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4 17:36: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生田径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必须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制定。根据高中生特定的身体、心理成长期,调整相关体能训练项目。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常常采用低训练强度、高训练量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神经系统疲劳,进而很难充分发挥其体育潜能。基于现状,必须根据高中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影响高中生田径训练的因素
1.体育教师因素
在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体育教师作为田径运动训练的组织者、指挥者,对高中生的田径训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学生整个田径训练活动的总指挥官。(1)体育教师要负责整个训练过程的实施、管理,保证田径训练的有效性;(2)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参与制订田径训练活动的目标、计划中去,可以说体育教师的个人修养、田径运动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田径运动的成效。
2.社会、家庭环境因素
(1)中国的家长一般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活动不太重视,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太支持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这对高中生进行适度田径运动非常不利。必须提高家长对田径运动的认识,提高其对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支持力度,才能更好地让高中生进行田径锻炼。(2)依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社会对高中生是否参与田径运动关注程度较低。而要保障我国田径运动事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各社会主体综合运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田径运动。
二、关于高中生田径运动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思考
1.在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训练强度要适中且具有结构性
体育教师必须根据高中生的身体特点,掌握好田径训练强度。(1)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强度既不可太大,同时也不可太小;过大的话,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学生身体软组织拉伤,一旦治疗不及时,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而训练强度过小的话,常常不会起到预期的训练效果,既浪费了时间,也让学生感到身心疲惫,很难提高体育水平。体育教师可以参考我国体育界著名的教练员孙海平对田径冠军刘翔的训练模式,先对学生进行力量训练,然后再进行速度训练,让学生具备了充足的体力以后,以此为基础,提升速度。同时,在训练学生的过程中,训练强度要具有一定的结构,让整个体育训练过程、训练结果和参加体育考试时相差不大,就是说把平常的体育训练当成体育考试,严格按照考试的标准对待每一次训练。(2)要保证训练强度的稳定性,保证体育考试前后学生的训练强度和日常训练强度相符,这样才不会导致日常训练所得成绩和体育考试所得成绩相差太远。(3)要注意田径运动的训练量也应该保持稳定,把训练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在高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中,要保持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适度性
在进行田径训练时,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并使二者保持科学的比例。田径运动追求的最终的训练效果,只有保证训练过程的有效性,才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成绩。所以,在日常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必须把握好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平衡,在重视高强度、高负荷的训练方式时,也要重视训练量,一定要把高强度的训练建立在合理的训练量上。
此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因为专项训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速度以及力量等。并且要把训练强度和专项训练的具体内容相结合,按照适度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把专项训练的相关要求和力度、强度等适当降低,构建符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模式,把普通训练方式和专项训练方式相结合,逐步提升高中生的田径运动水平。
3.完善高中生田径训练制度
(1)体育教师要使训练管理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相互融合,妥善解决田径训练和高中生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间的矛盾,满足高中生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2)在训练学生时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力度,高中生的田径训练成绩和他们自己的体能水平联系非常紧密,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其田径训练成绩。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掌握丰富的田径方面的体育知识,认真研究田径运动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根据学生的身体成长规律,制订出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内容。
4.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确定合理分类方法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时学生兴趣、爱好、心理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类教学。具体的分类方法有集中组合式和班级组合式,集中组合式是先进行集体授课,对学生统一讲解田径运动要领,再根据学生的体能,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班级组合式是由多个班级组成体育室外课堂,对体育项目进行分类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体育训练。一般来说,男生喜欢高强度的田径运动训练,体育教师应适当提高男生田径训练强度,女生喜欢训练量较小的田径运动训练方式等,体育教师适当减少女生田径训练量,针对不喜欢运动及体质较差的学生,可安排其进行跳绳、羽毛球等一些难度较小的运动,逐渐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总而言之,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根据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合适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要不断研究分析高中生田径训练模式,从训练强度、训练量两方面着手,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田径训练制度,才能切实提高高中生田径训练成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波.当前青少年田径训练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1).
[2]彭少扬.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运动,2013(08).
