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农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农业是在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学科的技术和原理,进行科学的统计,把当代的科学技术和传统的农业科学结合到一起,创建把农业种植生产、发展管理和环境保护治理有效的综合起来的具有可实施性、效益较高的新型农业综合体系,实现生活和生态上的有机统一,也是实现农业发展与水土资源及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特别应对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均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农业是一种前景很好的发展形式。
1.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
1980年,在宁夏举办的农业生态经济学术讨论会中,生态农业的第一次被提了出来,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俊先生开创了生态农业研究的先河,专注研究生态农业在各地的应用以及发展生态经济带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我国目前的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优选,尊重大自然规律,考虑环境承载力,提倡合理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利益、生态保护的互相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以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骆世明教授也是生态农业领域中有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提出了生态补偿制度,通过生态品牌、生态旅游发展生态农业,不仅保证了生态效益,还保证经济效益。我国生态农业方面的发展不仅具有战略性,同时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它在包含不同类型的生态经济模式的同时,也包含了各种生态技术的发展模式。
2.常见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反映了生态农业的具体表现形式,生态农业的建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脚踏实地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失败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土地现状、资源情况、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区,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发展适当的生态农业模式,逐渐形成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生态农业技术,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1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
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需要依靠当地的农业资源,致力于发展植物种植、动物养殖、农产品的加工处理的综合循环经济模式,多方面进行扩展,推动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
2.2立体式复合循环模式
集种植、蚕桑、养殖为一体的立体式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依靠当地的农业资源和蚕桑资源,致力于发展植物的种植、桑蚕的养殖,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将动植物的生产和资源的利用有效的结合起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3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把秸秆作为整个循环的纽带,综合利用秸秆饲料、秸秆燃料,以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作为主体,构建“秸秆、燃料、用户”“秸秆、饲料、养殖”的循环模式,使农业循环得到更好的发展。
2.4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集动物粪便燃料、粪便化肥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利用畜禽粪便池产生沼气,结合各种设施进行农业生产的技术、畜禽的合理养殖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池肥料植物”“畜禽粪便沼气池燃料用户”的产业循环链,使当地的养殖产业和种植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05.064
Study on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WEI Xi-ling1,GUO Qing-xia2a,WANG Yan2b
(1.Hubei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rade,Wuhan 430079,China;2a.Tourism Development Institute;
2b.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coupling of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dilemm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pling coupling principle and fiv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tourism;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 development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生态农业”一词,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由美国密苏里大学土壤学家从土壤学视角提出[1],20世纪30年代先后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世纪80年代生态农业开始在中国兴起,从原始的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多元化、生态化及规模化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行转变。伴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享受现代化和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向往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田园气息,对乡村的原始魅力充满期待,渴望远离城市喧嚣,沉浸于传统的铁犁牛耕、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生活。因此,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势在必行,研究两者的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不仅能满足广大旅游者的乡村旅游需求,丰富旅游业空间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极大地延伸并拓宽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但是现代生态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式发展可能导致乡村传统魅力的消失,改变旅游者追求的原始乡村意境。所以两者耦合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局部保留来传承乡村的地方性文化,实现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高效耦合发展。
1 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机理
耦合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下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产业融合日益明显,产业耦合成为研究热点。高楠等[3]以耦合模型为基础,对西安市的旅游业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最受关注[4-7];另外也有一些学者[8,9]对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借此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拉动整体产业升级。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是以二者的良性互动为基本前提,通过彼此依赖、协调、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联合。其耦合机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农业需要综合性的发展优势和农业耦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1 农业需要综合性的发展优势
传统农业在种植业方面所占比例过重,内部结构欠合理。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转化,改变了以往非生态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更加重视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综合性不强,很多农业资源仍处于封闭状态,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而旅游业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挖掘其特色价值,能够极大地促进第一产业的资源优化,大幅度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农业产品进行旅游加工之后便注入了观赏休闲价值,产业链得以延伸整合,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途径,带动土地及劳动力的合理利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乡村更好更快地发展与进步,极大地发挥综合性的发展优势。因此,从现代生态农业的角度而言,与旅游业耦合,是农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1.2 农业耦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世纪,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增多,再加上城市化人口数量上升,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旅游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渴望通过旅游来放松自己,借助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来享受生活。与此同时,工业化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量物种不断消亡,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情感呼之欲出,渴望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向往农村的绿色环境与地方特色。现代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则给旅游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平台,在高科技与生态化农业生产过程的基础上融合了多种旅游形式的独有特色,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乡村旅游中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见识到科技旅游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奇妙的科技景观,还可以享受到生态旅游中独有的原生态景观和特殊的地域风貌。旅游业与现代生态农业的耦合发展,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农业的内在需求,又能拓展旅游业的空间和内涵,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4.2 现代农业与局部保留传统特色的旅游相耦合
