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

时间:2022-11-02 23:23: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科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科学

第1篇

关键词甘蔗;管理科学;创立途径

甘蔗糖业的诞生及其发展,依赖于优秀的甘蔗科技和管理。从甘蔗的种植历史来说,目前甘蔗最早出现的地方仍然未知。资料显示,印度在3400多年前已经开始种植甘蔗,1300多年前印度的甘蔗制糖技术与佛教一同传入中国,进而从我国传到整个东南亚国家。1200多年前,甘蔗制糖技术从印度传入西班牙,进而从西班牙传到西方各国。在甘蔗制糖技术1000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中,甘蔗制糖技术在全球有多达96个国家都在应用,这些国家遍布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全球甘蔗的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hm2,全球甘蔗制糖的产量高达12000万t。甘蔗制糖行业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科技和管理,因此要创立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使其与甘蔗制糖技术完美结合,推动甘蔗制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意义

1.1甘蔗制糖产业极其庞大

在甘蔗制糖技术1000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中,甘蔗糖生产业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规模。全球有多达96个国家都在种植甘蔗,这些国家遍布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全世界甘蔗的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hm2,全球甘蔗制糖的产量高达12000万t。不仅如此,在甘蔗制糖产业的发展中还包括甘蔗制糖技术的普及、优良甘蔗品种的培育、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等。以上种种都证明了甘蔗制糖是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产业,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进行支撑。

1.2总结我国甘蔗制糖产业的实践经验

我国在甘蔗制糖产业的管理工作中有着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科学对这些宝贵经验进行总结,并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我国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成功普及了品种优良的甘蔗,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经验都需要甘蔗管理科学将其升华为理论和独立的学说。

1.3促进我国甘蔗制糖产业的更好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糖的日常需求与日俱增。尽管如此,我国的人均糖消费量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甘蔗制糖产业的更好发展,必须要依靠甘蔗管理科学的建立。

2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途径

2.1分析甘蔗制糖产业的管理经验

要对甘蔗制糖产业已有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将管理经验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对甘蔗制糖产业已有的管理经验进行分析还有助于甘蔗管理科学领域的拓展[1]。所以,要尽可能广泛、严密地进行经验收集,并认真、细致地对其进行分析。

2.2借鉴其他相关科学的长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对于甘蔗制糖领域来说也有大量的新型学科出现,如甘蔗栽培科学、甘蔗生理科学、甘蔗植物科学、甘蔗制糖技术科学等。创立甘蔗管理学需要借鉴这些有关学科的长处和创立经验,同时,由于甘蔗管理科学属于甘蔗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因此还要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科学的长处和经验。

2.3加大甘蔗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力度

创立甘蔗管理学要加大对甘蔗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力度,对理论知识由深到浅、由宏观到细节都要了如指掌,并且对有关甘蔗管理理论知识的研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和完善,建立起健全的甘蔗管理科学理论学说,进而建立起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2]。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国内学者对甘蔗管理理论进行讨论和研究,并设立甘蔗管理理论的相关奖项。

3结语

甘蔗制糖产业在全世界有着十分庞大的生产规模,全球甘蔗的种植面积多达2000万hm2,全球甘蔗制糖的产量高达12000万t。而甘蔗制糖行业从诞生到现在,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成果,与其相应的科技和管理联系密切。因此,创立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促进甘蔗制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在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途径上,可以采取分析甘蔗制糖产业的管理经验,借鉴其他领域管理科学的长处,加大甘蔗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力度等策略,使甘蔗管理与甘蔗制糖技术完美结合,推动甘蔗制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凯.关于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思考[J].中国糖料,1998(4):38-39.

第2篇

1、科学管理之父: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将管理分为四大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其理论的核心是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2、现代管理学之父:

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被人们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代表作有《德鲁克论管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九十年代的管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关键词:管理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发展;实证研究;视觉;参照系;分析工具

1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2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并阐释实践,引导实践的。

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人手,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分析工具(analyticaltools)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但是,迄今为止,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接下来是“参照系”,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科学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一则一”的科学命题;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一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同样,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比如,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因此,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会使推理更加严密精确,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可以减少争论,而实证研究中运用具有一般性系统性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可。在管理中数学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泰勒管理学派的管理科学学派就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解出最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本来难以辨别优劣的备选方案变得明晰“直观”了,诸方案因被量化而变得可比了。管理科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认识的起点,定量是认识的深化。数学无疑会为管理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数学模型有助于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的决策。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的简化与抽象,任何一种抽象都不得不舍弃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必须提出某些前提性假设,他们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模型的运用就是对某些假设的检验。检验的正面结果表明这些假设有道理;检验的负面结果却表明必须加以修改。有这种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我们就可以取得理性认识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要成长为一门科学离不开数学这一有益的工具,在对待管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时,我们必须明白,数学仅仅是管理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单凭数学是不够的,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管理行为的学科,它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人,它需要那些关于人的学科的支持。

第4篇

(一)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者并未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各种档案信息相互脱离、难以融合,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处于混乱局面,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管理观念过于落后

