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气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时间:2023-07-14 17:3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气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气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农业领域;交通领域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概述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方面提升了研究力度,促使电气工程的涉及面越来越广。在研究起步之初,我国主要将电气工程应用在工业生产领域之中,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将电气工程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并将其与农业、手工业等行业结合在一起。站在整体应用角度来说,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将人们现有的生活水平提升,而且还实现了各个行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让生产生活与更高的经济效益相对应,为我国整体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计算机技术也成为了电气工程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满足大众生活需要的同时,普及程度也相应提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有超过80%以上的行业对该项技术进行了应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人们生活中能够做到随处可见。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建设的持续性进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也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系统,性能和效率愈发突出,而且还更加合理,这也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形式

2.1在电力系统及电力调配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的主要领域便是电力系统,截止到目前,随着人们生活中的家用电气数量越来越多,用电量也会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人们对供电的可靠性和质量需求逐步提升。而在具体的电网调度过程中,整个自动化程度和供电质量必须与相应标准相符,最终实现电网调度工作的自动化运行。除此之外,如果人们可以将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调配过程中,将会对相关工作的开展精度和可靠性全面提升。另外,该项技术的覆盖范围很广,除了电网调度之外,还涉及到网络设备、显示器等等,也正是由于该项技术的应用,人们还可以实现对电力调配工作开展的实时性监督和管理,记录下工作之中所产生的实时性数据,这样一来,可以确保数据分析工作更加稳定的开展,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未来的电力工作方向进行预测。除了上述应用之外,该项技术还能在电力调配工作的第一时间掌握详细信息,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电力调配信息,最终实现电力调配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1]。

2.2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备自动化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子系统包含以下三方面,即安全保护系统、建筑物以及能源管理系统,而且上述三个系统主要是基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为主实现的,另外,还能与建筑物电力、排水等功能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确保智能建筑的安全使用,需要在其中设计接地保护系统。由于智能建筑系统之中存在很多金属类型设备,导电性能很强。假如在金属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绝缘体破裂等情况,便会引发一系列漏电问题。如果人们可以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之中,接地装置的保护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避免漏电问题的出现,为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护。其次是直流接地,智能建筑能够通过大量的计算机信息分析,以及电子设备软硬件实现信息传输数据的共享。另外,想要确保上述过程的实现,需要相关电子通信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配合。由于智能建筑在自动化配合下,可以为相应建筑提供可靠的电压标准,进而确保相关电子硬件和软件的全面应用。

2.3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农业领域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是温室大棚技术的应用,在温室大棚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重点主要集中在远程监控系统之中。该系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让人们了解大棚之中农作物的实时生长状态,做好内部温度、湿度的全面性控制,为大棚作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而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配合下,大棚中的各项指标数据也能第一时间内传递到种植人员手中,并根据具体的数据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其次是在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无土栽培可以通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提升整个检测平台的周全程度,通过该种检测平台的有效配合,人们可以对农作物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另外,在具体检测平台应用上,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无土栽培技术和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农作物的生长能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有利因素[2]。

2.4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

2.4.1电气化铁路的发展

电气化铁路主要是随着电力机车的出现逐渐演化而来,由于电力机车要比内燃机更具备运动能力,即使是在相同规模之下,电气化铁路的运输能力也会远高于非电气化铁路,成为了整个铁路行业发展的主流。另外,电气化铁路在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同样得到了大范围应用,这也为后续电气化铁路的改造创造了良好条件。按照我国“十三五”规划要求,直到2020年,我国整体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电气化效率能够达到了70%,届时,可以真正实现电气化铁路布局合理、覆盖面广等特点,实现铁路网络的有机完善。在成就“四纵四横”主骨架基础之后,整个高速铁路的建设将会变得更加稳固,服务范围也会扩大,城市高铁覆盖率也将会达到80%。

2.4.2发展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属于新能源领域,动力主要来源于车载电源,通过电机的驱动,促使轮胎向前行驶,这一点与具体的车辆要求和道路交通未来发展情况相符。站在节能环保角度来说,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主要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电动汽车的种类有很多,如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等。其具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将电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从而实现汽车高速向前行驶。预计到2020年,我国整体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会达到8%左右。从该角度来看,电动汽车在我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对于汽车产业升级和技术跨越具备重要意义。我国新能源公交整体已经达到了80%以上的普及率,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3]。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3.1增加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之中,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影响十分重要。如果研发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素养,便能将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除此之外,人员素质的有效开发,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竞争能力。工作人员的素质情况还与技术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想要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发展,各个企业要在工作队伍的知识培训上下一番功夫,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培养出一支技术性扎实的工作团队,让我国电气工程中的软硬件实力获得补充。另外,企业以及相关部门对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也要给予高度重视,提升相应的管理水平[4]。

3.2应用范围将会逐步扩大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相应技术的实施流程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也使得整个社会在自动化技术需求上越来越大,应用范围不断增加。在此过程中,企业想要与现阶段的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就需要加大相应的产品开发力度,让相关技术研究向我国实际情况靠拢,这样一来,整个行业的科技含量也会得到进一步保障。如果按照传统发展趋势进行,随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范围的增加,环境污染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这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相符,甚至还会导致一些新的问题出现。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应用范围的保障工作。

3.3节能设计更加优化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重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节能和环保方面也实现了进一步优化,在做到环境保护的同时,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结合在一起。而在具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使用过程中,应该以降低能耗、减少资源浪费为标准,实现成本的有效节约。例如,在供电系统发展过程中,变压器的选择应该保持绕阻阻值的最低标准,进而将相应的流量消耗降到最低点,只有这样,相应的变压器成本才能得到根本性降低。除此之外,在照明使用上,人们需要做好自然光的充分利用,进而实现照明设施的自动化智能化展示。通过一系列节能设计,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技术在生活中将会变的更加实用,与人们生活相贴近[5]。

第2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引言

在当今这个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各个领域应用不同的科学技术迅速进步发展,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也是其中的一方面。这门技术在电气工程公司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广受好评。因为它能够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质量也有所提高,人们的工作量负担减轻,更使得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高度。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工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从其发展情况来看,在电子产品刚刚问世时,人们将电气与电子产品的相关科学联系在一起,并将其统称为电气工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电气工程的概念也变得越来越广泛。经调查发现,信息技术与物理科学是影响电气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与电路技术上。

二、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大型的建筑物,小到平时的开关、插排等都是它的应用。但是这其中也有许多不足。其一是这项技术的成本比较高。我国的工业发展比较慢、时间短而且先天性发展环境差,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系统不够完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运用所了解到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往常的经验进行研发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二是这项技术的效率比较低。在这个时刻追求速度的时代,时间就是生命就是金钱,节约的时间会对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其三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在传输工作上存在不足。传输工作需要注意安全问题,在运用中会涉及电子自动化这一方面的知识,但是每个人接触到这方面的都是不一样的,水平也就不同,而且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成本也会提高,因此要保证进行安全地传输。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分析

1、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工业生产中最常使用的生产技术主要应用在控制领域。在机器上安装感应器、继电器、电子元器件,工作人员在控制平台上编写软件程序,系统按照步骤执行命令。电气工程使用的机器不会受到人员自身素质的约束,能够保证工作效率,达到计划产量,精度准确。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还没有实现,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普及。机械设备的不完善,经常需要人员看管监督机器运行状况,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维护人员进行维修,维修工作费时费力,影响生产工作效率,维修人员和技术水平不尽相同,都会影响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2、电网方面的应用

在电气工程在电网方面应用时的基础是局域网的操作。通过局域网,可以把各个需要连接的地方连接起来,然后收集信息,再把这些信息全部发送到客户终端,在终端进行统一地安排控制,这样一来,自动化的控制就实现了。在生活中,它可以运用到检测评估,自动调试电气系统。在发热系统建设时,借助现代信息科技的力量和互联网,在一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实现对供热系统的全面控制。整个网络系统由调度中心的计算机网络、大屏幕显示器、打印设备、工作站和服务器等构成与供热系统的专用局域网连接再通过变电站、发电厂等终端实现对企业以及居民区的供电与供热。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通过对供电、供热灵活的调度,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损失。

3、 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变电站是催生电力,传输发送电力的设备,电力工程与自动化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能够在变电站中大有作为。它节约了变电站运营中的资金、劳动力,保证了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利用自动化技术在监控保护上为电力设备保驾护航。电力系统实现了智能控制,减少了电力系统的操作复杂性,这应归功于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运用这二者对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控,对现场进行布控监督,保证设备运行当中的安全性。

