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

时间:2023-07-14 17:3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云计算;云测试;软件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058-01

近年来,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异军突起,已经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产业。尤其在软件应用领域,无论是软件工具开发,还是开发环境和工作模式,可以说云计算深刻影响了传统软件产品的供应和消费模式,这些也势必将改变软件测试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在云计算环境下,软件的测试活动被拓展到云环境条件下进行,充分调用了云环境条件下提供的各种计算和资源平台。

1 云计算体系的结构组成

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基于软件和硬件互动而产生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需要它借助互连网络获得服务支持,因而具有鲜明的互连网特征;另一方面云计算搭建基于众多主机或服务器构成的资源集群,其需要对这些集群进行协同化的统一管理。

从其系统构成来看,云计算主要包括物理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以及云计算运营等三个组成部分。物理基础设施是承载云计算的物质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及其相关的管理技术;云计算服务是云计算的核心和中枢神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软件即服务(SaaS)三个层次;而云计算运营则是提供云计算服务运营的各项关键技术的总括,包含认证,监控,计费等各个环节。

2 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伴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尤其是基于互联网分布式和协同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软件测试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技术,即云测试也应运而生。云测试的诞生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云计算技术在软件测试领域渗透和应用。在云测试中应用的主要云计算核心技术包括如下几点。

1)分布式存储技术。云计算的海量数据运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存储在多个设备上,借助互联网络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拓展,显著提供云计算系统的利用效率和可靠性能,为云测试提供强大的物理基础设施。

2)数据管理技术。 在云计算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的海量数据,这些天文量级的海量数据对传统数据管理提出了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这些海量数据并应用于分布式存储设备,是云计算发展的核心技术。

3)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的数据存储在多个设备上且这些设备分布各处,因而如果保证这些设备能够统一步伐,实现云计算或者云测试结果的有效输出就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云计算而言,高效的平台管理技术是其核心保证,也是目前云计算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特征及优点

依托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与传统的基于本地环境的软件测试有诸多不同。笔者认为可以从性价比这个角度切入,将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云测试简要归结为技术、服务质量以及价格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阐述。

1)测试技术平台化。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可以由云测试平台提供测试的基础设施和各方面的资源支持,无需本地化的软硬件投资,并通过众包模式获取专业测试领域专家型人才。从本质说,由于云计算实现了平台化,将众多的测试技术要求从本地移植到云计算平台,让测试更容易实现,因而降低了测试的门槛以及资源需求。

2)统一可控的质量保证。相比传统软件测试模式的分散式管理容易导致参差不齐的软件质量,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借助强大的云平台,实现了统一管理,可有效实现软件测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软件质量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3)有效降低测试成本。传统的软件测试模式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人力投资,尤其是对一些特殊性的项目,可能造成脉冲性浪费。云计算测试通过云平台的协同效应,可有效降低测试的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投资,降低测试的复杂度,有效降低测试成本。

4 基于云计算环境的软件测试应用现状及平台研究进展

云测试平台综合了复杂的软硬件和服务,是云测试领域的核心技术,因而也备受学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日本筑波大学,瑞士洛桑理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等诸多知名学府的专家和学者或搭建自己的云测试平台模型,或是对云测试核心技术进行阐述研究。筑波大学开发了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可靠并行分布式测试平台,支持虚拟故障插入技术。而洛桑理工大学则通过研究云测试和预期软件质量直接的关系,提出测试即服务,试图降低软件测试成本。

与此同时,在工业界多家知名计算机服务商业提供了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服务,有力地推动云测试从理论研究到商业化转变进程。从平台类型上,这些众多商业化的云测试平台主要分为私有云、公共云以及混合云三种平台类型;在业务模式上,各家既有提供测试外包服务,也有专注于客户自行测试。IBM推出了一款名叫Smart Business Test Cloud的私有云,提供自行测试和测试外包两种模式的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虚拟,安全,动态可拓展的测试环境,因而其测试环境位于公司防火墙之后,所以其是公司私有云的一部分。专业云测试公司CloudTesting推出的cloud testing平台,提供多种浏览器平台。用户只需要编写测试脚本并上传到其网站,就可以借助cloud testing平台运行测试脚本,在商业模式上,cloud testing 平台也进行了探索,提出按需付款的商业模式。另一件专业化公司UTest推出的Utest测试平台,通过云计算,众包等方式帮助开发者进行软件测试,查找错误和解决问题,提供测试外包服务,Utest还针对不同的软件测试特点和需求将测试分为五种方式:功能测试,负载测试,安全测试,本地化测试以及可用测试。

参考文献

[1]李乔,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1,38(4).

[2]李乔,柯栋梁,王小林.云测试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

第2篇

关键词 云计算;安全管理技术;关键技术;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107-02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云计算技术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云计算技术已经逐步成为了现代互联网领域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领域范围内对于云计算信息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与此同时,在进行云计算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安全关键技术的引进已经成为了云计算发展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是促进云计算系统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具体的结合相关的云计算安全管理技术,介绍如何有效的应对云计算系统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

1 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理论探析

在进行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过程中,要从云计算技术应用的各个环节来进行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建设,并在各个环节之中充分的利用云计算安全技术的优势,不断的提升云计算安全技术的应用水平,进而有效的提升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安全度。并在进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利用到相应的数理统计知识和概率论知识进行对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的进行讨论,提升云计算安全技术的应用水平,并按照相关的技术理论展示目前的云计算技术安全管理结构。

从目前应用的云计算安全的关键技术来看,主要的技术包括:SaaS应用技术、PaaS应用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残留处理技术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云计算运用的过程中,发挥出整体性的安全保护效果,进而从全过程保证云计算的安全运行,发挥出云计算系统的基本作用。

2 云计算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为止,虽然云计算安全技术和云计算系统管理技术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云计算安全技术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情况,在后续的解决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2.1 网络黑客对云计算系统攻击问题

随着云计算技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领域范围内产生了很多的新型工作领域,云计算系统也凭借着其大存储量、高速传输数据性能在互联网发展领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凡事都具有自己的两面性,云计算技术技术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例如,在进行云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受到来自互联网黑客的攻击,由于云计算是依靠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进行的数据存储,里面所包含的数据信息资料也十分丰富,黑客攻击对于云计算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进行黑客攻击对于云计算安全的影响层面,可以通过使用正态分布函数进行相关的分析检验,并得出相关的结论。从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查询可以看出,来自网络黑客的攻击很有可能会给云计算技术的安全技术应用过程带来较大的干扰。

具体的来说,通过网络黑客对于云计算互联网的攻击(主要的途径就是互联网黑客通过自己的编程功底,制作出相应的木马文件,来进行对云计算系统的安全性打击。例如,近几年出现的病毒“熊猫烧香”等,都对互联网上的数据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何可所制作出来的病毒性物质具有对云计算系统的强大破坏能力。与此同时,由于云计算技术的核心技术在于将大范围的计算机系统都通过互联网形成了一个大范围的“虚拟存储系统”,这就导致黑客所制作出来的病毒对于云计算系统具有强大的破坏能力,能够极大的对云计算技术系统造成破坏。经受过这些病毒攻击的云计算系统往往会出现崩溃的情况,严重的威胁到了云计算技术系统的信息安全。

2.2 解决木马程序对云计算系统的攻击问题

截至目前为止,对于云计算系统进行攻击最广泛的病毒就是木马程序攻击,这也是进行云计算安全技术研究的核心问题。在进行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从云计算系统很有可能会受到木马程序的攻击的层面进行规划设计。

具体的来说,在目前的互联网网页上充斥着木马程序,作为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发这些资源的云计算技术(例如,在当前的很多互联网页面中,都可能隐藏着大量的木马文件,这些木马文件都可能对于云计算技术产生影响),如果云计算系统的应用者在进行网络查询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对这些木马程序进行了激活,激发了在网络连接中的木马程序,就很有可能会把木马程序下载到云计算系统上,木马程序就会在云计算系统上形成快速的增长,造成对于云计算系统的严重破坏,威胁到云计算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与此同时,进行关于云计算系统的安全技术在克服木马程序的攻击的应用的分析过程中,就可以根据遭受木马攻击的概率,并根据对相关数据文献资料的查询研究,并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使用F检验的方法,深度进行分析总结,找寻出可以有效地解决木马程序的攻击的策略,提升云计算系统技术的安全使用。