某种意义上而言,现代化是对原始传统的一种否定与升级。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汲取了历史与科技发展的精髓,但是对原始传统的回顾与学习却是了解农业历史发展脉络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一定的区域来保留与原始传统农业相关的生产方式、传统作物或织布机、铁犁、铁锄、铁耙、风车、水车、石磨等农具,汇集多种与此相关的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录像资料等,借助旅游之力来传递农业文明气息,展现农业的原始吸引力。此外,旅游业还可以深层次地挖掘园内水果、花卉和其他植物的历史故事,充分体现农业的历史教育价值。在把握各个年龄、性别的游客市场的基础上,通过神秘感来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利用水果、花卉和植物等设计精美的艺术品吸引女性消费群;利用高科技的无土栽培方式、新奇的物种等吸引成年人消费群;利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农具等的对比展示吸引男性消费群;利用整个园区的生态环保意识、寓教于乐方式吸引青少年市场,尤其是学生群,可以与当地的学校等教育机构达成协议,定期组织一部分学生前往体验学习,丰富其课余生活。
4.3 保护与发掘乡村文化,现代与历史相耦合
乡村文化是农业与旅游业耦合的精髓所在,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耦合的过程中应该以保护与发掘乡村文化为核心。通过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生产出来的高科技农业产品,在旅游者看来并没有多大程度上的乡村特色价值,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效果。因此,两者耦合时应强调乡村文化的重要性,充分发掘乡村的手工艺特色。这些手工艺大多取材于自然农业资源,以农作物或乡村生活废弃物为原料,体现了民间社会节俭的传统观念,鼓励在节约原则之下的无限创造力。独特的乡村手工艺作品,如草柳编织、炕席、纸笸箩、雕刻、塑作、陶瓷、金属工艺、刺绣纺织等,融合了乡村文化的现代与历史元素,均为乡村传统文化的代表。可以对这些特色鲜明的手工艺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纵深开发,将其发展成为实用性较强的餐具、家具、家居装饰或者旅游休闲用品供旅游者购买,既能充分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又能很好地发扬与传承乡村文化。
4.4 现代农业的先进性与传统农业的绿色性相耦合
据医学报告显示,当人们置身于农村清新绿色的环境中时会感觉非常舒适,植物的香味作为空气维他命,对人体机能有一定的理疗功效。现代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可以将现代农业的先进性与传统农业的绿色性相结合,深入挖掘现代生态农业资源的绿色功效,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以保健疗养功能为主题,满足旅游者休闲之余仍能满足强身健体、美容护肤的需求。乡村曲折的道路、复杂的地形等本身就是天然的养身场所,在此基础上可以再配合设计一些与农事体验项目相结合的活动项目,让游客玩得尽兴,也养得安心。此外,不同的水果、花卉等均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可聘请国内外知名厨师取其可食用部分加以烹饪、设计,营造一种温馨浪漫的氛围,让游客体验到别具一格的“盛宴”;还可以利用果子、树子等榨油,利用水果、花卉和其他植物等制作特色菜肴以及不同口味风格的冰淇淋、果汁饮料、特色小吃等,使游客不仅在“吃”上大开眼界、大饱“嘴”福,同时也有益于身体健康;另外针对女性消费者,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水果、其他花卉、植物来设计天然的泡澡浴,实现美容护肤、强身健体、舒缓压力等功效,一举多得。
关键词: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 农业政策 绿色食品 农产品安全
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养生。这一日渐吸引大家关注的产业,越来越被中国众多企业所重视和参与,甚至连美国大使都在淘宝卖起了大樱桃。从联想注资3000万进军新农业开始,这块曾经悄无声息的领域开始热闹起来,究竟生态农业有多大的魅力,让众多商界大鳄们趋之若鹜起来?
那么,生态农业在中国有着怎样的机遇呢?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都为中国农业的多样性提供了保障,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群体,生态农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古语有云,食色性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口腹之欲”,无论菜系还是街边小吃,民以食为天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骨子里的东西。然而,在今天,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从婴儿毒奶粉导致的大头娃娃事件,到人造假鸡蛋,再到转基因食品充斥超市柜台,人们发现自己每日入口的食物居然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越来越多的国外农业产品也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而国外的农产品也越来越吸引国人的眼球,不仅仅是因为国外农产品的种类丰富,还因为对国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更多的信心,而这一片不应该称之为蓝海的蓝海,人们的需求越积越多,市场机会越来越大,为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预备着发生的前提。在社会大环境中,一方面是环境的肆意破坏,人们生存环境的日渐恶劣,环保意识的大激发和污染恶果的不断凸显,另一方面是国家大环境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发展绿色工业,加大治理污染企业力度等一系列举措,生态一词越来越不容忽视地跃入商业意识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速,中国制造在风靡全球的同时,在产品安全和污染的层面越来越多地遇到挑战。国人在大范围的抢购香港奶粉的同时,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同时,也在期待着中国生态农业的崛起。
那么,生态农业在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
生态农业对于投入成本要求较大,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基础支持前期运作。对于发展生态农业,成本可以说是众多挑战中相对最容易解决的一个难题了。因为生态农业有着相对较长的投资回报期,且受到自然环境和气候资源的限制,这就要求投资人对投资回报期要有相对的资金和时间准备。生态农业对于农业化学品的限制严格,这就需要有安全有效的技术和流程来控制生产过程。无论是杂交水稻还是化肥农药的普遍推广,亦或是种子品种的控制,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同时给消费者身体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广为人知的。然而如何能够在有效控制产量的同时,又能控制化学药品的投放和农业产品的食品安全,无论是在流程上还是在合作方式上,这都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挑战。当今中国工业污染的普遍存在,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中国目前还处在污染治理的初期,重工业严重地区,土地污染,农作物同时亦受到严重影响,畜牧业产品也因为工业污染带来的影响而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健康。污染的治理一直都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生态农业能否在中国良性发展,中国的污染治理依然是其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为追求短期利益驱使生产者不顾及农业产品安全,有悖生态发展要求进行生产,这也是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无论是注水牛肉,毒奶粉,还是假鸡蛋和人工酱油,抑或是福尔马林浸泡仿佛便于运输的水果,这种种因为短期利益趋势而进行的短视行为,不仅伤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更加伤害了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任和消费热情。如何控制生产过程的安全健康从而挽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不容忽视地面临着这一挑战。农产品的产量也是影响生态农业在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产品需求量巨大,对于自有渠道的供应商和生产商,他们面临着短期利益驱使的同时,还面临供应需求的压力,一方面要保证采购商需求的满足和保持价格优势,另一方面为节约成本,一系列的“人造”产品不断涌现,媒体越来越多地曝光其中的极端例子,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农业现在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系列农产品问题引发了国人对农产品的信任危机,一方面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大家也期待着能有一种购买方式和渠道能够保证他们的健康权益。每天媒体都在曝光各种农产品安全隐患和引发的事件,这更是让国人对中国农产品产生了不信任。
那么,生态农业在中国会有怎样的发展呢?
