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6: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产业发展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认真履行职能,做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关工作
农办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协调部门,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做强主业,努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献计献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到农办参与的事项达到8项,其中多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等内容,农业、林业以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基本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任务,等会有关部门也会做出具体的汇报,这里不再汇报,下面我就农办牵头参与的两项工作汇报如下:
1、按照“三冬”工作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去年冬季农业生产工作。按照去年“三冬”农业生产工作实施意见,全市重点扶持茶叶、雷竹、油茶、蛋鸡、蔬菜等产业的发展,今年5月份,由市农办牵头,财政、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参与,市财政拿出200万元资金集中对上述产业给予了扶持,有效地促进了我市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白茶、蛋鸡两个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成为了市特色农业产业。
2、为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打造重点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并组织涉农口部门主要领导到我省乐平、万年等地进行专题学习,市农办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实施意见》,该文件已经经过农口部门主要领导讨论,需再次讨论后上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我市农业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做强做大。
二、重点突出、协调推进,努力做好今年秀美乡村建设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到突出打造好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同时兼顾面上各个村点推进工作,上半年,完成了11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村点建设实现了“四个全覆盖”,打造成为“五个活样板”,所有村点建设实现了环境美、实力强、管理好、风气新的秀美乡村建设格局,也实现了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赢利的根本目标。省、市领导多次深入到贵冶周边进行调研,省委书记到贵冶周边视察时给予“想不到效果建设如此好、想不到建设进度如此快、想不到群众如此满意”的高度评价,常务副省长凌成兴评价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模式上取得了“两个创新”,即创新了受污染村庄整治的模式,创新了受污染土地修复的模式。可以说,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得到了省委、市委的高度评价。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建设效果,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先后为我市新增新农村建设资金万元。
在抓好贵冶周边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我们有序推进其他面上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到工作进度不受影响,工作质量不能降低,工作程序一个不少,到目前为止,全市70%以上的村点完成了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在前不久省里组织的新农村建设年中督查工作中,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卫生清洁工作两项工作都得到了好评。
另外,今年的农村清洁工程工作紧紧围绕做好公路沿线、农民集中活动范围、新农村建设村点以及省定的清洁工程村点等重点领域和重点村庄开展。
三、要进一步提高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
1、要加大乡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考核力度,建议市政府将每年三冬农业生产工作列入到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切实把冬季农业作为一季农业来抓。
2、加大对乡镇的扶持力度,对乡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实际成效的,市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为贯彻落实区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全区上下农业项目建设的潜力,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现就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区委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农业现代化为导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全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拓宽建设渠道,用项目扩张总量、用项目优化结构、用项目提升水平、用项目推动发展,通过项目建设带动全区现代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产业基础。
二、工作目标
强化以工业理念抓农业,探索出一条规范实施、科学管理、监管有力、运行高效的农业项目建设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责任明确、形成网络、奖惩到位的农业项目建设新机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层次的农业项目建设群,使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龙企技改扩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农产品物流等农业项目建设有一个新提高。年,全区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重点项目30个以上,总投资达到20亿元以上。
(一)乡镇自建项目实现新跨越。各乡镇要结合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发展,谋划和建设一批促进主导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农业经济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点项目,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实行领导干部分包农业项目责任制,每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和主管副职至少分包一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二)向上争取项目再上新台阶。区直农口单位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结合全区农业发展重点,积极包装、筛选和组织一批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项目,加快办理前期手续,加大汇报盯办力度,集中争取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市计划盘子,促进全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三)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突破。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坚持招商引资和招商引智相结合,通过“小团组”、“定向”、“专题”招商,承接国内外优势生产要素的转移,积极寻求国际国内合作伙伴,搞好产业的延伸和精深发展,重点引进一批农业高新技术和精深加工项目。
(四)超前谋划项目实现新提高。年内,区级将围绕农业产业化建立完善农业项目库,谋划和储备项目30个以上。各乡镇也要积极谋划和储备农业项目,每个乡镇至少要谋划和储备2个以上项目。项目编报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项目库要达到信息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点
(一)围绕发挥特色产业优势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立足本地本单位资源、特色优势,加强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大力构建资源有效利用、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优势明显的农业项目建设格局,引进建设一批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农字号”大项目,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要重点围绕我区优势特色明显的奶业、生猪、果品、蔬菜等主导产业来抓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型龙头项目,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集中,发展壮大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加工企业集群,并以此带动农产品生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重点项目为骨架,相对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围绕创新农业发展方式抓项目。各乡镇和区直农口单位要树立和运用大农业理念,积极拓宽农业项目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围绕设施农业拓展、规模养殖推进、生态农业推广、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业品牌创新、绿化家园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扎扎实实建设一批质量型、生态型、服务型的大工程、好项目,带动全区农业经济创新型发展。要加强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循环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加大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力度,积极争创国家和省、市级知名品牌,围绕品牌推动项目建设,围绕品牌加强产业合作,提升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层次。
(三)围绕国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项目。面对国家扶农强农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投入不断加大的趋势,区直农口单位要加强同国家部委和省、市直有关单位支持政策的衔接,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际发展需要超前谋划和精心设计项目,加大跑部进厅的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粮产业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建设、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更多的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向我区倾斜。
(四)围绕提升现有龙头企业抓项目。鼓励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产品升级和换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产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改、扩张项目,推动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建设原料基地,完善仓储设施,整合资源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尽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资合作,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吸纳股份、转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产业转移项目,实现借势做强,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形成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发展集群。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规模比上年增长10%以上,年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晋档升级,年内争取全区新发展达到市级及以上标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
