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

时间:2023-07-14 17:3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媒体时代的困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媒体时代的困惑

第1篇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记者;职业身份

一、传统意义上记者的职业身份

1、记者的职业身份定位发展历程

记者的职业身份定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最初的记者收入较低,也没有社会地位。到了20世纪初期,新闻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各类专业新闻机构不断地开建,高等学府开设专业课程,新闻行业才开始建立专业的职业准则,记者也开始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职能。此后记者的职业定位在一系列活动影响之下,愈发清晰完善。一方面新闻行业培养出了不少“明星记者”,他们的成功给所有普通记者树立了榜样,也让其他记者在他们身上学到了更专业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新闻行业也提倡开展公共新闻运动,不断扩大新闻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赋予了记者更多的职业职能。[1]

2、记者的职业职能定位

权利职能,新闻机构可以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因此记者拥有话语权和一定的公权力。新闻记者的话语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发言权,新闻记者与其他人一样,拥有自由发言的权利。[2]另一层体现在记者的话语权有特定的意义,记者需要真实地反映上层社会发生的事件与言论,同时也需要关注下层的人民群众,帮助下层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相当于连接与维系上下层社会的媒介。记者作为社会职业的一种,也有自己的具体工作,记者最主要的工作是生产和传播新闻信息,具体流程为有计划地搜集新闻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编辑整理,通过多种渠道信息并促进消息的传播。

二、互联网时代记者职业定位的困惑

1、互联网时代新闻环境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传播新闻的载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电视媒体和纸媒,微博、微信、各类网络论坛都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载体,从而降低了信息的门槛。[3]同时,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新闻内容的生产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新闻,一条新闻产生之后的短时间之内,会相继产生大量与新闻信息有关的信息,身处现场的人民群众甚至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新闻信息,新闻的及时性极大提高。另外,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留存性也得到了增强,很多过时的信息也能够被再次传播,重新引起人民群众的关注。

2、记者职业定位的困惑

(1)对记者的社会地位下降产生困惑。传统媒体时代,记者一方面能够协助政府宣传政策、传播文化价值、开启民智,另一方面也能够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监督政府权力的使用,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具备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记者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属于比较受人尊敬的职业。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记者对于新闻信息缺乏控制能力,记者不再是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来源,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极大地削弱了记者的社会地位。[4]社会地位的变化,使记者对自己的职业身份产生了困惑。

(2)对记者的工作任务改变产生困惑。在工作任务方面,传统媒体时代记者的工作目的明确,采集信息、编辑处理信息、传播信息三者都是工作重点。而到了互联网时代,由于人人都能参与新闻信息的生产,记者收集信息的能力被相对弱化,而事件的编辑处理成为了记者最重要的工作,记者需要针对事件做出更加专业深入的分析,从而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新闻信息。同时,由于互联网时代新闻信息的互动性极大增强,记者的工作流程中有多了一个环节,即运营所属媒体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工作范围较之以前变得更广。工作内容的变化使记者对自己的职业身份产生了困惑。

(3)对记者个人与新闻组织之间的矛盾产生困惑。传统媒体时代,记者的工作往往依附于所在的新闻机构,因此要受到所在的新闻机构管理规则的限制。[5]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记者个人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断增长的专业能力与新闻机构的管理规则之间逐渐有了矛盾,从而令不少记者选择独立。美国的一位记者准备了很长时间的新闻策划稿,因为涉及一些其他问题而被新闻机构取消,他对此心怀不甘,于是将新闻在了自己的博客中,谁知这篇独立的新闻稿居然获得了巨大的访问量,超过之前该记者在新闻机构下所发的任何新闻访问量,由此该记者便开始了自由记者之路。如今像该记者一样的自媒体工作者层出不穷,人价值的实现与新闻机构的矛盾也让记者产生了职业身份困惑。

(4)对记者的中立态度变化产生困惑。传统媒体时代,记者占据主导权,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读者的新闻喜好。而互联网时代,记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反转。读者的喜好由读者自己决定,可以去自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信息,而记者则需要故意去迎合读者的喜好[6]。在此过程中,新闻信息的权威性正在日益下降,有些记者在生产信息的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多的阅读量,甚至故意制造虚假不良信息,没有良好的监督意识,传播无意义的新闻信息,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随之下降。

三、对于重新找回记者职业身份定位的一点建议

记者之所以出现对职业身份感到困惑,原因在于互联网使新闻传播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大多数记者选择迎合新环境,导致被环境变化所主导,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了重新找回记者的职业定位,首先,应该重新审视传统媒体时代记者身份的各项职能,明白记者身份具备的权力,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认真传递民声,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其次,记者应该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自信,新闻信息始终是内容输出的形式,记者都受过专业的训练,要对自己有信心,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作更加优质的内容。同时记者也不能忘记学习新媒体运营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潮流,让自己的工作与时俱进。

四、小结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记者作为一种职业,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职业体系。但是互联网的诞生对新闻传播环境造成了重大影响,发生了多项改变,传统的记者职业职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导致记者产生了职业身份定位的困惑。但是记者不能就此迷失,一方面坚守传统媒体时代的职业职能并不断改善,另一方面也需要努力学习新时代的先进技术,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媒环境,从而对记者职业形成全新的、更加全面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石朕.“互联网+”时代记者如何找准定位[J].青年记者,2016(14)52.

[2] 金军,陈峻俊.互联网时代记者的角色功能[J].新闻前哨,2013(06)66+72.

[3] 杨敏.浅析互联网时代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6(18)246.

[4] 杨雄信.网络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定位研究[D].广西大学,2013.

[5] 唐金龙.新媒体时代,记者要拥抱互联网[J].青年记者,2015(33)48.

[6] 达仓.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职业角色定位与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6(02)152.

第2篇

今天,媒体正在发生巨变: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新媒体不断涌现,而随着内容生产者和接受者边界的模糊,“读者”、“受众”这样的词,开始逐步让位于“粉丝”、“用户”。这一切,对于与媒体密切相关的公关行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生态环境的剧烈动荡。转型,已然成为公关行业无法逃避的话题。

遗憾的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公关,要么抱残守缺,紧盯着过去的那一套公关手段不放;要么就是步入所谓的互联网整合营销的误区——全面撒网,收买水军和,为自己贴金,给对手抹黑。

那么,在今天这个特殊时代,应该如何做公关?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公关的终极目标——组织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在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建立相互了解和信赖的关系,以取得理解和支持。

一个组织公关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它在媒体发了多少篇稿子,做了多少专题,也不是看它在跟竞争对手的公关大战中是赢还是输,更不是看它养了多少水军,为它摇旗呐喊,而是看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向外界准确地将自身的理念传播到位,树立起可信可敬的形象。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非偶然几次公关事件就可以做到。