第3篇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数字城市;应用;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数字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作为区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提高城市数字化程度与信息化水平,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对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我国当前数字城市发展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数字城市建设在技术、战略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面对数据量急剧增加以及社会群众需求量增加的现象,数字化城市迫切需要建立高效率、高精度的信息网络系统及其相应的管理体系。云计算技术作为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以其高效率、易于进行扩展等突出优点,成为计算机领域中的热门发展技术之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数字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1 数字城市概述

1.1 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就是将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等多种高新技术进行融合与应用而建立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系统。广义上来讲,数字城市就是通过多媒体信息网络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将城市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城市信息化以及城市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数字城市涵盖了城市生产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公众信息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城市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城市环境质量检测及管理等。

1.2 数字城市的生态发展环境。数字城市的生态基础包含计算机服务、数据和综合数据处理系统。其中,计算机服务基本特征为大容量、高速宽带;数据特征为数量多、多源、多时态、多尺度、多分辨率等;数据综合处理系统主要进行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及展示等工作。

2 我国数字化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数字化建设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各部门、企业内部进行信息化建设;各部门、企业间进行互联网连接;完成数字城市的建设工作。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完成了阶段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城市体系,其发展建设水平仍不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信息量过多导致信息溢出,必须建立大型的数据存储与交换中心以及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中投入资金过多两个方面。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数字城市建设发展整体框架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不到位,建设缓慢,服务平台实用性能较低;数字城市信息库内容缺乏全面性,缺乏信息挖掘、更新、共享、管理、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改革;高精技术人才与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数字城市建设资金缺乏。

3 云计算技术概述

3.1 云计算技术的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用户或者应用程序依照自身需求或运行需要获取相应的计算能力、应用软件以及信息存储空间等各种服务,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在用户具有相关知识、服务技术以及设备操作知识的情况下,通过IT将相关的能力或服务提供给用户。中国云计算网络定义的云概念为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以及网络计算的发展以及三种计算方法商业价值的实现。云计算在本质上是提供IT资源,IT资源中应用程序、计算、编程、存储等几乎所有的IT资源可以通过云服务方式提供给客户。

3.2 云计算服务类型分类。云计算服务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以及软件即服务三种。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指利用云计算技术对远程计算资源进行访问,其中包括信息计算、存储以及应用等相关功能。平台即服务是指服务商提供开发环境作为服务,主要包括应用的设计、研发、测试机托管。软件即服务则是取代传统的软件安装,通过网络向提供商获取所需要服务的新形式。

3.3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为确保云计算系统的顺利运行,系统中运用了很多计算机技术,其中,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包括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海量数据管理技术、虚拟化技术以及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海量数据分布存储技术应用中,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并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保证了存储数据的可靠性。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能对海量分散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工作,虚拟化技术将应用软件与硬件设施进行隔离,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将单个资源划分或将多个资源整合,从而对数据源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的应用目的在于协调多个服务器进行工作运行,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故障并进行处理及恢复,实现云系统整体的智能化运营。

3.4 云计算技术的特点。云计算技术具有规模超大、可靠性高、易于扩展、虚拟性、通用性高、费用低廉等特点。要实现云计算的超大规模必须保证足够的网络连接与带宽资源以及开放型应用程序接口。云计算的高可靠性是由于云计算采用可互换的计算节点同构和数据多副本容错等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服务的可靠性。易于扩展是指云规模可以根据应用中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伸缩,保证满足不断增长的使用需求。虚拟化是指云计算不受相应的硬件以及应用软件的影响,抽象化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也为基础架构提供了足够的双向扩展能力。通用性高是指云计算技术不是单一、特定的应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构造出多种变化并可以支撑多种应用同时运行。云计算技术费用低廉是指,云具有的通用性可以使其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资源使用率,实现云计算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

4 云计算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 政府服务。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化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使政府行政等日常工作通过网络进行规划、实现以及管理,打破传统的人力资源界限,构建虚拟化的政府工作体系,提高政府工作信息化水平,形成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有机联系。

4.2 公共安全。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通过建立城市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各个监控系统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与公安部门各种安全监控系统与措施进行整合,实现对城市中重点场所、重要部门的安全监控与管理,贯彻落实各种措施与政策,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

4.3 教育。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师生教学为中心,围绕教育教学的主要方面,通过云计算系统强大的计算能力,有针对性的为教育教学提供所需数据,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素质及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培育高素质、高水平的新型人才有重大意义。

4.4 交通和医疗。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城市的应用中,可以通过网络系统的应用建立智能化的交通运输系统,改变人们的出行模式,改善路面通行状况,减少因交通问题导致的空气污染等现象。此外,通过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新型医疗系统,打造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各医疗体系间的信息互通,为患者提高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推动医疗科学研究的进步。

5 结束语

数字城市的建设对于城市建设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支持平台与技术保证。数字化城市的建设过程必须通过云计算技术形式来实现,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的优势,实现数字城市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确保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勇.云计算——IT技术的新转折[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2):7-7.

[2]任怡.走进“云”时代的城市设计[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45-46.

[3] 黄伟,邹成武.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生态城市平台设计[J].科技广场,2012,(9):74-75.

作者简介:疏靖(1974-),男,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技术。

第4篇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计算机应用;应用架构;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09

云计算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价格低廉的服务器进行松散耦合,然后形成一个大规模的计算机中心及大容量的储存系统,然后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交付服务。用户不用了解该技术的基础构架,就能够方便的使用计算机资源。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对作品有一个特殊的要求,就是参赛者提交的必须是代码。在传统的竞赛中,参赛者通常是采用邮箱投递的方式提交作品,然后由大赛的组织者将作品进行统一部署,交给专家评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需要在较为复杂的环境部署下进行,而云计算的交付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平台,在该平台上能够对作品进行在线部署,在线评审等。

1 云计算的定义

至今为止,云计算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组织给云计算下了不同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其定义内容在25种以上,例如:Gartner认为,云计算技术是利用网络技术作为服务为用户提供计算的一种服务;美国国家标准给出的定义是,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便捷服务通过付费模式使资源进行快速部署,并且不需要较多的管理工作。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应用,其定义将产生更多的新观点。

云计算并仅仅作为一个技术的代名词,它还意味着多种技术的结合,其指向是IT基础设施的交付以及使用,通过互联网技术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扩展的方式对硬件资源、平台资源以及软件资源进行获取,同时也可作为其他服务,无论是从广义还是狭义的角度而言,云计算运行的核心观念是按照用户不同的需要提供服务,类似人们对水、电等资源使用的模式一样。从云技术的技术层面而言,其功能的实现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数据储存能力;第二,计算能力,其中,“云”还可以分为两种:储存云和计算云。其发展的势头吸引了各个研究领域的兴趣,从而推动了相关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各种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云技术的发展势头将越来越激烈。

2 云计算应用架构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价值极高,出来具备扩展、服务以及计算机功能外,他还有许多隐形价值,其特点为以互联网、服务、使用量作为基础,并且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进行扩展,其核心技术为:虚拟化技术、网络计算以及网络储存等。云计算技术在其架构上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应用平台。它们分别能够为用户提供互联网资源、储存资源、计算机资源。虽然云计算处于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其具备强大的全面性,能够提供数据库、中间件和服务环境,同时能够为用户提供科学、完整的应用程序,为用户展示最先进的计算机成果。

2.1 基础设施

云计算技术在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主要的作用是为参赛者和评委提供评审和交流的平台,该平台是通过硬件服务群来实现相关的运算工作,其存储及内存资源池由服务器组合而成,所以可以将虚拟平台和存储空间分为不同的等级。可以对计算机应用大赛的数据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分享、分析等,操作十分方便快捷。

