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icu的护理措施

icu的护理措施

时间:2023-07-14 17:36: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icu的护理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icu的护理措施

第1篇

【关键词】icu;噪音;危重患者;不利影响;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40-02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2]。ICU中患者的护理工作较护理工作要繁琐、细致,需要护理人员更加细心、耐心。现就ICU护理工作中的噪音问题做如下报道。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ICU监护病房63例患者,其中15例因内科疾病晚期危及生命情况进入ICU,48例因外科手术后监护或严重并发症入住ICU,年龄21-96岁,入住ICU前均无高血压、心律失常、失眠、焦虑等。

1.2分组情况63例患者中,31例为对照组,其中7例内科疾病晚期患者,24例外科手术后患者,其他32例患者归为干预组,两组患者之间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经过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

1.3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护理同常规护理措施,无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及其他方面的保护措施;干预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即患者入住前给予宣教,让患者从理念上熟悉监护病房的环境及将要给其实施治疗所用仪器的情况,给予患者玻璃屏风,隔离医护人员走路及交谈所发出的声音、其他患者因疼痛及治疗所发出的声音、治疗所用金属器械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并且调整仪器报警声音,减少不必要的报警措施及频率等。

1.4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采用SPSS17.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多组数据均数比较使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LSD法,规定P

ICU噪音来源于监护仪器、抢救仪器、工作人员走动及交谈、病人的及咳嗽、金属仪器的意外碰撞等发出的声音,这些噪音无形中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带来的不利的影响,例如血压升高、疼痛加重,产生焦虑、心律失常,失眠等不良后果。其中对照组5例高血压、7例心律失常、30例失眠、8例疼痛加重,21例焦虑;干预组,1例高血压、2例心律失常、7例失眠、2例疼痛加重,7例焦虑。对ICU患者针对噪音给予心理护理、隔离其他病人及医护人员产生的噪音,患者心理及生理上都得到的较快的恢复。3结论

ICU是为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护理才将危重病人集中到一起的监护室。其中的监护及抢救设备均为医院一流水平,并且环境、消毒等措施也是医院最高级别的,但是噪音问题仍是监护室里的一大隐患,它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了无形的伤害[1]。ICU噪音的来源及危害:监护仪器、抢救仪器、工作人员走动及交谈、病人的及咳嗽、金属仪器的意外碰撞等发出的声音是ICU噪音的来源。

所谓噪音就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1]。噪音的危害有:(1)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基础。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2)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药物治疗疗效很差,但当脱离噪声环境时,症状就会明显好转。噪声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在血压升高或降低,心率改变,心脏病加剧。(3)对人体的心理影响。主要是使人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音对身体的伤害[3],例如①损害心血管。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使血压上升[2]。②对女性生理机能的损害,有月经不调、流产及早产等,如导致女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③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4]。

我院针对以上噪音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即患者入住前给予宣教,让患者从理念上熟悉监护病房的环境及将要给其实施治疗所用仪器的情况,给予患者玻璃屏风,隔离医护人员走路及交谈所发出的声音、其他患者因疼痛及治疗所发出的声音、治疗所用金属器械碰撞所发出的声音,并且调整仪器报警声音,减少不必要的报警措施及频率等[5]。患者高血压、心律失常、失眠、焦虑、疼痛加重的不良事件明显减少。

通过此次回顾性分析可见噪音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危重患者。但是ICU监护室的噪音是可以控制或减少的,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给患者打造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参考文献

[1]张云娟.ICU监护仪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J].中外实用医学杂志,2003,5:48.

[2]刘晓玲.手术室噪音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9):45.

[3]张倩.ICU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57.

第2篇

关键词:身体约束; 护理 ; 常见问题 ;护理措施

Common Nursing Problems and Nursing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ICU Physical Restraint

LIU Yan-chun

(Jix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Tianjin 3019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reduce nursing complications of physical restraints to occur. Methods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to the patient and family members (or) explained, protective constraint, psychological care of patients,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give.ResultsObtained apparent effect,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increased trust.ConclusionThrough the scientific method not only reduces the complication has been patient and family trust.

Key words:Physical restraint;Nursing; Common problem;Nursing measures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并且很多患者意识不清、躁动或呼吸机支持呼吸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加重病情。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身体进行保护性约束,即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的设备、材料或者工具等附加在或者临近于患者的身体,使患者难于轻易将其移除,达到限制患者自由活动或者使其不能正常接近身体某些部位[1]。约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但在此期间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8月~12月,给予约束的患者136例,男88例,女48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2岁;疾病种类:脑出血39例,脑梗塞4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术后28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重型颅脑损伤19例。

2约束护理中出现的问题

2.1意外拔管的发生 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危重,呼吸困难时自感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经口气管插管咽喉、器官的水肿、疼痛、吞咽和咳嗽时的异物感,吸痰操作的刺激等导致患者严重不适和痛苦,易导致自行拔管[2]。

2.2 约束部位的皮肤情况患者躁动会出现约束部位的皮肤损伤、皮下出血、肢体末端的肿胀加重等情况。

2.3患者心理活动情况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对患者的身体约束是保护患者的一种医疗行为,而忽略了患者被约束后的心理感受。自己被绑上,家属不在身边,心理上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2.4家属的不理解与家属沟通不到位,容易产生误解与纠纷。

3护理措施

3.1评估相关的评估表我们有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意识障碍评估表。非计划性拔管评估表从意识、疾病史、年龄、用药、约束、管路数量、合作程度、心理状况、置管教育、伴随症状进行评估,总分为40分,<=25分者具有拔管倾向;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总分为15分,>=4分者为高危人群;意识障碍评估表表总分为15分,8~13分为意识障碍,<=7分为浅昏迷,<=3分为深昏迷。病情稳定时每3d评估1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通过评估我们能确定患者是否需要约束,清醒配合的与昏迷的患者就不需要约束,但要评估其病情变化以便采取措施;确定约束部位,瘫痪肢体的就不需要约束。

3.2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解释对于清醒的患者与本人进行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对于意识不清的、躁动的患者向家属进行解释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并进行签字。解释时语言通俗易懂,同时嘱签字的家属转告其他家人,以免产生误解,闹成纠纷。研究表明[3],患者家属在患者身体约束伤害减少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到其中,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可以有效地减少约束不良事件的发生。

3.3实施保护性约束 选择带有海绵的约束带,部位选择多为手腕或(和)足踝处,躁动激烈的有选用肩部约束带的。约束后每15min观察一次约束肢体的末梢循环情况,约2h解开约束带放松一次,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护士对照患者约束观察记录单上开始时间、巡视时间、结束时间、约束部位、被约束肢体情况进行打勾、签字。床头悬挂各种标示,班班交接。