四、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措施

1、强化数据传输接口建设。

由于数据传输对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结果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数据传输一直受到我们的重视。要想保证电气自动化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加强对数据传输的管理从而保证其稳定性、快捷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的提高。要想保证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必须要加强对数据传输接口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处理好在数据传输中出现的接口故障,保证接口的标准化。一定要保证程序接口在实际对接时的完美性,不出现任何问题。这样才能够减少数据在传输中所需的时间,真正的落实电气工程自动化。

2、加强通用型网络结构应用的探索

通用型网络影响着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结果。所以,要想让工作完成的更快,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必须要对自动化的生产过程管理进行强化。必须在进行通用型网络结构转变时投入更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这样才可以加快网络结构向理想型转变从而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运行的高效性。

3、加大电气自动化在技术上的投入

只有加大了电气自动化在技术上的投入,才能保证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所以,在进行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系统平台的建设,结合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对自身运行特点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在统一系统平台中展开操作,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嵌入式系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使用的系统。无论是嵌入式系统还是其他控制系统只有保证开发平台的统一性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系统的有效性的实现。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平台。

4、提高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程度

电气工程企业团结合作,划分为同一阵营中,共同使用相同的系统开发平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操作技能,使其掌握专业技术,为其灌输新技术、新理念,使其发挥出主观创造性,对系统进行更新改善,使其具备兼容性,提升系统集成化程度。

5、构建统一、科学的电气自动化系统

丰富完善功能,加强各地区的关于电气系统与自动化技术交流,相互传授经验,引进先进的电气技术,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严格的生产规范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编程设计要体现出科学合理的特征,满足个性化需求,将功能与各系统之间有序连接起来,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6、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节能,节约能源才能降低生产成本,不至于能源大量浪费,重视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7、强质量管理

树立质量上乘,安全第一的意识,对企业员工实行培训,以实例列举哪些是合格品,哪些是不合格品,为员工讲解在电气施工生产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严格从正规渠道购买材料物资,加强生产施工过程的规范并进行有效管理。

结束语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现代科技的主要学科,其研究意义重大,尤其是它的实际意义。电气工程还是一门新型学科,主要涉及电气信息领域,不仅包括农业、工业,甚至国防方面也必不可少。所以,要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必须灵活运用电气工程自动化,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张天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分析[J].科技风.2015(08).

[2]丛日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09).

第3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电气工程;要点简析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电气自动化作为现代化技术的核心,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其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电气自动化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囊括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和网络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如果将其融入电气工程中,能够进一步推动电气工程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自动化水平。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简要介绍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重要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顾名思义,它是一门涵盖与研究电气工程有关的科学。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变得多元化。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小至电气开关,大至科技航天,电气自动化都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说,电气自动化的领域太广了,前景也永远不会冷门,没有电气自动化,现在的社会一切都要垮掉了,可见它的重要性。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电工学科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随着现代科技的变化而在不断变化,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的电工理论和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今的发展水平。目前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状况以及相关专家的预测,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分布式、开放化、信息化。分布式的结构是一种能确保网络中每个智能的模块能够独立工作的网络;开放化则是系统结构具有与外界的接口,实现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连接;信息化则是使系统信息能够进行综合处理能力,与网络技术结合实现网络自动化和管控一体化。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创新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除了能保证以上三大方向发展之外,还可能会突破人与机器之间的障碍,朝着人工智能以及人机交互方面发展。

二、电气自动化的作用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制造中,电气设备各部分的功能都是由相应的独立配件实现的。将这些独立的配件彼此连接在一起,就能组成相关产品供用户使用。由于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很难满足用户的全部要求,所以,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

而将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可以通过微型计算机建立起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而且更加人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要求完成任务。目前电气自动化的作用已体现我们日常的各个方面。

如在交通方面,电气化的铁路、轻轨、地铁,绝大多数列车都是靠电气化自动远程控制的。在工业方面,电力生产等各领域都主要是靠电气自动化进行操作、监控和维护。各种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线的日常操作维护,远程监控,远程控制等等,方方面面基本上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在民用方面,消防报警系统、暖通系统、安防系统、自动化机械加工、配电系统、供电系统、还有我们平时的刷卡系统等等也都必须用电气自动化的知识。在通讯方面,手机、电脑通讯网络、光纤电缆通讯、各种控制系统等等都必须用到电气自动化的知识才能实现。

三、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探讨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新形势下,要适应对其生产工艺和产品提出的新要求,并尽量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体现出其自身价值。

1、电气工程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应用

在电气工程中,使用最广泛、有效性最高的技术非现场总线监控技术莫属。根据电气工程实际的不同间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是这项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能够适量的减少使用隔离设备以及端子柜,最重要的是能够减少电气工程的成本费用。所有电气工程设备采取的都是现场安装方式,因为这种技术可以进行远程监控。这项技术的优越性还体现在通过通信方式来连接监控设备,从而完成全部监控过程。由于主要是以通信方式,利用网络信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做法特有的独立性强和灵活性大的优点,使得设备故障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设备,在整体上,整个电气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相对就传统方式而言高出很多。此外,由于这种模式最省电缆,于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资金的投入。

2、电气安装工程预算编制自动化应用

在电气安装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我们即可以通过人工制图绘制出工程图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出CAD工程图。这两类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接触和熟悉的电气专业施工图。对电气安装预算编制的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可以通过CAD工程图文件,进行直接的拷贝并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滤波和匹配算法,可以实现工程图中工程量信息的识别与自动提取。在一张CAD图中,对编制电气工程预算最重要的信息是有关设备的材料表。应用自动化系统可以先把CAD矢量图中和电气工程无关的信息去除。另外,采用多端滤波理论,从CAD图提出设备材料表的材料和设备名称。通过各个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以及单位、数量等的有用信息,接下来可以与设备库、材料库以及定额库进行关联,得出关于工程预算的最终工程量计算,采用的匹配算法进行科学计算。

3、电气工程集中式监控技术应用

由于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要求不高,系统设计容易,集中式监控方式便开始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起来。它是将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中来进行工作的。这样使得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变得更加方便简单。而传统的监控方式,由于处理器的任务繁重,处理速度也因此而减慢了很多,尤其在电气设备应用到监控系统之后,由于电缆数量的增加,致使投资也不断增加的同时,系统的可靠性也在不断降低,这很容易出现电气工程中的设备不能操作的状况。集中监控方式克服了这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在电气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策略

系统集成性不强: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提升,必然会经历系统集成的过程,但是,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仍然处于“多岛自动化”的现状,存在功能单一、互不连接、信息独享的问题,影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进程。网络构架不统一:电气工程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很多相关企业和部门的网络构架不统一,使得电气工程无法建立快捷、高效的自动化系统。并且,不同企业的程序接口存在差异,影响了通过软件、硬件进行的信息和书的运输和交流,无法实现企业间的资源信息共享。过于受主观支配: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应用中,技术人员之间的技能水平有很大的不同,受到技术人员主观意识的支配,使得自动化系统平台之间的较大差异,增加了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成本。

自动化问题的完善对策,就要回到前面论述的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电气工程的科技化:电气工程自动化进程中,要加强新科技、新材料、新设备的运用,一方面,要响应节能降耗的号召,积极推广降耗新铲平、新方法,另一方面,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致力于研发新的高效的自动化产品,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电气工程的信息化:由于电气工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技术成为主导的今天,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要加强信息化水平的建设,计算机优化与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力设备制造领域,体现了电气工程信息化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加强电气工程的信息化,才能够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进展。电气工程的开放化:信息共享是提高电气工程发展的有效途径,电气工程的开放化是实现信息共享的有效方式,电气工程的自动化,要求电气工程建立于外界有效的接口,通过与外界网络相连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换和共享,进而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是电气自动化的核心内容。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是时展的必然产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将其应用于电气工程中,可以有效改造各项设备。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保障了其安全。这种方式能够满足新形势下的电力需求,符合电力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付晓宇.基于电气工程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探究措施分析[J].消费电子,2013(18).

[2]徐永胜.探究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现状和前景[J].中国市场,2013(30).

[3]刘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142.