在中国发展生态农业,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以作后盾。相关生态农业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能有效调控和监督农产品安全,而政府这个中国最大的中枢“企业”,在生态农业这个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生态与否,很多时候取决于大环境,而大环境却更多地受政府政策的直接影响,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政策扶持将会是生态农业企业的一大助力,极大地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推广成本。中国目前的农业虽然以小规模农户为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农场主和大规模作坊也已成为主流趋势,商农合作对于中小型生态农业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节省技术和土地等资源投入,另一方面,降低管理成本,只需要一套有序的管理监督机制就可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督。参与生态农业的企业在与农户直接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节省投入成本,又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农户本身对农产品的质量负责,在农商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合作模式和供需协调,实现双赢。与此同时,采取适当方式对生态农业产品进行适当宣传,也是生产商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宣传对于消费者有着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是让大众了解产品的终极途径。对于生态农业来说,透明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大众了解生态农产品,接受生态农村产品,这块绿色商业才能蓬勃发展起来。让消费者参与到生产环节,让他们对每一步加工都放心,保证生态农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透明公开,允许消费者的参与和监督,这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体验营销就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宣传方式参与到生态农业宣传中来。体验营销可以让消费者直接深入到生态农产品的第一线,甚至可以加入种植养殖,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家庭作坊,农场认领等体验营销方式来直接激发口碑,而口碑传播又能直接促进信任,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方式。
在生态农业的运作环节中,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生态农业的品质保证在于它的绿色安全,输送及时,方便卫生,而如何使生态农产品一方面能够有序且迅速地提供给消费者,另一方面没有库存积压,及时输送产品到指定渠道,对于企业来说,是必须考虑的重要环节。从供货到送货,这一系列的环节都要求着生态农产品企业要做到高效精确,能够及时地对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并第一时间协调供货。这就要求生态农产品企业要有着敏捷精悍的供应链系统。而优秀的渠道管理又是生态农业在企业发展的又一重要保障。如果一个企业有着优秀的经营渠道,能保证自己的农产品第一时间进入消费者手中,那将大大降低库存和物流成本,保证服务时间的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时间要求。农产品是一种生活必需品,不仅仅是在消费者的餐桌上,更是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独特需求,尤其是生态农业产品,更是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客户需求,而在拥有优秀渠道经销的前提下,及时的物流供应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企业的物流足够迅速精准地送达渠道和客户,对于从事生态农业的企业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当企业的生态农产品被广为接受,越来越多的人信赖和购买产品后,售后服务就成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农产品的售后服务不像电子产品售后服务一般及时和可量化,农产品的售后服务一般可以概括为对于自身产品的监控系统的一个环节。
在生态农业中,资金技术合作是一个基本条件,如何使自己的农业产品真正实现生态?是单纯的靠天吃饭?还是依靠技术实现新农业生态?中国农业目前一大部分实现机械化种植,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研究出抗旱抗虫的生态农产品,最高限度控制自然风险,这是目前中国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又一个关键点,也是生态农业企业要面临的一大挑战。吸引国内外的农业科研成果,广泛运用于企业农业产品的同时,一定保证产品的原生态和安全,因为这是生态农业产品的立足点,是基础,是绝对需要被保证的,需要严格的鉴别科学成果并运用才能实现生态安全和取得消费者信任。
中国的生态农业虽然面临从环境污染到信任危机等等的严峻挑战,但是它所面临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现在国内的农业环境受到很大挑战,但满足了国人生活需求的同时,却带来了质量的负面影响,而在这一条件下酝酿出的对生态业的需求也是越来越显露出广大的市场,而面对这块市场对于企业所需求的全新的监管结构和技术需求,将是未来生态农业企业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最终,谁能攻下这片硬土,都将改变农业市场的现状并成为最后的赢家。
参考文献:
[1]中国生态农业[M].气象出版社,2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长期以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主要发展发向[1]。生态农业是依靠生态工程技术建立的与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模式[2],较之传统农业,其人力、物力投入较少,能源消耗量少,对环境污染小,是协调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桂林市发展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和必然性
桂林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水资源充足,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为优越[3]。由于未实现工业大规模化生产,境内水土污染较轻,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发展生态农业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传统农业下资源利用率较低,易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受限于人口、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桂林大规模发展常规农业所导致的资源与生态问题比发达地区更为突出[4],扶持生态农业成为桂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2发展思路
桂林市农业综合实力在广西较为突出,粮食、果蔬产量始终稳居广西前列。桂林生态农业发展起步较早、模式较多,拥有较为成熟的循环农业技术,但由于桂林市总面积较大、资源分布多样化、区域特征差异化,整体发展难以保持一致性,部分地区未探索出最佳发展模式,收效一般。基于此,要落实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现实条件,因地制宜,立足于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完善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协调农业开发和生态治理,加强农业循环技术研究,持续改进原有模式,增强农业后劲力。具有发展经验且技术较为成熟的区域,可进一步扩大循环农业规模,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分区发展情况
结合桂林市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立足于长期的农业实践,以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产业为目的,依据各地农业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容量和农业发展根基,实行区域化布局。
3.1优化发展区
包括临桂区、灵川县、兴安县、全州县、永福县、平乐县、荔浦市。以上地区是桂林粮食、果蔬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基础较好,要坚持以农为本理念,巩固农业生产主导地位,兼顾环境治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创新农业模式,强化循环农业,稳定粮食、水果、蔬菜生产,推广优良品种,打造优势品牌,发展休闲农业。全州县商品粮产量大,是著名的“桂北粮仓”。该县在生态农业生产发展中,紧抓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禾美稻香现代特色核心农业示范区为例,在该示范区内大力推广种植双季稻、超级稻,集成机械化种植、绿色植保等现代技术,实行“稻-灯-鱼-肥”种养结合,同时发展油菜花休闲观光,为稻田增产增收提供可靠途径,也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2适度发展区
包括雁山区、阳朔县、灌阳县、恭城瑶族自治县。该区喀斯特地貌高度发育,且属漓江流域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农业产出以金橘、月柿、桃李梨等特色水果为代表。要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抓好生态保护,突出自然优势,着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加快完成一、二、三产业融合。恭城县有“中国月柿之乡”的美誉,月柿产业推动着全县经济发展。在生态农业上,恭城县坚持“猪+沼+果”三位一体模式,既采用环保方式处理了养殖粪污的排放问题,又通过施用有机肥改善了土壤质量,提升了果品品质。
生态农业,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形成的一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互统一、相互综合的一种集约化农业。在生态农业中,它涵盖了各种先进的农业理论和农业生产模式。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生态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生态农业是在综合农学、生态学、资源学、环境学、社会学和加工技术等各学科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农业发展趋势,对未来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1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在农业环保性发展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它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采取厌氧发酵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等进行无公害处理,对废物循环再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就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来讲,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池三改”“生态家园”“联户沼气”等多种形式的能源生态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沼气生态农业技术中,其以建设沼气池为主,农户可以根据自身从事的农业行业来选择不同的建设模式,就“一池三改”来讲,它以农户庭院为基本建设单位,每户建设一座8~10m3的沼气池,然后对对厕所、厨房等进行改造,这一模式对于从事养殖业的农户来讲非常有益,不仅能够对农户的垃圾进行无公害化的处理,还能解决农村的生活用能,对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民生活的提高、农村生产条件的改善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就沼气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而言,随着农村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在养殖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的需求中,沼气产业也需要由单纯用户用沼气和小型沼气向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发展目标,大型沼气池的成功运行,即通过在一处建池,能够实现全村用气目标,对城乡燃料一体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
