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信息的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体育;师生互动效应;体育课堂质量;特征;评价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展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活动关系 (简称互动),教学过程的诸因素都是通过师生互动关系的有机组合来实现的,可见师生互动的效应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以往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研究和评定局限在静态、平面的教学因素分析上,诸如对教案、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方法等的评判,因而评价的准确性、实效性较差,影响着体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发挥,至今也缺乏有关师生互动对教学诸因素有机组合效应的研究。
信息交互活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师生间必须依靠信息的互动来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控制过程,传达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没有信息流动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教与学的效果体现在信息交互活动的效应上。体育教学的信息互动形式主要表现在:语言信息交互活动,动作信息交互活动,暗示信息交互活动,实物信息交互活动等语言信息互动是师生间通过语言传递教与学的信息活动,如教师的讲解、要求,学生的提问、表达学习感受等动作信息互动是师生问通过动作来表达教与学的信息活动,如教师的示范动作,学生的身体练习等;暗示信息互动是师生间通过无声的语言来表达教与学的信息活动如教学中的眼神、姿态、标识、比划等;实物信息是师生通过教具和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的信息活动,如多媒体、画板、挂图、小人等。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体现在信息互动的效果上,因此,应分析和把握体育教学的信息互动效应特征,来评价和督导体育教学工作。
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到,语言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口头传递要有启发性,要简明扼要、易懂、及时有效的标志是引起师生立即响应;动作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动作表达要准确、到位、及时,有效的标志是引起师生立即行动;暗示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暗示传达,使师生心领神会,有效的标志是引起师生立即注意;实物信息互动的效果,在于教具媒体运用要直观、清晰、易懂、快慢适中有效的标志是能引起学生立即想象。体育教学中信息互动效应就体现在这些特征上,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方面,可用来评价和督导体育教学工作。
体育课教学信息互动效应特征:(1)教学信息形式为语言信息,互动状态为口头交换,则效应特征是简明而量大,及时有效。(2)教学信息形式为动作信息,互动状态为身体交换,则效应特征是准确而活跃,积极性高。(3)教学信息形式为暗示信息,互动状态为心态交换,则效应特征是心领又神会,默契配合。(4)教学信息形式为暗示信息,互动状态为教具媒体, 则效应特征是直观交换 ,清晰又易懂,可重复性。
2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心理效应特征与评价
师生心理互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师生的心理交换来获得教学效果。心理互动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中师生的认知交换、个性倾向的影响以及师生感情、教学的心态共鸣等。由此可见,心理互动是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学中师生心理互动的效应,体现在认知互动的主导与主体结合的形式上,表现在教师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掌握的程度,其效应特征体现在教师积极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数量和提高的能力,师生个性心理互动的影响形式表现在教与学过程力度上,教师施教的要求反映教师的个性,学生学习的要求反映学生的个性,其效应特征体现在教学中严格而不死板、活泼而不散乱,师生专注、课堂活泼适中。师生情绪互动的感染形式表现在教学中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效应特征体现在教学中师生积极主动,课堂教学融洽协调。师生的教学心态互动形式表现在教学中师生所处的心境状态,其效应特征体现在教学中课堂气氛稳定,教学活动节奏分明。我们研究体育教师与学生心理互动的有效特征,有利干评价体育教学质量。
3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行为效应特征与评价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显著特点,教学中师生的行为活动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根本条件,没有行为活动的教学是不存在的。可见,抓住师生的教学行为互动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中师生的行为互动表现在教师的组织、指挥行为、动作示范行为、思想教育行为及学生的身体练习行为等。师生的行为互动的效应表现在:教师对上课的队形、队列的变换能立即引起学生响应,组织学生练习及布局变换能够做到放得开而立刻收得拢;教师课上行动路线等组织指挥行为能够引起学生反应;教师的动作示范行为能够引起学生效仿;教师的思想教育行为表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即时有效;学生的练习行为尽收在教师眼中;使整个教学活动行为体现出:课上井井有条,教学活动能放能收,师生行为互动积极响应,节奏分明,融恰一体化。
体育教学中师生行为效应的内容和特征:(1)教学的行为类型为组织管理行为,表现形式为课堂组织,则行为效应特征为井井有条、能放能收。(2)教学的行为类型为思想教育行为,表现形式为师生对话,则行为效应特征为及时疏导、循循善诱。
4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过程特征与评价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时间序列中完成教学空间因素的有机组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展现的是师生互动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反映出体育教学的完整性,既可以从一学年或一学期或一阶段或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来评价体育教学质量,可见师生互动的过程因素是评价的重要方面。师生教学互动的过程从时间系列可分为教学准备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辅导过程。从空间因素来分析,教学准备过程体现在师生课前的身心准备工作,包括教师钻研教材教法、了解学生、教案编写、课前器材和身心准备,学生预先学习和身心准备等。其效应反映在教学目标明确,方案设计合理,场地器材和身心准备到位。主要教学过程是课堂施教过程,包括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实施过程,其效应表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恰到好处,符合学生实际要求,课堂效果好。课后辅导过程包括教师的辅导和解答疑难、指导学生健身活动等其效应表现在课后师生经常接触,老师及时地帮助指导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得到学生的好评。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过程的内容和特征:(1)互动过程的内容为教学准备过程,表现形式为身心准备,则过程效应特征为教学设计合理、身心动员到位。(2)互动过程的内容为主要教学讨程,表现形式为课堂教学,则过程效应特征为方法步骤合理、教学技巧好。(3)互动过程的内容为课后施教过程,表现形式为辅导答疑,则过程效应特征为师生经常接触、帮助指导及时。
5 体育栽学中师生互动的效果特征与评价
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效果是经过体育教学师生相互活动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它是教学的目标和归宿。师生互动的结果体现在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学生获得的身心效果,是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师生互动的效果表现在:学生在体育和卫生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体育健身方法方面的运用程度、健身水平方面的提高状态、心理素质的培养状态、体育意识与健身习惯培养等。其效应特征:反映在学生能否理解和熟练运用体育健身知识与方法,身体练习对学生健康的良好影响,运动素质提高的程度快,体育心理适应状态好,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状态积极以及体育健身的行为习饥良好等,因此,在评价体育教学质量时,应抓住师生互动的效果特征,为把握学生在体育与卫生知识,方法掌握,身体练习的健身影响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要素,使之科学合理有效,反映出实际的体育教学水平。
6 结语
总之,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效应表现在信息互动、心理互动、行为互动、过程互动、互动效果等方面的特征上,为我们把握师生互动效应特征、评价体育教学效果,提供了动态和科学地评价体育课程的理论依据对转变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观念,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杜国如.体育教育研究[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叶子,庞丽娟.试论师生互动模式形成的基本过程[J].教育研究,2009
关键词:体育信息;面向对象技术;规范化;逻辑模型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037-03
A Logical Framework of Normalization of Sport Information
ZHAO Changjie
(Research Center for Sports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 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100081, China)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main content of sport informationiz 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port informationi zation in China, a tentative plan based on both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resear ch projects need to be conduct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objectoriented tec h niques originally used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ields, are applied to an expl oration of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sports information normalization. How to esta blish the logic model of sports information normalization is discussed on the le vel of technology.
Key words: sports information;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normalizatio n; logic model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体育信息化是信 息社会对体育的必然要求,它带来了体育管理现代化、体育全球化和体育多样化。体育信息 资源的规范化研究不但有利于体育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而且对体育信息使用者来说也是很 有意义的。源于信息系统工程的面向对象说,为我们研究体育信息规范化模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20 世纪80年代,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启迪下,面向对象说应运而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 一套完整方法论和图示记号体系。面向对象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看法,它把客观世界 从概念上看成是一个由相互配合而协作的对象所组成的系统[1]。面向对象技术是 一种新型 的系统建模(System Modeling) 技术,它认为任何系统均是由许多有着各种关系的对象(Obj ect) 交织而成[2]。
笔者把面向对象说引入体育信息标准化研究中,提出了体育信息规范化模型的一种逻辑框架 。其宗旨是为我国体育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提供一种思维框架,试图在该领域起到抛砖 引玉的作用。
1 体育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体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应用的具体实践和实施的过程。目前,我国不同学者对体 育信息化的含义有着不同认识与解释。这里,笔者引用文献[3]的定义:体育信息 化是利用 信息技术对体育信息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体育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在 层次结构上体育信息化由四部分组成[3]:即体育静态信息管理、体育工作过程的 信息化、体育管理的信息化、体育决策支持系统(DSS)以及专家系统( ES)。
体育信息化是体育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 高教学、训练、经营、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体育的社会效益、经济效 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其内容应包括体育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体育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体育 信息资源管理的数据化、体育信息应用的大众化、体育信息贡献的社会化和体育信息覆盖范 围的全球化等6个方面[3]。
2 我国体育信息化的现状及体育信息规范化的必要性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非常重视体育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原国家体委就开始着手办公 自动化、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成立了专门的机构-- 体育信息中心,进一步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初步建成政府专网、政务内网和政务 外网的网络系统以及总局官方网站。与中信泰富公司合作建设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网站、中国 奥委会网站和华奥星空网站,搭建起数字体育的大平台,组织开展了全国电子竞技大赛,开 创了体育信息化的崭新天地。各省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据文献[1 ]统计 ,截止2005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体育局中,成立了专门机构的有8家,没有成立专门 机构的也都由办公室管理,并配有专人司职,并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应用环境方面给与大 力支持。
信息化给我国体育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无疑也将对体育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但从信息化 技术在我国体育管理领域应用来看,其应用效果,特别是在高层和深层中应用的成效,却大 大逊色于其他应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 片面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忽视了管理中 人和组织的行为因素所起的决定性作用;2) 多用于具体事务处理,而应用项目成功率低; 3)体育信息化建设脱离本单位业务与管理的实际需要,付出大的代价而取得较少的成果。究其 原因,人们往往是用现代化手段去重复、模仿传统的业务处理流程,而没有或者不敢触动原 有的管理方式,更不用说变革组织结构了。大多数的信息技术应用,往往只是从辅助体育管 理、加快处理速度、减少差错或节省时间等表面的作用去理解和认识。显然,这种表面的、 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不可能真正带来巨大的效益与进步的。