关键词 体育 课余训练
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作为中学课余体育活动的一项特殊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中学课余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如今提倡青少年身心健康,我们如何更好的提高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训练水平,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老师深刻思索的问题。
一、现阶段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困惑
1、学生课业负担重,训练的系统性得不到保证,这是直接困扰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最主要原因。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15—17岁)时期应是具有田径才能的运动员展露头脚的时期,也是运动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专项训练阶段。此阶段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训练量都将大大增加,唯有如此才能为运动员今后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然而这时期正是高考制度下最为繁重的时期,文化学习和课余训练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由于社会环境、升学就业压力迫使课余训练让步,运动训练时断时续,甚至是被迫中断课余训练。主动训练的系统性难以得到保证。
2、地方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青少年竞技体育运动不重视,是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最深层原因。
现如今,城乡的体育设施依然落后,全民的体质测试水平,特别是青少年体质依然下降。其根本上在于地方各级政府及教育的主管部门对体育不重视,更何况课余的体育训练了。田径运动是最为彰显人的能力与价值的一项运动,受众广,参与人数多。然而在现阶段中,青少年田径比赛随意更改,推迟,取消,特别是在教育系统内普遍存在的。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系统的田径比赛制度,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大为挫伤。
3、各运动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课余训练中参训运动员的积极不高。
在青少年体育竞赛中,球类项目比赛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是根据本次比赛的等级和球队所获的名次而定的,其标准是浮动的,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田径竞赛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是明文规定的,成绩是电子计时的,都是客观、准确的。懂体育的人都知道田径项目及其它计时项目运动员技术等级是较球类项目来说是最为可靠的。各项目对运动等级评定的不一致性,导致运动员在升学进入高校单招考试中的不公平,影响了田径运动员今后的发展。
4、教练员工作负担重、专业性不强、训练效率低。
现阶段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教练员都由体育教师担任。由于既要完成好教学、教改任务,又要兼顾田径课余训练;既要上好体育课,提高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又要选好、训练好运动员,展现他们运动潜能,身心疲惫。另外田径课余训练和田径体育教学应属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两个范畴,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科学,随着科技发展,科技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提高与改进中学体育课余训练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体教结合”,各部门协调配合,促进中学体体育传统学校田径训练发展。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外体育训练和比赛,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主体性教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实际上就是使具有田径特长的中学生运动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形式与内容。“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以生为本”是主体性教学的核心内容。各个部门只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与提高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不仅是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和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而且也是具有田径运动天赋学生运动员的内心需求。我们发扬体育部门在科技和经验方面的优势,坚持“体教结合”,通力协作,才能为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与平台,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完善中学体传校田径课余训练规章制度,确保田径课余训练工作有效务实。
完善的中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课余训练的规章制度包括有:《田径课余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课余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课余训练奖惩制度》等等。只要是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我们不怕订得细,细而不乱、细而不繁,因为这都是为促进田径课余训练发展的,都是为确保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只有在完善的中学体传校田径训练规章制度的保证下,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田径课余训练局面才能得以展开。
3、减轻教练员工作负担,加强专业培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中学体育传统学校的领导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核准该校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量,在体育教学方面不能和其他教师同等对待。田径课余训练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与正常体育教学差距很大,运运员的肌肉类型,机能发展规律,素质敏感期,个性特点,运动技术的经济性等等都是体育教学中不曾深入了解的知识。更何况随着科技发展,田径训练的科学性不断向前发展。田径课余训练教练员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能的,必须加强专业培训,了解运动训练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整合原有的训练理论,研究探索适宜不同运动员,不同项目类型的科学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提高田径课余训练的有效性。
4、加强对青少年体育竞赛管理,严格运动员竞赛参赛制度,确保竞赛的公平。
关键词:田径训练;身心发展;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2-0087-01
学校教育不但要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身心健康上,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田径训练作为中学体育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与活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热情、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国家相关部门提出实施体育大国战略,如何更好地发挥与提高田径训练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应该是体育工作者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田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研究发现,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运动都能够对人体有很重要的影响,有的运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有的运动可以使人心理上感到轻松,使不好的情绪发泄出去,还有的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等。田径训练毫无疑问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也必然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 田径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
田径训练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全身心的活动过程,经常参与田径训练可以改善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可以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经常参与田径训练还可以使人的空间和运动感知能力得到发展。此外,田径训练还可以降低人的焦虑水平,缓解紧张的内在机制。中学生参与田径训练可以帮助其提高学习效率。
2. 田径训练能提高中学生的自信心水平
中学生田径训练中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作自我评价,并根据自我兴趣、能力选择适合且能够胜任自己的项目,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训练中寻求快乐。田径训练也可以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并积极主动参与。
3. 田径训练可以提高中学生的社会适应,促进社会交往
在训练中可以形成和改善新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有了合作,有了互动就产生了亲切感与信任感。能使得学生的社会需要得到满足,消除学习压力带来的压抑与孤独感,减少学生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在校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田径训练还可以消除疲劳,降低焦虑与抑郁
田径训练可以提高生理功能,减少疲劳,降低焦虑、抑郁,对长期的轻微焦虑症与郁症有治疗作用。田径训练还可以对治疗神经衰弱具有显著作用。
5. 田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力,培养优良作风
运动训练是一项具有长期的、艰苦的、激烈的、对抗的、竞争性特点的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与意志努力,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优良作风。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情怀,使他们保持昂扬向上的激情。
二、改进学校田径训练的措施
1. 完善田径训练的规章制度,健全训练机制
科学合理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田径训练制度,如《田径训练考勤制度》《田径训练备课制度》《田径训练赛前集训制度》《田径训练参赛制度》《田径训练运动员补课制度》《田径训练奖惩制度》等,确保训练有序、生动、有效地开展。
2. 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减轻体育教师负担,提高训练效率
一是按照国家要求核准体育教师工作量,体育教师待遇应与其他教师同等对待,并落实体育教师各种补贴。二是加强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素质。三是体育教师要深入研究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探索不同训练项目的制胜规律与科学的训练理论与方法,爱岗敬业,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3. 寓游戏于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安排体育游戏,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能愉悦身心,对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有很大的帮助。真正的健康体育是教学与娱乐相结合的。学生爱体育、爱训练,自主参与训练,可以调节心理、舒缓精神。
4. 提高学生对田径训练的认识,明确其目的与意义
课前心理辅导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用好了能激发学生联想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运动欲望。学生的自觉主动和热情的学习是其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学成功的关键。
三、结束语
学校田径训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学校教育得以开展的前提。田径训练可以调节学生心理状态与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好的田径训练应该是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级教育部门应齐抓管理,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这样才能成功地开展田径训练。
参考文献:
[1]周茜,全雅丽.田径教学中的心理学原理与运用[J].中国水运,2007(06).
[2]何春毅.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4(05).