在农忙时节,农作物秸秆数量庞大,近些来,随着环保宣传的加强,人们意识到了农作物秸秆的重要性,即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途径上也非常的广泛。在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上,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有着明显的提升,其中比较常见的为“生物反应堆”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将秸秆埋在农作物的根系土壤中,加入菌种后用地膜覆盖,形成秸秆反应堆,而后产生一定的二氧化碳来为农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氧气、肥料等,保证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改良土壤环境,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根据农村当前的实际需求,大力组织实施生物质量能源工程有着良好的前景。在这一工程下,对秸秆进行大面积回收利用,依靠国家大力扶持建设大型秸秆气化站、秸秆成型加工企业、秸秆收储站,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还田等成熟技术,培育生物质产业,扶持生物能源的开发,促进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的提高。
3推广精确农业技术的发展
生态农业的技术发展中,精确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而在精确农业技术中,精确施肥和和精确灌溉技术是推广的主要方向。我国地域辽阔,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许多地区严重缺水,而在这些地区,农作的生长就需要精确的灌溉技术来保持。从目前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来讲,一般氮肥仅处于20%~40%,而农药在农作物上的附着率还不足10%~40%,大量农药的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从未来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精确施肥对化肥、农药使用量的精确控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残留,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精确灌溉技术上,在旱作农业区建设集面补灌设施、推广覆盖集雨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将滴管、喷灌、微灌等适合于旱作的节水技术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
4结语
目前,生态农业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而生态农业下,生态农产品也得到了政府、广大消费者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动力。面对未来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技术的发展,这对我国农业市场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春子 单位: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生态农业;困境;对策
一、生态农业面临的发展困境
1.农业生产环境治理压力大
生态农业生产对环境依赖程度较高,生产环境约束趋紧直接影响并制约生态农业发展。不正视农业的环境治理,整体上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导致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已经主要不是人口的压力,而是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结构和农村产业发展和转型所导致的。由于工业发展中对于环境承载能力的透支,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代价,重金属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制约了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在产量至上理念的推动下,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耕地及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禽畜养殖业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农业生产的排放物已经成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是现实的挑战。生产环境污染治理难度大,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亟待加强土壤污染的防治和修复,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2.逐利冲动与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
相对于工业生产而言,农业生产周期长,容易受自然灾害、天气、病虫害等不确定风险的影响,结构调整难度较大。工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程度高,信息透明度好,相对更容易进行质量追责。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者数量众多、来源分散,流通环节中的加工、储存、运输、分销等环节均存在安全风险,对农产品质量无从追溯或追溯成本过高。逐利思想的诱导和市场秩序的缺失,致使一些急功近利的生产者竭泽而渔。生态农产品生产标准严格,但实际操作中监管存在漏洞,经销商随意标注生态标识等违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处置。信息不对称与市场秩序不规范叠加,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破解信息不对称亟待整治认证领域乱象,打击假冒生态农产品,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增强交易信任。
3.缺乏合理的定价机制
形成合理的定价机制是提高农业安全水平的关键。投资现代生态农业投入的资金大、成本高,投资回报速度较慢。只有当生态农产品能够得到足够的回报,农业从业人员才有积极性恪守生态农产品的严格要求。生态农产品定价面临顾客的购买欲望与价格之间的反差,虽然消费者都想享用优质农产品,但面对相对较高的成本和售价,部分人群只能是望而却步,市场前景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需要细分市场精准定价。生态农产品如果定位于高端农产品,高端消费者为了食品更加安全,愿意也有能力花费更多的代价。但仅仅面向高端收入群体,受众面较小,市场前景不宽。如果定位于中高端农产品,必须将规模做大才能保证投资收益。部分农产品价格涨跌频次高、波动幅度大,分散生产的农户在承担价格风险上缺乏避险手段。
4.利益分配机制有待完善
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巨大、种类繁复,数量众多、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风险承受能力弱,面对市场缺乏议价能力,被迫依靠低廉的价格和粗放的产量谋求生存空间。农产品重要特性之一是“盲点商品”,仅从外观很难判断其质量高低,市场上既有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情况,也有鱼目混珠投机取巧的现象。销售者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收购农产品,而缺乏议价能力的农民只得以量取胜。数量至上影响下的工业化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抗生素与食物添加剂的滥用,工业化原料、准工业化原料等诸多种类的东西,披着增加产量的科学外衣出现在农业各个生产环节。一些地方出现生产上的“一家两制”双重标准现象,不同用途的农产品采用不同的方式生产,用于出售的首要标准是高产,用于自己吃的首要标准才是安全。
二、生态农业改革的路径探索
1.强化科技支撑,锻造动力引擎
以科技创新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和重大技术推广,开展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使用更少剂量的化学农药和肥料,发展生物防治技术,实施综合的农场管理。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院所、大学与企业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生态农业选址在土壤质量、灌溉水源、环境空气等方面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加强农业用药安全管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即使牺牲产品的品相和产量也要保证符合生态标准。改善农业技术装备条件,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武装生态农业生产。推广3G智慧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利用云计算等新手段将互联网从桌面延伸到田野,实现农业生产与大数据智能衔接。以优质种苗产业化开发、推广温室智能系统、工厂化水产养殖、现代设施化畜禽养殖为手段,有力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根据农民培育需求变化,调整培育对象和培育内容。侧重培育需求更强烈的新型经营主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在做好传统农业生产培育的同时,加强农业产前和产后的培育,增加农产品销售、管理、品牌建设等针对性较强的培育内容。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使其增强抗风险能力。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竞争能力
农业品牌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莱瑞莱特指出:“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途径就是拥有占有统治地位的品牌。”随着产能过剩的凸显,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企业经营策略从重视生产到重视营销,再到重视品牌建设不断演进,力图从众多的供应商中脱颖而出。品牌是生产者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和对消费者的承诺,消费者的认同是品牌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品牌有助于建立质量安全与信誉管理的载体和约束机制,可以减少搜寻成本,降低交易风险。品牌产生的溢价效应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生态农产品应具有与其他同类商品的明显差别和鲜明特征,正是这种差异性将这些产品与同类商品在消费市场中区分开来。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为满足顾客需求,重视顾客需求调研,掌握和引领顾客需求,企业才能找到进步之阶。随着消费层次的提升,人们的消费心理有所改变,从单纯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转向更加关注商品包含的情感价值、美誉度等。新品牌主要关注品牌创建,求新求变以形成品牌资产,老品牌主要关注品牌维护,延续消费者对老品牌的正面回忆和情感。
3.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升农民增收能力