3.4患者的心理护理因为在身体约束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不自觉地伤害,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导致一个完整的人失去尊严[4]。这就要求护士给患者解释清楚,使其明白约束的必要性,不是为了限制他的自由,而是为了他的自身安全着想。同时家属对患者的解释也很必要,因为家属是他信任的对象,家属的参与会让患者具有安全感。

3.5加强护士的教育及培训有报道称[4]不同职称、学历的护理人员,她们的身体约束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要对她们进行统一的培训,对患者的约束是为了患者的安全着想,我们一定要保证在安全的同时满足患者的需求。集中地进行培训,科内所有护理人员参加,讲述如何评估、评估时的注意事项、如何与家属沟通、沟通的内容、约束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在工作中同事之间也要注意沟通,保证患者安全。

4结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评估我们能确定是否需要约束、约束的部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也得到了信任,培训使护理人员的理念有所转变并提高了护理水平,减少了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夏春红,李睁.ICU护士身体约束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68-570.

[2]薛璺平,刘莹,宋敏.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20):2484-2485.

第3篇

ICU在世界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了医院中危险病人的抢救中心,ICU在监护水平上有着什么样的成绩,在设备上是不是先进这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医院的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志,在我国ICU的起步比较晚,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设有ICU的医院还不是很普遍,但是已经得到了重视,估计会发展得很快,ICU是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作为重症医学监护,它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和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以及医院的管理体制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的形式,ICU将危重的病人集中起来,从人力和物力以及技术上着手,给予最佳的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还设有中心监护站,可对监护的病床进行直接的观察,每个病床所占的面积较宽,床位之间采用窗帘或者玻璃相隔开,ICU的设备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麻醉机、多功能呼吸治疗机、输液泵、微量注射器等等。在香港和澳门的医院,ICU又被称作深切治疗部[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神经内科ICU病室的126个病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在这两组中,对照组有34例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31~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4岁。其中有16例是中脑血管疾病,有9例是中枢神经系统上的疾病,4例是癫痫病症,3例是脱髓鞘疾病。在观察组中,有37例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他们的年龄在33~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岁,其中有15例是属于中脑血管疾病,有10例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5例是癫痫症状,2例是属于脱髓鞘疾病。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以及病程等这些基本情况的比较上,没发现明显的差别,有其可比性(P>0.05)[2]。

1.2 方法:在方法上,通过给对照组的病患加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而对于观察组的病患,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细的方法、措施,如下所述:

第一,神经内科ICU的病室管理方面要得到加强,室内的环境要做到充足的维护,对于此,要有相应的关于环境洁净的制度和规范。室内的通风以及干燥的条件方面要保持好,消毒的工作也要有合理的规程,这包括室内的地面、空气、物品等方面,同时使用净化器进行不间断的净化工作,监测质量上要达标[3]。

第二,严格执行消毒以及隔离方面的制度,基础护理要得到继续加强。

第三,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要加以培训,更有效地使导致感染的因素得到控制和减少,对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合理[4]。

第四,对病患的原发病和一些基础性的疾病要加以积极的治疗,对病情的观察要加强,要重视病患并加以心理上的健康指导、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等,对预发症要积极地加以预防。

另外,预备一个风险警示本。护理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了医院在管理以及专业的发展上的一条很重要的措施方法,这给促进患者的尽快康复和生命安全提供了保障,由于护理专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以及不可预见性,还有医学技术上的局限等,导致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为了有效地阻断风险的发生,确保护理的安全,要给护理人员备好硬皮笔记本一个,在其封面上贴上“风险警示”的标识,在碰到存有风险的相关问题时,及时做好记录,科室的人员都可参与记录,而后放置在护理人员的办公桌上以供护士方便查看和记录,在工作会上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讲评,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制定防范的措施[5]。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的是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的分析,以P

2.结果

通过对两组的认真分析得知,观察组病患中的医院感染有5例,医院感染率是7.94%,在对照组的病患中,医院的感染病患有16例,医院感染率是25.40%。将两组相比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组有着明显性的差别,具有可比性(P

在126例病患中,有21例是院内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有9例,6例是泌尿系统感染,4例是胃肠道感染,还有2例是其他方面的感染。详情见表2:

3.讨论

3.1 医院感染的特点

医院感染是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文献报道[3],脑血管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6.02%。这是因为神经内科患者以老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卧床患者为主,这类患者其免疫功能低下,易出现进食困难、排尿困难;脑血管病直接或间接引起丘脑下部受损,导致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尿路系统、黏膜皮肤的血管功能紊乱,因而继发院内感染机会较多。本调查结果显示:本院神经内科3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7.67%,医院感染例次率为9.04%,高于同期全院平均感染率的2.72%及例次感染率的3.2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3.2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①患者年龄大发生医院感染率高: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肺部功能受损,使气体交换障碍,大量肺泡炎性渗出而出现肺部感染,加上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6]。因此,老年人是医院感染的重点保护对象;②住院时间长比住院时间短,发生医院感染率高,患者长期昏迷卧床,易发生压疮、坠积性肺炎,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使易感性增加[4];③侵袭性操作是引发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气管插管直接破坏了会厌部正常防御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造成了清出呼吸道分泌物无效,使得感染机会增多。留置导尿管损伤尿路黏膜,留置胃管为胃内细菌定植咽部提供良好的通道,都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7];④有无基础疾病:医院感染率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统计学意义(P

3.3 护理对策

首先是神经内科医护人员必须树立无菌观念,增强预防医院感染意识,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及护理对策,使医院感染得到明显下降和控制。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严守各种操作规程,把预防院内感染贯穿到护理操作全过程。加强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对清醒患者鼓励其有效咳嗽和排痰;对意识障碍或危重患者要取正确卧位协助排痰防止误吸,同时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措

施,接|每一位患者及操作前后要进行手的清洁、消毒。进行侵入性操作要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技术,定期对吸氧、吸痰等装置消毒;对留置尿管者用每天用含有效碘1000mg/L碘伏溶液清洗尿道口2~3次,保持会清洁。加强病房监控及管理,保持室内窄气新鲜,病房内每日通风2~4次,每次30~60min,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8]。应定期对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细菌监测等。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产生及二重感染。

3.4 对于ICU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为主,而且基础的疾病主要以损伤性的疾病居多,一般ICU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大多数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基本上丧失了咳嗽的能力,并且气道的分泌物很难排除,因此,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做好防护主要从4个方面着手:(1)加强病室的环境监测;(2)严格的遵守无菌的原则;(3)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4)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

根据调查显示,造成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主要原因是由于真菌的感染,而且真菌的分布一般比较广泛,而且其生长繁殖与环境有着较大的关系,对于ICU病室,一般很容易滋生这种病菌,因此,加强ICU病室的环境控制和管理,是有效的确保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一般需要对ICU病室进行定时的通风,同时合理的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的支持,从而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4]。

经过本次研究,在对照组有16例医院感染,感染率25.40%;观察组有5例医院感染,感染率7.94%,两组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

参考文献

[1]王玉娟,米跃华.护理干预与ICU感染控制[J].中国水电医学,2010,2(5):55-56.

