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发展新面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今在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又充满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冲突。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让乡村成为摄影人聚焦的所在。那么如何将乡村景观纳入镜头中,如何拍出彩呢?
『突出农村特点
近年来,中国农村建设发展迅速,传统的乡村景观越来越少,许多居住在村里的居民,打扮也与城里人区别不大,但仔细观察,深入其中,仍然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乡村的特点,从建筑结构、农田环境、劳作方式到民俗习惯,甚至各地的宣传标语等,都可以有所体现。而这些特点正是值得摄影人去努力拍摄的部分。
『发现与沟通
拍摄农村题材不一定非要拍摄劳作或民俗活动场面,人物肖像、文化生活、娱乐嬉戏等也都是反映农村建设及农民面貌的好题材。所以摄影人需要在村镇中多观察,多走动,同时更要与当地的村民多沟通。了解当地的一些新闻趣事,也有助于深入发现新的拍摄点。而且,沟通还可以使百姓们放下紧张的情绪,配合摄影师,拍摄到更加生动自然的瞬间。
此外,在摄影创作之后,我们应尽可能地将拍摄好的照片赠送给村民,同时要准备一份简单的肖像权授权合同,以避免照片发表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赠送照片及签订授权合同也是对被摄者的尊重。
『氛围与美感
虽然多数农村题材的照片属于纪实摄影,但是既然叫做“摄影”,就不是简单的照相记录。形式上的美感是摄影艺术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怎样将农业劳作的美体现在照片上也是农村题材摄影的重要课题。其实画面的美感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自然的就是事先观察并选择好理想的环境,设定恰当的机位和视角,寻求最佳的光影瞬间;人为的就是利用控制曝光、控制景深等前期技术手段,甚至适当地采用后期处理技术,使画面尽可能地凸显氛围,摆脱平淡,产生美感。只有具备美感,照片才更具吸引力,作品也会更易读,更耐看。
『积极向上的寓意
农村题材摄影的内容应该积极向上,力求生动、真实地反映广大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风俗文化和精神面貌。展示中国农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发生的精神生活的改变,印证从贫穷过渡到富裕,再从富裕过渡到幸福的每一个层次。从点点滴滴的影像中展现出新农村、新面貌、新生活的和谐因素,勾画出整个和谐社会全面发展的美好蓝图。
【关键词】桃花红杏花白;王志信;传承;创新
新时期民族声乐艺术首先是在演唱作品体裁的创作色彩上的变化和发展,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和享受。原始的民歌小调、山歌、号子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的要求,也不能使演唱者充分展示自己的演唱技巧,但民歌优美动听的音调素材,仍然吸引着人们。这样,依据原来短小的山歌、小调改编创作的新歌曲必定大量涌现,作曲家们借助人们熟悉的原始民歌素材,运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作曲技法,把各种无声的音符倾注在谱面上,构成新的大型声乐作品。这些优秀的新民歌声乐作品,时时闪现着原来民歌的韵致,使人听来耳目一新。著名作曲家王志信创编的《桃花红杏花白》就是比较典型的一首作品,他就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使原始民歌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相关概述
此歌曲作于1997年左右,当时正值党的召开,改革开放二十年之际,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山乡青年男女的爱情描写,表现了今天农村的新面貌。正如歌曲结尾“一片片红云飞,一阵阵暖风来”就寓意着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首歌是由两首“山西左权民歌”改编发展而成的,一首就如原始民歌《桃花红来杏花白》,其曲调短小精干,明快活泼,曲式属上下句呼应式对照结构,旋律流畅,抒情性极强,以洗练的艺术手法和简明的音乐语言塑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也正如歌曲的开头,曲调和原始民歌相比基本没有变动,这首歌就是根据这个曲调发展的开头和结尾。歌曲的中段所引用的是一首“左权开花调”《会哥哥》,这首“开花调”清新柔媚、轻盈活泼、委婉动听、节奏比较整齐,像这种三拍子的民歌并不多见,它正好与第一首民歌形成对比,作者在忠实于原民歌旋律风格和音乐色彩的基础上,巧妙地将这两首民歌“一个是慢,一个是快,一个是四拍子,一个是三拍子,”很有对比性的结合发展而成。它即保留了原始民歌的风貌,又充满了新的意蕴,使作品的内在容量和艺术境界都得到了扩充和升华。既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和时代的气息。
二、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传承详析
(一)音调的传承
左权的“开花调”是包含在左权民歌小调中的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歌词内容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大部分歌词分上下句,而上句总是以“什么”开花为起兴,下句点明主题,情感递进,感情直白,基本上已形成一种格式,因此称“开花调”。开花调由于曲调短小歌词大部分属即兴创作,可以说是见景生情,所见所闻信口成词,表现方式生动、活泼、风趣,处处闪耀着群众无穷的创造力和才华。
王志信就是以《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两首开花调为素材,并且两首原始民歌的音调都以原貌的状态呈现在旋律中,巧妙地将这两首民歌“一个是慢,一个是快,一个是四拍子,一个是三拍子,”很有对比性的结合发展而成。
(二)风格的传承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是根据两首左权民歌发展而成的,它的旋律小弯儿小味儿非常多,这正体现了山西左权民歌的特点。还有它的歌词,也时不时透着山西左权的方言。例如:“桃花来你就红来”的“就”字,在方言里就不念“jiù”,而是“zòu”;“阿个呀呀呆”的“呆”字,在这首歌里也不念“dāi”,而是“dēi”。还有“白”(bei),“开”(Kei)在这里,巧妙的引用方言土语表现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非常浓郁的左权风味和地方特色。再次,虚词、衬字更是彰显了地域特色的亮点,原始衬句“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的保留,彰显出浓郁的风格和味道,一个“啊个呀呀呆”蕴含了青年男女几多柔情、几多密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使之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三、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的创新详析