(五)围绕提高合资合作水平抓项目。各地、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对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吸引国内外工商资本、社会资金到我区投资兴办高新技术和名牌产品为支撑的种、养、加龙头企业,抓好知名企业大项目的引进。要借助京津唐消费市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建成2家以上冷链物流企业。特别要积极拓宽农业利用外资领域,通过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承接国外优势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循环型、生态型、产业型、高效型农业项目发展,推动我区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年内,重点抓好众品食业有限公司、蒙缘食品仓储冷链物流、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促使一批农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增强全区农业发展后劲。
(六)围绕建设产业聚集区抓项目。借鉴抓工业聚集区建设的先进理念,搞好我区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进驻,形成企业集群,围绕技术研发、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三个关键要素,推动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农业产业化园区建设上,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华鼎绿洲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在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上,以现有的蒙牛乳业公司、乐百氏公司为中心,规划建设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加快众品食业公司、蒙缘仓储物流、蒙牛乳业包装材料等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重量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园区和食品工业聚集园区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链,带动仓储、运输、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统筹城乡发展。
(七)围绕整合农业资金抓项目。坚持集中财力、统筹安排、扶持增量、提档升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投资管理机制,整合农业资金用于重点农业项目的奖补,把已有的优势做大做强,并不断发现优势,培育优势并使之扩张。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达的项目资金外,区里将打破部门行业界限,整合农业项目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提高效益”的原则,集中使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壮大一批特色产业,促进生产规模形成产业带,加工规模构建企业群,服务规模打造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整合方法为:市级以上资金,实行“分类指导、逐级申报、部门筛选、会商审核”的管理模式,由农口各单位统一制定《投资指南》。各乡镇按照《投资指南》确定的投资方向和重点,紧紧围绕既定的主导产业,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切实做好农业项目编制、申报和争取工作。区里统筹安排各地的申报项目,保证全区重点项目能够顺利落实,重点产业能够得到有效扶持。区财政融合整合农业专项资金,用于农业重大项目工程和省、市级以上农业项目的资金配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工商、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明确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农业项目建设的领导,区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政府办公室主管副主任、农工委常务副书记任副组长,区委农工委和区发改局、财政局、农牧局、林业局、水务局、供销社、国土分局、环保分局等有关单位主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区农业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区委农工委),办公室主任由农工委主管负责同志兼任,负责组织、协调、督导全区农业项目建设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协调推进农业项目工作的落实。各乡镇也要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谋划协调、分管领导具体组织、有关单位分工负责、农业办公室督导落实的组织推动机制;要把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发展。区直农口单位要明确各农业项目建设的主管领导、主抓科室、具体工作人员,形成农业项目有领导主管、有科室主抓、有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
(二)协调配合,共同发展。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作为农业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同志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带头抓项目,认真解决农业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农口各单位要加强各乡镇、涉农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全面掌握农业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和省、市直相关单位的沟通联系,积极推介项目,主动汇报项目情况,指导协助各乡镇和涉农企事业单位做好农业项目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大目标,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为首要任务,切实转变工作观念和工作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投入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年推广农作物、蔬菜、林业、畜牧、渔业、水利、农机(以下统称农业或农业各业)等适用新品种(新农具)、新技术各2项以上;每村至少有1处农业科技示范田、2个农业科技示范点、3-5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推广服务范围达到区域内农业各业生产规模的90%以上,力争主要农产品(农、林、牧、渔等)优质率达90%以上。
(二)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全面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关键农时季节到村集中开展农业各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累计5次以上,现场指导10次以上,发放农业各业技术明白纸6种以上。村级培训覆盖率100%,农户培训覆盖率85%以上。
(三)狠抓农业科技入户。通过采用“三直接”、“零距离”方式,实现区域内农、林、牧、水产、农机、蔬菜等各业全面科技入户。每个村10户示范户,技术指导员全年在村、组、户工作时间不少于200天,累计入户指导不少于100天。农业各业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四)落实好惠农项目。开展涉农政策宣传,按政策要求配合县主管部门落实好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阳光工程等各类支农惠农项目,确保农民受益。
(五)做好农业试验示范。按照县主管部门要求,配合或独立完成一项以上农业各业试验示范项目,并形成总结报告。
(六)做好信息搜集与传递。努力形成涵盖农、林、牧、渔、水、机、菜等农业各业生产、市场、政策及科技致富等高质量的综合信息。
每季度上报1份农业综合信息调查报告;每年向农民提供农业各业生产、市场、政策及科技致富等信息不少于4条。
(七)发展“绿色”农业。力争区域内新增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示范基地1个,新认证“三品”1个。
(八)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努力争取区域内新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以上。
(九)做好法律授权的或主管部门委托的行政执法工作,协助做好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十)完成县农委、县有关部门和乡镇下达的其它工作。
三、工作职责
(一)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农业方针政策。
(二)参与制定本区域内的农业发展规划,制定农业技术(农技、农机、农水、林业、畜牧等)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配合主管部门做好以下工作:①农业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②农业“三情”、动物疫情、林木病虫情、旱涝灾情等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③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④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和农机安全作业监督和管理。⑤农业资源、林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与监测,土壤肥力监测、改良、检测。⑥农村能源和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务和水利建设与管理,防汛与抗旱技术指导。
(四)配合县有关部门实施各类涉农项目,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如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高产攻关、农村户用沼气池、农机购置补贴、农村饮水安全、阳光工程等农、林、畜牧、水产、农机方面项目建设。
(五)开展农业科普活动。组织区域内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采集、筛选、整理、呈报、、提供农业公共信息服务。
(六)积极参与、配合、指导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区域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七)培育、指导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和扶持种、养、加、销等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社会服务向系列化方向发展。
(八)开展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情况调查,主动了解农民的需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并及时上报县农委和有关部门。
四、工作原则
(一)富民为本的原则。积极把先进实用技术、农业信息和致富理念引入村组,带进千家万户,通过科技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二)项目带动原则。按照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积极主动承担农业示范推广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典型示范原则。通过建立示范点、培育扶持示范户和实施示范项目,树立科技示范典型和培育农民身边的科技致富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民致富。
(四)零距离服务原则。把工作地点前移到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把广播、电话、资料等不见面的服务形式变为手把手、面对面现场指导。
(五)及时高效原则。培训、指导要抓住关键季节、关键环节、关键技术措施,不误农时农事;及时解答农民咨询,及时传递重要的、时效性强的农情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主持本站全面工作,每周要召开一次全站人员会议,总结上周工作,安排布署下周工作任务。每月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上月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