[3]朱树友.田径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新课程,2007(10).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趣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5-0085-01
对当前体育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一现状的出现主要责任在于教师,有的教师没有对教学设计和组织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空间等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一、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有的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教学理念明显滞后于教学工作的发展,滞后于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田径教学,依旧是落后的模式、陈旧的方法。二是教学资源整合欠缺。有的体育教师将体育学科当作次要学科,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资源的整合上能省则省、能略则略,不能想方设法地将教学中有用资源整合起来,这直接导致体育教学工作受到严重限制。三是空间拓展存在不足。学生的课外时间比较充裕,具有广泛的体育活动空间。但是有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在这一方面想法子、下功夫,课外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既没有结合学生对田径方面的兴趣爱好进行专门培养,也没有选择有潜力、体质好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这些方面都是导致体育田径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
二、体育田径教学采用的策略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要想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必须在提升趣味性上下功夫,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更加具有吸引力的田径教学。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让学生乐于参加体育学习。体育学习中的许多内容是在室外进行,学生体能动作等方面的训练体力消耗较大,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在体育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就要让他们思想上乐于接受体育锻炼,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和蔼可亲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更要关爱激励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进步,在耐力方面做出了努力,教师都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既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氛围的融洽,又能强烈地感知来自教师的认可。这样的激励性评价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从而更加激励他们参加体育活动,为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体育训练不再枯燥。体育训练中的体力消耗较大,特别是田径项目中跑跳等项目的重复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身体疲劳感。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田径训练中的趣味性,致使学生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例如,跑的运动怎样跑得快、怎样跑得规范、在跑的过程中怎样控制呼吸、怎样摆臂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内容。教师不要直接进行指导,要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然后各自谈一谈训练的效果,对不同的控制方法说说自己的体会。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对田径学习训练要点的把握效果。此外,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还要注重一些游戏活动的开展,针对田径项目中的一些具体训练内容,开发出相应的游戏。学生在田径项目训练中,不再是简单地进行跑跳等动作训练,而是进行一些游戏化活动。学生对游戏兴趣盎然,进而转移到对田径学习训练的投入,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拓宽信息来源渠道,让学生获得丰富体育知识。体育田径教学方面的补充信息非常多,从运动的起源到田径明星的刻苦训练事迹,再到他们的一些奇闻趣事,教师要充分运用丰富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田径教学注入动力。例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田径项目的起源信息,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运动,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成绩优异的田径体育明星,向学生介绍他们平时刻苦训练的事迹,感悟他们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这对学生是一次思想教育,实现了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的统一,提高了学生田径学习兴趣。
(4)拓展体育教学空间,让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积极拓展课外空间,满足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方面,教可以通过两个举措体现这一目标,一是让体育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在课外组建田径队,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训练,在学校运动会等比赛中一展雄姿。二是针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育特长生,专门制订田径训练方面的计划,在统筹文化课程学习和体育训练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为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和体育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工作中,田径教学是难点,难在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乏味感,参与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成效的有力举措,广大体育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当前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结合教学实际探索突破的路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田径;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059-02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被认为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经常系统科学地参加田径运动,能促进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和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体育教学掀起了一股改革的浪潮,我们国家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在重点体校和专业运动学校的支撑下,成绩仍处于上升阶段。在全国范围内,高中学校体育训练好的学校都集中在大城市。把田径课程纳入高中体育教学的必修课,标志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视。保证了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回升,同时也给中学生体育训练注入了新的活力。田径项目以其特有的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优势确定了在高中学校体育课教学中的地位。,高中学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田径课程向来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高中学校中设置田径课,将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学校田径训练要有适当的手段
田径运动的要素大体为力量、反应、力量耐力以及各种专项技术等。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活动时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我们通常称之为力量素质。力量素质对人体运动有极大影响,是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的重要指标。专项力量素质就是指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比赛要求的力量,依据的指标不同,力量的分类也不同,按力量的训练学原理大致可以把力量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力量是速度的基础,更是耐力的基础。田径专项力量是田径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田径专项力量应以田径基础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田径技术特点为核心,结合运动员个体差异特点,合理选取练习方法和手段,确定专项力量的合理比例关系,以期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二、高中学校田径运动力量专项训练的原理
田径技术动作最本质的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扒地,亦即支撑腿落地后,髋关节不参与缓冲,而应不间断的伸展髋关节,增加“扒地力”和“扒地效果”。因此,田径运动力量训练的手段与方法必须围绕着强化伸髋技术与摆动式扒地技术加以选择。在专项力量训练上,以动作形式,动作方向,动作幅度与专项技术中所需要的“伸髋”“扒地”动作背道而驰的提高伸膝力量与下肢蹬伸能力即我国传统田径力量中十分推崇的杠铃练习法必须重新加以审视。田径从技术上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途中跑和终点冲刺。段落不同,起跑所需的主要是最大力量和爆发力量,起跑后的加速跑中爆发力和连续快速力量起主要作用,连续快速力量对途中跑的影响也比较大,终点跑与力量耐力有关。在当今田径运动的发展趋势下,要突出专项力量以及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必须按照各专项技术特点和运动员本身能力进行科学训练,将其引申,可描述为:专项力量训练工作特点相似与专项运动竞技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特点相同。
三、高中学校速度与耐力训练的手段、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以“速度为中心”; 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耍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在以提高频率为主的动作练习时,练习时间短,练习的强度大,并且练习的方法多样,使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较兴奋的状态;遵循身体素质自然增长规律,抓住速度发展敏感期。