近年来,我国许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工程主要通过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信息系统, 进行改造使之适应于体育信息化的需要。由于不同体育企事业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体育 企事业单位有其独特性,对信息系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体育信息化模式也千差万别。靠 引进改造的信息技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和体育系统的兼容问题,导致许多体育企事业单位所 建的信息系统运行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我国体育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笔者认为,改变目前我国体育信息化的现状需 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在管理层面上,需要做好体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工作, 分析研究我国体育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工作的基本需求,对部门组织、有关规章制度、信息 交流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在技术层面上,要针对现代体育信息的开放性、继承性和可扩展 性等特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理论――面向对象说及相关技术,实现体育信息的 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进而开发出体育信息处理和分析的专用软件,满足广大体育工作者和 体育爱好者的需求。
3 面向对象说应用于体育信息规范化建模
传统建模方法主要基于功能分解的思想,将一个系统看作是功能的集合。它将问题空间映射 为系统的功能结构,强调的是系统的功能,而将信息视为依赖于、受制于功能的因素。对一 个系统来说,信息是比较稳定的,而功能及其处理方法是很容易随需求的发展而变化的。所 以,用功能分解法建立的信息模型,需要随着功能模型的改变而调整,这是该方法的致命弱 点。此外传统的信息建模方法如实体-关系( Entity - Relation) 法对它所表达的实体及其 属性具有严格的要求,即只能描述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由此而建立的信息模型实质上是系统 关系数据库的逻辑模型。面向对象分析方法是用对象这一包含事物的属性和行为两方面特性 的概念作为基本单位来建立模型,侧重于对象的内部结构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将现实 世界中的事物直接映射到模型世界中的对象,使得模型反映的是事物本质的内在结构,而不 是外在功能结构,用对象这一相对稳定的东西作为构成模型的单元,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相 互作用的动态联系,可以构造出满足不同需要的模型,使模型具有良好的继承性和可扩展性 。
3.1 面向对象分析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学认为:1) 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对象,每个 对象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和运动变化的规律,每个对象都属于某个对象“类",都是该对象 类 的一个实例化元素。不同对象的组合及其相互作用就构成了我们要研究、分析和构造的客观 系统。2) 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对象间的相似性,即揭示出不同对象的共同属性。这 就是构成对象类的根据。在按“类"、“子类"、“父类"等概念构成对象类的层次关系时, 如不 加特殊说明,则低层对象可以自然地“继承"较高一层对象的属性。3) 对于已分成类的各个 对象,可以通过定义一组“方法"来说明该对象的功能,也就是允许作用于该对象上的各种 操 作。对象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作用是通过传递“消息"来完成的,消息就是通知对象去完成一 个 允许作用于该对象上的操作。至于该对象将如何完成这个操作的细节,则是封装在相应的对 象类的定义中的,对外是隐蔽的[4]。由此可以说,面向对象的信息主要有两个特 征:以对 象化的信息为中心,信息是封装的。面向对象的分析就是要找出和规定一组根据系统的各项 要求而行动和相互作用的问题领域对象,这组对象就构成问题领域的一个模型。
3.2 体育信息资源的面向对象分析 面向对象的体育信息资源规范化模型建立需要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分析阶段。在体育信息和体育信息特征描述的基础上,建立现实世界中的体育 信息模型。该阶段的产物有:1) 体育信息共性特征描述;2) 体育信息对象的概念模型 =体育信息对象的定义 + 体育信息对象的特征描述;3) 体育信息对象操作模型= 体育信息对 象允许的各种操作方法 + 体育信息对象各个操作方法的描述。
第二个阶段是体育信息资源分类系统设计阶段。结合体育信息资源的知识和分类系统的体系 结构,将分类系统分解为分类子系统。
第三阶段是体育信息资源对象设计阶段。基于体育信息分类问题和求解域中的体系结构等添 加体育信息资源对象的描述细节,完成分类系统的设计。主要产物包括细化的对象模型和细 化的操作模型。
第四阶段是体育信息分类系统实现阶段。将设计转换为特定的体育信息对象的描述或编程语 言,同时保持可追踪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3 体育信息模型中类(对象) 的数据结构 面向对象方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对象组成。在对象中封装了描述对象静态 特征的属性和反映对象动态特征的方法,形成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图1) 。
面向对象的体育信息模型中的对象或类是若干个独立因素的抽象描述,其基本特征在于有效 地描述体育信息对象及其相关的描述信息的三个侧面:1) 单个对象的描述,其内部结构描 述体育信息对象的相关信息;2) 体育信息对象间的相互联系的描述,它由对象中 的特定数 据结构加以描述,其行为过程描述的是对这些信息的加工方法,即对象的方法和事件;3)体育信息对象间以及体育信息对象与类间的层次关系。
4 小 结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信息化水平偏低。要提高我国目前体育信息化水平,需要从技术 和管理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在管理层面上,当代体育管理必须适应信息社会的基本要求,针 对现代信息技术特点,改变传统的观念、增强体育信息意识、普及体育信息技术、培训体育 信息人才、开发体育信息资源、培育体育信息市场、创造良好体育信息环境;在技术层面上 ,要针对我国体育企事业单位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及其对体育信息技术的基本需求,走具有“ 中国特色”的体育信息化之路,在借鉴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必须自主 研发适 应中国体育管理客观实际的信息化技术,建立适合我国体育管理模式的体育信息管理理论与 方法体系。
本文的研究工作是介于体育信息化管理模型和技术模型之间的一种逻辑模型,目的是应用信 息系统工程中的面向对象技术,初步探讨把复杂的体育信息概括成一种能够应用计算机语言 来描述的一种数据结构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体育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提供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
[1] 白洁.体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6:27-28.
[2] Ivar J. Object - oriented software Engineering[M]. ADDISION- WESL EY Pub lishing Company,1992:55-56.
关键词: 体育运动动作识别; 随机投影; 高斯混合模型; 特征向量降维
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TP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11?0061?04
Sports ac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feature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Gaussian mixture model
OU Jun, SHI Qianhui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Gymnastics,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sports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obtain the optimal recognition effect of sports action, a new sports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feature dimension reduction and Gaussian mixture model is proposed. The video image of sports action is collected to extract the feature vector of the sports action. The random projec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the feature vector. The Gaussian mixtur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training samples after dimension reduction to construct the sports action recognition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s tested with various sports action datase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obtain the satisfied recognition result of sports action, and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sports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s.
Keywords: sports action recognition; random projection; Gaussian mixture model; feature vector dimension reduction
0 引 言
在w育的训练和教学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体育视频,对视频中的体育运动动作进行准确识别可以防止意外受伤,保护运动员的健康,因此构建性能优异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3]。
体育运动动作识别分为三个过程:
(1) 提取视频体育运动动作的识别特征,主要有尺度不变特征变换、光流直方图等;
(2) 对高维特向量进行降维处理;
(3) 建立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的分类器[4?6]。
有学者将体育运动动作视频划分为多个帧,提取它们的光流直方图特征,并采用随机投影算法对体育运动动作特征进行降维,最后采用K邻近算法进行体育运动动作分类和识别[7]。文献[8]采用稀疏算法提取体育运动动作的时空特征,然后采用神经网络建立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模型。文献[9]提取体育运动动作的能量图和运动描述子两种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模型。随机投影是一种有效的高维数据降维算法,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体育运动动作特征的降维提供了一种新工具。
为了解决当前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方法的不足,以获得更优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效果,提出了特征降维和高斯混合模型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方法。首先提取体育运动动作的特征向量,然后采用随机投影算法(Random Projection,RP)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处理,最后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对降维后的训练样本进行学习,构建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加快了分类器的训练速度,提高了体育运动动作的识别正确率。
3 仿真测试
3.1 数据集
为了分析特征降维和高斯混合模型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效果,在RAM 32 4 GB,AMD 3.4 GHz CPU的个人计算机上采用Visual Studio 2013进行编程开发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程序,选择UCF50数据集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包括50个体育运动动作,主要有打篮球、跳水、举重、单杠、骑马等类型,背景复杂,视觉角度相差很大,共有6 618个样本,将选择4 000个样本作为训练集,其他样本作为测试集,采用平均识别率作为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结果的衡量标准,以随机投影降维特征算法作为对比实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的正确率分析
本文方法和对比方法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方法综合利用空间聚合的优势,体育运动动作的识别正确率要明显优于对比方法。由于随机投影算法根据贡献最大值进行体育运动动作特征降维,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而且需要对全部体育运动动作训练特征样本进行统一降维处理,易破坏体育运动动作重要特征的内在联系,特征信息的冗余性高,而本文方法采用随机投影算法将体育运动动作特征随机投影到一个低维子空间中,可以有效保证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的可靠性。
同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全部体育运动动作,两种方法均出现识别结果不理想的现象,如打篮球动作的识别正确率比较低,发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体育运动动作的背景复杂,在目标移动过程中,摄像机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了体育运动动作特征提取,从而降低了体育运动动作的识别正确率。
3.2.2 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效率分析
在Matlab R2014b平台上,对两种方法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效率进行测试,采用运行时间评估识别效率,不同特征降维的计算时间(单位:s),实验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对比方法,本文方法明显提高了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对比方法采用随机投影算法进行降维,要进行矩阵特征分解,使得时间复杂度高,随着特征维数的增加,降维时间急剧增加,而随机投影算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矩阵运算,大幅度提高了特征降维的效率。
4 结 语
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结果,针对体育运动动作识别过程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特征降维和混合高斯模型相融合的体育运动动作识别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大幅度提高体育运动动作的识别效率,时间复杂度急剧下降,有效提高体育运动动作识别的正确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石千惠。
参考文献
[1] 周巧云,于仕琪.运动体育动作分析[J].先进技术研究通报,2009,3(5):47?51.
[2] 阮涛涛,姚明海,瞿心昱,等.基于视觉的人体运动分析综述[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20(2):245?253.
[3] 黎洪松,李达.人体运动分析研究的若干新进展[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9,22(1):70?78.
[4] 苗雪兰.体育动作量化分析智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体育科W,2000,20(3):85?87.
[5] 张毅,张烁,罗元,等.基于Kinect深度图像信息的手势轨迹识别及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9):3547?3550.
[6] 曹雏清,李瑞峰,赵立军,等.基于深度图像技术的手势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2,38(8):16?18.
[7] 李英杰,尹怡欣,邓飞.一种有效的行为识别视频特征[J].计算机应用,2011,31(2):406?419.
[8] 苗雪兰.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的体育动作模式识别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6):155?157.
