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6: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前提。为进一步规范物资管理工作,根据《北京铁路局物资管理办法》,结合北京工电大修段机构调整整合情况及施工生产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制定了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管理系列办法,包括《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管理办法》、《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采购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验收管理实施细则》、《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储备管理实施细则》等12个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细化。例如,《北京工电大修段物资验收管理实施细则》中,除了对物资数量、质量验收标准做出具体规定外,对影响大修施工的重要物资,包括钢轨、轨枕、鱼尾板、弹条、轨距挡板、橡胶垫板、钢材、水泥、电源屏、微机连锁设备、信号电缆、转辙机等主要物资做出了详细的验收说明,确保物资供应质量。系列办法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规范全段物资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2014年,北京铁路局将工电大修段天津桥隧车间丰沙线67km棚洞施工现场作为北京铁路局“标准化文明工地”试点,以此为契机,段物资部门根据“标准化文明工地”达标要求及桥隧施工用料特点,修订制定了《现场物资管理办法》、《周转料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班组物资管理标准》等,为规范现场物资管理奠定了基础。
2.创新计划管理方式,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基础和先导,及时准确地编制物资计划是确保物资供应、实现降低成本的前提和必要条件。2010年,随着铁路机构改革的深化,北京工电大修段由原来的工电大修处更名为“北京工电大修段”,原来的7个段改为9个车间,物资采购管理权限也由车间上移段物资科,物资计划员从原车间材料主管或骨干人员中选用。由于各车间生产性质不同,且专业性强,对主要物资消耗种类不同,因此,机构调整后计划员对其他车间生产情况、物资消耗规律等不熟悉,按物资分类进行管理,易造成短期内物资供不应求影响施工生产或供大于求造成物资积压浪费。为此,北京工电大修段领导转变思维方式,对下(车间)由以往的“分类”管理改为“分块”管理,即依据工作量大小,一个计划员负责一个或两个车间物资计划。计划员对所管车间生产任务、物资消耗规律基本掌握,对物资计划供应做到提前预想、提前安排;对上(路局物资处)按科目(或称“条”)管理,钢轨、轨枕、线路配件、电务器材分别由专人负责向路局提报申请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通过这种“条”“块”结合管理方式,实现了物资计划供应无缝对接,避免了过渡期对物资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3.创新物资采购管理,降低成本支出费用
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支出的关口,能不能把好这个关口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北京工电大修段在实现物资归口管理的基础上,加大站段自购物资管控力度,即局管物资统一上报计划,由路局组织供应;站段自购物资品种繁杂、零星采购次数频繁,物资采购难以形成规模,不能满足招投标条件,因此,比价、限价采购制度为核心的物资采购管理便成为物资采购的主流模式。比价采购,是年初开工前,邀请各供应商对所供物资进行报价,由段物资采购小组通过综合对比确定供应商。其中,物资的供应质量和价格、采购的中间费用、售后服务、供货商的信誉及货款的承付方式等是采购对比的要素。简单而言,就是“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同等服务比信誉”,通过对各要素进行综合比对,实现“物美价廉”的目标。限价采购是比价采购的一种延伸,物资部门根据施工预算,在深入调查物资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拟定企业所能接受的物资价格上限或具体数额,物资采购小组人员与供应商经多轮谈判协商确定最终价格,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定价。比价、限价采购方式增加了物资采购透明度,避免了暗箱操作。2014年,北京工电大修段自购物资3363万元,通过比价、限价采购节支155万元,物资采购节支率达到4.6%,超额完成了路局规定的不低于3%的指标,为全段节支降耗、降低成本支出做出了积极贡献。
4.创新物资仓储管理,加速流动资金周转
在物资相对紧缺的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储备是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生产物资的积压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仓储费用,而且无限量地购买物资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艰难,超额的物资储备让众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现代物资储备管理要求企业在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和扩大再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ABC分析法,也称为“重点管理法”,是对事物进行统计综合、排列分类,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重点进行管理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是调整企业库存结构、盘活超储积压物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储备资金占用的有效方法。北京工电大修段根据对历年物资消耗资料的统计分析、排列分类,将全段常用的3400余种物资按需用量大小、占用资金多少、对生产的重要程度,以及采购难易程度,分为A、B、C3类。把品种虽少,但占用资金多、对生产起关键和重要作用、采购较难的物资,如钢轨、轨枕、线上料、进口焊机配件等归为A类;把品种虽多,但占用资金少、采购较易的长线物资,如一般料、配件归为C类;把处于中间状态的物资,如钢材、水泥、电务料、燃料等归为B类。对A类物资在订货批量、进货时间和库存储备方面采用定时定量供应,实行重点管理,严格控制库存;对C类物资采用较简便的方法进行管理,一般是随用随买,“一进一出”,实行“零库存”;对B类物资进行一般控制,保持合理周转库存或“零库存”。同时,对物资储备量实施实时监控,每季度末对库存结构进行分析,预防超储积压现象的发生,并及时将储备情况向管理层上报。若出现物资超储、积压现象,则采取代用、调拨、交换、协商退货等方法解决处理。采用ABC分类管理物资的方法,对保证施工生产、优化库存结构、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北京工电大修段完成物资供应额35539万元,存货平均余额2680万元,存货周转天数仅为27天,大大提高了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5.创新现场物资管理,降低物资消耗
物资使用过程的管理是降耗提效的关键,现场物资在使用过程中损失浪费直接影响工程成本。现场物资管理是站段物资管理的薄弱环节,必须创新管理办法,加大管理力度。一是严格执行定(限)额发料制。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严格按定额发料、按计划数量发料,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消耗环节出现浪费现象的几率。其次,合理使用物资,提倡合理套裁、节约代用、以旧代新等手段节约物资,控制物资在使用过程中的损失浪费;二是实行有权领料人制度,谁领料谁负责物资的安全。对主要物资和一些重要物资实行“跟踪管理”,对民用物资严格卡控,有效控制物资使用过程中的丢失;三是做好物资回收工作。工程完毕,及时派专人清点剩余物资,办理退库,冲减工程成本,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四是加大检查指导力度。指派专业包保干部每月下车间检查指导,督促车间、班组严格执行现场物资管理办法,做到用料有计划、领料有定额、进料有登记、支出有去向、存料有范围、储备有定量、期末有盘点,认真填写收料、发料(用料)记录,特别是做好行车关键物资的发放、使用记录,确保物资的来源与去向能够全过程准确追溯,使现场物资管理逐步规范化、标准化,有效降低物资消耗。
6.积极推广应用铁路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一、当前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采购方式传统,不能满足当今信息化及降本增效的要求。传统的采购方式主要有招标、比价、建立长期合作方式等。但传统招标存在操作周期长,效率较低,动作成本高的缺点。
2.采购方式与综合成本存在矛盾。目前煤炭企业主要采用招标、比价两种方式进行采购,应该说这两种采购方式有着它的科学性和效益性。但这两种采购方式却都存在着过多关注短期收益的问题,即单笔价格看似较低,却使后期使用综合成本较高。
3.采购腐败现象难以杜绝。以我国某大型矿业集团为例,过去两年查处的48起经济案件中,仅物资采购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就达17起,占整个经济案件的35%。如收受供货商“回扣”一直是令企业头疼却又难以解决的采购腐败问题,其余采购腐败现象还有:故意泄露商业机密、倾向性采购、虚列采购、押金抵物(采购人员与财会人员勾结,向客户收回保证金抵作材料采购入账,最终将钱具为己有)、有单无货、涂改发票等,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
4.采购计划编制不周详、不准确。一是基层单位对采购的物资未作具体说明,致使采购部门无法操作,影响采购质量,这类问题在电气设备、机电设备、专用工具等方面的采购尤为明显;二是未对采购项目及物资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致使采购预算偏离市场导向;三是临时安排采购的多,部分基层单位有意无意地推迟采购计划的上报,留给采购部门编制预算的时间少,有的甚至以生产受到影响相要挟要求自行采购,致使零星采购多,小额采购多,重复采购多。
二、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学习台塑管理经验,推广电子商务采购。通过互联网中采购信息平台的建立,把企业采购的各项制度、物资需求信息、询报价信息、审批信息、合同信息都固化并保存在系统中,每个供应商只要进入这个平台,都可以看到当前企业的招标公告。如果要招投标,只要下载询价单和申购规范等数据,填上报价,通过网络上传,采购单位收到报价后,便会在截止日期统一开标、比价,这一切都是电脑自动完成的,一旦数据出现异常,电脑会自动报警。而采购单位各级经过授权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调阅、查询、分析,并实现采购数据的永久追溯。这样不但能有效地避免招标过程中人为的因素作用,减少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提高采购效率,减少用人,也可以促进各项采购成本明显降低。
2.加快采购规范化建设,推行“阳光采购”。 一是积极完善和创新采购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实施细则》、《采购人员岗位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仓库管理制度》等办法和细则;建立和完善供应、财务、监察、审计等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和“采购、验收、付款”三权分离的制约机制、加大对重点岗位的负责人和采购人员实行轮岗制度;加快推行招标文件规范文本和合同示范文本等。二是加大公开力度,推行“阳光采购”。做到采购立项公开、招标程序公开、验收付款公开、监督部门职责监督电话公开等“四公开”,从程序上保证采购内容、采购环节、采购结果等采购全程公开透明的阳光机制。三是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从采购计划制订开始,到采购物资的使用结束,包括计划、市场调查、询价、招标、验收、付款和发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确保采购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实施廉洁风险防范管理,抓好动态考核管理。在抓好开展风险排查与评估、确定流程图及防控表、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运用廉洁风险防范管理PDCA[计划(Plan)、执行(Do)、考核(Check)、修正(Action)]的良性循环,促进物资采购考核管理水理提升。一是计划阶段,主要任务是查找风险点和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二是执行阶段,主要任务是针对不同风险,依托风险防范体系,实施计划阶段制定的风险防范措施,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三是考核阶段,主要任务是按照廉洁风险防范管理的考核标准,以基层单位自查、重点单位抽查的方式,对风险防范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核评估。四是修正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综合考核评估结果,奖优惩劣,纠正存在的问题,改进风险防范措施,优化工作目标,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启动下一个循环。
1.1原来的物资供应中心组织结构
在2012年以前,贵阳供电局的物资部门为物资供应中心,是科级车间,按工作分工分为3个班组,计划采购班、保管班、综合班。计划采购班负责全局所有各类所需物资的采购工作,包括签订合同、催运催交、支付货款、供应商管理、工程结算及所有环节中的协调工作;保管班负责物资保管、物资出入库管理和人库检验等工作;综合班负责生产外的其他工作管理。这样的工作分工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不足的一面,工作重心过于集中、工作权重过于偏移、个别班组工作任务过重、其他班组重视不够等等问题不断涌现。
1.2 目前责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组织机构
2012年贵阳供电局将原来的物资供应中心更名为物流服务中心,升级为处级部门,成立了四个科室:计划采购科、履约品控科、物流配送科、综合科,并将整个物资管理工作划分到了4个科室,每个科室都有负责相关的物资管理工作,不再是一个科室全权负责到底,新的分工带来了新的面貌D.