[2]林立文,刘真秀,任平.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 全科护理,2009,10(3):43-45.

[3]蒋志萍.老年病人医院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9,5(6):56-59.

[4]孔祥梅.ICU院内感染初步原因探讨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0,7(3):60.

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背景音乐、捏脊、多元文化护理)在预防icu综合症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icu住院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治疗和预防icu综合症,统计其发病率;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2008年12月icu住院患者icu综合症的发病率,相比较。结果 观察组icu综合症发病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icu综合症的发病率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icu综合症  背景音乐  推拿  多元文化护理

        icu综合征是指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有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985年日本学者黑泽尚提出icu综合征新概念为:在icu监护的病人,意识清醒2d~3d后出现谵妄状态和其他病症。并且这些表现在转室后3d~4d依然存在的,称为icu综合征。icu综合征是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新医疗器械和医药品的不断开发,重症疾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疾患[1],其发生率最高可达70%[2]。icu综合症会对康复构成负面影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3],如何预防和减轻icu综合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国外学者强调预防本征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我院icu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来预防icu综合症的发生,效果良好,先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观察组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icu住院的患者305例,其中男200例,女105例,年龄14~72岁,平均51±0.6岁。其中大手术后158人,ards52人,mods59人,其他36人。文盲56人,小学89人,初中65人,高中56人,大学39人。对照组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icu住院患者共302例,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回顾性统计2008年1月~2008年12月icu住院患者icu综合症的发病率为69.3%。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实施icu常规治疗护理外,加强以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定时播放音乐:①14:30-17:00,保持舒适,欣赏《胡笳十八拍》、《紫竹调》、《十面埋伏》、《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安静休息30分钟。②21:00-21:30,保持舒适,闭上眼睛,听莫扎特的《小夜曲》(促进入眠)。

        1.2.2捏脊:①14:30-15:00,在做常规护理的同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患者捏脊,从大椎穴到长强穴,沿着督脉,连皮带肉捏起来,捏三提一,共五遍,,捏完后用手掌在背部上下摩擦5~10次,手法以患者不感到痛苦为度。②21:00-21:30捏脊,方法同上。每日两遍捏脊纳入icu患者护理常规。 

        1.2.3足浴:①用吴茱萸40g煎汁,加入温水,米醋适量(水温43~45℃左右,半盆水中加米醋100~150g),水位漫过双足踝,指导患者双足相互搓动,水温下降时添加热水,浸泡至全身微热、额头或背部微微出汗,擦干双足,每日临睡前一次,每次25~30min,足浴后由护士按揉太冲穴3~5min,从后向前搓涌泉穴100次。③入睡前,用手指按住患者神阙穴数呼吸100次。

        1.2.4多元文化护理:根据病因及机制,采取多元文化护理。①改善监护环境,营造一种家庭气氛,与患者多交流,减少紧张气氛;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要轻盈,要尽量减少电话、心电监护、呼吸机及输液泵警报等噪音量。②做好基础护理,保障病人的睡眠。③做好心理护理,减少病人的孤独感。④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⑤根据患者不同社会结构,实施个体化护理。

        1.3 评价标准:由护士严密观察记录,并在出室后7天进行追踪访查,以患者未出现下列症状为未发病。①谵妄状态。②思维障碍。③情感障碍。④行为动作障碍。如乱喊乱叫、撕衣毁物、打人骂人等。⑤智能障碍。老年病人在icu监护中发生的痴呆属于智能障碍。⑥其他表现。失眠(夜不眠、昼浅眠)、头痛、腰背痛、便秘、腹泻、皮肤异样感等。 

        1.4两组资料使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发病率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icu综合症发病率

组别 例数(人) icu综合症例数(人) 未发病例数 发病率(%)

观察组 305 28 277 9%

对照组 302 197 105 65%

p值    p<0.01

        结果表明观察组在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后icu综合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不仅身体上陷于危机状态,精神上也承受很大刺激。尽管监护病房拥有完善的设备,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员,严密的监测,整体化的治疗护理,仍有近50%的病人在监护期间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这种不良的心理反应称之为icu 综合征,可表现为定向障碍、记忆和判断力受损、焦虑、恐惧和抑郁,甚至拒绝治疗,影响疾病预后。因此如何预防和减轻icu综合症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研究实施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来预防icu综合症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

        3.1音乐干预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到亲切舒适,减轻烦躁、痛苦,改善患者的舒适状况,缓解抑郁焦虑情绪,促进睡眠[4]。《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五音配五行五脏,对机体有调治的能力,可以舒体悦心、流通气血、宣导经络、还有归经、升降沉浮、寒热温良的作用[5]。以《胡笳十八拍》、《紫竹调》、《十面埋伏》、《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分别补肝、心、脾、肺、肾,调理五脏功能。音乐中各种频率的声波,可改善各器官的紊乱状态,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从而解除疾患,促进康复。

        3.2捏脊就是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的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 最早见于晋朝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 

        人体背部的正中为督脉,督脉的两侧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捏脊疗法,可以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能健脾和胃、祛滞消积、促进消化吸收;鼓动、升发全身阳气,提高人体免疫力;调和阴阳,增强神经系统调节全身的功能,改善睡眠;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功能;畅通脊背经脉、放松脊背肌肉、调整脊柱平衡,防治颈肩、腰背劳损、酸痛。

        3.3足部血管丰富,温水浴足能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足部新陈代谢。

        吴茱萸[6]米醋泡脚:吴茱萸性辛苦热,功能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米醋可止痒,杀菌,再加上温热刺激,可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协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促进睡眠,改变睡眠质量,治愈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3.4多元文化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的一种高层次护理,它要求在疾病护理的同时做到文化护理。我们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多元文化护理,预防icu综合征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治愈,总之,经过一年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预防icu综合症效果显著,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王志红,周兰珠,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5-179.

[2]罗红.术后icu患者精神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30-31.