那么,在媒体生态环境巨变的今天,公关行业又遇到了什么样的发展瓶颈呢?一方面,传统媒体影响力正在变弱,公关从业者过去积累的媒体资源,也许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毫无意义;另一方面,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且良莠不齐,你很难再像过去做媒体关系一样,去维护海量的自媒体。

最近,我跟老朋友微软大中华区企业传播副总裁庄海欧聊到了这个话题,他感慨道:做了一辈子的市场公关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迷茫。过去所积累的资源,很多突然就失效了。有的媒体不行了,有的媒体老朋友离开了。而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新媒体,又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处在媒体新旧交替的这个时代,公关其实很犯难。依赖老的渠道来传播企业形象,已经远远不够,而且,传统媒体自身也面临着人才流失、发展遭遇瓶颈的困境,愿意沉下心来制作并传播深度内容的已经越来越稀有;另一方面,自媒体发展虽然快,但对企业而言,要想从中找到既深耕行业,又善于挖掘企业特点,并能将其准确传播的自媒体,却如大海捞针。

庄先生的困惑,其实代表了这个时期公关行业的集体尴尬。英特尔中国品牌公关总监钱芳也有同样的感慨,最近我和她通了很长的电话,她也谈了自己对新媒体的看法。她说,新的时代来临了,公关人士一定要跟上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英特尔在新的一年里,将对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做一些变革。IBM中国区品牌总监申小乙对我说,IBM早就有变革的想法了,希望媒体朋友能够帮其转型升级。

媒体在变,公关当然要变。如果不变,一定会被淘汰。

第3篇

0引言

在自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增多,自媒体作为当下新媒体的代表,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极大影响的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信息的碎片化造成价值选择的多元与开放,资讯传播的无序突显监管的缺位,自媒体对施教者话语权提出挑战等。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提升自身教育管理水平,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自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1信息的碎片化造成价值选择的多元与开放

自媒体的出现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同时作为一种潜移默化教育形式的载体,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的选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潮中,视野更广阔,思维更活跃,接收到更多、更新的外来信息,但同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稳定,更容易遭受外来观念的冲击。各种思想政治文化渗透交织,各种信息真假难辨,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不断扩大,难度逐渐加深,形势趋于复杂化。信息的碎片化带来价值选择的碎片化,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作出取舍,是一项新的课题。

1.2资讯传播的无序突显监管的缺位

自媒体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借助新媒介的交互性、自主性,每个人每天都面临海量的信息,并同时将对信息的态度反馈到互联网上。从论坛、社区到博客,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扁平化的平台上,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匿名性和互动性往往导致监管乏力并存在重大盲区。言论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极易引起大学生思想判断的混乱和精神困惑。

1.3自媒体对施教者话语权提出挑战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时代,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性和话语权。由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慢,人们大都只能通过书本、报纸等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教师由于其独有的职业优势,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因此,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天然的敬仰和信赖。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更新速度十分快,甚至有些对网络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超过了教师,教师的权威性和话语权逐渐被撼动,学生开始对教师产生信任危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格局正以一种全新的互动主体关系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因此,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积极学习并熟练掌握先进的自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利用互联网快捷、互动性强的优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2.1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现代教育管理水平

自媒体的使用本身是现代意识的一种表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有很高的存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多种形式信息(包括印刷与非印刷的信息)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适应自媒体发展的需要,就要求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和素养。“打铁还需自身硬”,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存取、分析、评价信息就无从开展,更别提对信息的审查和甄别。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该学习系统的传播学知识,提高对信息的反应速度,适应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和表达习惯等。

2.2构建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方式

在自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文化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文化逐渐向一种新型的文化方向发展,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无障碍和虚拟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蔓延。然而,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仍采用单向灌输、生硬的说教方式的教育语言进行教学,这种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中不再被接受,甚至使大学生产生反感。因此,高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构建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表达方式,以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W络文化语境下创建一种简约而深邃,创新并传承的多元化教育表达方式;第二,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综合网络文化的优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不断的创新,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例如微电影、动漫等形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加强大学生自媒体素养教育

对于我国公民,甚至是作为高等教育代表的大学生,媒介素养这个概念还较为陌生,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的传媒业的高速发展。面对形形传媒信息的重重包围、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冲击,大学生在媒介的选择与接触,信息的甄别和判断上出现了问题,由于对权威或传统媒体的质疑,媒体甚至有时出现迷信、偏信自媒体的现象。在自媒体时代,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主体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得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做到会选择、会判断、会思考、会决策、会交流、会创造,这就需要高校将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

第4篇

自从乔布斯大爷去给上帝造苹果以后,很多人都认为苹果开始走下坡路了,而苹果后乔布斯时代产品折射出来的现实也的确有这个趋势。但不久前,苹果以“为了音乐”的名义,收购了Beats,又一次走在了前面。

苹果公司5月底宣布,该公司已经同意收购流媒体音乐订阅服务提供商Beats Music和Beats耳机生产商Beats Electronics,这项交易的总对价为30亿美元,是苹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易。

对于这笔交易,苹果总裁蒂姆・库克苹果接受采访时称:“收购Beats的原因全都是为了音乐,苹果一直认为音乐是社会和文化的关键。”

为了音乐,这是个很文艺、很煽情、很有诱惑力的口号,这个口号中的理念,足以甩开尚在硬件上苦苦琢磨的对手们一大步了。

这次收购,在某些方面颇让人困惑。因为苹果堪称是全球第一数字音乐巨头,而Beats在音乐流媒体方面据说仅有几十万订阅用户,从订阅用户方面看,这显然是一次很不对称的收购。但我们不能仅仅看订阅用户群的数字,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两点:一、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Beats以耳机为代表的高端音乐硬件优势;二、Beats足以弥补苹果音乐经营方式的经营理念。也许,这才是苹果收购Beats根本的原因。

Beats是一家年轻的公司,成立仅仅6年,但是,2013年的盈利达10亿美元。自2008年成立到去年,5年的时间就占领了59%的99美金以上耳机的市场。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互联网谚语形容, Beats耳机已经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象征。而苹果,在自身产品的开发上已经很难有太大的作为。这次收购Beats,无疑将吸引一大批追求音乐档次和时尚的用户。如果一切顺利,Beats以耳机为代表的高端音乐硬件优势,会让苹果站在一个年轻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说,以后苹果不单单卖苹果产品,还要卖Beats耳机了。所以,蒂姆・库克的“为了音乐”,还有另一种解读方式,那就是:“为了耳机。”