第4篇

关键词:建筑 电气 安装 工程 施工 要点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的重要性

建筑电气工程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人们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与电气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且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建筑电气的危险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各种人性和智能化的建筑电气开始步入人们的视野中,这样人们就对建筑电气行业有了更高的期望。但建筑电气工程具有复杂性,即使在一个单项工程中,也存在着多个单位负责工程项目,往往是土建、装修、电气和暖通等需要交叉进行施工,这就需要各工程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和协调,所以在目前建筑电气工程重要地位不断显现的同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也在相互渗透。

现在的建筑正在朝着较高的高度发展,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建筑内各种电气设备也越来越先进,需要预留的接口也较多。这对建筑电气安装设计与施工都带来较大的难度,电气结构也较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便捷实用以及安全舒适的情况下,也要确保在以后的使用时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否则对电气设备维修是一项很麻烦的事情,由于电气施工必须与土建施工一起进行,并且是隐蔽工程 这就要求在电气施工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并注意每一个细节,工程完工后,预留的接口平整规范、质量合格。同时还应该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各项质量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加强先进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严格对现场进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使建筑电气系统能够高质量、优质的运行。

2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现状

2.1避雷装置安装不合理

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与避雷装置的安全是否合理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施工中,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对避雷装置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其发挥的保护作用持怀疑态度,所以在安装过程对其缺乏必要的重视,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处理。由于安装中不规范行为的存在,从而为建筑电气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

2.2线路管道敷设

目前在建筑电气安装施工中,其使用的管路方式大体有金属管、PVC管、线槽、管架等,由于施工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和不合理的情况,所以往往存在着管道弯度过大,缺乏必要的保护层,没有正确进行连接,接地方式不可靠、没有对重要管路进行明确标示及固定缺乏牢靠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线路的安全运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在管道敷设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下面的方法进行解决和处理:(1)导管的弯曲程度要保证在规定范围内,不得超过相关要求给予的最大范围。(2)砌筑在墙体内的导管要满足不小于15mm的保护层,水泥砂浆的强度也不能低于M10。(3)不是镀锌的导管采用螺纹方式连接时,两端的连接处要采用接地的处理方法;当镀锌的导管是用螺纹拧紧的,两端的连接处用专门的接地卡处理。

2.3配电箱盒处理不到位

配电箱控制着整个工程的电力负荷,它的安装尤为重要,关系到各电气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电气工程中需对配电箱进行缜密安置,防止配电箱受外界环境污染,对配电箱需采取防腐、防锈的措施,但是实际电气工程中并未对配电箱实施正确的处理,部分建筑行业对配电箱的安装甚至脱离标准的图纸要求,导致配电箱偏离正常的安装位置,进而引发连贯性的问题。

3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避雷装置安装的施工技术

防雷避雷技术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重点,建筑的柱内作为避雷引下线的主钢筋引下线间用圆钢弯成U形进行焊接,引下线钢筋的数量根据主筋的规格确定。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技术中,接地体一般为内部钢筋,钢筋在桩基中的位置,恰好可作为避雷接地技术中的接地体,在建筑物内,需要保护干线。建筑物金属构件,设备金属总管金属结构等部位进行必要的联接处理。其次利用避雷线路,连接桩基闭合回路,如果避雷接地装置中,包含直径大于10mm以上的钢筋时,可利用基础底梁,作为接地体;最后保持接地体的深度可控制在大于0.5m的范围内。

3.2管路敷设技术

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的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施工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的连接管口处理的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建筑电气工程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施工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管路敷设前的准备。

3.3配电箱安装技术

施工中应清晰地标注配电箱箱面的编号,并保持箱内外整洁,连接导线,负荷出线和电源进线与电气元件的连接务必要牢固。配电箱开关箱内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必须通过54线端子板与54线做电气连接,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必须通过采用编织软铜线做电气连接,导线与电气元件接线端子连接时,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要达到牢固紧密的质量要求,并必须配装弹簧垫圈。最后是配电箱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技术,既要遵循连接规范,又要保障配电箱外部环境的安全。导线连接施工要紧密牢固,箱体的保护接地接线端子和中性线接线端子必须安全可靠。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控制措施

4.1提高对电气工程施工验收的标准

实现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不仅需要在施工中通过制定各项质量管管理目标,应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来强化施工质量,确保建筑电气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还要加强电气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需要制定严格的验收标准,并具体地落实,严格按此进行执行,同时还要加强对电气施工相关单位的管理工作,对其施工行为进行约束,确保在施工中能够达到要求的质量标准,这样可以顺利的完成竣工验收。

4.2加强对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最主要的目标即是在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对质量和技术的检查力度,对于与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相关的项目进行严格的检查,对于电气工程的箱、盘、盒、卡管和管套等要进行督促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进,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其次对于电气技术人员、电气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则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职务或是持有效的岗位操作证才可进行岗位操作。

4.3把好电气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材料质量关和施工细节关

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设备材料质量的管理是项目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电气工程施工贯穿于项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要有效的实施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材料,监督控制材料的数量。在采购、订货、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坚决杜绝在施工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导致材料以次充好。在设备材料后期的保管过程中也要防止受潮、发霉等情况出现,避免保管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

5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建筑质量存在问题,不仅会给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带来较大的威胁,所以需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加强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不仅需要满足电气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而且还要确保施工的安全,确保电气设备能够高效安全的运行。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 静电 产生 影响 防护途径

1 前言

提到电子工程就不得不提一下电气工程,所谓电气工程是指有关创造电气、电子系统有关学科的总和。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进步十分迅速,电气工程所涵盖的领域越来越广早已超出了传统的定义。当今时代的电气工程不光涵盖了电气系统等传统学科,还包含了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讲,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由这个国家电气工程的水平来决定。电子工程则只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小分类,其主要研究电子领域的工程。主要集中钻研电路系统、通信、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方向的工程学科。如果对电子工程做进一步的细分的话,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电测量技术、调整技术与电子技术。其所研究的实用设备包含各类需要电力推动的器械,还包含其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各种电动开关。由此可见电子工程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为人们的生活便利性提供了很多新的途径,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此针对电子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是对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极大必要性的。

2 静电的产生和各类影响

静电现象在物理学中是一把双刃剑,利用静电效应我们可以进行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十分便捷的工作,但是在某些时候,尤其是在电子工程中却带来了不便和危害。随着电子工程的重要性越来越高,电子工程中的静电效应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

静电的产生通常是由于物体之间的相互摩擦或相互碰撞。其存在形式主要是存在于物体表面的静态电荷。简单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若你是用塑料制成的梳子梳头,头发会竖立起来或显得很乱,这就是由于头发和梳齿之间的摩擦使得头发表面带有静电,从而相互排斥的结果。因此静电的主要产生方式有:摩擦、接触、冲流、冷冻、电解、压电、温差等几大方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防止以下三种经典效应。即固体静电、液体静电、粉状物静电,这三类物体的起电方式也都不同。例如液体带静电是由于液体流动过程中与水槽、水管之间的摩擦、液体喷雾带电、冲击飞溅起电、自然沉降带电等;固体带静电是日常中最常见的现象,其主要产生静电的方式是热电效应、压电效应或断裂带电等几种形式。

若一个物体带有静电,其会在周围环境中形成一定强度的静电场,电场一般都会具有力学效应、静电感应等特性。因此带有静电的物品会对周遭事物产生影响。不同的效应,其影响的物体也不同。力学效应即使可以对物体周围的细小轻盈的物品产生静电吸附作用;静电感应效应则会使得电子产生流动,以此产生一定的热量和一定的电磁辐射。这些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甚微,但是在电子工程中这一点小小的危害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在半导体的制造过程中,由于静电吸附作用,能够极大的降低半导体生产的良品率,而严重时静电积累过多还会产生放电现象,这可以直接导致元件被摧毁。这类危害被称为ESD。放电现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放电强度较大则可以直接击穿半导体芯片,造成永久性损坏;放电强度低,也会造成元件性能大幅下降,安全性能存在隐患。使用这类元件,由于芯片质量下降不能够稳定工作容易导致系统参数发生变化,导致系统整体运行不正常,亦或是芯片由于负载过重直接烧毁等。因此静电效应对于电子工程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

3 有关静电的防护措施

3.1 设立防静电生产工作区

此类防静电技术是指将不同规格、不同技术要求、不同制造要求的电子元件进行分离装配。将它们分别按照不同的静电敏感等级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将其安排进入不同级别的防静电车间进行生产装配,从而在根本上防止静电对电子工程的危害。

3.2 建立良好的防静电环境

在日常工作环境中,空气中都会漂浮着大量的粉末、灰尘等极容易产生静电的细小物。因此对于工作环境的清洁性和整洁性对于电子工程来说是有很高要求的。在使用涂料时,应该首先选用能够起到防静电效应有很好防静电性能的特殊涂料。房间内墙壁和顶棚都应该使用具有防静电效应的防火墙板,或者对墙面和顶棚进行环氧漆喷涂,以此来保证工作环境的防静电能力,也可以提升工作环境的消防安全系数。在通风管道与通风口处也应进行防静电处理。