[3]hall jb,schmidt ga,wood ldh.principles of critical care.2ndedn...singapore:mcgram-hillco,1998:177.

[4]李立娟.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报,2006,14(8):24.

第5篇

关键词 内科综合ICU 危重患者 监护 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医院条件所限,没有专职ICU医生和护士,在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1],也加大了医疗纠纷和事故发生几率。

人力资源紧缺,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偏低:基层医院十分紧缺,有的护理人员没有经过ICU专业知识的培训,护理技术和操作技能普遍偏低,只能在工作实践中边学边用,形成一种较大的工作和心理上的压力,存在护理安全隐患。

设备设施不符合标准:基层医院ICU布局多数不符合标准要求,基本都安排在一个大房间内,人员密集,增加了院内感染危险。

护士法律意识薄弱:平时较少学习法律法规知识,记录病情变化不够及时、准确,给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管理对策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要制定ICU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及仪器维修保养制度等,规范并做好各种危重疾病的护理操作规程和ICU应急程序,做到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保证护理工作安全进行。

加强ICU护理人员配置,提高护理人员素质:①由于综合ICU病房没有独立,护士长要做到对ICU灵活合理排班,注意新老护士搭配。根据患者收治情况,注意安排好足够人力,保证完成ICU护理工作。②根据综合ICU特点安排好二线班,尽量由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负责,一旦需要加班能立即补充当班护士力量,并加强指导、督促,防范差错事故。③设置ICU专职助理护士,协助护士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负责管理病室内环境卫生,从而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以确保ICU护理质量。④加强护士责任感,加强知识学习,提高服务素质。

加强设备仪器和设施的管理:利用有限资源规范ICU病房的布局、流程,如在ICU患者出入通道口放置含氯消毒液地毯,每天更换;床帘尽量不要过长,每月清洗1次,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对ICU仪器种类、数量、定点放置,每天要有专人负责检查,做好各种仪器的登记和保养维修等情况。必须配备2套常用仪器,以便仪器检修时保证抢救工作正常运行。

加强护士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对新来ICU工作的护士应严格培训,经护士长组织的考核合格后才能独立上岗。在每天早上交接班查房时,组织护士作简要病情讨论,查找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在医院及科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选派人员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技术水平。

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护士必须实事求是、认真准确、全面记录护理过程和病情变化,确保护理记录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具有法律意义。

加强陪护探视制度管理:让患者及家属了解ICU消毒隔离制度对患者的重要意义,以便得到家属的配合。查房时间内严禁患者家属探视,保持病室安静及不必要人员干扰,有利于查房质量。其余时间采取限制式探视制度,每张床位(危重患者除外)每次只准1名陪护,对特殊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要。家属在进入ICU室前,必须更衣、换鞋。

讨 论

在基层医院内科综合ICU的有效管理中,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护士三级管理,层层把关,及时查找护理风险隐患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逐级上报,不断完善防范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内科综合ICU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第6篇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省临汾市 041000

【摘 要】ICU 患者的病情复杂,机体存在强烈的应激反应,对胃肠道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肠内营养过程中产生喂养不耐受现象,影响患者能量的获得,从而导致患者死亡率升高。规范化的护理干预能够预防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影响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肠内营养期间不耐受的发生比例,提高肠内营养的治疗和营养支持效果。

关键词 护理干预;ICU 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营养物质的一种方法。本文中所说的肠内营养特指通过喂养管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喂养不耐受试尚无明确的概念,我国通常用12h 高胃管抽吸量(GAV)>1200ml、呕吐、腹胀和腹痛、腹泻等作为评价喂养不耐受的标准。[1]

ICU 患者损伤、疾病、并发症、药物、年龄等引起胃肠功能障碍的因素,如胃肠道动力不足、胃残余量过多、返流、肠内营养输注不当、某些胃肠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等,可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会致使呕吐导致的误吸肺炎、腹泻导致的肛周皮肤破溃和感染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护理操作中置留方式的选择,营养液的配方成分、浓度、温度、滴注速度和患者等都会成为患者营养不耐受的隐患。有研究表明,ICU 病人喂养营养不耐受率高达60%。[2] 为了提高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相关的护理干预来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 给药护理

在肠内营养期间,常常合并使用药物,未考虑到药物是否影响肠内营养的安全实施。由于临床需要,将所需药物研碎后统一加到肠内营养中,通过鼻饲给药。这一措施不仅会经常导致鼻饲管的堵塞,还可能会产生不同药物之间、药物与营养液之间的反应,影响药效的发挥。多次使用一只注射器进行抽吸胃残留及给予口服药物,不及时清洗,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引起腹泻。因此在鼻饲药物时要详细了解药物的剂型、理化性质,对于口服用特殊剂型药物要区分给药。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鼻饲的时机,尽量避免药物和营养液同时喂养,在鼻饲药物后冲洗管道,避免鼻饲管堵塞和细菌滋生。[3]

2 护理

ICU 危重患者在肠内营养期间,床头抬高(head of bed,HOB) ≥ 30 度。对于无禁忌症的患者,在输注过程中保持头部抬高能防止返流。但目前ICU 护士对于这一要求的落实情况不佳,影响肠内营养安全实施和喂养耐受性。[4]

3 胃内残留抽吸护理

胃残留量是监测与指导ICU 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重要指标。ICU 病房实施抽取胃残留以检测肠内营养是普遍采取的措施,中国危重营养指南推荐胃残余量超过200ml 即停止肠内营养。胃残余量过多易引起呕吐、返流。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有呕吐、误吸等风险的高位患者,每4-6h 抽吸一次胃残余量,结合胃残余量按操作规范调整输注速度。同时紧密观察患者,采取抬高床头、适时吸痰、遵医嘱使用促胃动力药等措施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4 管道护理

危重患者常会发生非计划拔管,主要原因包括胃管固定不牢,恶心、呕吐,剧烈频繁咳嗽,变更等,护理人员要结合临床实践,对烦躁患者予以保护性约束,防止非计划拔管的发生。

在肠内营养临床研究发现,更换某些营养液是可能会导致浑浊、沉淀的发生。仅靠单纯的温开水冲洗不能有效清除沉积在管壁的营养液。因此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正确识别有液体限制的患者,详细了解营养制剂的配方,防止发生营养液的相互反应。使用肠内营养专用管道应24h 进行更换。

5 特殊人群护理

根据ICU 老年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途径、方式、制定有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制剂,多选用平衡饮食,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脂肪,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剂。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优先采用连续喂养滴注,通过喂养泵调节营养液输注速度,提高营养素吸收,减少胃肠不良反应发生。对于吸收能力较弱的老年患者,应给予胃肠道4-6h 休息时间。

6 加强ICU 护理人员培训

ICU 护士对于肠内营养护理的知识不陌生,但是由于对预防喂养不耐受护理措施的认识和贯彻执行不到位,理论知识亟待更新,导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因此应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完善的肠内营养实施流程,强化护士的肠内营养安全培训,加强对ICU 护士EN 相关知识培训和EN 实施流程的推广,降低ICU 患者EN 期间不耐受的发生比例。

7 结论

ICU 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受患者本身疾病因素和护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ICU 患者肠内营养期间护理干预对耐受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ICU 护士可通过给药护理、护理、胃内残留抽吸护理和管道护理等多种护理干预措施的规范执行降低ICU 患者肠内营养期间不耐受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陆新容, 吴文琤. 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08:64-66+38.