1.3 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职责
地市级供电局的物资部门,是本单位物资管理的归口职能部门和物流服务部门,其中计划采购科的职能是:
(1) 对一、二级物资,负责配合实施物资集中采购工作计划;负责本单位物资需求预测计划的管理、上报以及需求计划的汇总、组织审查和上报工作;负责审核县区级供电企业报送的物资需求计划和资金计划,汇总并上报;负责实施本单位和所属县区级供电企业物资利库需求计划的调拨工作;负责制定本单位物资采购资金计划,并上报;负责统计、分析物资采购供应信息;负责签订合同及完成审定流程后交与履约品控科。
(2) 非一、二级物资,单项物资金额在5万元及以上的负责物资合同和履约管理,货款支付;负责实施本单位和所属县区级供电企业物资利库的调拨工作;负责物资品质控制和监造管理以及配合公司有关抽检、监造工作。单项物资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负责参照省公司零星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1.4 省公司对贵阳供电局需求计划管理的要求
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计划采购科的需求计划管理严格按照省公司管理办法执行。
(1) 遵循“加强预测、提前介人、分级管理、准确需求”的原则。
(2) 物资分为项目物资(包括基建工程、大修技改工程)与非项目物资(包括备品备件、应急物资、低值易耗品、工器具、应急物资等)两大类。
(3) 项目物资:采取及时管理办法(JIT),按照把握项目进度流程管理,以零库存、实现供应链战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的,订货要求准确需求和准确采购’采取供应商直送为主,干线运输的配送策略。
(4) 非项目物资:采取材料需求计划(MRP),按照净需求计算流程管理,要求保持一定库存,定额配置、动态补充,追求效率优先原则,采取自取、物资部门或第三方物流配送,配置急救包和应急配送等策略。
(5) 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是指对物资需求计划的预测、编制、审批、执行、检查等全过程的管理,具体执行《贵州电网公司物资计划管理实施细则》。
1.5 省公司对责阳供电局物资采购管理的要求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计划采购科的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按照省公司管理办法执行。
(1) 各级采购活动,须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相关规章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
(2) 局物资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和分级管理,执行贵州电网公司统一的采购策略、采购标准、工作流程、采购平台管理,提高设备质量和采购工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实现规模效益。南方电网公司一级采购目录及贵州电网公司二级采购目录以外的物资,由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计划采购科负责依据贵阳供电局招标中心下达的中标结果组织采购。
(3) 基于不同的物资需求特性制订不同的采购方案。
2.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亮点
2.1重组机构、专业分工、强化管理
全新的分工,强调了需求计划管理的重要性,让计划采购科从繁冗的低水平具体事务和日复一日的简单操作中解脱出来,调整工作重心,强化过去忽视了的管理控制,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物资需求规律和供应市场形势,改变原来对供应商缺乏深人了解及对合同执行过程缺乏有力控制等方面的力不从心,即强化了需求分析、市场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和过程控制等专业化管理职能;二是打破了物资采购的核心权力过分集中于一个科室(岗位),改变了采购工作质量和水平完全依赖于个体觉悟和能力高低的状况。
2.2改变工作重心,加强需求管理
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计划采购科改变工作重心,加强需求管理,努力配合网公司和省公司的集中统一采购工作。通过对需求计划的加强管理,截至2013年低,贵阳供电局需求计划准确率已达到99%,离需求计划准确率100%的目标值不远,但仍有一段距离,需进一步提高需求计划申报准确率。
2.3 构建集中统一的采购管理体制
随着网公司、省公司的集中统一采购体制的不断实施和完善,体现出了集中统一采购的优越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能有效的缩减供应商数量,供应商的保供能力明显增强,为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贵阳供电局在对局自主采购的这类物资也实行了集中统一采购管理体制和分级管理,同样体现出了集中统一采购的优越性,提髙了贵阳供电局对供应商的管理。
3.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 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计划采购科的全体科员要统一思想,接受先进理念,摈弃传统观念,改变工作重心,努力在《贵阳供电局管理提升活动实施方案》的“工作实施阶段”要求的时间里学习、理解、接受这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推进、优化、创新这些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快速使贵阳供电局的采购管理工作由业务操作型向管理控制型转变。
(2) 贵阳供电局物流服务中心计划采购科现在的重点工作是管理控制,工作的重心是物资需求计划管理,而不再是采购,主要是物资需求研究,供应市场分析,是对物资需求计划的管理控制,这些方面在过去是被严重忽视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现场管理
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和物资储备等多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企业的生产运营造成不良影响。文章主要对物资的采购和现场管理进行了简述。
1.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电力建设企业的有关供应商供给机制不够完善
在执行采购任务的过程中,还出现着相关责任人的任务不清楚,待审查的内容相互交错重叠等一些不够规范的现象,由此带来了电力建设企业在物资采购工作在相互配合和管理上的一些严重的问题,从而直接降低了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的工作效率。同时电力建设企业物资采购由部分负责人直接采购或者由单独参加采购的人员决定,因此存在了采购人员和供货商的关系密切,造成了和物资部门配合不协调。例如在物资采购任务过程中,采购方需要同许多部门等多方面决策同意,如果缺少了其中的一步,企业的采购就不能够很好的完成。另外一方面,在电力建设企业物资采购中,没有能够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了采购的物资质量不高,而价格高,售后差等问题。
1.2电力企业采购定价机制运作不健全
电力建设企业物资采购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对相关供应商的选择过程。在采购时,有许多关于定价方面的活动,所以就需要采购人员对市场价格和供应商作出正确的判定标准和完善的采购方案。然而,对大多数采购人员来说,这是很困难的,所以必然会存在些采购会不健全等潜在的问题。同时在企业召开月总结会议中,企业会很据采购价格的波动幅度作出对有关供应商的选择。这样,根据有关采购物资的热值论价,就会使得供应商争着去供给那些热值性价比高的物资,然而对于很多的电力企业而言,都会导致相关的采购部门出现对于供应商的选择的偏差和波动性误差,从而也就导致采购部门不能形成完善的采购机制,使得采购定价机制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2.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建议
2.1健全物资采购的规章制度
明确物资采购机构的职能范围。弄清企业采购业务的工作职责,对物资采购的实施、质量的检验、资金的动态管理、采购的监督控制、综合考核等职能进行划分,明确这些职能的主管部门和它们应负的职责。做到机构到位、职能到位、管理到位。实现采购权、验收权、保管权的分立。遵循物资采购的四条原则,即质量第一,价格最优,服务最好,信誉最佳的原则。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制定价格管理办法、招标管理办法、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根据所需物资的特点确定采购方式。实行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协商询价采购。对新供应商进入应建立严密的准入制度和定期评估制度。
2.2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定额和物资供应计划
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开展前提是编制和实现物资供应计划,供应计划一般要包含如下两个依据:一是物资消耗与储备定额,这同时也是具体核算各种物资需要量的重要依据。二是上级下达的生产、基建计划以及电力企业自行安排的生产、基建计划。电力企业制定物资定额之前,要遵循四个原则。一是要具有代表性,并且准确可靠,这就需要依靠日常积累丰富的定额资料以及准确的统计报表等作为支撑;二是积极稳妥,先进可行,以此来实现对生产基建工作的正确指导和良好促进作用;一是物资定额的编制要完备齐全,主要物资材料和辅助物资材料的相关信息都要涉及到,同时,不仅要有单项定额,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综合定额;四是要充分发动电力企业全体职工的工作能动性,不仅要组织车间、班组自下而上地进行,而且还要与设计部门、计划部门、技术部门形成密切配合。此外,电力企业物资储备定额一般会包括经常性储备定额,保险储备定额和季节性储备定额三大类,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计划时要对上述三者进行全盘考虑,不可遗漏。
2.3合理选择物资采购方式
设立计算机采购、验收台账,建立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材料采购、供应、纪检、审计等部门要将本企业所需物资按品种分类,将价格质量标准、验收、领用情况及供应厂商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局域网。这样,既可随时了解材料需求、质量、价格等情况,节省人力物力,又可防止人为操作的不规范。大型工程及大额采购宜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制度。采购实体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拟购商品的品牌、数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多次谈判,最终买到符合预期要求,甚至超出用户预期的商品。这样,就可以基本上避免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现象,降低企业成本。
2.4实施物资采购管理现代化
电力企业要广泛推广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物资采购管理的运用,建立精干高效的物资采购管理机构,建立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系统,履盖物资管理各环节,对物资定额、计划、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帐目管理、统计报表以及设备材料的产、供、配送、采购、加工渠道、价格体系等物资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资料贮存与检索,不断提高物资采购管理水平。
3.电力物资现场管理建议
3.1严把物资验收入库关
货物到达后,由验收组成员根据货运单、装箱单、购货发票及采购合同等相互核对。依据采购合同有关条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物资保管人员还需按财务规定及时递交材料出库单,财务部登记入账后和仓库明细账进行仔细核对,严防物资的流失和浪费。
3.2库房管理
库管人员首先查看每天整理的各类物资明细账,汇总后,检查账目与账目之间是否相符、账目和物资是否相符及账目和卡(出库单、入库单等)是否相符。若是发现盈余、短少、残损或变质,必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写出书面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提交给物资部主管,物资部主管收到结果后进行审核,在签署相应意见后报电力企业财务部,财务部对意见进行审核,通过后对处理文件进行备份,在对库内物资盘点完毕后,库管人员将在物资盘的基础上核实各类物资种类是否齐备,数量是否满足电力企业生产需求,若发现种类不齐或数量低于生产需求,则及时写出报告提出处理意见,报物资部门主管,在相关负责人核实后包物管部门经理审核后,报财务处生成新的需求计划,以及时补充仓库内物资存储。
3.3物资出库
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这也就涉及到大量的物资出库操作,电力企业的各个用料部门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向物资部提交物资需求计划,在物资部审核后,若是在电力企业生产计划内,则通过相应部门的申请,在办理材料物资的出库,库管人员要填制出库凭证,由库管员、经手人双方同时签字,一切手续不全的提货、领取物资事项,库管员有权拒绝发货,通过对物资出库流程分析后,可得出库房管理参与者主要有各个部门、物资部和库管员。各个部门的功能有提交物资领取申请和领取物资,再领取物资时可查询出库单,库管员的按需发放物质,发放物资时可查询出库单,物资部的功能有审核领申请和发放出库单,这两功能均查询物资领取申请。
3.4物资工地管理
电力物资到达工地后,要集中按序分类放在工地材料区,室内设备不能淋雨受潮的,要做好遮盖防雨设施,电缆类的物资还要特别做好防盗防损措施。
从电力物资贸易企业的角度出发,抓住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工作中供应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关键环节,提出加强对供应商的把控管理、加强对贸易企业的自身管理和加强对用户的服务管理等对应对策,对电力物资贸易企业如何做优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工作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
电力;物资;集采配送;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04801
集采配送是在物资采购管理上,实施物资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贸易方式。它以贸易平台为基础,是商贸物流产业的重要业务。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工作是通过统一招标统一签订合同进行电力物资集中采购,并统筹协调统一配送,达到电力物资采购集中管控的目的。业务流程主体包括上游供应商、中游贸易企业和下游用户。具体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招标采购、合同谈判、合同签订与执行、咨询服务、质量控制、催交催运、运输配送及商业索赔等。
作为电力物资贸易企业,从上游、中游和下游加强经营管理,把控好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各环节工作,把集采配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做到最好,从而做优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工作。