在电子工程静电防护工程作业中对于地板的静电防护是重中之重,一般国内都采用防静电瓷制地板,这类地板主要是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瓷并且在瓷层中添加一定量的无机高温导电材料,来进一步提升该类地板的防静电能力,这类地板不仅具有十分良好的静电防护能力,还具有使用寿命长、耐磨性好、耐火性好、抗压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这一类地板被广泛的应用于静电防护中的地面防护工程中。

在电子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应该使用具有静电防护作用的工具与器械。例如防静电工作鞋、防静电服等防静电设备。以此来最大程度减少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影响。由于绝缘体带电不能够通过将其接地来消除其静电效应,此时就应该使用离子风机来进行消除。并且在整个电子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静电防护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定期对安全防护知识进行考核,力保全部在岗人员都能够知晓静电防护知识以及静电防护的方式方法。

4 Y论

在电子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电子工程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社会生产工作中都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工作都需要依靠电子产品更来实现,生活也因为电子产品的大量丰富而变得便捷多彩。因此保障电子工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先进性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所以电子工程的静电防护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上文中提到的一些静电防护办法,希望能够对现有电子工程静电防护工作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晓刚,王翔.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静电的危害与防护[J].企业技术开发,2013,32(08):102-103.

[2]王卫兵.电子工程中的静电防护[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03):40-43.

[3]李庆鑫.自议电子工程中的静电防护[J].河南科技,2013(11):69.

作者简介

马琳玲,女,江苏省江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东南大学。现为江苏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

第6篇

关键词:施工;质量;管理;电气;工程;配合

Abstract: a building security or not,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quality fit and unfit quality, because it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overall equipment of the building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effect and put into use and building the use after function. For example, the company I make pazhou exhibition hall of water, electricity and gas installation got the owner's consistent high praise. This article mainly aims at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ordination for analysis, and the common electric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the civil cooperate are studied,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ccumulate experience.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operate with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了电气安装工程成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势必会与其他施工项目过程发生多方面的关系,特别和土建施工关系最为密切,在土建施工阶段,针对建筑结构及施工方法的基本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充分做好电气安装的配合施工。现就一般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谈谈土建施工各阶段的电气施工质量及配合工作。

一、机电安装工程的基本施工情况

对于如今社会而言,机电安装工程的范围被扩大了许多,当然它还是主要被应用于各种用电的设施和设备,比如配电器配电箱、电缆导线、线槽铺线、开关插座等等。施工的内容也比较多,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设备的采购、安装、运行、调试等等,对其设备的操作,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满足建筑物的使用的需求。在生活中很多的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比较庞大,项目施工中的各种要求比较多且较高,尤其是对办公、生产、存储为一体的工程建筑进行施工,从工程投标到工程竣工,其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发展态势不断的变化,机电安装工程的设备在施工竣工后开始运行。设备要在管理人员的操作下正常运转,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还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现象。为了能够安全方便的操作,在机电工程开始施工之前需要对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检查,以减少经济损失。

二、机电设备安装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如何去处理好所存在的问题。1、作为施工的第一步骤即指敷设防雷下引线和等电位联结线。在施工过程中,常有镀锌扁钢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图反复对照,不能准确地定位,做不好严格的焊接;防雷下引线不能按图纸的轴线编号严格准确的焊接在相应的柱子生根部位,常常不做不可变动的标记;不留接地测试盒。2、强弱电总线钢管引出端口的敷设位置没有放在地下室墙体靠外皮处,有的放在了墙中或内墙皮处。3、放置该总线管时,常有放在一层楼梯斜坡起步下方的现象,常导致安装大尺寸的总配电箱因楼梯斜坡而受限制,使安装高度与地面过近。

其次,敷设线管存在的问题。(1)插座盒回路线管布局不合理,常出现1盒内有3个管口,影响后期的接线。2、照明灯线回路,在敷设PVC线管时未连接成双回路,而使某处线管堵塞,出现无法使全部照明灯回路能正常接通。3、敷设空调线管时,多路空调线管的敷设常有未独立敷设,出现串接敷设,造成以后使用中各空调间互相影响。4、敷设弱电线管时,弱电的多路电视线管敷设没独立,也出现串通敷设,使后期使用时影响电视信号的正常分配。

再之,防雷下引线联结存在的问题。1、防雷下引线与等电位应该通过条基处理时用柱子的两根主筋联结作为引用导线,在联结时,焊机不牢,且焊缝长度过小,有漏做标记现象,常常有错位、焊错,导致防雷和等电位联结是无法接通的。2、局部等电位导线的引出在焊接时,常有不按照施工交底的详细尺寸严格焊接,使隐蔽工程留有后患。3、卫生间等电位接线盒或接线端子施工中存在做等电位施工时,将原施工留有的等电位引出端没有引至等电位接线盒,在焊接时,未找到原接线端。验收时发现,施工中有的破坏掉原预留的引出端,不是在原预留的引出端上焊接,而是在墙体柱子钢筋上焊接作为引出端,这样将起不到保护作用。

最后呢,接线所存在的问题。1、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不匹配,部分铁制箱体用电、气焊割大孔,有的还用凿凿方孔。2、配线管插入箱内长短不一,不顺直。有的过长,有的短于箱体。3、个别配电箱导管入箱位置不规范,而是随意布置,造成盘后接线混乱。4、个别箱体内工作零线、保护地线未从汇流排接出。5、导线与电器的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该搪锡的不搪锡,该用端子的不用端子。6、箱体的接线错误。如有的单元箱把东西户的地下室供电接反;有的把楼道灯接入用户电表上;有的把厨房、卫生间的插座接在照明回路上。

另外,开关、插座安装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1、开关不灵活或接触不良,插座插孔太松或太紧,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安全插座安全挡板损坏,起不到安全作用。2、住宅厨房、厕所内插座有的为普通插座而且有大小混装现象,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3、插座接线不符合规范要求,相位接反严重,接地接零有串接现象。4、漏电开关安装前未做模拟试验,安装后未做联动试验。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提高电气工程的工程质量。

三、影响当前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因素

1管理水平落后,工程设计不科学

(1)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首先,许多企业合同管理人员对相关专业了解不够,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对工程项目合同的拟定和管理不严格、不合理。最终不仅损失了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观念还比较传统,跟不上信息化管理的步伐,导致工程造价管理信息获取渠道单一、处理不及时以及分类不合理等,无法体现市场的需求。从而造成机电安装的工程量较大,工程成本较高;(3)另外,工程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如果工程设计不科学,将会导致材料和设备的选用不合理从而使造价失去控制。一些设计人员往往受自身利益的影响而为用户推荐指定的施工单位,甚至工程设计方案未经过严格的论证与会审。这样将会导致工程结束后的工作量统计不准确。

四、施工的质量控制

1结构阶段

我们要根据土建浇筑混凝土的进度要求及流水作业的顺序,逐层逐段地做好电管暗敷工作,这是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关键工序,做不好不仅影响土建施工进度与质量,而且也影响整个电气安装工程的后续工序的质量与进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浇混凝土楼板内配管时,在底层钢筋绑扎完后,上层钢筋未绑扎前,根据施工图尺寸位置配合土建施工。电工应留人看守,以免振捣时损坏配管或使得灯头盒移位。遇有管路损坏时,应及时修复。

2安装及调试阶段

首先要先要求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3装修阶段

一个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与内装修和墙面工程有很大关系,内线安装的全面施工虽然应在墙面装饰完成后进行,但一切可能损害装饰层的工作都必须在墙面工程施工前完成。

五、结束语

经过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再加上工程施工的实践表明,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施工配合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好配合工作,电气施工人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对整个工程的深入了解,并且在施工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总之,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涉及专业及领域更多,技术更新更快,也将更加复杂,要想把此项工作做好管好,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第7篇

(1)加强运用价格机制对于用电的调控。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下,价格对普通的民众和中小型企业来说都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部分,是市场供求中的杠杆。电力工程设计中电力有时候会出现短缺的情况,所以抓好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把控用户用电的最大负荷量。实施峰谷分段电价,加强对于用户用电的调控管理。

(2)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是输变电行业中的主要耗能项目,我们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改造,维护和保持三相负荷之间的平衡安全。在节能技术的设计中一定要保护三相技术的平衡性,如果三相负荷不能平衡的时候,就会带来漏电的隐患,变压器负载荷度与电流间是呈正比的关系的,灵敏相的漏电会直接导致变压器功率损耗的加大,不灵敏相的漏电还会直接引发触电事故。危害到人身安全以及财产损失。