速度耐力是田径训练的基础和保证,速度能力是核心,只有抓住项目的基础和核心,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现代田径比赛的全过程可以看到,整个过程都是在不断变换速度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员往往都是在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必然输掉。在当代世界田径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提高我国田径运动员的速度,基础训练要在发展一般耐力的基础上,贯穿全过程以“速度为中心”。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耐力素质是内脏功能以及速度、力量、灵敏等素质在跑动中的综合体现;是田径运动员最基本的身体素质;是改善和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主要训练内容。在训练中,无氧供能的训练,要在有氧供能的基础上进行。专项速度耐力的提高要建立在有氧耐力的基础上。只有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增大肺活量和最大吸氧量,才能增加每博输出量,才能推迟“极点”的出现,提高跑的能力。
四、高中学校田径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普通高中学校田径教学,都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重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学生跑、跳、投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很多内容是小学和初中体育课中的内容。学生没有意识到学好田径对学习和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没有意识到田径的健身作用,不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不知道如何去欣赏田径运动的美,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田径比赛,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
五、高中学校田径教学的几点建议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近几年体质健康调查说明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国家开展体育运动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大国,但不属于体育强国,要真正实现体育强国,必须认真落实各项体育运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体教结合”这一模式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推广,一些条件好的学校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学校”,中学体育训练会逐渐承担起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任。
如何保证我国向真正的体育强国发展,个人认为,各级政府应在各项体育运动落实过程中,充分发挥田径体育运动的作用,加大对各地区中小学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重视中学体育训练,为中小学配备专业体育教学训练人才,提高中学体育训练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 1998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是一直以来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长春市高中体育课教学现状,提出几点田径教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
虽然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工作一直持续开展,但是从本人实习听课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观察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现,很多教师仍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再加上高中生面临严峻的高考压力,体育学科被严重边缘化,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关注度不足,现有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滞后,影响田径教学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实习经验以及专业理论知识,提出几点切实有效的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
分析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现状,主要了解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情况。
1、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通过了解长春市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实际情况可知,目前大多教师还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传授田径理论知识为主,然后教师示范动作,学生练习,整个教学过程机械、乏味,缺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学的吸引力不足,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
2、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高中体育成绩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中,再加上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文化课程内容多、时间紧,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加体育锻炼,所以学生参加田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与球类运动项目相比,田径项目训练过程艰苦、单调,学生不能长期坚持,也影响了训练效果。
二、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1、增强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变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新鲜感,才能调动田径训练的积极性。例如在训练100米途中跑和加速跑时,将传统的单人反复训练模式改为团队接力赛跑模式,以竞争比赛激发学生的斗志,在追逐跑赛过程中,学生既能体会体育锻炼的趣味,也掌握了训练重点,很快完成了训练目标;另外,对于一些难度高、专业性强的田径项目,教师更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可学性,教师可以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只让学生完成简单的动作即可,通过游戏方式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中长跑时,教师可以设计接力跑、上坡跑、变速跑、变道跑或爬山越野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训练任务,同时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创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以教学改革目标为着手点,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适合高中生的田径教学模式。首先,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的要求,而是要引入更多新鲜、有趣的田径运动项目,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训练方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如教师课后要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征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与游戏方法。再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作学习、情境学习、游戏学习等多种方法,调动高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凸显“快乐体育”的魅力。
3、田径教学内容关联生活实际
根据教师的课堂经验表明,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关联时,学生就会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也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增添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与灵活性。例如在训练“障碍跑”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的教学情境,将障碍内容分为滚草地、钻山洞、过桥梁等几个环节,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小组成员互相配合完成任务,最后评比哪个小组完成任务时间最短,哪位小组成员的动作技巧最规范。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障碍跑的要点。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保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强化训练效果。
4、转变课堂评价考核模式
一直以来,高中体育教学考核只有期中考核与期末考核两种形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习好坏的结果,这种评价方式违背了教学改革的要求。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运动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所以不能局限于固化的考核标准。例如,有些学生虽然期末考试没有达到标准,但是平时认真参加训练,付出很多努力,如果最终仍然不及格,必然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灵活变通考核标准与考核方法,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考核标准,将学生平时的态度与表现纳入考核标准中,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考核方案,丰富考核内容,综合性评价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并不是成绩高低,而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强化终身体育能力。
总之,鉴于本人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现有研究与构想还停留于理论层面。因此很多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还需在今后的具体课堂实践中检验效果;相信通过透彻分析现有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工作的不足,积极学习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经验,必能形成一套创新性、系统性、实效性的高中体育课田径教学方案。
作者:蔡学文 苗涛 单位: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改革与开发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2,06:270.
[2]于宏家.以“趣味”“互动”与“竞争”构建高中体育田径课堂教学[J].田径,2016,09:4-5.
[3]桂成率.基于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05:60-61.
[4]谈立斌.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1:22-23.
[5]王赫.浅谈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下田径课程的教学课研究[J].大众文艺,2011,15:227-228.
[6]林义辉.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0:94+96.
