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6 08:50: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可持续建筑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57-02
在新的发展时期,资源能源日趋紧张,水资源日益减少,人地关系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成为人们心头之痛。在此情况下,建筑行业必须思考新的发展思路,在建筑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降低资源能源浪费,促进能源循环利用,提升建筑的环保功能,保障建筑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因此,建筑设计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应用思考,主要应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 增加建筑物的能量来源
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建筑物的能量来源比较单一,通常依靠电力带动各类用电设备,提供能量。单一的电力设备过多使用也是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损耗,另外,一些电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大气环境或者对人体不利的气体或颗粒。新的建筑设计要求建筑能够利用大自然当中的绿色能源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能量,以此来扩大能量来源途径,改善生活环境。而自然的绿色能源,主要指的是太阳能和风能。
1.1 太阳能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常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利用最广的一种绿色能源。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太阳能常常被予以应用。另外,在全球范围内,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绿色建筑中应用太阳能源十分有利。绿色建筑的设计当中,太阳能设备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吸收太阳能的装置;一种是转换太阳能的装置。吸收装置利用自身材质和结构,完成对太阳能的吸收和保存,而转换装置主要是将直接吸收的太阳能转换成其他能源,便于人类进行利用。吸收装置主要设计如下。
第一,吸收装置一般置于建筑物的顶层,通过面对太阳照射获得能量。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我国的大部分区域太阳能装置一般是面向南面,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量。目前,太阳能接收装置已经逐渐应用于我国的民用居住建筑当中,为人类生活提供部分所需能量。
第二,太阳能的吸收装置还需要其他分部件,如蓄热装置。蓄热装置的设计是在吸收装置的基础上,将能量有效储存下来,如果是阴天或者天黑之后,用蓄积的能量进行继续补给。建筑物的室内也通常分布集热装置,比如集热墙就可以很好地储存热量。在建筑物的外部,也可以利用卵石构成蓄热装置平台。卵石本身具有较好的蓄热性,能够较长时间维持热量,减慢热量的散失。
太阳能的转换装置,是光能与热量或者电能之间的转换,这种装置的设计通常由多个装置组成。在建筑物的楼顶需要安装太阳能集热板或者热水器,进而传达给室内的热水器装置,以此获得热水来源或者其他能量来源。这种转换形式在我国目前已经应用较为成熟、广泛。许多家庭都安装了热水器用来给日常生活提供热水或者暖气。但是,这种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比如太阳能电池板的应用有限制,获得的电能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较多应用于对电量要求较小的装置。
1.2 风能及其应用
风能也是一种主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随着人们对清洁能源的不断重视,风能的应用比例越来越大。我国当前的沿海和内陆一些地区都有诸多风能转换设备。由于在技术层面的不成熟以及条件的限制,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面,风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风能的应用主要是在通风换气和风力发电方面。
以往的风力能源利用,主要在沿海地区或者风力较大的内陆地区,在我国的城市当中应用较少。而随着不断地研究发现,城市中仍然可以有效利用风能,比如在高层建筑顶上或者两个高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大量的风力能源。高层建筑与高层建筑之间,会存在较大的风压差,形成较快的风速,这种原理形同于峡谷之间的风能。在这个原理下,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之间的具体数据设计风力发电装置。在设计发电装置之前,需要先建立一个模型,进行精确评估,确认装置的合理性和精确性,继而设计出完整的风力发电装置,为建筑提供一部分所需能源。我国的风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在一些地区,可以直接在建筑屋顶上安装风力发电机,通过屋顶风力进行发电。在我国城市中,出现了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将风能与太阳能进行结合,以太阳能为主,风能为辅,为人类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由于风力发电装置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性,故目前在普通居民区当中难以得到有效利用。
2 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耗散
建筑的可持续设计,除了在资源能源利用上进行优化设计,另一项重要的设计措施是减少建筑内部的热量消耗。一方面,建筑物通过不断利用新能源增加所需能源来源;另一方面,建筑物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或措施减少能量的消耗。这也是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比如,建筑物可以通过一些的保温设备来防止热量的快速耗散,减少能源的使用量。
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的保温效果是重要的设计方面。建筑物可以通过良好的保温效果,来降低热量的流失,减少太阳能的辐射,降低热量的传递。维持良好的保温效果,通常需要选择较好的保温材料。主要的保温材料一般都是复合材料。保温设备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内保温和外保温,以及夹心保温。通常在建筑物的顶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设计措施,来降低热量的耗散。如将屋面进行改善,提升屋面热工性能,将屋面设计为通风型或者架空型等。
3 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措施。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主要是对建筑物在平时所产生的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以减少资源能源的损耗,降低资源能源利用成本。在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建筑物废弃资源主要是水资源。对污水的有效循环利用,直接影响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效果。在以往的建筑设计中,生活中产生的污水通常不直接进行加工处理,而是通过下水道流入河中,或者由下水道通往污水处理厂。而污水集中处理一般含有各种成分的污水,处理起来十分麻烦,水资源浪费巨大。
而通过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直接融入污水处理设施,将排水管道进行重新设计和布局,对废弃水进行分类收集,以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提升污水处理效率,也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污水处理成本。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的雨水与生活中排放的污水汇集到一起进行集中处理,提升水资源利用程度。一般而言,生活中的污水污染程度不高,与雨水可以归为一类进行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4 结语
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的日益紧张,人类能源的增长需求与紧张的资源能源形成矛盾。要解决好这对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在建筑设计中,只有进行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并通过有效措施减少建筑能量的损耗,加强资源能源,特别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才能实现建筑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波.可持续建筑的节能技术经济评价[D].合肥工业大学,2014.