在互联网音乐方面,苹果曾经是个引领者,但如今却已经是落伍者。曾几何时,iTunes是数字音乐销售领域的绝对领导者,但是,苹果开创的“99美分下载”模式,已经把越来越多的用户“赶”到Pandora和Spotify这样的流媒体音乐服务商那里去了。苹果的音乐销售,已经呈现衰落之势。而从整个市场形势上看,流媒体音乐服务已经越发强势。据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市场数字音乐销售年同比遭遇了首次下降,下降幅度为6%。与此同时,在线音乐流服务则有32%的年同比增长。苹果的单曲销售量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下降了12%。很显然,苹果是不甘于这样失去音乐市场的。而Beats公司的流媒体音乐服务Beats Music仅仅推出几个月,就已经显示出强大的后力。与其自己重新开放,不如引入一整套的服务。所以,苹果看重的是Beats Music的未来和潜力。所以,蒂姆・库克的“为了音乐”,还可以这样解读,那就是:“为了卖音乐。”

相对于其他对手而言,苹果的这次收购很具有超前性,但也很具有挑战性。毕竟,HTC曾经与Beats有过姻缘,但以分手告终。如果苹果能吸取HTC的经验和教训,那这一步将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反之,这次“走在了前面”有可能会是暂时的。但不管怎样,这一次,苹果以为了音乐的名义走在了前面,它的对手,该如何应对呢?

第5篇

一、自媒体的内涵及其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一)自媒体的内涵

自媒体是指人们可以借助微博、微信、人人网等传播工具,在网络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得人人都能成为媒体。自媒体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论坛、手机短信、微博和即时通讯工具等。自媒体具有如下特点:

1、自发性。自媒体表示的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对自身意愿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自媒体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时代特色。

2、实时性。相对于传统媒体,自媒体这种形式在速度和时效性上具备一定的实时性,这也是自媒体最重要的特征。信息通过自媒体被浏览的可能性基于网民基数的庞大而变得极高,加上自媒体的转载、评论功能,更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信息如同树状发散般快速传播,影响也因此变得深远。

3、交互性。在自媒体的世界中,大众不仅可以彼此关注,互相访问,还可以在本身发言论的同时看到他人的言论,在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产生新的话题。

4、个性化。网络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大众共同讨论,又经过理性分析,将自己的个性思想融入具体文字,然后通过自媒体进而形成言论。

(二)自媒体对高校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自媒体正逐渐成为大学生们最为青睐的媒体形式。微博、微信那种随时信息、无障碍沟通等特点吸引广大学生,大学生使用这两种自媒体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人越来越多。自媒体也正在不断的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1、自媒体对于学生信息获得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创造性,自媒体本身具备一定的参与性能够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得到发挥,准确的将信息传播和思想政治信息体现,塑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将信息容量拓展,改善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潜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们的行为。

2、自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自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拓展了学生与外界的关联性,让学生走出了校园的限制,体现出了自媒体的特征。

3、自媒体传播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自媒体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大学生们利用自媒体进行诉求表达,将情感随时,内容与学校生活和学习关联性较弱:另一方面,大学生将自媒体作为进行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娱乐化趋势增强。通过自己录制视频、拍照等方式将才能展现给他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工作的困境

1、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内容。自媒体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完全成熟,容易受到自媒体中虚假信息的误导,从而迷失自我,导致理想信念变得不够坚定,如果缺少合理的引导,大学生们将会逐渐感到困惑,一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学生更易被自媒体复杂的环境所影响,动摇了本该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自媒体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有的大学生通过自媒体散布谣言,大量转载不实信息,诚信危机上升,造成人们之间的冷漠与不信任,社会道德环境遭到破坏。

2、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模式。传统学生工作以辅导员通过面对面沟通为主,是一种单一的单向传播,在此过程中主客体间的互动较少,学生长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认为毫无新意,灌输性的教育使其不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传统模式往往已经缺少前瞻性,亟须创新。

3、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环境。自媒体信息无需严格的把控,传播的渠道相对畅通,用户与用户间的关系可控性弱,一些谣言事件就是没有经过严格审核就被出去,造成了较坏影响。自媒体相对复杂的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变得较为复杂和多变。

4、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虚拟的自媒体空间使很多大学生觉得能够得到自由和放松,每天过分沉溺于此,渐渐迷失自我,与现实世界相脱离。近年来,大学生依赖自媒体的程度越来越高,手机综合症、互联网封闭症等现象频频发生,人际交往出现困难。快节奏的传播方式,使大学生们的思考行为变得简单,缺少思辨能力,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给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了难度。

三、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对策

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要想增强其实效性,需要与自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不断适应自媒体发展及其特点,抓住现有机遇,增加高校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

1、适应新媒体转变理念。想要在自媒体条件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完善新媒体的发展特色,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将传统思想和新媒体相结合以实现与时俱进,改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媒体意识,根据自媒体发展的特征为基础改善思想教育现状,不断改善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创新性,改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2、构建自媒体平台为学生开辟新的工作平台。在高校中构建新媒体形式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融入教育方式,实现情感和人生价值观的改变。高校应该提高对于自媒体平台建设的敏感性和关注程度,构建学校建设平台,增强与学生的互动程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6篇

一.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为了使教师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真正走出一条现代化教育的教学新路,我校利用假期时间,派出优秀教师去沧州或河间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习word、excel、powerpoint、authorware、课件大师等软件的应用,参加陪训学习的老师回来后,再对全校老师进行培训,让每个老师都熟悉这些软件的应用,并能制作出课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为了能让老师们的课件活起来,更加人性化,更好的达到学生与课件的整

合,学校利用利假日,带领老师们到沧州八中、崇仙中学等学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另外,为了提高老师们的课件制作水平,我校每年都买一些多媒体课件资源,安装在多媒体备课室,让老师们去观摩、去学习、去研究。

在平时,校领导也经常去多媒体教室听课,和老师们共同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如何能达到人机的整合,如何利用多媒体突出一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慢慢的老师们制作的课件活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起来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就慢慢的提高了现在我校的每个老师,都能根据自己所教的科目制作出较好的教学课件,在河间市举行的课件制作评比活动中,我校的熊玉来、吴书霞、张书芹、李亚楠等老师都获得了一、二等奖。

二.远程教育接收的应用

我校自开通远程教育接收后,校领导就十分重视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应用,让专人负责这项工作,每天准时接收教育资源,老师们可以随时进行查阅学习,看到好的教育资源,及时应用到课堂中,为学生服务,不但激发了学性的学习,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老师们的专业知识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育教学理念也得到了更新。

教导处及时的利用教研时间,组织老师们观看接收到的优质课视频,然后进行研讨,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信息技术课的开设

教导处根据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标准,开设并开足信息技术课,并设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及时上课,而且上课有教案,课后有反思,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也很喜欢,上完每一节课后,反响都很好,每个学生对word、excel、powerpoint都能进行应用,每到节日,学生们都能利用相关的软件制作一些贺卡,期中期末考试时,每个学生都能进行上机操作,所有这些都是平时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四.校本教研的延伸——网络教研,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如何提高教学与研究的实效性,使之成为我们教师学习、探讨、互动交流的理想阵地?我校在进行了大量听评课的基础上,让老师们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情况,找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然后让教研组根据老师们提出来的这些困惑和疑难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各教研组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对这些困惑和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每个老师各抒己见,然后统一意见,找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再由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实验。