[9] 赵海勇,刘志镜,张浩.基于轮廓特征的人体识别行为[J].光电子・激光,2010,21(10):1547?1551.
关键词:体育消费市场 生活方式 市场细分 皖江城市带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25―04
当前,坚持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朝阳消费,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和发展地方经济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是我国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阵地,但由于当前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及其社会文化生活结构重建等因素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陷入“死寂平衡”和“富裕中的贫困”等困境,制约了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功能。
生活方式是隐藏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背后的潜在因素,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一个外生潜变量,因此,生活方式不仅是消费者的行为指导,同时也是企业的行为指导。文献资料表明,自从1963年Lazer首先提出生活方式概念以来,分析消费者生活方式为营销者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生活方式对消费行为影响的开创性研究方面,Engel等提出的E.K.B模式,说明了生活方式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翻。Cosmas提出,由于生活方式不同的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有着不同的需要,消费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美国,每年的体育研究报告中,生活方式细分报告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并描述每个细分群的体育消费行为,然而国内相关领域主要应用在体育彩票消费市场等方面凹。由此可见,我国关于生活方式对体育消费行为影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
皖江城市带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助推器,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模式的一种创新,现代服务业成为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的发展重点之一。因此,如何全面剖析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准确把握消费者的体育活动特征、体育产品或服务兴趣及体育消费观点;如何根据体育消费人群生活方式进行细分市场,并对各市场细分进行行为轮廓描述;如何基于生活方式分析体育消费细分市场的人口构成特征,适时改变营销组合等,已成为体育消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细分研究,以期真正地实现体育消费生活方式营销。
1 研究设计
一般生活方式细分的研究程序包括:对变量作因子分析;对得到的因子作聚类分析,再得到新的生活方式细分类群;其后检验出各类群的差异。
1.1 研究变量设计
生活方式是体育消费者个体内在属性与外在影响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综合概念,它集中反映在消费主体的活动、兴趣和意见三个方面。对于生活方式的测量,本文借鉴最新VALS2细分系统,并结合我国国情,适当予以修改,以期符合研究的需要。本文采用Likert 5点标尺,即1表示完全不同意(或完全不重要),5表示完全同意(或非常重要),目的是为了比较研究各个价值观量表。其中,重视程度最低者,即完全不同意给1分;依次类推,重视程度最高者,即完全同意给5分。因此,分数越高,受测者越接近该题描述的生活方式构面;反之,分数越低受测者的生活形态构面越不同于该题的描述。
根据经济学理论基础及研究需要,本文认为体育消费行为主要包括以下操作性衡量指标:体育消费的地点、内容、水平等方面的变量。
1.2 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分段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即依据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行政区域划分标准,并根据地域特点。选取合肥、芜湖、安庆、滁州、马鞍山等5个地级市;其次,按照居民住宅小区新旧和地段的不同,从各地级市随机抽取3个居民住宅小区,共抽得15个居民住宅小区;再次,每个住宅小区中随机抽取4幢居民住宿楼,共抽得60幢居民住宿楼;最后,在每幢住宿楼中随机抽取1个单元住户,共抽得759户居民。本研究在拟定问卷之后,组织问卷调查员的培训,将本次研究的目标、内容等各项细节与之充分沟通,于2012年1月至2月,共发放问卷759份(常住居民),回收726份,回收率为95.7%;有效问卷698份,有效率96.1%。根据研究需要,本文研究对象必须是在过去一年(2011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居民,因此,对调查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在2011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居民为578人,占82.8%。问卷使用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
2 分析与讨论
2.1 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者生活方式因子分析将生活方式归纳为26个方面进行调查。首先进行KMO和巴特莱球体检验,其中,KMO=0.759,大于0.7(Kaiser&Rice,1974);巴特莱球体检验结果均拒绝各变量间不相关的原假设,说明该量表具有共同因素,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者调查材料进行研究,因子的提取方法为主成份分析法(PrincipleComponent Analysisl及最大变异转轴法(varimax Rotation)。根据统计学理论,本研究针对spss的统计结果取其特征根大于1,所取的负荷量绝对值大于0.5的变量,进行因子命名。继而提取出6个因子,各变量负荷量的绝对值均大于0.5,且该6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方差的67.811%,能够解释较大部分的信息(见表1)。
本研究参考中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根据各因子的构成项目,将6个因子命名如下:第一个因子的3个问题都反映了消费主体安于现状,懂得居家过日,向往稳定的工作方式,被命名为“居家实用型”。第二个因子的3个问题侧重于消费主体工作态度端正积极、对生活充满信心,被命名为“进取发展型”。第三个因子的3个问题反映出消费者对商品的信息和资料强烈关注,并习惯于通过网络搜索或者媒体广告获取需求信息,实现货比三家、物有所值的消费效果,被命名为“信息达人型”。第四个因子的3个问题反映出消费者对生活和工作要求极高,对产品质量需求极大化,有典型的完美主义表达方式,被命名为“超越完美型”。第五个因子的3个问题集中体现了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信赖,对时尚生活的向往,对时髦娱乐的关注,被命名为“时尚品质型”。第六个因子的3个问题都反映了消费主体对生活和工作以充分展现自我需求、自我发展为核心,被命名为“独特自我型”。
2.2 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者生活方式聚类分析及其行为描述
本研究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对“居家实用型”、“进取发展型”、“信息达人型”、“超越完美型”、“时尚品质型”和“独特自我型”6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在确定分成两个集群后,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的sig值均小于0.05,说明该聚类分析的结果具有意义。因此,被调查者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大集群(见表2)。
依据表2,将被调查者的生活方式聚类出“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两类消费群体,并结合体育消费行为的统计变量描述其轮廓。
“传统居家型”(N1=306人,占52.9%)消费群体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思想、家庭观念和进取心,超越完美而不刻意追求时尚生活。统计数据显示,该类消费群体年体育消费水平均值为259.00元,其中年消费水平最高的为800.00元。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实物性消费居多(91.5%)、而参与性消费(29.1%)和观赏性消费(4.2%)偏少。在体育消费场所方面,去体育品牌专卖店(23.2%)和高档体育健身场馆(6.2%)消费的较少,多数集中在一般体育用品店(68.3%)和中低档体育健身场馆(23.2%)消费。
“前卫品质型”(N2=272人,占47.1%)消费群体追求流行时尚,注重展现个性风格,向往高档有品位的生活,享受现代化信息资源,迎合社会消费趋势。分析统计数据可见,该类消费群体年体育消费水平均值为516.00元,其中年消费水平最高的为2200.00元。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实物性消费(88.6%)较“传统居家型”有所下降,但参与性消费(78.3%)和观赏性消费(21.3%)则明显上升。在体育消费场所方面,选择一般体育用品店(31.5%)的相对较少,多数集中在体育品牌专卖店(57.4%)消费;而在健身场所的选择上,一般体育健身消费场馆(40.1%)和高档体育健身消费场馆(38.2%)不存在明显的区别。
综上所述,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并趋齐进的发展势头,不同类型生活方式的人群具有不一样的体育消费行为,但由于受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传统居家型”生活方式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选择和真实写照。
2.3 基于生活方式的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细分市场人口统计特征分析
2.3.1 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市场人口特征
伴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及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当地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体育消费及其人群的人口特征也在发生重要变化。在性别上,男女分别占52.9%和47.1%;在年龄上,“30岁以下”、“30-45岁”、“46-60岁”和“60岁以上”分别占29.2%、32.9%、23.0%和14.9%;在学历上,“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或本科”、“硕士或博士”分别占13.5%、27.0%、39.6%、19.9%;在年收入上,“10000元以下”、“10001-30000元”、“30001-60000元”、“60000元以上”分别占6.4%、25.8%、41.0%、26.8%;在职业上,“自由经商业主”、“企业或服务业”、“医教人员”、“公务员”、“退休”和“其他职业”等,分别占23.7%、20.4%、15.1%、18.3%、10.2%、12.3%。
由上可见,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的人口统计变量构成呈现的特征为:在性别上,男性所占比例略大于女性;在年龄上,中青年是体育消费人群的主力军;在学历上,大专或本科学历者是体育消费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收入上,充分证实了经济是发展体育消费的根本保证;在职业上,事业单位人群明显缺位,自由经商业主以及企业或服务业人群日趋壮大。
2.3.2 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细分市场人口统计特征为了进一步说明基于生活方式细分的体育消费人群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本文采用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法,对两类消费人群在人口统计变量(性别、年龄、收入、学历、职业)进行比较验证,检验结果如表3。
表3表明,在“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不同的体育消费人群的人口统计中,两类人群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X2=2.000,p=1.57);而在年龄、收入、学历、职业等人口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131.716、140.090、86.955、45.045,p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可见,全面了解“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体育消费人群的人口变量构成,对体育消费市场细分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统居家型”体育消费人群主要人口构成为:年龄在45岁以上,年收入30000元以下,学历在大专或本科以上、职业为无业或待业、退休人员、医教人员等变量的大多数居民;“前卫品质型”体育消费人群主要人口构成则包括:年龄小于46岁,年收入大于30000元,学历在高中或中专及其以下,职业为企业人员、自由经营者等变量的大多数居民。
由此可以发现,皖江城市带“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体育消费人群的人口变量统计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传统居家型”体育消费人群相关变量人口所占的比例随着年收入和学历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年龄增长而加大;“前卫品质型”体育消费人群相关变量人口所占的比例随着年收入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在职业上,主要表现出“前卫品质型”体育消费人群中自由职业人员的相关变量人口所占的比例变大,而“传统居家型”体育消费人群中则偏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的生活方式呈现出“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并趋齐进的发展势头,不同类型生活方式人群的体育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区别。
(2)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在性别上,男性所占比例略大于女性;在年龄上,中青年充当主力军;在学历上,大专或本科学历者是体育消费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收入上,充分证实了经济是发展体育消费的根本保证;在职业上,事业单位人群明显缺位,自由经营者以及企业或服务业人群日趋壮大。
(3)皖江城市带“传统居家型”和“前卫品质型”体育消费人群的人口变量统计除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年龄、收入、学历、职业等人口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建议
(1)科学确定体育消费目标市场。根据皖江城市带体育消费人群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的两种类型消费者的不同体育消费行为和人口构成特征等信息,体育营销业可以选择一个或两个消费群作为体育消费产品的目标市场,或者根据两类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提供新的体育服务产品。
关键词:后奥运 体育传媒 路径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行,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更使大众传媒尤其是体育传媒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体育传媒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类体育媒体为争夺受众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有的成了赢家,而有的因盲目投入而被迫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后奥运时期,面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激烈的竞争,中国体育传媒如何主动参与媒体竞争,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今后如何进一步拓展中国的传媒市场是值得关注和亟待研究的课题。
我国体育传媒的基本情况与特征
体育传媒的基本情况。体育传媒一般是指一切从体育活动、事件、人物中撷取素材,制作成文字、符号和影像产品并加以传播和销售的机构。从分类上看,它既包括传统传媒中的体育报纸、体育广播、体育电视,也包括新传媒中的体育网络等。