1加强对供应商的把控管理,做优供应链上游工作
供应商管理是电力物资贸易企业经营的一个核心环节。良好稳定的供应源是高质量采购的保证。在电力行业曾经发生过汽机安全阀杆折断、锅炉水冷壁炉管爆裂、电厂使用中管道爆炸及人身伤亡事故等严重事故,造成机组停运,威胁电网稳定安全,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经事后调查,这些事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从不正规渠道采购或者供应渠道把关不严采购不合格产品造成的。电力企业由于其生产不可间断的特殊属性,所以对采购产品的质量尤为关注。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可以将采购产品质量的管理延伸到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对于保障采购质量,提高电力物资集采配送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力物资集采配送过程中的供应商管理,直接影响着集采配送工作结果和绩效。加强供应商管理,要在确保质量、安全和标准的同时坚持底线,做好供应商的筛选工作,加强对供应商的评审管理,根据产品采购需要,将供应商经首次评审合格后纳入合格供应商并进行资信评级,实施供应商差异化管理。通过供应商分类和分级评审管理,选择优秀的供应商,不断优化供应商资源,从源头上尽力避免供应链风险传递的产生。同时,做好供应商的绩效考核管理,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交易价格、服务质量、交货及时情况或服务完成情况等进行必要的跟踪了解,建立供应商评估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供应商绩效。通过对供应商按照资信能力进行分级区别管理,签订合同时根据供应商资信情况辅以限制条件或加强风险防控,比如采取连带担保、银行担保、货物验收合格付款或服务验收完成付款、限制型合作等措施。而对于有必要进一步核实相关资信情况的供应商,应组织开展实地考察调研,加强对供应商资信情况的了解与掌握,使供应商管理更有针对性。在合同执行完毕时,及时进行供应商的履约评价。根据供应商履约评价情况,对供应商的资信评级提出升级、保级、降级或退出处理,或将优质供应商升级到方案提供商和合作伙伴,实现供应商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
通过加强对上游供应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把控采购渠道,提高采购质量。电力物资集采配送,通过集中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可以加大对供应商的谈判力度,规范采购需求,既有利于获得整体价格和总成本优势,又有利于得到高水平的售后服务。
2加强对贸易企业的自身管理,做优供应链中游工作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电力物资贸易企业做优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工作,要从自身管理上下功夫,加强自我完善提升,做好供应链中间环节工作。
2.1加强内部管理,提升集采配送水平
在体制和机制、制度和标准以及信息化等方面加强研究探讨,通过制定与电力物资集采配送管理相匹配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制定业务标准流程,规范业务工作,搭建管控体系,提高集采配送的经营效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管理,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降低资金风险。一方面积极做好应收账款确权工作,另一方面责任落实,加强回收。加大安全管理力度,成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小组,制定《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员工现场安全生产守则》、《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实施细则》等配套的管理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员贯彻“三严三实”,执行“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确保采购人员行为安全,促进集采配送业务。加强员工培训培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培训、岗位练兵等手段,提高业务骨干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一流的采购与物资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
2.2优化物资采购管理,促进集采配送工作
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摸清业务实际需求,以信息化手段实现集采配送业务经营管理全过程控制。不断优化集中采购打捆招标业务模式,比如进行年度集中招标采购资格预审工作,确定年度入围供应商。逐步完善招标采购制度,不断提高采购节资率。结合国际国内标准和企业实际,制定集采物资采购技术标准、购销合同统一范本,规范集采配送业务细节,努力推进物资采购标准化管理工作。通过优化和完善采购管理,向物资采购标准化要效益,进一步降本增效。不断推进产品范围扩大工作,坚持“价值思维效益导向”,对集中采购产品种类和数量扩编进行调研、谈判,积极扩充集采配送产品种类和数量,扩大集采配送规模,提高电力物资贸易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水平。
3加强对用户的服务管理,做优供应链下游工作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物资贸易业务服务质量的一项关键指标。提高用户满意度,加强对用户的服务管理,是做好电力物资集采配送工作的关键环节。
3.1加强技术研究,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跟踪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把加强技术研究作为支持和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加强技术研究,提高服务水平。比如针对一些基层企业在捞渣机设备配套使用矿用链条、使用时间相对较短的状况,开展进口捞渣机链条的技术研究,通过对各种规格型号链条进行深入分析,制定捞渣机进口链条采购技术规范,将原来DIN22252标准的矿用链条的各项性能进行规范和改进,使火电厂按照原来的规格型号可以采购到实际需要的进口渗碳链条,延长链条使用寿命2-3倍。使用渗碳链条代替矿用链条增加链条的使用寿命,提高捞渣机设备的安全系数,减小设备断裂及故障停机时间,增加安全性,降低生产维修费用及降低设备的故障维修时间,对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招标时,对皮带的关键性参数,比如覆盖胶的拉伸强度、磨耗量、皮带全厚度纵向参考力伸长率等,提出高于国标的参数要求,提高皮带的供货质量。
3.2注重质量控制,确保供货质量
在电力物资集采配送服务工作中,注重质量控制,确保供货质量。一是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工作,对集采配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生产监督检测,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过程、半成品质量等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供应产品质量。根据需要适时前往生产厂家,对生产原材料进行实地检查,并进行生产监造。如开展线缆质量控制工作,对配送的线缆每批送检,对集采的每一批订单,都派人驻厂对电缆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及抽样送检,紧盯质量风险点,防止电阻不合格、耐火性能不达标等质量问题的产生,并在电缆发货前,组织人员进行抽样检测,实现监造、检测的双重质量保证。二是加强产品质量优化工作,如对输煤皮带开展现场优化工作,通过可行性研究,对输送皮带配方、层数、厚度等进行优化,提高皮带关键性能参数指标,在集中采购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降低皮带机的能耗、延长皮带的使用周期。三是重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针对已经到货的项目,进行到货抽检。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如果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四是提高产品入围厂家门槛,规范产品设备集中招标标准。如打破工程项目约束,将阀门分类打包,选拔各类阀门有优势厂家及优势产品。结合物资分类,同时考虑阀门工作原理和作用、阀门结构,结合电厂及煤化工项目工区环境要求,梳理阀门设备集中招标所涉及到的使用阀型,将阀门设备分类,建立各类阀门有优势厂家体系。
Abstract: As a systematic engineering,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rocurement is large and complex.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urchasing quality and work efficien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problems of material procurement management,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purchas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ubdivision procurement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and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strengthening the procur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关键词: 采购;质量管理;对策
Key words: procurement;quali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019-03
0 引言
在管理体系文件中,所谓采购是指在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包括器材和产品在内的物资采购以及外协过程;而所谓的物资采购质量即采购方在实施物资采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若干方面的总和;采购质量管理作为整合采购流程以及提高采购效益的一种管理手段,是对物资采购实施的质量保证。
要想完成一项大型复杂产品的研究以及具有一定期限的批量产品的生产任务,除了不断的需要采购大量各种型号的材料、器件以及产品外,还需要对外部进行不断的大量的协作。由于高新产品的加工制造难度和复杂程度明显增大,加上我国很多科研院所尤其是竣工研究员所具有的而加工制造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对于物资采购任务而言,想要满足新时期武器装备的发展需要尤其是满足批量生产的紧迫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在采购管理工作中,采购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料使用部门能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最终顾客能否购买企业的产品,这是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因此,为了全面提升物资采购的质量以及提高组织经济的效益,除了正确认识采购质量管理的地位以及培养现代采购质量管理理念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采购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从而构建全新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1 物资采购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采购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制度研究,采购质量管理配套规章制度不健全。由于制定的采购质量管理实施细则、采购机构议事规程和操作规程以及采购人员岗位职责等配套规章制度不符合实际,从而导致采购管理和运行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1.2 物资采购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关于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虽然已经具有一些成果,但是没有提出关于物资采购质量控制相关的数量分析,仍旧局限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解决思路上,从而导致定性的分析结果不能够体现研究问题的精确性。此外,在采购质量控制相关指标量化取得的成果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标,从而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因此,本文为了实现对物资采购的有效控制,在结合物资采购实际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 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物资采购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采购质量管理控制主要致力于使采购产品满足质量的要求。采购质量管理控制作为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越来越重视整合和发挥核心能力,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和新能量以及挖掘利润增长点的关键。目前,我国在采购质量控制的实践中对于采购质量控制流程、技术以及活动的系统性应用还比较薄弱,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能够针对企业的采购管理将全面质量管理涉及的质量控制技术和采购质量控制活动结合起来,也不能将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和采购闭环质量控制进行紧密的结合。因此,将采购的控制过程按照供应链管理和PDCA循环原理划分为四个阶段:
2.1.1 事前预防――采购策划阶段 制定采购过程的质量控制文件、供应商的选择策划、对供应商的资格进行评定以及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是此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
2.1.1.1 采购需求分析 首先,企业应当根据产品形成过程拥有的核心能力以及资源缺口情况分析采购需求。同时,为了保证采购过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根据研发和生产需要以及在对所需外购物资状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采购需求予以确定,当然对采购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因素进行充分论证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次,为了保证整个采购活动能够有效地执行,必须对采购管理的流程和规范予以明确,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完善采购质量控制职能的人员、机构以及信息和设备等软硬件等资源。
