制构建研究
影视产业版权质押贷款难点分析
“非遗”的认知困境与保护路径
城市文化功能空间构成及其治理探析
我国乡村文化治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价值·主体·文化:文化政策解析
论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的性质地位
文化评奖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
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深圳文化产业升级研究
创新融合: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趋势与路径选择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综合评价研究
丽江民族文化产业集群产生的动力机制研究
“互联网+”时代演艺业的创新与发展
云经济时代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再造
运行机理、金融支持与文化产业发展
价值链耦合中的文化产业集群效应与关联度
艺术品金融化:“价格背离价值”倾向的反思
文化驱动下民族旅游开发社区主导逻辑研究
文化外交视域下“一带一路”的现实与未来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嬗变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公共财政支持党报党刊发展的理论政策研究
现代性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性保护
江苏文化产业园发展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
文化竞争力诉求下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决定要素及指标体系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政策评估体系的指标、结构与模型
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文化产业的转型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对主要矛盾
大格局中的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历史与当代的视角
反思与重构: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遗产与文化安全
中国(上海)自贸区建设背景下的文化保税实践创新
为万世开太平——论当代中国文化产业中文化政策的建构
精神、物质与社会——理解文化生产的三个维度
戏剧表演艺术演出票价探究——基本实证研究视角
文化规制的自生自发演化:来自人类学与脑科学的证据
经济学视域下保护文化的主体性:政策依据与路径选择
从文化强国到文化隆盛:以文化产业探索韩国发展之路
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转”
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云南旅游产业来说,转型升级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助力全面小康建设;转型升级就是要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新动能。
“十二五”时期,云南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8.4%和26%,旅游总收入先后跨越1000亿、2000亿和3000亿大关。201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6%,对全省经济的综合贡献达到13.52%,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日益凸显。旅游业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当作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旅游产业国际化竞争持续加剧,呈现出很多新趋势、新态势、新挑战。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主动顺应潮流、从容应对挑战,在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有所作为。
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旅游发展新态势。旅游产业作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摆脱危机、重振经济的重要抓手,将保持远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我国已经进入全民旅游和以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新阶段,预计到2020年,我国民年出游率将达到人均5次,形成每年超过60亿国内旅游人次和2亿出境旅游人次的海量市场。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新趋势面前,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把握机遇,在旅游产业的国际国内大市场中抢占主动权。
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旅游变化新趋势。随着各国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旅游者激增,促使旅游产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融合化。旅游产业与非旅游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生态、农业、旅游、休闲结合日趋紧密,传统观光游向体验游、休闲游、度假游、生态游、文化游加速转变。二是国际化。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中国游客、2000亿美元旅游消费,将吸引沿线国家8500万旅游者来华旅游,将拉动旅游消费上千亿美元。三是智能化。预计2020年我国在线旅游对整个旅游产业的渗透率将超过20%,1/5的公民旅游将通过在线方式实现。四是高端化。旅游者将更注重旅游过程的独特性、体验性、功能性和品质性,“高精尖”旅游产品市场需求将快速扩大。五是生态化。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日益强烈,生态旅游以及旅游方式的生态化将成为主流。面对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适应和引领新趋势,继续发展和丰富旅游产业发展的“云南模式”,增强在国际国内旅游产业中的主导权。
转型升级才能适应旅游竞争新挑战。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竞争中不进则退。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避免在当前旅游市场格局调整中被边缘化,进一步促进云南旅游产业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才能促进旅游产业新发展。当前,云南旅游产业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资源开发和运作模式,旅游有效供给、高端供给不足,旅游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足,传统观光产品占比较高,休闲度假和新业态新产品较少,高品质旅游文化活动匮乏,国际国内大型旅游企业偏少,自创、自主品牌不够,旅游市场秩序屡见失范,旅游人才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发展不快等问题,成为制约云南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短板,亟待通过转型升级尽快加以解决。
进一步明确“转什么”
破解难题,工作才有针对性。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我省建设旅游强省的必然途径,泛泛而谈势必落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痛点”,在转观念、转方式、转模式上取得共识、实现突破,才能保证转型升级取得实效。
转变思想观念。未来3―5年,我们将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切实打破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思想禁锢,把转型升级作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着力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全力推动旅游迈入转型发展快车道。
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将更加主动地适应旅游需求的新变化,立足优势和特色,突出规划引领,积极创新转型升级的方式和方法。坚持出大思路、谋大手笔、成大格局、获大效益,“铺天盖地”地实施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并推出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项目。进一步激活社会资本活力,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旅游投资开发,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融资模式创新。
转变管理模式。按照推动全域旅游、大旅游发展的思路,围绕综合产业发展和综合执法的需求,加强旅游大数据等“智慧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行旅游综合管理,大幅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效率。
进一步明确“向哪转”
“朝阳模式”是一个都市农业功能齐备、结构完整的体系。它囊括了:
——循环经济模式。如蟹岛绿色生态农庄以生态农业为轴心,走环保产业化运作路线,建立废弃物处理、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系统,常年生产新鲜有机农产品,营造田园式生态环境,形成生产与观光联动、农游合一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模式。以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为特色,着眼城乡融合,力求田园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既是城市居民的乐园,又是农民增收的市场。