摘 要 田径运动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它的水平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运动水平的标志。但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虽然田径运动也得到了快速提升和发展,但是,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也出现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田径竞技运动的水平越来越高,而作为群众体育的田径健身运动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落。高校也是一样,虽然高校的体育硬件设施都非常的好,师资力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可被称为“运动之母”的田径项目却逐渐地被冷落。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所以普通高校公共课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 高校 田径 教学
一、前言
田径运动能增强人们的体质,促使体内新陈代谢,全面改善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对神经、肌肉、内在器官起到全面锻炼的作用。同时田径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田径运动能够有效地发展各类运动项目所需的素质,对各类运动项目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田径运动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因此,田径运动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其他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径课必须开设,而且在体育教学中应突出田径课的主导地位,对其考核要采取硬性指标。田径运动促进人体器官机能的发展。田径运动能够发展与完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使体内能量消耗增加,防止人体内脂肪储存过多;心脏机能和血液循环系统得到锻炼,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安静时心跳频率减慢,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肺活量加大。
二、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
(一)田径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普遍遭受冷落。随着体育教学思想改革的不断深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思想引入教学中,“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呈多元化发展,作为传统体育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田径,与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相比,就显得比较枯燥且辛苦。从而篮球、乒乓球、网球、健美操、排球、跆拳道、散打、武术等项目选项的人数越来越多,反而高校田径教学失去了昔日的主导地位。有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田径项目的选课,所以普通高校公共课中田径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是展示高校办学实力的综合体现,是一次提升知名度提高宣传力度的难得机会。但是各高校基本都是在临近比赛前几个月开始组队集训。参加训练的学生都是在校的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学生从未参加过系统的田径运动训练,学生存在着身体素质较差,技术、技能较差的情况和特点。由于课外业余训练时间少,加上学生的各类活动挤占,剩下的训练时间所剩无几,学生的训练时间和学习时间经常相互冲突,训练难以保证。田径训练需要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使田径训练达到一定的运动负荷和强度,但一般各普通高校没有专职教练员,教师的训练方法手段陈旧,盲目相信大力量训练的教师大有人在,教师缺乏培训学习机会,学生缺乏科学指导,造成田径训练苦、累、枯燥、乏味,学生厌学厌练现象普遍存在。
(三)据统计,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比较喜欢的体育运动有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跆拳道、健身操、瑜伽健身等,田径运动几乎没有一席之地。通过调查,课外体育锻炼中,男生喜爱体育锻炼的程度高于女生,但是对各运动项目的价值体现认识不足,偏爱篮球、足球等项目,由于对田径运动项目技术动作、锻炼方法的不会及对田径运动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造成了田径运动项目成为课外体育锻炼中“被遗忘的角落”。女生情况更糟糕,女生喜欢活动范围小、占用场地小、激烈性、对抗性不强,大多与自己形象有关的健身项目,如健美操、形体训练等,对田径的耐力跑如800米、1000米等中长跑项目表现出厌烦情绪;
三、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方法过于陈旧,主要沿用竞技运动的项目及训练方法,教材内容固定不变,灵活性不够、个性化不足,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较大,并且运动技术的固定形式和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都是通过个体行为来完成,从而缺乏趣味性、娱乐性,容易导致教学课堂无生机和活力。一提到田径课,似乎跑、跳、投等内容,不能兼顾学生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且这种固定的形式和内容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对田径教学课失去兴趣。
(二)田径课教学形式、内容和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田径课始终围绕“达标”、“技评”进行,把“达标”作为田径教学的唯一目标,把本应作为健身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为田径教学的目的。而过分苛求田径技术规范,限制了田径教学的健身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导致学生对田径课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望而却步。
(三)受气候、场地等外部条件制约
因为田径项目的特殊性,所以对运动场地也有着特殊的要求,在正常情况下,田径项目授课必须要在室外实施。假如碰到下雨、降霜或下雪,而室内场地又不能使用,则气候就成为制约学生进行参与田径项目学习的因素。目前的高等院校,虽然都有田径棚,但是却名存实亡,因为会经常被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以及球类运动等体育项目所占用,无法保证田径课的正常使用,从而使田径课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
(四)田径器材短缺是重要原因
有调查显示,部分学校所拥有的田径教学器材数量不足,仅有少数大学田径器材较齐全,其余学校器材配备比较简单。目前这一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校田径运动的正常开展和普及,使学生从媒体中观赏到的田径运动与实际情况形成较大的偏差,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了兴趣。当然,这也是许多体育教师放弃田径教学的原因之一。有的学校虽然器材稍多,但是学生在校人数较多,人均练习器材较少。因此,场地器材及设备是阻碍田径教学和开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五)国人对体育的关注点和媒体舆论导向的影响因素
遇到重大赛事,国内媒体往往是围着“金牌项目”转,报道的往往都是那些热点项目。中国老百姓对体育的关注恐怕还是从“乒乓外交”和“女捧五连冠”开始的。一直以来体育就被国人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与功能,这与舆论的引导和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在耳濡目染下,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也就随之发生转移,田径运动逐渐被冷落。
四、改善高校田径教学的途径
(一)高校体育课的设置适当考虑田径项目的教学
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导致了田径运动越来越难以大众化、普及化。因此,高校体育课的设置在偏重与健美操、球类、武术、跆拳道、形体等方面的教学时,应适当考虑田径项目的教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教学中正确运用各种教法、技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科技发展,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现代教学手段逐渐进入体育课堂。现代教学要求高质量、高效率,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应该广泛采用幻灯、录像、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视听教学,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而且,在现今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高校更应该在教学、竞技、课外健身锻炼大力倡导田径运动,改变田径运动受冷漠的局面,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二)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要注意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
田径课技术教学复杂,对一些没有田径基础的学生来讲,要准确掌握田径技术很难.由于目前体育器材不足,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别存在差异,可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根据不同的对象分成几组,每组以10人左右为宜.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因人而宜,这样即能培养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不同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和教学程度,定能提高田径课的整体教学水平。如,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追逐跑的兴趣显然比单纯的反复跑要高,其效果也会提高。总之,兴趣可激发一个人自觉积极地参与运动。在田径运动教学中,反复练习某一田径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是如果我们在从事某一田径项目教学时,能分析其锻炼身体的因素,并从中引伸、提炼出一些锻炼身体的手段来作为田径运动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而且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能提高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体育教学内容时,都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但是注意不能一味迁就学生的兴趣爱好来上课,过于迁就学生的兴趣上课其结果将还是造成大学生的体质下降,耐力和奔跑等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下降。
(三)加强对田径赛场的硬件设施
体育场地设施时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前提条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健身锻炼的需要。面对这棘手的问题,各高校应加大对田径场地、器材配置的资金投入,使学生一见田径场地,就有想锻炼意识。事实胜于雄辩,只有当切身体会到参加田径项目锻炼对自身的处
五、总结与建议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对我国高校体育论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着的田径、体操等传统教学内容正逐渐被边缘化的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恢复田径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
参考文献:
[1] 邵伟德.学校体育学理论与教改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 冯奇荣.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湖北体育科技.2003(2).