(一)歌曲内容的创新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将两首短小的左权开花调融合成为一首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的大型声乐作品。歌词内容围绕山乡小阿妹与情哥哥的爱情展开,讲述了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农村的新面貌以及成功塑造出山乡小阿妹可爱的造型,使音乐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歌曲中三段衬词“啊”的加入,不仅推动了乐思的发展,音乐动力也得以增强,情绪情感更得到了释放,不仅使作品的篇幅加长,而且歌曲内容比原始民歌更加丰富而宏达,叙事性与抒情性得以完美彰显,发展成为一部写景叙事相结合的大型爱情颂歌。
(二)歌曲结构的创新
创编歌曲《桃花红杏花白》运用多主题原则,将原始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和《会哥哥》的音调作为歌曲的音乐素材,通过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用三段体曲式构架全曲,增加了作品的篇幅,形成对比,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力。歌曲《桃花红杏花白》属于三段体(A+B+C)的曲式结构,准确地说是复三部曲式。呈示部和中部具有鲜明的对比性,而再现部是呈示部的变化重复段,是对比与重复的逻辑格式。而整个中部就是一个单三部曲式(ABA),后面的扩充部分的运动逻辑是起―承―转―合。这说明运用曲式结构变化、对比的手法,可以更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正是作曲家创造感人的音乐艺术形象的神韵所在。
(三)演唱方法的创新
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推动着人们的审美与欣赏水平。原始的民歌,小调等艺术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也不能将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得以充分展示,但优美的音调素材,依然被人们所吸引,作曲家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拓展了音域,旋律的幅度也有所伸展,歌词部分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并且有一定演唱难度与丰富的表现力,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为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演唱要求,也更适合舞台表演的需要,更好的推动民族声乐的发展。
(四)语言特色的创新
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在歌词的创作上也独具匠心,例如叠词:“窗前前”“山坡坡”“山花花”“呀呀呆”的运用,巧妙的表现出山西民歌浓郁的韵味儿。其次,虚词“啊”的频繁使用,把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发挥的淋漓尽致,歌词中妙用大量衬词:“啊个呀呀呆”“亲呀亲呀个呆呀个呆”等虚词,叠词的重复使用,强化了艺术表现力,具有浓郁的的地方特色,又表现出了男女间的细腻情感。
四、结语
王志信在对民族音乐进行传承与创新时,主张打破传统音乐创作圈子,吸收传统民族声乐养分,把民族音乐神韵融会贯通到自己的创作中,并运用不同节拍、节奏、曲式结构及调式调性的变化来进行展开、发展和创新,摆脱了一些民族音乐中的“小家子气”,从而赋予作品新的个性、气质,在发展中继承传统声乐艺术。就王志信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而言,这首歌充分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与传统民歌相比,新编民歌在创作手法,音乐特点,时代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对传唱与传承传统民歌和发扬声乐教学和演唱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沛.《中国民歌歌曲即成(山西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表式和统一内容,主要采取普查人员直接到户、到单位访问登记的办法,全面收集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情况,为研究制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二)农业普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合肥市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普查,将会查清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市实现农业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业普查的对象都有哪些?
合肥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登记对象是我市境内的农业经营户、农业经营单位、居住在农村且有确权(承包)土地的住户;填报对象是列入农业普查范围的村(居)民委员会、乡镇(街道);遥感测量对象以农作物种植地块为主,并包括其他与之相关的土地覆盖要素。涉及我市大约122个乡镇(街道)、1308个村(居)委会、125万农户和7千多个农业经营单位。
(四)农业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哪些,普查内容是什么?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普查内容包括:农业从业者情况; 土地利用和流转情况;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情况;农业现代化进展情况;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情况;粮食生产安全情况;农产品销售与农村市场建设情况;村级集体经济与资产状况;乡村治理情况;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农民生活状况;建档立卡贫困村与贫困户情况;主要农作物种植等空间分布情况等13个内容。
(五)农业普查采用什么样的普查方式?