2.1.1.2 采购重要性分级 我们在对采购进行重要性分级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是ABC分类法,此类划分方法主要是依据产品质量特性、采购或项目对企业产品实现过程以及经营业务的影响程度进行的,即采购项目根据产品质量和经营业绩对其影响程度分为三类:关键类、重要类和一般类。
2.1.1.3 制定采购质量控制文件 首先,除了对规定选择、评价以及重新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内容和程序予以明确外,还需要明确企业相关部门的质量控制和协调的职责;其次,为了确保供应商能够完全理解这些要求,不仅要对采购项目的技术要求、监视和测量规程和适用范围进行规定外,还要求采购部门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根据正式批准的采购文件协调采购过程从而确保采购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1.1.4 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策划 供应商在选择管理策略的时候会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因此,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情况,企业成立了供应商评价小组对供应商进行了分类,从而不仅确保提出的供应商选择策略适应企业或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制定相应的实施步骤和规则。
2.1.1.5 供应商资格评定 主要包括四种方法:①为了评定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现场审核其质量管理体系;②对产品样品进行监视、测量和试验;③与其他用户的使用经验性比,对供应商产品的质量状况和信誉等进行调查后评定其顾客满意度;④与以往类似产品的交货质量情况以及交付后提供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进行对比。
2.1.2 动态控制――采购质量管理实施阶段 确定供应商、合同评审以及对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协调是本阶段控制的重点。
2.1.2.1 确定采购计划 在确定采购计划的时候,除了确定所需采购的物资、设备清单以及购买顺序外,还要提供具体的采购时间表和各阶段的采购费用控制方案。为了形成明确的采购计划,可以采用关键路线法、网络分析法以及计划评审法或甘特图法对采购进度计划进行综合平衡。
2.1.2.2 确定供应商 企业根据采购计划首先应当在合格的供应商中针对每个采购项目筛选三家作为候选,不仅要向供应商询价,还要求供应商提供采购产品项目形成过程的流程图;然后组织相关部门对询价结构进行综合比较后最终确定供应商。
2.1.2.3 合同洽谈 在确定供应商的基础上进行合同洽谈以及双方认可和确认。在合同中不仅要明确供需双方的权利和责任,还应当将质量的要求作为洽谈的重点。包括:产品的标识、监视和测量记录以及可追溯性的要求;实施外部设计审核;对关键岗位人员资格的要求;质量保证协议;实施第二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关于包装运输以及发货和交货方式的要求;不合格品控制和处理以及解决争端的规定等。
2.1.2.4 合同评审 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都要对合同进行评审从而确保采购合同完整、准确、详细。除了质量、设计、工艺以及监视和测量等有关部门对合同中的技术协议、验收协议和质量保证协议进行适用性以及内容正确合理性审查外,还应当对合同中引用或借鉴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予以评审,此外,还要求确定合同的条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是否明确等。将评审通过的合同移交合同批准人审批后准备签约;否则,将继续围绕合同的内容进行洽谈。最后,如果现场的供应商不能够很好地满足质量要求的时候需要重新确定供应商。
2.1.2.5 合同签约与变更评审 经过企业主观领导审批的采购合同可以委托相关部门与供应商签约,从而形成正式生效的采购合同。对于签订的合同如有变更需要进行协商解决,除了办理合同变更手续外还要对变更结果进行评审。
2.1.2.6 制造过程监督 企业为了保证采购和外包过程质量控制的完整性,应当按照合同的要求,在合同生效后规定的时间内与供应商进行沟通,同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合同的执行情况予以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权益交涉。为了在采购项目的形成过程中更好地改进实施质量,不仅要对质量控制进行监控,还要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协调和帮助。
2.1.3 事后改进――采购质量管理检查阶段 进货监视和测量作为此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为了验证产品能否满足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付计划对采购的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首先,随着提交产品,供应商必须提供合格证、技术说明书以及质量检验证明等质量记录;其次,运用技术标准和规范确定进货监视和测量的范围,然后对于产品根据其重要程序、可行性以及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选择抽样检验或全检。
2.1.4 供应商动态管理质量控制 经常性评价和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是本阶段的重点。
2.1.4.1 保留与采购有关的质量记录 针对合格供应商目录、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和认证资料、供应商综合能力评价结果以及生产条件重大变更记录、首批样品质量检测报告、过程监督结果和进货检验记录、重要质量问题记录等相关质量记录,企业除了予以保留外,还应当将其存入相应的供应商档案中。此外,还应当保存好各批产品的识别记录,为了在出现质量争端时予以追溯,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明确规定保存期限和借用手续。
2.1.4.2 经常性评价 对供应商进行经常性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和产品质量评价。为了保证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适宜性和有效性,企业应当定期审核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评价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结果时,可以通过建立基于固有质量满足能力、交付准确即时性和服务准确即时性等方面评价指标的满意度评价模型。
2.1.4.3 供应商动态管理 在经常性评价的基础上,企业为了确定供应商在供应链关系中的层次级别,应当根据供应商绩效和采购项目的重要性定期对所有供应商进行动态分级管理。同时,在合格的的供应商名单中,对同类供应商进行优先级主次排序,应当重新对采购质量下降、信息反馈后纠正措施不力以及质量改进效果不明显的供应商进行资格评定。此外,对于发生较大质量问题或违反合同规定的供应商,应当采取书面形式通知处置结果。
2.2 建立物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此体系不仅是综合评价物资采购工作的依据和标准,更是综合反映各种质量属性的指标集。为了使建立的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和可修改性,可以进一步优化根据非序列多层次目标的准则建立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对于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的需要可以修改、添加以及补充相应的指标。物资采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采购要素和控制要点可以划分为以下三方面内容:
2.2.1 产品质量指标 通过审查供应商的资质能够获取这类指标的相关数据,其主要包括物资的技术性能、价格水平、质量保证以及社会效用四方面。此外,对于该指标的考察主要从所购物资产品的性价和效用角度进行的。
①技术性能。此指标作为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用户的满意度。②价格水平。价格水平作为物资采购部门进行市场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制定物资采购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③质量保证。在采购过程中,主要对供应商的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以及相关的质量认证材料进行审核。④社会效用。采购物资对用户单位、物资投入的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产生的效用水平即物资的社会效用。它是采购部门长远发展以及提高部门信誉度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2.2 采购质量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采购资金的运行状况和采购绩效的相关数据获得,此指标作为采购质量的效能指标,主要从宏观上考察了物资采购的适时性、集约性、统筹性以及采购实践的创新性。
①采购行为对物资流动产生的时间效应即为适时性,为了有效的提高采购适时性的核心内容,应当适时把握采购的时机。②对于集中对物资进行采购所获得的批量经济效益即为集约性。③在采购工作中,关于组织计划、协调以及控制等职能运行的整体效率即为统筹性。目前,整合采购工作流程已经成为提高采购统筹性的关键。④采购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采购工作经验的升华以及采购流程的再造,它已经成为促进采购工作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2.3 项目管理指标 以项目管理为基础划分该类指标,通过考察采购工作的各个阶段来对采购项目管理中包括的编制采购文件、抽检物资以及供应商的履约情况等控制窑顶进行评价。从采购实施过程和对供应商管理中能够获取该类指标的相关数据。
3 结束语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工作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物资采购综合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科学化、规范化采购工作以及对采购资源和采购流程做出进一步整合,还能够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赞,蹇令香.采购与库存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5.
关键词:五力模型 高校 物资采购 内部控制
我国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将“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与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物资采购水平,购回价廉物美的商品,促进高校健康稳定发展。
一、当前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不完善
当前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设计存在不足:一方面,我国没有专门制定高校物资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高校在自己制定有关物资采购规定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没有一套完整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因此,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约束、存在着不少漏洞,在具体实施物资采购活动时运行效果不佳。例如,有些高校对物资采购内部控制有许多误解,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影响了办事效率,使得部分高校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二)物资采购的风险控制不完善
高校物资采购活动的风险主要有:采购计划不合理,供货商选择不当,采购验收不规范等。例如,有些高校没有完全按照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单进行物资采购;对于设备、教材、图书等大宗物资,没有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商;没有设置专门人员根据采购货运单、发票、合同副本、价格申报单、采购计划进行验收入库等。
(三)物资采购的购买环节不规范
高校物资采购环节的请购、审批环节不规范,供货商的评估、准入制度不科学,采购方式不合理,采购定价机制不合理,合同签订不规范,采购物资验收不规范等。例如,有些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对所购物资、设备的市场调查不够,对供货商履约能力的了解不全等,导致部份供货合同无法履行的风险,给学校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
(四)物资采购的付款环节不规范
高校物资采购的付款程序、职责不规范,对预付账款、大额资金没有定期核查,会计系统控制不严格,物资采购的退货制度不规范等。例如,有些高校在物资采购过程中,会计记录、采购记录与仓库记录核对不一致;没有指定专人定期与供货商核对债权债务;没有严格审核资金预算、合同、相关单证、审批程序等内容,就给供货商办理了货款结算,承担了许多财务风险。
二、波特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与运用
(一)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决定其竞争能力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共同影响着行业的发展。它们是: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商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同业竞争者的竟争强度。通过分析五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可以客观地分析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内在竞争能力。
(二)五力模型的运用