近些年,尤其是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体育媒体也获得了快速发展。首推体育电视,当前,CCTV-5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体育频道,具有龙头的作用和意义,其他一些地方的体育频道也相继成立和出现,取得了广泛的发展;同时,体育广播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体育广播主要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在推动体育传媒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报刊也得到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和关注,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后期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有研究表明,当前专业类的体育学术期刊有150多种,可分为大众体育期刊和学术性期刊,两者的比例也比较接近。体育媒体还包括各大门户网站的体育频道、官方网站和各个报业集团等,这些体育新媒体承载着体育信息、体育资讯和体育产业等内容的传播,推动着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体育传媒的基本特征
产业化特征。体育传媒作为近些年发展速度较快、受众率较高的新兴领域,伴随体育产业的发展而逐渐崛起。在体育产业市场和媒介市场共同发展的影响下,体育传媒市场作为一个衍生市场,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体育媒体产业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从文化、教育和体育等相关领域的开发程度来看,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传媒产业具有强大的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资源,然而,中国体育媒体产业开发得并不系统,没有形成市场化产业链。
专业化特征。体育频道和专业体育报刊的出现,是建立在对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的,在对读者市场细分的过程中,促进了体育媒体的广泛发展和传播。体育传媒市场作为新兴领域,发展政策限制较少,因此,有利于市场的良性竞争。但是,体育传媒对科技水平和人才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同时更要求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南方日报》提前4个月开始运作市场,不断变化形式和内容推广自己。例如,其推出的“世界杯特刊,圆梦之旅”。其旗下的《南方都市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举动,例如组成联合采访团进行采访等。在国内、国际重大赛事日益增多的今天,体育传媒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科技含量、经济实力和人才素质各方面都非常专业,可以说是综合技术特征的缩影和综合实力的比拼。
综合性特征。体育传媒在奥运会后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虽然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依然占据重要的位置,但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当仁不让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多种媒体不拘泥于传统的体育传播模式,全面深入地展现体育新闻特有的内涵和魅力:电视台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报道,实现体育新闻传播效益最大化;广播电台以独有的优势为出发点,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充分综合利用资源优势、全国乃至全球华语广播的独一整合能力,全方位、多渠道地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新兴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强,视频几乎可以同步直播。通过大型赛事的报道,网络将展现迅速、互动等特色,凸显图片、文字、视频等手段的综合优势。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传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奥运会后,境外传媒巨头进驻中国,使我国体育传媒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境外传媒的强势模式将加速我国体育传媒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发展和壮大。但也给我国体育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将加剧我国传媒业的人才危机,影响人们的观赏习惯等。
(一)面临的机遇
加快市场化进程,使体育传媒业与国际接轨。随着体育传媒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国外传媒巨头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监管制度及全新的运行机制。中国体育传媒在国际赛场上也从一开始的势单力薄,发展到现在的集团作战,凭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外市场也占据一席之地。近些年,随着国际赛事的不断增多,中国体育传媒也频频出现在国际赛事的舞台上,并与国外体育媒体展开合作,同台竞争。在重大国际体育赛事中,中国参与报道的技术力量显著增强,记者数量也显著增多,这种进步正是后奥运效应所带来的结果。
扩展体育传媒业新的内容,吸引更多的受众。北京奥运会后,境外传媒巨头进驻中国,使得我国体育传媒业的发展质量得以提升,其发展规模与吸引受众数也在同步增长,体育传媒的受关注度正在逐渐上升。在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传媒在参与世界体育新闻报道时,报道的内容涉及国内、国外,报道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体育报道中更多体现出人文关怀,传播手段也逐步现代化。
优化体育传媒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有些省级电视台成立了专业化的体育频道。以辽宁电视台为例,在奥运会期间,辽宁电视台率先出击,先后与湖北、山东等地方电视台合作,共同成立了“省级体育频道联播平台”,这一平台建设有效地促进了体育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质量,实现了版权统一采购,节目统一制作、统一传输的方式。这不仅是中国电视业界的一个创举,也为其他体育传媒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模式,使得省级电视台或市级电视台能够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精彩、专业的体育节目。
(二)面临的挑战
国际传媒巨头“大兵压境”。北京奥运会前,国外体育电视等体育传媒已经在场外开始了角逐。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早在1996年就买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法国电视2台、日本广播电视国际财团等都握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转播权;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也在积极开拓中国大陆传媒市场。可见国际体育传媒对中国巨大市场的重视,同时,国际传媒的参与,客观上成为中国体育媒体的威胁和所面临的挑战。
体育传媒人才流动性增大。除了体育传媒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之外,体育传媒的人才流动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后奥运时期,体育记者跳槽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专业体育传媒人才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名记者、名编辑并不仅仅只是自身能力的体现,更意味着他所掌握的资源。当一名记者与教练和选手形成了一种相当紧密的关系后,他跳槽到另外一家媒体时,这部分资源是可以原封不动地带走的,能够立即投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去,基本不会出现其他领域中常见的适应期。国内媒体的竞争,使这种人才流动的可能性变得非常现实。
中国体育传媒平衡性失调,产品开发单一。在传播过程中,体育传媒不能实现均衡性的传播与报道,像《体坛周报》这样专业性的媒体,在其强调的足球、篮球、围棋三个特色项目中,足球的比重占9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两项的总和。对于体育弱优势项目的报道篇幅更少。这种现象固然是读者市场的一个反映,但也说明我国的体育传媒市场开发过于集中,媒介内容产品开发过于单一。
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路径
管理体制路径。第一,传媒管理企业化,经营规模集团化。在后奥运时期,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我国体育传媒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呈现多样化,中国传媒业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的多种形式,寻求更强大的资本支持,向集团化、规模经营方向发展。第二,完善信息服务功能管理。以传播体育新闻信息与体育商品服务信息为使命的中国体育传媒业,是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奥运时期,向全世界受众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是我国体育传媒经营的根本出路。我国体育传媒业要充分利用体育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对体育信息辐射功能的管理。
人才培养路径。我国传媒与发达国家传媒的差距,归根到底就是在体育传媒人才培养上的差距。没有大批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人才,中国的体育传媒就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具有采访国际体育赛事能力的记者不是很多,尤其是我国体育记者的外语水平低,大多数记者只掌握一门外语,而且口语能力差。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把培养新型的体育传媒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重视培养体育传媒人才的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外语和法律等知识的能力。体育传媒市场可以与高校联合培养,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学生在学习期间进入企业实习锻炼,之后再回学校进行改进和提高,使之成为体育传媒市场需要的人才。
国际合作路径。随着国外体育传媒进入我国传媒市场,我国很多新闻媒体的资源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国内外各体育传媒凭借综合实力打破原有的竞争格局,使利益重新分配。在这一事实面前,体育媒介之间的合作成为一种新的竞争表现形式,也就是说媒介之间的强强联手、共同获利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国内的体育媒介要逐步深化奥运会过程中国内外同行之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整合媒介自身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在更快传递更新信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竞争力以获取更多体育受众。
结语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传媒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境外传媒巨头的进驻也给我国体育传媒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因此,面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激烈的竞争,我国体育传媒业要主动参与媒体竞争,通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路径,争取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黄若涛:《体育传媒业的产业特性与产业发展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
2.崔冬霞:《中国体育传媒市场发展前景探析》,《体育文化导刊》,2007(1)。
3.殷勤:《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的发展方向》,《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4.王放:《中国体育传媒市场的发展前景》,《新闻爱好者》,2007(5)。
1.1移动互联网学习的定义
关于移动互联网学习,目前尚未给出准确的定义,因此,本文通过结合移动学习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尝试给移动互联网学习下一定义。移动学习的概念,概括而言是指一种通过运用移动计算设备,以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是移动计算技术与数字化学习技术嫁接的产物,代表着学习的未来[1]。而移动互联网主要是指第三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它通过高速数据传输,可同时传送声音和数据信息。综合两者特征,本文给出的概念如下:移动互联网学习是指利用现代数字化通讯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话、掌中电脑等),让学习者摆脱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
1.2移动互联网学习的特点
第一,从性质方面来说,移动互联网是一种数字化的体现,移动互联网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一般的学习不同。第二,从技术层面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的技术基础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第三,从学习方式来说,移动互联网学习是通过移动设备实现的,因此具有移动性。第四,从学习容来说,由于移动互联网包含丰富的信息,所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程也是信息筛选的过程。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学习定义和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其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有着显著的差异,特别是其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移动性这一特征,与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灵活多样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此说来,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运用对体育学习的影响不容小觑。
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一般影响
2.1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有利的影响