建立和完善市场利益分配机制的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生态农业必须使农户得到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推广和发展。农业增效仅依靠土地流转增加规模化程度是难以实现的。农民增收不仅取决于产量增加,更取决于价格形成及其背后的市场力量对比。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目前仍然是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说明大规模集中经营并不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障碍的万能灵药。解决分散生产与庞大市场对接风险的精髓在于,如何以社会化服务为中介帮助农民顺利进入市场,如何建立符合多元主体意愿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农民的议价能力需要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台湾、韩国、日本等东亚农业发展模式限制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目的在于侧重保护农民的收益。在适度规模农户和小农户的现实基础上,以农民合作组织进行市场对接、安排生产、提供技术和金融服务,农民合作组织可以从农民急需的生产服务项目入手,提供机耕、供种、灌溉、植保、收割、储运、分拣、保鲜等服务,发挥规模优势获取一定的盈利空间。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通过农民组织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民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发掘农村社会资本熟稔的潜力,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农业农村。
4.丰富营销渠道,拓展盈利空间
农业产业化的龙头是市场而不是企业。囿于生产标准的严苛要求,生态农业存在产量较低、耗时较长、成本较高、销售渠道狭小等问题。资本为了逐利进入农业,需要通过销售实现优质优价,获得预期的回报。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业态,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有机结合,延伸农业产业链。建设公益性的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加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为生态农产品提供便捷的流通平台。采用直销、直供的方式,将农产品销售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流通环节,节省流通费用。推行农产品直接进社区的方式,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建立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关系。促进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稳定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锁定消费人群。以国际市场带动国内生态农产品销售,按照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标准生产和销售优质农产品,没有农业国际化就没有农业市场化,也就没有农业现代化。通过电子商务开拓生态农产品市场,借助网络平台把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展现给消费者,提升产品的透明度和知名度,使消费者更方便的了解产品信息,增强消费者信心。
满山葱绿,林海摇曳,立夏之后,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喇平村的坝子里,结满了籽的油菜在迎风摆动,五颜六色的非洲菊竞相开放,不远处的山坡上一片片樱桃树挂满了红玛瑙般的果实。
这是乌当区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生态农业的一个缩影。
下坝镇位于乌当区南部,处于南明河下游,平均海拔1250米,最低海拔827米,是贵阳市近郊海拔落差较大的乡镇。多年来,下坝镇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户以樱桃产业为支撑,综合配套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畜(禽)生态养殖、中药材种植、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打造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作为乌当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组成部分,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以下坝镇为核心,辐射带动百宜镇和偏坡乡,规划总面积5.6万亩。
发展樱桃种植为优势产业、主导产业的现代高效农业是乌当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和着力点,是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有效方式。在喇平坝子的一角,村民王玉才正在地里忙着给西红柿育苗、搭架子,尽管辛苦,但他说“这样的日子有盼头”。通过承包其他村民的7亩多地种植蔬菜和经营自家300多棵樱桃树的果园,仅去年一年,王玉才就挣了10多万元。现在,王玉才家盖起了两栋小楼,日子渐渐红火起来。
据喇平村村支书杜应胜介绍,该村海拔较低,气温高,适宜种蔬菜,村里牵头建起了无公害蔬菜花卉协会,帮助村民们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基于村里既有山地又有平地的现状,协会帮助村民科学布局,在较平坦的地方种植蔬菜,在地势较陡峭的山地种植果树。如今,喇平村共有各类时令蔬菜、花卉1000多亩,樱桃3000多亩,中华寿桃及艳红桃1000亩,青脆李和脆红李1500亩。
利用良好的生态发展农业、科学布局还能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据乌当区高级农艺师刘安永介绍,下坝镇有着乌当区最特有的生态种植优势。下坝镇独特的海拔和气候,可以实现一年三季的蔬菜种植,从早春的小瓜、番茄、黄瓜、红蒜到深秋的白菜,通过轮作换种,不仅减少了田间病虫危害,还可适当补充土壤所需微量元素,达到农作物与土壤相辅相成的效果。
除下坝镇外,乌当区新堡乡、羊昌镇等地根据自身实际,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集中打造“5个100工程”的重大决策,乌当区结合实际申报了乌当花卉基地示范园区、下坝樱桃产业示范园区、乌当新堡生态休闲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按照一园为主、多园带动的思路发展具有乌当特色的生态农业。如今,在乌当区,蔬、果、畜、花、药、茶生态观光农业六大支柱产业已日渐成熟,集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正日趋完善,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生态环境
科技水平提高不但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还推动了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社会经济发展不但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这也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便是资源短缺。人口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随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我国水源、空气以及土壤都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好地开发我国的农业资源,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给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并采取措施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发展。
2生态农业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面积非常大,但是我国同样也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资源的缺少也给我国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想要更好地发展农业,便必须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生态农业出现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让农业经济增长更加合理,其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2.1生态农业能够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
生态农业这种模式是由多种技术和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能够将当前最先进的农业管理理念和农业科技技术结合在一起[1]。实施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所处地区的资源优势以及农业特点来进行农业活动的选择。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多变,在生态农业实施的时候,需要根据生态环境效益来及时地进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只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才能够在确保农民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应用,不但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2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开发利用资源,能够切实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农业资源是其基础,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控制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垃圾,也减少了农业垃圾。此外,我国还非常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切实提高了水资源使用的效率,从而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推动了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3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发展生态农业不但能够帮助农民提高其经济收入,还能够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生态农业发展到现在,转变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进行了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切实扩大了应用农业资源的相关范围。生态农业引进了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农业种植技术,也进行农业发展形式的改革和创新,切实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的效率,水土资源也得到了比较合理的使用。这些措施,能够推动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能够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其销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的提高,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2.4农业生态经济能够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
由于受到金控农产品的影响,我国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格非常低廉,这不但会给农民经济收入造成影响,还会给我国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生态农业的发展,导致了我国农产品种类不断地增加,市场对于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经济收益也有了明显增加,这也推动了我国新农村建设更好地进行。
3做好生态农业建设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生态农业发展对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做好生态农业建设,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1进行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优化