另外,为了更好的激发老师们的教研热情,使教研活动更加深入,我校在原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在网络博客上推出了“每周一话题”网络特色教研活动,这样,教研活动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了,每个老师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到博客上进行研讨,可以不定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不但拓宽了教研的渠道,而且能更好的保存资料,积累老师们的经验和教训,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五.充分利用互联网,创建博客,建立自己的电子档案

鼓励每位教师均创建自己的博客。创建博客,相当于建立自己的电子档案,可以在任何一网的电脑上进行查询或登陆。在博客上,教师们可以上传平时的教案、教学反思、文章摘录、各种图片等,还可通过博客认识很多教育界的同仁,获取大量有关教育的案例和方法。现在我校已有一部分老师有了自己的博客,而且不定时的进行更新。

六.多媒体备课室的应用

为了便于老师们随时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进行备课,我校在XX年就组建了多媒体备课室,接入了互联网,并设有专人管理。

第7篇

微博平台成为大数据营销关键渠道

随着大数据的力量不断显现,和汽车电商时代的步步趋近,营销这个在汽车产业诞生之日起便如影随形的商业环节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蕴藏了更多的含义。

无论是汽车企业,还是经销商都需要强大的数据背景作为营销各个环节的有力支撑。互联网这个正在连接每个人,每个物体的信息渠道,让海量数据的汇集成为了可能。但大量的数据背后,是精准的统计与分析,并由此汇聚成具有参考、分析、研究价值的信息才是“大数据”的精髓,而收集、汇总、分析数据的渠道与工具便成为了大数据时代的关键。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在信息传播上的强大功能。在中国,微博已成为当下最为活跃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并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用户登录入口。截止2014年8月15日新浪及微博第二季度财报日,微博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565亿,日活跃用户数达到6970万。已成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网络舆论平台。与此同时微博这一最具影响力舆论平台也正在发挥着大数据时代汇聚、收集、分析的职能,为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和服务。

基于长期对汽车行业微博运营的经验,2014年6月至8月,新浪汽车联合新浪数据中心启动汽车行业微博应用的研究项目。项目历时2个月,并《2014年微博汽车白皮书》(后文简称《白皮书》)。《2014年微博汽车白皮书》中分为综述篇、用户篇、官微篇、用车篇四部分,对微博用户在涉及汽车相关信息的舆情进行详细解读。

微博开启汽车电商时机逐渐成熟

《2014微博汽车白皮书》中认为:截止2014年6月,汽车行业在新浪微博开通官方账号29972个;覆盖汽车品牌企业、行业高管、汽车媒体、汽车经销商和汽车周边等汽车业全产业链,微博开启汽车电商的时机逐渐成熟。

根据统计,过去3年中有1000万用户在微博上表达购车意愿,900万用户表达换车意愿;经过5年积累,微博已沉淀2300万拥有汽车兴趣的真实用户。微博已经完成对汽车行业、汽车关注群体、汽车消费群体的全面渗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涵盖生产、营销、销售、市场、用户等各个层次相关联的汽车营销产业链。微博已经成为开启汽车电商时代的可靠平台。

微博成为营销不可或缺一环

在用户篇中,《白皮书》指出:“汽车类博文一经,微博用户自发的阅读与关注、评论与转发,甚至表露购车意向的过程便逐渐展开,基于此,可以发掘出微博中汽车类用户的不同分类和所处阶段,例如潜在用户的年龄阶层、性别状况,所在地区以及他们的兴趣点,为汽车企业进行用户挖掘和营销提供便利。”

在官微篇中,《白皮书》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对企业官方微博的定位存在较大的困惑,企业官微在运营过程中往往无法理清企业品牌、企业产品与自媒体的关系。需要明确的是,企业官微不是自媒体,只有重新定位企业官微,才能走出官微运营的误区,使得官微的价值最大化。”《白皮书建议:“微博中官微的发博量越多并不等于效果越好,提供优质内容、增强与粉丝互动才是成功运营的关键,需要加强与粉丝的互动,维系粉丝圈,才能获得大量优质活跃用户。正确运用微博官微,正确引导和开发这些优质活跃用户资源,可为企业带来新的价值。”

在用车篇中,《白皮书》认为:“随着微博中对于汽车相关信息和舆情的不断积累,微博对于汽车企业的价值开始由发声平台升级为舆情平台,微博中的海量数据可以从车型、品牌和用车体验多方面为企业提供第一手的丰富的有价值的用户反馈信息。”CRM客户关系管理正在逐渐成为企业越来越重视的企业管理内容之一,而舆情获知与管理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而作为舆情平台的微博正在成为CRM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交互正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的机会与价值。《微博汽车白皮书》的存在就是旨在将这些机会与价值进行提炼与总结,在电商经营、品牌传播、舆情监控、客户管理等汽车行业所涉及的领域有所帮助,通过大数据的总结与分析,克服产业发展所遇到的传统弊病。用互联网的思维与智慧改善汽车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而微博平台也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积极主导作用,成为产业升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4年微博汽车白皮书》详细内容下载详情参见以下链接:

第8篇

影视频道新栏目

2012全新互动节目《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与《巴山剧场》比邻而居黄金强档,节目采用与观众互动的方式,由征集展播老百姓的精彩生活片段与展播精彩剧目的台前幕后两部分构成。其中,老百姓生活片段包含全家福照片、结婚照片、生活照片以及结婚告白等生活精彩瞬间;精彩剧目的台前幕后包含精彩剧目花絮以及明星鲜为人知的故事。

该栏目设置观众有奖互动环节:凡参与照片征集的观众均有机会获得冠名客户提供的价值不低于200元惊喜礼包,并在每期节目结束前,公布前一天参与照片征集的获奖观众名单。节目位于每集《巴山剧场后》,时长2分钟/档,每天四档。

全国首创观众微故事互动栏目《重庆影事》

重庆影视频道自2010年11月开始发起名为“金秋之恋——我们的结婚照征集展播”活动,通过向观众征集各年代结婚照并经过筛选、编辑后制作成每期2分钟展播8张观众照片的展播宣传片花在频道全天滚动播出。这一全国首创性的活动一经开始,便迅速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和追捧。同时,从解放前到当代的各年代结婚照不但反应时代变迁、各年代人民风貌,也通过真实人物当年的照片将观众心头那根怀旧的心弦暗暗拨动,达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得到了业内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重庆影事》自试播开始,目前共制作普通照片版10期,拍摄了多各微故事,故事皆以真实人物为主角,真实人生故事为蓝本,提炼润色拍摄制作而成。栏目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成绩,也深受山城市民喜爱。