[2] 蒋洋洋.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喂养不耐受护理干预研究[D]. 南京医科大学,2011.

第7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2例ICU危重症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ICU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18例患者康复出院,12例患者的病情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缓解,2例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对ICU危重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能够有效的改善和缓解患者严重的临床症状,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ICU危重症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79-02

ICU是医院特殊病房,一般采用有创治疗、监护治疗方式,同时执行的是全封闭式管理工作,所以ICU危重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压力。如何实施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案对于ICU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与后期康复至关重要。而医护人员作为治疗护理方案的主要执行者与参与者,在对ICU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ICU危重症患者,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并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的ICU患者,均为行手术治疗后的危重症患者,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其中,心胸外科患者16例,神经外科患者7例,普外科患者5例,骨科2例,其他科2例。

1.2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ICU常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道护理、肠内营养支持等护理。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18例患者康复出院,12例患者的病情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缓解,2例患者由于多种原因抢救无效死亡。

3讨论

3.1ICU患者的心理护理。ICU是集危重、抢救与术后患者于一体的治疗,其环境特殊、气氛严肃,患者心理反应也会出现很大差别。首先,医护人员可主动向患者介绍ICU病室情况,简单介绍ICU病室的其他主要医护人员,让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监护治疗能力有所了解,调节患者的紧张情况,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其次,医护人员不能一味地注意监护仪器,应结合患者的肢体表述,尤其是对于行呼吸机、气管切开的危重症患者,可以通过书写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精神负担。同时,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患者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另外,给患者进行导尿、灌肠以及排便等护理时,应进行必要的遮挡,尽量减少时间,进行其他基础护理时,动作轻缓,给予患者贴心的关爱,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

3.2ICU各种管道护理。ICU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常需要在体内留置多根管路。首先,医务人员应该评估意外拔管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管道固定与肢体约束等情况采对针对性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尽可能舒适的护理。其次,对于安置气管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对管路进行定期的长度测量,行气管插管前,应保持患者面部清洁;粘胶布时,可通过两侧水平分力适当调整管路;对于活动度大的患者,管路固定方式可选择扁带绕颈式[2]。

另外,医护人员一定要加强ICU危重症患者的巡视,护理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规范化的操作规程,确保护理质量与患者的安全。

3.3呼吸道护理。首先,对于行手术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若患者术后是清醒的,且无或有轻度呼吸系统并发症,则可给予合作型护理,也就是医护人员充当指导角色,患者接受医护人员的指导。医护人员向患者讲清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具体的咳痰护理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上身可适当前倾;用双手固定患者腹部或者手术部位;指导患者深呼吸几次,之后适当缩紧胸部后行爆破性咳嗽。同时,患者术后应给予湿化吸氧,对于痰液粘稠患者可进行超声雾化治疗。

其次,对于术后昏迷并发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则应给予被动性护理,也就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单向护理作用。呼吸道综合护理方法是:2-3小时帮助患者进行1次翻身,避免因分泌物引起的窒息;翻身拍背时,五指并拢略弯曲行从上而下拍动;行吸痰护理时,可用直侧孔橡皮管与吸痰管进行操作,一定要注意吸痰动作轻缓,吸痰前后给予患者充分吸氧,每次时间在15秒之内为宜。

3.4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多数ICU危重症患者神志不清或处于昏迷状态,且存在吞食困难、食管反流征呈阳性症状。对于此类ICU危重症患者,可帮助患者处于高头位,并给予30°-35°的鼻饲。一定要控制好鼻饲的速度,可给予适当的胃肠动力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反流或者误吸等现象,应立刻停止给养,清除气道内异物。同时,对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胃液情况判断耐受情况。若鼻饲营养浓度低,可造成营养缺乏;若鼻饲注入量过多,可导致胃肠道内压力过高,会造成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对于鼻饲营养液的温度也应严格控制,一般维持在37.5℃-39.5℃为宜。

此外,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还有许多护理方面,如:疼痛、机械通气不适引起的躁动、低氧血症、褥疮、感染、睡眠等方面护理,限于篇幅,本文不进行一一阐述了。

4结论

综上所述,ICU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无常,医护人员一定要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样才能保证危重症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ICU护理; 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83-01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开始应用舒适护理理念对ICU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ICU病房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住院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1例,女59例,年龄29~68岁,平均(47.5±18.6)岁。患者均神志清醒。

1.2 护理方法

在有针对性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160例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1 基础舒适护理方法 主要针对患者最直接的感官进行护理,重点考虑患者的身体感受,如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后患者对创伤部位疼痛的感知度等。护理服务方面,应强化服务至上的理念,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以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态度为患者进行治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主要从患者的实际感受出发,如对ICU虚弱的患者进行定时翻身、擦洗,指导家属对其进行按摩缓解紧张等方法。合理指导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指导其缓慢翻身以减轻引流管刺激的疼痛感等[1]。

1.2.2 环境舒适护理措施 良好的环境能带给患者舒适的心情,因此ICU病房很有必要建设较为舒适的环境[2]。主要措施包括:保持ICU病房及周边环境的安静、整洁,控制ICU病房温湿度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如温度可以设定在20 ℃~25 ℃,适度控制在50%~65%等,噪音控制在50 dB以内,夜间等休息时间应保证噪音在20 dB以内,以免影响患者的正常休息。

1.2.3 睡眠舒适护理方法 良好舒适的睡眠是人体新陈代谢所必须的,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如此,因此必须尽力保证患者的睡眠舒适[3]。睡眠舒适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首先要为患者者创造良好的、安静的睡眠环境,如工作人员探视期间动作应尽可能的轻柔,规定时间段安排家属探视等,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护理人员夜间治疗时间应集中安排,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干扰。