(二)重大事项汇报制。对于动植物疫情、旱涝灾情、病虫害情和群众反映的农资质量问题及生产技术难题等重大事项,要立即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请示汇报,并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取措施,积极处理。
(三)热情服务工作制。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接受咨询要做到热情服务,方便农民。
(四)工作责任追究制。凡工作不负责任,重大事项没有请示汇报,使农民不满意,甚至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五)规范工作行为制。各项工作必须遵守行为规范,提高工作效率,保质保量完成。
(六)主动当好政府参谋。准确掌握本乡镇农业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提供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意见、建议。
六、运作方式与保障措施
(一)人员定岗定职,职责任务明确,全员上阵,人人有责。
(二)制定计划、扩大宣传、选准项目、抓好示范、培植亮点、突出重点、扶持倾斜(向示范户倾斜、向主导产业倾斜、向关键季节倾斜、向紧要工作倾斜)。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包村联户制度、工作日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值班制度、规范服务用语制度、服务投诉制度、资料信息库制度等。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
山西自2009年山西省设立运城、晋中、大同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133.1亿kg,连续4a稳定在110亿kg以上,首次实现“五连增”;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近1/3[1];果菜产量持续增加;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逐步增多,经营水平不断提高,龙头企业达到30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近8万家,数量居全国第3。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8809元,同比增长10.8%[1]。尤其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26个县的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及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66%和59%,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建设成效显著。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依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依然不强。2014年山西粮食平均单产为4049kg/hm2,是全国粮食单产水平的75%,排名倒数第5位[1]。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79.5元,排全国22位。在全省119个县市中还有58个贫困县,约占到1/2,其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36个,省定贫困县22个,贫困人口329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0%[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率和科技贡献率等支撑系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对3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多个县、市的实地考察和调研,以及对全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提出并分析这些客观问题,进而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有益于加快山西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山西农业的特殊地位认识不足,对特色农业重视不够,对农业“特色”保护利用不力
谈山西农业,有3点必须关注:
(1)山西以煤炭为基础的资源型经济,日益受到环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多重压力和挑战,转型迫在眉睫[3-4]。对此我们准备不足,接续产业不仅不强,甚至不够明确。
(2)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农村人口所占比例大,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2百分点[5]。贫困人口多[6],贫困程度深,到2014年底,全省还有贫困村806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8.5%,还有近10%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省山区面积大,水土流失及干旱贫瘠土地面积比例大,生态环境脆弱;口粮自给率不足50%[7]。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体脱贫、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所以,农业的使命极其特殊,作用不可替代。
(3)一直以来,人们把干旱少雨、山多沟深认为是山西农业不变的劣势,形成了重工轻农的思维定势,总以农业小省自居,认为没有规模成不了气候。而忽视了正是坡多沟深造就了“杂粮王国”[8-9]、“黄金养殖带”[10]、“优质粮果带”[11],正是沟壑纵横成为了发展绿色、健康、生态农业的天然屏障;忽视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表里山河”的一些劣势正在变成优势;忽视了北京“护城河”、“后花园”不可比拟的特殊区位优势。没有从战略高度给予重视,就没指望它成事,没给它应有的地位,其他自然就谈不上。说是特色农业,没有弄清楚到底特在哪里?没有特殊待遇,没有超常规的特殊支持,没有特殊的办法,没有特殊的技术,保护、利用、发掘“特色”的意识淡薄,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地膜和化学品,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12],严重削弱了山西农业生产绿色健康的天然优势,因而“特色”农业特不起来,也强不起来。
1.2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缺少总览全局的战略规划
现代农业以形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为主要特征[13]。要求以政府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机制保障为前提,以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手段为支撑,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科学的经营理念来管理,最终形成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具备食品供应、吸纳就业、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的产业群。很明显它是一个整体推进和长期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不仅要有短期规划,还应该从战略层面进行中长期,比如10a甚至20,30a的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引领。而目前,除省里有发展现代农业的3~5a短期规划,运城市正在制定之外,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全面规划。全面规划的缺失,不仅谈不上规划引领,还放大了现行体制下,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以及一任领导一个思路的缺陷和弊端,使得哪些是必须坚持、必须坚守的不清楚、不明确,难以做到选对路径,一走到底。实际上没有规划等于家底不清、方向目标不明、路径不确定,容易造成政策的人为多变,难有科学性、连续性,加大了盲目随意和人为干预的风险,使有些本该坚持做的事情半途而废,走了弯路,影响了发展。比如农技推广体系的恢复重建就是深刻教训,而右玉的做法则可以给出很多启示。
1.3农业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4-15]。从某种意义上说,产业化是纲,纲举目张。产业发展了,农民就业、增收及服务业等才可能顺势而上,农业现代化这盘棋才能满盘皆活,才会有整体的脱贫、全面小康和科学的新型城镇化。而作为产业的基础单位,山西的农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布局分散、聚集度和科技含量低,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大的龙头支柱,3000余家龙头企业,总产值1252亿元,仅相当于一个多双汇。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甚或没有链。如:运城天和源集团,它的核心优势是晋南高档肉牛的养殖,但整个经营需要涉及饲料供给—兽医兽药—屠宰—牛肉加工—冷链物流等多个环节。目前刚刚建了冷库,是否再搞精饲料?再建屠宰场?就很纠结为难,大了吃不饱,小了不合算,还有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困难。类似这样的问题企业都会遇到,如何连成链,形成产业群、产业带?靠一个个企业单打独斗不行,靠现阶段发育不全的市场作用有限,这种情况下,政府统筹协调、超前引导及政策激励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目前,以支持单个企业为主,延长链条支持产业发展的投资、金融、保险等政策体系,社会化服务、现代营销等市场体系均不健全,发展的软环境尤其不好,比如:北部某市引进北京新发地集团投资20亿元建成的大型批发市场刚投入运营,附近就又批准在建同类市场。政府违背承诺,不守信,企业很无奈,陷入了欲罢不能、欲进又难的尴尬境地。不仅形成重复浪费,恶性竞争,影响了山西投资创业的环境和应有的信用,更阻碍着企业、产业的健康成长。缺少对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引导,对农产品加工这一关键环节重视不够,尤其忽视了山西省农产品“绿色、健康”的天然优势和特色,精深加工严重不足,功能保健产品严重匮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效益差。农产品加工以初加工为主,加工转化率仅为40%,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约为0.8∶1,远低于全国2∶1、发达国家3∶1的水平。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和经济优势,农产品生产最终“出口”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农业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1.4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的格局
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城镇化的内在动力。没有产业的充分发育,没有农民的充分就业和脱贫致富,城镇化就无从谈起。只有链条拉长、产业做大,才能支撑和推进城镇化。即农业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16]。同全国一样,山西省的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建设相脱节,未形成协调同步发展格局,主要表现在:
(1)各级政府从主管部门、规划设计到实际运行基本处于割裂状态(分属农业厅、住建厅),没有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先导和依托,缺少以农业产业支撑城镇化的思路和规划,因此,不可能引导产业科学布局、合理聚集,影响着城镇化的方向和城镇化的整体进程。
(2)缺乏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靠科技创新发掘农业内生力,靠科学化、机械化促进规模化,靠规模化促进商品化,靠商品化促进产业化,从而形成产、加、销产业链条,使农民就地变身产业工人,并辐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辅助以教育移民、卫生移民等多种举措,充分发挥其加性和集成效应,进而推进城镇化的试点、典型和样板。缺少示范和引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已有农业企业布局分散、聚集度低、规模小,生产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发挥农业产业应有的吸纳农民就业、帮助农民增收的独特作用,从而支撑和推动城镇化的进程。