这次普查将创新调查手段和普查方式,采用手持智能数据采集终端(PDA)、互联网直接报送、遥感测量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普查在数据采集、报送、汇总、审核等方面质量和效率。
(六)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标准时间是什么?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昨天,我们认真听取了陈兵镇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陈镇长的工作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尤其是近几年取得成绩令人鼓舞、有目共睹、实事求是,通过讨论对过去政府工作是满意的,一致认为希望继续发扬,对今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通过讨论我们大家都表示拥护和赞成,同时也表示积极发挥好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镇党委和政府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对报告中提出的“完善镇区长效管理,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的思路和要求,我们听了很振奋,很高兴,在当今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来自)一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面貌如何,能反映经济实力和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几点初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巩固和完善镇区长效管理体制。
1、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其它宣传形式,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以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誉观,做文明市民。
2、建议新镇区的管理,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围绕政府所在地是全镇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管理网络,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建立良好和应有的大豫新面貌奠定制度机制。
3、加大对街道乱摊点、乱停放、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经商、建立文明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和谐的镇区形象。
二、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1、为了更加美化镇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建议政府在新桥河西北侧,规划建设居民健身场。
2、政府在集镇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适合镇文化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化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要求。
3、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居民的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和创建新型的大豫集镇,共同创造文明、洁净的投资招商软环境。
三、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设新型集镇。
1、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制定农贸市场东南侧的垃圾场搬迁办法,解决高温季节及下雨天,蚊蝇乱飞的现状。
2、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工作量的增加,考虑适当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另外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老街和新区适当增加垃圾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垃圾池。
3、针对老街下水道时有堵塞现象的发生,部分虽然已经作过修建,但仍有一部分仍然存在不畅,在财力允许或多方筹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疏通,解决污水难排、群众意见多的矛盾。
以上建议仅是本人所见的、所想的,人民群众所盼的作了归纳,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是人民代表,深感联系选民还不够,(来自)为此表示这次会议后,加倍学习,认清形势,不断探讨基层管理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有责任支持政府,广泛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政策,提高群众“人民集镇人民管,管好集镇为人民”的认识,共同为建立和谐美貌的新大豫而努力。
昨天,我们认真听取了××镇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陈镇长的工作报告,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尤其是近几年取得成绩令人鼓舞、有目共睹、实事求是,通过讨论对过去政府工作是满意的,一致认为希望继续发扬,对今后全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力,通过讨论我们大家都表示拥护和赞成,同时也表示积极发挥好作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镇党委和政府的发展思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以实际行动参与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建设,对报告中提出的“完善镇区长效管理,切实加强镇容镇貌”的思路和要求,我们听了很振奋,很高兴,在当今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一个地方的行政中心面貌如何,能反映经济实力和体现当地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一名人民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指导思想基础上,提出几点初浅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巩固和完善镇区长效管理体制。
1、利用广播、黑板报及其它宣传形式,向居民宣传环境卫生知识,以激发广大民众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誉观,做文明市民。
2、建议新镇区的管理,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围绕政府所在地是全镇人民的政治文化中心,创新管理办法,建立管理网络,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建立良好和应有的大豫新面貌奠定制度机制。
3、加大对街道乱摊点、乱停放、乱搭建的整治力度,倡导文明经商、建立文明交通秩序、树立文明和谐的镇区形象。
二、加大镇区基础设施的投入。
1、为了更加美化镇区,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规划,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建议政府在新桥河西北侧,规划建设居民健身场。
2、政府在集镇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适合镇文化中心和中老年活动中心一体化的活动场所,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物质文化要求。
3、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居民的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其围绕“亮化、绿化、美化、净化”的四化标准要求,共同维护和创建新型的大豫集镇,共同创造文明、洁净的投资招商软环境。
三、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建设新型集镇。
1、建议政府安排相关人员现场调研,制定农贸市场东南侧的垃圾场搬迁办法,解决高温季节及下雨天,蚊蝇乱飞的现状。
2、在现有的基础上,随着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工作量的增加,考虑适当增加环卫工作人员,另外随着垃圾量的不断增加,建议老街和新区适当增加垃圾桶,创造条件规划建设垃圾池。