[3] 张惠红.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4] 孙志新,聂志强.对改革田径教学现行考核方法及标准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3(2).
摘 要 田径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在田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学习体育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对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以期为新课改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田径教学 策略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为基础的运动,有着“体育之母”的美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教学,不能存在过渡重视竞技比赛的技术和成绩现象,这样就会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只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没有关于开发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和田径运动能力的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所以在田径教学中要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综合体育素质的培养进行关注。本文就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田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生为本,优化田径技术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体育运用也随之受到影响,很多田径项目的技术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困难。田径运动的这种发展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的降低学习难度要求,有直接冲突,中学生学习水平有限,很难掌握各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降低田径教学的技术难度,使其符合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真正的实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运动的目标。在田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动作正确,更要注意全面的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左右、上下对称),也要保证运动负荷合理,从而确保学生机体匀称、平衡、正常地发展。较长时间或者单调的田径练习,不利于中学生的骨骼成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受伤和骨骼变形的情况。在锻炼学生的肌肉时,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跑、跳、掷项目,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小肌肉和伸肌。
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左右两侧肢体,要实现均衡发展。中学生的体力有限,锻炼时间要科学,防止学生练习过渡,引起疲劳。中学生不必进行过分紧张和剧烈的跑、跳、掷等活动,减轻学生的心脏负担。要尽量让学生进行各种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三级跳和健美操等,并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生练习时,要尽量避免学生进行闭气静力性的运动练习,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闭气,加重心脏负担。
二、以动为主,增强体育锻炼的时效
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和田径运动特点,对中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各种身体练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运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和保持持久的激情,鼓励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各项身体素质。倡导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头脑和身体结合,实现身心协调。
在田径训练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采取综合评价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田径锻炼,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田径运动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如对学生进行二百米短跑计时,考核跳远情况等,教师通过评测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真正的发挥田径教学在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健身效果。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都比较单调。而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对田径教学的要求时,始终坚持以终身体育习惯培养为主。所以田径体育教学要大胆的进行革新,以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学内容要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实现全身锻炼和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提高的,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和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田径体育课程。
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把健身跳、健身走、健身投和健身跑等内容作为田径拓展训练的学习内容。不仅要在教学中不断的优化田径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田径项目里的健身原理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科学的利用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游戏和田径竞赛,在充满乐趣的田径运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三、激发兴趣,培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中学阶段的学生运动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于各项新的运动项目充满兴趣,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十分关注各项竞赛活动,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计算机为学生播放各种精彩体育比赛视频,通过展现田径竞技项目的魅力,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上的冲击。或者,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都有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如跨栏运动员刘翔等。
虽然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但中学生的兴趣很难持久的保持,会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还应该通过向学生宣传田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真正的引起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重视,让他们从小就持久的保持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教学内容的变化来持久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刚开始可以进行百米练习,后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四百米和八百米中长跑训练,训练的方法可以由刚开始的单纯的跑步,变为接力比赛和追逐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不断进取的拼搏竞争精神。
总之,在田径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不仅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学生在接受了拓展训练之后,可以极大的提高自信心,发掘自身潜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养成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意志品质也是学生参与其它田径项目时都必不可少的,拓展训练可以极大的补充普通田径教学中的不足,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中印.初中拓展训练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11.2.