1.5尚未形成给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产业发展不足,直接影响了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山西省目前还有约60%的农户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态。生产效率低下、利润不高,使得形成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尤其组织专业合作社面临困难。不少专业合作社,因无专业可合,徒具虚名,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山西省种粮大户6000多户,家庭农场9000多个,农民合作社近8万家[17],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农民参与产业化的程度远低于其他省份。发展中的合作社因在融资、土地流转、基础条件改善等方面遇到诸多问题而难以壮大[18-19]。如:大同金农合作社经营不错,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示范社,也遇到了土地不能流转,无法进行长期投资以及融资难等问题。银行贷款要有国有土地作抵押,合作社哪有国有土地?所以,资金向农业倾斜,实际上很难落到实处。当然,合作社经营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比如,运城市家庭果园,收益很好,这样的土地流转成本高,农民不愿意,现阶段扩大规模就没有必要。迫切需要的是品种更新、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等服务,而社会化服务和技术服务却明显滞后。
1.6科技创新体系不科学,创新能力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
(1)农科教职责不清晰,甚至交叉重复,不利于按特色农业的需求,履行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优势。现实中往往造成错位、缺位、不到位。同时缺少有效的配合协作机制,难以形成人才、技术、转化应用的合力,甚至还相互掣肘。
(2)高效科学的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科技发展规划没能与山西特色农业、特色产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创新链没能超前配置,难以起到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科技人员、科研成果的评价奖励导向不明确、不准确甚至不正确;科技人员诚信评价、信用约束体系缺失;科研人员不能够专注于研究开发,原来是跑项目找经费,现在是询价、招标、搞政采,加之检查汇报总结等等,需花去大量精力;农业科研单位收入偏低,队伍不稳的问题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农科院近2a已有多名博士因待遇问题离开,有多个岗位因无人报名而被迫改变招聘计划,2000年至今流出的高级职称人员已有近20名,而基本没有流入。
(3)人才队伍培养缺乏针对性,也无长远考虑。比如山西农业急需的农机、农产品加工领域人才匮乏。据了解,山西省农机研究院能绘图的不超过3人,根本谈不上队伍。2007年以来,我们率先提出并大力推进“艺机一体化”[4,20],但由于省内从研发到加工都比较落后,而不得不依赖外省,成本高、效率低,不仅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进程,也不利于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对策建议
2.1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找准发展路径,真正体现特色,发挥优势
解放思想,转变思路,坚定信心,把农业作为山西的民生产业和经济转型的接续产业。充分发挥山有的农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病虫害少、生产条件易于控制、区位优越、是全国“综改试验区”的六大“特色优势”,把“什么还能吃?还敢吃?”的危机当作商机,走一条绿色、健康、精品之路,打造全国放心、高端、安全食品基地[21]。尤其要瞄准京津冀大市场,傍住北京来发展。不要只做护城河、后花园,还要成为首都的放心菜园、放心食品园、放心养殖园。要依靠高科技手段,深入发掘和利用特色农产品的功能、药用成分,大力开发主食化、方便、休闲食品,满足日益增长的食疗、保健需求,创造高附加值精品,打造驰名品牌,提升农业效益。以新晋商精神,做强特色产业,支撑转型,拉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迈过这道坎,可实现农业的多重功效,一举多得。以色列、荷兰均是资源贫乏的小国,均能以高科技支撑农业产业立国[22],只要努力,山西也能。
2.2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
要摸清家底、深入研究,根据全省及各市、县的特色和优势,制定3个层级的短(3~5a)、中(5~10a)、长(10~20a)期科学规划,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引领、目标导向。充分发挥综改区先行先试、自我改革的优势,真正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痼疾,实行大部门机制,突出顶层战略设计,制定与特色农业相匹配的特殊政策,创造特殊环境,采用特殊办法,创新特殊技术,助推山西农业真正走出特色之路。
2.3突出问题导向,创优发展环境,强化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与培育
重视解决农业生产最终的“出口”问题,把发展农业产业上升到战略高度。对于振兴翻番的“七大产业”,要认真总结每个产业不大不强的原因、困难和瓶颈,对“十五”以来“1311”工程、“513”工程实施的成效、问题,进行回头看,开展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找准重点环节和关键节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准确发力。该放给市场的放到底,该政府做的做到位。比如,搞好规划统筹,明确目标方向,创造优质经济要素集聚和良性竞争的环境,培育企业能够自由健康发展的土壤。在目前特殊的形势之下,要从财政投入、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行业服务、科技支撑、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好引导协调、激励、服务和推动,从支持企业(点)变成支持产业(链),下决心下大力气扶持培植几个特色大产业,发挥核心作用,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2.4将农业产业作为立城(镇)的前提和主导,统筹规划,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
认真总结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山西实际,打破部门阻隔,突出顶层设计,将农业产业化作为立城(镇)的前提和主导,作为城镇化的最终依托来设计和规划,实现两规合一或多规合一。积极开展依靠产业带动和支撑城镇化的试点工作。要注意探索模式,树立典型,因地制宜推进。要充分发挥产业吸纳、分散农民,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产业链条将城市与农村连接起来,让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在链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变身产业工人,持续增收致富。同时要与教育、卫生、生态移民等紧密结合起来,整体联动,协调发展。逐步将产业发达、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的村镇,培育建设成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城镇化。
2.5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
根据山西省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度挖掘后进地区的潜在资源,扶持种养能手、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起步。
(2)根据产业规划和市场需求,引导、培育、壮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使专业合作社有“专”、有“业”,有“作”可合、有利愿合、有钱好合、有章法能合,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3)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主体集中,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分散吸纳农民深度参与,构建与山西农业特色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经营制度,从生产关系层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2.6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创新能力
根据新时期“三农”工作内涵的深刻变化、山西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存问题,科学划分和厘清农科教的职责任务,建立分工明确、合作有力、有机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农科教的统筹规划(三规合一或多规合一),协同发展。充分尊重农业科技创新以及队伍成长的规律,积极研究探索新常态下提高创新活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政策和办法,建立能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科技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奖励激励机制。通过正确导向和科学管理,为广大科技人员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事业、感情、待遇都能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并根据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配置科技创新力量,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教育改革,摒弃大而全,建立与山西特色农业、特色产业需求相匹配的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制度,造就特色人才队伍,为特色农业提供持续人力支撑。总之,既要充分发挥山西的自然特色和区位优势,也要充分依托综改区的大背景,发挥这一政治特色和优势,大胆先试先行,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政策制定上下真功夫,真正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之路,给力经济转型,促进富民强省。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统计局.2015山西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2]路丽虹.58个贫困县2020年全部“摘帽”[N].山西晚报,2015-11-11.
[3]霍海龙.山西省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3(22):5-6,15.
[4]闫菲菲.论我国煤炭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以山西省煤炭企业为例[J].财经理论研究,2009(5):50-53.
[5]王娟玲.农业“艺机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9):1040-1045.
[6]解睿,何燕,刘枫.山西农村城镇化制约因素及其措施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5(8):46-47.
[7]许晶晶.山西“粮事”你知多少?全省口粮自给率48%[N].山西晚报,2015-10-17.
[8]郭峰峰.晋陶泉:打造三晋“杂粮王国”[N].科学导报,2015-11-03.
[9]王敏.打响山西“小杂粮王国”品牌[N].山西政协报,2009-03-04.
[10]赵万国,李志荣,兰世和,等.关于朔州市肉羊产业发展的思考[J].畜牧与兽医,2014(6):66-68.
[11]王娟玲.科技创新和产业带动是山西农业破题的“金钥匙”[N].科学导报,2014-01-21.
[12]王风文.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13]王定祥,谭进鹏.论现代农业特征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J].农村经济,2015(9):23-28.
[14]郭光荣.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C]//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村农业改革创新与农业现代化论文选编(上册).昆明:云南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014.
[15]策划,郭金相,崔忠银,等.以农业产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N].农民日报,2014-09-15.
[16]黄晋太,郭丽娟.农村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中国现代化的终极目标[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5.
[17]王引荣.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农村工作通讯,2015(8):36-37.
[18]孙才仁,王玉莹,张霞,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问题,2014(1):1-11.
[19]党德宣,林何莺,王引斌,等.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问题初探[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83-487.
[20]王娟玲.农艺农机结合是推进山西旱作节水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突破口[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6-30.
[21]王娟玲.对山西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4):397-399.