[2] 林亚星.BIM在绿色建筑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关键词:建筑节能;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设计; 评估
中图分类号:TM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概述
1. 1 设计理念的提出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是20 多年前由美国建筑师巴鲁克·吉沃尼最早提出。这种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和原材料的要求都比较高,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并与建筑周围的气候因素、建筑设计及结构特点相呼应。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能源,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较为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它倡导的是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新能源建筑理念,不用或少用采暖和制冷的传统建筑设备系统,符合时展的潮流。广义的被动式低能耗设计涵盖的内容较多,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建筑过程中的被动式低能耗设计。它主要针对建筑设计本身而言,需要考虑日照、热工性能、建筑通风等方面,以体现其有机结合的设计方法。
1. 2 设计特点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不受地区气候影响,是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节能建筑类型,因此也被称为低能耗建筑或零能耗建筑。其特点是: 能耗低,是普通建筑的10% 左右; 其低能耗技术主要通过高隔热、隔声、密封性强的建筑外墙,并充分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地源等可再生能源实行被动采暖和制冷; 与普通建筑相比,经过被动式低能耗设计的建筑可节能90% 左右,这将成为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
图1 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重要性示意。
图1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2.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评估路径
在传统评估体系中,倾向于建筑设备系统性能的评估,然而建筑设备系统对建筑的节能降耗效果甚微,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设计较好地弥补了建筑设备系统的不足,达到了低能耗或零能耗,是可持续建筑发展的重要改进。
2. 1 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中的被动式低能耗设计
被动式低能耗设计的评估方法绝大部分以生物气候学解释为依据,这最早是由匈牙利建筑师维克多·欧尔焦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 被动式低能耗设计通过建筑设计压缩室外温度曲线波动范围,其他部分则由建筑设备系统来调节,以达到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范围。如果片面强调建筑设备系统的作用,不对被动式低能耗设计有所考虑,只能通过消耗大量的能源把温度调节到最佳适宜范围,但是这种消耗与真正的可持续建筑标准相差甚远,不利于客观科学地评估建筑的可持续性。
2. 2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评估方法
1) 评估方法
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的评估方法首先是把它和建筑设备系统性能区分评估,根据它们各自的贡献来分配相应的分数。在世界建筑业能耗评估中,只有国家新加坡的被动式低能耗设计的分数比重多于建筑设备系统性能。这是因为新加坡的评估体系中区分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和建筑设备系统性能的做法,依据二者对建筑节能的贡献多少进行重新分配,这样计算的结果是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分数远高于建筑设备系统性能的分数。图2 为被动式低能耗设计和建筑设备性能所占比重。
图2 被动式低能耗设计与建筑
这种将建筑性能和系统性能分开进行相应分数分配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可持续建筑评估体系。但是因地域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其被动式低能耗设计策略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国家和地区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传统习俗等进行相应调整,以使被动式低能耗设计与建筑节能相匹配,达到符合自己国家和地区的评估方式和比重。
2) 程序
在对被动式低能耗设计的分数权衡之后,应再对各项指标逐一细化。如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对于建筑布局、朝向等评估要以定性评价为主,再从热工性能、视觉舒适、建筑通风等方面入手; 最后经过计算机模拟或者实际测量计算进行全面评估,最后得出一个符合各方面要求的标准。
3.实例分析
1)室内温度的评估方法
对于室内环境来说,不同使用者对不同建筑设计策略的期望价值也不相同。例如在自然通风条件下,相同的建筑热舒适范围也会因季节和风速的不同有差异; 即使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的使用者对舒适度的感受也不相同。当前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评估指标采用的是美国工程师学会制定的标准。这个标准较为简便易行,它是指在空调系统调节下来评判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舒适指数。但这种评估方法不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因为它的测定前提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环境,而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突出的是低能耗或零能耗,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使用者对室内热环境的满意,它会因不同的使用要求、气候条件和时间范围而给出相应的舒适范围,所以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中的热环境舒适范围应更具弹性。
2) 室内自然采光的评估
对自然采光的评估分指标性评估和基于性能评估两种方法。指标性评估结果会出现偏差,因为该指标评估相对简单,没有把建筑物周围的环境与气候条件考虑在内,同时也不能完全保证室内获得充足的采光; 而基于性能的评估不但考虑房间和窗户的面积,还要考虑房间形状、玻璃类型和折射率、室内和室外的反射率以及气候和外部的遮挡物等因素,通过对性能要求的严格测试进行评估。当前基于性能的采光评估模拟测试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大部分评估体系中给出的标准和要求都非常低,这些采光系数并不能科学地反映一个建筑室内空间是否都满足采光要求。因此这一指标评估还需进一步改善和修正。
>> 建筑设计可持续应用思想的研究 古代仿生思想对当代陶瓷造型发展的启迪 对当代建筑大师费兰克・盖里作品的解读 对当代可持续建筑的设计途径的探讨 可持续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可持续建筑综合设计与过程的探究 可持续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中国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方法与实践 当代艺术与仿生设计的结合 蛋壳与仿生建筑 解读“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 古典文学作品的当代解读 论生态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的关系 简析当代城市可持续的土地规划 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 浅谈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仿生学与当代设计思考 可持续建筑 解读卡拉特拉瓦的人体仿生式建筑 建筑仿生学的发展与贡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图片来源
图1,图2来源:Claire Janisch. Lessons in Sustainability from Nature. /gltfca_march2008/20_janisch.pdf.]]。建筑业中,出现了效仿莲叶的免清洁涂料。在科技领域,效仿海豚的独特频率开发了高性能的水下数据传输的调制解调器。
3. 建筑仿生可持续思想
所有有生命的物质都具备着秩序、能量、反应、生长、自我繁衍、进化的主要特征,同时,生命体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依赖于自身成为生态系统内材料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一部分。
秩序:所有的生命要素都存在秩序,秩序界定了对生命的探究。在这种约定下,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产生了协同效应。秩序 化的仿生建筑将像自然界一般,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权利,防止内部的过度行为,以达到可持续的目的。
能量:生命体通过新陈代谢,收集、利用和储存能量。还通过使用其获得的能量来寻找更多的能量,并利用能量来维持体内热平衡。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仿生学的零废物和共同进化原则来生产资源,这是实现建筑可持续的有效途径。
反应:生命体时刻经历着大自然带来的挑战,也时刻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它们是所生存自然领域的专家,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在建筑应用中,建筑对环境影响的反应不可预见,通常是破坏性的。建筑物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作出反应:控制生物体,物质或能量的进入;建筑组成部分的移动和运动;构件属性的变化;空间属性的变化;内部环境的变化。
生长:生物体的生长体现在时间维度上的空间增长。建筑的生长存在于城市尺度,除了增加的概念,建筑尺度的生长,在材料或结构增长的意义上,被转移到一个实质环境中。生长的例子曾被发现在代谢主义运动和建筑结构主义中。
自我繁衍(可循环利用):生命由一些相同的要素组成,它们都是可降解的。生命体一旦死去,将直接为创造新生命提供关键要素,这样自然界的任何物质都能被循环利用。建筑都不能繁殖,但其元素可以重复使用或循环再造。仿生建筑将由可在新配置下重复使用的部件组成,或者至少可循环再造。
进化:进化的概念是缓慢渐进发展,生命的演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通过随机改变或渐进反应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自然界通过合作与竞争,使得生物体更加适应自己生存领域的环境。随着仿生学的发展,人工进化策略的应用正慢慢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4. 建筑仿生设计作品解读