1.1田径运动的作用。田径运动包括跑(短跑、中长跑)、投掷铅球、跳远等项目,它是体育专业应具备的运动技能,它的目的在于锻炼人的体能,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培养耐力,以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不放弃。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物流等便捷方式方便了大学生日常生活,可以享受足不出户就能点餐吃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习惯叫外卖,不健康的饮食使得人们身患疾病,影响身体健康。而加强体育锻炼则有利于克服生理和病理的不协调,通过锻炼消耗机体的卡路里,从而有助于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对抗疾病的免疫力。1.2田径课在高校中的发展情况。田径是体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高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田径素有运动之母的称号是发展国民身体素质与培养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田径是体育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是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体育行业的重要本领而体育专业学生是推动大众体育随着举国体制大众体育不断发展但田径运动在大众体育中心却逐渐淡化这是受到田径运动传统的竞技性与单一的训练手段还有大众对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的认识不充足等原因影响在体育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高中的经历与缺乏趣味性的训练手段使之体育专业学生更偏向于球类运动与健美操等田径是主干课程有名无实1.3教学方式不合理在开展田径教学中,老师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很少强调动作示范,导致学生自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动作不规范等现象,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不断反复练习,才能熟练相关动作。再说体育的根目的在于练习,通过练习发挥其巨大的价值。在体育田径项目考核时也往往以理论成绩占据主体部分,实践操作所占比例比较少,这不符合体育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2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容易产生运动疲劳。运动性疲劳与长时间的做同样一件事,而没有改变训练方式和内容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体育锻炼,田径项目训练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整个训练过程会觉得特别疲惫,这只是外界因素引起的疲劳,如果自己不感兴趣,则产生心里疲劳,心理疲劳又会引发运动疲劳,如此循环则使得在训练中出现疲劳,这是十分危险的。此外,睡眠也会决定是否疲劳。如果休息时间不够,就很难有体力进行高强度的训练。2.2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不足。体育专业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具有某一项体育特长而被录取,而被录取后会如释重负,一开始都会有抵触高强度的训练,希望能停止高强度的训练。并且在许多大学生的眼里,大学学习是一个非常轻松的过程,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实际上与想象的相反,所以心里上会有失落感。2.3田径设施未能及时更新。在开展田径运动时,设施不充足问题十分突出。即使具备某些设施,但是由于时间年限长久,导致设备无法及时更新,设备破旧,学生训练的效果也有所下降。此外,有的学校的田径场是露天的,一旦下雨天就无法开展田径项目训练,如果转移至室内,因而室内空间十分有限,不能尽情地舒展自己的身体,也会影响训练质量。
3相应的解决措施
3.1可以适当地鼓励学生听听音乐来缓解疲劳。音乐具有转移注意力、缓解疲劳等功效。所以常常被用于田径项目中,尤其是时间比较长的田径项目中如马拉松、长跑等。一首理智的歌可以充分感染一个人,让其充满正能量。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人的身体会变得特别轻松愉悦,从而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所以教师在开展动作示范时可以适当地播放音乐,让学生一边听歌一边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3.2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学生恢复体力,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第二天的训练。所以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让学生按时关灯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在长时间的训练时,可以让学生适当地休息一下,可以通过做竞赛小游戏如跳楼梯等活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3.3变换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适当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随机挑选学生进行汇报,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再挑选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学习负担,另一方面鼓励和发展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可以省略,从而增加了课堂实践的时间,这才符合了学生心目中的体育课,丰富了课堂教学,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3.4改善场地与设施。新颖的器材和设备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可以向学校申请一些经费用于购买器材如弹跳器、跳板、标枪等,同时学生也要爱惜器材。先进的器材有利于提高训练效果。
4结语
田径项目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锻炼,它对锻炼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田径项目教学中,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太全,吴东明.田径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6(10).
[2]张力为,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问题的研究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03).
【关键词】小学体育 田径教学 拓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242-01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为基础的运动,有着“体育之母”的美称,田径运动可以全面的活动人的内脏、神经和肌肉等人的各部位,对于其它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成绩提高都能发挥良好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田径教学一直沿用着传统竞技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基本框架都没有变化。田径教学一直追求的是竞技运动项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运动技术技巧教学十分的重视,而对学生综合田径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教学重视不够,长期以来,田径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内容体系仍然延续着竞技项目的教学模式,田径教学中过于追求竞技运动项目的完整性、系统性,只重视项目的技术动作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教学,严重偏离了体育教学的原有目标。笔者就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进行拓展训练,改善课堂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 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改革田径教学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体育运用也随之受到影响,很多田径项目的技术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困难。田径运动的这种发展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的降低学习难度要求,有直接冲突,小学生学习水平有限,很难掌握各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降低田径教学的技术难度,使其符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真正的实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运动的目标。在田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动作正确,更要注意全面的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左右、上下对称),也要保证运动负荷合理,从而确保学生机体匀称、平衡、正常地发展。较长时间或者单调的田径练习,不利于小学生的骨骼成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受伤和骨骼变形的情况。在锻炼学生的肌肉时,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跑、跳、掷项目,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小肌肉和伸肌。
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左右两侧肢体,要实现均衡发展。小学生的体力有限,锻炼时间要有科学,防止学生练习过渡,引起疲劳。小学生如果进行过分紧张和剧烈的跑、跳、掷等活动,减轻学生的心脏负担。要尽量让学生进行各种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三级跳和健美操等,并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生练习时,要尽量避免学生进行闭气静力性的运动练习,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闭气,加重心脏负担。
2 突出以动为主,增强健身时效
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和田径运动特点,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各种身体练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运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和保持持久的田径运动,鼓励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各项身体素质。倡导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头脑和身体结合,实现身心协调。在田径训练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采取综合评价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田径锻炼,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田径运动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如对学生进行二百米短跑计时,考核跳远情况等,教师通过评测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真正的发挥田径教学在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健身效果。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都比较单调。而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对田径教学的要求时,始终坚持以终身体育习惯培养为主。所以田径体育教学要大胆的进行革新,以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学内容要尽量选择那些有较高锻炼价值的,让学生融入“快乐体育”和“主动体育”的田径体育课程之中。
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把健身跳、健身走、健身投和健身跑等基本运动技术作为田径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除了要对田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田径运动中健身手段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要打破传统的乏味枯燥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器材和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游戏和比赛,使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吃的田径运动中弘扬个性,陶冶情操。
3 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摘 要:田径是由走、跑、跳跃、投掷等运动技能组成的实用性很强的身体锻炼手段,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很好的效果。那么,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方法进行论述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指导训练;评价指标
一、进行科学的指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田径能力
比如,跑是田径中一项重要的运动技能,以快速跑为例,让学生进行快速跑,能够锻炼学生反应速度和腿部肌肉的后蹬力量。所以,在进行这一动作技能的练习时,我们就可要求学生6~8人为一组,练习中等速度的匀速跑,距离为60~80米,次数由学生自己定,练习完之后,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灵敏素质,我们还可对学生进行各种准备姿势的听突发信号的起动练习,蹲踞式起跑后加速度10~20米,比一比学生谁的反应快。总之,对于田径中所包括的运动技能,教师要给予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田径能力。
二、依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
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是骨骼韧性比较好,不易发生骨折,但是坚固性较差,易变形,而且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的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田径训练时,我们要依据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田径训练中得到一定发展,并以此提高他们参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
比如,在跳远、掷实心球、立定跳远的训练中,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我们就可制订不同的评价指标,如各项能力较好的,要求他们完成动作质量好、姿势正确、动作协调优美,而能力一般的,则要求他们能完成动作、姿势基本正确、部位基本准确、动作较轻松、自然即可。这样,我们就能促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田径训练中,并以此提高田径的训练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田径活动,能促进学生生理机能的改善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且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所以,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必须对田径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起到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并且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从而达到提高田径教学效率这一良好目的。
参考文献:
[1]梅庆芳.初中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探析[J].田径,2015(02).