根据《自治区直属党委区直机关工委关于2021年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开展调研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桂直工发〔2021〕3号)文件精神,结合2018年5月10日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桂政办发〔2018〕46号)与本人工作经历,特选取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作为此次调研的重点方向。
为响应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需求,同时调研范围广,时间紧,在必须满足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此次选取户籍所在地-广西东兰县花香乡(重点为乡所辖下的花香村)作为此次调研的区域,主要通过采取发放电子问卷调查、电话访问、面谈访谈等方式进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花香乡基本情况概述
花香乡位于东兰县东部,东与金城江区九圩镇、北与金城江区三旺乡、南与大化县板升乡交界,西与长乐镇、大同乡、隘洞镇等乡镇接壤。乡政府所在地花香村距县城48公里,全乡面积210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1177.77公顷,其中水田790.13公顷,旱地387.64公顷。截止2020年5月,从东兰县人民政府网站获知:全乡辖11个行政村,239个村民小组,364个自然屯,年末总户数5899户,年末总人口数为21135人,居住着壮、汉、瑶、苗、侗、毛南等6个民族。花香乡地理位置优越,有东兰"门户"之誉,是东巴凤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枢纽。
花香乡农业产业情况: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黄豆、红薯等,经济作物有大蒜、李果、油茶、甘蔗等,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产业类别较多,但产量产值不高。
花香乡交通设施情况:全乡约有16条村级道路,894县道和976县道贯穿全乡,尤其894县道,原是东兰县往返河池市的必经之路,得益于此道路优势,花香乡曾跃居东兰县经济排名前列。
二、调研时间和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分为两期,第一期于春节放假前(2021年2月1日至2021年2月8日)采用电话访问和发放电子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第二期于春节放假时间(2021年2月11日至2021年2月17日)采用面谈访谈的形式开展。
为使调研资料收集更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特将调研对象分为两类:一是花香籍在外工作人员,二是非花香籍的外来工作人员。具体对象涉及农业产业和交通设施的政府工作人员、企业员工、个体户及闲散就业人员等。
三、具体调研内容
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分别制定调研的具体内容,总体包括如下:
(一)从事的行业。
(二)对农业产业与交通设施的意见与建议。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
经过为期15个日历日的调研,发放电子问卷调查300余份,收回有效调查卷236份;电话访问50人次;回乡面谈访谈15人次。现将调研对象所反馈的材料整理汇总如下:
(一)农业产业基础薄弱,没有优势企业,特别是缺少龙头企业的进驻引领发展。农业现代化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贯穿花香乡境内的主干道长乐镇至九圩镇二级公路还在建设,且进度较慢,极大增加了全乡人员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制约着全乡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全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季节性缺水的顽疾未完全解决,需送水给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几年的春节期间仍存在缺水现象,农村饮水问题突出。
(四)对乡贤的回流引进急需加强,让乡贤能真正回得来、住得下来,专心为家乡贡献自己的热情。
五、启发与个人建议
饮水思源,做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花香人,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经过此次调研,更引发了我对花香乡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考:
(一)要将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应当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如可参照原先我曾主持或参与几个县份做的产业振兴规划项目,选择两到三个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与发展,以点带面,同时组织专家把脉会诊和外出学习“取经”,建成乡级示范样板项目,进而提升自身的产业品牌效益。
通过了解,目前花香乡有乡级业示范园3个,村级示范点8个,包括桑蚕、大蒜、山羊、油茶等产业。政府应选择优势产业,以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桑蚕、油茶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乡农民脱贫奔小康。
(二)加强项目带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一是重点
发展产业道路交通设施。乡政府应加强与县委县政府的沟通汇报,尤其是获得发改、财政、交通、扶贫办等项目主管部门的支持,积极解决我乡服务于产业发展的道路建设问题,尤其是解决在建二级公路项目进度缓慢,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花香乡应积极破除修路与致富难题,减少产业运输成本,进而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同时,也应当加强与农村信用社等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为解决道路资金和农业发展瓶颈提供实惠的资金支持。二是优先发展农田水利。加快落实政府所在地和人口聚集区集中饮水工程,解决饮水难问题,进一步修整完善农田水利渠道,努力争取农村家庭水柜、田头水柜指标,大力实施水源保护和净化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充足安全。
(三)乡贤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改革开放以来,从花香乡出去当干部、做学问、办企业的人很多,这些人有知识、有人脉、有能力,也有家乡观念和乡愁情结,愿意为家乡发展做点事。个人认为,还是要从制度安排上做些探索和突破,要让乡贤能够回归农村作贡献。建议学习兄弟乡镇-三石镇对于乡贤回流的先进做法,重视乡贤,制定相应的回流引进方案或者制度,让乡贤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为建设花香乡的乡村振兴事业做贡献。
(四)继续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落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乡党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建议切实加强党委对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以及对乡内年轻人的培养,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制度探索和创新。支部书记选得好,可以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一面旗帜,年轻人也是未来建设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我相信,在这样从横向到纵向的引领和发展下,我乡的乡村振兴事业会走在全县的前列,农村生活会越过越红火。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城江公路养护中心
养护与工程管理科吴胜平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
附件:
1.电子问卷调查一
2.电子问卷调查二
电子问卷调查一
尊敬的女士/先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答此问卷。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花香乡农业产业与交通设施的一些看法。调查的结果仅用于相关的科学研究。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您所分管的部门:
£农业
£交通
£教育
£其他
您对分管部门的意见与建议:
电子问卷调查二
尊敬的女士/先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回答此问卷。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与交通设施的一些看法。调查的结果仅用于相关的科学研究。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您所从事的行业:
£农业
£交通
£教育
一、高度重视,及时传达
认真学习乡党委书记李俊同志传达了会议精神:此次县委工作会议,是在新春之后第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总结过去、展望今年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上,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了2012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先进乡镇和部门,县委罗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全县党员干部,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增强改革发展责任感和使命感;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再部署,突出再重点,奋力加快创建工作;作风再转变,纪律再严明,推进务实落实各项工作。李俊书记同时要求全乡广大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真抓实干,创新发展,密切联系群众,带领全乡人民群众切实抓好2013年各项建设,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二、强化措施,精心安排
合理部署年,是县委、政府总体规划"上台阶"之年,乡、村干部要合理部署,精心安排,强化工作措施,提神鼓劲,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二)加大农业产业发展、劳务培训、劳务输出和劳务扶贫工作。
(三)持之以恒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环境保洁力度,继续开展"五乱"治理,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处理,确保全乡环境整治实现常态化。
(四)切实抓好综治、维稳、和大调解工作,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力推进重点工作:一是硬化方柳路3公里;二是规划、编制、申报新店子村"金土地"项目,力争2013年实施;三是整治塘4口,维修河堤200米;四是种植紫薯3000亩,银杏1000亩,玉米地膜覆盖4500亩;五是硬化新街街面;六是启动新建政府办公楼工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当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的战略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积极寻求产学研合作,努力攻克一批技术难题,引进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育优势产业组建研发平台,为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重点及任务安排
(一)广泛征集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深入企业调研,引导企业根据当前产品发展需要以及未来技术发展需要,提出具体、针对性强的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按行业分类汇编,制作光盘,建立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项目库。
工作目标:征集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80项左右