许多档案管理部门对待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产生错误的理解,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仅存在于表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归档、保存,没有深刻认识到档案管理的真正价值,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缺乏端正的管理工作态度,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低,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严重阻碍档案管理科学化发展。

(三)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纵观我国当前档案管理整体来看,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普遍偏低,许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责任心和积极性不高,加之,管理单位忽略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导致档案管理水平质量受到影响。

(四)档案管理不够统一

在管理中,各管理单位缺乏相互交流、沟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方面,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各管理单位各自为政,使用的软件不尽相同,导致各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信息不能相互利用,同时,也给用户使用带来了更多的麻烦,不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由此可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不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措施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将会严重阻碍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对社会和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稳定发展的必然。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可行性措施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责任制管理,将各项工作明确到个人身上,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发展。另外,档案管理上级部门还应重视加强档案管理监督工作,认真将档案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

(二)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

加强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档案管理部门应打破以往传统的管理观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各档案管理人员应多进行交流沟通,相互统一管理标准及制度,使用相同的软件进行管理,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发挥档案信息的真正价值,同时,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档案管理部门应抓牢这一发展机会,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管理技术,将各种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档案实际管理工作中,实现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从而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管理中的主体,档案管理的质量水平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综合素质,因而,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的档案管理培训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另外,档案管理部门还应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发展平台,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三、结束语

第5篇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完成育人任务,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当前,尤其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现代的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班级管理质量,使班级管理进一步科学化,以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需要。

一、初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初中班级管理实践中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重课堂活动管理,轻课外活动管理。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认为班级管理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这对培养学生能力,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品德都是不利的。

2、重封闭性管理,轻开放性管理。由于部分管理者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认识不够,管理仅限于班级小范围内进行,班主任是最高统帅,学生必须顺从“封闭性”管理,从而导致学生的身心不良发展。

3、重经验型管理,轻科学性管理。部分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过分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采用“管、卡、压”的管理手段,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运用较少,特别是由于未能充分采用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性管理,从而导致班级管理低效。

二、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的内容

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是指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初中班级管理运行的客观实际,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班级管理思想科学化。具备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和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管理思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有全面育人观、教书育人观、管理育人观、学生主体观、系统分层管理观等。

2.班级管理决策科学化。一是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去认识和把握班级管理规律。二是采取民主和科学相统一的决策,克服单纯按个人意志或凭经验进行决策的弊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班级管理组织、制度科学化。一是利于学校管理目标的完成,符合初中生特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二是有利于增强集体的活力,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4.班级管理方法、手段科学化。方法多样化主要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和班级管理的规律,采用引导、辅助班干管理,让学生自我管理等不同的、多样的管理方法。手段现代化是指管理中采取民主的、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管理班级。

三、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的措施

1.班主任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班级管理的优劣。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的班级,所以班主任一是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爱岗敬业。二是要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让学生信服,乐于听从管理,信服教育。三是大胆创新,采取科学、民主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四是要有广博的知识学问,处理起班级事务来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2.组成强有力的班级领导核心。班委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优秀的班委就是一面旗帜,它对引领班级的健康发展和对班级的正常管理起到强有力的作用。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尽快建立健全班委组织机构,职责明确,又统一协调。同时把责任心强、能力高的同学选任到班委里来。在任用他们的过程中,既放手让他们大胆管理锻炼,又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帮助,从各方面进行指导和引领。

3.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以“法”治班。班规的制定要经过全体同学的认真讨论商定。制定班纪班规之后,关键在于如何真正贯彻落实,确保达到以“法”治班的目的。即班主任应培养班委会领导全体学生集体执法、集体监督、共同遵守,使班级步入“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法制化”轨道。

4.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班风。

以育人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主义教育活动。创设有效的教育情境,利用班纪班规和群体心理机制等形式和方法来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增强集体管理意识,以良好的班风促进学风建设,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5.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达到管理自动化。班级的主人翁是全体学生,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特点和班级实际,引导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有序管理班级的活动中来。自我管理班级过程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就要求学生重新进行自身定位,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到主要参与活动中来。自律形式多样,一般通过学生自我决策、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等形式开展自我管理班级。要相信学生的觉悟和能力,给全体学生一个平台,充分展现他们的才华。

第6篇

【关键词】办公室管理;科学化

一、事分轻重缓急,处处浓缩精炼

办公室存在的意义就是把领导和基层成员的愿望加以整合浓缩精炼,化成一个或几个“目标”,进而加以实践。有了最基本的目标就方便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但是光有目标是不够的,还要加以精练。日常工作中总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等待着办公室去处理,稍微处理不慎,就将酿成大错。想把事情做得有条不紊,就要清晰办事的顺序。