五力模型的核心理念适用于各行各业,本文从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视角,对五种力量进行分析研讨:监管部门(教育、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使用部门(教学、实验、科研、饭堂等部门)、供货商(教学设备、实验设备、饭堂物资等供货商)、同业竞争供货商(个体、集体、股份制等)、高校采购部门(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纪检审计、后勤采购部等)。它们分别对应的五种力量是:监管部门的监督能力、物资使用部门的评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同业竟争供货商的竟争能力、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执行能力。这五种力量与内部控制五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促进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日益完善,从而为学校购回价廉物美的商品。
三、五力模型对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众所周知,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其中: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信息与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而五力模型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完美的结合,共同影响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设。
(一)上级监管部门
高校物资采购的监管部门主要有:教育、财政、纪检、审计等部门。它们代表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对高校物资采购实行全方位监督,处处体现了监督能力。例如,财政部门对高校物资采购资金实行预算控制;纪检审计部门,对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环境建设、物资采购活动过程、内部监督的效果进行风险评估等。
(二)物资使用部门
高校物资的使用部门主要有:教学、实验、科研、后勤处饭堂等部门。它们代表学校不同的部门,对学校采购回来的物资、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进行客观评价,体现了对所购物资的评价能力。例如,教学部门对教学设备的优劣、价格的高低可以提出评价意见,体现了内部监督员的身份。而他们在使用教学设备时最有发言权,他们的反馈意见,对于教学设备的采购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凡此种种,处处都体现出信息与沟通的元素。
(三)物资供货商
供货商主要有:教学、实验、科研、饭堂物资等供货商。他们体现了对商品、物资的议价能力。供货商是高校物资采购的客体;如何准确科学地选择供货商,是物资采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选择供货商时,一般要了解供货商的内部环境,特别是其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文化等内在价值;以便进行风险评估,防范未然。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供货商,以便购回价廉物美的商品。所有这些工作都依赖于良好的信息与沟通,并且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
(四)同业竞争供货商
同业竞争者主要有:个体、集体、股份制的各种供货商群体。在各种各样的同业竞争供货商中,他们为了能够在高校物资采购中竟标成功,往往会通过展示自己产品性能、价格优势、服务质量等来体现各自商品的竟争能力。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可以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加强彼此的信息与沟通。例如,笔者所在高校饭堂,学校物资采购部门每半年举行一次公开招投标,通过公平竟争的方式选择供货商。对于大宗食品材料,必需选择两个以上供货商为饭堂提供同类食品,以利于他们进行同业竟争,为饭堂提供价廉物美的食品材料。
(五)高校物资采购部门
高校物资采购的主要参与者: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纪检审计、实验与设备处、后勤采购部等。高校物资采购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其内部环境,正如“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自觉接受全校师生员工的监督。例如在进行物资、设备公开招投标中,要认真执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择供货商,严格实行货比三家,优中选优的原则。学校纪检、审计要全程参与物资采购过程的控制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工作,搞好内部监督。
四、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前述五力模型的“五力”分别为:高校监管部门的监督能力、物资使用部门的评价能力、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同业竟争供货商的竟争能力、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执行能力。笔者认为:前四种力量都是外力,后一种力量是内力;内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力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力通过内力起作用。因此,我们高校物资采购部门要不断苦练内力,特别是不断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把物资采购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高效的物资采购执行力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高校物资采购部门的内部环境建设
内部环境规定一个单位的纪律和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例如,可以在高校专门设立招投标管理中心,配备相关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全校物资采购工作。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高校招投标工作人员管理规定》、《高校招投标合同管理办法》、《高校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规范采购。
(二)加强高校物资采购的风险评估工作
风险评估是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物资采购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确定风险应对策略,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高校物资采购历来是一项重要而敏感的工作,平时应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了解市场信息,掌握物价变动情况;加强与相关物资采购行业以及客户群的联系;对相关采购物资搞好目标设定,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做好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将可能发生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加强高校物资采购过程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等。例如,笔者所在高校饭堂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做法是:在学校招投标管理中心领导下,由纪检、审计人员全程参与物资采购工作,后勤处采购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组织供货商撰写标书,将饭堂物资采购信息公布于校园网,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学校后勤财务科根据招投标合同、物资请购单等做好货款结算工作。饭堂仓管部门根据物资请购单、送货单、货款结算单等进行验收入库,整个物资采购过程规范有序进行。
(四)加强高校物资采购工作的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方方面面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包括信息质量、沟通制度、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例如,高校物资采购部门可以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的信息;或者经常深入基层,到物资市场第一线去收集整理信息。保持高校内外之间的物资、设备供需双方的信息通畅。充分了解厂家的诚信度、产品的技术性能、价格等方面的资讯。总之,高校物资采购部门要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了解信息,搞好高校采购部门与物资供货商之间的信息与沟通。
(五)健全高校物资采购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对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其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包括以学校纪检审计为主的日常监督和各种专项监督两方面。在加强高校物资采购监督体系的同时,要不断健全物资采购监督的法律体系建设。例如,高校应制定与《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相配套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办法》、《高校招投标工作人员管理规定》、《高校招投标合同管理办法》、《高校物资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等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按章办事,依法采购,接受监督,服务学校。
五、总结
波特“五力模型”积极影响高校物资采购工作,它对建设廉洁校园、防范物资采购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努力学习“五力模型”的精神实质并加以应用,不断完善高校物资采购内部控制制度,打造一支廉洁高效的、极具执行力的物资采购队伍,为促进新时期高校物资采购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探讨[J].财会通讯,2009(10).
1.责任中心划分
根据项目部人员配置,建立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参照公司《责任成本管理办法》的各责任中心的划分,项目部依据实际情况成立责任成本中心。根据贵任成本“全覆盖”、“可控性”的原则对各中心进行责任划分,如:工程技术责任中心、物资设备责任中心、计划责任中心、安全责任中心、财务责任中心、后勤保障责任中心。每个中心须有主要责任人,并且制定相应职责。
2.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
2.1编制依据
依据招标文件、招标图纸、答疑及补遗、报价、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
2.2主要内容
(1)根据项目的规模和特点,确定组织机构、管理规模及工期,测算项目管理费用;
(2)结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临建布置、文明施工方案,测算临时工程费用;
(3)核对工程数量,对工程数量进行分析,确定责任预算数量;
(4)确定分包模式,根据市场价格制定劳务分包及专业分包控制价;
(5)根据市场价格、运距、付款方式等,测定物资设备成本。
3.责任预算分解
责任预算经公司批准后,项目部依据“零利润”的原则分解到各贵任中心。分解时重点突出优化和“可控”,即对总的责任预算进行量化和细化。与各贵任中心签订责任状,明确具体责任人,细化职责分工,制定激励制度,明确考核频率。
4.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
4.1工程数量控制
(1)复核图纸工程量,建立“五量对比”台帐;
(2)对施工方案予以优化,优化后的工程量作为数量控制中心的控制数量,并鼓励责任中心对方案再优化,责任中心优化后的数量作为中心责任利润;
(3)如出现不可预见因素造成工程量增加,则由现场技术人员提出申请,报工程部长核实,报总工审核通过,并经项目经理批准后,才能进入责任中心成本。如因各责任中心管理或优化方案不妥造成的工程量增加,均不予以考虑进成本。
4.2人工费的控制
4.2.1合同内的人工费控制
采用招标的方式,选择劳务队伍或专业分包队伍。通过市场调研,招标文件中给出合理的控标价格,更利于确定信誉良好、资质达标、价格合理、实力强的队伍。
合同文本采用集团公司、公司的统一合同文本,关键条款不能随意更改,严格执行合同评审制度。严格按照分包合同、项目部验工计价管理办法进行验工计价、付款。
4.2.2零星用工控制
与施工队签订施工合同后,凡在施工队合同承包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不允许出现零星用工;合同外工程形成主体或附属实物工程量的,均按工程项目确定承包单价,并签订补充协议;合同外工程不能形成实物工程量确需使用临时用工的,由施工队与工程部、计划部在施工前现场确定用工数量,工程部填写《零星用工签证单》,施工队签字确认,完工后分管领导验收确认,报项目经理审核,月底验工计价时作为计价依据;凡一次性零星用工总量超过5000元的,确定总费用并签订总价承包协议。当任务完工后,在一周内办理完成零星用工签认单并交至计划部,超过约定时间视为施工队自动放弃结算,并在合同条款中加以明确。
4.3物资成本控制
4.3.1物资采购计划管理
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应本着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原则,与施工组织安排相符。防止计划偏大造成积压浪费、偏小造成停工待料。物资部门必须从工程实际出发,保证物资计划的严肃性、预见性和准确性,并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及时调整、总结、分析,不断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物资计划必须满足施工需要,未按要求及时、准确提报物资计划造成的停工或影响工期有各工长负责。计划提报后不得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须有充分、合理的理由和时限。
物资计划的上报程序。由施工队编制,提报工长,工长审核后报项目部物资设备部、工程部和计划部共同审核,物资设备部汇总后项目经理审批后组织实施。
4.3.2物资采购管理
对于进入工程主体的物资必须实行招标采购,其它物资及器材加工一次性货款在五万元以下的以“询价、货比三家、竞标、议标”等方式进行简单程序的招标采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借口规避招标。招标采购应达到本项目物资费开支的90%以上。
实行采购价格公开制,实现阳光采购。严格按照公司制定下发的招标采购相关规定,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
物资供应要遵循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合理确定物资采购的批量、采购的时间、进场的时间,要尽量组织直达运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科学经济地组织物资供应。
物资到达施工现场后,由安质部、物资部、施工队材料员进行初步验收: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是否有质量明显缺陷、包装是否符合要求、物资是否受潮、地材含泥量含水量及石粉含量是否超标等。对于砂石料含水量超标的需扣除相应重量。物资验收完成后,及时通知试验室对进场材料抽样检验。