仿生建筑从生物体仿生、生物行为仿生、生态系统仿生三个方面的设计实践中不断努力地实现着可持续。
4.1生物体层面仿生
生物体仿生层面的建筑仿生主要是指模仿某一特定生物体,涉及模仿生物体的部分或整体。诸如动植物的结构构造及其原理,动物或人类的保护层――皮肤,又或者动物的有机神经系统及性能等。
新加坡艺术中心(图3)设计灵感来自北极熊。北极熊的皮肤是黑色的,白色毛发是半透明管状刚毛。刚毛竖起来时,光线穿透到黑色皮肤。寒冷情况下,毛发放平形成空气绝缘层。该赤道建筑依靠光电池替代“神经信号”,复杂曲面覆盖着V形铝片,角度安置排除直射阳光,并使尽可能多的天光进入室内,由此控制建筑内的巨大热量。铝片是可动的,由光伏电池引发、控制,使建筑更加适应当地气候。
4.2生物行为层面仿生
生物行为层次的建筑仿生是模仿生物体的行为,或以类似的方式模仿生物体或物种间的关系。生物体对其所生存的环境,有着自己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这些运行模式使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流动到其他物种的资源,也促进了其它物种生存,增加了养分循环并创造了物种间的互利关系。生物行为层面的建筑仿生比生物体层面的仿生更加增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津巴布韦哈拉雷东门大厦(图4)设计灵感来自白蚁丘稳定的内部热环境的被动通风和温度调节技术。非洲撒哈拉巨型白蚁丘通过连通的空间,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蚁穴内保持空气新鲜,温度稳定在30℃上下。建筑师借用白蚁筑丘的自然智慧,从空间布局、细节设计、蓄热材料利用、立面肌理等方面,构建良好的被动式通风降温系统,来控制建筑的热过程。
4.3生态系统层面仿生
生态系统层次的建筑仿生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模仿,包括使其能够成功运作的共同原则。这类仿生学层次设计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用来与另两个层次的仿生相关联,还可以纳入现有已确立的不是明确仿生的可持续建筑方法,人类和非人类系统在此可以达到共赢。基于生态系统的仿生设计方法适用于广泛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可以作为一个具体地方的真正可持续设计甚至再生设计的初始基准或目标。其最重要的优势是其对整体环境性能潜在的积极影响。但尚未得知能够表明过程或功能层次的生态系统综合仿生的建筑实例。
关键词:城市 建筑设计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来源于生态学,针对资源与环境,可以理解为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意味着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致于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完整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是关注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
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首先,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从建筑本身的节能出发,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审计使用能源和原料的方式,力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从而减少企业建筑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其次,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人类社会进步相适应。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居住和生活,建筑设计理念自然应该以当代社会为依托,与周围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与时俱进地提高生活质量。
二、当前在我国实现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建筑的可持续主要包括能源可持续、环境可持续、生态可持续,而其中能源可持续是最为突出的,它包括了能源节约,能源替代和能源回收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人均资源匮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冲击已日益严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建筑业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如水、能源、土地和原材料在建筑材料的应用上,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建筑都在使用粘土砖、石材、混凝土等高能耗的建筑材料,这些建材在生产加工、制作安装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并且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气、废水,从而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第二,大规模的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对原有地理环境产生破坏它占用了大量的耕地、林地、水域等,区域原有的生存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冲击,地貌地质条件产生变化,生存条件趋于恶化。
建筑耗能在我国社会耗能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早在2001 年我国建筑年消耗已达到 3.76 亿t标准煤,占总消耗的7.6%,现在建筑耗能已占到全社会耗能的 1/3(不包括生产建筑过程中的耗能)。当前严峻的现实让我们重新思索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也认识到在规划和建筑领域实现设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表达
1、尊重历史文化
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哲学思想、优秀的古建营造,我们需要重新学习。延续传统文化,回到起点寻找答案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最好开端。如果今天的规划师和建筑师能考虑回到母体文化,向古人学习,吸收优秀的华夏文明,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那样我们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就找到了发展的根基。中国现代的建设是建立在古人建设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历史环境、场地环境也决定了我们的操作要前尊重历史,后虑及子孙,我们需要担负起承前启后的任务,不尊重历史和文化我们将什么都不能留给后来人。
2、尊重地域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一个幅员广阔的大国,东西、南北均有很大的文化差异,地域文化也是我国历史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常讲的环境的一部分,适宜才能够和谐,因此在规划和设计上我们要充分挖掘潜在的地域文化资源,将新的创造融合于既有环境中。对地域文化的尊重、对生活习俗的尊重、对地方材料的使用、对当地地理气候的了解等等都将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3、尊重环境
与城市环境、地段环境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我们所要建设的城市或者建筑应该处于谦逊的状态,应该对环境表达出若谷的胸怀,如果我们所有的建筑都能够处于这样的状态,可持续发展也就获得了更舒适的空间,由于对环境的尊重,我们也将因此得到更多的尊重,这是规划师和建筑师的职业使命。尊重外部环境的同时,也要尊重区域的内部环境。在很多项目的场地中会有旧有资源存在,可能是历史悠久的古建,也可能是经年的老树,这些也是需要我们尊重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我们把这些资源看作未来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新的创造就有了真正深厚的底蕴,区域也因此将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4、建筑的科技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科技手段在节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太阳能、地能、风能等能源的使用将大大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现代变废为用技术也将有助于资源的节省,如建筑垃圾的再加工处理,中水技术等的使用;智能化技术有利于对能源使用的监控,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的相关技术等。研发适合中国建设需要的本土化技术、低成本高性能技术,使用自主产权技术将更有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做得还远远不够,不但需要更多的技术研制,也更需要技术的市场化应用。
5、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筑形式语言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建筑的形式语言是理性的语言,一切是围绕建构长期和谐环境,有利于城市发展展开的;第二,形式语言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涵是必须强调的;第三,形式与功能构成有机的建筑,脱离功能的形式与没有形式的功能都是单薄的建筑表现。前两年很多建设刮起的“欧陆风”,近两年屋顶的“飘板”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站不住脚的。既浪费资源又缺乏对环境尊重的建筑,都是背离可持续发展的。
我国可持续建筑建设的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更应该加快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步伐,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可持续建筑。
参考文献:
[1]庄俊河.浅谈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2(04)
[2]邹志生.浅谈我国建筑设计如何考虑可持续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7)
关键词:可持续建筑;发展;困难
1.引言
建筑产业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产业。主要体现在: a.作为最终产品的建筑物十分庞大;b.钢材、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c.建筑物使用期间源源不断的供电、供热维持;d.建筑物拆除废弃物处理时的能源消耗。所有这些,无疑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将建筑活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已成为建筑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持续性建筑遂成为一种全新的建筑观。