2.2 应用程序

就应用程序而言,可以交给参赛组队作品进行部署,然后完成对该应用程序的调试工作,最大限度的满足计算机应用大赛的系统以及相关评价系统。

2.3 服务平台

其服务平台最核心的功能是为用户提供操作系统和其他重要服务,即利用虚拟化技术,主要为用户提供IOS和Linux操作系统还有相关操作模板,另外,还为用户提供七大开发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1

基础模板:Window Template、Linux&Unix Template、Apple OS Template

应用模板:android、Apple IOS、Windows Phone、J2ME、MTK、Blackberry、Symbian

3 云计算技术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竞赛中的应用

在大学生计算机大赛中,云计算技术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计算资源,其资源量必须和实际的需求一致,另外,由于计算机竞赛的规模较大,参赛者没有收到地域的要求,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一个跨区域的平台,方便评委进行考核,当比赛结束后,参赛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云端开发环境,一般从教育网或者公网进行登录。

云计算技术主要通过网络安全技术以及负载均衡技术进行支撑,这两种技术让云平台运行的更加顺畅,使其访问速度更快,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针对云计算存在的负载以及失衡问题,云平台可以一一解决。其关键步骤是建立在云计算环境下存在的负载均衡模型,然后建立概率矩阵。云平台首先应该保证其安全性,所以无论从互联网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还是虚拟化安全方面而言,将云安全的解决手段应用进去是最佳的方式,无论用户使用哪一种云计算模式,最重要的就是保证数据安全,所以,为了保证计算机大赛的公正性,需要将相关数据进行备份,如果数据遭到意外丢失,仅需要一个小时就能恢复数据。另外,互联网络的各种威胁也要得到重视,这时云端的应用程序将充分体现其作用。由于虚拟化技术被采用,所以服务器和虚拟机的安全性也应该得到重视。

4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过程

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使用云计算技术,首先需要参赛者向云平台提出自身的资源需求,根据不同的情况,对资源的使用权限为半个小时至一年,供用户使用的开发平台高达七个,用户只需要付费就能够开始使用,申请使用的过程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在云平台内,资源是多元化的,其用处十分广泛,不仅能够备份多种开发手段以及多个版本,同时还能够建立及维护快照,让整个团队获取更大的利益,使其配合更加和谐,效率得到提升。

一般来说,计算机大赛的规模大且选手来自各地,同时还有港澳台地区的参赛者,评委也不例外,如果采用传统的现场考核模式将给评审工作带了很大的困难,所以,大赛的主办方一般通过云计算技术作为桥梁,为评审和参赛者提供沟通的平台,云平台在不同地区间能够进行便捷的沟通,能够很好的进行异地评审。计算机大赛的评委只需要通过进入指定网址,登陆到云计算平台中,就能够对参赛者的作品进行观摩和评判,从而给出公正和专业的考核结果,其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障,可以说云计算技术为大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中应用云计算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够实现跨地区评审,节省考核的时间和人力,还能够发挥其优势,保证参赛数据的安全性,并且使用的过程十分简便,价格合理。通过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在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在计算机应用大赛中有更大更广的覆盖率。

参考文献:

[1]王剑锋.“虚拟”丰“云”――虚拟化和云计算技术浅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一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2009.

[2]曹沁宇.浅谈云计算技术在客服系统中的应用[A].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2011.

[3]董敏,陈金鹰,邹振宇.云端漫步――云计算时代来临[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4]徐雷,辛,马少武.云计算与电信运营商服务平台建设[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2009.

第5篇

目前在中国从事Docker创业的公司:

灵雀云 创始团队成员是微软Windows Azure的元老级核心技术成员,曾主导全球第一代云计算平台研发,其CaaS容器即服务具备企业级和全球化优势;

数人云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美国谷歌的广告核心技术部门,主打Mesos+Docker的CaaS容器即服务,尽管Mesos有不少问题,但也是到目前为止成功在生产环境中应用过的管理工具;

时速云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IBM Bluemix和阿里云盾核心技术团队,其CaaS容器即服务带有对企业级私有云环境的技术优势;

DaoCloud道客云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EMC和VMware核心技术团队,其CaaS容器即服务主打混合云和持续集成;

Hyper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云计算技术团队,其CaaS容器即服务主打在hypervisor虚拟机上运行Docker引擎,融合了Docker和虚拟机的优点。

从2008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到亚马逊与微软于近期获得1亿美元的美国联邦管理局云计算合同,云计算整整走过了7年。7年间,以第一代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移动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在全球商业领域掀起了一场新商业运动,这场商业运动创造出以消费者和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商业模式。

从去年开始席卷云计算领域的Docker技术风潮,恰恰就是推动企业走近消费者和用户的一大步。

什么是Docker?

简单地说,Docker就是下一代的云计算模式。

Docker翻译成中文是“码头搬运工”的意思,那么“码头搬运工”搬运的是什么?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这个标准化“集装箱”里装的是应用程序。“码头搬运工”在世界上任何提供了标准化接驳的“码头”就可以接收标准化“集装箱”,然后快速安装、运行和管理“集装箱”里的应用程序,而提供标准化接驳“码头”的就是各类云服务商。借此,Docker把云计算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开发和分发带进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这就是Docker的意义。

在Docker环境下,程序开发者按一定的打包标准生产程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程序被装进标准化的容器(Container)里,也就是“集装箱”。世界各国的云服务商都提供了标准化的“码头”,可以很容易地接收标准化的容器和里面的应用程序,再把这些标准化的应用程序以即插即用的方式组装到自己的个性化解决方案里,然后提供给最终用户。而与Docker“集装箱”对应的标准化程序架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微服务。

在Docker时代,第一代云计算中的IaaS层与PaaS层合二为一成为了CaaS(Container-as-a-Service,即容器即服务),这就是下一代云计算架构。基于CaaS的下一代云计算架构赋予了企业强大的工业化生产通用软件的能力,再根据消费者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组装通用软件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下一代的商业模式。

容器时代的开拓者们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于2015年7月的Q2数据,全球云服务市场如今已经牢牢被四大厂商所垄断,AWS亚马逊云、微软、IBM和谷歌占据全球54%的云服务市场份额,而四大厂商的平均云计算业务年增长高达84%,相比之下市场上其它云计算厂商只有33%的年增长。其中AWS亚马逊云在今年第二季创造了18.2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1%;而微软已经向其全球数据中心投入了150亿美元。显然,作为第一代云计算产业中的四大厂商,特别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三大公有云已经远远将其它云服务商甩到了后面,而这三家自有的海量资金及融资能力则牢牢地建立起了第一代公有云的市场格局。

2014年和2015年初,第一代主流公有云服务商核心技术团队中的华人技术专家开始不约而同地离开原来的公司,纷纷回到国内创业容器/Docker领域。这其中包括来自微软Windows Azure核心技术团队的灵雀云、来自谷歌广告业务核心技术部门的数人云、来自EMC和VMware核心技术团队的DaoCloud道客云、来自IBM Bluemix和阿里云盾核心技术团队的时速云,以及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云计算技术团队的Hyper云。

这批创业公司的共同特点是创始人均来自第一代公有云核心技术团队,他们一方面发现了容器/Docker是下一代云计算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他们离开原有公司也是因为第一代公有云已经基本成熟。“为什么说云计算人才都在西雅图?这是因为谷歌、亚马逊云和微软都在西雅图,而云计算的技术能力主要来自运维的经验,具有运维百万台以上服务器经验的技术人才只有谷歌、亚马逊云和微软三家而已。”灵雀云创始人、原微软Windows Azure美国核心技术团队容器项目负责人左h如是表示。灵雀云联合创始人、CTO陈恺也来自美国微软Windows Azure核心技术团队并曾负责Windows Azure的全球调度系统Fabric Controller,陈恺经历了Windows Azure从无到有、从几百台服务器到如今百万台服务器的全过程。