——特种养殖模式。种养有特殊营养价值、观赏价值或药用价值生物,通过挖掘养殖产品的新奇性、特殊性,提升经济效益和附加值。
——加工配送模式。以精品蔬菜加工配送为特色,利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种养、加工、配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体育健身模式。以回归自然的健身休闲体验为特色,开发多样化、时尚化、趣味性和挑战性并存的绿色健身项目,以马术、高尔夫、汽车运动为特色,以金港汽车公园、西坞乡村马术俱乐部为代表,发展绿色俱乐部经济。
——绿色产业模式。以农村地区大面积绿地为载体,以郊野公园和按绿地面积3-5%的比例兴建的绿色产业项目为代表的产业模式。朝阳区目前实现了四五环沿线每3公里就有一个郊野公园的建设目标,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透过“朝阳模式”,我们看到了休闲农业的换代升级。休闲农业的消费群体大多是都市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时代的到来,北京、上海等特大都市的人们对休闲农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年复一年,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体验农事等一系列单调的活动,虽然郊野乡村的生态环境依然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游客更渴望在农业旅游中体验新奇、时尚等现代休闲娱乐元素,而创意手法的巧妙运用则可将这些元素渗透于休闲农业中,适应和满足了市民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
今天忙碌在大都市里的人们,寄予休闲农业的期望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他们要求休闲农业能和日常生活更紧密结合起来,能为自己带来更多的便捷,能给子女教育带来辅助,能为食品安全添一道保障。
陈确的性善论
“性即理”与“心即理”本义辨析
关于构建我国跨境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思考
劳动关系中罢工自由入宪的可行性分析
“死亡之城”与大都市的未来
汉代政治型都市文化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型都市的影响
香港和新加坡城市综合体建设的启示——以中环和IONOrchard购物中心为例
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留日士官生与民初军革研究
20世纪英国离婚动因的内在考察——基于社会性舆论的转型分析
1970年代的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述论
FDI对我国内资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分析
嵌入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乡村治理研究
吴梦窗苏州仓幕时期淮安词考辨
论乾嘉汉学与文学的同构
母性·妻性·女性——论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中的母亲形象
我国出口果蔬食品农残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改革的思考: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从欧盟与我国有关法规的对比看有效防止食品非法添加的途径
《奥义书》关于宇宙、事物自生性的过程论思想
试论舍勒伦理学中的社群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信息哲学思辩
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术权力探析——基于对高校权力结构的审视
儒家思想的生活特质
面向生活本身——“儒学生活向度”的另类阐释
儒学与现代化之契合如何可能
从信仰层面看儒学与现代社会之关系
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探讨
运动式治理与地方政府治理转向——以N县社区建设为个案
必然、实然与应然:高校法律援助机构服务社会研究
证据的可反驳性——对高科技证据材料的防御
20世纪英国离婚法变迁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英美法不当得利制度适用探析——以反垄断领域超高定价为例
论编写现代地方史志的异同点
杨荫榆与“女师大风潮”
唐休璟晚年历官考论
产品内国际分工条件下我国产业升级路径探讨
基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取向研究
袁殊编办《文艺新闻》的策略和社会影响简论
苏州城市文化的诗性特征
唐代江南的都市醉歌
科学结构、科学革命与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罗伯特·施佩曼的善恶观论析
略论中国祭祀礼仪中的宗教精神
净空的佛教观探微
佛教伦理与吴地人的生存方式
中国农村工业化及其环境污染的原因初探
安全与公平正义的视野下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探究
“人肉搜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挑战与对策
论公众人物隐私权的保护和限制
嫌疑人近亲属受牵连境遇重塑
唐政府贬降官员的几个原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农村农业仓库述论
浅论英国“农业革命”中贵族乡绅的历史定位
利益集团博弈与决策均衡点的形成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机电产品贸易收支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与广东为例
吴梦窗重午系列词及楚伎新说
加大投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
夯实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以“生态文明乡村”创建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将农村的规划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下大力气健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全镇新增文化大院23个、农家书屋12个,农村图书总量达到8万多册,建设文体健身广场21处,建设文化墙70处,制作安装各类文化宣传看板1600多个,为龙泉大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以庄户剧团为平台,搞好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在全镇范围内建成文艺演出队52个,剧团6个。积极筹措资金购置演出服装、乐器,实现文化队伍建设专业化。
完善基层文化站点建设。建设包含农家书屋(村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在内的文化大院,配置文体活动广场,建立相应规模的文化活动中心,并充实完善设施设备,向群众提供图书、报刊、文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筹措资金改扩建镇综合文化站,设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多媒体演播室、多功能活动厅等,使之成为以文化娱乐为主体,集教育培训、信息共享、健身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推进群众文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镇农村闭路电视基本实现户户通,推动了我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全镇52各村全部设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规范接收站建设工作,配备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定期组织群众观看相关节目,学习相关理论政策、技术技能、文化卫生等,丰富了村民的知识,开拓了村民的视野,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贴近群众,开展惠民益民工程
开展“四德”工程。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全面深化群众道德教育。在机关,从党员干部的个人礼仪入手,加强了公共礼仪、见面礼仪、公务礼仪、文明言行规范等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共计开展培训活动18次,累计达450人次。在各村,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依据,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依托,开展了各式各样独具特色的“道德讲堂”活动,共计开展活动32次,涉及全镇52个所有行政村。
全面启动“夕阳红”工程,一是加强生活补贴,为9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生活补贴,10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二是送去免费体检,为全镇60岁以上老人送去免费体检;三是开展亲情慰问,每逢节假日,为老人送去米面油,送去政府的温暖;四是开展“结对子”,全镇机关干部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分帮照顾全镇老人,倡树尊老爱老之风。
举办“生态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全镇生态文明家庭率达92%。重阳节隆重表彰全镇20位“孝德之星”,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倡导尊老爱幼,弘扬孝德文化。
开展“六送”活动。深入各村开展“送科技、送知识、送文化、送种子,送健康、送温暖” 的“六送”活动,组织专家向村民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出资67.8万元为全镇百姓订阅《农业知识》,为各类各层次人群订阅报纸杂志4000多份:为党员干部、村民代表送去了《致富快报》、为教师送去了《教育报》、为小学生送去了《学习报》、为乡村医生送去《医师报》、为镇直单位负责人、农村干部送去了《领导文萃》、为老干部送去了《健康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从群众出发,为群众着想,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的工作思路。