2.发展可持续建筑的意义
可持续性建筑观不仅仅强调形象和风格,更主要体现的是设计思想和技术,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综合考虑建筑所造成的影响,通俗的讲,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接合,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利于子孙后代。
在日益追求绿色环保的今天,发展可持续性建筑已成必然趋势。其原因显而易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水泥和钢材消耗量占全世界的40%。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建造大量的建筑,如果不改变以往的建造方式,庞大的建筑市场所带来的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是可想而知的。
3.可持续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发展
(1)可持续建筑在国外的发展
Nieuwland是一个卫星城市,埃姆斯福特开发的在荷兰中部的城市,它的设计、施工、操作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总是能够尝试各种可持续的建筑设计方法:更换破碎的瓦片来代替20%砂混凝土;用于国内和欧洲生产的木材而不是热带雨林木材;使用水性涂料;用埋入玻璃的方法来分割的停车场;用天然的边坡、不光滑,将碎瓦放入金属网做成周围噪音墙,储存雨水的功能就交给了池塘和河流,要保持水的自然净化功能水生植物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公共设施要通往市中心,根据优先的原则来设计行走和自行车的交通方式。
(2)可持续建筑在我国的发展
在我们国家,现在可持续建造更多的体现在住宅产业化上面。自2007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万科推出住宅产业化开始,产业化建筑面积从过去的4年中增加16倍。到2011年底,中国万科产业化新建筑面积已达到272万平方米,是2010年的产业化建筑面积的2.55倍。数据显示,住宅产业化将直接减少水、木材、煤炭和其他资源消耗,能源消耗比传统建筑减少20%到30%。几个开发人员尝试使用“可持续建筑”的概念来构建新建筑。如2011年上海打开“积木式住宅”,用于生产工业化住宅,在工厂生产组件然后运到现场,并组装成高品质的商业建筑,住房或任何你想要的建筑形式。工厂预制构件可以做到2毫米的精度。数据显示,“积木式住宅”可以使建筑垃圾减少了91%,,脚手架的使用可以减少50%以上,节约钢材2%,混凝土节省7%,节电10%以上,节约用水40%以上。如果是使用期限的到达上限,拆除后的废料可以回收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结构。
把可持续建筑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还有远大集团公司,数年来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建筑奇迹:2009年8月,由远大公司设计建造的全球首座全钢结构可持续建筑在长沙惊艳亮相;2010年3月,上海世博会最晚开工建设的远大馆,6层高楼就像搭积木一样在一天之内完工;同年6月,长沙远大城,200名工人在48小时内建成地上15层、地下1层,占地面积610.83平方米的商务楼――“远大低碳新方舟综合示范楼”,颠覆了“可持续建筑不能建高层”的断言;2011年12月,远大仅用15天时间,在长沙湘阴县神奇地矗立起一幢30层高的大楼。这幢名为T30的酒店大楼设计寿命500年,采用全钢结构,墙体是水泥纤维,三层窗户保温隔热。地板上的瓷砖在工厂里已经贴好。电线藏在天花板里。风格简洁,以白色为主打色,配原木家具。 当全世界数亿观众对360小时建成T30的视频惊呼“不可思议”时,他们不知道视频中的那幢建筑后面还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a.实现9度抗震,用钢量却比常规建筑少10~0%,混凝土少80~0%;b.实现5倍节能、20倍净化,建造成本却比常规建筑低10~0% ;c.实现低成本,楼宇自动化水平却比世上最先进的智能化建筑更高;d.快速施工,工地却无一人受伤;e.精装修,工地却无火无水无尘无味,不用焊割、不用水泥、 不打砂布、不用有毒漆胶,建筑垃圾不到常规建筑的1% 。
4.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困难
可持续建筑和其它新生事物一样,在推广的过程中肯定会遭遇瓶颈和困难:
(1) 工程造价高,成本增加10%:单以抗震烈度为例,每增加1度,工程造价会大幅度增加。受制于设计和成本,没有一家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子会超过最低的抗震烈度的要求。
(2) 配套设施(如消防安全等)与基础设施设计不同步,在我国,摩天大楼的消防安全还是个难题,而且钢架结构的建筑耐火性能相对要低,美国911事件中的国贸大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远大2013年高调开工的长沙“城市天空”项目开工仅仅1个月后就搁浅,业内纷纷猜测或因技术和资金双重压力,其中消防安全是头等要解决的大难题。
(3) 技术上尚缺乏经验,需要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和高技术支持。
(4) 社会管理力度需要加强,国家质监部门应建立相应的技术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
当然,可持续建筑的推广发展,不仅需要建筑业的参与和努力,还需要政府的宣传、支持、推广以及居民意识的提高。可持续性建筑不仅是从事建筑业和相关产业的人的问题,也是居住在建筑里的每个人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5、结语
现今人们对于建筑节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选择低碳,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成为共识。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已成必然之势,而可持续性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为中国建筑业带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可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出一片纯净的绿水蓝天。(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月琴,陈兴帮.可持续性建筑初探[J].湖南农机,40,(3);238-239.
1)重视抗震因素
近几年,地壳板块处于活跃期,地震发生的频率高,所以我们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必须把抗震因素放在重要地位。从全球重大地震灾害调查结果中得出:所有的地震灾难都是因为“四不、一没有”造成的。“四不”也就是建筑物抗震设防标注不足、设计不当、施工不良和使用维护不善,“一没有”就是没有防灾意识。总之,以上因素存在两个以上,当地震突袭的时候,倒塌的危险就随时存在了。在此,我建议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些补助,不要等到真正发生地震了,才采取措施。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金,而且是对人权的保护和尊重。建筑过程中要积极参考抗震设防标准。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快速发展,为了节省建筑面积,楼房越来越多的取代了窑洞,可是我们也可以参考窑洞的建筑设计原理。对钢筋水泥的使用也一定要符合规定。只有这样纵使遭遇超过设防标准的地震而破坏,人员的伤亡也不会危及到生命。如果说设计图纸只是用来纸上谈兵的话,那么它真的没有存在的价值。特别是现在的钢筋水泥建筑的房屋,除了钢筋水泥的强度需要符合标准外,还有许多施工细节必须切实遵守,诸如钢筋摆放数量、位置、弯钩角度都对抗震能力有决定性影响。再者就是使用者的问题了,房屋购买者必须有维护这一意识。在装修过程别注意维护房屋构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树立防灾意识。地震灾害跟其他灾害不同,没有预警。对于那些早期建造的、抗震不足的房屋进行加固工程,这样,地震的伤亡必定也会大大降低。建议使用的抗震材料有:加气混凝土、碳纤维复合材料等等。
2)提倡生态建筑
在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我们提倡生态建筑,绿色建设。建筑物应具有良好的朝向、保温、隔声、防潮、防水、采光及通风的性能,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必需的条件。要在这些方面采用生态建设,就应该准确勘察地理位置,获取最直接的采光数据。把握好房屋间距,最好的利用天然采光。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采取树荫隔声法,不仅实惠,而且一劳永逸。并且可以有效的起到通风换氧的作用。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在建筑选材、建筑庭院、室内、阳台和屋顶进行花园设计等,生态环境艺术设计在改善环境质量、空间感觉、视觉审美及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愿望等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加强生态建设,让我们的房屋达到健康,积极住宅。除了这些物质方面的建设,房屋建筑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它周边的设施。大型超市,电影院,以及学校和娱乐设施的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总而言之,设计生态建筑已变成一种潮流,趋势。要让我们设计的建筑更具有节能降耗、自洁自净、舒适实用、可持续发展的性能,就要在措施上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选择具有生态价值的可循环使用材料,依靠适当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对建筑的生态关怀。
3)关注可持续建筑
除了生态建筑,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可持续建筑。它是凯博特博士在1993年提出的,旨在说明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建筑业的责任。内容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到与这些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要坚持可持续建筑,必须坚持资源有效利用,能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的防止、环境的和谐的原则,以及相关的评定因素。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入乡随俗”,延续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增强使用技术的公众意识;树立建筑材料蕴藏和循环使用的意识,以及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使用天然资源。最重要的是避免对当地环境的损害。追求可持续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应该响应尊重环境,高效使用资源的号召。这样做更是有利于建筑行业理性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当然这不仅需要技术的指导,设计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的提高,更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我们从最开始的设计入手,到最后的安居,进行一下既生态又绿色而且可持续并且防震能力强的房屋建筑。首先确定房屋的框架结构,要求结构的高宽小于5,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建筑设计在整个工程设计中起主导和先行作用,并且考虑如何更少的利用材料,劳动力,投资和时间来实现各种要求,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就要求建筑工人必须掌握数据,具备广泛的科学技术知识。重点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安排。接下来考虑的问题就是自然条件。从气候(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地形、地质、水文方面入手,特别注意的是,当地的地形,地质,这些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平面组织结构选型、建筑设计。还有对地质不稳定地区,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慎重,再有就是当地的水文条件,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水文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建筑房屋所采取的相应防水和防腐措施。