新闻频道全新栏目《这里是新闻热线》

重庆电视台新闻中心热线电话68629315日均接线量在1000个以上,但由于节目时间长度等因素影响,电视新闻节目《天天630》选取的题材非常有限,每天只能选取30个左右了。因此,打进我们新闻热线的大部分市民的诉求都未能得到及时反馈。这些求助方方面面,既有生活纠纷,也有政策咨询、还有心理困惑等等。对百姓来说,这些事涉及自身权益,他们很希望通过媒体平台得到回应、疏解、帮助,而新闻中心也需要一个有别于《天天630》、更宽泛更全面更快捷的观众互动沟通平台,提升新闻频道的影响力和服务性。

为此,重庆电视台新闻频道5月1日起每天10:00-11:00和下午17:00-18:00开播了一档大型直播互动节目——《这里是新闻热线》。节目以新闻热线68629315为平台,接受市民求助,对真实案例请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答疑解惑,为市民提供切实的帮助。

都市频道引进全新栏目《直播大事件》

今年6月,都市频道引进全新纯直播栏目《直播大事件》,开播两周收视便超过5月、6月同期节目一倍,全面提升周日夜间收视,并以新闻直播性节目丰富都市频道节目类型,成功吸引更广泛观众。

第9篇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加速崛起,形式多变,媒体的含义越来越广,一个人、一个企业都可以是媒体,传播变得碎片化、多元化、去中心化。这个时候的营销,是一场更大的接力赛。

选手不仅有企业,还有消费者

传统媒体主导的传播时代,企业重视的营销接力主要侧重于内部,但并不表示所有企业都能做好内部的营销接力。例如,我曾在出差过程中,顺便走访了一家茶叶店,店员机械地说了“你好”之后就低头玩手机,也不问客人要买什么,好像眼前的一切与她无关,就直接断定客人不会买。

我问她业绩好不好,她说不好,问及原因时,她说是因为很多人都是看看的,回去可以去别的店铺购买,也可以扫码关注他们品牌的微信,在微商城里购买。这个时候,大家可以想一想,别人为什么要去关注他们的微信?是你对我热情,服务真诚,还是泡了一泡让我感觉口感极好的茶,令人念念不忘,只能赶紧关注,以备急用呢?这就是营销的接力赛,店铺导购员没有跑好那一棒,没有在潜在客户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好印象,自然也就链接不上微信这一新媒体。等到潜在客户有需求的那一天,自然不会想到她的品牌。愿或不愿,这一点我们都必须明白。

无论怎样,这场接力赛,企业要先跑好,消费者再接。企业有没有跑好,不是企业说了算,是消费者说了算,最终的裁判权也在消费者那里。从传统媒体时代到新媒体时代,都是这样!比如,优步、滴滴等打车平台,诱导消费者分享优惠券或抵价券,利用消费者的参与,让利给消费者,让消费者愿意分享,成为品牌传播的媒体,迅速提升品牌影响力,促进其品牌营销的成功。

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利益的“诱惑”,但从根本上来看,是对滴滴或优步综合服务质量的评判。若是服务质量的性价比“不值得”分享,一切都是空谈。

再如,苹果手机化身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这样想,他们“卖肾”也要买一个苹果的标志,手机也就不仅仅是手机了。当然,“卖肾”只是个玩笑,极少有人这样做。但这种心态会快速促进消费者转变为苹果手机的传播载体,大大传播了苹果的品牌形象。这些情不自禁的分享,或为了标榜,或为了摆谱,但都是消费者心甘情愿去做的,没人去逼他做。逼也逼不出这样的好效果!

所以,对企业来说,明确品牌定位,扎扎实实做好产品和服务,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良好体验,就能唤醒工农千百万,引得消费者竞折腰,甘心情愿地花钱购买,然后免费为你的品牌和产品做传播。

质量不好,再牛的营销也是瞎子点灯

新媒体时代,这种接力赛范围更广,好的坏的都会接力,甚至更容易“坏事传千里”,每个企业都必须重视并制定应对策略。

若是你的产品质量不好,服务很差,营销再牛,这样的接力赛也会很快搞垮你。刚刚曝光的“香精茶”事件,你想想会有多少茶叶种类或茶叶品牌遭殃?不仅涉及“香精茶”的会遭殃,甚至殃及池鱼,伤害无辜,连整个茶业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遭殃。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速度飞快,波及面广,一夜之间就传遍天下了!

例如,有网友“中山亚典”在《小心,别让“香精茶”成为茶叶界的“问题疫苗”》后留言:“早都是香精茶了,中国很少有不加料的茶。”这种说法虽然偏激了点,但这是消费者的看法,你不能马上改变,唯有自己做好,证明给消费者看,让消费者自己感觉到你的的确确用心在做产品,那么,消费者的观点就会改变。

从前,日本制造和韩国制造,一样有不光彩的过去,一样有过值得称道的逆袭之路。对中国品牌来说,只要愿意去做,下狠心去改变,我们的品牌形象也一样会逆袭!所以,无论新媒体带来的传播环境怎么变,总有一个中心没变,即,你必须做好产品,对得起消费者付给你的钱,不仅让消费者选购时有超值的感觉,还要让很多天以后,消费者也有超值的感觉。

但是,身边的品牌无数,想一想,哪些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是有点悲凉。不说跨国抢购电饭煲或马桶盖,举个身边的例子。几天前我倒开水,不锈钢热水壶的把手突然脱落,整个壶掉落在地,险些烫伤自己。我捡起水壶仔细观察,吃惊地发现壶把手居然是塑料的,并非不锈钢。

我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但大家都有个基本的常识,塑料和不锈钢的热膨胀系数一定不一样,塑料肯定更容易老化和膨胀,这种产品结构不出问题才是偶然,出问题一定是必然。这样的产品价格不菲,却无异于定时炸弹,烫了孩子更可怕。

发生这类件事之后,一定有人分享到朋友圈或以其它形式分享,当事品牌又会如何处理?身边的朋友还会购买这个品牌的产品吗?答案很显然!谁都不想拿身体安全开玩笑,怎能不敬而远之?这就是新媒体时代的“接力赛”,不仅企业内部的营销在接力,相关的经销商、商或零售终端在接力,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也在“接力”!