3、针对老街下水道时有堵塞现象的发生,部分虽然已经作过修建,但仍有一部分仍然存在不畅,在财力允许或多方筹资的前提下,进行整修、疏通,解决污水难排、群众意见多的矛盾。
以上建议仅是本人所见的、所想的,人民群众所盼的作了归纳,本人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又是人民代表,深感联系选民还不够,为此表示这次会议后,加倍学习,认清形势,不断探讨基层管理的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建立新机制,有责任支持政府,广泛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政策,提高群众“人民集镇人民管,管好集镇为人民”的认识,共同为建立和谐美貌的新大豫而努力。
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信息转换价值的时代。新闻资讯只有无限贴近读者才能够为我们的读者带来益处或者帮助,才能彰显媒体的魅力。让他们认知世界、掌握商机,抑或是解读一种生活方式,都能够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各取所需。中国数字农村网《时代中国之声》聚焦三农栏目组一直期望提供及时、有用的资讯给读者。三农资讯是一个新闻聚合的栏目,也是掌握最新三农发展趋势的窗口。
陕西长武县信息工作站启动运营
2011年9月21日,中国数字农村网长武县县站揭牌暨项目运营启动会议在长武县举行。长武县信息工作站站长郭峰在会上接受了当地政府和中国数字农村网领导颁发的信息工作站站牌,这标志着中国数字农村网“关爱三农”信息化渠道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也为长武县传统农业全面向现代化、信息化的转变开了个好头。长武县县站站长郭峰表示,从今以后他们将不断努力、积极的开展工作,为长武县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未来农业将展现全新面貌
2011年9月23日25日,“2011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这次“交易会”改变了人们对农业和农产品“长相土、加工粗”的传统印象。据了解,农业科技运用正改变这一切,未来农业将展现出全新的面貌。盆栽辣椒、巨型南瓜农产品好吃更好看: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及食品安全追溯平台,让农民可以在办公室里看苗情:丝瓜变面膜、蜂毒制药农产品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本届交易会的一大特色。“农产品满足食用是最基本的用途,随着科技水平提高,农产品用途将越来越广泛,附加值也会越来越高,这将是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安徽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调研员马燕说。(来源:国际商报)
国务院鼓励建周末直销菜场及早晚市等摊点
据新华社电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改造新建公益性菜市场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会议强调,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增加财政投入,通过投资入股、产权回购回租、公建配套等方式,改造和新建一批公益性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菜市场:在主产区、集散地和主销区升级改造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产品流通领域。对鲜活农产品市场要减免租金、摊位费、管理费等费用。落实和完善“绿色通道”,依法查处违规收费行为。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提高大中城市鲜活农产品自给率。(来源新京报)
农业部派出7个督导组赴主产区指导秋冬种工作
目前,秋粮正大面积收获,秋冬种已全面展开。近期农业部派出7个督导组,分赴14个小麦、油菜主产省开展秋冬种工作督导和技术指导。农业部要求督导组深入生产一线,重点督导落实秋冬种各项政策措施。一是良种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油菜籽临时收储、高产创建等政策落实情况。二是督促各地落实小麦、油菜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重点落实品种合理布局、深松整地、药剂拌种、播后镇压、浇冬水、病虫秋冬防治等抗灾增产技术措施。三是了解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供应及价格变化,农机具装备及作业价格变化情况。四是指导南方地区搞好冬闲田开发和南菜北运基地建设,北方地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来源:农业部网站)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村改造;发展过程;思路
前言:
城市化的扩张与城市的内生跳跃式发展是城中村形成的主要外部推动力,尤其是迅速发展的外生型城市化过程造成了土地供给的有限与城市用地无限扩张的矛盾,导致农村耕地逐渐减少,传统农业的比重日趋变小,甚至消失,但仍然还是保留“村建制”,实行村行政管理,城中村现象由此而生。随着地价飙升,全国各地的“城中村”的拆迁和改造正在快速推进。目前,主要有政府主导、村集体自行改造,以及开发商与村集体合作三种改造模式。面对当前的这种普遍情况,城中村改造应当遵循“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逐步推进”的原则。 把城中村改造驶稳妥地驶上快车道。
1.城中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现代城市中的城中村人居环境状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建筑密度、人口密度高。人口的大量集中,让城中村的原有居民看到了增加其闲置房屋以出租形式可以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在利益的驱使下,城中村的居住建筑不断增高,盲目增加,再加上规划部门管理松散,最终导致城中村建筑出现规划无序、形式混乱、建筑质量差、建筑密度大等问题。
(2)生活、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基础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城中村人居环境中的硬件配套设施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其中道路交通不够通畅,电力电讯设施负荷过大,城市给排水等管道设施设施陈旧,城市综合防灾,建筑间距,日照间距都不符合人居环境对其的需求。同时,伴随外来人口涌入,人员复杂,社会治安存在重大隐患,成为社会管理的盲区和难点。
(3)自然生态环境不复存在。居住在郊区的郊区的人们会有很大感受,在短短几年之间,村庄周围到处是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高速路的出现,高楼林立,空气浑浊,污水横流。城市的发展总在自然环境的损失为代价,社会的进步总是以物质品位的上升为前提,自然景观在城市化初期一直被忽略了。
(4)人际交往空间收缩,村庄历史文化消失。这里的交往空间指实体空间,供人们休闲、娱乐、集会的场所。由于该种场所的缺乏,一系列村庄历史文化也越来越被人们忽视,一致遗忘。西北地区农村逢年过节都会举办大型农村集体活动,社火、拜神、庙会等都是其特色文化传统,而能够举办这些大型活动最需要的就是大型公共场所,既广场。所以说由于公共场所空间的缺失,许多城中村的历史文化也在因此而被淡忘
2 充分把握“城中村”改革改造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拓展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
“城中村”土地利用率低,通过改造,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城市发展腾出新的空间。
(2) 有利于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城中村”布局杂乱,建设无序,形式土而单调。通过改造可重塑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3) 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素质
“城中村”相对封闭,基本保持农村传统生活方式,观念陈旧,管理滞后,环境脏乱差,通过改造,促其向现代城市方式转变,居住环境、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4)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伴随着城市外延式扩张的深入,内涵式城市化被提到议事日程,对人居环境及人口素质水平较低的“城中村”改造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环节,加快“城中村”的城市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真正实现城市一元发展的关键,与实现农村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紧密相关,有利于“城中村”村民真正融入城市,享受城市化的美好生活。