另一家数人云的创始人王璞来自美国谷歌广告业务部门核心技术团队,他告诉记者全球公有云服务商中拥有服务器数量第一的是谷歌,成立于1998年的谷歌在全球运维着上千万台服务器;其次是AWS亚马逊云和微软Windows Azure,他们各自拥有和运维着数百万台服务器;再次是IBM SoftLayer拥有和运维着数十万台服务器;最后是各个国家的区域性公有云服务商,拥有和运维着从数百台到数千台不等的服务器,从运维服务器的规模就能直接判断公有云服务商的运维经验和技术水平。

进化到容器时代

容器(Container)是什么?这必须提到一个人和一家公司。

这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微软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首席架构师Ray Ozzie。2005年10月,刚加入微软不久的Ray Ozzie了一份名为“The Internet Services Disruption”(互联网服务时代来临)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微软整体向互联网服务转型。在这篇文章中,Ray Ozzie提出著名的由面向服务软件架构所实现的“无缝用户体验”,并将之解析为 “无缝沟通”、“无缝生产力”、“无缝娱乐”、“无缝市场”、“无缝操作系统”、“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无缝操作系统”、“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

在“无缝操作系统”、“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实践方面,谷歌是一个先行者。著名的博主、原亚马逊中国研发经理、阿里巴巴资深专家陈皓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云计算“就是要夏利车开出奔驰车的感觉”。谷歌就是把“夏利车开出奔驰车”的骨灰级玩家,说它是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技术的鼻祖都当之无愧。王璞介绍说谷歌在全球运维了上千万台的服务器,这个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现有技术供应商的上限,因此谷歌自己发明了诸多技术用于管理千万台规模服务器,“比如谷歌研发了顶级的网络交换机,就连思科都造不出来这样的网络交换机。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相应的实验环境。”谷歌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研发和储备了很多“核弹级技术”,但这些技术绝大多数都被谷歌封锁,只能通过谷歌对外发表的学术论文找到蛛丝马迹。

谷歌为了避免使用市面上昂贵的基于物理机的虚拟化产品,同时也是为了更快、更便宜的自己的软件和服务,从一开始就研发了基于容器(Container)的新型虚拟化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简化了谷歌全部服务运行所需要的底层操作系统环境。在2015年8月的CNUTCon全球容器技术大会上,有超过8年谷歌经验的谷歌云平台软件工程师Dawn Chen介绍说,她8年半前加入谷歌的时候,那个时候谷歌刚开始研发容器技术,当时谷歌容器技术团队加上她只有两个人。如今谷歌所有的服务都运行在容器中,这包括了Gmail、地图、GFS文件系统、MapReduce等。谷歌现在每秒会启动大约7000个容器,每周会超过20亿个容器。

谷歌实际上通过容器实现了“无缝操作系统”的愿景。稍微了解云计算的人都知道虚拟机在IaaS层的重要性,改变了虚拟机的方式就相当于改变了IaaS层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说容器是下一代云计算模式的重要原因。容器本质上是一种操作系统技术,是基于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基于容器开发的应用软件可以达到“一处开发、处处运行”的效果,而无关乎底层到底是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或什么样的IaaS云服务环境,这实际上就是“无缝操作系统”的概念,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

Docker一统江湖

容器Container与Docker是两个英文单词,Docker相当于是标准化了的容器,是容器技术近30多年历史发展出的最新结果。

作为操作系统级的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本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Unix推出的Chroot技术被公认为操作系统级虚拟化的起源,也就是容器技术最早的状态。随后,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与Linux内核及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就交织在一起。因为操作系统虚拟化主要是针对廉价的X86服务器,因此英特尔和AMD服务器芯片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容器技术的发展。

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生Linus Torvalds开发了针对386机器的Linux内核。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不同的厂商开发了商用化的Linux操作系统。1995年1月RedHat成立了,推出了RedHat Linux即为Linux“发行版”。随后,Linux内核不断更新,一直到2007年的时候,发展比较成熟的容器技术才进入了Linux内核,而这还要得益于2005年前后英特尔和AMD相继推出的64位服务器芯片。正因为有了CPU和内存芯片容量的大幅提升,才能在一个操作系统中虚拟出多个空间。2008年的时候,LXC也就是Linux容器开源项目成立,容器技术开始在业界广泛使用,而这一年微软也推出了第一代Windows Azure公有云。

2010年,一家叫作dotCloud的创业公司在美国成立了,dotCloud早期是基于LXC技术的PaaS平台,它的理念是提供跨底层IaaS云、支持多种开发语言的开发云平台。2011年初的时候,dotCloud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DotCloud 最早运行在AWS的EC2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有云服务商进入,dotCloud的理念很难依靠一家公司专有的技术实现。于是,dotCloud的创始人在LXC的基础上,对容器技术进行了简化和标准化,命名为Docker后将其开源,同时推出了开放容器计划(OCI),Docker和Docker开源社区随后迅速火起来。2013年10月29日,dotCloud公司更名为Docker公司。随后,多家厂商开始宣布支持Docker。截止到2015年8月,公共的容器包应用程序Registry(由Docker维护)在公共社区发行了超过180 000个应用程序。

可以说X86架构的PC服务器是异构硬件架构的赢家,Linux和Windows是异构操作系统的赢家,Docker为基于X86服务器和Linux/Windows操作系统的云数据中心提供了统一的虚拟操作系统,异构架构时代开始结束。

容器时代已经到来

除了创业公司外,大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快速跟进。去年10月份,微软就宣布了在Windows服务器实现容器技术的计划,宣布了与Docker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无论是在Linux还是在Windows Server,都可以获得一个统一、开放的体验。尽管Linux容器与Windows容器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兼容,但容器管理器是统一的。近期,微软进一步宣布将针对Windows Server 2016Windows Server容器和Hyper-V容器,两种容器都支持Docker API和Docker客户端。

另一家受Docker冲击比较大的VMWare也迫不急待地在VMWare World 2014上就宣布了对Docker的支持。VMware对容器的态度是积极的,尽管容器和基于物理机的虚拟机VM之间存在着竞争,但VMware仍然致力于扩大与容器生态合作。在2015年8月底的VMWare World 2015大会上,VMware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支持Docker的技术,并提出了未来全新的全面支持容器的技术架构,让Docker程序也能运行在虚拟机VM里了。

此外,AWS亚马逊云从去年11月推出了EC2容器服务AWS ECS,用户不再需要安装、运维、扩展集群管理基础设施,而只需进行简单的 API 调用就可以启动和停止支持 Docker 应用程序,随后阿里云等国内云厂商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

国内的华为一直是各类开源项目、基金会、组织、峰会的活跃赞助商。2015年,华为作为创始成员相继加入开放容器标准组织OCI及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为唯一在列的中国公司。华为开源能力中心的高级研发工程师梁辰晔在2015 CNUT全球容器大会上表示,华为积极参与了开放容器测试项目(OCT),并与OCI组织一起促进开放容器标准的实现和普及。2015年至今,华为在Docker社区的贡献排名稳居前三位,而目前国内最早的Docker社区maintainer就来自华为。

除了华为、阿里等国内云服务商外,腾讯、百度、阿里、360、京东、搜狐等国内互联网公司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全面实践容器技术了。据京东云平台首席架构师刘海峰在2015 CNUT全球容器大会上的介绍,京东从2014年10月开始引入Docker,2015年2月对Docker进行战略立项,2015年618的时候在生产环境中了11000多个容器实例并接入了1000多个应用,从2015年8月开始的新数据中心全面采用容器技术。目前京东已上线Docker实例2万多,预计到年底将翻番,届时京东大部分应用程序将通过Docker的方式。未来京东的Docker愿景是通过Docker管理所有的机器,应用程序与物理资源之间完全解耦,实现全自动化的系统维护,研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于新应用程序的开发。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容器贡献最大的还是谷歌。Docker技术就是用谷歌的Go语言编写的,这是谷歌2009的第二款开源编程语言。谷歌每周2亿多的容器,这让谷歌有能力发明很多关键性的容器技术。其中包括容器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版本被称为Borg,后续又了名为Omega的版本。通过这个管理系统,可以在谷歌的大规模集群资源上使用容器技术。后来业界根据谷歌的相关学术论文,模仿Borg开发出来的Mesos系统,正在被Airbnb、Twitter、苹果Siri等使用。