1.2.4 心理关怀舒适护理方法 ICU重症患者因身体的创伤往往情绪较为焦虑,有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的心态。针对此种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安抚,对其进行必要的、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告知其通过治疗和护理是能很快恢复健康的,以亲切的态度赢得患者的安全感,使其全力配合治疗。护士应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解答疑惑,听取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感受等,心理关怀舒适护理十分必要[4]。

1.3 评价指标

收集采用舒适护理前后患者的焦虑评分情况,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由两名护士打分后取平均分,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和抑郁症状。统计治疗前后具有焦虑、恐惧和抑郁中度以上症状的患者例数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采用舒适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和恐惧比例低于未采取舒适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文采取舒适护理对160例ICU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其主要护理理念为人文关怀,主要护理措施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身心等多层次的关怀,包括关注患者对于治疗的实际舒适度、关注其的睡眠质量、给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和适度的宣教,引导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等。通过积极的舒适护理措施,患者抑郁、焦虑和恐惧比例低于未采取舒适护理前,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朝燕.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21-22.

[2]朱文芳,张秋敏,蔡慧,等.护理需求提示板在ICU机械通气清醒病人舒适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1):2876-2877.

[3]石崛,胡敏芝.舒适护理在ICU留置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58-59.

第9篇

Research of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Cluster Nursing/HUANG Shu-ping, CHEN Wen-yang, WU Ping-mei,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4):089-09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cluster nursing. Method: 360 ICU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contained 18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implemented routine care interventions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s. All the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 and complications or deaths were recorded.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urvey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the self-evaluation of the two groups’ duty nurses as well. Result: The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2%,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6.70%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2 cases die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Cluster bundled nursing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Huizhou 516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4.026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 UEX)也称意外拔管,主要表现为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而拔出导管或导管出现意外的滑落,导致导管的脱出与医护人员的不当操作有一定关联[1]。如果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患者的致死原因,引发医疗纠纷。传统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情况及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被动预防措施,使导管护理缺乏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及全面性,不能有效避免非计划性拔管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集束化(Bundle)护理方案是指运用循证医学,将目前已证实有效的一系列操作、治疗、护理等措施集合在一起,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处置。集束化护理作为主动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相比,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临床研究表明,共同实施每个护理措施比单独实施更为有效[2]。本院ICU对患者非计划性拔管进行的集束化护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360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身上至少存在1根导管,如导尿管、引流管、胃管或者静脉留置针等;(2)患者入住ICU的时间超过1 d。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主要疾病、插管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前,指定专业人士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对ICU的全体护理人员采取统一措施及标准要求。将导管拔脱的相关危险因素设为评估表中的项目,通过制定风险评估表全面评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度,对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入室前访视、床头悬挂“防脱管等级”标志、妥善固定导管、合适、适当约束、合理使用镇静药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加强巡视及查房、观察药物副作用、告知患者及家属管道留置的必要性及用途、心理护理等。具体表现在:(1)由于不同ICU患者关于非计划性拔管存在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当班的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舒适程度、意识状态、年龄、配合程度、导管数目以及可能存在的高危拔管时段进行有效的评估。特别是对于中夜班的护士而言,应该对患者可能存在的拔管风险具备预见性,做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准备。(2)由于ICU患者均随身伴有较多的导管,严重的病情加之较差的身体舒适度,可能会引起患者的不配合。为此,当患者处于清楚意识状态时,当班护士需要做好相应的解释沟通,应向患者介绍清楚关于每根导管的作用、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非计划拔管会带来的后果,力争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请求家属的协助。而针对意识状态不清晰的患者,不但要做好约束护理工作,还需要及时与家属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向家属讲解约束的重要性、方法、患者的配合程度、危险因素以及当前存在的管道防护困难等,尽可能得到家属的理解,一旦有非计划拔管事件的发生,由于已经事先告知了家属,便能使其理解ICU中存在的护理难题,对护理工作给予谅解。(3)在管道安全护理工作中除了责任心,还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为此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具备预见性的护理意识。(4)虽然ICU患者的护理均属于特级,但护士责任心的差异在巡视与防护的环节中也导致了不同的执行力。为此有必要加大惩罚与教育力度,进而引导护士思想觉悟性的提高,令护士意识到重视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性。(5)在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时,还应当考虑固定后是否有利于患者翻身、坐起等活动,为此需要对导管进行妥善的固定。(6)对患者的约束,应当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避免过度约束。由于ICU患者的意识处于模糊的状态,难以联想到躁动患者在挣脱和自解约束带的能力,虽然对过度约束进行了排除,但还是需要勤检查、勤巡视、勤调整来保证有效的约束。(7)非计划性拔管一般的发生时段在中夜班或者人力缺乏时,为此护士长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做出合理的调班,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护士长需向低年资护理人员说明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事项以及解决途径,必要时增加人力。(8)在经过所有宣教、约束之后,若患者依然处于躁动状态,则需要采取镇静措施,但要避免过度镇静,仅仅使患者保持安静,达到服从指令、易于唤醒的目的即可。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 对所有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记录,出现1次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算作1例,统计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例数。对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的并发症或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4个等级。采用百分制,对两组患者中的护士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分数越高说明护士自我评价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当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并发症和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自行拔管3例,意外脱落1例,其中1例出现并发症,无患者死亡,非计划性拔管率2.22%;对照组自行拔管7例,意外脱落5例,其中7例出现并发症,并且4例死亡,非计划性拔管率6.67%。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满意96例,较满意61例,较不满意18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7.22%;对照组满意49例,较满意76例,较不满意34例,不满意21例,满意度88.33%。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护士自我评价 观察组的护士对工作的自我满意度评分为(96.25±3.8)分,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5.86±3.6)分;对照组分别为(87.26±2.50)分、(88.35±2.9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是当前ICU治疗中护士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对ICU的医疗护理存在严重的威胁。近几年来有关文献报道,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0.3%[3]。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后,在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会有所延长,加大拔管和再置管的难度,对局部造成再次损伤,增加患者痛苦,加大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4]。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比如实施“根因分析法”来对此事件进行防范,以及制定集束化护理措施[5]。本研究针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采取了集束化护理措施,在防范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的自身因素有一定的关联,大部分出现自行拔管的患者属于高龄阶段。由于老年人情绪相对容易变化、性格较为固执,且对于置管缺乏适应,再加之侵入性置管会给老年患者的心灵以及躯体带来创伤性的打击,容易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6]。ICU患者也可能会由于意识障碍,在烦躁不安的情况下出现四肢或者躯干的过度活动而造成无意识性拔管。患者夜间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容易发生神志恍惚,进而导致拔管行为出现。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患者的身体遭受约束之后容易出现身心疲惫,易怒、气恼的情绪容易爆发,患者的行为会失去理智,使ICU患者的躁动增加进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出现[7-8]。导管本身会对非计划性拔管有一定的影响,患者会因各类插管的束缚出现不适,比如气管插管者会出现咽痛、鼻、口的不适应,感觉有异物或者堵塞的存在;留置尿管会使患者出现尿痛、尿急的不适应感;胃管容易出现咽部恶心、肿痛[9-10]。相关研究者发现,集束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合理化排班制,加强了在巡视过程中的防护,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约束,降低了患者自行拔管的概率,进而也会对患者由于非计划性拔管而导致并发症与死亡率有所降低[11-12]。本次研究也发现,在对患者的约束中,依据患者的病情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合理有效的约束,避免过度约束,可明显降低自行拔管的几率,最终只有1例患者有并发症的出现。这也可能是因为集束化护理措施实施之后,安全教育和防范方面也随之加强,同时护士长针对患者的病情与护士的护理能力水平,进行了合理的排班,保持护士的性格、资历以及互助程度上的合理搭配。在交接班中,护士长对低年资护理人员就本班的重点防范对象和注意事项以及解决途径进行解释说明,在必要的情况下增加了一定的人力。在此过程中,当发现患者有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也能够相应的及时采取措施,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死亡率。