想要推动我国农业更好地发展,便必须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明确的认知,从而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发展,让其产业化结构更加合理[2]。在实施生态农业的时候,必须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及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尽量根据当地的特色来进行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体化生产模式的构建,实现从生产到加工出售整个过程的优化。此外,还应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可以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从而将农业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3.2进行生态景观以及旅游行业的协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村旅游行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中,生态田园风光成为了重要的项目。当前,农村出现了很多农家乐项目,城市的人们也能够短暂地离开城市,进入到农村更好地感受和拥抱大自然。所以,在进行生态农业发展的时候,必须认识到绿色旅游项目的重要性,农家乐能够将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吸引更多的游客走入农村,更好地感受农村。当前,我国农村旅游行业以及生态景观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生态农业将来发展趋势也会愈加多元化,能够切实提高农村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进步和发展。
3.3重视生态农业发展融资及投资体系的完善
发展生态农业本身便是符合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要求的,并且国家也给我国生态农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给生态农业资金吸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而言,我国生态农业无论是投资体系还是融资体系的建设都不够完善,这也导致了资金投入还无法满足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重视投资体系和融资体系的完善,能够更好地吸引一些外来资金,切实提高资金利用的实际效率。涌入较多的外来资本,不但能够更好地开拓新市场,还能够推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更地进行,给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3.4推动农产品国际化发展的实现
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但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品种,还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数量,想要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必须保证销售的合理性。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若是仅依靠国内销售是无法满足相关要求的,想要推动我国生态农业更好地发展,便必须实现生态农业销售的国际化[3]。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和交通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信息化手段运用进来,做好农产品的营销工作,并在国内和国外同步的进行销售,从而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实力,给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语
关键词:生态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为了适应不断膨胀的社会需求,农业发展以多元化方式发展起来。而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当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我们依然不得忽视,生态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通过以下几方面分析当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在生态农业理论研究方面,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有着一套复杂的系统理论,它包含农、林、畜、生态、资源、环境等多种学科的支持。与以前的研究不同,它的研究往往是针对某一学科的。所以大多数人只是对这套理论中的某一方面有了解,并没有深入研究生态农业的内在联系。看待生态农业需要以一个综合的思维角度,对各学科进行分类,整合,评价,模糊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新的生态农业体系。
在生态农业技术条件方面,生态农业有着一个复杂的系统关系,它包含各种组成充分,这些成分也相互影响。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各种组成成分的发展也各有不同。比如说,在一个整体的生态农业环境中,首先要看到主要组成成分,然后是次要组成充分,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主要成分发展缓慢。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而简单依靠一些经验,实现生态农业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的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的引进等问题。
在生态农业产业化方面,生态农业满足了一个远大的目标,它可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的发展目标依然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完成目标的手段太过单一,根本无法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的统一。随着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农业的发展遇到崭新的机遇,同时也面对新的挑战,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实验和研究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生态农业试验点不断涌现,并创造出较为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塘式水陆结合模式以我国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典型代表。
通过这些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态平衡,实现生态与农业的相互融合。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最显著的标志就是能力转换,相互组合,适应优化,依靠现代化技术支持,发挥可持续能源的效率,实现多样性优势, 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二、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技术推广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一方面,新技术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改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不足,丰富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理论。谈到将生态技术与生态农业的有效整合,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什么是整合,整合就是发挥事物内部各各分支的特性,使得内部能够和谐有效地开展开,有利于整体的全面发展。生态技术与生态农业的整合就是让生态技术存在于生态农业中,又有效推动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新的方式,另一方面,加强农业生态技术应用和推广,以尽快解决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通过调整技术对策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市场要求的生态农业核心技术体系,并且在广大农村积极推广和应用。
三、生态农业是一种新的发展思维
生态农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发展思维。转变传统的生态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大众的认可与支持。生态农业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要。也可以这么说,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产业化投入,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利用技术的手段使得生态农业理论更加丰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相关理论铺天盖地,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是它们真正的价值却是参差不齐的。当下可持续发展是时代主流,每天都有新的发展问题在出现和发展,大多数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着先进的理论。通过理论的学习,寻找适合生态农业的给养,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过程的总结,是无法孕育出新的发展方式的。没有正确的理念的支持,就没有正确的发展目标。而理念还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过去的理念,到现在可能已经过时了。而一旦理念与现实不符,任何努力都只是徒然。
1.关于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概念以及重要性
在农业中,再生产中生态和经济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结合的统称,农业生产首先是要自然进行生产,之后通过人类有目的的农业技术操作以及各种农事活动,进而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输入农业生态系统,并且通过经济技术的主导作用,从而使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促进其自然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循环,这样才能够形成农业生产。现阶段,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例如耕地的资源出现不足,资源的利用率存在着不足,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农产品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已经是走出了一条农业生态农业的经济发展。这种生态农业经济的道路可以有效的利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使人们产生一定的生态保护的意识,解决一些耕地资源存在着不足,水资源以及其他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最近的几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是开始热衷于化肥,进而导致土地资源的污染,然而生态农业道路鼓励人们使用农家肥,这样可以很好的对土地的质量进行改善,也可以对于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改善,从而让一些农产品不受到污染,与此同时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能够实现资源的再次循环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很好的解决一些问题。
2.生态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有着广大的土地的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低下的,农民在进行农业劳作技术工具和技术水准处于落后的阶段,农业技术水平存在的不足就会进一步导致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产品的转化方面、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相对比较困难,并且农村中的技术人员比较缺失,对农产品产量以及质量没有得到有效的保证,导致农村中农业经济在发展上出现后劲不足的现象。
2.2对于农业生产的认识存在着不足