(一)对“目标”进行综合分类和统一。假定事情众多,那就要对所有的“目标”进行分类和统一,进而减少处理事务的时间和经历,这就是所谓办公室“效率化”的一种处理方式。无论是基层人员的建议意见或是领导的内心期望,都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有序的分类能让事情做的有条有理,一件接着一件做,就必然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那么如何分类和统一呢?这不是一件难事。抓紧节骨眼,然后顺藤摸瓜,就好一根绳上的蚂蚱,总是有着息息相关的共通之处。做事讲究的是敲门,昔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正是这个道理。抓住所有事情的节骨眼,进而分析整合,类别清清楚楚。

(二)轻重缓急处理得当。轻重缓急的含义就是把工作按照重要性、急切性、紧迫性加以酌情处理。一个工作,首先要分清轻重,知道怎样游走在情理之间,理性看待所有的事务。主次不明确就会浮躁,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进而使得所有事情都变得杂乱无章,处理的一团乱麻。有些人遇到事情就会十分紧张,头脑不清醒,把程序搞得乱七八糟,最后还要让别人来为之买单。要控制住紧张的情绪,重要不等于过分紧张去处理,也不是立即去只干这一件事,其他什么事情都抛之脑后。轻与重,确实是有一种相对性的意义,轻不代表永远轻,同理,重也不是永恒的重。很多事情都是今天看起来并不重要,而明天就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因此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所考虑,有所计划。办公室成员需要头脑清晰,分清事情的主次轻重,进而有条不紊地进行周密的计划。

审时度势、统筹兼顾是分清事情轻重缓急的方式,就是说要纵览全局,科学谋划兼顾各方。千里眼看得远,顺风耳听得准,办公室要成为领导和群众的千里眼、顺风耳,需要察言观色把控分析事物,眼光和听力不能出现丝毫偏差,拿主意决策也要周密,这一点对于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来说十分重要。观察的仔细,才能将领导的旨意完整且有效地传达下去,基层才能把这一观点变成行动。

二、时间宝贵,凡事深思熟虑

办公室对于事件的思考理应透彻,不要做重复无用的工作。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所谓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宝贵,理应深思熟虑,然后按部就班做好每一件事情。事情多的时候不要紧张也不要焦急,一件件、一桩桩地排列,然后形成一个清晰的解决方案。不能囫囵吞枣,觉得事情众多就开始敷衍了事,到头来还要重新来过,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做事情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工作,摆清位置,理智思考和分析所有的事情。

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办公室人员需要对“效率”这个词进行一个深刻的认知。一个合格的办公室人员需要时时刻刻观察着领导和工作的动向,工作时间应该把一切精力都放在手头的工作上。同时,可以利用发达的网络资源,实现远程自动高效的办公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软件等资源已经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在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和能力,那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跨度过程,也是我们步入社会面向未来的基石。同理,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孔老夫子的一句话“温故而知新”,意思就是把旧的知识加以温习加以巩固然后探索出新的知识和方向,套用在办公室日常管理中,那便是不断学习各个部门的知识和才能,对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部分加以补充整理,成为一个比较全能的人,这样才能站在一个新高度纵观全局。办公室需要面面俱到的全才,并不需要一个思维局限的工作者。所以我们要具备学习能力,刻苦钻研,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到全能。做事跨越了思维局限的框架才能看透事情的本质,进而才能给领导和基层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于一个集体而言,一成不变的工作态度将会使得整个团队陷入一团死气,因此要学会务实创新。面对领导的需求,面对群众的需求,面对社会的需求,要务实创新。办公室管理艺术的核心,就是创新,这不仅是办公室板块的核心,而是我们这一世纪的永恒主题。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才能做到生生不息。

四、优质服务品位为先

第7篇

关键词:机关档案管理;意义;问题;对策

档案是全部活动的真实记录,它体现各机关单位成长与发展历程,是宝贵的经验财富和重要的信息资源。因此,档案管理是机关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机关效益产生重要影响,是机关提高绩效,增加效益,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一、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必要性及紧迫性(一)档案管理是机关单位管理的基础环节档案材料无序零散保存,势必为某些重要档案信息资源持有者提供可趁之机,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引起机关内部管理混乱。由于人员流动,把档案保存在个别人手中或由各职能部门自行保管,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一旦出现关键人员离职或跳槽,轻则使管理层面断裂,工作无法延续;重则导致机关机密、独有知识产权和信息流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档案有其独有的原始记录,记录着未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技术或机密。占有这些资料就是占有机关的技术或机密。因此,机关单位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因技术、知识产权的流失而影响机关单位的生存与发展。

(二)档案是机关单位信用管理的重要保证档案是公认的构成信用信息的核心资源。首先,完善的档案管理可作为展现单位自身诚信的一个窗口,反映各单位的科技成果、管理水平、财务状况等重要内容。其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档案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使有不良记录者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可见档案纳入社会信用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档案是机关文化建设的活力源泉机关文化是从机关的历史积淀中提炼出来,反映在完整系统的机关档案之中。档案是文化事业的象征,是文化发展的真实记录,是文化存储的主要形式。机关单位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本机关单位的历史和现状,有自身特色,不能脱离本历史,搞一种毫无本特色的“泛文化”。综观机关档案,可以深刻理解本单位特点及历史发展规律。