2.1.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以传授程序性知识为主,而移动互联网以传播事实性知识为主。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使得学生极为苦恼,学生想学的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也就理所当然的求助于移动互联网[2]。伴随着移动网络功能的日益增多,学生可以用手机连接到互联网,从互联网上了解丰富的信息,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地位,学习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遵循自己的兴趣、个性去接受信息,拓宽视野,有着较大的自由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也提高学生收集体育信息的能力,为以后体育研究型性学习的发展打下基础。2.1.2拓宽了学生间的交流范围和打破了师生间的交流阻碍。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使信息互相传递变得更便捷,学生通过QQ等聊天工具,进行学习交流,交流的人群不仅是自己熟悉的朋友,也有陌生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通过浏览周围的网络状态或者分享自己好友的信息,让自己或者他人通过你的状态获取更多的信息,结交更多的朋友,这样循环,互相交流,社交范围也越来越广[3]。对于师生间交流最大的阻碍就是角色平等问题,通过移动互联网这个平台,师生不再是课堂中的角色,两者角色地位有所改善,学生通过QQ博客等形式向老师报告体育学习的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不敢提问、害怕的心理,从而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教师的体育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再以口头和书面为主,而是以数字化为主,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将学生近期的学习情况反映出来,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查阅出与自己相关的评价,突破了课堂交流这个限制,并且对于学生的疑惑,老师可以迅速的给予答案,这样更容易帮助学生体育的学习[4]。2.1.3缓解了体育的学习压力。体育的学习不论是在技能学习,还是备战各类考试,还是参加各种级别和类型得到比赛前的训练都有一个承担运动负荷、累积疲劳和消除疲劳的过程。消除疲劳的方法很多,目的在于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移动互联网中的在线音乐和在线电影功能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听音乐和看电影来放松的机会和可能,能愉悦心情放松身心,从而对缓解疲劳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2.2移动互联网对体育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利影响
2.2.1互联网信息的五花八门,杂乱无章,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由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库的强大,很多错误的信息也在其中,有关体育的错误信息也比比皆是,学生没有经过筛选信息,错误地选用信息,导致对体育的相关认识的不正确,从而学习的是错误的东西,对以后体育其他技能形成、理论学习起了阻碍作用。2.2.2影响学生身体健康。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的电子产品运用也越来越频繁,而电子产品的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是他的辐射。长期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代表———手机,会导致学习者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还会使学习者的眼睛和大脑处于过度疲劳状态,降低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是极其不利的,严重时还会引起学生生理上的头晕、烦躁、厌食等多种症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导致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2.2.3过分沉迷于网络,造成体育学习的假象。由于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系统学习的时间远远小于上网时间,导致学习低效,并且有不少学生抱着不会就上网学习的想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动作示范,使得听课的质量严重下降,更错过了与教师最佳互动的时机,而课后却因为没有头绪而不知道从何学起,从而造成了学习效果的下降。并且移动互联网学习利用零散的时间是优点也是缺点,随时随地进行的学习是零碎的、不完整的。对移动互联网学习的过度依赖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育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影响学生系统的体育知识体系的建构,出现体育学习深度浅薄化的趋势[5]。
3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特殊影响
3.1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有利影响
3.1.1有利于体育运动技术的规范化。传统的老师的技术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不难理解有些技术动作在完全具备了最基本的技术环节的同时也允许带有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而这些特征大多都是自己专业课老师的特征,就像平时在训练中动作一出手,大概就能辨别出是哪位老师的学生。而对于现在移动互联网在体育专业学生中的使用,也改变了这一现状,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上传的标准技术动作的视频,在那些视频中每个技术动作的每个技术环节都被分解并一一的分析,一些要求标准动作的运动项目得以规范化。3.1.2有利于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中的某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视频教学,领会完成某个技术动作时哪块肌肉需要动员,哪块肌肉需要抑制,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视频播放速度,把完成的动作放慢速度以便能够透彻的学会技术动作。并且在休息时进行分析,观察每个技术环节有没有准确的完成,自己在完成技术动作时是不是全身协调有力地完成,并且可以随着训练时间的增长把所有的视频放一起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在完成领会动作有没有得到进步,享受成功的喜悦。3.1.3有利于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游戏是带着娱乐性质的,移动互联网中的体育游戏功能,能刺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需求,这些游戏中有些是模仿现实版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着竞技体育带给我们“视听盛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去尝试新的运动项目,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3.2移动互联网对学生体育学习的不利影响
3.2.1运动量的减少运动风险的增加。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进行手机游戏、阅读、聊天等,无心思进行体育运动,不利于体育专项技能发展。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讲,而是私下手机上网,课堂注意力下降,使本来就具有风险的动作在完成过程中更容易出意外,影响教学质量。3.2.2抑制了一些需要创新运动项目的学习。一些需要创新、有新意的运动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等,在这些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寻找相关视频或图片,在动作的创编环节因为网上有现成的,就不思考套用,动作都大同小异,不能突出学生对该运动的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风格特点,该运动项目的学习就大打折扣。3.2.3危险动作的盲目尝试。有些极限运动项目具有刺激、冒险的特点,同时危险性也较大,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对视频中华丽的动作和刺激的情感体验都很感兴趣,盲目的去尝试,不了解该运动的特点,从而导致受伤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4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体育学习的策略
4.1以户外体育运动的学习为主,移动互联网学习为辅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身体运动,而长时间的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更多的是强调脑力。而体育的学习必须以大量运动为基础,所以户外体育运动在体育学习中是必须放在重要地位的,然而在运动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这时就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这个媒介搜索相关的资料帮助解决问题,然后再到户外进行身体练习。将户外体育运动学习和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体育学习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基本的体育运动之外,还充分地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运动的知识。
4.2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在学习前人的动作,还要将自己的特色发挥出来,在学校的体育学习中,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在不改变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去创编技术动作组合,多提出相应的创新理念,周期性的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一层不变重复的动作组合进行批评和要求学生修改。
4.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对防止一些极限运动项目盲目学习,教师要提醒并制止,告诉学生不能盲目模仿,让学生了解每项运动项目都有它的危险性,每项运动项目都不是看到的那样简单。
5结语
关键词 体育游戏 高中 体育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的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改革,谋求新的发展。体育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应该进行转变。为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体育游戏教学,体现快乐体育教学的宗旨。
1 高中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中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处于青春期,有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体育课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学习阶段必不可少的。由于高中体育课以学习广播体操、球类教学为主,学习内容相对枯燥,很难吸引学生,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较低,对体育教学没有认同感,高中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体育游戏分析
2.1 体育游戏的特征分析
(1)教育性的特征:体育游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过程。(2)竞赛性的特征:游戏教学具有激烈的竞争特色,胜负观念强。(3)娱乐性、趣味性的特征:娱乐性、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首要特征。(4)大众性的特征:体育游戏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各种教学对象和年龄特征、身体条件等特点。
2.2 体育游戏的分类分析
我们常见的体育游戏分为以下几类:按游戏进行的形式分类:有接力游戏、追逐游戏等;按身体素质进行分类:有奔跑速度游戏、力量游戏等;按基本活动技能进行分类:有奔跑游戏、跳跃游戏等;按运动项目进行分类:有田径游戏、体操游戏等;按游戏参加者的年龄分类:有幼儿游戏、青年游戏等。
3 体育游戏教学的作用分析
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一方面,体育游戏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可以丰富体育课的内容。体育游戏有着自己独特的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吸引到体育课堂上来,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实现体育课教学目标。
3.1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当前体育教学当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体育教学课堂氛围不热烈。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机械的重复动作学习很反感,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涣散。在课堂上教师教自己的,学生想自己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改变对体育课的态度。
3.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由于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缺少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较差。而学校在学生团队意识方面的教育也相对欠缺。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由于体育游戏当中有很多的团队合作的项目,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通过体育游戏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3 培养学生的抗压精神
随着生活条件提高,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越来越好,可相反的学生抗压能力却越来越差,学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欢,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失败的滋味。使学生明白了胜不娇、败不馁的道理,成功是需要多次努力而获得的,通过体育课的挫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
4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选择分析
4.1 游戏的选择要符合高中性的心理与生理特点
高中生学生的年龄在15到19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与心理的一个成长期,学生心理上并不成熟,心理处于不稳定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如何选择体育游戏就显得非常重要。游戏的选择既要满足男同学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女同学的情况,选择一些难度较低、趣味性较强的体育游戏,让学生享受到体育游戏的快乐,改变对体育课的消极态度,更好地投入到体育课学习当中。
4.2 体育游戏的选择要符合课程需要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学习,并不是说要脱离教学大纲,任意使用体育游戏。体育游戏的开展要为教学内容服务,更紧密地与教学内容相连接。例如在进行篮球教学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篮球运球投篮接力的游戏,足球教学可以安排射门接力的游戏,通过游戏的教学很好地为教学内容进行铺垫,这样才能保持教学的连续性。
4.3 加强体育游戏的创新
体育游戏要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当前高中生的需求。要不断创编新的游戏,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特点,编排一些趣味性和智力性共存的游戏,使得体育游戏更加合理,教学效果更加明显。通过体育游戏体会体育的快乐,又可以通过游戏开发智力,这样的游戏很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
5 小结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是重要的,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将体育游戏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要不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创编新的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在游戏中掌握技术、发展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爱菊.游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学,2009(7).
[2] 冯永福.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31).
[3] 鲍俊杰.提高高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1(14).
[4] 洪建荣.浅谈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
[5] 孟宪华.初中体育课堂上游戏教学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上),2011(3).