4)结语
整篇论文就是围绕防震、生态、绿色、可持续建筑,当前较为重要的问题探讨。最后发现,这是一个很深刻,而且是值得整个建筑业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将这些思想,这些问题带到实践中,让实践说话,用时间证明,数据才是建筑业的真实材料。善于观察,懂得应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站在时代的前沿,设计每一幢楼房。真正做到人民的工程师,时代的功臣。百年大计,以质为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诚信,建筑业是良心行业。为了自己的职业和社会的安定,我们必须把误差严格控制在1mm以内,这是每个建筑工作者的职责。
作者:孙凯姣 单位:吕梁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环境、生活的质量开始注重起来。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话题,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里被热烈而广泛地讨论。保护人类的生活环境,创造适宜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迫切性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是现代建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伸和继续,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通过各种生态思想和技术落实到人为环境上的。生态建筑的产生实际上可以形容为这样一种实践:它既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机的环境,而同时又要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建筑与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绿色文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动了生态建筑体系的创造,而生态建筑又丰富了绿色文化的内容,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实践。
二、可持续建筑
从字面意思看,可持续建筑就是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行业的体现。它既符合当代人对绿色健康的生活追求,又不会影响到后代人的利益,坚持绿色环保的原则,对我国现代建筑业的新概念的具体诠释。可持续建筑观是一种全面的建筑观,在对建筑的风格形象进行确定的时候,它强调的是设计方法对环境,人们居住舒适度的关注,具体的设计方法要坚持协调可持续,避免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利用新能源,避免环境污染等,可持续的建筑观是一种绿色健康的观念,把可持续的思想融合其中,对我国的建筑业是创新,是突破,也是颠覆。它是一场建筑思想革命。建筑的创作应寻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建筑不再是对环境的剥夺和污染,而是促进同周围环境的协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能够持续地向未来发展。
三、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在设计中,必须对其各个构成要素(能源、资源、废弃物、建筑材料、灾害、文脉、室内环境、技术措施等)确定相应的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人们具体操作的对象。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尊重一定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在生态建筑的设计中,首先遵循的原则就应该是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建筑的落成都是处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特点对生态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
2.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建筑的功能进行建筑场地、所处气候、地形地势、植被选择等进行综合的考虑;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生态建筑的设计要考虑到利用存在的可再生资源和无污染的新能源等,如自然通风、太阳能、雨水等;
4.有地方特色。每一幢建筑的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中,我们要坚持当地的特色,尽量使生态建筑的特色与当地的整体风格相一致,这样设计的建筑不会显得太个性,利用当地的特色建设的建筑,一定程度上就带着明显的生态色彩。
四:生态建筑的设计方法
1.注重产地设计,根据要被建设的场地的特点,因地制宜,减少对当地土壤的破坏,合理的组织交通,减轻地面各区域的相互干扰,根据地形的特点,自然气候的特征进行采光等的设计,组织立体绿化和水面,以达环境改善环境的目的。使人们生活在绿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环境中。
2.生态建筑的设计中,停车场的设计对传统的水泥路面方案采取否定,在铺设时可以选择植草砖,这样能增加绿化的面积,也能合理的利用雨水等资源。
在如图的建筑中,增加绿化的面积成为建筑设计理念中一大特色的体现。
3.根据地形地势风向等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利用自然风、太阳能等资源,在追求资源的利用率时,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态建筑的层次。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现代人对自然的追求。
4.合理确定建筑体形。建筑细高比越大、热损耗、热吸收也就越大。以立方体建筑为例,最经济的比例是1∶4(高∶宽)。因此夏季降低建筑的热吸收或冬季减少建筑的热损失不只是简单地取决于朝向,建筑形式及体量/面积比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5.有效利用雨水和井水,利用中水设施循环使用水。湖南地区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丰富,但日益发展的区域城市化,须把保护水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设计中可考虑雨水的收集贮存,在建筑组团中设置污水处理设备,经物理方式处理后的中水即可用于花木庭园浇灌及土壤渗透等方面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所使用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的模式趋于环形可循环状态。使用耐久性强的材料,提倡使用地域的自然材料及当地建筑制品,提倡使用经过无害化加工处理的材料,以及使用易于分别回收再利用的材料等。
6.围合结构须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处理。主要体现在对围合结构构造上。如采用复合技术,即在承重墙体屋面板、楼板处紧贴一层隔热材料,重点部位在屋面、东西墙处理。这种处理使墙体屋面处表面具有较高的热阻,减小了传至墙体内的热量。而墙体(屋面)因热容量较高,即使吸收了一室的热量后表面温度也不致升高太多。在外墙的处理上,精良减少大面积的使用玻璃,避免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费,建筑物外墙尽量浅色刷涂,可加强建筑物隔热性能,减少环境中的辐射热,设计适宜的遮阳系统,调节直射光进入建筑内的热负荷和减少视觉的不舒适感。
7.加强绿化设计,增加建筑的绿化面积,植被覆盖率,能有效的改善居住的环境,屋顶绿化,阳台绿化等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也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屋顶绿化,屋面种植花草甚至蔬菜、果木等,都对自然资源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8.利用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干净方便可再生,家用的热水等采用太阳能,能有效的节约电能等,根据太阳的特点设计房屋的朝向,能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保证房间的采光,温度等。
9.生态庭院模式可以被运用在近郊、村、镇等,将人、畜、庭院种植及居民建筑等综合设计,促进生态循环。热衷于推广沼气技术,使用沼气能节约大量煤气或天然气。生产沼气后的粪便已消毒,可直接打包运往农田作农肥,有效的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是新能源的利用之一。
10.注重保护和综合利用自然水体。在城市近郊和农村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池塘、水库等自然水体,在这些地域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有机结合地形及建筑功能要求,灵活处理建筑物布局及场地竖向组织,尽量保证场地上的有效水体不受损坏。池塘是场地内很有价值的生态系统,它对改善该场地的微气候,建设宜人的活动场所有重要意义。同时重新设计池塘及其周围地带的植被,建成良好的自然景观,能改善场地的物种的多样性,加大该场地的生态平衡。
11.推行绿色照明,不同的照明场所,选择不同的照明灯具,避免造成对电力资源等的浪费,节约电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选择高效节能的电源,采用电子镇流器,有效的节约电能,绿色照明要求我们采用高品质的节能灯具,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新兴建筑形式,要求我们不断创作实践和研究,逐渐将各种理念变为现实。同时还需要业内各方面人士的支持合作,需要投资业主的理解和配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生态建筑的应用发展将带来建筑科学技术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俊,叶炯,朱达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设计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91-93+98.