时间安排:3月份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积极对接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根据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征集情况,遴选相关领域科研实力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走出去联系对接,积极寻求难题合作,引进科技成果,为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服务。
工作目标:联系对接1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
时间安排:4-5月份
责任单位:市科学技术局
(三)举办科技成果项目会。结合我市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广泛联系,筛选优秀科技成果,汇总整理后,面向我市企业及投资者举办科技成果项目会,促进优秀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工作目标:实现签约项目5项以上
时间安排:9月份
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科学技术局
(四)培育组建重点产业研发平台。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筛选辐射带动性强的优势产业,坚持以产业集聚区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外引内联,培育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壮大。2012年,高新、虎岭、玉川3个产业集聚区要筛选确定一个产业,加强培育,做好前期筹备工作,争取尽快组建技术研究院。
工作目标:完成前期筹备工作
责任单位: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虎岭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玉川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五)组织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研发、人才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外部科技资源,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取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起点,缩短创新周期。
工作目标及责任单位:市定重点企业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完成产学研合作签约并实施10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市农业局、畜牧局负责,完成产学研合作签约并实施各2项;3个产业集聚区负责本区企业(市定重点企业除外)实施产学研合作,每个产业集聚区完成签约并实施2项;16个镇(街道)负责本辖区所属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其中6镇(坡头、大峪、王屋、邵原、下冶、梨林)完成签约并实施1项,其他镇(街道)完成签约并实施2项。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分管副市长负责、市政府有关部门参加的产学研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产学研合作工作。市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研究、协调、解决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指导、督促、考核全市产学研合作工作。
中药材是××*的五个骨干增收项目之一,是××*“××*”战略规划的支柱产业之一,是××*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重点之一。,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经过多年的培育,××*中药材由传统种植过渡到初具规模,已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来源。中药材作为农业生产项目,和××*、××*等绿色产业一样,当前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长期积淀下来的几个核心问题必须得到破解。
一、基地问题卡住了产业的块头
问题简析:近三年,××*中药材基地以每年建设====-====亩以上的规模速增,其增长速度仅次于××*基地。到去年底,××*中药材面积已达=.=万亩,占特色农产品基地总面积的==%,主产区药农人均面积达到=亩以上。笼而统之,基地面积确实形成了气候。但是,与基地密切相关的两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一是种植分散、品种杂乱。目前,规模在===亩以上的种植大户××*不到==户,大部分药材仍然处于零星种植的原始状态。品种方面,××*既种植本地药材==种、大宗药材==种,也种植引进药材==多种,品种多而杂,科技含量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形成本地的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缺乏带动力。二是关键品种的发展受制于人。虽然丰溪、向坝等乡镇采用“野转家”解决了部分种源问题,但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资料,没有建成规范的药材良种培育繁殖基地,许多市场前景看好、销售价格较高的药材种子全靠外购,引进成本高且遭遇“品种壁垒”,要想扩大销路好、见效快的基地规模,引种买苗只得任人叫价。
破题建议:一是稳控基地规模,根据××*的土地容量,药材面积控制在==万亩以内为宜,不必在基地数量上盲目贪大。二是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加大传统品种选育和品质开发力度,以优质优势品种为突破口,推动生产要素向名、优、特产品聚集,力争把杜仲、黄连、玄参、冬花、川乌、独活、桔梗、柴胡、白附子等优势特色品种发展到药材总面积的==%。同时,抓紧外引进品种的本地化工作,尽快摆脱对良种种源的依赖状况。三是按照一乡一业,数村一品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着力培植一批药材大户、大村、大乡、大镇、大场,实行连片开发,聚集规模效益,打造基地板块,以适应国际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市场准入制度为目标,逐步提升产业化水平。
二、销售问题堵住了增收的盼头
问题简析:药材不同于其它农产品,卖不出去就是废草(根、皮)一堆。在拓展药材销路上,各地各部门想了很多办法,见到了一定成效,龙头企业和营销能人在药材销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云浩药业集团已在工业园区划地==亩,筹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有限公司也在××*设办事处、药材收购部,并把兴建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计划列入发展方案;已涌现出××*镇的××*、××*,××*乡的××*等经销大户,每人年均药材经销额达===万元以上。但是,卖难的客观事实也大量存在,去年,约有==%的药材积压在农户家里,甚至约有==%积压在基地里没有采挖、采摘;有的药农迫于生产成本回收的压力,不得不低价出售,蒙受经济损失,农民靠种药增收的希望落空,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与此相对的是,除国内中药材市场容量只增不减外,还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巨大的中药材市场。欧盟对中药材进行了统一立法,允许药店销售植物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中草药已合法化;美国政策也放宽了对中草药的管理办法,正在对中草药进行立法,把草药作为治疗药物列入医疗而不再仅仅是作为对营养补充剂和替代药物。这些都将为中药材进入市场提供了广阔前景,也必将推动××*乃至全国中药材产业的迅速发展。
破题建议:一是积极筹建××*药材协会,在此基础上,指导××*、××*、××*等药材种植重点乡镇和国营农林场筹建分会,将营销大户、经营能人和经纪人组织起来,依托协会的整体合力,突破销售难题。二是推动建立药材原产地营销网络体系建设,尤其要启动黄连等品种原产地保护及gap认证的申报,培育原产地各类专业小市场,消除进入国内大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障碍。三是开展网上销售业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多途径与国内各大中药市场和制药企业广泛建立合作关系,特别是加强已经落户××*的××*药业、××*药业等制药企业的业务联系,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形式,推行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利益。
三、项目问题短住了发展的势头
问题简析:投入不足是××*农业产业发展的“短腿”,中药材产业建设尤甚。上争项目是解决资金缺乏的重要途径。目前,虽然对××*药业的中药饮片等几个项目进行了申报,但进展不理想,项目覆盖面也较小,不能对××*的中药材生产起到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项目争取的外部机遇已形成叠加之势,为××*争取国家直接投入提供了政策保证。比如,××*把中药材列入××*基地建设范围,××*早已提出打造“××*”的发展目标,并将中药材列入××*优势产业建设范围;今年××*文件确定,××*涉农专项资金投资总规模达到××*亿元,财政资金主要向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倾斜,其中,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共有××*万元,新增××*万元专项用于林产品生产和加工;省财政今年已安排××*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支持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药材和××*都在板块规划之列等等。
破题建议:一是进一步做好中药材发展项目规划、包装工作,尽快研究论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有资金来源的项目,组织专班向上争取。二是打好林业项目这张“牌”。××*已决定将药材办设到××*,以解决省、市没有药材产业方面的专门机构,工作汇报、资金争取无门的问题。新的药材办,要用好用活退耕还林政策,创新退耕还林运作模式,实施林药结合工程,发展木本长效药用经济林和草本药材,建设独具特色的药材经济带。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当年新引进=家以上县外境内企业,借助外力开发中药材资源。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冬季瓜果菜产销情况
冬季瓜果菜种植完成19.1万亩,预计总产量46.15万吨。自从1月至3月底,全市瓜果菜已上市总量19.2万吨,其中出岛量15.4万吨,主要品种是椒类、四季豆、小红南瓜、茄子、豇豆等。目前,正在上市的品种是豆类、小红南瓜、茄子、苦瓜。没有上市的有黑皮冬瓜,预计总产量25万吨。4月中旬上市,5月15日收获完毕。
(二)春耕生产情况
1、早造插秧面积:18.05万亩,完成 95%。
2、旱粮种植面积:5.96万亩。
其中:1、番薯种植面积 4.20万亩;
2、玉米种植面积0.86万亩;
3、豆类种植面积 0.9万亩
3、油料种植面积:6.2万亩。
4、甘蔗现有面积:30万亩。
其中:1、新种面积:3.8万亩;
6、橡胶现有面积:54.4万亩。
(三)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是现代农业基地项目,完成钢化设施大棚300亩,简易大棚(竹质)500亩,地膜覆盖+滴喷灌设施2000亩;带动发展特色农产品完成10万亩;推广优良品种糖蔗9万亩。二是西部农产品集散基地建设,目前,已投入900万元,完成征地100亩及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土地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并启动土地招拍挂,有望在近期开工建设。
(四)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情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全省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从3月1日开始,我市开展201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目前我市已检测样本329个,合格率达96%,(其中289个是我市质量检测人员检测超标6个,40个是送省检测中心检测有7个超标,合格率82.5%),超标的产品有海头豆角、长坡四季豆、王五豆角、中和上海青。
(五)开展惠农政策宣传月活动情况
截止3月份,我市向省领取的宣传品全部发放到各领导和各镇、村,共发放《惠农政策60问》12包4800份,《十大惠农政策宣传挂图》268箱80400份,《十大惠农政策宣传图卡》80箱80000份。检查结果表明,各镇都按照要求将宣传品进行发放;大多数镇都在镇府或镇上主要地段悬挂惠农政策的宣传横幅,张贴相关标语;有条件的村委会和自然村还出了惠农政策宣传墙报。另外,还开展“资料进村、科技进村、墙报进村、法律进村、歌舞进村、电影进村、春联进村、医疗进村”等工作。通过宣传,农民对惠农政策的了解有较大程度提升。
(六)争创品牌农业情况