非计划性拔管也可能是滑落所致,经口气管、胃管的固定胶布或者固定贴,容易因患者的口腔分泌物和汗液的污染失去黏性,进而不能较好的固定;也可能由于气管插管充气不足、气囊漏气、在放气时出现因外力作用而导致的脱落。一些深静脉置管的敷料或者缝线脱落后,若未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重新固定,也易致管的脱落[13-14]。本次研究发现,在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利用改良技术对患者的导管进行固定后,出现意外脱落的患者仅为1例。

第10篇

[关键词] 护理干预;ICU;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c)-163-02

ICU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故室内的清醒患者是最能客观、公正评价ICU护理质量的重要监督群体,是影响ICU护理质量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ICU医护人员长期只注重病情的监护,而忽视该部分患者的个体存在及特殊性。针对我院ICU护理质量的投诉有80%来自于清醒患者,我科于2007年制定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提高了该部分患者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质量投诉的次数,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6年3月~2007年10月发放的ICU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病人部分)共165份,均为意识清楚患者,平均哥拉斯评分为12分。并收集同期ICU护理质量投诉数。1.2方法

统计2006年3月~2007年12月间ICU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病人部分)80份为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2007年2月~2007年11月发放ICU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病人部分)85份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服务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投诉率。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调查方法采用我院ICU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病人部分),该表由服务态度、护理质量、满足需求、安全隐私四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设有3个选项:好、一般、差,病人在离开ICU之前,由经过培训的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均由护士念给病人听,病人做出判断,护士代为填写,问卷当场收回。护理质量投诉以清醒患者口头或书面形式反馈到护士长、护理部、院质控科的统计数为准。

1.2.2护理干预措施

1.2.2.1自制“清醒”标识牌。凡是清醒患者无论有否语言沟通能力,均在床头悬挂“清醒”标识牌,以与昏迷患者区别,提醒医护人员特别重视该病人,加强言行的自我约束,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维护人格尊严及隐私权的保护。

1.2.2.2制做并应用图文并茂的“需求示意图”。示意图分为两部分,左边为患者日常表达频率最高的20个需求文字,如饮水、大便、疼痛、冷、热等,将每个文字加粗、加大,文字的右边配以形象的图画,也方便了不识字患者的辩认。当患者有需要时,先让其指认需求示意图表达;若患者无能力,则由护士按“需求示意图”逐一询问,患者用点头或眨眼表示肯定。对“需求示意图”不能代表患者的需要时,我们鼓励有能力的患者手写。同时从商场买回能手捏发声的橡皮玩具,放在病人手旁代替呼叫器,患者只需挤捏发声的玩具就可呼叫护士的帮助。

1.2.2.3制定“ICU护理言行十不准”要求医务人员。不准在患者床前交接及谈论病情、不准嘲笑病人生理上的缺陷、不议论病人的隐私、不批评他人或他科的工作、不泄露个人身体的不适或情绪的不稳定、不谈论个人的家庭、收入等,在全科严格执行,并纳入新护士入科培训必学内容。

1.2.2.4改革护士交接班流程。针对清醒患者,改变以前床边交接为主、口头交接为辅的模式,要求先在护理站完成重点病情的交接,辅以床边交接(检查各种管道及监护仪器等),严禁在床边口头交接及谈论患者病情,以免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1.2.2.5取消床号尾数为“4”的床号。鼓励家属带入MP3、短信便条、报刊杂志等;对有宗教信养的患者我们鼓励家属带入圣经或佛音,护士定时为其朗读圣经或播放佛音,坚定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需求,每日下午由责任护士为病人讲解当日的治疗及有关的医学知识。

1.2.2.6对患者一律穿好病人服。除做好基础护理外,每日在做完口腔护理后均为患者涂润唇膏或石腊油,为其梳头,头发长的女性患者为其扎辫,男性患者每日为其剃须。

1.2.3 统计学方法对所获数据以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α=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准。

2结果

结果见表1,表2。

3 讨论

有调查显示,50%的ICU患者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1]。ICU内气氛严肃,医护人员工作繁忙,护士常只高度关注病情及各项监护仪器,在急救工作中,只注重操作,忽视了病人本身的存在;且ICU大多数为昏迷患者,护士长期与病人缺乏有效沟通,易产生固定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认为患者都是“无声、无情感的”,而忽视了清醒患者的特殊性,及他们的人格尊严和情感需求,导致在思想上麻弊不重视,言行上随意不警慎。表1显示,我们通过“清醒牌”等措施,达到警醒医务人员,高度重视清醒病人的护理需求,加强医务人员的自律性,在观察组中患者的投诉率明显下降。

患者入住ICU后,因紧张的抢救气氛、同病室病人的、复杂的治疗技术和监护仪器,以及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均会使清醒患者的情感变的异常敏感与脆弱;加之,对ICU监护水平过高的期望,更加容易对医护人员无意间的言行产生猜疑与误解,加重负面影响和病人的心理负担。我们通过制定并认真落实“ICU护理言行十不准”、改革护士交接班流程,加强了对医务人员言行的约束,大大减少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刺激和心理负担,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治疗的依从性。