3 城中村改造基本思路
(1)以人为本――城市发展服务市民,不仅要对当地村民进行合理补助和安置,还要对在此居住的外来租客进行疏通与安置。第一,按照发展规划疏通外来人口至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例如各卫星城;第二,制定全面完整的拆迁补偿方案,保障所有人的知情权;第三,政府工作人员要严格执法,温和行动,严禁强拆强搬。要依据法律法规保证房东和租客的基本权利、利益、人格等,充分考虑每家每户的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摩擦。规划改造应避免对村镇历史文化的淡忘。每个村庄的发展过程中都伴随着很多历史故事,有的村庄会出现许多主要历史人物,历史遗迹等,规划改造时应针对部分历史遗迹等做出相应保护措施
(2)因地置宜DD环境、规划双结合
城中村改造要遵循合理的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律,从实际出发,根据具体的村子具体的村民,分别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适合的策略方针。在行动中,以此为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减少可以避免的阵痛。 优秀的规划设计范例是营造一种凝聚力,营造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氛围,处处为人,为人性着想,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规划设计观念。城中村改造就因应该是以居住人群为主,致力于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创造城市新面貌,使城市从无序发展步入可持续性发展阶段。
(3)与时俱进DD生活、观念同提升
生活环境和条件改造相对比较容易,通过改善福利政策、做好回迁安置工作等,让村民在生活上有保障。但思想观念是经久形成的,不易改变,所以要使得村民不仅从生活上进城而且从观念上进城,需要更大的宣传教育。提升和培养新的城市生活观念,可以通过广播以及小区文化活动等适时的进行思想观念的传扬,灌输城市生活新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形成新的城市生活理念城中村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其人居环境状况的改造。目前众多城中村改造着眼于实体建筑环境的创造。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设计应更多设计出广场、公园、绿地等交往性空间,使人在繁忙的大城市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精神享受。
(4)逐步推进DD拆迁、安置有始有终
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经常复杂繁琐甚至难以进行,归根结底,是各种矛盾的调和解决过程。矛盾的解决需要方法,也需要时间。从客观上讲,拆迁过程要逐步推进,不可能一步拆迁到位。要实行改造与拆迁安置相结合,拆迁一部分安置一部分,然后再进行下一批的拆迁与安置。逐步推进既能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时间做好安置工作,保障拆迁地区的居民得到最合理的安置;也能给拆迁地区的居民更多时间准备搬迁工作。
4 结语
综上观之,解决城中村问题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改造要有步骤、按计划、分阶段逐步实施。要在充分研究城中村的改造条件是否具备的情况下来决定优先改造对象。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逐步把市政、环卫、供电、供水、供气以及治安等纳入城市管理范畴,施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参考文献:
[1]王珏.我国“城中村”改造模式对比[J].企业导报,2014(11).
2014年全局环境宣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认真贯彻全国第七次环保大会、省环保会议及市局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环保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以“培育生态文明社会风尚”为宣传主题,抓住渭河治理、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环保专项执法检查、饮用水源地保护、大气联防联控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为全县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氛围,努力开创环保宣教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宣传舆论作用
1、围绕全国第七次环保大会确定的环保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环境宣传导向,增强舆论引导力。
2、继续加强环保宣教网络建设,结合我局环保工作实际,加大环保门户网站的维护力度,及时上传我局工作信息,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同时借助环保手机报、微博等平台,对外宣传我局工作动态,展示我县环保工作新面貌,使电子政务全面信息化。
3、紧紧围绕环保工作中心,积极开展渭河污染治理、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等重点工作新闻宣传活动。
4、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新闻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加大日常工作、中心工作、重要活动的新闻宣传和报道力度,进一步落实新闻稿件宣传报道措施,逐月按人下达写稿任务,努力提高投稿数量的质量,向《环境》、《环保工作动态》、省、市网站投稿。
二、加强社会公众宣传,积极引导公众参与
5、以2014年世界环境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科技之春”、“三下乡”等各种宣传日、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大规模宣传活动。对重大宣传活动,要注重宣传内容、宣传形式、宣传效应,以增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影响力,不断扩大环保大宣传的格局。
6、开展送环保知识到企业、到农村、到学校、到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国家、省、市有关环保政策、环保知识,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环保意识,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环保工作,充分发挥公众宣传作用。
7、继续开展“古都环保世纪行”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环保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对检查出的环境违法案件、存在的热难点问题及时跟踪报道,同时积极宣传报道一批环保先进典型,认真解决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全县联动,扩大舆论声势。
8、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绿色文明示范工程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绿色商场、绿色单位、环境友好学校等创建活动,拓展创建范围,提高创建层次,以点带面推动环境宣传教育。
9、加强对企业法人的培训,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10、认真开展好首届“环保爱心人士”评选活动的参与,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对公众的渗透力和感召力。
11、做好2014年度《中国环境报》征订任务。
三、积极推动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12、充分利用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借助“一奖促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深入宣传农村生态环保知识,不断引导群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环境宣教队伍能力建设
第一把火,烧跑了穷神
想当年,俺们村穷得一塌糊涂,我虽心有不甘,但是不知道发家道在哪儿。正当我苦寻无门呢,县上送来了远程教育。看着崭新的设备,我默念着组织部同志说的话:“发家的道儿,可都在这里呢!”组织上还能骗俺?有了远教,小尤村的天啊,就要亮了。
那段日子,俺是没白没黑地守在站点,一心从平台上寻找把俺们村穷神送走的高招儿。乡亲们不理解俺:“老常不干正经事,就琢磨啥‘远程教育’。”可俺却不信邪,终于,一条“盐碱地改良技术”的课件让俺如获至宝――村东南那两千亩无人耕种的盐碱地就是个大聚宝盆啊!