二、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低各单位往往重视财务重视人事重视组织等方面的管理,却很少重视档案管理,殊不知档案管理也是机关单位管理的重要一环。许多机关单位忽视档案管理工作,忽视档案材料是单位的重要信息资源库。档案部门更是作为“冷部门”,极易成为精简或兼并对象,甚至撤销专门档案机构,只设置兼职档案人员。这些人员岗位不固定,档案业务知识偏低,待遇较低,再加之档案机构在单位组织体系中地位低,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发展。

(二)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的机关档案管理虽有一定规模但内部管理与机关单位发展脱节,档案分散保管在各职能部门,如财务档案保存在财务部、技术档案保存在技术部、文书档案保存在办公室,虽各部门都保存档案,但他们之间互相封闭,整体上处于零散无序状态。大部分档案管理者又未经过正规培训,不懂档案整理,很多档案实行简单“信袋式”管理,影响档案的查阅利用。

(三)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低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等新生事物相继出现,使档案形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这些档案的管理和利用方式与纸质档案截然不同,当前档案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水平已不能适应。因为文件从起草、修改到印发都通过计算机运行,它具有便于复制的特性,使得最能体现档案原始记录性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不复存在。纸质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要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解决电子文件中原始信息的长期保存问题任重而道远。

三、档案管理科学化的若干对策

档案管理科学化要求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构建科学档案管理机制,夯实完善档案管理,以档案管理科学化促进机关管理高效化。档案管理科学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两方面:(一)国家政府政策层面1.积极完善和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依法监督和指导档案工作。各地政府应利用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及设立《档案法》宣传月,通过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并通过张贴标语、召开档案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坚持“多宣传、多联络、多接触、多服务”的工作方法,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督促,积极营造建档氛围,使更多单位认识到建立健全档案的重要意义,增强机关单位做好档案工作的自觉性。

2.积极塑造典型,发挥以点带面功效精心选择一些规模大、作风好、有一定档案管理基础的单位作为试点,进行重点指导、培养,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采取先学会管理的单位带动后建档的单位,以老手带动新手,先推出部分示范单位,使其成为“领头羊”,让后来者有榜样可学习,有先例可借鉴。

3.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一是举办培训班,讲授档案工作的基本业务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更快更好地独立开展档案工作。二是深入机关单位,现场指导和培训。要利用执法检查等时机,深入到各机关单位现场指导。政府部门有必要主动服务,帮助制定合适档案工作制度、档案工作管理网络和档案分类方案,给专兼职档案人员上培训课,使机关单位档案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4.积极提供档案中介服务

通过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对档案进行代保管、托管、等,档案中介服务能满足这一需求。以档案中介为依托,开展档案整理、寄存、代管业务。遵循市场需求,各地档案部门可以设立“咨询服务中心”,为那些人手不足、保管条件较差的机关单位提供档案整理、代管、寄存等服务,为其提供规范的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既节约管理成本,又能促进档案管理科学化。

(二)机关单位自身层面

1.强化档案意识,牢固效用观念在档案工作建设中,首先要提高档案意识,确立档案实用效益观念后,才会用心去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各机关单位应认真学习《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及所属地档案条例,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接受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与监督,主动抓好档案工作。

2.构建科学化档案管理机制

只要符合国家档案法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有利于档案工作开展,就可以一切从实际出发。建立档案管理机制,关键要保证档案的及时、完整收集、保管和提供有效利用上,体现在是否满足时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没必要追求设施大而全。如果档案没有保存齐全完整,不能提供各项活动服务,档案室再豪华,设施再完备也是毫无用处,缺少价值。

3.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

在机关单位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数据存储量大,检索速度快等优势,大力开发适用于计算机完成的档案检索方法和存储模式。档案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档案实体与载体的安全,确保网络传输及档案数据的安全,将归档纸质文件与归档电子文件采用“双轨制”整理方法,两者编为一致的档号和著录信息,利于查阅和管理,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有条件的单位,逐步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以高度有序的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向各类工作提供大规模、大信息量的分布式数字信息服务,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总之,档案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历史资源。因此加强档案的科学管理工作,是档案部门面临的共同新课题。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档案管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加强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以档案管理科学化促进机关管理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张雪艳.档案管理科学化探究[J].兰台世界,2007(6):24.

[2]刘亚利.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4):35-37.