[2]谭亚武.生态建筑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xpresses a consensu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race should not only meet the needs of contemporary people, and not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needs a danger. The new century is the theme of the common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is the high cost, high by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 to efficient (water-drinking endemic fluorosi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 the green building is the necessary way of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hange, in today's world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Green build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
1.1能源
所包含的能源含量,就是在获得资源、生产产品和安装上房等阶段,以及各个阶段之间的运输等所需要的能源总量,它为我们对比各种产品所包含的单一资源和能源数量提供了一种手段。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在木结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各种结构系统中,哪一种具有最低的能源投入。
1.2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升温气体,系指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能使地球温度升高的气体量。如果用矿物燃料,则在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就是温室效应升温气体。但是核能自身就不会产生这类气体。但建造核电厂的大量水泥和钢材也会使核电厂建筑散出大量的温室效应升温气体。
1.3有毒成分
产生的有毒成分和含量。当考虑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毒气体时,如采用矿物燃料,则可推测所产生的硫磺、二氧化氮和其他物质。由于大多数材料的生产过程差别很大,有毒气体产生量的假定只能是纯理论的。
2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2.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
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 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 保护历史人文景观, 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 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 加强绿化, 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2 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 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 加大智能化设计, 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 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 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 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2.3 健康舒适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3 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3.1整体环境的设计
所谓整体环境设计, 不是针对某一个建筑, 而是建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出发, 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整体环境设计的方法有:
(1) 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城市开发建设应与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社会、人文等背景相结合, 在加快建设的同时, 创造性地保护和利用已有条件。一方面, 改变不合理的布局模式、区域划分、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让城市的历史文脉、自然地理特征得以沿袭。
(2)加强环境绿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绿化不单是可以创造空间,还可以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用绿化覆盖地面,由于大量水分蒸发,往往可以造成比较凉爽、舒适的环境;高大的乔木在地面上形成了较大树荫,减少路面吸热,同时可以净化空气,提高空间的氧含量。因此,在人居环境住宅区的设计中,一定要注意绿化环境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微气候,应该将绿化量化标准引入设计规范。当前,环境绿化主要包括小区周围环境绿化和建筑立体绿化。①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尽量减少硬质铺地,扩大草坪面积,并尽可能多种植高大乔木。因为乔木的绿化效果要比同面积的草坪高几倍。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常采用水泥砖铺地,这对小区环境很不利,应尽量采用具有渗透性的生态铺地,如格状铺地砖,方格中可以种草等。②立体绿化。引入“土地空间化”的概念,包括墙面绿化、屋顶绿化和阳台绿化。墙面绿化主要是在强烈阳光直射面爬满绿色藤状植物,避免阳光直射墙面,降低外墙表面温度,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性。如重庆的“天奇花园”的墙面绿化,在西墙面上设计由柱子和圈梁组成的构架,并设置种植槽和集中喷灌系统。夏季爬山虎覆盖墙面形成一道绿墙,绿墙与墙面之间形成大约300 mm宽的间层,这间层形成了良好的通风竖井,增强了墙面的散热性能,而且绿墙还能避免阳光对墙面的直射。屋顶绿化是在建筑屋顶上采用蓄水覆土种植,屋面上种植花草和
一些低矮灌木,形成一个“空中花园”。阳台绿化是在居民家的阳台上种植一些花草植物。
(3)从整体出发,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
3.2建筑单体的设计方法
针对建筑外墙、外窗和遮阳系统等重点部位,常采用以下设计方法。
(1)外墙。一般采用不同的外墙开口,结合架空地板,加上风扇、吸音材料、过滤材料等简单构造材料与设备措施,形成能满足多种功能的“可呼吸外墙”,从而使室内外空气和水分通过墙上的孔洞得到交换,在平衡和调节温、湿度的同时,过滤灰尘和减少噪音。另外,可以引导室外空气通过加热或制冷管道进入室内,以实现空气的热交换。引导室内空气从屋顶通气孔排出,带走多余的水分、杂质和有害物。这种自然被动的空调方式一般是人工可控的(即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的控制和改变墙的开放和通透程度)。其优点是,在创造健康自然的室内气候质量的同时,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浪费。
(2)外窗。一般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窗。其主要优点是节约能源。一般来说,他们的隔热性能比普通单层窗高出2-3倍,而费用仅多15%-50 %。另外,他们的隔声效果也比单层玻璃窗有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了单层窗采光好、视野开放等优点。如果建筑周围外环境质量较差,则需要认真探讨外窗究竟采用密闭的形式还是可开启的形式。如要采用可开启的方式,则容易引入外界的空气污染、灰尘、湿气、噪音等不良因素,同时可能导致热P冷流失,降低隔热效果,并带来安全隐患。
(3)遮阳系统。一般是在向阳的外立面或采光屋顶上采用可控制、可调节的组合遮阳系统,以达到不同时间、根据不同需要遮挡、反射和引光入室的目的。
对于夏季隔热、降温,通常采用以下4种方法。①利用储热实体吸热和制冷,优良的储热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固体,如混凝土、石膏、生土等(其储热性能与其中的含水量直接有关) ;另一类是液体(水)。它们的功能不仅是在夏季夜间吸收和储存凉气,并在白天释放出来,而且是在白天吸收室外热能和阻滞其向室内传递。地下、半地下建筑以及地下通风通道等就利用了生土材料的储热性能,在传统和当代建筑中都可以找到这类应用的实例。②利用水体降温。一类是利用储热性能(如前所述) ,如采用将水循环充入楼、地板的方式,以达到夏季降温的目的。 使用中需要特别注意防渗漏、防污染等问题。另一类是利用水蒸发降温特征,在建筑的内外环境中设计湖面、水池、喷泉等。这是一种常用的环境设计手法,设计中应注意水蒸发增加的湿度对使用者、建筑及设备的不利影响。③利用庭院和植物降温。根据房间的朝向和环境需求,通过适当种植植物来遮日晒、隔离污染、提供新鲜氧气和宜人景观的方式。在当代高层办公建筑综合体中,这种传统、自然的方式得到继承和新的发展。④通过设计和采用多层“外壳”或“皮肤”的手法防晒降温。 主要包括遮阳百叶系统和多层窗系统两部分,遮阳百叶系统是根据当地日照方位、高度、强度和室内光、热需求而仔细设计的可调遮阳百叶、遮阳反射板等构造系统;多层窗系统是由双层或三层的透明、半透明、有阻热、吸热和反热等特殊热工性能的玻璃,加上反射涂层和夹层遮阳板等组合而成的构造系统。 通过对以上两套系统的综合设计运用,可以满足对室内提供自然遮阳、反光、采光、通风和景观等综合需求。遮阳系统不仅被用于立面,而且被用于屋顶天窗及侧高窗之中。复杂多层的自然遮阳、采光和通风系统,几乎已经成为当代大型生态建筑外立面的普遍特征。
对于冬季供热、保温,通常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直接或间接吸收太阳能。通过开窗直接吸收太阳热能,是可持续住宅建筑在冬季的重要自然供热方式之一。而商业、办公或教育建筑,通常用经由中庭、太阳房、走廊和内天井等辅助空间间接吸收太阳热能的方式,效果较好。②建立封闭良好的护系统。这也是冬季保温的关键措施之一,设计和建造中应尽量避免冷风渗漏和冷桥的产生。
关键词:生态 可持续建筑 环境绿色建筑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the explosion, the resources, down sharply, the ecological unbalance, its damage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global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ecological crisis looming almost to the degree. The austere reality in front, people have to review and evaluation we now are regarded as the urban development view and value of belief system.