俺把这主意一说,穷够了的乡亲们虽然有些疑惑,但俺拍胸脯担保:“远教不会骗人,都是实打实。”大伙儿也就不再犹豫了。于是,全村苦干了大半年,终于把两千亩盐碱地变成了肥沃的耕田。要知道原本村里才一千亩地啊,一下多了两倍的耕地,俺们村一下就脱贫了!村民们也开始对远教服气了,都说:“俺们村的穷神是被远教赶跑的!”
第二把火,烧尽了歪风
日子过起来了,俺又琢磨要让远教干更多的事。俺们村的养羊户总把自己的羊往别村的地里赶,闹得邻村很有意见。俺就想,要让远教扭转这股子歪风。于是,俺把全村十几个养羊大户都请到站点,由县远程办聘请县农业局专家为他们讲解羊群啃食对庄稼的危害。这些羊倌儿第一次在投影上看到被羊糟蹋过的庄稼减产甚至绝产的凄凉样子,脸被臊红了!从那以后,他们放羊时注意了许多。
看到歪风被治住了,俺却没完全放心。这毕竟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得扭转饲养方式。于是,俺再一次把养羊户们请到站点,放起了《家畜舍饲圈养》课件,同时又在村边建起了养殖基地。这下全村的养羊户彻底告别了粗放散养,再也没有羊跑到邻村去祸害庄稼了。
邻村的几千亩小麦从羊嘴下逃了生,这下可把他们乐够呛,周围三个村的群众还敲锣打鼓地给俺们送来了锦旗。俺们村的养羊户也真诚地道了歉。看到大家伙儿乐呵呵的样,俺觉得这把火真是烧尽了以往的歪风邪气。
第三把火,烧出了新貌
以往俺走南闯北,见过很多美丽的村庄,再回头看看小尤村,就愁得觉都睡不着。可谁叫当时穷呢?如今手头有钱了,这下可得好好弄弄咱小尤村了。俺联系了县远程办,把凡是和新农村建设相关的课件都要来了,让全村都认认真真地看。看完后,大家都说:“一样的村子,凭啥咱看着这么落后?”人心一齐,准备移泰山了。
俺们全村上下齐努力,先是修路,后安路灯,还新盖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这下村子漂亮了不说,一到农闲时候,男女老幼还不约而同地来到文化活动中心,看书、下棋、唱歌、健身……热闹得很。所有人都说:“小尤村是真变美了!”
2008年5月以来,我局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建设厅的指导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在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乡规划工作,不断拓展城市规划工作新领域,开拓城市规划工作新思路,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解放思想、积极履职、开拓创新、夯实基础,全面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围绕构建大框架城市的发展战略,致力提供优质高效的规划服务,着力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2、在城市规划审批上,强化了规范管理。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一书两证”审批核发制度,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完善了规划建筑方案审批制度,在方案审核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是严格规范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出具,规定了用地性质、建筑退让、绿地指标、配套公建、开发强度等内容,对地块总平面图的方案设计作出了具有了约束力的引领,有力地改善了小区面貌和市民的居住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美化。二是认真核准地块总平面图的经济技术指标,使之符合规划设计条件;认真审核建筑施工图,使之符合核准总平面图,做到了用科学的数据实施规划管理。去年以来,我们共召开专家评审会22次,对每一个规划方案都反复探讨,不断完善,力求规划方案更科学、更合理。三是强化规划批前公示。要求建设单位和个人将地块总平面图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便于 二、打牢提升执政能力的素质基础,立严强化规划效能的履责规矩,守紧坚持廉洁从政的法纪底线
去年以来,我局上下坚决按照市委提出的“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严格要求,以“城市建设年”和“优化政务环境年”为活动载体,努力强化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大局意识,积极推进“四大一新”战略部署,为早日实现##成为独具特色的经济小巨人的宏伟目标,作出##规划人应有的贡献。
一是从打牢提升执政能力的素质基础着眼,进一步强化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倡导的多读书、做学习型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局党组成员争做学习的表率,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加深理解了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三保一弘扬”的重大意义,深化了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城乡规划法》,并将上述学习成果较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指导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夏埠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鹰雄大道片区规划的编制,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我局一位局党组成员积极参与全省“问计”活动撰写的文章被省问计办摘编入快报,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转办批示,还获全省“问计”活动优秀建言二等奖。与此同时,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还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扎实开展了对《城乡规划法》等有关内容的学习研讨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是从立严强化规划效能的履责规矩着手,进一步优化局领导决策机制及规划管理机制。一年来,局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理念有机地融合于城市规划项目的编制、评审、实施和监督的有关环节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决策机制、审批程序和管理流程,先后出台了《市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规程》、《市城乡规划听证制度》和《市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管办法》等规定,从而促使我市城乡规划摆脱了管理无序、监控乏力的局面,步入城乡规划效能不断提升的良性轨道。在开展“优化政务环境年”的活动中,我们针对局机关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干部精神不振、工作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和重点整改。“以四个满意”为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优化了政务环境。
三是从守紧坚持廉洁从政的法纪底线着力,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依法行政的举措。去年我们以构建惩防体系为抓手,针对市检查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领导班子成员加大力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突出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导向作用,把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与分管工作目标纳入整体考核评价体系,把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教育作为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抓不懈。我们还以市委通报的三起事件为反面教材,对干部职工进行举一反三的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我们结合行业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积极缩减审批项目,科学确定审批时间,确保优质服务,对容易滋生行业腐败的有关环节,加大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牢固树立服务中心的大局意识,着力提升破解难题的操作能力,积极完成市里布置的各项任务
1、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一直站在构建和谐平安##、促进农村发展的政治高度,坚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在推进余江县锦江镇七都村委会林家村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并积极主动引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使村级经济有了新发展、全村环境有了新面貌、管理有了新进步、农民素质有了新提高。我局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今年我们挂点村是贵溪市余家乡球源村下徐村小组。目前,该村新农村建设正按照有关标准要求,稳步推进,同时我们还为市领导新农村建设挂点村无偿完成了多个新农村规划设计。