(3)减少设备的无用功的消耗。在电力工程的设计中可以设置并联电容器来减少供电中感性负荷的产生来控制电能的损耗,作出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大大降低了无用功的损耗,节省了可开支。动态的无功补偿是无功的发生器巨大提升,这种方法产生的谐波少,有效地改善了供电质量。相关的设计人员应当从多方面考虑,敢于创新实践,主动寻求更多新型的节能能源,完善设计人员素质和技术,进一步提高电力节能措施。

(4)对运行中的电压进行实时有效的调节。电力工程设计中在电压及线路上作出一定的调节,理调节电压的运行,保证供电的质量,实现有效的节能,根据电压的平方和有功的耗损之间是正比的关系的理论,自动调节压力的变压器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另外在制定节能措施中要注意自然因素和部分人为因素。

(5)新能源的应用,风能和太阳能是我国电气新能源开发的重要资源,电气新能源的开发分析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除了要从意识上技术上节约电能之外,还应当大力开发电气工程新能源。将开发新能源作为现阶段节约能源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煤炭是我国主要的电力能源,但能源利用的效率很低下,与天然气相比,煤燃烧时每单位能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也要更多。所以,要着手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我国很多地区和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新能源发电,一定程度上为减少了城市污染。天然气在安装中比煤的价格便宜,更适合大范围运用。积极研究和寻找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和世界先进理念接轨,寻找更多有效的节能技术,多方位开展节能工作,选择节能设备,并利用到可以利用的天然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电力工程节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变电所的位置以及低压供电线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电力消耗。由于实际地理条件的变化或生产需求的不同,变电所位置不合适,使供电总线路过长压力变大。或者的为了节约资金,减少了配电箱的数量,导致配电箱超负荷运行,增加了线路使用压力和线路以及开关的损耗。

(2)对电力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人员意识上对电力节能不够重视,过多重视眼前经济效益,对节能改造问题就不再那么重视。对电力节能方面的管理问题,在定期对电力计量工作当中不严谨,技术水平较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新的电力设计中考虑到节能的措施,及时改造旧的高能耗电力设计,提高对节能的重视,加大对节能应用的力度,逐步实现电力的节能降耗。

3结语

第8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应用 发展趋势

前言:电气自动化技术是与电子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门电气工程应用技术学科, 随着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智能控制的飞速发展, 使得电气自动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自动化”一词被提出,电力、电机等产品的出现催生了电气自动化,而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出现及应用使得机器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和设定来完成事先安排好的判断和逻辑功能,促使了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变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控制理论的提出和计算机的应用推进了自动控制和信息处理的结合进程,自动化进入综合自动化阶段, 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的有效优化,电气自动化得到了质的飞跃;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电气自动化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较为成熟, 电气自动化已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国防、医学、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交通、制造技术等诸多领域技术的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概述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有数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连接,产生共振力的组块构成,其中有三个是最为重要的分别是:供电系统、保护系统、制动系统等。供电系统是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得以进行的根基性部分,因为它提供的是整个系统赖以运行的动力。保护系统,顾名思义是起保护作用的部分,既保护系统也保护人。主要包括稳压器、熔断器,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中是开关一样的存在,而且是智能化的开关,主要应对的是在突然短路、断路等突况下保护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且保护各组件不会受损严重。而制动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所起到的作用和保护系统有所相似,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出现故障时进行紧急制动的环节。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功能

2.1 系统具有保护、控制、切换的功效。对设备进行保护、励磁变压器保护控制。 能够对电源进行监视、操作,实现;其次是具有电源控制和操作功能,高压和大电流开关设备的体积是很大的,一般都采用操作系统来控制,当设备出了故障时,开关自动切断电路,对供电设备进行很好地自动控制。

2.2 监视功能。是否带电或断电,需要设置各种视听信号,如灯光和音响等,对一次设备进行电气监视。

2.3 测量功能。定量地掌握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还需要测量线路的各种参数,在设备操作与监视当中传统的操作组件被电脑控制系统及电子组件所取代,也是电路实现微机自动化控制的基础。

3、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1 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需要具有震荡倾向和系统恢复平衡的能力。如果系统在很多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某一稳定状态,则称系统是稳定的,否则不稳定的。

3.2 准确性。准确性能够反映了系统的稳定精度。由于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三者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设计与调试过程中,稳定性过大则会造成系统响应迟缓和控制精度较低的后果。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1、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重要的一个成绩就是实现了工业的自动化,而电气自动化在取得这个成绩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就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大部分的工厂都能够采用机器进行生产操作,电气自动化技术就是支持机器操作的核心技术,这都大大的加快了我国工业的发展速度。

2、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农业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并且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农业也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而我国在促进农业的增产中也一直都投入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我国的东北和华北区域,一直都在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程,收割机、播种机等电气自动化产品在推进过程中也都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的,保证了粮食的大丰收。

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交通方面的应用

现代社会的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几乎每一辆车的大部分元器件,从一个微小自动化控制开关到一个安全气囊都能看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当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仅应用在车辆上面,路边的红绿灯系统、电子警察、测速器以及显示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电气自动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1、技术在不断创新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本身就是建立在强大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的,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力也需要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开放环境下。在目前新的形势下,更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纷纷加强创新力度,都在加强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使得系统的技术各方面都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2、系统的统一化、标准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不断广泛的同时,其系统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也变得势在必行。它可以进一步缩短系统的维修周期,在维护、保养等方面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这也是保证系统工作效率和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另外系统的标准化和统一化还可以从客户的基本需求出发,更好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服务水平。系统的标准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接口的不断标准化,因此更好的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它将使得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成为可能,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3、系统的安全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工业化生产将是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因素。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和系统的日益完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其正朝着安全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保证。

4、系统的专业化

无论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还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作为基础和保证,都需要对于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也充分显现出了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专业化发展趋势。目前很多的企业在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同时,都已经意识到了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的重要作用,都开始积极引入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在企业内部也在加强员工的专业化培训,因此大大促进了系统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智能技术的开发利用是为了解决手工设计、操作的难题,完善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提升电气设备的生产效率,帮助企业有效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德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计探究[J].华章,2011(24).

[2]王术贺,李广东.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黑龙

第9篇

【关键词】雷电防护;接地线;防雷接地

现代社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恶化,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掉闸事故及设备损坏事故越来越多,极大的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了有效的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生,综合防雷的措施也是多样的,为了规范的管理各类防雷措施,以下关于防雷技术应用进行阐述。

1 一般规定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 四级。

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1.1 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1.2 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1.3 按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1.4 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2 对于接地线的使用和管理,存在普遍的问题解析如下:

接地线是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生命线,装拆接地线的操作是电气操作中危险性较大的操作,一旦发生事故,影响大、后果严重。确保装拆接地线的正确性是变电所安全可靠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杜绝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就必须规范管理,从细微处入手,在多层次共同把关。

2.1 接地线该不该对号存放

《安规》第82条已有明确规定:每组接地线均应编号,并存放在固定地点。存放位置亦应编号,接地线号码与存放位置号码必须一致。操作票、工作票制度都要求接地线编号。

2.2 接地端该不该使用带微机五防装置的接地桩

在变电所一次设备检修时,为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要装设临时接地线,接地时一般都是采用接到设备构架接地引下线位置。若变电所的一次设备都适当安装了接地线微机防误闭锁装置,就可以有效地减少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要使临时接地线的操作(装、拆)都纳入到规范化的管理中去,操作过程就必须经过防误闭锁装置的闭锁,也就是经过电子锁匙的记忆程序进行模拟及操作,彻底减少只是凭操作人员记忆或操作顺序操作那样容易出现漏拆误接现象,使其真正按电脑记忆的逻辑来进行操作,切实保证杜绝带地线合闸送电事故的发生。

2.3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该不该装设短路的地线

一些供电公司的检修班组在变电所对10~500kV的电压互感器进行检修工作时,办理的变电第一种工作票安全措施要求只是对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合上接地隔离开关(刀闸)或装设接地线,没要求要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接地。

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短路接地,对于保障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电压互感器检修前虽然在其一次侧已合上接地刀闸或装设了接地线,并且退出了二次回路熔丝(保险)等安全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拆开电压互感器一次接线后,就会使其失去短路接地的保护,当二次回路发生误操作时,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就会有反升电压,危及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2.4 装拆接地线该不该记录