开展文化汇演活动。聘请区文广新局为龙泉量身定做剧本、谱写歌曲,在全镇组织了生态文明大巡演活动。目前,全镇已组建37个文艺演出队,6个庄户剧团;成功举办“庆三八文艺汇演”、“五一文艺调演”、“庆七一文艺汇演”等一系列活动,参演人员达1500多人。
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全年共在社会各类媒体发表稿件300余篇,不断完善龙泉政府网,并开设官方微博,形成舆论宣传强势,极大提高了龙泉的知名度。
坚持村为主体、多方合力原则。强化村级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的地位,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加大对贫困村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帮助、服务和支持,切实构建县负总责、乡抓协调、村为主体、农户落实、多部门配合的扶贫工作机制。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原则。针对水产畜牧养殖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按照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以及多产业融合发展思路,指导帮助贫困户做规划、选产业、促脱贫。
坚持长短结合、持续增收原则。既放眼长远,打造优势支柱产业,增强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能力,又立足当前,发展短平快增收项目,确保完成每个年度、每个阶段特别是今明年有脱贫摘帽的农户的脱贫任务。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原则。充分应用精准脱贫识别成果,加强对水产畜牧养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科学规划养殖产业发展,制定“一户一方”措施,做到帮在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户有更多的获得感,确保增收脱贫。
送政策落实强农惠农措施。指导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等;积极研究,更好地整合和发挥政策、项目和资金等各类帮扶手段的效用,确保这些帮扶要素落地见效,切实推动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
送技术提升致富脱贫能力。结合农业生产和动物防疫要求,加大水产畜牧养殖业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种苗有效供给。针对贫困村的特色产业需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菜单式培训方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等活动,开展养殖技术、加工技术、乡村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农民工转移等培训服务。
帮助制订养殖产业扶贫规划。帮助和指导贫困村找准优势产业,制订水产畜牧养殖产业扶贫规划,把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纳入县乡总体规划中,努力做到“四个一”:有一个整体产业规划,一张产业布局地图、一个精准实施方案、一个任务进度时间表。明确帮扶思路、扶贫对象、产业项目、责任主体、帮扶形式、实 施年度、脱贫年限等内容,将水产畜牧养殖产业脱贫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有序推进养殖产业精准扶贫。
帮助找准适宜的脱贫产业。指导贫困村制定“十三五”养殖产业脱贫规划和精准到户的年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贫困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养殖资源,结合当地养殖习惯和农民意愿,把握养殖产业当前实际和发展趋向,定准脱贫产业的选择,找准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找准切切实实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做到超前谋划、认真规划。
帮助规划创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区。指导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村屯,因地制宜创建水产畜牧养殖产业示范区,推进发展休闲渔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协调发展。
帮助培育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帮助和引导贫困村根据发展实际,推动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让农民更广泛享受优质的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和信息服务,让农民更直接有效享受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政策。
帮助建立产业脱贫信息平台。帮助和指导贫困村建立养殖产业脱贫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养殖产业现状(规划)资料、制作电子地图,结合精准脱贫识别成果数据等,为科学发展养殖产业提供信息参考。积极对接区内外企业,收集提供务工就业信息,推动贫困村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开展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关键词:渝东南;乡村旅游;社会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043-02
渝东南地区是指以黔江为核心的民族地区,包括括黔江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所辖区域。地区既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多样的自然生态、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又有红色文化、巴渝古老的黔中文化、盐丹文化、土司文化等众多的历史人文遗产。渝东南地区手持重庆众多“旅游名片”;如:酉阳桃花源、石柱黄水森林公园、秀山洪安边城、彭水阿依河等较多景区景点。
渝东南地区一直以来较远离川渝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中心,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重庆市其他地区。欲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迈进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为此,如何通过开辟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以促进该地区全面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1 重庆旅游业发展趋势研究
据中国国家旅游信息中心报告材料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26.4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7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元;旅游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功能不断扩展,产业素质不断提升,我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
重庆市旅游局预计到2012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6250万人次,年均增长25%;旅游总收入达1550亿元,年均增长30%;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96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0亿美元;就业总量达195万人。到2015年年底,力争全市年接待旅游过夜游客达1.08亿人次,年均增长20%;旅游总收入达3000亿元,年均增长25 %;入境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亿美元,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外汇收入进入西部各省(区、市)前3位、全国主要旅游城市前10位;旅游产业就业总量(直接与间接就业)达250万人。但同时《重庆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指出: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主要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向乡村旅游延伸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欠账大。
通过对上述情况的综合分析,重庆市市政府在《重庆市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突出主城区都市旅游以及精品景区打造,推进区域旅游纵深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在空间上的拓展和相对均衡,把“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成为“山水都市旅游区”,把“两翼”分别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构建“一区两带”旅游业发展空间格局。
2 区内乡村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交通通达不高。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已正式通车,大大改善了渝东南地区交通不畅的原貌,但是渝东南地区景区景点主要分布在远离地区中心的偏远山区,组团分布密度不高,渝东南地处山区交通网络覆盖尚不全面,这使交通业成为制约当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大瓶颈。
(2)资金流量短缺。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景区景点大部分位于偏远山村或革命老区,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老、少、边、穷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很难有多余专项资金投入到旅游资源开发。