Keywords: sustainable building environment green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生态建筑的设计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 (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
生态建筑设计的基础
上世纪50 年代以来,建筑设计逐渐忘了以往那种与自然生态条件相匹配的形式。例如,不顾生物气候特征,把一切建筑物降温或采暖的任务交给了大量耗费能量和技术资源的全面空气调节来解决。在建筑师把他的责任给机械工程师的同时,其设计已不再受到自然要素的制约,而是依赖技术和高能量的输入。其直接结果是破坏了许多城市历史上极富特色的景观,千城一面,更严重的是,当一些发达国家意识到这一危机时,这种非持续性的建筑形式却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 被尊奉为“现代化”和时代进步的象征。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震动了全球,而罗马俱乐部那份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使这一震动长久地保持了下来。于是,我们认识到人类必须在发展中学会克制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否则将有可能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因此,应当将我们这一代的即时利益与整个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正合理地与他人分享我们这个地球上有限的资源; 同时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杜绝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样才有可能为后人留下一片静溢而富腴的乐土,使人类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
很显然,这一思想的出现不仅基于人们对环境及生态问题的深刻认识,也与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道德观念密切相关。因为只有如此,人们才会将对于社会的终极关怀放在人类长远及整体利益之上。生态建筑设计是第一次真正将社会经济的现实作为建筑发展的基本条件加以研究,将社会进步与人类平等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加以追求的。环境意识是注重生态设计实践,一个从来都不注重生态和环境问题,不去有意识地吸收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的建筑师是不能够提出注重生态环境的设计策略的。在偏重技术且注重生态方面,格雷姆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先驱者。他有着非常明确、细致的“环境责任设计方针”。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条目:
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或多或少地对环境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将这些影响最小化。任何能够节约能量、降低总能耗的设计行为,都是绝对有益的行为;应该避免使用氟氯碳化合物和卤化物,不鼓励使用氟氯碳氢化合物;应该尽可能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废弃物,避免轻易抛弃废弃物;只要可能,避免使用已经确定会造成危害的物质,像石棉、铅和六六六等;严格遵守相应的健康和安全法规,以免对使用者造成不利影响;建筑的物理舒适标准应该仔细评价,并以促进使用者的健康和保证建筑运作能耗最少为准则;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等等。
促进生态建筑的经济技术合理性
人们在衡量一种新思想或技术的合理性时往往重视其短期效益是否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如果其短期效益不被看好,纵使它有更好的长期效益,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这可能成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建筑的一道门槛。在经济方面,生态建筑是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目标速度又相对较为缓慢的一类项目。更主要的是,用于生态设施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是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更多为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并且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节约能源的价值大于生态建设投资的价值,这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例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生态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从而促进生态建筑的推广。
虽然人类今天改造自然的能力已是无所不能,上天、入地、下海、填河、移山……,然而却难以改造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万物生灵对环境的生物适应能力,如对环境污染的忍耐极限。在我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中,由于规划思想和观念长期滞后,造成了许多令人痛心、无可挽回的“建设性破坏”。
结语
随着世界性的生态观念和共识的逐步形成,我国政府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人们对建筑的生态属性和人文内涵的认识逐渐有了较大的观念转变,将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在生态建筑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并在实施中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建筑设计反映了生态优先原则和跨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精神。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能源,因而节约能源早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应认真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积极推广立足于对资源的节约、再利用、循环生产的生态建筑。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BIM);可持续性;建筑设计;建筑节能
0 引言
如今,建筑业发展迅猛,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由此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据统计,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全体社会总耗能的四分之一左右,由建筑行业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二分之一。由此可见,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行业必须同样推行可持续理念并付诸实践。因此,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概念相关的设计标准引起各国关注。2006年6月中国也开始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设计理念越来越引起设计师及建筑师的关注。要想设计出真正符合可持续理念的建筑物,建筑师必须在设计初期就将可持续设计这一观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随着建筑物复杂程度的不断加深,建筑师已无法仅通过经验及主观意识来合理把握建筑物的各项指标。为了满足建筑物的可持续性设计,BIM技术越来越受到建筑师的青睐。BIM技术不仅是一种关于建筑的信息模型,其更是一种技术理念。BIM技术基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为科学合理地判断建筑物的性能指标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数据[1]。其更大的作用在于建筑师可以在设计的任何阶段对先前的设计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由此得出的结论能够帮助建筑师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并有助于建筑师通过比较不同设计方案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差别,进而选择更加符合可持续性理念的设计方案。
1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
BIM是英文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理念早在30年前就被提出,于2002年被应用于建筑行业,至今已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建筑信息模型最早在美国兴起,随着其不断成熟,逐渐被韩国、新加坡及欧洲各个国家采用,目前,BIM技术在以上这些国家都取得了一定成果。BIM技术不仅具有与CAD类似的功能,还可提供整个生命周期的各项信息,如:建筑物的几何空间信息,施工进度信息及工程造价信息等。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对BIM技术进行介绍。
BIM技术被公认为建筑行业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它为建筑行业的运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尤其在建筑设计方面体现出重大的应用价值。在建筑设计阶段,BIM软件系统由节能设计系统、结构设计系统、建筑设计系统、成本预算系统、施工计划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设备设计系统等构成。建筑师可以根据设计方案利用这些软件系统对建筑物建立模型,并由此对建筑物的日照、耗能、温度、通风、绿化等指标进行模拟仿真及科学分析,从而选择既符合可持续理念又经济适用的设计方案[2]。
2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
为人类行为提供物质环境是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在传统建筑设计概念中,建筑师很少将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资源利用等可持续性理念考虑到建筑设计方案中。而当前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政策的规制,业内人士已经十分青睐可持续性建筑设计观念。人们保护环境的主流思路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及优化城市建筑设计[3]。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是将物质设计、科学理论有机地协调综合,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其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小到日常材料的使用,大到建筑物、城市的设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新型建筑不断出现,高尺度、大体量的建筑物迅速增加,导致城市规划与环境要求出现不协调的现象,从而加剧城市环境恶化,对生态平衡产生巨大干预。为了缓解甚至消除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建筑师不得不开始探索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其尝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实现建筑物的外观、实用与其舒适程度、能源消耗以及外部自然环境的协调。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等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建筑可持续性设计便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持续性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平衡人类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干预程度和有限资源的利用。适度及资源节约是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最终实现建筑多元化发展及自然环境的改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必须视实际情况确定建筑物的形态及尺寸,其不仅要保证建筑效果还要节约资金及资源。
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可持续性设计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维度的应用。建筑师应在不同设计阶段结合与之相应的数据建立并分析模型。BIM技术不管在规划阶段、比选阶段还是细化阶段都实行交互及验证过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实现了闭合回路[4]。
3.1 节能分析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当然要实现能源的节约。BIM技术能科学准确地分析太阳辐射的强度及范围,建筑师可以结合该项分析结果合理地完善太阳能设备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BIM技术还可以分析建筑物的采光情况,这便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降低由人工照明产生的能源消耗。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建立建筑物的三维模型,并将此模型与能耗分析软件相结合,将建筑物所在地的气象数据作为输入,得出较为科学的模拟结果。建筑师可以结合此模拟结果与预期节能目标来调整设计方案。
3.2 材料分析
为了实现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应该控制建筑物的使用材料及其所占比例,如可持续利用的建材应占总建材的一定比例。如果利用传统的计算手段很难将该要求快速并且准确地计算出来,但BIM技术可以实现。BIM技术通过统计分析可靠的数据信息及各项材料的功能,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计算出各种建材的使用量。从而为工程建材配置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3.3 碰撞检测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过程中,由建筑或机电专业人员带头对二维图纸观察分析从而完成管线综合处理工作,但由于二维图纸的信息不全面,导致施工过程中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碰撞。但BIM技术完全能够避免该问题,因为其可以建立模型并提供三维可视模型[5]。
3.4 室内环境质量分析
建筑可持续性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室内环境质量。在传统的建筑设计观念中,室内环境质量往往简单地依据居住者的主观感受和经验。BIM技术则更加科学合理。建筑师通过BIM可以规划不同方式的空间及材料,使建筑物能符合不同人群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要。此外,建筑师可以通过BIM技术对室内环境做出更加精细化的设计,该精细化程度是仅通过经验无法达到的,从而打造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
4 结束语
BIM技术在建筑可持续性设计中的应用,实现了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其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建筑行业,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向美、英、韩等国家学习,将BIM技术与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有机结合,促进BIM技术在建筑可持续性设计方面的应用,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牡丹.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 2015,(24):48-53.