4.3.3材料现场保管控制
项目部因地制宜设立各类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库房、料场、料棚。所有进场材料,根据不同属性按规格、品种、性能,分区分库存放,加以标识;加强保管防护工作,防止材料丢失、损坏、变质、非正常损耗等现象的发生。
4.4设备成本的控制
设备配置必须坚持科学合理、优化配置,既要满足施工,又要达到低投高产,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上可靠”的配用原则,设备配置必须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按需适当租赁。机械使用费包括自有机械使用费和租用机械使用费,以完成实物工程量或台班核算使用费。月末按工程预算定额所列的机械台班费与实际发生的机械使用费进行对比分析考核节超。
4.5管理费控制
项目部的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及其他间接费用,实行预算控制,由财务部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制定间接费用开支实施细则,严格间接费用开支审批手续。项目部根据有关因素,分开支科目、月份核定费用预算,在预算范围内掌握开支。
5.责任成本考核及兑现
项目部根据各责任中心责任状内容,按照考核周期及时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评价。依据贵任状约定的奖罚标准,依据考核结果,按照责、权、利相当,以及经济成果贡献大小的原则,对各责任中心予以兑现。
6.结语
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的信誉之本,效益之源,文化之根,是施工企业的根基。项目强则企业强,要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国有企业工程项目要创效,责任成本管理势在必行。责任成本全员化、全覆盖,打破国有企业吃“大锅饭”的传统,给项目提供良好的创效氛围,使企业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加强考核、及时兑现,是推进项目成本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创效创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责任成本管理,确保项目收益,提高员工收入,实现企业、员工共赢的项目管理目标。
关键词:物资;采购;供应;风险;过程控制
中图分类号:K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物资采购供应过程控制是一种风险控制措施,实现把握物资供应工作主动权,对物资供应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主动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和化解,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生产建设物资能够安全、及时、经济供应。2008年以来,中原油田按照总部物资供应传统业务改造的要求,以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物流控制为重点,全面加强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了物资采购风险,提高了物资安全、及时供应保障能力。
一、增强物资需求与采购计划的风险控制
1.需求计划及时性
(1)强化需求计划编报时间控制。按照年度计划为主、月度计划为辅的编报模式,每年10月份编报下年度物资需求计划,年度需求计划要占全年使用量的75%以上;每月1-15日前编报下月度需求计划,超时段编报,纳入使用单位计划提报及时率考核。
(2)强化需求形成过程控制。对油田改扩建、检维修等项目,组织人员提前介入需求形成过程,按照项目周期和施工进度,指导设备材料需求计划编报,为物资采购准备和排产制造留足时间,提高了物资供应工作的主动性。
(3)明确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编制了油田生产建设主要物资的采购周期对照表,对使用单位的需求计划编报提前期进行明确规定,改变了过去物资需求计划及时率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时限的情况,保证了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及时性。
2.需求计划准确性
(1)严格需求计划编报审核制度。对物资需求计划编报实行生产单位和专业部门“两级审核”制度。
使用单位对基层井、队、站提报的需求计划,每月物资部门组织财务、技术、生产、作业等部门召开物料平衡会,按照生产运行计划和需求紧急程度,从资金预算、规格型号、技术要求、使用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和核实确认。
油田生产、装备、技术、科研等职能部门,按照专业管理范围和储备资金占用责任,对各单位编制的油套管、井下工具、采油助剂、钻井助剂、矿建料、防洪料等需求计划,统筹进行资源平衡,严格计划审核把关,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性。
(2)严格需求计划变更责任追究。使用单位提报需求计划后,由于技术参数调整、需求数量变化、工程施工进度等原因需要变更的,即时告知采购部门终止相关业务,并履行严格的计划变更审批程序;同时,任何形式的计划变更都要纳入对责任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考核;对因计划变更影响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或造成库存积压的,追究需求计划提报单位、审核部门以及当事人的责任。
(3)强化物资计划执行考核。开发应用物资计划管理辅助系统,系统每月按照设定考核计算公式,自动导出各单位的需求计划准确率和领料及时率进行排名通报,同时自动导出业务部门的采购计划执行率和合同履约率进行排名通报,保证了物资计划执行的严肃性。
3.需求计划标准化
(1)推进计划提报程序标准化。2011年,在系统中对需求计划模块功能进行了增强,油田需求计划全部实现了线上提报,分公司单位和勘探局单位的提报程序、数据采集、管理要素、考核要求做到了规范化、标准化,有效保证了需求计划准确率。
(2)推进物料编码标准化。对油田ERP系统内7.6万条物料编码进行全面梳理,删除和冻结非标码、个性码编码10304条,使用单位的物资需求计划必须按照标准物料编码提报,强化了需求物资信息标准化。
(3)推进物资需求标准化。编制了14个大类、134个品种的《物资需求标准化品种目录》,明确了品牌范围、规格型号以及对应的编码列表。了重要设备原厂配件、井下修井类工具、机电产品的《标准化采购技术规范指引》,从产品命名、物料编码、参考价、采购渠道、产品执行标准及检验验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规范,使用单位只需按照对应的指引和编码提出需求数量,物资部门即可按照统一规范的产品名称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采购。
4.采购计划控制
(1)严格物料综合平衡控制。在编制采购计划时,首先坚持ERP系统MRP平衡,同时,在油田需求物资消耗数据库中,坚持对7万余项物资的历年消耗数据与采购计划自动进行检索比对,查找分析消耗异常原因,确保采购计划的准确性。
(2)强化采购计划会审程序。会同油田管理、技术部门和使用单位,着重审核计划与生产的匹配性,采购时间与工程进度的匹配性。在石油专用管采购计划编报前,物资部门组织油气技术、勘探开发、生产设计等部门,对生产任务、需求数量、规格型号、供货进度、改代利用进行集中会审,确保了计划的准确性,有效防范了新增积压。
(3)加强采购操作程序控制。出台了《中原油田重要物资技术评审实施办法》,对固井材料、通用设备、防喷器、钻具等35个类别的重要物资,由专业管理部门成立评审组,对其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检验标准、供应商选择范围等进行技术论证和联合评审,物资部门严格按照评审结果实施采购,实现了重要物资采购决策与执行的程序化、制度化管理。
(4)采购计划执行控制。将会审后的采购计划导入系统,采购部门严格执行;确因需变更的,要严格履行变更程序;设置采购计划执行率考核指标,过程控制部门对计划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督考核,有效控制无计划、超计划采购风险。
(5)加强供应商选择控制。严格落实供应商业绩引导订货机制,每年油田自采物资品种综合业绩排名,评选AB级供应商名单,并将排名和名单与采购策略管理程序进行集成应用,作为物资采购渠道初选的主要依据。
二、严格物资分类分级管理
1.重要物资列入A类和一二级物资目录
将钻机、大型压裂设备、关键井控设备等48项重要物资列入A类和一二级物资目录,从需求时间、技术交流、商务谈判、排产进度、到货验收、货款支付等环节,制定了相应的过程控制措施,并纳入年度采购策略管理;对列入目录的物资,业务人员根据采购合同在电子商务平台制订过程控制计划,按照物资采购进展情况,在系统中实时输入过程控制相关信息,实施线上控制。
2.强化供应协调与跟踪管理
对油田重点投资项目所需设备材料,要求过程控制人员提前介入项目立项和设计,对项目所需的重点设备材料,建立线下物资供应全流程控制台账,从需求时间、资料交付、合同签订、催交催运、安装调试等方面,每周进行信息跟踪与维护,实行项目物资供应旬报制度,及时反映项目运行和供应进度信息。
三、完善与风险控制相关的制度与运行机制
1.改革机构设置与制度配套
2011年,成立物资供应过程控制科,按照从需求产生到需求满足的全业务过程控制管理思想,负责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考核。在油田层面出台了《中原油田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实施方案》,在供应处层面出台了《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实施细则》,为过程控制工作扎实推进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
2.完善现行的运行机制与管控方式
结合中原油田生产实际,对物资采购供应业务操作进行全面梳理,按照计划、采购、执行三个阶段,找出了8个业务环节的84个风险控制点,逐项制定了相对应的170个风险防控措施和工作标准,建立了系统、规范的物资供应过程控制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过程控制专业化管理能力和工作效能。
四、严格合同执行过程控制
1.开发了物资质量控制信息程序
对油田采购物资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以及集团公司的物资采购技术条件标准进行了梳理,将53122项常用物资的产品技术标准维护到ERP系统中,建立了产品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标准与物料编码一一对应,业务人员在订立采购合同时自动带入产品技术标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技术标准采集的准确性,又提高了合同签约效率。
2.加强对合同执行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
要求每个采购业务科室都要建立物资采购合同(协议)履约台账,并在油田物资采购管理辅助系统开发了合同执行管理控制功能,由系统按照到货物资验收单自动核销合同,做到了对合同执行和履约情况实时监控。对纳入油田A类和一、二级物资过程控制目录的重要设备材料,要求采购部门必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外购原材料和外协件的供货渠道,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必须编制物资供应过程控制方案、制造进度计划,作为采购合同的附件。另外,对重要化工产品的原辅料、电器设备主要元器件、劳保布料等直接影响供应物资质量的原材料或配件,由业务部门统一采购后,向加工制造商供货,并在合同条款中明确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3.提高了合同执行的严肃性
将合同履约率和交货情况纳入对采购业务科室和供应商日常考核,月度分析通报,季度考核兑现,提高了合同执行的严肃性。制定了物资供应时效考核办法,从需求计划接收、采购计划审批下达、编码新增办理,到合同签订、合同执行整个业务流转全过程,明确了20个业务操作环节的时效标准,每月跟踪检查,季度通报考核,凡是时效超过30天的都要进行考核分析,对超过时效的单位扣罚绩效得分,对责任人扣罚绩效工资。
4.加强货款承付过程控制
(1)按照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机制建设要求,由过程控制人员根据合同执行及到货验收情况进行货款支付申请;对出现产品质量、延迟交货等问题的违约供应商,严格依据合同条款进行索赔或扣减货款。
(2)对发料形成货款暂估实行每月清零制度,对过程控制部门暂估余额和挂账及时率进行考核,对供应商货款严格按照挂账时间顺序进行公示、承付,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
(3)将货款支付与产品质量及使用效果挂钩,对化工产品按照投入产出比付款,对钻头按照钻井进尺付款,对生活用煤按煤炭发热量计价付款,有效控制了资金支付风险。
五、切实加强物资供应过程的质量控制
1.实施物资质量凭证采购制度
将6种国家强制性认证和工业生产许可证产品纳入凭证采购目录,对518家供应商相关资质证件进行备案登记,业务部门严格实行凭证采购,防范了采购物资质量风险。
2.强化加工制造过程的质量监控
制定了14个大类、529个小类物资的油田《必检物资目录》,并在ERP系统中固化控制,物资到货后按目录自动识别、报检,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入库,同时油田质量监督部门对在库和现场使用物资进行随机抽检;对燃油注气锅炉等重要设备材料严格按照质量控制等级要求,采取驻厂巡检、出厂检验等方式。对重要物资和关键设备的制造过程实行现场巡检制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原材料外购渠道、外协件品牌等条款,组织人员定期到生产厂家实地检查,对产品加工制造质量记录进行现场验证,及时掌握供应商排产制造进度及质量状况。
3.加强物资使用过程质量控制
对生产常耗物资,定期开展现场质量调查和回访,每月下发《采购物资质量管理通报》,并从产品材质、生产工艺、验收标准等环节,全面开展供采购物资质量治理活动,先后对压力表、三角带、截止阀等15项物资实施了专项治理,供应物资质量档次和用户使用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对油田地面工程建设、装置改造项目用料,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相应的供应商回收条款。对通用物资均采取供应商寄售方式供应,工程结束后余料全部退回供应商;对项目加工定制的专用物资,根据施工进度与供应商明确约定排产制造、交付安装等供货条件。近年来,在油田本埠各类检维修、改扩建工程项目中未形成工程余料。
六、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中原油田分公司对于物资采购供应风险过程控制理念的加深认识与实践应用,确保了物资采购供应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同时,通过对风险过程控制策略的不断改进与完善,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由“救火式”事后处置向“预防式”风险管控的转变,这对于促进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工作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邓永国.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12):44-45.
[2]张书平.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7-9.
[3]袁泉,马前.浅谈石油企业物资采购风险评估与管控[J].市场研究,2012(03):51.
[4]马前.浅析油田企业物资采购风险及管理控制[J].经济师,2009(12):37-38.
[5]李冬玲,秦有铁.浅谈中石化紧急项目的物资采购供应管理[J].中国市场,2014(06):19-20.