个性化商业:未来的企业都是软件企业

财富500强艺康化工有限公司(Ecolab)董事长兼CEO Douglas M. Baker, Jr.在参与普华永道的“2015全球CEO调查报告”调研中表示:“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今天的业务能够保证未来的成功。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大公司更加安全也更加稳定,但过去50年的事实证明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的快速变化,风险只能增加而不是减小。”

变化的能力显然已经成为今后商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庞大,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入侵越来越剧烈、越来越深入,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强力出台,未来的企业将越来越被互联网化。在这样一个全面互联网化的商业环境中,未来的企业将或多或少具备软件的能力。除了未来企业的业务将部分或全面架构在互联网上,企业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有赖于软件能力。

如果未来的企业都是软件企业的话, Docker的重要性可想而之。硅谷老牌风投机构 Battery Vetures的技术专家Adrian Cockcroft在2015年中了一份《2015 年度云之白皮书:业界里程碑回顾与未来展望》,他曾是美国流媒体服务商 Netflix 的云平台架构师,也是 eBay Research Labs 的创始成员之一以及Sun Microsystems 杰出工程师和高性能技术计算部门的首席架构师。他认为,Docker会逐渐成长为标准化的生产工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Docker的高接受度。

Adrian表示,Docker的挑战是要谨慎管理生态系统,同时快速添加功能以支持生产环境的部署。目前为止,Docker已经阻止了一次生态系统的分裂。如今,甚至连芯片厂商英特尔公司也跨界加入了Docker的生态。今年5月,英特尔推出了以容器为中心的OS项目Clear Linux,目前已处于试验阶段,英特尔表明该系统未来可用于生产环境中。

可以看出,在迈向未来商业的过程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行为。根据Thomson Reuters的数据,在美国仅2014年11月就涌现了10330起并购或收购,共代表了1.9万亿美元的交易金额。这些并购或收购更多的是为了扩大商业联盟,通过并购或收购具有不同业务或能力的公司,创造单一公司所无法实现的商业价值。普华永道“2015全球CEO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约有44%的CEO将在调研后的12个月内启动新的战略联盟。过去的商业联盟主要是与供应商或用户连接,而在未来越来越多的CEO将选择与竞争对手、创业公司或不同领域的公司结为联盟。

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数据技术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数据进行快速的收集和分析,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的可靠的基础。同时,大数据技术在数据分析的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我们要攻克的难点。

1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现状

1.1大数据技术概述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现代化技术,核心技术由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组成。具体处理的过程如图1所示:先进行数据采集,再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所进行如图2的数据清理、数据集成、数据转换、数据规约操作后,后进行存储和数据分析。得到高质量的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应用更为突出。除此之外,必须要注意的是,大数据技术对于海量的数据在数据分析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方向。

1.2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加上计算机信息的开发性,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了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没有和各行各业的需求相融合。导致大数据技术给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实际使用期间,必须要深入理解用户需求[1]。实施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存储、信息的安全管理部到位,还有黑客的攻击、病毒的侵入,使得计算机信息在传输的过程或存储过程中的信息被窃取,直接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

1.3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关于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的研究比较多,并给出了相应的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方法和技术。在企业应用领域,奇虎公司取得了业内瞩目的成果,其提出的“云+终端+边界”安全模型囊括了360的系列计算机产品,也大有扩张之势头,对于提高计算机信息安全保障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向意义。

2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关键技术

2.1云计算技术

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处理的海量数据的信息安全方面,云计算技术为大数据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云计算技术通常会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将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中。这种模式不仅摆脱了硬件设备的限制,同时扩展性更好,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变化。从而保证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2]。

2.2加密技术

计算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于海量数据的处理必须满足信息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必须对海量的进行数据加密处理。在计算机信息的传输、保存期间定期检测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在实践操作中应用数据加密安全技术[3],杜绝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

2.3数据备份技术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对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风险。在大数据技术中,数据的备份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数据备份技术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足够的空间。目前在数据备份技术中,采用的存储介质为百度硬盘、移动硬盘、U盘、光盘这四种。各个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存储介质。同时要做到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时,比如断电、断网等,快速启动数据备份系统,防止数据丢失。

3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3.1大数据采集技术

大数据采集技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考虑数据的安全问题,给予不同用户有身份验证。同时采取数据信息加密技术,利用数据传输过程的保真特点实现验证码和附加码的认证过程,从而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保护,继而更好地满足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实际需求[4]。

3.2大数据存储技术

计算机信息的存储及传输要对信息进行保密和安全处理。大数据存储技术为海量数据的存储的安全性提供了保证。同时在计算机信息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对计算机信息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大数据存储和传统的数据存储的不相同,大数据技术应用表现形式是实时性。数据以每年增长50%的速度快速增长,特别是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传感器采集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多媒体等等,所以数据只能继续大幅增长。总而言之,大数据储存技术需要非常高性能、高吞吐率、大容量的基础设备。

3.3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是密不可分。大数据技术对计算信息安全的处理采用分布式结构处理。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存储。给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支持无论你采取何种数据分析模型,还是运算方式,它都是通过将海量的服务器资源通过网络进行整合,以整理出有效的数据信息,并将其分配给各个相对应的客户,来处理因存储资源不足给用户带来的问题。大数据技术是海量数据爆发式增长所带来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对于大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对其进行存储和有效的分析,大数据是依靠云计算技术来进行存储和计算的。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配合使用,给计算机信息安全带来便利。

4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展望

4.1建立安全服务后台

建立安全服务后台的,将通过对计算机信息进行认证、授权、监控、分析、预警及响应等服务管理,实时提供信息服务。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处理,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了保证。

4.2大数据技术的安全智能化发展

为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和黑客的攻击,必须建立计算机智能化发展。有效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中,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智能化判定快速的提升,是值得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参考学习。

第7篇

1 云计算 

什么是云计算,各家学者给出了近乎百种解释,其中最权威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2 西藏高校电子政务安全隐患 

西藏地处我国边陲,信息技术发展一直滞后内地省份,同时因特殊的政治因素,网络技术、信息安全备受关注。虽然西藏自治区及各高校加大力度引进网络人才,但因地理环境等因素,西藏高校一直因缺少计算机专业人才,使得网络管理和建设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当前,西藏高校电子政务面临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敌对势力也通过网络、消息、邮件等方式入侵用户系统,以及内部人员没有履行好自己职责,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破坏等。 

针对如此严峻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西藏高校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教育资源匮乏,网络管理人员稀缺等问题,云计算技术将大步提升西藏高校校园电子政务水平,提高教师、学生信息素养,创设云教育新理念,高度整合现有资源,从而缩小与内地高校电子政务差距,仅需要向云服务商按需支付少量的费用。 

3 云计算环境下西藏高校电子政务安全技术 

云计算安全对电子政务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的数据安全技术包括容灾备份与数据恢复、数据加密技术、可信云计算技术、虚拟化安全技术等。 

3.1 容灾备份与数据恢复 

容灾备份9与数据恢复可以在云数据遭到系统故障或人为原因造成数据丢失等情况时,快速恢复丢失数据,保证云计算数据的完整性和服务可靠性,可采用异地容灾和数据备份机制、基于HDFS的数据冗余备份方案等来实现。 

3.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保证云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技术,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也叫私钥加密,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加密算法。通过解密密钥可以推出加密密钥,也可通过加密密钥推出解密密钥。因此对称加密的安全性不仅取决于加密算法本身,密钥管理的安全更重要。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3DES、TDEA、Blowfish、RC5、AES等。 