[2]王成元.浅析BIM技术的应用[J].江西建材, 2015,(24):87.
[3]应国红.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可持续性设计研究[J].建筑规划与设计, 2014,09:191.
Abstract: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new topic. Taking the the cours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which is the core curriculum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conducted the teaching design separately from the knowledge, skills, attitudes, values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inted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idea of this specialty through reflection on teaching, professional and social aspects, that was,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t only referred to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theory and method, but also referred to the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ought that the sustainable teaching reform was a long-term arduous mission and needed long-term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土木建筑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eaching design;Civil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79-02
0引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始于世纪之交,是人类在反思即将过去的以工业化飞跃发展为主要特色的20世纪历史,前瞻21世纪人类发展的未来,科学而系统地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及其发展模式。特别是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让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教育、课程及课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1-5]。传统的课程教学设计仅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而没有考虑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本文依托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方法创新研究,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专业——建设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筑材料与构造》为载体,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研究与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建筑相结合,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土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建筑理念衍生出大量的新概念与新名词,如健康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等。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建筑应包括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利用可再生材料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等方面,能够与社会、心理、生活、经济、生态、文化等保持协调。在整个建筑物生命周期中,应从设计、施工、维修及管理、拆迁等方面全面予以考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建筑具有以下特征:
1.1 跃进式创新与可移植性跃进式的创新或创意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灵魂。创意+复制是当今社会进步发展的基本模式,一旦获得广泛采用,就会成为未来的标准。但是,可持续建筑的创意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应该被广泛地复制,对其他同行与客户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范围内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利益。
1.2 良好生态质量与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保证地球上的资源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需要。建筑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费者,因此建筑业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提倡使用可循环和可再生建筑材料;提倡依赖被动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而不是石化能源,具有节能特点;建筑内部CO2低排放,实施整体水处理。建筑施工、管理、维修及拆除过程提倡绿色施工与绿色管理,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创造良好的生态质量。
1.3 美学标准与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能够触动人的情感、突出重要的价值观与鼓舞人的精神,维系社会、社区和邻里之间的关系,实现建筑与人在感情和心理上的呼应。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应该公平地体现设计、建造、使用和再利用过程中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与土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共同特点——理念创新和行动实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设计改革。下面以《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与学习环境等五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图1)
2.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课程的知识体系首先体现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知识完整性,在学生利用《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知识选择建筑构造方案过程中,强调注意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资源的稀缺性与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新型建筑材料与新工艺和新构造做法之间的联系,宣扬节约材料,注重环保的理念;同时,课程内容的知识体系凸显学生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必须的施工图识读、计算机应用、组织管理及法律文书等社会生存必须的知识储备;面向可持续发展知识还需要培养继续学习与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现实生活及课程学习中运用学到的知识,探究问题的起因、影响及问题现状与发展趋势,能防止或尽量减少问题的威胁,成功解决问题的实践(解决方案/创新),如:各种不同建筑材料选取对建筑构造方案的影响分析,考虑对建筑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012年3月26日至29日,“上海世界生态城市论坛(ECO City Summitl)”与“2012中国可持续建筑大会・绿色建筑展览会(Green Building China 2012)”,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和喜玛拉雅中心举行。此次活动配合了由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牵头制订的“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与此同时,面向生态城市开发决策者、建筑师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各项活动与覆盖建筑行业全产业链的展览会同期举行,将通过产业上下游的充分交流与沟通,全力助推中国建筑产业的绿色升级。
绿色建筑展,助推中国建筑产业绿色升级
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的“2012上海世界生态城市论坛(ECO City Summit)”作为建筑行业开年的首个大型国际论坛,将围绕“生态城市,绿色世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600名听众将由城市管理决策者、地产开发商、建筑师、公益企业家以及主流媒体等组成,会议将持续两天,跨界的交流不仅将建立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将促进思想碰撞,为未来中国的城市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房地产科学发展论坛”将与绿色建筑展览会同期举行,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年度大会,近于家全国主流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近百个城市决策者将组团参会,会议将围绕“完善住房保障,推进绿色人居”、“城市综合体开发及生态城市发展”这两个未来中国房地产开发的重点方向展开讨论:同时,展示目前国内保障房开发水平的成果展以及近3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将毗邻GBC2012绿色建筑展览会进行展示。
建筑规划和设计行业也将在GBC2012绿色建筑展上一展风采,包括现代集团、同济院、城建院、城规院以及国际最大的HOK事务所等在内的近百家国内主流建筑设计规划单位将悉数参展,与房地产商和绿色建材生产商等在同一个平台实现互动。在为建筑师度身定制的“上海国际建筑师大会(Shanghai Architecure Fair)”上,来自国内的近万名主流建筑设计师将与来自日本和欧洲的建筑大师隈研吾、岸和郎以及DavidGianotten等充分交流,共同诠释最新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由于建筑产业绿色升级所带来的巨大商业推动力,来自建筑上下游产业,包括地产商、建筑规划设计行业、建筑工程行业迫切希望深入了解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上述活动由政府建筑业主管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及交通委员会指导,建交委科技委主办,由国际专业展览公司――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由世界顶尖的权威建筑技术大展――BAU的主办机构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支持,展览覆盖包括遮阳、门窗、墙体保温、建筑电气、建筑节能、建筑照明、钢结构、木结构、停车设备、集成家居、地面材料、竹建材等建筑材料行业以及房地产、建筑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的建筑全产业链。
包括阿克苏诺贝尔、欧普照明、飞利浦、大自然、法国尚飞、西门子、霍曼、圣象,荷兰福尔波、大庄、皇明、远大、力诺瑞特、日立电器、欧派等2,00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与参会的地产商、建筑师、规划师以及建筑工程行业人士共同构建了超过20万平方米的巨型建筑产业平台,上下游同平台亮相,共同助推建筑产业绿色升级。
(上海万耀企龙展览有限公司提供)