[6] 赵述东.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论文摘要: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探究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有关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一些见解,旨在为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体育游戏兼具运动功能和游戏功能,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体育游戏教育,不仅可以为幼儿感知世界积累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促进大脑机能完善,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了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独立表现意识和群体意识,促进幼儿心身全面发展,许多幼儿园将体育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本文针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探究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并提出有关游戏开发和应用的一些见解,旨在为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1.,幼儿生理特征
幼儿生理表现出许多特征,从与运动有密切关系的角度看,幼儿的骨骼中矿物质含量少,骨骼不够坚硬,尤其是掌、腕、指骨尚未骨化,肌体纤维细弱,力量较小。幼儿胸膛较小,呼吸机能尚未完善,表现出呼吸浅而短促,运动时心跳及呼吸频率高,心脏容积小、心肌薄,收缩力小。
但是,幼儿的神经细胞总数与成人基本相同,有研究表明,三岁幼儿的神经细胞总重量接近成人的75%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讲,幼儿基本具备一定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能力调控。只是幼儿的神经系统易兴奋也易疲劳,好动但不能持久,注意力容易分散。
这些生理上的特征决定了幼儿难以参加长期剧烈的体育活动,而且要求体育活动内容多样。为了有效激发幼儿运动潜能,必须充分了解幼儿生理机能特征及规律,合理安排幼儿的体育活动类型。体育游戏正是结合幼儿生理特点安排的一种运动干预方式,通过体育游戏给予幼儿适当的训练与刺激,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机能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幼儿运动潜能的开发。
1.2,合理特征
与幼儿体育游戏相关的心理主要包括幼儿认知和个性心理。幼儿认知主要涉及到幼儿储存的知识技能经验,这使得幼儿进行体育游戏成为可能,即幼儿所做游戏的类型是受幼儿已有经验制约的,幼儿认知决定了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地,幼儿体育游戏所需要的认知能力主要是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等,这是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心智保障。
从实际工作中总结可知,个性心理表现为:幼儿大多活泼爱动,尤其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到不知疲倦,容易产生兴奋,但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游戏活动的自觉性、持久性受到兴趣支配,意志行为很少起作用。动作概念的形成主要是靠直观形象,而不是抽象逻辑,体育游戏时喜欢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内容,喜欢在音乐伴奏下做韵律性、节奏性动作。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喜欢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爬行、攀越等动作,等等。
2趣味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激发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手段,其内容和形式与幼儿生理特征紧密联系,它的娱乐性和竞技性能够满足幼儿个性心理需要,它对幼儿生长发育、心身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2.1趣味体育游戏可增强幼儿的机体健康
趣味体育游戏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采用游戏的形式,将人体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结合在一起,并根据幼儿教育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特定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比赛规则创编的,兼具运动性和趣味性。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能使身体各部位器官、系统的功能以及各种身体素质和身体活动能力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使幼儿的体质不断增强。单纯的体育锻炼枯燥无谓,重复的动作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体育游戏将运动与游戏相结合,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引发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游戏,从而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2.2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成长不仅需要机体发育完善,更需要接受外部知识信息。幼儿的大多自然和社会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知,趣味体育游戏根据特定需要创设环境,设置情境,以灵活多变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思维活动的条件,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不断储存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丰富对事物的感知,逐渐完善感知观察能力、表象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幼儿认知能力提升的保证。同时,通过体育游戏,使幼儿具备正常的智力,积极愉快的情绪,活泼开朗的性格。
2.3趣味体育游戏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幼)L能和他人保持正常关系,乐于与人嬉戏,友好相处,与多数幼儿建立良好关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体育游戏一般都通过集体形式进行活动,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会促进幼儿社会性语言的运用。体育游戏一般都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在游戏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能够促使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通过游戏伙伴的相互模仿、协调,幼儿可以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如何处理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游戏中,每个幼儿充当不同角色,在愉快的体育游戏中,渐渐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养成相互关心、相互谦让、相互协作的行为习惯。
3趣味体育游戏开发应用的理性思考
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开发应用必须基于幼儿实际生理发展水平和心理需求。
3.1趣味体育游戏开发应用要适应幼儿生理特征
针对幼儿难以支持剧烈体育活动和体育活动内容要求多样化的特点,开发应用趣味体育游戏主要考虑动作负荷和难度程度。一般要以基本动作为主,重在加强幼儿体能训练,促进幼儿身体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根据经验,一些基本的体现走、跑、跳跃、攀登、钻爬、投掷等体育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为了训练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可以考虑转呼啦圈,皮球、足球等球类游戏。
从难易角度考虑,体育游戏的开发应用要始终坚持突出幼儿主体性,让幼儿处于主动地位,积极、独立完成游戏,这就要求体育游戏简单易学,易于开展。
3.2趣味游戏开发应用要符合幼儿认知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慕课;体育教学;机遇;挑战
在信息和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是趋势。教育借助于互联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MOOC成为热门,这一新时代课程模式的全面到来引发了我国高校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学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在大数据和MOOC的背景下必然顺应这一趋势,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1大数据
1.1大数据的定义及产生
大数据(Big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1]。社会高速发展,大家在互联网的联通之下交流变得非常密切,人与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信息流通量非常大,远在千里的事情往往能在几秒钟内快速传播,高科技时代造就了大数据的产生。大数据究竟有多大,以互联网为例,一天中互联网社区帖子的发出可高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这个来自名为“互联网上一天”的数据报告中的对比,可以看出,大数据规模的庞大。然而,“大数据”一词早在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是在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才引起人们关注,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才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2]。如今,人们用大数据(bigda-ta)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1.2大数据的特征与精髓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前瞻性的指出,大数据将开启我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一次重大时代转型。数据量大(Volume)、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速度快(Velocit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4V特征,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大数据除了是具有巨大的数据量之外,还包含了完整的数据集,是会因为时间、环境而相对大容量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种类包括了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多种类型,互联网时代,个人计算机用户在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还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因此给数据带来了爆炸式增长,种类更加繁多[3]。大数据被使用的最终意义就是价值,但是互联网广泛应用让信息无处不在,从海量信息中挖掘有效信息非常不容易,体现了大数据下数据的价值密度低。数据快则是处理速度快,信息网络时代,数据无论被创建还是移动,其速度都是稍纵即逝,这也是大数据区分与传统数据的典型特征。大数据的4V特征表明了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平台的飞速发展,同时也给我们的观念带来了颠覆性变化。互联网支撑下的信息平台,我们看到的是全部数据,而不是随便取样,我们不再依赖于随机取样,而是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甚至全部。大量研究数据的出现,我们只要掌握了大体发展方向即可,可以忽略精确度。人们传统概念上的知识和信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书报刊载的有限的知识或信息转化为无限量的大数据信息[4]。当大数据的应用转化成为信息,形成信息化的音频资源和视频资源,这些资源在教育上的传播为MOOC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慕课MOOC
人类的发展已经历了几百万年,人类发展重要的前提就是信息的传播。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尤其今天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爆炸式的知识积聚和增长,形成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传统有边界限制的知识传授方式已经无法跟上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人们更多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受时空限制的知识索取和学习更容易被接受,“度娘”成为人们口中常常提起的“百科全书”。慕课,则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下的产物。
2.1MOCC的起源
慕课MOOC,全称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学习课程。MOOC真正的兴起是在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的一门网络免费课程,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10万人的注册学习,经过斯坦福大学的推动和实践,MOOC在全球范围内开展。2012年,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弗大学共同创建的三大MOOC课程平台,充分体现了MOOC与高校教育体制结合的尝试。并于同年,《纽约时报》称之为“慕课元年”。而慕课的灵魂就是大数据、大学堂、开放的知识平台,是大学教学面对大数据时代挑战下的一种尝试。
2.2我国MOOC的发展现状
MOOC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公开、分散,可广泛共享的在线微课程。在大数据信息网的支持下,不同国家地域的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课程、互动交流,现今国外很多机构都为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在线课程,同时,课程还能提供学分认证,让学习的学生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获得学习证书。2013年,MOOC进入活跃发展期。2013年春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加入到Edx平台,随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与Coursera签约合作,随着多所国内的大学的加入,Edx和Coursera这两大全球慕课平台进入中国,可谓是中国的慕课元年。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有数十所大学加入到MOOC中,也推出了许多不同的在线教育平台,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选择,获取更多的知识量。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2016年中国慕课行业研究白皮书》中指出,至2016年9月止我国慕课用户的规模将超过500万,上线课程达到1700门。根据调查,我国目前MOOC的注册用户中,学生用户的本科生占到了将近70%。现今我国已有超过30所“985”高校及多所“211”高校参与MOOC课程的制作和MOOC平台的建设,并积极提供优秀教育资源推动慕课行业的发展[5]。纵观几年MOOC的发展,不难发现,作为时代的产物,MOOC从源起、到活跃发展,再到如今的热门,背后真正推动其发展的就是大数据,数字世界的爆炸式扩张让MOOC发展速度惊人。然而,MOOC在其发展普及中所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被誉为是高等教育史上的“数字海啸”,国内有学者甚至认为MOOC的出现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最大的教育革新”[6]。
3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尽管2013年我国已经开始有了MOOC,并伴随着这几年的发展,多所高校加入到MOOC队伍,在线课程也不断增长,但是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国大部分在线课程主要集中于计算机、外语以及一些职业课程中,而关于体育教学的MOOC课程,目前仅有华东师范大学和四川大学涉及。由此可见,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MOOC才刚刚开始,MOOC体育教学平台建设的参与学校非常少,这也意味着MOOC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
3.1机遇———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积极影响