2、尽心尽力联建共创。一是坚持每天上路巡查,向包干路段的经营业主、市民宣传“门前三包”责任制,经常性地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劝导不文明行为,“门前三包”责任制签订达100%;二是设制临时告示牌和临时工作点,公布工作人员的姓名、电话,便于经营业主和市民联系、监督;三是切实排忧解难,帮助解决包干路段一处污水直排路面严重影响环境卫生和市民行走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路段业主和居民的肯定。在市迎创办组织的月度考评中,我局多次取得了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4、全力抓好综治维稳工作。社会治安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已经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型农民,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曾就“谁来种地”的问题进行专门阐述,他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其关键在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党和国家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
1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外延
将新型农民与职业农民结合起来,即为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民适应了农民劳动力结构的调整,而职业农民则是现代农业的主体,笼统来讲,就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阶层,这部分群体在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还能够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相应的服务。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要能够充分进入市场,使收益最大化,所谓职业,强调的是身份的稳定性,即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作为终身职业,再就是要有一定的现代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更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1]。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已经成为“四化”同步的短腿,信息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农业现代化却还处在成长阶段,严重限制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根本上来讲,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构建职业农民队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战略需求[2]。
2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策略
2.1重视农村基础教育,转变农民传统观念
从整体和长远来看,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的关键,为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扩大现有农业院校的招生规模,加大涉农专业的比重。在降低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门槛的同时,还要注重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让其认识到农民是一项光荣的职业,增强对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从而调动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将农民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要普遍具备农村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以及产权等意识,可以通过播放反映“三农”新面貌的影视剧以及文化团体下乡演出、农业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其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经营观念。
2.2扩大职业农民群体,营造良好培训环境
新型职业农民的来源并不仅仅局限在农村,城镇人才也可以进入农业领域,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现阶段,要想扩大职业农民群体,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限制,实现城乡的双向互动,补充农业人力资源缺口。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必须保持同步,只有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并融入城镇,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同时也能够给城镇人才进入农村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3]。无论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还是引进城镇人才,要想使二者能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如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就业跟踪服务于维权机制以及健全政策鼓励与扶持机制,一方面要调动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培训工作的盲目性,真正能够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
2.3启动培育试点工程,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形成长效发展机制,在此建议以启动相关试点工程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农业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建设,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政府专项资金的注入,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应以建立农民公益性培训制度为目标,重视农村的教育改革,构建我国现代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将农民学历与培训结合起来、农村职教与普教成教相互渗透、农业推广系统与信息化教育相互合作,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可持续开展。3结语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强调的是农民身份的职业转变和专业转变,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体,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意义重大,已经成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发展战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越寒 王晔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农业杂志社
【关键词】 乡村规划;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3-032-02
Improve rural planning by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ought
【Abstract】 Rural planning is based on local natural resources, population, economy, industry, agriculture and other fields, conduct scientific arrangement,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in planned, targeted promotion, content,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purpose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long-term goals, short-term objectives and achieve the goals of specific measures. To study and solve rural planning problems is to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development among region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lanc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adhere to the forefro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plann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ought
乡村是指农村乡集镇之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它有别于城镇,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其规划也有特殊性。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搞好乡村规划。