(3)项目开发单调。一般以纯自然旅游观光和“农家乐”餐饮服务为主要类型,其他的体验型、度假型少。表现为特色不明显,文化内容相当缺乏,开发不够成熟,设施配套不够齐全。旅游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乡村旅游市场需求。
(4)管理较为滞后。渝东南地区农家乐基本上是当地农民自主、自发的经营行为,缺乏一个统一性的管理销售机构,导致该产业在地区经济链条上很难做大做强。
(5)系统人才缺乏。渝东南地区属于边远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受当地社会经济欠发达的客观条件影响,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专业的旅游业管理性人才,且由于自身的社会经济欠发达因素,很难吸引外部人才的流入。
(6)宣传力度不足。目的地认知程度不高渝东南乡村旅游缺乏统一的目的地形象与促销口号,且各自为阵、力度不足。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宣传方面力度弱、主题不鲜明,乡村旅游的营销意识与手段都有待加强。
3 区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农村人口占绝对比例的渝东南地区来说,一是有利于提供出众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为旅客提供吃、住、行、游、玩以及小商品服务,大大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二是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城郊贫困地区虽然地处城市近郊,但由于各种原因,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落后,产业结构都比较单一,一般都是以维持生计之农业为主。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渝东南地区农村由单一的农业产业向以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转移。促进该地区向非农业化和城镇化转型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的提升。四是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旅游使人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通过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旅游者与农民之间、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4 区内乡村旅游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文化产业;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28-03
引言
文化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和文化服务等精神产品的产业,包括图书报刊业、媒体信息业、表演艺术业、文化旅游业等等,既有经济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是最具持续发展力的产业。中国农村幅员辽阔,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将更多的农村文化资源纳入文化产业范畴对发展文化产业有重要推动作用,还可以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密切城乡联系,增进城乡交流合作,对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发展状况是全面了解各区域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而提出有效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基础。
一、构建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价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对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评估进而制订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一整套指标体系,作为一种工具,该指标体系的研究范围放在与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直接相关或密切相关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手工艺品制作业、民间文化艺术业、广播影视业、印刷业、音响业、文化事业等。当然,随着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变化,农村文化产业统计所界定的内容也将会不断地变化和拓展。要科学地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必须运用数理统计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文化产业的发展并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的大系统,要从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目标出发,抓住重点,不重不漏。(2)可度量原则:指标应易于定量评价,尽量选用确定性指标,多用分析评价指标,少用描述性指标。必须选用模糊性指标时,应尽量选择易于定量评价者。(3)客观性原则:指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减少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易于客观评价。(4)可比性原则:选择涵义明确,口径一致的评价指标,建立动态可比和横向可比评价系统。(5)可操作性:在设计指标时应尽可能利用可量化、容易得到的统计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
二、农村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构建要研究区域的农村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由总指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个层次构成(见下页表1)。
(二)评价指标的说明
总量指标是反映农村文化产业总产值、增加值、总就业和新增固定资产等占该地区比重的总体指标,它反映了农村文化产业在财、人、物方面的最基本概况。政府投入指标从政府部门建设文化产业机构,配置从业人员以及财政支出等方面反映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视与支持的指标,政府投入是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市场需求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地区是否具有文化消费能力的指标。后两项指标反映农村的文化消费情况以及文化消费在农民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反映文化在农民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产业绩效是主要衡量农村文化产业经济就效益的指标,反映文化产业的盈利能力,其中固定资产产出率用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新增固定资产之比得出。社会效益反映当地农业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的效果以及农民对文化产业的态度。
三、基于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
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农村文化产业的因素进行排序和敏感性分析,为所研究地区的文化产业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一)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文化产业总指标为目标层、一级指标为准则层、二级指标为方案层建立递阶层次结构。递阶结构由上到下存在支配关系(如图1所示):
(二)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咨询有关专家对产业总量规模、政府投入、市场需求、产业绩效、社会效益等指标反复两两比较,根据重要程度构造六个数值判断矩阵,这六个判断矩阵分别是相对于总指标,各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矩阵A―B;相对于产量总规模指标,各三级指标相对重要程度比较矩阵B1―C;同理构造其他矩阵:B2―C、B3―C、B4―C、B5―C。其中A―B为一级矩阵,其他矩阵为二级矩阵。以A―B为例,判断矩阵的形式(如表2所示)。
其中aij为指标i相对j的重要程度,通常使用1~9的比例标度。各标度含义如下:
1表示两个指标相比,同样重要。
3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稍微重要/有优势。
5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比较重要/有优势。
7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十分重要/有优势。
9表示两个指标相比,一个指标比另一个指标绝对重要/有优势。
2、4、6、8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且aji=1/aij。
(三)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和它的特征向量W,将W标准化后得出某级别指标相对于上一级别指标中某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即排序,其分量Wi为相应指标排序的权值。运用AHP软件计算A―B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得到各指标的相对总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4867,
0.0720,0.1324,0.2648,0.0441 。为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需要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对于1~10阶判断矩阵,RI值(如表3所示)。