非对称加密有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若用公开密钥加密,就用私有密钥才能解密;若用私有密钥加密,就只能用公开密钥解密。这种加密技术算法复杂,安全性依赖于算法和密钥,但是速度没有对称加密快。常见的有RSA、Elgamal、Rabin、D—H、ECC(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等。 

3.3 可信云计算技术 

可信云计算技术就是在云服务商与云用户之间找到双方都认可的可信第三方,有效提高整个计算系统的安全性技术。构建可信云计算时的关键, 

(1)基础设施、平台与服务优质; 

(2)云计算隐私保护要好; 

(3)云计算中数据的用户可感知性强; 

(4)云计算中用户对重要数据的可控性; 

(5)云计算的可信性; 

(6)云计算的保障性,即完善的管理,有法律保障。 

可信云计算技术比传统数据中心更安全、性能更可靠。 

3.4 虚拟化安全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运用到云安全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硬件成本和管理成本。虚拟化技术包括应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虚拟化安全技术具有强大和快速的灾难恢复和备份机制,统一和快速的补丁和脆弱性修复能力,防御和分析恶意攻击能力,数据集中化,利于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客观上隔离了安全风险。 

4 结语 

随着高校电子政务的任务不断增加,安全问题越显严峻,西藏高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因素对电子政务提出更高要求。云计算环境使得西藏高校电子政务有了更加安全的保障,有效提高校园电子政务工作效率和办公透明度,降低了成本。 

参考文献 

[1]宋伟东等.用大数据思维建构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J].测绘科学,2014(05):18-22. 

[2]吕琴.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15. 

[3]徐文杰.云计算数据安全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吴晓娟等.影响我国电子政务横向整合的因素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现代情报,2015(06):49-53. 

[5]赵晖.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发展问题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01):65-68. 

第8篇

关键词:云计算;背景;计算机安全;问题;对策

1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安全问题是计算机技术发展必然的产物,计算机在诞生之初的作用主要是信息储存、计算和传送,即使计算机技术在不断提升,计算机也越来越普及,信息也依旧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不可忽视的重点。因此,计算机安全最核心的关注点就在于信息的安全。计算机可以储存的信息较多,信息需要得到有秩序的排列,因而如果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很容易造成计算机中储存的信息被打乱甚至丢失,极有可能出现大量损失。总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安全技术的发展一直处于相辅相成的关系,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计算机安全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连通性。越来越庞大的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是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提升,同时计算机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互联网意味着计算机信息面临着范围更广的安全威胁,并且极易出现一个点受到攻击导致全面受到威胁。因此,信息网络普及使信息传递更快捷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维持计算机安全的难度。随着计算机信息受到的威胁愈加繁多,威胁的类型也愈加丰富,计算机安全技术也必须不断进步,并且对技术多样性的要求也愈加迫切,同时也对计算机安全技术间的联合提出了要求。

2云计算背景概念

从狭义角度上看,云计算指的是通过互联网向使用者提供资源的共享服务,人们能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得到需要的资源,具有广阔的扩张空间。从广义角度上看,云计算利用资源用量进行收费,并且以更便捷的交互方式快速、方便的获取资源和共享资源,云计算的前提是技术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信息传递的速度足够快速以保证资源共享的可行性。云计算的核心概念在于利用网络实现快捷的信息交互和存储,大量资源和数据都能让网络每个用户享受到其带来的诸多便利。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概念,具有许多不容忽视的优势。首先,云计算实现了资源的通用和共享。云计算对于硬件和软件要求都不高,仅仅对数据传输速度有要求,计算机只要能满足资源共享条件,就能获得云计算服务;其次,云计算拥有较好的兼容性,绝大多数计算机都能享用。由于兼容性强,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获得了大幅度提高;最后,云计算非常方便快捷,统一管理更容易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维护和更新。

3云计算背景下计算机安全问题

3.1信息安全问题

信息安全是由信息的管理难度决定的,信息的管理难度越大,信息安全就越难实现。云计算的特点之一就是庞大的信息量,因此信息的管理难度就随之增加,保护信息安全就更加困难,信息安全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随着云计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也就越来越严峻。同时,庞大的信息量不仅降低了恶意攻击的难度,使信息的安全性很容易受到威胁,也很可能由于失误等原因造成大范围的信息错误。信息安全问题是目前计算机安全的关键。

3.2用户准入制度不完善

目前云计算背景下的用户准入制度并不完善,用户权限的审核仍然存在漏洞,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导致当前的用户准入制度很容易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预防恶意攻击的发生,对于计算机安全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用户准入制度可以有效分辨用户的权限等级,确保不同等级用户信息获取权限,但不完善的用户准入制度则会造成信息的滥用、盗用和篡改。

3.3虚拟机安全问题

云计算是在虚拟机的环境下进行的,但虚拟机的安全性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常见的措施并不能有效杜绝恶意攻击的可能性。虚拟环境的数据库处理是云计算的基本需求,如果数据库受到严重伤害,数据库中的数据会出现丢失,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所有数据全部丢失的现象。在虚拟机安全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状况下,很大一部分恶意攻击都会瞄准这个薄弱点,很可能对本机系统造成威胁,伤害到计算机自身的数据信息。

3.4监督机制需要改良

云计算为提供云计算服务的组织提供了庞大的信息量,即使这些信息经过加密,但对于提供云计算的组织来说,仍然可以进行较为随意的调用、查看和处理。如果信息的管理者对信息进行恶意修改或损害,或是由于操作失误等原因对信息造成损伤,不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进行补救。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事后对于责任的追究难度也比较大,进而增加问题处理的难度。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对计算机安全造成威胁。

4对策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计算机安全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如果法律法规无法明确划分权利和义务,很容易导致计算机安全出现问题。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恶意攻击者责任追究存在一定的难度,很难确定身份,因此补充责任是法律法规制定需要关注的要点,必须对云计算信息管理者的补充责任和监管机制有明确的界定,确保受害者能通过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权益[1]。云计算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概念,云计算服务也需要法律法规进行规划和限制,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对相关组织进行管理和约束。另外,对于信息的管理者,权责必须明确并且切实落地,以保证在出现问题后能快速准确进行责任追究。

4.2强化准入制度

对于计算机安全来说,准入制度是重要的一环。云计算面对的是数量庞大的访问次数,若做不到良好的准入验证和审查,用户权限很容易出现问题,出现权限被盗用或者滥用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访问入口进行一次性验证是不可取的,必须进行多次验证,保证用户权限得到充分的筛选和排除。强化准入制度需要在重点环节进行充分的权限审查,通过技术手段对于用户权限进行监管。只有强化准入制度,才能更好地规避计算机安全问题出现的风险。

4.3云计算服务分类

目前的云计算服务并没有进行分类管理,虽然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也便于使用,但是管理难度也比较大,对于安全问题的预防能力偏低,很难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存在云计算服务分类的必要性。面对云计算服务分类的要求,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在进行云计算服务分类的同时明确权责划分,针对不同情况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从而切实提高管理效率。4.4推动核心技术进步我国核心技术水平和很多发达国家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软件硬件都需要进口,很多情况下只能选择国外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对计算机安全的掌控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推动核心技术进步迫在眉睫,只有真正脱离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才能真正实现计算机安全。

第9篇

关键词 云计算;数据安全;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70-01

目前,云计算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任务进行分割,并将其派送到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中,使各种任务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存储在网络上,以便个人或企业等用户根据自身需要即时、便利的查询、存储和自我服务。云计算具备了众多的优势和便利之处,使的虚拟信息存储、查询和使用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桎梏,然则,云计算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数据安全隐患。