[关键词]高等学校;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对策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它是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机制。高校在采购过程中使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是国家财政支出的组成部分,高校采购理应纳入到政府采购范围并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予以实施。
一、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采购存在认识不足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仍处于初始状态,工作滞后,措施不力,自行采购、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或者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逃避政府采购。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高校政府采购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二)采购制度欠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
1.《政府采购法》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不完善。
2.高校内部采购制度不健全。
(三)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周期长、灵活性差
按照政府采购程序,高校在实施政府采购招投标时,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采购的设备物资技术含量高、品种多,制定准确而详尽的采购预算,根据预算编制完整、详细的年度采购计划,这对于高校来说操作难度相当大。
(四)高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高校政府采购的物资品种繁多,实效性强,技术指标复杂。大大增加了采购成本和廉政风险。
(五)政府采购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政府采购是一项技术性很强、意义和责任重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精通政府采购专业技术、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思想道德水平高、政治责任感强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六)监督体系不完善
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涉及学校很多部门,应按照国家和学校相关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互相监督。但由于没有统一协调的运行和监督机制,使各部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造成相互配合不够,给学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要求,高校的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应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监督。
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加强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对于节约高校财政资金、缓解高校财政压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高校在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广泛地宣传《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政府采购法》以及相关法规的普及教育的活动;同时,组织各使用单位、职能部门、财务、审计、纪检监察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政府采购的原则、采购方式、具体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使各有关部门了解到实施政府采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统一思想,为高校政府采购的顺利进行提供前提保证。
(二)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政府采购制度
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是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遇到的问题逐步对政府采购相关制度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努力使政府采购工作实现“公平、公开、公正”,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
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政府采购管理模式。应设立由校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采购领导小组并设立以高校财务部门为主管部门、采购部门为执行部门、监察审计为监管部门的的组织结构,形成责权明确、相互制约的机制。
(三)强化和细化采购计划和采购预算
对于高校而言,部门预算制定的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影响到高校政府采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高校只有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做好政府采购的计划管理和预算管理,才能不断适应政府采购工作的需要,提高物资采购的及时性,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和行政办公的需要。高校应根据《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严格、科学地编制预算,合理地细化预算,将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采购预算,制定详细的项目和收支范围,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各项支出。高校在适应政府采购的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强化采购计划论证,细化采购预算编制,建立高效的预算执行机制,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强化采购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在高校全面有效的开展。
(四)完善高校政府采购信息管理
高校应加强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中信息数据的整理工作。逐步建立包括整个政府采购过程信息的数据库。高校在制定政府采购计划时,充分利用已有的仪器设备信息数据库进行管理,审核各部门的采购申请是否合理,避免重复采购的现象发生;逐步建立较完善的供应商数据库,并根据各供应商的特点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和分类。便于在招标时邀请较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发挥政府采购的优势。同时实行“黑名单”制度,杜绝虚假、恶意、串通等投标行为的发生:逐步建立较完善的设备产品信息及其技术参数和价格信息的数据库,可以将近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信息,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和咨询其他单位将近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及价格信息录入数据库中,并积极收集市场相关价格信息,在招标过程中并将其同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较,正确判断投标供应商的报价是否合理,从而加强对中标价格的监督,为政府采购的决策提供参考;逐步建立中标供应商、中标采购项目和中标合同的详细数据库,提高政府采购信息化水平并为使用部门联系供应商提供售后服务和维修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和建设一支合格的政府采购人员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规模大,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对采购人员知识素质要求较高。高校应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现有政府采购人员的专业培训,一是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二是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拓宽高校的政府采购人员的知识结构,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也可通过对一些比较成功的政府采购招标项目范例的剖析等方式,对政府采购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政府采购专业人才的引进。向社会招聘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既懂经济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政府采购队伍中间,优化政府采购
人员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六)不断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
政府采购是一项管钱管物的工作,要在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采购法》的实施为此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是,一个有效监督机制的形成,一方面要依据健全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同时还要借助纪检、监督、审计以及媒体等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为了保证政府采购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政府采购的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
目前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还仅停留在财政检查、审计和纪检监督几方面,均属于静态监督和事后监督。对合同履行、对供应商的诚信记录、考核以及工程施工质量等方面监督管理还相对缺乏,尤其对一些大型的基建招标项目。因此,学校应结合采购活动实际,建立一套有效监督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政府采购活动必须进行动态监督、程序监督和全过程监督;对学校职能部门以不同采购方式组织的采购活动实施全程监控,加强对重点岗位的监督,积极开展事务公开等行之有效的群众监督制度;加大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有了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必须要严格执行,才能实现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规范采购行为,使各项监督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吴斌.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思考[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2):39-41.
[2]吴斌.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价格月刊,2006,(12):30-31.
[3]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2008,(12):23-29.
(一)高校后勤实体“自主经营”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规范 目前,国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高校后勤实体仍是学校的一个内设机构,只是模拟企业化运作,没有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无法真正作为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后勤实体自主经营必须以服务高校为前提,以为高校教、学、研提供优质服务为目标。建立规范高校后勤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可促使高校后勤提升对高校教学科研的后勤保障,又有利于理顺甲乙方关系,实现高校后勤的经营自。
(二)高校后勤实体“自负盈亏”需要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控制 高校后勤对高校教育的“公益属性”,决定后勤实体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学校和师生的利益,必须二者兼顾,因此应建立科学的内控制度,对后勤的经济活动加以规范,如预算制度等。
(三)高校后勤实体“自我约束”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实现 目前大多数高校后勤资产都来自学校,没有进行产权划分,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维护高校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防范各种舞弊事件的发生。
(四)高校后勤实体“自我发展”需要内部控制制度来引导 目前高校后勤仍是高校的一个内设机构,受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影响,还没有完全去除对学校“等、靠、要”的意识,仍对学校抱有依赖思想。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内控制度,有利于管理者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引导企业良性发展。
二、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思路
(一)高校后勤经营管理理念 根据教育部在多次后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文件精神,高校后勤实体的经营管理工作必须围绕着对高校的服务和保障来开展,坚持姓“教”的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以优质服务让广大师生满意,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二)高校后勤内部控制应达到的目标 由于高校后勤实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其经营管理不能以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而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其内控目标有以下方面:一是保证后勤实体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有序、协调地进行,促进高校后勤为高校的教、学、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保障高校事业的顺利开展,实现高校后勤的经营目标;二是保护高校和后勤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舞弊和错误事件的发生;三是保证高校后勤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高校后勤内部控制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大中型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给出了五项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这些原则同样也是高校后勤在内控体系设计时应遵循的。同时由于高校后勤业务种类多,规模相对小,员工数量多但文化水平偏低的特点,在设计内部控制时还应遵循由粗到细、由点到面、由简到繁层层推进的原则。
(四)设计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应以“防”为重点 高校后勤实体由于经营对象比较确定,经营的性质也比较特殊,所以围绕着内控目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应以防范内部经营风险为重点。如对可能形成各种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授权风险、物资采购风险、财产保管风险、成本失控风险以及工程项目风险等的业务处理重点关注,抓住关键点不放。
三、高校后勤实体内部控制体系设计
(一)组织层面 主要包含:
(1)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构与纲领。针对高校后勤甲乙方模式出现的某些矛盾现象,高校首先要完善后勤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构建,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监督、执行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制衡机制。同时建立起现代企业的章程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对后勤经营管理的要求来制定其章程,目的就是要使高校后勤管理符合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还要对后勤企业的投资管理、利益分配等责权利做出章程规定。章程是学校对后勤实体的管理依据,更是后勤实体的行动纲领,是内部控制的总纲。
(2)科学设置业务中心与职能机构 高校后勤行业多业务繁杂,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要求设置业务中心、根据专业化分工和有效协调的要求设置职能部门,人员分工上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不可能单一化,往往需要一人身兼数职。这就要求在设计职能机构和职员岗位时,首先要梳理现行的业务流程和办事程序,找出关键控制点,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原理、找出不相容职务,尽量做到不相容职务分离,在相互制约,互相牵制的前提下整合业务,精简办事程序,设置高效、协调的职能岗位,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