第10篇

【关键词】自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创新路径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自媒体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01年,它具有平等性,平民化,交互性强等特点。

(一)自媒体的含义

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1]简言之,即公民用以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二)自媒体的特点

1、平等性:通过自媒体这一平台,无论是高层还是百姓都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任何人都有了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评论信息、转发信息、举报信息的权利。同时也拉近了不同阶层的距离感,通过这一平台,不论认识与否,都可以进行平等的交流。

2、平民化:百姓可以利用自媒体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他们将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通过自媒体表达出来,让更多人了解百姓的生活,体现了平民化这一特点。

3、交互性强,传播快:自媒体强调着双向或多向的互动式的交流。通过自媒体,人们可以即时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这种交互性超越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必须“在场”的局限。[2]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进行消息,并对自己感兴趣的消息进行转发,评论,除去了传统媒体的印刷的复杂程序,其传播速度之快。

4、信息容量小:在一般的自媒体平台上,大家信息一般根据自己当时的感想所写,信息量较少。

5、易操作:利用自媒体平台,只需下载好软件并注册成功,再往上打字发图就可以了,所以一般用户一学就会,不需要繁琐的操作步骤,所以很受大家喜爱。

6、信息自由化:与传统信息渠道相比,利用自媒体平台信息更加方便自由,传统信息一般是通过报纸、新闻等形式,其需要时间与自媒体软件相比,耗费时间之长,而且大量信息需要被筛选而受到约束,相对而言自媒体更自由。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状调查

目前,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忠实粉丝,他们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使用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以江苏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一共调查了186为学生,涉及各个年级及专业,大多数人对自媒体的了解与官方自媒体定义基本一致,但还存在6.4%的学生对自媒体不了解。在受调查者中占大多数的学生浏览自媒体所花费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之上,其中32.2%的学生花9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使用自媒体上。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自媒体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是有帮助的,但觉得自媒体会影响他们的也不在少数。目前,占绝大多数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手机关注时事。对于是否了解本校的自媒体平台,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寻找路径,但学校宣传所占比重最大。与此同时,81.1%的学生使用自媒体在于社交网络功能,很少有人用于学习。但又有另一情况是大家还是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体,但自媒体获取信息更加快捷。学生认为最有效的维护自媒体舆论环境的是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需要借助一定的环境来运用自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同时,56.4%的学生认为运用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难以监管。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已经深入人心,将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获取信息的手段,而面对这一现状,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的应对,认识到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三、自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由于自媒体的出现,网络监管建设不完善,大学生认知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辨别力不够等,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价值观遭到冲击

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都是通过层层筛选,再发表出来,这些内容大部分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自媒体具有信息自由化的特点,出来的信息无人监管,所以网络上充斥着良莠不齐的信息。其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有着巨大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尚未成熟时期,对于信息的选择上会有失手的时候,而思想政治教育者们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尽量让大学生接受到的是优秀的思想,避免不良思想的侵害。

(二)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出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面对面的方式传授知识,和学生的交流也是面对面的交流,一般是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交流方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利用自媒体,大学生可以在网易公开课、慕课等各种学习网站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师,从而改变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在一种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学习,从而学生更容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挑战,因此,如何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自媒体相结合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三)自媒体的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期,都是由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从不知到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接受者,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一般只是接受知识,对老师的教学内容很少有质疑的声音。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媒体的出现,使得学生自己可以主动的获取知识,学生的地位从被动变成主动,学生对待新事物越来越认同,而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却比不上新生代,因此,在这方面与受教育者相比,教育者处于劣势,不能及时的获取最新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远不如受教育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者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学生开始有了不服从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从内心轻视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工作者还有不知道的知识,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学生有了这种轻视的心理,对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学生开始瞧不起老师,对老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有一种抵触排斥心理,一方面,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不平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但同时,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地位更加趋于平等,使得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这也是当今教育现象中一种普遍的状况。

四、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面对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如:突发事件,低俗文化,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等。

(一)建设好自媒体平台,高效处理突发事件

面对自媒体的开放性,在舆论的冲击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沉着冷静的应对,引导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分析事情的利害关系。在此同时,应该深入剖析事情发展的背景和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突发性的事件,作为教育者应该及时站出来,解决突发性事件。如,面对外来媒体的造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关注,跟进消息,确切的分析造谣事件的本质,在自媒体平台提出自己对此问题的有利论证,以免造成社会秩序不稳定。

(二)加强法律法规意识,传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

由于自媒体是新兴事物,针对网络还的法律条文还不健全。也正因为此,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低俗文化才此起彼伏,得不到遏制,所以,工作者要重视并建立有效的网络法律条文,并对网络进行有效监督,对一些不属实的危害国家、青年的网络谣言加以澄清并惩罚相关人员。

与此同时,高校工作者应该建立健康向上的交流平台,传播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利用自媒体平台创建交流平台,激励大学生与教育工作者利用自媒体交流平台探讨社会文化发展,国家主流价值文化,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对国家的向心力。对于大学生的困惑,作为教育者应该积极主动耐心地解答大学生的疑难问题,响应大学生的需求问题。

(三)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教育

早在1993年,英国的李维斯和汤普森合作出版《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一书,首次对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套比较完整的建议,其基本目的是“力求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学生免受媒介所传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观念或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3]为了缓解大学生浏览低级趣味的文化现象,应当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媒体素质,树立大学生正确上网意识,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能够清晰的辨别、筛选有利信息。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面对自媒体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起了更重要的责任,而教育工作者要承担这些责任,就需要更熟练的了解自媒体知识,利用自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同时,教育者应该有效的管理校园网络,洞察学生的最新状态。高校思政工作队伍需要高度重视、积极研究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发展方向,注重发挥团队优势,实现成员在知识结构、时间精力和技术技巧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主动深入学生的日常网络活动中。[4]当然,要正确处理好学生的问题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姿态,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J].新闻界,2011,(4).

[2]都慧英,周方道.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第11篇

 

解构师道,顺应数字时代学生的内在需求

 

当下的学生从出生起就被置于一个高度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成长环境中。手机、平板电脑等基于互联网的移动终端不再只是好玩的娱乐工具,而且还拓展到互联网的所有功能领域以及认知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被互联网所“俘获”,成为“低头一族”,忙着刷微博、看微信、聊QQ……面对这样的数字时代的学生,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内涵也开始瓦解。

 

从传道上来说,在“网络江湖”多元化价值观的大环境下,教师传播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独一无二的土壤不存在了。虽然不能说“三观”尽毁,但那种绝对真理状态的“道”确实再难经由教师的教育而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更重要的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自身的“三观”本就不是铁板一块,也在受到各种潜在、显在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冲击、重构,那如何能将传统意义上那种至高无上、绝对真理式的“道”传授给学生呢?