传统的农业经济主要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有了根深蒂固,然而所谓的男耕女织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都造成了对于农业的一种最为原始的认识,农民自己对农业的认识主要是耕作和收获,并没有意识到其生态学以及农业具有着带动一些列产业链的作用,仅仅只是把农业人作为吃饭而必须要进行的一种劳作,然而城市人通常对农村和农业都持有着一种鄙夷的态度,好像是提到农就显得特别的地下而没有身份,虽然三农问题已经是被提出,从上层建筑方面对于农业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依然是有些没有办法改变的偏见,因此很多人都喜欢到城市去打工,都挣着想脱掉农的帽子,这种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3.关于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的思想
3.1不断的加大对于生态农业的技术和资金投入
在农村中,去技术水平的低下多数还是因为对于农业的技术投入以及资金的投入存在着不足所导致,我们要走出一条科技带动农业的道路,从而使科技带动农业进行不断的发展,让农业也能够跟随着科技的道路,走上一条科技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例如可以对于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进行相应的监测,培育出一些高产和高质量的产品,与此同时还可以对于一些农业技术进行相应的发展,要是进行一些生态食用菌的培育以及一些无土农作物的培养,进而很好的解决土地资源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应该要不断的加大农业资金方面的投入,通过利用这些资金引进一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此同时也可以农业发展的特点,从而使农业也走向市场,带动着相关的产业发展,比如利用农业的特点可以带动农村中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带动农村色农业的不断发展,种植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比如一些稀少的甜玉米,相对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以及餐饮业的不断发展。
在此之外,还可以统过利用这些资金对于农业技术人才进行不断的引进,人才才是生态农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可以通过利用人才对于生态农业进行技术指导以及改进,并且对农业的发展进行一些策略上的帮助。
3.2必须要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改善对于农业生产的环境
传统中,人们主要是对于农村的那种排斥异以及轻视依然是存在着的,好像是农村永远将和愚昧联系到一起,人们有了这种想法意识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也将会忽视,这样将会对于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改变这种意识首先应该要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的生活化解主要是对农村以前的发展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改变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意识形态,如果改变以前的那种盲目垦荒以及盲目的进行土地的开发以及不顾生态环境的行为,从而使农业生产的环境相对逐渐稳定,与此同时,还要改善农村中社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从而使人们不再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失望,从而使农村的人们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基础设施,这样才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农业劳作的兴趣,也能够吸引一部分的农业科技人才来到农村,以此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3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环境
关键词:发展,户用沼气,山地生态农业
本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境内以丘陵低山为主,山大坡陡,沟壑纵横,耕地零碎,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特点是农村人口多,农民居住分散,人均耕地少,生产规模小,以庭院经济为主。自2003年农业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以来,全区建成运行户用沼气“一池三改”80000余户。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能源生态模式,适应丘陵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农户为建设单元,机动灵活,得到的实惠看得见,摸得着,农民愿意为之。山地生态农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发展成效显著。
1 “养殖-沼气-种植”模式的生态农业原理
该模式集养殖、能源、种植为一体,按照生物学、生态学原理,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把生物、沼气、肥料、饲料有机结合,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获得发展生产、改善环境、能源再生、提高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效益。实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良性循环,效益同步增长。达到生产结构的整体优化,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生产技术的生态集成化,生产产品的健康无害化,村镇环境的优美化[1]。
模式由种植业(果蔬、粮油)、沼气、养殖业(畜禽)三个部分组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靠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三者相互配套,协调运转,形成良性循环。以沼气为纽带,促进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既能较好地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又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模式以单个农户为单元,利用房前屋后的耕地、园地建成生态家园模式。以户用沼气池建设为纽带,每个农户发展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人畜(禽)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一部分转化为沼气供农户做饭点灯增温等生活用能,一部分转化为优质肥料,供作物和果树生产需要。一般按每户建一座池容为8~10m3沼气池,常年存栏4头猪当量,种植3~5亩果蔬粮油作物的规模进行组合配套。其循环示意图如下:
2 沼肥的无害性与高效性
2.1沼肥定义
沼肥是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有机物质,经入池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后用作肥料的液态和固态残留物,包括沼液沼渣两部分。沼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植酸及氮、磷、钾、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和生命活性物质。[2]
2.2无害性
2.2.1重金属含量分析
经抽检本市6个区县30个生猪养殖场沼气工程的沼液样品,其重金属含量最大值为汞(Hg)0.00197mg/kg、砷(As)2.59500mg/kg、铅(Pb)0.03830mg/L、铬(Cr)0.19400 mg/L、镉(Cd)0.01340 mg/L[3],大大低于《沼肥施用技术规范》(NY/T2065-2011)附录A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汞≤5mg/kg、砷≤70mg/ kg、铅≤100mg/ kg、铬≤300 mg/ kg、镉≤3 mg/ kg)。
2.2.2卫生效果评价
随机抽检本区高粱镇杨金村5户正常运行产气的沼气池进料口料液和出料口沼液,采集进料口料液、出料口沼液样品各5个。检测结果显示,料液经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其出料口沼液中的粪大肠菌群值MPN(每产生1个粪大肠菌群所需的样品量,其值越大说明越洁净卫生)明显高于进料口,达到0.111,远大于常温沼气发酵10-4的卫生标准,有效杀灭了肠道病菌,基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虫卵,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87)的要求。
2.3高效性
据调查,1座池容为8m3的户用沼气池,年产优质沼肥15~20t,可以满足农户无公害果蔬粮油作物的用肥需要。沼肥施用无毒无害,肥力速效缓效兼具。其养分含量比堆沤肥全N高40%~60%、全P高40%~50%、全K高80%~90%,作物利用率比堆沤肥提高10%~20%[4]。沼肥还能改善农田微生态环境,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作物表现出枝叶茂盛,增加分蘖,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提前成熟和增加经济产量等功效。使用沼液喷施作物,不仅起到叶面施肥效果,而且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节省化肥农药使用量20%以上,获得作物优质高产高效[5~6]。沼液一般用作浸种、追肥或根外施肥(叶面喷施),沼渣主要作底肥施用。使用沼肥粮食、水果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
3 以沼气为纽带生态农业的推广成效
目前,我区户用沼气建设遍及各个镇乡街道的农家庭院,在广袤农村,一个建沼气、用沼气、施沼肥的喜人局面已经形成,推广“养殖-沼气-种植”能源生态模式80000余户。蓝色火焰温暖数万农家,山地生态农业成效显现。
3.1经济与生态效益巨大
3.1.1经济效益
一户1座池容8~10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约500m3,节省燃煤、燃气开支800元;年产沼肥15~20t施用农田,可增收节支300~500元。
3.1.2生态效益
每户年节柴1500kg以上,可保护4亩森林植被的生长量;年减燃烧标煤1.25t;减少粪污直排8.4t。
由此,以户用沼气运行利用率80%、全区64000户正常使用计算,每年施用沼肥 22.4万亩,可增收节支6080万元;保护森林25.6万亩;减少粪污直排53.76万t;减少标煤燃烧8万t,减排二氧化碳35.2万t、二氧化硫1320t、氮氧化物1248t、烟尘768t。
3.2社会效益显著
农村户用沼气“一池三改”的建成运行,农民用上清洁能源,告别传统的尘烟扑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生产生活档次;人畜(禽)粪污直接入池,减轻臭气散发和蚊蝇滋生,切断病菌蔓延,降低病虫害流行。逐步实现农村“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环境生活优美化、人民生活小康化”的目标。
4 发展前景看好
4.1有发展空间
全区幅员面积3457km2,有51个涉农镇乡街道,448个农业村,总人口174.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7.45万人,乡村户数33.47万户。目前户用沼气建设使用率仅为24%,考虑城镇化、农民进城务工、养殖规模化、高山移民等因素,户用沼气建设总量计划达到12万农户,还有4万户的发展空间。同时,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也应纳入沼气工程建设计划,推行“养殖-沼气-种植”的能源生态模式。
4.2自然条件适宜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无霜期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冬暖、夏热、春早、雨热同步的特点,为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光热水资源。常年平均气温18.1℃,≥10℃的持续天数274天,积温5898.6℃;无霜期302天。年日照时数1430.1小时,年降雨量1179.7mm。水稻土与紫色土占耕作土壤的90%以上,宜种性广,作物四季均能生长,也有利于沼气生产。
4.3发酵原料丰富
境内常用耕地86.11万亩,其中水田54.6万亩,旱地31.51万亩。全年种植业播面水果34.88万亩、蔬菜60.49万亩、粮食170.6万亩,油料13.95万亩。养殖业年出栏生猪88.25万头、家禽541.57万只,存栏牛4万头、山羊3万只。农作物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产量巨大,沼气发酵原料十分丰富。
4.4生产安全农产品的需要
开发利用沼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施清洁生产,净化农田环境,符合生产安全农产品投入品的使用要求。目前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养殖-沼气-种植”能源生态农业的大面积推广。
4.5发展机遇正当时