全市县以下建制镇和乡村建成区面积8805.01公顷,建成区户籍人员645140万人,建成区暂住人口149913人;村庄现状用地面积17732.33公顷,户籍人口2090280人,暂住人口27186人。2008年未行政村27186个,自然村6587个,其中,200人以下的3438个,200人至600人2330个,600人至1000人380个,1000人以上的62个。去年我市有规划的行政村115个,有规划的自然村个数69个,投入268.40万元,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23个村。为统筹城乡发展,用科学发展观和现行的《城乡规划法》法律体系搞好乡村规划,是贫困山区探索村庄规划,农民看得懂、村委用得着、政府管得住的必经之路。
1编制村庄规划原则内容
1.1编制村庄规划要因地制宜。而涉及乡村规划的国家级法规《城乡规划法》和规章《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镇规划标准》。按照这两个标准的指导,乡村规划一般应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市也通常是按照村镇规划标准进行编制。在山区应坚持“就地、就近、分散”的原则,编制深度上也应因村制宜。对于布局高度分散、无30户以上聚居点的,可只达到示意图的深度;对于布局相对集中、有30户以上聚居点的,应按法定要求编制。今年各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村民委员会抓紧编制村庄规划的自然村个数69个。
1.2编制村庄规划要重点突出以下内容。一是明确主要居民点的布局与规模,提出村民安置方案,以及需在本村外安置的村民数量与安置方式建议。二是落实受灾农户安全可靠的建房宅基地选址,确有必要的,同时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是统筹安排主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农业生产设施项目及布局和规模,估算投资需求并提出建设时序与资金筹措建议。此外,对于因安全、生计、用地等原因村庄确需整体搬迁的,要进行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并严格按标准和程序报批。
1.3深化村庄规划管理机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基本要求,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进展,科学编制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村庄规划编制内容。要不断完善村镇规划管理制度,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发放,方便农民办事。
2村庄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意味着城乡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还要兼顾乡村,要实现“城乡统筹”。今年将完成2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给规划行业带来了一次变革。
构建多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关于城乡统筹,村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为确保村庄规划的顺利开展,全市应成立村庄规划编制协调小组编制市域城乡体系规划,指导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县区要组织乡镇编制镇乡总体规划,以此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如巴州区成立一个由规划、国土、农业、农委组成的村庄规划工作小组,为各乡村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并负责柏林村、塘坝村、保丰村人居环境治理规划编制、审查等各项工作的跟踪、协调、督促和检查。在去年完成27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完成100个。
城市与农村不能割裂开来,要统筹考虑,否则就会造成城乡结合部布局混乱、农村发展落后,城乡二元化结构更加明显,农村发展的滞后也会严重冲击和影响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就无从谈起。”规划不能就“城市”论“规划”,应该是就“城乡”论“规划”。《城乡规划法》的最重要的一个亮点就是强调“城乡统筹”。意味着规划的内涵和任务发生变化,新的城乡规划,要研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教育及社会保障体系等等。
早在2004年,中央就提出了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和自然科学发展,它对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底巴中市将完成50%编制工作。去年1月1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要求城乡规划不仅要考虑城市还要兼顾乡村,要城乡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的村容整洁。
巴中市在新一轮的城乡总体规划(2010~2020)的编制中,已将城乡统筹发展、村庄建设作为总体战略阶段的研究专题之一。市县总体规划修编的编制阶段,也将提出城乡统筹发展,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管理策略。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实施不同的规划管理策略,通过发展控制,避免新的城中村的出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3村庄规划应体现实用性
巴中市原有约2325个行政村(包括行政村管辖的自然村)分布在1区3个县的188个乡镇。由于地处不同区位,其建设发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对此,不能简单地用城市规划的手法来撤并。规划农村,农村规划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模式。根据巴中市制定的《巴中市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工作实施办法》,巴中的村庄规划内容分为村庄布点规划、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三部分。根据不同的类型,规划部门进而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不同的村庄规划技术导则,将全市村庄分为发展型、保留型、搬迁型三种类型。如南江子库村,平昌龙泉村,杨柏仙人巅村,巴州区柏林村、塘坝村。村庄规划的内容与其遍地开花,不如集中力量研究好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办好一件事,谋划一个发展思路,解决好一个问题,具体归纳为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①一个目标:如柏林村和谐农村建设,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发展)和人与人的和谐(文明的提高)。②一个中心任务:如子库村经济发展,抓住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农家乐的餐饮接待业。③一条主导产业链:如杨柏村、仙人巅村绿色农业延伸产业(农业产品浅加工、绿色服务业)。④)一个窗口:如塘坝村能够反映自然生态及丰富资源的窗口,通过一个重新整合的村落风貌,来表达这个窗口的形象。⑤一种新面貌:平昌龙泉村,清江镇的柏林村、塘坝村、保丰村新的物质环境与精神面貌;物质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美化、生活物质内容的丰富,精神面貌包括人的满足感增加、对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大巴山是欠发达地区有诸多制约发展的欠发达因素存在,但其村庄规划却不应是“欠发达”的。该地区的柏林村村庄规划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产业基础、民俗风情和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在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环境利用和资源开发各方面都可舒展地方特性、挖掘传统文化,创造具有鲜明山乡村特色和浓郁乡土文化氛围的村庄规划。
4编制村庄规划目的
为了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巴中市编写了《巴中市村庄规划编制细则》,明确村庄规划应注重体现以下三点:
农民看得懂的规划:规划成果的图文表达方式应力求简明扼要、规范、平实、通俗易懂,充分体现村民的意愿,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人、作主体、唱主角,确保广大村民关心规划、理解规划、支持规划。
村委用得着的规划:规划要符合本地实际、体现村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可直接指导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善科教文体医疗设施。
政府管得住的规划: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村庄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实施规划管理的操作依据,是统筹城乡发展,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切实可行,真正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市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支持、协调、指导和监督,及时帮助解决规划编制中可能遇到的基础资料不全、技术要求把握不准、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督促各县(区)按进度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2020年底巴中市将完成90%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