 

从授业上来说,学生未来用于职场的知识、经验,也不再由教师唯一传授,甚至由于教材安排的滞后性、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知识组合与再生成的欠缺性,教师的授业价值大受挑战。由互联网技术所引发的产业革命浪潮使得社会实践的土壤瞬息万变,这些现实及未来的职场生态,为人们提供了未经学校职场教育就能轻松获得的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契机。在这样的形势下,一大部分出自正统学校的毕业生正面临或经历着一毕业就失业的窘境,接受教育越多的人给接受教育不多的人打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仅提醒了社会,也提醒了教师,应该改变态度来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

 

从解惑上来说,人生的许多困顿、困扰、困惑,真的能从教师那里获得百分之百正确的解答吗?答案是未必。当然,从教师的示范道德来说,我们相信绝大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能力和品格。问题在于,如今的舆论环境、意见市场早已不是教师“一家之言”了,同样的问题、困惑和苦恼在网络中也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更适合自己的答案。由于这个答案是学生作为使用者,从众多良莠混杂、异质多元的答案中自己寻找、甄别、选择和取用的,所以这种获得感是传统师生关系中“你说我听”的被动灌输方式所难以具备的。在学生作为消费者体验的层面上,互联网产生的诱惑性、认同度远远超过了从教师那里被动接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因为这种方式更亲切、更平等、更自主、更富创造性。教师“解惑”的功能是被大大弱化了,因此,我们只有把教师内涵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思考,顺应数字时代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时代性。

 

应对挑战,厘清教师专业成长内涵

 

当前,电子书包、PAD教案、MOOC等信息技术手段被不断引入教育教学过程,各类“互联网+”特色的新教育实验更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学生不再愿意被动等待知识灌输,而更愿意在网络的海洋中自由、畅快地游弋。教师也不再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求,而是成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亲密伙伴,在他们的成长发育及知识消化过程中起到促进、管理、帮扶、引领的作用。

 

时至今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和判断教师再成长性的一个重要依据,许多教师也以此作为自我成长期许与鞭策的重要方向。信息素养高的教师,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及信息存储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许多教师正在努力摆脱传统僵化思维和方法的羁绊,着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和人才观,用大胆探索来回应“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更显著的变化出现在课堂上,出现在教学手段的变革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注入了多元化的创新元素;突出交互的信息传输、高度数字化的数据处理、全息性的信息呈现、“职能化+重复利用”的信息管理……这一切的一切,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赖以生存的完备条件。“互联网+”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开放性、自主性,逐渐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局限性、被动性,教学模式的一系列改革由此启幕。

 

维果茨基曾说过,“知识不能直接灌输,应由学生运用更大的认知能力自行建构”。在“互联网+”时代,他的观点大概需要修正一下了,因为运用认知能力自行建构知识已经不是“应然”,而是一种“必然”了。学习及发展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化、协作化的活动;协作式学习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倡导;教育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而非教学结果上;教学设计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日渐成为教育者着力思考的方面。

 

变革路径,在“互联网+”中再成长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教师的地位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资源配置,教师以成人社会人的身份出现。伊万·伊利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一书中提到,“在教师的权威主义眼光中,价值的多种层面重合于一体,他们分不清乃至最终抹杀道德、法律与个体价值这三者之区别,他们对于其中任何一者的侵犯均视为对三者之同时侵犯”。这就是说,教师身上集传统权威、感召权威和理法权威于一身,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这是“互联网+”时代出现以前教育事业的突出特点。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变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丰富了“可以获取”的教育资源。从原理上讲,只要有与这个世界互联互通的计算机、手机,无论学生身在何处、境遇如何,哪怕是极贫者,都能借助互联网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学生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渠道大大拓展了,而绝非唯教师“马首是瞻”。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分流了教师的权威资源,使教师对知识信息不再垄断。因此,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需要重构教师成长路径,维护教师“应有的尊严”。

 

1.做正确认识互联网新技术的引领者,而非盲目随波逐流的跟随者

 

当前,互联网新技术被传得无所不能、神乎其神,在有些人眼里已过于被神话,这种认识上的魅惑,需要教师有比普通用户更为清醒的认知和更为坚定的实践探索精神。认知和实践的方式在于强化对课堂教学无可替代的信念,把传统课堂中那种面对面、声情并茂的教学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诚然,互联网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但这种“教”,更多只是技术性的、虚拟性的,而“身临其境”永远具有最真实和直抵人心的教化力量。课堂教学、面对面教学常常伴随着教师丰富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情感等“人”的现场感、代入感,这是互联网世界所不具备的,也是教师在新环境下需要大大强化的方面。

 

与此同时,电子书包等互联网新技术本身对学生成长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的应对。在学生体格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幼儿园至初中阶段,学生的眼睛、骨骼等身体的发育,需要在丰富多彩的具体活动中实现,而不是广泛接触电子媒介。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果断、大胆、理性地把互联网技术与学习结合,而不是赶时髦,一味迷信互联网新技术。

 

2.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单向传授向交互式学习转变

 

传统教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课堂是教学和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学生把这些知识“转移”到自己的大脑。显而易见,依靠如此重复、机械强化、“外部植入”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应更能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真谛。“互联网+教育”使教师彻底改变单向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为熟练掌握和运用“超文本”式的互联网。这种被尼葛洛庞帝称为“没有页码的书”和“随心所欲的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非线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通过“任务”“项目”“主题”等形式,教会学生如何自行获取信息、采集信息,如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筛选和加工,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掌握信息的方法。

 

3.变革课程结构,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创新拓展

 

广义的教材,指的是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教辅材料,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以算是一种教学材料。按照这种定义,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应当是一种教学材料。但人们一般情况下所说的教材,多是指经过多年实践不断被修正、完善、调整和提高了的各类教学材料。

 

教材从形成到使用,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实践的沉淀。然而,这样的教材虽然厚重而权威,却难以及时反映社会实践层面日益加快的丰富现实,难以适应社会需要,学生从教材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一无所用的情况比比皆是。造成这个悖论的最严重缺失,是教师对既定教材的过度依赖,或者说我们对于教师在使用教材方面缺少必要的激励创新。教材过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束缚了教师教学的自主性。所以我们对教师的考核、教材的使用,可以持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态度,让教师不仅成为特定知识的拥有者,也成为特定知识的创造者、研究者,使课堂成为创造性、研究性、自主性的快乐求知的天堂。一句话,教师不应只是知识型教师,还应是能力型教师。

 

同时,教师也应当通过合适的课堂改革,增强环境的教育功能,创造各种能够让学生有兴趣,有条件动脑、动心、动手、动身,进而调动全身细胞参与其中的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对真实物件的观赏、研究,全面提高面对真实研究对象的各类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合作研究、团队研究、项目研究的乐趣及成就感。

 

在这样的教学探索语境中,互联网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在共同的平台和兴趣下促进教学相长,增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手段之一,教师也实现了从盲目追随互联网到从容驾驭互联网的根本转变。

 

总之,“互联网+”时代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内涵,需要教师变革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只有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才能实现“互联网+”的教育创新。作者:梁艾曦 来源:

第12篇

关键词:谣言灾难谣言新媒体时代传播特点

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认为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样的传播效果与范围是有限的,但还是能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同样没有消灭谣言,反而使谣言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近年来谣言借着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快速扩散。其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语传播会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路径也更为复杂。显然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谣言比起前新媒体阶段的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

一、灾难谣言的定义以及产生缘由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开始系统研究谣言,对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国内民众士气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G.W.Allport和L.Postman认为,谣言是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在某些区域的人们之间以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却缺乏相关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R.Knapp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W.Peterson和N,Gist定义谣言是一种在人民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国内学者胡钰则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上诉四种定义较为接近,都涉及到谣言与现实的事或人有关联,都是为了竭力使人信服。

灾难谣言作为谣言在灾难时期的一种形式,是针对灾民对于信息需求而产生的谣言,出现在地震、水旱等天灾人祸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但它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灾难谣言的传播方式除了以往人际口头传播外,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络、手机等方式,在各个方面上都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增强趋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Allport列出了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卡普费雷指出,“谣言永恒的循环再现,证明它是一个深藏于集体意识中的解释系统,通过一个有利的时间而现实化的结果”。

面对灾难,民众个体往往会表现出无能为力,会缺乏安全感,人心思危。即使社会各类组织开始行动救援,但迫于共同体的共同权利意识,民众内心的困惑没有在短时间内消失。灾难谣言正是抓住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了解不明朗的情况、信息缺乏的高度渴望而产生的,它也能够让在民众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宣泄情感。

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滋生了大量灾难谣言,诸如“大地震的发生是因为触怒了神灵”等。尽管这些谣言在事后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但对当时唐山震区一带还是引起了恐慌。

二、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传播特点

1传播渠道多元化

当互联网、手机媒体尚未勃兴之际,灾难谣言的传播通常依靠人际传播。由于人际传播的特点,传播效果与范围有所限制,主要局限于灾难发生地及其周边地区。如唐山大地震后,灾难谣言主要在其震区及周边一带传播,经过近1年的时候,才传播到其他地区。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传播途径主要分口头、互联网络、手机短信三种。除了人际传播外,传播渠道有:

(1)通过网络BBS、留言板等进行群体传播。

(2)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人际、群体、组织传播。

(3)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了人际、群体传播。

(4)若谣言在网络上成为热门的讨论议题时,可能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对象。当谣言经大众媒体披露后,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也会得知消息,使得影响的层面更为扩大。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在虚拟环境与现实世界中同时传播,渠道也从人际传播延伸至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呈现出多元化渠道传播趋势,传播范围更大,速度更快,危害与控制难度随之加大。

2传播效果最大化

随着灾难谣言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发展,传播效果呈现出最大化。其一,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直接导致灾难谣言传播速度空前快速,以往较长的传递时间段极大地缩短。技术的保证让社会成员能在相近时间段内参与到同一事件中,增大了谣言传播的信源基数。唐山大地震后的部分谣言历经一年多才从周边地区扩散开,而汶川地震后,仅仅在几天时间内,大量灾难谣言通过各类媒介传递至各个地区,甚至于境外部分国家、地区都有所耳闻。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大了人口的流动性,社会信息获知途径不再是笔下“乡土中国”中的长者口述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社会成员间的社会联系复杂化。面对灾难,彼此会更积极地依靠各样的信息途径来进行联系,这样就导致谣言传播面较之以往更广泛。第三,同样因为通讯手段的发展,谣言内容没有了旧时口耳相传时以讹传讹的夸大化与变异性。这种高度的信息保真性使社会成员获取的信息内容也大致相同,从而间接地增加了谣言的可信性,加大了传播效果。

3传播目的多样化

灾难谣言传播的目的性呈现出多样化。

(1)满足宣泄情感。在传播谣言过程中,传播者能够消除因灾难带来的无助、危机感等抑郁情感,体会到灾难涉及到了全体民众而非一个人。在灾难谣言传播过程中,能够宣泄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所表现出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是其快速传播的目的之一;

(2)满足信息渴望。灾难的发生导致的信息闭塞,加重了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探知欲和危机感。灾难谣言往往涉及一些人们感情或地理上感到亲切、关心的人或事,而且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满足当时人们信息缺乏的求知欲。

(3)娱乐。或许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灾难谣言。但是这些谣言有趣的一面成为了这些人传播的目的。同样有一部分仅仅为了转发信息而传播这些谣言,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4)蛊惑人心。灾难谣言传播目的的多样化加大了对谣言控制的难度。如果传播目的仅仅是前三类的话,谣言会因民众的兴趣减弱而在较短时间内遭到淘汰、消失。因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则是需要防范的难点与重点。

4传播主体年轻化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呈现出传播主体趋于年轻化。首先,技术手段决定主体年轻化,年轻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其次,年轻人的生活与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紧密相连,网络生活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手机短信交流是最熟悉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最后,大多数灾难谣青的传播都是出现在年轻人集中的网上论坛、社区、QQ群等处。这些因素使得年轻人在灾难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成为传谣信谣,甚至制造谣言的主体。

5传播内容自我消亡化

正如卡普费雷所言“所有的谣言都是注定要消亡的”。谣言具有的一些娱乐性质能够吸引公众,但正如同新闻所具有时效性,谣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时效周期。一旦公众获取了官方权威信息,失去了对谣言的兴趣,那么谣言将消失于大量的新闻信息量中。

为了能够引起民众的兴趣与好奇心,灾难谣言通常夸大其辞。一旦好奇心过去了,消退的兴趣就需要更多的刺激与夸张性来弥补。灾难谣言需要为一个小细节而夸大整个事实,这样反而导致了谣言不堪一击。

充满夸大性的灾难谣言过了时效性,一旦没有新的内容补充,其将自行消亡。

三、新媒体时代对灾难谣言的控制防范

灾难谣言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过程中体现的特点,为我们研究如何控制防范提供了依据。

1政府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加快报道时间。

首先,政府主流媒体应该重视报道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报道应该在灾难谣言传播之前,第一时间消除民众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其次,主流媒体应该在民众关心的话题疑问上提供解惑答疑的功能。这样就减小了灾难谣言产生的空间。最后,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信息内容上应该更详尽,选取面更广泛,消除民众对于灾难认识的模糊性。根据G.w.Allport的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的公式。减小事件的模糊性将降低谣言产生的几率。

Web2,O时代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以往较高的入门门槛不复存在,人人都能在网络中信息,报道新闻。大量的灾难谣言正是通过网络这个渠道快速地传播,甚至部分门户网站成为了灾难谣言传播的阵地。网站编辑的把关人作用需要加强,不能片面地追求点击率而忽视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即时聊天工具与手机短信传播限于当前网络管理的局限性,对于谣言内容传播的管理方式和办法有待于日后网络管理法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3民众媒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