1 云计算的数据安全隐患

云计算应用的特性是无处不在、即时、便利,用户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取得数据。然则,当前的互联网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如病毒、木马程序的恶意攻击,黑客入侵,账户劫持,不安全的API,程序漏洞等。如此便利、快捷的信息共享使的云计算服务租户所存储的信息数据的安全防护变得越来越重要。研究表明,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受到过公共云应用的困扰,流氓的备份、复杂的恢复过程以及低效的云存储程序都会对数据造成损伤和破坏。从某种侧面来讲,云计算模式下的数据安全问题制约了云计算的广泛应用。

2012年索尼play station网络被黑客入侵,使该公司超过1亿客户的个人资料失窃。2009年3月谷歌文件被非法共享。企业数据中心往往存储着企业的核心技术、客户信息、关键业务流程等等,而这些数据往往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信息数据泄露给企业照成的损失都是不可磨灭的,不但对企业自身发展造成创伤,同时也云计算用户对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产生心理忌惮。但是,云计算技术作为信息时代在商业模式上的最炙手可热的创新技术,在当前商业经济中的应用是不可逆转的。云计算技术对生活、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改变是根本性的。因此,面对云计算技术运用中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当前还没有替代性的技术解决方案,用户和服务提供商主要以防御的姿态应对这些数据安全隐患。但是鉴于各个企业的发展规模不一,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拨出预算购买IT系统的设备和软件。同时,所购买的IT系统的设备和软件也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除企业信息数据在云计算技术应用中遇到安全隐患外,用户的个人数据也面临着安全隐患。云计算技术要求大量用户的参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隐私问题。用户参与要搜集用户的某些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否会泄露和被非法使用,也成为用户的一个担忧。而这种担忧在各种信息数据泄露事件中显得越发真实、可信。

在云计算模式下,数据的安全保障可从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两方面入手。

2 数据传输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

通常情况下,云环境的数据中心保存有大量的私密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涉及到用户的机密信息。在云计算模式下,用户将数据传送给元环境服务提供上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如下安全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服务提供商在获得用户数据后确保数据的安全;二是如何确保服务提供商不会将机密数据贩卖给竞争对手;三是如何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用户能够在身份验证的基础上行随时随地访问数据。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对用户数据进行加密。但是,如果仅使用简单存储服务进行长期的档案存储,用户加密他们自己的数据后发送密文到云数据存储商那里是可行的。而就PAAS和SAAS而言,因为加密后的数据会妨碍传输和搜索,所以往往PAAS和SAAS传输的数据是不经过加密的。为此,可以通过采用身份认证方案限制和备案数据访问人群,同时运用高安全的密匙存储设备对于敏感信息设置信息查询、编辑的权限。对于在权限内的用户,可以凭借私人密匙实现信息查询,权限外的则不能查询。而更改和编辑的权限也由此设置。

数据存储安全主要分为数据存储的位置、数据隔离、数据备份、数据残留处理等。在云计算模式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在整合的大容量存储空间内划分出一部分存储空间以供企业使用。云计算服务商所划分出的存储空间所租给的用户不是单一的某一个,而是多个用户共同使用。因此,如何将各个租户的企业数据和个人信息隔离备档、分开存储显得格外重要。此外,当前浏览器已成为云计算服务的普遍客户端,但是由于浏览器软件本身的程序漏洞的问题给恶意程序提供了可乘之机,由此产生了数据破坏、丢失、账户劫持等风险。因此,云计算用户也要要求云计算服务商对存储数据进行备份处理。而数据残留就是数据被擦出之后还保留残留数据的一种物理特性。根据这些物理特性,被擦除的数据可以被重建、泄露。因此,云计算服务用户应要求服务商在将存储空间释放或重新分配给其他用户前将系统内的文件、目录和数据库记录等资源完全清除。

3 结束语

当前云计算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渗透应用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政府也在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优势众所周知,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忽视。对于云计算技术中存在的数据安全隐患,用户可以选择不将重要和敏感数据信息上传至公共云上,但是对于云技术服务商而言却是不可忽视、不可不解决的难题。由此可知,由于云计算技术面对着繁杂、庞大的使用人群,它所产生的问题将是我们长久研究的课题之一。

第10篇

当前,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云计算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突破产业关键环节,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话语权。

信息技术是当今创新最活跃、渗透性最强、影响面最广的领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科技成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深刻改变着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态势。目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云计算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云计算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云计算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突破产业关键环节,在国际竞争中抢占主动权和话语权。

云计算产业是指所有支撑云计算平台搭建、运维管理及服务的软硬件设备与产品的总和,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互联网、通信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终体现,代表着未来信息产业创新应用的重要方向。在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云计算产业布局的关键时期,我国云计算产业应该抓住机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的跨越发展。

第一,优化产业组织模式。积极跟踪研究产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新业态、新模式,创新思路和方法,将其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培育创新环境,引导企业形成以创新为荣的良好氛围;加强产业规划,探索标准的制定,统筹部署云计算技术的研发、产业发展、应用示范和区域布局,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和实践步骤,强化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推进标准体系的构建,自发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家对云计算发展的利好政策,借助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信息共享、投融资等方面的能力,与中介服务机构密切合作,推动建立各类产业联盟;尊重市场发展规律,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积极促进应用、技术、产业、网络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模式。

第二,持续拓宽融资渠道。“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给以云计算产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契机,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云计算产业的投资主体可以进一步多元化,投资者应尊重科研成果的价值,与企业、中介机构、国家等各个产业主体共同努力,建立以社会资本为主体,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的风险投资体系;推动建立云计算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整合民间分散资本,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深度参与相关企业和园区的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社会资本应将投资的目光转向基于云计算的新兴信息服务领域。

第三,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围绕突破核心技术和重点领域等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制定云计算产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规划;积极参与由政府牵头,企业、园区、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云计算人才创新创业计划”,争取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依托重大专项和工程,探索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来自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各种科技人才、经营人才、金融人才进行沟通和交流,提升人才结构层次,并加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重点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当前,云计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应着眼国际竞争的大局,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引导,统筹规划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加快核心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且争取在国际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掌握战略制高点和主动权。

第11篇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究

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以及信息化发展速度的提升,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大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我国行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推动力,促进物联网与云计算这两大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物联网技术的种类

1.1射频识别

在物联网这一信息系统中,处于最前端的就是感知层,这一网络层面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就是感知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存在的相关信息。当物联网系统需要感知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物体时,就需要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每一物体进行识别以标识,以便有效区分不同的物体。无线射频识别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可以借助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并获取到同该物体相关信息的重要技术,其在使用期间不仅可以完全依靠自动和智能的性能完成全部工作,还可以适应多种感知场景。因此,在物联网系统中,该项技术属于一种高效的感知手段,是物联网系统建立感知层的重要支撑技术。

1.2传感器与传感网

所谓传感器,主要指的是一种拥有检测和感受相关信息数据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具有的一定规律将检测到的信息数据转换成为一种可以被使用的信号原件或者是装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将检测到的各种信号转变成与之相应的电信号,使得物联网系统自主控制和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实现。传感网指的是一种将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感设备同互联网结合到一起后形成的一种大型的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能够让各类型的物品都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感知,使得物联网系统内容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数据服务体系。

1.3嵌入式系统

对于物联网本身来讲,要想促使物物相连的服务目标得以实现,不仅需要具有获取每个事物相关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拥有操作和控制不同事物的能力。物联网的这一目标要想顺利实现,就需要在其内部相连的各个物体中嵌入智能化的系统构建。因此,以嵌入式技术构成的嵌入式系统便成为物联网技术中各种具体功能可以被真正实现的主要支撑技术。所谓的嵌入式系统,其本身属于一种用来监视和控制相关机器设备的重要装置,从本质上来看,该装置属于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

2物联网系统融合云计算技术的原因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之所以需要依靠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主要是受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应用了云计算的物联网可以拥有极高的成本优势。一直以来,IT基础设备成本都是影响物联网系统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云计算具有的高效的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物联网在此方面的开销,还可以提升物联网系统的管理成本,从而使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拥有极高的市场竞争优势。第二,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可以提升物联网存储和计算等核心技术优势。由于物联网系统本身的功能性相对较大,所以其对于技术手段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并且,在物联网系统中拥有着众多的使用对象和信息数据,这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巨大、高效的信息数据存储和计算技术作为发展的依托,而云计算技术在这2方面具有的巨大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物联网在此方面的发展需求。