第8篇

〔论文摘要〕高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必须不断地学习社会科学和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最终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管理工作则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保证这一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不仅是我们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高校教学管理理论工作者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学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许多因素发生着不可避免的联系,从而使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活动本身与20年前相比,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来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外,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它的一切活动都与社会环境发生着很多的联系,这些复杂情况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所无法回避的。因此,要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认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深刻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及作用。

一、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理论依据

当前,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要素、功能、结构、相互联系方式、历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把教学管理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对这些子系统的综合考察、分析和研究,推导出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规律。既然我们可以把教学管理工作用系统的理论加以抽象化,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理论,对系统内的信息加以科学化处理。

一般来说,在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与信息流。这些信息的出现、传递、交换、流动与反馈,必然会全面地反映出教学管理整个系统的活动特点及其规律。如果我们能科学地获取这些信息,整理、分析和利用这些信息,就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到教学活动中的规律,从而为控制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提供保证。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依托控制理论对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另外,教学管理是一个可以构成闭环的控制系统,要想认识这种闭环的控制系统,我们就应该从“过程论”的理论出发,基于系统化理论,将教学管理系统视为一个可被分解、可被划分和可以控制的多维空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有许多有序的节点,这些节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与教学管理的各类环节,而环节与环节之间,即节点与节点之间,可以用某些链连接成为一个主体的空间网络。总之,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基础就是:依托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充分运用过程理论和网络方法,将我们平时所遇到的杂乱无章的日常工作,进行有序的科学化整理、分类、调度与处理。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是: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管理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建立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进而实现对教学管理全过程动态的有效管理。

(一)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整个教学管理系统的运行是依靠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来指挥的。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教学管理决策是指参与教学领导工作的管理者,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由于教学管理所依据的主要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信息的传递、交流、加工和制造的过程,因而教学信息的管理又成为教学管理决策系统的基础。此外,在有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决策系统作指导、畅通的教学管理信息为基础之后,还需要有一个有效的教学管理控制系统作为保障,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合理运行。

(二)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前提。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可靠的信息必须经过畅通的信息网络来获取并进行加工和合理流动。教学状况信息反馈系统要及时得到灵敏、准确和有利的信息,从而使教学管理决策指挥部门在拥有足够信息量的前提下,保证系统的顺利运行。而信息反馈系统的科学化管理则更加重要,主要体现在教学信息的搜捕术、浓缩术、筛选术、提取反馈术四个方面。

(三)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以教学过程中各类教学环节为重点而形成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风评估制度、教学检查制度、作业抽查制度、试卷抽查制度等。通过将这些制度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不仅使我们有效地控制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关键点,而且使人才培养全过程得到优化,确保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形成过程及作用

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返过程,但这种往返并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首先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才可能上升为理性思维。然而,当理性思维形成以后,我们又会发现原来初始实践中的某些缺陷,这就形成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从而使我们的实际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也符合这种认识规律。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效的决策系统,通过一定的理论总结与分析,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决策系统建立的意义与作用。但是在理论分析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要建立一个闭环的有效决策系统,还必须对相应的环节进行完善。这就促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必须对某些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分析和归纳,并把这些认识成果补充到原来的理性认识之中,使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逐渐得以完善。这种在科学化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教学管理科学化体系主要由前面所述三大系统构成。因此,高校应该围绕这三大系统,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科学制定教学规章制度,加强各项教学工作规范化建设,使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

第9篇

1.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内容。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管理,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教学管理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我国高校科学化的教学管理系统始终是以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为指导规范,并且内容的设定主要是以系统论的科学方法为基础。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和教学状况反馈系统。其中教学管理决策系统是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核心,是教学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教学过程控制系统是教学管理系统的关键,分化内容包括:作业、测试教学质量评估等;教学状况反馈系统是制定教学管理决策的依据。2.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的意义。科学化的教学管理可以保证教学管理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科学化规章制度的保障,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明确教学管理的主体任务和目标。不仅可以发挥专业学科的优势,加强专业资源的整合,同时有助于高校形成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其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有助于教学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管理的质量,促使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让其学会用理论知识展开实践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的提升自己教学管理的水平,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保证教学管理有效性。

二、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陈旧。受到传统教学管理方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高校很难做出教育改革。即使很多高校硬性的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但是不能有效的的贯彻新改革的精髓,不能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没有起到切实的作用。尤其,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高中基本相似,遏制了学生的自由,难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甚至以学生的成绩来作为评判学生能力水平的标准,长期在这种教育教学的环境中,会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与新时代要求渐行渐远。其次,很多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路是如何控制学生,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与时代严重脱节。2.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整。很多高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上仅仅注制度建设的形式,尤其很多制度的建设,没有通过科学的决策就随意实施,导致制度的指导性和规范性不足。另外,有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甚至停留在口头表述的基础上,导致制度的设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且大部分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过分依赖与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个人,缺乏教学管理的竞争刺激机制,导致教学管理动力不足。最后,大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以个人经验为导向,难以保持时代的先进性和高效性。3.教学管理人才队伍和管理机制单一。教学工作者要结合院系、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以及专业的要求,进行教学管理模式的调整和更新。但是很多高校教学管理者基本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管理,没有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所以造成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难度加大。其次,高校的用人制度较为硬性化,教学管理者呈现高龄化、专业化程度低的状态。最后,教学管理奖罚机制不够健全,在我国教学管理属于后勤职位,导致教学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能力不足,以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得到提升。教学管理的奖罚、考核机制等不够健全,导致教学管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任务环境中失去工作的热情,削弱了教学管理科学化的进度。