重庆市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我区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未来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在生态涵养中加快发展,发挥在渝东北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将获得更多更大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万州是三峡库区经济中心、最大的移民搬迁城市和重点发展区,是全国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已正式启动实施。“十二五”是三峡后续工作投入最集中的时段。
5 夯实基础,综合配套,大力发展山地生态农业
丘陵山区大力发展以户用沼气为纽带的山地生态农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好基础配套工程,才能充分发挥能源生态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更高、更美、更新的自然生态平衡。
5.1基础工程
以中低产田造为重点,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扭转生态农业的脆弱环境,增强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防止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达到土壤侵蚀模数40cm,耕层厚度>20cm,防洪≥10年一遇,排涝≥5年一遇,灌溉保证率≥80%。
5.2沃土工程
以增施有机肥,改良培肥土壤,科学施肥,防止土壤退化和污染为主要内容。使测土施肥、有机质提升、化肥深施、病虫草鼠综合防治、覆盖栽培、用养轮作、节水灌溉和横坡栽培、聚土垄作、保护性耕作等生态农业技术得到普遍推广。
5.3林草工程
保护天然林,改造低效林,营造防护林,治理石漠化草地生态系统,加快绿化长江步伐,建设景观林带、经果林带、生态林带,防止人畜对坡耕地的破坏,实现境内长江两岸绿化全覆盖,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6%。使森林生态功能显著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大幅度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5.4山地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以户用沼气为纽带、“养殖-沼气-种植”能源生态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山地生态农业。农村沼气开发利用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计划到2020年,全区建成运行户用沼气工程12万户,建设乡村沼气维修服务网点300个,满足沼气用户对服务的需求,实现适宜建池农户燃料沼气化。同时,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也建设运行沼气工程“能源生态”或“能源环保”模式,求得粪污零排放。年推广“养殖-沼气-种植”山地生态农业60万亩,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以上,达到农田清洁生产和农业增产增效,为建设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组编.生态农业典型模式与配套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高红莉,郝民杰,赵凤兰.沼肥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研究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13-14815.
[3]李尧琴,杨丽军,张乃华. 养猪场沼液重金属含量及安全性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29(3):106-108.
[4]白金明.沼气综合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生态农业;自然规律;创新模式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自然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等概念,并把它由于这些模式都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理论,以生态、自然资源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为核心,因此统称为生态农业。作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使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既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生态农业是克服传统农业的弊端,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发展农业的一种新思路,从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有利于“三农”发展的产业体系。
一、发展生态农业必要性
生态农业所蕴涵的理论和科技内涵,不仅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而且对解决农业发展深层次问题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发展生态农业可以确立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必将成为农村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生态农业遵循自然规律
利用生态系统物流和能流对生态系统要素进行高效配置,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模式重组、优化,施行无公害的清洁生产,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和环境优美,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一)建设生态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生态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作,对于实现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是生态农业的根本所在,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包括丰衣足食,更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农村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生活宽裕所带来的物质方面的增加,更要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所带动精神文明的发展,生态农业恰恰是乡风文明的重要动力。
(二)建设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人们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以现有的资源为代价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如农民为了追求农作物高产,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造成大气和水污染,建设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当前盘锦市不和谐的生态环境。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资源持续、有效与合理利用的最佳选择,生态农业能够推动相关领域产业循环发展,使农业融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经济之中。因此,它也是农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设生态农业提高生活水平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农产品的需求出现新的趋势。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更加敏感,更加关注产地环境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生态农业、实行清洁的生产方式迫在眉睫。
三、搞好生态农业建设
因地制宜在推广立体结构型、共生互惠型、资源多层利用型和种-养-加结合型等多种农业生态经济模式,全力打造发展模式的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降低农业资源消耗,建立节约型、生态型农业。重点推广试验了新技术:一是推广沃土工程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二是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技术;三是推广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四是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及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沼气、养猪、棚菜、厕所);五是推广增施农肥技术;六是推广节水高产栽培技术;七是推广林粮、林菌、林药栽培技术;八是推广庭院工厂化育苗技术。这些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和实施,不仅节约了农业资源,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对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生态农业发展思路
生态农业建设虽然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如资源短缺、能源浪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以及化肥和农药的长期或过量使用,加剧了地表水及土壤的污染,并直接影响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一)理清思路: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
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农业开发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提高开发水平和效益。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树品牌,上质量,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资金扶持使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政府要高度认识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事业。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建设生态农业和保护农业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宣传,宣传国家建设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决策,宣传“榜样”抓好建设生态农业脱贫致富的典型。积极调动农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自觉性。在广大农村,形成领导重视、农民参与的社会氛围,加速生态农业的推广实施。财政部门应加大生态农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同时积极吸引企业等其他团体的资金,并通过政策的引导鼓励农民自身投入。通过拓宽投资渠道不仅能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上的难题,还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开展相关的规划、技术培训、新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进而提高农民施行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三)科技引领生态农业建设全面推进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生态农业的实践中,既要不断地总结传统经验,又要现有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在提高技术效益外,要积极采用与生态农业配套的高新技术和先进可行的科技成果,应用现代科技推动生态农业建设。高度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发挥典型农户的带动作用,搞试点推广普及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