当CR=
同理可得到各二级矩阵的通过一致性检验的权重计算结果,汇总最后结果得到表4。
(四)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层次总排序
对农村文化产业评价指标运用AHP软件进行层次总排序,C1到C17各指标所占的权重依次为0.2209,0.1354,0.0368,
0.020,0.0736,0.0128,0.0061,0.0531,0.0249,0.0967,0.0107,0.1716,0.0323,0.0608,0.0301,0.0104,0.0036。可以看出C1,C12,C2,C10,C5 等对应的农村文化产业总产值占该地区总产值的比重、该地区农村人均文化产业增加值、农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该地区增加值的比重、该地区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农村文化产业总产值占该地区第三产业总产值比重等指标占有较大的比重,总指标对它们的敏感性较强。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
一、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基础
2009年,江西省政府印发《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务院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和谐秀美乡村建设工程的若干意见》,对我省发展绿色型食品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省生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对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优势。水资源总量1416亿平方米,耕地面积4230万亩,林地面积15900万亩,森林覆盖率63.1%,鄱阳湖是全国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大型淡水湖,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江西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且交通便利,有利于食品的运输与产销衔接。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绿色食品产业,促进了全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产业化水平较低,精深加工不足,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融资困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市场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等等。
二、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长期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国内有影响、中部有特色的相对完整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初步完成食品产业的战略布局,精深加工程度稳步提高,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企业集团,粮油加工、肉禽加工、淡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茶叶、白酒等特色产业地位进一步凸显,基本形成集约型、质量型和创新驱动型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
预计到2015年,粮食加工全省大米加工产值达到400亿元。形成5个以上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植物油加工:精制山茶油产值达到60亿元,培育5户亿元的山茶油龙头加工企业、1户山茶油加工企业上市融资,肉禽制品加工:全省肉禽加工业产值260亿元,培育3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淡水产品加工:全省水产品加工产值达100亿元,年加工处理鲜活水产品100万吨。培育5亿元以上水产加工与出口示范企业5家,白酒:全省白酒产量达到30万千升,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利税达30亿元。四特酒销售收入实现百亿元突破,果蔬加工:蔬菜加工处理能力达到200万吨的水平,全省柑橘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比例达90%以上,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果蔬加工业产值150亿元,茶叶:全省茶叶总产量达到10万吨,总产值达80亿元。
到2017年,政策支持体系更加完善,绿色食品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生产基地规模稳步扩大,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显现,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
未来全面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示范区。
三、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重点和途径
(一)粮油加工
充分发挥江西省粮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适度发展国家政策允许的粮食深加工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系列化和多元化发展。
1、大米加工
稳步发展大米初加工。整合大米加工产能,稳步扩大加工规模,不断增加产品品种,加快发展主食产业。顺应消费节奏加快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趋势,以农超对接为抓手,加快发展主食产品的技术水平,适度发展大米精深加工。
2、植物油加工
壮大油茶的生产规模,采用和推进先进的压榨萃取技术,加大对新兴技术与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提升油品品质,加大油品的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提升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能力,进一步开拓油品市场的完善和延生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二)肉禽制品加工
在全省畜禽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优秀传统肉类食品资源,大力推进肉禽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肉类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做大、做强、做优生猪和家禽两大优势产业。
1、肉类加工
大力发展分割肉、冷却肉、包装肉,积极开发方便、安全的熟肉食品,采用先进技术规模化发展西式低温肉制品等产品,以现代化消费理念为导向,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食用的肉制品,开发肉类加工专用的生物技术,促进产业化示范,不断改善肉制品加工品质。
2、禽制品加工
培育和壮大禽类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发方便、营养、安全的禽蛋加工产品,大力发展各式肉禽制品和再制蛋,研究开发发酵鸡鸭肉、鸡鸭肉肠及火腿肠,鼓励特色传统肉禽制品整合资源做细做精,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提高禽类副产品的深加工,加快淘汰低产、病残、无经济价值的产蛋鸡,并对该部分资源进行加工。
(三)淡水产品加工
依托鄱阳湖水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淡水产品加工,扩大加工能力,增加产品品种,推动江西省水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扩大水产品出口,提升水产品加工利用率,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增加水产类深加工制品的开发力度,开发精深加工系列制品,进一步开发水产弃物研究,强化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提高附加值,力求做到生态环保。
(四)饮料制造
1、白酒制造
充分发挥江西省“特香型白酒”的优势,扩大传统固态发酵优质品牌白酒产量,改善和提高名优白酒质量和风味,以江西省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载体,开拓省外市场,利用生物技术对酒糟和糟渣进行深加工生产,利用异地改造、产业园区建设等形式,突破国家的产能扩张限制。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总结表彰大会,认真总结旅发大会筹办工作,隆重表彰在旅发大会筹备期间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动员和号召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继承和弘扬“不畏艰难、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好花红精神,不断巩固和扩大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打造环贵阳经济带“乡村旅游”升级版和最美“山水田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刚才,陈宇部长宣读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决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四家班子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参与筹办工作的组织者、建设者、志愿者和参与者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惠水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今年8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全州第六届旅发大会交由我县承办,这既是对我们的充分信任,也是对我县的重大考验。在短短的2个多月筹办时间里,为承办好一届“圆满、出彩、精彩”的旅发大会,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州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县紧紧围绕“涟江好花红、美丽乡村游”主题,坚持周密部署、高位推进,当好“东道主”、打好“组合拳”,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向州委、州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得到了与会领导、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认可。