为了发展瓜果菜主导品种,培育品牌经济,申报“丹舟”牌金瓜品牌,争创红南瓜之乡。目前,红南瓜已经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商标为
“丹舟”牌,正在受理中;申报“中国红南瓜之乡”也正在上报中。
(七)办好“乡村新发现”电视栏目情况
农委与市电视台合作创办“乡村新发现”,将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示范、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作为专题播出,取得良好效果。自7月份开播,每周一期,已播出38期。
(八)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申报情况
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部、省级农业项目投入,做好项目储备、申报等工作。目前,已策划十二五期间项目20个,已向省农业厅申报项目7个,具体是:1、黑皮冬瓜深加工厂;2、四个各1000吨农产品田头预冷库;3、5个400亩冬季瓜菜标准化基地;4、花生深加工厂;5、蔬菜深加工厂;6、红南瓜优质种子繁育基地;7、甘蔗脱毒种苗组培、扩繁基地。
(九)上报和调查情况
按时做好农业统计报表、农业统计年报、农情信息、农产品信息上报工作。同时做好农作物良补、瓜果菜、水果、旱情、农情信息等情况调查。
(十)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按照农委办公室的安排,按时完成本科室的十二五规划方案,并已提交分管领导审阅。
二、四月份工作计划
1、抓好早造农作物生产检查和管理工作。
2、继续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的招商引资力度,抓好农产品集散基地项目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跟踪落实。同时,做好项目储备、申报、实施和管理工作。
3、继续培育品牌经济,跟踪落实申报“丹舟”牌金瓜品牌,争创红南瓜之乡。
4、继续加强与市电视台、各镇沟通对接,积极办好《乡村新发现》栏目。
5、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并抓好农产品检验检测和产地认定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6、继续开展惠农政策的宣传,并积极做好2009年良补发放工作。
7、积极跟踪指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实施。
8、抓好农业统计报表、农情信息、农产品信息等上报工作。
9、继续抓好瓜菜市场营销工作,重点跟踪黑皮冬瓜上市和价格情况,主动与长沙、武汉、郑州、北京、杭州瓜菜市场联系反馈,争取收购价格稳定。
10、督察东成抱舍芦笋基地移植工作情况。
一、主要成效
我市不断探索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积极鼓励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创新创业,开展科技试验示范、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技术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项目64项,推广新技术104项,引进新品种9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5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25场次,培训农民27.65万人次。由于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市科技局获得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市科技局局长赵全玲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市科技局、马家乡土人才超市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先进集体,李太平、胥树高、龚一鸿、王德元等获得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
(一)通过科技培训,传播了先进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技之春”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技活动,深入到160多个场镇进行科技宣传,发放宣传资料近200余万份,赠送种养殖书籍1300余册。畜牧科技特派员团队到基层举办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技术、肉牛健康养殖技术、生态鹅养殖技术、肉鸡健康养殖技术等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粮油科技特派员到各村镇开展技术讲座培训,召开现场会共计120余次,培训人员达6万余人次。蔬菜特派员到蔬菜基地开展培训20多期,果树、中药材、水产等团队开展各种专题讲座20余场次,培训人员达40多万人。果树、蔬菜团队还在电视台“红土地”栏目做了专题讲座,通过大量的科技宣传和各种养殖业的专题技术讲座,有力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
(二)通过定点技术服务,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特派员以农户、种养殖业主为服务对象,进行种养殖发展规划、现场指导、技术示范、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加快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如畜牧特派员每人联系5户养殖户,帮助联系户人平增收200元,帮助养殖大户实施标准化圈舍设计和健康养殖技术,有力地推进生猪养殖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产业化发展。蓬溪特派员则采取定人、定目标的方式强化服务。蔬菜科技特派员在定点服务中,为兰达食品有限公司制定了“市法国青刀豆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规程”,对生产基地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等。果树特派员为定点服务企业可士可果公司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春阳公司建立“植物快繁中心”等,粮油、水产、中药材特派员都有自己的联系基地,坚持进村入户、到基地、粮农、药农、水产点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这些深入定点的紧密结合服务,为全市粮油、畜牧、水果、蔬菜、水产、中药材等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科技特派员始终坚持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了一大批优势特色产业。他们帮助农民、业主调大规模、调出特色、调高品质,走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优质化和标准化的路子,千方百计提高农业效益。在推进现代畜牧业工作中,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大户,培育千头猪场172个,万头养猪场13个,猪肉加工企业高金、美宁、南大、超强、射洪食品收入突破亿元大关,高金公司成为全省生猪产品加工最大的龙头企业。粮油团队实施的“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模式,创建小麦示范区10万亩,油菜6万亩、水稻5.8万亩、大豆8.3万亩,马铃薯3万亩,平均增幅在10-20%。水果团队在全市建立沙田柚、黄金梨、清见等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3万亩。中药材团队建立起白芷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7600亩,在仁里、保升、玉丰等建起连翘生产基地,在香山、广兴等乡镇建立起麦冬生产基地近5万亩,药农户平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蔬菜团队建起青椒、红椒、田藕、胡萝卜、榨菜生产基地,2009年蔬菜团队在蓬溪和船山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法国青刀豆生产基地,产品销往欧洲,帮助农民增收效果明显。水产特派员团队大力发展特色水产,在蓬溪发展了1500亩无公害稻田养殖鲈鱼基地;在大英发展3000亩虾、蟹、江团、丁桂等名优鱼养殖基地,推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促进农业增收。
三年来,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在水果上引进了杂柑“天草”等新品种,并在唐家乡建立“柑桔无病毒良种苗木繁育中心”,蔬菜上引进法国青刀豆,以色列黄瓜,樱桃蕃茄,台湾苦瓜及有色椒等名特优品种,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订单农业销往香港、欧盟等。粮食引进美国甜玉米、罐头红薯,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上,引进野猪、黑鸡等特色养殖,并探索出了种-养-加和猪-沼-果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增加了农业收入。
(五)加强园区和基地建设,提高科技示范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推广工作中,注重科技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以提高科技示范带动作用。畜牧团队指导建立了10个现代畜牧业科技示范基地,按照规划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如高金具有丹麦式现代养猪的特点,齐全具有科技孵化器技术扩散的特点,建立了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共同致富模式,还有循环经济、生态养殖等模式。为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模式,科技特派员组织养殖大户、企业进行相互参观交流,年终特派员召开工作总结会并进行交流,加速推广新技术、新经验。农业上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2009年共规划落实小麦、油菜、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区、片、点等,面积达44.9万亩,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3%。中药材、果树、蔬菜科技示范园同样发挥了技术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
为实施好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科技局、人事局、农办领导任副组长的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实施科技特派员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制定了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市电视台、日报等新闻部门进行经常性报导。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工作中,农业、畜牧、水利、林业、蔬菜部门给时间、经费、交通上的大力支持,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坚持“双向选择”的选派原则,提高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上,根据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在掌握了各科技示范村、产业基地、种养殖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要后,反复征求各特派员团队行业小组及个人意愿,选派了市级科技特派员50名,县级科技特派员500名。这种生产需要与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科技人员助农增收的作用。
(三)制定激励政策,初步形成利益驱动的长效机制。
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政府鼓励特派员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服务中,并取得合法报酬。每年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考核,评选省市特派员工作先进个人,射洪、蓬溪对考核称职以上者,每月给80元交通通讯补贴。市科技局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的科技项目、成果给予优先安排和评审。蓬溪县还创新了定点、定产业、定项目、定目标、定奖励的“六定”服务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服务方式。
为确保特派员下得去,到基层舒心,创业时用心,用人单位放心,建立了六项制度:一是权益保障制度;二是工作服务制度;三是汇报交流制度;四是项目管理制度;五是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六是绩效激励制度。这些制度的建设保证了特派员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促使服务形式的创新,包括技术讲座、指导咨询、专业培训、技术攻关、信息提供等方式。