3.1.1扩大了传统体育教学的覆盖面大学体育教学是高校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传统教学通常是在培养计划规定的课时内,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提高身体素质。但是这样的教学是十分有限的,加之现在许多高校的师生比不足,在体育课堂对于项目的选择非常有限,很多学生无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更加无法满足课程以外的体育知识补充和运动技能训练。MOOC是结合了现代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技术等让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快捷地获取知识。体育慕课则是尝试将课堂的教学内容在这些现代信息基础上进行信息叠加,由海量信息变成云量信息,使得体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性,这是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所遥不可及的。加之MOOC的开放性特点,更是可以让学生在获得本校体育课程的学习之外,还能接触到其他学校、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体育课程,为想要掌握不同体育项目知识的同学提供一个平台。同时,MOOC的开展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不会因为选课人数的限定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避免学习多门课程时发生选课时间的冲突,这样一来,也大大扩大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使体育知识的普及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大幅度提高。3.1.2实现了体育教学与快乐体育的融合MOOC课程组织架构中学习者的学习都是在云学习环境中完成,云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场所、不同环境下随时学习,加上移动终端的接入,让学生能够更加自如的获取MOOC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在校园任何地方进行学习,同一账号的断点续学让学习更加自由,可谓是既人性化又个性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十分轻松。体育慕课可以体育训练和技战术前沿动态融入到传统体育教学中,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尤其是在体育知识传授中加入最新体育赛事,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此外,体育慕课的最大优势是能够让学生自主选择尽可能感兴趣的上课内容,这对于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和不同运动爱好的学生有着非常大的补充学习作用,让单一的传统体育课变得多样化[7]。除了学生受益,教师也可以参考MOOC中优秀学者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上课的时候改良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更多的以互动、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如此以来,无论是学生自主在线慕课课程学习,还是体育课堂教师的教学改革,都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再加上MOOC本身轻松的云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享受体育运动,“兴趣运动”取代“任务运动”,真正的实现快乐体育。3.1.3增强了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我国早在90年代就提出了终身体育的口号,指的是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关键是自我体育意识的培养,而学校体育则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体质检测数据正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呈明显的两极分化,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表示抗拒,对于体质健康测试表示恐惧,“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无法体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从而抹杀了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MOOC的出现丰富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内容,更是能够在信息海量传播的大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增加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这些都无疑是解决终身体育无法实现的坚实基础。正确的自我体育意识,应该是在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基础之上,提高对体育运动的理性认识,然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讲解在传统体育授课中很难被学生接受,而MOOC却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体育慕课可以将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要领由网络信息生动的表现出来,又可以随时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手机观看学习,尤其是对运动轨迹、技术动作的动态分析,更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动作要领,提高理性认识。如果可以结合手机录制分析,用手机将运动过程录制,然后带入到MOOC的视频分析进行交互对比,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得到更真切的体验,体育教学变得更加高效,从而增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3.2挑战———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带来的难题
尽管MOOC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进步带来了许多契机,但是对于我国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以及我国高校本科培养体制,MOOC的到来无疑也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正确的判断并应对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将MOOC与传统教学融合。3.2.1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的挑战MOOC的到来,首先挑战的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教学理念和上课方式。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虽然一直在提倡改革,但大多教学模式仍然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再讲解、学生再练习巩固的流程,课堂上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进行统一练习,强调的是运动技术动作的传授,没有学生认知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区别。MOOC的教学模式却恰恰相反,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对MOOC体育课程的学习是随时随地、自主的学习,可以在任何时间选择学习内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状态进行反复学习,不受任何时空局限。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和上课方式要将这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融入进来,就必然要做出转变。在学生自主进行慕课学习的基础上,体育老师也需要将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把技能教给学生,而应该是教会学生技能,将“启发式”、“互动式”更多的运用到教学中,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讨论,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个性化指导学生,把传统的教与学关系翻转过来。这些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的转变对现在传统的体育教学都是极大的挑战。3.2.2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挑战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每个学期有规定的学时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在学时内完成,而上课内容的安排大部分是根据学校教学大纲执行。尽管现在许多高校开始实行体育专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不同运动专项的选择,但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安排,专选课的开出也较为有限的,教学内容仍然相对单一。MOOC的加入,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将变得非常丰富,体育慕课课堂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更多的专项运动,尤其是一些自己感兴趣,学校却没有开设的专项课程。MOOC体育专项课程的安排上,除了可以提供技术动作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发相关专项的理论知识课堂,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不单指导怎么练,还可以知道如何科学的去练习,从而充分掌握该项体育运动技能。MOOC和传统体育课堂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更多项体育专项技能,这对于今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体育慕课课堂的加入,将对现行大纲式的教学内容造成极大冲击,如何在新的MOOC课堂和旧的传统课堂之间寻找平衡点至关重要。3.2.3体育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挑战众所周知,MOOC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同时也高科技、高信息时代的产物,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MOOC的必备条件。能教(学科性知识)、会教(教育性知识)、愿教(教育专业精神)是一些学者对于高校教师能力的描述,学者们认为这三方面能力是一名大学老师必备的,缺一不可[8]。然而现在大学体育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的能力主要在于教授学生的运动技能,对于某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掌握能力强,但对于运动教育性知识掌握较少,知识结构不完善,能教但却不太会教。而MOOC的设计过程,会教比能教更加重要,老师要懂得如何围绕一个知识点来设计教学,除了教给学生标准技术动作的学科性知识外,更需要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性知识,这将是MOOC对于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最根本的考验。除此之外,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大学广大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水平也跟不上发展的需求,水平捉襟见肘。MOOC课程必须有高深的技术作支撑,完成一个体育慕课课程,将至少需要录像、教学设计、计算机与讲台设计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共同工作,通常包括录像与准备,一个体育课程需花上近一百个小时,而课程开始之后,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在每次开课后跟学生一起互动、讨论。这无疑对教师能力和教师的工作量都是巨大的考验。3.2.4学生自主学习养成的挑战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基本是“学生按时上课,老师课堂授课”,通过考试来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这样的模式让学生必须要上课、练习、考试,才能完成学分,达到毕业要求,显然,这都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MOOC课程则需要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大学生愿意和自主学习体育慕课课程是实施慕课教学的基础。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仅仅靠大学四年来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习惯是不切实际的。学生从开始面临升学开始,体育课就成为被“占有”的对象,这也是当前引起学生体质下滑、体育运动不足的主要原因。对比美国可以发现,美国多数大学没有专门开设的体育课,体育学分都是学生平时自主参加学校体育运动俱乐部完成。显然,这样的运动习惯不是学校培养的,而是学生自上学后,家庭、社区、学校共同促进养成的。如今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也已意识到体育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家庭、社区、学校共同促进学生自主体育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实现。大学生一旦养成自主学习体育知识习惯,便会随时随地通过MOOC来自主学习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育慕课课堂才能真正与传统体育教学结合起来。
4结语
摘 要 本文在阐述了网球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球文化的特征:民族性、休闲性、竞技性、大众性以及产业性,然后据此进一步从网球信息文化、网球制度文化、网球器物文化以及网球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对我国网球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网球文化 文化内涵 文化特征 发展方向
一、网球文化的内涵
网球文化是在网球运动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的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网球活动中所获得的制度、物质以及精神三个层面的财富的总称。具体说来,可以将网球文化概括为:人类在网球现象以及网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在精神状态、价值观念以及情感倾向等多个方面,在理论认识、技术手段以及方法等方面表现的思维方式与在有意识倾向的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网球文化的特征
(一)民族性
网球运动是一种文明与高雅并存的体育运动,自其发源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丰富的人类文明的精华,也因此使得在开展网球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优良的传统。例如:在网球场上不得随意走动,且不得高声喧哗。虽然在有的人看来这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其实却表现了对运动员、裁判的尊重,也体现了观者的个人尊严。
近些年来,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网球文化愈加丰富,我国的网球文化也开始从意识、性质等多个角度,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其自身的承袭性和融合性。我国的网球文化不但承袭了我国网球历史以来的优秀内容,而且还科学的借鉴和融合了其它国家的优秀因素,并在糅合创新之后具备了独特的民族特色,逐步显现出了自身的民族特性。
(二)休闲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休闲体育的青睐开始日趋明显。休闲体育开始成为了人们对体育本质的一种回归方式。而且,近些年来网球运动的飞速发展,与网球相关的体育赛事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视野,例如:戴维斯杯赛、联合会杯赛等等,以致网球运动的影响面越来越广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而且与网球赛事的密集举行伴随出现的诸多的网球明星,也成了人们关注和追捧的热点和偶像,进而使得网球运动更具休闲性和吸引力。除此之外,网球运用文明高雅、娱乐身心、较为沟通的作用也开始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网球运动已经开始逐步的社会化和大众化,并逐步成为了人们休闲生活中常见的一部分。
(三)竞技性
网球文化的竞技性特征,主要是针对竞技网球运动而言的。竞技网球文化与其它的竞技体育文化一样,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现象。竞技网球运动更贴近人的本性,能够更彻底的表现人类最为原始和最为本质的力量以及价值,同时也更能体现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明与发展。因此,在这个角度看来,竞技网球运动为现代化、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民大众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网球文化体系。并让网球文化同样具备了竞技性的特征。
(四)大众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要求也开始逐步提升。而网球运动文明、高雅、娱乐、交往的特性与人们的追求十分契合,因此,近些年世界性的网球热开始兴起,网球运动的大众性特征开始日趋明显。
大众网球较传统的网球运动而言,更注重锻炼价值,而对速度和力量等方面的要求则不是很高,因此深得不同年龄、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喜爱。而我国的大众网球方面近些年的发展也十分明显,不但建设了大量的网球场馆,为大众网球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硬件设施,还逐步培养了一大批的网球业务过硬的教练,从而为大众网球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的人员条件,充分彰显了大众网球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也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呈现了网球文化的大众性特征。