三、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措施

1.树立具有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是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有序性和高效性的重要保证,所以教学工作者要树立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理念,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高校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方向发展。其次,坚持“科研兴校”,能够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学校教学管理共同体。例如,领导、党员等起带头示范的作用,站在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审视各项教学工作,并进行教学、管理等反思,实现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活动等创新,积极促进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术技能。最后,高校要组织各个参与教学管理的实践者,共同协商制定教学管理的规划,规划实施要始终与学生的发展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学科专业落实和相关课题落实的过程中渗入具体化的教学管理实践,构建具体本校特征的教学管理体系。2.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者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首要加强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让其主动的认识自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同时高校要为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条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对教学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和方式进行监督和引导,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最后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例如,学校的各个职工承担起学生校内教学管理工作,多方人员的积极配合,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提高高校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大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3.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管理的目标,积极寻求多方意见反馈,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突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刺激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热情,为学生提供主导管理服务。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例如,OFFICE办公软件,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对教学管理资料实现数字化的分析。再如,学生的考核成绩、学籍信息管理等都可以利用现代自动化办公软件进行管理,实现信息处理和传递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和新成果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才能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才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需要的创新性人才。高校应该明确教学管理科学化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分析教学管理科学化存在的问题,树立具有时代性的管理理念,协调多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实践,引进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提高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和教学管理的水平,找到高校教学管理的内在规律,保证教学管理有效性。

作者:赫赤 李璐 单位:1.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辽宁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健,彭国香,鲁珊伶等.新形势下高校教务与教学管理信息反馈科学化模式探讨[J].科教文汇,2011(07).

[2]谭薇.开拓进取,不断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存储与检索”;管理科学专业;课程教学

一、培养目标

课程培养目标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同一门课程可能在不同的专业都有开设,但是因为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培养目标会存在差异。

1.

专业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管理科学基本理论,能用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方法、数量模型和信息技术去分析企业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高级管理决策人才和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具有宽厚扎实的数理、信息技术、系统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会计与财务、生产与计划、市场与销售等经营方面深入实用的专业知识。

2.

课程培养目标

“信息存储与检索”是管理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原理进行信息存储与检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了解信息资源的存储方式,熟练掌握现代常用的检索工具,能根据查找资料种类的不同对资料进行精确查找,增加学生查找信息资源的手段,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二、教材选用

1.

教材选用原则

目前同时涉及信息存储与信息检索两方面内容的教材主要有几个版本:①王知津主编的《信息存储与管理》,该教材详细分析各种信息检索模型、分别介绍文本、多媒体、Web信息存储与检索等,[1]专业性较强,侧重于“技术”类。②张帆编著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该教材系统阐述现代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重点介绍文本、多媒体、联机、因特网信息存取系统及其检索方法,带有普及性质,侧重于“方法”类。③李四福、叶玫编著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该建材侧重于“利用”,强调信息检索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科技查新中的作用。管理科学专业学习“信息存储与检索”的目的是运用检索方法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因此教材选用原则重在实用。

2.

教材内容

不同教材因为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包括三个大的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信息检索部分、信息利用部分。基础知识部分主要介绍:信息检索的意义和作用,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征,原始文献的获取方法、途径及步骤等。信息检索部分主要包括:联机检索、光盘检索和网络信息检索、特种文献的检索方法与途径等。信息利用部分包括:科学研究与开发中的信息用户及信息需求、学位论文的基本构型和要素、论文写作等。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学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一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趣。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因此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介绍信息检索的作用时,学生可以检索查找恋爱攻略与技巧,提高恋爱的成功率;检索了解明星的励志故事;检索了解一些民间风俗的由来。二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觉得有用。可以练习实践运用信息检索方法,解决科研工作、企业生产运作及商务贸易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从中感觉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价值,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信息存储与检索的能力。比如,针对学生在论文写作与项目研究过程中对中外文献资料的需求,引导他们去使用中英文学术搜索引擎,如CNKI,Web of Science等,让他们在完成学习与研究任务的同时,掌握检索的技巧,感受到检索的作用与价值。

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个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这种“做中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比如,在讲授“检索提问式制定”这个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激光治疗近视眼”案例完成“近视眼手术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的检索。学生为了完成这个问题,必须认真分析检索课题所包含的概念,充分考虑近义词、同义词、上位词、下位词,灵活进行内容概念的转化,从而获得检索词,并选择合适的逻辑运算符制订检索提问式,还要根据检索目标和命中文献的有无或多寡而调整其查全率与查准率。当学生完成这个案例时,就已经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检索的策略和技巧。案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要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案例的分析要具有逻辑性[2]。

四、建议

1.