变电所内一次设备装设和拆除接地线这一重要的操作内容。

接地线的操作作为电气倒闸的主要危险点,避开和控制危险点是防止发生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有效方法,因此加强对接地线的管理,也就是对所内一次设备装设和拆除接地线这一重要的操作内容,值班人员按有关规程的规定在有关登记簿上记录清楚,就完全可以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值班人员根据工作票,工作任务装设和拆除接地线,均应在运行日志和《接地线操作登记簿》上明确记录。恢复送电前,应首先检查运行日志和登记簿中的工作任务是否已全部结束,接地线是否已全部拆除,并在交接班时交待清楚

3 关于防雷接地技术总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3.1 接地的目的和种类

接地是利用大地作为接地电流回路,在电气设备与大地之间实现低阻抗的电气连接,它将设备接地处的电位固定为所允许的值。接地的目的一是为设备的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二是防止设备损坏和提高设备工作的稳定性。接地电位的大小,除与电流的幅值和波形有关外,还和接地体的几何尺寸及大地的电磁参数有关。

在电气设备中,按照接地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屏蔽接地和防过电压接地。

3.1.1 工作接地:

利用大地作为电气回路或采用接地的方法减小电器设备与大地间的相对电位。

3.1.2 保护接地:

为防止由于电器设备的绝缘破坏而遭致人身事故,采用保护接地措施,它一方面降低接触电压,将电器设备的机架、机壳和走线架等金属部分与大地间的电压降到允许的数值,另一方面降低跨步电压,将电气设备与大地表明将存在的电位差降低,使得故障电流流入大地上层时,其扩散能力最小。

3.1.3 屏蔽接地:

为防止因外来干扰电磁场和电气回路间的直接耦合,利用屏蔽接地,减小回路间产生串音影响。

3.1.4 防过电压接地:

为避免因过电压引起的人身事故和电气设备的损坏而采取的接地措施。这种过电压的产生主要由雷电和设备的开关故障所引起。阻抗较低的接地位置,可将雷电流引入大地,并迅速流散在大地中。正确设计的接地系统,应当使电气和电子系统的所有部分,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所提供的低阻抗途径,均衡整个系统的能量并排泄入地,使其保持在同一电位上。接地系统的关键是地下的接地装置,这经常成为建立有效接地系统得最大困难。要提供最小而又能长期保持的低阻抗对地泄流,应考虑下列因素:

(1)土壤条件

(2)接地装置与土壤的接触面

(3)接地装置的长期效果(寿命)

3.2 接地的方法:

根据上述的接地种类,在一栋建筑物内,对于各种接地的问题是防雷工程界探讨复杂的问题。在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常采用“独立接地”形式,又称“三地”方式,虽可避免工频电源对信号系统的干扰,但往往发生因防雷接地与电源设备接地互不相连而造成的反击,致使设备损坏。2000年正式列为国家防雷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一条:“防直接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器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GB50057-94中第3.3.4条)。

在该“规范”中对于电子设备的接地方法提出了可采用S型星形结构(又称单点接地),M型网状结构(又称多点接地)或S型与M型组合的三种方式中之一的规定,它们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星型连接可消除多共阻抗耦合和低频接地环路,因此能很好地工作于小于1MHZ频率以下低频电路。当信号或电磁干扰地频率相当高(>10MHZ)或采用高速逻辑时,分布电容的耦合效应将会产生耦合干扰(图3),这时必须采用M型网状连接。由于网状连接,存在许多接地环路,这对同时应用的较低频率的电路是有害的,此时可采用组合接地的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自动检测技术 智能建筑 工程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036-02

1 自动检测技术相关概述

1.1 自动检测技术

所谓自动检测技术,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要实现检测技术的自动化,尽量减少人工操作,提升检测的精准度。实际中,自动检测技术需要多种精确的仪器和仪表,涉及多种复杂的设备仪器,且涉及的技术领域也较为广泛,包括电子学技术领域以及物理学技术领域等。自动检测技术与以往的检测技术相比,直接避免了人工操作环节,也就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误差或者失误,加强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综合来讲,自动检测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检测内容:其一是通过自动化检测,对一些数值的具体体现以及数值的相关变化和变化趋势进行检测;其二,自动检测技术能够将被检测内容本身的具体信息也作为检测的对象,从而能够提供较为全面的检测信息,帮助决策者获得更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准确决策,制定相关方案。从当前来看,自动检测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涉及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在自动检测技术运行过程当中,几乎不再需要人工操作,功能强大,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实效性都很强。自动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也并不复杂。只需要设置好测量时间,从被检测的对象出发,通过各类传感和检测元件,将检测信息与结果转化为简单的信号,信号最终会显示在显示器上,工作人员只需要对显示器上的数据或者信号进行记录和控制。

1.2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

自动检测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自动检测技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物理科学不断完善,为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先天有利条件。其发展如下:第一,在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自动检测技术的精确性提升;第二,在物理科学完善之下,自动检测技术的检测范围也随之扩大;第三,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自动检测技术有了十分成熟的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和丰富,提升了其智能化的程度。

2 智能建筑相关概述

2.1 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这个概念还是一个现代词,出现的时间不长,20世纪80年代才在美国产生,并在当时的美国开始建造了第一座智能建筑。此后,智能建筑开始扩大应用范围,发展至今,智能建筑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区域。总的来说,智能建筑就是当今时展变化的产物,是人与生活居住环境之间产生的一种协调因素。智能建筑能够将环境与居住需求结合起来,优化建筑物的系统、结构、管理以及服务等内容,实现传统控制与智能控制的统一。

2.2 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产生,无非是为了满足人类更高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建筑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智能建筑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另外,在我国环保型和节约型社会的大力建设之下,智能建筑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多样化,智能建筑为了考虑不同客户的需求,也逐渐呈现个性化设计特点。

3 智能建筑中的自动检测技术

自动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类型的技术,其中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压力检测等诸多不同类别的技术。

3.1 温度检测技术

温度是物理科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属于七大物理量之一。任何事物的冷热程度都可以用温度进行表示。而事物的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事物的温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检测技术可以引入温度这个变化联系,用来对事物的温度变化进行检测,从而获取事物冷热变化的信息。当前,温度检测仪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与物体接触的检测仪器;另一种则不需要接触。与物体接触的温度检测仪,构造上相对传统简单,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但是其检测功能并不全面,且耗费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相比之下较多。非接触类型的温度检测仪,在检测时间上很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但是同时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也较多。

3.2 湿度检测技术

所谓湿度,就是单位空气中的含水量。在生活中,湿度的感受并不大,但它却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需要拥有一个适宜的湿度。如果湿度超出或者低于舒适区域,那么将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在现阶段,湿度的测量仪器比较多,有湿球温度计,有比较先进的光学型温度计,以及毛发温度计等。根据湿度的适宜指标,放在智能建筑中就有必要对湿度进行一个实时的检测。在智能建筑中,目前比较普遍追求的湿度指标是50%,能够达到人体感受舒适健康的状态。

3.3 压力检测技术

关于压力检测技术,其原理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物体的压力效应,每一个物体都有一定的压力物理效应,根据这个原理进行压力检测仪的设计;第二种是将压力检测仪放置压力检测区域,根据压力所产生的物体形变和弹力,来检测压力值;第三种是对受力物体的受力面积以及受力情况进行检测,进而测定压力值。压力是任何物体都有的,在智能建筑中,为了维持物体平衡和人体舒适,需要对承压能力进行检测,避免达到压力危险值。一旦达到压力上限,将会破坏物体的平衡,影响物体的功能发挥。

3.4 流量检测技术

在物理学当中,是指经过某一点的流体数值。那么,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有很多事物都具有流量特征。如最为常见的液体,当然气体与一些固体也具有流量特征。流量的对立名词是存量。当前,流量的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为时差法、差压法以及转速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流量检测仪也不断广泛应用,比较常用的有质量流量计和体积流量计。智能建筑中,供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水流量的快慢直接影响水系统的功能以及供水管的承载能力。因此,在智能建筑中,流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除此之外,排风系统是建筑物当中维持气体流量稳定的重要系统。智能建筑中,需要对排风系统进行实时监测,避免流量过多或者过少所产生不良后果。测量排风系统所采用的测量方法通常是体积流量计。

4 结语

智能建筑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需要个性化、舒适化、多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建筑的建造,除了需要使用更加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以外,更需要维持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包括智能建筑的电力系统、排水系统、排气系统等,都要达到一个较好的数值,才能维持智能建筑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黄雪芳.探讨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广东科技, 2012(13):48.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电工;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大林(1963-),男,山东济南人,山东电力学校电力系,高级讲师。(山东 泰安 271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059-02