(五)产业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将体育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而其中与网球运动相关的经济活动也成为了被广泛关注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网球产业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了体育产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高速增长的重点部分。
相对于网球发达国家的网球产业运作水平而言,我国网球产业的运作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网球文化在我国也仅仅处于萌芽的阶段。但是其它国家网球产业化的成功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学习的素材,例如:针对我国的网球人口,构建和发展一个新兴的网球市场;通过媒体的宣传推动网球运动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等等。
三、网球文化的发展趋势
(一)网球信息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网球信息文化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在网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过程中,网球信息文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和提高。
(二)网球制度文化
从网球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得知,其之所以能够多年在网球运动中独占鳌头,与其稳定而优化的制度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我国的网球运动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我国的网球文化要想取得质的飞跃,必须要研究我国网球制度文化的特色与规律,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法规制度,进而促使我国的网球文化水平得以不断的提升。
(三)网球器物文化
网球的器物文化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手段的更新,其也会不断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不断的带来的网球器物的创新,并通过网球器物的创新和进步,对网球的制度文化、信息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产生间接的影响,促进其不断的发展进步。
(四)网球精神文化
一、把好休闲娱乐性的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新闻往往被当作娱乐新闻来做,其嬉笑怒骂、诙谐幽默的表现方式,活跃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手段,满足了受众的需要,甚至吸引了许多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潜在受众。这种休闲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也成了一股潮流,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体育本身既是开放的,又是一种娱乐,在受关注的情况下炒作体育明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体育明星也会借助媒体的资源干脆做些与娱乐有关的举动,故意让受众关注,促进了体育新闻娱乐化。
姚明为电影录音,巴特尔演电影,田亮涉足娱乐圈,郭晶晶成媒体热炒的绯闻对象,龚睿娜接拍个人首部电视剧,刘翔、刘璇等多次出现在各种娱乐场合……这些媒体报道的热点看似并无关联,实则反映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最受瞩目的竞技体育正在向娱乐化的方向靠近,而部分体育明星则在有意无意之间,率先迈出了变革的第一步。
体育娱乐本一家。体育的娱乐化、产业化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之一。体育明星在其中肩负着激励、引领、推动的关键作用,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价值绝不限于几块奥运金牌或几项世界纪录那么简单。
如今,体育新闻娱乐化已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媒体在报道体育赛事和体育明星时,更加强调的是故事性、情节性、贴近性和趣味性。在赛场上,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一些意想不到的“花絮”新闻,大到赛场暴力、观众反应,小到教练选手的表情、动作。诙谐幽默的偶然事件,可以使观众在紧张激烈中感受到一丝休闲放松,使体育报道更加立体化。同时,一些“花边”新闻也受到广泛重视,诸如球员转会、教练下课、高收入、低素质等等,只要是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新闻,都可以当作体育新闻去报道。
尽管突出体育报道的娱乐性是大势所趋,但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也必须引起体育传媒把关人的高度重视,把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度”,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在新闻资源日益竞争激烈的年代,这个记者今天搞专访,那个记者明天搞“一对一”,并通过一切手段去接近采访者,让自己的报道手法、视角及领域等与众不同。体育明星与娱乐明星的联姻、情爱等,更是体育记者“狗仔心理”的催化剂。比如说,擅长和媒体打交道的刘翔就成了所有体育记者眼中的新闻资源,在多重记者的追击下,刘翔发出“做人难”的感慨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体育假新闻似有泛滥之势――内容不求真实,但求“震撼”。
2005年2月,北京某报以“越洋电话采访郎平”的对话形式,报道郎平应邀执教美国排球队之事。事实上,撰写报道的记者并未与郎平取得联系,只是通过电话从另外途径间接地获得了一些当时郎平在意大利的新闻素材,报道中的多数内容都是从其他媒体上搜集来的。用这种根本无中生有的“对话”形式来完成对市场的占有量,其造假的胆量令人匪夷所思。
同年3月,重庆某报大篇幅推出对李晶镐的独家专访。而李昌镐当时正在长沙进行春兰杯决赛,根本不可能花数小时去接受一名记者的专访而不备战。专访有模有样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专访记者”的想象力。后来此报道遭到了包括新华社等众多媒体的质疑并最终露馅。
对新闻宣传来说,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好关、把好度,体育新闻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在体育新闻宣传中,关把好了,度把好了,才能确保导向正确。树立高品位的体育精神。
二、放眼国际体育界的阔
奥运会、男足世界杯和NBA是世界上受关注度最高的三大体育竞技项目,如今体育迷的眼界早已不局限于身边的赛事和地域赛事,上述几大高关注度项目,与其处在世界上的顶尖水平是成正比的。
体育新闻主要是以报道竞技体育运动为主。而竞技运动本身就具有浓郁的跨文化、跨国界因素。竞技运动是一个集合概念,其中包含了各种运动项目。各种运动项目是由各种身体动作组合并表现出来的,如篮球是由传球、运球、投篮、移动等动作组成,体操是由奔跑、跳跃、腾空、转体、落地等动作组成。这些动作在体育理论专业术语中统称为身体动作亦身体文化。这种身体文化的最重要特征是跨文化性。即它突破了语言、民族、地域、宗教等等因素的障碍,成为“一句话都不用说”的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方式。如一场精彩的NBA篮球赛,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都能看懂,都能从球场上各种技战术的变化。从各种竞赛情境中得到愉悦的情绪释放。
其实,竞技运动的国际性特征,从当代竞技运动的组织、运动员参与国际化就可见一斑。近几十年来,各国竞技运动代表队纷纷引进外援,如欧洲足球俱乐部、NBA联赛,都有许多外国球员参加,我国运动员姚明、易建联和孙悦目前都在NBA效力。
运动员不代表自己的国家,自主选择参与国际运动竞赛的现象,丰富了竞技运动国际化的内容。体育新闻报道的就是这些跨文化的身体符号、跨文化的运动情景、跨文化的竞赛过程。体育新闻记者,主要就是活动在这些国际赛事之间,采集着始终鲜活、生动的体育新闻信息。体育新闻的国际性特征也由此而生。
三、抓住体育人物中的情
姚明不久前因伤提前告别季后赛,当他面对媒体的那一刻眼神充满迷离。对此,中国球迷可以理解――在竞技世界,运动员的身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带伤上阵现在并不提倡:刘翔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110栏金牌后,因狂喜而飞奔的那一刻永远留在了电视观众的心中,这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广大体育迷的自豪感,而刘翔自此一直成为众星捧月式的焦点人物;2001年亚洲女足锦标赛上、悉尼奥运会上勇夺银牌的中国女足雄风不再,随着高红、刘爱玲等老将的退役,铿锵玫瑰没有再次绽放,半决赛中她们便负于朝鲜队,赛后女足姑娘们及众多电视机前的观众一起潸然泪下,中国女足水平的下滑成为令人哀恸的事实……
体育新闻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道,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高情感的色彩。尤其是在受众带着明显的地域性、倾向性观看体育新闻报道的时候,随着比赛的胜负,受众喜、怒、哀、乐的体验就更加鲜明和强烈。
关键词 表象计算模型;视觉表象;体育技术教学;数字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60-02
0 引言
人在完成某种作业或解决某些问题时,主要依赖于视觉表象操作或表象过程[1],体育动作技术学习与一般文化知识学习过程不同,需要一定的视觉表象来唤起和调节学习者的行为方式,它以运动感知觉和视觉感知觉的材料为基础形成的,通过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反映技术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上的基本特征,支配自己肢体,通过随意运动再现动作的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身体练习最终形成运动技能[2]。有学者指出:形成正确的视觉表象是掌握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3]。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在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中,注重表象、注意、问题解决等因素的研究,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动机培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诸多认知心理学理论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积累传授知识、记忆巩固知识的模仿式教学范式,强调从人机交互、协作学习等角度出发,给学生充分自由,让学生发挥个性潜能、自主创新、主动建构,通过提供交互性、直观性、生动性的教与学的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但是,目前的体育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主要从动机培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角度出发进行课件设计,注重陈述性知识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却忽略了学习者在学习体育技术这一特殊知识(即程序性知识)过程中表象加工过程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Kosslyn的表象计算模型理论为指导,提出既符合学生认知过程,又具有交互性、直观性和生动性的体育技术教学设计策略,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提供一个科学、有益的探索。
1 Kosslyn的表象计算模型理论
Kosslyn等人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并结合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计算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表象计算模型理论,它是建立在高水平视觉加工基础之上的。Kosslyn的表象计算理论就是一个以系统方式进行信息转换的“黑箱”,就是要通过对所要解决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条件的分析来提供一种运算,它强调的是执行运算过程中所采用的精确步骤。Kosslyn的表象计算模型理论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视觉表象在一个叫做“视觉缓冲器”的结构中得到显示[4],它是在一种具有空间功能的特殊的空间载体,视觉表象在空间载体上的大小决定了客体表征的清晰程度。其次,空间载体的最高分辨率部分即中心部分,能够描述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各种空间关系。第三,视觉表象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表象文件和命题文件,在各种加工子系统的参与下,在短时记忆中生成已有表象。许多加工过程均使用表象文件、命题文件以及空间载体去生成、解释和转换表象。第四,由于视觉表象出现于视觉短时记忆中,而且其容量有限,所以视觉表象一旦在空间载体上生成,极易衰退[4]。
2 体育技术教学课件的设计策略
2.1 目标信息量适中策略
目标信息量适中策略是指在呈现完整运动技术信息时,要突出其基本特征的表象信息,删除细节的表象信息,使呈现目标的信息量由大变小,因为目标信息量过大会溢出空间载体的有限范围,使目标不能表象在具有最高分辨率的中央区域。因此,目标信息量大小适中有助于学生把注意集中于所学的动作环节上,避免由于给初学者呈现过多的信息,造成部分表象信息丢失,影响学生正确的动节表象的形成。例如,根据空间载体存载表征目标的特点,在制作单杠短振屈伸上动作技术教学课件时要采用两种呈现方式:
1)首先呈现动作技术特征结构。要识别一个客体,人必须区分出客体的特征特性,忽略掉无关刺激的变化。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采用Flas只呈现短振屈伸上的出浪、收腿等技术环节,给学习者建立一个基本的动作特征和拓扑关系表象,不呈现动作细节,以减少这些信息对空间载体的占用,使呈现目标信息量由大变小,使其不会溢出空间载体表征的有限范围,利于形成视觉表象;
2)其次增加动作细节信息量的呈现。当基本特征表象建立后,应当及时呈现由于动作变形或隐藏而忽略的客体的细节部分。用Flas或视频放大屈伸上动作技术的时机和方向、动作姿态、动作方向、用力时机等关键技术和动作细节,突出局部,使不易观察到的细节部分放大,增加视觉摄入的信息量,丰富已经形成的视觉表象。
2.2 目标信息呈现多维化策略
目标信息呈现多维化策略是指通过对客体的大小、方位和位置关系信息的呈现,将学习者所观察到的二维视觉物体结构整合成贮存于空间载体中的具有三维物体结构特性的心理表征,调节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Shepard等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可以表征物体的三维结构,而不仅是图形的二维特征。例如,在蛙泳技术教学课件设计中应从3个方面进行目标信息呈现。
1)空间关系呈现。可以识别客体的形状即客体是什么。可以从正、背、侧三个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视频呈现,突出蛙泳动作技术在正、背、侧三个方向上呈现出不同的信息,学习者通过建立类别关系表征来捕捉蛙泳技术的一般特征。可以更有效地阐明躯干、手、臂各相邻部分间的空间关系;
2)拓扑关系呈现。可以表明客体的那些部分是彼此相联接的,哪些部分是彼此包容的。应用多媒体渐变技术,从完整蛙泳动作技术呈现渐变到蛙泳腿或蛙泳手局部动作技术后再还原到完整蛙泳动作技术的呈现;将蛙泳腿和蛙泳手等局部动作技术同步呈现进行比较,突出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配合时机。
2.3 表象与命题表征结合策略
Kosslyn认为长时记忆中包含表象文件和命题文件两种数据结构形式[4]。表象文件包含表象怎样在空间载体中被进行表征的信息(即说明目标是什么),表象文件可以表征整个物体或者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一些表象文件规范了一个描述物体基本形状的框架表象。命题文件可以表征物体的各种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他的一个基础部分之间的关系。许多加工过程均使用表象文件、命题文件以及空间载体去生成、解释和转换表象。例如在五步助跑掷标枪动作技术教学课件设计过程中,目标的呈现方式如下:
1)先以视频或三维动画的方式呈现五步助跑掷标枪动作技术的动作要领、技术细节、动作过程,提高学习者对信息的接收量,通过表象表征方式给学习者建立一个五步助跑掷标枪的基本动作技术框架表象;
2)再以视频、语言、文字等多元化信息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把“五步助跑掷标枪”这一动作技术制作成多个慢镜头画面、静帧画面或三维动画,配以简练的语言讲解、字幕提示等进行展示与模拟,使学生能够看清投掷步、引枪、最后用力的动作细节。通过表象表征和命题表征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五步助跑掷标枪动作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技术,化解练习难点,形成完整的动作技术视觉表象。
3 结论
本文根据Kosslyn的表象计算模型理论,以表象加工过程和存载视觉表象的空间载体的特点为依据,以多媒体技术提供的交互性、直观性、生动性的教与学的环境为基础,结合体育技术教学直观性、示范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将表象理论应用到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提出了:1)呈现目标信息量大小适中;2)目标信息呈现多维化;3)表象与命题结合;4)强化视觉表象,避免表象衰退等体育技术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策略和相应的目标信息呈现方式,以期为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37-238.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