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不良信息在网络泛滥,信息侵权和信息犯罪时有发生。因此,本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存储和检索的原理和技能,而且要教学生在信息的创造、使用和传播中遵守信息法规和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整个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加强信息道德教育,让学生在使用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自觉遵守信息法律和信息道德,坚决抵制各种违法、迷信、、虚假的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以时代的信息道德准则规范个人行为,承担一位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

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尽管目前在市场上有几本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材,但由于使用对象的不同,加上信息存储和检索技术尚处于发展之中,因此至今尚无得到广泛认可的教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授对象培养目标的定位,选择一本教材为基准,同时博采其他教材之所长,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对管理科学专业而言,“信息存储与检索”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工具类课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被广泛使用,拥有很丰富的实训素材,因此可以加强本门课程的实训体系建设,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合理。

3.

探索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尽管老师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会有意识地引进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去实践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总体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实际上,目前一些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可以引入到“信息存储与检索”的教学中来,如翻转课堂和慕课。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在家或宿舍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场所[3]。慕课简单点说就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其所持信念是“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的角落”[4]。那么,我们是否能集中优秀教师资源,把信息存储与检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录制成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宿舍或图书馆完成视频学习,然后把课堂时间用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常常感觉课程学时不够的问题,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继燕,欧莹元.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的研究[J].软件,2013(05):155―156.

[2] ,李光辉. 《信息存储与检索》课程案例教学探索[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8(04):54―55.

第1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研究和思考

档案管理将各种独立存在的档案要素结合在一起,并按照既定的整体目标进行组织。所以,档案管理涉及很多工作环节,包括对档案的收集、整理归类、保管、编目、编辑、统计等等,每一项工作环节都需要严格的进行,并且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其中,档案管理的状态直接决定着档案存在的状态,科学的档案管理,能够将档案构成严谨合理的有序体系,并且能够顺利高效地运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反之,松散混乱水平低下的档案管理,则会使档案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使档案信息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因此,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着一定的标志性意义。

一、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实际意义

档案管理是维系档案信息正常有序的必要条件,档案管理的水平决定着档案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及最大限度的开发,更好地服务本单位乃至全社会,不断改革档案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的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各项工作提出“科学发展”,作为档案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管理科学化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创新档案工作的重要要求。

(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工作带来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计算机检索已经逐步取代手工检索,档案查询网络化、档案信息化、档案内容数字化已经席卷档案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使得改变原来的档案管理方法,采用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时不我待。

二、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路径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行各业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转变观念,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来适应时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提高科学的档案管理水平,需要从转变档案管理观念,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加大档案信息化力度、科学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

(一)增强档案管理的意识,树立全新的档案管理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档案管理的工作需要创新,更需要转变档案管理工作的观念和意识。因此,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长远目光,摆脱传统的管理理念。那些陈旧的档案管理思想如果不进行更新,只会将问题处在过去时,档案管理工作永远不会得到新发展。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管理人员应该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高度地认识起来,并跟随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时刻要求自己的档案管理观念是切合实际的,是紧随时展的全新的管理理念。

(二)加大现代化技术的投入和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一般仅仅是实现手工目录检索,全文检索更是不能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各项工作之中的应用,促进了电子政务在全社会的推广,这一趋势使得档案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档案管理模式得到新的变革。档案管理系统网络化,档案目录实现计算机检索,档案通过数字化实现全文检索等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都需要加大现代化技术的投入。可以说,计算机档案管理乃至数字档案馆建设都需要加大现代化技术投入和建设才能够实现,这也是当代档案管理实现科学化水平最重要的决策。

(三)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想要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首先就要保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因为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和方向非常的广泛,并且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很多,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中,就需要管理人员懂得相关的电脑操作以及相关软件的运用,如果电脑操作不熟练,就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还有的就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比如在法律法规类的档案中,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进行档案归类和划分。档案管理更是一个私密性很强的工作,很多都涉及到国家或者企业内部的信息,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能够将国家和单位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会泄露工作中的任何信息,相关单位和部门应该将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综合培训,为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打下基础。

(四)建立健全的科学化档案管理制度。任何地方都离不开制度的规范,一个健全并且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相关的工作效益。在档案管理中,要实现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就要明确相关的管理条例,并强调提升科学化水平的档案管理办法,并且用制度保障相关人员能够做到保证时时创新,能够具备积极向上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理念。同时,制度颁布后要将每项制度下发到各个部门和员工手中,并要保证相关制度具有一定的执行力,时刻约束相关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规范进行管理,针对违规违纪的人员,进行惩罚或教育批评,严重的可以开除。比如涉及到泄密这一问题时,单位一定要加大力度,针对泄密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关处理。再有,定期针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其他人的意见,通过这些工作逐步完善档案管理机制,保证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够得到健康全面的提升和改善。

(五)维护好信息安全。维护好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安全是档案管理中最核心的问题,这里不仅仅指得是员工对档案信息是否泄露的安全,还包含着科学化中的信息安全。档案管理的工作本身就涉及到一定的保密性,档案中的资料和内容很多具有一定的内部信息和数据,这就需要相关员工具有一定的自身保密素养,还需要相关部门能够具备科技信息维护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时刻进行维护和管理,在提升科学化水平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操作工具,这就会在计算机中储存着大量的资源和财富。由于社会中总会存在一些不良人士或专门窃取情报和机密的机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档案管理安全造成危害,他们通常都是通过木马或者改变程序来窃取资料,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防范和防护意识,也要把相关的知识普及给管理人员,做好信息的防护工作,保证档案管理不受外界因素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杨睿,马卫星.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3(22):121.