[2]陈景光.论初中体育田径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08).
一、调查结果
1. 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开展概况
在随机调查的20所中小学(2所高中、3所初中、10所小学),有开展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中小学共14所,其中常年开展的3所,其余10所中小学的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形式以赛前短期训练为主。常年开展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学校有自己的体育方针政策,在短期内不会改变,所训练的学生比较稳定;而在赛前训练的学校一般都是在比赛前一个月或两个星期左右才组建队伍进行突击训练,队员通常是由校运动会选的,在开展项目的训练中以跑步的居多,跳高比较少,标枪、铅球、铁饼等投掷项目更少。
2. 学校运动员队伍现状
由于长期训练的学生很少,大多数的运动员都是由校运动会选参加训练的,因此各校运动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时稳定性也不够。选出来的学生多数会有一种自豪感,多数能比较积极地参与训练,也会比较配合教练员的工作,但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愿意训练或训练不积极等。
(1)运动员的训练认知表现
运动员的训练态度决定了他们的认知表现,反过来一个运动员的认知表现则反映了他对课余训练的思想认识。运动员的训练认知越强烈越具体表明运动员的训练欲望也越强。从调查问卷分析中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喜爱自己从事的运动项目,也为自己是校运动队的运动员感到骄傲。有56%认同参与训练对今后个人能力个性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有80%的运动员认为参与课余田径运动训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有46%运动员认为参与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对于自己的将来升学有一定的帮助,但仅有25%有将来成为体育人才的愿望。由此可知他们缺乏专业运动思想,只把课余训练当作实现他们目标的一种手段。
(2)运动员训练行为表现
运动员的训练行为可以在训练过程中体现。运动员大多数是从校运动会中选的,因此他们的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积极参与性。
从调查可知运动员的训练行为还是很积极的,在参与训练中都很认真刻苦。这可能与他们自己的爱好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训练中出现了问题不是很积极主动去寻求帮助,这反映了他们对训练知识不是很了解;在处理学习和训练的关系的能力不是很强。
(3)运动员文化学习情况
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已经利用了一部分课余时间,多少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学业与训练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冲突,但关键是如何处理调节,处理得好反而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因为训练能够改善运动员的脑功能,发展智力水平,有利于培养运动员的合作品质和团队精神,能改善运动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但这一切单靠运动员去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教练员去积极地引导和指导,以及科任老师的辅导。
3. 教练员队伍现状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根本。教练员是学校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关键。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教练员既要上课又要从事学校的群体工作,还要负责课余训练工作,任务很重。而很多学校教练员不重视加强理论学习,而且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较少,致使教练员课余训练知识面窄,手段较落后,整个队伍的训练素质不是很高。所以在实施训练过程中,随意性大,有拔苗助长的趋向。
(1)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教练员除了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以外,其他几个方面的机构则不够合理。首先,性别结构不合理。在16名调查对象中,只有二名女教练员。这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数目本身不是很多,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女体育教师。另一方面反映了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艰苦性,是许多女性难以胜任的。其次,年龄结构也不太合理。45岁以上的教练员占了13%。可见,一般情况教练员到了45岁就难以承受运动训练的艰苦而放弃了训练工作。最后,学历结构也不尽合理。虽然所有教练员都达到了专科以上的学历,但高学历人员缺少。学历结构虽不能完全反映学识水平能力,但其体现着群体结构受教育度,预示着教学和科研的潜在能力。
(2)教练员训练计划执行情况
由于我镇大部分中学开展的是赛前训练,教练员的训练计划一般是月或者周训练计划。在执行计划中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他们执行计划的依据就是运动员在校运动会的表现及平时在体育课的表现,还有就是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模式。因此在计划的操作过程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时间的紧迫性,往往出现量大、强度高的现象,容易造成学生疲劳、受伤的情况。在训练内容上注重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而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和恢复训练、理论学习道德培养就很少。
二、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对策建议
1. 改变观念,提高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认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的发展首先就要改变传统重文轻体的思想观念,提高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在学校体育中的位置乃至在国家地方的位置。领导、老师、家长都应该认识到课余田径运动训练为国家竞技体育服务的重要性,从而支持学生参加课余田径运动训练。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场所,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重视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为校争光、为市争光的体育人才,要充分理解体育田径运动训练的重要性,要给予课余训练应有的地位,这样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才能够在中学有生存发展的余地。
2. 增加课余田径运动训练经费的投入
课余田径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经费是难以维持课余训练的开展,也难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政府应根据本地区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大课余训练经费的投入,同时还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课余田径运动训练进行赞助,寻求新的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