两个多月来:我们始终把迎旅发、办旅发作为一项光荣艰巨的政治任务。根据州委、州政府提出的“举办一次旅发大会、推出一个精品景区”的指示要求,我县紧紧围绕州“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严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红线,在景区的打造建设上努力做到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展现。筹办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全体动员、全民参与,一切围绕旅发、一切服务旅发、一切服从旅发,使筹办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全县干部职工、广大群众等都以不同形式参与建设,奏响了“个个都是东道主、人人都是志愿者”的大合唱,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县四家班子、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合力同心、众志成城、通力协作、无缝对接,做到“一个中心决策、一个声音传递、一个标准落实”,形成了科学统一、高效有力的组织指挥、工作推进、服务保障等系统,充分体现了我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两个多月来:我们始终把迎旅发、办旅发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始终坚持跳出旅发看旅发、跳出旅发办旅发,改变“以会办会”的传统模式,以项目倒逼工作,以发展凝聚人心。全县上下坚持抓项目、扩投资,抓调整、促转型,抓发展、惠民生,把承办旅发大会与大力实施全省“5个100工程”结合起来,与加快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建设结合起来,与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实现增比进位突破结合起来,全县呈现出“投资增加、转型加快、业态创新、民生改善、形象提升”的喜人发展态势,走出了一条旅游业助推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发展新路子。
两个多月来:我们始终把迎旅发、办旅发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契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把打造“山水田园城市”作为最大的景区,加大对贵惠、贵兴高速公路及贵惠城市干道等可视范围内村庄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大力推进城市交通、水系建设、景区路网、文体设施、公交站点和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改造,建成了3.62公里金橘大道、9.6公里旅游步道、1560户布依风情寨和45户“农家乐”、38家“乡村旅舍”等一批规划好、标准高、功能优、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围绕“乡村旅游”品牌,在好花红镇引进省农科院、贵州利惠农业开发公司和嘉琪水产养殖公司等企业13家,创建了以精品蔬菜、时鲜水果和特色养殖等农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25个,带动农民群众发展金钱橘、生姜、刺梨、精品蔬菜和花卉苗木等专业合作社56家,参加会员达3000余人,解决群众就业5000余人,预计年均可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真正实现了旅游产业带动民生事业发展,加快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发展步伐。
两个多月来:我们始终把迎旅发、办旅发作为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窗口,始终坚持借力发力、借势造势,充分整合各类传统媒体资源和新型媒体资源、本地媒体资源和外地媒体资源,对惠水“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宣传推介,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聚焦了省内外的目光,充分展现了惠水热情好客、开放包容、豁达大气的崭新形象,提升了惠水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新浪网、多彩贵州网、金黔在线、贵州日报、黔南日报、贵州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台、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等50余家中央和省州主流媒体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宣传报道旅发大会盛况。大会期间,省内外100余名企业家齐聚惠水,现场实现
招商引资签约项目21个,协议引进外资194.4亿元,其中我县成功签约项目5个,协议引进外资63亿元。两个多月来:我们始终把迎旅发、办旅发作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重要舞台,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不断凝聚、传递和释放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正能量。全县各级干部职工、企业家、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不讲报酬、不计得失、不分白昼、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环境改善、安全保卫、道路保畅等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譬如:好花红村村支书王恩达同志,虽然年逾60岁,但仍然坚持80多个昼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展现了一位产党员的信仰和忠诚;在项目推进建设一线,廖武和、戴年雄、张乔忠等同志不分白天和晚上,亲自挂帅,长期坚守在工地一线;尹绍红、孙玲等同志巾帼不让须眉,关键时刻总是冲锋在前,以严谨的态度、过硬的作风把各项工作做到了细致、精致、极致;贵州方天泰房地产开发公司、美瑞特、鸿瑞花卉苗木等企业,在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所有的目标任务,展示了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在大会筹办期间,还有很多先进的集体和个人,他们与时间赛跑、与困难比拼、与风雨同行,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为旅发大会增光添彩,在此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届旅发大会是全州近年来举办的一次筹备时间最短、景区建设难度最大、文化旅游融合最好的一次重大会议,是州委、州政府对我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能力作风的一次大考验、大检阅、大展示。通过全县上下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我们展示了“惠水速度”,弘扬了“惠水精神”,凝聚了“惠水力量”,提升了“惠水形象”,创造了“惠水奇迹”,这些必将在我县发展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届旅发大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思路决定出路、压力催生动力、实干创造奇迹、团结铸就辉煌;再次证明了我们46万“好花红”儿女敢办大事、能办大事、会办大事、也办得成大事。当前,在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奋力谱写惠水小康梦的壮丽篇章,让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在“好花红”故乡变为美好现实。
下面,结合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我讲八个方面的意见:
第一,要进一步找准和明确旅游发展定位。对旅游产业来说,定位就是地位、就是卖点、就是品牌、就是名片。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发展定位既是号召力、更是竞争力。在这次会议上,我们明确提出打造“涟江好花红,美丽乡村游”,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好花红”文化品牌经过多年打造,已经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有比较好的基础;二是县委、县政府在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中,明确提出把“好花红布依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为环贵阳经济带“乡村旅游”升级版和全省“乡村旅游”精品工程,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三是与传统观光旅游相比,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是推动旅游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主攻方向。全县上下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要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圈两翼”发展战略,要抓住“两高”经济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全县各种旅游规划、项目编报等均要围绕这个定位来开展,要始终坚持把抓旅游投资、上旅游项目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要工作,要学会无中生有、小题大作地来抓项目、推项目,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良好势头,不断提高谋划生成项目、向上争取项目、推动实施项目的能力。