[2]姜丽娟.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路径探讨[J].黑龙江史志,2014(13):181.

第12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科学化;路径

1、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为符合时展的根本需要

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意义在于,将科学理论作为核心引导,通过合理方式进一步推动档案管理,基于科学制度提供完善保障,最终实现信息化、规范化发展,创设明显的质量效益与社会效益。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地位以及作用更加明显,逐步渗透至较多行业之中,深入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变成企业工作以及大众生活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化管理水平会对决策的编制执行产生根本影响,关系到大众的核心利益。为此只有重视档案管理,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方能真正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强化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同时也是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档案管理健康优质发展的保证。

2、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实践途径

2.1明确定位

档案管理工作面向党委政府、社会大众提供专项服务。上至国家、下至公司单位,档案管理均为涉及到全局的重要任务,为中心工作提供服务。因此,应积极主动的将档案管理纳入中心,方能做到成绩斐然。在前期应做好充分准备,树立科学发展意识,进行明确定位,贯彻我党方针路线,把握当前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趋势,重视研究国情、地区发展状况与公司企业的现实状况。积极的由全局视角分析谋划,提升政治意识,全局意识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应明确着力点,在抓好常态工作的基础上,应有效的把握并调节阶段工作的核心重点,提升档案服务管理针对性以及综合效率。

2.2积极转型,创新发展

为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档案应用需求,应从功能层面由馆藏管理向着应用管理的方向科学转变。档案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有效应用,因此应促进死档案有效的转变为有用的活资源、重要信息,最大化的发挥社会效益,体现经济效益。档案管理应精准的由海量信息资料之中进行淘金,发掘出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而为推进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围绕文化繁荣发展的核心目标,档案管理应激发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文化资源管理服务,参加相关文化课题的分析研究,扩充文化项目发展建设,丰富文化展览,积极开展文艺作品以及产品的创作与生产,真正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另外,应从传统工作形式向着科技化形式不断发展。众所周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为提升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动力。当前,档案管理已由最初的纸质档案以及实体文件管理发展成为数字化信息档案的管理。由以往面对面的提供服务发展成为网络化、系统化的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数字化建设水平。

实践工作中,应提升科技管理意识,注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更新以往工作服务模式以及载体形式。由根本层面实现科学改造,提升科技含量。再者,应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的应用建设,尽快创建电子档案信息管理中心、电子政务服务系统以及数字化档案馆管理系统,加强网站建设,全面推进管理手段的自主创新。

档案服务工作上,应积极的从以往封闭式形式发展转变为开放型模式。当前,档案管理工作覆盖范畴广泛,涉及的受众面更大,显现为较强的全民性以及服务性。更多的公民大众为了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维护合法权益而来到图书馆,主动应用网络系统查询想要的资料、文献。为此,创建方便快捷、多元化、丰富性的资源系统变成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区别于传统档案工作的核心环节。新时期,档案管理只有全面联系社会实际,深入大众,提供优质服务,方能拓宽发展空间,提升科学化水平。应积极的更改以往档案信息利用率不高的状况,通过信息公开,有序合理的呈现档案目录、资料卷宗,组织人性化的资料陈列展览活动,确保各界人员更全面的了解以及有效的应用。服务管理措施应进一步优化,便于大众应用查阅。特别应吸引广大青少年来到档案馆,接受历史教育,查阅历史资料、增长见识,扩充知识面。另外,应进一步加强农村档案、文化档案与民生档案的服务管理,公开有用性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同大众更为贴近,发挥科学化应用价值。

档案资源管理建设不仅应在量上合理的积聚,同时应实现质上提升。如果档案材料不规律的堆积,则会导致信息量激增的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为此,应依据创建创新性资源系统的工作标准,通过不同单位的功能定位,真正的集思广益,扩充资源收集管理,重视全面的社会征集,激发社会力量积极的参与进来,扩充档案信息收集应用范畴与途径,使档案来源更为丰富,资源更为多样。再者,应由保护历史实际以及可开发应用的视角,做好资源全面整合以及规范整理,使系统结构更加优化,进行合理的分类与归档管理,确保形成门类全面、载体丰富、具有明显特色的馆藏系统格局。应积极的强化各个馆藏中的横向交流与联合,引入互动交流制度,创建全国范围内的档案目录数据库,进一步推进档案资源的共同建设以及共享应用。

3、结语

总之,为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应明确档案管理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创设综合效益的内在需要。实践工作中应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位,努力实现四个创新转变。即实现功能创新、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开放式转变,树立创新发展意识,开展人性化的服务管理,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营造安全可靠的行业管理环境,加强科学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质量,激发其核心作用价值,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玲.办公档案现代化管理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2(3).

[2]欧振宇.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考[J].华章,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