(二)制度层面 在完成了组织层面的内部控制框架后,要对高校后勤现有的控制措施和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根据高校后勤企业的的现实情况和社会化改革的要求,制定和完善防范各类经营风险的内控制度。笔者所在高校后勤集团几年来围绕着社会化改革方案和内控防范目标,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如: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制定了《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已通过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控制财务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财务审批制度暂行办法》、《后勤财务管理办法》和《后勤票据管理细则》;为控制人力资源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后勤集团人事暂行办法》、《后勤集团外聘人员管理办法》、《后勤集团事业编制人员岗位聘任制实施办法》等;为控制物资采购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物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为控制财产物资风险,制定了《后勤集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等。这些制度无一不是从高校后勤的经营特性着手,体现以“防”为主的精髓。作为承担着对高校保障及服务的后勤实体,安全和质量是其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建立严格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后勤各业务部门的行业特点,建立以预防为主的操作规范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还有,高校后勤一直以来存在着员工文化水平偏低、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的现象,而另一方面又存在人才流失、人才浪费的问题,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破平均主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薪酬导向作用不失为根本举措,必须建立起真正体现责、权、利相结合的按劳分配原则的人事薪酬制度,防止人力资源风险等。以此类推,对后勤实体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几率较高的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物资采购、财产保管、工程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管理以及重大问题决策管理等各方面,逐个进行分析,评估风险,逐步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
为了切实提升高校后勤的服务保障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后勤实体还应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高校后勤服务行业门类多、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不能“一刀切”,要考虑各服务中心的差异性,依据岗位特性,责权利挂钩的原则,在整合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内控目标为导向,科学设置。对于保障型服务为主的水电服务中心、车辆服务中心、公寓服务中心等可以依据岗位职责、服务承诺及安全操作规范等,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而对于经营型的饮食服务中心、教育超市等,则可以建立以经济效益指标和服务满意度双重考核的评价体系。
(三)监督评价层面 监督评价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实施。高校后勤能否在“自主”的企业模式下,保持正确的经营方向和健康发展,决定于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高校后勤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应采取“内外”结合。“内”指是后勤实体内部对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有效性的监督与评价。后勤实体应设置有关机构和人员,赋予其监督与评价的职能,并依据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制定适合业务特性的监督方式、程序和评价的标准。笔者所在校后勤集团设置了专门的监督与评价机构——质量与成本监控办公室,并制定了《安全生产与服务质量监控程序》、《安全生产与服务质量监控实施办法》等监督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监管部门对安全质量方面的检查监督采取通过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和与员工交流等形式,获取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证据,并且据此分析评价该内控措施是否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风险,而对于物资采购、财产保管、会计业务等方面的内控监督检查则采用实地查验、穿行测试、查看记录等形式获取证据,进行评价。 而“外”则是指学校调动后勤实体以外的部门和机构对后勤实体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其方式有:学校财务部门对后勤财务机构委派会计和设立校内资金账号,实施会计监督;学校审计部门对后勤实体实施审计监督评价;学生会组织对后勤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国有资产部门对后勤占用资产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等等。由监事会收集各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评价情况,对后勤实体的内部控制进行综合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一、指导思想
按照集团提出强总部项目管理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公司发展现状与特点,以“三支持、四集中、两控制”为核心内容;以推进项目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强化总部服务功能、集约经营和管控责任;把项目部打造成为成本中心、项目执行中心和实施主体:将总部构建成为利润中心、项目决策中心和管控主体:使总部真正成为培育和引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龙头。
二、存在的障碍及基本对策
(一)存在的障碍
1、管理中的惯性思维,对强总部项目管理新模式有一定的排斥性。
2、对强总部认识不到位、观念转变慢、受既得利益牵制的问题。
3、实施强总部项目管理新模式的心理准备不足,缺乏“两级管控,一级核算”的管控经验。
4、总部人才结构不太合理,主要是缺乏熟悉项目经营管理的行家里手,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
5、少数员工有畏难心理,对强总部信心不足,抱怀疑、观望态度。
(二)基本对策
1、加强对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的学习宣贯,在员工中开展培训,营造强总部项目管理的氛围。
2、理解消化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结合实际,创新与完善公司相关管理细则。
3、学习与借鉴先进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经验,培育新管控,改进旧模式,稳步推进新老项目管控模式的交替。
4、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分别明确项目管理新老模式的负责人,确保新模式的循序渐进、老模式的平稳终结。
5、明晰新旧体制运行与交替路径,推进“两级管控,一级核算”及“法人管项目”新体制的落地,逐步改进旧的“多级管控,多级核算”模式;
逐步规范组织结构管理,到2013年,公司项目管理组织结构规范程度达到零中间层标准,实现总部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6、完善项目管理责权利对等机制,优化人才配置,培育强总部项目管理团队;加强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涵养人才成长与发展的环境,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三、组织领导
1、成立公司强总部项目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胡建军
副组长:谢帮银
成员:肖云亮、路惠明、胡建伟、宁伟志、付燕、黎胜良、薛沧洋、龙铁桥。
2、领导小组下设制度机构组、人力资源组、综合宣传组。胡建军分管制度机构组,谢帮银分管人力资源组,胡建伟分管综合宣传组。其职责分工是:
⑴制度机构组由办公室、管理审计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管理制度的编制、组织架构、人员总编制、有关职级职数、部室职责职能的设计。
⑵人力资源组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各部室、各子分公司及项目部定编、定员、定岗以及各岗位职责的设计;负责人员的竞聘上岗以及培训、转岗、分流配置等工作。
⑶综合宣传组由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公司强总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宣传、发动及思想政治工作。
3、关于项目管理新老模式交替的工作分工。考虑到目前新老模式的运行处在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阶段,为保证两不误,对新模式推行与老模式交替的工作分工如下:
⑴董事长兼总经理胡建军:为新模式推行与老模式交替的总负责人,在新旧体系交替过程中,工作重心放在老项目的运营与平稳过渡上,确保旧模式向新模式的顺利交替。
⑵党委书记谢帮银:协助总经理做好新模式的推行工作,公司各部室按照强总部运行的分项方案及项目管理职能路径予以推进。
四.推行实施的分项方案
1、公司强总部组织机构建议。设“十一部一室”:办公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部、管理审计部、市场经营部、成本预结算部、财务部、工程管理部、技术信息部、安全环保部、采购管理部。其中工程管理部、技术信息部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总部部室定编定员建议。除10名公司领导外,总部部室人员总编制暂时控制在现有的113人以内。下一步将依据集团对各部室职能职责的划分进行人员的调整,各部室现有人数情况如下:
⑴办公室15人;
⑵党群工作部10人;
⑶人力资源部9人;
⑷纪检监察部7人;
⑸管理审计部7人;
⑹市场经营部12人;
⑺成本预结算部22人;
⑻财务部11人;
⑼工程(技术信息)管理部9人;
⑽安全环保部6人;
⑾采购管理部5人。
3、部室负责人岗位编制基本原则。公司总部各部室负责人的岗位编制,分别按照各部室总编制控制;部室10人(含10人)以下设1正1副;部室11人(含11人)以上设1正2副。
4、硬件设施建设。
⑴总部办公楼设株洲市红旗中路嘉盛华府456号;
⑵单身公寓设株洲市荷塘区红旗北路新城一号,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容纳单身员工60名。
5、强总部建安项目的选择。根据强总部项目管理模式要求,拟将以下项目首批纳入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
⑴四川威远360O烧结项目,签约量约1个亿;
⑵重庆钢厂1350m³;高炉项目,签约量约1.5~2个亿;
⑶北京辽宁大厦项目,签约量约1.6个亿;
⑷友谊房地产康馨家园项目,签约量约1.5~2个亿。
6、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的启动与考核。
⑴项目启动。①公司总部及时与业主及内部相关人员沟通明确,阐述有关要求,并获得相关支持;②明确项目目标和定位;③召开开工会或项目管理策划交底会,统一思想,明确强总部项目管理工作标准及运作制度。
⑵项目考核。依据强总部项目管理工作标准运行考核规定,公司将细化考核办法,并按照强总部项目管理考核模块,从以下11个方面拟对总部各部室及项目部予以考核。
①组织管理:项目部部门设置;项目部部门负责人配置;项目部组建;分公司组织管理。
②项目策划:市场经营策划编制与执行;项目实施策划编制与执行;项目交竣工策划编制与执行。
③市场经营支持:承接的项目质量;市场经营计划编制与执行;业务信息立项及跟踪管理;项目投(议)标管理;主合同签订与交底;客户关系管理执行;市场开拓奖励方案制定与执行。
④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整体规划;项目部人力资源配置;定岗定编;人力资源的激励;项目解散后人员分流管理。
⑤技术支持:技术投入的年度预算编制;施工技术资料支持与管理;技术进步与成果推广;总部技术信息支持。
⑥采购集中管理:物资采购权限规定的执行;采购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更新与应用;采购招标;采购合同的签订与管理;物资配送、验收、结算;供应商的评价。
⑦租赁集中管理:租赁权限规定的执行;租赁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合格供应商名录》建立、更新与应用;租赁招标;租赁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配送、验收、结算;供应商的评价;自有设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⑧分包集中管理:分包权限规定的执行;分包计划的编制与执行;《合格分包商名录》建立、更新与应用;分包招标;分包合同的签订与管理;分包队伍的现场管理、考核;分包结算;分包商的评价。
⑨资金集中管理:项目财务人员管理;项目成本核算;资金账户管理;资金预算管理;资金收入管理;资金支付管理。
⑩预结算控制:项目预结算人员管理;项目各项预算的编制与执行;项目各项结算工作安排与执行;预结算资料管理。
⑪;责任成本控制:项目成本管理策划;项目成本控制;项目成本分析与考核;项目成本总结报告。
6.强总部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公司拟制组织与行政、党群工作、纪检监察、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商务合约、工程、技术、财务、项目等10个管理手册,共计100余个管理办法。为对接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以上公司管理手册将按集团强总部项目“两级管控,一级核算”模式予以修编,修编后的管理手册计划在四季度初颁发。
五、公司强总部项目管理运行的路径
1、法人管项目体制运行路径。
一是逐步推进公司法人管项目体制。即从2011年9月份开始,凡公司新开工项目,一律纳入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并实施“两级管控、一级核算”模式,公司总部为利润中心、经营成本控制中心,主要实施项目经营与效益的管控;项目部为施工生产成本中心,主要实施项目施工组织与责任成本的管控。
二是逐步改进公司原有项目管理体制。即2011年8月份以前,凡公司在建项目,不纳入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依然按原有的项目管控模式运行;但老项目终结后,其原有的项目管理体制不再延续,若再接续新的项目,则新项目一律纳入公司法人管项目体系。
三是先行撤销部分分公司。即从2012年开始,撤销项目管理分公司,并视情组建项目部;撤销物资设备租赁分公司,建议并入集团租赁公司。
四是保留下来的安装分公司、钢结构分公司和各区域分公司,其定位与运营按集团的要求进行。
2、强总部项目管理各阶段职能运行路径
⑴项目经营开拓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编制市场开拓计划,制定业务承接范围与标准;负责所有业务信息的汇总;进行业务信息的评审立项;组织市场策划的编制。
②管理审计部:负责项目经营开拓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③办公室:组织市场策划的审议。
⑵项目投标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负责投标资料的准备;组织投标预审与投标评审;负责投标的实施。
②成本预结算部:进行成本预测,负责商务标的编制。
③工程管理部:负责技术标的编制。
④管理审计部:负责投标工作中的法律事务。
⑤纪检监察部:负责对投标过程进行监管。
⑶项目合同签订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进行合同的起草、洽谈;组织合同的评审与签订。
⑷项目部组建阶段。
①办公室:归口管理项目部的组建。
②人力资源部:组织项目经理的竞聘;协助项目经理完成项目部的人员配备工作。
⑸项目实施策划阶段。
①公司总经理:为项目实施策划总负责人。
②办公室:为项目实施策划的组织部门;组织项目策划书的审批。
③工程管理部:协同技术信息部、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专项方案、交竣工方案等。
④市场经营部:负责合同交底等相关事项。
⑤成本预结算部:编制施工预算,总成本计划。
⑥采购管理部:编制物资采购、租赁、分包总计划,及相应的成本控制计划。
⑹施工生产阶段。
①管理审计部:组织《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的签订。
②采购管理部:负责采购、租赁、分包工作。
③财务部:负责项目资金的收支管理。
④技术信息部:负责项目施工与技术管理的支持与服务。
⑤安全环保部:负责项目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⑥管理审计部:负责招标工作中的法律事务。
⑦纪检监察部:负责对招标过程进行监管。
⑧党群工作部:监管施工现场的企业宣传与思想政治动员。
⑨总部各部室:对项目部上报的信息或提出的需求进行处理,及时反馈意见;工程管理部、技术信息部、安全环保部、管理审计部、纪检监察部等部室对项目施工及时进行过程检查和监督。
⑺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①办公室:组织交竣工策划。
②工程管理部:组织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③成本预结算部:完成工程的结算工作。
④财务部:完成工程的回款工作。
⑻项目审计兑现阶段。
①管理审计部:进行项目最终审计和兑现审计。
②纪检监察部:负责效能监察。
⑼项目结束阶段。
①工程管理部:与项目部进行项目资料及工程的移交,以及归档总结。
②人力资源部:负责项目部解散后的人员分流工作。
③党群工作部负责项目部解散后人员分流的维稳工作。
⑽工程回访与维修阶段。
①市场经营部:负责工程回访工作。
②工程管理部:负责工程的维修和保修。
六、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实施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
1、由办公室牵头,人力资源部配合,在全司管理人员中开展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体系21个相关制度的学习培训,并于2011年9月30日前完成。
2、由办公室牵头,管理审计部配合,依据集团强总部项目管理21个相关制度,修编完善公司有关实施细则,并于2011年10月30日前完成,11月颁布。
3、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实施强总部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并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总部“三定”方案的编写。
4、由党群工作部牵头,做好公司单身公寓的改造,并于2011年11月30日前完成。
5、公司各部室依照强总部项目管理“两级管控,一级核算”要求,做好相关分公司的撤并工作,并按规定的时间完成。
6、以上实施意见若与集团总体实施方案相左,则以集团的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