山东电力学校有辉煌的办学历史,为山东电力乃至全国电力行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学校为统招中专生,学生综合素质高,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2000年后,受国家高校扩招影响,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尤其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生源的质量更没法保证。针对不断下降的学生情况,对学校的教学要求更高,传统的、过去一贯使用的教学方法现在行不通。为适应变化了的教学主体,让这些基础差又厌学的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本着够用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电工教学中采取了几项措施,取得了不错效果。

一、根据学生特点,抓好预备知识学习

学校实行自主招生后,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同学,学校不放弃,录取为预科班学生,学校组织老师为这部分学生补习文化课。电工教研组承担了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在制订物理课的补习计划时,针对性很强,对于电工课中及其他专业基础课需要部分,如力学、电学部分重点讲解,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真正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服务,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在电工课交流电部分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数学知识(如三角函数和复数知识)欠缺,在授课时对三角函数和复数部分内容专门复习,重点补习电工题目需要部分,对电工学习克服了为难和恐惧心理,再做电工题时会得心应手,满足了电工解题时所需数学知识,以够用、会用为原则。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证明,通过预科班物理课的补习,对于学好电工基础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改革《电工基础》教材,适应教学需要

根据变化了的学生情况,我们对使用的电工教材作了相应调整,并取得了理想效果。在生源较好的八九十年代,电工基础选用的是南京电力学校张洪让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该书知识讲授系统、完整、逻辑性强,课后习题量大,覆盖面广,难度中等偏难,对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及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该教材能适宜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用效果良好,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帮助大。90年代末期,全国电力学校实行教学改革,删减了物理课程,电工基础课课时数减少,原来三个学期的电工基础和电工测量压缩为一个学期“电工基础及测量”。结合改革及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选用武汉电力学校周南星教授主编的《电工基础及测量》,该书较适合成人中专或函授教材。作者编写内容浅显易懂,较易自学,课后习题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及成人中专较适宜。2006年教研组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一线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工测量》教材,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投入使用。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原电工教材已不适应教学需要,影响教学效果。近几年,我们根据需要选用了陶健主编的《实用电工基础与测量》。该教材为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该书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阐述与技术训练并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要求,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教材使用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精选内容,降低难度

由于学制缩短,学时减少,电工基础内容多、范围广、难度大,我们注重教材对培养目标的适应,即培养应用型中等专业人才。应该使学生会用电和磁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分析处理电气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重点突出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对于教材中的非基本内容简单介绍或删除。譬如,直流电路中复杂电路分析、节点电压法、网孔法分析计算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中,凡涉及用复数、相量分析的计算电路,磁路中有关磁路的计算等偏难内容予以删除。

2.简化理论、公式推证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对理论学习不应要求过高、过深,对有些需要推证才能理解接受的,方法要力求简明。例如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的推证可避开证明推导过程,直接给出定理内容,举例说明如何应用,总结出定理的应用步骤,重点学会使用公式,求解一般的电路问题。再譬如,三相交流电路中线、相电压的相量关系不必用相量图进行推导计算,给出结论,再进行适量的练习,能得到较好效果。教材中例题、课后练习题同样降低难度,在例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应用上的作用,在习题中突出其对理论巩固和复习作用,课后习题形式多样,增设填空、判断、选择题等题型,对所学理论起到复习、巩固作用。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那种一只粉笔上课、一本书教几年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电工基础及电工测量”课与“电工与电子”是电力类中职学校强电专业和非强电专业的主要基础课。该课程对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要求较高,而现在学生基础较差,按常规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就会影响学好这门课的信心,势必引起恶性循环,达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1.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各有利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电工测量教学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较复杂,学生学习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仅凭课堂讲解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教师利用实验室淘汰的废旧仪表进行解剖,上课时带着实际仪表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对各种电测仪表,如磁电系、电磁系、电动系、感应系等结构一目了然;对于教材中各种电工仪表结构图、接线图等凡是在黑板上较难用粉笔画清的均只作了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片展示、讲解,学生感觉直观、便于理解,效果良好。各种演示教具充分利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例如,讲解电磁感应时,结合电流表、线圈、磁铁等仪器,通过演示两种电磁感应现象,同学们的积极性、兴趣被调动起来,对于掌握电磁感应原理起到很好的作用。上课时,教师准备多套演示设备,如自感、互感演示仪、发电机、电动机等模型,同学们参与动手操作,并展开讨论,课堂内容丰富,师生互动效果良好。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感观,又可以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我校电工教研室教师张广华制作的《电工CAI课件》在教学中广泛使用,避免教师上课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激发学习兴趣

电工原理内容抽象枯燥,电工教学中尽量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电工理论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有帮助,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必须让学生从课本的理论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用所学电工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体会到学好电工理论的重要性。比如学习“电磁感应”知识时,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物理学家资料,如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在实验中发现电流磁效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又经十几年不懈努力研究出电磁感应定律,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科学家制造出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及现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网络化文明时代。将这些资料可制作专题课件,图文并茂进行讲授,使学生感到电磁感应理论不再枯燥,电磁感应理论应用就在我们身边。在讲授欧姆定律时,让学生解释傍晚家中灯光变暗的原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比如,讲解电容一章时,让同学举出电容元件在生活中应用例子。电容是手机、电视机等设备广泛应用的电子元件;收音机的调谐按钮调整的就是可变电容器,同学们喜爱的高级智能触屏手机就是电容控制;大型电力电容器在变电站、小区广泛应用,其作用是提高负载功率因数,提高电源有功功率。通过这些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使学生对电容不陌生,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电容的结构原理等知识的兴趣。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来进行电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职业学校特点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培养的是实用型中高级技能人才。电工基础这门课具有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强调实验和实训,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多地安排实验,增加实验组数,每组实验人数不超过3人,给每个同学创造均等的动手机会。边学理论边做实践不仅利于理解所学的抽象电工基理论,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会了工作中相互协作与人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所思有所悟,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解直流电路电位测量时,教师准备好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电阻元件、连接导线等,提出实验目的:学会测量电路中电位,给出测量接线图,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通过该实验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直流电流表电压表,测量过程中学生会遇到电压表指针反转咋办,电路接线有开路时怎样检查,会用电压表排除电路故障(断路),对所测数据分析得到结论:电路中电位与参考点选取有关,是个相对量,而两点间电压是绝对量,与参考点无关。通过该实验学生巩固了电压、电位的概念,理解了电压与电位关系,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正确处理测量数据等,学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知识。日常教学中,实验内容与电力职工培训项目相结合,如电能表的接线与使用按照电力职工技能鉴定要求进行,对学生日后工作和技能鉴定打下良好基础。为调动同学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大家重视程度,结合实验出勤、实验纪律、实验项目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给出实验成绩,且实验成绩占电工课程学期成绩的40%。

四、结束语

“电工基础”课程是电力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面对变化了的教学对象及工作实际需要,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结合不断变化了的教学主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求教师改变思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马志广.实用电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第12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外教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34-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教育国际化的产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纳入教学体系。由此,对外籍教师的管理工作也相应成为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之一。由于外籍教师的特殊性,以及由此产生的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社会习俗的差异,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外籍教师,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教管理的主要任务。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达成了开展中德双本科合作办学项目协议(以下简称本项目),由此展开了将近十年的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本文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总结了该项目中外教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今后如何规范外教管理、促进该项目的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本项目简介

华东理工大学与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合作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学制4年。第一阶段(第1-5学期)在华东理工大学学习(部分核心课程由德方教授承担),学生按规定完成并取得第一阶段所有课程学分,其中第4学期末须通过出国英语资格考试,可进入第二阶段(第6-8学期)到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学习。第一阶段主要采用英语及汉英双语教学,第二阶段全部采用英语教学,学生需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并完成论文答辩。学生按规定修完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成绩合格,获华东理工大学本科毕业文凭、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德国吕贝克应用技术大学学士学位。本项目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过硬的实践技能,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有国际教育背景,掌握丰富的国际学科发展信息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二、本项目中外教管理的优势

(一)特殊的合作模式将外教甄选及订立合同等工作任务简化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作为教学力量的重要补充和“引进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其本身的素质必须经过仔细地考察和严格地审核。目前,由于薪金、工作环境、教育背景、专业差异等原因,中方高校一般很难聘任到合适的优秀的外籍教师。因此如何聘用到优质的外籍教师成为外教管理的首要难题。