三、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实质性政策和措施支撑。二是与业主结成利益共同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投入不足,影响特派员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调整特派员队伍的结构,充实一批开拓创新意识强、事业心和责任心强、技术实践水平和工作能力强的科技特派员。
(二)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报道先进典型,组织成果展示,全方位开展宣传,形成党政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心,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抓好特派员的再培训再提高工作,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情况
*去年底提出城乡一体,加快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
(一)*农村科。农科村以生态为重点。以民俗为特色,不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在友爱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农科村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充分利用传统花卉、苗木栽培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走出了一条从一般粮食生产向种植花卉、苗木、桩头盆景等高效农业转变的路子。并突出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民俗观光旅游业。创造出了公司加农户、一三产业有效嫁接,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二)*区*村。*村以万亩观光果园为基础,借助桃花节,推动农家乐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区*村。*区政府把当地特色物产和文化结合起来,进一步打造农民新居。打造“花乡农居”、“江家菜地”、“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这“五朵金花”,覆盖*区80%的农村地区,20多万农村人口将直接融入*市的现代文明。
二、*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成效
(一)农村面貌变化较大。所参观的村庄,都进行了村庄建设规划。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完成了村庄改水改厕,完成通村公路,绿化村庄,修建垃圾箱,配备卫生保洁员。
(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青山、碧水、整齐而有特色的村居、通村达户的水泥路、柏油路让人耳目一新。真可谓;旧貌换新颜墙白院宽空气清新、环境大变样整洁卫生身体健康。
(三)农村资源集约利用。*市把那些破旧不堪、杂乱无章的村庄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人口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通过人口积聚,一方面促使部分农民从第一产业脱离出来,进入农村二三产业,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初显端倪,推动农村人力资源人集约利用,降低农业生产人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把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复垦成良田,增加单位人口的耕地面积,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要突出规划先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要先行。村镇规划要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实行城乡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适度超前。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发展布局、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需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同时,按高中低为农民免费设计各种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的户型,使新住宅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避免一代人建几次房子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村庄建设杂乱无章问题,彻底改变“有新房、没有新村”的状况。
一、组织领导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支持小城镇的作用,成立金融支持服务小城镇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营造一个有利于金融机构发挥作用的氛围。
下设办公室,挂靠人行市支行,(人行市支行副行长)任办公室主任。各金融机构要指定一个部门、一个联络员负责。
二、工作目标
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在小城镇建设试点期间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入,各项贷款呈现逐年增长,做到贷款增量、增速、增幅均超历史水平。
金融服务:积极推广非现金结算,逐步完善支付结算环境,打造金融惠农工程,构建绿色服务通道,推进外向型企业发展,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助推新农村建设,保障金融支持措施到位。
三、实施意见
(一)加大信贷资金投入,确保小城镇建设资金需要
1.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小城镇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市政府提出的“一心两带三组团”城镇空间布局的实现(即中心城区、沿角海路-国道、铁路形成的产业发展带和沿九江形成的城镇功能发展带、池组团、东美组团和江拓展组团),在政策允许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内,加大对小城镇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支持,有效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条件。
2.支持头企业发展,大力推进工业产业化进程。以电子、汽车、金属制品加工、食品加工、建材、纸制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为基础,调整信贷资金结构,重点支持新兴产业、企业科技创新等头、骨干企业,提升绿色信贷比重,推动企业转变生产方式。
3.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金融机构对具备有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规模种植、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等建设的资金需求,加强农业“五新”推广,提高对农业产业化头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4.支持台商投资创业,大力推进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发展。要充分发挥申报设立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带动效应,加大台资企业发展的信贷资金扶持力度,加快工业集中区的开发建设。
(二)加大金融产品创新,拓展小城镇建设融资渠道
各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其网络、资金、信息、人才和客户群方面的优势,顺应小城镇对金融需求主体、用途、数量的变化,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经营范围,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1.加大信贷创新力度。探索推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业务,创新“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模式;探索推动开展灵活便利、易于被农村消费者接受的消费贷款种类,重点推出农村建房、购买农机具、大宗耐用消费品、子女上学等贷款品种;探索农民、下岗失业人员、农村青年异地创业等就业人群的金融帮扶工作。
2.科学引导民间资本。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快速、灵活的融资优势,增加小城镇金融服务供给,缓解银行信贷投入不足的矛盾,为小城镇建设增加资金支持。
3.探索适合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担保形式。积极探索符合农户和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担保制度,探索政府、银行、企业、个人出资成立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和成立各类商业性担保机构,有效地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4.扩大抵押担保范围,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担保。金融机构要灵活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多种担保方式组合发放贷款,探索动产抵押、应收账款质押、权益质押、订单质押、林权抵押等形式。
5.创造条件成立村镇银行。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在政策范围内,成立村镇银行。
(三)强化金融生态建设,优化小城镇建设信用环境
金融机构要加快网点建设,认真开展可行性分析,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处置”的原则,合理调整和增加机构网点。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开展金融服务与征信知识宣传,建立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扩大信用数据采集范围,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大力倡导信用文化,切实增强企业、农民的金融法制意识,营造稳定、和谐的融资环境。
(四)完善金融配套功能,提升小城镇建设服务水平
完善小城镇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构建以金融机构网点为基础,以金融自助服务终端为延伸,以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城乡一体化支付服务网络,引导和推广使用非现金结算支付工具,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农民实际需要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提升外汇服务水平,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支持外向型企业发展。大力推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扩大国库“直通车”业务范围,逐步实现涉农、惠民、扶企等政府性补助资金由国库直达收款人,使国家惠民政策效果得到充分体现。
四、实施措施
(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工作目标完成。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支持角美小城镇发展规划的配套资金需要,政府引入激励机制,对新增贷款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货币政策引导。人民银行要紧紧围绕市政府提出角美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特点,加强与地方政府、经济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因地制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指导和分类引导,将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及时反馈给金融机构。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通过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建立支持角美小城镇建设的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