有效的沟通能够减少患者的焦虑,并从情感上激发患者[2]。恰当的沟通是护士了解病人需求、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的前提。ICU患者病情危重、体力差,且大部分受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不能准确、有效地表达需求。我们制做的“需求示意图”,具有字体大、图片形象、易辨认、表达准确等特点,对不同认知程度的患者均有较好的通用性。也避免了护患之间沟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增加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另外,由于正确及时地了解病人的需求,使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护理效果更好。表2中,观察组病人的需求满足感及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家属是病人医治疾病的主要精神支柱,家属的参与可稳定患者的情绪。我们通过对家属的指引,使患者增加满足感和安全感,减少对ICU的抵触情结与恐惧心理。同时通过满足患者的,给予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寄托,达到内心的平稳。每日为患者讲解一定的医学知识,可帮助患者客观地看待自已的病情,明白各种监护治疗的意义,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表2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清醒病人入住ICU后,其生活方式发生很大改变,对此我们尽量按照患者日常的生活习惯,减少差异,为患者营造生活氛围,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维持良好的外在形象,从而提升内在的自信心。

ICU是一个集中了全院各科室、各专业的危重病人之地,室内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和医护人员紧张面严肃的表情等多种因素,均加重了清醒患者的恐惧感,导致紧张综合征、ICU综合征、人格丧失[3,4]等问题,但只要医护人员在思想上重视患者的个体存在,加强人性化护理措施,不仅可提高ICU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投诉率,也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以上综合征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苑云,陈香娟.ICU对病人的心理伤害及护理对策[J].河南医药信息2001,17(9):54-55.

[2]季爱琴,徐玲芳,谢波,等.改进非语言性沟通技巧对ICU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 ,4(21) :909-911.

[3]张倩.ICU高技术应用对患者的不利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2):57-58.

[4]魏树均,魏树森.ICU综合征[J].北京医学,1995,17(4):226-227.

第11篇

【关键词】ICU患者;心理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61-01

ICU患者由于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需要及时采取先进、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由于ICU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如焦虑、急躁、紧张、恐惧等,常常影响治疗措施的实施。近年来,随着医学心理学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救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使ICU患者治疗过程更加顺利,ICU医生和护士应及时进行干预。本文对70例ICU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40.78±12.36)岁。对照组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1.07±11.69)岁。入选患者均神志清楚,可进行正常交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1 心理评价方法:入院时与施行护理干预后利用焦虑量表(SAS)进行问卷调查[1]。同时记录患者对救治过程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和救治成功率。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上加上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一般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密切沟通,耐心解答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努力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与治愈成功的信心。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和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操作时尽量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扭转患者的负性心理,确保其不会影响到治疗。

1.2.2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明确患者的入院原因,抓住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采取适当的方式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对患者进行基于病情的个性化护理。

1.2.3 特殊心理护理: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暴露性操作。部分ICU患者就诊时多因隐私问题不能很好配合,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应尽可能地保护患者的自尊和人格,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1.2.4 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ICU患者往往由于病情的突发危重,使得家属的情绪也受到极大影响。家属作为患者的心理支柱,其心理在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预后。医务人员应及时与家属沟通,解释病情,处理好家属情绪,使救治工作顺利平稳进行[2]。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8.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2 结果

对照组抢救前焦虑评分为(18.63±2.54)分,抢救后为(12.88±2.76)分,患者满意度为77.14%,抢救成功率为71.43%。护理组抢救前焦虑评分为(19.21±2.38)分,抢救后为(6.33±2.56)分,患者满意度为94.29%,抢救成功率为91.43%;两组患者抢救前焦虑评分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护理组患者抢救后焦虑评分相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相比较P

3 讨论

经我科临床统计分析,ICU患者多表现为焦躁易怒、紧张恐惧、悲观绝望等心理状态。由于ICU患者的特殊性,使得心理护理干预对其的康复具有与治疗同等重要的作用。ICU患者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其心理变化较为复杂。需要医务人员在救治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积极配合,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本研究显示,护理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与救治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在ICU患者救治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并提高患者救治满意度与成功率,对临床治疗及患者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建议在临床急救时推广运用。综上所述,对ICU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使其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以取得最佳的救治效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ICU综合征 相关因素 护理措施

ICU综合征是患者在ICU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兼具其他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中谵妄最为常见。除了谵妄,ICU综合征表现为思维紊乱、情感障碍、行为和动作异常等[1,2],可加重患者的现有疾病,造成不良预后。虽然本征的病因及机制未能阐明,但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多项研究证明,积极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入住ICU的2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2年1月共25例患者发生ICU综合征,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2~68岁,平均473岁,神志清,无精神障碍,入ICU前均能正常入眠。其中包括重症胰腺炎7例,慢阻肺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瓣膜置换术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中毒性休克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以上患者均行机械通气。

相关因素分析

自身因素:本组病例表明ICU综合征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心理素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家属的生活情况有关。高龄患者、性格内向、经济状况差、家属生活不健全者易患此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疾病因素:①既往史:既往史中有过精神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安眠药中毒,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患者,在ICU内极易发生本征。②疾病的种类: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休克及肝昏迷前期的患者,精神异常的发病率较高。③疾病的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住ICU时间越长,需要的干预治疗措施就越多,ICU综合征的发生率越高。

环境因素:①物理因素:入住ICU的患者清醒后,发觉自身处于各种陌生的仪器、导线、管路的包围中,易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研究证明,ICU噪音都高于正常数值,最高可达80分贝,而噪音超过60分贝就会导致患者的烦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使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精神压力感和焦虑感加重,疼痛感加剧,使患者感到抑郁、头痛、幻觉、入睡困难、昼夜睡眠节律倒转[3]。为了监护及治疗的需要,在ICU内24小时内都需要照明,多数患者都不习惯在明亮的环境中入睡,因而不能保证的足够睡眠,而出现焦虑多疑、定向力障碍、错觉谵妄等精神状态。②社会因素:ICU探视制度,由于ICU内需要控制感染,保持安静,因而每日只能探视1次,而有些患者对家属有特别依赖,易产生分离性焦虑。同室患者的影响,同室患者的痛苦表情或声,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死亡信息更会加重患者的恐惧感。

治疗因素:在ICU入住的患者都要接受多种有创治疗和监护措施,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动、静脉置管、呼吸机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等,这些监护与治疗直接介入生命器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适。其次,为了防止患者的意外脱管,保证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几乎每个患者都会给予约束肢体,强迫静卧,患者如卧位不适或不能有效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时易产生烦躁、焦虑、恐惧的心理情绪,极易诱发ICU综合征的发生。

护理对策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感染,维持水电解平衡,补充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