第二,要进一步坚持和强化产业理念。旅游业是朝阳产业、黄金产业和无烟工业,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显著特征。旅游业与一产融合能够形成乡村旅游,与二产融合形成工业旅游,与三产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从而不断催生复合型新业态。全县上下要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发展理念,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大产业来认识,把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树立工业、农业、城市等都是旅游资源的理念,要将旅游业与百鸟河“三生”数字小镇相结合,打造观光城镇新业态;将旅游业与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相结合,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将旅游业与工业园区相结合,打造宁旺风力发电等系列观光工业。同时,要突出把旅游业作为惠水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点产业来抓,充分发挥惠水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凉爽舒适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康体休闲、养生养老和度假旅游等产业,走出一条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路子。
第三,要进一步挖掘和开发旅游产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既是看景区,更是品文化。要按照“文化引领、特色吸引、环境优化”的要求以及“一带两区多点”的布局,集中力量打造好涟江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带,好花红布依寨、好花红欢乐岛山水实景演出两个区域,九龙寺、野梅岭、琴山逸响、东山生态园、燕子洞等多个景点,把我县涟江大坝独特的自然资源,把好花红浓郁的布依民族文化资源,把羡塘、断杉独特的喀斯特景观,把摆榜、宁旺高原特色风光作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真正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要将现代创意理念贯穿于全县少数民族旅游商品的设计、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对雅水枫香染、摆金苗族刺绣、长安扎染等民族特色商品进行包装策划,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更加凸显宜居宜业、宜游宜购的环境,不断增强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
第四,要进一步培育和创新旅游业态。要紧紧依托我县“好花红”布依民族文化资源优势,瞄准目标和预期市场,积极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产业业态。要以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水生态等会议和赛事在我县召开为契机,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会议培训、休闲旅游、康体健身、乡村旅游、自驾旅游等休闲度假业态,积极开发农耕劳作、农业采摘、野外攀岩、科普探险等体验旅游项目,加快发展野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等体育健身活动,不断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里、情感、审美享受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用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体验型旅游方式转变,带动休闲旅游产品生产、销售,吸引休闲旅游产品生产企业落户惠水生产。同时,结合百鸟河“数字小镇”大数据网络平台,着力打造户外运动装备交易平台,带动户外运动装备制造业发展,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产品链和价值链。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要素保障。围绕现代乡村旅游发展“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加快涟江大坝“环坝公路”及30公里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积极做好贵阳至兴义城际铁路、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等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主动对接,全面融入贵阳及贵安新区,协调推进环贵阳经济带“贵惠长龙”四县循环路网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连接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公路,加快构建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
,大力改善旅游可接入条件;积极改善旅游住宿、餐饮、卫生、通讯等服务设施,使旅游者“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大力发展旅游出行服务业,加快培育和引进旅行社、旅游客运等旅游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旅游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服务的科技化、信息化、个性化提升旅游产业的现代化。第六,要进一步培育和打造旅游品牌。建设好、打造好旅游品牌,对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好花红布依文化乡村旅游” 品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一批农耕观光、生态避暑、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等景区,配套建设会议中心、主题酒店、体育运动设施等项目,延伸旅游产业链,进一步打响好花红“乡村旅游”这一品牌。同时,按照省内一流、州内领先的要求,集中资金、资源、人才、技术,突出抓好全省“100个旅游景区”——惠水涟江度假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布依水乡欢乐岛、好花红千户布依寨、野梅岭森林公园、好花红文化广场、琴山逸响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七,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营销模式。要紧紧围绕“贵广高铁”、“沪昆高铁”即将开通的发展机遇,按照政府负责“形象营销”、媒体负责“内容营销”、企业负责“服务营销”的思路,把我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等作为惠水旅游营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不断提升惠水旅游产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采取在主流媒体投放品牌公益广告和城市宣传片,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利用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全覆盖。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到贵阳及省外主要旅游客源地设立旅游办事处,建立旅游营销网络,形成多平台、高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营销推广格局,不断提升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八,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机制。全县上下要以本次旅发大会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全面放大“旅发大会效应”,全力抓好后续各项管理工作,确保相关旅游产品、设施建设得到有效管护。要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管理机制,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为突破口,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主体和市场主体。要加快县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实体化建设,选强配齐办公室班子,突出选好业务精、技术强、敢担当、能战斗的业务骨干和班子成员,为我县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要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将政府资金重点投向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其纳入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计划,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同志们,可以说,2014年是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一年,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一年,是攻坚克难、持之以恒、跨越赶超的一年,是创新突破、加速崛起、走向辉煌的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再接再厉,拿出必胜的信心、决胜的勇气和攻坚的力度,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抢抓争快、大干快干,坚决打赢2014年的这场收官战。
结合当前岁末年初工作,我再强调两个方面问题:
(一)抓好年末各项重点工作。一是增比进位工作。要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加强对35项经济运行指标钻研分析,全面盘点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梳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大与省州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对接、沟通和汇报,科学把握各项指标之间的支撑匹配关系,深入挖掘潜力,主动找准对策,确保各项经济指标实现科学统计,应统尽统。二是对上和对下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对上考核,各分管联系领导要亲自过问、立即安排部署,部门主要领导要主动对接汇报,加大跑上工作力度,及时解决考核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下考核,县委政府督查室要迅速启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围绕年初既定目标,积极强化措施,从传统的资料考核向实绩考核转变,确保考核更科学、更有效。三是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各相关单位要结合年初安排的任务抓好推进、跟踪和落实,对在建设的项目要加大推进工作力度,对未启动的项目要加快启动建设。此项工作由县委政府督查室牵头,按照“一周一督查一报告”的方式开展督促检查。四是秋冬种工作。由县农工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及各镇(街道)配合,充分利用当前的好天气、好气候,加强对秋冬种技术的指导和协调服务,积极帮助农户解决资金、技术、物资等困难,多渠道、多方式助民增收。五是森林防火工作。全县上下要认真吸取和总结森防工作经验,县林业局、森防办和各镇(街道)要超前谋划部署,严格做好森林防火和林木管护工作,严禁森林火灾的发生,不断巩固和扩大生态建设成果。六是维稳工作。县人社、、公安、维稳办等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要把矛盾纠纷排查、社会治安整治、“讨薪上访”等问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及时协调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七是妥善安排好群众生活。县民政部门要高度关注今冬明春孤、寡、残、困等弱势群体的安危冷暖工作,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帮扶救助工作;各镇(街道)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下岗失业人员、受灾群众等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吃、穿、住、行等现实问题。八是安全生产工作。县安监、工信、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企业及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坚决防止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关键词】高尔夫产业 旅游业 海南
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现状
经历了近30年的时间,中国高尔夫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受成本、政策、技术和文化理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尔夫产业在中国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进入门槛较高,消费高尔夫的大多数是企业的老板、高级商务人士和部分政府官员。由于高尔夫的独特魅力,其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旅游商务产业的促进作用不可小视,因此,必须认真地加以研究。
海南有30家高尔夫球会,分布在海口、博鳌、兴隆、三亚四大片区,其中海口占60%以上,这四大片区是海南主要旅游区,拥有浓郁的热带滨海风情和海岛风光,高尔夫球场周边齐全的星级酒店、旅游景区、温泉、海滩等度假旅游设施,四季如春、长夏无冬的季风性海洋气候,使高尔夫球运动同休闲度假完美结合,这是海南高尔夫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突出特色和资源优势。海南建省之后,特别是2009年底国务院批准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以来,旅游业成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海南目前已经营业的高尔夫球场的数量居广东、北京之后,排在全国第三位。
国内高尔夫产业发展趋势
高尔夫运动大众化、平民化加快。高门槛产业到了它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总会有从贵族到平民,从只有少数人享有到大众化的普及过程。
高尔夫运动将通过国际大赛推动东西方融合,促进发展。通过举行明星赛、世界杯比赛等高质量、有影响力的赛事,特别是国际性的高尔夫赛事,不但可以让本土职业选手在竞争中加速发展,让企业学习到国外先进的赛事组织和管理方法,而且还可以产生良好的赛事影响力和拉动力,使中国高尔夫与世界接轨,缩小中国高尔夫和世界的差距,推动中国高尔夫的发展。
大众传媒在推进高尔夫产业发展上作用更加明显。由于观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绊脚石,普通百姓缺乏对高尔夫运动的认识,造成了国人进入高尔夫领域的障碍。大众传媒机构要对此多加宣传,消除国人的顾虑,只有这样,才能弘扬高尔夫精神,推广高尔夫运动,传播高尔夫资讯,加快高尔夫产业发展。
高尔夫产业将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型。一个市场发展成熟、优势突出的产业通常是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发展起来的,在高度市场化竞争的大环境下成长的产业更具生命力。而政府的作用应该转移到监督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行业规范标准方向上来。
体验式消费高尔夫是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的消费思维模式的转变,体验消费高尔夫运动已走进大众生活,因为高尔夫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休闲娱乐,是一种生活样式,是一种时尚消费,其精神和理念是可以体验的,大众从高尔夫运动当中体会到的不单是明媚阳光、清新空气和养眼绿地,还有内心精神生活的快乐与满足。
更加重视高尔夫人才的培养。这里所指的人才包括高尔夫管理人才和高尔夫职业选手。当今世界的竞争更大程度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人才成为第一生产力,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必须要有充足的高质素人才来作支撑。要建立国际高尔夫培训学院,培训专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培训高尔夫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高尔夫产业收益分析
如果运作有序,一个18洞球场一天极限接待容量为280人次,因为台风和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造成不能打球的时间以35天计,理论上海南球场全年可接待打球的时间为330天,全年接待量为9.24万人次。按极限接待容量的70%计,每年接待量为6.47万人次,以每人每场平均消费800元计,一个球场每年创造产值约5500万元。以每个球场占地1100亩计,则每亩土地年创造产值约5万元,远远高于土地用于一般经济作物与粮食的产值。高尔夫球场如果能充分利用价值更低的荒坡地、山地、石漠地和荒滩地等,其经济、社会价值还更大,效益更明显。尤其在海南这样有大量未利用土地的经济落后省份,这一优势更显突出。下面以海口其中5家高尔夫球会进行说明。
美视五月花国际高尔夫球会是27洞108杆国际标准锦标赛球场,球场占地1800亩。
海南西海岸高尔夫球会总占地为2100亩,是18洞PGA国标赛事型球场。
海南东山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是18洞72杆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球场占地面积1860亩。
海南依必朗高尔夫球会是集18洞72杆国际标准的锦标赛球道和高尔夫客房别墅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园区。球场占地1950亩。
海南台达高尔夫球会是海南省第一家高尔夫球会,占地1600余亩,拥有18个国际标准球道。
高尔夫产业相关带动收益
高尔夫球场对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海南球场在征地建设和日常经营中雇用了拆迁安置范围内的大批农民,到球场做球僮、草坪养护等工作,使周边农民失地不失业,离土不离乡,解决了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有效帮助周边农民脱贫致富。海南球场平均员工在300人左右,其中约70%雇用的是球场周边的农民,有的农户父母在球场做草坪养护,子女在球场做球僮,大大地改善了球场所在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同时也提高了本地人口的综合素质,使许多农家子弟寻找到明确的人生方向。一名球僮在球场经营旺季,月均收入可达4000~6000元,年收入超过3万元。球场附近的农户,若每户有一名球僮,则该户便可基本脱贫。
改善海南的投资环境,推动招商引资,提高海南的国际形象和对外开放水平。高尔夫已成为世界几乎所有重要国际会议期间的必备内容,成为世界政商精英和现代成功人士对话交流、增进友谊的流行社交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商务、贸易成交量约20%是在高尔夫球场边打边谈、边走边谈中达成的。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亚龙湾,每年要承接数百个政府机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等举行的各种高规格会议,几乎高端的会议都安排有高尔夫内容。尤其是近两年新建的海口观澜湖度假村,融合高尔夫、温泉度假、国际论坛赛事等产业,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打造出旅游新业态亮丽名片,可以说高尔夫改变了海南相对封闭和缺乏现代文化氛围的不利局面,对于改善海南投资环境、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招商引资,提高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和对外开放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