按照本项目的教学目的,本项目所需的外籍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沟通和教学能力,还要有高超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这对外教的甄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此难题,本项目是通过特殊的合作模式解决的。目前中国教育体制里来华工作的外教主要包括四类人群:高校毕业生、处于休假期间有稳定工作的专业人员、退休教师以及希望定居中国的外国人[1]。本项目涉及德国教授均属于处于休假期间有稳定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本身受聘于德国高校,由合作方高校指派利用休假时间来华进行短期集中授课,中方高校无需对他们进行聘任。由此省去了与外籍教师签订合作合同等事项。同时,由于德国高校严格的教授聘任制度保证了本项目中外籍教师的质量。德国教授的聘任要求是:①高等学校毕业;②具有教学能力;③具有科研能力。相较于其他德国高校,该校还增加了一个条件,即:受聘者需要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或开发方面具有至少5年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且其中至少有3年是在高校以外的领域工作[2]。因此,来华上课的外教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历,解决了甄选优质外籍教师的难题。

(二)多元化的语言背景解决了外教管理中的语言沟通难题

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于双方的语言差异,常常会增加外教管理的难度。有的项目甚至因为语言的误解使得双方不欢而散。很多外籍教师,虽然本身有很好地专业功底,但因为语言交流的困难没能发挥出相应的专家水平,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在本项目中,德语和英语同属于日耳曼语系,因此授课的德方教授均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由此减少了因语言差异而引起的沟通障碍。在教学过程中,德国教授不只讲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进行全英文授课,营造全英语的语境氛围,使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国际化校园学习的模式,从而为他们第二阶段赴德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与外教的沟通,学生们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更可以锻炼自己的口语,无论是英语还是德语,外教都能对学生加以指点和引导,充分利用了外教的语言优势。

(三)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营造了和谐的外教管理环境

在外教管理中还有一大困难就是如何营造和谐的办学治学环境。由于文化的差异,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全以外方为主,忽略了学生和中方教师本土的特点和需求,使得项目的开展完全走上迎合外方的道路上,偏离了合作办学的初衷。在本项目中,德方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课堂互动的教学理念为营造和谐的办学治学环境提供了很多便利。德方教授在课堂上通常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或风趣幽默,或举例说明,或与学生激烈讨论。这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减少了学生的投诉。另外,德方教授并非以输出知识为主要手段,而是调动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们通常扮演启发者和鼓励者的角色,不过多的干涉学生的思考,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考核过程中,外教也充分利用笔试、口试、讨论、做报告、写论文等多种多样的考核形式,从而锻炼学生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在与中方教师的合作中,德方教授也处处体现了平等民主的特点,并没有对中方不同的教学理念或是教学手段进行苛责或者要求中方教师完全配合自己的思路来。这些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的外教管理环境。

三、本项目中外教管理的不足

根据这几年德国教授来华授课的情况,发现在实际的外教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做借鉴,缺少系统性的外教管理准则,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在本项目中也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外教流动性大,教学质量评估难

本项目的德国教授均由合作方派遣,虽然中方省去了甄选教师的过程,但在外教的配置上处于被动地位。德方通常会派遣有一定休假时间的教授来华上课,因此导致外教流动性大。比如相同的专业课,今年可能由教授甲来完成,明年可能换成教授乙来讲授。又由于德国高校教授的自主性较强,授课风格迥异,教授甲和教授乙很难有相同或相似的教学风格,从而造成了教授的教学方法缺乏连贯性,学生适应困难,对教授的教学质量难以比较,教学水平无法同比提高。

(二)授课时间集中,师生适应压力大

外教来华上课讲授一门课程的学时安排通常为32至48学时不等。由于外教只能利用休假时间来华授课,因此一门课程必须在3至4周的时间内讲完。普通高校的一门课程一般分散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而本项目只能进行集中时间授课,这就造成了师生压力大,相互适应时间不足。而学生对外教的课程一开始可以抱着新鲜的态度去听,但一旦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跟上学习进度,积压到后期会大大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外教的岗前培训不到位,教学考核有差异

由于中德高校体制的差异,中国和德国的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都有较大的区别。德国高校采用五分制,中国高校采用百分制。在本项目中,由于对外教的岗前培训不充分,有时会出现外教不理解中国考核制度的情况。如何将德国的教学理念和中国大学教学实际相结合,如何将德国的教学理论和中国大学具体的上课实践相结合,将德国式的教学方法和中国大学的考核方法相结合,决定了外教到岗前的培训十分必要。

(四)中外文化差异大,外教背井离乡欠关怀

中国与德国的距离可以用十万八千里来形容,外教远离家乡和亲人来到中国,本身对他们的身心就是巨大的挑战。有些德国教授甚至是第一次来到亚洲,他们对中国人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长辫子清朝时代。对于这些“请进来”的客人,如何消除他们的异国恐惧感,让他们在安心生活的同时能够毫无顾虑的讲授专业知识,这是外教管理者需要注重的细节问题。

四、本项目中外教管理优化和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本项目中德国教授有着修养好、自我意识强、需求高、知识丰富、文化背景复杂等特点,他们主要追求的是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因此在外教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进行整体化、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管理,就能有效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败,发挥外教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利用外教这一优势教育资源。

(一)制定外教管理制度,对外教管理者进行培训

根据外国专家局、公安局、外交部及市教委、市外事办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外籍教师工作制度》和《外籍教师管理制度》。外教管理者要严格按照这个工作制度对外教进行引导和宣传。外教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坚持“统一领导,事事上报,协调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外事工作人员应该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注重政治学习,保持清醒的头脑,具有高度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顾全大局,谦虚谨慎,不卑不亢,与外教保持同事关系的同时在生活中给予外教朋友般的用心关怀[3]。此外,在培训中,还要增加外交礼仪、相关的涉外法律法规、异国文化历史背景等的培训,这样才能避免误会,妥善处理文化冲突,降低对外教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二)进一步优化外教生活管理

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所有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提升软环境的实力,利用上海这个国际都市的地理位置优势,争取吸引更多的外教竞争上岗,把中方高校在聘任外教中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地位,进一步留住优质外教,减少流动性,也是提高外教教学质量的一个好的手段。

首先,把外教的日常生活管理规范化,从机场接机到任教结束后的机场送行,全程由专人负责。例如,在外教抵达中国当天,为外教提供中英双语的包含有市区地图、校园地图、超市购物指南、手机等常用日用品的《欢迎包―Welcoming Package》并让其签字借用,让外教感受到我校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其次,对新到的外教进行安全教育,从法律法规,安全用电用水,交通安全,防火防盗,应急处置等各个方面结合中国国情对外教进行介绍和沟通,使外教能够尽快适应中国式生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建立中方联系人(至少两人)制度,使之能够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再次,丰富外教的业余生活,让外教理解并享受文化差异而非排斥文化差异。定期组织外教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如观看传统演出,或者组织观光活动,让外教更多地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同时,对于外教本国的节日和风俗也应予以关注,适时的祝福和问候会让外教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三)进一步规范外教教学管理

第一,在德方高校确定来华教授的名单后,即向德方索要各教授的详细资料,包括个人信息、护照信息、个人教育和工作简历等,根据资料制作教授个人情况统计表,建立详细的外教档案。开课前一个月向外教索要教材讲义,以便让学生预习,为外教集中授课做好准备。同时提前告知学生外教的信息,让学生对外教有个全面的了解,尽量减少学生除语言因素之外的听课障碍。

第二,在外教来校前,向他们传递有关学校的基本情况、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以及中方可以提供的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资料。如果他们个人有其他要求,可以事先提出,使双方都做好授课的硬件准备。

第三,外教上课前要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中国的教育状况、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和培养目标、教学课程安排、学校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考试考核制度、试卷批改要求以及中德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表现差异等,让外教提前对即将面临的问题做好准备。此外,专门为外教安排中方合作教师和学生课代表,分别从中方学校角度和学生角度来对辅助外教的教学工作。

第四,针对外教设立奖罚机制,但要注意实施方式。虽然本项目来华授课的外教受聘于德方高校,与中方高校没有直接的雇佣关系,但中方学校对教师仍需建立一套评估体系。在被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外教也应接受该考评体系。对于在考核评估里优秀的外教,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例如进行书面表扬或者颁发荣誉证书等等。对于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外教,要积极与之沟通,在充分了解外教的基础上进行友好的沟通和协调。

总之,外事无小事。高校的外教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但又要事事谨慎,因为少许差异就可能造成很大的误解,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良好的外教管理制度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充分利用外教资源,不断更新和交流教育思想和理念,才能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中国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刘薛.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外教的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8,(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