3以云技术算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发展情况

3.1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分阶段融合

就这两大技术实际融合情况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系统不仅可以获取到更多以前无法获得或者是获得难度较高的隐形信息数据,还可以依靠云计算技术自身具备的巨大、高效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对各类型生产流程的状态做出更好的反映,以便及时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各类型需求。并且,结合云计算后,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集中化管理,通过对数据信息详细的分析,以及总结相关的研究结论,使得自身相关体制可以得到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第二阶段,该阶段物联网是以管理和使用信息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以优化生产方式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的。融入了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智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使得其自动监控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对生产工作进行远程调度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从而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自动化、集中化的生产目标的实现。此外,通过利用云计算具有的高效的计算功能,还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控制的误差,提升生产控制管理工作的精确度。第三阶段,该阶段属于两大技术的完全融合,这一融合目标的完成,使得物联网系统创新服务模式和应用领域的目标得以实现,新产生的物联网技术,不仅为应用该系统企业重构和升级企业产业体系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还推动了新技术的产生,使得企业的生产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更新。

3.2物联网平台技术的创新

通过对云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融合了云计算技术后的物联网平台拥有了更多的控制和管理技术。其主要分为几类:第一,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该设施主要包括了大型的集群设备、传感网以及分布式的信息数据存系统,这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融合,为物联网系统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控制基础。第二,物联网系统的存储平台。该平台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储的是存在于物联网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使得用户共享虚拟信息存储池的目标得以实现。第三,物联网的云应用平台。该平台主要进行的是交换数据的相关操作,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该平台来完成计算和处理数据等相关工作,从而使得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第四,物联网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系统主要负责监控整个物联网内信息的运行情况,保证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数据都可以顺利完成交换工作,为该系统数据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更大的保障。此外,该平台融合云计算技术之后,还可以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实时监控,为物联网系统营造出良好的信息数据交换环境。

3.3新物联网系统的模式分类

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技术,其自身在信息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将二者结合更是可以将这种优势扩大,如果对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新物联网技术层面进行划分的话,其主要可以被分为2种模式:第一,一个控制中心、多个终端模式。该模式分布的范围相对较小,模式内物联网的所有终端都是以云中心作为处理信息数据的中心系统,所有终端获得的信息数据都由云中心进行统一的存储与处理后,再由云中心提供的统一的信息界面供用户查看和操作。该类型的云中心具有海量存储、分级管理以及统一界面等功能,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所以可以应用在家庭、小区和一些公共设施的监控工作中。第二,多个中心、多个终端模式。此模式处理信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所以,适用于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并且,一些需要将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给终端用户的企业单位使用的也是此种物联网运行模式。从该模式的结构类型来看,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云中心必须包含私有云和公共云2个类型的云形式,且这2个云形式之间网络的互联不会存在任何类型的障碍。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部分终端用户对于物联网系统中信息数据提出的高安全性的要求得以满足。

第12篇

然而,越是覆盖面广的往往越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义,云计算就是这样的情况。再判云计算

云计算发展至今已经有3到4年的时间了,早期业界对其评价相对乐观。一时间,产业界认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似乎已经全面进入云计算时代了,政府、企业的各项IT规划也都纷纷与云计算挂钩,云计算甚至已经成为技术信息化水平的判断标志。然而,这样的产业评价及定位并不够准确,用王鹏教授的话来讲,“当前云计算的发展还远未达到应用能顺利接入的要求,云计算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云计算产业链并未形成健康完备的发展形态。如果用云计算自身的标准进行判断的话,从数据中心到应用落地,再到整合应用推向市场这一完整的过程,还没有完全地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王鹏教授进一步解释,尽管如此,云计算的未来也并不是悲观的,相反他认为,越是没有发展定型的产业,越是充满生机和机遇。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完全符合云计算理念的云计算成功案例可供参考,多数的云计算产品只是具备了云计算某一个和几个方面的特征并将其作为云计算产品推广。云计算目前的产业规模是被大大的高估了,一些传统互联网产业的份额被算进了云计算产业,但云计算未来的产业规模是不可限量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健全,随着大量的政府、企业、研究者投入到云计算产业,云计算的发展正在逐步提速,未来实现完全符合云计算模式要求,将计算力、存储力作为资源弹性化的提供并通过应用整合提供者输出给最终用户的产业模式将指日可待。

他介绍,2012年3月在国务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云计算的定义是这样的: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整个定义的核心部分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这一定义将云计算定位为一种“模式”而非一种新“技术”表明其对产业影响很深远,已远不是单一技术的创新所能概括的。一直以来大部分人是将云计算仅仅是看作一种技术来对待的,一些学者一直希望能对云计算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然而云计算的技术化定义让人们越发看不懂云计算,所以至今也没有一种云计算的技术化定义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但将云计算作为一种产业模式的改变来定义,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一种产业模式是需要大量不同的技术来支撑的,没有一种技术化的定义能完全的包括所有云计算产业需要的技术要素。

王鹏教授将云计算产业用发电厂与电器制造者来做了一个比喻,他说:“传统的信息产业‘发电’与‘电器制造’是由一家公司完成的,IT企业一般来说既要建资源‘发电’,又要开发应用‘造电器’,进入云计算时代之后,应该把‘发电’和‘造电器’有效地分开,‘发电’由专门的电厂完成,这一模式其实在传统的电器制造业中早已在实行,发电厂、电器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分工现在已非常的明确了。云计算的出现就是要避免很多做应用的企业既要做应用,又要发电的难题,使各自专注自己的工作。资源、应用、销售在产业链中的分离是云计算时代产业链的基本特点,按照这样的思路,云计算产业链才真正理顺”。

泡沫有理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已毋庸质疑,但如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初期我们经历了一次泡沫期的洗礼那样,云计算的发展也会经历泡沫期,目前云计算的泡沫正在逐步形成和变大,但这种泡沫的存在并非是坏处,最起码能够证明人们对这一产业模式的热情和认可。”王鹏教授说。

泡沫存在的合理性虽然能够解释目前企业、政府等单位对这一技术模式的追捧,但其存在的根本问题依然不能回避。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各地的云计算产业项目上马迅速,参与到云计算产业的企业逐步增加,云计算在产业界和用户中的认知度已没有了问题,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对云计算的态度也在从观望走向实践,一大批城市如北京、上海、成都、广州、鄂尔多斯、哈尔滨等都公布了自己的云计算产业规划方案,大量的系统解决方案要求采用云计算,这种情况的出现反倒使一些企业由于技术、人员等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措手不及了,这说明市场已在逐步地认同云计算这种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当投入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云计算却并没有让人们看到预计中的应用效果。

对此,王鹏教授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关键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尚未解决。一项技术想要形成并支持住一个产业需要很多条件,包括技术本身的成熟度;这一点就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生产力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相应的生产关系是无法建立的,云计算技术是生产力,产业模式就是生产关系,只有云计算技术成熟后相应的产业模式才能顺利的形成。生产力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尽管各地数据中心建好了,也只是硬件,数据何来?应用何来?生产力问题尚未解决,强行建立生产关系自然无法水到渠成,两项必要条件都没有具备的情况下,效果必然无法体现。

回归到发电的原理上,云计算体系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一直把发电和应用混合起来,本来云计算提供了很好的产业链划分的机制,但是大家在实践使用时,又把产业链混合起来。云计算真正的创新爆发点是在应用,早期人们将注意力放在云计算自身的实现和创新上,随着云计算研究的深入,王鹏教授认为最终决定云计算未来的创新源泉是在应用上,应用的创新将是未来云计算时代的主旋律,云计算真正的创新爆发将从应用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